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新股的機會又來了 證監會第三批IPO核準名單出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491

打新股,喜大普奔,證監會,IPO

打新股的機會又來了,IPO重啟之後,證監會第三批企業新股首發名單出爐了。

中國證監會周二晚間宣布,已核準11家企業的新股首發申請,其中上交所五家,深交所中小板一家、創業板五家。這也是A股 IPO 再度重啟後的第三批新股批文。

今天下午,證監會官方微博新聞稿顯示:

8月19日,我會按法定程序核準了11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上交所5家,深交所中小板1家、創業板5家。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說明書。

據路透社統計數據顯示,新一輪新股申購資金規模達6547億元人民幣,新股凍結資金規模超過6月18日新股重啟時5617.4億元的首輪新股凍結資金規模,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新一批新股首發名單的出爐,也意味著A股市場將再度迎來一波“打新”浪潮。

此外,基金行業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關註與打新股相關的投資。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保本基金被認為是打新潛力最大的投資渠道之一,未來“打新”或將是大部分保本基金的重要募資投向。

打新股火熱的背後,是其強大的造富能力。華爾街見聞此前介紹,今年58只在滬深兩地IPO的股票,開盤首日幾乎全部達到了漲停限制即44%,其中有57只股票在首日掛牌後的五個交易日中又進一步平均上漲了24%。

下圖將新股市場與其它市場的情況做了比較,可謂“冰火兩重天”:

打新股,IPO,證監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78

“百人名單”牽出多家券商 新一輪債市反腐風暴兇猛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87

金融系統的反腐還遠沒有結束,新一輪債市風暴席卷市場。不僅海通、銀河、民生等多家大型券商均被波及,發改委相關部門人員也被輪崗“調查”,覆蓋範圍之廣前所未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澎湃新聞,近期業內紛傳,國信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前總裁孫明霞因涉企業債承銷黑幕在接受公安部門調查期間,供出了一張“百人名單”,包括企業債審批機構發改委財金司數人、以及券商一級市場的承銷人員。

財新網稱,此輪調查劍指企業債發行環節的腐敗,涉及多年前的案情,“看來會徹查到底”。多家有國企背景的大中型券商都在被調查範圍內。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銀河證券、海通證券和民生證券已有相關負責人接受調查。

據悉,海通證券位於北京的債券融資部總經理曲林已有數日未正常上班,團隊人員也有陸續被協查。另外,民生證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鐘曉玲(女)也已在一個月前離職,“可能也與被調查有關”。

據財新網描述,海通的債券融資部負責債券承銷,放在北京,主要是與發改委打交道,曲林擔任此部門的一把手多年。市場人士稱,海通證券該部門在發改委很有面子,溝通能力超 強。曲林以與發改委關系良好著稱,早年即介入企業債發行承銷。這次曲林突然被查,令海通證券頗為措手不及,市場稱海通的固定收益部門一時群龍無首,十分慌亂。

業內人士稱,券商被查均為一級承銷人員。“他們為獲得企業債承銷資格,就會有向審批機構輸送利益的動力。”企業債的審批機構為國家發改委,審批部門為財金司證券處。

財新網報道稱,證券處的正式編制只有3人,包括原處長蘇崇波、副處長門立群(女)、副處級的魏星。目前,魏星已被調至綜合處,蘇崇波被調至管理信用建設的金融處。目前,只有門立群留任並主持財金處日常工作,尚未任命為處長。

澎湃援引業內人士評論稱,債券圈內腐敗案最集中的地方其實在中票與短融的一二級市場價差。2013年初起,由審計署牽頭,開展了一場債市打黑風暴,公安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多部委介入調查。調查源頭便是一二級市場的倒券賣券以及丙類戶。

此前,銀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因為商業賄賂、老鼠倉等受到有關部門調查。密集的調查讓金融人士感到“噤若寒蟬”,一方面小心翼翼,一方面又不得不尋找變通之道。

不過多位金融界人士認為,這一屆政府的反腐行動“不是一般的厲害、力度空前”,而王岐山對於金融業的了解程度之深,則讓金融業的反腐行動更是備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89

揭秘中南海財經智囊:6人「入海獻策」5次以上(名單)

http://www.xcf.cn/jrdd/201408/t20140829_632129.htm  
中南海財經智囊Top榜

  2014年已經進入中國改革的落實年,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這些已確定的路線圖既考驗高層改革決心和勇氣,也考驗高層智囊的智慧和改革思維,而未來政策的走向,也許就藏在這些高級智囊的言論裡
  隨著經濟學家蔡昉升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在中南海的財經智囊中,又增添了一名副部級的人選。
  自中國經濟改革伊始,政府財經決策的智囊們——無論身在政府直屬的研究諮詢機構,還是就職於大學或其他智庫組織——就在中南海的重大決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吳市場」(吳敬璉)、「厲股份」(厲以寧)等相比,今天的財經智囊有何新特點呢?
  最近,《第一財經日報》諮詢了多名不同政界學界人士,以多個標準篩選出當今中國經濟智囊的Top榜單。這些標準包括:他們首先都是一流學者,有著獨立的研究精神和傲人的論文著作、研究成果,而且即使是在行政崗位上依然不脫離學術研究;其次,他們在權威智庫機構中擔任要職,其所在的機構具有重要的政策諮詢性質;其三,他們經常有機會向國家領導人陳述意見建議,其研究成果能影響經濟決策,並對社會經濟進步有重要影響。
  在重要的智囊中,我們挑選了不同界別的6名人士作為代表,試圖梳理中南海重要智囊的形成脈絡。他們分別是:劉鶴、陳錫文、林毅夫、劉世錦、李揚、蔡昉。
  但以上遠不代表全部,易綱、潘功勝、韓俊、韓文秀、陳雨露、胡鞍鋼、王一鳴、范恆山、賈康、陳東琪等也都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專家型官員或學者智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辜勝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明康、李毅中,以及陳清泰、王戰、遲福林、樊綱、劉偉、錢穎一、李稻葵、宋國青等,他們的觀點和見識也經常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享有相當高的社會聲譽。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一些政府機構的領導人本身也是「智囊」,較為著名的有周小川、樓繼偉、郭樹清、馬建堂等。儘管他們的學術研究或科研活動在慢慢減少,但他們卻是中國經濟政策最直接的制定者。
  「副部級以上」學者

  雖然在學術和個人風格上各有千秋,但高級智囊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梳理公認主流智囊人士的現任職務可發現,他們分別在中央、政府、重要官方科研機構、重點學術機構擔任主要職務,且擔任職務均等同副部長或以上級別。
  以前述6名人士為例,劉鶴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林毅夫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劉世錦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昉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等人都身居副部級高位。
  一名政經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這些部門基本囊括了國家重要經濟政策的出口,對高層決策和重要政策的出台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體來看,目前曝光率較高的智囊人物都屬於他們研究領域一線梯隊的少壯派。劉鶴等6人均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最年長的陳錫文1950年出生,最年輕的蔡昉生於1956年。一名與他們均有交集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告訴本報,近十年以來,無論是官員還是學者都呈現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將「舞台讓給年輕人」成為共識。
  談及上述6人,這名人士稱他們均為中流砥柱式人物,處於各方面狀態最為巔峰的時刻。「這幾人還有個共同的特點是精力旺盛且勤奮。」這名人士稱,他們當中有人甚至因為剪頭髮浪費時間而頭疼。
  與普通學者不同,中南海智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常常成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座上常客,能直接將自己的觀點意見提供給主要領導人。記者梳理髮現,每年年中、年末的重要經濟座談會都會邀請除有官方職務身份以外的5名左右智囊人士「入海」。例如,前述6人除劉鶴、陳錫文有職務職責外,其餘四人被邀請「入海獻策」均在5次以上。
  今年7月,就在每年例行的中央政治局年中會議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劉世錦、李揚、林毅夫受邀列席。從後期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透露信息來看,內容與這次專家座談會所討論的領域重合度甚高。
  不僅參與日常經濟政策討論,他們中的許多人更是為政治局委員上過課的「中南海講師」。上世紀90年代,林毅夫就曾進入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分析經濟形勢。林毅夫曾回憶,領導人在聽課時會把文件或電話放在一邊;2005年4月,劉世錦為政治局委員講授《關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從2003年3月到2012年2月的近十年間,蔡昉三次踏入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這在經濟學家中非常罕見。
  談及中國經濟學就不能不提及一個著名組織——「中國經濟50人論壇」,這個1998年成立的獨立學術群體幾乎囊括了中國當今頂尖的學者,甚至包括很多高級官員。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論壇得出的結論常上報給中央財經辦,而論壇每年的年會主題,更是緊扣國內外經濟大勢,常被視作中國重大經濟政策的「沙盤推演」。
  頂級智囊們都與該論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學者戲稱,50人論壇幾乎就包含了當前所有可以成為「智囊」的人。不僅前述6人全部是論壇成員,其中一些人更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多名人士曾對本報證實,劉鶴是論壇重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現任論壇學術委員會榮譽成員。
  學術領域風向標
  除去種種身份和頭銜,這些智囊從本質上來看都是頂尖的經濟學者,他們不僅有著良好的學術和科研背景,更引領著所在領域的潮流和風向,發出被認為是最新、最前衛的聲音。
  林毅夫曾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是首位在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如此高職位的中國人,是目前為止在國外經濟學期刊中發表論文最多的中國內地經濟學家。
  從1994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國家的主要政策討論林毅夫都有參與。比如,1994年的治理整頓,接下來的糧食問題、電信改革、銀行改革、WTO、收入分配、通貨緊縮、宏觀調控、土地問題、農民工問題……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討論,都有他的聲音。
  「一些建議直接被採納,制定成了政策法規,另外的一些建議也以不同的方式在日後的政策中有所呈現。」林毅夫曾說,「作為一個長遠的過程,改革的方向基本符合我的預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直屬國務院的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主要職責是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諮詢意見。作為發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劉世錦的學術功底也極受稱道,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理論和政策問題研究,主要涉及企業改革、經濟制度變遷、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展與政策等。
  發展研究中心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展研究中心近年承擔了大部分國家核心經濟改革的調研,其中重要課題劉世錦都會組織。這名人士透露,劉世錦還參與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文件的起草;是主持研究較早提出「新常態」的人;在中國經濟變革的當前,他主持的研究還較早預見並提出增長階段轉換(也就是增速換擋)的判斷。
  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和蔡昉也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金字塔塔尖人物。李揚擅長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財稅的研究,而蔡昉的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三農」問題、勞動經濟學和中國經濟改革。
  蔡昉曾參與了「十一五」以來中國發展規劃與重大政策的諮詢工作,並提出「劉易斯拐點」、「漸進式放開二孩」等頗具爭議的學術觀點;李揚則主持了國家資產負債表的研究。
  官員學術化
  儘管幾輪調換,中央和政府財經機構的班子知識化、專業化的特點越發明顯。從中財辦、發改委、財政部、統計局、央行[微博]等主要機構領導人背景履歷可看出,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和本領域長期工作經驗,即使拋開官員身份,也是該領域的學術翹楚。
  去年以來,劉鶴成為最受關注的高層智囊。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劉鶴就以經濟智囊的身份多次陪同習近平赴全國各地考察,或者會見外賓。十八大以後,幾乎習近平每次考察都有劉鶴陪同。
  一些熟悉劉鶴的人戲稱其為「工農兵加海歸」。這樣的背景有助於像劉鶴這樣的政策制定者既對中國情況有接地氣的認知,又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
  知情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在原國家計委工作期間,劉鶴主持制定過十一部國家產業政策,其中五部由國務院正式頒佈。他還參與過「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同時還是中共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文件的重要執筆人,為三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起草過經濟講稿。
  此外,他還是許多重要政策的「預見者」。如今的國家級重要戰略「新型城鎮化」就曾藏在他多年前發表的《拉美經濟的主要挑戰和經驗教訓》一文中。劉鶴在文中建議中國穩步推進城市化,發展服務業和非國有經濟,避免拉美化。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也是公認的高級智囊。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學術成果常常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學者多次引用。
  易綱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方面。在研究中國金融體制過程中,對日本的主銀行體制、德國的全能銀行和美國的分業銀行管理體製做過較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陳錫文,我國最重要的「三農」問題學者之一。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後,他對中國「三農」問題的研究就一直沒有中斷,曾先後三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一次國家科技進步(軟科學)三等獎。
  糧食、土地、農民工、城鎮化……近20年來,他幾乎參與了在中國發展中所有重要「三農」問題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同時也是每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要起草者。
  未來錦囊
  2014年已經進入中國改革的落實年,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這些已確定的路線圖既考驗高層改革決心和勇氣,也考驗高層智囊的智慧和改革思維,而未來政策的走向,也許就藏在這些高級智囊的言論裡。
  在「新常態」時期,不少經濟學家對我國中長期的經濟走向都作出了分析。李揚在本月25日表示,到2020年,中國經濟的主要環節的改革將基本就位,各經濟領域的體制也將定型,至少到2017年,我國的經濟體制機制就會穩定下來,為新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
  他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會重新樹立起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財政管理體制也會有重大調整,政府間的財政關係也會進行調整,金融體系會有重大變化。中國的資本市場會進一步開放,人民幣會進一步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也會有更大進展。
  林毅夫一貫對中國經濟「樂觀」,且肯定政府的作用。他認為中國在2008年以後的20年裡仍然有每年增長8%的潛力,但要改變「窮人補貼富人」的「雙軌制」後遺症。他提出,不管國有還是民營,所有者和經營者必然分離,要避免經營者的道德風險需要由公平競爭的市場來提供經營者經營好壞的充分信息。
  蔡昉近期也明確表示「中國還沒有陷入經濟悲觀時代」,他提出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從勞動力和資本投入驅動型,轉向主要依靠創新和生產率提高驅動型,要通過改革獲得制度紅利。
  相比之下,劉世錦對中國經濟較為謹慎,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進入中高速發展時期後,這個「中高速」的底在何處,現在還沒有探明。他建議在這樣一個增長的新常態下應該力爭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就業可充分、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的「六可」目標。
  自從2013年3月擔任中財辦主任之後,劉鶴很少發表公開言論。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從公開信息看來,劉鶴是反對在社會保障、醫療、養老、保障房等方面走高福利道路的,並且警惕高福利對政府債務、財政政策空間的負面影響。
  此外,陳錫文近期還提出深化農村改革中需要破解的四大難題,並強調農村土地改革不能再搞大躍進。
  附表部分高層智囊
  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姓名 職務 研究領域

  劉鶴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經濟體制綜合改革
  陳錫文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三農」問題
  林毅夫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劉世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經濟理論、政策問題
  李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財稅
  蔡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三農」問題、勞動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
  陳雨露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
  王一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 經濟體制改革
  韓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三農」問題
  韓文秀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宏觀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01

誰搶到了阿里的股票?阿里巴巴150機構名單解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23972.html

阿里巴巴的“控制欲”體現在IPO進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合夥人制度、上市地,到承銷團角色的分配和投資者的選擇。

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創造了很多神話,史上融資規模最大的IPO、讓無數普通員工一夜變身富豪、改寫了中國和日本富豪榜排名,唯獨沒能讓中國的打新基金賺得盆滿缽滿。

“這次拿到股份的大多是歐美機構,其中又以美國機構最多,其次是亞洲有選擇性的大型機構。”接近阿里巴巴上市安排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

阿里巴巴的IPO吸引了約1700個機構參與認購,超額認購14倍,不少美國大規模的長線基金成為最大贏家,而中國內地一些以“打新”為賣點的機構則顆粒無收。上述人士透露,榜上有名的美國機構包括富達(Fidelity)、貝萊德(Blackrock)等,而亞洲則以香港和新加坡機構為主,包括淡馬錫、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等。

“很多所謂的打新基金都是剛成立的,對於承銷團隊來說,壓根都沒聽過。”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承銷團人士表示,在美國這類成熟市場,也根本沒有“打新”一說。

頂級機構名單

阿里巴巴的“控制欲”體現在IPO進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合夥人制度、上市地,到承銷團角色的分配和投資者的選擇。

“阿里巴巴很清楚自己要怎樣的投資者,在過去幾次融資過程中,包括雅虎回購股票和股權、可轉債融資等,已經對歐美投資者群體非常了解,在3個月前就已經定好了150個歐美最好的機構投資者的名單。”前述承銷團人士表示,這150個機構也是承銷團首先要重點接觸的對象。

與之相比,中國內地的一些“打新”基金則是在阿里巴巴上市前不久才成立的新基金,既不屬於與阿里巴巴已有深交的機構,對於負責承銷的團隊來說,這些歷史短暫的中國基金也是聞所未聞。

有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稱,前25大機構客戶分配到的股份占配售股份的50%,而總計前100大機構客戶分配到的股份占83%,剩余大約750個機構賬戶瓜分剩余17%的發售股份。

“這150個機構中,最終有145個機構獲得股份,另外,阿里巴巴還在路演中見了60多個機構投資者,這些機構也基本都有斬獲,成功率非常高。”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散戶最終分到約10億美元的股份,占比約10%。

“在路演中見過的機構基本都有收獲,只有少數機構在價格上調後,因為認購價格限制而沒能分到股份。”上述了解上市安排的人士表示,對阿里巴巴而言,路演中見面的機構顯然有優先權,那些沒有在路演中見過的機構則根本沒機會拿到股份。

不過,中國內地機構也並非全軍覆沒。該人士進一步透露,中國的一些機構通過阿里巴巴的管理層也直接拿到一些“親友股”,這其中包括某些中國企業、保險公司以及個人,但配給這部分投資者的股份數量並不多,加之投資者數量眾多,每個投資者分到的股份並不多。

“對阿里巴巴來說,現在要250億美元雖然已經很大(融資)規模,但他的想法是以後可能還需要更多。鎖定期結束後,股東出售股份需要有人接,因此一定要找到實力強大、又對公司本身有濃厚興趣的投資者,能夠與公司互相溝通、支持管理層。”前述承銷團人士指出,當大部分股東都是大規模的長線基金時,為阿里巴巴日後再融資鋪平道路。

由於美國並無香港市場的基石投資者概念,機構投資者獲得股份後一般無鎖定期。但原始股則設有鎖定期。阿里巴巴最後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管理層、軟銀、合夥人以及其他股東面臨90天至一年期限不等的鎖定期。其中,部分機構投資者面臨180天的鎖定期,這些投資者合計持有約3.16億股,持股比例約12.8%。

香港故事:散戶當家

而如果當初阿里巴巴選擇香港上市,故事可能會被改寫。

“香港與美國很大的區別是設有回撥機制,沒法做到只給長線大基金。”上述承銷團人士指出,像阿里巴巴這樣火爆的IPO,很可能50%都要回撥給散戶。

香港新股全球發售包括對機構投資者的國際發售和對本地散戶的公開發售兩部分,一般比例為1:9,若認購倍數高於指定水平,回撥機制就會啟動,讓散戶獲得更多股份。一般而言,若香港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15倍但少於50倍,比例會由10%增至30%;若超額認購50倍至100倍之間,該比例增至40%;若超額100倍或以上,將增至50%。另一方面,回撥比例也會根據新股規模作出調整。

“阿里巴巴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其實任何一個IPO,在有選擇情況下,發行成功的標準都是希望引入更多長線基金,但有的發行人在市場上沒有那麽多需求,有時候則是價格問題,機構投資者給出的價格可能沒有‘打新’的散戶給出的價格高,”另一位外資投行人士坦言,這取決於發行人對成功的定義,“是股東身份重要還是價格重要,是二級市場即刻的表現重要還是長遠表現重要,是眼下做成就行還是日後再融資都能獲得優質的投資者捧場更重要。”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84

高盛兩年一度的合夥人晉升名單公布:中國TMT投行主管入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37

gary-cohn-lloyd-blankfein-1

高盛周三公布了今年的新晉合夥人名單,共有78個幸運兒入選,包括中國TMT投行主管。

該最負盛名的投行合夥人每兩年甄選一次,是華爾街人夢寐以求的頭銜,也是當之無愧的“稀有動物”。算上今年錄得的78人,高盛合夥人約占全職員工的1.6%。

2012年,該行僅晉升了70名合夥人,大幅低於2010年的110人。盡管高盛事先並不制定選出多少合夥人的目標,但是通常合夥人占全職員工的比例維系在1.5%-1.9%之間。

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和總裁Gary Cohn在給高盛員工的內部郵件中如是寫道:

我們很高興地向你們宣布,以下這些人(見文末)已經受邀成為我們自2015年1月1日、也即下一財年起的合夥人。

這一邀請認可了部分最具價值的高級專業人才,不僅因為他們是我們文化和價值的代表,也是出於他們對公司業務和員工的領導能力。我們期待,未來他們能繼續有著出色的業績和領導才能。

那麽,在哪里、在哪個部門工作最有希望成為合夥人呢?不妨看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整理的一些數據:

78名新晉合夥人中,有23名來自投資銀行部門,2012年為21名;25名來自證券部門,較2012年的27名有所下滑;11名來自投資管理部(IMB),2012年僅8名;4名來自商行業務部,2012年為3名;3名來自全球投資研究部(GIR),2012年為4名;余下的12名來自內控部門,2012年為8名。

78人中,50人在美國工作,19人在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8人在亞太區,其中1人在印度。

78人中,11名為女性,2012年為10人。

此外,78名合夥人中有兩位可能是亞裔或是華裔,一位叫Greg Lee, 另一位是Xiaoyin Zhang。網友稱,Xiaoyin Zhang正是在香港工作的高盛中國TMT投行主管。

周三一大早,Blankfein和Cohn就親自給新晉合夥人打電話告知這一喜訊。電話通常會從美東時間清晨5點一直持續到上午9點。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尚在睡夢中的高盛人絕不會因為被吵醒而感到懊惱,因為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電話,被吵醒意味著自己成為了極少數晉升為高盛合夥人的幸運兒。

以下為高盛本次新晉合夥人的全名單:(點擊放大)

QQ圖片2014111309182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55

VIS 滬港通名單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1/vis.html
週一滬港通將正式通車。早前延誤賴佔中,實則應是細節未妥當。今次宣佈1星期就通車,顯然內地急需互聯互通,將人民幣國際化。要來的始終會來。儘管滬港通的主要受惠者是內地股市,但預計港股市場的交投量會上升,有利股價。200 多間可供內地買賣的本港上市公司,不少早已被炒起。價值投資不在乎短炒,但我都湊熱鬧,試著在266間公司中挑選基本因素穩健,可以考慮短期投資的股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根據年報的財務資料,計算公司的盈利、資產和現金流狀況,以100分為滿分。80分以上屬於非常穩健,70以上屬穩健,55分以上屬中規中矩,而40分以下就不必看基本因素了,而是從其它角度(例如新項目和財技)分析。

266間港股通公司的 VIS 分佈:

VIS港股通公司數目
80 分以上8
71 - 80 分29
61 - 70 分54
41 - 60 分122
40 分以下53



VIS 80分以上,而股價處於上升通道的,有6間:
  • 合和實業(54.HK)
  • 華寶國際(336.HK)
  • 港交所(388.HK)
  • 四環醫藥(460.HK)
  • 騰訊控股(700.HK)
  • 瑞聲科技(2018.HK)
而現價靠近上升通道底部的,只有四環醫藥、華寶國際和瑞聲科技。然而,瑞聲科技的半年業績普通,VIS 勢頭指數只有2分 (10分滿分),所以我不會關注。四環醫藥和華寶國際,現價距離52週高位有~10% 差距,相比近日為滬港通率先炒起創新高的股份,暫時不屬於高追。

以下是港股通VIS 獲71-80分的公司名單
  1. 匯豐(5)
  2. 電能實業(6)
  3. 希慎興業(14)
  4. 崑崙能源(135)
  5. 中國旺旺(151)
  6. 深圳國際控股(152)
  7. 中國光大(165)
  8. 莎莎國際(178)
  9. 粵海投資(270)
  10. 電視廣播(511)
  11. 首鋼福山資源(639)
  12. 神冠控股(829)
  13. 中國醫療(867)
  14. 中移動(941)
  15. 長江基建(1038)
  16. 威高股份(1066)
  17. 合生元(1112)
  18. 中國生物製藥(1177)
  19. 中遠太平洋(1199)
  20. 利福國際(1212)
  21. 互太紡織 (1 382)
  22. 澳門勵駿(1680)
  23. 金沙中國(1928)
  24. 鳳凰衛視(2008)
  25. 上海復星醫藥(2196)
  26. 米高梅中國(2282)
  27. 申洲國際(2313)
  28. 中銀香港(2388)
  29. 中國輝山乳業(6863)
以上29間公司雖然財務穩健,但請讀者必需自行了解公司業務和股價走勢。例如神冠控股(829),早前有機構指賬目造假,公司否認造假,,復牌後持續在市場回購股份,但未知市場是否對其重拾信心。既然有不確定性,讀者可以考慮避開。而合生元(1112)從52週高位回落75%,沒有醜聞或不實賬目,但從中央結算系統看到,市場中介持有的股票量,由1月份~25%,到7月份增加至~99.9%。市場霎時間湧現咁多貨,股價當然尋底。除了看新聞、流通量和股價走勢,翻查半年和第三季業績,了解業務最新狀況和未來走向,再作出投資決定,才能安心有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39

112央企名單連連看 唐史主任司馬遷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6587059
按國改要求,112是要砍掉一半,保留60左右。今天撲聯通時才明白這個文件的指導意義。南北車模式將還有很多。把112名單帖上來,大家一起連連看@上海電力敢死隊 
管他聯通什麼結局,連連看是要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03

315當天,將有100家企業同時宣布真實融資額,名單如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4/149336.html

\

3月11日,創業家發起“誠信聯盟百人行動”,號召100名創始人在3月15日那一天,集體喊出自己的真實融資額。100家,有難度,任務挺艱巨。

 

截至次日中午,已有50多家企業表示願意參與,他們大多集中在天使-A輪。

 

成績還是不錯。易凱資本CEO王冉在文章《警惕C輪死》引用了一組數據,2014全年,拿到天使輪的企業為812家,拿到A輪的達到846家,合計1658家。每天公布獲得融資的企業約4-5家。

 

而在一天多時間里,黑馬哥就召集了50多家企業,更重要的是,它們均是誠信的,剛融完資,此前沒有公布。它們規模有大有小,有創業板上市公司,也有剛獲得種子融資的團隊。行業分布很廣,有時髦如同性戀社交的拉拉公園,也有傳統如鋼材交易的中鋼網。

 

先丟一部分名單誘惑一下大家:
 
約拍啦 XXXX萬元
杭州萊凡網絡科技 XXXX萬元
360教育集團 XXXX萬元
必愛旅行網 XXX萬元
一月租 XXX萬元
羊駝先森 XXX萬元
行者 XXX萬元
拉拉公園 XXX萬元
神盾快運 XXXX萬元
福佑卡車 XXXX萬元
雲聯傳媒 XXXX萬元
V積分 XXX萬元
品樂活 XXX萬元
俺來也校園O2O XXXX萬元
碼隆科技 XXXX萬元
會唐網 XXXX萬元
訂健康 XXX萬元
樂寵 XXXXX萬元
必趣 XXX萬元
一品白客 XXX萬元
 

還有近30家企業正在統計、正在更新、正在核實... ...

 

在315當天,他們會統一宣布自己的真實融資額信息,那些X將變成實實在在的數字,屆時可能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融資首發。大家猜一猜,所有融資金額加起來,會有多少位數呢?

 

 

只是,現在還是100缺50。剩下的50家企業,你們在哪里?這個戰鬥組里,已有和你一樣的50位弟兄和妹紙們裝好了彈藥,就等著你們加入!還等什麽?

 

 
對“誠信融資100人行動”感興趣者,請加微信wangfangnews,這是美男紙的個人微信號,稍後會將您拉入“誠信融資群”共商大業。入群時請註明公司——姓名——職位,美男紙候著您。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財政部公布57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877

4月15日,財政部公布亞投行意向創始國全名單,一共57個,今後其他國家仍可加入,但只能作為普通成員國。 (新華社發 徐駿/圖)

4月15日,財政部公布亞投行意向創始國全名單,一共57個,今後其他國家仍可加入,但只能作為普通成員國。

截至目前,57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分別是:奧地利、澳大利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巴西、文萊、柬埔寨、中國、丹麥、埃及、法國、芬蘭、格魯吉亞、德國、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盧森堡、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耳他、蒙古、緬甸、尼泊爾、荷蘭、新西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塔爾、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泰國、土耳其、阿聯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誰將成為亞投行行長?

亞投行創始國成員已全部確定,那麽誰將成為第一任行長呢?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鮑泰利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表示,任命行長的一項不成文規定就是“候選人必須被大部分的股東所接受才行”。毫無疑問中國是亞投行最大股東,因此一般而言將由中國來推選首位行長人選。而目前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是最佳人選。

不過,金立群是否當選,最終還要由亞投行的董事會成員來決定。

去年10底,金立群辭去中金公司董事長一職,轉而牽頭主管亞投行的組建以及日常運營工作。金立群此前歷任中投公司監事長、財政部副部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等職。2003年8月,金立群出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任職五年,是亞開行成立以來首位中國國籍的高管。

《金融時報》此前形容金立群,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

加拿大正積極考慮加入亞投行

路透社消息,4月14日,加拿大打破沈默,對是否加入中國牽頭的亞投行表態,表示其在積極考慮加入該機構。要求匿名的加拿大官員稱,加拿大希望確定亞投行的治理能達到同類機構該有的高標準,並需要時間去確認它是否是加拿大想要加入的機構。

至此,八國集團(八大工業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的聯盟)中只剩美國、日本兩國拒絕加入亞投行。


野雞大學招搖撞騙 教育部發布正規大學名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619

 (新華社 李文明/圖)

野雞大學與正規高校傻傻分不清?教育部5月19日給出了正式回應。

5月19日,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布了全國正規高校名單。

名單顯示,截至2014年7月9日,全國共有2542所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包括444所民辦普通高校)。對此,教育部表示,通過教育部網站(www.moe.edu.cn)和“陽光高考”信息平臺(gaokao.chsi.cn),查詢年度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院校名單,“這個名單之外的各類辦學機構均不具備相關資格。”

教育部還提醒,對於違規招生的單位,其所招學生的學籍、發放的畢業證書,國家均不予承認。

此次風波起源於民辦機構“上大學網”近年來發布的3期“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該榜單稱國內有210所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非法招生和網絡詐騙的虛假大學。

上大學網稱,警示榜里的虛假大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大方面的問題:一、無民辦高校辦學資質,不具備招生資格;二、北京地區為高發地帶,多達80余所;三、和正規高校名稱極為相似,混淆視聽;四、招生和廣告不備案,評估和年檢不參加;五、都建有虛假網站,多有被曝光不良前科;六、批量抄襲正規高校往年簡介、盜用圖片文字等,涉嫌團夥作案。

此前據南方周末網報道,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比2013年增加48所,增長率為2.18%,其中,2014年民辦普通高校444所,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19.77%,自2010年以來,民辦高校呈逐年增加趨勢。

以各省擁有的高校數為指標,江蘇有134所排在第一,占2246所普通高校總數的5.97%,山東和廣東分列第二第三,分別有130所和125所。全國各省市擁有高校超過100所的共有8個,江蘇、山東、廣東、河南、湖南、安徽、遼寧和河北。最少的是西藏,僅有6所學校,占比0.27%。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民辦高校的增加和各省高校資源分布的不平衡,野雞大學很有可能逐漸地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另據微信公眾號“南方周末民生23度”分析稱,從“上大學網”發布的三份榜單來看,虛假高校問題在北京最為嚴重,在210所被曝光的虛假高校里占83所,占比44%;上海次之,有15所,占比8%;山東12所緊隨其後,占6%;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江蘇、浙江、山西、陜西、甘肅、安徽等地均有分布。

除了大多虛假大學故意取與正規高校相似的名字以混淆視聽外,虛假高校往往也建有自己的官網,但多數已無法登入。而能登入的網站與普通高校網站並無二異,抄襲嚴重,網站內容往往不更新。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官方網站的域名後綴都為“.edu.cn”,但虛假大學這種網站都是用工商、金融企業的那種“.com”或者“oip”或者“.cn”。

教育部曾在2011年高招第2號預警中透露,已會同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查處了所謂“華北科技大學”網站,發現其假冒並竊取華北科技學院網站信息, “天津文理大學”網站則竊取南開大學等高校網站信息,並宣稱交納三千元,即可獲得該校畢業證書等。

雖然這些上榜假大學目前已基本被屏蔽,但這樣的騙局很難斬草除根。高考季即將來臨,該如何識破野雞大學?

新京報消息,識破野雞大學需要各方合力。首先,教育部門應該對上榜的“大學”逐個核查,並依法進行清理。各地教育部門對本地的高校情況加以鑒定並協力揪出“野雞大學”。

同時,工商、公安等部門也要加強對招生廣告及其他招生運作行為的監管,遏制虛假宣傳、網絡詐騙等行為進一步擠壓甚至屏蔽“野雞大學”市場運作的空間。

此外,高考生尤其是低分考生及其家長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信一些“高校”的自我宣傳和“錄取通知書”,而是在教育部門提供的正規高校目錄中進行選擇。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