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基建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17.html
政府推出十大基建,對工程界及整體社會經濟當然是好事,但從投資學的角度看,好像有點不夠完美。
記得香港在數年前(指2003年)經濟十分差勁,負資產多的是、失業率高企、政府財赤、庫房儲備低,更有通縮現象。在這個時候,香港政府最關心的是政府庫房儲備,所以決定加稅、公務員減薪、停止所有基建項目等,實行開源節流,令政府庫房儲備增加才心安。
其實,當時香港的工資水平是不太高的,失業的市民都希望有工作,如果當時推出基建,在成本的角度看,相信是一個不錯的決定。相反,現在(指2007年)香港的工資水平開始回升了,失業率下降了不少,還不時聽聞有些行業有工作但沒有人願做,經濟、股市、樓市都很暢旺,在這個時候才推出十大基建真的是好的政策?基建的成本就是市民的稅收,庫房水浸就想辦法把它用了是不是真的好呢?
常常感覺到財爺有點只看實質數字,實質數字是稅收多少、支出多少、財赤就多少,長此下去若幹年後庫房儲備會剩餘多少,所以所有支出要叫停,但政府的帳目真的這樣算的嗎?如果能使股市、樓市暢旺,人人有工開,稅收都是一樣的嗎?從前,那一年700多億(指2003年)的財赤,前任財爺曾說過要5年至10年才能滅赤,但近幾年(指2007年)香港經濟好多了,財赤就不翼而飛。
與政府相反的是私人發展商,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推了很多工程出來,因為無工開,各工程公司只好出低價錢,甚至蝕本價去把私人發展商的工程完成,為的只是令工人有工開,私人發展商就在那時期享受著低成本。到近期(指2007年)樓市起飛,剛好多個工程完工,高價把這些樓盤推出市場,享受著高回報的投資。
不過,話雖如此,我們又不可把政府跟私人發展商的操作混為一談,政府的社會義務大好多,什麼庫房儲備令匯率穩定等因素都需要考慮。無論如何,身為工程界的一份子,歡迎政府的十大基建,只是出爐時間遲了一點而已,不過止凡又不是什麼財務大臣,這些事情還是交給政府深思決定吧。
此文章首次在 2007-10-29 發表於「取之有道」
後記。。。<按此見全文>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