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宅男富翁”到“宅男總統”︱特朗普“新政”100天
就任美國總統48天以來,特朗普的時間大部分都在華盛頓的白宮和佛羅里達的冬季白宮馬拉歌(Mar-a-Lago)莊園的兩點一線度過。
雖然已經是首都華盛頓的“正式居民”,同前任美國總統們經常被拍到在華盛頓的不同地方出現相比,特朗普卻一直待在白宮很少出門,不去國會拜訪也不參加外界活動。只有一次特朗普去華盛頓城里“外出吃飯”,去的還是他自己的特朗普國際酒店,吃的是他最愛的全熟牛排。
選民抱怨,被總統遺忘
除了在周末前往冬季白宮時“順路”去參觀了佛羅里達的一所小學和波音公司的一個工廠外,特朗普幾乎沒有參加過其他公開活動。曾在競選期間被特朗普許諾經常回去拜訪的那些人士,包括“鐵銹”地帶等邊遠地區的選民,如今表示,他們已經“這麽快被總統遺忘了”。
特朗普內閣的助理們表示,他們不認為特朗普會像前任總統們一樣經常“下”地方考察民情,但是他會繼續舉行大型的集會活動,包括下周他計劃參加在田納西州舉行的一次集會。白宮助理表示,大型集會在競選期間就深得特朗普的喜歡。他喜歡這種大型活動和大批觀眾所產生的熱情和能量。在出國訪問活動上,白宮助理表示,特朗普將“盡可能參加他應該參加的部分”。
一個雷打不動的現象是,無論前往哪里參加活動,特朗普都會在當晚返回白宮,和之前競選期間晚間都要返回紐約的特朗普大廈過夜一樣。
根據《華盛頓人》的統計,在8年總統任期內,奧巴馬和米歇爾到訪了華盛頓當地至少80家餐館。奧巴馬夫婦還經常被媒體和當地人拍到前往華盛頓當地的小吃店和書店。
紐約的“宅男富翁”,華盛頓的“宅男總統”
特朗普的圈內好友將特朗普形容成是“遠離紐約繁華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的‘宅男富翁’”。因為特朗普更喜歡呆在家里,看電視或者在自己的豪華公寓吃飯,看體育節目,和朋友煲電話粥。“他不外出反而會更高興。”
特朗普的好友,新聞網站Newsmax總裁盧迪(Chrisr Ruddy)稱:“他不喜歡為了旅遊而旅遊,如果他能在蘇格蘭打一圈高爾夫球他會那樣做,但你絕對不會看到他像遊客一樣逛上幾天或者去拜訪朋友。”
在白宮當“宅男總統”,特朗普有兩樣天天使用的法寶:一是他同外界溝通的重要工具推特;另一樣是他獲取外界信息和了解民眾的重要工具有線新聞電視。
當選總統後,特朗普白宮生活的大部分軌跡仍然是這樣:他使用一部自己專用接聽的手機同他在紐約的老朋友們打電話聊天,他看電視後睡得很晚,然後很早起床再看電視,還有看報紙。
之前特朗普大部分朋友都認為他不會喜歡白宮的生活。然而,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特朗普是如此喜歡白宮,以至於他都沒有在周末的時候回到紐約。
“我曾說過總統在白宮不會快樂,每天被那麽多特勤包圍的生活糟糕透了。” 盧迪說,“但是,梅蘭妮亞(特朗普夫人)告訴我,他非常喜歡白宮,他每天晚上都會給她打電話,告訴她他喜歡現在的工作,也比之前工作的時間更長。”
“他現在談得更多的是政治和政府,而不是之前的生意和電視真人秀了。” 盧迪表示。
“他喜歡工作,他每晚只睡3~4個小時。對他來說,住的地方和辦公室離得近就比較方便。之前在紐約和現在在白宮都是這樣。”特朗普的一位多年好友科斯勒(Ronald Kessler)表示。
在冬季白宮馬拉歌莊園,特朗普每天的常規時間表也和在紐約、華盛頓一樣:他早早起床,看報紙,看電視,發推特,然後去高爾夫球場打高爾夫。之後,他會打多通電話,下午會開會,然後晚上會在莊園內的飯店里吃晚飯,偶爾會和莊園的會員們聊天,僅此而已。
特朗普“主內”副總統“主外”

副總統彭斯(左)與特朗普
因為現任總統喜歡“宅”在白宮,副總統彭斯就承擔下了很多本應是總統出去辦的事。例如,頻繁地前往國會山同國會成員舉行會談;在美國全國各地出現威脅猶太社區的言論時彭斯代替特朗普前往密蘇里的一個猶太人墓地發表講話;在推銷新的醫保改革方案的重要階段,也是彭斯前往肯塔基州參加了宣傳活動。除了在全國各地到處跑之外,彭斯還在上月前往歐洲參加了今年的北約峰會。
同特朗普每天都在白宮吃飯相比,彭斯則被媒體拍到多次前往首都華盛頓喬治城的餐館用餐。
有副總統“主外”, 特朗普也就更專心“主內”了。特朗普還在白宮舉行了多輪峰會,參加峰會的大部分都是此前他熟識的圈內人。在2個半月任職期間,他已經舉行了至少11次企業CEO峰會。特朗普同這些來自美國汽車業、醫藥業、零售業、醫療保險業、金融業和航空業的企業家舉行圓桌會談。這幾乎成為白宮每周都有的例行活動。通常,特朗普會坐在桌子中間的顯著位置,聽著這些企業家匯報,還會時不時“拷問”他們一下。
“宅男”的軍品商業經
1 :
GS(14)@2010-08-16 23:28:12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10896_0.shtml
鐵血是一家名副其實的“80後公司”—除了創始人84年的蔣磊,鐵血網總監級以上的5個高管,全部都是80後,而在全公司90多名員工裡,80後員工超過了90%。年輕不代表稚嫩,在軍品這個相對冷門的B2C領域,他們同樣做得風生水起,網站年營業收入已經近億。
南都週刊特約記者_張天闊

蒋磊(中)和他的80后核心管理团队。
跟李想、茅侃侃、再早些的李燃這些個性張揚的80後創業新星相比,1984年出生的蔣磊看起來一點也不拉風,娃娃臉,愛笑,穿大學男生最常穿的翻領T恤,用蔣磊的話說,自己“比較宅,非常宅”。
2001年,在清華大學讀材料學專業的“宅男”蔣磊開始創辦軍事閱讀網站鐵血網自娛自樂,3年後,鐵血網獲得100多萬的投資,流量最高時 在全球排到了500多名。2008年開始,依靠軍事閱讀起家的鐵血網開始涉足軍品B2C領域,眼下,鐵血網醞釀兩年,以軍事為題材的網頁遊戲也即將發佈。
“我們現在是一個快速增長階段。”蔣磊告訴記者,目前年營業收入已經近億的鐵血網仍保持著每年200%以上的增速。
“成長的代價”
當20歲大學畢業,同學們還在身揣簡歷,四處求職時,蔣磊手上就擁有了一家訪問量不小的網站,一批優秀軍事文學作者和一群鐵杆軍事迷網友。
從利用搜狐、新浪提供的免費空間建站、挨個打電話聯繫軍事題材的網路寫手起家,三年下來,鐵血網在軍事閱讀領域形成了品牌,廣告收入也從無到有。小打小鬧三年後還獲得了一筆100多萬的投資。對於蔣磊這樣初出茅廬的創業者而言,鐵血網也算是擁有一個不錯的起點。
不過現在回頭看,蔣磊卻說就是擁有了這些不錯的資源,才讓鐵血網犯了不少錯誤。“當時的投資人是鐵血網的網友,他是從興趣出發,直接投資控 股,所以對後來的經營思路影響很大,加上我和幾個合夥人當時的管理能力實在有限,沒辦法把流量有效地轉化為收入,所以鐵血網一直在虧損。”一直到2007 年,蔣磊才咬牙湊錢,把控股權從投資人處購回。
對資本價值的不熟悉,給蔣磊上了沉重的一課。而相比之下,另一課則更為沉重。鐵血網依靠做讀書起家,2003年時鐵血網幾乎壟斷了互聯網的軍事讀書,很多作者都把作品放在鐵血網,並在這裡更新,鐵血網也會購買一些書的數字版權。
2003年前後,國內線上閱讀網站的佈局,一線是幻劍書盟、魔幻天空、榕樹下,二線是天一文學、起點、鐵血等網站,當時大家都實行內容免費。2003年後,起點和幾家網站開始嘗試收費,當時在讀者中形成了很大的反彈,“網上都在罵”,這讓本有意跟風的鐵血網犯了難。
“反對意見太大了,網站經營者有壓力,作者也有顧慮。”蔣磊說。當時鐵血網的主要管理團隊大部分都是網友,即“斑竹”,網站決策過程很民 主,也就是所謂的投票決定,“商量著來”,網友反對收費的立場讓鐵血網最終放棄了收費的念頭。這一決策,直接導致了鐵血之後幾年的經營困難——太晚收費, 致使優秀作者流失,並直接使原本忠實的讀者轉移陣地,鐵血網手中的優質資源越來越少,原本近乎壟斷的也付諸東流。
到2005年鐵血網開始收費時,更早頂住壓力收費決策的起點已經基本上壟斷了網上的小說閱讀業務。回憶起這次失誤,蔣磊至今仍非常後悔,“不該人云亦云”。
在蔣磊看來,創業初期,自己和管理團隊受到了太多的影響甚至干擾,擺脫它們的過程非常痛苦,但是,這與“年齡”並沒有直接關係。“換現在也是一樣的,必須要經歷過。”蔣磊說這是“成長的代價”。
冷門電子商務
一步晚,步步晚,收費閱讀並未讓鐵血網的運營起色。不過,此時迅猛發展的電子商務讓蔣磊看到了新的成長空間。
與賴以起家的線上讀書業務相比,電子商務無疑有著更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當時國內的幾個電子商務的代表,淘寶、京東或卓越,都做得風生 水起,不過他們涉足的都是熱門的產品領域,C2C的淘寶自然是大而全的代表,B2C的京東和卓越雖然領域稍窄,但也有3C等熱門產品。
此時,蔣磊在想,如果能將與鐵血網現有用戶群關聯度最高的軍品B2C引入鐵血網,把鐵血網的人氣和流量轉換為實在收入,可能是個新的突破 口。軍品雖是個相對冷門的領域,如果能將這塊啃下,依託網站的人氣和流量,也是一塊碩大的市場。最重要的一點,軍品這塊淘寶等巨頭尚沒有專心顧及。
其實,蔣磊這個從社區向電子商務延伸的構想,也是不少垂直社區先覺者們開始嘗試的路徑,比如籃球社區虎撲網就建立了B2C網站“卡路里”,銷售運動裝備。
簡單而論,低成本起家的社區往往具有較強的聚集人氣和黏住用戶的能力,但盈利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收入往往來自廣告,容易“叫好不叫座”;而 相對的,電子商務雖然容易獲得現金流,但創業門檻越來越高,激烈的競爭使得相關企業不僅要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後臺大量投入,在行銷上,B2C網站往往更需要 砸下大筆的行銷費用,建立網站與所售品類之間的聯想,從而為此後的銷售帶來穩定的流量。
關於社區做電子商務,啟明創投合夥人童士豪曾撰文專門提了兩個建議:一是“越特別的行業越容易將電子商務和社區融合做成功”, 二是“社區做電子商務,最好用合作的方式。”計畫轉型的鐵血網確實符合上述兩點:鐵血網選擇進入的軍品行業,不僅與網站業務高度吻合,而且屬於較為小眾的 “特別”市場;為了迅速建立起運營B2C所需的能力組合,蔣磊當時也決定,鐵血網的B2C要以合作的方式起步。
蔣磊最初的計畫很簡單:聯合一些相對成熟的線下商家,讓他們在鐵血網上開設自己的網店進行銷售,鐵血網提供流量,並從銷售中抽成。不過這個 想法很快遇到了瓶頸,在2007年,淘寶等購物網站上的軍品銷售漸漸鋪開,由於生意受到網路的衝擊,規模較大的線下軍品商家對電子商務的態度大多排斥,而 規模較小的線下商家的產品品質又難以保證。幾個月下來,鐵血網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
“這個行業真正重視網路管道的都是新近入者,老資格、有優勢的,相對都很排斥。”蔣磊說。認識到這一點,鐵血將“招商”的計畫調整為“自 營”,開始爭取國外的軍品品牌廠商的代理權,第一件商品—M65野戰風衣一上線,就被國內的軍品迷搶購一空,對其生產商—美國阿爾法公司來說,鐵血網一年 的銷售額,相當於此前其在中國銷售額的三倍。就這樣,從一個月幾萬元的銷售額做起,目前,鐵血網的B2C業務已經占到了總收入的50%。
鐵血網的B2C網站鐵血軍品行(現更名唯鐵血君品行)自2007年成立來,不到3年已發展為全國最大的線上軍品商城,並擁有網路商城和實體 店鋪兩種形態,代理國內外品牌超過20個,是美國阿爾法(ALPHA INDUSTRIES)服裝中國大陸最大經銷商及瑞士Traser H3軍表中國大陸區總代理。
2007年-2009年來,其軍品銷售額分別為80萬元、600萬元、2600萬元,今年的目標則是5200萬元。
70後更穩當,80後更大膽
與此前處理和網路寫手與網友的關係不同,對於“很宅”的蔣磊來說,B2C的業務意味著要更多的尋求外部合作,此時“年齡是個大問題”。在尋找外部合作夥伴,特別是與傳統行業打交道時,蔣磊常常不自己出面,而是找一個面相更老成,看上去更商業的人去溝通。
“以我這樣的年齡和面相,太容易導致不信任感了,要先把這個門檻邁過去,等他們知道了我的年紀,我們已經可以用銷售資料說話了。”蔣磊說。
當年29歲的李浩中坐在咖啡館兒,略帶緊張地等待著趕來面試的老闆時,他完全沒有想到,出現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個娃娃臉的小男生,“直率,非常愛笑,目測大概是84年左右的”。
如今,李浩中已是鐵血網電子商務業務的負責人,79年生人的李浩中對於自己前後兩個群體的差異,尤為感慨:“比我大的70後,做事更穩當,他們創建的企業管理上更規章制度化,相比之下,80後則更開放、大膽。”
李浩中所說的大膽,在蔣磊身上的體現是“想到什麼,會馬上去做”。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在鐵血網決定自營軍品時,蔣磊認為可以做,為了消除屬下的顧慮,就自己出錢直接從阿爾法公司批了11件自己看好的M65野戰風衣回來,掛在網上賣。
11件,這是廠商當時規定的最小訂貨單。眼下,M65野戰風衣的年銷售額已經多年保持在三四百萬元的水準,蔣磊當時的率性決定,直接打開了鐵血網線上銷售的口子。
“如果是70後在做這件事情,準備過程會很長,會準備的很充分,卻容易因此錯過很多機會。”李浩中說。作為職業經理人,自身就很年輕的李浩 中開始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工作狀態,在他看來,如果在以前的公司,自己會選擇成為發動機的角色,而在這裡,創新和想法並不缺少,自己應該有意識的承擔“緩 沖”的責任—更關注風險,更在意細節。
除了擁有一位“80後創業者”,如今的鐵血網儼然已成為了一家名副其實的“80後公司”—除了蔣磊,鐵血網總監級以上的5個高管,全部都是80後,而在全公司90多名員工裡,80後員工超過了90%,少數30歲以上的員工大多在財務、行政等崗位。
團隊年輕,也讓蔣磊遇到了一個問題:“這兩年,我們公司請婚假的人太多了,估計請產假的人馬上也要多了。”
身處北京,周圍從來不缺少創業者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場合,但參加過幾次創業者聚會的蔣磊,還是選擇了淡出“創業圈”。
蔣磊的解釋是,一來,自己“情商不算高,比較宅,喜歡蹲在家裡看電腦,不是外向推銷型的性格”;二來圈子裡“能夠討論的東西比較少”。
會有“能討論的東西比較少”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在蔣磊接觸的創業圈裡,成員仍然是70後較多,80後較少。而與70後主要關心的子女教育、移民問題不同,80後的關注點則是買房、交友。所以,雖頂著“創業者”的光環,眼下,蔣磊自己的圈子還是同事和同學為主。
不久前,這位年輕的CEO剛在一次相親中認識了自己現在的女朋友,蔣磊很享受自己目前的狀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夠獲得回報,過上獨立的生活,偶爾,他會在心中謀劃一下,等到規模更大了,就從管理中脫身,回學校繼續搞材料研究。
“我只是挺享受工作和生活交融的狀態。”蔣磊說。
隱蔽11年 帶兩千元出走 宅男親述東京落難之旅
1 :
GS(14)@2010-11-21 14:49:322010-11-10 NM
二十七歲港男郭偉欣上月初離家出走,隻身跑到日本學佛,未幾二千元盤川用盡,迷失東京。瞓街捱餓一個月後,終抵不住飢寒交迫,越洋向本港傳媒發出「死亡電郵」,聲言若不能返港,將跳橋自盡,結果在入境處協助下,上周二晚平安回家。
兒子落難日本,雙親卻毫不知情,原來郭偉欣一直是隱蔽青年。他性格孤僻,失業十一年,每天只躲在房里上網或單獨外出遛逛,從不與家人傾談半句,一切皆因四歲時意外弄盲了左眼,令他飽受歧視而逃避現實。
「今次落難,遇上不少好心人施捨,我答應他們回港後重新做人。」他一臉由衷地說。
上月四日,郭偉欣拿著二千元和幾件衫,離開橫頭磡邨寓所,先經深圳到廣州,再搭十六小時火車到上海浦東機場,繼而轉乘飛機,抵達日本東京。
「香港直飛日本來回機票至少四千元,但上海直飛日本單程只需九百元,便宜得多。」郭偉欣看似精打細算,但其實思想與現實嚴重脫軌,身上只余一千元,如何解決回程機票、食宿等問題,他出發前根本沒想過。
「本來打算投靠一名在東京工作的內地朋友,以為他可以收留我,誰知他已返回內地。」頓失所依,抵達東京的第一個晚上,他只飲了一杯奶昔,在快餐店借宿一宵。「既然人已來到,就硬著頭皮捱下去,當作修行。」自稱四年前信佛的郭偉欣,到日本展開佛學之旅,目的是走遍東京、橫濱及鐮倉等百多間寺廟參拜。他自言天生與佛有緣,「我農曆二月十九日出世,正是觀世音菩薩的誕辰。」他靠煲日劇及上網自學日語,兩年來,先後到過日本八次,在台灣網友介紹下,為一間台灣公司到日本搜集旅遊資料,對方出機票和包食宿,但無人工。「在日本,行兩步就會見到一間寺廟,每當看見佛像,都有說不出的平靜,我曾向佛祖承諾,會自費再到日本的寺廟逐一參拜。」不過行程未完,郭偉欣已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在東京捱了十天,他已山窮水盡。「一個麵包要一百日圓(約九元五角港元),每天只能吃一個麵包充飢;肚餓時便打坐,以忘記餓的感覺,夜晚只能瞓天橋底和火車站。」身體日漸虛弱,但他依然每天徒步到寺廟參拜。「行到抽筋、四肢麻痹都繼續行,這個月至少走了一千多公里路,幸好在東京遇上一個恩人,知我想去橫濱修行但無錢,竟然給我一千日圓搭JR。」
被當騙子 激動跳樓
當時正值日本雨季,郭偉欣因著涼病倒異鄉,更發燒和脫水。飢寒交迫,他只好走到當地的中國餐館門外討飯。「福臨門在涉穀的分店施捨了一碗白飯給我,有個日本人見我發燒,特別煮了野菜飯和姜湯給我驅寒,是我在日本最豐富美味的一餐。」雖有人施捨,但長貧難顧,郭偉欣幾次暈倒街頭,自知不能再撐下去,終向日本警方求助返港,但警方只提供餅乾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資料。他知道大使館不會提供機票,只好向本港傳媒求救,又在街頭舉起紙牌,寫上「我為了佛學研究來到日本,希望中國人同胞資助回國」,但不少人當他騙子或非法入境者,勸他向警方自首,加上等了兩天還未收到傳媒回覆,令他感到憤怒,情緒激動得萌生自殺念頭。
「我來修行,無犯法,點解要自首?點解無人信我?又擔心本港傳媒誤會我惡作劇,當時好絕望,覺得被拒絕,激動得跑到銀座一大廈天台,打算跳樓以表清白,幸好有路人報警制止。」被拒絕,從來都是郭偉欣的死穴。四歲那年他在佛山鄉下玩耍時,被正在射箭的村民,意外射盲了左眼,裝上義眼後,不時發炎流膿。從此他被村中孩子欺負,喊他「單眼怪」。「經常成班人圍打我,人多勢衆,我不敢還手。」
外表缺陷 飽受歧視
父母在香港打工養家,他有冤無路訴,變得沉默寡言,成為獨行俠,「遠離人群,才可保護自己。」九七年,他和弟弟來港與父母團聚,但心中有怨,對父母不瞅不睬,和弟弟關係也疏離。「若小時候有他們照顧,我未必會發生意外,被人歧視。」他中三輟學後,當過超市理貨員和保安員,但同樣因外表缺陷而被人恰。「同事將工作畀曬我,做保安時又規定我要返通宵,搞到只眼好辛苦,只好辭職。」十九歲開始,他只能做散工搵錢,每月開工兩、三天。「試過努力搵長工,但學歷低無經驗,無人請。有時周街行,睇嚇有冇鋪頭貼街招請人,但入到去,不是說已請人,便叫我等電話。經常被拒絕,令我自信心更低,索性靠綜援過活。」隱蔽十一年,他每天愛上網結識台灣網友,網名「skynet」,寓意網絡的天空。「台灣人好熱情,不像港人斤斤計較,也不會因外表歧視我。」他聲稱去過四次台灣,都是靠網友資助。
郭喜歡在網上交朋友,但沒拍過拖,曾經暗戀一名台灣女網友,認識三年後示愛,對方卻自稱是同性戀者。「有女仔喜歡我先算,沒信心,一切隨緣。」四年前受網友感染,他開始鑽研佛學,偶爾到獅子山打坐,平靜心境。今年初,他受台灣電影《我在墾丁天氣晴》的啟發,片中講述年輕人奮鬥的故事,令他決定自力更生,在綜援金中剔除自己的名字。但講就無敵,做就有心無力,他至今還未搵工,但又向記者誓神劈願,說落難過後已經反省,會重新做人。
「在日本得到十多名人士幫助,他們叫我一定要在香港努力工作,我會緊記恩人的說話,積極改變自己,不再懶散和執著,以報答救命之恩。」如何走出第一步,郭偉欣卻說得被動,「如果有旅行社願意請我做日本領隊或導遊,我一定會搵些免費課程讀,畀心機考領隊牌。」他似乎還不明白現實世界的運作,就是要先裝備好自己,機會才會降臨。
2 :
abbychau(1)@2010-11-21 23:09:54本來打算投靠一名在東京工作的內地朋友,以為他可以收留我,誰知他已返回內地。 orz
but I like this story so much... This boy is adorable
3 :
龍生(798)@2010-11-22 17:11:53隻身一人, 果敢獨行, 留落異鄉, 探索人生
真是男人的浪漫
4 :
skycity(2352)@2010-11-22 17:27:213樓提及
隻身一人, 果敢獨行, 留落異鄉, 探索人生
真是男人的浪漫
看來龍生也很有興趣.嘿嘿 ....

5 :
abbychau(1)@2010-11-22 17:56:50龍生咁有錢咁去已經無左果種浪漫

6 :
GS(14)@2010-11-22 22:00:43....龍生好有錢0呀
7 :
龍生(798)@2010-11-23 02:39:25好慘呀...我被兩大版主潤呀...
全城高登仔助宅男爭產
1 :
GS(14)@2012-02-05 14:05: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41301

【本報訊】 40歲高登友李肇基,雖不像「四叔」李兆基家財萬貫,但過去十多年「唔使做」在家「印印腳」衣食無憂,每日足不出戶靠上網過活,是名副其實的「宅男」。惟姨媽逝世留下 2,000萬遺產引起家族爭產,才迫他重返現實,在不知所措下上網求救「高登仔」,引發全城助爭產。他揚言若勝訴,會找高登仔見證:「捐一半遺產畀公益金!」
記者:歐文瀚、陳達浩、梁偉權
事件由一份遺囑開始!上月中,高登討論區一個名為「畀家人迫害侵佔六姨留畀我嘅遺產」的 post一出,旋即紅遍高登,出貼人就是洋名阿 John的李肇基。根據他提供資料,他的五姨早年去世,留下 2,000多萬遺產,由五姨兄弟姊妹均分,然而事件一直未解決,去年 12月養母六姨也去世,留下遺囑把個人財產、連同原可分得五姨遺產部份通通交給 John,當中包括兩層樓的一半業權、銀行存款、債券、金飾等,總值 2,000萬元,當中單是現金已逾千萬。
...
記者聯絡阿 John做訪問,他一口答應,還很樂意讓記者到他位於沙田住所採訪。甫登門,一陣霉味迎面撲來,家中凌亂不堪,雜物亂放之餘牆紙亦見剝落。
胖胖的阿 John戴着厚厚眼鏡、長髮束馬尾,有點不修篇幅,他直言客廳就是他的房間,平日甚少入兩間睡房,「裏面佈滿曱甴,睇唔到嘅地方就有㗎喇……一間屋有成千隻好正常!」
平日他就躲於廳中一角、僅 8乘 4呎的上網「小天地」,打機、煲劇和上討論區吹水等,吃剩的糖水、意粉等更只放在附近。他坦言每月生活費只需 1,500元便足夠,每個月上街兩三次為交雜費和買生活物資。就連記者其後三次上去訪問,衣服都是一模一樣,頭髮更是長年不剪,以致其六姨的遺囑中亦說明要他剪頭髮。
糖尿上眼雙腳腫脹潰爛
10年前,他建立了一個網上討論區,起初辦得有聲有色,到現在它仍是本地知名討論區之一,「當時一日會用十幾個鐘睇住佢運作……一年幾後,因為同拍檔意見不合,結果畀佢哋踢走,傷心之餘亦都好心淡。」
阿 John坦言一次打
激(擊),
令他八個月沒有離開過家門,直到後來才回復正常,而他所謂的「正常」,竟是指 10年來每月只出外兩、三天的生活。當記者問到感情生活時,他更一反常態地發怒:「我唔想答,唔係會畀你笑我係宅男!」
記者發現
他雙腳腫脹,右腳踝還開始有點爛,阿 John平淡的說:「近 10年開始身體有問題,糖尿有少少上眼,左腳行動有問題,不過我唔會睇醫生,相信我都係得五至十年命。」對錢毫無概念、對健康滿不在乎,但爭產官司卻比生命重要,為的是維護自己及養母(即六姨)的尊嚴,「如果咁無天理畀十舅父拿走筆遺產,我會喺屋企跳樓以示不滿。」
官司雖未排期審理,
但他揚言若勝訴,會找高登網民見證,用六姨名義捐出一半遺產予公益金,「咁樣既可以紀念佢(六姨),又可以幫到有需要嘅人。家最希望十舅父可以良心發現,唔係就公堂見!」
2 :
GS(14)@2012-02-05 14:06:1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41302
有會員則引用法律條文和各式程序指點 John,像「哲西斯拿華斯」稱, John可先找能證明六姨生前意願的人作證、再用《遺囑條例》第 5( 2)條證明六姨的遺囑有效,「就算呢份遺囑無見證人、唔符合 5( 1)條規定,但佢都反映咗死者意願,只要法庭信納,咁就可以唔使理嗰堆要求。」會員「 paulymh」亦表示,沒有見證人的遺囑仍可證明六姨的意願,加上旁證則十拿九穩,「因為法庭要的是能證明六姨的意願的證據,形式缺陷只是影響其可信性。」
來自高登的陳先生及 Leo分別認識了 John二十多年及兩年多,在爭產案中與 John談過很多遺產處理的事,「阿 John份人太好喇,個人又太靜,蝦一個靜人好唔道德。」他們都認為, John把事件放上覆蓋率高、可自由發言的高登討論區,對解決事件必有幫助。
眾多網民相助, John深受感動,「好多人話可以資助我打官司……好開心佢哋畀咗好多鼓勵我去打官司,亦都知道香港人真係會為公義出力。」
3 :
GS(14)@2012-02-05 14:08: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41303

七姨確信六姊有遺囑
10兄弟姊妹中,只有 3人結婚,當年幼妹誕下阿 John時,隨即成為「全家之寶」,「可惜阿妹喺阿 John一歲時就死咗,老公又走咗佬。」姊妹們怕孩子學壞均小心保護,「所以佢咁耐都無乜知心朋友,亦無乜參與課外活動……。」
誰知,以前經營洋行的五姨,負責收外國衣服訂單再找本地工廠造衫交貨,公司全盛時期賺得逾 5,000多萬元,至九七年才結業。兩年多前五姨病逝,遺下約 2,000萬元存款。「當時十舅父想做遺產承辦人,但『阿媽阿姨』( John對六姨稱呼)信唔過佢,所以就搶嚟做。」
原先
六姨計劃是把 2,000萬元平分四份(其餘六兄弟姊妹已身故),每人各得 500萬元,「但十舅父話唔應該分咁少,於是兩邊都開始搵律師。」半年前六姨改為四姊弟共同承辦遺產,但十舅父一直用拖字訣,阿 John說:「佢諗住其他人年紀大身體差,一個唔好彩走多一個就可以分多一份!」
結果 77歲的六姨亦於去年 12月過身,其後阿 John發現她的遺物中留有遺囑,將所有資產留給最痛愛的他,「但十舅父唔認呢份遺囑,因為只要遺囑無效,每個人最少分多 200幾萬!」但七姨確信六姨遺囑是真的,「我知阿姐有寫(遺囑)!五姊死咗之後,我覺得佢(十弟)唔可靠,所以自己寫咗一份,啲錢會留畀阿 John。之後阿姐話佢都會寫,亦都同我講過內容。」她更肯定是六姨手筆。
記者找十舅父訪問,相信是十舅母的女子向記者稱,所有事交給律師處理,不作回應。
《蘋果》記者
4 :
GS(14)@2012-02-05 14:08:3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41304
對於網友聲言願捐款不求回報義助阿 John打官司,律師黃國桐提醒他們不論有沒有索取事後報酬,都可能觸犯「包攬訴訟」罪,最高可判囚七年。
黃國桐解釋,普通法中的「包攬訴訟」罪並不一定需要分享利益,只要為原訴人提供款項協助打官司,形式上已經犯法,不過他坦言,單憑在網上的留言很難證實是否真有其事,「市民鍾意每人(捐)幾百蚊,無所謂㗎……形式上百分之一百算(包攬訴訟),問題響證據上,(若被問到)『你做乜捐幾百蚊落呢個戶口呀?』,(對方可辯稱)『唓!畀我買 LV吖嘛!』」
宅男網上裸聊墮色慾陷阱
1 :
GS(14)@2012-04-09 18:44:4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30738
首試網上裸聊便招致損失的青年居於屯門景峰花園一單位,據悉任職文員。消息指他早前在 facebook結識一名日本姓名、署名為「 Kiuchi」的女子,雙方談得投契,隨即改用網上聊天工具 Skype直接對話。兩人傾得火熱,開始以色情對話互相試探,女方更提出一絲不掛在網上見面,希望嘗試虛擬性愛的滋味。青年談得「性」起,心中狂喜答應要求,未知已墮入勒索陷阱。
詐騙者戶口來自菲國
雙方隨即打開網絡攝影機,一邊目睹對方裸露的身體,一邊打出火辣露骨字句,青年首嘗網上裸聊,興奮過度下更做出疑似手淫動作。女方見狀隨即關閉網絡攝影機,露出本來面目,聲稱已攝錄青年裸露片段,要求他付 1,000元「贖片」,威脅若有不從,便放片上 facebook,讓其好友共賞。
青年害怕成嘲笑對象,無奈答應對方要求,急往附近櫃員機過戶 1,000元予對方,希望息事寧人。他冷靜過後,不甘「貼錢去畀人睇自己裸露表演」,鼓起勇氣報案。
日純情陪睡店 宅男新蒲點
1 :
GS(14)@2012-10-01 11:12:03你估香港呢d生意會變成點? 或者有無得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1001/18028954
陪睡服務收費絕不便宜,短短20分鐘便要花上3,000日圓(約298港元),其他「增值」服務則包括:陪睡少女枕在客人臂彎,或客人輕撫少女秀髮,兩項服務都是每3分鐘收費1,000日圓(約99.5港元);如果要跟少女面對面入睡,1分鐘收費1,000日圓;若要陪睡少女服侍換睡衣,每件衣服收費同樣是1,000日圓。專門店沒公開陪睡少女的容貌,客人若想要指定心儀「睡伴」,收費需要另議。據稱專門店開幕10多日來,大部份客人少則花費6,000日圓(596港元),多則有50,000日圓(4,971港元),而且客似雲來。台灣gamme網站
東京宅男剩女BBQ
1 :
GS(14)@2012-10-09 00:48:09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1008/18035051
穿奪目衣飾吸引男生
一眾日女,有單人匹馬來的,也有聯群結隊來的,一個共通點是,都保持着日本女性傳統矜持內斂的一面,等男生主動搭訕。被動等待,她們大都穿着粉色或鮮艷服飾,以吸引男生視線。穿着鮮艷長裙的真子,可說是這場BBQ的Gokon Queen,她到場不消一分鐘已有男生上前搭訕,之後一個接一個的,一小時已有三個。
「男生一般喜歡女生穿裙,所以我穿上穿奪目衣飾吸引男生目光。」真子透露速配獵男的必殺技,她在攀談中還會不停拍手稱讚男生「好勁呀!好勁呀!」,令男生自信爆棚,然後含羞答答說:「這是我第一次呢!」這樣男生會很興奮地跟她滔滔不絕。
BBQ過了大半場,真子已接連跟多名男生交換了電話號碼,開始約會交往。儘管深懂吸引男生竅門,真子坦言會繼續參加速配活動。「坦白說,這些速配派對,只能認識到一個人的表面,當要深入了解時,大家都會自閉起來,一些男生更一心只為性才來呢!」原來,深受男生歡迎的Gokon Queen尚未婚,只因尋覓了解自己的人太難。
真子如花蝴蝶,在BBQ場的池田榮健則像隻烏蠅沒人吼。這個男生,揹着大背包,架着眼鏡,穿格仔短袖襯衣配淺啡西褲,一看已知是宅男。他踏入BBQ場後一直站在一旁,只敢看,不敢識女生,往前走一小步,又往後退幾步,有好幾次想走到心儀女生前說話,但腼腼腆腆,最終未開口,就轉身走開。
男求愛初體驗慘敗
試了好幾次,他終於鼓起勇氣走到那女生面前說話,可惜說話結結巴巴:「我……我是池田……」女生未聽完,已走開了。他再向另一女生搭訕,那女生說了兩句,就說「再見」。
連吃「檸檬」的他一臉酸溜溜,記者走向他問:「你是第一次來嗎?」他很驚訝竟然有女生和他說話,一邊說一邊低着頭,不敢直望記者:「我……我……是第一次來,想了兩個月才敢報名……自己不懂說話,又怕被拒絕……(又沉默了)」再問他:「為甚麼會來?」他用手搔了搔頭:「周末沒人陪吃飯,很孤單,來碰碰運氣……(又進入沉思中)」最後記者都被他「悶」走,過了半小時,他黯然離場。他們求愛初體驗,可謂慘敗收場,但怪得誰,只怪他太宅了。
2 :
GS(14)@2012-10-09 00:48:27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1008/18035053
拒說對不起
20歲的OL桃子聽見記者來自香港,表現興奮說:「香港是女人天堂,香港男生唯命是從,很聽話呢,社會崇尚男女平等。不像日本,女性在職場機會較少。」她又說:「香港女子很獨立,憑雙手便攀得更高,不急着結婚、生子,我們日本女子最大志願就是結婚,嫁個好老公,下半生依靠丈夫。」
看來日本女子很想當港女呢!但日男對港女一點都不欣賞,從事科技研發的杉生,因工作關係曾在港住了半年,直言「港女嚇怕我呢!」
「曾經在港跟朋友和他的港女太太吃飯,他們遲了一句鐘,朋友說:『對不起!我太太花了太多時間打扮!』席間,那女的不停講電話、打訊息,真的很討厭。有一次我等一名港女朋友,等了逾一句鐘,她來到說:『我去了Shopping!沒看時間!』連對不起也沒說。日本女子一定不會這樣,我很難容忍港女的驕縱。」
宅男池田榮健後來知道記者來自香港,說話開始避忌:「港女野心很大,又不懂煮飯……日本女子易滿足,比較純情……我只要簡簡單單的愛情……別人說:『港女很複雜的!』」
3 :
GS(14)@2012-10-09 00:48:49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1008/18035055
日本人的相親活動層出不窮,除了在居酒屋、燒烤、網絡相親外,在浴池也可相親。日本女生的化妝技巧超卓,令一眾男生在約會後,甚至結婚後見「真身」時大吃一驚,有被「騙婚」的感覺。為了防止有人靠化妝及打扮掩蓋身體的缺陷,日本人便想出了「浴池相親」。
帶着小毛巾入浴池
「浴池相親」是集體活動,男女雙方在旅館的浴池脫去衣服後,可以裹着浴巾或穿泳裝入浴,亦可來個大解放,只帶着一塊小毛巾入浴池。浴池只有一扇閘門隔開,大家就位後便拉開閘門,大家泡在攝氏37度的水裏聊天、喝米酒或玩紙牌,只要任何一方把閘門拉上,即代表約會結束。事後,男方可約心儀對象到旅館大堂聊天喝酒等。
主辦活動的機構表示,「男男女女在浴池可清楚看清對方,絕無色情成份,女生把最清純一面展示出來,男生不怕受騙。」
日本《產經新聞》/環球網
4 :
GS(14)@2012-10-09 00:49:02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1008/18035056
日本人相信相親是婚姻的王道,至今通過相親而結合的夫婦,仍比自由戀愛的夫婦數目多。在日本的大學,到畢業時還沒有結婚對象,女生就「慌了」。父母會替女兒安排相親,認為相親的婚姻比自由戀愛得來的幸福,為甚麼?
在日本,男的每天在公司拚命工作,年輕人加班很多,不加班的被指沒用的傢伙;女的要麼讀短期大學,準備出嫁,要麼留在家中學做家務,上進心強的會找工作,但終生目標,仍是「出嫁」。因此,對相親的日女而言,男方收入穩定是首要考慮條件,生活安穩是婚姻幸福標準。
這次走進速配BBQ,採訪了日男日女的愛情觀和結婚觀念,發覺日女從不會問:「他愛我有多少?」「他為甚麼不了解我?」「我想改戀他!」她們只會說:「老公很辛苦呢!今晚要煮一頓豐富的菜餚慰勞他!」「為老公洗濯、熨衣已是很幸福呢!」
香港女生也許會問:「他們的婚姻真的幸福嗎?」
5 :
mr_dlm(19486)@2012-10-09 10:22:34日本的女仔d樣其實都好差下
台灣妹正好多
6 :
肥B(18468)@2012-10-09 16:27:27睇黎, 大家的文化差異都唔細....
香港宅男多 恐成社會負擔 雷鼎鳴
1 :
GS(14)@2013-01-24 00:52:06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2%A0%E6%93%94/71360不要以為統計數據都枯燥無味,我的嗜好之一正是隨意翻讀一些數據,並思考一下它們包含了甚麼隱藏着的信息。偶有發現,其樂無窮。
月前翻閱了一些人口與勞動力的官方數據,十分驚訝香港竟有這麼多「宅男」。據2011年的數據,25至29歲的男性人口為22.95萬人,但其中的6.8%,即1.56萬人並無參與勞動市場。這是甚麼意思?這批人不算入失業人口,他們並沒有去找工作,他們根本是在勞動力以外。此外,因為失業率是3.5%左右,所以這個年齡組合的男士,有超過11%沒有工作。
25至39歲 3.52萬人不找工作
撇除有努力找工作但卻找不到工作的失業人士外,這1.56萬位非勞動力為何沒有工作?香港的強迫教育已實施多年,這批人士不會是文盲,年齡上也處於青壯年,生產力及創意都處於一生中的高峰。有一小部分可能仍在讀書,但香港攻讀研究院課程的總不會有6.8%的適齡人口這麼多吧。有不少朋友認為這批人士主要是躲在家裏對着電腦的「宅男」,這是合理的猜測,他們沒有興趣去工作。
為甚麼只把注意力放在男性?在同一年齡組群的女性中,總人口有304.6萬人,比男士人口多得多,因為其中包括了外傭,但沒有參與勞動力的也高達3.87萬人。不過,因為部分女士已結婚生育,當家庭主婦也是對社會有貢獻的生產工作,所以沒有參與勞動市場,並不奇怪,我們也就不用追問。
其實我們也不用把年齡局限於25至29歲的組群,25至39歲的男士共有3.52萬人不參與勞動市場,佔其總人口的5.1%。在這年齡組群中,不參與勞動市場的女士更高達19.13萬人。
勞動力「浪費」 經濟靠誰支撑?
有3.52萬年富力強又有相當教育水平的人不工作也不找工作,對社會總會是個損失。據政府的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勞動人口相對於總人口的比例,自今年開始已在下降,亦即是香港已步入「人口赤字」期,我們不能不擔心香港未來的經濟活動靠誰支撑。若有3.52萬人似被「浪費」掉,我們怎可不關注?
不事生產的人總也需要消費。內地有「啃老族」一詞,意指年紀不小也要靠吃父母的供養。在不少西方社會,年輕人會以此為恥,但情況也許正在變化,意大利人口中,35歲左右仍要靠父母支持生活的,數量不少,此事早已成為其難以處理的社會問題。在同樣出現債務危機的西班牙,情況有些不同,其年輕人並非不願意找工作,而是找不到,青年人失業率高達50%,在此環境下,青年人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必因沒有工作機會而迅速退化,西班牙的國力會受大挫。
香港的問題也許遠不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這麼嚴重,但年富力強不事生產的男士也絕非少數。到他們年紀更大後,因工作經驗不足,就業前景也不容樂觀。再過一段時間,他們便不單只是家庭中的負擔,在領取綜援後,更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並不是符合社會公義的現象。
劉松仁當年好宅男....
1 :
GS(14)@2013-05-01 16:05:07睇番38年前的片,個頭好老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