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70719&time=2010-08-14&cl=115&page=all
沉寂一年多后,汇源又成焦点。艰苦调整的汇源终于找到赛富这一新股东。不过,朱新礼真的找到支持他发展果蔬上游产业的知音了吗?
7月28日,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源,01886.HK)发布公告,第二大股东达能已将约3.37亿股(相当于22.98%)股权 出售给赛富基金,交易价格为每股6港元,比汇源前一日收盘价溢价11%,交易总价20.24亿港元,可谓食品行业最大一笔交易。
汇源与统一、华平基金、达能的合作均不欢而散,或是因为战略目标不一致,或是由于投资者对回报不满,赛富又将带来什么?
其一,是员工“现金收益计划”,如汇源收入和盈利增长达到同业水平,赛富将把7%股权(约1亿股)出售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管理层和员工的期权激励,业绩更好则可达7.5%。
其二,赛富基金同样看好现代农业投资,已在蔬菜、有机大米、速冻玉米、矿泉水、马铃薯等领域投资。当初汇源董事长朱新礼希望将下游卖给可口可 乐,自己专注上游投资。他判断,中国果汁行业的竞争焦点正由下游生产环节向上游原料供应环节转移,对于源头的控制能力,开始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要 素。但上游投资金额大、收效慢,赛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支持汇源发展上游产业还是未知数。
据悉,双方的谈判只有两周时间。汇源有关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一是考虑公司长远发展,二是考虑员工利益,要多方盈利,我们和达能都觉得赛富的方案是最好的。”
赛富的投资对汇源股价起到短期刺激作用,最高一度升至6港元,表明资本市场的正面评价,但市场仍然对汇源盈利能力有所担忧。
寻找买家
可口可乐并购案失败后,年近60的朱新礼一直在找买家,公开场合仍不避讳“卖猪”之说,他认为“并购也是一种生产力,企业家就是不断整合资源,创造交易机会,并购和被并购都是好事,我不会放弃并购与合作的机会”。
但汇源从2007年上市达到业绩高峰后就一直走下坡路,可口可乐收购前已处股价最低点,一度跌至3.51港元。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签署收购要约协议,约定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包括华平基金在内的前三大股东合计持有的汇 源果汁约66%的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转换债券及期权。当日,汇源果汁暴涨至10.94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超过164%。 但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否决了交易申请。次日,汇源股价由8.3港元急挫至3.99港元。股价有如过山车。据 商务部官员称,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两年来惟一被否决的并购案件。
收购失败之后,汇源也与其他买家接触过,自称“追求的和提亲的很多”,但业绩持续低迷,2009年上半年经营性亏损2.5亿元,6月华平基金率先退出,在6500万美元可转债到期前,将大部分可转债转卖给其他机构投资者,未能从转股中获利。
同时,达能也在寻找退路。当时因可口可乐要收购,并派人提前进入汇源管理层,达能派驻汇源的外籍高管毛天赐就已撤出,后来虽收购失败,毛天赐也 没有再进汇源管理层。所以达能虽是第二大股东,早已放弃了介入实际经营和管理的权力。而根据双方协议,达能若出售股份,无论出售多少、出售给谁,都要经过 朱新礼的同意,此番卖出也与朱新礼达成了一致。
一时间,汇源各种问题似乎一下子暴露——增长乏力、管理集权、治理失范、南方销售网络疲弱、CFO离职等等,投资人对入股汇源持谨慎态度。“我们当时向中粮集团推介过汇源,但中粮不感兴趣。”一位投行人士称。
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后,汇源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重振旗鼓,给投资人信心。因资金和精力都无暇顾及,集团公司迅速暂停了上游果蔬基地的投资,而加大了低浓度果汁的推出,仅一线销售人员就净增1万多人,号称要投资50亿元进入规模400亿元的碳酸饮料市场。
这一调整使得汇源扭转了上半年的亏损,下半年销售同比增长20%,但全年业绩仍不如人意——尼尔森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果蔬汁销量增长 9.5%,而汇源果汁只增长了0.9%,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从4亿元下降到1.5亿元,股权回报率仅有4.9%(2008年为 1.9%),摊薄每股收益为-0.069元。
2010年汇源继续推出果汁加汽饮品,朱新礼称两个月销售已上亿元。但可口可乐、统一及康师傅三家已瓜分了70%的市场份额,汇源排名在五名以 后,市场占有率仅5.4%(比2008年略增),价格还在下降——2009年,果汁饮料销售额比2008年减少9%,主要就是因平均售价下降了8.5%, 这显示出汇源在新品拓展时期需更多让利。
诸多不确定性
赛富入股汇源后,资本市场的评价比较正面,或许是对汇源走出低谷的一种期待,不过对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担忧显而易见。
瑞银继续保持“卖出”的评价,认为今年一季度的盈利不足仍是关键问题,资产负债表缺乏弹性和负面的自由现金流会给汇源带来融资风险。
野村报告认为,因为更高的销售成本和融资成本,资本市场下调其息税前利润率预期,不过管理层重新开始关注核心业务,经营正朝好的方向发展。
此次交易前,摩根大通今年7月15日的报告称,由于广告和营销费用高昂,预期汇源上半年盈利状况受压。今年上半年汇源销售只增长20%,增长主 要来自下半年的贡献,预期全年将同比增长29%,这与汇源预期的30%基本一致。由于汇源果汁将加大品牌和新产品推广力度,及摩根大通预期其运营利润率将 减少2.2个百分点至8.2%。
对于汇源下一步,它在上游的投资力度、低浓度果汁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以及朱新礼退出,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称,朱新礼投资 上游产业的思路是对的,现在中国上游果农和种植业跟牛奶行业很相像——分散、规模小、管理成本大,因此风险也大,其实非常需要真正懂农业的人去建设和经 营,保证原材料品质,才能进入国际大企业的采购体系。
朱新礼曾多次表示,上游资源是产业链的核心制高点,把汇源果汁饮料及罐装业务卖给可口可乐后,将来可以把更多精力和财力放到果汁饮料上游,积极发展中国水果品种的改造以及深加工,但收购失败后他暂停了新建投资。
不过,汇源缓过劲后,又开始投资上游产业,2009年共投资20亿元在宁夏、河北、江苏等地新建了8个工厂和原料加工基地,至今生产基地已达 40多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去年9月,中行北京分行向汇源提供了50亿元贷款和授信。“有了这笔贷款,无论购买生产线设备还是基地建设,资金都不是问 题了。”朱新礼曾表示。
同时,汇源还在低浓度果汁市场拓展,以提高其成长性,但汇源在渠道方面需大量投入。以往汇源果汁主要依赖以商场超市及餐饮体系为主的“现代销售 渠道”,但受限于中高浓度果汁不宜储藏的劣势,相对于可口可乐、统一等竞争对手,汇源果汁对诸如街头小摊、旅游景点一类的“传统销售渠道”渗透力较弱。分 析师认为,汇源最关键的在于其销售能力上的突破。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30%,因此汇源才有意增加对低浓度果汁产品的推广力度。
汇源有关人士则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正常:“生产建设是有周期的,要为未来一两年配置产能。”
未来,朱新礼(持股汇源43.5%)什么时候和什么价格卖汇源,是最大不确定性,而赛富与朱新礼之间是否有任职期限和出售股权的约束性协议还不得而知——此前达能与朱新礼达成的协议是,在朱卖出股份时有优先购股权。
对于购买汇源的意图,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炎表示,主要看中长期回报和效益,不是短期套利,并未与汇源签署任何私下协议,也没有禁售期和退出时间,甚至不排除增持可能。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SAIF Partners)是亚洲最大的成长期企业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之一,目前管理总规模超过3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了盛大网络、神州数码、银联商务、旭美薯业、凡客诚品等公司,近年来对农业投资颇感兴趣。
汇源称,赛富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资金和战略层面。不过,过去18年,汇源先后与德隆、统一、华平、达能等重要合作伙伴分手,赛富能与汇源一起走多久?是否看到了潜在接盘者?
“朱新礼显然不愿接受达能的退出价格(每股6港元),希望进一步提升汇源价值后再卖,赛富可能只是过渡性投资者。”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5/4NMDAwMDE5NzU4Ng.html
半年报业绩亏损警报尚未解除,汇源果汁(01886.HK)再次陷入巨额贷款超限的重压。
9月10日,汇源果汁临时停牌,事起2010年4月订立的3年期2.5亿美元贷款,因该公司的负债比率已高于协议订明的水平。这让汇源再次陷入资金链危机中。
在 给本报的书面稿中,汇源表示,“由于本公司的财务状况未能符合贷款的若干财务契约限制,该两项贷款在2010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被分类为 流动负债。管理层正与银行磋商,争取豁免受若干财务契约的限制,将该两项贷款于2010年12月31日重新分类为长期负债。”
本报获悉,这2.5亿美元主要是用于购置果汁果乐生产线、投资兴建10条果汁奶生产线。
朱新礼表示,“截至2010年6月底,集团手头现金接近12.3亿元人民币,在考虑到未来经营中取得的净现金流和未动用银行信用额,董事会相信,即使贷款银行在明年6月底前要求我们实时偿还贷款,本集团亦有能力偿还或安排再融资。”
目前汇源正在与多家银行沟通,汇源要想渡过危机,则需要取得三分二的贷款银行的同意方能获得豁免并修订贷款协议,18家贷款银行最迟将于9月17日作出答复。
2.5亿元美元贷款超限
汇源于今年4月订立三年期2.5亿美元贷款,已经违反贷款协议条款,根据贷款协议,汇源的负债对净有形资产比例最高为0.65倍,负债对未计息、税、摊销及折旧前盈利(EDITDA)的比例最高为5倍。
汇源果汁为该笔2.5亿美元贷款给出的最高总合收益为276基点,息率为伦敦银行同业拆息加250基点。
汇源此次贷款违约曝光,再次将这家国内主要果汁生产商财政状况推向风口浪尖。
汇源果汁建议修订协议内容,包括将负债对净有形资产比例限制,由0.65倍放宽至0.7倍;负债对EDITDA的最高比例由5倍上调至7.75倍;汇源果汁向18家贷款银行提供50个基点的豁免费用,并寻求放宽协议负债比率至今年12月底。
9 月12日,汇源集团给本报的书面说明中指出,“本公司于2010年8月30日公布的2010年中期业绩公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公司订立了一项 2.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协议,贷款将自2012年4月30日起分三期偿还,每半年支付一次。另外,本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尚有总值5600万美元的 银团贷款未清偿。”
汇源果汁上半年业报显示,由于2.5亿美元和5600万美元的长期银行贷款技术性地重新分类为短期负债,截至6月30日,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6.165亿元人民币。当期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40.599亿元。
为汇源提供这笔2.5亿元贷款的银行包括工银亚洲、渣打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信嘉华银行、民生银行、印度国家银行、台湾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安泰商业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台湾土地银行、台湾工业银行等18家银行。
汇源方面表示,正就此事积极与贷款银行进行磋商,管理层有信心双方可就豁免本公司受若干财务契约限制达成协议,管理层相信,此事件不会影响本集团的正常业务运作。
押宝果汁饮料
汇源这些贷款使用途径,一直未有明确透露。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陈静说,“这部分贷款主要用购买生产设备,投资兴建果汁果乐生产线和配套设施上。”
2010年3月26日,朱新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2009年9月汇源从欧洲订了60条生产线,今年将新建10家新厂,用于生产果汁果乐。“从这个月开始,已经有生产线到位了。”
今年上半年,汇源推出了新品果汁果乐,属于中国巿场首款推出果汁加汽复合饮料,汇源意图借此进一步扩大其果汁饮料产品品种。
9月14日,营销专家肖竹青称,“贷款的很大一部分汇源投到了果汁奶饮料上,汇源购置了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投入1亿多元,10条10多亿元。”
“这10条生产线全国都有布局,陕西、江苏、北京、湖北等各有一条。这些生产线今年刚投资兴建,明年投产,设计产量都是很大。”肖竹青表示。
在半年报中,汇源列出了各主要产品的销售额占比,其中,中浓度果汁占销售额的36%,果汁饮料占33.1%,百分百果汁占18.9%。但是新推出果汁果乐的销售情况,汇源未作说明。而重金投资的果汁奶也是只字未提。
陈静表示,“目前果汁果乐销售并不理想,果汁果乐主打果汁可乐概念,在目前产品中并不看好。“
可口可乐并购被否后,汇源一度陷入资金链紧张,外界一直担忧汇源能否走出资金危机,猜测汇源通过哪些途径来筹集资金。
这次贷款超限从而将汇源的财务状况呈现出来,汇源纾困资金来源主要是多家银行,但也让其背负着沉重的负债包裹。
8月底,汇源果汁公布上半年业绩转盈为亏,净亏损为7225万元人民币。而7月28日,汇源也送走第二大股东达能,迎来新的二股东私募赛 富投资公司(SAIF)——达能将其所持有的股份约3.3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98%)出售给赛富投资,交易价格为每股6元,金额约为20.24 亿港元。9月6日,达能向赛富出让汇源果汁1.59072501亿股,占10.83%,套现逾9.5亿元。
赛富投资与汇源签订了“员工现金 收益计划”,该计划规定,在汇源业绩增长高于行业增长的情况下,赛富将其购买股份的7%-7.5%带来的净现金收益用于激励汇源管理层和员工。如果该计划 真正实施,汇源管理层和员工将会获得1亿期权的巨额激励。这变相的股权激励也减轻了汇源和朱新礼的压力。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14/1804635.s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30/xNMDAwMDE3MDcxNA.html
“汇源要争口气!”顶着出售被否、去年上半年业绩巨亏,业界质疑汇源还能否撑得住的多重压力下,经过一年的憋屈,朱新礼终于在3月26日这天发泄出来。
尽管距离汇源并购被否已经整整一年,但这个山东大汉仍难以释怀:“本来是最好的收益,是一个好买卖,但煮熟了的一只胖鸭子被‘炒’掉了。”
在闭关一年之后,走出阴影的朱新礼不仅意气风发,还闯进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地盘,推出果汁果乐,做起碳酸饮料。
“去年可口可乐在饮料里面加了一点果汁,拿去了汇源的‘源’字(意指美汁源);今年我在果汁里面加了一点碳酸,要的就是这个‘乐’字。”朱新礼笑称。其个中含义让人想起是否有意针对可口可乐的“放弃”。
为打造这款新产品,朱新礼从欧洲订购了60条新生产线。汇源集团常务副总裁赵金林告诉本报记者,“这些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以为汇源带来100亿的销售。”
在朱新礼兴致勃勃之际,记者再次抛出是否会出售的问题,朱新礼反问,“你们是不是问我,还卖不卖猪啊?”随后,他强调,企业家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不断的整合资源,创造交易的机会,“汇源会不断争取这个交易机会,资本时代的特征就是竞争与合作”。
赵金林也对记者表示,不排除继续寻找股权合作的机会。
“煮熟的肥鸭子飞了”
1年前的朱新礼,远远没有这么轻松。
2009年3月18日,可口可乐并购被商务部否决后,朱新礼的汇源集团遭遇重创。汇源果汁(01886.HK)股价大跌,连续两天,朱新礼的身家便缩水了33亿港元;而按照可口可乐开出的每股12.2港元收购价计算,朱新礼的身家则缩水了44.5亿港元。
“去年跟可口可乐的并购,之后大家很关心,汇源这一年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我还没有考虑这个事情。”朱新礼说,“但是说来有一点遗憾,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本来是最好的收益,是一个好买卖,但煮熟了的一只胖鸭子被‘炒’掉了。”
对朱新礼来说,不仅是煮熟的肥鸭子飞了,其预先投资的基地也不得不停下来,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压力。此前,由于对出售预期乐观,朱新礼已经将主要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果汁上游基地建设。
汇源这些投资项目,主要来自出售汇源果汁后的资金。但是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资金来源落空,汇源不得不叫停了总投资近30亿元的上游基地建设项目。
“我们去年停下这些项目主要是财力、精力顾及不了,人才也不够用;只能等缓过劲来再说。”朱新礼坦承。
打击远不止这些。
接踵而来的是,2009年9月15日,汇源发布半年报,汇源果汁巨亏。汇源上半年业绩出现大幅滑坡。期内实现销售收入8.79亿元,同比下降32.0%;净利润仅为6674.4万元,同比下降81.8%;而且汇源果汁出现2.5亿元经营性亏损。
朱新礼表示,与可口可乐谈并购之后,汇源重点几乎都放在上游,“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基本上汇源没有进行改革,也没有进行调整”。
“亮剑计划”自救
为重振业绩,朱新礼果断推出了“亮剑计划”——重新聚焦果汁下游,加强营销。以“柠檬me”打头阵,果汁奶、果粒王保驾,高调进入低浓度果汁领域。此外,汇源还酝酿拓宽产品线,涉猎乳饮料。
“亮剑计划是去年临时改变的一个战略,大家都知道原因,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把我们的战略计划全打乱了。”朱新礼说。
这期间,汇源能否撑得住已经成为公开谈论的话题,汇源再次出售的言论也见诸报章。绯闻主角从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华润集团到中粮集团,都是清一色的央企,似乎汇源也要演一出“国进民退”。
而曾经的合作伙伴统一集团,更是与汇源绯闻不断:职业经理人李文杰空降汇源,似乎是为统一入主铺路。外界更是认为,出售汇源是朱新礼最好的“自救”。
但朱新礼并没有这么做。在最艰难的时候,汇源的贵人——中国银行出现了。2009年9月28日,汇源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行为汇源提供包括公司授信和融资服务、资金管理服务等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贷款和融资服务意向授信金额达50亿元。
赵金林告诉本报记者,中行的贷款主要是用在购买生产线设备、基地建设方面,有了中行的贷款,“资金就不成问题了”。
缓过劲的汇源,去年下半年又开始了大扩张。朱新礼透露,“去年一年我们新建了600多个销售办事处,收购了9个区域成熟经销商网络,新增加13000多名业务员,同时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新工厂的建设。”
这些人都充实到销售部门和终端渠道,加大了汇源的营销推广。按照朱新礼的要求,“业务员把市场信息最快地传到总部”。
“汇源要争口气”
尽管被“炒掉”的“胖鸭子”让朱新礼念念不忘,“但是我没有任何的怨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汇源留在这个产业,会把这个产业链做的更好”。
汇 源开始重新拾起之前暂停的上游基地建设。自2009年6月起,湖北钟祥、安徽砀山和山东乐陵等地的项目陆续再开工,而且汇源又启动其他新项目。今年3月 12日,汇源投资10亿元在黑龙江肇东建设的汇源工业园刚刚签约。赵金林透露,“该基地将发展东北的干果和特色水果饮料。”
“为什么去年下半年我把一些停的项目开始动工呢?”朱新礼表示,“包括新的项目开始兴建,主要是我们缓过劲来了,人、财、精力都充足了。那肯定是上游与下游一样,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我始终认为,产业链一定要做起来,做强。”
朱新礼强调,汇源今天推出果汁果乐,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在这个压力下,向前的一个动力。
“汇源果汁生‘汽’了,汇源人生气了,就是要争口气,做的最强、最大、最好。”
与可口可乐联姻未成,而这一次,汇源闯入可口可乐的地盘,做起碳酸饮料,直接与其产品芬达乃至“可口可乐”产生直接竞争。
“竞争,现在是看谁对消费者的重视,谁对消费者的服务,我们不怕竞争,也善于合作。”朱新礼表示,新产品出来以后,与任何国家的品牌相比毫不逊色,汇源“就有底气了”。
在朱新礼的规划里,去年9月汇源从欧洲订了60条生产线,今年将新建10家新厂,用于生产果汁果乐。“从这个月开始,已经有生产线到位了。”
“2010年,果汁果乐上市,对汇源来说,是一个华彩序幕,好戏更精彩更还在后面一个接一个。”朱新礼自信满满。
但果汁果乐能否成为朱新礼再战江湖的犀利武器,和汇源业绩的一剂强心针,仍尚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4005.html
源未被可口可乐收购的恶果正在显现。
因为当初可口可乐承诺了179亿港元的好价钱,让朱新礼放心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上游果园建设。收购案被否决之后,汇源为扩展业务又大幅借贷,负债率激增。
现在麻烦来了。这家中国最大中高浓度果汁生产企业背上了债务违约的指责。
9月10日,汇源果汁(1886.HK)被指今年4月订立的三年期2.5亿美元贷款已经违反协议条款。根据贷款协议,汇源的负债比率不能超过 65%,而负债对未计息、税、摊销及折旧前盈利(EDITDA)的比例最高为5倍。2.5亿美元的贷款加上之前5000万美元的贷款余额,汇源负债比率由 2009年底的28.8%升至今年6月底时的70.3%,明显超过了银行的相关限制。
据路透社报道,汇源已向18家贷款银行建议修订协议内容,包括将负债对净有形资产比例由0.65倍放宽至0.7倍,负债对EDITDA最高比例亦上 调至7.75 倍,最低利息覆盖率则由4.5倍放宽至4倍。汇源还提出向银行多支付0.05%的利息作为豁免费用,即125万美元。
9月16日,一众银行家们受邀参观了汇源工厂。对于朱新礼和众银行家的沟通,汇源发言人曲冰表示“交流愉快”,并表示由于贷款协议涉及多家贷款银行,各方仍需商讨各项细节,但对近期内达成协议充满信心。
汇源需要取得18家银行中的12家银行的同意,才能获得豁免及通过协议条款修订。汇源最终很可能会获得豁免,毕竟银行逼汇源还钱或者降低负债率,只能是得不偿失,要让汇源维持运营,需要保留必要的现金。
此外,今年7月,软银赛富基金接替达能成为汇源的第二大股东,赛富基金适当援助也并非没有可能。这让汇源可能会暂时渡过这场现金考验。
当初朱新礼之所以想要出售汇源,就是因为下游利润太低。果汁行业受制于上游的原料提供方,2007年,由于生产量增加及进口浓缩汁价格上升,浓缩汁及果浆成本增加55.5%至4.66亿元;2008年汇源果汁销量同比仅有5%的增长,而原料成本增加了29.4%。
朱新礼希望能够借助得来的资金进入上游。而后,上游启动开始花钱,各地的果园基地相继开工建设。
但是,可口可乐收购被否决,不仅让出售上市公司汇源果汁的74亿港元(通过全资控股的汇源控股朱新礼可以套现74亿港元)未能如约而至。所以,从 2009年3月商务部否决收购协议开始,外界就对汇源的财务风险提出质疑。虽然汇源紧急叫停了上游果蔬基地建设,但是有公开资料显示,汇源其时已经在上游 投入近20亿元。东方艾格分析员陈静认为这些项目只能暂停,毕竟汇源与地方政府都签有协议。
同时,朱新礼不得不再次拾起本已放下的下游产业—这是一个竞争激烈需要砸钱的市场。
在等候交易审核期间,汇源对下游的投入几乎终止,对销售团队和下游经销商也做了大幅削减。而百事可乐的纯果乐100%果汁、中粮集团的“悦活”100%果汁等却正在酝酿夺取汇源的地位。
重建销售团队,推出新品柠檬me是重振第一步;2010年3月亮相的果汁果乐则被赋予重拾河山的厚望。
根据尼尔森的统计,汇源继续保持中国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的龙头地位,销售额分别占各自市场近50%及42%,但是高浓度果汁的市场覆盖率 仅有20%左右,要想获得更大的增长,只能向空间更大的低浓度果汁饮料市场发展。为了这个计划,汇源2009年9月在德国科隆展会上预定了60条果汁果乐 生产线,2010年,汇源将为果汁果乐新建10个新工厂。央视广告、湖南卫视《勇往直前》冠名等推广也迅速展开。
但汇源对外声称投入50亿元的果汁果乐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其2010年上半年报显示,汇源果汁实现销售额14.8亿元,同比增加68.4%, 毛利率也增加到36.8%,但是净利润亏损7224.7万元。原因即在于,因为推出新产品以及加强销售队伍建设,营销管理费用占比高达44.5%,达到 6.6亿元。而陈静认为,果汁果乐未能发挥汇源在中高浓度果汁领域里的强势地位,低浓度的果汁饮料竞争激烈,统一、康师傅等早已占领强势地位,汇源的产品 独特性不强,市场很难打开。
围绕果汁果乐的投入使汇源急需资金。对于此次涉及违约的2.5亿美元贷款的用途,汇源称:“基于对国内果汁市场前景的看好,为扩充生产提供资金。”这显然是用于其投下重注的果汁果乐。
同时,朱新礼也不甘于就此放弃上游的建设。2010年3月果汁果乐的上市发布会上,朱新礼再次强调,一定要解决产业链的问题。
2009年6月开始,汇源重拾上游基地建设,在湖北钟祥、安徽砀山和山东乐陵等地的项目陆续再开工。毕竟,成为最大的浓缩汁提供商,是朱新礼一直以来的愿望。
在原有投入之外,汇源还启动了其它几个新的上游项目。3月份,陕西杨凌投资3亿元的项目再增资3亿元;4月份,签下总投资5亿元的永春项目;山西万荣项目在已投资2亿多元的基础上再投资5亿元;投资5亿的南充项目更是创下今年1月动工、9月13日正式投产的高速度。
同时背负着上游果园基地建设和下游果汁果乐市场开拓的汇源难免有点力不从心。同样强调打通产业链的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 曾表示,上游太大了,太复杂,牵涉的政策复杂,牵涉的人也太多,“中粮的西红柿种植、葡萄种植采用的订单式管理、租赁种植等都是进行很多种尝试才得到的经 验。”
朱新礼本人也承认,汇源的战线拉得太长,从种苗、果树、果园、加工、生产到质量、品牌、销售、货架,“这么长的产业链,我不撑着没有接下来的人能撑着。”
针对这次危机,在强调汇源有多种融资渠道的同时,朱新礼也表示,“集团手头现金接近12.3 亿元”,即使贷款银行在明年6月底前要求偿还贷款,“亦有能力偿还或安排再融资”。
但大福证券分析员左国光认为,债权人将收紧汇源日后的信贷审批,此情况将阻碍公司债务融资的灵活性,并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进而竞争优势减弱。
外界也对朱新礼是否再次“卖猪”有了猜测。与可口可乐洽谈收购事宜时他的一句话被传诵一时:“企业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
如今蒙牛已经纳入中粮系统,而中粮也被认为是收购汇源的最合适人选,不过中粮与可口可乐的合作伙伴关系可能导致一些同业竞争的争议。
朱新礼曾经在签下出售给可口可乐的协议时说,“我快60岁了,我得考虑我的股东股民员工怎么办,我不得好好交给一个人、一个大企业,好好把它发扬光大?你想想我还能交给谁呀?”
现在,这仍然是个疑问。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29/1935661.shtml
每经记者 李娇凤 发自北京
昨日(9月28日)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由公司主席朱新礼全资拥有的中国汇源控股,以每股5.1港元 的换股价,兑换总值600万美元的汇源果汁可换股债券,涉发股约913.66万股。完成后,朱新礼在汇源果汁的持股权益,将由原来的41.53%增至 41.89%。
汇源果汁称,朱新礼此举反映他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以及对业务发展的长远承诺。
另外,对于近期曝出的汇源果汁遭遇现金流危机一事,汇源果汁表示,公司正与贷款银行就豁免公司两笔银团贷款的财务契约限制进行积极磋商,由于贷款协议涉及多间贷款银行,各方需要时间商讨各项细节。
汇源果汁还称,公司正致力于争取在短期内就有关事宜与贷款银行达成共识,管理层相信,在双方相互配合下,最终可达成协议。并将在达成协议后,在合适的时间尽快向外公布。公司的日常业务运作正常,未受到影响。
对此,阿斯达克财经网港股分析师王珏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汇源果汁与贷款银行达成共识的问题不大,因为银团不会对汇源逼得太紧,汇源的现金流还是不够充分的。“所以汇源需要跟银团好好协调,让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发展业务,等贷款到期时有钱还,最终取得双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5/1MMDAwMDIwMTE1Mw.html'
在爆出2.5亿美元贷款“危机”一个月之后,汇源果汁(01886.HK)与18家贷款银行团终于达成协议获得豁免。
10月13日晚间,汇源果汁宣布,该公司已于“2010年10月13日(豁免日期)获得2.5亿美元贷款的豁免”。但是作为豁免条件代价,贷款银行团要求汇源从当日起的一个月内提前偿还2500万美元,并且在本年度财报公布前这一段时间内将贷款利息率提高0.5%。
尽管争取到2.5亿美元贷款的豁免,但是在另外5600万美元定期贷款上,汇源尚未与银行团达成协议。
在发给本报的官方声明中,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表示,“5600万美元银团贷款的若干财务承诺争取豁免”。10月14日,汇源第二大股东赛富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焰告诉记者,“5600万美元贷款很快能解决,2.5亿美元都解决了,这个更能解决。”
2008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后被商务部以涉嫌垄断否决。此后汇源一度陷入资金链紧张。汇源纾困资金来源主要是多家银行,但也让其背负着沉重负债。
汇源做出让步
9月10日,汇源果汁临时停牌,事起2010年4月订立的3年期2.5亿美元贷款,因该公司的负债比率已高于协议订明的水平。这让汇源再次陷入贷款超贷尴尬中。
汇 源果汁为该笔2.5亿美元贷款给出的最高总合收益为276基点。根据贷款协议,汇源将自2012年4月30日起分三期偿还,每半年支付一次。贷款银行要求 汇源的负债对净有形资产比例最高为0.65倍,负债对未计息、税、摊销及折旧前盈利(EDITDA)的比例最高为5倍。
为汇源提供贷款的银行包括工银亚洲、渣打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信嘉华银行、民生银行等18家银行。
事件发生后,汇源这家国内主要果汁生产商再次陷入舆论漩涡,外界质疑汇源的财务和资金状况。
为 此,汇源紧急游说18家银行团提出债务豁免,提出支付50个基点的豁免费用,寻求放宽协议负债比率至今年12月底。汇源建议修订协议内容包括将负债对净有 形资产比例限制,由0.65倍放宽至0.7倍;负债对EDITDA的最高比例由5倍上调至7.75倍;综合EDITDA对综合利息开支则由4.5倍放宽至 4倍。
由于当时未获得银行团豁免,截至6月30日,当期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40.599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6.165亿元人民币。在汇源果汁今年半年报中,汇源不得不将2.5亿美元和5600万美元的长期银行贷款技术性地重新分类为短期负债,面临着短期巨额还贷压力。
10 月13日,汇源的公告表示,在与银行团谈判后有关2.5亿美元贷款获得豁免。在汇源与银行团达成的贷款协议所规定的财务承诺修订中,银行团同意将“综合总 借贷对净有形资产净值比例限制,由最高0.65倍放宽至不高于0.7倍”;“综合总借贷对综合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DITDA)的最高比 例由不高于5倍上调至最高7.75倍;而综合EDITDA对综合利息开支则由“不得高于4.5倍放宽至比例不得低于4.0:1”,上述三项财务承诺修订有 效期限为“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29日期间”。
汇源官方表示,“汇源果汁管理层相信,从本公司表现及未来营运活动获得现金流入净额的能力来看,将有能力在不会为本公司财务状况带来重大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满足新的协议条件。”
汇源的代价
2.5亿美元贷款获得豁免,让汇源长长出了一口气,但贷款偿还仍留有“尾巴”。
为 了获得银行团的豁免,汇源不得不做出三项让步:一是汇源须向贷款银行支付额度为2010年6月30日2.5亿美元贷款尚未偿还本金额0.5%的款项,即为 125万美元;二是汇源必须在豁免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前偿还2500万美元;三是从有关豁免日期至该公司中期/年度业绩公布之日止期间有关贷款的利息的年利 率须增加0.5%。
这与汇源当初提出豁免的条件有不少出入。当时汇源只表示,就2.5亿美元贷款向贷款银行支付50个基点的豁免费用,即为 125万美元。而在达成的新协议中,银行团要求汇源不仅要提前偿还2500万美元,而且还要从10月13日到本年度年报公布之日期间提高偿还贷款利息率 0.5%。
还款条件的变化,出乎外界预料,显然汇源遭遇贷款银行的施压。10月14日,本报记者多次联系汇源总裁助理、新闻发言人曲冰,其手机一直未接。
当记者就新附加条件采访阎焰,但阎焰表示,“2500万美元是最低还款”,汇源银行账户有十几亿元,就是2.5亿美元都要求还也没问题,对汇源没有太多影响。
除了还款条件变得苛刻,汇源另外一笔5600万美元贷款目前仍未得到贷款银行豁免。
汇源公告表示,仍就在为“2010年结余的5600万美元的银团定期贷款与放宽银行洽商以取得豁免,本公司预期稍后会获得放款银行回复”。
汇源上述贷款主要投入到果汁果乐和果汁奶生产线上。2009年9月汇源从欧洲订了60条生产线,今年将新建10家新厂,用于生产果汁果乐。另外,汇源购置了10条果汁奶饮料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投入1亿多元。
在与贷款银行谈判期间,为了给市场以信心,9月28日,汇源果汁宣布,公司主席朱新礼以每股5.1港元的换股价,兑换总值600万美元的汇源果汁可换股债券。完成交易后,朱先生在汇源果汁的持股权益,将由原来的41.53%增至41.89%。
截止到10月14日收盘,汇源果汁股价为5.66港元,上涨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guv.html
9年开始国内资本市场消费品行业上市企业快速增加,汤臣倍健、金字火腿、黑牛食品、涪陵榨菜等很多都是我们身边就能接触到的企业,相信未来还将出现 很多新面孔,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优秀的投资标的。消费品很多细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大部分新上市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同时估 值很高,必须谨慎评估其市场空间、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些强势的老品牌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尽管它们的规模已经较大。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榨菜行业竞争太激烈,作为低端食品目标客户主要是社会底层如外来务工人员等,品牌辨识力较差,品牌效应并不太明显,而且榨菜产品市场渗透率已经很高,未来增速有限。现阶段保持增长可期,但长期未必很稳定,若出现价格战则业绩可能发生波动。
可口可乐的并购更多从战略需要出发。汇源果汁作为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业绩也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但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众多,汇源优势并不明显。ROE不算理想,08年销售量出现波动,未来增长速度可能放缓。
旺旺、康师傅与统一同为台湾在中国的三大食品品牌,在各自的细分产品领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是领导性品牌。例如康师傅方便面市场占有率高达近五成,旺旺的 产品很有特色,而且味道很不错,二者都维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属于不错的投资标的。风险是都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和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写于2009 年)
梁军儒20110117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8/2200145.shtml
每经记者 李刚 发自北京
近日,业内传出汇源正在与茶饮料生产企业旭日升洽谈收购事宜的消息。上述消息称,收购事宜有望在春节之后展开全面运作,旭日升品牌也将划归汇源的茶水事业部进行管理。
此外,有相关媒体代理机构称,其已全权代理汇源出产的旭日升冰茶在央视2011年的广告投放,并有多名国内明星经纪人有意代言新的旭日升产品。
汇源做好准备?
就此收购事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汇源方面的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此前虽然与旭日升方面有过接触,但有关此项收购事宜还没有确定消息,不排除存在变数的可能,详细情况还不方便透露。
不过,在传闻中所提到的“茶水事业部”确实存在。据汇源内部工作人员透露,公司茶水事业部在2010年10月成立,与之同时成立的还有果汁、饮品、儿童等三个事业部,2011年汇源主要业务也将分为这四个项目进行分品类运作。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旭日升方面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对最后的情况并不清楚,目前公司已经放假,详情在农历新年后再作了解。
旭日升的鼎盛与没落
据悉,旭日升作为中国茶饮料的先行者,在上世纪90年代,销售额曾达到20亿元的高峰。中国饮料行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茶饮料总产量为185万吨,其中旭日升的产量就达103.6万吨,占据了茶饮料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然而,种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旭日升在2001年的成绩一落千丈,市场占有率从高峰时期的70%猛然跌落到3%,次年便停止在全国大规模铺货,从此陷入低迷。
直至2009年秋季糖酒会期间,旭日升再次携其明星产品 “旭日升冰茶”亮相。此时,拥有旭日升品牌的已是河北中社新旭食品有限公司。据悉,目前的旭日升品牌,不仅生产茶饮料,还涉及天然矿泉水、碗粥、罐粥等产品。
借力或非易事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汇源在2010年重磅推出碳酸饮料 “果汁果乐”,耗资达5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汇源对碳酸饮料市场的重视。假如汇源能够成功收购旭日升品牌,其目标将是借旭日升茶饮料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迅速打开市场局面。
然而,河北的快消品牌营销人韩旭表示,汇源借力旭日升进军茶饮市场并非易事,而旭日升要借汇源东山再起同样不易。韩旭说,目前的旭日升品牌缺乏自己的营 销队伍,没有系统的市场。以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不少小企业都在 “租用”旭日升品牌生产自己的产品,以农村市场为主。汇源在城市和农村都不缺少品牌知名度,即使要推出副品牌可以很快被认知。而汇源对旭日升来说,最大资 源是渠道,但现在市场格局已经变了,汇源渠道的推广能力是否能使旭日升重回主流茶饮市场很难预测。从总体来看,两个品牌的叠加,在产品研发、技术、品牌、 渠道等各个层面都难有“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