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金融中心的Terroir 蔡東豪

2008-08-07  NExtMagazine


還 記得「納指七雄」嗎?科網泡沫期間,港交所引入七間納斯達上市的公司來港掛牌,其中包括微軟、思科、星巴克等「龍頭」新經濟股。這些股票交投疏落,幾年後 除牌,大部分人已忘記這件事。納指七雄本身沒問題,它們都實力雄厚,在納斯達各領風騷,問題出在把七雄搬到香港。缺乏合適「土壤」,品種怎樣優質的花朵也 不會開得燦爛。

我所指的「土壤」不是地理這麼簡單,還包含歷史、文化、宗教、人文知識等無形因素。「土壤」這個字其實不夠貼切,用英文 的Soil或Land有點不倫不類感覺,唯有法文的Terroir可捕捉到關於地點那種有形和無形的感覺(A Sense of Place)。Terroir這個字源自品賞紅酒,指獨特的地理環境給予紅酒有獨特個性。近年Terroir這個法文字已經走進日常英文詞彙,飲紅酒飲得 出(或講得出)其Terroir,是身份的象徵。我認為金融中心成功要訣也講求Terroir。

○七年全球最大規模的上市集資是俄羅斯銀行 VTB,除了莫斯科,它選擇同時在倫敦上市。逾一百間俄羅斯企業選擇在倫敦上市的原因,是這些俄羅斯企業大都從事資源、能源、金融行業,而倫敦聚集熟悉這 些行業的投資群,包括投資銀行、投資者、傳媒等。倫敦的投資環境有利俄羅斯企業獲得較高估值,有助上市後股票交投暢旺,對俄羅斯企業甚吸引。再者,近年大 量俄羅斯富豪以倫敦為家,對倫敦毫不陌生。俄羅斯企業在倫敦上市的經驗證明隔山買牛不是問題,選擇「合適」融資地點才決定成敗。怎樣算是「合適」?香港發 展伊斯蘭金融就是「不合適」。

曾蔭權在去年的施政報告特別提及發展伊斯蘭金融,我當時不大在意,以為這是行政長官秉承回歸 後,施政報告例必推出口號式工程的傳統。誰不知曾特首不是空談,過去數月身體力行,南征北討,誓要把香港發展為伊斯蘭金融中心,而推動伊斯蘭金融這重任落 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身上。在高官之中,我覺得曾俊華似是最有心有力的一位,但面對這個「不可能成功的任務」,結局不會因有心有力而改寫。

曾俊華近日的一篇公開文章(標題是《我總算能夠捱過一年》),指批評伊斯蘭金融的人是「眼光短淺」,他認為政府主動為新金融產品建立平台,是負責任的做法。本週我特別向編輯多拿一版的篇幅(稿費不變,其實不符合經濟原則),向曾俊華提出一點意見。

一 些金融項目具發展潛力,但香港私人企業沒積極推動,政府帶頭推動這些項目,出發點看似沒錯。但細看之下,發現錯在香港根本欠缺發展這些項目的先決條件。當 伊斯蘭金融產品最主要的發行地點不是紐約和倫敦,而最積極參與的銀行不是高盛和美林,表面看競爭不算激烈,但內裡必有原因。

伊斯蘭金融發展潛力無疑驚人,它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香港沒合適「土壤」。不合適原因有兩個︰第一︰在香港發展伊斯蘭金融,政府首要處理的問題是調整稅制或豁免部分稅項,我認為這是不得人心、不公平的做法,只會帶來麻煩。

顧 名思義,伊斯蘭金融是指在伊斯蘭教義下進行的金融活動。這教義禁止賭博、吸煙、飲酒、吃豬肉等,因此伊斯蘭投資者被禁止參與有違教義的公司的股票買賣。可 是怎樣才算是參與這類被禁止的活動?大家樂、大快活等快餐集團售賣叉燒、焗豬扒飯等豬肉食品,順理成章納入被禁之列的股票。但長實是和黃的最大股東,而和 黃全資擁有屈臣氏酒窖,是香港最大酒商之一,遵從伊斯蘭教義的投資基金可否投資長實的股票?由此可見,香港人最熟悉的股票投資不大適宜發展伊斯蘭金融產 品。

另外,伊斯蘭教義禁止利息收入及風險投機,所以不允許傳統銀行經營存貸服務、衍生工具交易和保險等金融業務。在主流金融活動中,較為清 晰符合伊斯蘭教義是債券,而伊斯蘭債券也是香港政府最有興趣發展的金融產品。發行伊斯蘭債券要克服的主要困難,是伊斯蘭教義不允許收取利息,所以參與的銀 行用手段繞過這限制,例如以不同名目收費取代利息、以多次買賣取代借貸等,務求令投資者收到應得回報,又不違反教義。

香港 在金融市場上的一大優勢,是擁有健全和一致的制度。打個比喻,在時速限制五十公里的道路以五十五公里行駛,交警把車截停後,不可能對違法司機網開一面。若 果把超速五公里給予豁免,不如把最高時速修改為五十五公里。立法者不輕易為一小撮人修改法例,執法者以一致標準執法,這是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近年民粹主 義興盛,立法者和執法者更加小心翼翼。

香港政府假如為伊斯蘭金融作出豁免,難免會製造法例漏洞和灰色地帶,我懷疑能否得到業界和社會認同。現時發展伊斯蘭金融最成功的地方是馬來西亞,這不是偶然或僥倖,馬來西亞大部分人口是伊斯蘭教徒,當地法制全面向伊斯蘭金融產品傾斜,馬來西亞人感到理所當然。

香 港政府為了推動政策,而改變行之有效的做法,最終多數是失敗收場,引來官商勾結、打擊香港人基本信念等批評。香港人難忘的例子是數碼港,我相信直到今日, 董建華仍堅信當日的決定沒錯;當時全球大氣候被科網狂潮籠罩着,政府覺得帶頭調整政策,出力推動科技發展,是義不容辭。今日把「科技」換上「伊斯蘭金 融」,結果已在眼前。

第二、香港投資者對伊斯蘭金融產品缺乏興趣,硬要把欠缺需求的產品推出市場,結果是事倍功半。香港發展伊斯蘭金融比納 指七雄更艱難。「七雄」的主要死因是香港人對它缺乏興趣,產品本身無大問題。好像星巴克,香港人對它並不陌生,但對產品有認識不等於有興趣投資。至於伊斯 蘭金融,香港伊斯蘭教徒不多,大部分香港人對它的認識欠奉,遑論興趣。

細看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有不少公司的主要業務不在中 港兩地,投資者對它們的興趣同樣不大。因此,香港投資者是否有興趣買賣某類金融產品,關鍵是他們熟悉產品的背景與否。一間在南美洲擁有金礦的公司來港上 市,雖然符合上市條件,但投資者或許覺得它距離自己太遙遠,上市後金礦公司的股票交投多數是疏落,日後集資能力欠奉。可是同一間在南美洲擁有金礦的公司, 宣布把總部搬到上海,打算收購中國的金礦,認定中國為未來重要發展市場,這間公司的股票吸引力可能立即倍增。

香港政府吸引來港融資的目標海 外企業,我認為必須具備中國概念。近日傳媒報導,在盧森堡註冊的法國高級護膚品分銷商L'Occitane,計劃下半年在香港上市集資。 L'Occitane在全球逾七十個國家開設逾七百家分店,它選擇在香港上市是因為亞洲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我認為L'Occitane在亞洲選擇香港,除 了反映香港金融中心的穩固定位,還包含它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現時市場上最高調的伊斯蘭金融產品,是恒生銀行推出的伊斯蘭中國指數基金,據報 章報導,基金規模不足一億美元。基金組合投資中港股票,包括中移動、港燈等,大部分客戶是本港散戶。我要提出的問題,是這基金跟伊斯蘭金融有什麼關係?據 聞首個計劃發行伊斯蘭債券的機構是香港機管局。在掌握到事實之前,我唯有相信這個由政府委任高層的「半政府」機構,不是為「響應」政府政策,而是獨立地作 出發行伊斯蘭債券的決定;我拭目以待。

香港金融中心的 Terroir 夾雜着前港督府杜鵑花的花香、鄧小平抽的熊貓牌煙的煙味、珠三角工廠發出的廢氣、油尖旺人群的汗味、IFC 上班「單身大長今」的香水味。這 Terroir 只能感受,不能言諭;你一是懂,一是不懂。

假 如我是曾俊華,我會向特首剖析伊斯蘭金融在香港行不通的原因,而為今之計是儘量低調,讓它不了了之。然後我會告訴特首,現時唯一一件可以確確切切、轟轟烈 烈為香港金融界做出突破的「大事」,是搞通「港股直通車」,容許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這項目絕不簡單,混合政治和經濟因素,需要香港政府和商界上下一心, 以統一口徑跟中央政府從長計議。現在政府不同財金單位,加上愛國人士七嘴八舌,各懷鬼胎,耽誤了重要事情。曾司長,繼續周旋伊斯蘭金融不錯可助你「捱過」 一年又一年,但能令你留芳百世的功績,是在你任期內搞通「港股直通車」。

還有,其中一位疑似下屆特首候選人,他很懂得Terroir。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

華匯中心地庫

北角地鐵站A4出口,這兒是電梯能夠到來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3

華匯中心地庫一角

北角地鐵A4出口,一進來就見到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4

兩岸三地:國際金融中心唔係靠吹 Uncle Ray

2009-05-26  AppleDaily





 

中央提出發展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挑起爭端,國內的經濟學家群丑亂舞,紛紛提出上海把香港打下去的言論,爭論影響「和諧」,其實沒有甚麼意義,各說各話,但怎樣才算是國際金融中心?

不開放 一切免談

作 為國際金融中心,外資的參與十分重要,否則只能成為中國金融中心。香港基本上集中了所有歐美大行,代表歐美客戶自由地在港進行各種形式的買賣,股票、外 滙、衍生工具等。上海政府能否容忍Morgan Stanley等外資盤買賣佔上海股市交易額超過40%,任由他們舞高弄低?能否接受外資行向國內外客戶提供人民幣孖展?能否接受與中央政府不咬弦的企業 如壹傳媒(282)在上海上市?當有權有勢的高幹子弟牽涉內幕交易時,中證監能否調查?外資投資銀行在research report提到人民幣滙率及通脹數字與官方不同,作者會不會因為「擾亂金融秩序」或「洩露國家機密」被打靶?外資行的客戶在國內炒股賺錢,怎樣把人民幣 換成外幣滙出中國?

售後服務差得遠

上海會不會容許外資行為人民幣債券的market maker?上海的外資行能不能自由地接受國內公司做外幣、股票、Index等衍生工具的OTC(場外期權)買賣?早於上海,新加坡就是香港的主要競爭對 手,星政府為鼓勵中國內地公司到當地上市,幾年前曾放鬆對中國公司上市的要求,幾年過去,香港還是首選,主要是市場流通量不足,在新加坡上市後,很難進行 批股集資等活動,上市後的after-sales service跟香港差得遠,Easier said than done,國際金融中心不是「吹」出來的。Uncle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3

中環在線:利定昌幫興利中心開窿 李華華

2009-07-14  AppleDaily






 

銅鑼灣大業主希慎(014)旗下興利中心,拆卸重建已經兩年幾,最初諗住今年底起好,後尾話延至2011年底先至搞掂。

花錢紓緩屏風效應

主 席利定昌噚日出席一個關於可持續性發展嘅論壇,認為一幢商廈重建之後,起碼用上幾十年,喺設計上真係要諗過度過,除咗要照顧股東利益,快手起好等收租之 外,亦要考慮周圍人流車流,加上嗰帶空氣污染特別嚴重,所以佢好着緊同班則師講明要留意呢點,最後決定喺興利中心開幾個窿,等空氣可以流通啲,紓緩屏風效 應,咁當然呢幾個窿並唔係亂開啦,有晒科學根據o架!搞環保,多數要同錢「作對」,利定昌話,仲未計實工程費用會因此增加幾多,之但係根據外國經驗,節能 環保商廈嘅租金多數定價較高,但又不愁客源,皆因有批睇重社會責任嘅企業支持者存在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65

夢想批發中心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3072


"就到聖誕,又到聖誕,夢想派發,不過要喊,大家無謂受傷落魄"

聖誕節係辛達告魯斯出黎派禮物的日子,但係正牌的辛達告魯斯只得一個,如果要成為正式的番版,就得向芬蘭政府申請認證同牌照,小朋友街邊同屋企見到的,只是貼上假胡鬚的怪叔叔

派夢想不是免費的,也要一定的行政成本,特別係向股民派發的,股民人數眾多,想人人有份就一定要事先有周詳的安排,而且商業社會成本回收更為重要,冇免費甘荀

香港當下有3間士多有夢想零售,為劉記,鄭記,何記三家,夢想的正式產品名稱為"概念",劉記銷售地產概念,貿易概念,死人概念,鄭記銷售資源概 念,新能源概念,林木概念,何記銷售博彩概念,農業概念,環保概念,醫藥概念,當中3間士多都有宣傳合作,但商品銷售是完全獨立的

概然稱為商品,自然要由供應商供給,劉記都是找一些小地方的大人物供貨,而鄭記則有正式的供應商,五大供應商為霸宏,德信,聯中,島星,娛澳,何記 主要都是做典當同舊產品番新,貨品一係有人直接上門推銷,一係打麻雀贏左沒收的,正規的供應商為利輕同neo世界,3間士多的老闆成日去跑馬地賭下馬仔, 聯絡下感情,亦順便招攬新供應商同警衛

有貨在手亦要打廣告,廣告公司係得四大間同幾小間,四大廣告公司中,劉記控制兩間的一半同幾小間,鄭記控制一間同最大間的一半,何記控制三間的一半,仲有半間小的

由於廣告費不菲,包裝自然非常美觀,買家買來已包裝的夢想,捧上手幾墜手,拆開包裝盒,入面仲有包裝盒,再拆還有包裝盒,拆極都仲有包裝盒,拆到最後,得張花紙,大叫my god,天際傳來回音說:"夢想不是用來拆的,是用來賣比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1

张玉良与李嘉诚聚首上海真如副中心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4/159154.html


作为上海最后一个城市副中心,真如副中心大鳄云集,剧情正一幕幕展开。

3 年前李嘉诚拿下真如首幅也是最核心的地块,奠定真如的“江湖地位”后,上海本土的地产头牌——绿地集团也在李嘉诚项目正式启动半年后拿下第二幅真如土地: 真如副中心2幅商业地块,绿地以14.166亿元网上报价竞得。最终约9000元/平方米的楼板价已经涨了近3倍,但与周边地价相比,业内人士还是纳闷 “为何这么便宜?”

超低溢价率背后玄机

12月23日,绿地集团在启动上海崇明县长兴岛64万平 方米配套商品房项目的同时表示,公司新获项目50%以上均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进军真如这个上海核心地区商业地产大蛋糕,即是绿地集团今年加强 在上海市场综合性项目投资战略的核心策略之一。绿地集团是在最新“国四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炉的次日拿下真如城市副中心B1、B2南块土地的。

今年年中,真如城市副中心举行的一次公开推介会上,推介的总面积达243万平方米地块项目(新建建筑面积约340万平方米),吸引了60余家开发商,绿地以外,还包括和记黄埔、新鸿基、仁恒、太古等众多地产大鳄。

B1、 B2南块土地作为真如土地全面出让的序幕,加上今年上海地市如此火爆,此前业内几乎一致预测B1、B2南块土地必将争夺激烈,但最终的结果却相当低调和冷 静,尽管共有24家房企领取了申请书,但仅3家企业提出参与竞买,两轮报价之后临近挂牌竞价结束之前一小时,绿地挂出的14.166亿元价格未遭任何挑战 直接成交,溢价幅度仅为20%,几乎创下了今年下半年上海土地公开出让溢价幅度的“最低纪录”。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影响”的观点显然站不住 脚。当天在真如地块前成交的一幅土地,是另一家上海本土大鳄——复地集团以8.84亿元竞得,同处于上海普陀区,客观而言地段远不如真如地块,但最终以 1.8万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成交,达到起始价的3.25倍。同样在“国四条”出台后的这几天,上海甚至还出现了溢价率超过400%的土地出让。

“低价”似乎来得有些意外。

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则透露,“这应该是个合理的价格,结合相关地块在多个环节的严格投资开发要求,最终的成交情况是正常反应,这与那些几乎不设任何投资开发规范条件而竞价一路飙升的地块有根本区别。”

城市副中心之惑:拒绝高地价?

有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总部一直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绿地集团,在该区域拥有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经验和资源。而且绿地集团参与真如副中心开发的相关工作,远在此 次正式拿地之前,早在今年年初,绿地就公开宣布,已经与普陀区政府签约,确定将参与真如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建设。

作为出让方,为了保证真如副中心 核心区域项目的顺利开发和经营,对B1、B2南块土地定下了严格要求:土地竞得人应当自行持有经营不低于30%的商办物业,竣工后五年内不得分割转让。土 地竞得人须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10个月内开工,项目开工后3年内竣工,竣工后一年内营业。

“这给开发商设置了非常高的条件,不是一般企业 能够胜任的。”一位知名房企的投资部负责人坦言,这种要求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块遭遇“炒地皮”的投机者。“许多遭遇闲置的重要地块甚至地王,往往是遭遇 炒地的投机者,影响土地正常开发,甚至浪费一块宝地,这显然是真如方面极力要避免的。”

从副中心整体发展的角度,设置土地门槛即使客观上导致成交价格平平,也是值得的。

据 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智奇介绍,真如副中心开发实行三个五年计划,分四步走。第一步,花三年时间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包括交 通、道路、绿化、公园等。第二步,同时进行土地出让,由发展商来开发商业楼宇,这步大概需要六到八年。第三步,全力以赴服务这些商业开发公司。第四步,着 重整个的营运管理。

与一些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采取“无限制”甚至推波助澜的短视态度和做法相比,真如有些“自损”的土地出让模式,牺牲溢价率的同时换来的或许是更低的闲置风险和整个区域物业的长远升值通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64

永旺加速在华扩张 购物中心“圈地运动”升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0/167980.html


各大零售商启动购地自建项目贯穿了过去一年,如今又一零售巨头加入进来。

3月8日,日本永旺株式会社(下称“永旺”)向本报记者证实,将加速在中国市场扩张。永旺表示,原定2010财年(截止到2010年2月28日)实现中国门店总数破百计划未能如期完成。

上月底,永旺美国子公司Talbots与BPW Acquisition的合并事宜完成。根据协定,永旺把子公司Talbots的所有股份出售给BPW Acquisition,退出美国市场。按照永旺的战略规划,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将会是战略重点。

在日本市场上玩转了购物中心的永旺,在中国将遭遇挑战。瑞典宜家、英国TESCO、法国家乐福、上海百联、大连万达等的零售巨头均在加紧“圈地”,推进购物中心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在有实力的大型零售商相继涉足商业地产购地自建,走购物中心化路线的背后,一场行业变局正在酝酿。

押宝中国市场

永旺的全球市场战略正在转移。

根据永旺的计划,每年将在中国新开1-3个购物中心,项目平均面积约10万平米,到2015财年,实现购物中心总数10—15个,预计总投资超过200亿日元的计划。

此前,永旺对中国市场的规划是,到2010年2月底,在中国的门店总数超过100家。不过,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部分合作方的延误”等原因,并未实现。永旺表示,中国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永旺看好该市场,尤其看好购物中心的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永旺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零售商,全球拥有182家企业。1997年,永旺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其综合百货超市品牌JUSCO相继登陆华南各地。2008年11月,永旺在中国的首家购物中心于北京开业。

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之下,永旺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接连受挫。

2月25日,永旺美国子公司Talbots与BPW Acquisition的合并事宜尘埃落定,永旺将其所持子公司股份悉数出售给后者,退出美国市场。在日本本土市场上,永旺因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遭受了两年的亏损。截至2009财年第三季度,亏损达99.26亿日元。

唯独中国市场保持着每年营业额10%的增长。永旺表示,为了支持购物中心项目在中国市场上的开展,在北京购物中心项目启动的同时,永旺还注册成立了永旺梦乐城(中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永旺信用担保(中国)有限公司等,用于支撑集团业务的扩张。

目前,永旺的综合百货超市门店已经从华南延伸到华北、山东等地,门店数量超过30家;购物中心则相继进入了北京和天津市场。

“地主”的竞赛

把中国市场新一轮的战略定为购物中心路线,永旺实际是加入到零售巨头的“圈地运动”中。

目前,永旺在中国的两大购物中心分别位于北京和天津,位置都在城郊,永旺称之为“郊区型购物中心”。日本四分之三的郊区型购物中心都出自永旺之手,而且通常开业一年就能实现盈利。对于营业一年有余的北京购物中心,永旺只表示,该店的经营已经进入轨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造郊区型购物中心未必能为永旺的中国新战略护航。“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起来了,永旺启动却慢了。”国内某商业地产资深人士表示,此前宜家就考察过某些城郊地址。

据了解,众多强势的零售品牌,如宜家、TESCO、新世界、王府井、上海百联、百盛等,都在进行着这一场被业界视为“圈地”的争夺商业物业活动。而国内一年建设的购物中心项目就超过了国外5-10年的总和。

“购 物中心是一种全新的高端业态,它的集成功能可以一站式地满足消费者。”西南证券零售百货业分析师李葳这样解读这股购物中心圈地竞赛。已经运作了多个购物中 心项目的重庆龙湖商业经营管理公司推广总监张骥介绍,传统超市百货业的盈利依靠三种方式:租金、联营扣点、自营。购物中心则是经营物业承租,这种模式更稳 定,毛利更高。

据永旺介绍,其购物中心内的品牌有40%左右为自营,由集团旗下各家品牌入驻,剩余的为招商出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2

上海另設營運中心 郭台銘操刀分拆鴻海

2010-03-18  TNM





新奇美18日成軍,引爆全球面板 產業新一輪戰火。面對客戶出走、敵軍聯盟,鴻海大軍的最高統帥郭台銘的反應,卻出奇沉默。本刊調查,郭台銘現正悄悄啟動鴻海王國分拆大業,布局下個20 年。

根據郭台銘初步規劃,鴻海將分成中國通路、顯示器事業、創新事業等3~4個子集團,並研議分拆後上市的可行性,掛牌地點不限台灣、香港 或上海等;為因應新架構,未來鴻海也將在上海設立營運中心,與台灣形成雙營運中心的局面。

上週五,郭台銘出席 台大醫院的「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啟用活動,提到三年前弟弟郭台成血癌病逝,他含淚難掩喪弟之痛。對於十八日成軍的新奇美,已引爆全球面板產業激烈戰火, 向來有話直說的郭台銘,卻不發一語,十分不尋常。

大王國 子集團分進

本刊調查,統領全球最大電子製造廠大軍的郭台銘,沉默的 背後,與他現正操刀的鴻海分拆大業有關。

郭台銘分拆鴻海王國的想法,早在郭台成病逝、打亂鴻海接班布局時,醞釀成形。他說:「如果沒有合適 的接班人選,鴻海將走向控股公司運作,採用工業銀行模式,整個集團會拆成幾個集團,讓它繼續成長;或是按照技術切割,也許是切割成模具公司、電子公司、光 電公司等幾個子公司。」分拆時點,則訂在鴻海集團營收超過一千億美元,新台幣三兆元時。

鴻海目前組織架構,最上層為董事長、董事長室,旗下 依客戶、產品別成立了九大事業群,接著是各個子公司、轉投資公司,橫向由技術委員會串連。然群創與奇美電二大面板廠十八日合併成新奇美後,供應商、員工人 數暴增,不但衝擊鴻海現有的營運體制,合併後集團營收也正好突破三兆元大關,觸抵分拆線,新奇美反成郭台銘加速分拆鴻海的催化劑。

併 奇美 分拆重頭戲

據本刊了解,郭台銘親自操刀的分拆大業,由「董事長室」交辦,包括財務及法務人員分頭提案評估,就母集團現有九大個事業群 及醫療、光學、節能等新興事業,初步朝整合、分拆成三到四個子集團方向評估,並研議分拆後,在國內或海外掛牌集資等途徑。

本刊調查,鴻海初 步計畫,將分拆為三大塊:第一塊鴻海起家本業機殼、連接器,及先進無人工廠、軟體研發等部門,將留在土城的企業總部;第二塊為中國通路、代工生產、消費性 電子產品、網通產品等,以中國市場為主,將就近設立中心;第三塊以光電、顯示器為主,包括液晶電視組裝代工、LED等部門,先擺在台灣;第四塊則是尚未定 案的新興事業,包括綠能、醫療、生技等,不排除以創投、投資銀行或由郭台銘個人方式投資。

而郭台銘即將爭霸的液晶電視事業,則是這場組織再 造的重頭戲。本刊調查,新奇美成軍後,郭台銘計畫將原先群創的終端產品(包括電視與顯示器)的組裝業務,與原來在鴻海內部的液晶電視業務,統整為一個獨立 事業群切割出去,未來,不排除仿效當年香港富士康國際(FIH)的模式獨立上市。

大客戶 抽單投敵營

鴻海○三 年成立群創時,一反面板業傳統發展模式,從後段組裝業務做起。郭台銘策略果然奏效,三年後,群創成為僅次於冠捷的第二大液晶顯示器代工廠。一路靠購併壯大 的郭台銘,為掌握上游面板貨源,去年購併面板廠奇美電,導致群創最大的敵手、奇美電的大客戶︱冠捷,立刻出走。

過去,奇美電一直都是冠捷最 大的面板供應商,冠捷董事長宣建生與許文龍合作多年,但看到奇美電與最大對手群創合併,宣建生就直接對外宣布暫停與奇美電的合作,他對友人說:「沒必要替 別人抬轎。」「群創組裝終端產品的模式,擺明要跟客戶爭利,一合併馬上嚇走了冠捷。」業內人士觀察。

儘管鴻海旺年會上,郭台銘對本刊記者 說:「我們集團沒做品牌,所有品牌都是新奇美的客戶。」然這番攘外的信心喊話,絲毫不奏效。

新奇美成軍後,不但客戶抽單走人,還一腳投入敵 軍的陣營。上週五(十二日),友達與冠捷宣布合資成立冠智,在波蘭設立液晶電視面板後段模組廠及電視整機設計代工廠,友達持股五一%,冠捷持股四九%。此 外,第二大面板廠、韓國LGD也搶先一步,找上冠捷,強化合作關係。

郭台銘已意識到新奇美與客戶爭利的警訊,因此加速分拆,使新奇美成為純 面板廠,不再從事後段組裝業務。「未來新奇美如果繼續從事液晶電視組裝業務,勢必會跟緯創、仁寶等代工客戶有所衝突,逼著他們去找李焜耀合作。」一位資深 外資分析師說。

「畢竟新奇美完成融合後,就是一家超過十萬人的大公司,如何調整人力,就成了總經理段行建最頭疼的問題。」外資圈人士觀察。 「藉由整併群創與鴻海既有的組裝業務,一方面能疏散合併後多餘的人力資源,另一方面,也能讓郭台銘全力衝刺液晶電視組裝業務。」

駐上海 貼近大中國

鴻海分拆大計的另一大重點,則是貼近中國市場。郭台銘考量中國通路及代工市場業務比重日趨攀升,因此規劃,除了現有土城企業總部 外,鴻海在上海還將成立營運中心。

而今年初,〈產創條例草案〉三十條遭刪除一事,在科技圈鬧得沸沸揚揚之際,郭台銘在鴻海旺年會上曾高分貝 說,如果在台灣設立企業總部,只有外資享受優惠,「我會馬上把鴻海企業總部遷離台灣。」郭台銘登高一呼,政府從善如流,將整個三十條拿掉,平息獨厚外資的 爭議,但郭台銘布局中國的腳步,從未停止。

本刊調查,鴻海早在三年前,即取得上海浦東陸家嘴的辦公大樓用地,占地約一萬平方公尺,計畫要蓋 鴻海中國營運中心。「當時,郭董親自參與這個開發案,還在附近弄了辦公室開會,但後來大陸實施宏觀調控,停發建案執照,這個案子拖到去年才重新啟動,目前 正在比圖。」上海台商表示。

拚績效 整合各基地

「其實鴻海在大陸與台灣的財務獨立,如果要成立雙營運中心,沒有切割的問題, 主要是近年鴻海在大陸不斷擴張,著眼管理便利,才動念要在上海成立中國營運中心。」一位鴻海主管透露:「深圳的稅率一直增加,公司往內陸各省設生產基地, 是既定的政策。」

除了深圳龍華廠,鴻海集團近幾年在松江、昆山、淮安、太原、武漢、廊坊和成都等地,投資設立生產基地。「今年,郭董會整合 鴻海在大陸的生產基地,把不具規模的單位縮編,達到最大經濟效益。」知情人士透露。

隨著大陸生產基地調整逐步完成,鴻海也將落實在地管理、 強化績效,「分析深圳龍華廠、山東煙台、四川成都等地的條件,可發現上海具有經濟、地理位置等優點,所以計畫將大陸生產管理中心設於上海。」

此 外,由鴻海旗下廣宇轉投資的賽博數碼,近年在中國發展電腦零售通路,拓店積極、業績成長快速,為方便就地管理,中國通路事業可能先行分割獨立,率先進駐上 海營運中心。

FIH 轉滬國際板

鴻海分拆後,下一步是否上市集資,仍在研議中。郭台銘認為此舉工程浩大,短期執行不易,「在 評估過程中有人提出,去年大陸工程只是更名欣陸工程,轉型控股公司案例,就鬧得滿城風雨,鴻海分拆後兩岸上市不容易。」知情人士透露,但已在香港上市的 「富士康國際(FIH)」是例外。

本刊了解,鴻海內部已在評估,將FIH轉至上海掛A股國際板、成為集團第一家到對岸掛牌的可能性及效益。 「FIH轉掛上海國際板,因不涉及台灣法令,狀況單純多了。」知情人士表示。

FIH曾是鴻海集團金雞母,後來也成了郭台銘心中的痛。○三 年,郭台銘出手收購芬蘭Nokia 藝模廠,之後又購併奇美通訊,走捷徑快速切入手機組裝市場,隔年便將手機代工業務切出去,成立FIH,○五年FIH在香港以每股港幣三˙八八元掛牌,鴻海 持有FIH七二%股權,在母公司鴻海強大光環下,股價一度大漲超過五倍。

然好景不長,金融海嘯重創傳統手機市場下,FIH的大客戶受傷不 輕,例如摩托羅拉連續二年多業績衰退,諾基亞宣布停止手機板組裝外包業務,一再衝擊FIH營運,○八年下半年FIH首次出現虧損,還越洋拖累鴻海股價。

由 於香港股市以地產跟金融服務業為主流,本益比通常都有十七、十八倍水準,科技股在香港市場相對吃虧,本益比顯少超過十倍,因此去年台商掀起回台掛牌TDR 風潮,市場一度傳出FIH也要回台掛牌,但遭嚴厲否認。原來郭台銘心中另有盤算,FIH計畫轉掛上海A股國際板。

尋接班 培育中生代

為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推動上海A股國際板成了三月中國人大二會期間的重點政策,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率先宣 誓,身為香港掛牌的紅籌股,將加速回上海A股國際板的掛牌作業,預料FIH也將跟進。「鴻海在大陸有很多投資,對人民幣有很大需求,到上海掛國際板很合 理。」外資法人分析。

郭台銘說:「電子業要考慮到靈活與效率。」隨著鴻海版圖擴張,切割勢在必行,也成為郭台銘延後退休這十年的重大課題。 鴻海員工透露,鴻海分切目前是「有計畫,沒有時間表,但大方向不變。」

「無論怎樣切割,郭台銘將是鴻海永遠的共主,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也不 會有所謂的接班人。只是郭台銘遲早還是要面對接班問題,當鴻海集團越來越大,人才培育更顯重要,雖然目前高階主管有郭台銘鎮住,但未來十年後,中生代如何 順利銜接上手,這不僅攸關鴻海二十年後的發展,更是鴻海目前積極要做的部分。」知情人士指出。

郭台銘小檔案

生 日:1950.10.8

現職:鴻海集團總裁

事業:鴻海集團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代工服務廠,2009年合併營收約1.96兆 元,旗下有8家台、港掛牌公司、9大事業群。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經歷:1974年以30萬元資本創鴻海,原生產電視旋 鈕;1981年轉做連接器,為鴻海壯大關鍵;1988年赴中國設廠,後續多次併購擴張版圖;2001年起蟬連台灣首富。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 育有1子1女,續絃曾馨瑩,育有1女

財富:至2009年底為1,402億元

小辭典

上海證交所國際板

為 吸引海外企業到中國上市,上海證交所2009年起積極規劃推出國際板,讓目前禁止在中國掛牌的海外公司,可在上海A股上市,向中國股民集資。

國 際板的遊戲規則預計今年底前底定,為省去部門審批等行政和法令限制,將以人民幣計價。未來掛牌公司可直接對外發行A股?或只能發行存託憑證?還不明確,但 上證所現朝發行A股的方向研究。

國際板還無明確推出時程,最新的說法是2011年上路有望。業界點名,未來中資120家在香港上市的紅籌 股,將成掛牌主力﹔另外,大型國際企業如可口可樂,富士康國際、匯豐控股等在港上市的藍籌股(居產業主導地位、紅利優的股票),因中國為重點市場,已布建 龐大製造基地,人民幣需求高,也被視為掛牌先鋒。

回應

針對鴻海分拆大計,鴻海發言人丁祁安指出:「為了因應環境變化,企業進 行內部改造原本就是進行式,不會稍有片刻休息。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已經宣布還要帶領集團員工再拚10年,這個大方向是不會變的。至於從經營面進行企業內 部垂直整合,還是從法人的角度進行分割,所牽涉的層面都相當廣泛,一定會從長計議。」

而就上海另設營運中心,丁祈安強調:「企業總部設在台 灣土城是不會變的,至於是否將赴上海設立營運中心,現在談還太早。」

對於FIH(富士康國際)未來是否轉赴上海交易,丁祁安說:「只要是對 企業發展有正面幫助的,都會列入考慮選項,只是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現階段努力的優先重點在於如何盡快恢復成長動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66

兩兆網購帝國的成功秘密 深入淘寶網總部 3大作戰中心曝光

2010-7-12  商周





一個線上交易總額到今年底挑戰新 台幣兩兆元的超級網購戰艦,即將從中國開往全世界。

六月二日,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在日本東京與軟體銀行董事長孫正義握手搭肩,宣布 旗下購物網站淘寶,正式與日本雅虎合作。一個橫跨中、日,擁有二億五千萬用戶,四億五千萬項上架商品,規模超過eBay的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台於焉誕生。

早在兩個月前,阿里巴巴就悄悄與全球最大的快遞公司UPS合作,在美國開設了一個新的網購平台「全球速賣通」。被視為是日後進軍美國市場 的登陸快艇。

網站流量世界第一! 一旦上市,身價進逼當紅臉書網站

「淘寶已經取得統治性優勢……,它們就像一個網路版的 沃爾瑪(Wal-Mart),對所有人都造成威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季衛東的話表示。

根據國際網路流量監測公司Alexa統計,去年淘寶網每天的平均瀏覽量高達四千萬人次,在電子商 務網站流量中排名上超過亞馬遜(Amazon),成為世界第一;美國知名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也指出,淘寶去年的線上交易總額約人民幣兩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元),已經逼近了eBay。

根據這樣的規模與增長速度, 高盛(Goldman Sachs)駐紐約分析師米崔爾(James Mitchell)估計,淘寶一旦上市,至少價值八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比當前最火紅的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九十五億美元 的身價,差距不到一○%。

「這只不過是開始,今年我們的用戶量與交易額至少還會再往上翻一倍!」馬雲在東京時一如往常豪氣的說。

淘 寶,這個成立不過短短七年的中國本土電子商務網站,上線第一天只有可憐的二十四件商品,如今卻儼然成為一艘巨大的兆元戰艦,年底即將逼近新台幣兩兆元交易 總額。它是如何做到的?

《商業周刊》獨家深入位在中國杭州的淘寶總部,發現除了一位發號施令的艦長馬雲外,更重要的是三個作戰指揮中心, 不只掌握著戰艦的動力來源、設備與航向,也抓住了上億網民的心。

「電子商務是一個結合心理學、社會學與經濟學的綜合戰場,」淘寶商城總經 理張勇神秘的笑著說:「淘寶其實不只是個虛擬商場,更是一家『數據公司』!」

搜尋量調查,夠即時! 透過熱字、交易紀錄挖出顧客需求

從 淘寶總部門口進去,第一個出現在眼前的,是一面五十吋的液晶螢幕,上面顯示一張中國地圖,隨時顯示著每分每秒各省、各地區的交易情況,右上角是當前熱門的 搜尋關鍵字,搜尋量越大的,字體就越大。

根據這個資訊,店家就能夠即時抓到消費者的需求。以淘寶網上的排名前三的頂級賣家「麥包包」為 例,當他們透過淘寶提供的數據,發現「韓風」兩字在服飾類搜尋次數最高時,馬上根據這兩字去設計了一系列韓流款式女包,結果業績在三個月內上升了兩倍多。

這是淘寶的第一個作戰指揮中心:數據魔方團隊。

淘寶商戶平台事業部總經理喻策表示,淘寶每天從交易紀錄、對話紀錄中所產 生的數據超過七千GB,這些資料都會透過這個團隊,根據地區、年齡層、性別比例、產業類別、平均客單價等上千個項目做出歸納分析,轉化成有價值的資訊。不 只可供內部做改進參考,還可以幫寶僑(P&G)、聯合利華(Unilever)、聯想等大企業做調查研究。

「所有的電子 商務都會做數據,但關鍵在如何整合分析,」eBay前易趣中國執行長吳世雄分析,「淘寶對市場的反應極快,這是我們做不到的。」

使用者分 析,夠深入! 用二十萬個樣本找用戶沒說的秘密

然而光靠數據,無法獲得使用者對於網站的視覺、操作等主觀感受,這就必須要倚靠第二個作戰 指揮中心:用戶體驗研究部。

走進用戶體驗研究部的實驗室,白色的房間裡只有一張長桌與兩台電腦,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小會議廳,但我們很快 就意識到有些地方不對勁。「牆上的玻璃……,」我還沒問完,淘寶技術研發部資深經理張正華就笑著接口:「是單向透視玻璃,跟審訊室一樣。」

原 來,他們把用戶邀請到這個實驗室來,讓他們在此使用淘寶開發出來的各樣網路產品與服務,研究人員就在玻璃另一邊觀察反應。其中一台電腦則是請德國公司量身 訂做,造價高達新台幣兩百萬元,專門用來追蹤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時的眼球移動,藉此分析出他們對色彩、圖示、文字等即時反應,再據此進行規畫或改善。

研 究可以深入到什麼樣的地步?「我們平均一個月要蒐集二十萬個用戶樣本(線上問卷),一季至少訪談三百個人,」張正華說。就在我們採訪的當下,他手邊上百個 專案正馬不停蹄的在進行著。

以五月初才剛剛改版的淘寶商城首頁為例,原本看起來有如傳統市集、大雜燴式的購物網站,根本無法吸引大企業與 品牌廠,研究人員先是發出了十萬張問卷,過濾後,再邀請上百位用戶到這個實驗室,最後才歸納出紅、白主色調,縮小項目分類,劃分出如百貨公司專櫃般的寬闊 欄位,塑造出簡潔有力的質感,這改變馬上就讓凱文克萊(Calvin Klein)、巴黎萊雅(L'Oreal)等國際品牌簽約進駐。

透 過這些質化、量化的研究報告,再經過整理,歸納出要素,找到用戶「沒有說出口的秘密」後,就會變成工程師與設計師手中的藍圖,做為開發新產品的依據。

個 性化服務,夠新鮮! 仿照線上市集,讓人人都能寫程式

這就要進到第三個作戰指揮中心:開放平台事業部。

登入淘寶,你會發 現數十種琳琅滿目的工具,有取代MSN即時通訊功能的「阿里旺旺」,讓買賣方可以在線上問答;有像臉書社群功能的「淘江湖」,讓同一族群的網友可以在上面 交流互動;有像Google Adsense的廣告交換機制「阿里媽媽」;甚至還有像Youtube一樣的線上視頻「嗨淘」。

這些產品的 研發創意,通通來自上述的研究,再由開放平台事業部,運用內部資源,或者到外面找第三方公司合作,開放API(應用程式介面),讓所有人都能在淘寶的平台 上寫出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程式,再與淘寶拆帳,就像蘋果的線上市集(App store)模式一樣。

「一間公司再大,也無法同時滿足上億人 的需求,」開放平台新業務副總裁王文彬表示,淘寶只專注做平台整合,其他的個性化服務就開放出去,讓其他上千萬個聰明腦袋來進行,「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生 生不息的eco-system(生態系統),」王文彬說。

「淘寶另外一個強項是,產品的整合度比我們好很多,」吳世雄感嘆,eBay雖然 擁有強大的資源,但是產品都是透過購併其他公司買來的,各自獨立,難以發揮像淘寶一樣的綜效。

靠這三個作戰指揮中心,淘寶不只能在最短的 時間內了解消費者最大的需要,同時還能以最少的成本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就是他能成為一個吸引兩億網民、運作交易總額挑戰新台幣兩兆元的秘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