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少投資者願意推翻昨天的我?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vj6.html

昨天參與了一個鄧公的投票,有感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家,紅歌唱了大半輩子,還能夠向資本主義敵人低頭,拿出勇氣推翻昨天的我,真的很不簡單!多少投资者愿意推翻昨天的我?


多少投資者願意推翻昨天的我?

零八年初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自己公司的業務不對勁了,恨不得突然間出現哪個傻瓜,願意以資產值收購我的公司,讓我套現去經營另一門有前景的生意。可惜現實生意買賣中找不到這種傻瓜。

常說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在現實生活中,我看不到有哪個傻瓜會願意出高於資產溢價,去買一家十倍甚至二十倍PE,並且未來一兩年業務前景不明朗的企業。

偏偏股票市場中常常會出現一個怪現象。明明知道企業開始走下坡路了,卻還有很多傻瓜願意出兩倍甚至三倍於資產值的價格去買這家企業。更傻瓜的事是,居然會 有現有的企業主明明知道企業業務走下坡路了,卻還是不願意以兩倍甚至三倍於資產值的價格賣掉這家企業。原因無他的,只因為他付出的價格比現有的傻瓜出價更 高而已。

為什麼要為自己去立個貞節牌坊?

現實生活中,自己經營企業,企業走下坡路了,與企業共患難實屬無奈之舉,因為往往根本沒有退路,只能堅守。很多股票投資者卻認為買股票就是持有企業,就應 該抱著跟企業共富貴共患難的心態,象老巴擁抱可樂、擁抱比亞迪一樣,實在可笑又可悲。老巴不賣可樂、比亞迪,是因為他已經成為了當中的一分子,想退出也不 容易。試問有誰會願意支付六十元、八十元的價格從大股東、二股東手上買下比亞迪?

股票市場真的是一個好地方,它給予了我們與企業共富貴而可以不共患難的機會。我們為什麼偏偏要為自己去立個貞節牌坊呢?明明看到出問題了,還能夠以兩三倍的資產值的價格退出,這樣的機會,多少人真的願意把握?至今還是有不少博友咀巴上說著價值投資,做的還是價格投資。曾經看見某博友在49、50元時已經指出徐工有難了,但至今卻還在思考是否應該賣出。多少投资者愿意推翻昨天的我?

明明看到了問題,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面對呢?突然有感而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8

[股票掌故]天行國際(993)究竟和多少家上市公司有關? (2,加入紀曉波資料)

今天首先說說,天行國際的主要股東相關的的資料:

(1) 背景資料:

a. 2009年12月,彭曉東及李江南全資持有的StepFast Company Limited分別持有60%及40%的佳元投資有限公司(Super Century Investments Limited)購入張氏家族及蔡朝暉持有該公司的控股權,同時以3,600萬購回張氏證券及張氏金業的資產。

當年公告稱,「收購建議將從新鴻基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向佳元提供之信貸融通撥付」,可見其財力有可能不太足夠,由是埋下財困的誘因。

b.  2010年3月,收購正式完成,因股權多於全購觸發比率30%,故需提出全購。次月,全購完成,再取得6,000股。

c.  2010年8月,公司以930萬出售的太陽國際財務有限公司予「獨立第三方」Checkmate Advisors Limited。該資產是在2009年8月以1.3億購入,而公司在補充公告獲利亦不大,從淨資產看來公司也沒有派發股息,但為甚麼作價相差這樣大呢?

究其原因,當時收購是包括股東貸款價值約為120,337,164.50港元,但出售則不包括以上的股東貸款,故此作價相差較遠的原因在此,亦因而將交易變成一般的須予披露交易,只需披露而不需股東批准的交易。

該公告只披露賣方是一家獨立第三方的BVI公司,但實際上,從另一張駿科網絡訊息(8081)的在2011年9月12日的收購公告看出,Checkmate Advisors Limited實由該公司主要股東及董事徐秉辰所擁有。

當次收購的標的除了一家稱Checkmate Finance Limited的財務公司外,亦收購一個位於香港電氣街2-14號星輝苑20樓G室的單位,並從其收購目的是作為「本集團之員工宿舍」,估計該物芋業應為徐秉辰的原居所,所以這交易可能算是一偷錢遊戲。

說回太陽國際財務交易,該交易的原賣方楊素梅,是鄭丁港的配偶。而在2007年,當是仍由徐秉辰所擁有的嘉利福控股(8029,前豐裕興業、嘉利盈、現太陽國際)收購由鄭丁港及太陽國際財務的另一位股東周焯華以及黎丁港(譯音)分別持有45%、45%及10%,並從事網上賭場業務的Loyal King Investments Limited,以發行新股及現金支付,藉此成為該公司的主要股東,其後徐秉辰陸續退出,而鄭及周等人逐漸成為大股東,公司亦因而易名為太陽國際,所以這交易的「獨立第三方」是否獨立,確實成謎。

d. 2010年11月,距收購接近1年,估計大股東國財困問題,將股票押予新鴻基證券,並將股票存放至此。

e. 2011年1月,佳元投資有限公司(Super Century Investments Limited)以28仙出售8,500萬股。

f.  2011年2月22日,主要股東之一彭曉東辭任執行董事,估計是他出現了財務問題,故出售其權益,導致要售出股票告急。

g. 2011年2月28日,佳元投資有限公司(Super Century Investments Limited)以25仙出售1.3億股,股權降至40.25%。

h. 2011年3月,出售觀塘協和街物業,作價6,977.7萬,套現作一般營運用途。

i. 2011年5月6日,配售2.16億股,每股18.5仙,代理為旗下之天行證券。

j. 2011年5月20日,因新股東認購股份,出售其證券及融資附屬10%股權。

k. 2011年5月22日,太平洋實業(767,前太平洋合板)收購佳元投資有限公司(Super Century Investments Limited)以20仙收購天行國際1億股,股權降至25.86%,並以其餘股票仍抵押借取3,700萬。關於該公司之資料,可參考三文魚財記之文章

l. 2011年6月3日,該公司以20仙配售1億新股,然後再宣佈1供20,再供5股送1紅利認股權證,並發售可換股票據,供股價、紅利認股權證及可換股票據行使價全為3仙,供股包銷商為財技界無人不曉、新鴻基公司(86)主要股東CVC Asia Pacific之大中華區主席梁伯韜、金利豐(1031)旗下的金利豐證券及旗下之天行聯合證券。供股詳請請參考三文魚財記之文章

m. 2011年6月23日,太平洋實業再借予佳元投資有限公司(Super Century Investments Limited)2.03億元,以作為其按等額接納天行國際供股之資金來源。

n. 2011年6月27日佳元投資有限公司(Super Century Investments Limited)之持股轉移至天行聯合證券。

n. 2011年11月12日李江南全資持有的StepFast Company Limited佳元投資有限公司(Super Century Investments Limited)40%,可能因財困關係,以承債方式轉予紀曉波,紀曉波成為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

據公告稱,紀曉波32歲,是一位企業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數間企業集團出任董事長及董事,並積極參與私募股權投資。彼亦擁有尋找具有巨大潛力企業之豐富經驗,尤其是於房地產行業、能源工業、採礦業、農業、醫藥行業、與環境保護相關行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

據股權披露資料,紀曉波是當年嘉輝化工(582)的LED業務的賣方之一,持有標的95%股權,後來因發行可換股債券超過一般授權,故條款後來更改,但最後仍獲股東通過,另外,此交易實搭配另一交易形成賣殼,但最終失敗壞,詳情請參看三文魚財記的文章。據股權披露及公告推測,其後並曾經把換得之可換股債券抵押予太平洋實業贖回。但大股東之一劉佳把其嘉輝化工持份亦按予天行國際,至今尚未贖回。這兩人是否共同和這兩公司有關係,不得而知,如兩者有關係,嘉輝化工就是一單走灰色地帶的買殼事件。

另外,他在亨鑫科技上市當日以2.25元購入2,000萬股,持股增至5.15%,成為除崔根香及張鍾外第三大股東,另外因為部分亨鑫科技持有人拆夥後成立俊知集團,董事成員亦暗中和亨鑫科技有一定關連,這是否巧合?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32

有多少公司靠政府「哺養」

http://www.infzm.com/content/65591

有一家神奇的公司,上市10年募集資金總額超過278.85億元,10年間還獲得政府補貼11.59億元,但總共虧損75.32億元。

2011年,這家公司預計全年虧損30億元,但在10月26日,其公告稱,將地方政府贈送的煤礦資源賣出了36個億,竟一舉扭虧。而到了11月21日,又一則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有可能申請到24億的退稅。

這家名叫京東方的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靠政府哺養的「不死鳥」。

不要以為這只是孤例,在中國A股市場上,這樣的公司比比皆是。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佈的2010年年報審計情況快報顯示,已披露年報的1570家 上市公司中,1454家收到政府補貼,佔比高達92.61%,涉及總金額高達464.4億,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獲補貼3187.09萬元。

查閱2005年至今上市公司有關政府補助的公告,可以發現,無論是政府補助的覆蓋面還是補助金額,都呈擴大和加速趨勢。

超過九成的上市公司,為什麼可以不斷得到政府喂養?政府又為什麼樂于贈送大筆金錢給這些公司?

A股十大補貼大王。 (何籽/圖)

誰是補貼大王

在幾年來的政府補貼前十名排行榜中,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均佔多數。

2011年前三季度,獲政府補貼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共有6家國有控股企業,分別是中國石油、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國中冶、歌華有線。

2010年,央企佔了補貼榜前十名的半壁江山,它們分別是長江電力、中國石油、中國中冶、豐原生化、中國國航。

2009年,獲補貼最高的10家公司全部為國有企業,除了京東方和海南航空,其他8家均為央企。其中中國石油、中國國航、中國中冶連續三年位居補貼榜前十名。

從2011年前三季度的補貼排行榜來看,國企的補貼收入還沒有超過6億元。但在2010年,以中國石油為例,三季報顯示的政府補助還是5.3億元,而年報中政府補貼收入已經達到了15.99億元。因此,國企在今年第四季度究竟會有多少政府補助進賬還未曾可知。

但兩年來獲政府補貼數額最多的頭號選手卻並非國企。2011年前三季度,三安光電以5.98億元名列榜首,其最大一筆補貼的名目為「科技三項」資金 (5.79億元),其餘名目包括科技進步獎、市級知識產權示範企業經費、自主創新獎金、廈門市引才計劃入選者生活補助經費,以及項目補助等。

2010年,美的電器以24.99億元的補貼金額名列榜首,格力以22.44億元位居其後。這兩家家電公司收穫的均為「節能惠民工程」補貼。但到了2011年5月31日,實施了兩年的「空調節能惠民工程」就此結束,美的和格力因此損失了二十多億元的補貼紅利。

政府補貼對提升上市公司業績可謂貢獻突出。歌華有線、德豪潤達、三安光電前三季度的營業外收支淨額分別佔到利潤總額的93.06%、86.73%和63.94%。

政府補貼從何而來

曆數多年來的政府補貼,其名目之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歌華有線、TCL、三安光電均收到因生產某一類特定產品的補貼款,如歌華有線的機頂盒、三安光電的國產大功率LED芯片;而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的政府補助主要來自於地方政府鼓勵經營某些航線而給予的補貼。

最主要的補貼方式分為三種:稅收返還、財政撥款和補償性收入。

政策性退稅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出於產業引導的目的對特定的行業和特定技術予以退稅。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從政策上找到依據,給予上市公司直接稅率優 惠時,常會採取企業所得稅返還的形式。如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的企業所得稅、關於企業技術創新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技術改造設備投資。

2007年以後,根據WTO的要求,政府給予上市公司的稅收返還大幅度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名義的財政撥款。

中央層面撥款主要圍繞科研和技術創新,有明確的項目為依託。如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重大技術創新及產業資金(2011年預算支出35億)、科技成果 轉化項目補助資金(2011年中央財政撥款8.18億元)、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中央層面的財政撥款傾向於國有企業,且補貼更為豐厚。

2007年到2008年間,國內煉油企業在國際油價低迷的情況下盈利大幅下滑,中石油和中石化共獲得763.49億元的補貼。補貼理由是「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境內成品油價格從緊控制,煉油企業虧損嚴重」,與之相比,地方民營煉廠卻從未享受煉油補貼。

2009年,國內航空公司經營慘淡,東航、南航、國航、海航累計獲得財政部59億元的補貼。

地方政府給予的補貼則缺乏統一標準,隨意性很大,一般不針對具體項目。如2010年10月,長江證券收到武漢市政府補貼2400萬元,用於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住所地區域的市場營銷推廣活動。

各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如工信局、科技局、經貿局等都出台了多種產業規劃及企業發展規劃。善於研究政策的企業,就會根據政府制定的補貼計劃進行相應的申請,經常拿一份材料申請多個部門的補貼。

近年來,地方政府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和文化產業,紛紛出台補貼政策。網遊企業橫跨兩個產業,因此獲得上千萬的政府補貼。2010年,上市公司公告中顯示,中青寶共獲得深圳市1500萬元的財政補貼,「愛國主義遊戲」《亮劍》就獲得了250萬元的補貼收入。

保殼、招商、上市

根據上市公司的年報統計,2010年,67家瀕臨退市的ST公司共獲補貼近22億元,平均每家3200萬。

「殼資源」對地方政府來說是稀缺資源。當上市公司陷入被摘牌的危機時,地方政府往往成為保殼戰的主力軍,上市公司積極地向當地政府申請補貼,地方政府也會在緊急關頭慷慨解囊。補貼金額不多不少,剛好使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正。

對於財政收入不高的縣政府來說,為保住僅有的上市公司,保殼戰打得尤為艱苦。華星化工是安徽省巢湖市和縣唯一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10月,和縣政府給予虧損嚴重的華星化工7500萬元的補助。這個數字相當於和縣前三季度財政收入的10%。

在地方政府的庇護下,2007年以來,沒有一家企業退市。ST族也成為資本市場上的「不死鳥」。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研究學者認為,從市場化的角度來看,困難企業就應該讓他困難下去。補貼是資源的錯配,是政府資源的最大浪費。

除了保殼之外,地方政府為爭奪稅收資源,使出十八般武藝對本地企業和招商引資提供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而經濟開發區出手更為闊綽。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力圖打造光電產業聚集區,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也因此成為重點招商對象。為吸引三安光電在蕪湖投資建廠,蕪湖市政府與其簽定《三安 光電蕪湖光電產業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協議中規定,蕪湖市政府給予設備補貼。此外,三安光電還收到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三項」補貼資金1.25億 元。2010年,三安光電收到政府補助2.54億元,佔公司全年淨利潤的60%。

地方政府更對大項目投桃報李,連銷售任務也由地方政府一併解決了。2011年9月29日重大合同公告中顯示,三安光電從泉州市和安溪縣獲得16億元的LED路燈等照明產品的訂單。

對於本地有上市潛力的公司,地方政府主要採取幫助和獎勵上市的方式。這一補助形式在2010年呈明顯的爆炸式增長。2010年,銀河磁體、硅寶科技、金亞科技、國騰電子、吉峰農機均獲得成都市政府不少於500萬元的上市獎勵。

地方官員在決定補貼對象和金額時就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現行法律沒有針對政府補貼發放的硬性指標和明確的指引性條款,同時也缺乏明確的約束和限定。

一位擁有多年上市公司研究經驗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申請政府補貼的過程中,表面上看很規範,企業要交申請材料,專家還要評估打分。但看似公平的申請程序很多時候都成了走形式,補貼往往演化成政府和企業的集體尋租。」

對中國政府補貼更多的質疑來自國外投資者。2011年6月底,美國證券研究機構渾水公司和海外對沖基金聯手做空雨潤食品,不到4天,雨潤的股價累計 跌幅超過30%。做空的理由是質疑雨潤食品「依靠巨額政府補貼增厚業績」的商業模式。2010年,雨潤食品「因政府加大扶持農業力度」獲得了7.13億港 元的補貼,佔當年利潤的26.14%。

對政府補貼的約束還來自WTO有關補貼政策的規定。WTO成員國出台專項補貼政策如是針對農業或尖端科研的補貼,則不屬非公平競爭。如針對某一些特定產業,比如對光伏產業、國有企業等的補貼,則屬於不公平競爭。

2011年11月9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佈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合併調查。同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肯定性終裁,認定中國輸美復合木地板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註:2010年政府補貼最多的十家公司排行榜,數據來源於對上市公司年報及公告的統計。2010年前三季度的補貼排行榜,依據上市公司公告數據統計得出,但根據往年慣例,公告可能存在疏漏。金融數據服務商恆生聚源公司為此提供了數據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9

鄭氏家族在周大福(1929)上市的時候能夠拿回多少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看過周大福的招股書,但應該最少也有人知道他們在上市時派發了不少股息和賣出一些股票,套回不少款項,但其實還有一樣東西是大家不知道的,就是他們對公司的資金擔保也可以拿走,也套回不少錢。現在筆者來談談他們究竟大約可取回多少錢,他們取錢的方法大約有3個。

A. 特別股息

不計平時所派發的股息,根據招股書「概要」一段稱,他們上市前有2個派發股息的紀錄:

i.  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

「2012財政年度上半年,我們的控股股東 CTF Holding 獲宣派及派付股息3,300.0百萬港元(「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以聯席全球協調人及其聯屬實體提供為數3,300.0百萬港元的定期貸款(「首次公開發售前銀行貸款融資」)悉數撥付。」

ii. 中期股息

「此外,於2011年11月16日,董事會向控股股東CTF Holding宣派2012財政年度上半年中期股息1,200.0百萬港元(「中期股息」)。中期股息將以我們的可分派溢利支付,並以經營所得現金流量或備用內部現金資源撥付。」

可以見到,他們共可透過派息取回45億。

B. 減持股份

根據「法定及一般資料」一段,他們「倘發售量調整權獲悉數行使,將出售合共最多210,000,000股股份。倘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售股股東將出售合共最多157,000,000股股份(假設發售量調整權不獲行使)或最多189,000,000股股份」,最後在股份分配時,他們最終沒觸發調整權,另外,如超額配股權生效都只能以15元售出1.575億股,最多套現23.635億元,但以現時跌破招股價情況,套現也頗為困難。

C. 經營資金之釋放

根據「財務資料」一節,可分為應付關聯公司款項,銀行擔保及黃金借貸擔保。

i.  應付關連公司款項
這部分金額款項包括(i)周大福企業集團提供的貸款,用作應付我們營運資金需求及拓展我們的零售點網絡;(ii)應付本公司董事近親成員之款項;及(iii)應付其董事身兼本公司董事的實體之款項,至2011年9月30為止,合計86.093億。

為降低此部分的金額,周大福在於2011年11月16日與一間主要金融機構訂立融資協議,獲取本金總額達51.015億的有抵押定期貸款融資額,目的是減低上市前應付關聯公司款項。於2011年11月22日,已動用貸款45.093億,估計餘下大約41億。

這部分資金其實是利用控股股東周大福新世界的股票來作為抵押品的,並在周大福上市後解除。但翻閱新世界供股的時間表,供股的付款期限是11月22日,以其當時持有1,616,317,555股計算,扣除包銷佣金後,他們所付出的金額大約是44.76億元,和動用償還關聯方款項的金額相近。但在CCASS紀錄中,亦無明顯的異動。

不過間接來說,仍可認定利用周大福的銀行借貸得來的資金來應付新世界供股,然後利用這些新世界的股票做擔保支持周大福借出這款項,一來可減少關連交易,二來協助新世界籌集資金,改善財務比率,三來銀行角度來講只是關連戶的一出一入,對他們沒大變化,並可把其他股東的資金變作他們銀行存款,變相提高存款金額,至於有否降低資金成本,相信要他們才知道。

ii. 銀行擔保

根據資料,他們的貸款可分為無抵押及有抵押,資料如下:

a. 無抵押銀行貸款包括:

(i)一家中國附屬公司與中國主要銀行訂立的短期循環信貸融資,該等信貸融資額度以人民幣計值;                

(ii)其中一家香港附屬公司與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聯席全球協調人及其聯屬實體)訂立的短期循環信貸融資額度,該等信貸融資額度以港元計值。融資額度用作撥付營運資金、購買材料及支付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部分香港無抵押銀行貸款由周大福企業擔保,這部分其中41億由控股公司周大福企業支持。

b . 有抵押銀行貸款包括:

(i) 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其中一位聯席全球協調人)訂立的短期循環信貸融資。我們的有抵押銀行貸款由周大福企業擔保,並由關聯公司擁有的若干資產作出抵押。該擔保及抵押品將於上市前解除,並由本公司提供的擔保取替,全部24.5億由控股公司周大福企業支持。

在上市後,這部分擔保會解除,金額合計65.5億。

估計新世界發展和周大福用銀行的喜好應該相若,根據新世界發展年報公司資料中的往來銀行的資料全球聯席協調人估計,那一位聯全球協調人應該是匯豐。

iii. 黃金借貸擔保

據招股書稱,黃金借貸包括與中國及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其中一位聯席全球協調人)訂立的有抵押及無抵押短期黃金相關融資額度。我們利用黃金借貸減少融資成本,此乃由於黃金借貸的利率一般較銀行貸款為低,並可減低金價波動對黃金存貨的影響。

其中,有部分與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其中一位聯席全球協調人)訂立的若干黃金借貸由控股公司周大福企業擁有的若干上市證券(若干董事於其中擁有實益權益)及銀行存款抵押、或由由周大福企業擔保,又或兩者皆有,亦可分為有抵押及無抵押,詳情可細閱(ii) 銀行債務一節。

在2011年10月31日,由周大福提供擔保品金額合共27.197億元,在上市後也會解除。

這3部分合計137.79億元,如全部償還關連方款項,金額會達178.79億,為三部分中之最大者,其中86.093億元為實際的資金支持,92.697億元為擔保,而上市集資的金額亦只是152.57億,可見實際上,周大福上市的目的非僅為股東套現,可能只是把周大福獨立出來,減少同系間資金的互相擔保,讓未來的資產劃分較容易,順便也可為套現的資金找些新出路。

以上所有項合計,他們最多共可取回資金達154.728億,解除資金負擔92.697億,合計釋放出247.425億現金及資產。另外,以現價14.08元計,鄭氏家族及相關股東亦可取得價值1,260.16億的股票,以上合計的利益達到1,507.585億,使個人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來說,上市可以減輕個人財務負擔之餘,亦可使自己多了一批可變成現金的股票,上市的魅力就在於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0

天行國際(993)究竟和多少家上市公司有關? (3,正更新中)

(2) 太平洋實業故事

a. 背景資料詳參見三文魚財記的文章。

b. 2011年3月,該公司宣佈:

(i) 1供30,每股8仙,發行2,774,183,310 股供股股份,集資約2.21億

(ii) 發行1億可換股票據,暫行換股價58仙,但供股後會調整為8.2仙。

配售代理為金利豐,其用作擴大借貸業務及收購在2010年7月開始洽談,並在2011年3月更新資料之哈薩克斯坦油田,當時估值為5.4億美元及其他潛在商機用途。

c. 2011年4月,因批准供股,田畹善小姐因此前售出財務公司換得之可換股債券行使價則由4元(25合1前16仙),調整為27.4仙。

d. 2011年5月6日,其已向聯交所提交諮詢,以就根據該建議投資之初步交易條款在上市規則下如何處理之事宜向聯交所尋求指引,但概無簽訂任何有關該建議投資之正式協議。

e. 2011年5月16日,可換股票據配售完成,根據港交所股構披露資料,認購人如下。除吳超外,均不能找到資料,可能均為人頭。


f. 2011年5月18日,其聲稱「本公司正協商對香港一家上市股份之可能性收購」,會構成須予披露交易,但未正式簽署合同。

g. 2011年5月20日,供股完成,計及超額供股權,超額約52%。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3

投資微軟回報率多少?不能忽略紅利單看股價 申文風

http://xueqiu.com/5457416114/20641206

過去十年,亞馬遜股價累計上漲1495%,蘋果股價漲幅更是高達3512%,2004年上市的Google上漲也達到493%,而微軟股價卻幾乎原地不動,但有些投資者認為微軟公司2003年至今發放了巨額股利,其投資回報率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差。

 

微軟股價十年原地走
如下圖所示,過去十年間微軟公司股價在15美元-34美元區間運行,2007年年創下34美元的高點,2008年因金融海嘯跌至15美元,進入2011年,則保持在25美元附近波動。

     

 

連續30個季度分紅 股息+回顧達1565億美元
微軟公司2003年2月首次發放股利,至今已連續30個季度發放股利,累計發放股利約662億美元,同時期間股票回購計劃大致在902億美元左右,總計向股東返還現金約1565億美元,但微軟股價幾乎保持在25美元。

   

 那 麼如果在微軟公司第一次發放股利前買入其股票,至今的回報率將會怎麼樣,簡單的計算一下,假設一名普通投資者在2003年發放股利前日以收盤價 (24.96美元)買入1000股微軟公司股票,總計耗資24960美元,如果投資者將其持有至2011年12月31日(收盤價25.96美元),賬戶資 產將達31999美元,總收益率約28.20%,年復合收益率約2.80%,期間微軟公司累計發放股利32次,每股累計股利6.72美元(按10%的紅利 稅計算,不考慮紅利再投資和相關手續費)。

            

 

股利空間提升有限
通 過上面的計算,我們會發現投資微軟的股票收益率跟存銀行差不多,那微軟是否可能大幅度提高分紅比例的,哥倫比亞的股利收益基金(Columbia Dividend Income Fund)基金經理斯科特•戴維斯認為憑藉巨額現金(570億美元)和龐大的用戶群體,微軟公司可在未來三、四年內輕而易舉的使其股息翻倍。


下 圖為剔除特殊分紅之後微軟公司股利支付率變化趨勢(股利支付率=當期股利/淨利潤),可以看出微軟公司的股利支付率20%—35%之間,其平均值在 25.8%,而如果我們計入2004年11月每股3.08美元的特殊分紅,則微軟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高達51.5%,如果再算上股票回購,則其利潤和現金流 基本上100%返回股東了。
      

 毫無疑問在盈利沒有大幅增長和大幅縮減股票回購規模的前提下,股利支付率的提升空間也將有限,另外微軟2011年5月份宣佈83億美元收購Skype,相應微軟公司也減少了股票回購規模,其2012年第一財季的股票回購金額只有7.12億美元。

 

與縮減股票回購相反,微軟公司將2012財年一季度的股息從每股0.16美元提高至0.20美元,上升幅度達25%,因此更可能的情況是微軟將繼續保持股利平穩的增長,而當現金積累到一定程度進行特殊分紅。

 

微軟股價不變  市值不斷減少

那 目前股價25美元微軟的估值和9年前開始發放股利的微軟有什麼變化,如下圖所示,2003財年和2011財年股價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但其市值因股票回購減 少,微軟發放股利和股票回購似乎是一個股價不變,市值不段縮減的過程,但同時其營收和淨利潤均保持大幅增長,市盈率也從27.51倍降低至9.54 倍。       

假設五年內微軟公司股價仍然不變,淨利潤保持6%的增速,五年內其季度股利每年提升0.04美元,同時微軟保持每年150億美元左右的股票回購規模(股本變化按線性關係計算)。


仍 然買入1000股,成本26000美元,五年後資產將達到31040美元,收益19.38%,年復合收益率3.61%,當然這還沒考慮可能的特殊股利,而 如果微軟股價不變,五年後其市值將縮減至1800億美元左右,現金及短投積累至800億美元左右,而盈利增長至大約300億美元,市盈率滑落至5~6倍之 間,剔除現金後的市盈率在2~3倍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0

揭秘:拉菲一年產多少? 網傳300萬瓶引熱議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6395

  2012年2月28日,「全球紅酒知識」發表微博,稱「中國一年拉菲銷量是產量的十倍」純屬造謠,並援引拉菲官網數據證明其全球總產量約1273萬瓶。

  2012年2月14日,一則名為「拉菲葡萄酒中國年銷量超300萬瓶為產量10倍」的微博在網上瘋傳,並引來各方關注,李開復、薛蠻子等知名人士也紛 紛加入討論行列,打算拒喝拉菲,以免上當。2月28日,「全球紅酒知識」發微博反駁,認為「中國一年拉菲銷量是產量的十倍」純屬造謠,並帖圖證明,引發網 民對拉菲產量的困惑。那麼,拉菲一年到底產量是多少?誰又能分清「此拉菲」是不是「彼拉菲」?

  事件回顧

  

中国经营报发表的名为“拉菲葡萄酒中国年销量超300万瓶为产量10倍”的微博。

 

  中國經營報發表的名為「拉菲葡萄酒中國年銷量超300萬瓶為產量10倍」的微博。

  2012年2月14日,中國經營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拉菲葡萄酒中國年銷量超300萬瓶為產量10倍」的微博,最後署名來源為《新週刊》。微博中稱, 「各種冠以拉菲品牌的葡萄酒在中國的年銷量超過300萬瓶,而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李開復回覆稱,「避免上當最好的方 法:1)不喝拉菲,2)不喝茅台」;薛蠻子亦表示,「遵命不喝」。其實,「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的說法是一直流傳在中國葡萄酒界的說法,但其具體 來源我們不得而知。

  

“全球红酒知识”发表的相关微博

 

  「全球紅酒知識」發表的相關微博

  2012年2月28日,「全球紅酒知識」發表微博,稱「中國一年拉菲銷量是產量的十倍」純屬造謠,並援引拉菲官網數據證明其全球總產量約1273萬瓶。

  

“红酒百科全书”的网友在1月份的时候就曾发表微博对“拉菲一年的产量仅为30万瓶”表示质疑

 

  「紅酒百科全書」的網友在1月份的時候就曾發表微博對「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表示質疑

  其實,暱稱為「紅酒百科全書」的網友在1月份的時候就曾發表微博對「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表示質疑,並稱「所有拉菲集團產品(波爾多地區酒莊、其它地區酒莊和拉菲集團精選系列)合計約1150萬瓶。」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拉菲一年的產量到底是多少?30萬瓶的說法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拉菲家族知多少?

  「拉菲」二字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所經營的「DomainesBarons de Rothschild(Lafite)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的簡稱,除了擁有法國波爾多地區的拉菲酒莊外,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還在法國朗格多克、 葡萄牙、智利、阿根廷等地擁有多家酒莊。這些酒莊都隸屬於拉菲集團,因此其產品正標及膠帽上都有集團的五支箭標記,但這些產品只能算是集團產品,而不能稱 為拉菲酒莊產品。

  1 法國的拉菲

  在法國,分為出自波爾多地區和出自朗格多克地區的兩類拉菲。

  波爾多是羅斯查爾德男爵拉菲集團在全世界最重要的葡萄酒基地。波爾多地區的拉菲又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其傳統莊園,包括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區波亞克村的一級莊拉菲堡正牌(羅斯柴爾德拉菲堡)和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區波亞克村的拉菲堡副牌(拉菲卡許阿德);

  另一類是羅斯查爾德男爵拉菲集團在法國波爾多地區收購或控股的酒莊產品,包括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區波亞克村的四級莊都夏美隆、都夏磨房(都夏美隆副 牌)、美隆男爵(都夏美隆三牌),波爾多左岸蘇岱區的一級莊拉菲麗絲(貴腐甜白)、拉菲麗絲-卡莫(拉菲麗絲副牌之一)、科斯堡(拉菲麗絲副牌之二),波 爾多大區AOC拉菲麗絲-R(干白)和拉菲卡瑟天堂,波爾多右岸波美侯的樂王吉爾(波美侯區頂級佳釀)、樂王吉爾徽章(樂王吉爾副牌)以及波爾多左岸上梅 多克的布爾喬亞中級酒莊-岩石古堡(又叫拉菲皮亞爾),共13個產品。

  出自法國朗格多克的拉菲包括魯西榮大區科比埃法定次產區的奧希耶堡、奧希耶徽紋(奧希耶副牌之一)、奧希耶特愛絲(奧希耶副牌之二),朗格多克VDP的奧希耶西慕、奧斯葉紅、白,霧禾山谷紅、白,共8款。

  2 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精選系列

  「羅斯柴爾德男爵精選」旗下共有三大品牌系列酒:「拉菲傳奇系列-Legende」、「拉菲傳說系列-Saga」、「拉菲珍藏系列-Réser veSpéciale」。其中拉菲傳奇系列包括波爾多紅、白、拉菲傳奇梅多克和拉菲傳奇波亞克;拉菲傳說系列包括波爾多紅、白、拉菲傳說梅多克和拉菲傳說 波亞克四款;拉菲珍藏系列包括特藏波爾多紅、白、拉菲特藏梅多克、拉菲尚品紅和拉菲尚品白六款。

  3 其他地區的拉菲

  除了在波爾多的葡萄酒產業,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DBR Lafite)亦在全世界各地尋覓優質的土地,拓展事業,為人們帶來更多美妙的葡萄酒。

  在智利,拉菲投資合作的酒莊為巴斯克酒莊(Vina Los Vascos),旗下生產拉菲巴斯克10世、特級珍藏、赤霞珠(著名的「窮人拉菲」)、霞多麗、長相思、桃紅、布里德和拉菲花園共八款佳釀;

  在阿根廷,拉菲集團與阿根廷卡氏家族(Catena family)聯手,在位於阿根廷葡萄酒重要產區門多薩心臟地帶的拉菲凱洛酒莊生產拉菲。旗下包括拉菲凱洛、拉菲阿曼卡(又叫拉菲安第斯)、拉菲愛汝三款酒。

  

拉菲各款酒的年产量

 

  拉菲各款酒的年產量

  拉菲年產量揭秘

  如上圖,拉菲官網標明了每一款酒的年產量,以箱為單位,按照每箱12瓶的數量計算,所有羅斯柴爾德旗下名為拉菲的酒的全球年總產量大致為1150.8 萬瓶至1273.2萬瓶之間,其中拉菲正牌,即大拉菲的年產量為18萬至24萬瓶之間,小拉菲的年產量為24萬至36萬瓶之間。

  拉菲究竟指什麼?

  通常,我們提及「拉菲」,指的都是世界頂級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菲古堡,其年產量在18萬至24萬瓶之間。正宗的拉菲只產於羅斯柴爾德拉菲酒莊,正標上有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字樣,中文翻譯為「羅斯柴爾德拉菲酒莊」,這就是俗稱的「大拉菲」或「正牌拉菲」。

  由於酒莊在生產「大拉菲」時,為了保證質量,都是以手工的方式從平均樹齡為45 年的葡萄藤上採摘並挑選葡萄。不符合生產「大拉菲」質量標準的葡萄以及低齡葡萄藤結出的葡萄就用於生產俗稱「小拉菲」或「副牌拉菲」的酒。副牌拉菲的正標 名稱為「Carraudes de Lafite-Rothschild」,我們翻譯成「羅斯柴爾德拉菲珍寶」。

  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 (LAFITE)除了擁有拉菲酒莊(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外,還在法國、葡萄牙、智利、阿根廷等地收購了多家酒莊。這些都屬於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因此其產品正標及膠帽上都有集團的五 根箭標記(脫胎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族徽,象徵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始人的五個兒子團結一致。族徽中五根箭的交匯處是一個拳頭,下方還有3 個拉丁詞:團結、正直,勤勉)。但這些產品只能算是集團產品,而不能稱為拉菲酒莊產品。

  除了酒莊產品外,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還出品了適於日常飲用的地區AOC級系列酒,如地區珍藏系列(Reserve)、地區精選珍藏系列 (Reserve Speciale)、羅氏傳奇系列(Legende「R」)、羅氏傳說系列(Saga 「R」)等。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地都有集團產品標記。很多不肖商人利用消費者不瞭解拉菲產品及不識外文這一特點,常以拉菲集團的系列產品冒充正牌或副牌拉菲 誤導消費賺取暴利。

  總而言之,所有名為拉菲的酒全年產量約為1150.8萬瓶至1273.2萬瓶之間,而各方所稱的30萬瓶的概念應該是指大拉菲,即拉菲正牌:拉菲古 堡,當然,從拉菲官網上的數據來看,其中依然有不小的偏差,因為拉菲官網顯示,大拉菲的年產量為18萬至24萬瓶之間。但是,無論正牌拉菲的年產量是怎樣 的一個具體數字,都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在中國,每年消費的「拉菲」的數量要遠遠超過正牌拉菲的產量。(文章數據來源:拉菲官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0

派息的多少,不派息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3.html
看到巴黎先生對派息的看法,我也來獻醜,莫笑。

巴黎先生說的“如果管理層是誠實的,派息少的,不應被低估”

我個人多加幾句:

1)這樣的理論的關鍵在於誠實,誠實可以數據化嗎?(價值人講的是data)
我認為是可以的。

如果我們的回報來源=增值+股息,
如果目標是20%(好像巴菲特),

派息少的,例如1%或者0%不派息,那麼就要19-20%的增值,才能達到目標。

派息少的,不派息的,如果它們從很久很久以前(10-20年)到現在,市值能夠做到每年增長19-20%,我認為管理層是誠實的。想想看,需要付出多麼大的毅力和關心才能把盈利搞得每年增長19-20%,長達10-20年,唯有對公司老實的管理人,才願意這麼拼命。

有這樣的例子,巴郡就是其一。

但是,10-20年到現在,巴郡的總舵主是巴菲特,如果他不在了,換成ABC先生,過去的數據就不可靠了,因為管理人變了。

或有人說,就算是巴菲特多活了10年,誰敢說巴菲特不會變的不老實。
我認為,人老了,會更愛護名聲。

2)最近,我看了一家企業的主席報告,他說:
“Some have questioned our financial conservatism and suggest that we return money to shareholders such as in the form of a special cash dividend. For several reasons management should not do that. In fact, I have told those proponents to sell our stock if we do that.
Conceptually speaking, we are in a privileged position- - having gained experience, and having built a team as well as a brand - - to take advantage of one of the biggest 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mankind has seen in the beginning part of this century, namely to ride the wave of urbanization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in China. Returning money to shareholders means
that management is incapable of converting those opportunities, a great reason to dump our shares!”

“部 分人士質疑我們財政保守,並建議我們派發特別現金股息回饋股東。基於多個原因,管理層不應這樣做。事實上,我對這些人說,倘我們這樣做,他們應沽售本集團 的股票。集團處於優越地位 — 我們具備經驗,並擁有已建立好的團隊和品牌 — 這足以讓我們好好掌握本世紀初的一個最大商機,就是在中國的城市化和本地消費熱潮中大展拳腳。倘把資金回饋股東,意味著管理層不能抓緊機遇,這是沽售本集 團股份的有力原因!”


我知道,不管是在那一個國家,企業主席的報告,很多時候得個“講”字。有時候更是肉麻當有 趣。如果你看了以上這段,輕易跳過,不去追究這家企業在2003年已經在大陸發展,而且懂得高價賣香港樓房,低買大陸地建商場收租金,就認為它的股價在 29元已經無“動力”而賣出,是多麼可惜啊!(這位仁兄是動力-趨勢派的紅人,他買入的時間大約和我相同,所以我估計他的平均價和我一樣。)

話 說回來,這家企業的現在股價,反映了大約3%的股息率,也反映市場給它溢價。股息的數額已經等於它全部的租金收入,我說它派息高。如果你認為它賣香港樓房 的錢也應該派給你,你會認為它派息低。但是它用這些錢買大陸地建商場收租金,如此循環,租金收入年年增加10%,而且產業年年增值(因為租金年年增加)造 成企業的內在價值年年增加——超過10%。今年的內在價值增加了14%,如果你有膽識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買入,那麼你的股息率可以超過3%,加上14%內在 價值增加,你的回報已經超過17%,市價也溢價反映它的價值,這樣的企業一生何求?

從 數據上分析,倘有一天我們總額達港幣六百七十億元的新投資項目, 收益率能接近現時的上海項目, 其每年帶來的利潤將甚為可觀。上海兩個項目約於十二年前開業,現時每年的無槓桿收益率接近百分之四十,我相信這個回報率可以重演。倘如是,上述數字顯示, 隨著我們的商用物業逐一成功開業及錄得租金增長,本集團的前景將甚為輝煌。我認為,鮮有地產公司在可持續溢利增長方面,能有這樣的確定性或規模。

用計算機計一計,你應該可以算到它【未來5年後】的租金收入。當然我不鼓勵你樂觀過頭,你可以用20%回報估計吧。

3)“如果管理層是誠實的,派息少的,不應被低估”——小企業可能不成立
我 以激成為例子,它的市值大約12億,長時期市值低於價值,2009年至今夠久吧。請問有誰人可以耐心等待?有誰人可以預測它何時可以市值回歸價 值?2010年的牛市也無法造成它市值回歸價值!它派息只佔盈利和現金流的20%,我認為它派息少。在這樣的情形,我會以good bond stock的股價才買入,以高利潤來補償我的耐心。當然,它市值回不回歸價值,that is GOD matter!所以買入小企業之前,要了解局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0

總還款本金增加 房貸年限拉長非萬靈丹 房子想貸四十年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

2012-4-9  TWM



銀行與房仲業推出的「四十年房貸」專案,在市場受到廣大注意,但這種將還款時間拉長,降低每月還款金額的房貸方式,卻相對的增加總還款本金,在利多背後, 買屋民眾要慎用。

撰文‧梁任瑋

中油宣布油價大漲,在薪水未調、萬物皆漲的當下,再度推升一般人的「痛苦指數」,尤以房價最讓小市民傷腦筋,就連全台首善之區台北市,家庭可支配所得近五 年僅微幅增加一.一萬元,但購屋所得比,卻從八.六倍激增到十一.七倍,意謂無殼蝸牛要不吃不喝買房子的年限不但長達十一.七年,更較五年前整整拉長三 年。

以首購族而言,要面對存自備款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外在環境又有銀行緊縮房貸成數,唯一能寄望的只有將房貸還款年限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用時間 換取空間」。

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說,過去二十年期房貸是常態,近幾年愈拉愈長,不少首購族都利用三十年期晉升有殼族。還記得老一輩的人常勸告年輕人,買房子千萬 不要欠銀行錢,只要有錢,就要盡量還給銀行,但近年台灣利率始終維持在低水位,把錢拿去定存的時代已過去,也讓房貸族的樣貌大幅改觀。

吸引薪水族 官方研擬跟進因此,日前銀行業者和房仲業連手推出「四十年房貸」,立刻引起廣泛討論,也讓飽受民意壓力的財政部長劉憶如鬆口,表示願意推動公股銀行辦理四 十年房貸專案,也使得這起原本是民間企業實施的行銷方案,瞬間拉高至國家層級。

四十年房貸的優點是每月房貸負擔輕,對於有長期借款需求者較有利,尤其是對於還沒有存夠自備款的購屋族來說,是一個可以提早達到成家夢想的途徑。不過,由 於還款期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時間多了一倍,反而多繳更多利息,總利息支出是二十年房貸的一倍以上。

四十年房貸對收入吃緊的受薪階級的確充滿誘因,以房價一千萬元、貸款八百萬元、利率一.八八%本息平均攤還計算,二十年期每月要繳本利四○○二○元,四十 年期每月則只要繳二三七三○元,每月少繳一六二九○元。雖然精算下來,四十年房貸每年少支出十九萬五四八○元,但若從總負擔金額來看,選擇二十年期共繳納 九六○萬四八○○元,四十年期卻須支付總額一一三九萬四百元,等於多繳了一百七十八萬元利息。

另外,四十年房貸專案適用的貸款對象年齡,多半限制在四十歲之下,而且該方案的承作條件限制比較多,例如借款人年齡、屋齡均有限制,並非人人都適用。更重 要的是,還款期達四十年,以一位三十五歲的購屋族來說,四十年後已成為七十五歲的老翁,將變成標準的屋奴。

依年齡評估 善用房貸類型星展銀行個人金融服務放款及存款產品部資深副總裁宋霖耘說,根據星展銀行統計,台灣人平均房貸還款年限多半是在七至十年,很多購屋族會隨著家 庭成員需求變化,透過賣掉舊屋還清房貸,實際上會還到四十年房貸的民眾並不多。

因此,民眾在貸款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呢?將房貸族區分為二十、三十、四十歲不同族群,是一種可行的評估方式。

以二十歲、收入固定的小資上班族為例,因剛出社會沒多久,身上可能有學貸等壓力,花旗銀行房屋貸款部副總裁余苑菱建議可先採用四十年期房貸,但每月房貸繳 款金額盡量不要超過收入的二分之一。若無法三至五年還清,最好選擇一段式利率,即一開始就約定房貸利率僅隨市場利率微幅波動,不會像分段式利率在第三年大 幅拉高,增加負擔。

三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為已經有第一戶房屋,開始換屋時,可選擇「抵利型房貸」透過平時的儲蓄,來折抵房貸利息,降低房貸負擔。但抵利型房貸三年平均的利 率,一般都比本土銀行「前低後高型房貸」利率高,若平時沒有多餘的錢可存下來折抵房貸利息,那麼最好還是不選擇抵利型房貸,不然最後可能利息沒省到,還要 付更高的房貸。

四十歲到五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小孩都已陸續長大,此時的購屋行為已轉為資產規畫,甚至是替小孩購屋,這時就可選擇「額度型房貸」。

例如其中的八百萬元,是短期之間還不了的,就申請一般型房貸;另外兩百萬元,以較高利率的額度型房貸申請,由於兩百萬元部分,只要有錢可以隨時還,因為彈 性還款,可隨借隨還,整體利息支出也降低。

此外,若是收入波動大的個人工作者,或是收入來源主要以大額獎金為主的業務員,因為收入大進大出,也適用此種方案。

陳俊宏說,除了本身身分條件以外,透過建商或大型仲介業者向銀行貸款,也可以談到優惠條件,一些仲介業者由於案源多,與銀行往來通常可談到比較低的利率條 件,對銀行而言,透過建商、仲介等通路帶進房貸戶,因為多少能省些推廣成本,也願意提供較優惠的條件。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宋霖耘強調,買房子一定要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如果銀行給你四十年、九成,還是要算好自己的開銷,沒有預期外的支出,才能當個精 明房貸族。

屋齡新比年齡有利

40年房貸申請條件

1.限自住首購族(本人名下僅有目前購買的這一間房屋)。

2.「屋齡」+「貸款年限」及「年齡」+「貸款年限」,最高上限為75。

案例A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40年75-30=45 75-40=35 兩者取其低,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35年案例B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20年75-30=45 75-20=55 最長可貸40年,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40年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以時間換空間,月付壓力減輕——20年期與40年期房貸每月應付金額比較 單位:元貸款金額 20年還款 40年還款 每月可少繳金額100萬 5059 3028 2031 500萬 25294 15141 10153 1000萬 50588 30283 20305

註:年利率以2%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8

萬如意:機構專用值多少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dc13d01012ld3.html

    市場是低迷的,昨天上市的幾隻新股除了廣汽集團沒有破發,其他的幾隻新股全部破發,最大的破發程度達到16%,今天的新聞鋪天蓋地都是什麼機構新股浮虧多 少多少萬,有時什麼如此破發或是倒逼停止新股發行的大規模言論出現。市場又是不成熟的,機構專用賬戶利用機構專用神秘面紗賺取小散民辛苦錢,而沒人管。

    今天早上看新股新聞,兩則,很有意思。

1、是廣汽大股東增持A股股份,6000多萬股,都佔了當日成交的33%了,雖然有護盤的嫌疑,但是真金白銀的付出了6個億,至少說明廣汽集團是看好公司 前景的,二級市場是怎麼對應,下跌,上午最低都下跌超過了7%,理性嗎?好,你說H股才7港幣,和人民幣還不到6元,你就跌吧。大股東看好都不漲,至少短 線應該有表示吧。市場還是弱啊,怕大盤股。

2、深圳創業板3股票上市有幾家機構專用買進,其中遠方光電,機構專用買進1900萬元,佔佔當日成交的6%,目前漲7%;磁星,機構買進1000萬元, 佔當日成交的2%,目前漲5%;;還有一支裕興股份,機構買進351萬元,佔當日成交的1.8%,目前漲2%。說明什麼機構專用買的越多,第二天漲的就越 多,機構專用買的少,就漲的少,機構專用會長期持有嗎?如果我有條件,我也真想挑幾隻小盤新股,第一天買進,第二天賣出的幾率還是很高的。因為是機構專 用,你不知道是誰,是基金還是險資,還是外資,充滿了幻想,對以往的規律來看,專門有機構專用賬戶第一天買進,第二天又散戶捧場,就出貨,看來目前機構專 用賬戶還是很有價值的,不排除這些機構專用資金是短線資金。這樣的機構專用賬戶買進第二天高開甚至漲停的實例已經數不勝數了。市場還是不成熟,喜歡神秘的 機構專用。

   大股東看好真金白銀買進承諾幾年不減持,承諾今年繼續增持不漲;一個破機構專用賬號買進區區350萬元,不知道第二天是不是馬上賣,市場還漲。我想如果大 股東增持股票的賬戶不是自己的廣州某個營業部的賬戶而是機構專用賬戶,我覺得今天廣汽有可能漲停。機構專用賬號值多少錢,100萬?我買,錢不夠,誰借我 點,等我賺了錢還你。還有人再加錢嗎?

   市場還是不成熟的,昨天溫州實驗什麼特區,浙江東日兩市可能是唯一的溫州註冊的上市公司應聲漲停,已經是第二個板了,東日當年是做燈具城的,因為是溫州的,我還特意關注過,現在沾一個地域就漲,市場距離成熟還有多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