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互聯網公司的自信:我預測世界盃從不在乎博彩業的准不准,反正沒我准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6/144146.html

用大數據來分析世界盃賽事,對很多人來說,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噱頭。不過事實上,從大數據的能力來看,世界盃預測並非僅僅是吸引眼球這麼簡單,百度、谷歌、微軟等這次是動真格的,以至於不少博彩業的專家擔憂,大數據預測與體育賽事的結合,可能會摧毀博彩業。這其中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過去只有博彩業才具備的火眼金睛,被大數據給抹平了,並開放給了公眾,這才是最可能令博彩業生畏的。

博彩業的秘密

正如前文所說,互聯網公司對體育賽事的大數據預測,讓原本博彩業獨佔的預測能力正在被大眾化,任何一個普通的參與者,如果有了博彩公司的「秘密武器」,這場對抗就變得有趣了。這與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是一個道理,信息不對稱和能力開放共享,讓草根也擁有了「尚方寶劍」。這種大數據預測所帶來的「賦能」,雖然不能砸掉博彩公司的飯碗,但至少「坐莊」的難度大大增加了。

看一下百度、微軟、谷歌等這次世界盃的表現。據媒體報導,百度在本屆世界盃的14場淘汰賽和總決賽預測中,準確度達到了100%。即使在冷門頻出的小組賽中,百度預測準確率也達到了58.33%,微軟的準確率也達到了56.25%,緊隨其後。有媒體報導透露,一些「足彩」高手們以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預測為「藍本」去下注,遠遠勝出了靠經驗判斷的足球鐵桿。

實際上,世界盃乃至足球的五大聯賽賽事,每一場背後都有博彩公司的身影。如果從大數據的應用和普及來看,博彩業算得上是歷史最悠久的,每家博彩公司背後都有無數精算師和適時調整的預測模型在「工作」,只不過博彩業也有自己的「秘密」,比如無論比賽的結果如何,只要押注兩支隊的投注額落在某一個特定區間,博彩公司就穩賺不賠,這個特定區間就是博彩公司的盈利區間。但當博彩業的數據「秘密」被大多數人掌握,那盈利區間要如何設定,將難上加難。

大數據預測怎麼玩的?

過去,博彩業對應的是一個「黑匣子」,既神秘,又不可言。來自於互聯網巨頭們的大數據預測能力,徹底將神秘面紗摘了下來,甚至還實現了突破。那麼,這些巨頭是怎麼捅破「黑匣子」的呢?大數據預測到底是怎麼玩的?

以本次世界盃預測準確度頗高的百度為例,其預測模型涉及到19972名球員和1.12億條數據,包括百度搜索數據、球隊和球員基礎數據、賠率市場數據等,所分析的球隊不僅包括207支國家隊,還囊括了歐洲、南美、亞洲等聯賽俱樂部及低級別球隊信息。據悉,為提升預測準確率,百度大數據研究院派遣了資深科學家團隊,搜索了過去5年內全世界987支球隊的3.7萬場比賽數據,並與樂彩網、歐洲必髮指數獨家數據供應商Spdex等合作引入數據,還將博彩市場數據融入預測模型。微軟的預測雖然數據規模沒有百度龐大,但也是通過對Betfair等彩票交易市場數據來構建模型;谷歌同樣基於自身的搜索、網友關注度和球隊球員等數據進行預測。

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預測玩法,一方面說明了博彩公司對世界盃等體育賽事的影響不可小覷,預測的結果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博彩公司的賠率數據,但就另一方面也證明了,通過自身的大數據能力,互聯網公司已經打破了博彩業原本對賽事預測的壟斷。

大數據是博彩業天敵嗎?

針對大數據預測能力與博彩業的未來發展,有人提出一個觀點認為,大數據能力越來越普及和常用化後,會不會讓球賽結果等懸念度降低,尤其是博彩業多少年來所建立起來的「防護牆」會不會轟然倒塌?雖然這有些杞人憂天,但作為任何一項全球重大賽事標配的博彩業,必然會受到影響,兩者間也會形成一種競合關係。

屆時會出現的可能有兩種:一是利益重新洗牌,博彩業尋求與百度、谷歌、微軟等擁有大數據預測能力的巨頭合作,引入更多數據源,共同將博彩業這個遊戲玩下去,後者也會成為博彩鏈條中的一員,也會拿到應得的利益;二是博彩業拒絕與互聯網公司們合作,兩者間鬥智鬥勇,原因是博彩業還擁有自己的殺手鐧,同時也擔心被後者的大數據能力「反噬」,喪失話語權。

但無論是哪種結果,大數據預測能力將深刻地改變博彩業,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25

國光生技疫苗 率先打進世界盃

2015-09-28  TWM

與日本簽合作協議 明年美國FDA將來台查廠在同業將重心放在新藥研發時,國光生技則聚焦建構完整生產平台。他們期望成為亞洲首家獲得歐美認證的人用疫苗廠商,靠接單代工找到另一個成長力道。

一年一度的生技產業策略會議剛落幕,隨即有廠商端出大菜。人用疫苗廠商國光生技,宣布與日本北里第一三共疫苗公司(以下簡稱第一三共)簽訂合作協議,未來五年,國光生技將外銷流感疫苗的原液給第一三共,由其製成成品供應當地,銷售目標每年上看四百萬劑。

覓成長引擎

獲歐美認證 發展代工

不只是第一三共,近年國光生技積極國際化,先前已通過歐盟認證(EMA),二○一六年元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將來台查廠;如果通過審核,國 光生技將成為亞洲首家同時獲歐洲、美國認證的人用疫苗廠,這對國光生技布局海外頗具指標意義。「如果有廠商希望發展歐美市場,我們就能和他合作。」國光生 技業務副總高聖凱指出。換句話說,接單代工生產,將成為國光生技發展自有產品外的另一成長來源。

新藥業出路

授權藥廠 走向國際通路

過去兩年,國光生技稅後EPS分別是負三.二五元、負三.○四元,今年上半年也呈現虧損。高聖凱解釋,從廠房建置完成到取得藥證,期間產生較高折舊費用,當產品開始行銷國際市場,公司專業代工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今年前八月,國光生技累計營收○.八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不少。但長期觀察生技業的券商研究部主管私下指出,國光生技在腸病毒疫苗等產品,已有一定進度, 對國內防疫工作舉足輕重,加上與第一三共合作,證明產品具備國際化水準,可望揮別歐洲夥伴Crucell退出流感疫苗市場,令營收銳減的陰霾。

但不可諱言的是,行銷疫苗產品,往往會涉及各國主權以及自有產業,未來國光生技打世界杯,成果還需要繼續觀察。

「就產業需求而言,藥廠的確很需要符合官方認證的專業製造廠,」台經院生技中心主任孫智麗分析,新藥業者往往欠缺自行建廠、生產新藥的經營能耐,當產品研發完成,建廠恐怕緩不濟急,最常見的作法,就是技術移轉給國際藥廠、利用對方的國際通路販售。

由此可見,國光生技聚焦在建構完整的生產平台,相對於國內許多業者選擇將重心放在新藥研發,應該有機會闖出一條獨具利基的路。

圖說:國光生技打進日本市場,走向專業國際代工的經營模式。圖右為董事長詹啟賢。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25

繼續淺談世界盃(體育世界)

平心而論﹐美國是應該出線的。兩場賽事兩個枉判﹐再反美的人也看不過眼。

說實話美國隊跟紐西蘭兩支球隊﹐在前兩場的表現為他們贏得了很多掌聲。場場都併命,節奏明快﹐打得很激烈。相比"墓氣"沉沉的歐洲列強﹐我就更喜歡這兩班"陽光少年" -- 跟那些大碗不同﹐美紐兩隊的球員﹐雖沒(大部份)朝鮮選手們的一窮二白﹐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都只是一班草根平民。技術或欠﹐但心意搭夠。所以雖然機會渺茫﹐我是挺想意大利失手﹐讓紐西蘭出線的。

另﹐順祝北韓隊好運﹐亦希望他們能擊倒科特迪瓦那班茅躉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60

穩坐全球第一?新日月光還有三關要過 前景解析》日矽合併 只是打世界盃的第一步

2016-06-06 TWM

日月光與矽品交易案終於塵埃落定,然而面對國際半導體業的劇烈整併, 新控股公司未來仍將面臨三大關卡,挑戰並不輕鬆。

日月光與矽品下市重組新公司,為台灣半導體業的國際競爭力,站上難以超越的新高度,但若從打世界盃的角度看,這次整併無論早晚,必將發生,由日月光發動,而非國際禿鷹發動,或許值得慶幸。

去年以來,全球半導體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購併案層出不窮;統計去年全球半導體業的購併金額,累計高達一二五○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前五年總和的兩倍。多家重量級企業出手:包括安華高( Avago)以三七○億美元,購併博通(Broadcom)、威騰(WD)以一九○億美元收購新帝(SanDisk)、英特爾(Intel)以一六七億美元併入拓朗半導體(Altera)等。

整併強化體質 預防未來景氣趨緩除了天價購併頻傳,許多產業模範生如英特爾、高通、微軟先後大裁員,而且動輒裁減萬人以上,也讓產業前景蒙上陰影。這些在全球競爭力皆為頂尖的優質企業,不約而同積極整併、瘦身,不無預先強化體質、防範未來景氣趨緩的意味。

尤其封裝測試領域,戰況更是硝煙濃厚。全球市占率第四的江蘇長電科技(下稱長電),先是在去年第三季完成合併世界第五大廠星科金朋,今年市占率將上看一○.六%;而世界第二大廠艾克爾(AMKOR)去年也出手購併日本業者J-Device,市占率挑戰一四.六%。

如果把整併後市占率達二九%的新日月光放在一起看,封測巨頭連三併,創造出有史以來,前三大廠合計市占率首次超過五成的新局面。這意味著新三強:新日月光、艾克爾與長電,已進入一輪更激烈的廝殺。

但除了日月光,其他台灣業者多顯得「老神在在」,態度不動如山,僅有宏達電、晶電、華映等少數企業的零星動作,連裁員都不曾聽及;產業發展一日千里,企業積極尋求合作、結盟時,就好像屋外世界風狂雨急,台灣老闆們卻關在屋內,蹺起安逸的二郎腿,想要等待壞天氣過去。

日月光獨立董事、漢鼎亞太創投董事長徐大麟直言,台灣企業抗拒合併,市場又普遍「同情弱者」,小規模公司數量太多的結果,是每家都在國際競爭面臨困難,除了台積電,鮮少公司有一錘定音的能耐、競爭力。從矽谷出發,在全球各地從事創投四十餘年的他感慨道:「購併可增加競爭力,大公司有能力做更多研發,我不懂為何台灣不了解這個道理?」新日月光 體質、競爭力均有提升例如,日月光與矽品最後以合意購併收場,無論調整體質、提升競爭力,都算是繳出成績單;向來股本龐大的日月光,因新控股公司資本額降至約三九六億元,等於透過這樁交易減資一半,稅後EPS(每股純益)也將增至上看七元,在不考量配息的情況下,每股淨值上看六十四元。

然而新日月光成局後,未來仍有一定挑戰,眼前至少就有三道關卡。

首先,日月光與矽品各自經營,但同隸屬新控股公司旗下,這種結構能否通過各國的反托辣斯法審查?這是最「硬」,也是最難估算的考驗。

第一道關卡:官方審查作梗面對這種質疑,日月光方面均以「兩家公司全球市占率合起來只有一五%,因此不會有反托辣斯問題」回應。然而這個計算方式,本身就是爭端所在。根據Gartner數據,IDM廠大概占了全球四九%的市占,因此日月光宣稱的一五%市占率,是把IDM(整合元件製造)廠自行封裝的業務,與全體封測廠合併計算而來;若專門計算專業封測廠市占率,今年日月光與矽品分別占全球一八.六%、一○.五%,共計接近三成左右,仍有遭受反壟斷調查的可能。

反壟斷調查基於各國自身考量,是否被擋,難以判斷。一位專精各國反托辣斯法的律師指出,此案一成,將造就出難以挑戰的封測業巨人,各國基於保護本國企業立場,還是會仔細研究,也不排除審查時提出異議,例如是否形成對本國企業的不公平競爭,或是有限制條款才放行。

譬如聯發科併晨星,被中國商務部延長審查期限兩次,又經過公司主動撤案,最後,中國商務部提出的同意條件有五大項,包括:晨星雖下市,但仍須繼續獨立經營,而非消滅公司;聯發科雖是主要股東,但除了參與分紅、委任董事及獲得財報資料,不得交換任何業務訊息,也不得影響晨星的獨立性。

此外,未經批准,聯發科與晨星不可有業務合作,若要購併任何LCD電視晶片業者,須得到中國商務部批准。這種種限制條件執行,時間長達三年,直到今年八月底才將屆滿,堪稱是「以最嚴苛的要求,有條件過關」。

第二道關卡:人才可能流失若通過各國審查,第二道關卡是人才問題。儘管未來日月光、矽品將下市,由新日月光以控股公司單獨掛牌,但事實上,此一控股模式,與其他產業控股架構,內涵上有所不同。就以購併連連的大聯大控股為例,兩者即有明顯的不同。

大聯大的方式,是讓被併公司股權,都換成控股公司股票,大聯大先後併入的世平、品佳、友尚等公司,原創辦人黃偉祥、陳國源、曾國棟等手上都有大聯大持股,是憑藉著本身股權成為董事,彼此各有相當實力。

相形之下,此次矽品股東以每股五十五元賣給新日月光,換得現金後全數退場,包括林文伯、蔡祺文等經營團隊,也一樣是拿現金出場;未來在掛牌公司內,原矽品團隊將全無持股,換言之,形式上變成純「打工」的專業經理人。

即使張虔生已邀請林與蔡擔任控股公司董事,但要有一定比率的持股,也得從頭買起。

對照交易定案前,矽品所有處級以上主管聯名刊登廣告,強烈宣示要與矽品共進退的決心,這種全由日月光掌控的控股模式能否順利留才,還得再仔細觀察。據了解,目前林文伯與張虔生的默契,是將保留矽品納入控股公司後的獨立性,未來子公司經營團隊維持不變,董事會尊重林文伯的任命、主導權。

第三道關卡:轉單危機

然而,未來新日月光能否讓雙方團隊獨立運作,不但影響公平會評估,也關乎人才去留,更關乎客戶訂單的流向,這也是本次世紀購併案的第三道關卡。

無論對日月光或是矽品的客戶來說,此次雙方合組控股公司,勢必影響訂單流向。先前,在日月光發起公開收購矽品時,林文伯就曾說過,兩家公司有不少客戶重疊,若落實合併,一定會有訂單流失,最可能的去處,自然是艾克爾或長電。

對追兵而言,自然盯著重疊的客戶見縫插針,設法分食訂單,如此一來,新日月光業績能否保有過去優勢,不無疑慮;若日月光一方人馬,在新控股公司下全面主導訂單談判與定價權,客戶流失風險便依然存在。

搶先日月光一步、去年已各自完成整併案的艾克爾及長電,目前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見縫插針,趁日月光與矽品的新控股架構落實前,盡可能爭取客戶下單。

以本益比高達九十七倍的長電為例,去年購併星科金朋後,引進中芯國際、中國官方半導體產業基金成為股東,各持有長電約一四%、一○%股權,儼然成為半導體紅色供應鏈旗艦。由於購併進來的星科金朋,今年將開出系統級封裝(SiP)產能,中資券商普遍看好,長電將有機會逐步進逼、挑戰新日月光的龍頭地位。

更大的挑戰是,目前已有風聲傳出,中國官方考慮金援上百億元人民幣,鼓勵本國企業購併在那斯達克掛牌的艾克爾。如果此一交易成真,二、三名聯手,第一名的新日月光如何與擁有主場優勢的長電競逐,難度將更高,這也是一路擴張的張虔生,下一個考驗與難題。

封測廠資本支出大,整併可望提升成本效益。

撰文 / 林宏文、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4

樂視疑無世界盃直播

1 : GS(14)@2016-12-01 08:01:11

■市場懷疑樂視並無奪得世界盃的獨家播放權。 資料圖片



【本報訊】近期頻頻傳出財困的樂視,年初曾大肆宣傳已奪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香港播放權,不過FIFA最新文件當中沒有香港的名字,令人懷疑香港並無人奪得世界盃的獨家播放權。本報昨日向樂視體育香港查詢,樂視未有直接回應是否持有香港世界盃播放權,只表示會「持續爭取更多賽事在香港播放」,包括2018年世界盃,並沒有減少現有的賽事播放權。本報昨日亦曾向FIFA查詢,但暫未獲回覆。據FIFA最新官方文件,列出全球132個地區、哪一間媒體已獲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播放權,包括電視、移動及網上媒體,台灣、南韓等都榜上有名,但就未見「香港」,令人聯想樂視未有如年初所講般、成功取得有關轉播權。近期樂視財困的消息不絕,曾傳出有意裁員10%救亡,並稱樂視體育原有的賽事運營板塊,將會被逐漸砍掉,收縮戰線,專注做體育媒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1/198513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81

習近平晤FIFA主席冀辦世界盃

1 : GS(14)@2017-06-18 21:44:54

■習向恩芬天奴表明希望有機會主辦世界盃。



繼續大發足球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到訪的國際足協(FIFA)主席恩芬天奴(Gianni Infantino)。據FIFA官網報道,習當場表達中國未來能主辦世界盃的希望,但並無提及是否有望在2030年申辦。


最快2034年才可申辦

習並提出計劃到2020年時,能讓3,000萬中小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恩芬天奴回應指,FIFA願密切同中方合作發展足球。官方新華社也有報道兩人會面,但無提及習談及中國希望申辦世界盃。12日,恩芬天奴到訪南韓並和總統文在寅會面,當時文曾建議「2030年世界盃希望由東北亞共同主辦」,包括北韓、中國與日本,並希望藉此改善兩韓與東北亞緊張局勢。FIFA目前規定,某大洲若主辦某屆世界盃賽事,其後兩屆賽事該大洲不能申辦。2018和2022年世界盃賽事分別由屬歐洲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的卡塔爾主辦,即意味2030年理應不得由亞洲國家主辦,中國要申辦世盃最快要到2034年,但近月曾多次傳出FIFA正研究放寬規定,惟最終沒下文。歐洲足協主席施弗林本月初曾表示,歐洲目前已按規定被禁止申辦2026年世界盃,因此他堅持中國不能申辦2030年世盃。該屆適逢世界盃100周年紀念,而首屆世界盃舉辦國為南美洲烏拉圭,因此該屆於南美洲舉辦暫時呼聲最高。
FIFA官網/新華社/《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6/200577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869

【專題籽】當機械人也踢世界盃 唔係得啖笑

1 : GS(14)@2017-10-09 03:50:23

機械人世界盃RoboCup為人工智能機械人盛事,今年於名古屋舉行,本年隊伍來自40多個國家。賽事的目標好宏大:透過賽事刺激科研進步,最終組機械人球隊,於2050年戰勝人類世界盃冠軍隊!



【專題籽:一周突襲】世界知名、吸引無數國際媒體的機械人世界盃大賽(RoboCup)數月前在名古屋舉行。賽事進行期間,攻防全由機械人自主,教練(科研隊伍)並沒有在背後握着遙控器。我們平日跑步打波,易如反掌,靠的是與生俱來的神經系統;RoboCup科研隊伍希望複製這套複雜的系統,讓機械人分析現場環境數據,自行進攻、入球。終極目標是組成一隊機械人球隊,按照(人類的)世界盃所有賽例,在2050年擊敗世界盃冠軍。這次來到日本,我們以人見人愛趣味爆燈的機械人足球比賽作起點,既欣賞賽事,亦從中看看人工智能機械人的能和不能。



在RoboCup現場有許多項目的賽事,六項為機械人足球賽,三項拯救賽,亦有服務型機械人的任務競賽(如在模擬餐廳當侍應落單)。各隊都希望研發出行動力、判斷力優秀的機械人,讓機械人達成「2050擊敗人類隊」的終極目標——但先別驚恐,那怕人工智能的運算能力超強(看AlphaGo程式如何殺下柯潔、李世石),那終究是演算程式;若論人工智能機械人(特別是擁有一雙手腳的人型機械人Humanoid),至今天仍是名副其實的舉步維艱。那怕是本屆勁旅德國隊、法國隊、日本隊的人形機械人,它們在「看到」足球彷彿被點穴,呆立數秒再笨笨的起腳,卻踢中空氣摔在地上。教練們(各隊伍的科研人員)在旁抱頭慘叫,觀眾捧腹大笑,場面好滑稽。距離戰勝人類冠軍隊的終極目標,還有好遠一段路。儘管RoboCup機械人動作比小孩子還要笨拙,但這絕非單純得啖笑的趣味事件。這項大型賽事在1997年由一群人工智能機械人學者、科研人員創辦,邀請各國大學組隊參加。20年來,比賽激發了許多新晉研究員往後繼續以機械人為志業,而各大學為比賽開發的新技術,亦被應用在其他項目。就以網上零售巨無霸企業亞馬遜(Amazon)那舉世知名,用以處理海量貨倉貨物的機械人Kiva(能夠搬運貨物的橙色機械人)為例,其一研發者Raffaello D'Andrea早年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機械人研究員,多次帶領該隊在RoboCup隊奪標;更因此讓Kiva的另一研發者Mick Mountz賞識,並獲邀加入其團隊,合力讓Kiva誕生;而著名的機械人設計師松井龍哉,亦明言RoboCup對他往後的機械人設計事業影響深遠,更創立了機械人工作室Flower Robotics。


人類當球證 判斷犯規抬走傷兵

在不同類型的比賽中,場上唯一可以全程留在草地上走動的人類,就是球證(由各大學隊伍成員輪流擔任)。他們繫着哨子在場上追隨機械人球員,既要指示各隊教練們,隨時抬走無法站起來的機械傷兵,處理在賽事期間像夢遊般離開球場的機械人,亦要趕「犯規」機械人到場外罰企。既然是機械人世界盃,何不由機械人當球證?RoboCup標準平台賽事(Standard Platform League,即各隊只准使用同一型號的NAO機械人)的技術委員會主席兼賽事裁判Katy Genter就向我們解釋道,「近幾屆我們也確實考慮過轉用機械人作裁判,但最後還是不行。在處理指定任務的時候,例如偵測足球有沒有超過白界,機械人絕對勝任。但球場上,有太多狀況不是非黑即白。舉例說,機械人很常見的犯規動作叫Pushing,意即一機械人,步速很快走向對方,而令對方跌低。然而如果機械人撞向對方時,馬上意識到問題,懂得往後退,卻不算犯規。要判斷類似的『例外』狀況,得綜合現場不同資訊作即時決定。這方面,機械人表現仍然遠遜於人類。」Katy的丈夫JT Genter為標準平台賽事的籌委會成員,亦笑說:「機械人仍然蠻蠢的。」



標準平台賽事的球證JT Genter(左)和Katy Genter,與我們解釋機械人球員的種種搞笑行為。圖為賽事專用的NAO機械人。

表現儍更更 目標2050年擊敗人類隊

Katy本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做研究,剛獲得電腦科學的博士學位,有多年RoboCup參賽和裁判經驗。科技一日千里,為何機械人表現那麼儍更更,「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機械人是兩回事。人工智能好比大腦,是運算的程式;人工智能機械人則是裝有大腦的身體,思考之外做相應行動,再微小的動作都要學習。舉例說,我們看世界,很容易就分辨場上哪是足球,哪是龍門,不會因為顏色相似而做錯判斷。然而機械人沒有我們的經驗,簡單如『找足球』,都要從零學習。然而來到現場,其實『白色』的東西有很多,如龍門、白界,場邊的白色圍板等。觀賽期間,見過足球剛好叠在龍門白界之上。然而埋門一刻,機械人卻左望右望,然後走開,全體觀眾同聲一哭。Katy就笑着解釋說:「因為白界和足球都是白色,他們就混亂了。那一刻機械人其實一定在問:『足球呢?怎麼突然不見了?』,再繼續去其他地方找足球。」
Katy論的是人工智能機械人,卻其實點出了人機之間行動上的分別。對健全人類而言,「起腳踢波」,簡單無比。然而瞬間的單一動作,原來步驟繁多,全是精密計算,「人類太厲害,我們做起來毫不費勁,所以從沒意識當中的複雜。今天的機械人,能夠在賽事中自主走動(而不跌低),認出敵方龍門(而不射烏龍波),學會確認自己和隊友的位置(而不會一窩蜂搶波),辨識哨子才起動,一小步的進步,動輒花了一整年的研究時間。」比賽為科學交流,故此大會鼓勵各隊在賽事後公開自己訓練機械人各個動作的演算程式,「例如勁旅德國隊公開了機械人『步行』程式,今天許多隊伍都會採用。要達成2050年『擊敗人類隊』的宏願,我們還需要非常巨大的進步。但是天曉得?畢竟每年回到比賽,見大家的機械人動作又有進步。」Katy捧着標準平台專用機械人NAO解說,而NAO繼續笑而不語。


睇波指南

機械人動作遲鈍,往往要先呆想數秒才懂反應。若然你期待人類世界盃的節奏,會失望。然而RoboCup每一細節都是趣味,都讓你看到今天人工智能機械人的進步和限制。



球場篇

球場上白色的物件普通不過,界線、龍門、圍板。然而機械人在此普通的場地作賽,卻是一大挑戰。人工智能機械人有時會誤判白色的圍板為龍門,無故漫步離場。



足球篇

今日機械人比賽,已經採用普通足球。沒有任何電子裝置,機械人要懂得「看東西」。要令機械人在場內其他黑白物件之中成功辨別足球,研究員花了極長時間改良機械人的視力。



中場休息篇

半場10分鐘賽事後,就是「休息」時間:教練們要為它們充電、更新程式。這隊更搞笑,會為機械人吹風降溫。



加時篇

機械人足球賽也有加時互射12碼。那怕動作生硬,卻有能力自主地撲救。好神奇!



球證

球賽裏唯一一個可以長期留在草地上的人類,就是球證。球場瞬息萬變,球證判斷犯規動作,須綜合現場所有資訊。人工智能人處理單一任務往往勝於人類,但要整合不同領域的資訊再作判斷,仍遠遜於人類。



教練

球員也有教練,不過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大學鑽研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學生或研究生,不會罵機械人(因為機械人聽不懂,嘥氣)。日常的工作是寫程式,和修理它們的手手腳腳。



其他球員

除標準平台賽事的NAO機械人球員,RoboCup還有中型、小型機械人賽事,機械人裝有車輪,球來球往,行動迅速。



採訪:李寶怡攝影:潘志恆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4/201610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11

【專題籽】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奪冠 何南金靠師生「動手做」

1 : GS(14)@2017-10-09 03:55:04

佛教何南金中學從前是一所職業先修學校,到今天也絕非區內高材生首選。然而他們的機械人隊屢獲世界賽大獎,每一位隊員都是手工了得的機械人Maker。



【專題籽:一周突襲】屢次代表香港出戰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RoboCup Junior)世界總決賽的「佛教何南金中學」機械人研發隊,何以能夠設計出自己的機械人,多次於世界大賽奪得佳績?他們努力的成果,見證視為次等的「職業先修學校」教育傳統,在今日流行的STEM、Maker文化下成為優勢。與此同時,今屆賽事主席陸智聰先生談及香港搞科普活動的難處。從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機械人科普教育的現況。



「何南金」機械人隊的負責老師李志宏(Tim Sir),帶領機械人隊已十多年。本科念化學,原是機械人門外漢。某年,有幾個學生熱衷製作機械人,找Tim Sir一起鑽研,「還記得當年和同學製作一套頗複雜的人形機械人。豈料打開包裝,全是日文。於是我們就用Google繙譯、親自電郵廠商,詢問各樣組裝問題。」那怕初期是土法煉鋼,師生們興致越來越濃,甚至動手設計機械人。整天在工場裏裁切鋁片、寫程式、做實驗,後來更在國際機械人比賽奪獎。2012年,他們在墨西哥主辦的RoboCup Junior總決賽,獲得舞蹈組的世界冠軍。Tim Sir說,他最高興的是同學的改變,「有一位同學,無心向學,放學煲煙交損友。猶幸他愛砌模型,我就讓他參加機械人隊。漸漸,他找到自己在工程方面的興趣,現在更於電力公司工作。」機械人隊成績優異,贏得海外參賽資格,把許多同學帶到從未踏足的巴西、墨西哥、德國、日本。2014年,他們在中國區賽事出線,取得資格到巴西參與總決賽,與全球青少年較量。然而巴西旅費高昂,人均成本高達4萬元,同學無法負擔。那年,Tim Sir與學校同事動用所有人脈找贊助。比賽在7月進行,到5月仍欠30萬元,「最後,我們聯絡上人稱『基金之父』的雷賢達先生,把狀況告之石鏡泉先生。他很有心,在報章專欄談及我們,向各界募捐。專欄出街那天,善長的反應奇佳,校長室電話響個不停。」那時,更有一位年邁老婆婆不曉得如何聯絡學校,熱心得把錢交給區議員轉交學校。這樣東拼西湊,同學最後成功到巴西出賽,亦贏到「最佳傳感器大獎」而歸。當年同學笑說,「阿Sir,快把錢還給阿婆啦。」勵志故事的大團圓結局,其實是靠一班師生一步一步走出來,一點也不容易。機械人隊的好成績,除了因為師生無比努力外,也跟他們早年作為一家「職先」有關。早年香港工業起飛,社會大量缺乏技術勞工,「學門手藝」是不錯的選擇,政府也成立了「職業先修學校」,着重應用技巧。然而,90年代工業凋零,經濟轉型,金工、木工等應用科目被視為陳舊過時。「工字無出頭」的想法在社會根深柢固,這類學校等同「飛仔學校」。於是政府希望職業培訓的重點由工藝轉向服務業、商業和高科技,鼓勵職先學校改革課程,又容許學校將「工業學校」和「職業先修」等字樣刪除。



2012年機械人隊出戰墨西哥的RoboCup Junior總決賽,奪得機械人舞蹈賽的冠軍。

陳國和老師從前教授金工、木工科,今天是校內機械人隊的負責老師。

使用的工具,不少購於創校初期的職先年代。這具鑽床,有近30年歷史。


職先+ STEM 基層學生的優勢

轉型後的「何南金」仍以招收成績較弱的基層學生為主。然而潮流起起落落,像從前的「鬥木佬」,今天尊稱Maker。近年香港政府要再工業化,強調紙上談兵是不足夠,要推動「動手做」的STEM學習(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跨學科實踐學習,方能迎上世界創科潮流。機械人活動,成為香港學校的熱門課外活動。這校的「職先」傳統,配合STEM學習,形成一種優勢。「當年的『職先』與今天講的STEM,有一種精神是相通的——就是鼓勵人落手落腳構建實物,解決生活問題。」另一位機械人隊負責老師陳國和說。事實上,當今的出色隊伍,不少都是學業成績不頂尖,擁有「工業中學」背景,它們會開辦應用科目,設特別室;相反,沒有相關設施的學校,那怕有心響應STEM風潮,就只能使用現成的套裝編寫程式,難以從零到一構建機械人。「何南金」機械人隊的發展故事,不只勵志,更讓我們看到,不合時宜或趨時,只是一線之差。



機械人設計繪圖

焊接電池

裁切金屬和膠片

採訪:李寶怡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5/20161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41

信和商場3000萬推廣世界盃活動

1 : GS(14)@2018-04-21 09:45:0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546&issue=20180420
Share  
【明報專訊】四年一度世界盃臨近,多個大型商場開始就世界盃檔期進行宣傳,其中信和旗下七大商場,包括奧海城、屯門市廣場、荃新天地、中港城、尖沙嘴中心、帝國中心及黃金海岸商場,斥資3000萬元作宣傳推廣,打造Goal Together全城開波主題活動。

七大商場營業額料按年升一成

七大商場中,奧海城、屯門市廣場及荃新天地,將會與ViuTV合作舉辦電視直播球賽派對活動,集團預計,七大商場期內營業額按年可升一成,同期人流按年升12%。

信和集團租務部總經理畢嘉浩稱表示,旗下奧海城在世界盃期間,設450吋大電視讓客人觀賞球賽,預計食肆營業額按年升20%,運動及電器商戶營業額亦至少升15%。

奧海城設450吋大電視直播球賽

另外,信和集團租務部總經理陳欽玲表示,旗下屯門市廣場除照顧男球迷外,亦會照顧女球迷,邀請星級化妝師講解特色打扮及教授化妝技巧,她預期,期內餐飲晚市營業額會較平日高25%,6月、7月電器業營業額至少提升15%,體育用品營業額有望上升20%。

兼顧女球迷 屯市邀專家教化妝

陳欽玲續稱,屯門市廣場下半年約有22萬方呎樓面租約到期,當中約75%已落實續租,而商場內護膚品牌會繼續增加。此外,上述七大商場亦舉行大抽獎,獎品包括雙人4日3夜來回俄羅斯機票及酒店套票連法國對丹麥入場券,以及全球限量KIA 5座小型揭背車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62

信和商場3000萬推廣世界盃活動

1 : GS(14)@2018-04-21 09:45:0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546&issue=20180420
Share  
【明報專訊】四年一度世界盃臨近,多個大型商場開始就世界盃檔期進行宣傳,其中信和旗下七大商場,包括奧海城、屯門市廣場、荃新天地、中港城、尖沙嘴中心、帝國中心及黃金海岸商場,斥資3000萬元作宣傳推廣,打造Goal Together全城開波主題活動。

七大商場營業額料按年升一成

七大商場中,奧海城、屯門市廣場及荃新天地,將會與ViuTV合作舉辦電視直播球賽派對活動,集團預計,七大商場期內營業額按年可升一成,同期人流按年升12%。

信和集團租務部總經理畢嘉浩稱表示,旗下奧海城在世界盃期間,設450吋大電視讓客人觀賞球賽,預計食肆營業額按年升20%,運動及電器商戶營業額亦至少升15%。

奧海城設450吋大電視直播球賽

另外,信和集團租務部總經理陳欽玲表示,旗下屯門市廣場除照顧男球迷外,亦會照顧女球迷,邀請星級化妝師講解特色打扮及教授化妝技巧,她預期,期內餐飲晚市營業額會較平日高25%,6月、7月電器業營業額至少提升15%,體育用品營業額有望上升20%。

兼顧女球迷 屯市邀專家教化妝

陳欽玲續稱,屯門市廣場下半年約有22萬方呎樓面租約到期,當中約75%已落實續租,而商場內護膚品牌會繼續增加。此外,上述七大商場亦舉行大抽獎,獎品包括雙人4日3夜來回俄羅斯機票及酒店套票連法國對丹麥入場券,以及全球限量KIA 5座小型揭背車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