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老媒體人,回歸媒體。新聞老兵陳彤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殺出重圍?
本文系作者龔進輝對i黑馬投稿。
在經歷象征性否定後,小米副總裁陳彤的最新去向終於塵埃落定,正式擔任一點資訊總裁和鳳凰網聯席總裁,全面負責一點資訊內容、產品運營和公共關系,以及鳳凰網內容運營管理。陳彤表示,將憑借平臺的技術和內容優勢,帶領一點資訊打造一個現象級的移動內容平臺。
不難看出,未來陳彤工作重心將放在一點資訊,並協同一點資訊和鳳凰兩個平臺的內容互通合作。陳彤的到來,無疑將為暫處於下風的一點資訊增添對抗今日頭條的籌碼,並加速鳳凰網轉型進程,重新獲得資本市場認可。考慮到此前Uber中國高級副總裁柳甄加入今日頭條,兩大主打個性化推薦的移動資訊平臺競爭或將加劇。
盡管陳彤去向已定,但圍繞其做出這一決定的各種問題仍是外界關註焦點。陳彤是否因小米走下坡路而離開?陳彤可以為一點資訊帶來什麽?最八卦的一個問題:陳彤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擊敗如日中天的今日頭條?
陳彤“離開”小米恰逢其時
作為門戶、博客、微博的拓荒者、扛旗者,陳彤在互聯網新聞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年前他告別奮鬥17載的新浪,以小米天使投資人和雷軍好朋友的身份加入正處於風口的小米,負責小米電視的內容投資和運營,圍繞“門戶和總編輯模式是否已死”這個話題的討論在當時達到了頂峰。
2年過去,陳彤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小米視頻日活超過3000萬,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視頻聚合應用,並帶著雷軍給的10億美元組建視頻大聯盟,優土、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四大玩家赫然在列,視頻內容是剛加盟小米時的5倍以上。
當然,他掌舵小米內容2年算不上十全十美,他給自己打85分,並認為體育內容、實用內容可以再豐富一些。此前,小米電視宣稱獲得英超賽事轉播權,慘遭版權擁有者新英體育打臉。不過,整體來看,陳彤的運籌帷幄使小米電視擺脫內容匱乏的尷尬,無疑是最大功臣。
用陳彤的話來說,正如在完成使命揮別新浪,如今在小米做得非常到位,是時候“離開”開啟下一站,一點資訊成為他的新歸宿,與他無法割舍的媒體情節密不可分。不過,陳彤並非嚴格意義上離開小米,而是受小米和一點資訊董事會委派加盟一點資訊,繼續代表小米擔任一點資訊董事。
這意味著,外界有關陳彤因小米處於低谷期而加盟一點資訊的傳聞不攻自破。他坦承小米手機業務面臨挑戰,但與選擇變化沒有關系,使他下定決心的是小米與一點資訊一家人這層關系,前者是後者第二大股東,“雷軍很支持我的選擇,我在小米這兩年學習到很多,而我對小米的支持可能在回歸媒體後發揮更好。”
一點資訊做全網內容入口讓陳彤興奮
在我看來,雷軍的支持、小米與一點資訊是一家人固然可以使陳彤做決定時更加果斷,但真正驅動其下定決心的是一點資訊所做的事足夠讓人興奮。一直以來,外界對一點資訊存在一個誤區,誤以為其定位於移動資訊平臺。其實不然,一點資訊創始人鄭朝暉曾反複表示,一點資訊的終極目標是打造成全網內容入口,先從高頻的新聞資訊領域切入,未來將涉足視頻、文學、遊戲、音樂等熱門領域。
換言之,一點資訊的“星辰大海”從新聞資訊領域啟航,由於這一行業硝煙彌漫,BAT、今日頭條個個身懷絕技且虎視眈眈,一點資訊的擴張之路並不平坦。不過,對於技術驅動的一點資訊而言,拿下新聞資訊勢在必行,至少穩居行業前三才有安全感,因為其在視頻等領域的擴張均仰仗殺手鐧“興趣引擎”,相當於其在新聞資訊的成功可以複制到整個內容產業。
不得不說,一點資訊的野心著實不小,試圖在整個內容產業分一杯羹。眾所周知,資本瘋狂湧入和用戶消費升級,使內容產業迎來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各大玩家都有利可圖。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對於搭建完善生態體系的小米而言,新聞資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也是其入股一點資訊的出發點,並對陳彤意義更大,新聞資訊是其最感興趣、最擅長的領域,只有幫助一點資訊在行業廝殺中占據上風才有資格暢想未來。
數據顯示,目前一點資訊總用戶量突破2.7億,日活躍用戶達4800萬。截至今年7月底,今日頭條總用戶量超過5.3億,日活躍用戶突破5500萬。撇開數據統計口徑不同不談,一點資訊市場表現不如今日頭條是不爭的事實,對於屢創佳績的陳彤而言,或不滿足於縮小二者差距,而是寄希望於一點資訊反超今日頭條。
陳彤為一點資訊帶來4大利好
近年來,一點資訊的表現可圈可點,資本層面引入鳳凰網、小米和OPPO,為其提供優質內容和渠道支持,並積極拓展美國等海外市場,取得不俗成績。不過,異軍突起的一點資訊始終未給人嶄露頭角的感覺,原因在於不是一點資訊不努力,而是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對手一個比一個兇悍,鋒芒畢露。所以,一點資訊擴張只有更具狼性,才能撼動對手領先地位。
引入陳彤這位互聯網新聞界的老司機,必然為一點資訊增色不少。在我看來,陳彤至少可以為急需破局的一點資訊帶來4大利好:一、對內容嚴格把關。內容、技術、產品是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等個性化資訊平臺的三大命門,陳彤同時在一點資訊和鳳凰網擔任要職,有利於將後者更多視頻、音頻等優質內容導入前者,並與一點資訊總編輯吳晨光聯手嚴格把關整體內容水準,招聘、培訓一流編輯強化內容的敏感度、洞察力和版權意識,做到突發或重點新聞及時編排處理、發現並推薦優質內容。
二、強化價值閱讀。伴隨著個性化推薦成為新聞資訊行業標配,各種弊端接踵而至,偽個性化橫行首當其沖,根本原因在於平臺過於依賴算法而忽略人工幹預,算法再強悍也無法完全取代人,使用戶閱讀陷入低俗化、內容生產劣幣驅逐良幣,價值閱讀變成空談。面對新一輪媒體趨勢的到來,陳彤認為內容+技術雙輪驅動可以誕生下一個超微博級的平臺,與一點資訊倡導的“人工+機器”的移動資訊人工智能時代概念不謀而合,算法為主、人工為輔有助於平臺跳出偽個性化怪圈,不僅強化優質內容的價值,而且真正實現用戶所見即所得,這恰恰是一點資訊沖擊今日頭條的一大發力點,後者深陷內容低俗化泥潭。
三、探索社交分發。各大玩家都在追求沈浸式閱讀體驗,除了不遺余力使個性化推薦算法更為精準,基於好友推薦也是破局方向之一。朋友圈之所以讓人欲罷不能,既不是信息有趣好玩,也不是社交的功勞,而是好友信任背書的信息價值感大幅提升。要知道,用戶因工作、興趣等形成一個圈層,閱讀愛好可能趨同,用戶關註的人充當人肉過濾器,有利於提升內容分發效率,比如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的閱讀量是公眾號的4倍。曾一手締造微博的陳彤,或將為一點資訊引入社交元素,推出基於用戶興趣的閱讀圈這種社交產品,使用戶和內容生產者受益。
四、進一步塑造品牌形象。我曾在《一點資訊瘋狂宣傳背後:新聞資訊大戰進入沖刺階段》中提到:品牌已取代60%的銷售功能,一旦用戶對品牌形成認同感,無論是實體商品還是手機應用,依賴性將大幅提升,形成選擇暴力。當前各大玩家在內容、技術、產品火力全開且不能拉開明顯差距,品牌塑造顯得尤為重要,誰能強化用戶認知、增強品牌認同,誰就是贏家,這也就解釋了PR推廣成為陳彤掌舵一點資訊的一項重任。前不久一點資訊豪擲1億元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鋪天蓋地地打廣告,以創意文案的方式宣傳“有趣有料有用有品”的四有品牌理念,這只是開始,未來陳彤將深入操盤品牌投放,力求使一點資訊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不難看出,面對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兩大勁敵和躍躍欲試的阿里、百度,一點資訊從小米借調悍將陳彤增強自身戰力在情理之中,2017年是決定移動資訊行業格局的關鍵一年,對於覬覦整個內容產業的一點資訊而言,這是一場決不能輸的戰役,陳彤能否帶領一點資訊殺出重圍仍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