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聰明應用平板 業績收入升級 改變生活創新商機其實很簡單


2011-4-11 TWM




這是一場由平板電腦與App連手掀起的新浪潮,它衝進生活與職場,改善生活便利性、提升業績、更增加競爭力,這股浪潮讓平板不再只是科技產業名詞,而是新科技生活裡不可或缺的要角。

撰文‧楊卓翰、翁書婷、辛曉昀、林宏文、賴筱凡一個螢幕九.七吋、四四方方的平板電腦,能夠改變世界多少?答案是你我無法想像的大。

從 上市公司董事長到髮型設計師,他們都隨身帶著平板電腦,用平板電腦讓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手裡捧著平板電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得:「平板電腦改變了我 們的生活!」這句話乍聽之下略顯誇張,在真實生活裡卻如此寫實,在公車上有人用平板電腦玩著「憤怒鳥」遊戲;在家裡有媽媽利用平板電腦教小孩學英文;走進 美髮店,更會看到髮型設計師拿著平板電腦忙著與客人溝通;醫院裡則是可見到醫師拿著平板電腦,對病人比畫解說;在面板廠裡頭,主管們隨身帶著平板電腦收發 信件、批公文,這些是過去NB(筆記型電腦)時代從未有過的榮景,更是平板電腦與App(行動應用程式)大量湧進人類生活所帶來的新浪潮。

多花二十八萬元 跑遍全球也要買到iPad 秀傳總裁黃明和 醫病互動也可以很高科技八台iPad要價多少錢?「花了我快四十萬元。」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說。

別 人買一台iPad只要四九九美元(約一萬五千元新台幣),但黃明和買一台iPad,卻要一二○○歐元(約五萬元新台幣),那是他去年到瑞士出差的最大收 穫,「我一口氣買了八台。」那時正逢iPad在全球上市不久,市面上找不到,黃明和出差從芝加哥找到瑞士,最後用一台一二○○歐元的價格,買了八台,「現 在算一算,比在台灣買多花了二十八萬元新台幣!」黃明和多花這二十八萬元,他並沒有特別心痛,對他來說,這是該花的,為的不是別的,而是成就他現在手上的 得意作品,秀傳醫師專用的「電子公事包」。

場景拉到彰濱秀傳醫院,骨科主任譚台笙正忙著巡房,手裡拿著iPad,他細心向病房裡住院的阿嬤 講解病情,「阿嬤妳看,早上照的X光片,這裡脊椎受傷的地方已經開始復原囉!」譚台笙熟練地在iPad上畫了幾下,阿嬤早上照的X光片立刻顯現,「這樣有 沒有清楚?」床上的阿嬤點點頭,安心地笑了笑。

「要是沒有iPad,跟剛才的老阿嬤解釋她第五節脊椎上的鋼釘復原狀況,大概要花半小時,而 且她還不見得聽得懂。」走出病房,譚台笙這麼告訴我們。「平板電腦的幫助實在太大了。」同樣深感平板電腦與應用程式帶來大變革的,還有彰濱秀傳醫院院長楊 大羽。某次假日他與家人去爬山,半路上卻接到醫院打來的緊急電話,他的病人突然腦內出血。於是,他拿出iPad連上醫院的電子病歷,馬上可以看到病人的資 料和影像,立即做出判斷與指令,「醫師下任何決策,最需要的就是即時、完整的資料。而iPad和我們的軟體,大大增加了資料的取得性。」像這樣的情形,是 過去NB時代從未有過,而號稱有「行動電子病歷」的醫院在台灣為數不少,但能導入平板電腦上應用的,黃明和拍胸脯保證,秀傳絕對跑在前頭。因為早在十年 前,黃明和就成立醫療資訊公司||厚生,自行開發電子病歷系統及各式應用。所以去年底iPad在台灣上市,不到一周,秀傳開發的應用程式「醫師電子公事 包」就上線了。

而這些創意應用的點子,是來自已經年屆七十歲的黃明和。

提供即時資訊 提升醫療品質說到自己團隊研發的應用程式,黃明和露出孩子般的活潑神情,一坐下,他馬上從自己設計的「iPad專用行動背帶」裡拿出iPad,「不只病 歷、會診紀錄,還有值班人員報告、TPR(病人安全通報系統),都可以從上面看到。」他隨意地在iPad上點了兩下,病歷、會診資料隨即躍上螢幕,雖然身 在醫院外面的咖啡座,但整個醫院的狀況都在他的指尖上。

秀傳的醫療資訊能這麼迅速的應用在平板電腦上,起源於黃明和對於新科技的熱愛。「以 前我在美國念醫學院的時候,老師還在教DOS(早期電腦的磁碟作業系統),我就已經自己買Windows學,比老師還先進。」儼然科技迷的黃明和回台灣後 成立秀傳醫院,更耗資二億元,先後成立翔生、厚生兩家醫療軟體公司,專門研發電子病歷。

二○○三年,秀傳自行開發的第一套行動電子病歷就已 上線,但一直未受到醫師廣泛的應用,原因很簡單,電子病歷都得在宛如戰車一般的護理推車上,用筆記型電腦登入,用的人多數是護理人員,醫師根本不可能推著 推車巡房,所以每每主治醫師巡房前,住院醫師都得先做足功課,把病患的最新數據寫在小抄上。

黃明和也曾試過在iPhone上使用公事包的應用程式,但因為螢幕太小,應用性還是不強,所以iPad一出來,黃明和非常興奮,他知道這將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現 在,不只是病人和醫師的關係因為iPad改善,」楊大羽在一旁補充,「它提供的即時醫療資訊,更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黃明和說,下一步他會用iPad擴 大醫療管理,包括打散傳統集中的醫護站,提升醫療服務的行動力和照顧病人的機動性。不久前,秀傳醫院也舉辦行動電子病歷的研討會,有兩百多位醫院代表來學 習秀傳的技術。前台大校長陳維昭就在研討會上指出,行動電子病歷是必然趨勢,在醫療照護上克服了空間、時間的限制,也是未來醫療、健康管理的主流。

所以,以後若在醫院看到醫師拿著平板電腦巡房,不是因為他耍時髦跟流行,而是平板電腦已經成為醫療邁向數位化的最新主流!

商 品資訊、行情比價 一目了然房仲業務張為閩 兩小時賣出兩億元豪宅穿著西裝、手提公事包,永慶房仲業務員張為閩一拿出來就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他是最標準的商務使用者,但對比一般商務使用者把平 板電腦用來收發信件、上網找資訊,張為閩可是靠著這台平板電腦賣出了兩億元豪宅!

那是一位上市櫃公司的董事長,「他實在沒辦法像一般人四處 去看屋。」無法帶看,是這類客戶的特殊需求,但帶著iPad,張為閩把所有客戶可能會關心的問題都預想一遍,資料、照片、影片全準備在平板電腦裡,「客戶 可能會問我,距離學校走路要多久?也可能問,隔一條街有沒有相同條件的房子?甚至外觀我們都有影片可以看。」一個高達兩億元的物件,靠著張為閩準備的所有 資料,一一展示在平板電腦上,不論是學區、商圈、捷運、房子格局、外觀……等,張為閩都細心介紹,客戶的每個問題都詳細解答,對比以前曾被客戶問倒,還得 回去準備資料,現在張為閩用了平板電腦後,只花兩個小時,這位董事長級的客戶馬上做了判斷,兩億元豪宅就此成交!

過去,張為閩曾經使用iPhone向客戶分享物件資訊,可是螢幕太小,手機裡頭空有豐富資料,卻沒辦法分享給客戶,NB的展示效用又不大,換成iPad後,搭配永慶自行開發的App,不管是同條街比價、物件資訊,馬上一目了然。

「以 前客戶要是對房子有疑慮,就得再約下次見面,現在利用門市即時情報、成交行情、房產研究報告和趨勢分析等,馬上就可以解決客戶的問題。」令張為閩印象深刻 的另一位客戶黃小姐,為了替女兒尋找合適的房子,她整整花了一年時間到處看屋,卻始終看不上眼,張為閩利用永慶的App,仔細替黃小姐比對每個物件,「最 後,兩周就成交了。」張為閩善用平板電腦,不僅提升自己的業績,更讓客戶的時間成本大幅降低,身為科技迷的他,每次談物件前,都先分享自己用平板電腦的心 得,有好用、便利的App,也立即與客戶分享,另外,張為閔還常趁空檔用iPad秀出自己擅長的雕刻作品,因此他與客戶的話題,不只有硬性的房產資料,還 有感性的興趣分享,除了與客戶拉近距離外,也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客戶都要以為我是賣iPad,而不是賣房子了。」快速展示作品 個人競爭力大增SOHO族邱鈺鋒 當平板遇見農夫 月入五萬元你一定很難想像,當農夫遇見iPad,他們會是什麼反應?

賣過車、做過雜誌主編、當過天喜旅行社總裁郭正利特助、幫蘇貞昌拍過競選文宣廣告、創業開精品服飾店,工作經驗超豐富的邱鈺鋒,最近開了一間工作室,做的生意也很特別,是攝影行銷,專門替農民推廣的農產品拍攝宣傳照。

不 過,應該如何運用iPad等新的科技設備,邱鈺鋒說,雖然他是讀電腦相關科系畢業的,也還是花了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才仔細想清楚要如何聰明運用 iPad。「若是當上班族,自己根本不用懂那麼多事,因為公司內會有負責電腦技術的人,但自己要創業,就得全部自己來。」花了十幾萬元,邱鈺鋒從專業攝影 器材、iPad、筆電、掃描器到印表機,一口氣把吃飯工具全買齊,就為當一個具備高度競爭力的SOHO族,專門替人拍照做行銷。

作為一個攝影行銷SOHO族,邱鈺鋒常要到中南部替農夫拍照作宣傳,但每每一拿出相機、NB,對科技產品存有高度陌生感的農夫們,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更何況還要農民跟邱鈺鋒這樣的科技迷溝通,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每 當我要秀出自己的攝影作品,農夫們看到我拿出來的是NB,第一個反應都很緊張。」邱鈺鋒說,NB上面有一堆的按鍵,感覺非常高科技,但對於農夫來說,卻容 易產生高度恐懼感,擔心自己會聽不懂。「但是,你拿出來的如果是平板電腦,他們會比較沒有防備,因為平板電腦就像數位相框,用手指頭畫一下,照片就翻頁 了。」分立於高科技與電腦極輕度使用者兩端,當平板電腦遇見農夫,邱鈺鋒不諱言,iPad帶給人的親切感,是相當明顯的!

邱鈺鋒還將自己過去堆積如山的作品,包括雜誌、出版品,全都掃描起來,存成電子檔,重新整理放進平板電腦,不僅節省空間,還能將這些作品全都帶著走,並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展示給客戶看。

邱鈺鋒使用平板電腦作為展示工具後,讓他個人競爭力大增,收入也從不穩定變成每月有四、五萬元進帳,成為另類攝影行銷達人。

邱鈺鋒也有幾項運用iPad的心得。例如,他上網去買了一台專門設計用來搭配iPad的鍵盤,這個代號為ZAGGmate的鍵盤,大約花了他新台幣二六○○元,直接與iPad接上,功能就與一台筆記型電腦完全相同。

平 板電腦 + 雲端 業績提升一成五DV Hair亞森 每天多剪一位客人的祕密明亮的擺設,店裡的設計師忙進忙出,「今天想換怎麼樣的髮型?」只見設計師捧著平板電腦,細心詢問消費者的想法,去髮廊換髮型是每 個人常有的經驗,但遇到設計師拿著iPad與消費者溝通,這倒很少見。

「以前,我們跟消費者做前置溝通,至少就要花二十分鐘。」DV Hair行銷總監亞森已經是個髮型設計老手,遇到消費者拿著某某藝人的照片來,指明要做同樣髮型,是常有的事,但更多的是拿不定主意的消費者。

未 來,剪髮前消費者得捧著雜誌不停翻閱,找尋喜歡髮型的情況將全面改變,取而代之的是改用平板電腦。「我們透過雲端技術,建置了龐大的資料庫,客戶馬上就能 夠找到心中理想的髮型。」這樣的溝通模式,讓前置溝通時間減少一半,「若以我們平均一天服務八位消費者計算,採用了平板電腦後,我們幾乎可以再多剪一位客 人。」換言之,DV Hair的業績還因而提升近一成五,成了平板電腦浪潮下的新型受惠者。

iPad達人教你玩出不一樣的平板App是 iPad的靈魂,但蘋果App Store上面有超過30萬個App,過去兩個月,每天平均增加525個。一般使用者很容易就迷失在茫茫的應用軟體海之中,所以,《今周刊》特別向 《iPad終極整理術》一書的作者戴東華取經,請App達人來分享,嚴選30萬個應用軟體中的3個必備App,及1個達人私房小撇步。

1. Dropbox——和隨身碟說掰掰

特性:檔案雲端同步軟體

價 格:2G免費空間;50G每年99美元;100G每年199美元覺得用USB傳輸檔案不夠方便嗎?如何讓檔案一次同步到iPad、手機、電腦 裡?Dropbox可以解決你的問題。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將公司電腦的專案上傳到Dropbox資料夾,在通勤途中用iPad在Dropbox上瀏覽編 輯,回家打開桌上電腦,連上Dropbox就能繼續編輯。這麼一來,不用USB,利用無線網路就能無縫地把同一專案在各種地方完成。

2. OmniFocus——管理工作、生活一把罩特性:運用GTD系統的時間管理及事項管理軟體

價格:39.99美元

OmniFocus 是上班族必備的時間管理系統軟體。不論是買牛奶、拜訪客戶、打電話,使用者都可以記錄到OmniFocus裡,讓它來幫你分門別類。從專案項目、完成日 時,都可以幫你有條理地歸檔。最特別的是,透過GPS定位功能,只要設定好各事項該在哪裡完成,當你到達該地點,OmniFocus就會提醒你這時該進行 哪些工作。

3. Filemaker——小本生意創業好夥伴

特性:小型企業資料庫

價格:39.99美元

中 小企業的庫存、產品、客戶、或是學生的資料庫通常都是用Excel建立,但Excel對應起來的關聯式資料庫,所需技術門檻很高,套裝的銷存軟體又相當昂 貴,公司流程又不見得符合。這時,利用雲端儲存的專業資料庫Filemaker就相當好用了。例如出貨、訂單的管理,或是主管審核表單,都可以隨時隨地進 行。

私房祕技:達人管理術——利用照相來做名片庫、剪報你有名片太多整理不完的困擾嗎?達人教你只要在收到名片的時候,花一點時間照個相,再分類管理,就可以有數位化的名片資料庫。另外,報紙簡報也可以用數位相機拍下來,上傳到手機或iPad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7

賺十二億人商機 星巴克三度勇闖印度

2011-4-18  TCM




三月最後一天,印度政府公布人口普查初步結果,總人口正式突破十二億,人口與經濟成長速度都緊追中國之後。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由於新增年輕勞動人口大量投入市場,印度正值經濟學家所謂的「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階段,很快就會躋身影響力巨大的國家。

經濟學有一派觀點認為,當人口結構中,適齡勞動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占總人口比率高過須被撫養的人口占比時,有助於經濟發展,這便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紅利」。

不少國際企業預見龐大人口紅利所象徵的商機,近來積極布局印度市場,其中不乏曾經兩度退場,如今捲土重來的星巴克(Starbucks)。

年 成長三○%太誘人 這回改採合資方式進攻 一月中,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全球最大連鎖咖啡企業星巴克將再度叩關印度,不過這次它放棄獨資的企圖,改與當地栽種並供應高品質咖啡豆的企業塔塔咖啡(Tata Coffee Ltd)合資。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飲茶國家,星巴克卻越挫越勇,三度叩關,與近年來經濟蓬勃、中產階級興起息息相關。根據市調 單位「Tea and Coffee Asia」,中國和印度躍居亞洲咖啡銷量成長最快的兩大市場,雖然印度的年消耗量相對偏低,但零售規模年年成長,而且每年以三○%速度攀升。

不過,印度市場還有著普查統計不到的特殊性。《華爾街日報》分析這個「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大國」:種姓社會的封閉,讓它保有其迷人面貌,卻也築起文化隔閡;勞動力雖然豐沛可觀,但教育程度落差巨大、天性散漫等主、客觀不利條件,在在挑戰西方人的管理方式。

創 下寶萊塢最高票房紀錄的《三個傻瓜》(3 Idiots),以喜劇手法批判印度荒謬的戶政與教育體系,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學家艾雅爾(Shekhar Aiyar)也呼籲:「人口結構變化是過去三十年來印度成長重要的元素,但若不能讓下一代安心生活,二十年的改革就一文不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5

悠遊卡跨產業結合 創造三贏局面點子王劉奕成將「老卡」玩出新商機

2011-5-9  TWM




台北捷運悠遊卡成功從交通卡變身小額支付金流卡滿一周年,所有使用者都等著悠遊卡還會帶給他們什麼驚喜,能否再進一步將「老卡」玩出「新花樣」,全看劉奕成腦袋里的創意。

二○○九年二月,金管會終於拍案通過悠遊卡申請辦理電子票證業務案,全台都在歡呼悠遊卡終於像香港八達通卡能去超商小額消費時,殊不知,悠遊卡已規畫好更令人振奮的下一步。

今年三月底一紙公平會公告揭開謎底,公平會核准悠遊卡公司與中華電信、統一超合資成立「點鑽整合行銷公司」,用來統整三公司對外發出的「累積紅利」。消息 一出,市場一片贊歎,這不僅僅是公平會首度通過企業申請累積紅利結合案,同時也意味著,這小小一張幾近「無所不能」的悠遊卡,將突破無法讓消費者累積消費 的一大關卡。

然而,紅利積點似乎不是個挺新鮮的玩法,台灣各大路口都可以看到紅利積點換送贈品的宣傳廣告,無論是信用卡、便利商店、大型連鎖超市,甚至連喝個咖啡都有專屬紅利可以累積。

○五年,遠東集團投資成立鼎鼎聯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快樂購聯合集點卡」,目前已擁有超過九百多個品牌與七千五百個通路店點。照理說,這鼎鼎聯合行銷該是遠東另一賺錢的金雞母,但事實並非如此。

翻開鼎鼎的財務報表,一○年前三季虧損四千五百萬元,○九年則虧損五千四百萬元,倘若玩紅利積點並不是個賺錢的好法子,為什麼這次悠遊卡還要伙同中華電信、統一超一起跳下來?

不靠紅利積點賺錢

要讓廠商節省搜尋客戶成本悠遊卡董事長劉奕成面對此問題時挑著眉笑:「這問題太簡單了,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是要賺錢呀!」他進一步說明,現金在平台上流動, 一方面能讓消費者更便利,一方面更能帶動合作伙伴營收。他說,紅利積點其實是用來減低商家的搜尋成本,在行銷學上叫做忠誠客戶計畫(Loyalty Customer Program),意思是如果你願意常來這消費,那你就有好處。

劉奕成表示,台灣企業總是花太多廣告費在找尋客戶上,廣告打出來是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都在看,卻只有一千六百萬人是准客戶。劉奕成兩手一攤,大笑道:「以 企業每年花的廣告費用來換算,你想想看這樣有多少是浪費掉的廣告資源?」原來劉奕成將悠遊卡定位為服務衆人的消費平台,著眼點全不在自身賺錢與否。「我們 不追求shareholder(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stakeholder(利益相關人)。」劉奕成說,不僅僅是股東,只要是悠遊卡持卡者,都是利 益相關人,他要的不僅是雙贏,而是平台、消費者與廠商間的三贏!

悠遊卡公司目前由悠遊卡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有,台北市政府持股一二%、台北大衆捷運公司持股二八%,合計公股比率四成,其餘股東包括大都會汽車客 運公司等,合計民股持股比率六成。劉奕成認為,悠遊卡與鼎鼎行銷為遠東集團子公司的角色不同,快樂購卡追求的是整合集團行銷資源,為相關企業帶來營收穫 利。

「悠遊卡歡迎所有廠商加入,倘若快樂購願意跟我們合作更好,紅利積點講的就是降低商家的搜尋成本,消費者也因此獲得實質回饋,所以最好的是大家都開放,有興趣都可以來。」劉奕成說。

獲利來自設計商品

去年稅後純益二.一億元

既然紅利積點賺不了什麼錢,那悠遊卡靠什麼賺錢?截止今年三月底,悠遊卡發卡量已達二千四百萬張。使用悠遊卡當作電子錢包來小額消費的卡數,就高達四百五 十萬張,平均全台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悠遊卡小額消費,平均每日交易筆數高達三百八十萬余筆,每天交易金額二千萬元以上,一年就有近七十三億元的現金流 量。

去年宣布與統一超商集團成立策略聯盟的悠遊卡,靠的就是台灣二千四百萬張卡平均每日約二千萬元的小額消費金額,悠遊卡提供便利的小額付款服務,再從中收取低于二%的手續費。

而這金額隨著便利商店的業績成長還會增加,劉奕成說:「台灣真是個便利商店奇跡,走個二十公尺就有兩間統一超商,兩間全家。」劉奕成笑說,現在已經穩定是二千萬元了,而下半年會因為冷飲銷售增量再增加。

「跟商家收取小額消費的手續費也僅能達到損益兩平,消費者並不會因使用悠遊卡付錢而多出成本。」劉奕成隨手拿出觀光局的紀念版悠遊卡說,「這些悠遊卡設計 商品才是真正賺錢的東西,我們靠的就是設計,將悠遊卡做成精品,讓企業可以拿去送給客戶。」悠遊卡去年稅後純益二.一億元的成績,靠的正是設計商品的軟實 力。

劉奕成說,「悠遊卡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光從名字上就贏現在香港的八達通卡了。你看,悠遊卡是要讓人悠遊在環境中,跟八達通以卡為主思考的角度完全不 同。」香港的八達通卡,通行于香港市區捷運、機場快鐵,還有麥當勞、便利商店、自動販賣機等數萬個零售點。香港平均每人有二.五張八達通卡,每日交易筆數 達一千一百萬筆,總交易額至少一億港幣。相較人口總數是香港三倍的台灣,悠遊卡發展空間令人期待。

面對悠遊卡商機,劉奕成認為,未來不僅將結合錢包、鑰匙、身分證,甚至到商店消費也只需悠遊卡即可辨識會員身分,進而累積點數。「悠遊卡不僅要成為讓民衆悠遊環境的生活卡,還要是發揮台灣軟實力的智慧卡。」劉奕成說。

劉奕成

現職: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經歷: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副總裁、國泰金控副總經理學歷: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國內外小額消費卡比一比

香港八達通卡 悠遊卡 快樂購聯

合集點卡

(HappyGo)

主要用途 運輸與小額消費扣款 運輸與小額消費扣款 特約商家消費紅利點數累積啓用時間 1997年 2005年 2005年發卡數(張) 2300萬 2400萬 730萬每日交易筆數 1100萬 380萬 不提供交易額 每日總交易額約港幣1億元 每日交易額約9千萬元 2010年已發出20億紅利點數

撰文·林筱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7

出賣「位置」!三年後商機兩千億

2011-5-9  TCW




蘋果、Google手機企圖記錄消費者的使用紀錄,他們打的算盤,就跟Google、雅虎(Yahoo)、臉書(Facebook)、MSN等網路公司一樣:你所做的一切動作,正成為網路上最有價值的新金礦。

因為,你等於主動告訴他們你的興趣、愛好與購物習慣。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長達一年的調查顯示,有上千家公司正在蒐集有關網路用戶的高度個人化的資訊,包括他們在網路上的活動、政治觀點、健康憂慮、購物習慣、財務狀況,甚至有時候還包括他們的真實姓名。

他們的目的,是瞄準規模達二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億元)的美國網路廣告市場。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料顯示,去年前九個月,全球廣告行業的支出僅增長了六%左右,然而網路廣告支出成長卻高達一四%。

「資料是一種新形式的貨幣,」一家位於華盛頓的新創公司Personal Inc.,其執行長格林(Shane Green)語出驚人的說。該公司籌集了七百六十萬美元資金,主要業務是向廣告商提供個人資訊來獲利。

不過光是知道年齡、性別、喜好等基本資料,還不足以促成消費者立即的購買行為,「畢竟網路上能販售的只有『可運送的實體商品』,餐廳、健身房等很大一部分的實體商機,都得要人到了才算數,」國內最早投入開發衛星地圖服務、友邁科技(UrMap)執行長卓政宏說。

所以,當網路業者已掌握使用者基本資料與瀏覽紀錄後,下一步,你在現實生活中走過的路、去過哪裡,就成為他們亟欲知道的最後一項秘密。

行銷變革:鎖定用戶行蹤刺激消費

「這 是所有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與marketing(行銷)人員都想獲得的資訊,」卓政宏指出,人們最大的消費行為絕大部分還是與「位置」有關, 只要能知道顧客現在在哪一帶活動,搭配對其年齡、性別、喜好的分析,就能針對他當下的需要給予最精準的消費訊息。

舉例來說,當一個六十歲的退休男性白天前往淡水打完高爾夫球後,他的下一個動作很可能是上北投泡溫泉或找一家按摩店鬆緩筋骨,也有可能覓間日本料理或台灣小館打打牙祭。廣告業者只要能抓住這個時間點,告訴他附近有哪些選擇,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促成一筆皆大歡喜的消費行為。

過去坐在書桌前上網的時代,這樣的訊息根本不可能被蒐集到,然而在智慧型手機所帶動的行動上網風潮下,這個市場正出現風起雲湧的變化。

根 據國際市場調查公司顧能(Gartner)的分析報告,由行動通訊科技衍生出來的相關定位服務(LBS,Location-based Service),今年的商機約二十九億美元,未來三年都會以三○%以上的速度成長,到了二○一四年,這個市場將高達八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億 元)。

顧能指出,LBS最大的收益來自於使用者付費與廣告收入,前者指的是消費者主動購買,類似像TomTom或Garmin提供的衛星導航服務,後者則是透過類似像Google map等免費定位服務販賣廣告獲利。

最早看到這個商機的,是華爾街公認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臉書、被知名科技部落客阿靈頓(Michael Arington)稱為「擁有改變世界的火焰」的定位社群網站四方廣場(Foursquare)。

進階應用:使用者可在各地「打卡」

它用遊戲的方式,鼓勵使用者將自己的所在位置登錄在網站上,每登錄一次就會獲得分數,分數可以轉換成去實體店鋪消費的優惠折扣。而店家也可以根據這些資料來提供折價券、VIP服務等促銷活動。

「我 們等於是挖掘出local(本地)小店家的市場,」與四方廣場業務模式相同、中國最大LBS公司「街旁」創辦人劉大衛解釋,不是每家店都能像麥當勞、星巴 克一樣可以砸大錢買廣告做行銷,但只要能利用定位服務,讓網友走到附近時,可以獲得其產品與服務資訊,成交的機會就大大提高。

劉大衛指出,這些店家規模雖小,但需求很大,集合起來的長尾效應非常驚人,只要累積到一定數量,就能像團購網站Groupon一樣,創造一年四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億元)的營收。

有 了四方廣場、Groupon這些新創小公司的成功,加上背後如此龐大的商機,Google、臉書、蘋果紛紛想盡辦法切入。Google原本就可以透過地圖 服務獲取資訊;臉書在去年八月仿效四方廣場增加了地標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在各地「打卡」(check-in);專長消費性電子產品而非網路服務的蘋果,好 不容易才透過iPhone、iPad等行動上網裝置跨入這個領域。

成效關鍵:消費者願主動透露動態

然而這些科技大咖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隱私被曝光。

四方廣場、街旁或臉書的使用者,可以說是自願發布這些訊息的,爭議度較小。但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蘋果的iOS系統與Google的Android手機系統,會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將其定位資訊回傳到其雲端伺服器上的一個檔案夾裡。

「要追蹤定位,蒐集資訊,這些技術都不難,」劉大衛說,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讓消費者主動且持續分享個人訊息。

在這場行動通訊與個人資料的肥肉爭奪戰中,究竟誰能「安全的」吃到這個龐大商機,就端看誰能發揮創意,黏住消費者,同時還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9

1000億節能商機 美的發力空氣能熱水機市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7/4OMDAwMDIzODU4O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37

農村「村村亮」 照出兩千億商機

2011-6-13  TCW




中國大西部最亮的農村是哪一個?

五月二十五日,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雒家村,因為中國國家級的「村村亮」試點計畫,讓這個距離台灣至少一千五百公里的小農村熱鬧了起來。

雒家村委書記丁進義面對來自北京,主導全中國新能源照明的低碳照明研究中心官員說,LED的照明亮度效果確實好,一個月,全村的公共照明還能節省人民幣四十多元。

這金額看起來很小,不過就一碗牛肉麵的錢,但是像雒家村這樣大小的村落,全中國大陸加起來起碼超過上百萬個,就是一筆了不起的錢了。

所謂的村村亮,是指太陽能半導體農村照明計畫,是中國十二五規畫架構下的一環,旨在用太陽能蓄電池、LED燈具等最新能源照明技術,改善全中國農村照明不佳,並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國家級重點計畫之一。

本刊記者此次飛越四千多公里,走遍近半個大西部,就是來一探太陽能、LED燈具的商機究竟有多大。

以目前全中國約有二百三十萬個農村,其中至少約一百萬個農村會執行村村亮計畫計算,如果每一農村每套設備投入人民幣六萬元,就是約人民幣六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的商機,可說是中國最大的新能源照明計畫。

場景一:甘肅雒家村廣場燈亮到可以打麻將

在這個距蘭州機場超過三百公里的雒家村,每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不過人民幣四千元,用的卻是許多大城市都還沒有裝設的新能源照明,這,讓原本黑暗的空間,變身成「全中國最亮的農村」。

很難想像,空氣中洋溢著濃厚糞便味,以大蒜、韭菜等農業為主要生計的雒家村,每條主要巷道,卻因太陽能發電使用的電力而照明充足,廣場的公共照明,光源正下方甚至奪目耀眼,打麻將都不成問題,在這窮鄉僻壤,這種光明乍現的驚喜感,讓當地老百姓都很興奮。

節能效益大!比傳統發電省電逾五成

在雒家村,共有村委廣場太陽能公共照明系統、村內巷道公共照明和家庭LED燈泡照明等不同新照明試驗系統。以村委廣場照明來說,共有十六盞二十四瓦的 LED燈具,燈具下方照度為七十八勒克斯(LUX),一公尺、兩公尺與三公尺遠的照度也有五十五.五、四十五.五與三十五.五LUX,比起中國國道的二十 五LUX標準,毫不遜色。

從肉眼來看,這裡的巷道LED照明,不論燈光亮度的表現和間隔的距離,其實都和台灣街道看到的路燈大同小異,只不過,放在夜晚一片黑暗的中國農村,顯得更為明亮,而且,用太陽能發電的光源,節能效益保守估計更是傳統發電的五成以上。

過去,中國也有如「十城萬盞」或「金太陽」等推廣新能源的相關計畫,但前景大多不樂觀。中國低碳照明研究中心主任黃躍輝指出,村村亮計畫除了政府全額補 助,透過前期現場調查、確定產品規格、現場安裝、執行,驗收數據與效果,再調整改善,確保實施成功率,「以往同類項目,沒有像我們這麼細緻。」

中國低碳照明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金全龍指出,預計六月中時,村村亮計畫的相關標準、價格就能出爐,今年下半年將正式啟動,二○一五年以前則會全數完成。

總規模也大!占台灣相關產值近八成

瀋陽西東控制集團董事長劉葉冰補充,從五十公尺到三百公尺的農村道路,包括太陽能板、蓄電池與LED燈泡功率、數量等規格,都會依據此次雒家村的試點成果制定。

雒家村的照明,只不過是全中國近百萬農村的一個縮影。黃躍輝透露,經過試點確定標準,能讓企業按同規格大量生產,降低成本,也有助後續維護與更換費用。

如果百萬農村正式實施村村亮,預計會使用五億瓦的太陽能板,至少上億盞的LED燈泡;以去年台灣LED、太陽能總產值各約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和一千九百億元計算,該計畫總規模約占台灣總產值近八成,商機之大可以想見。

場景二:青海葉青村無電縣終於有燈可吃飯

場景,再轉往海拔逾四千公尺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立新鄉葉青村。五月二十九日,我們從玉樹機場出發,一路顛簸,途經近四千八百公尺高山,車外飄著細雪,含氧量僅平地四成,四個多小時後,抵達葉青村的「無電縣」試點啟動儀式。

無電縣,全集中在青海、新疆、寧夏、西藏與甘肅等西部五省,約二十縣、二十萬戶,由於各村之間距離很遠,國家電網傳統的電纜設施不只不敷成本,且當地居民窮困,沒有電費預算,用簡易的太陽能板、蓄電池發電,成了解決無電可用的唯一照明方式。

「不能挑食,先解決沒有燈,先能吃飽,還沒到吃好,吃好是城市的事,先求亮起來,」黃躍輝說,與村村亮計畫聚焦公共照明空間不同,無電縣的照明是以家戶空間為主,一戶配置一塊十瓦太陽能板和和兩顆五瓦的LED燈泡。

以每戶一千元成本計算,二十萬戶約要人民幣二十億元,此次以藏區玉樹為無電縣唯一試點,除了有民族政策意義,也因玉樹去年四月發生七級地震,使其成為各界 矚目焦點。四月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示,無電縣計畫要趕在村村亮之前實施,後發先至,預計今年底前要全數完成。

也因此,一經選定葉青村的試點,找來參與試點企業與訂好初步規格,五月底,便到現場展開試點儀式。

從瀋陽和遼寧等地經過近五千公里,至少花一週運到青海玉樹高山的四十八塊太陽能板、九十六顆五瓦的LED燈,經工程師快速組裝,一套簡易的太陽能設備便讓LED燈,迅速發光,成了村民評頭論足的新奇產品。

在海拔四千多公尺,放眼望去一片黃綠色高山與終年積雪不化的不毛地帶,方圓幾十里,就這一個村,空氣中冉冉上升的幾縷炊煙,正是當地居民用心款待我們的證明。

把照明設備移往室內,居民熱情招待風乾生犛牛肉、熟羊肉、肉湯、泡饃、酸奶等當地特色食物,在LED燈光下,更顯得豐盛可口。

事實上,葉青村的近三十位村民,對太陽能照明設備,滿心期待。他們,這次特地放棄了上山挖蟲草(編按:冬天為蟲,夏天成草,是青海特產,上等品每隻可賣人民幣八十元)的黃金時間,只為了來看這批新照明設備。

身在生活機能健全大城市的人,或許感受不到偏遠農村無電的不便與辛苦。在這些偏遠窮苦的上百萬個農村,有了照明,也讓村民得以從黑暗到光明,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知足與喜悅,也看到未來如泉湧般的商機即將噴出。

【延伸閱讀】強茂布局完整,成為參與計畫的唯一台商

「整個大陸,台灣企業中,強茂是太陽能產業鏈最全面的企業,可以零距離整合,」中國低碳照明研究中心主任黃躍輝認為,強茂集團在整套太陽能供電系統中,九成可自己生產,且產品技術、品質與口碑都是行業佼佼者,因此雀屏中選。

他解釋,儘管後續仍要透過大宗採購公開招標,但其他同業較難以事先掌握規格與價格等標準,參與試點的企業卻可提早準備,當然有優勢。

事實上,強茂集團旗下的江蘇艾德太陽能科技,正是這次躋身村村亮與無電縣試點計畫,有機會和少數幾家大陸企業共享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大餅的唯一台商。

二○○三年成立的艾德太陽能,去年營收人民幣二十億元,是太陽能模組專業廠商。艾德執行副總經理張燕鵬指出,這次能切入中國國家級計畫,主因在於集團長期耕耘太陽能模組、系統整合、控制器、鋰鐵電池與LED照明等上下游產業鏈的布局,發揮了功效。

除產業鏈布局完整,敢砸重本,也是艾德勝出的原因之一。「哪家台商不想擠破頭沾關係?」張燕鵬透露,早在二○○九年九月,黃躍輝到公司視察時,徐州艾德廠 便展現一套斥資超過人民幣百萬元,十二.五千瓦的低碳照明運行系統,在當時是創舉,目前,這套六十盞六十瓦的LED燈,也成了艾德廠主要照明。比實力,往 往一出手就決定勝敗,使得艾德的訂單優勢隨著村村亮,也亮了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6

遠東、潤泰、統一超 拉攏結盟搶大餅 三大集團火併一年三百億紅利點數商機

2011-8-29  TWM




過去紅利點數不是吸引人的生意, 但隨著市場商機擴大,愈來愈多競爭者加入,包括潤泰集團、統一超商和遠東集團,三家重量級的公司進場卡位,紅利點數大戰即將引爆。

撰 文‧朱景文

今年初,一家才成立三年,員工人數不過二十人出頭的台灣網路公司里斯特資訊(Richtor),擊敗全球上百家新創公司,榮獲有 「矽谷創投聖經」美名的趨勢雜誌《紅鯡魚》(Red Herring),選為「二○一○年全球科技一百強」,讓他們脫穎而出的,並非什麼高深技術,正是「點數交換」這個別出心裁的點子。

里 斯特

有大潤發實際金援力挺

就在里斯特獲選「二○一○年全球科技一百強」後,今年六月擁有兩岸最多家量販店的潤 泰集團,旗下創投決定投資里斯特三千萬元,取得二○%股權,這意味著,里斯特將擁有大潤發上百萬名會員的紅利點數,成為台灣點數交換市場的強力競爭者。

不 只潤泰集團看到這塊大餅,其他業者也搶進卡位。有「點子王」稱號的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也進場暖身。

去年五月劉奕成上任悠遊卡董事長 後,將悠遊卡與統一超商的icash卡結合;今年,他啟動另一項大計畫,就是五月底找上中華電信與統一超商,合資成立點數交換的點鑽整合行銷公司。

究 竟點數交換的市場有多大?若將其分為三塊:由各家金融機構所發行信用卡產生的紅利點數,實體通路如在大潤發、統一超商與全聯社消費產生的紅利積點,以及網 路遊戲或電子購物產生的紅利點數,一年合計至少超過三百億元,即使只能分到其中的一成,都是筆可觀的數字。

那消費者對於點數交換的需求又有 多大?想像一下,在A信用卡消費累計的點數,可透過交換平台,兌換成B量販店的點數進行消費,如此一來,各種紅利積點就可互相流通,不需要在特定商店或單 一信用卡慢慢累積。

「我們等於挖掘各種點數的閒置產能,大幅提升加值空間。」里斯特營運長戴季全解釋。隨著網路與金融業的發達,各種線上虛 擬貨幣與紅利點數不勝枚舉,有了如里斯特的點數交換公司,就能活化消費者已有的虛擬貨幣與紅利點數,透過點數交換系統增加價值。里斯特第三季會正式上線, 落實點數交換商機。

點鑽

有三大超強股東撐腰

推動點鑽的劉奕成,也是相同思惟,他 表示,「虛擬點數背後代表的意義,就是錢。」點鑽這個平台,為的就是要把平常民眾不知道該怎麼使用的點數,變成更有價值的貨幣。

據了解,在 劉奕成幾經奔波之下,點鑽除找齊中華電信、統一超商與悠遊卡三大強力股東外,劉奕成的老東家國泰金,也已率先答應加盟點鑽,並將把銀行信用卡的紅利點數, 全部轉換到點鑽,讓點鑽這個點數交換平台,未演先轟動。

點鑽的股東陣容,包括中華電信、統一超商與悠遊卡這三家,幾乎是國內消費者每天都會 「消費」到的,加上國泰世華銀行發行的SOGO百貨聯名卡,實力驚人。

面對點鑽如此強勁的對手,已有大潤發實際金援力挺的里斯特,則選擇 「螞蟻雄兵」策略,除積極拉攏中國信託、安泰銀行與台新銀行等發卡銀行外,在特約商部分,積極洽談MOMO購物、GOMAJI團購網、國賓影城、神來也麻 將,與擁有三千多家廠商的開店123開店平台網站,算是以量取勝。

觀察兩家競爭,一位網路業者認為,「誰能走得越快,誰勝出的機會就越 大。」畢竟點數交換的概念很好,但要克服的細節還很多,「如果自己沒有大起來,要讓平台間彼此銜接是很困難的。」

快樂購

有 遠東集團的豐沛資源

此外,不管里斯特或點鑽,都將碰上遠東集團所發行的「Happy Go快樂購」紅利集點卡。事實上,「Happy Go快樂購」是跨越紅利集點門戶概念的始祖,只不過,「Happy Go快樂購」能一戰成名,全拜遠東集團的觸角極廣,「光整合旗下資源,就已吃不完。」不像里斯特或點鑽,是以第三方身分來串連各個合作夥伴。

攤 開「Happy Go快樂購」紅利集點卡的陣容,包括遠東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愛買量販店、遠企購物中心、遠傳電信、遠東商銀、遠銀保代、亞東證券與遠東飯店等,全 是遠東集團旗下公司;近年來還陸續加入威秀影城、金石堂書店、全家便利商店、台塑生醫Forte與福懋、西歐、台灣優力加油站。

為閒置的紅 利點數找尋「出口」,說穿了,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不過,這簡單概念的背後,卻是上百億元的龐大商機;也難怪,大潤發願意以每股超過百元的價格投資里斯 特,也難怪會破天荒出現統一超商、悠遊卡、中華電信三個「台灣第一」合組成的一家新公司。

雖然台灣點數交換市場尚待證明,但隨著大集團的加 入戰局,彼此間的角力戰已正式開打。

大戰開打!

——三大紅利點數公司各擁山頭成立時間 股東 點數商 特約商點鑽 100/5 統一超商悠遊卡

中華電信 統一超商

國泰世華銀行 中華電信、統一超商與悠遊卡等鼎鼎聯合行銷(Happy Go快樂購) 93/10 遠東集團 遠東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愛買量販店、遠企購物中心、遠傳電信、遠東商銀、遠銀保代、亞東證券與遠東飯店等 威秀影城、金石堂書店、全家便利商店、台塑生醫里斯特 96/6 潤泰集團之初創投 中國信託、安泰銀行與台新銀行、遊戲橘子、PChome等 全家、萊爾富、OK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4

樸緻國際 從一張辦公桌開始的新人生 網路新貴堅持十八歲熱血闖出千萬商機

2011-10-31  TWM




從月薪不到兩萬元的保險業務員到年薪百萬元的電子商務經理,張恆之在金融海嘯、自己三十歲那年,選擇「開除自己」創業去,不料一手創立的公司卻被惡意併 吞。

黯然重回職場的他,為何依舊「不怕死」地選擇再次創業?

撰文‧鄭淳予、方沛晶 攝影.林煒凱「是個男人,三十歲以後就應該去創業!」這是十八歲初出社會的張恆之,聽過最熱血的一句話,從此「創業」兩個字,就在他的心底生了根。

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也是樸緻國際總經理張恆之的寫照。從小不愛念書,十八歲沒考上大學後,張恆之就決定進入職場。第一份工作是保險業 務員,之後陸續做過靈骨塔業務、燒肉店公關、美髮沙龍講師等。

實現和自己的約定 三十歲第一次創業「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從零開始,有的甚至沒底薪,剛開始每月薪水只能領到一萬多元,但是到我離開的時候,幾乎都能領到百萬元年薪。」張恆 之說,乍看之下,他的工作領域毫無關聯,就連工作內容都不太一樣,其實,他有自己的盤算。

在統一安聯當保險業務員時,當時一位處經理曾告訴他:「二十一歲設定自己每月賺一萬元,二十二歲二萬元,二十三歲三萬元,每年把目標加一萬元,當你三十歲 時,月收入是十萬元,三十一歲就應該創業了。」「大概是因為處經理說了那句:『是個男人』吧!」從此張恆之就牢牢地記住,三十一歲就是闖事業的大限,所 以,在此之前他到處取經,讓自己能在而立之年做好創業準備。

張恆之三十歲那年,也就是金融海嘯發生的那一年。

當時他在台開董座邱復生旗下的I'm TV擔任電子商務經理,一年要扛上千萬元的業績,然而那時網路電視發展不完全,加上金融海嘯使得公司資金大為緊縮,在一次高層人事異動後,公司要求各部門 主管必須提出一份裁員名單,以撙節開銷。

當時,他二話不說,就在裁員名單上寫了自己的名字。「要裁,先裁我好了!」張恆之這麼告訴他的主管。他並非不在乎這份近十萬元的月收入,但如果他的一份薪 水可以換得二位底下員工的留任,那麼他第一個開除自己!

另一方面,他和自己約定的創業期限將至,既然對自己承諾,就先不管景氣如何,大膽去做。第一次創業,張恆之選擇自己最熟的品項開始,因為他酷愛衝浪,一年 至少會造訪印尼峇里島三次,於是決定引進當地充滿休閒風情的柚木家具、家飾品,找了一位原先就開家飾品店的朋友合夥,兩人各投資一百五十萬元,租下台北市 光復北路的巷內店面作為門市。

對峇里島熟門熟路的張恆之,發現這些家具家飾品質良莠不齊時,還自己花了一個月時間到峇里島採購原木材,又在當地工廠學習木料加工。所以他比一般進口廠商 更會分辨貨品的等級,也因此一張市面上要價兩萬元的柚木沙發,張恆之把賣價壓到一萬元以內,還維持一五%的毛利率。

經營三個月下來,張恆之發現,即使把成本壓到最低,還是入不敷出。「家具店不是便利商店,顧客不會常來,即使來了以後發現你的桌子便宜,他也只會買個一、 兩張,這樣一件、一件慢慢賣,根本無法回本。」同時,他也發現,很多顧客要的不是一件家具,而是一套用家飾、家具妝點空間的解決方案。

「客人想聽的不是這張桌子有多便宜,而是每一樣家具延伸出去的空間概念,讓他可以在心中構築我們形容的峇里島風情。」於是,張恆之從賣產品轉變為賣「服 務」,利用店內商品為客戶規畫室內陳設或庭園造景,把商品從一件一件賣,變成一組一組賣,果然讓公司轉虧為盈,每個月營收一舉躥升到一百五十萬元,毛利率 也提升到五○%。

夥伴要求拆夥 一百五十萬資金付諸流水眼見公司業績正要起飛,張恆之卻被合夥人一腳踢開。「我從十八歲就有一個信念,就是和別人做生意,一定要全面信任,否則就不要合 作。」他說,因為全然相信對方,沒有發現合夥人在進價成本上動手腳,等到對方要求拆夥,張恆之才發現自己一開始沒有談妥退股條件,原先投入的一百五十萬元 就這麼付諸流水。

當時,張恆之把創業時共資助他一百萬元的六位朋友全找來,對他們承諾,「我不會跑,我會去上班還你們錢。」僅僅七個月的第一次創業,最後以失敗作收。張恆 之重回職場,在文化交流協會裡工作,足足有半年時間,過著領了薪水,卻只能吃泡麵還債的生活。

「我真的不適合創業嗎?還是就這樣領死薪水?」已經習慣「闖」事業的他,當時每天困在電腦螢幕前,彷彿看到自己的生命光彩在流失,他不甘心就這麼豎起白 旗。

一天,張恆之和當年教導他怎麼「做個男人」的處經理吃飯,講到公司被吞掉的原委。「處經理聽完後說,那就不要和別人合夥,自己開!」張恆之卻躊躇了起來, 最後他搖搖頭說,「我沒錢了!」沒想到,這位處經理主動「金援」,還提議「就當公司是我開的,我預付你薪水好了!」當時這位處經理自己也創業開了保險經紀 公司,他不懂裝潢,所以借張恆之一筆錢當作投資。

受到這樣的鼓勵,張恆之把心一橫,決定再給自己一次實現創業夢的機會。「當時親友沒有一個人贊成,」張恆之的女友洪芷妍說,「他姊姊還哭了,覺得這個弟弟 執迷不悟,但是我知道,如果不讓他去做,就等於奪去他的人生目標。」一張辦公桌開始 衝出千萬好業績第二回草創事業,還是從已有基礎的室內設計起步。張恆之和女友因為沒錢,兩人就窩在處經理的公司裡,借用一張辦公桌,打電話通知舊客戶: 「我們要重出江湖了。」經由口碑傳散,客戶慢慢上門,第二個月就接了兩個案子,每件案子預收五成到八成的訂金,作為訂貨本金,熬了半年後,才租下民生東路 巷內的公寓一樓作為辦公室。

「公司裝潢一百萬元、申請手續費用約十萬元、每月管銷費用大概四十萬元,我們一個月平均可以接六到八個案子,到現在已經可以維持當月損益平衡了。」張恆之 扳著手指計算著,雖然公司才剛開始賺錢,但目前已擴充成擁有十名員工的團隊。

儘管張恆之沒有設計專業背景,但他謹記處經理說的,「新創事業要重新定義遊戲規則,才有機會在原來的市場稱王。」所以他打破一般小型事務所「設計師兼業 務」的形態,由業務作為設計師和業主之間溝通的橋梁。一方面讓設計師專心發揮創意,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客戶在需求和價格之間取得平衡。

果然,樸緻的業務蒸蒸日上,單月營業額最高衝到千萬元,也吸引不少設計人才加入。設計總監周士傑來自知名設計工作室橙舍,陽明山上知名的景觀咖啡廳「屋頂 上」就是他的作品,從今年七月也加入了樸緻。他說:「雖然樸緻的知名度相對小很多,但是在這裡,設計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除了周士傑,業務總監柯愷彥, 在今年五月前,還是年薪百萬元的科技公司業務經理,工務總監黃柏瑋則是即將開一家風格咖啡店當作副業。「公司裡的每個人都是以合夥創業的精神在做事;至於 業務量,我覺得只需要做到剛剛好的規模,大家理念相合、做得開心最重要。」張恆之說。他們雖未入股,但都有第一次自己﹁run﹂一家公司的興奮與衝勁。

看著極簡風格的辦公空間,三十二歲的張恆之已經開始構築一個比自行創業更大的理想,那就是「在樸緻裡的每一個人,都是現在或未來的創業者」,這股熱情,除 了讓他真的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可能創造一個創業者的養成天堂。

張恆之

出生:1979年

現職:樸緻國際總經理

經歷:TIGI行銷講師、I'm TV電子商務經理、家具公司創辦人學歷:中華商業海事職業學校

樸緻國際

成立時間:2010年8月

負責人:張恆之

資本額:168萬元

主要業務:室內設計、家具進口主要客戶:平均年齡40歲之科技、金融、補教業中階主管營運成績:最高月營收1200萬元

樸緻國際創業成本拆解

初期投資 裝潢費:100萬元

開辦費:10萬元

固定成本 公司租金:5.5萬元(月)人事管銷:40萬元(月)變動成本 10~20萬元(建材、進口家具、電腦等採購)

毛利率 25%~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2

發現顛覆性商機的四種途徑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793539151/

青蛙思考

LukeWiliams

青蛙設計公司(FROGDESIGN)

人 們常常說:「蘋果公司根本就不需要作消費者調研。」這句話通常會被作為反駁各種「需要作市場調研」觀點的開場白。而事實上,蘋果公司的設計人員也會進行相 關的市場調研,只不過他們所做的這種市場調研不是你能夠從消費者行為學的教材中找到的那些傳統的調研方式。蘋果公司所做的市場調研是對其產品被使用時的一 種非正式的、即興的敏銳觀察。是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與天賦無關,關鍵在於意識。

意 識的關鍵在於,關注你周邊的文化、社會結構以及明確你的創意所服務的對象。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意識方面的體驗。例如,當你決定購買一輛黃色的MI- NICooper汽車時,你就會開始四處留意這款車。當然,在你決定購買此款車前,這些車就已經在那裡了,不同的是你現在才開始意識到,並開始關注它們。

恐懼緣於不可感知

關於消費者在蘋果商店中與蘋果筆記本電 腦互動的情況,喬納森。維,蘋果公司的工業設計高級副總裁,是這樣描述自己的觀察的:「消費者在蘋果店中更注重的是親身接觸的體驗感受,他們從不介意通過 移動或者觸摸這些電腦來體驗」。這一觀察讓喬納森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人們對於可感知的東西是不會產生恐懼感的,然而,一旦對某些東西或者事物產生了 恐懼感,那就絕不會想去觸摸它了。」

對 蘋果公司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通過科技在消費者和蘋果電腦之間建立了一種直接的接觸體驗,從而帶給消費者一種實實在在的掌控感。我們再來思考一下 關於「人們對於可感知的東西不會產生恐懼感」的說法,這是一種只有通過消費者與科技的互動來仔細觀察才能夠得出的結論。為了培養洞察力、發現商機,你需要 仔細地觀察消費者在體驗時的真實表現,並善於抓住他們真情流露的那一瞬間,而不是只聽消費者敘述自己的感受。

為什麼說這點非常重要呢?這是因為僅僅為了顛覆而顛覆是毫無意義的。很多假設之所以最終停留在假設階段,而沒能成為現實,並不是因為假設太荒唐,而是因為顛覆的益處並沒有被很清晰的體現出來。換句話說,缺少的並不是創意,而是消費者的視角。

要 想真正具備洞察力,就需要掌握這點:將自己置身於消費者的世界中,從他們的角度去觀察他們眼裡的事物到底是什麼樣的。關鍵在於觀察,而不是聽說。我們應該 從假設所處的現實環境入手,看看誰在那裡?他們需要什麼?什麼能夠刺激他們去購買?只有站在消費者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才能夠將假設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商 機。

歸納起來就是:假設引發了觀察,觀察錘煉了見解,見解孕育了商機。

我究竟在尋找什麼?

我 經常聽到人們在市場調研時常會問一個問題:「我正在尋找什麼?」而對此問題最普遍的回答是:「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但很遺憾,這個答案在多數情況下 都是不正確的。商務人士所接受的教育要求他們只需要關注問題,即那些運作不正常的事情,然後解決問題。這些人的座右銘是:如果一切正常,就無需去解決。

最成功的經理人通常都是那些能夠快速找到關鍵問題,善於分析複雜數據,然後通過敏銳的思考得出解決方案的人。大多數經理人都成了這方面的專家,他們在物質獎勵下(一般是業績獎金),會盡快的解決問題。歸根結底,我認為大多數調研者的目的就是試圖找到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但 是這樣一來,那些調查者的思維就會被「要找出重要問題」的觀念所限制,以至於做調研時完全忽略了其他事物。由於問題本身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去「發現問題」 往往看上去是一項更容易完成的工作。然而,消費者的不滿也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是調查者作為一個局外人,也很容易對此感同身受。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那些貌 似正常的細微之處恰恰就蘊含著大量的創新機會,雖然人們一直對這些看似正常的地方有所抱怨,卻從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它們經常會被人們所忽視,因為這些情況 很久以來一直如此,從未改變過。

「小毛病」:

因為太微小而容易被忽略

想 一想刷房子用的簡陋的塗料桶吧。多年以來,當人們打開塗料桶時,都是用螺絲刀撬開上面的蓋子,一直如此,從未改變過。但是,現在荷蘭男孩油漆公司 (DutchBoyPaint)推出了一種名為「Twist&Pour」的塑料製成的塗料桶,其特點是使用者可以輕鬆擰開桶蓋,並且桶上還配有一 個特製的壺嘴,解決了傳統塗料桶倒出塗料後的滴撒問題。另外,通過塗料桶上的壺把,使用者還可以控制所倒出的塗料量,有了壺把也方便使用者攜帶。荷蘭男孩 油漆公司的營銷總監亞當·察夫說:「來自消費者的反饋說,這種塑料容器是一種包裝上的創新,早就應當有人想到這個方法了。」這個例子說明,大家以習以為常 的做事方法(如用螺絲刀撬開塗料桶)可能遠不是最理想的方法。

所以,你應該將時間用在尋找並解決那些不是問題的問題,即所謂的「小毛病」上,而不是去關注那些所謂的大問題。這些小毛病並不像那些「大」問題那麼顯眼,但通常都是人們感覺不方便、一直在抱怨的、微不足道的事情,因為大家經常會忽視這些地方,所以很難發現。

在調研時一定要做到目標明確,這樣就更容易發現那些小問題,下面列出四種特定類型的「小毛病」:

權宜之計

這 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看起來似乎快速有效,但治標不治本,其作用只是有針對性地解決某個問題所顯現出來的弊端,而無法徹底的解決問題。實際上,採取權宜之計這 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很危險的,因為問題所反映出來的弊端一旦被消除之後,人們可能就會喪失解決問題本身的動力了。從長遠來看,由於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 決,問題本身就會越變越糟,人們最終不得不再次採取權宜之計。

消費價值觀

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的消費價值觀。對消費者來說,什麼是他們認為值得的?什麼是最重要的?而什麼又是不重要的?當一個產品、一項服務或者一種購物體驗與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發生衝突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我們所說的「小毛病」。

羅 伯特·卡普斯在其於《連線》(Wired)雜誌上發表的題為「剛剛好的革命」的文章中,將人們消費價值觀的改變稱為MP3效應:「我們現在更注重音樂是否 可以隨身攜帶而非音樂的音質(也就是說,MP3比CD更受消費者歡迎),更注重聽歌的方便性而非歌曲的音色。我們喜歡快速獲得音樂甚至下載盜版,也不願像過去一樣,為了聽到精益求精的音樂而付出漫長的等待。

人們更關心的是可以隨時隨地聽到音樂,並不要求音樂有多完美。這種改變已經變得非常廣泛和深入人心。因此,當人們現在說一件產品是」高品質「產品時,其所代表的意義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我們需要注意觀察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變化,現在的人們是注重高品質的產品還是更傾向於低品質的產品。消費者對於所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的消費價值觀有所變化嗎?這種變化是否說明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與現實中所能買到的產品之間是有差距的?

消費習慣

通 常情況下,人們越是反覆重複一項行為,形成的慣性就越強,那麼改變這種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小。例如,很多銀行的客戶都說他們不喜歡自己的開戶銀行,希望換一 家銀行。但是一想到要關閉當前銀行的賬戶,再去其他銀行開戶,他們就會覺得很麻煩,所以為了避免麻煩,他們寧可選擇不換銀行。消費者雖然對產品不滿意,卻 會被慣性驅使,這正是我們需要發現的「小毛病」。留意觀察消費者因為習慣使然而不得不處於某種環境中,打破這種習慣或者從消費者的慣性入手就可以創造出新 的商機。

2005 年10月,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就針對人們的消費習慣,獲得了一個重要發現:那就是人們在交易時習慣按照整數的價格買賣,他們通常會將 不足1美元的金額自動增加到1美元,因為這樣就不需要找零錢,更加方便快捷。於是,美國銀行決定推出一項「存零錢」的業務,當消費者使用美國銀行的借記卡 消費時,美國銀行雖然會以整數價格結算,但會將實際貨物價格與結賬價格之間的差額,即化零為整所多收的錢返還到持卡人的賬戶內。自從推出這項業務以來,已 經有超過70萬人在美國銀行開設了新的支票賬戶,100萬人開設了新的存款賬戶。

應該要與想要之間

選 擇自己想要的產品,即消費者希望馬上擁有的東西,還是選擇應該要的產品,也就是從長遠來看對消費者自己有益的東西,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人們一直 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丹(Dan)和奇普·西斯(ChipHeath)在他們《快捷》(FastCompany)雜誌的專欄中寫道:「人們需要來拯救自 己,這正是一個商機。」他們在文章中還提到了哈佛商學院博士生凱瑟琳·克曼(KatherineMilkman)所作的研究,克曼一直致力於研究消費者是 如何在「應該要的」產品和「想要的」產品之間進行選擇的,她建議將二者合二為一。例如,西斯這樣寫道:「鍛鍊身體是『應該要的』,那如果健身房可以提供訂 閱雜誌的服務呢?這樣的話,如果你想看新一期的《名利場》(VanityFair)(想要的產品),你就必須去一趟健身房。再比如電影出租連鎖店百視達 (Blockbuster)如果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呢-只要消費者租紀錄片(「應該要的」)就可以獲得一桶免費的爆米花(「想要的」)?請留意人們『想要 的』產品與『應該要的』產品之間的狀態吧,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消費者需要幫助來拯救自己嗎?」

需 要澄清的一點是,我並不是抱怨市場調研的面面俱到和包羅萬象,而是要申明市場調研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它應該是一種培養定性觀察的有效方法。無論你怎麼命名 這種調研方法,它都應該具備快速、非正式以及直觀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應具備可行性。整個調研的過程不應該超過兩三天,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應該在兩 三個小時內就完成。通過這些學習,你能夠儘早瞭解這種方法是否是有效的。如果有效,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工作;否則,你只需要重新返回並修改,而不需要再耗費 太多的時間和金錢重新來過。

當然,你也可以將成千上萬的資金投入到有關人口統計學、心理學的市場細分、小組討論以及定性研究等調研方法上。但我認為在市場調研的初始階段尤其是在創新階段,只需要通過簡單地觀察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並向他們詢問一些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就可以獲得更滿意的信息。

這種調研方法的成本低,有時甚至可以完全免費地完成。发现颠覆性商机的四种途径 - slamnow - 潜水员文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50

NBA/林書豪熱潮 體育商機強強滾

http://news.imeigu.com/a/1329373643454.html

【中央社╱台北15日電】林書豪在NBA迅速竄紅,帶動體育產業各項商業活動。體育經紀公司八方環球(Octagon)負責人皮奇奧托(Phil de Picciotto)表示,這股熱潮已蔓延到通常不注意運動賽事的民眾,並延燒全球。

根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以下為證明林書豪效應的相關數據:

‧股價走勢:紐約尼克(Knicks)母公司麥迪遜廣場花園(MSG)股價,過去5天上漲9.2%。

經紀商Albert Fried & Co研究部門主管圖洛(Rich Tullo)表示,MSG股價走高不全是因為林書豪,部分原因可能在於上季財報以來,該公司股價就被低估。但「林書豪熱」升高時代華納有線公司 (TimeWarner Cable Inc.)重啟與MSG談判的壓力。

圖洛說,MSG與時代華納有線公司遲遲無法解決費用糾紛,後者去年12月31日起不再替訂戶轉播尼克隊賽事,導致MSG每6周就損失約1700萬美元收入。

‧收視率:林書豪也幫助MSG Network觀眾群大增,收視群男女老少通吃。自林書豪上週從板凳球員躍升先發後,尼克隊比賽轉播收視率爆增7成。

‧網站流量:本月5到12日,尼克隊官網NYKnicks.com和KnicksNow.com流量較前1周增加550%以上,創網頁瀏覽次數單周漲幅新高。此外,尼克隊新推出的App下載量約5萬次,榮登iPhone網絡商店免費體育App下載前5名。

尼克隊的臉書(Facebook)增加12萬5000個「贊」,這7天的「贊」量超越同期任何1支NBA球隊。尼克推特(Twitter)追隨者也增加1萬2000人,總數來到約20萬人。

‧球衣銷售:尼克隊網絡商店急忙之中開始販售林書豪的17號球衣和T恤。

MSG拒絕提供銷售數字,但說該公司網絡商店流量過去1周增加3000%。NBA商店網站表示,林書豪球衣開始銷售短短幾天,已榮登十大最搶手球衣之列。

‧品牌號召力:Q Scores公司執行副總裁謝佛(Henry Schafer)表示,林書豪一夕成名,公司還來不及為他定位,但他們將把他納入3月的全美調查中。

這家公司專門測量運動明星和名流的號召力和知名度。謝佛表示,NBA球員當中,目前達拉斯小牛(Mavericks)前鋒諾威茨基(Dirk Nowitzki)的QScore值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