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5羊年計劃:無為 一念間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65cba0102vmjg.html

【There is always time. Time is priorities.】

 

按習慣該寫羊年計劃了,但一直遲遲未動筆——因為今年沒有計劃。投資、工作、家庭和生活一切都按部就班走在正軌上,暫時無需調整,羊年就一切順其自然了。沒有計劃其實也算一種計劃吧,因此還是決定簡單寫寫。最初想取名“無我”,但深知自己還遠遠達不到那個境界,無法脫離貪嗔癡,因此取名無為。

 

很多朋友看到這又該調侃我故弄玄虛,把投資宗教化了。那就讓我們借用Kevin Kelly《失控》一書的說法,用科學的方式來表述“無為”:放棄以還原論為基礎的近現代科學的計劃方法,轉而使用自下而上,基於系統論的原則,通過各部分的自組織來湧現出整體的發展方向。我覺得這和佛家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道家的“無為無不為”,或心學的“吾性自足”一脈相承。簡單說,按波普爾的科學哲學,所有的科學都只是一種猜測和假說,並非真理;而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人類的知識相對於未知,不過是沙漠里點綴的綠洲而已,因此自上而下的計劃和控制是有局限和極限的,自下而上的無為而治也許是另一種方法。

 

言歸正傳,先說投資。2014年操作很少,基本是長線投資(也許是懶吧),收益還算滿意。投資最重要的事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自己的天賦、興趣、資本、能力、時間等要素的空間中找到穩定較優解。巴菲特那樣逆天的成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只做好自己即可。過度地學習巴菲特很可能會陷入對高收益的貪,常常讓人迷失本心,欲速而不達。其實大道至簡,要想在股市穩贏是一件簡單的事。下圖是我在多篇文章里都提到過的滬指月市盈率,只需要機械地照著操作,收益應該會超過市場中的大多數人。(具體操作見《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三):這次不會有什麽不同》)

2015羊年計劃:無為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而這方法需要投入的時間是多少?每年應該不需要超過一小時即可。對很多人來說,把時間花在其它地方也許更好。說來慚愧,我也只有為兒子建的投資帳戶才能完全按這方法操作,自己的帳戶還是按耐不住選股的欲望。

 

過去的一年是回歸家庭的一年。多年來讀書工作結婚,基本上把所謂的“事業”排在了第一位,只關註小家庭而忽略了親情。直到孩子逐步長大,父母漸漸老去,才發現家庭是值得花更多時間的地方。近來我對帶孩子的興趣甚至逐漸超過了投資。與其說帶,不如說是向孩子學習,生命有太多不可思議的神奇之處,我得感謝孩子時時提醒我以一顆初心重新認識世界,我也才進一步體會到尼采精神三變的終點為什麽是嬰兒。

 

今天是七九,從冬至開始到今天,一共跑步56天,出勤率88.88%,還算滿意(其中包括大病一場缺席了5天)。基本每天5點至5點半起床,先騎車去奧森跑完步後再回家洗澡吃早餐上班。今年計劃參加至少一次全馬,一次鐵人三項,還有一次短距離的TNF100越野跑(先從25公里開始)。我對運動的執著和興趣恐怕也超過了投資,當然我覺得收獲也遠遠大於投資的滿足感。運動讓我明白,困難其實只存在於想象之中,很多事只要開始做,遠沒有那麽難。There is always time. Time is priorities. 所謂沒有時間,都只是借口。

 

工作也算按部就班,繼續積累和發展。因此對我而言,沒認真想過全職投資,這也許是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的一個重要因素。投資收益的變動更多只是成就感,並不會改變日常生活。

 

投資於我而言,金錢的刺激和激勵越來越弱,更多的只是成就感,和對企業以及經濟的興趣——就像我對哲學、宗教和稀奇古怪的交叉學科的興趣。我不知道這是離投資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但至少對我而言,是一種更自然的狀態。(相比之下,其實我喜歡芒格甚過巴菲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02

人類誤判心理學:承諾和一致 一念間

http://xueqiu.com/4624725729/22527993
在各種論壇上呆久了,漸漸養成了不爭論的習慣。明白的人點到就明白了,不明白的累得吐血也是對牛彈琴。爭論的結果常常是讓錯誤的一方(有時是自己)更加堅 定地堅持錯誤的觀點,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即使正確的一方也常常更加偏執地走上另一個極端,直到變成錯誤。有一句老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能客觀 地看待/反思自己的觀點或錯誤談何容易。我一直對此非常奇怪,為什麼高智商的人在這個時候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對那麼顯而易見的事實視而不見,直到瞭解了心 理學中「承諾和一致」原則。

心理學家曾在賭馬者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賭馬者一旦下了賭注,他們立刻對自己所買的那匹馬的信心 大增。其實這匹馬獲勝的概率一點也沒有改變,馬還是原來那匹馬,賽道還是原來那條賽道,賽場還是原來那個賽場。但在這些賭馬者的眼中,一旦下了賭注之後, 這批馬獲勝的希望就大大地提高了。雖然這種轉變乍見之下有點讓人迷惑不解,但其成因卻與一種常見的社會影響力的武器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武器就是一種要與 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保持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種壓力之 下,我們會採取某種行為以證明我們之前所做的決策。讓我們再來看一下賭馬者的實驗。在下注前的半分鐘,他們猶豫不決,對下注的馬屁能否獲勝沒有一點把握; 然而下注之後,他們馬上變得樂觀起來,對下注的馬匹信心十足。令其態度發生根本轉變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所做出的最後決定(在這個例子中是下注)。一旦 選擇了某種立場,必須保持一致的壓力迫使這些人產生要與他們過去的所作所為相一致的想法。他們只能說服自己他們所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且毫無疑問,他們 對此的感覺相當地好。

「承諾和一致」原則非常有用,應用也非常廣泛,在這裡只談其中一個很有意思的特徵,那就是這種一致性的自我強化傾向 (希望對此原則有更多瞭解的童鞋建議看《影響力》)。這種內心的變化會「長出自己的腿來」,也就是說,保持一致的壓力會讓人們自動來強化這種內心的變化。 比如說,當一個人將自己看成是一名富於公益精神的公民時,他會說服自己投身公益活動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他會開始關注以前不曾注意過的與社區服務有關 的事情;他會花時間去聽以前從未聽過的支持公益行為的辯論,而且覺得這些論點比過去更有說服力。總而言之,因為要與自己的信念保持一致,他會說服自己關心 公益事業的選擇是正確的。而這個用其他原因來證明承諾的正確性的過程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其他這些原因是一些新發現的原因。因此,即使當初哪個讓他變得關心 公益事業的原因已不復存在了,這些新發現的原因也足以支持他的信念,使他依然相信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讓我們看幾個例子:

1、並非只有賽 場上的賭馬者才會自欺欺人,讓我們看看莎拉和她的男友蒂姆的故事。對莎拉來說,這場戀愛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過。她想和蒂姆結婚,想要蒂姆停止酗酒,但蒂姆 都不答應,為此他們總是吵架。最後莎拉終於下定決心,結束了這段關係。然後莎拉和其他人定了婚並向親朋好友發出了請柬。然而就在此時,蒂姆打來電話說他很 後悔與莎拉分手,希望兩人能夠言歸於好,並像以前那樣和莎拉生活在一起。又說他願意和莎拉結婚,保證以後再也不喝酒了。莎拉覺得,如果蒂姆真能做到這幾點 的話,他還是有他的優勢的,因此決定解除婚約,取消婚禮,收回請柬,並讓蒂姆搬了回來。不到一個月,蒂姆就告訴莎拉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停止喝酒。一個月以 後,他又決定他們應該「等一等,先觀察一段時間」,然後再考慮結婚。兩年過去了,蒂姆和莎拉仍像以前一樣生活在一起。蒂姆仍然酗酒,仍然沒有結婚的打算, 但是莎拉卻比前更加忠心了,即使那些讓她選擇蒂姆的條件沒有一條變成現實。她這個選擇蒂姆的決定,客觀地看是很不明智的,但它卻衍生出自己的支持系統,使 莎拉在他身上發現(或者說創造)了不少的優點,儘管在她做出這個巨大承諾之前根本就不能接受這一切。顯然,那些賭馬者並不是唯一對自己所做出的艱難抉擇深 信不疑的人。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時不時地欺騙自己,好讓我們的想法和信仰與我們已經做出的決定或採取的行為保持一致。

2、汽車經銷 商「虛報低價」的詭計。經銷商會給一些顧客開出一個比競爭對手的價格低400塊的好價錢。事實上,他們從來就沒有打算過要以這個價錢成交。他們給出這個價 格的唯一目的,就是讓潛在顧客做出從他們這裡買車的決定。一旦顧客做出了這個決定,銷售員便會採取一系列的行動來讓顧客產生對這輛車的承諾感--填一大堆 的表格,考慮各種各樣的貸款條款。有時候,銷售員還會鼓勵顧客在簽合同之前試開一天,以便對這輛車有更真切的感受,而且還可以給鄰居和同事們看看。這些銷 售員很清楚,在這一段時間裡,這些顧客們會下意識地找出一大堆理由來支持自己所做出的選擇。接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時候是發現了計算過程中的一個 「錯誤」,有時候則是在最後一分鐘老闆不同意做這筆生意,因為「這樣做就賠本了」。也就是說,先給出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價錢,讓顧客做出買車的決定;接著, 在顧客做出決定之後,但還沒有最後成交之前,最初給出的那個誘惑卻被巧妙地拿掉了。在這種情況下,顧客們還會購買這輛車似乎是一件讓人難以相信的事情,但 這個辦法卻屢試不爽。汽車經銷商已經意識到,個人承諾有能力建立起它自己的支持系統,而這套支持系統會為這個承諾提供一套新的理論依據。正是由於這些理論 依據為這個承諾提供了很多堅強有力的支柱,因此,即使汽車經銷商挪走了最初支持這個承諾的那一支柱,這個承諾也不會坍塌。所以,就算顧客吃了一點虧,他們 也不會介意,甚至還會很高興,因為還有那麼多的理由支持自己的選擇呢。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如果沒有最初的那個承諾,那這些額外的理由可能永遠都不會出 現。

讓我們回到投資上來吧,其實看完上面的例子,童鞋們已經知道我想說什麼了。投資者對自己研究或投資的股票也受一致性傾向的影響:自己 持有的股票,往往會愛上它,偏執的相信它。這是投資的大忌!!!投資成功的原因多種多樣,虧損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固執地死守一支不值得持有的股票並期待奇蹟 發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能以客觀事實為判斷依據。因此大家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每個投資論壇的爭論永不停止,有時甚至持續好幾年(比如銀行 股。。。)。尤其當雙方公開了自己的立場後,會產生更強的維持這個立場的壓力,因為他想在別人眼裡顯得前後一致。誰都不想被歸入自相矛盾的行列。所以,為 了保住面子,知道你的立場的人越多,你就越不願意去改變它。

這也是我佩服那些能坦然面對自己錯誤的大師們的原因。當有人問巴菲特在生意上 犯過哪些錯誤時,巴菲特風趣地答道:「那要看你有多長時間聽我說了!」於是,他就曆數自己投資的種種錯誤,滔滔不絕。再回過頭來看看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 信,其中必有的內容,就是對自己在當年所犯的錯誤做自我檢討。喬治索羅斯認為他自己的優勢在於「有認錯的勇氣」。他說:「對於其他人,犯錯是羞恥之源。對 我而言,認識到我的錯誤是我感到自豪的事。一旦我們意識到不完美的理解是人之常情,那麼就不會因犯錯而感到羞恥,而只是因未能及時糾正錯誤而感到羞恥」。 索羅斯認為,他的真正快樂來自於發現了一個錯誤。他號稱成功「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約翰?坦普頓爵士坦陳,他所做的每三筆投資就有 一筆是錯的,他也因此變得特別謙卑。彼得林奇承認,他曾經把40塊錢買進來的股票,在50塊的價位上賣掉,發現它漲到60塊,又趕緊買回。他不覺得承認這 件事傷他的自尊。

芒格曾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的成功:「理性」,而我理解所謂理性就是不帶自己的偏好、偏見或執著。為了化解一致性偏見對我們 投資的影響,我們應該訓練自己努力考慮任何有可能證偽自己觀點的證據,尤其是在我們自認為觀點特別出色時更是如此。由於清楚地認識到人類會由於天生的避免 不一致性傾向而犯認知錯誤,我會對那些自己不想聽的關於自己持股的負面消息給一個更大的權重,或者完全就以反對者的立場來參加討論。道家講:「無我,無 慾,無爭,天人合一」,儒家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家講「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古希臘哲人說:「認識你自己;人最大的敵 人就是自己;人是自己的牢籠」,其實都是教導大家「破我執」,要認識真理,就要跳出自我。

決定為我的簽名檔加上後半句:向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上市公司;不怕以最冷的利刃來解剖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21

趁科技潮創業 年輕IT人上位 低潮下站穩腳 「放不放棄僅一念間」

1 : GS(14)@2010-12-31 17:47:18

2010-12-31 HT
  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擊倒了多少「新經濟」的創業家,但其後10年,由寬頻變隨時上網,由Google、Yahoo變成社交網絡大行其道,由商用VPN進化至發展雲端科技,科網股來年又將成炙手可熱的熱煎堆。新一個科技浪潮,又就造一批年輕人乘浪而上,如網絡公司第一線創辦人文立帶領公司走出泡沫後扶搖直上;而80後IT人鄭斌彬亦加入主攻網絡軟件,未來繼續靠運用中港商務科技掘金!

  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不少借科技為名搵錢的公司倒下,但其後10年,科技浪潮並沒有停下,即使不諳科技的人,也可手拿智能電話、擁有fb帳戶,趕上WEB 2.0的潮流。

  37歲的文立憶起10年多創業路:他於中大讀日本研究,見證互聯網於日本商業化,回港後加入哥哥公司,幫商戶搞56K上網。公司98年賣盤,他用分到的資金,翌年創立自己網路公司第一線。

遇沙氏首收支平衡 逆市奇葩

  「新經濟嘛,要找資金很容易。」為公司將中港辦公室和工廠建立VPN(虛擬網絡連綫),方便資訊流動溝通,亦為網站提供ISP(互聯網服務),收取月費,得到美國創業投資公司Egarden和KML等投資。但「dot com熱潮」翌年就開始爆破,網站客戶紛倒閉,衝擊其陣腳未穩的新公司,裁員四分一,捱過03年仍資不抵債,欠債2,000萬元:「前前後後投資了2億元,股東見我們有做實事,2億元都放進去了,不差在2,000萬元。」

  成功說服股東再次注資,同年即報捷,03年沙氏來襲,樓市暴跌,公司卻成功收集製造業客戶,首次錄得收支平衡:「可能大家不覺得,當年香港出口很好,因歐美經濟仍向好。」

  「放不放棄只是一念之間。」文立網絡公司多年來成逆市奇葩,05年為內地零售業建網絡連綫,兩年前進軍IP電話服務,為香港麥當勞、北京吉野家、上海世博等提供call centre外包服務。現時亞太區VPN佔有率有3成,年生意額少於十億,乘內地市場發展,料明年將有30至40%增長。

  25歲的IT 人鄭斌彬,出身中大信息工程學系,亦於08年金融海嘯前與兩名友人創立科技公司Oursky,研發SaaS雲端運算服務,用家可簡易於網上製作表格、平台等,不需添置記憶體,直接經公司儲存資料到網上,主打中小企市場。

金融海嘯下接job 「大小通吃」

  不過,一般研發網上軟件服務至少數十萬元,遇着金融海嘯,手執5萬元資金的他,惟有四出找客戶,工作「大小通吃」,如製作網頁、公司內聯系統等都接來賺本金。幸而,去年獲科學園納入其科培計劃,津貼辦公室租金等優惠。

  今年鄭斌彬與拍檔終儲夠錢讓雲端服務「Pandaform」面世,現已有超過10間海外及本地公司,每月付款使用,兩年間營業額逾100萬元。

  雲端服務在美盛行近10年,有公司能因此上市,鄭斌彬相信,未來中港市場發展空間甚大:「現時已有私募基金投資數十萬元,請我們製作同類型的網上客戶服務平台,私人投資者可透過平台進行投資程序,令投資更簡易。」他亦看好iPhone、iPad作商務用途,如可以用App閱讀招股書等。他們今年亦開始代製iPhone Apps,惠氏及Watson's Wine也是其客戶。(系列四.完)
2 : GS(14)@2010-12-31 17:47:27

2字頭任CEO 狂啃管理書   

  第一線創辦人文立沒在大公司工作過,但未畢業已入行搞網絡公司,26歲時已擔任行政總裁,11年來他狂啃管理書邊學邊做;而科網公司Oursky鄭斌彬更23歲就創業,而早在小學開始,已幫人砌機寫網頁,累積工作經驗!

  「最印象深刻是Acer CEO(Gianfranco Lanci)一句back to basic,其實管理書講的都是common sense,無絕招的!」第一線全個亞太區有37個數據據點、400多名員工,還未計上千個IP電話服務中心的接綫生,文立看過很多管理參考書,亦向股東請教。

  「我的確沒有特定一個老師,但我有很多個導師。」由辭退人時收起批評,到現在談生意學喝酒,文立雖不會與同事成為密友,但希望多與同事溝通了解,「廁所位」亦不放過:「即使有executive toilet,我都不會去。」

科網熱易賺錢 「吃飯不理價錢」

  鄭斌彬的創業路則由前綫工作開始,高小時期,家住屯門的他已流連電腦商場,兼職「砌機」,更試過看書自學,替小商店設計條碼系統。初中時科網熱潮,撰寫簡單網頁盛惠2萬元,他還替電腦雜誌寫專欄近一年,稿費由數百至千元不等:「那時我和同學在(屯門)市中心吃午飯,根本不理會價錢!」

  他貴為公司老闆,與員工打成一片,生日時獲同事送贈熊貓頭套,他亦不介意展示記者,為新雲端軟件Pandaform代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