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科研大突破鼠幹細胞培育精子
1 :
GS(14)@2016-02-28 16:25:17■用新幹細胞技術培養出的老鼠後代。
不育無精男佳音!內地一個生物科學研究團隊,近日首次成功利用老鼠胚胎幹細胞,於體外環境培養出具生殖功能的精子細胞。這項成果被認為是幹細胞研究一項歷史重要突破,若將來技術能成功套用到人類幹細胞身上,將能讓患有無精子症的男性生育後代。
該研究題為《由胚胎幹細胞取得的生殖細胞所進行的體外減數分裂》,由江蘇南京醫科大學沙家豪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院士等人合作完成。研究論文已於本月25日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發表。研究團隊先從老鼠胚胎身上抽取胚胎幹細胞,並令其分化(differentiate)成原始生殖細胞,再將這些細胞與老鼠的睾丸體細胞於體外環境混合培養。培養過程中同時添加生物激素等,令生殖細胞成功完成減數分裂(meiosis),並獲得具生殖功能的精子。這些精子再與老鼠卵子結合,受精卵放進雌性老鼠體內產生後代。
正常繁殖下一代
據悉,以往科學家只能成功把幹細胞人工分化成生殖細胞,卻未能證明這些細胞具繁殖能力,或是令其成功進行產生精子必經的減數分裂過程。而這是首次證明人工培養的生殖細胞可於體外進行有效減數分裂,得出的精子雖未能如正常精子般具游泳能力,卻擁有正確的基因和染色體內容;而實驗裏產生的多隻老鼠後代均發育良好,並能正常繁殖下一代。
無精男士佳音
研究人員指,下一步他們將改進技術,並嘗試在其他物種如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類似研究,以驗證該技術是否真正安全有效,包括會研究這些精子所產生的後代會否有較高患癌風險等。有外國專家則指,這項研究可為應付男性不育問題帶來重要突破,且有助進一步認識減數分裂等人類繁殖機制,但研究人員仍需時日把技術真正成功套用到人類身上,且日後更需面對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做研究的道德爭議。《現代快報》/Gizmodo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28/19508618
美撤資助禁令 助培育人體器官人類幹細胞准植入動物胚胎
1 :
GS(14)@2016-08-07 02:13:40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半獸人」生物也許即將降臨人世。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前日宣佈,正計劃解禁移植人體幹細胞到動物胚胎的研究資助,最快在秋季生效。新技術將令動物的大腦更接近人類,有助研究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及不育,以至培育移植用的人體器官。把人類細胞植入動物並非新鮮事,科學家過去亦常把人類腫瘤植入老鼠試藥,但把人類幹細胞植入動物胚胎卻是革命性實驗,能培育出任何血液、器官或骨骼細胞。以此方式培育的生物被稱作「克邁拉」(chimera),是希臘神話中擁有獅頭、羊身、蛇尾的怪獸。去年NIH因研究爭議性太大,下令煞停,今次開綠燈的條件,是有關實驗中「人類細胞必須對動物腦部帶來重大貢獻或改良」。NIH將就實驗的建議範圍諮詢30天。
料數以百萬病人受惠
撤銷資助禁令有助推動科學家研究人類疾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倫理學專家克利茨曼指,過去醫學界只能用人腦細胞研究精神分裂、認知障礙症等疾病。他相信禁令解除後,數以百萬計的病人將會受惠。科學家將來甚至或可在豬體內培植人類腎臟,解決移植用器官不足的問題。但「半獸人」的概念令不少科學家感到心寒。紐約醫學院研究員紐曼指,倘若科學家培育出擁有人腦的豬,「牠們會奇怪,我們為何要對牠們做實驗」;相反若創造出有動物腦部的人體,人們又能否指「他們不是人類」,利用他們做實驗及摘取器官?克利茨曼亦呼籲,NIH須安排倫理學家加入資助監督委員會,謹慎處理人類幹細胞。美國《紐約時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6/19725271
數碼港培育 度身訂造智能恒溫衣
1 :
GS(14)@2016-11-28 08:05:26【明報專訊】天寒地凍,最需要的就是一件保暖衣服。近年,穿戴式裝置市場相當火熱。有本地初創公司就成功結合智能和保溫這兩個元素,研發出一件「智能恒溫衣」。這件衣服,會找出每個人獨有的「體溫身分識別」,並且能夠時刻監察用戶的體溫,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來調節衣服溫度,透過與用家「互動」,成為一件「度身訂造」的保暖衣服。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馮凱鍵
數碼港培育公司Sport Sensing Asia Limited行政總裁Florian Miguet、科技總裁Pierre Mouette表示,過去幾年,一些服裝品牌在研發保暖衣服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產品保暖效果好之餘,亦較以前輕薄。但是,卻始終沒有智能。
最舒適體溫 因人而異
其實,每個人覺得最舒適的溫度都未必一樣,這因為每個人的性別、年齡、肥瘦、體型以及身體部位而有些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日間和晚間覺得最舒適的體溫,也會有上落。人的體溫在午餐之後是最高的,而在晚上較疲倦時,最舒適體溫會比日間略低。因此一款保暖衣服若要令不同人在任何時間都覺得舒服,就必須有一套能適應不同人士體溫的機制,這正是傳統衣服沒法做到的。
Florian解釋,要做到這個效果,其實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這並不是隨便裝一套發熱裝置和溫度感應器,設定某個溫度就行。因為每個人的體溫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其Thermal Identity(體溫身分識別)。因此,該公司研發的「智能恒溫衣」Clim8,除了內置多個發熱裝置和溫度感應器之外,還有一套方法,來找出每個人獨特的Thermal Identity。
Clim8:找出用戶獨特體溫
Pierre表示,該公司將產品命名為Clim8,是取「Climate(氣候)」的諧音。而8字的形狀,亦代表這產品獨有的體溫調節系統,透過感應和調節不同位置的溫度,使用戶體溫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循環不息。
在正式使用Clim8之前,用戶需要完成配合Clim8的手機App上的約30條問題(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此外,在用戶穿上Clim8回答問題時,Clim8的某些部位會發熱,而用戶則需要回答,覺得這個溫度是否舒適。只需數分鐘,Clim8的應用程式就能大致建立到用戶的Thermal Identity的數學模型。
而在實際使用時,Clim8會透過多個感應器,不斷監測着用戶身軀不同位置(如胸口和背部)的體溫,以及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然後,再綜合這幾個因素,以及當時是日間還是晚間等,來自動決定是否需要發熱以及發熱時間。另外,因應男性和女性的特點,Clim8的男裝和女裝的發熱裝置的位置,亦略有不同。
不間斷監察 體溫過低即發熱
總而言之,Clim8一旦發覺,用戶身軀某些部位的體溫偏離了他覺得最舒適的溫度,就會自動發熱。而當用戶體溫回升到一定程度後,它會自動停止發熱,以免用戶覺得太熱。Florian和Pierre強調,要做到這效果絕不容易。他們相信,Clim8乃全世界首創這種功能的衣服。
Clim8另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能夠清洗,只要拆下位於腰部的硬件裝置Core8(內裡包括處理器、低耗電藍牙模組和電池等),就可以放進洗衣機清洗,只需選擇較「溫和」的模式。而電池則可以使用一整天。
現時,已經有來自6個國家的30人曾穿上Clim8的原型進行測試,男女各佔一半。其中85%的測試者都對效果滿意。餘下15%測試者主要不滿意衣服物料的彈性,而非Clim8的升溫和恒溫效果。
Sport Sensing Asia Limited於去年3月成立,同年12月完成Clim8的基本概念定義和構思。今年3月,完成概念驗證,以及開始為部分技術和設計申請專利。明年1月初,該公司將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中公開展出Clim8。2月份,將在德國慕尼黑的全球最大體育用品及運動時裝展覽會ISPO中展出。明年3月份開始生產,第三季推出「民用版」。
他們計劃,「民用版」Clim8的銷售對象主要是喜愛戶外活動的人,以及因為職業需要而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如建築工人、哥爾夫球發燒友等。民用版還可再細分成「城市專業人士版」和「戶外運動版」。前者的硬件裝置較小和較輕(45g),而後者的硬件裝置則較大和較重(85g)。至於專門賣給各國軍隊的「軍用版」Clim8,則要下一步推出。
授權核心技術 不發售產品
他們表示,Clim8會先在亞洲推出,其後才在美國、歐洲發售。這是因為亞洲有部分地區其實相當寒冷,而且亞洲消費者樂於採用新科技,下購買決定時較果斷和爽快。
但該公司不會以自有品牌來推出「智能恒溫衣服」,這會留給合作的兩個戶外服裝品牌去做。該公司的角色是扮演核心技術的提供者和授權者。當產品發售時,將會加上一句類似「Powered by Clim8」的字眼。這種合作模式,在某程度上亦可算是一種雙品牌形式。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29&issue=20161128
愛丁堡大學培育複製羊
1 :
GS(14)@2017-02-05 10:36:35【本報訊】位於蘇格蘭首府的愛丁堡大學創校於1583年,數百年來名人輩出,包括多名影響歷史的學者及政治人物。複製羊「多利」亦是愛丁堡大學的科學研究成果。
20人曾獲諾貝爾獎
現時該大學校長年薪約29萬英鎊(約280萬港元),港大校長年薪則是400萬港元,即馬斐森從港大「跳槽」到愛丁堡大學須減薪三成。愛丁堡大學在17至18世紀歐洲啟蒙時代具領導地位,畢業生包括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哲學家休謨等。另一知名校友是創作福爾摩斯小說的作家柯南道爾,受歡迎程度歷久不衰。在政壇上,英國歷來有3位首相是愛丁堡大學舊生,南韓前總統尹潽善亦曾留學愛丁堡大學。在研究方面,共有20名與愛丁堡大學相關人士獲得諾貝爾物理、化學等獎項。在1847年愛丁堡大學醫學教授James Young Simpson首先將哥羅芳用於醫學麻醉用途。1996年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科學家成功培育出全球首隻人工複製羊「多利」。■記者麥志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3/1991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