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不要為升跌找理由
1 :
GS(14)@2017-07-07 02:39:22年初至今一直升勢凌厲的科技股,近日終於敵不過估值的地心吸力,開始出現獲利回吐。即使沒有任何政策打壓、沽空機構狙擊或官方傳媒出口術,美國上市的科技股,近日一樣現疲態。因此,昨日騰訊(700)因旗下王牌網絡遊戲《王者榮耀》被《人民網》點名批評,股價單日急挫逾4%,似是借勢調整,多於反映相關消息對業務有任何實質打擊。騰訊以外,昨日被投資者沽得最狠的,還有多隻年初至今累計升幅不少的濠賭股及醫護股。本周一,澳門官方公佈六月份澳門博彩收入增長低於市場預期,拖低濠賭股股價。與騰訊情況相近,濠賭股股價回落,不過是借利好的宏觀經濟數據公佈後,投資者乘機獲利回吐,與行業的中長線發展趨勢無關。醫護股近日調整,背後並無任何行業的價格敏感資訊傳出過(當然亦可能是本欄接收資訊的速度太慢)。投資者與其為股價升跌找理由,不如從估值及資金流向的角度作判斷,來得更客觀。若扣除2006至07年的估值高位,騰訊多年來每次升至50至60倍往績市盈率,股價就出現短線回吐,最近股價回落,很大程度上是估值剛碰到短暫天花板所致。《人民網》頂多只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樣地,多隻濠賭股及醫護股目前的估值亦是稍高的22至26倍,對任何負面訊息,沒太大抵禦能力。
兩隻家電A股堪憧憬
然而,即使周二港股急挫逾1.5%,市場不是一面倒的沽盤,資金似乎有轉向落後的舊經濟股身上,當中表現較突出的,分別是多個受惠於大陸去產能的玻璃、造紙、鋼鐵、水泥及鋁等基本材料股份。投資於上述股份的最大問題,是投資者究竟要幾時離場,事關這批股份的行業周期上落很大,一旦盈利見頂回落,股價的調整可以很深,中長線未必能提供優秀的投資回報。另一值得留意的中長線發展,是中國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今年上半年大幅跑贏A股的恒生國企指數,或有機會在今年餘下時間,錄得資金重新回流A股的現象。本周初,多隻年初至今表現驕人的白馬股,股價出現回吐,未來一兩個星期,或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合適的入市機會。當中,本欄較為看好的是國內兩隻表現出眾的家電生產商格力電器及美的電器。兩家公司的營運效率均遠高於國內及國際市場同業,而且兩家公司正在開始部署業務國際化,為中長線的盈利增長打好基礎。最大缺點,是年初至今累積升幅太大,或有機會出現較深的價格調整,於現價追入,或有機會在短線捱價。作者客戶持有騰訊、美的及格力股份。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5/20078910
陳永傑:完成供樓 必經息口升跌潮
1 :
GS(14)@2017-12-18 03:35:03【明報專訊】本月美國加息0.25厘應無可避免,但無論是否加息,作為港人如果是居住在私人住宅的話,解決居住問題也是同樣避不過的。難道加息我們就不用居住?既然要居住,買樓回報又勝過租樓,還是趁着目前息口低企,買樓總比較划算。
現在買樓可以肯定地說一句,只有長揸沒有短炒,絕大部分都是用家或長線投資者,因為政府所實施的3D印花稅,造成交易成本太重,樓價假使有短期升幅皆抵消不了3D印花稅的支出,所以,樓市基本上是無得短炒,自然沒有炒家。現在所剩下來的不是用家便是長線投資者。用家買樓要完成一個供樓程序,長達二、三十年,因此,幾乎必然面對息口升跌周期。雖然目前要迎接的是息口上升時期,但相對也有機會遇到減息的日子。而美國這次加息已經講了長達五、六年時間,如果本月加息成真,這些年來只加5次0.25厘,共1.25厘,加幅不算多。最多只令按息由超低息環境去到低息環境,距離高息環境還有很遠時日。
美經濟似回落 難大幅加息
不過,美國經濟強勁日子好像已由高峰回落,明年面對負面的政治經濟因素看來愈來愈多,大幅加息的難度增加。倘若美國經濟走勢凌厲,過往5、6年就不會只加得1厘息這麼小,便是因為經濟不大好,無力大手加息。
租樓無回報可言,租客儘管租了幾十年樓,最後是一無所有。無疑租樓有其靈活性,租客不滿意現時居所,約滿便可搬走,再另找自己覺得合意的居所,揀到滿意才搬進去。但新業主將來加租,租客又可能上屋搬下屋……。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79&issue=20171211
升跌市皆稱紅盤
1 :
GS(14)@2018-02-21 06:29:26【話你知】「紅盤」一般代表股市上漲,「黑盤」則是跌市,但農曆新年假期後的首個股票交易日,為寓意吉祥,無論當日股市升抑或跌,皆統稱為紅盤。首日開市價較上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為高,則稱之為「紅盤高開」,相反則稱「紅盤低開」;若果收市為跌市,則稱「紅盤低收」,全日報升便叫「紅盤高收」。最初「紅盤」的意思只代表大吉大利,沒有區分升跌市。此詞源自南北行,當時華商習慣在農曆新年尾用紅紙封存貨物過年,正月十五後首日復市,將紅紙開封,第一個開口價,便會稱為「紅盤」,所以當時「紅盤」只是代表新一年開市,及後「紅盤」一詞被套用在金市及股市上。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0/20309909
一分鐘投資筆記:股市升跌不用理由
1 :
GS(14)@2018-02-25 03:16:54全球股市2月如坐過山車,由美國暴挫開始,到環球股市急跌,有股評人更立刻縮沙轉軚,短短數天由睇好恒指可以上望4萬點,變成「八折已收貨」、「恒指已見頂」。當市場恐慌在蔓延,個個大注減持,打算過年後再部署入市,結果未過年已見底。很多理性分析的投資者,總愛在市場恐慌時找理由。例如美股月初暴跌,有指是美國10年債息升穿2.75厘,令投資者憂慮美國會加快加息步伐。同時美股暴挫,引發被稱為「恐慌指數」的VIX指數衍生產品大幅波動,例如是反向追綜VIX指數的XIV一度跌超過九成,觸發衍生產品發行商按清算條件終止交易,從而令市場產生混亂。過了兩周,美國10年國債息率已升至2.93厘,如果按照月初的「跌市邏輯」分析,債息越高代表加息步伐越快,股市應該跌到無眼睇。然而,美股由2月9日開始回穩,VIX指數則由最高的38.33,回落至目前20.02的水平。如果再深入研究,其實XIV的資產淨值最高只有約18.6億美元,即使Total loss,能否成為美股跌3,000點的元兇?事後諸葛亮,現時大部份投資者開始相信2月初的暴跌,只是一波大型調整及震倉潮,多於對實體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長的憂慮。如果執着相信「債息升大市跌」的理論,就會錯失近期一次升勢。股市升跌的理由可以非常簡單,可能只是1月升得太急,大部份投資者預期2月份會出現回調,結果借一些市場消息清減持倉,並出現「滾雪球」效應,令股市急挫。大市暴升急跌,投資者仍要苦苦追尋升跌理由自我安慰,吃力不討好,亦無助調配資產應對。身在其中,本來就是當局者迷,與其在股市波動中找尋理由,不如一早對市場大勢作出簡概分析,並假設不同情況為資產調配作部署,最後嚴格按紀律執行買賣,似乎更為有效。徐風
http://facebook.com/1min.investment/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3/2031305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