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羅大為中年被調職 帶領阿舍乾麵首獲認證 他二度歸零 把討厭的工作做到第一

2015-02-16 TWM  
 

 


撰文‧鄧麗萍

走進台南永康工業區的阿舍乾麵製造基地,寬敞的廠房、潔淨的地板,和食品廠的刻板印象大不同,迎接我們的是阿舍食堂廠長羅大為。

羅大為一邊帶我們參觀工廠,一邊熟門熟路地講解製造流程,很難想像三年前,他還是個食品業的門外漢,如今卻成了台灣最大生麵工廠的主管。

「我討厭食品業。」從微風集團被調派到阿舍食堂,剛開始,羅大為心裡相當抗拒,原因是他對食品業興趣缺缺,加上服務業出身,對製造業全然不熟,周遭朋友也不看好,尤其要離開家鄉台北隻身到台南工作,家人更是反對。

這,不是羅大為第一次歸零。進入微風集團之前,羅大為曾在便利商店工作十年。

前三年當店員時,他幾乎每天工作十八小時,同時在全家和統一兩大便利商店系統、三家不同的店輪流上班,還待過商業區、住宅區和學區等。

奮力拚搏的背後,他的目標十分清楚,就是深入了解便利商店體系和售貨系統,為將來加盟做準備。拚了三年,他存到一百萬元加盟金,圓了加盟主的夢。「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大突破。」

有強烈企圖心

進入微風,從小主管做到襄理加盟成為老闆後,羅大為發現,和員工比起來,是天差地別的責任承擔。「前三年,我沒放過一天假,每天戰戰兢兢地工作。」他的目標是拿下「店王」來經營,但卻發現真想接到心中期待的店面,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外力,於是毅然在加盟第八年時選擇解約。

中年轉業,羅大為依然有強烈企圖心,對新工作的期許「不是做最大的,也要做營業額最高的」。

二○○四年,他選擇進入營業額更大的百貨業,從微風超市基層的飲料櫃補貨員做起,一路做到醬料區班長,後來又被調到微風新成立的義大利頂級食材專賣店DEAN & DELUCA當襄理。

一一年五月,微風集團取得阿舍食堂八成股權,首度踏入食品業的常務董事廖鎮漢,把廠務大任交給羅大為。當初面試羅大為進來的微風集團管理部協理陳美汀形容,當過加盟主的他,「用老闆的認真心態來當員工」,讓主管很放心把新工作交給他。

從超市到工廠,從服務業到製造業,職涯再次歸零,即使是被動地接受調派,他仍抱正面態度:「不想做的事,一旦接了下來,就會做到最好。」那年羅大為剛滿四十歲,到阿舍食堂時,完全是新手。他學會放下身段,把自己淨空,謙卑學習。「如果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管理職,就要盡快把別人會的東西都學過來。」過去,生麵是家庭式生產,仰賴經驗的傳承。為了讓工廠運作更有保障,他一步步將生產SOP(標準作業程序)書面化、電子化;為了偷學,他還化身為採購人員,去參觀同業的食品廠,讓製造流程更臻完善,帶領阿舍成為國內四百多家生麵廠中,第一家取得GMP認證的工廠。

「機會只有一次。」羅大為說,食品製造不能有萬一,良率要百分之百,責任很重大,就像俄羅斯輪盤,不能存僥倖之心。

怎樣還能更好?

不斷找方法,跌破一堆人眼鏡無論是添加物的合法性、生麵的乾燥程序能否避免發霉,包裝袋的厚度是否耐刺穿等,羅大為都嚴謹以對。不僅如此,「工廠是不能出錯的,一個錯誤動作,影響的就是十多萬包的商品。」說來語重心長,原來是他的親身經歷。有一次阿舍食堂接到一個訂單,六百箱乾麵、價值一百萬元,一直到貨送抵商家時,才赫然發現下錯單,出貨的並非客戶下單的品項,只因商品名稱寫錯一個字。

事後,他把所有訂單資料調出來,直到看見自己親筆寫下的訂單,才悵然接受這次疏失是自己粗心所致。「這是非常大的挫折,因為一直都認為自己很細心,工作上幾乎零失誤。經過這次教訓,我學會凡事都要再三確認。」熟悉工廠運作後,羅大為的下一步是創新,準備從乾麵跨足零食;同時,要把手工製造的台南關廟麵改為機器生產。就算設備廠商認為不可行,他仍不斷實驗,一直修改削麵的刀子,最近已接近成功。

晉升為主管,他認為需要具備「好奇心」,總是問:「為什麼、還可以怎麼做?」然後從中學習。在廖鎮漢眼中,羅大為是個對事情熱忱與執著的人,秉持追根究柢的精神,要求完美。

就是憑著「做到最好」的信念,羅大為勇敢去做原本不被看好或不喜歡的事,成為微風集團第一位以高中學歷晉身為經理的員工。

羅大為

出生:1971年

現職:阿舍食堂營運部經理經歷:微風廣場Dean & Deluca襄理、

微風超市補貨員╱班長、

便利店加盟主

學歷:高中畢業

我的2015小革命

研發以機器方式生產手工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9

人物專訪 過去三年 新團隊如何帶領台達電轉型? 海英俊、鄭平有共識

2015-06-15  TWM


每年要有兩位數成長!

創辦人退休,新領導團隊上台,面對各部門的質疑,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和執行長鄭平,必須在最短時間建立新的決策機制,一做錯,代價是寶貴的機會成本。接棒的這幾年,他們如何領導台達電成功轉型?

撰文•林宏達、陳前康

從創辦人鄭崇華手裡接下棒子,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執行長鄭平,必須一次解決兩個難題。第一,如何讓公司再成長;第二,經驗豐富的創辦人不再主導,如何建立新領導機制?

這是台灣許多大企業現在都在學的一堂課,六月四日,《今周刊》在台達電總部專訪海英俊和鄭平,暢談過去三年新團隊帶領公司轉型的心得:

談挑戰

﹁運作模式與人員磨合都要跟著成長!「《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轉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海英俊答(以下簡稱海答):現在的challenge(挑戰)像是鄭平講的,IT這邊的營收掉得很快,我們最大的挑戰在於其他的東西是不是跟得上來,不只補得上來,還要補得更多,因為還要成長。

鄭平答(以下簡稱鄭答):在一、二年前我們的方向就已經訂出來了,方向訂出來要怎麼去執行才是重點。以往是先把產品做出來再說,看到產品才行。(現在)做 solution(指提供客戶的解決方案)的時候牽涉的單位非常多,裡面的技術重點其實有滿大的差異。不光是產品技術,還有運作的模式、組織、舊人與新人 之間的磨合,最後要大家能夠接受,成果能夠慢慢展現出來,其實這是我最大的壓力。

問:你長期的經營目標是什麼?

鄭答:若以(內部討論的)長期成長目標來看,我們希望每年能有兩位數的成長。

談目標

﹁每年成長一○%,連續五年是很大的數字!「這個是複合成長喔!因為如果每一年要成長一○%,連續五年那是個很大的數字!這是我們內部的目標,如果沒有做到這個,我就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好。

問:很多大公司都被自己過去的成功打敗,找不到新的成長動能,你如何讓大家願意合作,讓新業務成功?總公司的角色是什麼?

鄭答:我從二○○九年開始就做很多專案,就在建立新的功能、新的能力、新的流程、新的系統,讓大家可以在這上面(指新的平台)一起來合作,然後包含incentive(獎勵),合作你要算他(員工)的功勞,如果沒算到他的功勞,他怎麼要合作?

問:舊的系統不好嗎?

鄭答:舊的系統就是你賣多少錢,然後你賺了多少錢,由這樣來算incentive(獎勵)嘛!他不會花很多的精神來合作。合作剛開始要吵來吵去,很多東西要談,如果這些東西(指合作協調的部分)不把它訂到新的獎勵裡面去,即使還沒有結果,你就要給這種過程,要給獎勵。

問:做新事業的挑戰是什麼?

鄭答:創造新事業,剛開始都是虧錢的,如果不給他獎勵,他怎麼會願意去做?新事業很辛苦,那要從頭去了解清楚,(對陌生的領域)也不熟悉,那(新事業)花錢會影響到它舊的(事業的利潤)。

以往的獎勵是我賺一百元,可以拿一八%出來,一半交給corporate(總部),一半給自己分。現在我要做新的商業模式,一百元我得要拿十元來做新的投資,我不要啊!那我如果用原來的獎勵,當年的紅利就少很多啦!為什麼要做?

問:就像打籃球大家都想自己得分,沒人助攻?

鄭答:對,所以很多獎勵都要改變,以往我們要求營業額不能落後,用賺的錢來當獎勵。現在,我們要把成長率當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賺錢賺多沒有用,你不成長,那只能拿三分之一,另外的錢就要給別的單位去成長,整個獎勵的架構都改變了。

談管理

﹁不斷且小範圍地嘗試,練成了才能動大範圍!「問:你怎麼看鄭平這幾年的表現?

海答:鄭平的中國經驗很重要,他管過中國區。

鄭答:(管理中國區時)大概七萬人。

海答:可以說是軍團司令啊!他管過中國區,所以對於管理,是以整家公司的功能重新建置。做助攻的人若不強的話,就算是Kobe Bryant(科比.布萊恩)再厲害也被人家圍死了,所以在整個的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上花很多力氣。另外就是在R&D(研 發)部分,對鄭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以後台達電要永續經營的話,五年、十年後,現在就要做準備。

問:你們很重視持續改善的力量?

鄭答:我們比較不prefer(偏好)把原來的東西都推倒、丟掉,然後說有個創新。那樣太天真,一定是不斷地不斷地嘗試,即使你真的要把原來的東西推掉,你也必須用一個很小的範圍,先去試新的東西,把它練到某一個程度以後,你才能去動整個大的。

談交棒

﹁集合大家的能力,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問:你認為公司要交棒,怎麼樣比較容易成功?

鄭答:大家一起來討論,然後有決策管理委員,集思廣益啊!那當然就是最上階的這些人,大概不出十幾個人。這個時代很難再找到一個hero(英雄),大家都聽我的,我帶著大家走,我覺得我沒有這樣的能力,但是集合大家的能力,這就是我們的文化。

問:要決斷的時候,誰來拍板?

鄭答:拍板我們至少有四個人,董事長(海英俊)、副董事長(柯子興)、我、還有營運長(李忠傑),至少四個人是最核心的決策中心。

問:你覺得你是決斷力強的人嗎?

鄭答:我覺得我很堅持啦!可是不是很尖銳的。

問:可以舉一個例子嗎?

鄭答:這應該是滿多的。你要做創新的話,你就要有這個精神嘛!做一個專案,顧問來講一講怎麼做,你就照抄,一定會有很多人質疑。

如果大家質疑你,你無法證明,譬如說我們做這個創新,真正重要的是最後要workable(可以運作)。如果無法運作,大家會挑戰你,或者會一直質疑,你 一直紙上談兵,要一直去修正!或者要去做一些所謂的pilot(試驗性)的案子,從一個小的地方先來試run(運作),慢慢去調整,讓大家看到有實質的效 果,大家就會來跟,不能說大家質疑一下,它就不見了。如果大家不接受,我就換一個方向的話,那這樣就做不起來了。

海英俊

出生:1949年

現職:台達電子董事長

經歷:台達電子副董事長、執行長;

奇異融資台灣區總經理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國際企管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35

他撫慰人心的力量,連賈伯斯也推崇 動畫教父帶領皮克斯 30年好點子不斷的祕密

2015-07-13  TWM

 


他撫慰人心的力量,連賈伯斯也推崇 動畫教父帶領皮克斯 30年好點子不斷的祕密     

在「動畫教父」卡特莫爾的領導下,皮克斯始終保持動畫界的王者地位。

祕訣在於,皮克斯獨創了一套創意管理機制,讓創意人才放下身段,彼此合作,激盪出一部又一部藝術價值和商業收益兼具的好作品。

而創意管理的推手,就是皮克斯創辦人之一、擔任總裁的卡特莫爾。

撰文•鄧麗萍

打造出史上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被譽為美國最有創意公司的皮克斯(PIXAR),有三位靈魂人物:現任總裁艾德.卡特莫爾(Ed Catmull)、創意長拉薩特(John Lasseter)、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一九八六年,賈伯斯收購盧卡斯影業的電腦繪圖部門,與卡特莫爾、拉薩特重組皮克斯,開創電腦動畫新紀元。二○○六年更成功與迪士尼動畫部門合併,成為全球動畫霸主。

皮克斯的創意,到底有多厲害?

二十多年來,皮克斯推出了十五部動畫電影,從一九九五年的創業作《玩具總動員》到第十四部《怪獸大學》,從未失手,每一部電影皆打入影史票房總排行榜前五十大,累計票房超過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二五○億元)。第十五部︽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被譽為皮克斯最富創意的作品,剛在美國上映,當周就創下影史原創電影最高開片成績。不僅如此,皮克斯的每部作品都是電影獎常客,至今拿下七次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與七次金球獎,堪稱商業與藝術的雙贏。

而電腦繪圖技術背景出身的卡特莫爾,也因為《玩具總動員》首創把2D影像轉化為3D動畫,奠定了他「動畫教父」的地位,成為純電腦製作電影的發明人。

製造安全感

自由發揮靈感,保有原創想法但身為皮克斯動畫總裁,卡特莫爾更大的成就,在於他打造的創意工作環境,讓皮克斯能夠持續創作好故事,讓創意可以透過管理方式延續下去。

一家成立二十多年的老企業,要如何讓靈感和創意源源不絕?

卡特莫爾去年出版自傳《創意電力公司:我如何打造皮克斯動畫》(Creativity, Inc.)(中文版今年五月由遠流出版),入選《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推薦的年度最佳十六本商業書。

而在這之前,《哈佛商業評論》則以專文介紹了卡特莫爾為皮克斯建立的創意管理模式。

日前,卡特莫爾接受《今周刊》越洋電訪,針對創意管理,進一步提出獨到見解。

「我深信,每個人都很有創意。」卡特莫爾開宗明義指出,創意,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常常一個不小心就被環境扼殺。因此,創意管理,就是建立一個能夠讓人自由發揮創意的工作環境,製造安全感,讓每個人能夠保有原創的想法。

一部動畫,包含成千上萬個點子與創意,從台詞、角色設計、場景配置、色彩和光線設計等,都需要團隊合作。身為舵手,卡特莫爾最厲害的地方是他獨創的機制和氛圍,讓一個個自視甚高的天才,願意放下身段,彼此合作,產生加乘效應,皮克斯因而長盛不衰。

這套稱為「同僚督責(peer-driven process)」的機制,精神在於建置一個團隊相互支援體系,協助有企圖心的聰明人共事。卡特莫爾透露,「同僚督責機制」包含四項原則:首先,「創意不是仰賴新點子,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作用。」卡特莫爾認為,想要鼓勵創意,必須先製造對等的討論基礎,讓同事平等對話,而非上司對下屬或導演對工作人員的溝通。

第二個原則是,在腦力激盪會議中,必須移除權力架構。「如果負責報告的人,感受到會議室裡可能有人會否決他的想法,他的防衛心就更強烈,唯有移除權力架構,才能讓他們更願意敞開心房來討論。」為了減少同事間的溝通隔閡,卡特莫爾換掉會議室的長桌,拿掉席位卡,因為「長桌難以溝通,席位卡暗示階級。」他希望打破隔閡後,任何職位的與會者都能自在地說出內心的想法。

勇敢提想法

不要老是做﹁沒意見先生﹂第三個原則,就是讓所有員工勇於提出及聆聽誠實的意見。不要老是做「yes man(沒意見先生)」。

卡特莫爾指出,每個人都各有強項,有些人長於動作片,有些人製作感情片很厲害;有的人對故事結構很在行,有些人則是藝術感很強。好的導演,會讓這些各有長才的人共處一室時找到平衡點。「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所有人無所畏懼,暢所欲言,讓好點子有機會呈現。」促進創意討論的第四項原則是,讓同事分享彼此的成就,形成全力支援的同儕文化。因為創意點子的產生,並不是某個人的發想,而是團隊裡每個人努力解決問題的成果。

政大名譽教授、創造力講座教授吳靜吉認為,皮克斯打破階級、建立信任文化,讓同事們可以博感情、飆創意,正是皮克斯能持續創造叫好又叫座影片的關鍵。

勇敢去冒險

即使可能失敗,也要不斷嘗試在皮克斯公司,創造力的定義,就是即使可能失敗,也要勇於嘗試。「不敢冒險和承擔風險,就不會有好作品。﹂卡特莫爾發現,許多組織死氣沉沉,沒有創意,就是因為多數成員不敢犯錯,不願冒險,缺乏快速復原能力。

「失敗是創新的必經之路。」卡特莫爾指出,皮克斯通常花費三、四年完成一部作品,在完成之前,可能有八、九個版本;這意味著,每個版本都有失敗的時候,但「我們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嘗試。」對皮克斯而言,好的電影是觸動人心的故事,除了具有娛樂效果,也能夠連結人與人的情感。

而要培養觸動人心的能力,就必須身歷其境去感受和理解。舉例來說,在製作《料理鼠王》時,他們安排去一間餐館,了解廚房的運作;製作《海底總動員》時,他們就去潛水。

「《腦筋急轉彎》是講一個小女孩的腦海總部控制中心,如何指揮她的日常生活,我們就花了很多時間和腦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討論,去了解人類如何思考、感情如何影響行為等。」卡特莫爾說,擺脫刻板印象,尋找新鮮事物,才能讓新點子注入故事。

不輕易放棄

堅守任務,維護創意管理文化卡特莫爾從小就夢想成為迪士尼動畫師,但他不會畫圖,最後靠著電腦動畫完成了夢想。即使投身動畫產業長達四十年,始終熱情不減。「創意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老化。」卡特莫爾笑著說。

從未考慮退休的卡特莫爾說,創意是一種態度,也是觀看世界的方法。「即使一輩子在創意產業工作,資深的人也不會喪失創意。」賈伯斯曾與卡特莫爾共事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他形容卡特莫爾擁有「撫慰人心的力量」。對賈伯斯懷抱知遇之恩的卡特莫爾,也把《創意電力公司》一書獻給賈伯斯,並在書中以專章回憶他所熟知的賈伯斯。

「我們在皮克斯的目標一直是創造能夠不斷延續久遠的文化,超越史蒂夫(賈伯斯名字)、拉薩特和我。雖然史蒂夫走得太早,拉薩特和我依舊會完成這項任務。」這是四年前,卡特莫爾在皮克斯對賈伯斯的追悼會上說的一段話。

迄今,年屆七十的卡特莫爾仍堅守這項任務,維護皮克斯獨特的創意管理文化,而且絕不輕言退役。

Profile艾德.卡特莫爾

出生:1945年

現職:皮克斯動畫總裁、

迪士尼動畫總裁

經歷:盧卡斯影業電腦繪圖

部門副主管、

紐約理工學院電腦繪圖

實驗室主管

學歷:美國猶他大學

資訊工程博士

創意不是仰賴新點子,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12

專訪》帶領4萬員工的樂園前高級副總裁 迪士尼頂級服務秘訣:把員工當顧客

2016-03-07  TCW

走進迪士尼樂園,從小販到設施工作人員,人人都掛著微笑,這樣全員一致、「給人快樂」的一五○%的頂級服務如何做到?

儘管是凌晨一點,走在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你會看見不管是遊行工作人員或者飯店外場,臉上依然掛著微笑;再轉入遊戲項目後頭,即便是垃圾箱旁也一塵不染,正在維修遊樂設施的工程師開心跟你打招呼;轉到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迪士尼樂園現場,看著走失父母的小孩,自己都驚魂未定的迪士尼員工,則是先拿出一個玩偶安撫著孩童的心。

「在服務業中最頂級的服務就是積極反應、超越顧客需求,這不是SOP做得出來的。『制式』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員工從心而發,如同迪士尼形塑一個優質服務的企業文化。」老爺大酒店執行長沈方正說。

迪士尼樂園世界度假村(Walt Disney World Resort)前高級副總裁科克雷爾(Lee Cockerell)在他《每個人都是服務專家》一書中表示,他深信要做好頂級服務最重要就是:「員工就是第一層顧客」。

在他四十二年飯店和迪上尼樂園服務生涯中,共帶領超過四萬名員工,管理配有三萬多間客房的度假酒店、四個主題公園、兩家水上樂園、五個高爾夫球場……。

在接受我們專訪時,他表示,能感動員工快樂工作的秘訣:找到對的人上車、提供訓練,對員工絕對坦誠、傾聽。

他在書中表示,在以優質客服文化著稱的企業中,他們的最高層都是敢於直接放手給部屬的人。如何透過員工提供超乎預期、一五〇%的頂級服務?以下是《商業周刊》對他的第一手訪談:

選才,未必要很有能力最看重的是:熱情、熱情

穴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說「員工就是第一層顧客」,這是怎樣的概念?

科克雷爾答(以下簡稱答):最重要的,是面對顧客的第一線員工,假如你只有差勁的員工,那麼你也只會有一家差勁的公司。

爭取卓越的員工,是我們所深信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然後訓練、訓練、再訓練,確保他們每天日新月異,所以可以精益求精,有機會、有熱情,就能夠自我激勵。

問:但你如何找到合適的員工,你認為,熱情比能力更重要嗎?

答: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關於能力……(他停頓想了一下)。當他們到這裡(迪士尼工作)時,他們不必然要有能力,我們訓練他們。

你必須一開始就找對的員工上車,且訓練後確保他們真正有學習東西,能通過測試。我們有一套對待員工很好的文化,他們有機會被提升到管理職,在奧蘭多(迪土尼樂園)七萬二千名員工中約有五〇%都擁有大學學歷,所以我們有很多人才可以在內部選拔、進而出任管理職。

問:關於找對的員工上車,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例子?

答:有位飯店清潔人員,服務態度很好。我們進一步觀察她,希望她升任管理職,但她猶豫了,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又有孩子要照顧,而我們對她說:不,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她升任管理職,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她是我們最佳員工之一。

我們在組織中找人才,關注可以提拔的人。誰願意一直做低階工作?透過組織讓他們不斷被提升,現任迪士尼樂園總裁也是從端盤子開始的,許多員工從底層做起,但在今日都爬到高級管理階層。

激勵?喔,這裡不流行給尊重但員工要自我激勵

問:做一名激勵型領導者不容易。你用什麼方法激勵你手下的員工?

答:我們並不激勵員工!我們給他們一個專業的工作環境,尊重的對待他們、訓練他們,他們自己就會激勵自己。我們對員工主要做的事情是建立信任感。

我們試著去雇用能自我激勵的員工,我們不想要每天忙於催促員工工作,所以我們告訴他們:你要為激勵自我而負責,而我們給予你訓練和機會,也會對你的績效表現給予回饋。工作是你的,你(員工)必須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問:但是,信任感的建立是很難的。你如何讓這些員工相信你?

答:我們有一個非常真誠的文化,我們告訴員工每件事的真相。假如他們做好工作,我告訴他們;假如他們沒做好,我也會據實以告,就像父母對孩子那樣。

懲罰?有,而且頗嚴格遲到會記點,集滿就資遣

問:你會使用「胡蘿蔔與棍子」的方式嗎?

答:當然會。實際上,對第一線員工,我們有一個記點系統,最多只能記十二點。假如你工作遲到,會記半點;假如你工作有錯誤,記一點。如你被記上十二點,那麼表示做不好,就會被資遣。非常清楚、非常公平的。

問:你擔任企業顧問已經十多年了,通常大多數公司領導人會有何盲點?

答:他們多數問題在於沒有領導策略,僅僅只有營運策略。所以他們擔心開新店,擔憂製造、產品、物流等等事情,但是他們不擔心如何去提升員工的能力素質,而且他們沒有跟員工建立好的關係,所以員工才會來來去去、辭職,那是人的問題。

問:什麼是差勁的經理人,、可以給我們一個例子嗎?

答:當然。太多了……,(笑)。像是,我們曾雇用一個知名廚師,他是美國最佳廚師之一,非常優秀,但他對員工非常壞,傲慢自負、不尊重員工,甚至對員工大聲咆哮,讓員工覺得自己能力很差。所以我們在四十天內解雇了他。那是我們的做法,員工要被尊敬。我們不要會威嚇員工的經理人,這原則很重要。

問:在台灣,有所謂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文化。在管理上,你們也有這樣的準則嗎?

答:我們也有。我們有許多、許多。我們會衡量每一件事情,徹底的執行它,並且逐一評量。我們知道我們有多少個商標、每個小時有多少生產力、在每間飯店我們做了多少事。在奧蘭多(迪士尼樂園),我們有一千個財務人員,事實上,我們是一家用各種方式賺錢的財務公司,迪士尼也是一個數字導向的公司。

問:但,你認為「員工讓顧客快樂」也能量化評估嗎?

答:是的,我們一年訪談兩百萬名顧客,我們用電話訪談,到顧客的家裡訪談;在他們來訪要離開飯店時詢問他們的意見。其實,我們整天都在跟顧客說話,每一天,去了解他們想要的和不想要的、為什麼想要與為什麼不想要;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把這些記錄下來,這就成了員工讓顧客快樂的KPI。

問:你曾提到,身為一個領導者,就算難以啟齒也要直接和員工對話。但華人的文化裡,我們的領導人通常很權威,以至於……。

答:當你使用負面權威方式告知員工,那不會提升你的績效表現。如果你處處監督,只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害怕犯錯。所以我們雇用對的經理人,同樣我們也會每年對員工調查:「你的經理人要你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嗎?」「他有告訴你,你犯的錯誤?」「你多久與你的經理人見面一次?」「你了解主要負責的工作任務嗎?」我們對所有員工做調查,找出經理人如何管理好員工的關鍵。

傾聽,不只是說說而已曾聽從員工建議,關掉飯店

問:請舉個例子,你真的從員工身上得到的建議。

答:九一一事件後。我們營收掉了四億美元,約三五%。我要求所有員工給我們意見。他們給予我們上千個改進營運模式的想法,像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捨棄不必要職位,調查後發現,非必要的職位競超過一千個。此外,一個人提出建議要我們結束一間飯店,我們也做了。

另外,我們管理階層有一個機密語音信箱,任何員工、任何時間都可留下訊息,而不用留下他們的名字。而我們會找出問題所在,試著修正問題。

問:台灣,有許多小中型的企業,多數是製造業。你認為他們也能適用《每個人都是服務專家》書中所提到的服務法則嗎?

答:他們當然也能將頂級服務放在他們的企業中,因為最後,製造業的人也要真心服務他們的顧客,做出最好的產品,正確介紹出去……。

我認為在製造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同樣需要服務他們的員工,確保他們有好的工作訓練、確保他們擁有資源,才能生產好的產品,員工開心,他們想要好的工作,就會更有生產力。

我了解亞洲的企業管理是比較權威武,像日本、中國,但是他們如今已經遇到人手不足的問題。美國也是一樣,如果你不善待員工,員工因此離開,必須重新招募,這些反而使生產力下降,是負擔不起的成本。

我不知道這會不會發生在台灣,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假如你不好好對待員工,他們也不會對你好。他們不會表現出來,但是心中不會有信任感。要改造員工的腦袋,必須從心下手,建立信任感才行。

整理者吳和懋、黃亞琪 採訪者吳和懋、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87

庫克任蘋果CEO五周年專訪:帶領蘋果是個孤獨的工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15/158152.shtml

庫克任蘋果CEO五周年專訪:帶領蘋果是個孤獨的工作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庫克任蘋果CEO五周年專訪:帶領蘋果是個孤獨的工作

在此次采訪中,他談到了如何從喬布斯手中接過蘋果CEO一職、在任上所犯的錯誤以及蘋果人工智能的未來。

本文由新浪科技翻譯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9分鐘

推薦理由:想探索蘋果公司成功的奧秘嗎?這篇文章以問答的方式,深度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庫克和蘋果公司。對於行業降溫問題,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等做出了全面解答。

蒂姆·庫克(Tim Cook)擔任蘋果CEO即將滿5周年,他近期接受了《華盛頓郵報》的專訪。在此次采訪中,他談到了一系列話題,包括他如何從喬布斯手中接過蘋果CEO一職、在任上所犯的錯誤以及蘋果人工智能的未來。

以下是庫克接受訪談的全文:

庫克接手之後蘋果公司改變了什麽?

問:走馬上任第一天,你給員工發了一份備忘錄,說:“我要你們堅信,蘋果不會改變。”五年後,它不得不改變了。在你看來,蘋果的哪些品質是不可改變的?

答:實際上我當時指的是公司的DNA。北極星始終如一,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產偉大的、一流的產品,以某種方式真正改變世界,豐富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的存在意義從未改變。

而其他事情變了。但那是一條繩子,把每個人聯系在一起。

問:什麽變了?

答:最明顯的是公司有了更多員工,(收入規模是2010年的)四倍。我們擴大了iPhone的產品陣容。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決定,而且我認為是一項好決定。我們邁入了蘋果手表業務,使我們的經營保持良性健康。我們一直拉著那根繩子,看看它會把我們帶到什麽地方。大量核心技術工作已經完成。

問:企業文化進步了嗎?

答:我們加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已經談到一些,讓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更加透明化——但不涉及產品:我們一直試圖對產品保密,雖然越來越難以做到。

真正的考驗是:你是否創造了一個場,也能幫到其他人?舉一個環保工作的例子。蘋果公司的環保工作已經進行了數十年,但我們不談它,也不設定雄心勃勃的目標。在處理產品上我們采用相同的理念,等到完工後再揭開面紗。但我們退後一步,重新評估,說:“你知道,即使我們坐等你把它做出來,也幫不到任何人到達目的地。”

問:你說你不想成為傳統的CEO。這句話的涵義是什麽?

答:我認為傳統的首席執行官與客戶是脫離的。不少消費品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們並沒有真正與消費者互動。

我也認為,傳統的首席執行官認為他或她的工作是關心盈利和虧損,是關心營收報表、收入和費用、資產負債表。那些是重要的,但我認為所有重要的東西不能僅限於此。要對公司的員工、社區和經營所在國、組裝產品的工人、開發商,乃至對整個公司的生態系統高度負責。所以我可能持有一種非傳統觀念,為此受到一些批評,我承認。如果你關心股東的長期回報,上述所有事項都是非常關鍵的。

如何看待行業熱度降溫?

問:出售的iPhone手機已達上百萬部。改變的一件事是,在2011,公司銷售額的44%來自iPhone,現在占比接近三分之二。當這麽多的業務系於iPhone一身,而且整個行業熱度正在降溫,蘋果如何向前邁進呢?

答:這其實是一種榮譽,而不是問題。思考一下:一定數量的人群對一種產品,一種消費電子產品,長期保持一對一的關註,你知道還有哪一種產品能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沒有。

問:什麽意思?

答:現在,全球個人電腦的銷售額每年在2.75億美元左右,這一數字一直在下降。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規模為14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會擁有一部智能手機。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而且他們不會全買iPhone。但從消費電子產品的角度來看,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市場。

想想看:每家有一臺電視機。幸運的話,有些家庭擁有幾臺電視。但是,你看看世界上所有的電視,它不是一對一,未來也不會是一對一的。

你再看看今天智能手機的核心技術,看看那些將在未來的智能手機中占主導地位的技術,比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將使這個產品對你更為重要。它甚至會成為比今天更出色的助手。因此,今天你沒有手機就離不開家,原因何在?——它真能幫你連通未來。

性能水平會飆升。並且在短期內無可取代,中期看來也是如此。

我意識到那些關註90天時鐘的人都在說,“哦,我的上帝,智能手機行業只增長了1%或下降了6%。”你知道,當下全球經濟不那麽好。但如果將眼光放遠,這是地球上最好的市場。

我看到(在印度存在)巨大商機。在這個國家,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人沒有智能手機。他們使用的是翻蓋手機或功能手機。大量人群從安卓系統轉向蘋果iOS系統,對我們來說,這是巨大商機,因為從單位角度而言,他們比我們擁有更多市場份額。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成為數量最多的,而是永遠以品質取勝。

問:蘋果現在坐擁2315億美元現金。那麽對於那些一直在追問,蘋果下一個改變世界的重大產品到底是什麽的人,你是不是要回答說,沒有什麽東西會像智能手機一樣?

答:在科技這個行業里,每周都有新的產品閃亮登場,人們趨之若鶩。比方說上網本。回頭看看,當時所有人都在說上網本是個不可思議的東西,所有人當時都問我們:“你們為什麽不造一臺?”PDA也是這樣。你還記得PDA後來怎麽樣了嗎?興起之後就衰落下去了。這就像是呼啦圈。這樣的情況在科技行業里到處可見。

我不是說我們不會再做別的產品了。我的意思是,這(智能手機)仍然是一類不可思議的產品,不僅僅值得在這個季度里投入,也不僅僅值得在今年,甚至未來幾年里投入。所以我不希望人們會想那些“噢,美好的日子已經離我們而去了”的事情。

問:有分析師這麽說過。

答:那煩不到我。因為說實話,他們在2001年就這麽說蘋果了。他們在2005年還是這麽說。他們在2007年又這麽說了一次:“iPhone太愚蠢了,誰做夢夢出來這種東西嗎?”之後他們就說我們會在2010年達到巔峰,再之後又說是2011年。我們獲得600億美元(營收)的時候,他們說你們到此為止了,不會再增長了。那麽好,去年我們(的營收)是2300億美元。不錯,我們今年是降下來了一些。你知道,不是每年都會往上走的。這些我以前都聽到過。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在很多方面上,它都是傳統的思維:你不可能變得更大,因為你本來就很大了。

問:你為什麽認為蘋果還是一個長期增長的公司?

答:在今天的產品中,我們有(iCLoud、App Store、Apple Pay這樣的)服務。這些服務過去12個月里的(銷售額)從大約40億美元增長到了230多億美元。我們已經說過,明年,它的規模會達到《財富》100強公司的水平。

別的還有什麽?iPad、iPad Pro。在過去這個季度里,我們發現,大約有一半購買iPad的人,是用它來工作的。我們在企業級市場有巨大的機會。去年,我們在全世界收獲了差不多250億美元。我們和關鍵合作夥伴之間的合作也比之前好很多,因為它們能很好地協同工作。這很重要,尤其是你正決定在公司里用我們的還是別家的產品的話。所以我們正在和思科合作,因為他們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的成就讓人難以置信。我們也正在和IBM合作,它們編寫除了相當數量的App。我們正在和SAP合作,因為他們有後端支援。他們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事務量,也就是說它們是在SAP的產品上運行的。

之後當然是市場。我們在中國的成績相當好。印度發展迅速,但我們的基礎更小一些。蜂窩網絡基礎設施是拖後印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的兩大運營商在建設4G網絡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你可以想象一下今天,沒有4G網絡是什麽樣子。在3G網絡上不能欣賞視頻。雖然隔一段時間也能做到,但沒法獲得流暢的體驗。這(4G)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在印度,人們的家里沒有固網線路。所以他們是一個移動的社會。中國在這點上和他們很像。

所以看著這個問題,我會說:有市場嗎?有企業級市場——而且巨大。有新地區嗎?有一個印度,但還會有其他國家。有新產品嗎?我們故意不談論這個。但你可以想象一下,退一步講,蘋果最擅長的是什麽?蘋果是唯一一個能將硬件、軟件和服務整合,並讓消費者獲得“啊哈!”體驗的公司。你可以把蘋果擅長的事情適用到我們今天還沒進入到的市場里面。並不是說我們只能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Mac或者手表領域做這件事。這種限制是不存在的。

庫克在加州Palo Altod的蘋果專賣店

庫克在加州Palo Alto的蘋果專賣店

問:在投資者沒有耐心這件事上,你有沒有產生過挫敗感?

答:不管視野長短,我們都歡迎所有投資者。但是我們的決策依據都是長期的,我們在嘗試明確這一點。你看 一下我們過去五年的成績。我想,對於那些關註長期價值的投資者來說,我們的股東總回報率超過100%。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數字。而且我覺得,在那段時間里買入我們股票的人,大部分都應該挺高興的。

問:你繼承了一家代表美國商業的公司。這是怎樣一種感受?

答:對我來說,史蒂夫(喬布斯)是不可替代的。任何人都不能取代。(聲音變得柔和起來)他是一個物種的起源。我從來都不認為那會是我要扮演的角色。我覺得,如果我嘗試去做(他做的事情),那就是一種背叛。我最初接受CEO的職位時,我還以為史蒂夫會在公司里呆很長時間。因為他是董事長,身體恢複後會工作得少一點。所以我就帶著這種想法接手了。之後沒過幾個星期……六個星期後吧,不管怎樣……

問:很快。

答:是很快。(他去世那天)就像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天。我只是……我一直在說服自己。我知道今天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我一直在說服自己,他會好起來的,因為他以前總是這樣。

犯過的錯誤

問:你覺得你之前對領導蘋果的想法里,有哪些是錯誤的?

答:可以這麽說,沒什麽可以和坐在這個位置上相比。我了解到,顧客對公司有著深深的愛。我開始收到那些紛至沓來的客戶郵件。我不是說那些投訴郵件。這些電子郵件有正面的,有負面的,有帶著想法的。不是“嘿,我這東西壞了,我快抓狂了。”那種。這種東西基本上沒有。郵件里寫的東西要更深一層。有的里面寫自己在商店里得到了怎樣的處理,大受感動。還有很多人給我寫FaceTime,寫他們在父親、母親在去世之前,因為FaceTime,也能陪伴在他們身邊。

問:那在經營公司方面呢?

答:我覺得是監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高很多。媒體關註和監督——那時候社交網絡正在興起——此外還有很多的“愛”。可以這麽說,我覺得客戶的興趣點也轉變成了媒體的關註點。此外公司的知名度也很高。我們做一些事情但不被媒體報道,實際上非常少見。

問:你和艾倫·格林斯潘,或者珍妮特·耶倫,可能會有很多話要談。似乎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監督。你是怎樣習慣的?

答:習慣不了。你既受到表揚 ,也受到批評,而且這兩個極端的範圍很寬泛——非常寬泛。而且這些事情能在一天里面全發生了。你得一點一點適應起來——2011年8月過後,我的臉皮就厚多了。我不是說厚臉皮是壞事。我也不是說我冷酷無情,毫不在意。我覺得,我現在在事情的劃分上好一點了,不是把所有事情都當作個人事情來處理。

實話說,這確實讓我感到震驚。我以為知名度是伴隨著史蒂夫,而不是公司的。所以我以為公司更換CEO,比方說我,之後,這種情況就會瞬間改變。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庫克參觀鄭州富士康工廠

庫克參觀鄭州富士康工廠

蘋果歷史上最大的收購案

問:你帶領蘋果展開了更多收購,包括花費30億美元收購Beats,這是蘋果歷史上最大的收購案。由目前的規模來看,蘋果是否需要通過這種規模的大型並購來實現增長?

答:我們需要他們嗎?不。但我們始終在尋找擁有優秀人才和優秀知識產權的公司,當我們找到時就會收購他們。我們過去4年平均一年收購15到20家公司。

問:你認為今後還會有更多規模類似的收購嗎?

答:如果你是問我我們是否會再次收購Beats這種規模的公司,我覺得我們會。

問:規模更大的呢?你肯定也會吧!

答:無論從管理角度來看,還是從財務角度來看,我們顯然都具備這種能力。但只有當這樣的公司符合蘋果的戰略時,我們才會收購。我們不會為了擴大營收而展開收購。所以我們最看重的是人才和知識產權。我們也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優化。收購Beats後,我們也擴大了營收,但這並非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的目的是簡化流程——我們已經制定了這樣的決策,我們也在努力尋找能夠幫助我們做這件事情的人。

這幫助我們更早地推出了蘋果音樂,也為我們的團隊帶來了一些優秀的人才。

問:你認為內容今後將如何成為服務業務的一部分呢?

答:我們正在為Beats開發廣播節目,我們還制作了一些原創視頻內容。首先是泰勒·斯威夫特(Talor Swift)的演唱會視頻,我們擁有《應用星球》(Planet of the Apps)這樣的炫酷節目。我們有一些專註於蘋果音樂的內容,假以時日可能還會拓寬範圍。我們的確認為應用是電視的未來。如果可以通過一種方法讓我們成為一種催化劑,從而更快、更好地提供內容,那就將在內容方面對我們有利。

問:大中華區的營收在最近一個季度下滑33%,華為等低價競爭對手正在開發高端手機。咱們來談談中國吧,你們怎麽看待在中國面臨的競爭和監管威脅?

答:我們都是基於長期眼光來制定投資決策的,為了遵守規定,我們每過90天都要公布一次財報,但這並不是我們經營公司的方式。所以從長期來看,我認為中國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市場——這不僅是從需求角度和營收潛力來看,那里還擁有豐富的人才儲備。我們在中國擁有150萬開發者,我們在那里擁有不可思議的觸角。中國經濟的增速有所放緩,我們一年前增長112%,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提供支援,並正確地看待此事。如果從兩年的長度來看,我們上一季度實現了超過50%的增長。

庫克行走在蘋果庫柏蒂諾總部

庫克行走在蘋果庫柏蒂諾總部

蘋果在人工智能方面如何發力?

問:讓我們來聊一聊蘋果的未來。你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到了人工智能吸引了很多的關註。蘋果可以在人工智能方面趕超其他公司,比如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嗎?

答:對你的問題,我不以為然。你的意思是我們現在落後於其他對手。

我們來看看這個。2011年我們就推出了Siri,Siri也時時陪伴著你們。我認為大多數人都希望有個實時的語音助手,無論他們在公司、在家、在上班路上或是在足球場上。你不需要考慮你的事件清單,只要說出來。而且,Siri的廣度也令人難以置信。Siri可以弄懂越來越多的的事情,而不必用戶記住某種方式和它說事。 Siri的未來還會成長。我們在人工智能上專註做的事就是幫助客戶。我們在六月向第三方開放了Siri,因此第三方開發人員現在可以使用Siri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在美國無論使用什麽樣的打車軟件,Uber或Lyft,你只要說一聲就能打車了。所以,在今年秋天,第三方開發者將會編寫很多應用程序提供給用戶。這就是我們如何擴大Siri的應用範圍的。

Siri還有其他方面的用途,比如,如果你在郵件中打字,Siri能預測下一個單詞或下一個將要使用短語。關於這一點,Siri已經變得智能了許多。我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但如果你還沒有使用,那麽你應該嘗試一下。在照片中識別人臉,並把這些照片放入相冊。我們稱這項功能叫做“記憶”。這真是難以置信,它真的能用與家人親友的照片扣動你的心弦。還有一個簡單的事情,就像你開車去機場?我不會這麽做,但是如果這麽做,那麽我總是忘了我把我的車停在哪兒。我只好拍出墻上的標記。

但是你甚至不必這樣做了,因為Siri的會知道你把車停在哪里。所以像這樣的事情真的讓人們和以往不同 。我們做了這一切,同時保護了你的隱私。不同於上傳所有的信息到雲,我們對的設備本身做了很多事情。所以你可以控制你自己的數據。

問:當你們推行人工智能的時候,會侵犯用戶隱私嗎?

答:不,我認為有才華的人能夠拿出使用人工智能卻不侵犯隱私的奇妙方法。有一個叫做差分隱私的新技術基於大數據來預測用戶行為和請求,而不要去精確的個人。而追蹤精確個人會侵犯用戶隱私。

現在我們正在關註一些事情:比如你買一些歌曲,我們會做出一個合理的預期,我們知道你買什麽歌,因為是你從我們這里購買的。而我們使用機器學習這些信息,來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其他歌曲。

問:那麽關於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呢?

答:我認為AR(增強現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核心技術。所以,是的,我們正在幕後做很多事情。 

你剛才提到保守秘密有多困難。目前已經有許多關於蘋果汽車項目的報道——誰被雇用或調任到其他崗位帶領工作。這件事得到足夠的重視,似乎像一個公開的秘密。為什麽不說些什麽呢?因為我不能回答尚未公布的事情。 

問:但有人一直在關註它。可以分享一些細節嗎?

答:我們一直認為,人們喜歡驚喜。在我們的生活中,驚喜越多越好。

問:有時候,似乎矽谷的公司都融合在一起——每個人都匯聚成一個大種族。自駕汽車,人工智能,據說谷歌正在研發一款智能手機。在科技行業中,公司試圖將“所有東西賣給所有人”,蘋果公司如何秉持簡單、極致專註、推進向前的一貫理念?

答:它的重要性不亞於從前。如今我們是比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大一點,但就規模而言,我們仍然對產品線極其關註。實際上,你把我們生產的每一款產品放到桌面上,就能看出我們有多麽專註。我認為這是一件好東西。不管你是誰,都可以高品質、深層次地做很多事,無論是在個人層面,還是在公司層面。在這一點上,我們不準備改變。那是我們的商業模式和思維方式的核心所在。

問:蘋果確實已經增加了研發支出。一位分析師指出,現在你們的研發開支比14家大型汽車制造商的費用總和還要高。最讓你興奮的技術是什麽?

答:對此我不想作答,因為劇透太多,涉及到我們正在做的事。不過,增加研發投入是因為我們大力投資於未來——目前還不明朗的產品線和東西,也包括服務。在適當的時候,其中一些將公布於眾。但總會一些尚未面世的東西被其他設想所取代。

問:任期結束之前有些什麽想法?堅持到最後一刻?

答:我已經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在思考——把它們放進三只水桶:人、戰略和執行。在時間分配上,我以天為單位進行梳理。我一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如果你沒有把這一項搞對,在其他兩項上,無論花多大精力都無濟於事——都是不夠的。

(編譯:周峰 軼群 思遠 邊策 斯眉)

蘋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58

“土豪”投數千萬帶領村民種苗木脫貧 五年收益增長50倍

“這兩年,農民都不再種玉米了,而是改種綠化苗木。”50歲的魏顯富很自豪這樣的變化。也正因為有這樣的轉變,目前,全村已經形成規模綠化苗木產業,讓農戶的增收渠道也不斷拓寬。

今年3月,魏顯富當上了雲南省威信縣雙河鄉楠木村黨總支書記。1993年,初中尚未畢業的他,就從楠木村走出去,獨自一人到昆明闖蕩。在那里,他從事了綠化苗木生意多年。不過,2012年,他又決定回到家鄉,帶領村民一起種植綠化苗木脫貧致富,這也才有了改種苗木的變化。

投資三千萬修路

楠木村經濟以傳統的種養殖業為主,農民生活自給自足。魏顯富認為,要脫貧致富,必須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能“等、靠、要”。但是僅靠種玉米,還有勞務經濟,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的,這就需要發展特色產業,並且拓寬農民的增收路子。

根據整村山地地形、土地面積廣、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實際情況,魏顯富決定幫助農民開展苗木種植。早年就帶領村民外出務工的他,頗受村民信任,自然一呼百應。但現實是,需要解決投資、土地、技能等諸多問題。跟村民們商量後,決定由他來負責投資,然後組織村民代表到昆明考察學習,解決苗木種植技術問題,土地則采取土地入股或租賃的方式。

要想富先修路。搖頭稱自己“不是土豪”的魏顯富自述,由於地方偏遠,當地交通不便,為解決交通問題,2012年他就投資4500萬開發苗木基地。其中,3000萬用於基礎設施改造。從山下蜿蜒而上到楠木村的山路,近30公里,都是自己出錢修的。四臺挖掘機整整修了半年,光油錢都用了兩三百萬。

魏顯富說,“當時沒有人敢相信在這里投資會賺錢。”但是,在他租賃了150畝土地發展綠化苗木產業取得成功經驗後,很快就成立了苗木合作社,組織大規模發展,從150畝發展到現在的8400畝,並且還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全都在合作社里打工。在市場銷售方面,由於他跟行業內達成省內州市聯營的合作,所以不存在銷售不出去的問題,下一步他還打算做網絡銷售平臺,通過網絡來擴寬銷售渠道。

魏顯富說,苗木產業是有準入門檻的,因為產業效益見效慢周期長,大幾千萬投入進去,每年還需要幾百萬的流動資金用於支付流轉土地的費用和工人工資,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回到家鄉來投資,一方面是考慮到土地成本低,在昆明有些地方租地每畝地一年就需要1萬多,而這里只需要300-500的流轉費用。另一方面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苗木產業是永久投資、永久回報。

種苗木的原因

隨著全村綠化苗木產業漸成規模,農戶也拓寬了增收渠道。威信縣雙河鄉黨委書記應永斌稱,農戶的土地可入股也可租賃。以入股分紅為例,今年以來,合作社苗木銷售收入1100萬元,農戶分紅440萬元,406戶銷售農戶戶均分紅1.08萬元。另外,農戶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根據地力情況,合作社每畝300~500元的價格支付給農民租金。

除此之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後,苗木種植區共有1400余人外出務工,每年實現務工收入3100余萬元。而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可以就近在苗圃基地務工,參與種樹、挖樹和苗木管護,公司支付務工報酬。苗木基地平均每天用工40人左右,勞動報酬為每人每天100~150元,每年苗木基地勞務支出150萬元左右。還有,農戶在苗木行間距內種植土豆、蔬菜等低矮農作物,養殖土雞,收入歸農戶所有,發展林下產業實現收入150余萬元。

這8400畝的綠化苗木基地種植有香樟、銀杏、桂花、櫻花、雪松等48個品種。從2012年種下樹苗,至今已經過去5年。魏顯富說,以前栽下的樹苗一棵只有2塊錢,到現在一棵可以賣到100塊,增長了50倍,農民的高收入分紅依賴於苗木的高回報。

正因此,當地選擇只種玉米的農民才會越來越少。

威信縣政府黨組成員、脫貧攻堅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王旭東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表示,雙河鄉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發展苗木產業,找到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道路,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且致富能手帶頭創業,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分紅,在苗木基地務工,這樣的扶貧思路是正確的,形成的產業也是可持續的。

“脫貧不難,我的目標是要帶領鄉親們長久致富。”今年3月剛當選楠木村黨總支書記的魏顯富自信得說。

山溝里的“別墅”

威信縣地處川滇黔三省交界,素有“雞鳴三省”之稱,是一個集老、少、邊、窮、山為一體的欠發達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而很重要的原因是交通滯後。王旭東稱,基礎設施欠賬大。全縣87個建制村中,有26個不通硬化公路,1634個村民小組中,有529個未通公路。

在一部分貧困地區,可以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實現脫貧,而對於生活在深山、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農戶來說,“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易地搬遷則是更有效的脫貧方法。目前,威信縣有3000戶農戶正在從深山搬遷到居住條件改善、交通便利的安置點。

根據計劃,威信縣將在全縣建設135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楠木村的巖桑坳便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搬遷示範點破土動工。對於扶貧攻堅措施之一的易地搬遷,面臨諸多包括思想觀念、搬遷資金、土地調整等問題。

於是,魏顯富就出資200萬征地,完善基礎公共設施,無償為群眾平整宅基地,降低群眾建房成本;對建房戶貸不了房屋建設款的,他出面擔保,幫助群眾順利建房;對部分貧困戶給予資金預支和無償支持。

對於資金問題,巖桑坳建檔立卡搬遷戶享有的政策是,建房資金每戶由政府貼息貸款,農戶承擔一部分。安置點提供88平方米、116平方米、120平方米3種戶型,由農戶根據家庭人口、經濟情況自行選擇。建成後的新居將實現廚衛入戶、人畜分離,統一安排畜圈,有效改善農戶居住條件。

通過流轉土地後,全村已栽種了許多苗木,並實現了95%的森林覆蓋率。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新農村新風貌,面對即將完工的民居,魏顯富自豪得形容為山溝里的“別墅”,在這里居住,並不比城里差。今後將會是鄉村旅遊和養生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73

老將陳彤再出發,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殺出重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031/159520.shtml

老將陳彤再出發,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殺出重圍?
龔進輝 龔進輝

老將陳彤再出發,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殺出重圍?

資深老媒體人,回歸媒體。新聞老兵陳彤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殺出重圍?

本文系作者龔進輝對i黑馬投稿。

在經歷象征性否定後,小米副總裁陳彤的最新去向終於塵埃落定,正式擔任一點資訊總裁和鳳凰網聯席總裁,全面負責一點資訊內容、產品運營和公共關系,以及鳳凰網內容運營管理。陳彤表示,將憑借平臺的技術和內容優勢,帶領一點資訊打造一個現象級的移動內容平臺。

不難看出,未來陳彤工作重心將放在一點資訊,並協同一點資訊和鳳凰兩個平臺的內容互通合作。陳彤的到來,無疑將為暫處於下風的一點資訊增添對抗今日頭條的籌碼,並加速鳳凰網轉型進程,重新獲得資本市場認可。考慮到此前Uber中國高級副總裁柳甄加入今日頭條,兩大主打個性化推薦的移動資訊平臺競爭或將加劇。

盡管陳彤去向已定,但圍繞其做出這一決定的各種問題仍是外界關註焦點。陳彤是否因小米走下坡路而離開?陳彤可以為一點資訊帶來什麽?最八卦的一個問題:陳彤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擊敗如日中天的今日頭條?

陳彤“離開”小米恰逢其時

作為門戶、博客、微博的拓荒者、扛旗者,陳彤在互聯網新聞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年前他告別奮鬥17載的新浪,以小米天使投資人和雷軍好朋友的身份加入正處於風口的小米,負責小米電視的內容投資和運營,圍繞“門戶和總編輯模式是否已死”這個話題的討論在當時達到了頂峰。

2年過去,陳彤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小米視頻日活超過3000萬,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視頻聚合應用,並帶著雷軍給的10億美元組建視頻大聯盟,優土、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四大玩家赫然在列,視頻內容是剛加盟小米時的5倍以上。

當然,他掌舵小米內容2年算不上十全十美,他給自己打85分,並認為體育內容、實用內容可以再豐富一些。此前,小米電視宣稱獲得英超賽事轉播權,慘遭版權擁有者新英體育打臉。不過,整體來看,陳彤的運籌帷幄使小米電視擺脫內容匱乏的尷尬,無疑是最大功臣。

用陳彤的話來說,正如在完成使命揮別新浪,如今在小米做得非常到位,是時候“離開”開啟下一站,一點資訊成為他的新歸宿,與他無法割舍的媒體情節密不可分。不過,陳彤並非嚴格意義上離開小米,而是受小米和一點資訊董事會委派加盟一點資訊,繼續代表小米擔任一點資訊董事。

這意味著,外界有關陳彤因小米處於低谷期而加盟一點資訊的傳聞不攻自破。他坦承小米手機業務面臨挑戰,但與選擇變化沒有關系,使他下定決心的是小米與一點資訊一家人這層關系,前者是後者第二大股東,“雷軍很支持我的選擇,我在小米這兩年學習到很多,而我對小米的支持可能在回歸媒體後發揮更好。”

一點資訊做全網內容入口讓陳彤興奮

在我看來,雷軍的支持、小米與一點資訊是一家人固然可以使陳彤做決定時更加果斷,但真正驅動其下定決心的是一點資訊所做的事足夠讓人興奮。一直以來,外界對一點資訊存在一個誤區,誤以為其定位於移動資訊平臺。其實不然,一點資訊創始人鄭朝暉曾反複表示,一點資訊的終極目標是打造成全網內容入口,先從高頻的新聞資訊領域切入,未來將涉足視頻、文學、遊戲、音樂等熱門領域。

換言之,一點資訊的“星辰大海”從新聞資訊領域啟航,由於這一行業硝煙彌漫,BAT、今日頭條個個身懷絕技且虎視眈眈,一點資訊的擴張之路並不平坦。不過,對於技術驅動的一點資訊而言,拿下新聞資訊勢在必行,至少穩居行業前三才有安全感,因為其在視頻等領域的擴張均仰仗殺手鐧“興趣引擎”,相當於其在新聞資訊的成功可以複制到整個內容產業。

不得不說,一點資訊的野心著實不小,試圖在整個內容產業分一杯羹。眾所周知,資本瘋狂湧入和用戶消費升級,使內容產業迎來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各大玩家都有利可圖。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對於搭建完善生態體系的小米而言,新聞資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也是其入股一點資訊的出發點,並對陳彤意義更大,新聞資訊是其最感興趣、最擅長的領域,只有幫助一點資訊在行業廝殺中占據上風才有資格暢想未來。

數據顯示,目前一點資訊總用戶量突破2.7億,日活躍用戶達4800萬。截至今年7月底,今日頭條總用戶量超過5.3億,日活躍用戶突破5500萬。撇開數據統計口徑不同不談,一點資訊市場表現不如今日頭條是不爭的事實,對於屢創佳績的陳彤而言,或不滿足於縮小二者差距,而是寄希望於一點資訊反超今日頭條。

陳彤為一點資訊帶來4大利好

近年來,一點資訊的表現可圈可點,資本層面引入鳳凰網、小米和OPPO,為其提供優質內容和渠道支持,並積極拓展美國等海外市場,取得不俗成績。不過,異軍突起的一點資訊始終未給人嶄露頭角的感覺,原因在於不是一點資訊不努力,而是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對手一個比一個兇悍,鋒芒畢露。所以,一點資訊擴張只有更具狼性,才能撼動對手領先地位。

引入陳彤這位互聯網新聞界的老司機,必然為一點資訊增色不少。在我看來,陳彤至少可以為急需破局的一點資訊帶來4大利好:一、對內容嚴格把關。內容、技術、產品是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等個性化資訊平臺的三大命門,陳彤同時在一點資訊和鳳凰網擔任要職,有利於將後者更多視頻、音頻等優質內容導入前者,並與一點資訊總編輯吳晨光聯手嚴格把關整體內容水準,招聘、培訓一流編輯強化內容的敏感度、洞察力和版權意識,做到突發或重點新聞及時編排處理、發現並推薦優質內容。

二、強化價值閱讀。伴隨著個性化推薦成為新聞資訊行業標配,各種弊端接踵而至,偽個性化橫行首當其沖,根本原因在於平臺過於依賴算法而忽略人工幹預,算法再強悍也無法完全取代人,使用戶閱讀陷入低俗化、內容生產劣幣驅逐良幣,價值閱讀變成空談。面對新一輪媒體趨勢的到來,陳彤認為內容+技術雙輪驅動可以誕生下一個超微博級的平臺,與一點資訊倡導的“人工+機器”的移動資訊人工智能時代概念不謀而合,算法為主、人工為輔有助於平臺跳出偽個性化怪圈,不僅強化優質內容的價值,而且真正實現用戶所見即所得,這恰恰是一點資訊沖擊今日頭條的一大發力點,後者深陷內容低俗化泥潭。

三、探索社交分發。各大玩家都在追求沈浸式閱讀體驗,除了不遺余力使個性化推薦算法更為精準,基於好友推薦也是破局方向之一。朋友圈之所以讓人欲罷不能,既不是信息有趣好玩,也不是社交的功勞,而是好友信任背書的信息價值感大幅提升。要知道,用戶因工作、興趣等形成一個圈層,閱讀愛好可能趨同,用戶關註的人充當人肉過濾器,有利於提升內容分發效率,比如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的閱讀量是公眾號的4倍。曾一手締造微博的陳彤,或將為一點資訊引入社交元素,推出基於用戶興趣的閱讀圈這種社交產品,使用戶和內容生產者受益。

四、進一步塑造品牌形象。我曾在《一點資訊瘋狂宣傳背後:新聞資訊大戰進入沖刺階段》中提到:品牌已取代60%的銷售功能,一旦用戶對品牌形成認同感,無論是實體商品還是手機應用,依賴性將大幅提升,形成選擇暴力。當前各大玩家在內容、技術、產品火力全開且不能拉開明顯差距,品牌塑造顯得尤為重要,誰能強化用戶認知、增強品牌認同,誰就是贏家,這也就解釋了PR推廣成為陳彤掌舵一點資訊的一項重任。前不久一點資訊豪擲1億元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鋪天蓋地地打廣告,以創意文案的方式宣傳“有趣有料有用有品”的四有品牌理念,這只是開始,未來陳彤將深入操盤品牌投放,力求使一點資訊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不難看出,面對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兩大勁敵和躍躍欲試的阿里、百度,一點資訊從小米借調悍將陳彤增強自身戰力在情理之中,2017年是決定移動資訊行業格局的關鍵一年,對於覬覦整個內容產業的一點資訊而言,這是一場決不能輸的戰役,陳彤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殺出重圍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陳彤 一點資訊 小米 鳳凰網 媒體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81

【CFV十年•金融風雲人物】“ 人民幣先生”周小川: 帶領中國央行再起航

“中國的格林斯潘”、“人民幣先生”、“改革先生”……這些都是國內外冠以周小川的稱呼。2016年是周小川執掌中國央行的第14個年頭。誠如《環球市場》雜誌對他的評價:“帶領著中國央行趟過靜謐湖泊、沖過激流險灘,把通脹保持在較低水平,將增長維持在合理區間,同時努力抵禦著隨時可能威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各類風險。”

過去的兩年里,中國的金融和資本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震蕩。尤其是2015年8·11新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帶來了恐慌情緒,周小川的每一次發聲對於全球的投資者而言舉足輕重。

2016年初,人民幣匯率連續貶值,資本外流趨勢明顯。2015年12月外匯儲備當月減少1080億美元,2016年1月外匯儲備再減995億美元,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壓力陡增,並在境外橫生了一股做空人民幣的力量。這種情形下,先是在2016年2月13日春節假期期間,央行網站發表了周小川接受媒體財富的全文,他稱,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不會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隨後在3月召開的“兩會”記者會上,他再給市場吃“定心丸”,稱“本來就沒有必要急著去買美元”。並表示,過去一段時期內,外匯市場波動較大,主要緣於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所帶來的市場情緒波動。但是,目前市場正在逐漸回歸正常、理性和基本面。

在2016年10月舉行的IMF和世行年會期間,周小川的專業闡釋令海內外人士對於中國經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他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近期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出現回升跡象,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在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湧現,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周小川也強調,目前中國經濟中存在一些過剩產能,適當信貸增長可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去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為維護金融穩定,當時階段性地出現了更多依賴銀行信貸融資的情況,但市場恢複穩定後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隨著全球經濟複蘇逐步正常化,中國也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在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部長級會議上,周小川還分享了財政政策和貨幣金融政策“協同”的中國經驗。他表示,盡管理論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嚴格區分,但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選擇,例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和開發性金融。英國的融資換貸款計劃(FLS)也是一種形式,中國也有類似的做法。

此外,周小川也對下一階段中國的金融改革作出表態,他稱,中國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

在周小川任職期間,他不斷推動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巨大的進展,2016年10月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籃子,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此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也進入到最後的里程中。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七大類40個子項的分類,目前除4項以外,人民幣已全部實現了完全或部分的可兌換。

金融改革成果顯著,匯率市場化方面,在去年的8月11日,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被認為是動到了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利率市場化方面,2015年10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標誌著中國的利率管制已經基本放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最為關鍵的步伐。

與此同時,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斷加快對外開放,今年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投資者全面放開準入,外國投資人正在不斷增持中國在岸債券。

周小川2002年開始擔任央行行長,並於2013年3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在此之前他擔任過中國證監會主席、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等職務。不管身在何種職位,他始終保持著經濟學家的本色。

周小川撰寫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指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愈演愈烈,文章對改革國際貨幣體系進行了相關討論分析。

他的“池子論”是針對外匯儲備,認為外儲包括不同板塊,一部分保證進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預備外資企業投資的分紅使用,還有一部分是讓熱錢進入,然後再進行100%對沖,使其在總量上不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2009年G20紐約峰會召開前的一周里,周小川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連續登載三篇署名文章。其中關於將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發展為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倡議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15

A股銀行板塊早盤領漲 次新股張家港行帶領板塊上行

2月15日早盤,銀行板塊走勢強勁,次新股張家港行(002839)和江陰銀行(221807)盤中再度封板,帶領銀行和次新股板塊繼續上行。截至發稿,張家港行漲停,江陰銀行漲9.77%,常熟銀行(601128)、吳江銀行(603323)、無錫銀行(600908)等漲幅居前。

昨日,央行發布的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03萬億元,雖然創下1年來的新高,但仍遠低於去年同期2.51萬億元的“天量”,也低於市場預期的2.3萬億元。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數據仍能充分說明,實體經濟的需求比較強勁。

中國銀聯聯合新華社昨日發布的2017年1月份“新華.銀聯中國銀行卡消費信心指數”(BCCI)顯示,1月份銀行卡消費信心指數回升。2017年1月份的BC-CI為85.85,環比上升0.26,同比上升3.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78

午市盤點丨創業板帶領兩市探底回升 航天軍工領漲高送轉異動

周五(3月3日),兩市低開後在低位震蕩,而受益於鋰電池、石墨烯、OLED等題材股活躍,中小創等表現稍好,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先後翻紅,僅剩滬指在綠盤中苦苦掙紮。

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17.98點,下跌12.05點,跌幅0.37%,成交額1,12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82.08點,上漲14.77點,漲幅0.14%,成交額1,47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23.99點,上漲3.59點,漲幅0.19%,成交額418億元。

盤面上,軍工航天、白酒、汽車等板塊漲幅居前;黃金、兩桶油、有色、大基建(鋼鐵、水泥)、券商等權重拖累大盤。在概念板塊中,鋰電池、高送轉、共享單車、石墨烯、OLED等題材股輪番上陣,均收獲不同程度的漲幅。

上午最強勢的是題材股,其中高送轉與鋰電池板塊是並駕齊驅:在高送轉板塊中,雲意電氣(300304.SZ)、花王股份(603007.SH)、博世科(300422.SZ)均封漲停。其中,雲意電氣是今日兩市的首個自然漲停板。

雲意電氣2月26日晚間公告稱,公司2016年度權益分派方案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1元人民幣現金,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8股。本次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為:2017年3月2日,除權除息日為:2017年3月3日。另一方面,雲意電氣3月1日晚公告稱,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公司持股6.61%的股東徐州德展貿易有限公司在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2月20日期間,合計減持雲意電氣股份419.99萬股,累計減持比例為1.85%,減持後持股比例降至4.75%。上述行為違反證券法。雖然雲意電氣今日因除權除息而漲停,但在炒作高送轉的時候也要註意防大股東減持的雷。

在鋰電池板塊中,湧現出佛塑科技(000973.SZ)、科恒股份(300340.SZ)兩個漲停板,另外當升科技(300073.SZ)盤中一度漲停(金銀河(300619.SZ)、科達利(002850.SZ)是次新股,尚未開板)。該板塊是屬於政策的炒作,近日《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第二批《新能源車推薦目錄》等政策陸續發布,顯示政府推動新能源車市場的決心。行業集中度提升,預計2017年電池行業 CR5超過70%,長期看行業龍頭有望受益。

另外,樂視網(300104.SZ)的走勢也值得關註,繼昨日收跌5%,上午樂視網再度大跌近5%,消息方面,樂視二股東鑫根疑似拋售6.4億元,周三晚間,深交所披露了兩筆關於樂視網(300104.SZ)的大宗交易信息,該席位被懷疑是樂視第二大股東鑫根減持的“固定席位”。樂視網再次創出本輪調整新低,昨日拖累大盤午後跳水。創業板要想走強,權重樂視必須要企穩才行。

從歷史統計來看,兩會前行情走強是大概率,而兩會期間和兩會後市場漲跌參半,兩會前通常熱炒政策預期,兩會召開期間如果沒有超預期的政策出臺,兩會期間反而是政策利好預期兌現。

臨近兩會,市場上“維穩”風聲再起,近期大盤表現好於中小創。華融證券指出,兩會利好預期兌現,市場已經步入調整。另外,無論從目前市場點位接近前期高點還是行業輪動接近尾聲來看,市場都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

今日兩會將於下午三點開幕,按照往年慣例,兩會受益的政策板塊包括國企混改,軍民融合,農業供給側,環保等容易得到資金關註。今日指數跳空低開,但跌幅榜上跌停個股並不多,恐慌情緒尚未蔓延,而鋰電池、高送轉板塊在此期間異軍突起,帶動起盤面賺錢效應。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指數下跌空間並不大,因此投資者不必過於恐慌,且兩市量能縮小,情緒面受到指數低開的影響較小。操作上宜控制好倉位,切忌追漲殺跌,資源品漲價和高送轉板塊近期反複活躍,預計行情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投資者可根據板塊輪動節奏,低吸低位補漲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