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軟銀CEO孫正義:1000億美元科技基金已獲超額認購

12月3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軟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周五(12月2日)在新德里的一次活動上表示,之前和沙特政府聯合宣布的1000億美元科技基金,已經接近於完成資金募集。在參加這次活動之前,他正在沙特活動。

“我正在和一些投資者進行洽商,我想我們已經獲得了超額認購。”孫正義說,除此以外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今年10月,軟銀和沙特的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宣布共同組建科技基金,其中軟銀將出資250億美元,沙特則承諾投入450億美元。雙方一直在為剩下的300億美元缺口尋找投資人。孫正義曾說,“該基金原則上會對數億美元以上的項目進行投資。軟銀將會遠離危險。”

孫正義周五說,隨著資金的到位,他將開始為基金尋找投資標的。他還表示,“印度擁有大量的投資機會。這里人口眾多,許多人都會說英語,許多新技術誕生在這里。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興奮點,我對在這里投資十分感興趣。”

在孫正義看來,過去的兩年間,軟銀已經在印度投資了20億美元,投資對象包括打車應用Ola、電子商務網站Snapdeal和食品雜貨遞送服務商Grofers等。對於這些投資,軟銀近期在財報中計入了5.6億美元的投資虧損。

據悉,2014年,軟銀對Ola投資2.1億美元,對Snapdeal投資6.27億美元,對Housing.com投資9000萬美元(連同其他投資者)。2015年,軟銀又對Grofers投資1.2億美元,對Oyo投資1億美元(連同其他投資者)。

今年早些時候,軟銀宣布以243億英鎊(約合321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孫正義前不久表示,用不了多久,聯網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會達到1萬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16

首批混改試點方案4個已獲批,軍工領域有望先啟動

七大壟斷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於明年邁出實質性步伐,混改方案也日漸明朗。

上周五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國家發改委會同國資委等部門在上述七大領域選擇了7家企業或項目,開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目前,正在組織審議批複試點方案,其中4個已經批複實施。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突破口”意味著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優先於國企改革的其他方面。之所以突出混改,主要是因為其對形成國企市場化經營機制、促進產權多樣化等具有“牽引作用”。

同時,“突破口”並不意味著混合所有制改革會在明年大面積鋪開,李錦表示,從國資委明年的國企改革還是以試點的形式推進,成熟一家推進一家,整體基調還是“穩”字當頭。

首批試點4個已獲批複實施

19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會議傳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要求在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7大壟斷行業“邁出實質性步伐”,說明2017年這7大壟斷行業的央企試點方案將落地。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會,部署國企混改試點的工作。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中國船舶等央企被列入首批試點。目前發改委正組織審議批複試點方案,最新消息是其中4個已經批複實施。

國企混改的主要任務是開放競爭性業務、破除行政壟斷、打破市場壟斷,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網運分開、特許經營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在9月28日表示,有效途徑是允許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李錦表示,國企混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二是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國企混改或在銷售端和新增板塊率先實現混合所有制,例如石油領域的石油加油站、電網的銷售環節等。

民生證券分析師朱金巖表示,混改的實現形式上主要包括體制內改革與體制外改革兩方面。體制內改革是指國企開放式改制重組以及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體制外改革,一是降低資本進入門檻,引入產業發展或並購重組基金、引入社會資本、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以及開展員工持股計劃等,二是降低行業進入壁壘,打破行業壟斷。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12月9日表示,這一年來,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加快落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68%。

石油電力行業率先破局

中石油混改方案起到示範作用,國家電網改革提速可期。

中國石油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表示,通過重組改制、合資合作等途徑,目前集團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標要求還存在差距。下一步集團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按照不同業務單元進行分類指導。

李錦分析,中石油混改方案的成形,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在攻克石油行業這個難題之後,其他許多領域都會隨之邁開混改步伐。石油行業進行混改面臨的兩大問題分別為,一是由於長期壟斷導致的股權獨大,社會資本參與較少,二是公司結構比較固化。推行混改有助於中石油推行市場化經營,推行現代公司制。

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表示,國家電網將研究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國有經濟的實力。國家電網公司在12月5日的發布會上,公布了以混合所有制方式開展增量配電投資業務、交易機構相對獨立運作等重點改革舉措及成果——這被認為是國家電網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領域邁出的第一步,今後或有更多舉措公布。

業內人士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電力領域改革放在7大領域混改的首位,顯示了電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國家電網作為電改的關鍵一環,改革提速可期。

軍工混改促進資產證券化

在軍工央企的混改進程中,中國核建和中國船舶已列入第一批試點名單,有望先行啟動混改。

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董強提出,要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發展混合所有制,中國船舶將優先選擇在純民品、競爭性強的業務領域,引入各種所有制資本,借力混合所有制經濟敏銳的市場意識和追求效益、效率導向的機制,實現體制機制改革上的新突破。

民生證券分析師朱金巖認為,軍工集團或成混改重點領域,資產證券化是混改重要路徑。軍工集團體制內的混改直接促進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水平的提高有助於體制外資本的進入。國外軍工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約70%到80%,我國軍工集團整體資產證券化率不足30%,潛在空間巨大。作為我軍主力戰機生產基地的沈飛集團整體註入*ST黑豹,意味著核心軍品註入已突破體制障礙,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快。

通信、民航混改路徑日益明朗

近幾個月來,關於中國聯通混改方案的風聲不斷。12月1日,中國聯通發布澄清公告稱,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及聯通集團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事項均未得到最終批準,具體方案仍在討論,還存在不確定性。

方正證券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馬軍認為,中國聯通在政府第一批混改方案討論名單當中,而且是唯一的電信業混改標桿。公司融資是多種方案的組合,預計春節前後有明確說法。從公司未來大數據等新業務發展角度出發,公司未來肯定有員工持股考慮。

民航領域的混改也持續受到關註。東航集團戰略發展部副部長王海濤表示,目前,東航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取得實質性結果,接下來將探索進一步降低東航集團對上市公司東方航空持股比例,在確保國有資本控制力的前提下,推進東航集團所屬其他企業的改制上市。據了解,東航集團所屬東航物流已被確定為國家民航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興業證券的報告認為,預計民航業的國企改革將在明年獲得較大進展,東航有望最先取得突破。2015年以來,東航通過引入知名外部企業股東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預計將改組為具有民航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701

美團參與的億聯銀行已獲批籌 此前已獲小貸銀行雙牌照

近日,銀監會網站的消息顯示,由美團點評參與的億聯銀行已獲批籌,將在完成開業審批程序之後,正式開展相關業務。此前不久,美團點評剛剛獲得小額貸款牌照,其小貸業務也於近日正式開業。

作為國內首家同期獲得小貸和銀行牌照的互聯網公司,美團點評開展相關的金融業務,更多是為了對商家端在金融領域的扶持與促進。據悉,美團小貸致力於解決小微企業,特別是餐飲類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國內最大的服務業互聯網平臺,美團點評目前合作商家達450萬家,進入“下半場”以來,深耕整個行業,在服務商家上也需要不斷創新。進入“下半場”,金融將成為美團點評打造生態體系的重要一環,從美團點評過去一年打造的開放平臺來看,未來其金融平臺,也將繼續秉持開放共贏的態度,聯合更多合作夥伴,為商戶和用戶提供更多元豐富的金融服務。

“設立小貸公司和民營銀行,核心是配合我們整體的下半場戰略,為千萬線下小微商戶在原有的口碑經營、營銷推廣、外賣配送、IT 系統等服務之外,提供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幫助他們做好生意。”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穆榮均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00

【財經速讀12.28】*ST中發獲紫光系第三次舉牌;宏磊股份獲自然人陳家榮舉牌;綠地集團金融版圖擴張,已獲第三方支付牌照;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因病去世;格力電器頻現大宗交易從折價到溢價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280&summary=

【財經速讀12.28】*ST中發獲紫光系第三次舉牌;宏磊股份獲自然人陳家榮舉牌;綠地集團金融版圖擴張,已獲第三方支付牌照;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因病去世;格力電器頻現大宗交易從折價到溢價
我是你秋神啊~
2016-12-28

A股

*ST中發獲紫光系第三次舉牌,緊逼*ST中發大股東

沈寂近半年的紫光系,再度舉牌*ST中發(600520),不僅罕見發動紫光系主要下屬公司參與舉牌,還高調表態未來1年內將繼續增持,與大股東持股比例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

1227日晚間,*ST中發(600520)公告,81日至1226日,紫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紫光通信、西藏春華、西藏通信、健坤投資買入公司792.63萬股,股權占比5%。交易完成後,紫光系與一致行動人共計持股15%

紫光方面表示,擬於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同時,承諾在本次增持後6個月內不減持本次增持的公司股份。

2016年初紫光系開始積極圍獵“殼”公司。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對媒體表示入股系財務投資。截至三季度,紫光系入股上市公司約20家,但構成舉牌的上市公司並不多,且很少出動西藏春華、西藏通信、健坤投資全面參與舉牌。相比之下,紫光系1月便出面舉牌*ST中發,並不斷增持,而股價從首次增持至今已經上漲約24%。披露顯示,本輪紫光方面增持合計斥資約1.73億元,買入*ST中發集中在12月,成交價20.21-23.5/股,增持成本相比8月已經擡高。

面對紫光系增持,*ST中發大股東一致行動人瑞真商業624日進行增持反擊,鞏固控股地位,合計持股比例升至20%,並表態自2016629日起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不少於總股本的1%。截至1226日,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增持至總股本的21.69%

作為安徽本土最大的房地產企業文一集團掌門人,20166月周文育控制的瑞真商業以1.5億元代價,收購上海宏望100%股權,獲得三佳集團70%股權,實現間接控股*ST中發。11月瑞真商業進一步受讓三佳集團30%股權,從而實現間接持有三佳集團全部股權。

隨著紫光系與*ST中發大股東三佳集團方面持股比例差距已經再次縮小。*ST中發後期股權爭奪走向值得關註。

 

宏磊股份獲自然人陳家榮舉牌

1227日,宏磊股份(002647)公告稱,陳家榮於20161215日至20161226日,通過自身證券賬戶增持增持宏磊股份的股票10,987,181股,占總股本的5.0037%,是繼牛散景華、二股東深圳民眾創新控股有限公司後又一位大比例增持宏磊股份的投資人。陳家榮表示,舉牌宏磊股份是作為長期投資,並不謀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地位。

陳家榮為京基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京基實業”)創始人,京基集團副總裁,目前京基實業主營業務為證券交易與投資控股,其投資還將拓展到文化、金融等領域。1215日,美圖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京基實業斥資約9.3億港元認購1.09億股,成為美圖公司的最大基石投資者。

值得註意的是,宏磊股份實際控制人在20164月完成更換,其主營業務由傳統的銅業運營轉型為第三方支付與互聯網金融。20169月,宏磊股份14億元收購廣東合利子公司廣州合利寶90%股權。廣州合利寶擁有國內僅有的23 家全國性第三方支付牌照之一,是廣州市唯一的全牌照支付企業。

 

綠地集團金融版圖擴張,已獲第三方支付牌照

在收購杭州工商信托19.9%股份、全資擁有綠地(亞洲)證券後,綠地集團金融版圖擴張並未止步。

1227日,有媒體報道稱,綠地集團已經收購了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山東省電子商務綜合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山東電子商務公司”),占股50%以上。

央行官網顯示,山東電子商務公司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為董新建,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業務覆蓋範圍為全國。

截至目前,該公司工商登記信息尚未發生變更。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山東電子商務公司註冊資本1.01億元,其股東為山東藍海領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藍海領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東則為邦尼集團有限公司。

至此,“房企金融三巨頭”(恒大、萬達、綠地)均已完成對第三方支付的布局。早在201412月,萬達出資20億元收購快錢,占股51%20169月,恒大收購廣西集付通支付,並更名為廣西恒大萬通支付。上述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類型均包括互聯網支付。

此前,綠地金融持有上海農商行4%股份、錦州銀行3.84%股份,持有杭州工商信托19.9%股份,並全資擁有綠地(亞洲)證券。1221日晚間,綠地集團公告稱,出售所持上海農商行4%股權,由覽海控股接盤,股權轉讓款為18.9億元。

 

資本圈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因病去世

被業界稱作“周期天王”的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1227日因病去世,年僅44歲。

作為中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研究的開拓者,周金濤曾因為成功預測了次貸危機,即所謂的康波衰退一次沖擊而聲名鵲起。2015年之後,周金濤成功預測了全球資產價格動蕩,並在201511月預言中國經濟將於2016年一季度觸底,大宗商品將出現年度級別反彈。

周金濤出生於1972729日,19987月畢業於南開大學,獲世界經濟專業碩士學位。19987月至200912月,周金濤先後就職於渤海證券和長江證券;20101月進入中信建投證券,先後擔任研究發展部行政負責人和首席經濟學家。

周金濤曾預測,2016年四季度到明年初對中國資產是風險釋放階段,到了2017年下半年才可能有超跌反彈的機會。中國另一個財富機會將出現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這會是一個中周期的低點,也是中國房地產周期與庫存周期的低點。

2016年,周金濤抱病帶隊參與新財富評選,最終中信建投策略獲得2016新財富策略研究第五名。

 

今日輿情

根據新財富輿情小夥伴們的監測,從122721時到122811時,共有23條負面新聞登上今天的“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榜”,涉及24家上市公司。登上今日負面新聞榜首的是格力電器。

作為A股市場中的明星品種,與格力電器有關的消息都會受到投資者的密切關註。1222日至1227日的短短4個交易日當中,格力電器兩次出現超過千萬股的大宗交易,而且從22日的折價交易變為昨日的溢價交易,這不禁吸引了市場各方的目光。

1227日,深交所披露的大宗交易數據顯示,格力電器以25.12/股的價格成交1023.43萬股,成交金額為2.57億元。25.12/股的成交價格較格力電器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格24.62元溢價2%

值得一提的是,1222日格力電器也曾出現在深交所披露的大宗交易數據當中。1222日,格力電器是以21.78/股的價格成交1902.83萬股,成交金額為4.14億元,該成交價格較1221日的收盤價格24.2元折價10%

公司負面新聞熱度TOP10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中國證券報、新財富輿情中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04

獨家|樂視已獲超160億戰略投資 融創將獲一個董事席位

頂著巨大資金壓力之下的樂視,終於迎來“救命稻草”。1月13日下午,第一財經獨家獲悉,樂視已經獲得合計超過160億元的戰略投資。這一金額接近樂視網去年前三季的營收。

其中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計將獲得資金約71億元,其余資金將全部投入樂視生態體系。

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除了融創旗下公司天津嘉睿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睿匯鑫)外,樂視的戰略投資者還包括華夏人壽等,其中融創逾半數投資已到位。交易完成後,融創將獲得一個董事席位,而賈躍亭仍將擁有對樂視的控制權。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企業信息發現,嘉睿匯鑫成立於2017年1月9日,經營範圍包括市場營銷策劃服務、商品信息咨詢、企業管理咨詢服務等;法定代表人為汪孟德,他同時也是融創中國執行董事。該公司受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

 在此之前,資金問題一直是懸在樂視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自從在去年11月賈躍亭發布全員信,承認樂視資金鏈問題之後,因資金緊張所引發的項目停工傳言、供應商追款、裁員等一系列消息接踵而至。

就在不久前,賈躍亭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采訪時說,其實一直都有投資者對樂視感興趣,很多比較前瞻性的投資者一直在看整個樂視的造車計劃這個項目,“1月3號發布完之後,尤其大家看到產品試乘完之後,大家對整個FF和LeSee這兩部分的理解程度會更深刻一些。”

他對第一財經表示,樂視需要的是理念相同、帶有變革思想的投資者,“資金的困難在未來的幾個月之內就能夠解決掉。”

“首先是理念,是不是真正的認可汽車產業的下一代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第二個是不是願意去為推動百年汽車產業的變革去投入自己的資金或者是精力。第三個是否能夠有戰略協同,這都是我們在考量中的對象的時候的這些關鍵點。”賈躍亭說。

對於樂視的下一步,賈躍亭也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解決掉資金問題之後樂視會進入下一個階段,並對戰略進行了調整:第一,樂視的定價策略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開始要追求正向現金流的快速增長,同時也要保持用戶數量的依然是規模化的快速增長;第二,放緩樂視一些大的項目,雖然重要但沒那麽緊急的項目的節奏;第三,要快速的增強樂視資本團隊的能力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187

《自然·生物技術》:已獲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據新華社報道,就廣受關註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英國期刊《自然·生物技術》19日給新華社記者發來一份聲明說,期刊已獲得與韓春雨實驗所用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調查還在進行中。

河北科技大學科研人員韓春雨及其團隊2016年5月在全球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根據論文,與當前基因編輯領域內的主流技術CRISPR-Cas9相比,這種新技術在一些方面具有優勢。但隨後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

《自然·生物技術》隨後在去年11月就這一爭議發表了“編輯部關註”以及一篇國際研究人員關於不能重複相關技術的文章,並表示將在2017年1月完成相關調查。

在最新聲明中,期刊發言人說,自2016年11月28日發表一些學者的通信文章和“編輯部關註”以來,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這份聲明並未說明數據的來源,也沒有給出完成調查的具體時間表。

《自然·生物技術》此前曾表示,雜誌編輯部已和原論文作者進行了溝通,作者們正在調查造成原論文描述實驗很難被重複的潛在原因,“讓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7

唐德影視:《中國好聲音》知識產權歸Talpa所有 公司已獲授權

唐德影視3月1日晚間公告, 經與 Talpa 方面核實, 公司對《<中國好聲音>版權之爭塵埃落定》等新聞說明如下:2017 年 2 月 27 日 香港時間下午,仲裁庭就仲裁案做出最終裁定, Talpa 在 所有關鍵法律爭端上均取得了仲裁庭的支持。

裁定結果主要包括:

Talpa 與被裁定方簽署的許可協議於 2016 年 1 月 18 日 終止,但盡管許可協 議終止,被裁定方仍然受到許可協議關於知識產權的限制和約束。 被裁定方在 2016 年 1 月 18 日許可協議終止之前已經違反了,並在許可協議終止之後繼續違 反了其應當遵守的關於知識產權的限制和約束,包括對制作公司和播出平臺部分 的約定。 仲裁庭要求被裁定方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行動以確保制作公司和播出平臺履行許可協議關於知識產權的限制和約束。

Talpa擁有許可協議中定義的所有知識產權專屬性權利。包括: a.本地的名 稱權,包括“ the Voice of China“,拼音“ zhong guo hao sheng yin” 和漢字“中國好聲音”; b.原始標識和當地標識; c.由制作公司和播出平臺的關聯公司等所不適 當註冊或使用的商標和易混淆相似的標識; d.音頻和視頻片段、制作完成的劇集、 宣傳材料、 現場錄制資料以及前幾季“中國好聲音” 相關的音頻視頻素材及其版 權; e.微信、 微博賬戶和蘋果應用程序; f.網站域名“ www.chvoice.com”。

另外,2016 年 1 月 28 日,公司與 Talpa Media B.V.及其全資子公司 Talpa Global B.V. (以下簡稱 Talpa) 簽署了《“ ……好聲音” 協議》,獲得五年期限內在中國區域(含 港澳臺地區)獨家開發、制作、宣傳和播出第 5-8 季《中國好聲音》節目,並行 使與《中國好聲音》節目相關知識產權的獨占使用許可的授權。

公告稱公司股票(證券簡稱:唐德影視,證券 代碼: 300426)將於 2017 年 3 月 2 日上午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86

鑫根資本回應減持樂視網:投資已獲合理回報  賈躍亭應更專註上市公司

重要股東大宗交易減持1909萬股,樂視網股價連續下挫。此前短暫得到平穩的樂視,再次回到風暴的中心。

鑫根資本在3月1日的大宗交易減持,令外界對樂視當前的危機,充滿了種種猜疑。而鑫根基金與賈躍亭、樂視的關系,也受到市場高度關註。3月8日,鑫根資本創始人曾強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對是否減持樂視網、與賈躍亭及樂視的關系等作出回應,並對樂視目前面臨的困境提出看法。

“鑫根資本支持樂視三大戰略升級。”曾強稱,退出取決於基金期限、與投資者關系,以及鑫根投資的未來布局等多方面因素。他認為,作為大股東,賈躍亭需要對上市公司更為專註。要想走出困境,樂視未來必須更加專註,先做好上市公司,並與供應商、股東、政府等建立良好的生態。

減持獲得合理回報

發生3月1日的大宗交易減持,讓近期風波不斷的樂視,以及鑫根資本備受關註。

根據深交所披露信息,兩筆大宗交易折價5%,拋售1909.46萬股樂視網股票,總成交金額約6.4億元。減持數量、減持席位等種種跡象,都指向樂視網重要股東鑫根基金。3月4日,鑫根基金在其官方微信中表示,涉及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將由上市公司依法披露,鑫根資本不就其持倉動態做任何披露或表態。

鑫根基金進一步解釋稱,通常而言,減持有三方面原因:基金已經到期,必須按時清倉;已為基金持有人帶來符合預期的收益;基金合夥人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集體決策。

2015年10月30日,深圳市鑫根下一代顛覆性技術並購基金壹號投資合夥企業(下稱“鑫根基金”)以32億元的對價,從賈躍亭手中接盤樂視網近1億元股票。轉讓完成後,鑫根基金持有樂視網5.39%的股份。從2016年二季度,鑫根基金開始減持,截至去年9月底,累計減持2995萬股。

“如果只為了盈利,我們可以高價退出,但我們投資樂視,不只是以盈利為目標,而會兼顧創業者的感受和基金的收益。”曾強表示,如果只是為了盈利,鑫根基金在樂視網股價58元時就已退出。其投資策略是,公司“上路”後,會適時地退出,“但我們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最近半年來,樂視網股價持續下跌,但總體而言,鑫根基金的這筆投資仍然獲得了豐厚回報。按照減持時間測算,鑫根基金此前兩次減持時,樂視網股價介於43元—60元左右,相較於當初32元/股的受讓價,鑫根基金回報頗為豐厚。

盡管如此,樂視網持續下跌的股價,也對鑫根基金產生了不利影響。經過3月3日、3月4日持續下跌,樂視網股價已逼近鑫根基金最初的持股成本,而3月4日盤中一度跌至31元附近,已擊穿鑫根基金接盤成本價。由於前期減持獲利豐厚,雖然不至於總體虧損,但對鑫根基金來說,下跌的股價無疑是不利因素。

“投資當然是以盈利為目的,同時也願意推動這些公司進步,進進出出是很正常的商業決定。”曾強表示,除了上述退出的四個條件,包括樂視生態在內,是否退出,取決於基金的期限、與基金投資人的關系等因素,作為一個基金管理人,我們有盈利的目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

幫樂視融資數億美元

2016年底,樂視危機公開之後,賈躍亭曾聲稱“樂視網不存在第二大股東”,恰臨樂視危機再度發酵之際,鑫根資本再次減持,讓外界對鑫根基金與賈躍亭、樂視的關系及前景,充滿了種種猜疑。

“我們與賈躍亭、樂視管理團隊的溝通、關系,都還挺順暢,與樂視的合作遠遠沒有結束,現在只走了四分之一的路程。”曾強說,無論是否減持,不代表鑫根基金不看好樂視生態的整體發展。相反,旗下公司一直與樂視全生態保持合作,除了投資樂視網,還扮演了樂視投資顧問的角色。

曾強還稱,作為股東,鑫根資本支持樂視三大戰略升級,將與樂視風雨同舟。3月5日,鑫根資本在其官方微博稱,“幾天前,在鑫根資本幫助下,樂視北美實現了數億美元的現金融資,其中數千萬美元已經到賬。”

而所謂樂視三大戰略升級,是賈躍亭2016年11月提出的樂視的核心價值觀不變,顛覆精神不會變,生態戰略更不會改變;戰略實現節奏將會調整、經營策略會進一步優化、組織變革即將開啟等未來三大方向。

曾強並稱,鑫根資本對於樂視的投資,並不僅僅局限在樂視網。2016年3月,樂視網下屬全資子公司聯合鑫根資本,設立深圳市樂視鑫根並購基金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夥),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並購基金,一期規模約48億元,2016年11月該基金一期48億元已完成募集。

對於鑫根資本與賈躍亭的齟齬,曾強將其解釋為,賈躍亭尚未能理解雙方合作的價值。“我們是在樂視最困難的時候進去的,給樂視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是資源整合者之一。”曾強稱,鑫根資本給樂視帶來的最大價值,是其生態、品牌、外部關系等全方位的改善,而這些遠遠超過了資金本身的價值。“但到現在為止,老賈都不一定能體會到這一點。”

樂視業務必須專註

3月8日早間,樂視網發布早間公告稱,公司引入戰投事項進展順利,但賈躍亭所持樂視網部分股權及樂視影業股權轉讓交割時間有所順延,但融創中國實際控制人孫宏斌,已經進入樂視影業及樂視致新董事會。

對賈躍亭本人的角色、樂視的公司治理,以及解決目前危機的出路,曾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賈躍亭的戰略布局、他的敬業精神、對團隊的感召力、對未來的洞知、對產品追求的執著等都是相當值得敬佩的。” 曾強說,作為大股東,賈總應與二股東、三股東等小股東,保持全生態的互利合作、相互監督、相互信任。

曾強認為,作為CEO,對上市公司的專註和管理,賈躍亭的投入應該是100%甚至120%。樂視未來必須建立投資人、職業創業者、職業經理人三者之間的良性生態。

“對賈躍亭來講,他是三位一體的,既是創業者,又是大股東,還是CEO。歐美的很多公司,CEO都是外部請來的專業人士。” 曾強表示,樂視要想做好,賈躍亭首先應將主要精力放在上市公司上。

這也關涉到樂視能否走出當下的困境。按照賈躍亭此前的布局,樂視的生態鏈包含電視、體育、手機、汽車等七大子生態。但隨著樂視危機不斷發酵,樂視汽車、樂視手機等子生態,已經成為其巨大的負累。情況相對較好的電視、體育板塊,也並未產生利潤、現金流支撐,而樂視體育更是風波不斷。

“樂視做汽車,也許有可能做成。”曾強說,樂視汽車要想成功,必須要邁過三道坎:能否解決資金需求,而這一需求將高達一、兩百億元規模;能否在重要技術領域實現自身獨立突破,並獲得第三方認可; 能否解決安全、成本控制等各種綜合問題。

在曾強看來,樂視要應專註於建立生態2.0。而究其含義,一方面是樂視生態鏈的各個業務板塊,要有先後輕重的主次順序,另一方面要建立互信、友善的外部關系。

“又要做電視,又要坐汽車,還要做手機,次序是什麽?我的建議是,先把上市公司做好,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曾強說,樂視的當務之急,是要做到專註,將電視業務做透。從外部市場來看,今年將是大型電視爆發元年,專註於電視業務,本身可以產生很大利潤,並能帶來附加值。因此,樂視眼下應當專註於電視業務。而下一步,鑫根資本將幫助樂視,在生態上更加專註升級,資金上實現開源節流。

2016年底,樂視危機爆發後,供應商紛紛追討欠款,部分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還通過公告的形式,公開披露樂視拖欠的債務,部分公司還曾向法院起訴。曾強稱,樂視必須與股東、供應鏈、金融機構等,建立友善的關系。“要像華為一樣,讓所有的供應商都賺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99

萬家文化:已獲得6.3億元授信 能如期歸還質押融資借款

萬家文化4月12日晚間回複浙江證監局關註函稱,萬家集團共向四家銀行及券商共計質押公司17.95%股份,上述質押回購融資均未觸發平倉線,目前已獲得相關金融機構6.3億元授信,能夠如期歸還近期到期的融資借款。

關於公司的融資到期情況,公告顯示,經向公司控股股東萬家集團了解,截止4月7日,萬家集團持有本公司股份共計 19382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0.52%,萬家集團共向四家銀行及券商采取股權質押式回購方式融資,共計質押股票 1145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17.95%,上述質押回購融資均未觸發平倉線,目前已獲得相關金融機構 6.3 億元授信,能夠如期歸還近期到期的融資借款。

關於解約理由以及為何不追究龍薇傳媒違約責任的問詢,萬家集團答複稱:“我公司在龍薇傳媒提出終止轉讓的提議後,考慮到本次 股份轉讓事項引起了社會及市場等各方的高度關註,質疑很多,已經給上市公司 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故,在龍薇傳媒提議終止後,經公司慎重考慮,同意接 受解除協議的安排,以盡快了結上述事項。《萬好萬家集 團有限公司與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關於股份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約定的履行截止日期是2017年4月5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雙方經過協商解除了協議,互不構成違約,故在《解除協議》中約定雙方互不追究違約責任。此項決定是公司自主做出的商業判斷和決策。”

並且萬家集團表示,其將按照《解除協議》的約定,於本解除協議生效後60日內,以自有或自籌資金向龍薇傳媒退回2.5億元股權轉讓款。不會占用上市公司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19

萬達、富力…6家已獲反饋,房企IPO冰封七年再開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6/1139177.html

房企IPO冰封七年再開閘?

證監會網站公布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顯示,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廣州富力地產、同策房產咨詢、金輝集團、南都物業服務和廣東碧桂園物業服務等6家房地產業公司IPO狀態顯示為“已反饋”。



8月4日,證監會網站公布的新一期名單中,又有兩家房地產企業——西藏新城悅物業服務、北京思源興業房地產服務集團位列其中,顯示狀態均為“已受理”。然而在另一份《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首創置業的審核狀態卻顯示“中止審查”。

投行人士介紹,IPO的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反饋會、見面會、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準發行等主要環節,已反饋離最終上市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資深投行人士認為,這幾家房企進入反饋階段,並不意味著房企IPO政策放松,主要由於房企IPO開閘與國家大的宏觀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方向不一致。而且,正因為這幾年房企內地資本市場IPO受阻,才催生了房地產信托、基金的蓬勃發展。

房企上市之路屢屢受阻

從2010年1月“國十一條”出臺,證監會要求房地產公司IPO和再融資,都需要征求國土資源部意見,其開發行為需要住建部進一步檢查認定,實質上叫停了房地產企業的股權融資。

IPO之路充滿坎坷,因此借殼、重組上市便成為眾多房企“不得已”的選擇,包括金科地產、藍光發展、華夏幸福、綠地控股等企業均通過借殼的方式實現上市。

不過,2016年證監會修訂《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重組上市的審核條件相較於之前更加嚴格,大大提高了重組上市通過審核的難度。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家也陸續出臺了若幹更為嚴厲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近日,證監會年中監管座談會又強調嚴把發審質量關。從2016年至今,便再無房企借殼上市的成功案例。

財匯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從2010年至今,只有兩家房地產企業在2015年12月成功在A股上市,分別是招商蛇口(融資481億元),新城控股(融資53億元)。境內房地產企業IPO基本停滯。

房企的增發、再融資等也一度被暫停。2016年7月,隨著監管部門對企業再融資行為的不斷收緊,房地產企業通過再融資募集所得資金的用途正在變窄。不允許房地產企業通過再融資對流動資金進行補充,募集資金只能用於房地產建設而不能用於拿地和償還銀行貸款。

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前幾年房地產行業發展迅猛,很多房地產企業在運營、盈利方面均表現較好,符合上市融資條件。但由於未上市,其融資功能表現為零。一旦房企上市恢複,具備融資能力後,其投資能力將加大,有助於優化行業產業結構,或將加速行業重新洗牌。

行業銷售數據依舊亮眼

在上半年馬不停蹄地沖刺規模之後,7月份歷來是房企放緩銷售節奏、備戰金九銀十的“中場休息”時段。

但即便單月銷售規模有所下降,在上半年火熱行情烘托下,2017年1~7月房地產企業銷售金額依然亮眼。

2016年,“恒萬碧”通過全年努力實現銷售金額突破3000億。但在2017年,碧桂園和萬科再度實現突破,僅用7個月時間便跨過3000億大關。

房地產行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的行業,融資能力對企業生存發展尤為重要。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前7個月銷售金額前50名的房地產公司中,22家公司選擇了在港交所,9家在深交所上市,8家在上交所上市,還有11家公司沒有上市。

值得註意的是,在空前嚴厲的房產調控政策下,房地產行業整體依舊保持了不錯的增長。

海通證券將2017年數據與行業銷售歷史最高年2016和次高年2015年對比後發現,2017年1~7月行業銷售額數據較歷史最高點2016年同期增長18.9%;土地購置面積較2016年同期增長11.1%,較2015年同期增加2.5%;新開工面積較2016年同期增長8.0%、較2015年同期增長22.8%。

地產股看好自上而下機會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內房股股價普遍大幅上漲,A股市場地產股股價表現平平。

財匯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A股共有129家上市房企(不含B股),今年以來僅42家公司上漲,多數公司股價不同幅度下跌,個別公司股價跌幅達50%左右。京漢股份、嘉寶集團漲幅分別達52.45%和50.51%。

值得註意的是,在A股上市房企中,除了招商蛇口(A+B股轉A股整體上市)和新城控股(B股轉A股)是在2015年上市,其余所有上市房企上市時間都是在2009年或2009年以前。

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在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中,共有包括保利地產、東旭藍天、華夏幸福等32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向增發方案,合計募集資金為905.94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2017年1~5月房地產企業增發融資136億元,同比減少80%。

海通證券認為,地產銷售擔憂帶來周期整體回落,旺季銷售決定反彈能力。受三四線銷售回落影響,周期板塊上周四、五集體回落,地產藍籌超跌。8月下旬傳統推盤期到來後銷售能否回升將對市場情緒產生明顯影響,決定後續股價彈性。考慮地產藍籌本身業績鎖定性強(普遍鎖定2年20%左右複合增速),旺季推盤將對全年銷售和2018年業績帶來更大確定性。從集中度提升、公司治理、超跌等角度,繼續看好自下而上機會。

來源:券商中國 記者:陳冬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