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茂业系举牌引发三大富豪资本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11/0145548987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5

中方重拳出擊歐盟航空減排立法:實質性較量的時刻到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69234

針對歐盟航空減排爭端,中方已由單純的外交交涉轉為國內應對措施配合外交交涉的新階段。

在國務院的授權下,中國民用航空局於近日向國內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

這是中方第一次正式採取實質性應對行動,表明已由單純的外交交涉轉為國內應對措施配合外交交涉的新階段。指令立場堅決,且明確傳遞出兩層意思,一是 中國航空公司不會加入EUETS,這一點似乎沒有商量餘地,二是中方依然對歐盟敞開外交談判的大門,如歐方繼續一意孤行,中方還將採取進一步的反制措施。

中方這一行動是深思熟慮的產物,有其深刻的政治含義。自2007年以來,包括中方在內的主要國家已持續、反覆通過各種場合一再向歐盟表明了反對立 場,持續施加了強大的外交壓力。但這些「不帶牙齒」的外交交涉均未能阻止歐盟行動的步伐,歐盟依然強行單方面按計劃於2012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相關指 令。2013年3月,各航空公司將面臨是否遵守歐盟指令的合規性評估,屆時可能會遭到歐盟做出的包括禁飛在內的處罰。

實際上,在過去外交交涉的同時,中方一直都在研究採取實質性反制措施的可能,目前看,似乎已成竹在胸,也已明確表態,將根據事態發展考慮採取必要措 施維護本國民眾和企業的利益。除中方外,美國、俄羅斯等其他國家也會對歐進行反制,美國國會目前就在討論一項反對美國航空公司加入EUETS的法案。

顯然,這一爭議在「講理講不通」後,將升級為一場「拼實力」的政治外交較量。拋開歐盟相關指令的合理、合法性問題,單純從國際政治角度看,各國很難 接受他國侵犯自身主權的單邊行動,更何況這一行動的背後還隱含這樣一個事實,即歐盟單方面對他國航空公司進行收費,並完全掌握相關費用的支配權。

針對中方的強勢措施,歐盟氣候行動發言人第一時間表示,「仍然相信,中國航空公司在通過歐盟機場運作時將會遵守我們的相關規定。」有人將這一表態解 讀為「中國航班必須納入EUETS」的強硬表態,這有失偏頗。這其實只是歐方在尚未來得及對中方最新行動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作出的一次例行性表態,並不 能傳遞任何新的信號。歐方的相關立場已經非常明確,一是相關決定已經成為歐盟法律,歐盟不會迫於國際壓力撤銷或修改這一法律,二是歐盟立法本身仍留有靈活 餘地,只要各方能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框架下達成減排協議,或在國內採取「同等」減排措施,歐盟可以對其航班做出相應的豁免。

這場爭端將如何收場仍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很可能將取決於雙方基於各自利益考量後的現實選擇。最壞的結果是,雙方互不讓步,歐盟對不遵守其指令的外國 航空公司做出包括禁飛在內的處罰,這將扣動其他國家反制措施的扳機,雙方以牙還牙,爭端逐步升級為一場衝突與對抗。這場衝突沒有真正的贏家,但損失最大的 一方最終將因無法承受相應的後果而被迫妥協。

另一種較為理性的結果是,雙方都保持理性與克制,並為避免衝突,緊急進行務實磋商,並在2013年歐方扣動衝突的扳機前達成妥協,或在ICAO框架下達成解決方案,或歐盟與相關國家之間達成雙邊協議。從歐盟立法條款看,這種可能性顯然依然還存在。

從現實角度考慮,在剩下將近一年的時間內,各方在ICAO框架下達成共識的難度較大。對中方而言,完全可以基於民航業在節能減排領域採取的行動要求 歐盟給予管轄豁免。但雙邊磋商本身也將是一件十分艱難、複雜任務,且取決於歐方能否顯示足夠靈活的姿態。看來,短時間內雙方要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似乎 仍充滿了挑戰。

擺在歐盟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在深陷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困擾的當下,與主要大國捲入一場可能進一步損害歐洲經濟利益的衝突是否值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8

首富過招 從紅酒較量到飛機

2012-05-28  TCW




一位是中國製造業首富——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另一位是台灣製造業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兩位首富初次相見共進晚餐,除了談嚴肅的經濟、趨勢,以及全球布局等話題外,還會聊些什麼?

短短的兩個多小時,他們先由餐桌上的紅酒開始談起,再從私人飛機,一直到比員工、比業績、比規模,甚至是人脈的展現,在觥籌交錯中處處看到不留痕跡的暗中過招。以下節錄兩人的精彩對話,來一窺首富初次的面對面。

郭台銘(以下簡稱郭): 聽說今天有很好的紅酒。我在捷克的古堡裡面有一些酒,裡面有可以裝差不多兩萬瓶酒的酒窖。我女兒屬牛的,我買的時候(二○○二年)就擺上了酒,女兒紅嘛!等我女兒長大結婚後,開來喝。旁邊還蓋了一個十八洞的高爾夫球場。

何享健(以下簡稱何):十八洞?

郭:全世界第一個古堡裡面有十八洞球場的,就在我那裡。

何:都打球吧?

郭:我是好想!我已經兩個禮拜沒打球了,想死我了! (編按:何享健喜歡喝紅酒,私人成立了美隆堡〔Milon〕公司,業務以生產紅酒、收購法國酒莊為主。五月初,美隆堡買下位在中國寧夏一百六十萬畝的葡萄園,將用來生產紅酒。)

同樣有兩架專機郭台銘:我賣一架飛機給你

何:你在台灣的時間,平均多少?

郭:台灣大概四分之一,中國大陸大概四○%。其他就是日本、然後全世界。

何:你大概也不是一個地方嘛!到處跑,你那些個基地每年要不要去?

郭:你有沒有買自己的飛機?沒有?

何:有。兩架。

郭:我賣給你一架。我現在還有兩架。我訂了一架六五○(灣流G六五○商務飛機,是目前全球體積最大、速度最快、航程最遠的公務噴射機)。

何:六五○,拿回來了沒有?

郭:還沒有,還沒有發出來,二○一三年開始出貨。

何:對對對,六五○到美國,不用到阿拉斯加去加油。

郭:我的五五○,可以從台北直接飛到芝加哥、巴黎都可以。我常常飛巴黎去。可是六五○可以飛更久,可以飛到巴西。

何:六五○,可以飛十四個小時嘛。

郭:現在我已經可以飛十六個小時,我的五五○就可以,六五○可以飛大概二十四個小時。問題是油箱,二十四小時人也太累了,可是六五○最主要,這個飛得比較高,比較舒適,我當初訂的時候就是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億元)。有三班機組人員,我的機組人員喔,每次跟我出差都喊累,都三班輪流(旁人笑)。我說你們到的時候在家休息,要走了上個飛機,你們有什麼累的?我跟你講,真的,搞工廠,唉,不要搞!

同樣是製造第一何享健:你員工應該是全球最多

何:你現在在中國的員工,有沒有兩百萬人?

郭:沒有!沒有!

何:有沒有一百萬?

郭:有!現在一百二十幾萬。現在又要再加十萬人。欸,我墨西哥(員工)有兩萬多(人)。

何:不簡單,做到那麼大。現在美國的汽車最大的員工有多少?最大的通用,員工多少?我看最多二十萬、三十萬。你應該是全球員工最多的,製造第一。

郭:我不曉得,我去年好像排第六。(排名在鴻海前面的如沃爾瑪、UPS等都是服務業。)

何:對社會貢獻最大的製造業。重大的貢獻,就是解決就業。

郭:這個挖苦我,這個苦差事啊,搞工廠是件苦差事。有訂單也發愁,沒訂單也發愁。(何享健笑)

何:製造業,拿不多錢的,賺多少花多少,還要增加貸款、增加投資,你不投入,這個不行,對吧?

郭:二十二個城市(指在中國二十二個城市有設廠),累死了!(眾人笑)

何:你二十二個,我是十二個。

郭:唉呀!也不少。

何:我高峰的時候員工十八萬人,現在十五萬人(笑)。沒辦法!環境不好。裁了三萬多人啊!

郭:我在全球十幾個國家都有工廠,在每一個國家設廠都是經驗,都是血淚啊。 同樣「上賊船」

郭台銘:搞工業,你是前輩

何:營收有沒有二○%、三○%的增長?

郭:不太可能每年二○%。我看你,今年(營收)有(人民幣)一千八百億?

何:沒有、沒有!我調整下來了,去年(人民幣)一千四百億。原來營收預算要增長一一%,現在看起來要調整了,可能還要掉幾個百分點。

郭:我們今年是希望營業額能夠增加一○%到一五%。

何:太辛苦。太累了。

郭:搞房地產比較好。

何:太累了。但是你,你不去搞終端的產品,你沒有市場那一塊。我更慘呢!銷售、服務,唉呀!真的是,這個市場,天天在變。

郭:我再過幾年要退休。

何:你依然精力那麼旺盛(笑),你不能退啊!對社會很有貢獻。

郭:上賊船,下不來。

何:你每天工作,多少個小時?

郭:我現在是最少十六個小時,從早到晚。張忠謀八十歲了還在工作。敢問貴庚?

何:我一九四二年的,七十歲。

郭:七十幾歲。尊敬、尊敬,老前輩,搞工業,你是前輩。

何:你是老大哥,你贏嘛!

郭:我是說搞工廠的資格,你比我大,因為你一九六八年的(指設立工廠的時間),對嗎?

何:我一九六八年啦。所以你一九七四年(指鴻海創立時間)這麼短,搞得這個規模、這個量,這個沒辦法的,要跟你學習啦!你行啊!

同樣投資巴西郭台銘:我介紹你巴西最有錢的人

郭:我最近要去巴西,你跟我去,我介紹一個人給你,是巴西最有錢的人Batista(Eike Batista,巴蒂斯塔)。他要跟我合作,現在是全世界排名第七的有錢人。

何:他做什麼?他產業是什麼?

郭:他爸爸是淡水河谷(Vale)的創辦人,是做鐵礦砂的。然後呢,現在又挖到石油了,他現在是我在巴西當地的partner(合作夥伴)。

何:我們在巴西也有廠。

郭:你在聖保羅還是……?

何:在瑪瑙斯。

郭:瑪瑙斯,太遠了。

何:我這個空調廠,我和美國開利一起合作的。

郭:你買下來?

何:買下來。他是小股東,我是六十,他是四十(指持股比率),他幹了十多年,運作得很好的企業,交給我。

郭:我的辦公廳啊,用的都是美的的空調。真的!我們在龍華用非常的多,我每天經過,不管走哪裡開會,在路上都會看到「美的」,看了十幾年,下次我專程去看你。我們整個擴廠,通通都買你的空調(眾笑)。如果你有興趣跨到黑色家電,你找我,我們一起來合作。

【延伸閱讀】郭台銘營收多4倍,《富比世》排名卻落後——兩岸製造業霸主地位比較

鴻海集團董事長 郭台銘個人地位:台灣製造業首富,《富比世》2012年全球富豪榜第184名個人資產總值:約合新台幣1,626億元鴻海集團地位:《富比世》全球2,000大企業台灣第1名、全球第156名營收:新台幣3兆4,526億元

美的集團董事長 何享健個人地位:中國製造業首富,《富比世》2012年全球富豪榜第161名個人資產總值:約合新台幣1,833億元美的集團地位:2011年中國市占第2大家電集團、全球第4大家電集團營收:約合新台幣6,500億元註:營收為2011年數據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1

新浪VS虎撲網,門戶與垂直門戶的殊死較量的2.0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094.html

不出意料,在13年6月上一份為期三年的直播權合約剛剛結束以後不久,新浪就迫不及待地和NBA又談下了一紙新的、範圍更廣泛的合作規劃,並進一步提出了要以NBA頻道的社區化為範本,來帶動日顯老邁的門戶實現轉型。(見鈦媒體此前報導《拿下NBA,新浪微博反哺門戶社區化》)

巧合的是,近年來NBA影響力在國內擴大的另一最大受益者—-虎撲網,也正穩步走在封閉社區向開放門戶轉型的路上。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們的各自轉型這也讓這兩位國內互聯網界離NBA資源最近的玩家,猶如兩列迎面而駛的列車一樣,逐漸靠攏。

 「一鳥在手」的新浪

據說新浪為了談下和NBA的新合約可是花了2-3億銀子的不菲代價,這其中的主體便是具有排他性的賽事播出權。

拿下播出權意味著未來幾年新浪依舊是國內最容易靠NBA賺錢的網站。因為比賽的內容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稀缺資源:用ESPN總裁John Skipper的話說就是「只有直播才能真正推動業務」。

除了在自己的渠道上直播賽事外,ESPN還會圍繞賽事製作大量節目內容,然後通過把這些內容數字化後推送給用戶(諸如《Sport Science》這種自制節目火爆的很)。在未來,無論是為了更好的吸引用戶還是搞體育視頻營銷,就對比賽內容的二次開發、直播水平等諸多「硬件」環節而言,新浪還是需要繼續學習(吐槽一句,都十多年了吧,國內這麼多體育節目也就《天下足球》能看的下去)。

「一鳥在手」基本能讓新浪NBA做到「衣食無憂」,但光靠比賽播出權來盈利,畢竟是一件很「粗放」的事情,很容易演變成播出方與體育賽事轉播成本之間的一場單純較量:主要就看你的廣告銷售能否趕上並甩開不斷攀升的轉播成本了。

這也是新浪試著尋求其他路徑,來將這紙合約帶來的收益最大化的原因。

「微博反哺門戶」需要解決的問題

合約中除了基本的比賽播出權外,還包涵了移動端、遊戲、社交電商等諸多方面的權益。以此為基礎,新浪也提出了「微博反哺門戶」、「NBA頻道社區化」等思路。

從這些思路里面可以看出兩個很明顯的改變:

第一是對傳統的以比賽播出權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的改變。原有的模式,本質上還是傳統媒體的二次販售,而現在圍繞著播出權在它的上下游開發出更多的商業機會;

第二則是對傳統門戶「有讀者無用戶」或者說「有流量無ID」的改變。歷來傳統門戶網站(就跟如今漸弱的線下媒體一樣),只有「讀者」和「流量」概念,如今想要通過引入更精確更容易挖掘的「用戶」概念來實現價值。而第一種改變要想實現,很大程度上還必須立足於第二種改變的基礎之上。

資本需要空間和故事。「微博在用戶和內容層面上反哺門戶」現在更像是正在加快商業化進程的新浪說給大家聽的故事。而要讓這故事成真,微博就不可避免的會加劇和論壇對用戶的爭奪(尤其是在比賽時段內)。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在今年4月份時候的新浪微博封掉虎撲官方帳號一事也就很好理解了(詳情可自行搜索《新浪為啥跟虎撲「過不去」》)。

一般而言,社區和論壇的支柱來自於兩方面:各類內容資源和包含等級制度的用戶關係。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近年來的崛起削弱了體育社區在用戶關係上建立起來的優勢。但在資源呈現上,很多時候微博依舊力不能及或效果不佳,這不是因為微博運營人員不努力,而是微博產品特點和互聯網賽事消費特性等因素綜合的結果。因此新浪想要在這場爭奪戰中獲勝,必須想辦法解決或弱化以下幾點問題帶來的影響:

  1.內容的缺乏

前段時間有人在為微博活躍度下降與否爭執不下,最後的結論是大家看的多發的少、就算發也是轉發多原創少,這就在量上導致了內容的匱乏;同時微博的產品特點,也很難催生出有深度的長文內容(長微博是一種解決方法,但其以圖片形式存在的特性使得搜索變得很困難)。沒有量和質的保障,所謂的內容反哺就不可能實現。

因此想辦法刺激用戶創造內容就變得很重要(話說回來新浪早年並非不重視內容這塊,博客剛興起的時候就拉了一大票體育界名人開博寫文,並封了一批非名人做「著名體育寫手/博主」;但前者除了少數專業的體育媒體人外,無法持續提供內容,而後者的水平在博客這樣一個封閉的體系中自娛自樂無法獲得廣大球迷的認可)

  2.微博場域的限制

當初微博大張旗鼓的設立了30個球隊的公共賬號,想讓他們成為各自球迷群體中的KOL,但媒體基因過重的新浪玩著玩著卻發現這30個賬號更多的成了球迷瞭解各隊消息的「媒體渠道」而已。微博以社交關係網為內容流動路徑的特點,使得體育迷們在微博上只能以大小不一的圈子形態進行互動;而傳統論壇內容由於公共性的特點,更便於用戶發現內容。

打個比方,前者就像是你在食堂吃飯,買了飯菜後和熟悉的同事們上一邊吃去;而後者的「廣場效應」更為明顯。形成的網絡場域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樣。加上考慮到對賽事不感興趣的友鄰對被刷屏的厭惡,所以依舊有很多球迷用戶會選擇在比賽時間留在論壇而非遷往微博。

  3.內容的呈現

首先就是微博時間軸對內容的淹沒,而論壇儘管在更新速度方面不及前者,但相比信息量龐大的微博反而能給人以更多消化的空間;

其次,優質內容在微博上如何凸顯也考驗著新浪的運營團隊:一個成功的論壇在內容貢獻和審核這兩大環節上已經基本都能由用戶完成,但在微博上,用戶要想「頂」一個內容基本上只能靠轉發。但即使如此,如果這些轉發無法突破一定量或被大號看到的話,內容依舊會成為漏網之魚。對此新浪必須想辦法給微博用戶更多的「賦權」,這既能減輕運營人員的壓力又能幫助優質內容的更多浮現,否則通過微博來UGC只能淪為一句空談。

最後必須注意的還有競技體育的特殊性問題

不同群體的用戶很容易因為比賽產生對立,互相的攻擊謾罵也就成為了體育社區的常態,對此放任不管只會加速社區的分裂和崩潰。微博亦是如此,放任球迷群體互黑對罵,看似熱鬧,但只能徹底毀掉絕大部分人的用戶體驗,反而產生飲鴆止渴的效果,最終逼著用戶離開。

 「高築牆」的虎撲

與新浪握著賽事直播權「進可攻退可守」不同,論壇質量和優質的用戶資源始終是懸在虎撲頭上的達摩利斯劍。畢竟有太多論壇已經在經歷了「核心用戶生產—論壇膨脹—論壇水化—核心用戶出走」的興衰週期後倒下,06、07那幾年學校裡男生最常上的籃球論壇就是虎撲和包卜,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後者?

對虎撲而言,擴張和水化在近年來一直是一對形影不離的雙胞胎。時不時出現在熱榜上的資深用戶的「離開宣言」都會引發相應板塊的一陣小小騷動,原因大都是對論壇質量下滑的不滿之類的,但對於已經決意走向開放門戶的虎撲而言,這些用戶流失都成了轉型必須承受的代價。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如何把論壇優質用戶的新陳代謝維繫在一個可承受的範圍內。

大量能生產優質內容的用戶成為了虎撲將自身與其他競爭者隔開的高牆。而憑藉著這牆內的用戶,虎撲也在努力實現著自己的商業多元化道路的探索。

電商路上可能的衝突

其實體育用品是個蠻適合做電商的領域,相對於豪門和明星,相對不那麼起眼的球隊和球員也依舊會有自己的擁護者願意掏錢相關產品,而線下的門店總是無力滿足這種典型的長尾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國內球衣代購需求如此旺盛的原因。

跟其他電商相比,虎撲的最大優勢還是在於它築起的那道用戶高牆—-交易區能火起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用戶聚集後所形成的濃厚的裝備文化和球鞋文化。

早在3年多前虎撲就開過一個叫卡路里的獨立電商平台,結果這平台最後以不敵自家的交易區宣告失敗。然後在去年虎撲換了個思路,改走導購平台的路子,推了一個叫「識貨」的版塊,藉著交易區的人氣,發展的勢頭比較順利。現在不光賣運動相關產品,還出現了數碼和汽配之類的東西(說個細節,用戶登錄虎撲後,只有兩個欄目會有更新內容的提示,其中一個是論壇精華內容彙集的熱榜區,另一個就是「識貨」,可見虎撲對電商這路子的重視程度)。在這個版塊裡,打上了「NBA授權」標識的各類相關產品佔據了一定的比重,黏性高的社區用戶們捨得為這些「官方認證」的玩意兒花錢。

但在這次新浪與NBA的新合約中,NBA電商的運營權也被納入了協議框架,並被當成未來門戶轉型和做社交電商非常重要的部分,相關授權產品很可能會作為專屬會員特權以及獨有商品售賣等增值服務來吸引用戶。因此這兩者在未來電商道路上可能出現的競爭甚至衝突,值得進一步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87

香港系列----香港的地緣博弈之香港較量的雙方選手(十)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6xj.html


處於鬥爭焦點的梁振英同學,可以用這樣的詞匯描述:忠誠敢鬥。現在的香港,有一個非常急迫的問題,就是貧窮人口的生活水平太低。

所以這次梁振英談1萬4月收入就被大家猛打。他本來的意思是提名委員會的廣泛代表性,不是數字的代表性,不能因為你1萬4以下收入人口超過50%,就政策完全傾斜給你;不能因為你6%的金融從業人口占了60%的GDP,就完全傾斜給你;不能你體育和宗教界沒有經濟貢獻(呵呵),就不讓你代表。當然這幾個觀點全部被歪曲起來,打得他頭破血流了。

那麽香港面臨的就是要不要搞對窮人有利益的全民退休保險計劃。因為從政策層面來說,特首推出的話,真是會贏得民心,主要反對的可能是財務司司長,就是財爺嘛,管錢的。因為人家財爺怕你錢不夠,到時候就從財務盈余財政變成赤字財政了。當然,另外一個政策就是大幅度增加香港老人的生果金(老人福利補貼)。

現在有一種說法,這個可能成為中央的一個“陰謀”。因為這兩個福利計劃一出,自詡為民請命的泛民派別就無法反對,這樣就被中央給捆綁上船,幫忙消耗掉香港的財政儲備。

因為福利政策一出臺,就算你之後出現赤字或者破產,你肯定退不回去了。不讓底層老百姓過日子,你啥雞巴政府! 所以民情洶湧,開弓就不會有回頭箭鳥。

那麽你取消不了,最後就要被迫動用儲備來補貼退休保險。你想想一個沒有儲備但是又要量入為出的特區政府,到時候,你如何同中央叫板呢?窮政府,必然沒誌氣。那麽30年一到,錢正好花完,一國兩制到期了。對不起,2047年了,按照國家的制度,地方政府的民生安排和預算,中央不會保底,自己過下去。

那麽目前在占中行動中催生的新生代和當年反共的老一代民主派,其實有一個代溝,就是所謂老一代民主派,他們被蔑視為“大中華膠”,就是那些人總的來說是有中國文化認同,但是反共;但是這些年輕人,開始出現本土意識,就是非大陸化,或者更確切地說非中國化。

這一點和臺灣的太陽花學運新生代其實是類似的,所以將來這兩股勢力的合流,基本上會成為定局,後面會受到美國的影響。

正如臺灣太陽花學運新生代,反抗國民黨的同時也看不上民進黨;香港的這些學生,對中央、特區政府和建制派反抗的同時也看不起香港的泛民主派。所以口號就是“不信政黨政棍”,強調人民權力,要不停地街頭抗爭,所謂“我護我城”。

他們沒有歷史包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統一情結,不計較經濟得失,不怕香港經濟衰落,不怕沒有飯吃,所以我們可以叫他們為“馬路天使”,有情懷啊,真心牛叉。

不過一旦他們的抗爭沒有明顯的成果,將來會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會繼續主張進行和平公民抗命;一部分會主張暴力革命。

香港未來的青年新生代的政治取向,以及對香港形勢的影響也需要看。

其實了解中央對香港占領運動的政策,就是毛澤東的16字口訣。

敵進我退,就是在香港警察的催淚彈,打出了10幾萬人上街之後,警察馬上克制,從對抗中主動撤退。

敵駐我擾,就是在香港三個占領地區,主要是旺角,出現了黑社會、小商販、反占領組織、出租車司機、運輸業工人等等,出來的反運動。

敵疲我打,就是在占領運動,出現疲憊感,中央開始把打擊輿論升級,迫使占中三子與激進的占領組織割裂。估計下一步,是學聯和學民與激進組織的分裂。

敵退我追,就是在占領運動慢慢衰落之後,警察最後對小部分激進分子進行清場。

   當然占領運動是標,之後的政改協商,仍然是一個難題需要慢慢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92

資本仍然熱衷攝影O2O,較量才剛剛開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4/152114.shtml

前不久,攝影O2O平臺美時美刻剛剛獲得了1.2億人民幣(約2000萬美金)的融資,再次刷寫了該行業新的融資記錄。美時美刻的融資也表明了資本市場對於攝影O2O行業的熱衷,除了美時美刻之外,此前已有多家攝影O2O平臺諸如約約、約拍啦等都已獲得了較大融資。

在傳統影樓越來越不景氣的今天,各類攝影O2O從不同的垂直細分領域切入,並紛紛崛起,與此同時,一些綜合類的攝影O2O也意圖稱霸整個攝影市場,而垂直細分領域的攝影O2O最終也將會面向整個攝影市場,他們之間圍繞著"互聯網+攝影"的較量才剛剛打響。

一、具備上門服務天性的親子攝影

目前從親子攝影切入的O2O平臺有約拍、童顏有跡、美時美刻等平臺,不同的是約拍、童顏有跡主要針對親子攝影的上門(包含第三方地點)服務,而美時美刻還支持影棚拍攝與到家拍攝。從親子攝影切入到O2O市場,劉曠認為有以下幾大優勢。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親子攝影是僅次於婚紗攝影之外的最大拍攝需求。但是與婚紗攝影不同的是,婚紗攝影的消費頻次並不高,幾乎大部分人一生只會有一次。而親子攝影卻是一個消費頻次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垂直細分攝影領域,很多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寶寶,希望能夠給寶寶拍攝更多小時候的不同寫照,而且父母往往都舍得給自己的孩子花錢。

從消費者的特性來看,由於孕婦行動不便利、新生兒剛剛滿月或者剛滿百日,到店拍攝都不會特別方便,這就會導致親子攝影更適合於上門服務,攝影O2O也就應運而生,恰如其分地滿足了這部分人的需求。不僅如此,親子攝影的用戶粘性和忠誠度也更高,一旦平臺拍出來的寶寶照片效果很好,家長下次選擇該平臺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從資源積累的角度來看,這一點美時美刻擁有一定的優勢。創始人宋濤在2002年創立了兒童攝影品牌“小鬼當佳”,搭建了超過180個亞洲領先實景影棚,積累了海量的攝影師資源和超過100萬名會員用戶。而美時美刻則通過借助“小鬼當佳”,將為平臺積聚大量優秀的攝影師和忠實會員,以及一定的品牌效應。

從約拍、童顏有跡的發展態勢來看,目前還沒有進入到其他攝影領域的打算,但是美時美刻此番融資過後定然會加快婚姻攝影、商務攝影、旅遊攝影等方面的布局,其劣勢亦十分明顯。

劣勢一:親子攝影主要以上門服務為主,而不同的攝影師拍攝水平相差萬別,這就會導致上門拍攝服務的水平參差不齊,同時標準化也難以統一。尤其是這種攝影師並不是通過平臺自身統一招聘、培訓,而是來自於業余愛好攝影者和一些擁有獨立工作室的攝影師。

劣勢二:親子攝影上門服務不僅會涉及到隱私泄露的問題,同時也會涉及到拍攝場景限制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家長的個性化需求,很多為寶寶拍攝的各種配飾、服飾,攝影師上門可能帶不全,甚至有的只是業余攝影師,這些工具都會缺少。

二、小眾,市場卻不小的校園攝影

茄子拍是一個專註於校園攝影的O2O平臺,同時也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創業團隊,創始團隊成員也基本來自於互聯網公司,目前這家平臺已經拿到了天使輪融資。從茄子拍的發展情況來看,他們的發展速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慢,目前主要針對北京的大學校園市場,不過這個創業項目也有自己的幾個閃光點。

第一閃光點:這家小的創業團隊將市場目標定位於大學校園的學生,成功地避開了婚紗攝影、親子攝影等競爭激烈的市場。對於大學生們而言,校園攝影雖然不是一個剛需市場,但是有著寫真需求的大學生卻非常多,尤其是眾多愛美的女大學生。如果茄子拍能夠把整個大學校園市場吃透的話,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大的。

第二個閃光點:茄子拍的定位成功之處不僅僅在於針對用戶,針對平臺的攝影師同樣也定位十分精準,這個是很多攝影平臺都難以做到的。目前在茄子拍上服務的都是年輕的獨立攝影師,整個平臺洋溢著青春、朝氣的元素,這將會讓平臺充滿著活躍的氛圍。

一般情況下,校園攝影的攝影師上門拍攝都會選擇在校園里面拍攝,基本不會存在安全問題,不過統一的標準化服務問題也會充斥這個平臺。劉曠認為未來茄子拍要發展壯大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來自於這些方面,而是來自於競爭對手。眼下茄子拍在整個北京市場還沒有站穩腳跟,未來定然會受到來自其他校園攝影O2O平臺的強烈競爭,只是目前很多創業者還沒有發現這個細分市場存在的機會。一旦湧入者越來越多,茄子拍勢必要面臨價格、用戶體驗、市場份額爭奪等方面的競爭,這對於當前實力還比較弱小的茄子拍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對於茄子拍來說,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吸收優秀的攝影師,可以考慮與一些攝影平臺如蜂鳥網,迪派攝影網等進行攝影師資源合作;其次要盡快規範好平臺的服務,以求用戶體驗至上,盡快樹立行業競爭壁壘;最後,借助資本的力量快速擴張市場,大學校園學生群體往往都比較集中,在宿舍樓、教學樓上下課、吃飯時間做校園地推是非常有效果的,同時也可以借助兼職學生的力量,甚至還能達到口碑宣傳效應。

三、競爭殘酷的婚紗攝影

相比親子攝影、校園攝影來說,婚攝攝影O2O的競爭就相當殘酷了。他們除了要應對過去傳統線下的婚攝攝影競爭,同時平臺與平臺之間也是水火不相容。諸如去拍啊、onlylover、婚趣網、諾恒、嫁拍、尋拍等都是眼下專註於婚攝攝影O2O的平臺。我們先來了解為何會有如此眾多的平臺鐘情於婚紗攝影?

眾所周知,婚紗攝影是一個強需求,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必需品,幾乎所有要結婚的人都會選擇來一套婚紗攝影寫真。而且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結婚一輩子就這麽一次,在選擇婚紗攝影價格的時候,他們也往往不會太在意價格,更註重的是品質、效果與服務。強需求意味市場永遠存在機會,用戶不在乎價格則意味利潤空間巨大,有著兩個如此充滿誘惑的條件,也就不難想象為何會有如此眾多的創業者湧入到婚紗攝影市場。

但是互聯網婚紗攝影又不同於過去線下的傳統影樓,在每座城市能夠允許多家影樓共同生存,互聯網+婚紗攝影註定是一個競爭十分殘酷的市場,各種拼價格拼服務的策略將會層出不窮。

去拍啊試圖要打造一站式的婚紗攝影服務,除了拍攝服務甚至還包括拍攝接送、拍攝過程的酒水服務等,既增加了贏利點同時也提升了用戶體驗,不足的是增加了運營成本,相對來說拍攝價格也會比較貴;Onlylover、婚趣網、嫁拍則是一個純粹的平臺,類似淘寶C2C模式,通過連接攝影師與用戶,只做好中間人的角色,需要解決的是服務的統一標準化問題;諾恒則是一家傳統影樓轉型的O2O婚紗攝影平臺,采用的是搭建婚嫁生態園的方式切入攝影,在國內各城市搭建自己的攝影棚和攝影基地,與攝影棚附近的景區開展合作,推出高中低三個檔次的攝影服務,通過借助過去在傳統線下積累的資源展開攝影服務,更像是一種B2C模式,前期運營成本較高,一般的創業團隊難以效仿。

四、奢侈的旅遊攝影

其實在O2O出現以前,已經有很多傳統線下影樓以及一些商家打造了自己的網站,並開通了旅遊攝影,但是由於旅遊攝影的價格普遍比較貴,這也就導致了他們的發展速度一直都比較緩慢。不過說到旅遊攝影,不得不提背景實力雄厚的婚伴,它的前身是淘寶婚慶平臺,後來隨著阿里的O2O進程不斷加速,淘寶婚慶於去年8月正式轉型旅遊婚紗攝影O2O平臺。

相比婚紗攝影而言,婚伴平臺意在通過打造旅遊婚紗攝影來凸顯出自己的差異化。目前很多做婚紗攝影的O2O平臺實際上都沒有推出旅遊婚紗攝影這一項,婚伴通過把很多傳統的線下旅遊婚紗攝影商家集合到平臺,然後借助淘寶的流量為他們導入用戶,將迅速確立自身在該領域的霸主地位。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選擇拍婚紗照,不僅僅需要一個優美的環境,同時還需要一個好的心情,而旅行拍攝則恰好可以滿足這兩方面的需求。對於他們來說,既能夠拍出十分有個性的婚紗照,同時還能滿足用戶結婚度蜜月的需求。

從攝影師的角度來看,要拍攝出更美的照片來,優美的環境對於攝影師的拍攝水平發揮也具有莫大的幫助。很多攝影師都擅長撲捉優美的風景,將風景與人物結合起來,也更能產生優秀的作品。

不過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旅遊婚紗攝影卻是一個價格非常昂貴的消費,如果說婚紗攝影是一項必需品消費,那麽旅遊婚紗攝影則是一個奢侈品消費,消費頻率非常低,很多用戶都會選擇一個口碑相對不對的商家。很多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商家,一年到頭都難以接到幾個單子,生存問題面臨嚴峻考驗。那麽,也就是說,大部分知名度不高的旅遊婚攝攝影商家最終都難以存活下去,那麽婚伴搭建這麽一個平臺的意義何在?最終也很可能只是給少數幾個高知名度商家搭建了橋梁。

第二個問題則是這個行業比較嚴重的問題,有很多從事旅遊婚紗攝影的商家都只為了短期一次的服務,就會想方設法去收取消費者更多的錢。很多新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多交很多冤枉錢,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個旅途都不順利。

五、逆向的模特攝影

與其他平臺不一樣,約約則是一個逆向的攝影平臺,不為用戶提供攝影師,而是為攝影師提供拍攝模特。攝影師可以在這里發現模特,提出約拍請求,而模特也可以獲取更多的拍攝機會。

我們先來看約約的市場前景如何,目前在國內擁有上千萬的人物攝影愛好者,這些攝影愛好者大多活躍在一二線城市的中產階層當中。對於這些攝影師來說,他們除了對購買攝影器材舍得花錢之外,對於拍攝更高品味的作品也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在這些人物攝影愛好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找不到合適的拍攝對象,而如何解決模特與人物攝影愛好者信息對稱的問題就成為了約約存在的價值。

與此同時,對於很多白領和在校學生來說,他們擁有較多的空閑時間,但是卻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兼職工作。而在這些人群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又對於模特這個職業有著向往與憧憬,最為要命的是,很多MM甚至多少有些自戀情結,喜歡被人拍、甚至玩各種自拍,如果能成為攝影師的拍攝模特對象,如果還能賺點收入,那就更能打動她們了。

約約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創始人姚鴻所積累的POCO模特庫以及在這個行業的經驗。約約通過與POCO等10多個攝影平臺達成合作,目前邀請入駐的模特已經超過了12萬,這個資源恐怕約約在產品未正式上市前就能拿到1000萬天使的重要原因。

市場空間雖然有,不過約約在創業路上面臨更多的還將是挑戰。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安全問題,約約瞄準的是美女經濟,但是美女經濟就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於預約模特,如何保證模特尤其是女模特的安全問題,這個需要約約前期對攝影師嚴格的把關、攝影過程的監控、攝影拍攝完之後的交易反饋監測等都做到位。

六、電商催生的商品攝影

說到商品拍攝,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淘寶店店主,也正是因為龐大的淘寶店對商品的拍攝需求,催生了商品攝影O2O平臺的誕生。隨食拍以企業食品為拍攝服務主體,服務了中糧、瑪氏、稻香村、北大荒等傳統食品企業和京東超市、天貓超市、順豐優選、沱沱工社等專業食品電商。除了美食拍這種稍具規模的平臺,也有很多專門從事網店商品拍攝服務的個人攝影師以及工作室存在,尤其是依附於淘寶攝影而存在。

目前,很多的傳統企業都在開始嘗試電商化,而要想讓商品獲得更好的展示,專業的商品攝影師和商品O2O攝影平臺就有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尤其是一些新款的服裝、鞋類商品,經常需要更新。此前劉曠曾在《攝影O2O興起,互聯網+攝影遍地黃金》一文中對淘寶攝影做過論述,龐大的淘寶店需求將支撐淘寶攝影繁榮昌盛。

效果好的商品拍攝能夠幫助商品更好實現交易,而一些拍攝效果較差的商品拍攝反而會降低人們的購買欲望。如何能夠將商品拍攝實現效果的最佳化,這個是非常難的,場景選擇、商品搭配、道具選擇、拍攝角度、消費者特點等等,都是對專業攝影師極大的考驗,同時也是商品攝影O2O面臨的最大挑戰。

七、充滿野心的綜合攝影

對於整個攝影O2O行業來說,更多還是充滿野心的綜合攝影平臺,一類是以網易大像為代表的直接切入到所有的攝影服務;另一類則是以愛易拍為代表的從垂直細分殺入到綜合攝影服務的平臺,愛易拍初期以婚紗攝影為主,如今已拓展到親子、旅遊等方面。

毫無疑問,綜合類攝影平臺表現出了更大的野心,他們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意圖吃掉整個人像攝影市場。其實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最開始的個人寫真拍攝需求,到後來的婚紗拍攝需求,再到之後的親子拍攝需求等,這個時候他們可能就不願意去找更多不同細分攝影平臺,而會直接去選擇一個能夠滿足自己所有需求的綜合類平臺。

網易大像背靠網易,則擁有更強悍的資本實力,同時在流量入口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入口與資本是綜合攝影O2O平臺最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因素,不過網易大像作為新進入者,卻缺乏用戶基礎以及品牌忠誠度。未來還將會有更多像愛易拍這樣通過在垂直細分積累用戶資源和攝影師資源的優秀平臺殺入到綜合攝影中來,未來綜合攝影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總體看來,劉曠認為攝影O2O這個市場還遠遠沒有走向成熟,不管是商品攝影還是人像攝影,在垂直細分領域還擁有較多的機會。而這些從垂直細分領域殺出一條血路的攝影平臺最終都將會殺向綜合攝影,搶奪這個巨大的市場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曠,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954

利益與體制的較量讓寧澤濤只剩下顏值?

北京時間8月12日淩晨,2016年里約奧運會遊泳大項結束了男子50米自由泳預賽爭奪,寧澤濤以22秒38的成績獲得預賽第30名,未能進入半決賽。

“關註寧澤濤的媒體還是有的,只是今天的這一幕都在預料之中,50米自由泳不是他的強項,完美的身材和形象沒能讓他擠進半決賽,他從泳池里擡頭的那一瞬間,還是略帶無奈與落寞的,這個泳池本該是一個巨星產生的地方。”南方某報的一位體育記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而一周前,他也是費盡心力才搶到寧澤濤比賽媒體門票的。

在歷屆奧運會、亞運會等綜合性賽事中,遊泳、田徑都屬於高需求賽事,記者們都需要憑采訪證和門票二合一才能入場采訪。於是,早在寧澤濤首項比賽前三天,就已經有大批記者找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發放媒體門票的負責人,希望給預留一張票,但因全球媒體的趨之若鶩,很多記者還是需要自己買票。

“只不過,寧澤濤在自己賴以成名的男子100米自由泳半決賽中竟然排名第12無緣決賽的結果,還是讓我們有些失望。”該記者表示。

而對於寧澤濤此次里約奧運會的表現,5位企業界的品牌營銷總監則有著兩種不同態度。

一是對寧澤濤的失望,“他說他盡力了,對自己很滿意,這樣的態度不應該是一位優秀運動員賽後失利的表現,也不符合企業品牌本身所追求的價值理念,我們所知道的其代言的企業雖然不會放棄他,但對他還是略有不滿。”二是希望寧澤濤振作起來,“里約奧運會對於寧澤濤而言是一道坎,寧澤濤應該自我反省,自己究竟要做什麽樣的人?畢竟才23歲,還有機會成為我們期望中的巨星。”

曾被期待為五年後的巨星

“作為迷妹,我還清晰地記得2015年8月6日的晚上,當寧澤濤那張英俊而自信的臉從泳池里露出時,我和姐妹們的心已經化了,真的太帥了。”在新疆與浙江作服裝生意的陳梅回憶起“見”寧澤濤的第一面時,依舊興奮。

的確,去年的夏天,寧澤濤以47秒84的成績奪得世錦賽男子100米自由泳冠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第一位短距離自由泳世界冠軍,在歐美為“霸主”遊泳界,他填補了歷史空白,無數“陳梅”為其“舔屏”。事實上,在此之前,這枚 1993年出生的“小鮮肉”就已在短距離遊泳領域獲得諸多殊榮。

2014年9月23日,在第十七屆亞運會男子50米自由泳決賽中,寧澤濤為中國遊泳隊收獲男子項目的首枚金牌;25日,又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以47秒70的成績贏得金牌,不僅刷新了亞運會紀錄 ,而且成為了首位遊進48秒的亞洲人。在此之前,中國另一位世界級短距離自由泳名將蔣丞稷,也只是在1996年奧運會上獲得過男子50米自由泳和100米蝶泳兩個項目的第四名而已。

“毫無疑問,成為一個巨星的基礎寧澤濤全部具備,成績優異、相關運動較為普及、顏值、親和力等等。”斯邁夫體育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基於此,寧澤濤幾乎是瞬間成為“國民老公”,當然企業也是“驚喜萬分”,在姚明、劉翔、李娜相繼退役後,中國品牌急切地需要一位“繼承者”的出現,寧澤濤毫無疑問成為了最熱門的候選者。

當時,就有行業內人士拿2015年的寧澤濤與2004年雅典奪冠之後的劉翔做了比較,從突破的意義上,田徑與遊泳都是體育比賽的大項也是基礎性項目,黃種人一直在追趕歐美選手,而寧澤濤的突破與劉翔雅典奪冠的象征性有相似之處。於是乎,這種象征意義濃烈的成功使得劉翔在2004年之後的廣告和活動紛至沓來,也讓寧澤濤回國後所受的關註度呈現加速度。但不同的是,當時劉翔的廣告代言以幾十萬元起價,十年之後的寧澤濤的價格則高於此。

這個價格究竟有多高?

有人以姚明作為一個例子,2015年的寧澤濤與2003年已登陸NBA但尚未站穩腳跟的姚明也有相似之處。2003年,姚明與中國聯通CDMA簽約,價碼為3000萬元,同年與亞洲領先的無線應用服務提供商MIC公司簽約,價碼為4000萬元。雖然遊泳在國內的影響力並不如籃球,但明星代言費用已水漲船高,如果寧澤濤單獨代言類似產品,如手機、電視等品牌,保守估計價碼至少應該在4000萬元左右。

另據本報記者所了解,明星的商業代言分幾個等級,隨簽約年限不同價格也不同,寧澤濤一年的簽約價格應該在800萬到1000萬左右,這個價格已堪比單飛之後的李娜。

但企業界對寧澤濤的期待更多是五年之後的他成為巨星,因為當時的他值得這份等待,而且遊泳是群眾基礎很大的運動項目之一,其龐大的產業足以支撐起一個寧澤濤的巨大商業價值。

有非官方數據顯示,2008~2012年,我國遊泳池行業市場規模由63.2億元增長到90.6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9.5%;2014年,我國(不包括溫泉池和水療池)的遊泳池數量已經超過11.2萬個,且以每年21.5%的速度增長。

有業內人士估算,到2017年,整個泳池經濟的規模將接近700億元。由700億托起的“明星”的商業價值多令人期待。更有一種說法是,未來五年,寧澤濤作為下一個“劉翔”至少能帶來共10億元收入。

運動中心與運動員之間的僵局

要實現這樣的願景,前提是寧澤濤的“成績”與“做人”。

劉翔之所以成為巨星並非只因2004年雅典奪冠的一夜成名,而是用之後一次次的成績練就的,再加上其幾乎未有負面新聞出現,劉翔的商業價值才從2003的十幾萬上升到2014年的5.35億元。

與劉翔相較,寧澤濤需要的正是里約奧運會的“好表現”。但遺憾的是,里約當地時間8月9日晚,頭頂世錦賽光環的寧澤濤以總成績第12的方式止步於男子100米自由泳半決賽。

在混合區采訪時,寧澤濤的主管教練、海軍遊泳隊主帥葉瑾平靜地表示,“這就是他目前訓練水平的真實體現。訓練是底子,沒有打好底子就不可能在比賽中展現出來。”

葉瑾還表示,男子100米自由泳在世界大賽上的競爭非常激烈,不允許有一點點閃失。其實寧澤濤在前面50米的表現跟他在喀山世錦賽時的水平差不多,但後程的能力下降,尤其是最後的沖刺不如過去了,而這以前是他最擅長的。

對於背後的根本原因,寧澤濤表示他近期體重降得蠻厲害,從澳洲回來後從80公斤掉了3公斤。100米自由泳需要的力量蠻重要的,體重下去後各方面的能力都會下降。

至於為什麽瘦了這麽多,是因為練得太狠?葉瑾教練不願就此展開,只是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補充了一句:“要是因為練得太狠就好了。”

其實無需刨根究底,只要稍稍梳理,答案就有了。去年年底,媒體就頻繁對“寧澤濤遞交退役報告”、 “私接廣告、頂撞領導,恐將取消里約資格”等紛爭進行報道,直到7月18日,中國泳軍大名單上有寧澤濤,廣大迷妹們才放心,自己的“老公”終於踏上里約之路。

本報記者了解到,這樣紛繁複雜的局面難免讓寧澤濤分心,從世錦賽奪冠到奧運會,這一年間,寧澤濤專心訓練的時間少了,而對於100米自由泳這樣的項目,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耐力基礎上。

這一切糾紛的核心其實就是從田亮時期就紛爭不斷的運動中心的管理與運動員代言之間的僵局。

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已經就國家隊運動員商業活動下發過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各運動管理中心“與進入國家隊的運動員簽署相關合同,對國家隊運動員商業活動進行管理”。

2011年,《國家遊泳隊在役運動員從事廣告經營、社會活動的管理辦法》中規定:國家遊泳隊在役運動員的無形資產屬國家所有。因此,在役運動員必須經遊泳運動管理中心批準,方可進行廣告經營活動和社會活動。在役運動員參與商業廣告活動及社會活動,必須征得遊泳運動管理中心的同意,並由中心批準後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辦理。

在役運動員從事商業廣告的收益,由遊泳運動管理中心接收並進行分配。 贊助費用一般來說是中心分1/3,參加廣告和活動的運動員分1/3,剩下的1/3作為大賽運動員獎勵,以至於一些企業拿著合同,最終因國家、地方、個人之間的利益問題,無法簽下來。

2011年8月,孫楊就因為“代言”問題,跟國家遊泳管理中心鬧得不開心。當時孫楊發微博埋怨遊泳中心,表示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代言”,出席了遊泳隊與某茶飲料的簽約儀式。

“花納稅人的錢培養出來的寧澤濤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這兩天媒體炒作的所謂‘遊泳中心簽約蒙牛,寧澤濤私自接伊利廣告’所引發的矛盾根上就是這樣。”袁方認為。

關於這樣的體制,爭議也不曾停止,一種觀點認為,國家花巨資培養運動員,商業開發當然得有管理;另一種觀點則為運動員叫屈,認為管理體制應該改革,應培養更多的李娜,而非劉翔。

當然,變與不變都不是在口水之中能夠解決的,而運動中心的管理與運動員代言之間並非是無解。

已經在多個綜藝節目亮過相的孫楊目前已正式簽約了經紀公司漢鼎宇佑傳媒集團,該公司給孫楊的定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藝人,而是體育明星。公司尊重他個人的發展意願,而且還是要延續他現在體育生涯的計劃,不會把他往娛樂明星方向打造。

至於寧澤濤,相關企業界的一致看法是,一切的根本源於他想要什麽,追求什麽樣的人生,若此次奧運會後他選擇退役,有顏值和龐大的遊泳產業支撐,他依舊有所作為;若經過訓練,再有佳績,或許還能成為輝煌時期的劉翔、姚明或李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14

OTA線下門店:拿什麽和傳統旅行社較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8/162177.shtml

OTA線下門店:拿什麽和傳統旅行社較量?
環球旅訊環球旅訊

OTA線下門店:拿什麽和傳統旅行社較量?

線上線下融合的願景很美,卻存在不少挑戰。

本文由環球旅訊(微信ID:Traveldaily)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鄒育敏

攜程又準備在北京開線下門店了。

環球旅訊從攜程度假板塊渠道事業部總經理、旅遊百事通CEO張力的朋友圈獲知這個消息,並通過進一步的確認得知,攜程線下門店從3月9日開始啟動加盟計劃,直至3月23日,已簽約10家門店,另有30家達成簽約意向。

上一次攜程在北京開線下門店還是2014年的時候。除了攜程,去哪兒近日也宣布2017年將在全國各市開1500家實體店,以“O加盟費,扶持年輕人創業創新,共享經濟”為口號, 打開線下渠道加盟,目前在重慶、河南、山東等省份已有50多家門店開張。

OTA走向線下並不是新鮮事,原本就是“鼠標+水泥”的模式,線下門店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行前和行中服務的功能。隨著價格戰的平息,OTA的競爭格局已經相對穩定,目前線上流量的紅利也到了增長緩慢的階段,過去兩三年,同程、途牛、驢媽媽等都進行了線下門店布局,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願景是:線上向線下導流,用戶到店可以感受場景化的體驗;線下獲客,線上交易,形成互補。

1

攜程線下門店概念圖

直營店與加盟店

OTA布局線下門店,大致分為兩個流派。

一是以同程為代表的直營派。據同程旅遊CEO吳誌祥介紹,同程旅遊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加大線下布局力度,目前在全國200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00家旅遊體驗店,“同程作為一家過去以線上為主的OTA企業,看到了線下的優勢,希望通過‘大數據+人’的模式,打通線上線下,實現二者融合。”

二是以攜程、去哪兒為代表的加盟派。早在2014年,去哪兒就戰略投資了旅遊百事通,2016下半年攜程加碼投資旅遊百事通,據張力介紹,目前攜程、去哪兒、旅遊百事通三者的產品庫已實現實時對接,三大品牌的線下運營工作將統一交由旅遊百事通完成。

兩種流派在布局擴張上,直營店由OTA自負盈虧,租金、軟硬件裝修、人員招募帶來較重的運營成本,對於線上業務尚未盈利的OTA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因此在擴張速度上弱於加盟派;而加盟派雖傾向於將品牌商和加盟商的利益相互捆綁,但也存在加盟商“掛羊頭賣狗肉”的不確定風險。

深圳新景界總經理張軍指出,“OTA過去做線上平臺,客服人員拿的是工資,銷售利益歸於OTA,如今走到線下,采用直營雖然主體一致但模式較重。但如果采用加盟的形式,你要清楚,很多線下旅行社門店其實都是個體戶,盈虧自負,他們雖然掛著某個旅行社品牌,實際上作為加盟商,關註的更多是品牌能否帶來銷售增長及利潤提升。如果品牌效應差,或賺不到錢,或客戶可能會轉換到線上渠道,他們則會隨時做好加盟其他品牌的準備。”

因此,對於直營派而言,如何降低線下運營成本是他們必須要解決的難題。為此,吳誌祥表示,除了直營體驗店,也通過投資並購南通輝煌國旅、上海美辰國旅等優秀的線下旅行社,在一些重要旅遊出發地和目的地完成相應的布局。

而對於加盟派而言,合作成功關鍵的就在於他們如何通過產品和技術優勢將這些門店牢牢捆綁在自身的生態系統之內,從而打造一個多贏的運營環境。“雖然利益主體不一致,也許拿出線上流量和產品優勢,讓線下門店跟進轉化,做到利益分配合理,交易最終在線上完成,應該有發揮各自優勢的空間的可能。”張力曾經向環球旅訊這樣解釋。

開發線下門店社交屬性

為直觀地了解OTA線下門店如何發揮優勢,環球旅訊走訪了位於廣州商業旺地天河南路的同程旅遊體驗店,該店與南湖國旅門店僅一墻之隔。

時值2017廣州國際旅遊展覽會(以下簡稱旅展)宣傳前期,兩家門店都有不少老年人在咨詢。當環球旅訊以消費者身份體驗兩家門店的服務時,產品和流程並無區別:以跟團產品為主,線上線下產品別無二樣;線上和門店下單均可,在門店下單多人組團有小額優惠;旅遊顧問先是提供產品資料,如選擇出境路線時,則詢問是否需要代辦簽證等;最後旅遊顧問均提供一對一微信服務,可供用戶隨時咨詢旅遊產品及服務。

一位旅遊顧問告訴環球旅訊:“產品和價格可能還是用戶簽單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用戶也越來越看重我們提供的一站式服務,門店環境舒適的話用戶會停留得久一點。在廣州,我知道的旅行社門店或OTA體驗店都開在熱鬧的地方,大家的生意都差不多,有旅展這樣的活動時會好一點,能吸引不少老年新用戶。”

除了像旅展這樣的大型旅遊產品促銷會,吳誌祥表示,“通過體驗店可以讓同程旅遊離這部分客戶更近,去年9月份成立了中老年服務品牌百旅會,除了提供旅遊產品,也通過不定期舉辦各類針對中老年人等不同群體的活動,使之成為一個廣大用戶交流、社交的場所,同時也提升了用戶黏性和銷售轉化。”

張力也表示,旅遊百事通一直以來也通過各類型的旅遊專場活動做現場留單。“有條件的門店就在門店做活動,沒條件的門店就通過與當地的高爾夫球場、遊泳館、咖啡廳等長期合作,開展相關的旅遊專場活動。通過設置場景、現場講解,從而啟發現場訂購,轉化率很高。”

“只是攜程、去哪兒兩個品牌的門店運營才剛剛開始,目前還沒有實際的數據可以說明運營效果。”張力坦言。同時,一向強調“大數據”的同程旅遊也沒有以實際數據向環球旅訊說明門店的運營效果。

對於同程旅遊及旅遊百事通的例子,張軍認為,這些都是傳統門店服務升級的一個的體現,但他對於這些升級帶來的流量轉化保留自己的意見,“如果沒有這些活動和服務,用戶到店的意義就不大了,但這些能發揮的功能到底還是有限的,流量的持續產生最終還是取決於供應鏈、產品和服務”。

2

同程旅遊體驗店實景

線上線下融合不易

同時,線下門店的社交屬性並不能直接體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雖然旅遊百事通及同程旅遊都表示線上線下產品一致,但是在服務上、線上線下流量相互轉化上,是否能真正融合還存有阻力。

舉個例子,當環球旅訊問及時是否能夠自己在家里線上下單,但在門店付費及領取發票時,同程旅遊體驗店一旅遊顧問卻希望用戶能夠在門店並由其協助完成整個交易過程。問及原因,其向環球旅訊表示,系統會記錄旅遊顧問的業績,一般老年用戶也沒有自行線上下單、線下付款的需求,“交易業績是我們顧問考核的一個重要維度。如果選擇在網站完成交易,一般旅行過程中的相關服務將由統一的電話客服負責”。

對此,張力向環球旅訊解釋,該旅遊顧問的說法可能不太全面,在後臺系統打通之後,線上下單線下付款及取發票是可以實現的,“但在線上線下流量相互轉化上,現在看來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

“在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可能感受不到,”張力說,“事實上,在很多二三線、三四線城市,互聯網的發展遠沒有想象的那樣發達,線下門店依然是這些地區人群接觸到旅遊信息、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渠道。在互聯網滲透率不高的地區或人群,用戶對於APP的接受度相對較低,尤其是旅遊這樣有大筆交易金額往來的APP。”

吳誌祥也表示,“從同程大數據分析看,廣大中老年群體由於互聯網信息技術接受有限,更習慣在旅遊體驗店完成旅遊前的系列動作。”

如此看來,目前線下門店更像是OTA一個拉新渠道,服務的更多是不熟悉互聯網的群體,對於同程來說現在主要還是單打獨鬥,可能不及攜程、去哪兒、旅遊百事通三者的合作,畢竟旅遊百事通已經在二三線市場深耕多年門店,運營攜程、去哪兒線下品牌店,有利於後兩者把品牌下沈至互聯網還無法完全覆蓋到的地區和人群。

“線上線下融合說了多年,一直沒有找到可靠的路徑。”張力坦言,攜程、去哪兒、旅遊百事通三家企業合作,也是屬於嘗試,目前進程暫時還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或者難點,只是基於各自不同的優勢所在。

能否與傳統旅行社較量?

無疑,相比大多數傳統的旅遊門店,OTA旅遊體驗店(也有稱形象店、旗艦店等)裝潢更簡潔、門店更敞亮,但是用戶、產品甚至服務流程上都沒在太多差別,銷售、咨詢是主要的功能。

值得註意的是,傳統旅行社雖然因為區域屬性,在跨區域服務、供應鏈效率上常常被指責缺乏競爭力,但其品牌卻在區域人群上擁有更好認知,比如南湖國旅、廣之旅之於廣州,新景界之於深圳,眾信之於北京……

對此,吳誌祥也深有感受,“線上線下各有獨特優勢,線上企業的優勢在於品牌優勢、流量優勢和技術資本,而線下旅行社的優勢則在於區域化服務和精準營銷,這些優勢很難被互聯網所顛覆和消滅。”

另一方面,在門店布局上,傳統旅行社深耕區域多年,顯然更有先發優勢。據國家旅遊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情況,2016年第四季度全國旅行社總數為 28097 家。OTA作為後來者,在門店運營成本節節高升的今天,還能如何還能在眾多傳統旅行社之間“見縫插針”,似乎也是一大困擾。

張力認為,中國的旅遊市場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不存在店多客少的問題,同時就行業發展來看,線下幾乎還沒有一家獨大的旅行社,OTA與傳統旅行社的良性競爭反而有利於門店的升級換代和行業的創新發展。

“但再大的市場都會滿額的時候,所以現在OTA才加緊布局。選址上我們還是會幫助加盟者進行篩選,盡量確保在一定範圍內,比如幾公里內沒有更多的旅行社門店,以幫助加盟者在勢力範圍內站穩腳跟。”張力強調,“旅遊是體驗,不是確確實實的產品,光憑互聯網技術沒有辦法完美展現,這就需要人作為媒介。傳統旅行社深耕線下,有充足的人組成經驗豐富的顧問團隊。我們現階段的嘗試或許是旅遊O2O的一條正確路徑。”

為更好地卡位布局,OTA收購傳統旅行社的事情是否還會繼續發生?張力認為,這是肯定的。

OTA發力線下門店,前文所提的門店成本、流量互導、品牌商與加盟商的利益互搏等都是痛點。但OTA無疑是進擊的,一手投資並購,一手直營,大刀闊斧。結束價格戰回歸旅遊服務初心的OTA,希望借力線下實現由經營產品向經營用戶的進階。OTA從線上走到線下,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層層布局,最終效果如何還要等待市場檢驗。OTA已經走到線下,深耕線下多年的傳統旅行社,你們要如何守衛自己的地盤?

攜程線下門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09

【TMT】誰能成為中國的“Netflix”?四大視頻網站激戰付費視頻的背後——商業模式的較量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251&summary=

【TMT】誰能成為中國的“Netflix”?四大視頻網站激戰付費視頻的背後——商業模式的較量

國成熟流媒體付費商業模式的啟示


互聯網浪潮下,對DVD業務的替代


電影發行窗口期縮短,多渠道替代票房,實現利益最大化。好萊塢電影“窗口期”模式是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結果,設臵窗口期可以保證影片長時間分階段逐漸釋放商業價值,進而保證電影公司持續獲得收益,最大化影片的商業價值。如圖2,2005年-2014年,電影從院線上映到付費視頻上線的平均時間下降了16%,我們認為,未來電影院和線發行的時間還會逐漸縮短,付費視頻商業模式還會進一步擠壓票房和DVD收入。



根據boxoffice.com的數據,DVD業務收入/票房收入已經從2005年的2.74銳減到2016年的0.73,而與之相比,付費視頻業務收入卻以每年10%的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規模上雖然已經達到DVD業務的1.33倍,但和票房相比,付費視頻/票房比例僅為0.82。我們認為,未來付費視頻業務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在票房收入保持平穩的基礎上,達到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地位堪比2005年年DVD收入與票房的關系。



在美國的DVD/VCD、付費電視、付費下載/付費點播和付費流媒體四種數字視頻業務中,付費在線觀看(付費流媒體)的占比最大、增速最高,從2005年~2016年,CAGR為8.77%,占比也從46.65%提升到63.79%,收入規模在2016年達到50.67億美元。與之相反DVD/VCD業務則呈現急速下滑態勢,CAGR為-9.31%,收入規模從2005年的122.95億美元跌落至2016年的38.06億美元。其原因為Web2.0時代互聯網的普及以及Web3.0時代移動終端的普及對錄像帶和碟片市場的巨大沖擊。


在付費在線觀看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國Netflix公司在2011年7月就成功拆分流媒體點播業務和DVD租賃業務,方便用戶單獨訂閱。自2012年起,DVD租賃服務占比大幅降低,流媒體已成為Netflix主要收入來源。該業務的發展與整體互聯網發展步調一致,隨著網絡條件的改善(網速的提升和清晰度的改進),在線視頻已經逐漸替代DVD租賃。綜合付費視頻的歷史增速、DVD業務的縮減速度及智能終端的普及率等因素,去我們推測,美國付費數字媒體市場規模在未來三年還會繼續高速上漲,用過去10年年6%在的複合增長率計算,在2019年可達到123億美元左右,根據付費視頻市場在總付費數字媒體中65%的預計占比,2019年美國付費視頻市場規模可接近80億美元。



2016年是美國家庭娛樂數字化元年。根據DigitalEntertainmentGroup的年度報告,在線視頻會員收入首次超越DVD和藍光碟銷售收入。美國消費者花費62.3億美元在Netflix這樣的付費視頻網站上(消費金額同比2015增長了23%),與此同時,在DVD和藍光碟上的花費為54.9億美元,同比下降9.5%。



總體來看,家庭娛樂市場未來視頻分發渠道將實現完全數字化。2016年,美國消費者在流媒體訂閱、視頻點播和付費下載等數字渠道上的支出上漲15.42%,其他一次性售賣和碟片租賃等實物形式視頻支出都經歷了逾10%的跌幅,實體渠道支出總量下降12.83%。數字化商業模式在2016年占領了美國56%的家庭娛樂消費市場,我們預計,數字化視頻渠道的消費者支出規模還將超越票房的盈利規模,成為娛樂產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綜合北美和全球的流媒體發展態勢,我們總結出以下三個規律,供中國付費視頻行業的發展提供思考與借鑒:


1.視聽流量的規模和份額將會爆發式增長。根據CISCOMobileVNIreport的數據以及PwC的預測,2014年~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的數據流量將會實現10倍增長,達到每月17.3EB,年複合增長率60%,平板電腦的數據流量將會實現20倍增長,達到每月3.2EB,年複合增長率高達83%。而對移動媒體數據流量增長貢獻最多的是娛樂服務視頻和音頻流媒體內容。在北美,Netflix的數據流量份額不斷擴大,在2014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全美高峰期總流量的34%。互聯網內容提供服務商YouTube以及數字內容預定供應商Spotify也催化了數字流媒體行業的發展,我們預測,北美的視頻、音頻流量將會在2018年達到網絡總流量的82%。



2.廣告投放將更傾向於數字媒體。數字媒體消費的增長帶動廣告市場從傳統媒體(電視、廣播,紙媒)廣告向數字媒體廣告傾斜。eMarketer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消費者花費在數字媒體上的時間有顯著增長,與此同時,廣告主在數字媒體的廣告花費占總廣告支出的占比也從2010年的21%增加到2015年的28%,到2020年我們預計這個百分比會高達36%。其增長主要來源於對傳統媒體廣告市場份額的擠出。



3.受OTT流媒體沖擊,付費電視收入會持續下滑。根據statista的數據,美國付費電視業務收入在2013年~2020年期間預計會減少800萬美元。與此同時,美國付費電視訂閱用戶數也將在未來有顯著下降,從2014年的1.013億下降到2019年預計的9600萬戶。與之相反,非付費電視用戶數同期將會翻倍。根據Ipsos的調查,在影響取消訂閱的諸多因素中,有70%的取消用戶因諸如Netflix和Hulu等OTT流媒體的付費視頻方便且便宜而放棄訂閱費用高昂的有線電視。由於目前美國僅有1/7的有線電視用戶意願聯網,加之網絡電視認證難且用戶體驗差,我們預計,未來有線電視即便大規礙模升級為網絡電視,也不能阻礙OTT。



一巨三雄,背景及付費模式各異


在美國,視頻企業背景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互聯網巨頭(綜合門戶)的視頻服務,這類網站的特征是流量大,用戶多,盈利壓力較小,同時大部分互聯網巨頭的視頻服務都不是其核心業務。如亞馬遜的AmazonPrime用戶付費是作為電商網站的增值服務,支付會員費除觀看視頻服務內容外還可享受購物兩日達免費包郵服務和獲得不限量視頻/照片存儲空間;第二類是依托傳統影視制作公司的視頻網站,主要作為母公司內容的線上播放渠道;第三類是沒有影視公司背景的純視頻內容服務商。而中國滲透率排名前四的付費視頻網站均是互聯網巨頭旗下分支業務,如騰訊視頻(騰訊旗下)、愛奇藝(百度收購其PPS業務)、優酷土豆(阿里巴巴收購)和搜狐視頻(搜狐旗下)。



根據McKinsey的統計,全球2009~2014年付費視頻用戶花費年複合增長14.7%,。面對全球付費用戶火爆的需求,美國和中國的應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美國Hulu和HBO是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的沖擊而增設在線視頻業務,而中國由於制播分離及優質版權稀缺,各家電視臺新媒體影響力十分匱乏,即使像有湖南衛視獨播版權的“芒果TV”,其自身版權影響力和新媒體影響力在整個大視頻市場來說也是比較低的。在中國,付費視頻網站發展戰略更可能是互聯網播放平臺倒逼影視制作公司的模式,如樂視網在2011年成立樂視影業、愛奇藝2011年首推自制綜藝、2013年優酷土豆著重推出三大自制戰略(“優酷出品”、“優酷自制綜藝”和“土豆映像”),搜狐視頻更是在2018年收縮版權購買規模,專註自制領域。



面對視頻網站不斷攀升的自制比例,我們認為影視公司想在日趨火爆的付費視頻領域分一杯羹可以采取提高版權費,尤其是獨播版權費、調整視頻網站利潤分成模式、與視頻網站合作制作自制劇以及打造自有在線視頻播放平臺等方式。與中國影視劇版權一次性播放權售賣不同,美國影視制作公司與視頻網站的收入分成采取“版權費保底+拉新分賬+觀看分賬”模式,有效提高了影視公司的商業回報以及保證了制作質量。美劇模式下,一家制作公司可以獨立投資、也可以組劇投資一部網劇。根據制作方對這部劇在播出平臺上“拉新能力”的預判,收取這部劇版權費的折扣價(制作成本的0%~100%),視頻網站播出期間獲得“觀看分賬”(廣告+原用戶點擊率分成),以及根據該網劇拉動新的付費用戶數量及購買的會員期限獲得不同比例的“拉新分賬”(用戶充值後觀看的第一個內容算入該內容名下的拉新)。並且,美劇采取分季(3~10季)播放模式,每季(10+~30+集),一般情況下,第一季的版權費最高,季數越往後拉新和觀看分賬的比率越高。




頭號巨頭Netflix發展戰略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啟示


矽谷巨頭Netflix是付費視頻OTT領域的頭號巨無霸企業。與Dropbox和Evernote之類的獨角獸公司不同,Netflix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是最早進入付費視屏領域的行業先驅,1999年開始訂閱服務,租賃錄像帶和DVD,1999年通過自身的“輕資產化線上運營”和“郵碟到戶”等O2O特色經營,完勝體量大自身20倍的DVD租賃連鎖巨頭Blockbuster。2007年,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Netflix抓住了互聯網爆發的機會推出了流媒體在線點播服務。用戶付費後,可同時享受在線點播和DVD郵寄服務。2008年與智能機頂盒和Xbox等進行合作,作為內容提供商實現全媒體覆蓋。2013年,Netflix又借助於逐漸勃發的移動互聯網,使移動觀看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目前Netflix的付費視頻訂閱用戶數、付費觀看比例,及移動終端數據流量均處於多行業第一。且且Netflix的訂閱用戶在過去10年中維持了高速增長,截至2016年底,訂閱用戶已達4943.1萬人,且用戶付費比例高達96.91%。




啟示一:頭部戰略


身處頭部效應明顯的互聯網行業,爭當龍頭、搶占市場份額是在線視頻網站克敵制勝的不二法門。擁有“互聯網”和“視頻內容”雙基因的在線視頻網站的崛起和不斷發展壯大,除了在內容端發力,還要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領域擁有一席之地。根據Nielsen公布的數據,在2015年第四季度,48%的美國家庭至少訂閱了一家流媒體視頻服務平臺,比2014年同期增長8%。Netflix以44%的市場滲透率毫無爭議的成為了流媒體事業的頭號巨頭,遠遠超越了僅次其後的AmazonPrime(19%)和Hulu(10%)的訂閱戶數百分比。而2016年的市占率分別為:Netflix(43%)、AmazonPrime(22%)、Hulu(9%)。



近年來,隨著手機屏幕的增大和手機網速的升級,移動手機端視頻等豐富內容的消費激增,移動手機數據流量也隨之暴漲,根據Cisco的預測,未來幾年手機視頻客戶端流量還會保持高速增長。少數幾個內容APP占據了大部分移動數據流量,根據固定和移動智能寬帶網絡解決方案運營商Sandvine《2016年全球互聯網現象報告》,7大流量密集型APP和HTTP占據了美國移動數據總流量的2/3,其他數百萬的APP只占據1/3的流量份額。其中Netflix的APP占高峰數據總流量的3.72%。從全端口來看,北美互達聯網用戶晚間上網熱門時段總互聯網流量中有高達35.2%都流向了Netflix服務,可以說,如果北美互聯網也是流量為王的話,Netflix幾乎已經統治了北美的互聯網。



啟示二:自制戰略


以生產獨家原創內容吸引付費新用戶:缺少好萊塢、電視臺、電商平臺等母公司內容及客戶資源,Netflix通過不斷加大自制劇投入和提高自制水平,吸引更多的付費用戶。從內容上對付費電視網絡內容造成一定沖擊。其已將有線電視網絡媒體公司HBO作為競爭對手,爭取“在HBO成為Netflix之前,先成為HBO”,與HBO的海量廉價電視節目資源相比,Netflix逐漸加大自制劇投入。根據2013年的數據,Netflix在版權內容購買上每年投入20億美金,而在自制內容上投入2億美金。而自制內容投入到2016年已經提高到12億美元。2016年發布了31部原創節目、10部語言類脫口秀節目、10部電影、20部動畫片/兒童劇,及10部紀錄片,後期自制內容劇目數量和占比還會持續增長。相比傳統電視網“預訂——試播——全季預訂——周播——續訂”的模式,Netflix采取整季預訂整季上線的模式,讓用戶在上線當天開啟連續收看的馬拉松。



減量重質:Netflix在自制劇領域完勝對手,根據SymphonyAdvancedMedia統計的數據,《女子監獄》是2016年最受歡迎的自制網劇,而2016年前10大最受歡迎網劇中有9部都是Netflix自制出品。但我們發現Netflix目前重心不是在於量而是在於質,尤其是在於內容的獨家性,是一個鑿護城河的思維,用獨創內容提高付費用戶粘性和忠實度。比起2014年,目前Netflix的內容總量萎縮32%。2014年1月Netflix向美國用戶提供6484部電影和1609部劇集;但到了2016年3月,這個數量萎縮到4335部電影和1197部劇集。TheHungerGame(饑餓遊戲)系列由於Amazon上也有提供,所以Netflix在版權到期之後放棄續期。壓縮聯播版權成本,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自制和獨播領域。



發力電視節目制作:根據HISMarkit的數據,2015年Netflix在電視節目制作上投入49億美元,未來還會投入更多。公司2017年預計50%的上線內容實現自制並發行1000小時的新節目,相比2016年的600小時獨家首映有顯著提高。在過去的4年中,Netflix和Amazon已經搖身成為了電視內容的重要制作商和購買方,盡管有線電視網仍然是美國腳本電視節目的最重要撥出渠道,今年在線視頻平臺新上映的電視劇數目已經超過了付費有線電視,且Netflix通過低價策略吸引有線電視節目供應商客戶的效果明顯。



打磨精品內容:Netflix的原創內容在專業獎項上也很有競爭力。2013年首次獲得艾美獎提名,《紙牌屋》獲得三項大獎。在過去的四年里,Netflix一直以打造精品內容著稱。2016年艾美獎提名名單里,Netflix收獲54個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PrimetimeEmmynominations),僅次於FX(Fox旗下的FX電視網)和HBO,成為最成功的第三大的電視內容網絡供應商,超越了NBC、ABC和CBS等電視巨頭。並收獲33個日間時段提名(DaytimeEmmynominations),為所有網絡第一。打造出《紙牌屋》、《女子監獄》、《怪奇物語》等網絡爆款內容,華麗轉身向一流內容制作商看齊,考慮到Netflix自制劇的歷史僅有短短的四年,成就斐然。



2017自制戰略前景:Netflix2017年1000+小時的自制節目計劃中,有80%獨家內容,50%自制內容。我們相信Netflix的出品能力,預計其未來自制劇將會持續火爆。我們預測迪士尼電影和CW電視連續劇等備受期待的獨家內容將會在2017年上線,構成Netflix史上最強內容名單陣容。我們著重列舉了2017年Netflix部分重要獨播內容名單:



啟示三:國際化戰略


國際業務歷經7年不斷拓展,成功覆蓋155個國家。2010年是Netflix流媒體業務超越DVD業務的里程碑,也是Netflix開啟國際市場的元年。2010年9月,Netflix在加拿大開通了不捆綁DVD的無限制性流媒體觀看業務,次年加拿大業務的營業毛利由負轉正,又將國際事業拓展到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2012年Netflix流媒體服務登錄英國和愛爾蘭,但邊際損失巨大。2012~2014年公司繼續開拓歐洲市場共計13個國家,2015年深入澳洲、亞洲。2016年實現全年新增130個國家的突破,業務遍及除個別管制國家之外的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實現真正全球化,全年新增1900萬註冊用戶中有1400萬來自國際業務的拓展,國際註冊用戶占比已高達47%。




由於Netflix近三年國際用戶增速迅猛,覆蓋國家數接近飽和,我們判斷公司未來會向深耕現有國家用戶轉型。2011~2016年Netflix國際市場年化增速125%,是美國本土增速的7.35倍,且近五年國際用戶逐年平均增速下滑43%。2016年新增國際用戶1435萬人,未來國際用戶的增長點在於深耕當地用戶,Netflix已向優質內容當地化傾斜。橫向比較其他互聯網同行的業務模式,國際板塊一直是互聯網企業盈利的重點。Netflix拉美國際拓展模式成為了開拓亞洲和中東業務的模板,由於語言、支付系統和受眾喜好等文化沖擊使得Netflix在美國本土的成功很難複制到其他國家。Netflix通過本土化策略,深耕當地用戶獲得進一步增長。以日本市場的開發為例,Netflix一方面購買暢銷IP資源,借力日本制作公司,從源頭挖挖掘充滿日本特色並具有開發價值的版權資源,並進行全球市場開發,如與日本制作公司吉本興業合作,聯手將芥川獎得獎作品和日本搞笑藝人又吉直樹的暢銷小說《花火》改編成電視劇;二是刻意展現日本文化特色,將其作為面向全球市場的賣點。如與富士電視臺合作的電視劇《內衣白領風雲》中,刻意將故事背景設在壽司店、關東煮、淺草,銀座等日本特色顯著地地方;三是啟用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演職人員,擴大推向全球市場的號召力。如《花火》的導演為廣木隆一,演員包括林遣都、波岡一喜等。除新進入的亞太市場外,對於美洲市場的深度開發亦潛力巨大。巴西和墨西哥是Netflix國際業務覆蓋客戶最多的兩個國家,公司預計到2020年巴西用戶數將突破2440萬人。





Netflix重金打造國際化路線,未來國際業務有望扭虧為盈。Netflix的國際商業運作自2010年起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6年第四季度Netflix單個國際用戶帶來的月損失達到0.5美元,與此同時,單個美國本土用戶帶來每月3.62美元的利潤。高達4.12美元的月均邊際貢獻差源於國際業務的多重阻礙:第一,國際價格一般低於美國本土價格。國際定價需要參考當地付費視頻行業平均水平及根據各國購買力的不同有所調整;第二,國際開拓成本高於美國本土水平。國際成本主要包括當地內容購買授權和制作成本,單個國際用戶分攤的內容購買及制作成本遠高於單個美國本土用戶分攤的相關成本;第三,國際用戶的市場推廣費用遠高於美國本土用戶的營銷費用。第四,匯率下行風險造成折合成美元的收益下降。為了能在國際市場中扭虧為盈,Netflix還需不斷吸引更多的用戶來分攤高成本和高費用的負擔。Netflix憑借價格優勢、內容原創及制作優勢和用戶體驗優勢,整合當地優勢內容資源和制作能力,實現在源頭采買和全球開發,未來4~5年盈利可期。



Netflix的“走出去”戰略登陸中國政策受限,中國視頻網站“引進來”從中得益。廣電“限外令”等相關政策壁壘使得Netflix等國外視頻網站沒有登錄中國市場,面對中國近6.5億網絡視頻用戶的巨大市場,中國的視頻網站大力開拓境外視頻引進業務。2015為年我國可引進影視劇數量為2014年新上線播出的國產影視劇數量的30%,且國別、題材類型要求多樣化。2014年9月廣電總局《通知》規定境外影視劇實行“數量限制、內容要求、先審後播、統一登記”四項基本原則,取得引進許可證號方可上線播出。開始了中國視頻網站規範引入美劇的浪潮。2012年秋季檔,國內各大視頻網站集中引進了超過50部美劇。2015年,僅騰訊視頻一家就坐擁《權力的遊戲》、《大西洋帝國》等700余部美劇作品,2016年騰訊視頻還獨家引進了更多優質精品劇集,在2016年暑期檔,《權力的遊戲》第六季更是在美國播出96小時後就無縫登陸騰訊視頻。愛奇藝更是主打美劇戰略購買多部正版美劇播放權。樂視根據“一季一審”政策,選擇購買Netflix的《紙牌屋》第三季版權。優酷也購買了大熱門邊拍邊播劇集《行屍走肉》,並主推美劇“經典片庫”,引進《24小時》、《絕望主婦》、《英雄》等美劇電視腳本。



啟示四:用戶挖掘戰略


推薦效率和準確度極高。Netflix在2006年就專註於解決電影評分預測問題以及利用戶數據挖掘來提升其推薦系統Cinematch的準確率。根據Netflix公司2015年底發布的內部研究報告《Netflix推薦系統:算法、商業價值和創新》一文,到2015年底,Netflix在全球已經積累了6500萬用戶,每天總計觀看時長達到1億小時,其中已有80%的視頻觀看時長來自系統推薦(其余20%源於用戶自主搜索)。截至2016年底,平均每3小時的視頻播放中就有2小時是從“會員首頁”(新一代推薦系統的承載形式)發起。


用戶界面最友好且客戶體驗最佳。Netflix在大力吸引新付費用戶的同時也通過不斷提升網頁界面使用舒適程度、完善視頻內容質量及提高服務水平,來維系老用戶。根據Forrester2016年第三季度對在線視頻網站用戶的調查結果,Netflix在自制內容質量、使用便利性及服務可靠度等諸項滿意度評比中完勝競爭對手。由於獲取新用戶比維系老用戶市場成本高,隨著Netflix用戶規模水平日趨成熟穩定(付費用戶增長率增速顯著下滑),我們預計,隨著Netflix的服務模式從擴充新用戶到深耕老用戶的傾斜,未來三年Netflix本土用戶的邊際貢獻率還會有顯著提升達到近40%的水平。



利用大數據實現用戶挖掘,多算法定義推薦系統,建立用戶定制化內容庫。會員留存率與用戶參與度(用戶花費在Netflix視頻內容上的時長)高度正相關。為了提高用戶觀看時長,公司起初通過預測客戶觀看後為影片打分情況來向客戶推薦預計得分最高的影片,公司為此還特意打造百萬美金級數據建模大獎賽NetflixPrize來提高評分預測準確性。對流媒體用戶行為大數據分析發現,幫用戶做選擇及定制化推薦比單純推薦預測評級最高的劇目更有效。還將客戶引向未曾被關註的電影或節目,不僅優化了各類影片的使用率,也有效發掘了用戶需求。



大數據分析基於用戶需求、預測直接指引內容自制方向,實現“精準制作”、“精準。營銷”。《紙牌屋》是Netflix第一部自制爆款網劇也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部,開創了流媒體服務提供商跨界進行電視劇原創的先河,這場豪賭之所以大獲成功,是因為Netflix進行了“電視劇消費習慣數據庫”分析,精確定位受眾群眾,並且將“大數據”貫穿制作、營銷發行在內的所有環節。Netflix通過大數據構建1990年BBC版本的《紙牌屋》的受眾畫像:喜歡大衛?芬奇導演的影片對社會問題的另類表達、凱文?史派西對反派人物出神入化的表演刻畫。《紙牌屋》第一季網友評分只有6.3,但通過對用戶觀看行為的實時監控分析後不斷優化劇情,後期的評分提高到9分。未來Netflix還會將大數據用戶需求分析繼續應用於打造爆款內容。


加強互動式體驗,整合Facebook進行視頻發現。Netflix還發現人們觀看視頻時的社交需求,並整合基於用戶信任的信息源的視頻發現平臺來提升用戶粘性。Netflix在2013年與社交平臺Facebook進行深度整合,用戶可以直接在視頻網站上向Facebook好友共享自己在Netflix上觀看的流媒體內容並發表評論。Netflix通過構建一個以內容為中心的小型社交平臺,將內容制作更契合不同社交圈,提高目標受眾的精準度。


參考美國付費視頻行業發展歷程,我們發現中國付費視頻行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空間巨大,我們判斷未來3年是付費視頻持續爆發期。雖然我國付費視頻起步只比美國晚四年,但用戶付費意識和習慣的養成卻落後近20年(1980年美國最先開展家庭影碟業務,而2000年付費DVD業務才落戶中國)。


的我國付費視頻網站的付費比例雖然不能達到美國高度發達的90%以上,但根據艾瑞到咨詢的測算,付費滲透率在未來三年會逐漸達到20%左右。參考美國付費視頻爆發期付費單價6.6%的年增長率,我們預測中國付費單價也會在未來三年不斷逼近平均19元/月。隨著我國消費升級和付費模式的養成,不論是影視制作上市公司還是在線視頻播放平臺都會得益於中國的付費視頻的持續爆發紅利。


我國影視制作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加強與視頻網站合作:參與視頻網站自制劇合作制作及出品、擴大聯播版權數、提高“拉新分賬”和“觀看分賬”收入比率,借鑒美劇季長播預定模式等方式,在付費視頻行業分一杯羹,延長IP壽命的同時使IP收益最大化。


中國付費視頻多年積累迎來爆發式增長,會員付費替代廣告漸趨主流


文娛行業東風將至,國內付費視頻多年積累迎來爆發增長


付費視頻高速增長,“用戶+廣告+內容”多點開花


2010-2011年在線視頻網站用戶付費開始起步。初期的嘗試主要集中於單個電影的付費點播,因為電影是一種天生適合用戶付費的視頻形式。小規模的用戶付費探索由電影開始。


2012-2013年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積累期。視頻網站逐漸推出付費會員,為付費會員提供增值服務,包括會員免廣告以及其他特權。同時付費內容也開始不局限於電影,部分熱門海外劇也成為付費會員嘗試的內容。


2014-2015年在線視頻用戶付費進入快速增長和爆發期。各視頻企業開始大力推廣用戶付費。隨著探索的不斷推進,會員權益不斷豐富化,會員體系分明。付費內容也不斷向多樣化發展,付費點播電影,會員免費電影,會員提前觀看電視劇,付費電視劇等,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內容選擇。



2015年中國在線視頻市場預計規模超過400億,同比增長率為61.2%;付費用戶規模達到2884.1萬人,同比增幅高達264.1%。用戶付費市場的爆發是整個行業多年探索和積累的必然結果,同時也得益於核心在線視頻企業在2014--2015年的大力推動。我們認為,在線視頻整體市場規目前表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付費用戶數量大幅增加,過近兩年平均增速超過40%;


第二:視頻廣告投放精準化創新化廣告化,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入駐視頻廣告。側面說明中國在線視頻整體的發展普遍被看好,未來收益空間可期。


第三::精品IP叠出,,自制內容獲得廣泛好評。我們始終認為傳媒的靈魂在於內容,IP策略和內容運營以及對內容自制的推動,使得視頻內容有了更多的利潤想象空間。


我們預計2020年我國影視市場規模(影視劇、不包括衍生)將超過5000億元,年複合增速為25%左右。雖然2016年開始我國影視增長速度趨緩,市場形式並不樂觀,但是對標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全媒體觀眾中在線視頻觀看比例已超60%,視頻網站用戶付費比例超90%,付費視頻花銷已達人均每月9美元,我們可以看到當前中國付費視頻市場仍處於藍海有待大規模開發。


多管齊下,付費視頻快速發展;喜憂參半,差異化優勢尚未形成


我們認為,付費視頻快速發展得益於以下幾點:1、國家對於版權內容的保護和盜版內容的打擊為用戶付費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於網絡盜版內容的打擊力度,使得整體網絡視頻版權環境得到改善;與此同時網民的版權意識也逐漸提高,更多選擇正版內容渠道獲得視頻內容。通過盜版渠道獲得內容越來越困難,並且視頻內容的質量和清晰度無法得到保證,使得用戶逐漸養成了良好的使用習慣,並且在面對優質內容時付費意願逐漸提升。2、臺網之間的競爭為用戶付費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環境。在線視頻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於傳統電視行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使得電視臺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發展。從湖南臺推出芒果TV開始,越來越多的電視臺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線視頻產品。電視臺和在線視頻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許多企業都將獨播戰略作為增強自身競爭力的手段,使得電視內容和在線視頻內容之間區隔逐漸加大。而獨播的內容則成為各企業吸引用戶付費的重要籌碼,許多內容用戶除了付費之外很難通過其他渠道獲得。3、移動支付發展成熟,通過網銀、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多種方式都可以快速便利地進行支付,為視頻付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移動互聯網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進入相對成熟階段,用戶對於移動端依賴性越來越高,而移動端已經占據視頻行業流量的主流。在移動端使用非版權內容的門檻更高,因此對於版權內容需求更加強烈。



但是在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用戶付費市場仍存在滲透率低、重合度高等問題:一方面在整體在線視頻用戶當中,滲透率仍然較低,如圖36所示,根據艾瑞咨詢披露的數據,2016年中國付費視頻用戶滲透率僅為10.4%;另一方面各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重合度較高,頭部幾大視頻網站的付費用戶規模在行業整體當中占比非常高。我們認為,在當前在線視頻優質版權稀缺且制播分離的背景下,通過自制內容的獨特性和區分度,可以有效提高付費會員轉化率,用戶付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會員數量激增,“三高”用戶成付費主流


從內容:海外>國內,影視>綜藝


從用戶的付費意願上來看,用戶更願意為影視劇內容付費。相對來說用戶對國外的電影、電視劇比國內的影視劇付費意願更高,這是視頻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內容質量決定的。此外,影視劇相比綜藝的付費意願更高,綜藝節目雖然覆蓋的用戶群體並不小眾,但是綜藝節目的特性決定了其廣告價值更強,而用戶付費意願相對較低。


頭部內容仍是引流的一大利器,門熱門IP搶先看,優質資源獨家播是當前互聯網在線視頻競爭的重中之重。愛奇藝的精品自制綜藝《奇葩說》連播四季、搜狐自制網劇《屌絲男士》捕獲大量忠實粉絲等都為其門戶網站統治在線視頻領域鞏固了半壁江山。我們認為,為了有效提高用戶流量,未來互聯網視頻戰略應把重心放在提高自制節目質量和自制比例,打造精品IP,獨家引入人氣較高的海外影視IP作品,並配合一定的宣傳上;對於並不大熱的國產IP或者綜藝節目可以采取免費或者折扣付費的方式播出。



從形式:月度付費會員成用戶付費絕對主流


在線視頻付費用戶當中,月度會員一般付費目的性較強,因此選擇付費享受短期權益,而這部分會員也是最需要運營轉化為長期付費會員的群體。如圖39所示,根據藝恩網調查,中國在線視頻付費用戶中,20%的用戶是點播付費用戶,80%的用戶為付費會員。付費會員除了收費內容之外,還享有大量的會員權益,如去廣告等。而在付費會員當中,如圖40所示,占比最高的是月度會員。32.9%的用戶為月度會員。


年度付費會員占比約約1/4,預計優化付費結構提升盈利空間可期。如圖41所示,付費用戶當中,24.7%的用戶年度視頻花費在200元以上,這部分用戶可以理解為年費會員。而4.8%的用戶花費在10元以下,這些用戶部分是單片點播用戶,部分是通過優惠促銷活動購買或獲贈會員。


廣告和優質內容成付費動因。如圖42所示,付費用戶的付費動因當中,免廣告占比為50.3%,享受高清片源為49.0%,想看特定內容占比為44.1%。2015年各視頻企業通過特定的視頻內容吸引了相當大規模的視頻會員。



非付費用戶付費意願較高,10元以下價格區間人數最多。如圖43所示,目前的非付費用戶中,39%的用戶表示未來有為視頻服務付費的意願;非付費用戶中,42%的人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是每月10元以下,願意每月支付20元以上的用戶占比36%。



我們認為,月度付費用戶是未來最有希望轉化成長期會員的群體,視頻門戶可通過問卷調查或者采集用戶觀看的視頻數據,來分析用戶的觀看偏好、推薦相似視頻。另外,有一部分用戶是因為特定內容而付費,視頻門戶也可通過制作多期多季的特定內容來吸引此類付費用戶長期觀看,從而將他們有效轉化為年度付費會員。


由於獲取新用戶比維系老用戶市場成本高,我們預計,現行互聯網視頻模式在未來將會從擴充新用戶到深耕老用戶傾斜,隨著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精細化運營,視頻付費市場還有較大的成長潛力,我們預計,未來付費視頻市場規模增長有兩個主要來源:從其一,付費會員滲透率進一步提高(從2016年的10.4%提升到2017年的13.9%);其二,網生內容用戶付費方式結構持續優化。


從人群:“三高”人群成付費主力,非付費會員付費意願較高


根據艾瑞咨詢提供的數據,如圖45所示,從性別上來講,付費用戶相對於視頻總體用戶來說,男性偏多。如圖46所示,從年齡上來看,付費用戶以25--35歲用戶為主,即80後群體,80後逐漸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



從學歷來看,如圖47所示,占比最高位本科,相對於整體視頻用戶學歷更高。從職業構成來看,如圖48所示,視頻付費會員當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占比更高,其中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較大幅度高於整體視頻用戶當中管理層比例。



從收入來看,如圖49所示,視頻付費用戶在視頻用戶當中整體收入偏高。從觀看渠道看,如圖50所示,付費用戶通過手機觀看視頻比例最高,占比為85.8%。使用平板和智能電視觀看視頻比例遠高於非付費用戶。非付費用戶使用電腦觀看視頻比例最高,占比為87.5%。而通過手機、平板、智能電視觀看的比例均低於付費用戶。付費用戶在不同屏之間轉換更為活躍,充分享受會員權利。



我們認為,未來付費會員將會在三高人群中大比例攀升。根據艾瑞咨詢調研的數據來看,視頻付費用戶群體當中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的“三高人士”占比更高,相對於非付費用戶來說平均學歷、職位和收入都較高。隨著消費升級逐漸從實物消費過渡到精神消費,對於文化娛樂的消費水平也會逐步提高,優質IP內容將會得到更多青睞,接受新的消費觀念和擁有一定付費能力的三高人群會成為付費視頻的重點客戶。未來付費視頻市場的爭奪在於如何提高付費會員轉化率和擴大用戶基數,逐漸培養消費者的付費習慣。



傳統付費模式轉型多元化,會員付費漸趨主流


IP變現渠道主要分為視頻內容和拓展市場兩部分,其中視頻內容具體涵蓋視頻觀看、廣告和付費三個環節。版權采購和自制內容構成了視頻網站的內容成本,加上網絡帶寬成本,共同組成了視頻門戶的流量,可帶來會員付費和廣告收入。



2015年用戶付費市場實現了爆發性增長,2016年這一態勢會繼續保持,並且在大力推廣下,各視頻企業的會員規模可能實現新的突破。未來幾年仍是付費用戶的爆發期,市場環境已經發展成熟,在各視頻企業的推動下,視頻增值服務將逐漸發展為與廣告同等重要的收入來源。



廣告收入


目前占據在線視頻市場規模比例最高的盈利方式仍是以視頻貼片廣告為主的廣告收入。2015年中國在線視頻廣告的市場規模為231.9億元,同比增長52.7%。在線視頻廣告近幾年保持較為平穩的增長態勢,市場發展已經較為成熟。


我們認為,視頻廣告收入市場未來的增長主要依靠以下幾個因素帶動:


一是廣告形式的創新。除了傳統的視頻貼片廣告之外,內容營銷以及與廣告主合作的深入整合營銷也不斷增加;


二是營銷產品化。不斷增加的營銷產品使廣告投放更具針對性,也能挖掘出廣告主更多的細分需求;


三是移動端廣告的巨大成長空間。目前移動廣告在視頻廣告占比與移動端流量占比還有較大差距,移動端商業化推進將進一步刺激移動廣告收入的提升。



用戶收入


用戶付費收入是在原有廣告價值鏈的基礎上,通過對於用戶的深度運營,獲得的增值收入。相對於單個用戶的廣告價值來說,用戶的內容付費價值更高,能夠為視頻企業帶來新的利潤空間,緩解視頻網站的盈利壓力。由於大量用戶同時是兩家或以上視頻網站會員,同時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中含有少量會員之外的付費收入,因此用戶增值可能較單個視頻網站更高。


根據艾瑞咨詢提供的數據,2015年的在線視頻收入當中,廣告收入占比為57.8%。視頻增值服務,即用戶付費收入占比為12.8%。相比2014年,2015年用戶付費市場實現了爆發性增長。未來幾年仍是付費用戶的爆發期,市場環境已經發展成熟,在各視頻企業的推動下,視頻增值服務將逐漸發展為與廣告同等重要的收入來源。


用戶付費市場爆發之後,在線視頻行業吸引付費會員的競爭愈發激烈。各視頻企業動用大量資源進行營銷推廣,吸引付費用戶。各企業營銷的主要方式包含以下幾種:


(1)吸引付費用戶的核心在於內容。因此各家都開始探索新的內容展現方式,如會員提前收看全集,會員進度較普通用戶快,相比過去主要權益在付費電影來說,權益範圍進一步拓寬。


(2)打造會員品牌,邀請明星代言。一般來講會員作為網站的用戶增值服務存在,主要針對部分有需求的用戶,而獨立打造的會員品牌能夠提升用戶認知度,幫助用戶明確會員權益,從而促進用戶從免費到付費的轉化。


(3)硬件+會員一體化銷售。會員作為硬件的增值服務,構建硬件+服務的生態體系,硬件銷售和用戶付費實現相互促進和帶動。


我們認為,會員運營並非只是吸引用戶從免費到付費的過程,還需要吸引付費用戶不斷深入提升盈利空間。目前各視頻網站付費體系基本可以劃分為單片點播付費,去廣告會員,內容會員三個層級。不同網站會員價格差異不大,用戶基本遵循免費用戶→會員體驗→付費會員→續費的轉化過程,用戶轉化率的決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內容豐富程度;2、會員用戶體驗;3、合理的價格體系。只有通過幾方面的共同作用,提高用戶轉化率留存率,才能形成一個健康的用戶付費生態。



四分天下,主流視頻網站運營現狀分析


隨著國人版權意識的加強,消費觀念的升級,支付手段的多樣化和便捷化,付費視頻的春天已然到來。這是一個頭部效應明顯的行業,只有優質內容才能獲得收益。四大主流視頻網站,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樂視獲得了大多數流量,瓜分了市場大部分利潤。2016年付費視頻用戶預計5440萬人,而四大視頻網站的會員數都超過2000萬。移動端,2016年12月月活設備總數為9.45億臺,四大視頻網站覆蓋臺數分別為4.81億臺、3.97億臺、2.89億臺和1.62億臺。從使用時長的市場占有率來看,全行業月使用時長為176.62億小時,四大視頻網站使用時長分別為55.79億小時、36.33億小時、32.53億小時和12.17億小時,合計占據了77.47%的市場份額。



IP內容不相伯仲,各家運營獨具優勢


視頻網站內容為王,好的內容可以吸引流量,並將流量進一步轉化為價值,四大視頻網站在內容方面不相伯仲,但各有側重。


電影方面,2016年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愛奇藝,騰訊,優酷,樂視視頻擁有版權數分別為6、7、7、4部,除了樂視稍稍落後,其他三家在版權數量上相差無幾。



網劇的制作和播放方面,愛奇藝領先者其他三家視頻網站一個身位。2016年top50網劇中,愛奇藝出品制作的網劇占到了30%,其他三家視頻網站的占比分別為12%、8%、8%。top50網劇各網站播放量方面,愛奇藝達到了246.8億次。其他三家網站的播放量依次為80.2億次、44.7億和19.5億次。



其他視頻內容方面,愛奇藝自制綜藝《坑王駕到》於2016年9月25日上線,成為全網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檔全付費綜藝,一舉打開綜藝付費的新局面。騰訊視頻內容包含廣泛,在體育,演唱會,紀錄片,動漫等領域都有布局,並在細分領域打造頂級內容,如體育的籃球板塊,買下籃球領域的頂級賽事NBA在中國的網絡獨播權。優酷在綜藝和自媒體方面頗有建樹,網站火爆的綜藝節目《火星情報局》也入駐優酷。樂視深耕體育板塊,從成立至今不過短短兩三年時間里,就擁有了17類運動項目、121項頂級比賽版權,實現平均每年4000場的賽事直播。不斷增長的比賽轉播權涵蓋了足球、籃球、網球、賽車、高爾夫等賽事,其中75個項目為獨家版權。



會員運營管理方面,四家視頻網站各有千秋。愛奇藝通過保證各項功能的易用性,創造各種新模式,如在韓劇《太陽的後裔》播放過程中,創造了會員與韓國同步收看的新模式,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會員粘性。通過發展影視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將會員引導到遊戲、衍生品方面,二次開發會員價值。


騰訊視頻充分發揮其社交基因,通過“彈幕”、“好友”、“競猜互動”、“截屏”、“截小視頻”等社交功能,營造更佳的社交互動體驗,著力打造基於社交媒體展開的泛娛樂體系。



用戶方面,優酷目前已支持淘寶、支付寶賬號登錄,雙方已開始支持會員權益互推;服務方面,我們認為未來優酷會員很有可能可以享受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各種服務,包括院線、餐飲、旅行社等優惠和福利。


樂視在2016年對原有會員體系進行了升級,在“內容+體驗”的基礎上增加了服務,為會員提供“優秀內容+品質體驗+場景式服務”。樂視將全屏影視會員升級為超級影視會員,針對家庭娛樂用戶;將移動影視會員升級為樂次元影視會員,針對使用電腦和移動端的年輕用戶。


視頻競爭格局滿園春色,誰能最終笑傲沙場


愛奇藝旨在貫徹以IP為核心的大蘋果樹戰略。以IP為核心,衍生出多種商業模式:包括廣告、付費、電影、動漫、遊戲、電商等衍生生態鏈,多維度深層次開發IP,從而最大化IP價值。在IP內容方面,愛奇藝貫徹“版權+自制”戰略,打造IP池。2016年,愛奇藝的版權采購達1600部,較2015年增長100%。電影方面,愛奇藝與萬達、華誼、博納、寰亞、索尼、迪士尼、環球、派拉蒙、獅門、福克斯、Showbox、東寶、松竹等全球影業公司保持合作。體育賽事方面,愛奇藝將從2017年起成為WTA在中國的獨家視頻合作夥伴。


自制劇歷來就是愛奇藝的拳頭產品。在內容布局方面,根據愛奇藝披露的片單,2016年自制內容超60部,較2015年同比增長200%。2016年,愛奇藝自制劇《老九門》成為全網首個破百億的自制劇。自制網綜方面,愛奇藝的節目數則從2015年的11檔、2016年的20檔,計劃增加到2017年超過40檔。


在2016年10月17日舉行的愛奇藝iJOY悅享會上,愛奇藝CEO龔宇表示,2017年,愛奇藝計劃推出包括版權、自制、垂直等多領域的192個頂級頭部內容,投入超百億,其中既有《瑯琊榜2》《歡樂頌2》《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擇天記》《海上牧雲記》《特工皇妃之楚喬傳》這樣的優質IP大劇,又有《越獄》最新季和《MANTOMAN》這樣的海外劇,還有《聲音的戰爭》《天生是優5》《嘉宴》《食在囧途》等一批創新綜藝節目。



騰訊視頻作為騰訊系主力媒體產品,實力強大。憑借在內容資源的大規模投資及全面布局,騰訊視頻在多個細分領域發力。電視劇領域,騰訊視頻集齊《三體》等二十幾個大IP項目,並在海外劇領域,與HBO、米高梅,派拉蒙等全面影視集團簽訂一系列獨家合作,進一步鞏固海外劇優勢。動漫領域,憑借大規模投入,騰訊視頻建立了國漫最大平臺,成功吸引了相當規模的視頻用戶,也有效控制了騰訊視頻用戶量的流失。在內容分發上,騰訊視頻也有著天然優勢,不僅有視頻平臺,同時也有媒體平臺騰訊網、即時通訊終端QQ、微信等。從廣度到深度上全面連接用戶,一直以來都是騰訊視頻獨一無二的巨大優勢。


騰訊視頻不斷加大布局產業上遊、以技術驅動促進平臺增長,從而推動商業模式的升級。內容方面,騰訊視頻不斷打磨符合用戶需求的精品。2017年,騰訊視頻在自制內容的投入將是2016年的8倍,預計有近40部自制劇上映。2017年,自制綜藝的類型也將更加豐富,六大類節目組成的大陣營,基本覆蓋了包括真人秀、美食類、時尚類、語言類、音樂類、親子類在內的所有綜藝類型。用戶體驗方面,騰訊視頻持續優化極致化的基礎體驗、個性化的推薦系統和社交化的發布能力。




優酷的目標在於,與阿里在用戶、數據、服務方面全面打通,從而建立起一個泛娛樂體系。目前阿里大文娛已經搭建起包括優酷、UC、天貓等在內的全媒體矩陣,實現核心資源聚合霸屏。內容方面已經推出3+X的劇集策略、6+V的綜藝矩陣。


3+X,即聚焦歡樂喜劇、燃血青春、純美絕戀3大劇集類型,對其進行長期深耕,創新布局;與此同時,將除3大品類之外具有爆款潛質的超級熱劇歸為X系列,對其進行專註於頭部內容的系列性規劃,展開版權、廣告、遊戲、電影、衍生品等多方面的合作,基於阿里生態挖掘其超級內容的價值。6+V,即聚焦於脫口秀、喜劇、真人秀、親子類、偶像養成和音樂類六類主流綜藝,並通過V系列(vertical垂直爆款)實現精準觸達目標人群,力圖做到穿透圈層人群,成為下一個爆款。



樂視視頻。著力打造基於終端的生態體系。樂視影視生態系統將構建七屏聯動(傳統的電視屏、手機屏、Pad屏、PC屏、院線大屏和未來的車載終端、VR終端)體系。樂視會員服務賬號可以打通物理介質壁壘,實現7屏內容全覆蓋,同時在多個終端享有購買超級硬件優先權,首映、點映、與明星見面特權,並享受同步院線的海量片庫、音樂和體育賽事直播、獨播特權。內容方面,樂視影視在全面布局的同時,著力突出自制內容。樂視視頻2017年公布的大劇片單中,60%以上的內容為樂視視頻自制內容,如《北京市人與紐約客》、《閻王不高興》。而在自制綜藝領域,樂視采用的是自有控股團隊+精品市場團隊的策略,17年自制綜藝有《單身戰爭》、《女人幫〃妞兒》、《崔神駕到》等。四大視頻網站詳細自制內容片單請參看本文第四部分。



內容支出逐年增大,扭虧為盈路在何方


紅火的付費市場下,掩蓋不住各大網站巨額虧損的事實。


以目前的視頻網站龍頭愛奇藝為例,愛奇藝2015年營收為52.95億元,較2014年的28.73億元增長84.3%,2014年較2013年的13.45億元增長113.6%。不過,愛奇藝2015年營業成本達到76.79億元,較2014年的39.83億元增長92.8%,2014年較2013年的20.88億元增長90.8%。


2015年盜墓筆記單集制作成本超500萬,一季投資超千萬;2016年《老九門》制作費用達1.68億元等都是愛奇藝內容制作成本高昂的表現。由於成本與費用高於營收,導致愛奇藝最近3年都處於營業利潤負增長狀態。其中,愛奇藝2015年、2014年、2013年的營業利潤分別為-23.84億元、-11.11億元、-7.43億元。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中國在線視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突破400,億,2016破年有望突破600億,並在接下來的兩年最終突破千億大關。愛奇藝2015年市場占有率為13.34%,同比增長1.77%。由於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們估計愛奇藝市場占有率的增速將逐步放緩,15年之後每年增速遞減0.5%,並最終保持穩定。由於自制劇戰略的推廣,未來愛奇藝的營業成本中,內容成本增速將放緩,從而帶動營業總成本增速下降,我們估計愛奇藝營業成本增加量每年遞減5億元。根據上述假設,我們估計愛奇藝將在2018年越過盈虧平衡點,實現營業利潤的扭虧為盈。



上市公司鏖戰付費視頻,高流量精品內容頻出


“網臺聯動”成主要播出模式,付費視頻助力公司業績增長


伴隨著版權保護力度的加強、消費升級趨勢漸起、用戶付費習慣逐漸培養,近兩年付費視頻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視頻網站付費用戶典型案例研究報告》,2016年中國付費視頻市場規模達96億元,同比增長90.8%。根據藝恩網發布的《2016中國視頻付費市場研究報告》,2016年中國在線視頻付費用戶規模已突破7500萬,年增速為241%,中國成為繼北美、歐洲之後的全球第三大付費視頻市場。我們預計,2017年中國付費視頻用戶將超過1億。



2016年,在大IP、大明星、大制作等潮流的驅動下,廣大A股上市影視公司相繼進軍付費視頻業務領域、進一步加大優質內容布局力度,將傳統影視劇業務導流至網絡視頻平臺。慈文傳媒、唐德影視、完美世界、華策影視、歡瑞世紀等A股上市影視公司投資制作了多部高流量優質劇目,“網臺聯動”成為主要播出模式,付費視頻成為這些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




對影視公司來說,播放權銷售以前一直是以電視臺為主、視頻網站為輔。從供給端來看,隨著2015年“一劇兩星”政策的頒布,電視臺市場容量逐步縮緊,影視公司紛紛將產品投向視頻網站,“網臺聯動”模式占據主流。各大主要視頻網站手握大規模付費用戶,為了搶到大IP劇的首播權或獨播權,紛紛加大投入力度,主動報出天價購買,從需求端方向擡升了播放權的售價。


根據易凱資本發布的《更換新引擎——中國娛樂產業2016-2017年度報告》,2016年頭部大劇的視頻網站購片收入平均為600-1000萬一集、電視臺購片收入平均為300-500萬一集。《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的互聯網獨播單集售價約1000萬元,衛視首輪獨播單集價格逼近500萬元;《孤芳不自賞》的互聯網單集售價超過700萬元,衛視單集售價近400萬元;《擇天記》的互聯網單集售價約600萬元,衛視單集售價約400萬元。我們認為,對影視公司制作的頭部內容來說,視頻網站已經反客為主,取代電視臺成為它們最主要的收入增長來源和業績增長驅動力。Wind數據顯示,在申萬影視板塊2016年已披露年報的12家公司中,有10家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增長。增速最快的兩家公司為北京文化和完美世界,其中北京文化歸母凈利潤增長率為2361.29%;完美世界歸母凈利潤增長率為767.54%。



北京文化2017年年3月月17日公布的2016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營收9.27億,同比增長165.22%;歸母凈利潤5.22億,同比增長2361.29%。公司通過收購摩天輪(電影),世紀夥伴(影視劇)和浙江星河(藝人經紀),匯集了業界多位資深大佬。綜藝方面,《花漾夢工廠》、《極限挑戰第二季》、《跨界歌王》、《加油!美少女》和《我們戰鬥吧》五檔綜藝節目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收視率。


完美世界2017年年3月月17日公布的2016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營收61.59億,長同比增長25.87%;歸母凈利潤11.66億,同比增長767.54%。其中影視業務營收占比23.63%,電視劇的毛利率為48.95%。根據中國證券報提供的數據,完美世界投資的電視劇《靈魂擺渡3》,上線22小時網絡播放量就破億;《神犬小七第二季》截止劇終全網播放量突破45億。


華策影視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的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16年預計營收44.41億,長同比增長67.12%;預計歸母凈利潤4.80億,同比增長67.12%。根據中國證券報提供的數據,2016年,華策影視參與出品的《親愛的翻譯官》《解密》《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都進入衛視收視及網絡點擊前十名。2017年正在電視臺、網絡平臺熱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線48小時播放量便突破10億;2月10日收官的《孤芳不自賞》則在樂視視頻單平臺就收獲150億的播放量。


慈文傳媒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的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16年預計營收18.31億,同比增長113.93%;預計歸母凈利潤2.93億,同比增長47.06%。2016年12月13日,慈文傳媒與愛奇藝簽署了2.69億的《網臺聯播劇合作協議》,加上分別在4月20日和11月10日與湖南衛視簽署的兩單電視劇轉讓權協議,慈文傳媒未來已有合計金額9.108億元的業績保障。


唐德影視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的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16年預計營收8.12億,同比增長51.04%;預計歸母凈利潤1.74億,同比增長55.24%。2016年10月25日,唐德影視與天貓技術簽署了《電視劇<贏天下>信息網絡傳播權采購協議》,將其主投、範冰冰主演的電視劇《贏天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和相關署名權按照800萬/集的價格授權給天貓技術。《贏天下》暫定集數60集,總授權費4.8億元。



持續發展模式或顯單一,自制劇倒逼上市公司多元發展


隨著付費視頻市場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不再僅僅滿足於播出平臺的角色,紛紛開始推出自制付費視頻內容。藝恩網發布的《2016中國視頻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付費劇達239部,增長564%,其中國內各大視頻網站付費自制劇達112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均超過30部。








海通傳媒也適時而動,深度掘金IP衍生品行業,目前已推出重磅報告《汲取美日成熟運營經驗,中國IP衍生品市場崛起正當時》。我們認為,付費視頻之外,IP衍生品是未來各大影視公司開展多元化經營的重要方向。


據2015年國際授權業協會公布的數據,美國全年泛娛樂衍生品以及授權收益為1380多億美元,中國僅為75億美元。美國人均衍生品消費額大約為400美元,中國人均僅為5美元。但在當下的中國,依托龐大粉絲經濟的基礎,借助中產消費升級的紅利,國以及搭乘由移動互聯網而連接起來的“影、遊、文、動”泛娛樂潮流,中國IP衍生品市場正逐步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未來前景可期。



2012年華誼兄弟開始試水電影衍生模式,通過“內容+渠道+衍生品”戰略穩步推進產業布局。先後投資打造蘇州影視城、長沙華誼電影文化城、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等地產項目。在實景娛樂主題公園的門票銷售、相關權利衍生品方面與阿里進行合作,在版權開發如網遊、網絡文學、動漫改編權等,以及簽約藝人相關衍生品開發方面與騰訊達成合作,共同打造雙方IP權限流轉通道。


樂視網在2013年進軍衍生品行業,既有手遊、創意服飾等周邊產品,同時積極嘗試基於“場景”的衍生產品開發。其出品的《小時代4》運用場景營銷,發布相關衍生品“好聚好傘”,傘面的白色人物圖像和高跟鞋遇水變紅,利用粉絲情懷打造精準營銷,產品上線10分鐘銷量預約超過20000件。除此之外,與美國合作成立中美合資電影視覺知識產權研發機構,進行專業性電影衍生品開發銷售。樂視網以影視物聯為基礎,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為核心,圍繞影視內容、樂視體育進行多元開發,打造豐富的版權產品生產線,借助樂視生態旗艦店、樂視商城、天貓樂視TV官方旗艦店、中國聯通,打造垂直產業鏈整合運營體系,不斷推出樂視生態衍生品。


光線傳媒於2014年積極謀劃衍生產業布局,投資2億元控股動畫制作公司廣州藍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2017年初售出),加強產業鏈戰略布局;1.7億元收購杭州熱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遊戲+影視”的戰略方向;宣布啟動“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加入實景娛樂市場競爭。在具體的衍生品推廣與運營方面,光線傳媒通過入駐天貓旗艦店來銷售公司電影及藝人衍生品,以及進行旗下實景娛樂主題公園門票銷售及O2O業務銷售。光線傳媒還收購了貓眼,運營貓眼商城,銷售正版影視衍生品。


2013年萬達集團投資500億打造青島萬達東方影都項目,包括此前投資70億建設的武漢萬達電影樂園,以及全國共計11座萬達城影視主題公園,萬達集團正在複制迪斯尼、環球影視等海外影視巨頭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2016年7月27日,萬達院線以2.8億美元的交易價格收購時光網,形成了一個暢通的衍生品線上線下聯動運作平臺。




選股邏輯和推薦標的


選股邏輯: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我們看好新興互聯網渠道驅動下的網劇產業(2C端付費視頻模式),我們認為在付費視頻高速增長的情勢下,坐擁資本和資源的上市公司是絕對受益方,重點關註具有頭部內容制作能力的影視公司,掘金高彈性:1)市值小;2)股價低;3)股性強。推薦標的:慈文傳媒、完美世界、歡瑞世紀、華策影視。


慈文傳媒:建立精品IP矩陣體系,打造泛娛樂產業鏈


公司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2016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入18.31億元(+113.93%),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93億元(+47.06%)。主要原因:公司圍繞IP全產業鏈,繼續推出精品電視劇和網絡劇,拓展遊戲及相關業務,打造慈文“品牌+”的泛娛樂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影視劇投資、制作、發行、衍生,移動遊戲研發推廣以及藝人經紀業務。公司精準抓住文學、影視、遊戲、動漫這四個核心支柱,現擁有60余個IP,未來三年內擬制作24部影視劇作品,其中《老九門》、《回到明朝當王爺》、《特工皇妃》、《涼生,可不可以不憂傷》等均為擁有大量粉絲基礎的知名網絡文學IP。明年暑期檔將連續播出四個月《特工皇妃楚喬傳》,此外還拿到了《三體》版權。


遊戲板塊方面,公司15年11月收購贊成科技後,延續以休閑益智類遊戲為主的開發策略,陸續推出了多款精品休閑遊戲和HTML5遊戲,並有1款AR/VR精品遊戲進入策劃階段。未來公司有望介入B2C模式,基於贊成科技與三大運營商良好的合作關系,從“影遊互動”到“影流互動”,在移動端獲取流量,具備很強的盈利潛力。公司未來看點:1)電視劇和網絡劇方面,公司將繼續推進精品IP的培育,爭取將精品網絡部反哺電視臺播出。2)電影方面,公司將通過實施精品IP的全產業鏈開發、培育新的增長點。公司還計劃由專業團隊制作VR網絡大電影,建立VR贏利模式。3)遊戲方面,將延續休閑遊戲的開發策略,並積極拓展新的遊戲領域,並打造一個集遊戲、數字娛樂內容於一體的互動社交平臺。



風險提示:影視劇開發與收入不及預期,影遊互動不及預期。


完美世界:公司業績超預期,崛起中的娛樂帝國


公司2017年年3月月17日公布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59億元(+25.87%),歸母凈利潤11.66億元(+767.54%)),現其中影視業務實現3.28億元,遊戲業務實現8.36億元,二者超出2016年年10.55億元業績對賭。公司遊戲業務營收達47.04億元(+24.97%),占整體業務比重超過76%。2017年一季度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8-3.3億元(同比+40.46%-65.55%),依舊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符合預期。公司影遊深度互動,內容制作+渠道運營雙輪發力,業績保持穩定增長。1)精品IP手遊頻出,遊戲業務持續穩定增長。2016年公司推出《誅仙手遊》、《倚天屠龍記》、《射雕英雄傳》等多款精品手遊,手遊收入顯著提升。2)打通影視全產業鏈,優質內容+渠道協同。公司延續精品戰略,出品電視劇、網劇收視率、點擊量、口碑多點開花,收入快速增長。


公司“影視+遊戲”業務2017年項目儲備豐富,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業績可持續性強。1)影視業務:電視劇方面公司將繼續貫徹“精品化”戰略路線,在立足電視臺銷售優勢的基礎上,重點推進網絡劇的發展;電影方面將繼續推進與美國環球影業合作的電影作品投資計劃;2)遊戲業務:堅持“精品化”戰略,依托IP推出多元化精品遊戲,充分發揮“影遊聯動”優勢。端遊方面將繼續加大電競布局,《CS:GO》有望在年中上線,手遊方面的《完美世界國際版》、《武林外傳》、《笑傲江湖》等重要IP產品也有望在今年上線。


我們認為,公司積極布局影視業務產業鏈下遊,打造“遊戲+影視”雙內容平臺,未來有望實現影遊聯動和電競/VR布局。



風險提示:端遊市場下滑,手遊產品表現不及預期,影視行業競爭加劇,海外市場規模拓展不達預期。


歡瑞世紀:成功借殼星美聯合,發力全產業鏈布局


2016年11月8日,歡瑞世紀借殼星美聯合上市獲批,由無主營業務轉為影視劇的投資、制作、發行、衍生和藝人經紀、遊戲等業務。根據公司2017年年4月月7日披露的年報,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9億元(+55.69%),歸母凈利潤2.65億元(+54.74%)。根據合約,公司2016、2017、2018年對賭利潤將分別不低於2.41億元、2.90億元和3.68億元,扣非後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23億元、2.70億元和3.43億元,綜合2016年年報數據,我們認為未來公司達成目標可能性極大。


精品IP發揮頭部效應,IP儲備豐富業績落地可期。2016年,公司共制作完成《麻雀》《青雲誌》和《大唐榮耀》等多部大型精品電視劇,2017年儲備IP《天乩之白蛇傳說》、《封神之天啟》、《天下長安》、《秋蟬》等四部電視劇進入拍攝籌備階段,新增了《霹靂》布袋戲系列(5部)、《長恨宮》、《梟臣》、《血色翡翠城》、《戰衡陽》、《永不瞑目》和《周瑜傳》等版權儲備。


渠道優勢凸顯,“衛視+視頻”平臺化發展。衛視渠道方面,公司2016年度與北京電視臺簽訂《電視劇播映許可使用合同》,交易金額9601萬;視頻渠道方面,公司與騰訊簽署大劇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從單純的影視制作方到新媒體合作方的轉變升級,走向“B2C”收益分成模式。


電影+藝人經紀+遊戲,布局泛娛樂產業鏈。公司未來計劃逐步加大在電影領域的投資,確保每年投資拍攝4部電影的能力;與楊冪、李易峰、劉愷威、唐嫣等知名藝人進行過密切合作,通過自有“造星”體系不斷打造簽約藝人;遊戲業務依托影視資源及知名團隊,通過優質IP授權、自主研發及多元化運營的方式,將影視與遊戲深度結合,2016年《青雲誌》同名手遊全平臺公測上線,形成影遊一體的商業模式。



風險提示:市場競爭加劇,業績承諾無法完成。


華策影視:精品IP助推品牌傳播,“三生三世”引領付費潮流


公司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2016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入44.41億元(+67.12%),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80億元(+0.99%)。


電視劇業務方面,2016年公司共制作全網劇25部1000集,其中《解密》、《親愛的翻譯官》、《微微一笑很傾城》和《錦繡未央》等均成為爆款。2017年熱播大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視口碑的雙豐收是公司SIP全網劇戰略成功的標誌。公司目前還儲備了《此間的少年》、《尋秦記》、《獨步天下》、《白龍秘館》、《創業時代》以及《光之子》等眾多重量級IP。公司去年還與中文在線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保證了對上遊頂級IP資源的強力掌控,為未來公司業績持續穩定增長奠定基礎。


電影業務方面,《刺客聶隱娘》以及《使徒行者》標誌著公司電影板塊開始發力。公司還參股萬達影視以及《繡春刀》出品方自由酷鯨影業,鎖定優質制作資源。


VR業務方面,公司先後進行多項VR內容相關投資,包括蘭亭數字、熱波科技以及目力遠方,為未來VR市場打下基礎。


遊戲業務方面,公司2016年先後投資參股優質網絡遊戲公司億動非凡網絡以及樂為數碼。2017年2月25日,公司發布公告,擬以自有資金4000萬元持有樂米科技10%的股權,並成為其重要的戰略性股東。


我們認為,公司未來將以“超級IP、超級制作、超級明星”的現象級產品為核心,全面輻射到遊戲、新媒體、實景娛樂、VR/AR、體育等周邊產業,板塊聯動協同發力值得期待。



風險提示:SIP戰略發展不達預期,行業發展不達預期。


風險提示


市場競爭激烈,行業發展不達預期,宏觀經濟不景氣,大盤系統性風險。(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74

高鐵重回350 一場速度與成本的較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2/165297.shtml

高鐵重回350 一場速度與成本的較量
棱鏡棱鏡

高鐵重回350 一場速度與成本的較量

“複興號”在京滬高鐵的運行,或許可以被看作一場高鐵差異化發展試驗的開端。

來源丨棱鏡(ID:lengjing_qqfinance)

文丨友子

高鐵350時代回歸。

9月21日,全國鐵路新列車運行圖實施當天,7對14列“複興號”動車組率先在京滬高鐵上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正式宣告中國高鐵達到全球高鐵最快運營速度。按照新的運行速度,乘客如果從上海出發到北京,最快只需要4小時24分。

“很平穩,確實乘坐體驗比過去好一些。”這是上海乘客劉揚(化名)此前提前乘坐“複興號”後的初步感受。在正式開行前,“複興號”已經在京滬高鐵上試運行了兩個月的時間。

在21號的正式運行當天,乘坐“複興號”的乘客依然相當興奮地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分享乘坐感受。不少視頻里,乘客都將倒立的礦泉水瓶、直立的手機甚至硬幣放在窗邊,證明“複興號”的運行非常平穩。

0 (2)

複興號上的硬幣實驗

“當時我們車上也有人演示了,感覺最近坐高鐵這個會是必備項目。”看到不少這類視頻後,劉揚開玩笑說。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此前的介紹,這款全新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在列車設計、車廂高度、座椅間距上都進行了改進,並增加WIFI和USB充電接口等設施,試圖在提速的同時也實現乘坐體驗的提升。21日乘坐的乘客普遍贊揚了速度和乘坐體驗。

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京滬高鐵從正式商業運營以來從未達速。選擇如今這個時間節點提速,一方面與高鐵運營六年來的經驗和輿論環境有關,也與新的“複興號”所標誌的高鐵發展新階段相聯系。

隨著速度提升的是高鐵的運營成本。從“複興號”試運營開始,這一話題就備受外界關註。目前“複興號”執行的車次並未漲價,而運營後的“複興號”車廂出現座位數增加的狀況,似乎正是希望解決這一問題。

事實上,關於如何判斷高鐵的成本,一直有不同的說法。高鐵究竟應該以社會效益為先還是自身經濟效益為先,爭論已經伴隨多年,這直接影響著高鐵提速與否的決策。

為此一些觀察者重新提出了一項議題:中國高鐵是否可以差異化發展來滿足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需求?有充足商務出行需求的東部地區,是否可以接受350公里時速運行的高鐵,即使票價可能會上升?正在運行的“複興號”,能否為高鐵的進一步差異化發展帶來答案?

扭虧為盈的京滬高鐵

連接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在實施新的列車圖之前,京滬高鐵上每天開行的列車超過400列,單從上海到北京的G字頭的高鐵來看,周末每天有44班,工作日每天也有37班發出。

9月21日,正式運營的“複興號”承擔了其中7對14趟車次,占到了京滬間高鐵車次的六分之一甚至更多。其中,時速350公里的“複興號”每天最早7點分別從北京和上海開出(G5和G6車次),從北京和上海出發最晚分別是19點05分和19點(G9和G8),速度在4個半小時左右。其中速度最快的G7和G8只需要4小時24分鐘,相對較慢的G5、G6和G10需要4小時34分鐘。

和其他5個半小時甚至近6小時的高鐵相比,“複興號”車次的耗時仍然少了一大截,正因如此近兩天這些車次票務售空速度更快。9月21日,騰訊財經從12306的余票信息來看,以9月23日-24日的周末,“複興號”執行的車次商務座、一等座很多都已經沒有余票,但同時查詢可以看到其他高鐵車次所有等級座位仍然有余票。

為什麽京滬高鐵選擇此時提速?

京滬高鐵原設計時速為350公里,但實際上京滬高鐵自2011年6月30日開始商業運營後一直是以時速300公里和時速250公里的車次混開,換言之,京滬高鐵運營6年來一直是以低於設計時速的速度運行。

多年來盡管鐵路行業人士呼聲不斷,但高鐵時速一直沒有重回350公里。一些故障也對高鐵的穩定性產生過影響,比如京滬高鐵在2011年運行之初,就經歷了多次故障,導致列車時刻普遍受影響。

但過去六年來,隨著高鐵網絡在全國逐漸鋪開,高鐵安全穩定運營的經驗增加,公眾對其安全性的認可越來越高,高鐵是否應提速的主要爭論點轉向了經濟性——提速會造成能耗增加,帶來成本提升。而國內大部分高鐵運行時間有限,目前普遍仍處於虧損之中,難以為提速提供正當理由。

但京滬高鐵卻沒有這樣的尷尬。根據去年京滬高鐵股東天津鐵路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融資說明書以及中金公司的報告,依靠高速客流增長,從2013年到2015年,京滬高鐵公司收入從182億元增長到234億元,凈利潤從-13億元扭轉為盈利66億元,凈利潤率達到28%左右。這些數據當時被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廣泛關註。

因此,中國鐵路總公司給出的理由是滿足市場需求。根據官方的數據,京滬高鐵開行六年累計旅客突破6.3億人次,年均增長21.2%。

新一代的高鐵車輛也以提升乘坐體驗來增加提速的合理性。

被命名為“複興號”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實際上有CR400AF和CR400BF兩個型號。 很多乘客註意到,二等座前後都增設了電源插座,並增加了USB接口。

官方的數據還強調了車輛空間更寬敞,乘坐感受更舒適——列車高度從3700毫米增高到了4050毫米,二等座的間距增加到了1020毫米,由於新的空調系統,列車通過隧道或交會時會減小耳部不適感,並在照明控制、衛生間空間等設計上進行了優化。

也有乘客註意到,新的“複興號”減速性能也好於以往有停頓感的車型,“都沒怎麽感覺到就減速了”。

0

9月21日,一輛時速達到350公里的“複興號”車廂內

提速與成本間的博弈

提速50公里,高鐵的成本會提升多少?官方曾經回應過這個問題。

去年“兩會”期間,中國鐵路總公司時任總經理盛光祖曾介紹,以技術、裝備和管理來看,高鐵以350公里時速運行沒有問題。但如果時速提高50公里,高鐵的成本將提高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電價、零部件磨損加快和維修成本加大。

速度提升後,由於阻力增加,高鐵的牽引所需用電增加。以CRH380車型為例,車輛生產方發布過該車型的牽引計算書,在定員乘車和列車總重不變的情況下,時速350公里時車輛阻力要比時速300公里時增加40%,功率要增加2500多千瓦,相當於要增加50%以上。有鐵路愛好者據此結合長客公布的部分數據推算,“複興號”提速的用電也會增長50%以上。

對於高鐵提速帶來成本增加的說法,行業以及觀察人士的反對聲音並不少。在他們看來,總的運營成本里面,電力成本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根據《中國鐵道年鑒》,在2011年時京滬高鐵包含牽引用電的直接生產費用共9.8億元,只占營業總成本的一成。結合2015年京滬高鐵公司營業總成本167億元來推算,算上年均增速,京滬高鐵目前一年牽引用電費用應該在20億元的水平,即使京滬高鐵的車輛全部提速,增加的成本會在10多億元的水平。

而根據“複興號”生產方介紹,新車型將車頂的空調系統等設備下沈到了風道系統中,列車阻力比現有的CRH380降低7.5%-12.3%,電力增長的成本還會被進一步抵消。

事實上,設計時速不同,高鐵從基建環節的成本就不一樣。350公里的高鐵轉彎半徑是7000米,而時速減少50公里可能會減少兩三千米的轉彎半徑,這意味著施工里程會明顯減少。不過在關於京滬高鐵的成本討論中,很多分析關註的只是運營成本。

普遍觀點認為,提速除了造成運營成本提升外還有維護成本。高鐵車輛會定期檢測,隨著速度提升帶來的磨損加快會增加零部件的更換頻率,設備維修的周期也加快,造成成本增加。不過也有反對的意見指出,鐵路的維護周期是按照里程來計算,並非速度。

支持提速的一方提出,“複興號”將依靠耐受性和通用性來節省成本。中國鐵道研究院人士接受采訪時曾介紹,“複興號”對雷電的耐受度增加,使用壽命可以達到30年,相比以往只有20年壽命的的車型,更適合雷雨季節較多的中國。

以往的CRH動車組是中國與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等等外方公司合作生產,由於各國技術不同,不同車輛配套、備用列車以及維修零部件都不同,這意味著不同型號的動車組共用、調換列車和零部件的難度大。甚至不同車輛的定員座位數也不一樣,導致一旦車輛故障需要換車,可能會出現座位不對應和座位數不夠的情況。

按照生產方的說法,新的動車采用的標準覆蓋車體、列車網絡標準等10多個方面,並且能夠在中國不同環境的地區運行。如果“複興號”未來在全國逐步推開,統一的標準將有利於降低未來高鐵的運營成本。

“複興號”車身上的標註為CR,和此前的CRH明顯不同。其命名為中國標準動車組,也能明顯看出統一標準的含義。

高鐵試探運營差異化?

不過一些乘客體驗後發現,“複興號”運營情況和之前預期稍有不同。

有試乘的高鐵愛好者發現,四節全二等座的車廂都增加了一排座位,座位間距從宣傳的1020mm減少到了980mm,由於座位增加而車窗設計未變,一些靠窗座椅“面壁”的情況重新出現,影響乘坐體驗。不過同一車次其他車廂的座位間距和布局並不受影響。

考慮到車輛訂購的批次肯定多於目前已經運營的數量,接下來還會有一定數量尚未交付的“複興號”依舊會出現這個問題。座位布局如果不斷變化,也會對“可以減少備用車輛成本”的說法產生影響。

“複興號”雖然提速,但價格並未變化。目前上海北京之間的高鐵票價仍然為二等座553元、一等座933元和商務座1748元。中鐵總的相關人士此前表示,“複興號”運營初期票價會維持不變。

不過未來票價是否會提升?考慮到2011年全國高鐵全面降速時,高鐵票價曾經下降5%,理論上提速後高鐵是有漲價的可能。在國內,涉及到交通定價一直都是個敏感的話題。反對的聲音認為,隨著高鐵車次持續增加,普通列車逐步減少,高鐵提價會增加乘客尤其是相對低收入群體的出行負擔。

另一種思路認為:在經濟發展更好的地區,更多乘客追求效率。他們是否願意為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乘坐體驗支付更高的價格?如果可能的話,未來在不同地區、不同高鐵線路上可能會出現更明顯的價格差異。

以京滬高鐵為例,很多時候數量較少的一等座和商務座會率先賣完。而觀察近幾天的“複興號”票務情況,最先搶光的也是一等座和商務座。對於長期往返京滬的的商務人士來說,相比經常延誤的飛機,高鐵在時間保證上更具吸引力,而價格敏感性不強。

0 (1)

9月23日的一班“複興號”,一等座和商務座都售罄

京滬高鐵提速到350公里後,理論上華北、華南、東北等地區的很多高鐵都具備提速的能力,不過國內並不具備全面推廣的可能性。在中西部地區,除了鄭西高鐵設計時速是350公里外,大部分高鐵時速都在250公里甚至更低的時速,西安-成都、成都-重慶以及鄭州-重慶等中西部中心城市間的高鐵都從原規劃的350公里時速上大幅縮水。

“京滬高鐵縱貫經濟最發達的東部地區,客流需求旺盛,旅客運量持續大幅增長,‘複興號’實現時速350公里運營,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中鐵總相關負責人對官方媒體解釋提速的原因。

“複興號”在京滬高鐵的運行,或許可以被看作一場高鐵差異化發展試驗的開端。

複興號高鐵提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