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券商透支員工花紅救市 每人最少出資10萬回購股票
1 :
GS(14)@2015-07-23 11:35:2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3/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A股爆發股災後,內地為救市無所不用其極,多家國企配合政策「為國護盤」,跌勢慘烈的中資券商更發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上至管理層下至普通員工齊齊回購股票。消息稱,有中資券商更率先「透支」明年花紅予員工,用作回購救市之用,也有公司強制員工每人最少出資10萬元認購股份。
有中資券商人士向本報透露,為回應國家號召救市,身處內地的員工都要參加持股計劃,但資金將由公司先行透支原於明年才派發的現金花紅,予員工支付。據了解,公司為補償員工,屆時或會派發股權,以代替失去的現金花紅。
強制認購股份
但也有另外一家中資券商人士稱,雖然公司名義上說是自願參加,但實際上符合條件的員工都要強制參與認購公司股份,最低認購額為10萬元,若無法繳付,就從本年度的花紅中扣除,基本上等於一年的花紅就沒了。
從內地股市牛市轉跌之後,券商就成為了救市的主力軍。7月初21家券商宣布,將以至少1200億元人民幣用於投資A股藍籌股ETF;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證券公司更不可減持,需擇機增持。
然而,中資券商亦為股災的重災區,7月初至今,7隻在港上市中資券商平均跌幅達到15%,本救市救己的原則,這些公司均推進回購或大股東增持公司股票。
6家券商員工籌資認購
救市行動亦無可避免延伸至普通員工,包括海通證券(6837)、廣發證券(1776)、華泰證券(6886)、中信証券(6030)等6家券商,均公布了員工籌資認購公司股份,以示利好。
對員工花紅被變相用來救市,信達國際(0111)銷售及市場部董事總經理司徒煜裕認為,有時公司會發紅股作為花紅獎勵員工,和員工用花紅購買股票的性質其實一樣。如果員工對公司有信心,持有公司股份是好事,因為會對公司業務更盡心。他表示,如果其公司需要回購,也會很樂意參與。
此外,各家券商近日亦不約而同地,亮出上半年驕人的經營業績,其中海通證券利潤按年增長245%,廣發證券利潤按年增長400%。昨日國泰君安國際(1788)也剛發盈喜,預期上半年純利按年增長不少於40%。
明報記者 武君
何濼生:政府應出資 解決強積金對冲
1 :
GS(14)@2017-01-04 00:33:15【明報專訊】強積金對冲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當年政府為了獲得商界支持,容許僱主以他們為僱員的強積金供款來支付長期服務金。基於這個承諾,僱主經考慮後認為仍能承受,強積金遂於2000年成功推出。
失業保險 遠水救不了近火
然而,強積金本意是供僱員退休之用。對冲機制下,受影響人士的強積金下跌,明顯削弱了這個功能。此外,要領取長期服務金,僱員要符合一些條件,一是為同一僱主無間斷服務起碼5年;一是下列情况之一出現:或在無嚴重過失下遭僱主辭退、或是合約期滿不獲續約、或因健康理由無法工作,或身故。長期服務金所惠及的多是有困難的家庭。著名學者劉遵義認為一個出路是以失業及殘疾保險取代。這建議言之成理。然而,成立失業保險是大手術,一般都要向僱員徵收失業保險保費,失業保險通常又會因道德風險增加失業率。縱使最後認定可行,遠水亦救不了近火,雖然劉教授的建議言之成理,筆者仍不推薦。上策應是索性由政府承擔取消對冲機制的一切成本,並容許追溯。
由政府承擔取消對冲機制的一切成本,論據非常簡單。首先是政府要有信用。當天既然以對冲機制誘使商界接受因引入MPF而增加的負擔,今天就不應在經營環境更艱難的時候取消對冲機制增加商界的負擔。第二,合資格取得長期服務金的人士已證明屬自食其力、能滿足老闆基本要求,並能長期服務同一僱主的人士。即使動用公帑,為這些群體出點錢協助他們,既可惠及有需要的人士,又可安撫勞工界多年以來的怨懟,相當值得。第三,根據強積金局的數字,自2001年7月至2015年底,多年來冲走的強積金亦僅為280億元而已。
對勞工界而言,自1986年便生效的長期服務金已被視為基本權益。侵蝕這基本權益,社會代價大、政治代價更大。何必與民為敵?
削減長服金 傷害勞工階層
聞說政府有意「劃線」取消對冲機制,把劃線日之前冲走的強積金一筆勾銷,並自劃線日之後取消對冲機制。政府會以公帑資助資方承擔劃線日後的額外支出,再分階段取消資助;另一方面又會把計算長期服務金公式中的2/3改為1/2,即每服務一年由原先勞方可取2/3個月的長期服務金改為半個月。這做法非常不智。既背信棄義,又傷害廣大勞工階層的權益。何苦?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19&issue=20170103
政府出資加快建中醫院
1 :
GS(14)@2017-01-19 08:04:12【本報訊】特首梁振英於2014年施政報告預留將軍澳醫院一幅地興建中醫院,他昨日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表示,政府會出資興建中醫院。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去年有團體估計興建中醫院需40至50億元,不排除未來會漲價。醫院管理局會制訂明年招標非牟利團體營運中醫院的細節。中醫院屬自負盈虧,收費水平需接受政府的協議規管,暫未有落成時間表。
檢討中醫薪酬
消息人士表示,去年政府接獲7個團體就興建中醫院提交意向書,有團體指要自資建院有困難。為加快中醫院落成,政府決定出資興建,但全資或只資助部份費用未有定案。醫管局明年招標非牟利團體營運中醫院,該局設計中醫院營運模式及招標條款時,會參考現時由該局、大學及非政府機構三方合作的中醫門診營運模式。報告提及,政府已要求醫管局檢視受聘於三方合作中醫門診的中醫薪酬水平。消息人士稱,有關中醫月薪約2萬,有受聘中醫反映目前薪酬偏低。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委員葉維晉表示歡迎,盼政府推出中醫醫療券或醫管局購買中醫院服務,帶動營運。■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9/19901883
啟德地過渡貸款 海航提早還20億冀向市場釋出資金充裕訊號
1 :
GS(14)@2017-10-09 03:11:45【本報訊】早前受監管機構排查、再融資遇阻的海航集團,資金安排出現突破。集團去年底在港投得首塊啟德地皮,其35億元1年過渡期貸款下月初到期,消息指,海航已於上周向三間貸款銀行,罕有地提前償還約三分之二的貸款,涉約20多億元,冀向市場展示財務實力及手頭資金充裕的訊號。記者:劉美儀
據悉,餘下三分之一(約逾10億元)的過渡貸款,海航亦承諾在短期償還,惟現階段不清楚海航提早還款的資金,是來自自有現金、動用其他海外授信額度,抑或由內地透過間接渠道調撥來港。至於該地皮往後的發展資金及建築成本再融資安排,據悉目前已有銀行願意牽頭洽談,銀行界相信其籌組應不成問題。對於上述融資安排情況,海航集團發言人在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海航近月屢撲水
事實上,海航近月一直未有停下在海外撲水的步伐,據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海航上月中已把旗下嘉耀控股(1626)和KTL(442)的控股權質押予中國華融(2799),該批股份當時僅市值約14億元。而上月底英國《金融時報》亦引述消息報道,去年獲海航收購的瑞士空港,今年8底時曾向海航關連公司授出共4億歐元(約36.7億港元)的90日短期貸款。本港銀行界謂,借款人先償還過渡期貸款、然後再安排長期再融資的做法,過往甚為少見,但海航此舉可帶來正面訊號,有利現正進行的再融資商討,而集團先還35億元過渡期貸款後,新的再融資額規模亦可更彈性處理,若願意承銷的銀行不多,貸款規模可縮細至只就建築成本融資,即約30億元;相反若銀行積極參與,借款人可擴大再融資金額至包括地價成本,估計約50、60億元。海航去年底以88.37億元投得啟德首幅地皮,可建總樓面面積65.46萬呎,假設每呎建築成本約5,000元,按金管局要求,建築成本貸款比率上限降至八成計,建築成本貸款額為26.2億元,若連地價成本(最多貸款四成計)共約60億元。
有利再融資商討
海航日前亦宣佈,獲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農行(1288),在境內提供5年期、總額30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分析指有關授信雖在境內使用,不能匯出境外,但有助澄清集團資金緊絀的傳聞。海航首幅啟德地皮的過渡期貸款,去年由東亞(023)擔任牽頭安排行,承銷份額最大,參與行尚有創銀(1111)及南商銀行。集團其後再投得3幅啟德地,傳聞相關過渡期貸款分別在明年1、2及6月到期。一大行主管說,純以項目風險論,在金管局出招限制地產商貸款後,海航項目的再融資風險其實已極低,貸款息率連費用亦具吸引力,加上此地皮為海航首個啟德項目,為避免出現如「火燒連環船」的系統性風險,相信各方均會盡力促成是次再融資。上月中《彭博》引述消息報道,海航部份短期貸款銀行拒絕參與再融資,最差結果或導致集團資金斷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3/2017126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