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先食】美國婆婆人手製 清香鮮花棒棒糖
1 :
GS(14)@2016-03-28 14:16:55當香港的小朋友還在為考學校、考TSA而奔波時,美國Sugar Bakers Bakery的店主Janet Best卻牽著她孫兒、孫女的小手,將可食用的鮮花放入棒棒糖,製成像藝術一樣的壓花棒棒糖。「擁有這個小農場一直是我的夢想,而無論是我或是我的孫兒,都享受著我們正在做的」Janet Best在網店的介紹寫道。細看網頁的介紹,會看見一張張小孩子的相片,然而他們的職位卻一點也不小-有廚師,亦有店主,就連店主的寵物也當上試食專員。而為了小朋友的健康著想,放入糖果的鮮花都是由店主親手種植,而且不含任何殺蟲素和毒素。糖果本身亦沒有加入砂糖,而是以花蜜、葡萄乾、椰子等配料作提味。
在復活節這個長假期,與其讓小朋友留在家中玩手機遊戲,或是操練習作,不妨與他/她試試動手做健康的甜點,好好享受這難得的假期。材料(約18枝份量):龍舌蘭花蜜(亦可用其它花蜜代替)- 1杯雲呢拿香精 - 1茶匙他他粉(又稱塔塔粉)- 少許甜菊糖(或用椰糖代替)- 1茶匙可食用鮮花花瓣 - 18片水- 2/3杯棒棒糖模具 - 1個棒棒糖棍 - 18枝製法:1.燒熱平底鍋,倒入花蜜和水,攪拌至混合物煮沸,再加入他他粉。2.插入溫度計,偶爾拿起平底鍋,搖動混合物,以令糖果的顏色變得均勻,並避免煮焦,直至煮至軟脆狀態(約攝氏143度)。3.熄火,加入雲呢拿香精和甜菊糖。4.將1/2混合物倒入棒棒糖模具,放入可食用鮮花花瓣,然後放入糖棍,再倒入其餘的混合物(注意混合物要覆蓋糖棍)。5.將糖果放入冰箱一小時凝結。成形後取出,以保鮮紙包裹糖果,再放入密封的容器儲存。記者:黃映嫚相片來源:Facebook
這些小孩子都是店主的孫兒、孫女,年紀輕輕卻都當上店主、主廚了。
放入糖果的鮮花都是由店主親手種植,而且不含任何殺蟲素和毒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28/19546996
【旅遊籽】94歲婆婆賣50年前潮物 曼谷商場冇客到
1 :
GS(14)@2016-03-31 14:49:27Nightingale-Olympic由Niyomvanich家族開設,94歲的Aroon是六兄弟姊妹中的細妹,見證着這古早商場的盛衰。
【旅遊籽:遊俠仗義】一間沒人去的古早百貨,仍可日日開門做生意,曼谷Nightingale-Olympic是亞視級逆市奇葩,貨架五十年不變,賣發黃內衣褲、以為是跑步機的美腰器、猶如電椅的按摩床。貴為市內第一間百貨公司,60年代靠入口歐美貨領風騷,時至今日,裝潢頹過國貨公司,員工多過客。抱着半嘲笑的獵奇心態去逛,尋到寶之餘又發現內有動人小故事。94歲事頭婆帶我們走一圈重溫昔日輝煌,歷經幾十年風雨,到今日已無求,生意有又好冇又好,惟望照顧一班相守數十載的老員工,下半世有啖安樂茶飯。
七層高建築物於1960年代落成,設計沿用當年流行的粗野主義(Brutalism)。最低三層為商場,上面四層分別為廚房、佛堂、住宅與辦公室。
披頭四簽名結他,許多收藏者來問價,Aroon說幾多錢都不賣。
驟眼看以為是跑步機,原來是美腰器。繫上腰帶,開動機器帶即震動,據說有瘦身效果,約2,523港元。
據說是用來訓練小腿肌肉的按摩床,綁住雙腳腳掌打轉,感覺似受刑多過紓緩。
相當奇特的桑拿盒,就如中國古代囚車般,入內後只有頭部突出,身體動彈不得,蒸汽由下面噴出。
古早版單車機,現在看來仿似用回收物料製成,在當年卻相當時髦,約648港元。
從一篇外國報道得知這間百貨公司Nightingale-Olympic,當地年輕人大多未聞。的士渡過湄南河,進入城西舊區Koh Rattanakosin。彎彎曲曲的小路非常塞車,看車窗外風景,見一街金行、當舖的中文字招牌,曼谷唐人街之老舊,比得上檳城的花樣年華。東張西望之際,看到一座恍如被炮火轟炸過的七層高大樓。raw到不能的外牆似由瓦片橫直叠成,暗合流行於50至70年代、不作無謂裝飾只講究實用的粗野主義(Brutalism)。上方圓形標誌內是一個火炬圖案,附註一堆看不懂的泰文,若非下面有小行英文,差點就錯過了。櫥窗一向是店舖的衣裝,大品牌砸錢爭崩頭,都只為佔櫥窗一隅。這裏的公仔卻七零八落,展示着幾十年前的舊款時裝,令人發笑。踏進去,空間寧靜得令人不自在,沒有親切招呼,七八個當值的老員工原封不動,繼續坐着看報紙,彷彿我是隱形。
古舊化妝枱與60年代興起的圓鏡,一盒盒粉底早已乾成硬塊。
當年Aroon特地飛到洛杉磯跟Merle Norman學習,才獲准引入這個品牌化妝品,今今品牌仍在卻已不在潮。
老外獵奇新影點 高峯期近百員工
走一圈,就知這空間有幾古老。窗上的泰皇掛畫,還是40年前的俊臉,國旗表尚有未解體的蘇聯,網球海報上的三位選手是麥根萊、艾華特和早在1994年意外身亡的Gerulaitis。見我走前看產品,櫃枱阿姐隨手抹一下,玻璃櫃乾淨到不能再乾淨,大概平日除了清潔,她也沒啥事可做。據說這裏近年成了老外的獵奇景點,故牆上貼了不准拍照的標示,所以當攝影師拿出相機,阿姐條件反射地當我們來混吉,口中泰文念念咒罵不絕,直至拿出旅遊局的信件,面容才稍為放鬆,示意我們等等,她要找事頭婆。電梯門打開,事頭婆Aroon Niyomvanich撥開一旁攙扶的助理,堅持自己走。寒暄喧過後,問她幾歲。「今年94了。」不禁吃一驚,只因着實不像,一頭銀絲不見疏落,百歲風華猶在,原來是大家閨女,連她姪孫也不懂說英語,她懂。她拿起一本白色的書,說是哥哥Matti去世前找人編的回憶錄,基本上也是家族誌。「我是印、中、泰混血兒,家族在唐人街過百年了,80年前我們只有一間小士多,細舖換大舖,到60年代轉為百貨公司,也是曼谷第一個商場。」老人家無戴假牙,說話只能三分聽七分猜,她顯然很想與外人分享一切,包括那有迹可尋的輝煌。當年百貨公司入口歐美貨品,在50年前的曼谷,可說是走在潮流尖端,只有上流社會的人光顧。後來隨着城市發展重心東移,以及Siam Center、Central Chidlom等商場的出現才走下坡。最高峯時期曾聘請近100位員工,現時只剩下約20位。追不上時代,滯銷貨物也隨這裏一起變老,卻吸引一堆vintage粉絲。古早版的大富翁、1948年出版的《Improve Your Boxing》、產自西德的曼陀林弦線,像是博物館藏品,卻樣樣有標價帶得走。當中一排似足跑步機的儀器,我還在疑惑為何只有腰帶沒有跑步帶,原來是60年代流行的美腰機。將腰帶綁上肩、腰、臀、手臂等位置,通電後會不斷震動,據說可達到瘦身效果。
Nightingale-Olympic於1936年由Aroon哥哥Matti開設,起初只是間小士多,到60年代發展成百貨公司,遷進現址。
商場有兩層,中間空出一個圓型空間,樓底高,看上去更為闊落。
古早桑拿盒似囚車 按摩床似電椅
事頭婆越講越興奮,招呼我們上三樓這早已遊人止步的神秘區域。一道封塵已久的玻璃門,寫上「Merle Norman Cosmetics」幾隻大字,這個1931年於美國成立的化妝品牌,也曾風行一時。「當年為引入這品牌,我特地飛到洛杉磯跟Merle兩夫婦學師,合資格才能開設這化妝廊。」在當時,這可說是頭等大事,Norman夫婦開幕當日特地來泰國,枱頭還有Aroon兄長與他們兩人的合照。推門入內,冰封的時空再次上色。已乾涸的粉底、1953年推出用剩一半的Christian Dior Eau Fraiche古龍水、假髮公仔褪色到像黃疸病面黃黃。最經典,是房內放置的幾張「按摩床」,醫院手術枱的模樣,完全猜不透按摩部件在哪裏。Aroon請我坐上,心想一試無妨,一通電源,整張床來回高速震動,我整個人不斷彈起,有如恐怖電影中坐電椅的角色。老人家意猶未盡,盛情難卻,惟有繼續試玩其他產品。紓緩腰骨的移動方塊、綁住雙腳轉動的小腿肌肉訓練器,怪誕程度逐級上。同場加映古早桑拿盒,整個人如坐進囚車,只得頭在外,全身動彈不得,蒸氣由下面噴出,感覺上古時炮烙等酷刑也是這樣想出來的,但見老人家笑得開懷,我也試得過癮。行了半小時,助理說她有點累了,「but she is happy。」臨別前,她堅持帶我到二樓玻璃櫃,說了個類似「Veto」與「Beetle」之間的音調,然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結他,上面原來有披頭四四人簽名。「曾經有好多人叫我賣,但我幾多錢都不會賣的。」我想,她連這個商場都不捨得賣,自然不會賣這個結他了。碰巧到了開飯時間,熱騰騰的飯菜由廚房端出,幾位七老八十的員工圍在一起吃飯。說說自己的孫子怎樣調皮,又分享昨晚煮了幾味好餸,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60歲的Darune打工40多年,主理體育用品,她手上的木製Jack Kramer系列網球拍,1948年起由Wilson推出。
翻出當年與當地議員的合照,Aroon(左)與姪女Pasuk(右)感情要好,當Aroon百年歸老,生意就會交給她去繼承。
Aroon篤信佛教,與員工吃午飯之前,會先上香。
Wilson當年推出的球星簽名球拍系列,左下是麥根萊、右上是艾華特,右下是Gerulaitis。
手繪的兒童鋼琴,約1,207港元。
這古早大富翁曾被英國傳媒調侃,指地圖仍標示1935年地價,如Whitechapel Road一個單位當年值60英鎊,到2015年實際已飆升到502,629英鎊,售價約218港元。
Nightingale-Olympic
地址:70 Tri Phet Rd, Wang Burapha Phirom,Phra Nakhon, Bangkok10200 Thailand
簽證:持BNO或特區護照免簽證。查詢:25216481(泰國駐港領事館)
機票:香港航空來回曼谷,連稅由991港元起
交通:乘MRT至Hua Lamphong站,轉乘的士前往,車程約20分鐘
滙率:1港元約兌4.6泰銖,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鳴謝:泰國旅遊局
記者:甄俊宇攝影:梁志永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31/19550624
【西貢故事】全港唯一搖櫓載人舢舨 74歲婆婆:我會一直做落去
1 :
GS(14)@2016-07-15 05:16:13妹姐的舢舨需要以人力搖櫓,一下一下搖動,船才會前進。
踏入暑假,西貢變得熱鬧起來,各種小艇舢舨在海面繁忙地穿梭。這隻舢舨注定與眾不同,它是一個傳奇,在海上緩緩地搖動,懶理其他快艇遊艇,仍堅持龜速行駛,細心看,舢舨沒有安裝摩打,只靠一支搖櫓不停擺動前進。
它不是做一場Show,卻是西貢人經常坐的交通工具。像西貢水上人吳偉強(Peter)有一架泊近岸邊的艇仔,若想由碼頭上自己的艇仔,便會打電話約這隻舢舨的主人──妹姐接載,由於岸邊密密麻麻地停泊了很多艇,艇與艇之間又泊得很近,摩打船靠近時,繩子等雜物容易扯入螺旋槳令其損壞,所以亦只有妹姐的人力舢舨才能到達,相對靈活得多,在西貢是獨市生意。妹姐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袁初一妹」,最初我亦半信半疑,直至她將身份證遞給我看,並說:「因為呢個名,我成日被人笑係日本人,水上人唔識字,為咗易記,就將出生日期用嚟改名,不過,我都唔肯定自己係咪初一出世,阿媽可能亂嚟嘅。」說罷,她哈哈大笑。舢舨是她一個人的舞台,用一支十六呎搖櫓,雙腳紮馬,雙手搖呀搖,眼看輕鬆得很。別以為搖櫓好簡單,記者試過撐5分鐘,剛好遇上強風,自問已出盡全力,但舢舨動也未動過一下。「你呢幾下都未認真拉嗰槳,你咁細力,船只會俾啲風吹番轉頭,行唔到啊!」妹姐半認真說。搖櫓撐船需要四肢用力,更要利用腰力將船推前,賺的都是勞力錢。妹姐每日做朝六午四,有時會看天做人,如果打大風落大雨,則會休息。由於不設最低消費,收入並不穩定。「有時路程太短,都費事定價錢,最低一兩蚊都試過收,甚至一日未發過市都試過,假期生意好啲,都會過一百蚊。」今年74歲的妹姐搖櫓大半生,年青時靠罟仔艇捕魚,到現在轉做舢舨載人,她說,這隻搖櫓舢舨是獨一無二。「如果呢隻舢舨爛咗,已經唔會再整到。搖櫓依家都無人識整,識整嘅已經走得就走。香港仔、南丫島、筲箕灣都搵唔到,係西貢只剩番我呢一隻。」雖然手腕勞損,雙手起繭,但她仍會堅持做下去。「人係要做嘢,要運動,好多人叫我不如返去享福,但如果手痛腳痛,有錢都享唔到福。我每日可以搖吓搖吓做運動,行得又食得,已經係一種福氣,所以我好珍惜呢個工作。」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
西貢水上人吳偉強(Peter)(紅衣服者)經常坐妹姐搖櫓的舢舨,是西貢人的交通工具。
舢舨有不少裝飾,都是由妹姐親自設計的。
今年74歲的妹姐堅持以人力搖舢舨,沒想過退下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5/196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