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業內證實中鋼數百億貸款逾期 或涉及工行與交行 陳紹霞

來源: http://xueqiu.com/1876614331/31751741

網易財經9月23日訊 昨日,“某排名60多的央企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在網絡上盛傳。今日有多位鋼鐵業內人士證實,該消息所言的央企即為中鋼集團。據消息,國務院已出面協調, 此事涉及到工行和交行。

業內人士指出,“具體金額沒法確認,但是這件消息不是空穴來風”,該人士表示,中鋼集團此前大力擴張,近幾年因行業不景氣以及風險管控問題出現巨虧。

據悉,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分析稱,這是中鋼集團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此前,中鋼集團因收購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產生高達40億的欠賬,以及敵意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礦業公司造成巨額虧損,間接引發了2011年前董事長黃天文的去職。

近幾年里,中鋼集團一度傳出資不抵債,將被五礦集團兼並的消息。

資料顯示,中鋼集團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是一家為鋼鐵工業和鋼鐵生產企業及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綜合配套、系統集成服務的集資源開發、貿易物流、工程科技、設備制造、專業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

“網上說的消息是真的”,有接近中鋼人士稱,中鋼此前一度傳出將被重整的消息,“政府出面了,這一次的處理結果還不確定”。

“(中鋼)早期投資出了問題,風險管控做的不好,在大宗商品趨勢向下的情況下,前些年步子邁得太大,大企業也遲早會出問題”,另有業內人士評價。

截至23日11時,中鋼集團尚未對此消息作出回應,中鋼集團新聞發言人及上海公司人士電話均無法接通。(劉寶興)

相關報道:

中鋼回應壞賬傳聞:確有資金未按期到賬

9月23日,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10

中鋼否認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 但稱確有資金未按期到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60

昨日市場有傳聞稱,中國中鋼集團公司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國務院出面協調,此事涉及到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今日據騰訊財經報道,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上述報道提到,一位銀行高層和一位投資機構高層消息稱,傳聞屬實,但中鋼集團不會破產。目前已經出臺解決方案,逾期貸款債務可能予以免除,並由中央向中鋼集團註資200億元。

而財新稱,中鋼集團明確回應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傳聞“不屬實”,但承認存在應回籠資金未按時到賬的情況。

新浪則提到,中鋼已經離職高管內部信顯示,中鋼集團被海鑫、鑫達等民營企業套牢資金接近20億,被集團領導要求“保密”。另悉,目前中鋼集團總裁賈寶軍也“因病”去職,中鋼集團面臨再次換帥。

早前廣發鋼鐵對此評論,

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也曾導致前董事長黃天文非正常離職。此次積重難返,二度逼近破產,並不是一件超預期的事情,部分國有鋼貿企業存在人為倒買倒賣、制造收入的可能性,而這些收入利潤率較低,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上述評論還提到,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00

巨人轟然倒下?中鋼集團貸款逾期之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3

屏幕快照 2014-09-23 下午9.23.02

本文來自一財網,作者夏心愉、覃蓀、嶽峰,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一條“中鋼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的傳聞和廣發證券研究團隊一句“中鋼集團二度逼近破產並不超預期”研判惹盡眼球。但事實上,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貸款並未“全面逾期”且目前仍在正常經營。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從事件核心消息人士處了解了來龍去脈,與市場上盛傳的數百億本息逾期的傳聞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鋼集團的逾期金額為6.9億元,也正是這6.9億元引發了當前的市場風波。

至於市場上盛傳的“國務院涉入調節,並註資200億”的說法,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完全莫須有,國務院沒有涉入,銀行也沒有減免債務,由中鋼自己解決目前的問題。”

另據上述人士稱,目前幾家相關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與中鋼接洽過,中鋼也已經在研究幾種可行的融資方案,但並未確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事件“禍端”始於6月份。中鋼集團彼時在某國有銀行的一筆貸款到期,這個銀行並非目前傳聞中的工行或交行。因受到山西海鑫事件持續發酵帶來的綜合影響、以及一些政策調整方面因素,也包括集團在2011年前激進擴張留下的後遺癥影響,讓中鋼在年中的流動性遇困,中鋼集團沒能按時全數還上這筆國有銀行貸款。

據一位核心銀行人士援引銀監會內部網站的數據向本報記者透露,截止7月底,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發生了6.9億的不良貸款,當時中鋼股份的貸款余額為187億。

“其實就是這6.9億的逾期,而不是傳聞中的數百億本息逾期。”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向本報記者獨家透露,不過上述人士也透露,中鋼集團整體的貸款余額絕對不止187億。

中鋼方面9月23日面對市場傳言的回應中也承認“資金面緊張”。

下面的劇情就有些戲劇性了。當中鋼遇到了流動性挑戰,其選擇了與其余有授信的銀行溝通,要求銀行們支持,其中可能包括給予合理的展期。可誰知,由於中鋼“坦白”了幾個億逾期的發生,一眾銀行中反而有不少家,按照行業一般風控規定,將中鋼的貸款列入了“關註類”。

“既然貸款都進了‘關註類’,有的銀行就開始適當收縮授信額度,有些銀行拒絕了中鋼的展期要求。”上述核心消息人士說。

他分析,其實銀行們從個體來看也沒做錯,商業銀行不少也是自負盈虧的上市公司,管理好風險是保護利潤和對股東負責。但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對於已經資金面緊張的中鋼集團,銀行此後的反應,反而使其小難關變成了一個資金鏈危機,而這反而會使更多銀行貸款出現問題。

之後,中鋼集團向幾個相關國家管理部門請求協調,情況才又被扭轉回來。“後來管理部門就開始了對中鋼債務問題的協調,銀行現在也都基本采取合作態度。”上述核心消息人士告訴本報,也表示請市場不用過度驚慌,“中鋼還在正常經營,並沒有走到破產邊緣”。

一位核心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幾個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跟中鋼溝通過了,他們對情況很了解。”

亦有市場傳言稱,有銀行減免了中鋼貸款利息,授信銀行們形成了一個可以互相通氣的類似聯系組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18

中鋼6.9億貸款逾期引發債務風波 國務院沒出面幹預 股市一混混

來源: http://xueqiu.com/2701781278/31769027

“中鋼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的傳聞,加上“二度逼近破產並不超預期”的券商研判,近日在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家庭理財)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與市場上盛傳的“數百億本息逾期”傳聞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的貸款逾期金額為6.9億元。

至於坊間傳言的“國務院涉入調解,並註資200億”的說法,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完全莫須有,國務院沒有涉入,銀行也沒有減免債務,由中鋼自己解決目前的問題。”

盡管中鋼集團的貸款並未“全面逾期”,且其目前仍在正常經營,但本次風波仍令這家央企巨頭在行業不景氣背景下的蹣跚步伐暴露無遺。

債務逾期風波

回顧整個事件,貸款逾期“禍端”肇始於6月份。中鋼集團當時在某國有銀行的一筆貸款到期,該銀行並非目前傳聞中的工行或交行。

因受到山西海鑫鋼鐵債務危機發酵拖累,以及在2011年前激進擴張留下的後遺癥影響,中鋼集團在年中遭遇流動性困境,沒能按時全數還上這筆國有銀行貸款。

不過,中鋼集團6月份的情況並沒有外界猜測的那麽糟。本報記者從兩名消息人士處交叉求證獲悉,上述國有銀行到期貸款中,中鋼集團還了大部分,但的確有幾個億逾期了。

據一名銀行人士援引銀監會內部數據稱,截至7月底,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發生了6.9億的不良貸款,當時中鋼股份的貸款余額為187億,8家銀行給予其的授信額度是254億元。(家庭理財)

上述銀行人士提供的信息顯示,中鋼集團為中鋼股份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而此次中鋼股份6.9億貸款逾期就自然成了中鋼集團的逾期債務,由此引發了中鋼集團的債務風波。

“其實就是這6.9億的逾期,而不是傳聞中的數百億本息逾期。”前述知情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

9月23日,中鋼集團面對市場傳言回應時,承認“資金面緊張”。

但戲劇性的是,原本數量並不算大的逾期貸款,卻因為銀行緊繃的神經,發展成了債務風波。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當中鋼集團遭遇流動性挑戰後,它選擇了與其余有授信的銀行溝通,要求銀行支持,其中可能包括給予合理的展期。可由於中鋼集團“坦白”了幾個億貸款逾期的事實,銀行中反而有不少家按照行業一般的風控規定,將中鋼集團的貸款列入了“關註類”。

閱讀全文:http://wumo.sinaapp.com/?p=3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19

民生解讀中鋼及松綁限貸傳聞:兩大中國式依賴癥發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86

近日市場有兩大傳聞,一是央行要求四大行放開房貸限貸,鼓勵首套房貸款,二是中鋼集團數百億銀行貸款全面逾期,國務院出面協調,涉及兩大國有銀行。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報告認為,它們凸顯了中國的房地產依賴癥和政府信用擔保依賴癥,破除這些依賴癥短期可能面臨系統性風險,但若放任,長期來看可能積重難返。

對於房地產依賴癥,民生證券預計,底線思維之下,中央不會容忍迅速出清帶來的失業和金融風險,未來將緩慢且有反複地“破舊”。

本周市場傳聞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認房不認貸” ,即若首套房貸款還清,只要名下無房,再貸款利率仍可按首套房計算。 此政策意在刺激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對沖高按揭利率、高稅費、人口老齡化等不利因素沖擊,維系房地產鏈條的正常運轉。 

但放松地產政策必然延緩房價理性回歸,滋長實體經濟投機之風,同時降低企業研發投資的動力,掣肘產業升級,侵蝕居民消費潛力,中長期不利於中國經濟轉型。但如果短期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趨冷,產能出清和風險暴露的邊際成本可能超過轉型潛在的邊際收益。房地產依賴癥使地產政策被綁架。

對於政府信用擔保依賴癥,民生證券認為,中國最大的潛在債務危機源於企業部門,中鋼集團從迅猛擴張到幾近覆滅只是企業債務危機下的縮影。 

隨著金融危機和外需紅利終結,中國實體經濟產能過剩, 經驗效率低下的國企受天量信貸刺激驅動而擴張,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2013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占比 GDP已上升至123%, 已遠高於負債率90%的國際警戒線。

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人口紅利終結、房地產繁榮難現以及私營部門被深度 “擠出” ,公共部門負債擴張幾近成為托住產能和守住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唯一力量, 而這種力量在不斷加強的本身也會導致私營部門被更深度地“擠出” 。 

因此,當中鋼集團的銀行貸款本息全面逾期時,政府確實會面臨出面協調的壓力。即便中央向中鋼集團註資 200 億元的傳聞不屬實,政府為國企提供顯隱性信用擔保的事實短期不會改變

中鋼集團,國企,資產負債率,剛性兌付,違約

對以上兩種依賴癥,民生證券預計,政府最可能選擇的還是中間路線:

    · 房地產政策方面,政府會總體“保持定力” ,不會輕易用降息或者全面信貸擴張刺激總量,但仍會“有所作為” ,通過擴大供給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同時,政府會更尊重市場,讓銀行自主決定是否放貸及給予優惠,並註意分城施控,房價壓力較大的北上廣繼續限購,二三線城市能放開限購的就放開。

    · 政府信用擔保方面,政府會總體延續信用擔保,不排除有序釋放個別風險,打破剛兌、實現有序違約將由小及大、由易到難,中鋼這類大國企可能還是“大而不倒”。

中間路線對市場有何影響?民生證券認為:

    · 對股市而言,底線思維意味著經濟增速有底,信用風險引而不發, 有助於夯實股市底部。短期如果公共部門加杠桿、 地產政策微調,可能對市場產生一定的正向激勵。但長期可能積累更大的風險。

    · 對債市來說,短期內利率易上難下,長期來看,隨著打破剛兌、有序違約逐步實現,無風險利率將迎來拐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09

中鋼"不是事兒"? 銀監會王兆星稱中國金融風險可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91

20140612rmb

幾天前,華爾街見聞介紹了中鋼集團“百億貸款逾期”傳聞事件的始末,今天,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銀監會已經對房地產和產能過剩領域進行了有效監管,無論中國宏觀經濟還是金融領域,風險都可控。

王兆星在天津舉行的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上指出,中國銀行業有充足的資本和流動性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銀監會亦采取了一系列審慎監管措施,包括對大額集中風險加強監管。

王兆星在講話中也承認中國的金融領域的確存在一些風險,但整體可控:

目前中國處於經濟結構調整時期,金融領域確實存在一些風險,風險領域包括房地產、影子銀行、地方融資平臺以及基建領域等,但總體金融風險可控。

對於經濟下行期的銀行業監管方向,王兆星表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讓中國意識到,之前中國的銀行業資本充足率還不夠高,資本質量還不夠好。未來,中國銀行業可能還需要增加逆周期資本要求,這樣一來,風險一旦發生,銀行的資本可以吸收投資人和納稅人的損失。

此前,中鋼集團一度曝出百億貸款逾期的傳聞,這樣一家巨型央企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註。傳聞曝出後的第二天,中鋼集團發表聲明進行否認。

據《第一財經日報》,與市場上盛傳的數百億本息逾期的傳聞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鋼集團的逾期金額為6.9億元,也正是這6.9億元引發了當前的市場風波。

然而,中鋼集團在聲明中也承認,目前的確有“資金面緊張”的問題。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整體下行,鋼鐵行業也陷入低迷,受銀行信貸政策控制的影響,不少像中鋼這樣的公司面臨資金緊張,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

此外,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早些時候也傳達了與王兆星所述類似的觀點,他表示:

目前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達12.4%,不良資產率為1.08%,撥備覆蓋率263%,表明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總體穩定,風險可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13

【麻煩大了】中鋼被誰逼上絕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617

央企中鋼這次是遇到大麻煩了。日前被曝出近百億元貸款逾期,而後一封內部公開信又曝出公司連年虧損,集團總裁賈寶軍中秋節前被免。前面有中遠、中鋁等央企“巨虧王”打底,中鋼的虧損原本不算什麽事,問題在於債務危機,中誠信評級報告稱,中鋼2013年資產負債率達93.87%。這等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的破事一直在民企中頗為流行,現在輪到央企聽起來還是比較新鮮。

中鋼這事前因後果捋起來其實挺簡單。2004年國資委認為央企雜亂散多,要整合淘汰,於是下了一道“旨意”,三年之內要做不到行業前三名的,就要被兼並。中鋼集團2003年的營業收入只有120多億元,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只位列第150位,明擺就是一個被吃的主,當時的總裁黃天文一看急了,開始瘋狂擴張做大,急火煮了鍋夾生飯,內部管理、風險控制跟不上,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鋼鐵和礦石市場急轉直下,企業資金鏈面臨崩潰。潮退了,大家發現中鋼沒穿褲衩。

激進擴張,突遭鋼鐵和鐵礦石市場打擊的不只中鋼,中遠的“虧損王”稱號也拜其所賜,2011年中國遠洋虧損104.49億元,2012年繼續虧損95.6億元,但人家連遭兩年巨虧後的資產負債率只有58%。二者差別的原因在於擴張模式的不同。

中鋼本是單純的鋼鐵貿易服務商,為做大規模向鋼鐵生產供應和銷售環節延伸,和山西、河北等地的民營小型鋼廠簽訂協議,中鋼供應礦石原料,同時為鋼廠銷售鋼材,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必然形成合作企業之間大量的資金債務鏈,為了擴大合作鋼廠的銷售規模,中鋼還為中小鋼廠進行大量的資金托盤。

鋼鐵屬於大資金物資,中鋼模式的這條本就脆弱的資金鏈可以說是掛滿了重型炸彈。所以,當鋼價持續暴跌,民營中小鋼企首先撐不住,中鋼最終也被拉下水。2010年下半年,山西中宇對中鋼集團欠款高達近40億元,總裁黃天文被國資委免職。

其實,黃天文還算得上是個能人,2003年中鋼集團銷售收入只有130億元,2007年達1200億元,四年增長867%。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能弄到這一步,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中鋼擴張模式的潛在危險,內部人未必不知,但誰願意束手待斃咧?況且國企老板都是有任期的,何不賭一把?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運氣不好,鋼鐵行業衰退太早,可能就賭贏了,在退潮之前可以安全上岸,或許平步青雲。

不過,讓人唏噓的是,企業做大做強豈能靠行政命令手段?這也算是一個常識了吧。如果沒有當初那個三年生死期限,中鋼也許就不會走這一步。黃天文剛上任的時候對48家子公司進行了關停並轉,減為14家專業公司,走的可是精兵簡政的路子。同樣的例子是中外運集團和長航集團,因為都排不進航運業前三,2008年兩企業重組為中外運長航集團,結果是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說,中鋼的這筆爛賬最終還是要算到這種企業治理體制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69

做閥門的,如何獲兆豐金、智融投資?殼牌、中鋼工安靠這家五金廠把關

2015-09-21  TCW

從黑手廠起家,進典工業深蹲扎穩先行技術與研發優勢,擺脫中小企業削價競爭的宿命,一躍打入全球高階石化市場。

媲美鑽石級硬度、溫度承受度最高可橫跨正負一千度高低溫、產品壽命可使用十萬次……,這不是國際高科技廠,而是一家台灣傳產五金加工中小企業的關鍵能耐。

它是全台最大金屬密封控制閥廠進典工業,一般控制閥一個新台幣上萬元,它的客製化產品最貴卻能賣逾五百萬元。

所有工廠設備中,舉凡要掌控各大小管線溫度、壓力與流量,都要透過控制閥才能運作,是確保防洩漏、防爆炸等工安的關鍵零組件;其中,生產難度最高,在石 化、煤化、鋼鐵等重工業,專門用來防腐蝕、耐超高低溫的金屬對金屬密封材質,正是進典的強項,讓中鋼、兆豐金、施振榮創立的智融集團都成了大股東。

這個行業,不脫台灣中小企業的宿命,產品抄襲、技術層次不高、砍價搶訂單,經過二十多年,最後就是廠商一家家倒閉。處在紅海市場的進典若不朝高階產轉型, 也只有被淘汰。一次,它在控制閥領域的先行技術被德國客戶看上,要求生產比過去更耐高溫高壓的高階金屬硬密封控制閥,好擴大到重工業產業應用,給了進典轉 型的機會。

這個產品的難度很高,但一突破,就有挺進藍海的機會。

「做別人不能做的!」

從歐美不願維修的缺口切入

以逾二十年累積的技術為底,進典從參數模擬設定、金屬材質應力分析、熱傳導、流體力學等跨領域知識開始反覆設計、研發、驗證。最大挑戰是把過去運用塑膠材 質、只能承受高溫二百五十度的工業閥,改成全金屬材質,承受溫度可涵蓋高溫八百度到低溫負一百九十六度,並且在重工業更嚴苛溫度和壓力的製程環境中,達到 美國石油協會氣體零洩漏最嚴格規範,同時承受運作十萬次都能精準控制壓力大小、溫度高低、流量多寡。

走入進典斥資三千萬元、花十年自行研發的全亞洲獨家高速火焰噴塗生產線,只見中心溫度一千六百度的火焰噴槍,每五到十分鐘自動繞著閥體噴塗,噴塗十五到二十次,反覆堆疊出表面0.0一五公分的碳化物保護層,便是硬度接近鑽石,可耐高磨耗與高溫高壓的秘密。

和其他專業分工的台灣同業,只掌握其中一段製程技術不同,採垂直整合模武的進典由於從頭到尾都自己研發生產,技術底子本來就比其他競爭對手強,反倒能因此克服種種難關。

「我們被逼到牆角,只能想盡辦法突破,」范義鑫不諱言,「很多人做的我不要做,我要做你不能做的!」

技術突破只是第一關,既有市場萎縮,新產品因涉及工安,信賴度不是一、兩天可建立,又受進口商打壓,遲遲無法打開市場。他只有率團隊朝歐美大廠不願維修的服務缺口,用「維修帶新品」方式,敲開市場縫隙。

和直接賣客戶新產品相比,維修服務瑣碎、利潤薄,但進典沒有選擇,只能走上這條別人不願意走的路。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經理林清安觀察,維修對技術要求大,會製造的不見得會維修,加上賣新產品更好賺,一般工業閥廠商不做維修,進典卻願意替客戶維修,自家新產品反而有機會切入,由於不只維修自家產品,還能一次次透過維修國外產品,看到對方的設計秘密,回去再練功。

「維修有它難度,有人願意做,(客戶)打開大門歡迎,如果是賣新的產品就把門關起來。」范義鑫不諱言,台灣客戶幾乎全部是靠維修導入,確實每次也從歐美產品設計中知己知彼,再提升技術能耐。

「與其想像,不如走一遭」

打進全球石化市場供應鏈

一方面靠維修敲開市場縫隙,另外,范義鑫再隻身帶著新技術到上海開拓新市場。

二00三年西進第一年,中國朋友問他:「你知道大陸有千千萬萬家閥廠,你來幹什麼?」

果然,第一年,訂單掛蛋。

「第一年沒訂單正常,不知道去那會碰到什麼,但是我知道一定要去,與其想像市場,不如實際去走一遭。」他回憶,中國廠商多,但新的金屬密封領域自己有機會,所以鎖定中國石化廠龍頭。

初期,它靠歐美廠商貼牌,隨產品有利基,三年後開始改用自有品牌,目前已躋身中石化第一階供應商。

放慢、做穩、打深,現在進典的高技術門檻,也讓它能和台灣台塑、中鋼,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國三大石化廠,甚至全球石化巨頭殼牌(Shell)、德國巴斯夫(BASF)、英國BP這些比自己營收大上千倍、萬倍的企業做生意。

范義鑫回憶,最大的動力就是證明自己能做到,否則外界會以為自己含著金湯匙,「因為我們是從零開始,從零到一困難,但突破一就很快,要不斷催眠自己你要做到一。」而他也用成績證明了,困難的路走過來了,就是別人無法取代的一片天地。

進典工業

成立:1975年

總經理:范義鑫(圖)

主要業務:高階控制閥研發生產成績單:金屬密封閥產值約新台幣4億元,居台灣業者之冠地位:台灣規模最大高階控制閥品牌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29

中鋼股價四年新低,油管銷美萎縮八成 鋼價比白菜便宜 鋼鐵業冰河期來了

2015-11-09  TWM

停工放無薪假、財產遭查封、訂單大減??,鋼鐵恐成下個「慘業」,想迎向曙光,得再等好幾年。

台灣鋼鐵業會成為下一個雙D(面板、記憶體)「慘」業嗎?

答案是,可能性已經越來越高。因為從上游到下游,鋼鐵廠商都走在鋼索上,中國鋼鐵業龍頭業者鞍鋼已經放話,最冷的日子還沒有到來。

有多慘?第一幕場景是在台南。位在麻豆的老牌國內主力不銹鋼單軋廠千興,十月底宣布將停工一個月,替這波鋼鐵業產能停損潮開了第一槍,逾百名員工開始放無薪假,主要往來銀行已經開始和千興洽談調降貸款利率一事。

而位在官田的另一家鋼鐵上市公司威致,日前也傳出因業務衰退,無法即時清償應付貨款,遭債權人告上法院要求查封財產,衝擊威致股價,僅剩下一元左右。

警訊:中鋼賣老股救獲利

往南到高雄,別以為鋼鐵業慘況,只針對體質差的公司,現在連績優生中鋼也不優了!

受制於國際鋼鐵報價狂跌,中鋼今年第三季單月獲利創三年新低,還被迫要出清手中成本不到十五元的台積電老股來挹注獲利。

中鋼內部預估,即便對手中國寶鋼、武鋼有意減產,對營運已緩不濟急,全年獲利恐比去年腰斬。接下來,將逐步處分手中以投資為目的的股票來降低本業衝擊,今年每股盈餘恐僅能拚〇.六元。

中鋼的獲利不佳,不光是數萬員工年終獎金可能不保,受牽連更大的是中鋼股東們。

向來被認為是績優定存股的中鋼,計算至十月底的股價,即便還原權息後,仍創二〇一一年以來新低,等於將近一百萬名的中鋼股東全部套牢中。

如果把股東人數範圍擴大到整個鋼鐵股族群,在目前台股加權指數仍在八千五百點的位置,卻有一半以上鋼鐵公司股價連十元都不到。

換言之,鋼鐵業的不景氣,不光衝擊了台灣十二萬人就業,還重傷了超過一百萬人的血汗錢。

鋼鐵業唯一比雙D慘業好的是,負債規模相對小。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鋼鐵業在台灣各銀行的總舉債金額不如當初雙D慘業多,借款最多的前兩大就是中鋼和義聯集團。其中又以中鋼金額最多,到今年六月底為止, 負債總額為新台幣三千五百七十五億元;義聯集團中則以燁輝最多,金額也僅四百五十多億,其他家都在數百億到數十億元的規模。

就融資風險角度而言,不論是從資本公積與財務槓桿來看,中鋼和義聯集團都沒有值得擔憂的,至於其他小廠由於經歷過兩波不景氣(編按: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和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的洗禮,各公司負債比率都大幅下降,包括豐興、盛餘連三成都不到,未來將不會出現當初雙D慘業因為總債務衝破一兆,綁架銀行團強迫紆困的道德風險困境。

但鋼鐵業接下來就會出現許多彊屍企業,因為獲利不夠支付稅款和利息、營運支出,只能不斷跟銀行團借新還舊,維持現金流量而不被抽銀根;而銀行團也因資金爛頭寸過多,在確保債權和支持政府政策的前提下配合演出。

後市:三利空短期沒起色

雖然沒有面臨記憶體產業的倒閉風險,但就這波鋼鐵業不景氣的成因來看,景氣春天還在遙遠不可知之處。

首先,是中國鋼鐵業流血輸出的態勢,並沒有改變,目前中國鋼材銷售結算價不到人民幣一.六元/斤(編按:五百公克),等於比白菜還便宜。中國鞍鋼集團董事 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廣寧形容,當前的中國鋼鐵業,不僅是「冬天」,更是「冰凍期」,但最冷的日子還沒有到來。

加上各國減產速度緩慢,包括韓國浦項、日本新日鐵、越南和歐美等大鋼廠都還在以拖待變,中國廠商也不願提早喊退,對照當初記憶體產業,全球在英飛凌退出、 爾必達倒閉後,最後只剩下韓系三星和海力士,以及美系美光、華亞科兩大陣營,才迎來一波大反彈,可以想見鋼鐵業要想藉由整併和退場潮來看見曙光,恐怕要數 年才看得見。

另外,國內房地產景氣衰退,以及公共建設支出,受限於預算,以及民眾對於

閒置公共建設反

感,使得國內建築

用鋼鐵銷量難以成

長,鋼鐵業要依賴內需市場,避開這波寒冬相當不易。

而原先期待美國

頁岩油開採熱潮,

可創造一條新生

路,但受到國際油價狂跌,導致美國

油氣開採業者財務

崩盤,限縮資本支出,連帶讓台灣輸

油氣管生產大廠中

鴻、高興昌及燁輝等鋼廠,最近銷美鋼管訂單月銷量大幅萎縮八成以上。

未來即便油價回穩,開採業者為了穩住油價,以創造現金流來還債,也將減緩開採項目,台灣業者想要盼到訂單早日回籠,恐怕仍是只能祈禱。

在這三重利空烏雲籠罩不散之下,接下來這個年對於鋼鐵業員工、家庭和龐大股東們都將備慼煎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57

中鋼「祖產」快賣光 定存概念告急? 靠處分股票利益過冬 遲遲等不到回春

2015-12-28  TCW

被視為定存概念股的中鋼,十一月出現罕見虧損,再度祭出「售股求利」策略,這也使得低價持有的台積 電股票所剩不多;在鋼價仍難斷言是否觸底的情況下,中鋼明年刺激鋼品銷量的策略是,「盤價從一季開兩次,改成季調整。」中國前一○一大鋼鐵廠,今年前十月 虧掉人民幣七二○億元!」「巴菲特曾投資的韓國浦項鋼鐵,恐繳出史上全年首份虧損成績單!」一道又一道寒透骨髓的產業訊息,證明全球鋼鐵業正走在危機四伏 的冰河裂縫上,這股冷風自然掃到了台灣;一向被投資人視為定存績優股的中鋼,第四季預估將出現單季虧損,讓中鋼二○一五年全年的稅後每股純益(EPS)面 臨○.五元保衛戰,股息殖利率恐將跌破三%;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中鋼恐將退出「二中一台」行列(指中鋼、中華電信、台積電,三家公司的股票,一 向被認為是配息穩定的定存概念股)。

鋼品需求急凍 銷量溜滑梯根據中鋼自結數,十一月單月合併營業淨損二.六九億元,較十月的營業淨損六百萬元明顯擴大,合併稅前淨損則為五.二三億元,終止了連續四十二個月的單月獲利。

追究轉為赤字的原因,雖然鐵礦石、煤礦等上游原料成本也小降,但需求急凍下,中鋼第四季鋼品銷量,較上季下滑幅度更大,加上相關鋼鐵子公司中鴻、中龍,以及中鋼住金越南廠等盡皆虧損,讓中鋼這個冬天特別難熬。

此外,中鋼財務副總洪源全表示,十二月亦將產生庫存跌價損失,加上明年一、二月間,七大鋼品盤價續跌,「接下來局勢都不明朗。」言下之意,十二月仍難獲利,甚至明年第一季也不甚看好。

為了緩解鋼價直落造成的虧損壓力,中鋼只能使出最後的殺手鐧——「售股求利」,自九月一日至十二月十四日,中鋼共計處分台積電股票五三三五張,獲利六.三五億元;若加計先前處分的亞太電信與F*太景股票,中鋼處分利益達十二.六億元。

中鋼持股台積 剩七千餘張事實上,中鋼並不是首次賣股票,上一次景氣寒冬發生在一二年第四季,為了保住獲利,中鋼同樣大幅處分股票,賣掉一.四九萬張台積電,該次處分利益達十一.一八億元。

「但上一次很快就見到反彈,一三年首季鋼市回春,中鋼營運也隨之增溫,這一次鋼市卻遲遲不見落底,這是一大警訊。」一位分析師指出。

由於中鋼持有的台積電股票是在其上市前買進,每股成本僅十三.七元,相對於約一四○元之股價,台積電可謂是中鋼的大補丹;目前中鋼手上仍持有七六九二張台積電,若以近兩次處分規模來看,這珍貴無比的「祖產」愈來愈少,頂多只能再經歷一次景氣循環的考驗。

洪源全表示,早在九月以前,董事會就已通過出售台積電的議案,但授權財務部門「看時間點賣」,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出售?洪源全只曖昧地說:「看狀況吧!」展 望明年,中鋼還有數重難關要過,首當其衝是供需嚴重失衡、報價也低迷,全球鋼鐵協會(WSA)在十月下修今、明年的鋼鐵需求預測,今年從成長○.五%降至 衰退一.七%,明年成長率亦從一.四%下修至○.七%。

全球鋼鐵需求大增,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雖然中央明訂要淘汰落後的產能,地方卻因憂心企業倒債、國企關廠裁員,會 引發動盪,打死不肯減產,甚至加大出口力道,導致全球各地都告中國反傾銷,連中鋼在外銷東南亞市場的業務,都吃了中國低價鋼品的大虧。

幸好,風向球開始動了。十月分,中國中鋼集團宣布,延遲支付公司債利息,創下中國鋼鐵業違約首例,其國企身分頗具指標性意義,在官方「默許」之下,一六年中國鋼鐵產能,應會加快削減速度。

要在惡劣的牌局中,化被動為主動,中鋼的大方向不外乎降低成本、開拓新市場、取得穩定料源。

短期內,從調整盤價的開盤頻率著手,中鋼業務副總劉季剛表示,目前鐵礦石、鋼價都在相對低檔,波動不如前幾年劇烈,本來每季開兩次盤,現在傾向一季調一次 價格。明年起,鋼品盤價將回歸金融海嘯前的「季盤」,「中鋼要更緊密地與客戶在一起,這些看起來都是基本功,但在這種環境下,其實就是最扎實的功夫。」行 業龍頭幾乎沒有悲觀的權利,能否守得雲開見月明,就看這位鋼鐵業老大哥怎麼力保基本盤,以期在下一波景氣循環中占得先機。

撰文 / 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