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大換牌” 新加坡政商界熱議抓住中國機遇

2016年以來,全球經濟陰雲密布,主要經濟體複蘇進程不斷分化,全球貿易水平持續下降,同時,英國退歐、土耳其政變等“黑天鵝”事件時有發生,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如何實現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成為眾多國家的共同渴望。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逐漸從投資出口驅動型,轉型成為以科技、創新發展為基礎的消費驅動,中國經濟步入充滿嶄新機遇的發展軌道新階段,開始適應經濟以個位數增長這一“新常態”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新挑戰。

“中國的發展不只是14億中國人民的福祉,在這個高度互聯互通、高度全球化的環境下,中國的穩定與蓬勃發展,將有利於區域和世界各國的發展。”7月18日,通商中國董事、慧眼中國委員會主席李奕賢(Lee Yi Shyan)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2016”年會上說道。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誌賢(TEO Chee Hean)在論壇致開幕辭時表示,目前新加坡與中國的合作已經從經濟方面,擴大到金融、環境、社會治理、文化交流等方面。新加坡會繼續加強現有的合作,也會找有意義的方式和中國一起合作,在穩定繁榮的地區里繼續發展雙邊關系。

中新經貿往來持續深化

創立於2010年的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由通商中國主辦,本屆論壇以“經濟放緩或產業轉型:中國和區域的經濟前景和機遇”為主題,旨在深入探討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剖析中國政治、社會、經濟各種重大因素的形成和交互影響,更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力量和決定性因素,從而更好的洞悉中國變遷因素,掌握中國經濟脈動規律。

近年來,中國與新加坡經貿領域合作不斷加強。去年,新中兩國慶祝建交25周年,雙方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今年6月,新加坡將人民幣納入其官方外匯儲備,這一舉動不僅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認可,也有利於新加坡進一步鞏固其作為重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目前,中國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和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之一。雙方合作的標誌性大型項目包括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等。此外,兩國在金融、科技、環保、文化教育、人力資源、社會治理等領域合作也十分引人註目。據悉,“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為主題的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呼之欲出,將成為兩國新時期互利合作的又一個亮點。

張誌賢提出,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超過70倍,去年,達到10.8萬億美元。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從2009年起,中國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從2013年起,新加坡也成為中國外來投資的最大來源國。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誌賢致開幕辭。圖片來源:通商中國)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中國正試圖重新詮釋與定位在亞洲乃至於國際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在社會日趨多元化和複雜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人口結構平衡點的轉移,以及中產階級的持續崛起,衍生出許多新的消費需求,催生出無限的商機。

“近年來,中國為更進一步和世界經濟體系接軌,做出了許多策略性的改革,從‘三期疊加’到‘新常態’,再到近期全力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奕賢認為,這些措施,都在積極的增加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和動力,維持增長的勢頭,“以增長帶動民生,以民生推動社會的發展”。

中國為可持續發展積蓄能量

中國經濟的改革和轉型,勢在必行,但不容忽視的是,改革仍面臨較大阻力,同時範圍廣泛。中國既有高速增長的新興企業,也有大量產能過剩有待改造或關閉的低端產業。中國經濟如何在轉型中保持穩健增長?全民創業和科技創新,是否能夠成功拉動增長的火車頭?中國企業國際化,對中國國內經濟和國際的經商環境,會有什麽影響等一系列問題,都成為此次論壇與會者迫切關註的話題。

“中國現在面臨一些矛盾和壓力,一方面,中國政府必須確保中國經濟增長不會低於一定水平,但同時要確保不管采取怎樣的經濟刺激措施,不能使國家債務和金融機構不良率進一步惡化。”瑞士斯馬加戰略咨詢公司總裁Claude SMADJA說道。

對於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切,中國駐新加坡特命全權大使陳曉東在論壇上發言稱,中國目前經歷“L型”經濟發展路徑,正在著力進行經濟的升級改革。

陳曉東坦言,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很大挑戰。一方面,經濟增速有放緩壓力,金融領域風險顯現,同時,舊經濟增長引擎逐漸失去動力,而新增長引擎還未成熟。

但他強調,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可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6.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26%。同時, 上半年,中國創造城鎮就業700萬,完成年度計劃的71%。” 陳曉東認為,供給側改革令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轉型之路將挖掘出更多增長潛力。一方面,目前中國服務業所占比例已經大於生產制造業,消費的貢獻大於投資。同時,中國經濟在不斷孵化新引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領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大力推廣的“一帶一路”戰略已經為刺激中國及沿線國家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

陳曉東表示,“一帶一路”目前已經吸引70多個國家參與進來,中國與參與國之間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的25%,中國與參與國之間的年貿易增長達到18%,創造6萬多個地方就業崗位 。同時,亞投行與絲路基金也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陳曉東透露,亞投行第一筆貸款規模達500萬美元的貸款將很快簽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42

嘉凱城前三季度虧損12.49億元 恒大換將

嘉凱城10月27日晚間發布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虧損12.49億元,去年同期虧損5.86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虧損約2.97億元,去年同期虧損3.64億元;前三季基本每股收益為-0.69元/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7.01億元,而去年末為19.97億元。

公司前三季度虧損擴大的原因為,本期結轉的房地產項目毛利較低,不足以覆蓋當期費用。公司此前公告稱,恒大地產集團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目前公司正全面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業務管控能力,將減虧增效作為公司的目標。

嘉凱城27日召開的董事會通過了《關於聘任郭家彤先生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議案》。而郭家彤1982年出生,簡歷顯示,其歷任恒大地產集團天津公司副總經理、秦皇島公司總經理、北京公司總經理,廣東公司總經理。此前,10月25日遞交辭職報告的公司副總經理楊珩,1986年出身,歷任恒大集團投資中心總經理、恒大集團廣東公司副總經理、恒大集團黑龍江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37

海南樓市大換檔:調控很近,炒房很遠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海南省一路發展幾許燦爛幾許波折。

4月13日,國家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消息傳出,因改革開放而興旺的海南如今被國家和時代賦予新的使命。

遊資對政策利好的消息敏感不過,但已無炒作的空間和可能。3月31日,海南出臺堪稱全國最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4月16日,政策再度窮追猛打。事前鋪墊,升級調控政策,事後圍堵,杜絕炒房及房價飆升的可能,海南此波操作謹慎,顯示了地方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調整產業結構的決心。

上車變難

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消息後傳出後,謝二可(化名)接到一個道歉電話。

謝二可在2016年10月,購置了位於海南海口的中海錦城。出手之前,詢問了在深圳從事房地產業的朋友,結果遭到了朋友的強烈反對,理由是雖然謝二可是海口人,但在深圳工作,有錢應該先在深圳上車。

如今朋友為此感到抱歉,因為差點耽誤一樁如今看來正確無比的交易。利好消息的出臺,讓小市民的資產財富故事有了憑證,也讓市場人士對過往的觀點、判斷進行修正。

謝二可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有點後悔。“我買的房子是98平方米的三居室,9700元/平方米帶精裝,首付按照三成算,我準備了30萬,但簽約的時候發現首付給兩成就行了。現在回頭想想,應該買個更大點的房子。”

根據房天下數據,截至至今年3月底,中海錦城的價格已上升至16460元/平方米。房產買賣投資素來是一半眼光,一半運氣。而上車越來越難,已經成為有誌於投資海南島的人士的共識。

首先是房價的普遍性上漲和庫存的快速去化。

土生土長的海南人張遠(化名),大學畢業後進入房地產行業,為房企銷售樓盤。但張遠本人並不是很看好當地的房價,他認為,海南的房價已經足夠高了,因此從沒有考慮過在當地買房做投資。

但出乎張遠意料的是,自2016年底至今,他所在的房企開發的新盤已經翻番。張遠告訴第一財經,“2018年開年以來,我們公司的項目部分每平方米已經漲了兩三千元。”

據海南中原地產數據,截至2017年6月,海南全省的去化周期降低至11個月。而海南錦誠旅遊地產服務機構董事長王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海南全省的去化周期僅為10個月左右,個別縣市的庫存甚至只有5個月。”

耕耘海南市場多年、熟悉當地新房市場的資深從業人士陳改革告訴第一財經,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三亞全市,包括限購區和非限購區,只有幾千套房源在售。“因為限價等原因,目前多個項目無法入市,市場無房可賣。”

此外,海南還有全國最嚴格的調控政策。據3月31日海南省發布的《關於做好穩定房地產市場工作的通知》,海南目前限購五年、首付七成、限售五年,提高購置門檻,鎖緊流動性,盡可能壓縮海南房產的投資空間,使其回歸居住屬性。

海南省的思路是:島內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由政府來保障、改善性需求由市場來調節、投資性需求靠制度來限制。

嚴防密堵

第一財經采訪過程中,有接近海南省海口市官方的消息人士將國家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消息形容為“超級紅利”。

一些消息顯示,海南的樓盤正在往上調價、捂盤惜售,購房者連夜看房。

陳改革對第一財經表示:“漲價情況確實存在,但只是個別的行為。多數項目該去化的都已經去化了,現在漲價的一般是中小開發商單獨的項目剩下的尾盤。目前市場上正在漲價的項目,剛需盤漲1000元/平方米,高端項目漲價3000~5000元/平方米。”

政府已經出手了。4月16日,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相關通知要求,措辭嚴厲,相當罕見。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求,各市縣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體責任,對落實調控目標不力、量價仍上漲過快的市縣,將提請省政府進行約談問責。

再者,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求各市縣房管(住建)部門對轄區內所有房企和中介進行約談,防止任何形式的宣傳炒作和哄擡房價行為;對違法違規的房企、中介及從業人員給予最嚴厲的處罰,直至清理出海南市場。

這即可解釋,何以大的、項目多的開發商配合地方,不敢漲價,沒有人敢拿公司在區域的未來冒險。

王路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幾乎沒有新增供應,房價確實存在較大的上漲壓力。但政府已說了重話,應相信政府的行動和決心。不排除目前個別調價的樓盤是一種營銷手段。

為防萬一,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打算聯合省紀委派駐組對各市縣執行“房八條”情況、房地產市場波動情況進行不間斷督查和明察暗訪。而各市縣商品住宅銷售數據也要每日一報,由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求匯總後上報海南省政府。

海南房地產史上有數個重要節點。

1993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爆破,當地樓市從白天轉向黑夜。此後,海南用了近十年時間來消化庫存、處理爛尾樓。

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概念出臺,樓市得到利好。陳改革還記得,那時“一夜漲了7000、8000元/平方米,因為沒有完善的樓市防範措施”。

俱往矣,今時不同往日。事前鋪墊,升級調控政策,事後圍堵,杜絕炒房及房價飆升的可能,海南此波炒作謹慎,讓人看到地方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配合更高層面的政策支持的最大決心。

房地產業角色再定位

但海南島上,房產的價格越來越貴也成為業內共同判斷。

2010年之後,經歷政策調控、宏觀經濟走弱等影響,國際旅遊島的概念被消化後,從2011年至2015年,海南樓市歷經了5年的下調。

回暖已經是2016年的事了。2016年2月,海南省發布《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提出了“兩個暫停”去庫存措施,對商品住宅庫存消化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縣,暫停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和規劃報建。

此後一年中,海南省又多次發布政策落實、深化“兩個暫停”。並且,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四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

庫存的下降已是毋庸置疑了,2015年12月海南全省的商品房庫存為45個月,到了2016年12月庫存只有23個月。

2018年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宏觀調控提升土地效益的意見》被官方宣布,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宅地和新房項目雙收緊,海南樓市的供給側已無花樣文章可言。

而2016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後,國內一二線城市和部分環都市圈的三四線縣市遭到多輪樓市調控,部分遊資進入海南。

此外,棚改貨幣化安置也促進海南樓市回暖。根據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數據,2017年全省棚戶區計劃開工25108套,實際開工25866套,開工完成率為103%。

再加之,海南樓市正歷經一場價值回歸,國際旅遊島、自貿區自貿港所帶來的發展動力、新一輪旅居和消費需求將成為海南房產價值上漲的驅動力。

第一財經已報道過,今年年初,由於調控從嚴,一部分海南地產從業人士放棄本地市場,到雲南和廣西尋找新的商機,為海南外溢需求服務。但同時,一些新的從業者正湧入,說明市場的吸引力猶在。

根據海南省統計局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業用工人數增速為13.5%。統計局表示,房地產業用工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房地產推介、“候鳥”過冬和旅遊購房需求增加影響,其中房地產中介用工人數同比增長33.6%。

謝二可在2016年10月爭取到的兩成首付已成絕唱。政策要求首付七成,而實際市場中,第一財經多方采訪發現,不乏要求購房者全款的項目,甚至出現茶水費。而根據不同的項目類別和定位高低,茶水費有5萬、10萬,甚至高達百萬。

如果海南市場政策繼續收緊,或將要求搖號。目前,杭州、西安等城市已出臺公證搖號買賣新房的政策。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說,海南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調整產業結構。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歷史正待寫下,產業重塑,房地產業的角色被重新定位,正逐步變成現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