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糧食局:推進國有糧企改革 培育競爭力強的大型糧企集團

國家糧食局網站今日發布《2017年糧食流通工作要點》,提出紮實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糧食“去庫存”。深入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制定實施《關於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加快企業改制步伐,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施跨行業、跨區域兼並重組,培育競爭力強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

國家糧食局關於印發《2017年糧食流通工作要點》的通知

國糧發〔2017〕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局:

根據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總體部署,國家糧食局研究制定了《2017年糧食流通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各地要將貫徹落實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精神和《要點》的情況,於今年年中、年底兩次上報國家糧食局,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以及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告。

國家糧食局

2017年2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17年糧食流通工作要點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糧食流通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糧食流通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提升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加快糧食行業轉型升級,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一、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紮實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繼續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糧食價格的機制。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爭取金融機構加大市場化收購糧食信貸支持力度,健全玉米運輸協調機制,強化產銷銜接,確保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和收購工作順利進行、取得實際成效。稻谷、小麥主產區也要深入研究完善糧食收儲政策,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引導調節作用,更好地保障口糧絕對安全。

2.加快推進糧食“去庫存”。認真落實糧食“去庫存”總體方案,合理確定銷售計劃、銷售價格和銷售方式。深入研究消化糧食特別是玉米庫存、擴大有效消費新途徑,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配合做好擴大燃料乙醇產量和使用區域工作。加快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鼓勵多元主體多收糧、農民多存糧,努力減少政策性庫存增量。協助有關部門在鼓勵加工產品出口的同時把握好進口,堅決打擊糧食走私,沿海沿邊省份要引導企業多用主產區糧食。督促和指導承儲企業、買方企業、批發市場等嚴格執行政策性糧食銷售政策,嚴厲打擊“出庫難”“轉圈糧”等違法違規行為。

3.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把增加綠色優質糧食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糧油消費需求。抓緊制訂優質米、面、油等質量品質分類標準,建立覆蓋範圍廣的測評體系,定期向社會發布糧油質量信息。開展“優質優價”,引導農民調整糧食品種結構,通過市場增加收入,提高糧油有效供給。引導有條件的糧食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合作入股等方式建設優質糧基地,培育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優質糧油經營模式,增加安全、優質、綠色、健康的中高端糧油的供給。

4.穩步推進儲備糧管理體制改革。按照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分離的原則,深化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要求,落實地方糧食儲備,優化儲備布局和品種結構;創新管理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承儲地方儲備糧。完善儲備輪換管理辦法和吞吐調節機制,實現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在數量、結構、布局和儲存形態等方面有機銜接,加強中央和地方儲備信息共享,強化國家對中央與地方兩級儲備的統籌調度。

5.深入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制定實施《關於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健全國有糧食企業改革聯系點制度,開展試點示範帶動,促進國有糧食企業提質增效。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企業改制步伐,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施跨行業、跨區域兼並重組,培育競爭力強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

二、保持糧食收儲供應平穩有序運行

6.認真抓好糧食收購。完善並落實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適時啟動執行預案,指導企業入市收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組織抓好市場化收購,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全年各類糧食企業糧食收購總量穩定在8000億斤左右,堅決防止發生大面積農民“賣糧難”。強化糧食收購監督檢查,維護市場收購秩序,嚴厲打擊“打白條”、壓級壓價等坑農害農行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7.確保儲糧安全和行業生產安全。全面貫徹實施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一規定兩守則”,組織開展全員輪訓。強化糧食庫存安全管理,督促企業落實“兩個安全”主體責任,嚴格責任追究,切實守住不發生重特大糧油儲存事故和生產安全事故的底線。重點做好南方地區防汛度夏、蟲黴防治和東北地區簡易倉囤儲糧等工作。加強倉儲規範化管理,推廣綠色儲糧技術。貫徹落實《國有糧油倉儲物流設施保護辦法》。

8.加強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落實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增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品種、重要時點、重點對象的監測頻率。健全涵蓋國家、省、市、縣四級的全系統監測預警體系,建立預測預警數據模型和糧食安全決策支持系統,適時發布糧食統計和市場信息。

9.保證糧食市場供應。加強市場糧源組織和跨區域調運,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健全應急供應機制,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做好節日市場供應、軍糧供應以及突發事件應急供應工作。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確保糧油市場供應平穩有序。

10.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按照“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要求,將質量檢測功能向市縣延伸,從今年起在全國人口大縣(市)、產糧大縣建立第三方糧食檢驗檢測機構,開展第三方檢驗檢測。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測、質量會檢和品質測報工作,落實國家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年度計劃和省級監測方案。加強糧油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監測,切實履行原糧和政策性糧食質量監管責任,適時發布糧食質量安全信息。著力推進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機制和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建設。

三、以現代物流和信息化為重點深入推進“糧安工程”建設

11.加快推進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按照“十三五”全國糧食物流規劃,加快重要物流節點建設,在東北“北糧南運”鐵路聯運通道、東北產區對接京津冀城市群通道、長江經濟帶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道等五大通道,重點支持建設40個集倉儲、加工、質檢、信息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糧食物流園區,對達到標準的,國家糧食局將掛牌,發揮好中轉樞紐和調控載體作用。積極發展散糧汽車等專用運輸工具和散糧集裝箱等運輸裝備,加快建設點對點的散糧裝卸接發設施,提升散糧運輸比例。

12.加強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互聯網+糧食”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國家糧食管理綜合平臺建設,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外網和互聯網,統一規範數據標準、接口和協議,實現與省級糧食管理平臺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加強“智能糧庫”建設,以地方糧食儲備庫為重點推進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使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覆蓋率達到40%,力爭用2~3年時間基本實現地方儲備糧在線管理。不斷完善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推動大數據技術在行業管理及宏觀調控中的應用,推進糧食行業“雙隨機”抽查名錄庫和糧食行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建設。

13.加快構建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將“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系統”由政策性糧食拍賣擴展為全國性糧食電子交易平臺,實現31個省級糧食交易中心全覆蓋及平臺聯網,並向市縣延伸。各地要積極引導產區、種糧農民、新型經營主體網上賣糧,引導銷區、用糧企業網上買糧。市縣兩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要發揮把關作用,按規定的條件選準選好進入主體,並對資質、誠信負責。要探索適合糧食流通特點的交易模式,規範標的、合約,引入質量檢測、物流配送等第三方服務。

14.加強軍糧供應體系建設。適應軍隊改革需要,健全軍糧供應網絡體系,抓好危倉老庫軍糧專項維修改造工作。啟動首批國家級國防動員中心(軍民融合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軍糧供應、應急供應、成品糧儲備、放心糧油、主食產業化“五位一體”融合發展。

四、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15.建設糧食產後服務體系。以國有糧食企業為主體,以開展代儲存、代烘幹、代質檢、代加工、代銷售“五代”業務為重點,建設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專業化服務。支持農業合作社、有實力的糧食經紀人、工商資本聯合糧食企業共同建設或單獨建設。建設方式以基層現有糧庫為基礎,進行功能改造,配置清理、烘幹等相應的設備,提升糧食保鮮儲存能力,原則上不新建庫容,盤活存量。選擇一批產糧大縣開展試點,根據糧食產量、商品量、布局等情況和需要,建設產後服務中心,並給予必要支持。

16.加快發展糧食加工轉化。全面實施《糧油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適應城鄉居民食品安全、膳食結構及營養健康水平日益上升的需求,增加綠色優質、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糧油產品供給。積極推廣糧油適度加工,提升主食產業化水平,發展全谷物食品,提高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調整產業結構,完善糧食加工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條,增加化工、醫藥、保健等領域所需糧食精深加工產品的有效供給。

17.積極引導和推動糧食企業“走出去”。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帶一路”戰略,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支持企業開展水稻、玉米、大豆和棕櫚油等糧食作物規模化生產、加工、儲運等多種形式的跨國經營,提高國際競爭力。

五、強化糧食安全和糧食流通工作保障措施

18.抓好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充分發揮考核的督促引導作用,認真履行政府賦予糧食部門的職責,做好部門評審、部門抽查、綜合評價和考核通報等環節工作,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合理確定2017年年度考核目標,突出考核的針對性和導向性,確保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19.加快建設法治糧食。加快推進《糧食法》立法,修訂完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地方糧食法規規章,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局關於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糧食的意見》,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培訓。完善中央儲備糧代儲資格認定工作機制,推動網上審批。

20.加強糧食市場監管。改革糧食市場監管方式,壓實糧食經營者主體責任,實行信用監督管理,推進糧食行業“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政策性糧食庫存監管,加快實現中央儲備糧庫存的動態監管。加強糧食流通監管隊伍建設,落實監管經費,配備執法裝備。

21.深入實施科技興糧和人才興糧工程。大力實施《糧食行業科技創新發展“十三五”規劃》,聚焦行業重大需求和產業發展瓶頸,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推進行業急需的關鍵科研項目研究工作,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充分發揮糧食專家咨詢委員會等各類“智庫”和“外腦”作用,加強重大問題前瞻性研究,完善政策儲備。聚焦科技創新,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局關於加快推進糧食行業科技創新人才發展的意見》,加快培養行業急需的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

22.認真開展援疆援藏和行業扶貧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大援疆援藏、對口支援革命老區和行業扶貧工作力度,統籌推進智力支持、信息服務、結對幫扶、基層黨建等各項工作,推進全行業協調發展,為實現全面脫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23.加強糧食新聞宣傳引導和服務。圍繞中心抓好新聞宣傳,突出重點主動引導輿論,加強敏感糧食輿情監測並妥善應對,營造良好輿論環境。辦好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

六、加強糧食系統黨建和黨風廉潔建設

24.堅定不移推進糧食行業全面從嚴治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和完善黨對糧食流通工作的領導,發揮黨組織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推動黨建工作和糧食流通業務工作實現深度融合。認真落實思想從嚴、管黨從嚴、執紀從嚴、治吏從嚴、作風從嚴、反腐從嚴“六個從嚴”要求,切實把嚴的要求貫徹到管黨治黨的全過程和糧食流通的各環節。

25.把落實中央經濟決策部署作為政治責任。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不折不扣把中央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貫徹到糧食流通工作中。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的作風不斷開拓進取,全力做好新形勢下的糧食流通工作。

26.紮實推進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一崗雙責”“一案雙查”制度,真正把黨風廉潔建設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格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把問題更多解決在萌芽狀態。嚴厲查處各類涉糧違紀違法案件,持續形成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從糧食行業實際出發,建立反腐敗長效機制,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著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

27.建設想幹事能幹事糧食行業幹部職工隊伍。持續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性修養。緊密結合糧食流通市場化、現代化、信息化發展需求,全面系統學習業務知識和專業本領,不斷提高新常態下推動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11

一財點睛丨國內行業高速發展 滬欲培育快遞業龍頭

2月20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就促進上海市快遞業發展等事項進行了部署。會議指出,上海支持快遞業發展壯大,尤其要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打造一批品牌化、規模化、網絡化、信息化發展的大型快遞企業集團。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移動和電商消費模式的快速普及,我國快遞業可謂是發展迅猛,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從早期卓越、當當等以圖書切入網絡商城市場,到如今淘寶、京東等綜合性網絡購物平臺的普及,我國網購平臺不斷發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經逐漸被改變,而網絡購物物流配送的發展是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的重要一環。這促使我國快遞業一直隨著網購平臺的發展快速成長。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了《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企業業務量達到313.5億件,同比增長51.57%,業務量已經連續6年增長超過50%,業務收入4005億元,同比增長44.6%。國家郵政局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快遞業務量700億件,收入將達8000億元。其中,上海作為快遞企業總部集聚最多的城市,2016年全市快遞業務量達26億件、業務收入為709.5億元,年增速超過50%。

此外,2017年1月18日,完成借殼的韻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掛牌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至此,占據中國快遞市場最大份額的“通達系”四家企業,申通、圓通、中通和韻達,均已在國內A股市場和美股市場完成上市,中國快遞行業站上新的起點。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85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大數據雙創將培育出千萬中國“數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去年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新動能正在撐起發展新天地。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認為,“大數據雙創”將培育出千萬中國“數商”。基於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大數據雙創”,正是面向全社會的低門檻雙創模式,將培育出千萬中國“數商”,成為繼電商之後推動產業轉型的新力量和創新創業的爆點。

孫丕恕告訴第一財經,浪潮作為大數據雙創平臺的提供者,將致力於成為數據流通領域的阿里巴巴,構建類似電商的數商新生態。

浪潮集團根據“公司+農戶”獨創了“公司+創客”模式,以天元大數據(網、庫)為依托,支撐A創客(從事大數據應用開發)和B創客(從事大數據采集的創客)創新創業,陸續在上海、沈陽、成都、貴陽等地打造大數據創客中心,將互聯網數據資源、研發工具、大數據技術等免費發放給創客,已發展了一萬余名創客,創造經濟價值超過十億元。

浪潮集團還發布了“百城萬客·雙創行動計劃”,將投資100億人民幣成立"大數據創新基金",在全國100個城市建設100個創客中心,規劃成立100個數據所,扶持10000名創客,帶動100萬就業。

孫丕恕說,“雙創”下一步的重點就是要找到有效的渠道,把創新創業的行動轉為創收創富的成果,把創新的點子、虛擬的財富變成現實的財富。

浪潮的大數據雙創模式(公司+創客),就是把大數據虛擬的財富變成現實的財富。

浪潮集團已經在貴安、沈陽、成都、江門、常德、廊坊、上海、邢臺等地實踐了這一模式,目前已帶動500多個A創客實現營收4億余元,培養了約10000名B創客(專/兼職),將12個行業的數據資產化,可平均為B創客帶來每月近4000元的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23

住建部:進一步明確特色小鎮培育路徑以防“盲目造鎮”

據新華社消息,住房城鄉建設部進一步明確特色小鎮培育理念、方法和路徑,防止特色小鎮建設違背初衷,避免盲目造鎮、一哄而上。

住建部總經濟師趙暉23日在浙江德清召開的全國特色小鎮培訓會上說,要堅持有重點發展,科學確定重點鎮和特色小鎮,合理控制數量,有序有效推進,避免一哄而上。

特色小鎮建設應堅持集約節約。趙暉說,要科學確定鎮建設總體規模,防止工業、商業、旅遊、文化等大型項目建設規模過大,強化依規建設,防止違法違規圈地搞開發。

目前,大部分省(市、區)已明確了培育目標和支持政策,組織編制了規劃,穩步有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工作。但有部分地方出現了培育對象過多、盲目推進建設、缺乏產業支撐、規劃管控不夠等問題。

對此,趙暉說,住建部將建立全國小城鎮建設監測信息系統,及時發現制止問題。此外,住建部近期將組織各省進行自查,並將於每年對特色小鎮開展檢查評估,包括小城鎮規劃、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產業落地情況等方面,對培育工作開展好的予以財政獎勵,對問題多的進行通報批評、約談,責成整改。

“特色小鎮是一個理念,而不是‘帽子’,不能打著‘特色小鎮’的旗號去搞圈地開發。”趙暉說。

趙暉說,要將更多土地、資金投入生活區建設,合理減少工業用地,降低工業園區道路和綠化美化等建設標準,避免寬馬路大廣場等形象工程。同時,突出文化與內涵,註重挖掘展現本地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特色小鎮需聚焦“特色”,趙暉說,要堅持有特色建設和發展,尊重山水環境和原有街區肌理,控制建設高度、密度和體量,避免千鎮一面。

住建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第一批127個特色小鎮建設帶動產業和農村發展效果明顯。127個特色小鎮自公布以來,新增企業就業人口10萬人,平均每個小鎮新增工作崗位近800個。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22

【基建】十萬億藍海市場、2020年要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開啟“產業+風景+社區”新時代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914&summary=

【基建】十萬億藍海市場、2020年要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開啟“產業+風景+社區”新時代

億特色小鎮市場開啟,PPP助力園林企業轉型


中國當前城鎮化水平仍然較低是建築工程行業最重要的需求推動力之一。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達57.3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1.2%,分別較15年提升1.25和1.21個百分點,這與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5%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世界各國的現代經濟發展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即工業化階段和後工業化階段,前者對應傳統的城市化進程,即人口和資本不斷向城市集聚,但達到一定程度後,傳統城市開始出現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環境汙染等城市病,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化經濟開始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相應出現大都市區化發展,我們稱之為城市群,從最初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到當前的“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都是重要體現。


在逐漸轉型進入後工業化的過渡階段,中國城鎮化的重點在於集群規模化發展和品質提升,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與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成為協調發展的三大方向。當前階段,工業制造業等傳統產業開始向中心城市郊區和臨近城鎮轉移,城市作為服務和管理中心的功能不斷強化,人口也相應向城市周邊衛星城和中小城鎮遷移,但通勤成本的上升和公共服務的下降導致這一過程沒有理論設想的那麽快,一般日常通勤最大距離不會超過70公里。例如河北燕郊、江蘇昆山、浙江雲棲等。

 

促進該階段加速的一大舉措通常是以軌道交通為主的交通設施的完善,因此我們於去年9月11日外發了PPP引領新基建專題系列報告之一《PPP開啟基建藍海,軌道交通再掀熱潮》,認為軌道交通是“十三五”期間建築工程領域的藍海之一,去年以來眾多PPP軌交項目的落地也一定程度上證實了該種設想。我們在本文講述的是同樣城鎮化進程中第二個藍海市場,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不同於傳統的“造城”式新型城鎮化(地產),也不同於傳統的旅遊景區建設(旅遊),而是在經濟轉型升級、城鄉統籌發展與經濟供給側改革新背景下提出的,核心在產業,通過新興產業集聚加快區域創新發展,有利於加快高端要素集聚、產業轉型升級和歷史文化傳承,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市場規模將超過兩萬億,真正具備品牌影響力和強大開發運營能力的地產商、建築園林企業和運營企業都將受益。


城市群戰略下,特色小鎮迎來政策紅利快速釋放期


產業與消費升級推動特色小(城)鎮加快落地


特色小鎮,最早興起於浙江,之後在長三角地區得到迅速壯大,住建部等部委聯合發文後在全國迅速掀起建設熱潮。自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參觀“雲計算產業生態小鎮—雲棲小鎮”時,首次公開提及鼓勵發展“特色小鎮”以來,浙江省特色小鎮經驗相繼獲得國家高級領導人和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部委的認可。其實早在2011年5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就已頒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且住建部在“十二五”期間曾積極推動各地開展過“百鎮行動”等小城鎮建設,但新常態經濟背景下的特色小鎮建設與以往有所不同,既不是單純的景區建設,也不是簡單的造新城。


根據發改委2016年10月頒布的《關於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6]2125號)》的定義:特色小(城)鎮包括特色小鎮、小城鎮兩種形態。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於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城鎮是指以傳統行政區劃為單元,特色產業鮮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相得益彰、互為支撐。



2015 年 1 月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特色小鎮”的定義是:“按照企業主體、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業融合原則,在全省建設一批聚焦七大產業、兼顧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旅遊功能的特色小鎮,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並指出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因此,特色小鎮實際上是一個聚焦特色產業,融合產業、文化、 旅遊、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


從浙江的實踐來看,特色小鎮是“產(業)城(市)人(民)文(化)”一體化的複合載體,既非鎮也非區,既不能簡單理解為行政區域劃分意義下的鄉鎮,並不等同於新城建設或美麗鄉村;同時也不是簡單的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等功能劃分,因此也不等同於園區建設或景區開發。烏鎮、西塘等傳統特色鎮沒有入選浙江特色小鎮名單,而是其中的部分小鎮入選,既有行政區劃原因,也有產業功能單一的原因,特色小鎮一般規模較小,“產業園+風景區+社區”式的機械相加並不是特色小鎮。從特征內涵上看,特色小鎮具備四個特征:產業定位上“特而強”、功能疊加上“有機聚合”、建設形態上“小而美"、機制制度供給上“活而新”。 



產業轉型與消費升級是特色小鎮最主要的推動力。發展特色小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也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契合青年返鄉的創業需求和城市人口消費方式升級,有利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有利於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利於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以浙江省為例,全省共計公布了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以及首批37個特色小鎮,預計未來浙江省將創建100個特色小鎮。2016年梅山海洋金融小鎮固定資產投資額最高,達到24.84億元,義烏絲路金融小鎮等12個特色小鎮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也都在15億元以上,成為經濟新的增長極。



由點及面,特色小鎮由浙江走向全國


特色小鎮的政策發展整體概括為由浙江最先推動,國家部委認可推廣,各地積極響應跟進。2015年1月,浙江省兩會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同年4月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特色小鎮規劃的指導意見》,對特色小鎮的創建程序、政策措施做出了規劃。2016年2月,國務院頒發《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鎮,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民宿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帶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就近城鎮化。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這三個標誌性的文件出臺,將浙江的特色小鎮建設經驗逐漸推向全國,目前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幾乎都已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或實施方案。



目前來看,各地幾乎都已出臺相應的特色小鎮指導意見或實施方案,一旦進入國家示範名單省級創建試點的項目,在土地用地指標、投融資、項目補貼、獎勵等方面都能受益。但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招商引資分散、項目分割碎片化、核心產業不突出、全產業鏈配置不全等現象,本質上呈現出房地產化和重複性建設的傾向。從各地出臺的“十三五”規劃和相關的特色小鎮規劃可以看出,不少中西部地區都已出臺了較大規模的特色小鎮規劃數量和投資金額。未來我們預計隨著國家管理的規範化和地方政府對特色小鎮的加深理解,特色小鎮有望從當前的“一哄而上”逐步進入較為規範發展。



從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實踐來看,特色產業是核心,實行動態管理和加大金融支持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有效舉措。2015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創建特色小鎮戰略。截至目前,全省共計公布了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以及首批37個特色小鎮,預計“十三五”期間浙江省將創建100個特色小鎮。浙江特色小鎮的發展既有當地領導人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契合了當地民營經濟活躍、山水人文資源稟賦強、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實際情況,政府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更多的是發揮引導作用。



目前浙江78家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中,旅遊產業占比最高,達到23%,項目平均投資不低於10億元。2016年度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合格標準審定後,要求特色產業投資要達到60%以上,總投資方面: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不少於15億元,其中信息經濟、旅遊、金融、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不低於10億元,26個加快發展縣特色小鎮不低於6億元。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不少於10億元,其中信息經濟、旅遊、金融、歷史經典產業,以及26個加快發展縣特色小鎮不低於6億元。

 

浙江省對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有著嚴格的標準要求,實施動態管理。對列入省級建設名單的特色小鎮,實行季度通報情況、年度綜合評估,財稅、金融和土地等扶持政策均和考評綁定。2016年奉化海濱小鎮就因投資為0被降格。而杭州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正在計劃打造全國首個“金融+旅遊”4A小鎮,對標美國對沖基金天堂——格林尼治基金小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於2015年05月17日正式揭牌,已累計入駐金融機構1010余家,資管規模達5800億元,稅收10.1億余元,同比增長200%左右。

 

在金融支持方面,特色小鎮也得到了較為全面的政策扶持。2015年10月,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持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從六個方面共16條措施加強對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支持,支持貸款、發債、協同引入銀行理財、基金、信托、融資租賃等進入特色小鎮PPP項目,增強銀行服務,實行投貸聯動。



特色小鎮前端規劃要求高


特色小鎮建設與一般的產業園區、景區開發流程類似,主要分為規劃咨詢、要素導入、EPC建造和後期運營四個階段,但由於融合了生產、生態和生活等多個方面,因此在項目的頂層設計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須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國土空間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頂層設計和咨詢主要由一般的城市市政規劃設計院來完成,需要完成產業規劃、空間結構設計和投融資等諸多方面的相關規劃,建築設計院參與的更多還是空間結構方面的設計, 產業和投融資方面在 PPP 模式下一般由項目公司(或 SPV 結構公司)來主導完成。招商引資方面主要是市場化主體或政府來完成。建築工程企業目前能夠介入的特色小鎮環節, 既有全產業鏈的,類似於 PPP 項目,也有只參與設計咨詢或施工建造單一環節的,更多時候從 PPP 的角度理解特色小鎮相對容易。 



十三五期間,特色小鎮市場規模近十萬億 


浙江省十三五期間特色小鎮計劃總投資 5500 億元。到‘十三五’期末,浙江的特色小鎮將實現稅收 1000 億元,“十三五”期間將完成總投資約 5500 億元,形成 100 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100 個省特色小鎮培育對象隊伍。據浙江特色小鎮官網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 130 個升級特色小鎮創建和培育對象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1101.1 億元, 其中第一批平均每個小鎮投資 10 億元,第二批平均每個小鎮 9.4 億元。前三季度,130個小鎮特色產業投資 682.4 億元,占全部投資的 62.0%,與一季度和上半年相比,占比分別提高 2.8 和 0.5 個百分點,特色產業投資比重穩步提升。其中,第一批創建對象特色產 業投資 211.1 億元,占投資的 56.9%;第二批創建對象特色產業投資 271.2 億元,占投資的 68.5%;培育對象特色產業投資 200.0 億元,占投資的 59.8%。


2016 年 10 月 14 日,住建部正式公布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等 127 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按其推薦的特色小鎮類型,可以分為工業發展型、歷史文化型、旅遊發展型、民族聚居型、 農業服務型和商貿流通型。就首批推薦名單來看,旅遊產業占半數以上(50.39%),遠超其他類型的特色小鎮的數量,其次是歷史文化型(18.11%),由於很多的歷史文化型小鎮是將歷史文化因素糅合進商旅運營,因此大範疇上也可以看作是旅遊產業,因此大旅遊產業的小鎮類型占比高達 68.5%。這與浙江公布的前兩批創建名單類似,但比例要高很多(浙 江前兩批特色小鎮中大旅遊產業占比僅 36%),因為全國範圍內產城融合統籌城鄉一體化的需求要強於浙江省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而且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程度也要遠大於浙江省內的地區發展差異。


從區域分布來看,華東和西南地區的特色小鎮數量最多,分別達到 35 家和 21 家。我們認為當前特色小鎮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群戰略的支撐,小城鎮的發展需要靠近較高經濟基礎的地區。華東地區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創新驅動力強,對高新技術等要素的集聚性要求高。 西南區域相對華東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由於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雲南、貴州、四 川的旅遊資源一直名列全國前茅,且“十三五”期間雲南和四川的特色小鎮規劃數也都在200 左右,因此旅遊發展型的占比遠遠大於其他類型的比例。



“十三五”期間全國特色小鎮總投資有望達十萬億元。目前 32 個省市自治區中, 幾乎都已經發布了特色小鎮的相關政策,其中四川、雲南分別努力用 5 年時間建設 200 個左右特色小鎮,浙江、江蘇、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河北、新疆、河南、陜西、貴州、海南均擬建100個特色小鎮,我們統計的十三五期間已有計劃數的擬建特色小鎮個數累計約 2000 個,按每個鎮 50 億元投資樂觀估算,十三五期間全國範圍的特色小鎮投資將高達十萬億元。如果把政策文件描述為“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的北京、上海、福建、山西以及擬出臺特色小鎮政策的寧夏,我們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特色小鎮市場將超過十萬億元。

 


特色小鎮產業鏈長,地產商與PPP模式占主導


目前來看,房地產開發商以產業地產開發的方式,紛紛提出了特色小鎮計劃。目前主要形成了以碧桂園、時代地產為代表的科技型服務小鎮,以綠城、藍城為代表的農業小鎮、以華僑城為代表的文旅小鎮、以華夏幸福為代表的產業小鎮。從“產城融合”進化角度看,經歷了三個代表階段:第一階段的代表是蛇口工業區模式,誕生於1980年,主要是單純的產業聚集;第二階段的代表是科技園模式,比如深圳高新園,誕生於1990年,但目前由於運營成本上升導致入駐成本高企;第三階段的代表是城市產業綜合體,產業平臺體量不大。目前經歷的特色小鎮是第四階段,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再次集聚。

 

產業升級與轉移是地產商進軍產業地產的直接推動力,發達國家產業地產進入成熟發展期,而目前國內正處於工業地產向產業地產的轉型期。與商業地產和住宅強調的區位不同,產業地產更加強調區域選擇和產業定位,一方面,我國東部沿海產業升級後將原有產業轉移至中西部和大城市周邊小城鎮,激發不同類型產業地產需求;另一方面,東部大城市周邊城鄉統籌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及城市消費升級,也直接推動了周邊中小城市(鎮)的產業發展需求。

 

從產業地產向特色小鎮延伸相對容易,但在運營方面遠比傳統地產複雜。傳統地產開發周期短,成交周期也短;而產業地產需要培育某一特色產業並等待發展成熟,這一周期一般都在5-10年左右,對專業化運營管理平臺的要求也更高。此外,住建部對特色小鎮的評價標準中,對特色產業的界定和農村勞動力的帶動也有明確指標,要求特色小鎮能夠提升農村就業人口占本鎮就業總人口比例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



房地產開發商一家獨大


碧桂園科技小鎮:2016年8月,碧桂園宣布將在5年內投資1000億元,建設數個智慧生態科技小鎮,投資與此前的“森林城市”規模相當。目前已完成五個科技小鎮布局,分別是惠東稔山科技生態城項目、惠州潼湖創新小鎮項目、惠州潼湖科學城項目、東莞黃江創業小鎮項目、河北三河市科技小鎮項目,前四個“科技小鎮”都在臨近深圳,旨在承接深圳外溢的創新產業及購房需求,每個科技小鎮占地約2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今年預計開工建設3個,此外碧桂園今年還將新增15個科技小鎮項目。

 

碧桂園“科技小鎮”重點選取一二線城市的周邊土地和項目,一般選址一線城市周邊和強二線城市的30-80公里重要區域,最好不超過60公里,占地2-5平方公里,擁有垂直綠化、立體分層交通的城市面貌,產業上能滿足科技創新人才的產學研需求,而房價只有一線城市的1/3。“科技小鎮”涵蓋總部經濟、金融、生物健康、醫藥等多個高新產業,碧桂園自身擬設立規模20億元的基金對園區內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每個小鎮預計年產值為450億元,年稅收40億元,就業人口超過8萬。



與碧桂園類似的,2016年12月,時代地產集團也正式宣布啟動“時代未來小鎮戰略”,宣布在未來5年內將從珠三角起步,投資30個“未來小鎮”項目,總投資金額約9000億元。契合了公司進入城市4.0價值城市的發展理念,目前已簽約佛山南海全齊創客小鎮、廣州白雲空港小鎮兩個項目,創客小鎮項目已於去年啟動,預計6~8年完成開發建設。未來小鎮的物業開發,一種是根據產業需求規劃建設,以自持經營為主;另一種則是為進駐園區的大型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這部分物業可整體轉讓。

 

綠城農業小鎮:綠城的農業小鎮距離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30~50公里,承接一二線城市經濟產業外溢金額中產階層人群居住外溢,以及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口城鎮化。未來5-10年,綠城將打造5-10個“農業小鎮”。以農業或文化等產業作為主導,深度整合教育、醫療、養老、園區服務等跨界資源,在城市近郊形成一個完整的城鎮化解決方案。

 

目前一個小鎮規劃面積五平方公里,其中約三平方公里是農業,一平方公里開發建設,形成3萬人的小鎮,城市與農村人口各占一半,35-55歲的城市白領和中產占居住人口的60%左右。農業小鎮依靠著小鎮房地產開發建設部分獲得的收益,帶動周邊的農業改造,建成大型農業基地,並帶動周邊的農民轉化為現代農業工人。



同時,2016年藍城集團也提出了“十年.百鎮.萬億”計劃,計劃在未來十年打造一百個小鎮,實現萬億的銷售。目前已簽約和在運行的項目包括杭州桃李春風、杭州莫幹山觀雲、成都多利農莊、嵊州越劇小鎮、嘉興春風江南、啟東崇明島項目等。

 

華僑城文旅小鎮:2016年11月,華僑城提出發揮文化旅遊產業的傳統優勢,通過“文化+旅遊+城鎮化”模式實施“100個美麗鄉村”計劃,以PPP模式在全國打造100座特色小鎮。目前公司城鎮化項目已在廣東、四川、雲南、海南、山西、河北等地快速落地,創建了眾多唯一,包括博物館小鎮—四川安仁、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四川天回、最美“水”主題古鎮—四川黃龍溪、中國文創第一鎮—深圳甘坑、民族英雄文天祥後人聚居地—深圳鳳凰古鎮、明清南中國海防軍事要塞—深圳大鵬所城、深圳生態後花園—光明小鎮等。以四川為例,公司已與成都金牛區、大邑縣、雙流區三地政府以及成都文旅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擬投資1200億元打造天回、安仁、黃龍溪三大旅遊名鎮,三個項目占地面積分別為1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以及16.68平方公里,比一般的特色小鎮項目要大。



華夏幸福產業小鎮:華夏幸福一直重點專註京津冀周邊產業園區開發,目前僅該地區已有10個產業新城。自2002年進入固安工業園以來,在“產城融合”及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下分享發展紅利。其主導開發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固安高新區綜合開發PPP項目”及“南京市溧水區產業新城項目”均入選PPP模式樣本庫示範項目,對PPP模式的運用比一般的地產商更加純熟。未來三年計劃在環北京區域、沿長江經濟帶以及珠三角區域等大城市、核心城市的內部以及周邊布局百座特色小鎮。

 

目前河北省公布了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和培育類特色小鎮名單,其中包括由華夏幸福開發的五個產業小鎮,包括永清縣幸福創新小鎮、霸州市足球運動小鎮、香河縣機器人小鎮、任丘市白洋澱水鄉風情小鎮和任丘市中醫文化小鎮。2016年9月,華夏幸福宣布與南京市溧水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也將為其定制特色小鎮建設方案。

 

華夏幸福一直緊抓新型城鎮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兩大主線,占據了“京津冀+PPP+ABS”的獨特優勢,2016年產業發展服務收入110億元,同比增長73%;園區結算收入178億元,其中園區業務實現利潤占公司利潤的66%。



此外,綠地也已明確今年將“特色小鎮”模式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以智慧健康城、文化旅遊為主題的特色小鎮。萬科雖無明確的特色小鎮計劃,但在小城鎮建設中也積極布局,目前已打造杭州良渚文化村,簽約了海福傳媒小鎮等多個小鎮項目。萬達也積極通過打造長白山滑雪場、貴州丹寨等旅遊小鎮實現集團轉型。


建築企業通過PPP積極參與


PPP模式提供建築工程企業全程參與機遇。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中,目前主要還是由地產企業占主導,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一級和二級開發過程中,通過土地一級開發直接獲利,享受增值效益,另外通過二級房產開發,三級項目開發實現經營收益等。二級房產開發包括住宅、商鋪、客棧公寓、休閑度假地產、養老地產等。三級項目開發則包括泛旅遊產業鏈及特色產業鏈的完善及開發。

 

在二級開發中引入土建施工、園林裝飾等傳統企業鏈條,建築工程企業分享特色小鎮的發展紅利。本質上來看,這與傳統的房地產開發並無不同,建築企業簡單參與設計、施工、運營分包仍然面臨盈利不強的難題,僅僅是增加了產業地產這一新增需求。



但在PPP模式下,建築工程企業可以單獨投標特色小鎮項目,由於國家定義的特色小鎮項目往往比地產開發商在實施的小鎮要小,投資金額一般每年在10億元左右,為建築工程企業參與產業鏈上遊開發和下遊運營的紅利提供了機遇。



因此,我們對特色小鎮的推薦思路建立在當前競爭格局的兩大特征上,即房地產商一家獨大和建築工程企業通過PPP積極參與,因此建議關註這兩個方向上的企業:

 

(1)通過PPP模式積極布局特色小鎮,品牌影響力逐漸增強的園林企業,這類企業關註特色小鎮的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和特色小鎮訂單的落地情況。比如棕櫚股份一直堅持的生態城鎮戰略,與當前特色小鎮不謀而合;美晨科技、嶺南園林則通過PPP模式積極布局後端文旅運營,優化中長期業績成長。

 

(2)與上述地產商有長期戰略合作,且景觀園林和生態治理工程經驗豐富的園林企業,也能跟隨自身的地產大客戶,積極探索特色小鎮的廣闊市場。這方面,鐵漢生態、文科園林、美尚生態也都已開始通過少數PPP項目進軍該市場。

 

棕櫚股份:特色小鎮龍頭,業務布局領先行業


最早開始探索生態城鎮模式


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002431.SZ)始創於1984年,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積極戰略轉型生態城鎮建設,在原有地產園林和生態環境業務基礎上,積極展開對生態城鎮模式探索和踐行,目前已構建了“生態環境(ECO- ENVIRONMENT)”與“生態城鎮(ECO-TOWN)”雙引擎業務平臺,助力中國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

 

從景觀園林到生態城鎮,從生態城鎮到生態城鎮+不斷進取的全產業鏈小鎮服務商。公司自2013年簽約潯龍河項目便開始探索生態城鎮建設,通過抓住消費升級和生態建設的契機,戰略轉型為“生態城鎮建設綜合服務商”。隨後公司通過收購貝爾高林80%的股權以及成立棕櫚生態城鎮研究院布局生態城鎮前端規劃設計,收購新中源45%股權及成立棕櫚園林工程公司夯實工程施工能力,通過投資VR、足球、教育等新興產業增強內容端運營能力。目前公司已在早期的時光貴州、雲漫湖等生態城鎮試驗項目上取得了成功,並通過PPP模式實現了加速推廣。



公司傳統主業以生態景觀營造為核心,延伸至生態成長建設具備全產業鏈優勢,建設+內容+運營一體化。公司經過30多年的經驗與技術積累,已經發展成為業務規模最大、市場布局最廣的園林全產業鏈公司。隨著管理改革帶來的生產力與管理效能的釋放,以及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帶來行業整合的市場機遇,傳統業務將在質與量兩個方面得到提升。在此基礎之上夯實生態城鎮建設端能力,轉化為生態城鎮業務拓展在生態景觀營造方面的競爭力,服務於生態城鎮轉型戰略。公司在過去30年主要提供生態環境業務服務,也就是針對前半階段即“三駕馬車”中的生態城鎮建設端的核心能力,當前建設的生態城鎮由“三駕馬車”驅動,包含生態城鎮建設,生態城鎮運營和生態城鎮內容三個方面。

 

(1)建設端(PPP模式提升盈利水平和改善現金流):建設端定位為生態城鎮建設,主要采用PPP模式進行。受益於國家政策與十三五規劃指引,以生態文明和新型城鎮化為核心的生態城鎮業務處於蓬勃發展時期,具有相當旺盛的市場需求。公司已簽約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時光貴州、雲漫湖等PPP項目;

 

(2)運營端(咨詢顧問模式):依托生態城鎮研究院大力開拓面向政府的生態城鎮顧問咨詢服務,大力推動棕櫚生態城鎮模式輸出產業化,以自身日趨成熟的生態城鎮運營模式為基礎,大力推進市場化的生態城鎮運營管理業務,從頂層搶占優質客戶資源。以上海金山、湖南醴陵、海南海口、湖州長田漾項目為基礎,全面拓展生態城鎮業務;在生態城鎮領域,潯龍河、雲漫湖項目試點成果顯著並固化為商業模式實現對外輸出;

 

(3)內容端(資源整合平臺):公司將消費需求與自身發展戰略進行匹配,通過自籌資金,擬對產業並購基金出資8億元,投資方向將以公司生態城鎮發展戰略落地及與之相關的產業為主,如大文旅、大體育、大教育及大健康等產業。這也是生態城鎮版的“供給側改革”,與生態城鎮自身固有屬性密不可分。公司主要是以孵化培育或投資並購的形式來展開產業布局。公司推進的內容戰略部署:在以VR為代表的娛樂領域,2月與和君資本成立產業基金,3月投資VR娛樂平臺企業——樂客VR,再到5月雙方成立VR主題公園的樂客奧義;在旅遊領域,公司近期也公告擬通過並購基金收購三亞呀諾達項目,同時也擬參與嘉達早教的定向股票增發,並出資參股收購西布朗球隊,內容端布局已經全面開展實施。



潯龍河項目概覽 


湖南長沙潯龍河項目全稱長沙縣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創新型樣本之一,也是公司試點生態城鎮/特色小鎮的項目之一。該項目由湖南棕櫚潯龍河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目前註冊資本2億元,廣東盛城投資(棕櫚股份全資子公司)、湖南潯龍河投資控股、成都仟坤投資分別持有40%、40%和20%股權。

 

(1)項目區位便捷

項目所處地交通十分便捷,長沙縣主幹道黃興大道北延線(東八線)貫穿整個項目,黃興大道從長沙高鐵站起先後與勞動路、人民路、機場高速、長永高速交匯,形成與長沙市的無縫對接,車程至長沙縣10分鐘,至市區25分鐘,至黃花國際機場25分鐘,至長沙高鐵站30分鐘。



(2)項目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三條河環繞,水質無汙染,無工業汙染,具有豐富的青山綠水生態資源;

人文資源:田漢故鄉,具有很好的人文底蘊;

政策優勢: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湖南省試點第一村;

資本優勢:16個億一期專項定增,6個億首期銀行授信,100個億的PPP戰略授信;

區位優勢:毗鄰長沙市縣,長沙市總人口近800萬人,其中100萬是可接受基礎教育人口。長沙縣2015年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第8,中西部第1。

 

(3)項目規劃

項目總體定位為“城鎮化的鄉村、鄉村式的城鎮”。產業規劃包括兩帶、四心、五軸:其中兩大景觀帶包括小鎮封面景觀帶,潯龍河大道景觀帶;四大布局核心包括生態藝術小鎮中心,潯龍島獨家酒店集中區,頤養休閑集中區,藝術職教中心配套區;五大產業軸線包括水墨瀟湘(瀟湘文化水墨商街),Star Park(生態親子公園集群),原築湘澗 本草龍丘(綠色建築示範空間),農創工場(現代農業創業園區),百藝山源(職教文創藝術基地)。



(4)商業模式

該項目通過大規劃(產業規劃及公共配套)、大招商(五大產品體系)、大物業(智慧社區)、大眾籌(自住地產、商業地產、經營地產)等四類平臺內容,構建潯龍河商業平臺體系。當地村民通過提供鄉村資源,實現經濟收入和生活品質雙提升;企業通過投入資本,獲取投資收益;政府通過提供公共配套和社會保障,獲取稅收/民生/區域經濟發展。



(5)資金融投

1)民生投資方面:居民拆遷安置以及集體企業發展等方面資金需求在8億元左右。這部分資金需求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土地增減掛鉤試點融資,即將牧雲縣劃入市區的221畝土地的收益全部返還給雙河村委會,並且給村里專門劃撥300畝建設用地,居民安置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政府投資。

 

2)公共工程方面:水務、燃氣、公交、幼兒園、農貿等共需投入20億元左右。這部分實施主體是政府,資金來源包括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投入、涉農項目資金整合投入以及250畝國有土地轉讓取得的全部收益。但這部分融資存在資金節點不匹配的問題,因此會采用PPP模式,該項目已經入選財政部PPP試點項目。

 

3)產業投資方面。公司打造成為一個大招商平臺,負責招商、策劃、運營,居民出讓土地和提供勞務,政府給予政策支持並獲取稅收。

 

4)盈利方式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收入分成,項目公司制定眾創空間的標準,為入駐眾創空間的創業公司提供相關服務並抽取其收入的20%-30%;第二種是股權合作,對於好的項目,公司可以參資入股,但股權比例不超過30%,公司選擇那些有絕對競爭力的項目,進而獲得投資收益;第三種的債權合作,對於公司認可但又缺乏資金的項目,公司可以出借資金給創業者,從而獲得利息收入。



PPP加速生態小鎮推廣落地


公司最先創立的生態城鎮模式,獲得了市場的一致好評。公司全面貫徹落實兩手抓和“3+1”兩大戰略,一方面通過“生產管理改革+員工創業”完成傳統業務從生產管理到平臺管理的轉變,同時帶動整個公司組織架構與管理方式的變革,從以區域為中心業務管理到以事業部為利潤中心的戰略管控,為全面轉型搭建管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資本並購與戰略合作形式,與貝爾高林、中城智慧、新中源等共同合作強化與夯實棕櫚“ 3+1”技術支撐體系,為生態城鎮業務落地搭建系統技術集成平臺。



目前公司已公告中標 PPP 訂單(含 EPC)165.78 億元,傳統房地產訂單 20 多億,是公 司 2016 年收入的 4.24 倍;對外公告的 13 個框架協議金額合計達 453.5 億元,是 16 年 收入的 11.61 倍。其中 PPP 訂單增速明顯,尤其是 2016 年四季度以後,地方政府換屆後 相關項目推進進度加快。目前公司近500億元框架協議中包括生態城鎮項目和傳統環境整 治項目,預計在特色小鎮建設熱潮下,公司訂單也將繼續快速增長,相關框架項目加快落 地,預計上述合同/訂單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落地。 



盈利預測與估值


公司2016年四季度以來新簽訂單明顯加快,目前在手市政訂單收入比4.24倍(加上地產園林20億元訂單後收入比約4.74倍);13個在手框架協議金額合計為453.5億元,是2016年收入的11.61倍,且建設期普遍在2-3年,因此公司未來幾年將迎來收入規模的快速增長。未來隨著特色小鎮進一步向全國推廣,我們預計“十三五”期間基建投資將超過2萬億,且公司生態城鎮品牌效應將進一步顯著,訂單方面預計將繼續呈現較快增長,公司大部分項目布局在京津冀、珠三角和長三角等重點城市群周邊,旅遊資源豐富、消費群體眾多,後期運營市場廣闊。

 

公司2016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39.06億元,扭虧為盈實現同比增長116.06%;歸母凈利潤1.20億元,同比增長183.09%,每股收益0.09元。公司商業地產收入下降;運營和產業內容兩大板塊效益尚未體現。

 

基於上述快報及公司運營情況,我們做出幾點關鍵假設,其余變量保持基本穩定:

(1)依據公司在手訂單,我們假設2017-18年公司地產業務每年收入保持15億元規模,市政業務分別確認收入40/60億元,工程毛利率為22.79%;

(2)隨著公司PPP/EPC模式的推廣使用,公司市政業務收入占比將超過商業地產,且市政項目毛利率要高於地產業務,按收入占比預計工程毛利率達22.79%;

(3)營改增背景下,公司營業稅金及附加比例為1.80%;

(4)公司2015年收購貝爾高林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因公允價值差異,導致2015年確認投資損失約2.65億元,該因素在未來兩年不會繼續發生。

 

基於上述假設,我們我們預計公司2016-18年歸母凈利潤為1.2、5.5、7.9億元,對應EPS將分別達到0.09/0.40/0.57元。目前公司定增募資9.95億元用於畬江園區服務配套項目及梅縣城市擴容提質工程PPP項目已完成二次反饋,發行底價8.8元/股,當前價格較增發底價僅高出13.75%;且董秘、高管分別於今年1月和3月增持公司1847萬股,增持成本分別為8.25、9.30元,對公司未來成長信心充足。.可比公司對應2017年PE估值為25倍,公司當前價格對應估值與之相當,但公司作為生態城鎮的唯一純正的民營園林標的,理應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風險,PPP/EPC業務落地進度緩慢,特色小鎮競爭風險等。



其他特色小鎮重點標的


區域需求:基建增長利好西南地區,中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


鐵漢生態:“園林+環保+旅遊”先行者


公司是“園林+環保”行業先行者,在園林綠化工程和生態修複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受益於PPP模式的落地和水治理投資的拉動,公司新簽合同快速增長,自2017年以來,公司已公告新簽合同43.5億元。2016年同期,公司公告新簽合同為17.98億元,可比時間段內,公司今年新簽合同金額增速高達142%。公司2016年新簽合同121.51億元,其中有13.52億元的合同處於預中標的公示期。根據2015年結轉訂單超過27億元,我們推算截止2016年年底,公司在手未完工合同超過102億元。飽滿的訂單和良好的執行能力有望帶來未來2-3年業績的持續快速增長。



根據公司在手訂單情況,我們預計公司 2016-18 年 EPS 為 0.34/0.55/0.76 元,三年CAGR+56%,維持“買入”評級。


美尚生態:綁定華夏幸福先發制人


公司由景觀工程向生態景觀、地產園林綜合發展。公司主營業務為生態景觀建設,目前主要從事生態景觀工程施工,包括生態修複與重構和園林景觀兩大類別,前者主要包括濕地生態修複與保護、城市濕地公園、面源汙染生態攔截與治理、兩岸園林生態景觀工程等,後者主要為道路綠化、廣場景觀、地產景觀等。公司2016年全年實現營收10.55億元,YoY+81.7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09億元,YoY+89.30%。



公司 2016 年公告新簽合同額 24.24 億元,2017 年又新簽 17.57 億元PPP框架協議。金點 園林 2017 年 1 月與華夏幸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未來一年合作金額不超過 16.31 億元, 充足的在手訂單將為公司持續高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公司 2016 年收購的綠之源和金點園林豐富了公司原有業務格局,分別提升了公司技術儲備和施工能力。


2016 年,公司在 PPP 商業模式上創新突破,研發了PPP2.0新模式,引入產業合作方, 與公司主營業務有機結合,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打造更多精品PPP2.0標桿項目,形成 “增量”收入。公司承接了無錫市首個 PPP 項目,無錫古莊生態農業科技園 PPP項目。借助三大平臺的合力,我們判斷公司已簽PPP項目將更快落地,拿單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我們預計我們預計2017-19 EPS為1.62/2.12/2.67元,CAGR+45% ,維持“買入”評級。


中設集團:設計端發力特色小鎮


公司具有高等級與多專業資質,綜合服務能力優勢突出。公司已擁有工程設計行業最高等級資質——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可在全部 21 個行業及 8 個專項中承接業務,不受行業限制,也不受規模限制。由於擁有等級高、覆蓋面寬的多項資格與資質,公司具備較高的“綜合式一體化”工程咨詢綜合服務能力。同時,巖土、景觀、環境、地下空間等輔助專業的實力不斷提升,保證公司公路、水運工程咨詢業務“一站式”服務能力不斷得到加強。2016年全年實現營收 19.91 億元,YoY+42.51%,歸母凈利潤 2.1 億元,YoY+30.95%, 公司上市後品牌影響力迅速提升,省外開拓獲得較快發展(省外收入占比增至 42%),公司未來將繼續通過內生和外延兩個“雙引擎驅動”拓展專業和業務。



公司2016年公告新簽合同額24.24億元,2017年又新簽17.57億元PPP框架協議。金點園林2017年1月與華夏幸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未來一年合作金額不超過16.31億元,充足的在手訂單將為公司持續高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公司2016年收購的綠之源和金點園林豐富了公司原有業務格局,分別提升了公司技術儲備和施工能力。


2016年,公司在PPP商業模式上創新突破,研發了PPP2.0新模式,引入產業合作方,與公司主營業務有機結合,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打造更多精品PPP2.0標桿項目,形成“增量”收入。公司承接了無錫市首個PPP項目,無錫古莊生態農業科技園PPP項目。借助三大平臺的合力,我們判斷公司已簽PPP項目將更快落地,拿單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我們預計公司2017-19年EPS為1.48/2.09/2.6元,CAGR+45%。公司業績高成長確定,維持“買入”評級。



文科園林:“園林+文旅”新秀


公司由地產園林切入市政+旅遊,業績持續高成長。公司是一家以地產園林為主要經營領域的綜合性園林企業,2016年地產園林收入預計占比60%,對恒大地產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33%。2015年6月上市後借助PPP機遇向市政園林和文旅領域拓展趨勢顯著。公司2016年實現營收15.17億元,YoY+45.05%;實現歸母凈利潤1.40億元,YoY+44%(扣非後YoY+40.74%)。           

       

         

在主業優勢不斷發展鞏固的同時,公司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和投資入股等形式,積極布局了 生態治理修複、文旅運營等與主業協同效應顯著的領域。截止 2017 年 3 月 15 日,公司2016 年以來公告累計新簽 PPP/EPC 重大合同 10 單,合計金額 27.49 億元,是 2016 年 收入的 1.81 倍;累計新簽框架協議 8 個,合計金額 215.10 億元,其中新民市框架協議服 務內容推進速度較慢,遵義市部分項目已落地實施。 



公司新簽 PPP/EPC 訂單呈現加速且單體合同趨於上升,生態治理、園旅一體化等新型業 務訂單占比已超過傳統地產園林,參考相同業態企業毛利率約 30%。我們預測公司2017-19年 EPS為0.92/1.28/1.74元,CAGR 45%,維持“增持”評級。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21

成都高新區設立百億獨角獸投資基金,建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5月18日,成都高新區發布獨角獸梯度培育計劃:成都高新區將設立百億獨角獸投資基金,建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培育3家以上獨角獸企業;未來3年內培育種子企業1000家、瞪羚企業100家、獨角獸企業10家、行業龍頭企業3家;此外,還將建立獨角獸企業後備體系,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設立百億獨角獸投資基金

成都高新區獨角獸股權投資基金由國有資本聯合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成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由成都高新區新經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將聚焦擁有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全力培育獨角獸,通過投資融資、產業培育、資本整合,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

成都高新區科技與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成都高新區獨角獸股權投資基金將按照企業融資金額3%~9%的比例對企業進行投資,其中投資金額的1/3份額所購股權1~2年內按“投資額+8%收益”由企業核心團隊回購,幫助企業團隊鎖定股份。

為進一步幫助企業團隊獲得資金支持和穩定信貸,成都高新區還將設立“獨角獸培育貸”“獨角獸周轉金”。設立政府政策性風險資金池,銀行放大10倍授信,給予單戶企業最高貸款金額5000萬元信貸支持;聯合小貸公司為“獨角獸培育貸”支持的企業提供資金周轉服務,幫助企業穩定獲得銀行信貸資金。

“資本是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壯大獨角獸企業的重要推手。”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以政府引導基金為重點積極構建股權融資產品鏈,已形成涵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在內的股權投資服務體系,參與設立四川省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基金等15只產業引導基金,發行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雙創債”,聚集各類股權投資機構521家,註冊資本規模逾千億元。“成都高新區將通過政策引導,促進投資機構對新經濟項目實施投資,通過金融活水培育、扶持獨角獸企業發展。”

為了進一步加快培育壯大獨角獸企業,成都高新區將重點構建由種子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構成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四類企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點。”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育措施,從企業認定和政策扶持、金融支撐、人才賦能、專業服務等方面著力,精準施策,真正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國家高新區成獨角獸主陣地

國家高新區作為創新資源聚集地和創新主戰場,已成為獨角獸企業的主要聚集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164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超過6284億美元。其中,125家分布在國家高新區,占比高達76.2%。

《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大量獨角獸企業尚處於創業階段(近1/3獨角獸企業成立於2014年之後),需要必要的政策環境支持,而國家高新區內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和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為獨角獸企業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成長支撐。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不斷優化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供給能力,為獨角獸企業發展提供了土壤。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成都高新區構建了由專業園區、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業樓宇、專業公司等構成的孵化網絡體系,孵化載體總面積達430萬平方米。打造西南首家高新技術服務超市,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各類人才總量超48.2萬人,柔性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6名,吸引創新創業人才創辦企業1687家。

今年3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成都高新區企業新潮傳媒入選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在此前不久,創業家雜誌發布《2018年中國獨角獸100強》名單,成都高新區企業醫雲科技、極米科技上榜,被評為最有可能快速登陸A股的100強公司。此外,極米科技還作為唯一一家無屏電視/智能投影品牌,入選國內權威創業機構發布的“中國硬獨角獸TOP100”榜單。

成都高新區已成為成都新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區域。在成都對外公布的2018年度新經濟百家重點培育企業名單中,成都高新區69家企業入選。而在去年成都市公布的31家潛在獨角獸企業中,30家成都高新區企業躋身榜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09

正式收購兩大影院 嘉凱城積極培育第二主業

2018年7月31日晚,嘉凱城集團股份有公司(以下簡稱“嘉凱城”)發布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決議公告,嘉凱城審議並通過了收購北京明星時代影院投資有限公司、收購艾美(北京)影院投資有限公司100%的議案。

自7月12日公告簽署上述兩大影院收購意向協議之後,僅僅時隔十余日,嘉凱城宣告,以“股權+債權”方式收購上述兩大影院,從而正式踏上積極培育第二主業的征程。

具體來看,在這次收購中,嘉凱城以旗下全資子公司嘉凱城(上海)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為主體進行了兩大影院的收購。收購完成後,嘉凱城將擁有明星時代影院100%股權、艾美影院100%股權。

在這次對明星時代影院的收購中,第三方評估機構采用收益法對明星時代影院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進行了一番評估,以此為依據,在股權+債權的協議收購方式中,嘉凱城出具的股權對價款項為2.72億元。

目前,成立於2015年的明星時代影院共有在營業自營影院18家,非自營加盟影院24家,其中上述18家自營影院均持有影院放映的相關資質。同時,艾美影院旗下設立艾美(北京)影院投資有限公司銀川分公司,該公司現合法持有影院放映的相關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收購的明星時代影院還擁有國家新聞出版廣播總局電影局印發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通常來說,擁有了《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也就意味著資質持有方,在電影產業鏈中擁有著更多的話語權。

據了解,市場上關於影院的股權收購價值通常以票房倍數(即100%股權價值/最近一年票房收入)來確定。據業內人士透露,根據行業內對影院收購的慣例來看,票房倍數均值一般約為3倍左右。在這次收購中,嘉凱城表示,根據明星時代影院擁有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和收益估值水平等綜合因素考慮,經與交易對方協商,按照低於市場票房倍數均值,確定了收購明星時代影院100%股權的股權款2.72億元。

通過本次收購,一定程度上,嘉凱城更大的收獲將是得到這張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從而可以介入電影產業上遊的發行領域,為公司進入前景良好的院線行業提供了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也在持續改善。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細分行業,電影產業也在持續吸引各類資本進駐。

對這次收購,嘉凱城表示:“基於國內電影市場發展的良好趨勢,綜合明星時代影院和艾美影院所擁有的院線資質和影院資源,公司選擇收購明星時代影院和艾美影院以進入院線行業領域,加強公司產業布局,為後續第二主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81

深交所聯手貴州局調研上市培育企業 到訪老幹媽等三家公司

7月25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王紅一行來黔,聯合貴州證監局、貴州省金融辦,赴貴州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貴陽南明老幹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貴州一樹連鎖藥業有限公司調研,並在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參加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座談會。

雙龍經濟區管員會副主任李偉主持會議,區內3家擬上市企業、5家擬改制企業匯報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擬登陸資本市場情況,並提出企業改制上市存在的問題、困難以及請求深交所、證監局、金融辦支持企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王紅副總認真聽取企業情況匯報後認為,近年來貴州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特別是大數據、食品、醫藥等行業發展勢頭很好,湧現出一批社會關註高、競爭力較強的企業。這些企業有的已成為資本市場明星企業,有的還未進入資本市場。深交所本次來黔,就是要為擬通過上市、發債等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服務。王紅副總一行詳細介紹深交所市場狀況、產品結構、監管服務等情況,分析當前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形勢,宣講上市對企業內部管理、品牌形象、經營發展的提升功能,並與參會企業進行討論交流。

最後,王紅副總表示,歡迎貴州企業去深交所上市、發債,歡迎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領導、各位企業家去深交所參觀訪問,深交所將一如既往,為貴州企業在發行上市、發行公司債和ABS等方面提供專業支持,為貴州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責編:張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96

凌旭科技:先培育标准 再出售产品

1 : GS(14)@2010-10-30 14:55:1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30/161073.html

制造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但是,从做产品到做标准,通常都需要从小企业发展成巨型企业,才可能掌握这样的市场话语权。如果中小企业从起步就试图掌握标准的话语权,是否可以实现?  高速数字接口芯片开发商——凌旭科技通过其取巧的经营模式,希望可以做到这一步。用凌旭科技大中华区董事长刘乾德的话说,就是“直接通过产品开发及合纵连横,实现标准的推广普及”。截至目前,凌旭科技已经完成三轮融资,最近的一笔1050万美元的投资是由集富亚洲和台湾新扬投资领投完成的。集富亚洲董事Junitsu Uchikata表示,他们看好凌旭科技DIIVA(数字高清互动接口)标准的市场前景。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对“接口”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而凌旭科技将通过政府、行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向国际巨头发起接口标准的攻势。
  “合纵连横”下游企业
  10月22日,记者在凌旭科技的产品演示厅里观看了未来数年内的家庭数字设备布置。凌旭科技大中华区董事长刘乾德演示了一个场景:在一个五口之家,电视机有两台,电脑有两台,游戏机、DVD和有线电视都分别摆放在不同的房间。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那么本来在客厅大屏幕电视前玩极品飞车的儿子,便到房间里打开小电视,进入已设置为暂停的游戏界面,继续玩起来。
  实现所有的显示设备与内容设备进行任意联接,用安装了控制软件的手机,打开有线电视和启动游戏机,或者用电视机上网,都不是问题。而这一切的实现,靠的正是一组芯片实现各种信号的交换,从而让各种接口全部融合进来,实现了不同类别的设备之间互通信息。
  这就是被称作DIIVA的数字信息接口新标准。据了解,这一标准最初是由凌旭科技的创始团队从一个想法开始的。2000年的时候,刘乾德从美国回到中国台湾,创立了一家公司并从事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然而,那时由于IPTV尚未完全启动,公司运营并不理想,于是不久他就将公司出售了。后来,刘加入凌旭科技的另一创始人李大范(美籍华人)的公司,共同推广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在他们创业期间,刘乾德发现:尽管全球已有12亿个这样的设备投入使用,但HDMI接口在中国并没有被普及,而光做HDMI,碰到的难题也很多,不如直接开发适合在中国推广的接口。于是,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下一代接口。
  “做芯片非常复杂,因为要将所有不同的信号整合在一条线上。”刘乾德说。后来他们联合了几家公司成立了一个组织,共同来开发这个标准。到目前为止,凌旭科技已经在整个项目的推进中投入了2500万美元。
  标准背后是可观的专利费用,因此国际上的巨头公司都在努力控制标准,从而掌握市场话语权。对于凌旭科技来说,像索尼、三星等巨头恰恰正是横亘在面前的“大山”。如何翻越它们,将标准的制定权掌控在自己手里,并合理地中国化是凌旭科技团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2006年,李大范通过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寻求战略支持。一年后,该协会将这个项目推荐到广州市。此后,凌旭科技开始联合国内十家电视及相关行业企业,包括创维、TCL,海尔、长虹、上广电等公司,成立了DIIVA组织。
  2009年底,利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的“接口”市场需求,凌旭科技通过已经组建起来的标准联盟组织,推动三星与索尼加入这一标准,而凌旭科技也成为整个标准的发起人。
  “三星与索尼对这一标准评估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加入。本来,日本与韩国企业最不愿意中国的电子设备厂商团结起来,但当你形成势力之后,他们也不得不考虑参与。”刘乾德说,由于DIIVA在国内市场已占领了优势地位,因此夏普、LG、东芝等全球主要  品牌的电视机多媒体厂商也都加入了DIIVA阵营。
      “我们在2009年4月发布了第一批标准的规格,11月推出了第一个工程样本芯片,后来开始修改,并将3D加进去,到2010年7月份推出了正式的量产芯片。”刘乾德说,目前公司已开始为联盟企业开发电脑及电视配套芯片。
  标准不好做,但利润高
  国内已有很多的标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将国外的技术拿进来,然后再稍作改变,变成中国的标准。据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缴专利金,像蓝光DVD在中国变成了HDVD,然而,蓝光DVD并不是中国的国家标准。
  “当我们把HDMI推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想要把它变成国家标准,可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全世界的HDMI跟中国的HDMI是不一样的。”刘乾德说,标准只有一个,于是他们才决定做下一个时代的接口标准。然而,做标准都会有一个宿命的难题:它会被整合到芯片里面,所以必须不断地升级换代。
  刘乾德同时承认,虽然标准不好做,但是利润高,商业模式也很清晰。一是公司有卖芯片的收入;二是公司可以卖设计授权;三是公司还可以卖应用软件。刘乾德说,这种接口标准须将各种接口技术整合在系统单芯片里面,所有的电视机芯片,都需要这种系统控制的单芯片,同时也需要买授权将这种芯片整合在它的里面。
  DIIVA数字接口的产业市场到底有多大?据思科统计,美国平均每人每年在数字娱乐方面花掉900~1000美元,美国人口3亿,那么就是3000亿美元的总量。
  这一市场前景让凌旭科技的团队充满了信心。“如果每个中国人用一个产品,就有十几亿的产量。”凌旭科技的总裁特别助理李士君说。
  尽管DIIVA技术目前仍然处于推广阶段,而且也有一些新型的接口标准正在进入这一市场,但综观业内市场,凌旭科技所走的发展路径却是别出心裁的。尤其是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这种接口模式,对于整合设备资源与内容资源,都有着显著的商业价值。按照刘乾德所绘的蓝图:有线电视、电信公司、IP电视都有机顶盒,这么多的机顶盒,没地方放,怎么办?最后就需要有一个家庭网络。
  或许刘乾德起初也没有想到,其所开发的下一代数字接口,现在已不再是简单的接口,而是一个新的网络平台。然而,要充分挖掘这一新的网络平台的商业价值,显然还需要假以时日,当然还可能存在众多的市场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50

鮑姐讚亞視培育好人

1 : GS(14)@2016-02-08 03:00:08

影后鮑起靜、斑斑、吳浣儀和劉錫賢都是好戲之人,團年當日,劉錫賢及斑斑希望亞視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絕處逢生,最重要的是員工「出糧平安」、「日日有飯開」和「兩餐唔駛憂」。近日吳浣儀憑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鮑姐等預祝她旗開得勝。90年代由無綫過檔亞視的吳浣儀大讚當年亞視人情味濃:「最深印象拍喊戲,一cut機啲攝影師畀紙巾我抹,我儍咗望住佢,點會有呢啲嘢發生?以前未經歷過。」而79年加入麗的鮑姐也指亞視給她很多美好回憶:「畀咗我好多正能量,培養到大家互相關心,成為一個好人。」斑斑84年被亞視由無綫重金挖角,對亞視將結束,斑斑眼濕濕說:「個心好噏,始終有份真感情。」劉錫賢則謂:「喺呢個台做有個好處,做一件事永遠不分你我,大家互相幫助,好似陶大宇、方中信,唔知點解過到嚟都會幫手一齊做,希望呢種精神同人情味一路散播開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5/194799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4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