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数据选股】大跌之后找些靠谱的股票(名单) afa68

http://xueqiu.com/5504830612/50861693

2015-07-09 兔八哥 港股那点事

今天是港股大奇迹日,又重现了之前夸张的涨停板之上,涨幅超过10%的股票占了所有的港股的 60%多。对一般散户来说也是一根阳线改变观点,两个阳线改变节操,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不管后市如何,既然大家情绪来了,都喊着要抄底,那我就顺从民意 (和大家顶着来是要被拍死啊),来研究下该抄什么?

都说熊市价值牛市梦,之前我们把A股港股一直当牛市看待,港股的上涨主要寄希望于A股 的放水,以A股的逻辑来看港股,而如今A股大调整,北水南下可能需要点时间,以后港股A股化讲故事的逻辑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所以就目前而言,在牛熊不明 的情况下,按照熊市思维,抄底那些具有正真价值的股票会是一个更加保险的做法,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而一旦牛市再次确认也不见得满仓踏空。

至于抄哪些,首先如果你有长期跟踪某些票,对它的基本面很了解,认为最近的大跌完全是错杀,对公司未来的增长很有信心,那恭喜你,这就是你要找的票了。如果你是个散户,对港股的票没有持续的追踪,那不妨从下面几个指标综合考虑可抄底的股票。

1)股息率: 股息率是每年分红的收益除以股价,个人认为是比PB,PE判断公司死否低估更可靠的指标。首先股息率高的股票在熊市是非常具有防御价值的,就算股价跌了, 拿着不动,也有比存款高的收益,很适合舍不得割肉和准备做超长期投资的散户。而在牛市,根据统计,高股息率的股票会明显跑赢恒生指数。

2)净资产收益率ROE:ROE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换句通俗点的说法,ROE越高,说明公司运用股东每一块钱赚钱能力越高。一般来说,ROE高的公司在管理效率,所处行业,市场地位,公司增长等一些方面都具有优势。

3)股东增持:公司高估还是低估,公司管理层永远比我们更清楚。他们增持往往说明管理层认为公司价格被低估,而且他们增持也会给市场信心,进一步刺激股价上涨。这次大跌之后,很多价格已经低于了股东增持的价格,说不定是个简陋的机会。

4)跌幅多的:跌幅多这个需要从辩证的观点去看,有些跌的多的说明公司烂,甚至是老千股,市场不看好,也有可能是说明被市场错杀的厉害,以后反弹空间会更大,所以我也把这个指标放在最后,看跌幅多的最好和其他指标一起看。

股息率:连续三年分红,分红率超过20%且股息率大于5%的股票

ROE:下图为近三年ROE及平均值处于10—50%,且市值5亿以上的股票

股东增持:近两周股东增持超过100万,且主要股东没有减持(由于数据来源有限,下表为不完全统计)

跌幅:(从4月1日之后最高点至今天收盘价的跌幅50%以上的)


把 上述四个表合起来,很悲伤的发现没有一家公司符合这四个条件。而符合三个条件的股票还是有几个,但为了避免荐股的嫌疑,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最后还要说的 是,判断公司是否有价值方法很多,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纯数据的选股方法,可能不十分靠谱,所以即使选出来之后也不能很大仓位的去买,最好是一个组合的去 买,这样可以避免个股的一些风险,尤其是选出的股你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97

打車之後,租車班車也開始卷入死亡潮?出行行業全死亡名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7/152011.shtml

201410144101413248809796

一直被視為下一個萬億級的出行市場行業似乎並不是順風順水,市場還沒徹底撬開,死亡潮已經席卷而來。出行行業中,被劃分的戰場有很多片,打車、拼車、專車、租車、班車、代駕等等,但是隨著滴滴快的和Uber巨頭的競爭,資本寒冬的到來,最後的輸贏還未定,已經死傷遍地。從去年到今年,當年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的打車軟件已經所剩無幾;而在今年,已開始有P2P租車公司和班車公司加入了陣亡名單。比如曾經被外界一直關註的CoCar,成為了P2P租車行業的首例死亡案例;定制商務班車領域剛剛興起,也已經有公司倒下,比如上周五剛與我們再見的考拉班車;還比如,在拼車行業被滴滴擠死的愛拼車。從此業界又少了幾個玩家。

黑馬哥整理了今年倒下的公司的死亡原因,它們成為“烈士”的原因有諸多,市場的競爭,公司產品的硬傷,但最主要的、也是最致命的傷,還是倆字,“缺錢”。對於用補貼堆起來的出行行業,得不到資本的支持,就很難為繼。最後,我們也列出了這兩年倒下的出行行業里主要企業的名單,除去那些市場占有率極低的不知名企業,一共23家公司,雖然基本還是去年倒下的打車應用為主,但是它們卻已經涉及到了出行的大多數領域。它們的名字就是一座座沈重的墓碑,為後來者警醒。


2015年死亡公司墓誌銘

1、考拉班車

上線時間:2015年3月1

死亡時間:2015年9月11日

存活時間:6個月

考拉

9月10日,考拉班車在微信發布公告稱,9月11日,考拉會結束最後一天班車運營,從下周一開始,將由滴滴巴士為大家繼續服務。這是倒下的第一家定制班車公司,也是資本寒冬來臨後第一家結束業務的出行類公司,也是被滴滴進入班車領域即“吃掉”的第一家公司。

考拉班車於2015年3月11日正式上線,結束運營的那天,是它的半歲生日。黑馬哥也在考拉班車公告出來後與其創始人進行了溝通,考拉班車的聯合創始人柯實介紹,當前北京有 1000 多個供應商,有銀建這樣大的國企公司,也有小型的車隊,而考拉班車當前的做法是租用車隊的車輛,提供出行服務。

考拉班車雖然運營時間不算太長,但成績實際上還是很漂亮的。考拉的公告顯示,八月底,他們的日訂單達到5千單,上座率達到80%,用戶超過5萬,班車線路達到130條。

那麽,為什麽考拉班車最後會選擇結束運營?考拉班車CEO張敏說,資本市場是影響他們最大的因素。也就是說,截止到最後,也並沒有一家公司願意給他們投錢,新一輪融資失敗。張敏給自己定了一個融資的最後期限,那就是八月底,如果到那時還融不到錢,就關閉考拉班車。但是,由於最近資本市場遭遇寒冬,加之滴滴也入局班車領域,這更讓眾多投資機構對此持觀望態度,最後,考拉班車還是選擇了結束運營。至於和滴滴合並班車業務,她表示這是一個最好的結局,公司不會倒閉,只是在調整方向轉型。

定制班車業務也還處於“燒錢”階段,為了上座率,很多公司選擇低價運營,靠票價很難收回成本。但目前定制班車業務公司們也沒有發掘出更新的盈利模式。考拉班車被滴滴吞掉,雖然並不具備代表性,但這或許也預示著一個開始:定制班車市場的戰鬥已經打響,在資本寒冬時期,又逢滴滴進入,其他的同類公司們必須要考慮變化了。

2、CoCar

上線時間:2014年12月1日

死亡時間:2015年7月1日

存活時間:7個月

cocar

Cocar租車於今年6月底在其官網上對外宣布其將於7月1日正式停止服務,這家上線僅半年的上海P2P租車平臺正式退出市場,也成為了第一家宣布倒閉的P2P租車平臺。

P2P租車領域一向被視為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突出,而且政策管制不嚴。但是,這也已經不是創業的樂土。如今的P2P租車市場就好比當年的專車市場,各種補貼,競爭激烈。在先行者PP租車、寶駕租車、凹凸租車紛紛拿到融資之後,後來者的道路註定是困境。

Cocar在2014年12月才上線,比起其他同行業競爭者而言是晚了。雖然增長速度很快,去年上線當月,在北上廣深平臺車輛就達到6000輛,1個月時間在車輛規模上就達到了行業第二,2015年初車輛總數達到1萬輛。但此時領軍企業PP租車的車源已經是超過50萬輛。租車平臺上公司同質化嚴重,投資人相對謹慎,作為後來者,融資勢必會受到更嚴格的考察。

而對於Cocar而言,它也未能在產品上做出自己的特色。P2P租車領域里,除了車源之外,是否能把它們進行有效的梳理和統合,在服務、質量、響應速度上做出保證,是能否留住用戶、增加業務量的基礎。後進入行業的Cocar,為了提速競爭,留在服務和產品上的時間本來就少了,而缺乏資本支持,“缺錢”更會加劇以上的問題,同時減弱公司風險把控的力量。在Cocar早先公布的新聞中曾提到其得到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融資,之後就沒有融資消息傳出。因此,它退出市場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融不到下一輪錢,資金鏈斷裂,這成為其致命一擊。

Cocar離去後,市場上幾家主要競爭者中,凹凸租車是在去年10月拿到了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PP租車在去年11月,獲得了6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寶駕租車去年12月也拿到了A輪3000萬美元融資;友友租車也在今年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目前其中的幾家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新一輪融資。Cocar死亡後,它們在融資和產品上的速度比拼會更加加劇,租車領域的淘汰戰,只怕會更激烈。

3、愛拼車

上線時間:2013年11月

死亡時間:2015年6月5日

存活時間:1年半

愛拼車

愛拼車上線比較早,也是國內代表性的拼車應用。它的關閉消息,來得非常突然。今年5月,愛拼車發布公告,表示將於2015年5月25日15時起關閉新用戶註冊服務,同時,將在2015年6月1日12時關閉發布線路與搶單服務。自6月5日0時起,愛拼車將關閉服務器,停止公司所有服務支持將在6月5日0時關閉服務器,停止所有服務支持。

愛拼車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洋表示,放棄是因為拼車業務格局已定。在他看來,拼車行業已被資本掌控,滴滴快的、Uber等巨頭的入局幾乎對小團隊判了死刑,沒有人會在兩個百億美金巨頭打仗的時候再去投資一家小公司了。而在巨頭之外,嘀嗒拼車、51用車、天天用車等有著易車、百度背景的創業公司也都戰鬥力不俗。在資金供給不足情況下,放棄,或許已經是愛拼車最明智的選擇。

愛拼車最初上線時,曾用過多諾拼途這個名字,在2014年,愛拼車還曾經推出過P2P租車產品——多諾租車。孵化它花了愛拼車大半年的時間,花費了四五百萬元,還拿到過數百萬美元的Pre-A投資,但結局還是,愛拼車在今年放棄了多諾租車,最後連大本營也沒能守住。

在出行這個這個拼燒錢和融資速度、拼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守住一個領域已經是難能可貴,更何況是兩個?在拼車領域一度領先,夢想成為獨角獸的愛拼車,也許就敗於沖得太心急了

總結以上,我們發現,差不多所有倒下的公司,都把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是Uber和滴滴快的巨頭出現,它們的觸角正在向出行各個領域延伸,大的格局基本已經奠定;第二,就是資本越來越謹慎,想融資越來越難了。一方面是大規模的燒錢,一方面是融資速度需要越來越快,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一批出行類創業公司的倒下。固然,雖然有巨頭進入,但它們不可能占據所有的市場,但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以及產品越來越同質化,眾多公司還將會繼續面臨這樣的窘境。冬天過後,新的死亡名單只怕還要加長。要想破解,恐怕一面是需要背靠大樹,廣儲糧、好過冬,一方面,還是要對自家產品和服務再多加用心了。

以下是黑馬哥為大家所總結出的2014年至今出行行業的死亡名單:

v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776

標普將中信證券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359.html

標普將中信證券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一財網 吳茜 2015-09-17 18:20:00

標普稱,“部分中信證券高層被警方調查、中國券商面臨的行業風險上升,以及中信證券對中國股市的風險敞口擴大可能嚴重削弱其信用狀況。”

9月17日,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將中信證券和中信證券國際的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中國近期股市動蕩及隨之而來的政府幹預,將中國券商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之下,”標普稱,“我們認為,部分中信證券高層被警方調查、中國券商面臨的行業風險上升,以及中信證券對中國股市的風險敞口擴大可能嚴重削弱其信用狀況。”

標普對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的評級是“BBB+(長期)/A-2(短期)”和“cnA+(長期)/cnA-1(短期)”,目前這兩項評級都被納入負面信用觀察。

9月16日,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於新利和信息技術中心汪錦嶺等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被公安機關要求接受調查。這是中信證券被帶走的第二撥高管人員。8月底,包括中信證券執委會委員徐剛和劉威在內的8名骨幹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協助調查。

“盡管現在並無明顯跡象顯示調查對中信證券的業務產生明顯影響,但隨著警方調查的不斷深入,可能給其長期業務運營帶來挑戰,”標普在報告中強調,“一旦中信證券被證實與其高層的違規行為有關,這種影響就可能非常劇烈,且監管方面的制裁不可避免。”

但是,標普並不認為中信證券的資金和流動性會受到警方調查和市場波動的影響。“該公司現金狀況良好,對大規模資金的依賴小,杠桿率低。”標普信用分析師胡旸瑞稱。

去年12月11日,標普將中信證券的長期發債人信用評級認定為“BBB+”級,展望穩定;今年1月20日,標普再次宣布將中信證券個體信用狀況評估由“BBB”級上調至“BBB+”級,展望為穩定。彼時,胡旸瑞曾說:“我們預期該公司將維持在多個業務領域的領先市場地位,並且2015年財務業績將保持強勁。但該公司由於在固定收益證券等領域的擴張,也將面臨更高的市場風險。”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83

P2P亂象之下 “白名單系統”明年1月上線護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088.html

P2P亂象之下 “白名單系統”明年1月上線護航

第一財經日報 周艾琳 2015-12-16 06:00:00

截至2015年11月底,跑路的P2P平臺已經創紀錄地達到了1079家,預計涉及金額超過2000萬元以上。

眼下,P2P亂象叢生,加之宏觀經濟形勢乏力,中小企業生存艱難,P2P“跑路潮”也在年末集中爆發。在全球負利率時代,P2P平臺如何動輒開出百分之十幾二十的收益率?真要深究,或許鮮有“完卵”。

在此亂象之下,信息的嚴重不對稱無疑是不規範P2P平臺屢屢“得手”的原因,因此也有相關方面提出建立P2P“黑名單”制度。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P2P軍團,“黑名單”或列之不盡,而“白名單”則或許是可行且客觀的防範方式。近期,商務部直屬機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下稱“商務部研究院”)正在醞釀制定《互聯網金融機構信用評級與認證標準》(下稱《標準》)。《標準》有望成為國內首個互聯網金融機構信用評級與認證的“國家級”標準,而平臺的評級情況也可在“中國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中獲取,可謂P2P平臺的“白名單系統”,將於2016年1月正式為社會提供服務。

中國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主任、《標準》制定課題組副組長徐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互聯網金融‘黑名單’相當於‘追悼會’,除了所謂的不規範運營的剖析之外,無論是對行業還是金融消費者都不具有引導的作用,更不能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真正行之有效的‘白名單系統’需要有獨立第三方的信息披露。”

“白名單系統”如何護航?

根據上述課題組的研究結果,號稱20%收益的平臺,80%以上的結果以跑路告終。此外,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跑路的P2P平臺已經創紀錄地達到了1079家,預計涉及金額超過2000萬元以上,這也使得在“資產配置荒”中積極尋覓理想回報標的的投資人心灰意冷。

“當前最重要的是正確區別P2P平臺的經營性風險和惡意以互聯網金融為名的詐騙。以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為例,其首先通過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對P2P平臺的成立時間、註冊資本(實繳資本)、平臺綜合成交量、平均綜合收益率、人均借款額、資產健康指數、資金彈性指數、資本實力成長指數、從業人員、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風險控制機制等信息的真實性進行調查鑒證,第一步先過濾掉那些惡意詐騙的平臺。”徐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當然,泛泛的“白名單”也並無積極意義,嚴格的評級標準和獨立的第三方信息披露是“白名單”的兩大關鍵。徐洲表示:“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通過三大標準2個體系為標尺,立足第三方信息披露為支撐,采取多方聯動的模式客觀呈現互聯網金融企業真實信息,以行業平均線為參照,結合信用評級與認證,從規範角度為金融消費者的選擇提供理性決策依據。”

所謂“三大標準”,即1.信用評級與認證標準;2.企業信息披露標準;3.從業人員信息披露標準(含不良從業人員數據庫)。所謂“兩大體系”,即1.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2.風險防控發布體系。上述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已經和商務部研究院共建信用評級與認證標準,具有完整的知識產權。

無疑,只有獨立的第三方才能避免為利益左右,才能把促進行業規範發展放在第一位,並真正註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久而久之,隨著市場的成熟,透明度越高的P2P項目越會形成強勁的市場競爭力,越會得到投資者的青睞,而投資者的信賴無疑是推動P2P平臺高速發展的最高效動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同時獲悉,上述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正與中債資信(銀行同業公會成立的評級機構)進行合作談判。

會否“誤傷”正規平臺?

盡管上述查詢系統有望成為P2P亂象之下的一縷清風,但人們仍難免心存疑慮——該系統會否“誤傷”正規P2P平臺?投資者對於未被記錄的P2P平臺又如何評判風險?

徐洲對本報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本身不是P2P平臺的“114”,就算是114也不能保證所有號碼都有登記;此外,查詢系統只收錄行業平均線水平以上的平臺,只有依據商務部研究院《標準》進行過信用評級與認證的企業才會被收錄。“查詢系統對於沒有被收錄的企業也僅僅只會告知系統沒有查詢到相關信息,最終還是由投資者自主進行選擇。”徐洲稱。

徐洲表示,當前安全且收益理想的投資標的日漸匱乏已成投資者的痛點,因此,信息不對稱和所謂的高收益讓眾多不合規操作的P2P平臺屢屢得手。

“經歷20世紀80年代制造業的騰飛、2000年以來房地產的崛起,今天的中國,正在迎來低利率、低成長、低通脹的‘三低’經濟環境的挑戰。”外灘雲財富總裁許耀旂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這樣一個新的經濟周期,意味著普通家庭配置資產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許多人開始焦慮地尋找新的投資方向,P2P網貸的爆炸式繁榮正反映出這種心態。

“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開通了4000062252全國首條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熱線,投資人撥打熱線就可以清楚知道系統收錄的平臺信息和信用等級。”徐洲告訴本報記者,“互聯網金融信息查詢系統將有效遏制互聯網金融惡意詐騙的風險,而熱線的開通則改變的是P2P理財的信息不對稱現狀。”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連發的“跑路事件”不斷“教育”著投資者,投資者對P2P平臺的透明度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有底氣”的平臺會逐步主動向上述查詢系統拋出“繡球”。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19

基金互認有望年內公布首批名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14.html

基金互認有望年內公布首批名單

一財網 秦偉 2015-12-15 19:24:00

自今年7月啟動的內地及香港“基金互認”項目,首批獲批名單有望於本月公布。

自今年7月啟動的內地及香港“基金互認”項目,首批獲批名單有望於本月公布。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潘新江表示,業界自今年7月2日開始向香港證監會提交申請書,根據承諾,香港證監會應當在半年內,也就是明年1月2日前給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因此,預計本月內將公布基金互認下首批獲批基金名單。

內地及香港基金互認計劃,自今年7月初正式推出,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兩邊市場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根據香港證監會的數據,目前香港和內地市場分別有100只和850只合資格基金可做出申請。

開閘首日,兩地證監會共收到來自14間機構為旗下25只基金提交的互認申請。中國證監會10月中公布的信息顯示,申請“北上”銷售的基金數量已增至17只,多數已經完成首次意見反饋。香港方面則收到14只申請“南下”銷售的基金申請。

本月初,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會見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後曾透露,第一批及互認產品將很快推出,金管局與業界會繼續加強溝通。

據了解,目前申請北上的基金主要以投資港股和亞洲股票為主,而南下的基金以股票加固定收益投資的混合型基金為主。奕豐金融香港大中華區域董事張啟華認為,南下基金對投資者的吸引程度主要受A股市場波動的影響,而北上方面,相信在人民幣仍有貶值壓力的市況下,內地投資者對美元資產會比較有興趣。但現在還難預測到底哪類基金會更受歡迎。

今年,香港本地基金銷售情況並不算理想。受市況劇烈波動的影響,今年前10個月,香港基金銷售總額同比下跌5%至652億美元,全年銷售總額可能是2009年以來首次下跌。股票基金銷售總額同比增加26%至400億美元,但債券基金銷售總額大幅下挫,其中,高收益債券基金又成為債券基金中最大的輸家,前10個月銷售額從去年的93億美元跌至14億美元,同時還有39億美元的凈流出。

潘新江表示,過去幾年,投資者在派息吸引下大量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現在資金流出與美聯儲即將加息不無關系。他認為,隨著明年互認基金開始銷售,將給香港投資者提供通過基金投資內地市場的機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目前來看,雖然首批名單有望在未來三周內公布,但投資者真正參與投資互認基金產品,還要等到明年。潘新江指出,有關基金獲批只是第一步,業界隨後還要進行投資者教育,銀行和基金公司等機構還要進行多方面溝通以及銷售準備等,有關工作可能在春節假期後陸續完成。但他估計,首批公布的名單不會只有1、2只少量基金,鑒於一間基金公司大多同時申請數只產品,獲批基金也會有多只。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8

冥幣上新三板是新聞?那這份名單你一定沒看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ipo/2015/1225/153484.shtml

導讀 : 今天一家主營冥幣業務的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了。新鮮麽?那你一定沒看過這些公司:上香的、討債的、殺豬的、搓澡的……新三板上奇門創業路這麽多,你也開開腦洞唄?

i黑馬 楊博丞 12月25日報道

年底的新三板有些熱鬧,也有些“奇”聞。

今天,一家主營冥幣業務的公司——翊翔民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新三板,這家公司經營的,不僅有冥幣業務,還有祭祖、拜神等四大系列200多種產品。上至天堂,下至地府,這門生意的市場還真是廣闊。

沒想到這類公司能上新三板?那你一定更不知道,其實,新三板上還有一家上香的公司在它之先就掛牌了。而且這種“奇門”生意,在新三板上可不是唯一。討債的、殺豬的、搓澡的,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能上“板”,都說外國人腦洞大,其實對比一下,國人的腦洞比外國人的還要大,而且執行力很強,想到什麽說幹就幹。

你不做我來做,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們做不到。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新三板上有哪些“不走尋常路”的“奇”葩企業,也為自己的創業想法開開腦洞,就權當i黑馬送上的聖誕禮了。

1.在他面前,誰都沒資格說自己是“風口上的豬”

企業:天地壹號

主營業務:飲料、食品

乍一看這個名字,是不是想不起這家公司是誰。但是,前不久流傳的“北大才子殺豬8年成百億富豪”的故事你是不是還記得?其中的主角,就是天地壹號董事長陳生。

陳生,現為廣東天地食品集團董事長兼總裁,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先後創辦天地壹號飲料有限公司、廣東天地食品有限公司等。

想當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操刀殺豬的事件引起熱議,陸步軒還為此回到母校演講,其實,當時還有一位北大才子陪他上演講臺的,那就是陳生。但是,誰也沒想到,他創辦的“壹號土豬”後來在豬肉行業掀起了一陣變法之風。他的“壹號土豬”主打綠色環保豬肉,還采用定制方法,在後來,這種法子被專家稱之為“精細化營銷”。很快,壹號土豬兩年內在廣州開設了近百家連鎖店。

整個創業界最流行的話就是“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陳生大概是這句話最切身的實踐者。天地壹號的誕生,就是一個站上風口的故事。1997年,一位領導人到廣東湛江考察,席間用陳醋和雪碧兌成飲料來喝,短短幾個月,整個廣東都在流行雪碧兌陳醋的飲料。而陳生此時具備供應鏈,於是他想,與其讓消費者自己胡亂兌,還不如把這個東西做成一個口感好的產品。於是,最初版本的天地壹號誕生,一經面世便遭到經銷商哄搶。

今年10月26日,天地壹號正式掛牌新三板。據統計,新三板上市後的天地壹號,按照30元/股的當前價計算,目前市值高達130億元,而持股超過8成的董事長陳生身價則接近100億元。在整個新三板超過3700家公司中,其財富高居第2位,僅次於九鼎投資董事長吳剛。

2015年11月16日,陳生回到北大,再次為師弟師妹們演講。他說,養豬賣肉是能托付一生的行業。

2.你知道情趣用品第一股是誰嗎?

企業:愛侶

主營業務:情趣用品

別再把賣情趣用品當成是什麽羞於見人的半“地下”生意了。畢竟,這樣的公司都可以在新三板上公開募資了。

10月9日,愛侶健康在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申請掛牌新三板,成為新三板首個掛牌的成人用品商家。

資料顯示,愛侶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男女自慰器及私密護理產品,擁有數百項發明和外觀專利。現在愛侶的避孕套年產能達到6億只,自慰器年產能8000萬套,情趣內衣年產能500萬套,通過間接收購國外生殖健康用品公司Vast Reserouces Inc dba Topco Sales,擁有了TOPCOSALES、LURE等國際品牌的市場,可以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然,隨著電商的崛起,門店的沒落,OEM的瓶頸,愛侶也面臨利潤縮減的問題。但是,它也在向品牌商轉型,並推出了自己的B2C網站。畢竟,它還是最大的生殖健康產品供應商,家底豐厚。

有誰沒看過杜蕾斯的營銷廣告麽?如果能擁有一個國產的杜蕾斯,想想其實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對不?

3. “踢”爆新三板,靠它了

企業:恒大淘寶

主營業務:足球俱樂部

2015亞冠聯賽恒大奪冠的激情,很多球迷還記憶猶新吧?而帶著“足球”、“淘寶”的烙印,馬雲和許家印親自敲鐘,市值150億元的恒大淘寶,也是新三板上獨一份兒。

今年11月,廣州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亞洲足球第一股。

2010年,恒大集團買下恒大淘寶前身廣州俱樂部。2014年6月,恒大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入股恒大。2015年6月,恒大集團對俱樂部增資,恒大集團持股60%,阿里巴巴持股40%。裝飾公司廣田股份曾公告擬以1.5億元現金認購恒大淘寶不到1%的股份,這就意味著,恒大淘寶的整體估值超過150億元。足球豪門,非恒大莫屬!

4.澡堂子都能上市,看看消費企業都有誰

企業:西安真愛(待掛牌)

主營業務:娛樂事業

連洗浴中心都能掛牌新三板了,還有什麽不能的嗎?來看看洗浴第一股真愛。

11月13日,西安真愛服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掛牌新三板。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主營水療、餐飲、KTV三項業務,2015年1-7月公司營收入達1.8億,凈利潤0.13億。其中洗浴業務營收占比最高,連續三年超過40%。不僅如此,公司的毛利率亦頗為耀眼,一度超過70%。聽起來像風月場所,可這家西安真愛服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來頭可不小。

從招股說明書中,i黑馬還發現了以下內容……翻看西安真愛應收賬款余額,前五大客戶中有地方知名國企、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大客戶。其中,國企陜西建工第五公司累計欠消費款約23.12萬元;恒豐銀行西安分行累計欠消費款約9.82萬元。

這家公司的業務還和一位明星相關,那就是周傑倫,西安真愛持有周傑倫開設的“真愛範特西KTV”的85%股份,還有誰記得i黑馬盤點過新三板上持股或擁有公司的明星嗎?明年這個名單中,歡迎小公舉的加入!

5.一個講笑話的,年營收2000萬?

企業:博飛共創

主營業務:互聯網新媒體

你曾想到講個冷笑話也能掛牌新三板嗎?答案是能!

今年11月1日博飛共創正式申請掛牌新三板,博飛共創CEO伊光旭是個社交媒體運營“老”達人,著名微博冷笑話精選的運營商,連上市都不忘講冷笑話的博飛共創,近期也受到了市場的關註。

他第一次嘗到粉絲福利是在豆瓣小組。不到三個月時間,豆瓣小組吸引了十幾萬用戶,廣告商聞風而至,這讓他賺了一桶金。微博上線後,伊光旭迅速轉移戰場,多番試錯後,他終於找到了粉絲和利潤的增長點——冷笑話。在此之後,冷笑話精選迅速躥紅微博、微信,可以說伊光旭沒有放過新媒體環境下的任何一個機會。

飛博共創公開轉讓說明書的數據顯示,公司2014年營收1912萬元,同比上年翻倍,凈利潤526萬元,同比上年增長3.5倍。目前公司規模為98人,擁有200多個微博、微信自媒體賬號,除了“冷笑話精選”外,“星座秘語”、“電影集結號”、“口袋英語”、“一塊去旅行”等熱門賬號也出自飛博共創,粉絲數共計1.5億人。

5.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冥幣、祭祖、拜財神?

公司:翊翔文化

主要業務:祭拜物品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愛侶外,又一個做“地下”生意,躺著就把錢賺了的行業,這就是翊翔文化涉足的殯葬業。據民政部統計,中國每年去世人口近1000萬,國內可統計的殯葬業產值約500億。

翊翔文化成立於2009年,前身是一家紙塑公司。翊翔文化目前主營產品為冥幣,有祭祖系列、拜神系列等四大系列200多種產品,主要外銷。公司還表示“正開發建設基於互聯網的傳統民俗應用,利用互聯網推廣民俗”。

翊翔文化的產品外銷地,主要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主要用戶還是華人。遷至東南亞地區的華僑懷揣對故鄉、故人的思念,拜祭先人的習俗也隨保留並散播至整個東南亞地區,翊翔文化也是從中獲取了巨大商機。

6、專註賣香火,市值3個億

企業:古城香業

主營業務:香火

說完了“陰間”再來說說“陽間”。燒香拜佛在中國是一件挺常見的事兒,求財神,拜菩薩……不管佛祖答不答應,香都是要燒的,萬一靈驗了呢?

傳承千年的文化,伴隨著一個巨大的產業,禮佛的傳統用香是一門大生意,吸引無數商家來賺香火錢,而古城香業就是新三板掛牌中一支賣香火的企業。古城香業還針對該垂直領域開創了全新的品牌。據招股書顯示,公司2014 年收入 2.2 億元,利潤超 6000 萬元,市值 3 億元。

7.盜版XP鼻祖,改頭換面做啥嘞?

公司:瓦力科技

主要業務:互聯網

用過XP的用戶一定都記得“雨林木風”,然而當提起它時更多人聯想到的是改版過的XP,當然也存在盜版問題。不過時過境遷,當年創辦雨林木風的羅文,在2012年改頭換面創辦了瓦力科技,一樣勢頭迅猛。

瓦力科技的經營模式是以旗下下載站為渠道,將用戶瀏覽器首頁設為旗下導航站 因而占領用戶默認首頁,接著將流量以各種形式賣給百度等公司。據招股書顯示,瓦力科技2014全年收入6200萬,凈利潤487萬元。

成立三年後,瓦力科技在新三板掛牌。瓦力科技董事長兼CEO羅文,卻特意穿著雙人字拖去敲鐘,也算是吊炸了,為此還被電視臺在節目中專門特寫。雖然羅文說:“上新三板就是為了融資買雙皮鞋。”但誰都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才不是這個呢。

不管怎麽說,總之,這款拖鞋沒有成為上市專用爆款,證明淘寶賣家們節操還在,真是謝天謝地。

8.給超市印傳單也是一種幸福

企業:四維傳媒

主營業務:印刷與新媒體

2013年10月16日,上海四維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新三板。可四維傳媒最初的業務非常簡單:為沃爾瑪、樂購、蔔蜂蓮花、家樂福等超市印促銷廣告。

四維傳媒上市的道路也比較坎坷,它最開始的上市目標是創業板。但無奈,四維傳媒的傳統業務面臨著電子商務的沖擊,超市大客戶貢獻的收入銳減。之後的四維傳媒也開始轉型,以數字出版的標準化流程重塑公司業務,並開始拓展雲端存儲等互聯網相關業務。

同時,四維傳媒也趕上了上一次的IPO暫停,於是只好轉戰新三板,並在2014年正式掛牌。雖然給超市印傳單的業務已經萎縮,但是這也曾是個美好的開始,對吧?

9.討債公司?我們可是正規軍!

企業:一諾銀華

主營業務:個人信貸

2015年10月20日,一諾銀華向股轉系統提交了申請掛牌的材料。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一諾銀華主要為下遊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小額貸款、汽車貸款等機構提供繳款提醒、逾期催告、還款督促等服務。

也就是說,一諾銀華其實就是一家“討債”公司,主要幫銀行和P2P公司等向拖欠款項的人催款。

欠債還錢,祖有名訓,現在信用卡和金融信貸業務發達,於是,類似的公司也應運而生。而且,生意還蠻不錯。近年,一諾銀華的催債業務收入不斷增加。2013年和2014年分別對應業務收入為516萬元和1307萬元,2015年1到6月里,催債業務收入就有1516萬元。

當然,這里催討欠款,可不能向港片里那樣潑油漆、砸房門,總結起來,也無非是電話催討、粘住欠債人不放。這也是需要龐大的業務團隊的,所以,盡管收入在增加,利潤卻並不是太可觀。

一諾銀華招股說明書還顯示,從經營模式來看,合作對象不定期將逾期賬戶信息分批次通過專線傳輸渠道委托給公司,公司將之歸整後導入催收系統,並按照地區和客戶專案兩個維度分配給各地分公司和各行專案組。

“專案組”!欠債不還的,你怕不怕?

10.舌尖上的新三板,豆腐乳也來了

企業:朱老六

主營業務:食品

12月31日,腐乳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朱老六”發布公開轉讓說明書,即將登陸新三板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家進入資本市場的腐乳企業。

據歷史記載,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為我國特有的發酵制品之一,其制作工藝也在口口相傳中得以延續和保留。而隨著社會和工藝進步,腐乳的生產已由傳統小作坊和家庭生產制作轉變成規模工業化生產。

招股書公告顯示,2014年1-5月、2013年、2012年朱老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91萬元、7528萬元、5785萬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78萬元、518萬元和384萬元;主要產品中腐乳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96%、97%及98%,料酒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87

2015百貨業關店最新名單:零售的“末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5/153965.shtml

導讀 : 2015百貨關店潮最新淪陷名單加長中!誰是殺手?讓這些零售巨頭們難以接受的是,這一切的最大助推者,不是電商,而是他們自己。

i黑馬 王亞奇 1月25日報道

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600米的王府井大街曾經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承載著老北京幾代人記憶的“新中國第一店”北京市百貨大樓就坐落在這里。幾年前,全國各地來北京的人都會來這個著名的商業品牌里買東西,但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沖擊和零售行業自身的蕭條,北京市百貨大樓早已成為了一個博物館一樣的存在。

比北京市百貨大樓“名存實亡”的窘境更甚,一波“關店潮”從去年開始已經席卷了整個連鎖零售、商超行業。由於嚴重虧損,萬達百貨於去年中旬宣布將關掉全國約90家百貨門店中的46家;有著外資第一店美譽的百盛商業集團在接連關店風波後於去年初關閉了僅剩的天津門店;沈迷於價格戰的北京華堂在北京一年連關4家門店;美國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也在關店後徹底退出中國零售市場……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關店尷尬形成鮮明對比外,更讓這些零售巨頭們難以接受的是,這一切最大助推者很可能就是他們自己。

“外界的沖擊是很小的一部分,最核心的原因確實是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好,沒有快速的滿足用戶需求,沒有快節奏的跟上市場的變化,百貨的聯營模式現在也已經過時了。”已經成立14年的某老牌百貨負責人張磊(化名)說這些話的時候顯得有些無奈。

在他看來,百貨要轉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怎麽轉,該往哪轉卻沒有人知道。百貨商場一邊跟商戶簽著1-3年的合約,一邊卻沒有標桿成為他們轉型努力的方向,在視投入產出比為生命線的傳統零售行業,沒有看清楚什麽是對的時候誰都不願意輕易去動,寧願這麽溫水煮青蛙地熬著。

當然,善於玩弄資本市場的零售巨頭們已經在行動了。銷售額的連年下降、成本的不斷上漲,亞馬遜、阿里猛追等的互聯網沖擊等都在驅使他們走上自我變革的道路,但在重倉年輕人、信仰互聯網思維這樣一個“諂媚”互聯網和90後的時代,零售業究竟能做多大程度的革新,又能有幾成勝算似乎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經濟大潮轉身,零售業“廉頗”老矣?

前幾天,張磊剛剛去了位於沈陽的分店,與關店相比他更願意說這里是一次轉型。不過他透露,大波的關店浪潮早在2014年底就開始了,沈陽確實也有些關店的苗頭。

過去十年,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商業地產歷經野蠻生長。根據此前同策咨詢研究部對35個大中城市商業地產供需情況監測結果來看,過半城市面臨著商業面積飽和或過剩的風險。而前兩年盲目跟著國家大趨勢擴張的零售連鎖正在為他們當年的瘋狂買單。

除此以外,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不景氣也讓零售業的關店潮成為必然。在今年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中,最重要的GDP增速僅為6.9%。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樣持續下滑,僅為10.7%,這個數據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為15.5%和12.0%,按照這個趨勢,2016年的增速很可能在10%左右。

商業面積不斷增長,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高速上揚,但實際銷售和消費的增長卻不斷下滑,這意味著過去經濟發展過快時零售行業產生的開店行為有多瘋狂,後面就會有多艱難。此前包括萬達、家樂福、華堂、樂天瑪特、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在內的大規模關店行為就是最好的例證。

“經濟發展放緩外,國內人口結構的變化也是導致很多店鋪,尤其是服裝時尚類店面關店的原因之一。”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電子商務觀察者魯振旺對i黑馬表示。他解釋道,人口結構變化直接導致了90後相對80後下滑了將近30%的人口,這不僅使中國未來的潛在消費增長率有所降低,90後與80後等人群消費觀念的不同,也使達芙妮、李寧、美邦等消費品面臨艱難的調整。

一方面是KA賣場和百貨等銷售的標準化產品物資過剩,另一方面隨著二三線城市小型綜合體的出現和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人們的消費場景和休閑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逛沃爾瑪、萬達百貨不再是一個休閑行為,加上近年來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帶來的部分沖擊,零售行業面臨的困境越來越多,但是如何擺脫這些問題卻似乎並沒有人想好。

而在這些宏觀因素之外,為了給這個不怎麽光彩的“潮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看起來風生水起的阿里巴巴無疑成為眾矢之的。但是,真的是電子商務殺死了零售業嗎?

誰殺死了知更鳥:死於自殺的零售業

在去年阿里與蘇寧的聯姻中,馬雲陳述了一個“冤屈”的事實:遭遇增長瓶頸的電子商務去年活的也很不爽。

從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網絡銷售數據來看,2015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0.8%。這一比例與馬雲王健林億元大賭時,馬雲所說的到2020年電商將取代實體零售占市場的50%還相去甚遠。

杜洋是紹興軟意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一名職業經理人,在他看來,電商對傳統零售的沖擊主要在3C產品,其他比如家具類的大件實體物品、生鮮食品等,電子商務的滲透率還是非常低的。即便是優衣庫類的品牌服裝,其電商也只占到整體份額的不足5%。

“有些店面本身就該倒了,哪怕沒有電商的沖擊也是要倒的。關鍵還是它們自身選址、招商和經營模式的問題。”杜洋對i黑馬說。

接受采訪前,杜洋剛剛到臺州出差,路過了兩家經常去的紅星美凱龍店。杜洋說,其中一個剛建起來沒有一兩年,現在基本上快倒了,另外一個還可以。而他認為,這是它們開店的地理位置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此外,杜洋說,實體店的經營策略有時候比選址更為重要。在他的家鄉紹興,有家沃爾瑪前幾年生意非常火爆,去年永輝超市在沃爾瑪對面開店後,沃爾瑪的生意一落千丈。永輝超市把生鮮等吸引人群進去的東西擺在了進門最好的位置,人們進去後感覺這里的東西也比沃爾瑪便宜,所以原先那家火爆的沃爾瑪現在正在進行關店的倒計時。

杜洋認為,綜合來看,傳統零售行業無論賣的是生活用品、大件家具,亦或是鞋子包包,活得好與不好,大部分仍然要歸因於企業自身的內功,剩下的很少一部分原因才與電商或者O2O等有一定的關聯。

對此,從事百貨業的張磊並不否認。在他看來,傳統零售百貨確實存在太多的問題。比如百貨的聯營模式就可能要過時了。這種模式造成了商品的性價比不高,一個產品從工廠到零售店經過了很多層差價,跟行業里一些之前就在做特色自營的百貨相比,聯營的百貨產品並不具備吸引力。但他也坦言,在現在大量關店潮出現的時候,大的百貨店轉做自營已經沒有時間了。

不過,這是不是說聯營這個模式已經完了,其實也很難下定論。比如日本也是聯營+自營的模式,而現在國內王府井百貨等押寶的奧特萊斯,也同樣走的是聯營模式。歸根結底,百貨業的核心問題還是在於自身並沒有為顧客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沒有足夠的特色,自然也就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換言之,當不能將問題完全歸咎於電商時,實體零售業的經營者也就不能靠幻想市場的回暖,或者電商遭遇瓶頸來促使線下零售增長,而應該從自身的經營模式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上找原因,從而加速轉型以應對新的市場環境和需求。

2016,陣痛延續?

無論如何,租金、人力成本都低,消費者對電商接觸較少時,商超百貨開一家火一家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對於國內外的實體零售行業而言,這個2015年過得沈重且漫長。但更讓人恐慌的是,從上述的各個維度來看,實體業的2016年可能同樣伴隨著煎熬與陣痛。

青島可好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莊續強對i黑馬表示,2016年實體零售業的關店潮仍然會繼續。

除了線上業務外,傳統百貨、商超也受到了同樣是實體的店鋪的挑戰。莊續強的解釋是,消費者產生了新的消費需求,傳統百貨、商超的固有模式一時又難以改變,但小型區域中心類的店鋪拓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很多購物需求被更靈活的購物方式轉移了;其次,當人們感覺到關店潮的時候,整個城市零售的體量實際仍然是在擴大的,無論從哪個城市來看,競爭對手是在不斷增加而非減少的,這些都決定了傳統零售企業們的銷售額在2016年一定會持續下滑。莊續強更表示,即使某些企業因為促銷等手段短期內拉動了銷售,但與此同時利潤也會相對下滑。

對於傳統零售企業經營者來說,他們過去的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只要出租櫃臺,不需要怎麽動腦子每年就可以有穩定的收益。因此,盡管經濟情況不好,去年收租金收一千萬,今年可能只能收八百萬、七百萬,但慣性思維和行業沒有出現成功轉型模式,讓他們仍然不願改變。

而另一方面,即便他們想轉型,舊有的幾十年的經營模式,決定了他們的基因就在那里。換言之,即使他們想要做出京東那樣的物流體驗也沒有人敢打保票,因此,傳統零售業經營者到底能有幾成決心擺脫“舒服”日子,與商家一起提高性價比和服務體驗,也決定著他們的未來能走多遠。

轉型的那些選擇:春天可能尚遠

既然傳統零售企業已無需再討論是否要轉型,而是該討論如何轉型,那麽,他們迄今為止各自做了哪些轉變,結局又如何呢?

早在兩三年前,傳統零售行業已經在向更具生存空間的三四線城市下沈。不過目前來看,這一招已經失效。它們在之前下沈也更多地是基於當時消費的不對稱,但隨著三四線城市資訊的日益發達,京東、阿里等電商的“下鄉”策略開展,以及本土品牌學習能力的增強,知名零售連鎖如果不能根據當地市場做出模式等的調整,加強自身運營能力,反而更容易因為靈活性的缺失而面臨撤場的尷尬。

其次,過去一年中,我們看到不少零售巨頭開始拿起互聯網的武器反攻。一種方式是以王府井百貨(現已更名為王府井集團)為代表,搭建O2O,采取全渠道策略。另一種則是以銀泰阿里、京東永輝超市等為代表,與電商企業入股合作為主。但在i黑馬對魯振旺、張磊、莊續強、杜洋等數位實體零售行業的從業者及電子商務觀察者的走訪中,發現兩種模式的未來仍不確定,尤其是第二種,所有被采訪者都不約而同地對這一模式表達了觀望的態度。

“大的零售連鎖是玩資本市場的,轉型的動作可以支撐他們的股價,但那麽大的投入,是不是能賺錢大家都能感受的到。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分店來分攤成本,投入巨資做線上對小的零售連鎖而言是很難的。即便是巨頭在做,我們目前也並沒有看到太實際的效果。”針對前一種模式,張磊坦言。

那麽與電商企業合作又是否行得通呢?在大部分人看來,線上線下零售的合作是必然的,但一定是在現有的入股之外探索別的合作模式。杜洋就表示,無論是阿里銀泰,還是京東永輝的合作,更多地是電商巨頭自己在設局。在中國,像阿里、京東這樣的巨無霸只有幾個,但是像銀泰永輝這樣的商超百貨卻數不勝數,這一合作模式自身存在偶然性,且目前來看,阿里與銀泰的電商化並沒有達成,磨合過程仍然舉步維艱。

此外,永輝、銀泰等大的零售連鎖具備自複制能力,電商巨頭只要鎖定了行業的前兩名,基本上可以覆蓋到全國各地,不需要跟其他企業合作。因此,大部分被采訪者均對i黑馬表示,入股合作不僅不是大部分零售連鎖的突圍之道,反而會讓它們在未來幾年內,面臨和並購產生的巨無霸型企業競爭的危險。一旦到了那個時候,零售連鎖企業除非是在個性化市場和靈活性上做得非常強,才能有生存空間。如果它們還是保持如今的同質化競爭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目前來看,百貨、商超們探索到的最靠譜的道路,可能就是向購物中心轉型了。但張磊稱這一轉型其實也並不容易。之所以做不到,一是這類地產的物業一般都比較舊,轉型購物中心需要做餐飲娛樂等休閑體驗類項目,但現在很多百貨是沒有這種業態所需的水電燃氣等條件的,整體改造難,投入也巨大。二是很多企業規模不夠大,尤其對於自持物業的百貨而言,租金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成本,三個核心成本都上漲的話,沒有強大的集團背景、自身又不足夠強的情況下,會活得更艱難。

“我們自持物業還是盈利的,但是利潤也逐漸在下滑。所以即便是現在硬件條件不達標,我們也在探索轉型的新思路,嘗試更好地跟線上結合,以及用新的方式去撬動我們的會員資源。”張磊對i黑馬說到。

鐵打的店鋪,流水的店。無論這波關店潮是傳統零售業的斷臂自救亦或悲情退場,它們正在告訴後來者,想著圈投資人的錢到處開店,賺經銷商的租金,最後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時代已經遠去了。消費者們正在迎來他們選擇權利的巔峰時刻。傳統零售業要做的,只能是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性價比和讓消費者願意來玩的地方。

附:近年來國內百貨及商超關店名單

498905576125288248

432299719571476572

90459980764458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28

莆田系揭秘(附部分莆田系醫院名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55.html

近日,莆田系醫院成為輿論熱點,盡管毀譽參半,莆田系是中國醫療領域最活躍的一部分力量。本文根據公開資料,對莆田系所涉及的相關機構做出整理,供社會公眾參考。

莆田系四大家族

1、詹國團(詹氏家族),家族主要成員包括詹國團、詹玉鵬、詹陽斌等人,開辦上百家醫院,被稱為莆系醫療模式的開創者。
2、陳金秀(陳氏家族),西紅柿醫療集團創始人,以醫療產業投資為主,涉及房地產、IT等產業,被稱為國內整形美容大王,旗下最知名機構為數十家連鎖整形美容醫院。
3、林誌忠(林氏家族),博愛醫療集團創始人,集團成立於1989年,以醫療投資、醫院管理和臨床醫療服務為主導,融廣告、影視、網絡及相關產業為一體,下設八大醫療集團,擁有近百大型醫療機構;國外設有多個辦事處: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孟加拉、柬埔寨、馬來西亞。
4、黃德鋒(黃氏家族),五洲投資集團創始人,旗下20余家核心企業,主要分布於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

莆田系醫院(以下醫院名稱通過查詢、核實公開資料獲得,如有錯漏之處,請及時反饋。)

浙江新安國際醫院有限公司
福建新安國際醫院有限公司
上海新安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黑龍江瑪麗亞婦產醫院
青島婦嬰醫院
青島坤如瑪麗婦產醫院
天津河西坤如瑪麗婦產醫院

天津華廈醫院
北京北海醫院

上海萬眾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萬眾醫院 
溫嶺和平醫院
深圳福華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澳信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澳信實業有限公司
廈門奧琪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北京品康醫院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華山醫院
上海施爾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黑龍江和平醫院
深圳福華中西醫結合醫院
長春同濟醫院
四川長征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德陽新華西醫院有限公司

上海西紅柿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萊茵醫院有限公司
蘇州東吳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美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杭州美萊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
雲南華美美萊美容有限公司
成都萬銀美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長沙美萊醫療美容
泉州華美美萊整形醫院
廣州美萊投資管理
雲南華美美萊美容醫院有限公司
福州華美美萊整形醫院
北京美萊醫療美容
上海一品健康體檢中心

濟南天倫不孕不育醫院
濟南華夏醫院有限公司
武漢華夏醫院
北京前海股骨頭醫院
貴州退休醫師醫院
武漢華美醫院
瑞安華東康複醫院
銅仁華夏醫院

廣州現代醫院
廣州長安醫院
廣州益壽醫院
惠州仁德婦科醫院 
深圳博愛醫院
上海仁愛醫院
上海滬申五官科醫院

貴陽長江醫院
貴陽和諧陽光醫院
長沙縣華夏醫院
長沙縣湘江醫院

湖南年輪骨科醫院
長沙陽光醫院
長沙仁愛婦產醫院
長沙博大泌尿專科醫院

南昌市西湖區仁愛女子美容中心
南昌曙光手足外科醫院
南昌佳美美容醫院
南昌博愛泌尿專科醫院

南京曙光醫院
南京世紀現代婦產醫院

上海仁愛醫院
上海天大醫療美容醫院

南京華世偉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南京華世佳寶婦產醫院
宿遷市婦產醫院
江蘇施爾美整形美容醫院
南京建國醫院有限公司
深圳仁愛醫院
杭州瑪莉亞婦女醫院
上海真愛醫院有限公司
無錫嘉仕恒信醫院
上海博愛醫院

天津河北現代女子醫院
臨汾現代女子醫院
晉城現代女子醫院
西安儷人醫院
黑龍江和美婦產醫院
延吉博生現代婦科醫院
包頭現代女子婦產醫院
廣州女子醫院
中山現代婦科醫院
東莞現代婦科醫院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
福州現代婦產醫院
重慶現代女子醫院
重慶萬州和美婦產醫院
貴陽現代女子醫院
貴陽和美婦產醫院

深圳仁康醫院
深圳羅崗醫院
深圳健安醫院
中山市國丹中醫院
深圳華南婦科醫院
深圳韓美醫療美容醫院

嘉興曙光中西醫結合醫院
重慶市愛德華醫院

安陽協和醫院
福州市鼓樓區左海醫院

北京五洲婦兒醫院
重慶五洲女子醫院
北京東方偉業醫院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九龍男子醫院

北京瑪麗婦嬰醫院
石家莊美聯臣醫療美容醫院
北京美聯臣醫療美容醫院 
山東青島曙光醫院

惠州東江泌尿專科醫院
順德新世紀泌尿專科醫院

成都博愛醫院
成都安琪兒婦產醫院
寧夏西京婦產醫院
成都蜀都乳腺醫院

上海美迪亞醫院集團
上海閔行虹橋醫院
上海健橋醫院
上海博愛醫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虹口長江醫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87

林全內閣 當心「途徑依賴」問題 一份新閣員名單 隱藏的思惟與窘境

2016-05-02  TWM

蔡英文當選總統三個多月,林全內閣成員千呼萬喚始出來,部分部會首長甚至有難產之虞。 「英全體制」用人與找人出現了什麼問題,未來該如何解決?

「我找了七個人都沒有答應,原因都是這個位置太困難了,後來我放棄找業界,找公股公司的人還是被拒絕,他是我最後一張牌!」準行政院院長林全在宣布櫃買中心董事長丁克華擔任金管會主委時,曾如此感嘆。

這段話,既凸顯了台灣近十年來日益惡化的「人才不願出任公職」問題,或許也是林全內閣人選截至目前被許多評論認為「了無新意」的原因。

用人太保守!

新內閣平均年齡史上最高

新意不足的評論,首先針對年齡而來。林全內閣是台灣民主化以來,內閣平均年齡最高的一屆,就目前已公布的名單,平均六十.七歲。

民進黨大老林濁水指出,李登輝執政時,一九八九年李煥組成解嚴後第一任內閣,平均五十九.五歲,此後每次改組平均年齡就降低一次,降到蕭萬長時期五十六.九歲。陳水扁執政,從唐飛內閣平均五十五.七歲,一路降到二○○五年謝長廷內閣四十九.九歲。但馬英九政府劉兆玄內閣平均五十七.七歲,陳沖內閣平均五十八.二歲,「內閣越來越老,越來越找不到人,國家不知要到哪裡找人。」當然,年紀大與執政能力不能畫上等號,在美國,雷根以七十歲高齡出任總統,不但開啟「雷根時代」,也贏得人民愛戴。可見,民眾不一定在意內閣成員年紀大不大,只關心問題能不能解決,以及政府有沒有計畫性地培育人才。

只是,蔡英文從○八年擔任民進黨主席後,就強調權力世代交替的重要,民進黨一六年能重返執政,年輕世代的支持是重要推手。但四十六歲的準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在扁政府出任青輔會主委時三十四歲,無論當年或現在,都是內閣最年輕的部會首長,顯然過去八年來,泛綠陣營在人才養成上,猶在原地踏步。

另一方面,林全內閣把相對年輕,但也在五十歲上下的吳志中、邱垂正、龔明鑫、詹順貴、陳吉仲等,分別放在外交部、陸委會、國發會、環保署、農委會等副手位置,擺明先歷練,未來可望扶正,但也凸顯用人態度相對保守,這會不會形成「英全體制」的執政風格,值得觀察。

「內閣平均年齡高,是因用人不夠大膽,比較年輕的人只敢放次長;年齡不應成為標準,但若都沒有年輕一輩來當政務官尤其部會首長,長遠來看是大問題。很多領域應該讓年輕人出來做,卻未考慮,難道只有鄭麗君一人可用嗎?」政論名家、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點出這個問題。

換言之,年齡雖然不一定是問題,但用人有沒有打破「途徑依賴(指人們一旦做了某種選擇,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不能輕易走出去。)」才是問題。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日前就以〈新政府不可陷入途徑依賴〉為題撰文指出,新政府說要革新、採新經濟發展模式,卻又嫌年輕一代學者沒有執政經驗,忘掉蔡英文當年是以四十歲出頭、沒什麼執政經驗的學者從政而一鳴驚人。他並指出,新政府任用大批「有經驗」的前朝官員入閣,「也許有些確是人才,但他們若不檢討和承認過去政策的錯誤,則可能仍被那時的觀念帶著走,甚至為了掩飾當年的錯誤,而讓未來政策再錯下去。」「希望這些官員和他們的上司都要切實檢討,不要被過去不恰當的政策和思考牽著鼻子走。」陳博志提醒。

閣員太難找!

凸顯國會育才效果不彰

除了年齡問題,外界非議的另一重點,在於政壇繼「台大法律幫」後,由於丁克華及準財政部部長許虞哲,都是林全的政大財政研究所同學,加上主計長朱澤民也系出同門,因此看似出現「政大財稅幫」。

但如林全所說,金管會主委是「找了七個人都沒答應」之後的結果,且據了解,關於財政部部長人選,許虞哲也不是第一位被徵詢的對象;換言之,「政大幫」或許是在人才難覓情況下的巧合,最重要的還是必須檢驗這樣的用人、這些新內閣的施政,是否存在「途徑依賴」的思惟。

進一步而言,各國國會均有培訓執政人才、成為內閣「牛棚」或「農場」的功能,除內閣制國家,美國總統也大部分是國會議員出身,國會是最好訓練新人與國家領導人的場所,但台灣這項功能不彰。

「過去陳水扁與馬英九曾想把國會與內閣連結,但之前立委素質不佳,一軍不願進國會,就沒部長可找,惡性循環下來,林全內閣又想排除國會議員與政黨的影響,更找不到人,但不透過國會培育人才,將來怎麼辦?」林濁水說。

人才需要土壤才能茁壯,在此過程中,政黨、民意機關與媒體也應扮演正面力量。既然大部分部會首長已就定位,執政團隊應盡速提出願景,並以實際作為交出施政成績單,才不負人民所託。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42

【獨家】腫瘤藥最高降價50% 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本周公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74.html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擬在本周正式公布——歷經半年的艱難談判過程,最終入圍的四家制藥企業覆蓋了跨國制藥公司和本土創新藥公司,而腫瘤藥大幅度降價或將成為這一首次亮相制度的最大看點。

腫瘤藥:最高降價50%

如無意外,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將在本周正式對外公布。

“最後關頭,有一家腫瘤藥(企業)還是退了出來,最終公布的入圍品種很可能變成了4個。”18日,有不願具名的接近國家醫保談判方面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按照第一財經此前獨家確認的消息,首批國家藥價談判5個品種分別為;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治療慢性乙肝的韋瑞德(GSK)和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涉及制藥企業分別為英國阿斯利康、瑞士羅氏制藥、浙江貝達、英國葛蘭素史克和美國新基制藥。

由於衛計委牽頭16個部門的國家“采購”方與五家制藥企業分別談判劃定規則,最終呈現的標準和企業“降價”方式並不統一。

“從去年就開始談(判)了,根據企業自身品種能夠接受的方式和降價幅度來一家一家地談,協議也是一家一家的簽。” 前述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定價原則,跨國公司還需要維持全球的價格體系穩定,這是個並不太容易的過程。”

今年3月,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公開表示,國家衛計委選取了5個左右涉及癌癥治療及重大疾病治療的藥品,作為談判試點,通過談判,價格比較貴的專利藥、進口藥藥價降幅可達50%以上。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進一步表示,藥品談判成功以後,衛計委將考慮納入相關的藥品報銷目錄,使藥價得到降低。同時,全國推行大病保險後,要對二十幾種疾病進一步給予補償;在談判降價的同時,衛計委也註意在國內對仿制藥的研發、國產化。

但原本計劃在3月全國“兩會”後公布的名單,因為突發的疫苗安全事件被耽擱下來,延宕至現在。

由於醫保的國家付費機制,作為藥價談判最核心的醫保價格談判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藥價改革的核心突破點——而在這個最敏感、企業也最重視的醫保領域,藥價談判將被如何應用,也毫無疑問地成為後續藥價談判在全國範圍推行的風向標。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國際經驗,藥品價格的參考依據主要是藥物經濟學評估、內部價格參考、外部價格(國外價格)參考。

而藥品價格談判的準則各個國家相差不大,以較為系統的意大利為例,大致包括:對療效欠佳的藥品分析其成本效益、對可替代的藥品對比其風險效益、對功效相同的藥品對比其每天治療成本、評估國民醫療保健體系的經濟影響、評估新藥品的市場份額、歐洲國家的價格和消費數據等。

“第一批選的幾個品種針對的疾病,肺癌、慢性乙肝都是目前國內比較高發而且用藥負擔比較重的,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希望能夠從公眾感受最明顯的品種和疾病上減輕他們的負擔。”前述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肺癌發病率每年增長26.9%,肺癌已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病人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而一項針對三級專科醫院住院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研究顯示,患者年人均總費用約為15萬元。

2015年,在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信和輿論壓力下,被稱為國內“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的陸勇被撤銷起訴,此前,他曾因幫助病友從印度代購仿制藥涉嫌銷售假藥被湖南沅江檢察院起訴,被關在看守所117天。

而由此事件,重癥患者的“天價救命藥”再度成為話題中心。

在目前的癌癥治療中,靶向藥物是主要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於肺癌晚期病人來說,如果不做靶向治療,常規的化療放療能夠存活一年左右;而使用靶向治療後,能夠延續三四年的壽命。

然而,由於研發成本持續走高,目前常規肺癌靶向藥物非常昂貴。

英國阿斯利康的“易瑞沙”每盒10片裝售價5000元;瑞士羅氏制藥“特羅凱”每盒7片裝售價4500元;國產新上市的“凱美納”21片裝售價2750元,每日需服用3片,折合每日所需費用,分別是500元/天、650元/天、392元/天;一個月所需藥費約為1.5萬元、1.8萬-1.9萬元、1.1萬-1.2萬元。

地方醫保:“先鋒”實驗

事實上,對於“含金量”極高的醫保而言,企業通過降低價格獲得入圍醫保的身份,拿到穩定的銷量和市場,更多的藥品進入患者使用範圍,一直是雙方博弈和得以最終談判成行的籌碼所在。

而在國家層面醫保談判啟動之前,各地的醫保價格談判為之後的國家政策出臺投石問路。

2013年,《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試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公布,臨床實際使用需求成為進入談判範圍藥品的第一原則。

“以需求為導向,重點將腫瘤用藥、心血管用藥、兒童用藥、公共衛生用藥、中成藥中的專利藥品和獨家產品納入談判範圍,積累經驗,逐步擴大談判藥品類別和品種數量。”《方案》明確。

而此前,接近衛計委方面權威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將建立國家和省、區、市兩級藥價談判機制,不同類別的專利藥和獨家生產藥品會有不同的辦法談判,市場份額、臨床使用需求等都會成為談判參考因素。

早在2010年,人社部將部分跨國制藥公司的高質量藥品引入醫保的嘗試中,美國禮來、美國輝瑞、瑞士羅氏和南京先聲等在內的多家制藥公司,都曾不同程度參與醫保談判的試點工作,但最終由於規則統一和不同部門對接等實際操作問題擱置。

但即便如此,各地的醫保談判工作卻並未停止——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醫保付費能力不同,因此談判的原則和品種也有所區別。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的省份開始嘗試省級的高價藥物價格談判。

2014年12月,浙江省人社保將31個高值藥品納入該省大病保險特殊用藥談判範圍,以解決參保人員罹患重特大疾病的特殊用藥問題,超過一半的為外資品牌,諾華、禮來、輝瑞、拜耳等均榜上有名;國內企業入圍的則有百泰藥業、蘭生股份參股的中信國健、江蘇奧賽康、正大天晴、江蘇豪森藥業等。

2015年3月,經過浙江省內各區市人力社保、衛生計生等部門和部分權威醫療機構推薦,兩輪臨床專家遴選,浙江省人社廳從31種治療癌癥等大病的高值藥物中選取15種納入大病醫保支付範圍,包括赫賽汀、格列衛、易瑞沙、美羅華、晴唯可等,以進口藥為主,藥價平均降低19.27%,直接降幅最大的達到54%。

而此前北京、青島、江西等地也開始引入醫保談判機制——江西省人社廳官員曾表示,該省納入醫保範圍的5種特殊藥品,通過啟動談判機制,總價將降到1.59億元,降價幅度約為14.5%,在獲邀談判的廠家中,有21家屬於外資公司。

江蘇省的特藥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實施,醫保部門與藥品生產企業談判議價,之後陸續將赫賽汀、格列衛、達希納三種抗腫瘤治療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據報道,截至2014年10月,全省共有約3900名大病患者得到了特藥保障,成為該項政策的受益者。

對此,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評價認為,“創新藥物的定價政策,從藥廠的角度來講,是希望提高新藥的市場可及性和企業的收入;支付方則是為了控制價格,根據社會意願支付和支付的能力,為衛生服務提供合理的藥價,最終達到鼓勵進一步藥品創新的雙贏政策。”

跨國藥企:“黃金時代”之後

而通過松動價格,鞏固和擴大目前的市場,對於價格談判“主力”的跨國制藥企業來說,已經清晰地成為未來的“新常態”。

“國家主管部門首先要的是降價,這也是公眾對於醫療服務最明顯的感受;而跨國制藥公司這幾年在中國的日子普遍不如以前,增長放緩、優待政策取消,來自國內產品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以前那種黃金時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要繼續生存就必需得適應變化。”前述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亞洲制藥新聞》此前數據顯示: 2015年第一季度,10家主要跨國藥企的銷售額平均增長11%,相比2014年全年的平均增長率低了1個百分點——而同期中國醫藥企業利潤率在2014年下滑至5.3%後,2015年第一季度已回升至6.9%;利潤水平在2015年初迅速升至26%,這顯示出中國正在通過減稅和藥品優惠定價來幫助醫藥企業增長,同時更廣泛地鼓勵醫藥創新和研究。

此外,專利藥到期、單獨定價政策的即將取消等因素也都將導致外資藥企的利潤大幅下滑。數據統計,在未來四年全球有接近400種專利藥物將陸續到期,直接沖擊跨國藥企的市場表現。

而變化的市場格局背後,是重新確立的市場規則和新產生的市場機會。

2016年初,治療罕見病的肺動脈高壓進口靶向藥物“全可利”主動降價80%,從每盒19980萬降到每盒3996元,不僅成為價格降幅最大的藥品,也打破了進口專利藥一直以來的“貴族藥”堅冰,成為中國醫藥市場的標誌性事件。

“全可利進入中國市場的這些年里,在商業模式上與其他進口的高值專利藥一樣,一方面延續國際價格體系制定的高價格,另一方面實施全可利慈善援助項目,對中低收入家庭患者實施以高價為前提、慈善為基礎、買贈為循環、年度為周期的藥品慈善援助為主的模式。” 愛可泰隆亞太區副總裁西蒙·伊德就此話題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透露。

由於患者數量少、市場狹窄,相對於一般藥物,罕見病治療藥物的研發成本和價格極高——即便是在對於中低收入患者的藥品援助中,3萬元依然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西蒙·伊德告訴第一財經,目前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還沒有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考慮到各地患者的實際需求,他們正在通過與各地的大病保險探索“合作”的可能。

來自愛可泰隆方面的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3月,全可利已經進入青島、沈陽、深圳三市的大病保險特藥目錄;包括天津、北京、上海、廈門、遼寧、山東、山西、湖南和寧夏、福建的醫保工作也進展順利。

而現階段,深圳引入商業保險共付的機制效果最顯著——在國家政策開始向“三保合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和鼓勵引入商業保險的背景下,用攻城拔寨式的方式,將觀望中的周邊省份一個個拿下,是西蒙·伊德覺得切實可行的中國醫保市場“切口”。

對於國家藥價談判,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曾公開表示,“我們理解並支持政府部門協調各方,實現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的目標,逐步緩解大病患者的疾病負擔。”

作為外企的代表,RDPAC認為,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是當前降低中國癌癥等病癥患者的醫療負擔的兩個重要方面,國家通過建立專利藥談判機制試點,是一種嘗試。RDPAC還指出,許多地方政府已開展了不同試點,多方籌資、分擔風險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應該鼓勵各利益相關方參與,逐步完善基本原則和運作機制,再穩步開始專利藥談判機制的試點,目前實施這類談判機制的國家和地區,基本有著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規,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