📖 ZKIZ Archives


魏應州次子拒絕「啃老」 喊出五年內掛牌 魏宏帆繳出品牌路上首張成績單

2013-04-15  TCW 
 

 

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的次子魏宏帆,特立獨行走自己的創業路,執意擺脫「富二代」標籤,靠著「志氣」與「努力」,他以單車品牌「高士特」闖出品牌路的第一張成績單,並燃起五年內掛牌上市的雄心!

撰文‧林讓均

「高士特在台灣投資無上限……,預計五年內掛牌!」發下豪語的,是「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的次子魏宏帆。三月下旬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上,他以高士特與應宏集團董事長的身分,在媒體面前亮出品牌路上的第一張成績單。

也就是,他旗下均價兩萬元以上的單車品牌「高士特」,在推出滿周年之際,已經以年銷超過兩千輛、年營收破一億新台幣的成績,在碳纖維單車市場上突破五成市占率。

除了上述的單車成績,他在今年初才剛發表「應宏科技」自有品牌的G1手機,上半年又將推出同掛名「INHON」品牌的Ultrabook超薄筆電。對於這位頂新集團內第一個自行創業的少東來說,他的品牌路可說開出了第一朵花。

不管是單車或是兩大科技產品,這些品牌的關鍵字都是「碳纖維」,這項核心技術也讓魏宏帆敢主打「MIT」(台灣製造)的名號。

志氣》學以致用

從代工走上品牌路

「我爸爸說,做生意一定要差異化,做品牌更是!」魏宏帆說,選擇「碳纖維」是因為這是材料新趨勢,「碳纖維可以普遍應用在各種材料上,是材料界的新趨勢,不做這個要做什麼?」而且,這項新技術因為夠「差異化」,也受到魏應州的認可。

在兒子們陸續從英國、日本學成歸國時,魏應州曾經徵詢三個兒子進入集團工作的意願,知道魏宏帆一心要創業,只告訴他一句話「那你就好好去做」,還為他投入十億元的創業金。

「大董當然希望這三個兒子都回到集團接班,但大董自己走過創業路,對老二的企圖心與冒險性格,更為激賞!」頂新集團的長輩提到魏宏帆,總不禁稱讚這個特立獨行的老二,「真有志氣!」對這個讚美,魏宏帆輕描淡寫:「我只是想要『學以致用』啦,好在我爸也滿開明的!」事實上,在二○○四年,魏宏帆從英國研究所畢業後,單槍匹馬應徵進入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工作,學機械工程的他,被分派在手機部門負責機構零件的研發。三年後、○七年,魏宏帆才跳出來創業,還延攬了十多位富士康的同事作為班底,例如高士特總經理廖偉宇、應宏營運長張英華。

「當時魏董來找我,我問他資金的事,才知道他原來是魏家少東!」廖偉宇說,那時魏宏帆提出以「碳纖維」作為創業概念,廖偉宇必須經過一陣解說,才能夠了解這個魏宏帆口中的「新趨勢」。

就因為觀念與素材都太新,擔任兒子創業軍師的魏應州建議:「如果做代工的難度是一,做品牌的難度就是十,你應該從代工開始!」深諳魏宏帆想要發展自有品牌的企圖心,但魏應州認為發展品牌必須具有製造、管理、品質與行銷等面向的綜合能力,建議兒子從代工開始,先打好「產品力」的基底。

「目前提到做碳纖維機殼,亞洲只有三家排得上名,除了日本東麗、巨騰,就是應宏了!」穿著自家車衣受訪的魏宏帆說,應宏集團在江蘇昆山的工廠,以做碳纖維手機與筆電機殼代工起家,現在主要客戶是國產雙A品牌「宏碁」與「華碩」。此外,昆山工廠也有產線代工碳纖維單車車架,專門外銷到歐洲。

努力》實業家精神

贏得王文洋入股

第一份工作就接觸手機的魏宏帆,做品牌也受3C產業影響。例如,集團第一個發表的自有品牌「高士特」,就不做自有通路,選擇以品牌策略聯盟的方式,與既有的單車通路商合作。

「魏董的觀念是:產品力強,貨不怕賣不掉!」廖偉宇表示,魏宏帆因為是研發出身,相信只要有創新,就能有產品力、品牌力,但這就考驗高士特團隊的創新能力。現在市面上一輛碳纖維單車重量最輕大約八五○公克,但魏宏帆卻要求必須做到七八○公克,為了這七十公克,高士特團隊整整研發兩年。

但在這期間,該團隊還得負責一年約二十款的車款研發,只為了魏宏帆一句「在每個價格帶上,都要做到第一名!」但他不是嘴巴說說的老闆,經常身先士卒投入研發。

「我好幾次在半夜兩、三點還接到他的電話,聽得出來是壓低聲音在客廳偷講的!」廖偉宇笑說,原來魏宏帆不忍心同仁深夜還在工廠打拚,睡也睡不著,一想到點子就透過電話「丟」過去。至今,除了單車,連「INHON」手機、筆電外形與機構的設計,許多都來自魏宏帆。

去年,應宏集團有了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的神祕注資,據說就是因為有增資需求的魏宏帆,不願意第一時間回家要資金,寧願在科技圈找人脈,因此透過圈內長輩牽線找到王文洋。

「王董注資六五○○萬元,今年初魏宏帆又自行增資到二.一八五億元,算起來王董的持股比率並不多,但這就是王董對後輩的鼓勵!」應宏集團財務長周信良說。

說話溫和、不高興頂多不講話的魏宏帆,看來似乎沒有父親魏應州的霸氣,但在他三個事業體都創業短短六年內,就逐步開花結果的企圖心上,誰說他不會是下一個橫跨單車與3C產業的「魏應州」!

魏宏帆

出生:1980年

現職:應宏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經歷:富士康手機部門

學歷:英國布乃爾大學機械所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9

成績與勝負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7/blog-post_2441.html
昨天DSE放榜, 有人歡喜有人愁. 學生家長都希望得到好成績, 理所當然. 而學習都選擇他們的理想科目.

有趣的是, 大多狀元選的科, 只有三個"醫學, 法律, 商業". 我不是狀元, 但我以前也是想做醫學的. 然而, 老實說這是從實際角度出發的. 醫生人工高, 福利好, 社會價值高, 選這條路, 是沒辦法的辦法. 我的志願是當個科學家, 觀察萬物, 做研究立論, 貢獻社會, 但我想在香港科學家是條窄路哦, 便退而求其次想當個醫生, 搵個伴, 好好過下半世, 不了了之.

社會的競爭激烈, 弱小的心靈, 可以抵過家庭及社會的衝擊, 而真的細心思考自己的理想, 志願嗎? 這個成績下, 真的埋沒了不是天賦及自信.

學校教的東西都很死板, 對那些知識較敏感, 較懂得考試的人, 便成績好. 相反, 其他能力較強, 對死知識沒有興趣的人, 可能成績不那麼好. 叫莫札特, 凡高去考試, 可能只有一兩科成績過關, 入唔倒U. 考試制度只是screen出一班服從性強, 執行力強, 而有志於搵兩餐的人. 全力應付考試是不值得的. 窮爸爸有本書, why grade A works for grade C students, and grade B works for government. 是挺有意思的. 考試好的人, 都是執行力強的人, 而太有主見的領導者便可能考不上了. 當然, 這也不一定的.

如果要比, 其實唯一可比的, 是品德. 拿到好成績不算難, 如果可以自己選擇拿什麼成績, 才是真的利害. 要好成績是好成績, 要差成績是差成績. 為何要拿差成績? 因為在社會上, 鋒芒畢露, 不是好現象. 一陰一陽之為道. 位高事低. 如果把成績分為1-10, 每四名次為一級, 家長如果要求子女嘗試那10等級的各種滋味, 我估是挺有趣的. 對孩子的壓力也不大, 從那一級開始也可以, 不是說一定要拿第一或者什麼. 另一個方法是要孩子自己選擇拿第幾名, 然後怎樣準確地做得到, 是要準, 不是要高. 這樣可以訓練出知己知彼的孩子.

股市就是一個談平衡的地方, 不是說你很聰明, 就預測得準. 世上聰明的人多的是. 誰知, 因為太聰明, 太快想到答案, 可是時機不對了. 美國有個長期熊, 永遠都看到末日, 那是很有遠見, 卻只能對一次.

"不為天下先", 其實佢冇話要落後. 只是讓合理的人先過, 之後便到你, 不用急. 這是保留實力, 順應自然的方法. 香港人走路那麼快, 從小就走上競爭的路, 辛苦哦. 成敗, 也"需" 要等待. 立好志向, 有合理的道路, 找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慢慢走就好, 反正最終都是到終點的, 急不來, 不如看看風景嘛.

勝負之外, 還有和局. 這才是全羸的成績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8

對沖基金大佬預測成績幾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327
BI報導,一年一度CNBC舉辦的機構投資者「實現阿爾法」(Delivering Alpha)大會7月17日在紐約曼哈頓上東區的Pierre酒店召開。

這項年度對沖基金大會以頂尖基金經理和政府官員共同參與討論所著稱。今年的發言人包括財政部長Jack Lew,華爾街大空頭查諾斯(Jim Chanos),歐米茄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的Leon Cooperman,以及Perry Capital的Richard Perry。鮑爾森(John Paulson)也會在午餐時間發表主題演講。

在去年此時舉辦的「實現阿爾法」大會上,許多知名基金大佬都做了投資預測,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他們過去一年的預測成績。

首先登場的是基金經理富豪Leon Cooperman,他管理著歐米茄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在2012年7月18日至2013年7月12日的一年間,他收益斐然,選中的10只股票全部上漲,具體如下:

AIA Group Limitied(1229.HK):上漲23%
Capital One Financial(NYSE:COF):上漲21%
Express Scripts(NASDAQ:ESRX):上漲13%
Gannet Co(NYSE:GCI):上漲80%
Halliburton(NYSE:HAL):上漲47%
Kinder Morgan(NYSE:KMI):上漲13%
MetLife:上漲58%
Qualcomm(NASDAQ:QCOM):上漲10%
Watson Parmaceuticals(NYSE:ACT):上漲62%
Western Union(NYSE:WU):上漲2.5%

去年的大會上,Cooperman表示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他覺得自己受到束縛。實際上,他依然成績驕人。

我們再來看看一名女將,Queen Anne's Gate資本管理公司的Kathleen Kelley
Kathleen Kelley在去年大會上也做了發言,她當時表示想從歐元區疲軟中獲利的一個方法是做多鉑金。去年7月18日,鉑金收盤價是1405.60美元/盎司,現在價格是1424美元/盎司。如果持有一年,將小有斬獲。Kelley當時還表示英鎊價格被高估了。去年7月18日,英鎊兌美元報收1.5654,現在匯率是1.5094。如果Kelley在當時做空英鎊兌美元,收益將不錯。但是她必須在此期間承擔較大的浮虧,因為在去年12月,英鎊兌美元升值至1.64。

接下來是著名大空頭、Kynikos Associates的查諾斯(Jim Chanos),他在去年大會上表示惠普公司是「終極價值陷阱」。目前為止,他的看空預言未能實現,惠普股價一年內漲了35%。

去年的原油小組討論上,Taylor Woods資本管理公司的Beau Taylor表示原油價格將升至每桶200美元。目前看這項預言表現平平,過去一年間原油跌曾至每桶87美元的低點,最近攀升至每桶106美元,為一年新高。

最後,去年的房地產小組談論上,掌管著12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經理Bill Ackman表示他的基金大舉購入了寶潔公司股票。作為一個積極投資者,他的投資收益良好,過去一年寶潔股價上漲了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6

兩分鐘一覽巴菲特危機生財100億美元成績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936

5年前金融危機肆虐時,股神巴菲特又一次實踐了他那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名言,向危機期間急需「救命錢」的藍籌股公司放貸。

轉眼5年過去,巴菲特利用危機的「大好」時機投資6只股票回報目前已達100億美元左右。

華爾街日報上週分析計算,以下按對相關公司的投資規模高低排序展示投入及迄今為止相應的回報:

2008年10月

為收購Wm. Wrigley Jr. Co.的瑪氏公司(Mars Inc. )投入65億美元 ,分紅及溢價收入38億美元

2008年9月

高盛(Goldman Sachs)投資5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7.5億美元

2011年8月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投資5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9億美元

2008年10月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投資3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2億美元

2009年4月

陶氏化工(Dow Chemical)投資3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0億美元

2009年2月

瑞士再保險(Swiss Re)投資27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3億美元

以上6項投資合計252億美元,迄今為止分紅及溢價收入99.5億美元回報約相當於投資額的40%

對比同樣在危機期間入股企業的美國政府,美國政府5年前以問題救助計劃(TARP)投資約4200億美元,分紅等收入約500億美元回報也不過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59

老將回鍋1613天 成績單一次檢視

2013-12-16  TCW
 
 

 

二○○八年金融海嘯前後,許多全球大企業創辦人回鍋挽救公司,但可能沒有人的成績,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來得耀眼。

曾是全球電腦巨人的戴爾(Dell)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二○○七年回任執行長後,走不出困境,股價不斷落底,最後下市、私有化;星巴克(Starbucks)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二○○八年回任執行長後,星巴克股價也曾一度腰斬,後來卻演出大逆轉。

回任掌兵符四年半台積電市值翻倍、外資持股創新高

張忠謀在二○○九年六月重掌兵符,親自回任執行長大位,直到今年十一月二度交棒,台積電再上高峰,市值比四年半前翻了近一倍,外資持股也來到七七%的新高。相對來說,這段期間,原本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巨人的英特爾(Intel),市值卻停留在一千二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六千億元)上下,成長面臨瓶頸。

為什麼台積電這四年多的表現如此強勁?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們一致認為,看準行動通訊市場,是台積電近年直上雲霄的主因;但背後的關鍵,還是張忠謀回任執行長後,策略清楚,將執行力推到極致。

這裡的策略與執行力,最好的證明,就是張忠謀的資本支出手筆。

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執行力就是一間公司的作戰能力,張忠謀是位很有leadership(領導能力)的領導者,回任執行長後,徹底推動許多策略。例如不斷加碼資本支出,甚至為了擴大資本支出而舉債,便是將策略執行到底的表現。

棄守轉攻大踩油門加碼投資,推「大同盟」合夥研發

金融海嘯,全球各大企業的投資手筆都趨緩,包括英特爾與三星(Samsung),當時的台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也採取守勢。

張忠謀回任執行長後,四年半來,砸下超過三百四十億美元(約超過新台幣一兆元)的資本支出,這個數字絕對值,雖比不上同期的英特爾與三星,但是對比台積電的營收規模,就能看出張忠謀對這個賭注的「膽識過人」。

一位半導體供應商業者指出,這兩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已占營收約五成,只有張忠謀敢「踩這種油門」,將策略執行得如此徹底。畢竟如對手英特爾,雖然資本支出金額和台積電都在一百億美元上下,但只占營收約兩成。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經理楊瑞臨分析,除了擴大資本支出外,張忠謀還推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的「大同盟」,此外把情報資訊戰線延長到終端,直接從蘋果(Apple)獲取資訊,都是執行力的表現。「台積電現在對手機趨勢的掌握,搞不好比某些品牌廠還多。」楊瑞臨形容。

對比二○○五到二○○九年,張忠謀第一次交棒,當時蔡力行就像代為駕駛一輛不屬於自己的車子,不敢盡情踩油門,只求無過不失,沒有展現出領導公司的高度,少了這次張忠謀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所特別強調執行長必須擁有的「器識」。

四半年後,張忠謀第二次交棒執行長,他這一次明白指出,台積電已大到無法只靠一個人,而且現在的執行長,七分像工程師,最不足的就是「器識」。

最慢十年內,張忠謀將交出董事長寶座,而他最看重的台積電領導人的特質,就是這個看不見的競爭力。

過去四年半來,張忠謀預見了行動裝置崛起的趨勢而大膽壓寶,但二○一六年後將成長緩慢,張忠謀坦言,行動裝置趨勢在這一、兩年已趨成熟,他還沒預見下一個趨勢在哪裡。

巨人搶食後有追兵除英特爾與三星,中國也來分杯羹

回鍋擔任執行長四年半,交出一張「」成績單的張忠謀,目前二度交棒的時間點,可以說是台積電最輝煌的時刻,但是同時,也是台積電面臨最多挑戰的時刻。

不僅英特爾將進軍晶圓代工業,和台積電正面交鋒,韓國巨人三星更野心勃勃在後。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研究中心副理陳蘭蘭也提醒,中國「習李政權」不斷加碼投資半導體業,宣示二○二○年前扶植出一座全球前三大的晶圓代工廠,是不可小覷的追兵。

因此,不同於○五年的接班,張忠謀把方向盤交給蔡力行掌舵,但自己在旁督軍;這一次交棒,張忠謀還是親自坐在駕駛座上,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與魏哲家等於在副駕駛座上觀摩。未來「器識」勝出者,才能掌握方向盤。

一舉一動都牽動台股點數的台積電,未來是否能繼續有好表現,就看二○二三年張忠謀離開駕駛座之前,能否找到一位擁有跟他相同「器識」的接班人,帶台積電永保領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8

財演跑馬仔:我的成績表

2014-01-09  NM
 
 

 

每個開市日,都有一眾財演,在電視或收音機內,為心大心細的股民分憂釋疑,一同經歷起跌,受歡迎程度不下於一眾明星姐仔。去年六月,特刊《財演舞台》一欄,請來十個最為人熟悉的財演,推介股份。半年過去,是時候公開成績表。為令賽果更公平,本刊將他們去年六月時,在其他專欄推介的股票,都一併計算在內,以推介股份的數目、平均升幅及命中率為準則。最後,再請來在是次「跑馬仔」中表現最好的頭三名「騎師」,為各粉絲推介二○一四年心水股。各位觀眾,開跑!賽果分析

青姐和柏文BB分別在平均升幅及命中率部分,取得最高分,但是他們都只推介兩隻股票。若計及推介股票數量,郭Sir、陸叔及鄧聲興的平均成績最好。

第一名:陳永陸

「今年恒指首季會先低後高,農曆新年之後,資金回籠,會逐步上升,最高到24,500點;第二季恒指會下挫,守喺23,000點。但我睇好國指升幅,估計會到12,500點,因為新年後,三中全會嘅決定好多都會落實,利好中資股。從板塊來睇,大型藍籌股同環保股可看高一線。和黃(13)或會分拆屈臣氏等業務,股價可望升至一百二十五蚊。復星(656)亦具分拆概念,因為旗下業務多元化,發展成熟。而且復星喺自貿區有好多地,可受惠自貿區嘅發展,業務穩中見進取,目標價八元。」

第二名:郭思治

「上半年係樂觀嘅,就算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開始退市,都只係減少買一百億嘅美債,對市場資金流影響不大。恒指第一季見26,000點,第二季會整固,喺24,000至27,000點之間上落。選股可以從內需同財政政策入手,例如房屋建設係剛性需求;汽車亦係一個選擇,中央好睇重,因為汽車拉住四十幾個下游行業。個股我揀中人壽(2628)及和黃(13)。預計A股會好,中人壽會受惠喺A股嘅投資,而且回歸合理水平仍有一段距離;和黃旗下有電訊、港口同零售等業務,每個資產嘅估值相當高,未來會陸續分拆上市,每次分拆都可望帶動股價。」

第三名:鄧聲興

「股市第一季會偏好。美國雖然退市,但經濟數據顯示復甦加快,而且只係減少買債金額,唔影響現存嘅市場資金。第二季會少少似舊年嘅情況,擔心進一步退市嘅影響加大。預期恒指首季會上到25,000至26,000點,第二季跌落21,000至23,000點。揀股可以從國策入手,選擇同福利、醫療同金融改革有關嘅公司。我推介銀河(27)以及康健(3886)。銀河今年推出金都娛樂場項目,有新財源,可以推動股價到一百元。另外,國家要將私營醫療服務做大,康健就食到呢個概念。」

東麟(8120)累街坊

有一隻股票十分「厲害」,令兩位財演齊齊中伏,就是沈振盈和鄧聲興去年六月推介的東麟。該公司是○一年在創業板上市的民企,生產及分銷飼料產品,亦有畜牧及相關業務。過去半年,該股大跌超過七成。沈大師解畫:「買創業板股票都係短線投機,通常搏升幾倍,風險在所難免。」鄧聲興就解釋得較清楚:「東麟嘅業務食正農業概念,所以我當時先推介,冇諗到主席不斷將股票賣走,之後直情將公司轉手。不過而家市值同負債都低,相信有後着,但唔知何年何月何日反彈。」

黑馬幫:貴精不貴多

大部分財演都好勤力,如黃德几,一個月推介三十五隻股票,記者計到眼凸。但亦有貴精不貴多的,如孫柏文及胡孟青。出名愛玩一注獨贏的柏文BB,六月份獨推珠管(1938)同御彩(555),半年來都錄得四成多嘅升幅,他風騷道:「揀細股要啱timing,佢哋嗰時資產淨值高但股價殘,好抵。而且我嗰陣時戒咗酒,諗嘢清晰好多,所以奉勸各位,炒股唔好飲酒!」踏入一四年,柏文BB少有地不推介細價股:「而家市況不明朗,我會揀數碼通(315),佢基本因素比較好。」另外,青姐就靠勵駿(1680)跑出,上市至今,已升了兩、三倍。「當時見到勵駿嘅人事同中資背景好強,奇怪市場點解睇唔起佢,所以將自己睇到嘅嘢寫出來。」今次,她推介的是信達(1359),「而家好多股票都升咗,好難推,買信達起碼唔死得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46

王老吉106億元成績單的背後故事 龍貓可可

http://xueqiu.com/2671624952/28275563
王老吉106億元成績單的背後故事
作者:資深醫藥記者鐘可芬(微信公眾號:Pharm投資資訊)
3月17日晚,白雲山(600332)公佈了資產重組完成後的首份年報,該公司2013年度財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76億元,淨利潤為9.8億元。
其中,白雲山旗下負責紅罐王老吉涼茶生產經營的王老吉大健康有限公司2013年淨利潤2.27億元,相較2012年的3000萬元出頭的淨利潤有大幅增長。
2012年5月9日,廣藥集團收回了紅罐王老吉,因此2013年是王老吉第一個完整銷售年度。王老吉的銷售業績令人矚目。此前,廣藥曾放下豪言稱,2013年將完成150億元的銷售額。
實際上,從權威渠道獲得的真實數據顯示,白雲山紅、綠王老吉涼茶2013年銷售收入,按出廠價口徑計算,為106億元。而按照快消口徑統計,2013年王老吉涼茶對應銷售額超過了150億元。
這一數字與2012年紅、綠王老吉涼茶40多億的銷售收入相比翻了一倍有多。考慮到放量速度的因素,王老吉這一銷售表現應該說在預期之內。
其中,在紅綠王老吉的銷售額構成上,紅罐貢獻了80%,綠盒佔比20%。
然而,在白雲山的年報中,還有這樣一句話:「涼茶市場競爭激烈,致使合營企業王老吉藥業實際盈利水平未達預期。」王老吉藥業主要生產綠盒裝王老吉,其合資夥伴為香港同興藥業。
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是:廣藥和同興藥業的合資合作關係將於2014年底到期。同加多寶一樣,同興藥業預計不可能簡單放棄綠盒王老吉,這樣廣藥將面臨另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因此,2013和2014兩年,綠盒王老吉業績表現差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不過綠盒王老吉一直以來都是廣藥一枚關鍵的棋子,在未來幾年這個角色也不會變,而且綠盒會成為主要競爭對手缺乏的產品線。
看看加多寶,有業內權威透露,從加多寶的紅罐採購量和雞蛋花等原材料採購量來看,預計加多寶涼茶2013年的銷售收入在110~120億元之間,對應快消口徑在170~180億元,只比王老吉略強。
廣藥紅罐王老吉的淨利率為3%左右,幾乎已經使出全力爭奪市場,加多寶的境遇也不會很好。由此看來,2014年兩家將保持平穩增長的局面,攪局者年底就會拍馬趕到。
就在3月18日,廣藥將宣佈,在北京設立王老吉北方總部,與廣州形成雙總部的格局。據瞭解,北京總部主要是政府關係部門和營銷部門。加多寶的總部就在北京亦莊,是2008年搬遷過來的。廣藥擺明了是要和加多寶一爭高下的。在產品線上廣藥更全面、更有優勢。因此綠盒王老吉將會是未來廣藥的一個重要看點。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45

執行長交出首張成績單 翻身計畫再下一城 宏碁陳俊聖上任105天自評:做得不錯

2014-04-28  TWM
 
 

 

在陳俊聖出任宏碁執行長的過去三個月裡,他馬不停蹄進行組織調整,並展開全球巡迴鞏固通路夥伴,完成宏碁翻身計畫的第一章。接下來,以四月十五日在台灣主持首場新品發表會為起點,他將正式領兵出擊,迎向更大的挑戰。

撰文‧何佩珊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宏碁董事會宣佈延攬陳俊聖擔任執行長,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各界都想看,陳俊聖究竟要如何帶領連三年虧損的宏碁谷底翻身?今年上任以來,除了一月的媒體見面會,及新春團拜短暫亮相,他沉潛了一○五天,在宏碁內部進行了一場整頓計畫。

首先,陳俊聖在汐止總部舉辦了一場認識CEO的活動,與員工面對面,一一回答他們對自己,和對宏碁未來的疑慮。早在陳俊聖到任前,他就已經對宏碁做過一番研究,到職還不滿一個月,就為宏碁開出第一張組織改革的藥方。

對此,有業界人士解讀為陳俊聖的肅清異己行動,加上財務長何一華,以及大中華區總經理林顯郎、宏碁技術長暨筆電事業群共同主管李傳威等幾位老臣,接連離職或退休,更引發外界討論。

老臣出走軍心不慌

新組織凝聚員工共識

不過宏碁內部對於這波變革倒是有不同的聲音。宏碁一名高階主管就認為:「新的組織比以前更加精準,誰要負責什麼都很清楚,而且才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他(指陳俊聖)就已經凝聚了大家的共識。」經常要負責部門間協調工作的中階主管的感受更深刻:「相較於過去部門間各自為政,連要借調一個人都很困難,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大家是真的在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雖然是以空降身份進入宏碁,陳俊聖的個人魅力和開放的美式作風讓他很快就融入團隊。「就像他在記者會現場的表現一樣,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人,在會議中他經常也是這樣走來走去跟大家互動。」這也是為什麼宏碁設計總監彭學致會說:「未來宏碁產品的設計會更大膽、更活潑。」

市場給面子

宏碁股價上漲近一五%

「但如果你吹牛,他是會挑戰你的。」宏碁高階主管指出,陳俊聖把過去在台積電的紀律帶進宏碁,現在宏碁的運作比之前更敏銳,也更有效率。以開會為例,不只是高層會議的密度從月會變成週會,他還特意將會議時間挪到週一召開。「盡快確認有什麼情況,接下來還有四天可以做事。」陳俊聖說。

改變不只發生在台灣總部,過去三個多月裡,他也完成了第一輪的全球巡迴之旅。畢竟行銷出身的他,深知市場和通路的重要性,親自走這一趟,目的不只安定軍心,更重要是穩固樁腳。他也預告:「未來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季度至少要去一次以上。」對這項任務的重視,就連宏碁爆發內線交易的醜聞,都不能影響他的出訪計畫。

「我覺得我們做得不錯。」面對外界的檢視,陳俊聖頗有自信,因為攤開各家第一季營收成績,宏碁季減一一.四%,比起華碩季減一六%,「我們明顯較好。」這樣說來有些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畢竟基準不同,但對於近年壞消息頻傳的宏碁來說,打從陳俊聖確定接任執行長後,市場信心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上漲了近一五%,「宏碁算是有穩下來了。」

下一步:主動出擊

紐約新品發表,將秀成果宏碁董事長施振榮也不吝稱讚:「找了跳火坑的Jason(陳俊聖的英文名)之後,我們的業績已經止血了。」不過就如陳俊聖自己說的:「公司在經過一個turnaround(虧轉盈)的過程,我們面臨的內部、外部挑戰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用一百天的時間完成內部整頓對宏碁還是不夠,營運要想真正翻轉,他必須要站出來帶領宏碁主動出擊。

宏碁內部透露,原本陳俊聖的目標是要在六月對外一舉展示宏碁初步整頓的成果,然而,隨著初步整頓結束,他已經決定要將部分成果提前到四月底的紐約全球新品發表會上曝光。

陳俊聖很清楚,過去這麼長時間以來,在全球成功翻身的企業個案少之又少,宏碁的情況不論對他或對任何人都是大挑戰。特別就像國際數據資訊(IDC)分析師嚴蘭欣所說,相比於智慧型手機這類終端硬體只要滑一滑,高下立見,現在宏碁主打自建雲(Build Your Own Cloud,BYOC),要往軟體和服務轉型,需要有更長時間的觀察和發酵。

因此過去三個多月來,施振榮的回鍋和陳俊聖的加盟雖然讓宏碁股價止跌,卻還看不到回升。但陳俊聖也不願輕易畫下大餅,對於外界的關心,他只能賣個關子說:「拭目以待」。

宏碁今年以來組織調整

名稱 異動

筆電事業群 一月新成立

固定運算暨顯示事業群 一月新成立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 原雲端技術事業群,新增平板業務電子化服務事業群擴大管理伺服器業務商用市場全球運籌中心裁撤。伺服器、商用桌機和商用筆電分別歸入電子化產品、固定運算暨顯示產品、筆電產品事業群全球策略規畫暨運籌中心原電腦產品全球運籌中心,電腦行銷及產品規畫業務改歸入筆電產品事業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63

PC衰退沒在怕 連續七年繳出EPS十元成績單 新普宋福祥巡廠打底 再戰十年!

2014-06-02  TWM  
 

 

PC產業大衰退,然而,身為NB電池模組龍頭的新普,董事長宋福祥卻有本事連續七年繳出EPS超過十元的成績,甚至揚言未來十年也都要維持這種高獲利水準,他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何佩珊

二○一三年,全球PC出貨下滑了一○%,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衰退,在黯淡的PC供應鏈中,卻有一家公司,連續七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超過十元,甚至還宣告未來十年的EPS也都要從十元起跳,它是電池模組廠新普。

這樣的成績和自信不是偶然。近年來PC產業挑戰嚴峻,中國工資高漲、勞動力吃緊、流動率提高,那些PC零組件廠該有的問題,新普無一不缺,「很多企業可能就此死掉」。新普董事長宋福祥話說得直白,但他絕不讓新普陷入這樣的慘況。

宋福祥天生就對數字有高敏銳度,邏輯思考能力也很強。熟識宋福祥的人形容,「他不用筆記本或電腦,因為他的腦袋就像電腦一樣。」再加上在科技業打滾超過四十年,新普很早就觀察到電子業的困境,宋福祥更認為,解決這些病灶的唯一解方——就是自動化。

工廠管理能力是宋福祥最引以為傲的,過去數十年來,新普就是靠著這點,做到全球第一大NB電池模組廠。如今,要轉向自動化,新普比誰都有優勢,宋福祥堅信,「就是走對了這一步,才讓新普跑得比別人更快、更穩。」省成本 開發自動化設備若你以為每家電子廠都在講自動化,新普也談自動化,沒什麼稀奇,那就錯了。宋福祥不是今天才做自動化,早從十年前就開始!

「自動化牽涉很廣,從硬體、軟體、韌體、機械、製程到影像……,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起來,更不是砸錢就可以買到的。」對照某些廠商單純地認為,只要將自動化設備買進來,就完成了自動化的改革,宋福祥開口閉口都是自 動化的學問。

假設過去一條產線需要四十名人工,現在透過自動化設備,大概可以減少一半人力,而且大量長期生產相同的產品,自動化程度還可以拉高到三分之二,換句話說,所需要的人力與薪資費用也隨之減少,「甚至百分之百的自動化,新普也已經做到。」宋福祥說。

然而,在自動化製程的背後,並非幾個數字加加減減這麼簡單,裡頭隱藏極為複雜的計算和思考,像製程難易度、訂單量大小、機種變化與產品生命週期等,每個變數都關係到自動化是否真能帶來最高效益。還有一個關鍵在於,新普九九%的自動化設備,是自行開發,更凸顯出成本競爭力。

而且你以為一○○%的自動化產線已經是極限了嗎?宋福祥會告訴你,經營事業就像在登山,「世界第一高峰喜馬拉雅山高度將近九千公尺,而我的山沒有極限。」宋福祥是最標準的工廠人,對他來說,工廠就是新普的基石,「就像蓋大樓,打好底子一步步向上,蓋再高也不會倒。」即使到現在,宋福祥每月都會撥出四○%時間來巡視工廠。

對於巡視工廠這件事,宋福祥嚴肅以待,「我不是去隨便晃晃,巡工廠時,都是在想新東西,我花很多時間提供想法給員工,別人可能只看兩件事,但我看兩百樣。」拿最近一個例子來說,新普縮減了電池包裝的材料,原本只能裝一萬個物件的卡車,現在可以放進一萬五千個。不只包材費用減少,運費也省了五○%,連帶工廠倉儲空間需求都跟著縮小。「這是新普的know how,一般老闆不會懂這些事,但這是我的本事。」宋福祥的自信,流露在話語間。

找商機 強化高功率市場「大家從外面看新普光鮮亮麗,每年賺進一個資本額,好像很稀鬆平常。」但與宋福祥在新普奮戰超過十年的高階主管不諱言,「事實是只要稍一不慎,我們就會陷入危機。」她印象最深的是二○○七年,當時新普常熟廠落成不久,原本打算大幅擴產,卻遭逢祝融之災。宋福祥沒有太多時間慌亂,親上火線指揮調度,結果跌破所有人眼鏡,「第一週我們先恢復了一、兩條產線,一個月後對所有客戶的供貨就恢復正常,沒有因為這場意外,失去任何一個客人。」這不只是應變力和執行力,「更重要的是,他讓大家願一起拚的管理魅力。」新普高階主管說,「若問我去年大環境這麼艱困,為什麼新普還能有這種獲利水準,這件事就能看到答案。」只是,宋福祥大膽地喊出未來十年都要賺一個資本額以上的目標,可不能只會成本控制,還得要想辦法開源。

過去一年來,除了穩固PC基本盤,新普切入美系品牌手機大廠供應鏈,強化技術含量更高的高功率電池市場,像電動車電池,同時今年還新增自動化設備外銷及行動電源等消費性電子業務。

「我看事情,看得很廣也很細,做事謹慎,但決策要很快。」宋福祥知道,中國製造業的環境只會越來越差,所以當大立光、可成這些台廠想「鮭魚返鄉」,卻面臨無地可用窘境,新普就沒有這層煩惱,因他們早就買下新竹總部對面五千坪土地,為返台建廠做準備。

外界看到的宋福祥總是精神百倍、運籌帷幄,所有危機、挑戰到他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但宋福祥從來不認為自己做到一○○分,而是要再做得更好,「如果有幸,我還能再做十年,我一定會想辦法達成我的承諾,在有效期限裡讓新普更好!」這才是宋福祥身為企業經營者從沒變過的初衷。

新普

成立時間:1992年

負責人:宋福祥(圖)

資本額:30.83億元

主要業務:電池模組

主要客戶:廣達、蘋果、戴爾近3年獲利:2013年32.36億元2012年33.03億元2011年36.88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45

上半年地方GDP成績單:全部未達年度目標 黑龍江壓力最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274

目前全國31個省市的上半年GDP數據已經全部出爐,各區域間的經濟增速差距較大,其中東北地區增速降幅尤為明顯,黑龍江GDP增速在全國排名墊底。

雖然在微刺激的作用下,大部分省市二季度經濟增長已經較一季度有所好轉,但與年初制定的增長目標依然相去甚遠,完成全年目標的任務依然艱難。

1,地方差異大 東北失速

以上為今年上半年31省市的GDP數據(來自中新網)。重慶以10.9%的增速位居全國第一,黑龍江則以4.8%的增速墊底。

各個地區而言,發改委總結認為,上半年地區經濟增長格局呈現出“東部緩中趨穩,中部穩中有進,西部穩中有憂,東北降幅較大”的總體特征。

今年以來,我國地區經濟呈現出兩個積極變化:一是東部地區經濟增速降幅逐漸收窄,呈現逐步趨穩的良好態勢。二是中部地區積極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固定資產投資等增速居各地區之首。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各個地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東北地區深層次問題凸顯,西部地區總體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東部,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的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0.3個百分點,出現企穩跡象。而中西部增速依然快於東部地區,增速前十名中有8個省份屬於中西部地區。

東北部情況則較為嚴峻。從環比來看,東北三省中,遼寧和吉林二季度增速繼續放緩,黑龍江二季度雖然有所好轉,但整體表現低迷。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東北地區的經濟情況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專家分析認為,東北的根本問題在於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東北省份以重化工業、大型國企為主,今年以來重化工業、能源產業下行明顯,東北重化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也十分嚴重。

東三省經濟的放緩也引起了高層的重視。發改委已開始研究新的振興東北經濟中長期措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也為振興東北開出藥方。

2,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差距大

在今年年初,除黑龍江、海南兩省外,全國其他地方全部下調了GDP增長目標或者保持不變。與實際情況相比,下調後的目標依然難以達到。華爾街見聞通過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所有省市都沒能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目標,這意味著下半年的經濟任務壓力較大。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下半年完成年度經濟目標壓力最大的是黑龍江、山西和河北。其年度目標分別為8.5%、9%以及8%,但上半年經濟增速僅分別為4.8%、6.1%和5.8%。

3,地方微刺激或超6萬億

在經濟下行壓力大、高層要求“必須保證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的情況下,地方出臺刺激政策的力度也在加大。

李克強總理6月初在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是各級黨委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為官不為。

《經濟參考報》引述分析人士稱,各省市今年重大項目的計劃投資總額或已經高達6萬億元。

報道稱,這輪定向“微刺激”措施內容涵蓋稅收、棚戶區改造和中西部鐵路建設,穩定外貿以及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等。為配合“微刺激”政策的落地,各地陸續出臺措施,推出一批重點建設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