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次學好投資大師不敗金律 科斯托蘭尼、是川銀藏、李佛摩的血淚教訓

2015-09-28  TWM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說:「沒有經歷至少兩次破產經驗的人,不算是真正的投機家!」 事實上,許多家喻戶曉的投資大師,也經歷過慘賠的經驗。 以他們為鑑,投資人或許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不要聽信明牌、不要貪心、不要賣盈保虧,這三件事,可說是在投資險惡大海中持盈保泰的三道重要護身符。不管是投資大師的諄諄教誨,還是汗牛充棟投資書籍苦 口婆心的提醒,當局者迷的投資人老是對這三條金律「選擇性地健忘」。不要說一般投資人會健忘,就連投資大師自己在利字當頭下,也會迷失方向。

德國股神 科斯托蘭尼

他聽內線慘賠,悟出「雞蛋理論」掌多空「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投資十戒」第一條寫著:「不要跟著建議跑,不要想能聽到祕密訊息!」換成今日的語言可這樣寫:「不要聽信明牌!」三○年代初期,科 氏年僅三十歲,已經是以放空賺進大把鈔票的投資新秀。有一天,他下榻皇家飯店,碰巧在大廳看到當時的殼牌石油公司與標準石油公司總裁比鄰而坐。

這個場景雖令他吃驚,但不意外,因為畢竟是名流出沒的飯店。回房間後,服務生送來電報,科氏打開一看,內容竟是許多大型證券公司正在買進大量殼牌石油的股 數清單。他一頭霧水地想:「這不是我的啊。」把電報反過來一看,驚覺這是給當時股票大炒家曼海姆的電報,而曼海姆下榻的房間剛好在他對面,原來服務生送錯 了!

交代服務生送還電報後,科氏陷入天人交戰。因為,當時全球經濟低迷,他一直站在空方,要不要為此封電報反空為多陷入苦思。最後,他認為這是發財良機,決定大舉買進殼牌石油股票。

買進後,當時大盤空頭氣焰未減,殼牌石油持續重挫,不久後,更跌至科氏買進的三分之一。這支「明牌」竟成為德國股神傳奇一生最大的投資災難。

這場教訓,讓科氏日後投資股票只遵循兩個方向:市場面與產業面,並發展出「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詳見《一個投機者告白》)為操作準繩,他也成為少數能安享富裕晚年的投機大師。

日本股神 是川銀藏

他錯失出場點,用「八分飽」原則完美復仇許多投資人對「日本股神」是川銀藏的「只吃八分飽」原則應該不陌生,大意是說,投資不要太貪心,不要老想賣在最高點,要懂得見好就收。

這個簡單的道理,背後也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原來一九七八年時,是川研判全球原物料經大跌後,已經出現撈底的大好機會,他於同和礦業跌至一二○日圓開始默默吃貨。

全球礦業果真開始露出復甦跡象了,同和大漲至四百日圓,原本應該見好就收,但同和礦業卻傳出挖出超級大礦脈的利多消息。是川打算等股價漲到五百日圓就出脫七成,沒想到市場對該檔股票瘋狂追價,加上又爆發阿富汗戰爭,令全球原物料市場火上加油。

他在自傳寫道:「照這種情勢看來,同和漲到八百日圓也沒問題;果真漲到八百日圓了,我認為鐵定破一千!」是川不斷融資加碼買進,持股成本也逐漸墊高至四百多日圓,並成為該公司持股逾三○%大股東。

接下來,日、美央行大幅升息,日股從激情落入冷清,同和股價從九百多日圓直線下挫至四百多日圓,原本可大賺三百多億日圓的夢徒留餘恨。最後是靠野村等大券商同意吃下是川手上同和持股,因為害怕這位股市大戶拋股讓日股崩盤,才勉強度過危機。

有了同和礦業的教訓後,是川日後嚴守八分飽哲學,終於在住友礦業這檔股票大賺逾二百億日圓,一度成為日本年度繳稅冠軍。

空頭祖師爺 傑西.李佛摩他不甘停損狠賠,靠「有賺才加碼」竅門翻身在一九二九年因美股大崩盤放空獲利逾一億美元(當時美國一年稅收僅四十二億美元),而被空頭奉為祖 師爺的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曾歷經四度破產。最刻骨銘心的,莫過於一九○八年他聽從當時棉花大王湯瑪士(Percy Thomas)的建議作多棉花期貨,結果落得負債一百萬美元下場。

只要即時停損,李佛摩是不會那麼慘的,只是當時他彷彿鬼迷心竅,眼看著期棉下跌,把獲利的其他商品空頭部位回補,持續凹入跌跌不休的期棉多單。因為這次經 驗,李佛摩日後在著作中,提到幾項迄今仍讓短線交易投機者奉為圭臬的投資鐵律:第一、絕不逢低攤平。第二、有賺錢的情況才加碼。第三、跌一○%就停損出 場。第四、先少量試單,試對了才進較大的單。第五、每次獲利的錢,拿五○%鎖進保險箱。

不過,再怎麼嚴密的投資鐵律,若沒有美滿家庭生活作後盾,財富仍會無情溜走。第三任妻子因酗酒開槍誤擊,導致兒子終身殘廢,大受打擊的李佛摩操作從此江河日下,雖不至於敗光家產,但因憂鬱症所苦舉槍自盡,結束這位華爾街空頭大師的傳奇一生。

投資大師用血與淚刻畫出一道一道的投資智慧與金律,聽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是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或許會更讓人銘記在心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85

《星戰》38年不敗的吸心術 老牌巨星×最新3D技術=億萬跨世代影迷

2015-12-21  TWM

自七○年代起開始上映的《星際大戰》系列,是四、五年級的共同回憶。三十八年來,它不斷吸收青春泉源、最創新的電影科技,同時保留巨星哈里遜福特的核心角色;在變與不變中,巧妙打造跨世代的超級經典。

過了耶誕節,我們就會滿街看到《星際大戰》的光劍了!

還沒上映,《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的預售票房,就已經超過五千萬美元(約十五億元新台幣),幾乎已經確定要奪取票房紀錄的桂冠了。一九七七年第一部《星際大戰》(以下簡稱《星戰》)上映,以前所未有的科幻世界,擄獲全球觀眾的心;三十八年後的今天,《星戰》不斷吸收青春泉源,使用最創新的電影技術、最新的行銷手法,將網路新媒體與3D動畫發揮得淋漓盡致,《星戰》將永遠是人們心中的唯一。

《星戰》的主角「路克天行者」、演員馬克漢米爾(Mark Hamill)在媒體訪問中,比較二○一五年與一九七七年的《星戰》時說:「一切似乎都沒變,但所有卻都已經變了!」

它的不變:

正義永遠打敗黑暗帝國

所謂的不變,是指當年深植影迷心中的核心角色:年輕稚嫩的路克天行者、與他失散多年的妹妹莉亞公主,以及那對一高一矮的機器人C-3PO與R2-D2,都將在最新的七部曲中重新亮相。

只是年輕、正義、希望的元素,交給了新的角色:一位比擬《飢餓遊戲》智勇雙全的年輕女主角芮(Rey),以及她的搭檔、忠誠又帥氣的前帝國軍芬恩(Finn)。

還有影迷心中永遠英勇正直的哈里遜福特,在第一部《星戰》上映時才三十五歲;他飾演的韓蘇洛是個衝動、機靈、正義感十足的太空走私客,駕駛太空船「千年鷹號」,與莉亞公主攜手打敗邪惡的黑色帝國,更在隨後的續集中娶回莉亞公主。

在新的《七部曲》中,高齡七十三歲的哈里遜福特,繼續展現驚人的智慧與體力,飾演老驥伏櫪的韓蘇洛,對抗入侵的邪惡勢力。

漫長的三十八個年頭,《星戰》其實經歷了非常多的改變。一九七七年之後,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每隔三年拍一部續集,一九八○年的《星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用三千三百萬美元的預算,創下五億四千萬美元的票房;一九八三年的《星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仍維持了五億多美元的票房。這三部《星戰》共售出三億七千萬張票,至今,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系列能夠望其項背。

但是,一手孕育《星戰》的盧卡斯,卻從一九八三年之後,讓《星戰》整整「睡」了十六年。這段期間,盧卡斯與因《星戰》暴紅的哈里遜福特,攜手創造了《法櫃奇兵》的另一個傳奇(編按:一九八一年上映後,衍生出一九八四年《魔宮傳奇》、一九八九年《聖戰奇兵》等印第安那瓊斯系列續集)。同樣是三部曲電影系列,不只稱霸八○年代的全球電影票房,更因與迪士尼樂園結合,《法櫃奇兵》的過山車(類似採礦車的雲霄飛車),成為人們心中歡樂的回憶。

如果說一九七七年的《星戰》,是台灣四、五年級生共同的回憶,那麼盧卡斯在一九九九年重新推出的《星戰首部曲:威脅潛伏》,就讓六、七年級生有了參與的機會。

一九九九年的《星戰》系列,主角群改為由連恩尼遜主演的金魁鋼、金童玉女則由娜塔莉波曼、伊旺麥奎格擔綱。不變的是,戴著邪惡黑鋼盔的安納金天行者,以及閃閃發光的光劍。那時《星戰》系列對上《哈利波特》系列,聲勢雖不如後者,卻也創造了三部電影累計共二十四億美元的票房紀錄。

它的變:

全面應用電腦動畫

盧卡斯在一九九九年的系列裡面,找到「複製人」的概念,背後則是電腦3D動畫技術的全面應用。

二○○八年,盧卡斯推出《星戰:複製人之戰》,全部以電腦動畫人物演出,捨棄了垂垂老去的哈里遜福特、連恩尼遜,丟掉發胖、掉髮的金童玉女。《複製人之戰》最終沒有取代真人,以電視劇的方式呈現,從○九年起,每集二十二分鐘,總共做了六季、一百二十一集。

但這個沒有大發的3D電腦動畫專案,卻與台灣有著非常緊密的連結。

位在台北市南港的西基電腦動畫公司,當時承接了《複製人之戰》的動畫製作。○八年在好萊塢大道的首映會,片尾列出將近百位台灣動畫人員的名字;盧卡斯對台灣精準快速的交貨,以及高品質的製作能力讚不絕口,不但親訪西基,甚至還出資入股超過四成,成為這家3D動畫公司最大的法人股東。

不過,盧卡斯的《星戰》3D動畫計畫,隨著一二年他以高達四十億美元的價格,將盧卡斯影業賣給迪士尼之後,悄然而止,直到現在。

再提一下哈里遜福特,這位電影銀幕上永遠的英雄。

哈里遜福特翻身記

小公僕變身銀幕長壽英雄

哈里遜福特在美國伊利諾州鄉下地方長大,盧卡斯籌備《星戰》時,哈里遜福特只是個無法出頭的好萊塢公務員,在《星戰》選角會擔任提詞員的工作。最終,盧卡斯決定讓哈里遜福特試試,給了他人生第一次擔綱的機會,展開他長達四十年的巨星之路。

後來的《法櫃奇兵》印第安那瓊斯角色,原本是要給風流倜儻的湯姆謝立克(Tom Selleck),但因合約談不攏,由哈里遜福特遞補,沒想到就此奠定他的影帝地位。九○年代的《愛國者遊戲》、《空軍一號》、《絕命追殺令》等,哈里遜福特持續扮演內斂冷靜、卻又展現驚人體力的男主角,成為美國甚至全球男性的模範。

最近,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川普,就公開推崇哈里遜福特,說他最欣賞「在空軍一號飛機上的哈里遜福特。他扮演的美國總統,讓國家站起來了!」但是,一向支持民主黨的哈里遜福特卻不賞臉,他批評川普:「那只是電影,真實生活中不是這樣的……。」哈里遜福特平時最大嗜好就是飛行,他會駕駛自家直升機參加山地救援工作,當迷路的山友登上直升機,發現駕駛竟是哈里遜福特,那種被印第安那瓊斯、或韓蘇洛親自救援的快感,比電影還刺激百倍。

十二月十八日全球上映的《星戰七部曲:原力覺醒》,七十三歲的哈里遜福特,帶著芮與芬恩兩位金童玉女,再度挑戰強大的暗黑勢力。三十八年前,中山高速公路還沒全線通車、台北與華盛頓也還有邦交、政治上第一次出現民眾掀翻警車的中壢事件,還有,第一代電腦遊戲〈小精靈〉(PAC-MAN)也尚未問世。

一九七七年,大家帶著驚呼,在電影院裡來到深邃無垠的太空,看著壯麗到令人窒息的太空母艦,以及在深谷驚險作戰的戰機,從路克天行者與莉亞公主身上,我們期盼著自己的未來。

與三十八年前相較,網路的世界帶給我們從未想像過的改變,哈里遜福特、《星際大戰》,還有億萬影迷們,都已經歷過精采而豐富的人生;電影大銀幕內外,演員與觀眾的眼中閃著智慧的光芒,嘴角帶著喜悅的回憶。一五年底的《星戰》,或許電影本身就是一台時光機,帶給我們更深刻、更觸動人心的意義。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400

傳統當賣點 日本老店300年不敗祕密 一個賣生活雜貨的 憑什麼進軍表參道

2016-02-01  TWM

創業三百年的奈良老店中川政七商店,重新建構生活雜貨事業,為自家產品創造話題,並且和其他工藝店攜手合作,把傳統當賣點,成功吸引了女性,還進軍時尚的表參道,為老店寫出一頁新傳奇。

使是有三百年歷史的老店,也需要嶄新的面貌才能持續活躍下去。位於日本奈良縣、正由第十三代社長中川淳經營的中川政七商店,就是這樣的一家生活雜貨企業。

目前當紅的創意總監水野學(人氣吉祥物熊本熊的設計者),在二〇〇八年時,受託主導了這家老店旗下、即將滿二十五年的紡織設計品牌「遊中川」的形象重塑工作。

那時,中川淳即將接班。「依照目前的狀況,年營收充其量就是四十億日圓之譜了,我建議重新開設這樣的店面。」水野秀出來的是一個把「七」這個字,設計成兩頭鹿模樣的商標圖案。他建議開設以和風生活雜貨為主的新形態中川政七商店。

過去的中川政七商店,以製造、銷售泡茶器具與麻質生活雜貨為業。由中川淳的父親親自壓陣的泡茶器具,由於賣給特定商店,有穩定的收入,但生活雜貨的部分並末全力發展,所以中川淳希望透過資訊化,及重新設計人事制度等手法,重新建構生活雜貨事業。

第一步:振興日本工藝業多家工藝店關門,敲響警鐘

明明工作堆積如山,老員工卻時間一到就下班,還一個一個離職。中川淳花了三年時間,慢慢為公司注入新血,讓經營上軌道。然而,這時他卻發現,公司與自己都缺乏「為何而做」的中心思想。大概有兩、三年時間他都活在迷惘中,一直到他發現,不斷有工藝店業者前來告知即將收攤的消息。於是他誓言要協助日本的工藝業界恢復元氣。

中川政七商店的代表商品是,使用奈良特產的蚊帳布料製造的「花抹布」。約六十公分見方,兩片重疊而成,吸水性超強,容易晾乾,目前是持續暢銷的長銷品。事實上,中川政七也提供其他企業諮詢服務、教授製造零售業的知識與經營手法。中川淳認為,惟有這樣做,才能協助工藝業者,提振日本工藝。

與其他顧問業者不同之處在於,中川政七會在賣場提供銷售空間,給這些經過諮詢並成功復甦的品牌。像是長崎縣的波佐見燒(陶瓷)馬克杯、新潟縣三條市的忠房(TADAFUSA)刀具等。充滿和風氛圍的店面,自然而然呈現出商品的魅力。

「在價格上我們無法和無印良品或百元(日圓)商店拚,需要有讓人購買的理由。所以我們必須透過製造商品的背景或故事,讓人產生共鳴,絕不是商品擺在架上,自然就會賣出去。」中川指出,從自己決心提振日本工藝的那一刻,公司就開始質變了。水野建議的「和風生活雜貨」,正好把中川心中原先想像的藍圖化為現實。

其實,要了解中川政七商店,可以從幾個關鍵字來看,像是!花抹布」、「共存共榮」、「產業觀光立國」等。

第二步:幫產品說故事蚊帳變抹布,竟大受歡迎

花抹布如前所述是長銷品,原本其實是用八片三十公分見方的蚊帳布疊在一起製成,雖然吸水性極佳,卻不易晾乾。

於是中川淳的母親提案,將蚊帳改良為約六十公分見方的兩片疊合製成,結果大為暢銷。

鋁窗的出現使得蚊帳需求大減,但是花抹布為這個當地的特產找到新用途,還曾在〇八年獲頒優良設計獎的金獎,目前它仍是中川政七商店的招牌商品,占營收一成。每條七五六日圓不算便宜,但有人收到這樣的禮物後,用過覺得好用,又買來送別人,於是客層持續擴散。「這種在送禮時會製造話題的商品,我覺得很好。」中川說,這是有故事的商品。

中川政七商店的商品平均售價是三千日圓左右,以雜貨業者來說偏高,但營收有一半以上來自送禮需求。為此,該店也很講究包裝,採用的是使用和紙與細繩結的「折形」包裝,這是傳統武士的禮儀之一。

此外,中川政七和一些提供商品的夥伴,其實是一種共存共榮的關係。

「日本傳統工藝和巔峰時相比,營收掉到三分之一,公司數掉到一半以下。」中川表示。目前每年還會有兩三家收掉。照這速度下去,中川很擔心商店會沒東西可賣,所以他才在幾年前展開諮詢服務,至今協助過十一家企業。第三步:提升下游競爭力協助諮詢,並開放販售空間

第一個案子是位於長崎縣波佐見町的陶瓷器製造暨批發商丸廣(MARUHRO)。

在當地長期承包生產佐賀燒與有田燒瓷器,但目前正致力於為波佐見燒打造品牌。在「HASAMI」這個品牌名稱下,波佐見燒印有長崎縣縣鳥——鴛鴦的薔麥麵蘸醬碗大受歡迎;後來推出的可堆疊馬克杯等商品也很暢銷,「年營收從八千萬日圓左右,成長到近三億日圓。員工多雇一倍,辦公室也擴大了。」中川說。

新潟縣三條市的刀具商忠房在尋求證詢後,也因為切麵包刀而變得有名。在知名品牌眾多的菜刀業界,成功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要切某某東西,就找這家買刀子」的那種江湖地位。

這十一家店的年營收從三千萬到一百億日圓不等;有的是承包商,有的是直營零售店,產品也各不相同,包括業務用公事包、地毯、漆器、水果加工、木製玩具等。中川政七提供過指導的店家商品,會在中川政七商店販售。商品的結構是六比三比一,六是自家品牌如襪子「2&9」、手帕「motta」等,三是這些夥伴的商品,一才是進貨商品。

截至一六年一月,中川政七集團共有「中川政七商店」、「遊中川」、「日本市」、「大日本市」等四十五家店面,一開始倚賴批發商,後來為了主導流通與價格,展開直營。但為了維持賣場的新鮮感,必須每兩周替換一次商品、每年替換二十六次,就必須克服商品件數不足的問題。有了這些夥伴的豐富商品群,中川政七商店自己也受益。

中川認為,傳統工藝夕陽化的原因,說穿了在於缺乏管理,連自己的產品在哪裡賣都不知道,也沒有預算表。「這樣等於完全聽天由命,等於在祈求老天賞自己訂單一樣。」

諮商費用每個月二十五萬日圓起,比雇用一名社會新鮮人的費用還要低。「日本有九成九都是中小企業,沒有好好管理的不是只有工藝業者而已,這些業者應該都要懂得財務、會計、法務等等企業管理的基本功。」

最終目標:帶動觀光風潮持續辦活動,保持生產力

在產業觀光立國的部分,中川認為,產業觀光「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像群馬縣的富岡製絲廠那樣的工業遺產,一般人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觀賞;但相對的,此刻仍持續生產的產業,就還有生命,觀光客每次造訪,都會有新發現。

例如,忠房所在的燕三條當地,這三年都舉辦可以參觀與體驗生產第一線的活動「工廠祭典」。平常看不到的六十八座工廠,在四天之內對外開放,共有近兩萬人到訪(工廠數與到訪數為一五年數據)。來客除了觀賞與體驗之外,也會購買產品。

只要多辦這樣的活動,應該就會產生「結束後想到使用當地蔬菜的餐廳吃個飯」、「可以的話想在當地住一晚」之類的需求。

依中川之見,各地都有它的觀光資源。「只要各地以這樣的形態形成產業觀光的風潮,日本就真的是以觀光立國了,工藝也應該能夠存活下去。」中川訴說著他的夢想。

中川政七集團以生活雜貨店「中川政七商店」為中心,目前店面超過四十家,營收也已到達八年前水野所講的四十億日圓。再接下來,要如何突破呢?一月十三日,新店面在東京表參道開幕,那裡目前是首都圈屈指可數的名牌街。如果說東京有哪個街道與中川政七商店的形象相符,那肯定就是表參道了。

中川打算把這家新店當成集團中兼具展示室功能的主力據點,這家店也將扮演突破四十億日圓營收的關鍵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3

創造全球共享價值 雀巢150年不敗的智慧 世界公民》這裡,來自90個國家的員工合作無間

2016-02-22  TWM

世界公民,是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的自我定位;「創造共享價值」,則是它扮演世界公民角色的方式。賺取商業利益的同時,它們努力地在全球各角落,試著留下能永續存在的正面影響。

位在瑞士第五大城洛桑的雀巢研究中心(Nestlé Research Center),有一座醒目的階梯,連接地面上下各樓層;雖然階梯的坡度不能算陡,但往來的雀巢員工,無論走得快或慢,都一路緊握扶手,彷彿正在通過一段溼滑的雪地。

階梯末端,有一塊小告示牌用英文寫著:請使用扶手,注意安全。一旁的雀巢職員主動解釋:「包括雀巢總部在內的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標示,目的除了維護安全,也提醒所有人:『面對再平凡無奇的狀況,也永遠必須謹慎。』」雀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八六六年:當時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發明了以牛奶及燕麥為主成分的嬰兒食品,經過一百五十年,這個從日內瓦湖畔小鎮沃韋(Vevey)發跡的瑞士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食品公司。小心維護的食品安全是雀巢一百五十年來持續茁壯的基礎,但企業認同度居高的另一關鍵,則是「世界公民」的品牌印象。

在雀巢,世界公民的核心精神,是「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

讓我們暫且跳離當下,來到二○○七年的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額爾古納市。這一年,雀巢在此投資興建的工廠正式投產,雀巢董事長包必達(Peter Brabeck-Letmathe),特別從瑞士總部飛到這片草原:「雀巢的母國在瑞士,但它已經成為世界公民。」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片草原上每一位奶農都是雀巢的一分子,「我的責任,是讓人們共享價值。」這句宣言,早在九○年代就已成為雀巢的企業基因;雀巢總部公共關係副總監傅提格(Christian Frutiger)說,「我們並未擁有任何農場,而是將所有供應可可、牛奶、咖啡的農民視為夥伴。

雀巢有責任協助農民提供高品質的原料,雙方就是透過每一次的技術交流與生產供應關係,創造共享價值。」

信念一:做世界公民

把整條供應鏈當作自己的夥伴「對許多企業而言,CSR(企業社會責任)只是個從事公益的獨立部門;但我們是把『世界公民』的意識,整合進企業經營的每一環節。」說完,傅提格領著我們走到雀巢總部二樓,正對湖景的員工餐廳,迎面就看見戴著印度傳統頭巾的男士,與身穿西式套裝的女同事自在地交談;午餐提供歐洲、亞洲、印度等地菜色,也有符合伊斯蘭教戒律的清真料理(Halal food)。

傅提格說,光是在總部內的固定職員,就來自多達九十個不同的國家!一個公民社會的強大包容力,在這個企業具體而微地完美呈現。而包容的另一面,是尊重不同,「雀巢在全球有四百多座工廠,但每一家分公司,也同時是最在地(local)的企業。因為學習尊重並融入各地的文化、習俗、法律,是創造共享價值的基礎。」因應各地區的不同文化與社會需求,雀巢創造共享價值的計畫,像是超商架上的食品一樣琳琅滿目。

信念二:在地化

針對不同國家問題,調整奶粉配方在越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咖啡產地,雀巢與當地政府及農民合作,發展最多可以省下六○%用水量的灌溉技術。在菲律賓,嬰兒腦部發育遲緩的案例,比其他已開發國家高出許多,雀巢也與當地研究單位合作找出問題癥結,並開發添加鐵質的特殊奶粉因應。

在包括台灣的富裕國家,飲食不均衡或營養過剩造成的兒童過重,是影響整體國人健康的嚴重問題,雀巢因此籌畫全球性的「兒童營養計畫」,與政府、學校、民間組織合作,對學童傳達正確的飲食觀念。

「雀巢對社會的責任,主要著重在食物與健康層面,只是針對不同國家與區域的問題,扮演不同角色。」雀巢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崔伍迪(Mayank Trivedi)說。

除了可可、咖啡等只能在特定氣候下生產的作物之外,雀巢各分公司銷售的當地食品,原料多半來自周邊區域;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與生產者的直接互動,盡可能確保供應鏈也能遵守「共享價值」精神。

然而,雀巢也曾犯錯。例如雀巢西非的可可供應鏈,就不只一次傳出童工問題;二○一五年十一月,雀巢也主動公布調查報告,承認公司在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原料海鮮,是血汗供應鏈下的產物。

信念三:永續經營

針對童工問題,提出長期計畫「供應鏈的勞工遭受雇主壓迫,也許與雀巢沒有直接連結,卻不代表現象可以被忽視;只是這些問題,不是雀巢得以獨力解決,所以我們必須與當地的民間組織合作,改善供應鏈的勞動環境,這也是創造共享價值的具體實踐。」傅提格說。

西非的象牙海岸,是雀巢重要的可可來源地,卻也是童工問題最嚴重的區域,許多兒童為了改善家計而離開校園,到農場從事勞動。雀巢在承諾不使用童工參與生產的原料之餘,進一步深入農村,宣導讓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未成年人不應該接觸化學殺蟲劑的觀念;另一方面,雀巢也在當地興建學校與衛生設備,讓兒童得以就近入學,試圖以系統性作為扭轉童工現象。

「我們追求的共享價值是長遠的(Long lasting)。」傅提格解釋,雀巢高階主管的內部訓練課程中,個案研討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參與者必須針對不同案例,提出類似解決象牙海岸童工現象的長期計畫,「既然雀巢希望成為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提出長期解決方案,就是必須承擔的責任。」雀巢目前在全球有數百家分公司與關係企業,瑞士總部對於各分公司業務盡量維持最低限度的干預,這樣的分權模式,與瑞士聯邦制度十分類似。傅提格指出,尊重與責任,是雀巢經營事業最基本的原則;每一家分公司,對於如何實踐責任與創造價值享有充分的自主權,「講究民主,大概是瑞士文化對雀巢最大的影響。」「但我認為,雀巢要傳達的是一種普世價值,並不只是瑞士獨有的;就像紅十字會雖然是發源於瑞士,但人道精神是超越國界的。」原來傅提格的前一份工作,就是在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還曾在飽受戰火蹂躪的車臣,從事第一線救援行動。

從國際人道組織轉換到營利事業,心態調適大概很不容易吧?

信念四:傳達普世價值

提供協助,最終全面改善人們生活「其實兩者之間的衝突與差異,比我想像的小太多了。」傅提格解釋,「對我而言,兩份工作的重要內容都是『提供協助』。

在紅十字會,我分送食物、藥品給情況危急的難民;在企業裡,我做的事情性質相同,甚至可能帶來更正面的影響。」「人道救援是幫助人們度過眼前的難關,但如果要全面改善人們的生活,你必須提供就業與長期計畫。這些價值被創造出來之後,不但不會消逝,甚至會持續向外擴張。我認為,在這裡工作能對世界產生更大、更正面的影響。」傅提格說。

訪問結束,站在雀巢總部知名的螺旋狀階梯準備拍照時,傅提格像是想起了什麼:「創造共享價值的一切,都與社會參與(social engagement)有關。只要你掌握住最核心的原則,內容可以非常多元。

」他說。說話的同時,傅提格的手掌,下意識地握住扶手,像是想抓緊那道最核心的骨幹。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49

熊本熊之父 公開不敗設計學 專訪水野學 「天賦不可靠,知識才重要」

2016-06-20  TWM

這位日本最耀眼的設計師,創造無數代表作,但從不認為是老天爺賞飯吃,他認為,所謂創意絕非憑空想像,要接納不同的意見,不斷累積知識而成。

「熊本熊,歡迎你回來!」、「真高興看到你復出!」今年四月十六日,日本熊本縣發生大地震,該縣那隻從日本紅到台灣的超萌吉祥物 ── 熊本熊,也立刻在官方網站上宣布暫時停止活動;直到五月五日,身兼熊本縣營業部長和幸福部長身分的它,才開始又到各地傳遞愛和溫暖。

它不只是熊本縣民的精神支柱,更帶來實質的巨額經濟效益。根據日本銀行的統計,熊本熊誕生後的前兩年(二○一一年十一月到一三年十月),為熊本縣創造的收入高達一二四四億日圓。(約三八○億元新台幣)而據熊本縣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熊本熊一一年誕生以來,使用它作為行銷訴求的商品營業額逐年增加,一五年創下一○○八億日圓新高,五年累計則達到二四一九億日圓。

設計出這個最佳代言人的,是good design company創辦人水野學。

他虛懷若谷

設計,就該滿足客戶需要在日本,水野學的其他主要作品還包括NTT DoCoMo電子錢包「iD」的視覺設計、為三百年的老店「中川政七商店」重新打造品牌,與優衣庫潮T「UT」合作。

除此之外,他也為天后級的日本流行樂女王椎名林檎設計官方後援會「林檎班」的標誌,為宇多田設計唱片封面。在台灣,除了熊本熊,一般民眾另一個之前常接觸的水野學作品,是台灣7-ELEVEn自有品牌「7-Select超質選」的包裝。

「日本最耀眼的設計師。」外界如此形容水野學的驚人設計能量。但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位創造無數經典的四十四歲設計師,在言談之間卻把姿態擺得極低。

他認為,設計的本質是「滿足客戶的需要」,而非自我理念的發想創作;至於所謂「天賦」,則是完全不可靠的空洞資產。

關於自己的成就,水野學首先歸功於他的家庭,一個沒有太多限制的成長環境。「我是獨生子,但並沒有被寵壞。」他笑著回憶,父親的個性是沉默寡言,「安靜到…,我經常不知道父親到底在不在家。」媽媽則是完全相反,「常常說話、常常笑、常常哭,也常常生氣。」由於爸媽都有工作,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居多,常畫圖自娛。

愛畫畫的他,看似理所當然地考上了日本東京都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但他坦言,努力考上大學的理由並非為了學到更多設計理論,「純粹是想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可以體驗更多人生。」水野學說:「比起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我在大學更大的收穫,來自於有很多自己的時間,累積了各種經驗。」水野學尤其喜歡旅行,國內外各地的旅行經驗,讓他獲益良多。

他跳脫框架

主張設計非個人創作

嚴格來說,水野學是在念完大二的時候,才決定要從事設計相關的工作。他認為當一個藝術家也很好,不過設計師會面對大眾、影響力更大;也或許是受到樂觀的母親影響,希望能帶給人們喜悅。「從當時開始,我對於靠設計貢獻社會這種事就一直很有興趣,也很想快點畢業,當一個大人。」有些人逃避出社會,但是他很高興能離開學校。

靠設計貢獻社會,這個定位,大致底定了水野學和其他設計師的許多差異。

簡單來說,由於把自己的能力看做一種讓社會更好的工具,因此,水野學能夠以更務實的低姿態,看待自己與客戶的互動。

他舉例,學設計的人,常有自己的堅持,於是和企業客戶之間意見不合,甚至發生摩擦。但水野學認為,「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要實現企業的願望,所以我從來不會有『自己想法和企業要求不符』的狀況。很遺憾的,很多設計師誤以為這是自己的創作,這是舊思惟,上一個時代的想法。」除此之外,「很多人以為設計或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是老天爺賞飯吃。不過我不這麼認為。設計的智慧,其實是靠知識的累積。」如何才能累積知識?他說:「我愛看電視、愛看書,也愛上網查資料…,任何能累積知識的事,我都樂於投注心力。」創意需要天馬行空的想像,但想像力往往來自於知識的連結,這是水野學的另一個務實。

在他所寫的《品味,從知識開始》(時報出版)一書中,水野學說明了三個能增加知識的有效步驟。

第一, 解析「經典」:找出公認最佳品牌或長青品牌。在找出經典款的過程中,就可以廣泛吸收同類商品的相關知識;而找到經典款在市場上屹立不搖的原因和標準,將有助於推出更好的設計。

第二,是要了解時下流行。流行雖然多半是一時性的、是經典的反面,但如果同時掌握經典和流行,就能迅速擴展知識的廣度。水野學說,自己每個月會看幾十本雜誌,無論男性、女性、財經、甚至體育雜誌都看;在街上看到有趣的事會拍照和同事分享;看到電視廣告或節目時,也會得到許多啟發。

第二, 嘗試找出「共同點」或「固定的規則」。也就是透過分析解讀,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例如生意興隆的店家,水野學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包括:「地板偏向暗色系」、「入口高度適中」、「如果是雜貨飾品店,感覺要有點擁擠」。

呼應「設計並非創作」的說法,水野學不用「作品」來稱呼他的設計,既然是為了客戶的需求製作,他總是以「製作品」或「完成品」來稱之。「所有『完成品』都是令我驕傲的自信之作,但如果以貢獻度而言,『熊本熊』是突出的設計之一。」

他保留傳統

擦亮奈良三百年老店招牌

他曾在《東洋經濟週刊》分享熊本熊的發想過程,強調暢銷商品一定要「具備它該有的樣子」,才能真正抓住人心。例如,如果用一種生物來比喻熊本縣,會是什麼?應該不外乎是熊。既然是日本的熊,應該不會是粉紅色的,而且對熊本縣顏色的印象,多半是黑色。

此外,水野學還做了研究,發現有紅通通的臉頰,像麵包超人、皮卡丘,都會受到兒童歡迎。熊本熊的眼睛,則是參考了很多動物吃驚表情的照片。由此可見,設計不是憑空想像,的確是許多知識的累積。

至於有三百年歷史的奈良中川政七商店,水野學則把自己放到三百年前思考:如果我三百年前接受委託,會怎麼設計?「我常跟顧客說『回到原點』,而不是『做出新意』。」他調查後發現,當時有春日大社,而春日大社的寶物殿有掛軸,上面有鹿,於是他為中川政七商店設計了有鹿的標幟。並不是凡事都要創新,而是要找出最適合,容易讓人聯想的定位。

身為資深前輩,水野學對設計有興趣的年輕人,語重心長地提出建議。「設計現在已經是世界上必須的重要知識和技術。之前設計一直被誤以為是天賦或超能力,可是我認為設計不過是知識和技術。」他進一步呼籲大家重視設計力,「現在這個時代需要設計,因為現代全球的技術力已經相當均衡,要贏得經濟競爭,最好的武器就是設計。

察覺到這件事的企業和設計師,應該就會變成贏家。」

水野學

出生:1972年

現職:good design company代表董事、 慶應大學特別客座副教授經歷:pablo production公司和 DRAFT公司員工學歷:東京都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成績:「The One Show」金牌獎、 CLIO Awards銀牌獎等 國際和日本國內大獎日本設計天王 長知識的三步驟1. 解析「經典」:找出市場公認經典款品牌,汲取屹立不搖的主因。

2. 抓準趨勢:擴大知識的廣度,每月看幾十本雜誌,男性、女性、財經等都會涉略,看電視廣告也會獲得啟發。

3. 找共同法則:分析生意興隆店家共通點,透過解讀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例如「地板偏向暗色系」、「入口高度適中」。

撰文 /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92

日本行銷名師松橋良紀 親授不敗心法 只重複關鍵字 銷售之神這樣成功

2016-07-04  TWM

業績不振、曾列公司資遣黑名單,日本的銷售天王松橋良紀,如何在生涯低谷中,學著「好好聽別人說話」,就能增進客戶的信賴關係,還讓銷售力飆速成長?

撰文•王炘珏

日本知名行銷諮詢講師松橋良紀首次來台,本月二十二、二十三兩日在《今周刊》的超業甲子園論壇中,分享從魯蛇翻身贏家的經驗,吸引了近三百人慕名而來,向這位「沉默的銷售之神」取經。

「我曾經是公司四百五十名業務員中,業績吊車尾的那一個,差一點就被開除了。」一開場,松橋便先自嘲,還風趣地比出砍頭的姿勢。面對台下九○%都有銷售背景的參加者,不諱言地說出自己的失敗經歷。

與許多遭遇困難的銷售員一樣,個性內向又不善說話的他,曾處處碰壁,經歷事業低潮。但他以失敗為借鏡,靠著十六年來超過一萬次的實戰經驗,開發出一套「聆聽式銷售法」,目標是讓不擅長說話的人,都能像他一樣,安安靜靜地開創奇蹟。所謂的聆聽式銷售法,顧名思義,就是要大家「聆聽顧客說話」。然而,這句話看似簡單,背後卻大有學問。

別談專業》聆聽顧客說話

如何提升銷售數字,是銷售員永遠的課題。以往的銷售法,都著重於「溝通能力」,要會說話、懂得表現並傳達出產品的優點。

對此,松橋表示:「可以理解大家喜歡用『換句話說』或舉一反三的提問,表現出自己的專業。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聰明的,但這也顯現要安靜聆聽是很困難的。」在論壇中,松橋利用小組練習,一人扮說話者、一人扮聆聽者。說話者要分享自己開心的事,聆聽者則不能提問,只能重複對方說過的關鍵字。沒想到,大家都忍不住開口,這也讓學員們體悟到,原來,自己都沒有聽別人說話。

松橋認為,銷售的關鍵是在於建立信賴關係,先讓顧客說話,再引導出他們的需求及遭遇到的困難,才能對症下藥。「顧客其實根本不想聽你說那些!」講得天花亂墜,還可能阻斷了顧客對商品的興趣。他建議大家可以試著以成交為前提,杜絕可能被拒絕的原因,再做出相對應的商品說明,藉以建立信任感。

如此一來,能事先排練好劇本,大幅提升成功的可能性。松橋有套「猜拳必勝法」令人玩味,他說:「慢出就贏了!」只要讓對手先出招,見招拆招,當然穩贏不輸。

了解聆聽的原理後,該如何運用?松橋強調「細節的掌握」很重要。

快速對頻》跟著對方點頭

他表示一定要小心觀察,聆聽時,不要急著發問,只能重複對方說過的關鍵字。配合對方的呼吸、聲調、速度和肢體,尤其是下巴的動作。他說留意對方下巴的移動,跟著對方一起點頭,即是「快速對頻」的訣竅。松橋表示,人會在下意識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只要在最短時間掌握細節,除了能緩和對方的警戒心,還能建立信賴關係。

在小組演練中,松橋運用智慧手機的錄影功能,讓學員透過畫面,確認自己在聆聽別人說話時,是否有跟著對頻。

看到自己被錄下來的反應,場內驚呼與討論聲此起彼落。參加者超越巔峰教育訓練所的林裕峰表示,如此的風景十分少見,從練習中學到很多。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執行長黑立言也在講座中表示,銷售要問「有品質的問題」,問題不在長,而是要問出關鍵。另外,還傳授了「現、目、障、後、價」五字心法,說明對客戶應有全面的了解,清楚公司的現況及目標、掌握所遇到的障礙,及可能導致的後果與價值。

第一次來到台灣的松橋,被問到台日學員間的差異時,他認為,「台灣學員更為好學、積極,還帶著滿滿的熱情!」他希望台灣學員能真正了解聆聽的重要。

松橋嶄新的教學風格,利用智慧型手機的互動練習,他強調,「不是一味地要你做什麼,而是要你分析對方的類型,對症下藥。」松橋的理念打動了所有參加者,日本人的嚴謹與台灣人的熱情,激盪出不同於以往的學習火花。

聆聽式銷售心法

1. 不根據前後文,只挑出一個關鍵字去做重複2. 避免用「是」「嗯」回應3. 表達情感的語言,千萬不要放過!

4. 從聲音及表情去挖掘對方隱藏的情感,並做重複5. 留意小細節,例如:一定要誇獎顧客放在玄關的擺設。人會將自己覺得滿意、想被誇獎的物品放在玄關

松橋良紀

經歷:美國NLP協會認定講師現職:溝通綜合研究所理事長著作:《沉默的銷售之神》、《不說話才會賣!讓顧客主動掏錢的7堂銷售課》、《如何從聊天中得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05

上市三天就“破板” 新股“不敗神話”正褪色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7/1136029.html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新股頻現快速“破板”

近期新股加速打開“一字漲停板”已有常態化的趨勢,特別是近期,新股多個持續性封住漲停板已越來越難,上市僅收獲3到4個漲停板已成為普遍現象。8月1日,岱美股份在上市第三天打開“一字漲停板”;8月2日,新股電連技術被巨量賣單砸開漲停板,直到13點47分後才重新封板,上市僅三天,大量資金便急匆匆地選擇獲利退出。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電連技術賣出金額最大的為一機構專用席位,凈賣出達642.87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雖然近期新股3、4個漲停就開板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但是在同一交易日,三只新股一同開板還是比較罕見。7月17日,大元泵業、佩蒂股份、淩霄泵業三只新股紛紛打開漲停板,這三只新股都是在上市後的第五個交易日打開漲停板的,投資者只收獲了4個“一字漲停板”。

就目前的A股市場而言,上市新股連板數量不足10個已成為普遍現象,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5月份以來合計發行104只新股,連續6個以內漲停板的新股超過36只,占比34.6%。而在2016年的新股上市表現中,漲停板數不超過5個的新股僅14只,占全年新股總數的6.17%。

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7月份,新股上市後漲停板數量少於6個的明顯增多,其中英博爾5個“一字板”就開板,英科醫療、中科信息分別獲得了4個“一字板”漲停,禾望電氣、東方嘉盛則分別獲得了3個“一字板”漲停,大參林則是在收獲2個“一字板”後就開板。而岱美股份、電連技術則只享受了一個“一字板”後就開板。

對此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新股的“連板”天數來看,今年新股最好行情在2月份,自此以後,新股的賺錢效應大減。這是市場回歸理性的表現,畢竟在當前以業績、估值為主線的市場中,新股上市後動輒被炒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市盈率,是與市場相背不合邏輯的。

今年打新收益持續降低

在2016年,打新之所以火爆,原因在於新股神奇的賺錢效應,中簽後便意味著漲停不斷,輕輕松松無風險利潤到手。在2016年6月時,新股上市後的漲停板數量峰值曾達到18個。

但進入2017年以後,打新“不敗神話”一直都不斷地遇到挑戰,雖然市場對於新股漲停數量減少有所預期,但是目前兩個漲停甚至是一個漲停板就“破板”的現實,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打新收益縮水。

此外從新股發行首日到“一字漲停板”打開之間的交易日天數在縮短,賺錢效應也在減弱。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今年的1月份和2月份,從上市到打開“一字漲停板”中間持續交易日天數最多的為26天,其次為22天,在3月打開“一字漲停板”最多的天數為19天。不過從4月份開始,每只新股“一字漲停板”的維持交易日天數已經降至個位數,今年5月新股打開“一字漲停板”的平均交易日天數為7.5天,6月為6.25天,遠低於2016年的平均交易日天數13.33天。

深圳前海乾元資始總經理李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前藍籌股走高,中小創題材股估值回落的背景下,新股上市後定價不會再高得離譜,籌碼很容易出現松動。而新股的供給越來越多,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另外,市場資金的註意力都在周期股、白馬股的估值修複上,新股的流動性溢價下降,新股打開漲停後大多回落,參與炒新的資金也越來越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34

朝陽永續劉海影:私募兩大趨勢明確,強者恒強與創新不敗

“關於私募行業未來的趨勢,我認為有兩個表面上看相互矛盾、但實際上相輔相成的趨勢:一是強者恒強,二是創新不敗。”朝陽永續首席經濟學家、向日葵投資總經理劉海影在2018年度(第十三屆)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一季度策略會後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一個行業要健康發展,最大的推動力是競爭。

在他看來,凡是有利於強化競爭力度的一些變化,長期來看最終來看會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私募行業兩大趨勢

證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3400家,已備案私募基金70802只,管理基金規模12.04萬億元。

劉海影認為,私募行業將往兩大方向發展,一是強者恒強。“對於投資者而言,從2萬多家私募里面選擇一家好的基金很困難,自然名氣大的基金在銷售方面會有很大的優勢,這是所謂頭部基金的‘明星效應’。”他觀察到現在有些私募基金已經有奔千億規模的可能性, 對比國外上千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未來還有很大的上行空間。

第二個趨勢是創新,“私募基金行業是創新速度最快的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有無數年輕人在非常努力地在追求自己技術方面優勢的累積和創新,而由於目前2萬多家私募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型,從概率上來說突破性創新更有可能出現在這些中小型的私募。”劉海影說。

針對近期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多個違法違規私募管理人的註銷公告,作為私募從業者的劉海影表示這無疑是好事。“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歸根到底取決於這個行業對它的終端用戶提供了多少價值,把傷害終端用戶的害群之馬踢出行業,對於整個私募行業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金融市場的開放與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宣布多項金融開放舉措,劉海影認為如果真正能夠讓更多的國外擁有先進投資技術的資管公司進入,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利好。他說,“一個行業要健康發展,我覺得最大的推動力是競爭。凡是有利於強化競爭力度的一些變化,長期來看會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他補充說,隨著國外頂級資管公司或者對沖基金管理公司進入中國,他們帶來更先進更成熟的一些理念技術和模型,本土的私募管理公司也會有更好的機會直接學習,最終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動態變化之下,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向行業終端用戶提供的價值都會有所上升。

有開放就有風險,劉海影認為當前我國金融系統性風險點有兩方面最需要防範。一是企業債務,二是房地產。“很多中國企業的債務杠桿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里面最高的,與此同時我國投資回報率過低,二者構成的不可持續的狀態就是經濟學里面的旁氏融資。” 他擔心當這批企業最終清算倒閉的時候,對於金融市場會帶來相當大的風險沖擊。

劉海影認為,房地產的風險點在於它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它所牽連的行業、設計的金融資產過分的巨大,一旦出問題也會造成非常強烈的金融沖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26

創業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1 : GS(14)@2010-08-22 22:28:51

2010-8 信月  

很多商業計劃之所以失敗,多年來我們所見的不外三種普遍現象:一、只憑一腔熱誠,欠缺實證支持。二、撰寫計劃時以為什麼都可以發現和學習。三、前路充滿未知數。

當筆者首次接觸到由美國兩位研究創業專家撰寫的新書Getting to Plan B: Breaking Through to A Better Business Model時,讓我馬上聯想起去年5月我在本刊介紹的由鍾普洋和葉松茂合著的The First 10 Yards: The 5 Dynamics of Entrepreneurship,同樣是提醒創業者要特別小心草創時期的種種問題。創業如何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Getting to Plan B不可不讀。

哈佛出版社去年出版的Getting to Plan B,作者John Mullins和Randy Komisar大有來頭,前者是先後在史丹福與明尼蘇達大學受訓的管理專家,著作甚多,目前是倫敦商學院的創業學教授,自己也創過業,公司更上過市,非紙上談兵的象牙塔學者;後者律師出身,做過蘋果電腦等多家高科技公司的高層。2005年他出任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KPCB的合夥人,幫助多家高科技公司成功上市。2001年他更擔任史丹福大學的顧問教授。筆者2000-2001年在史丹福進修時,也在商學院修過MBA的創業課,這是史丹福其中一個亮點,很多人讀完MBA後,便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在硅谷創業。這個課程一般由兩位老師教,一位是史丹福的教授,一位是著名的創業家,Intel的CEO Andy Grove和Cisco的主席John Morgridge都是座上客,難怪其門如市。Randy Komisar 2001年到史丹福開課時,我剛好離開了,緣慳一面。

月前倫敦商學院的香港校友會舉辦了兩次講座,一次請得該校教授兼本書作者John Mullins演講,筆者有機會向他討教,獲益不淺。倫敦商學院近年創辦了The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透過一流的教、研和跟商界的互動,銳意打造成世界級創業研究中心。

大部分商業計劃為何失敗

為何要創業?可能因為有一個偉大的想法,例如Body's Shop創辦人Anita Roddick希望可以令化妝品環保一些。或者像Google的發明者Sergey Brin與Larry Page要組織好世界的資訊。為什麼本書作者強調B計劃呢?原來創業家的A計劃往往並不可行,如果不馬上改轅易轍,創業大計很容易難產。據作者的統計,五十八個新構思只有一個成功。作者認為,Google、PayPal與Starbucks這些今天國際知名的品牌當日如果維持原定的A計劃,可能已經失敗收場。PayPal的發明者Max Levchin甚至七易其創業計劃,才找到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終於成為大贏家。「很多商業計劃之所以失敗,多年來我們所見的不外三種普遍現象:一、只憑一腔熱誠,欠缺實證支持。二、撰寫計劃時以為什麼都可以發現和學習。三、前路充滿未知數。」

要真正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商業計劃,須要經過幾重壓力測試,然後才可以確定有關計劃是否可以賺錢、解決顧客的問題。作者提出有幾個步驟須要跟從,首先是參考成功的例子,看看人家做得好的公司有哪些值得模仿的地方。第二,從相反的方向看看市場上有哪些產品做得不好,設法改善,找出新的商機。第三步是提出正確的問題然後作大膽的設想,把最初提出的A計劃不斷檢驗,作出突破,達至更理想的B計劃。第四,用一個類似汽車的儀表板檢視整個創業旅程,這樣可以提供一個結構和系統測試結果。

創業成功的五個元素

作者舉熱門的蘋果電腦產品iPod為例,為什麼它可以成為全球熱賣的產品?2001年,iPod的出現令蘋果主要生產電腦轉為電子產品的大贏家,甚至改變了這個行業的生態,影響深遠。iPod的成功是須要有一個過程的。在作者提出的創業四步驟中,第一步,市場上有沒有類似的產品?有,早在1979年推出的 Sony Walkman是一個革命性產品,消費者可以邊走邊聽,成為潮流。第二步,市場上有哪些產品做得不好?1998年MP3的發明比Walkman雖然進了一步,但使用不算方便,記憶體有限,不是理想的產品。2000年,Nasper成為一個音樂分享網站,音樂愛好者可以上網下載盜版音樂,但肯定是非法的。筆者在史丹福大學商學院進修時,這是一個熱門的研究個案,學員就Nasper的模式討論得面紅耳赤。

蘋果公司經過市場調查後,提出這樣的設想:可否有一個網址提供大量的音樂選擇但收費便宜?他們的大膽想法是顧客願意付費下載音樂,果然找到新的天地。當 2001年iPod面世時,成為潮流產品。iTune Store於2003年推出後,讓顧客以低至99美仙的價錢下載喜歡的音樂,達至顧客和唱片商雙贏的局面。

創業知易行難,死亡率極高,如何保證過程順利穩妥,本書作者提出的儀表板概念很有幫助。這個工具讓創業者有一個實證的基礎去計劃、指導和檢視他們對假設測試的結果,是一幅詳細的創業旅程地圖,以及提醒他們在需要時對原來的計劃作出適當的修正。作者強調,任何商業計劃,可行與否,不出五個元素,包括收入模式、毛利模式、營運模式、營運資金和投資模式。不少公司透過集中其中一至兩個模式而有所創新突破,新的商業模式成為B計劃,對整個行業提出挑戰,比如廉價航空公司Southwest和Ryanair;電訊業的Skype;廣告業的Google及時裝業的Zara。

兩位都曾經成為成功企業家的作者建議讀者要有偉大的想法,想一想你有什麼大的機會?你的創業家夢想是什麼?把夢想寫在紙上。如果還沒有想法,嘗試找出一些令自己不滿意的事情,便會發覺有哪些東西須要改進。風險基金投資者John Doerr說過:「龐大的商機源於解決大問題。」作者希望創業者能為社會作出一些改變,對自己或對社會都有意義,或許這就是你的下一個事業,甚至影響下一代的企業家跟隨你的軌迹。

文、圖 文灼非 本刊總編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47

企業管家 CEO身邊紅人黃書雅 公開6大巨頭 不敗之術

1 : GS(14)@2010-09-26 12:53:06

2010-9-18 iM

近月蘭桂坊有個小小奇迹。每逢周五晚,位於20樓的西班牙餐廳,便會高朋滿座,紅白色的Sangria杯酒交錯,還有黑毛豬火腿香味在空氣中盪漾。來光顧的有剛下班中環白領,又有穿着短褲涼鞋的遊客,有時又會走來一班明星高官,客人就是愛這裏價錢合理、氣氛輕鬆,又能嘗到地道創意的西班牙菜,年初開張短短 3個月便賺錢,成為中環一時佳話。

穿着一身白衣套裝的老闆娘黃書雅,外表有點弱不禁風,卻一派氣定神閒在場指揮若定。看看老闆娘背景,一點不簡單,本港數間大企業國泰、電訊盈科及渣打銀行的經理房,也曾有這揚眉女子的蹤影,她是CEO身邊紅人,行內冠以「企業管家」之名。

她過去20年,「服侍」的上司,粒粒是有性格有實力的企業巨頭:她見識過小小超李澤楷同一時間做三十件事的超高效率;銀行大班王冬勝的領袖魅力,是她夢寐以求;曾當上國泰最高級華人的陳南祿,是她啟蒙老師兼偶像;張永霖的勤力與自律,令她明白成功人士的最基本要求;李子尚的多蹺多計,讓她驚覺產品要成功,顧客經驗最重要;還有好友兼上司,特首妹妹、渣打中國掌門人曾璟璇,教懂她何謂鍥而不捨。

在巨企闖蕩20載,今天四十出頭決定在蘭桂坊闖一番新天地。眼前這外柔內剛女子,眨一眨大眼睛,娓娓道出她的蘭桂坊小奇迹,也細訴她「服侍」過的6大巨頭,內含無數個令人啟發的成功小故事。

黃昏的西班牙餐廳FoFo很美麗,落地玻璃盡見黃昏中環,預告Friday Night來臨,客人仍零星,最搶眼應該是正吃得津津有味的藝人陳法拉。

Sheila招呼我們坐在旁邊的位置,採訪盡量不影響客人,她又為我們點了數杯這裏的招牌飲品Sangria,訪問才慢慢開始進入主菜,這名企業女管家,即使是一個短短的訪問,也打點得頭頭是道。

聲音溫婉的Sheila,看不到半點女強人的霸氣。巨企管家的故事由童年說起,哥哥姐姐也到外國去升學,留下這名孻女邊看電視邊發白日夢,「長大後最希望做粵語長片中的經理,因可以自己擁有一間房,然後簽下名便可以放工。」

經多年訓練成出色通才

父母也是教育界人士,爸爸在教署當文員,媽媽則是官立小學教師,自小灌輸「惟有讀書高」。Sheila不負父母之望,會考得6A,高考有3A,父母無力再供第三名子女到外國讀書,最後選擇入讀香港大學。畢業後這名天子驕子同時獲政府AO(政務官)、國泰見習生及其他數間公司聘用。大學時未有機會到外國,她義無反顧便選擇有機會駐派海外的國泰。

這名嬌滴滴女子,長大後果然實現兒時夢想,坐在經理房天天在簽文件。本港數間大企業國泰(00293)、電訊盈科(00008)及渣打銀行(02888)的經理房,也曾有這揚眉女子的蹤影,行內更冠以「企業女管家」之名。

為何是「企業女管家」?「你睇我CV便知,我每幾年便轉一個Role,可以是人事,可以是培訓,可以是市場推廣公關,也可以是營運工程,每間企業有十多二十個部門及功能,國泰跟政府AO系統一樣,每兩三年便要轉一轉位,這是英國人統治方法。兩三年派一個港督來,永遠不會有山寨王出現。」國泰與政府,過去不斷訓練出一班如Sheila的出色通才來。

心思細密兼靈巧的Sheila,永遠是大老闆身邊的得力助手,為老細解決種種難題,也因此她的巨企青雲路走得極順暢。她先在國泰「練功」十年,練出一身企業管理人好武功,後被上司張永霖挖角,齊齊過檔到香港電訊,迎接二千年的科網狂潮,見識過小超人李澤楷這非一般老闆後,Sheila又有機會投身到香港百業寵兒金融界,在渣打銀行發揮所長,離職前她是中國渣打的企業傳訊部主管,她見證着中國渣打由300員工飈升至6,000人。

忽感身心俱疲轉攻食界

不過人總有疲累的時候,鐵人都不例外。於商界打滾逾20年,經歷不少風風雨雨的Sheila坦言:「我Physically覺得很累,從到渣打中國開荒,至開Branch、接觸人民幣產品及零售銀行等等,全都令我很累很累」。

片刻的疲累,促使她停下來,為自己籌謀更合適的出路。去年8、9月,仍身在內地工作的Sheila,萌生了辭職的念頭,正值失落的時期,她到處吃喝玩樂,渴望填補心靈上的寂寞,機緣巧合地,她與友人去了上海著名的西班牙餐廳el Willy 用膳,該餐廳的創辦人正是國際知名的大廚Willy Trullas Moreno。Willy廣為人識,曾在世界第一的西班牙el Bulli Hotel旗下米芝蓮餐廳工作。

一向擅長管理公司的Sheila突然心郁郁,想邀請Willy來港開分店,但Willy因工作忙碌而婉拒。但她沒有放棄,並發揮其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她不僅負責全數投資,更一手包辦餐廳的選址及人手招聘,只需Willy提供菜譜及飲食意見。眼見Sheila盛意拳拳,Willy答應出任餐廳顧問,還引薦了來自巴塞隆拿的同鄉、米芝蓮大廚Alex當餐廳主廚。

超強人脈餐廳迅速開業

「雖然我沒有做過餐廳,但我每做一份Job、每轉一個Role,之前又何嘗試過呢?」

Sheila利用自己最強的營商頭腦,在5個月內完成覓地點、裝修布置及聘請人手等開業準備,甚至找來風水師視察環境。整個創業過程瞬間完成,今年1月尾就正式開業,全賴Sheila多年來建立的人脈關係,出動了設計師、飲食界的好友等等。

「做飲食不一要識煮食,最重要有Sense、明白餐廳目標客人是誰。就如我在大企業不同部門工作,以億計的Budget與今天200萬的其實一樣,也是在Resource之間掙扎。」

客人來自不同階層,有打工一族,也有大公司的高層,「這裏很Causal,你可以吃得很豪,也可以吃得便宜。」餐廳開業短短半年,就已聲名大噪,幾乎每晚都坐無虛設,客人都要預早一星期訂座。據Sheila透露,餐廳開業首3個月的每月營業額已高達130萬元,每月純利達15萬元,創下蘭桂坊一個小小奇迹。

由一名年薪百萬計的的大企業高層,到今天蘭桂坊餐廳老闆娘,Sheila最精采的故事尚未說完……。

...................

FoFo致勝之道

1. 名廚顧問

本港現有數十間西班牙餐廳,要在短時間打響名堂並不易。Sheila成功邀請享負盛名的西班牙大廚Willy Trullas Moreno出任餐廳顧問,不單提高餐廳知名度,更確保食物質素。現時的大廚Alex也是Willy力薦,是本港僅有數名西班牙大廚之一。

2.人脈廣博

Sheila曾於多間大企業工作多年,而位置為廣結人脈的市場部及企業傳訊部,結識了不少知己好友,人際網絡強勁,當中不乏商界名人高官。這些朋友不單協助Sheila創立餐廳,更不時帶同親戚朋友到餐廳用餐,從而宣傳餐廳。

3. 地點適宜

位於熱鬧的中環蘭桂坊,高級商廈林立,中午時分,更吸引附近工作的白領及公司高層前往用膳,他們都願意花費。

4. 定位鮮明

FoFo以Casual Dining定位,不像一般的高級餐廳般要求客人有最低消費或穿着特定的服裝,吸引不少愛自由的食客於公餘時間前往放鬆放鬆。

夜幕已低垂,客人已不知不覺間湧至,笑談聲與美食香,聚滿一室。Sheila娓娓道出她過去20年與6名巨企大老細的故事來。她常說自己甚有「老細緣」,跟他們再見亦是老友,連最棘手的小小超李澤楷,也跟她合作得來。做企業管家,做大老闆的得力助手,要有一些做人處事藝術,Sheila的心得是——

「GIVE the most out of you, GET the most out of them」

﹏﹏﹏﹏﹏﹏﹏﹏﹏﹏﹏﹏﹏﹏﹏﹏﹏﹏

華人CEO最愛蝕底

陳南祿 首位國泰華人行政總裁、現任恒隆地產董事總經理

Sheila在職年期︰1989-1999

「記得有次見習生聚會中,Philip向我們講了兩個重點:第一是後生仔不要怕蝕底。叫你做一些好卑微好細小的工作,例如會議紀錄,看似好無聊,其實每一次你蝕底一啲,你便學多一點,你以為蝕底緊之際,其實袋更多錢進你袋。人家俾一件工作你做,令你有機會跟其他人接觸,一定可以學到一點點來。

「第二是要不停學習。Philip在公事包內一定有本書,等人等飛機等電梯,便拿出來看,一年可看十多本書。他說大師花幾年時間才寫一本傑作,你一年間便可以跟十多名大師傾偈。

「他影響我最大的,是無時無刻也可學習,從身邊每個人每本書,也可以學到點點來,只要願意張開眼睛,每三分鐘也會學到嘢。

「跟很多成功人士一樣,Philip很勤力很自律,記得我們放假會設Auto Reply說自己不在公司,Philip會回覆那個Reply說『what on leave』,他自己也很少放假呢。

「他在國泰做了好多年,在華人之中最高級,我們MT個個視他為偶像。最近他突然離職,我也有點驚訝,畢竟他在太古那麼多年,但我相信他現在很開心,也很享受新工作。每個人總有離開的一天,無人會懷疑他的成功,無論對公司或對社會,也有很大貢獻。」

----------------------------------

小超人的高效率

李澤楷 現任電訊盈科主席

Sheila在職年期︰2000-2001

「我是將電盈Logo變成現時一格格彩色的Rebranding時,與李澤楷接觸的。他跟其他老闆很不同,其他也是20多歲開始做打工仔,一步一步捱上來,打工仔會不斷標榜自己的價值。

「他恰恰相反,他要努力擺脫自己是有錢仔,要不斷Add Value比自己,證明自己不是含金匙出世。他確有壓力,人家會覺得他做甚麼也行啦,因為你是李嘉誠個仔,一出世爸爸已很出名。

「亦可能這原因,他不容許自己有一秒Lapse,他要以最快的時間做最多的東西,你話是Catch up好,Lift up自己做的東西又好,他要俾人家做快好多倍。

「從他身上,我學到如何同一時間Manage三十樣嘢、Multi-task、不要浪費時間、效率要好高。說話切忌將10個字變30個字,最好10個字變3個字。

「例如跟他開會,不可以將文件左揭右揭慢慢講,不能浪費大家時間,要傾甚麼便快快傾完,因為旁邊還有好幾樣東西等着他。開會的節奏是:到Point——明白——Move on——講第二個議題。

「我不會驚他,但我會好騰自己是否已準備足夠,是Am I really ready那種壓力。其實他好Nice,他一定不會『整』你或令你尷尬難受,他根本無空想這些,『整』你令你難受幹嗎?不要浪費時間罷!」

----------------------------------

青樓名妓永不言Hea

張永霖 前香港電訊(電訊盈科)行政總裁

Sheila在職年期︰1999-2001

「是張永霖(前國泰副董事總經理)叫我過檔到香港電訊,他口才好好,但其實當時也不難游說我,在國泰做了10年,電訊又是上升中的行業,很快便決定過檔。

「他是很自律很勤力的人,我見過很多成功老闆,發現自律與主動也是很重要。人總有惰性,總是向舒服方向想,希望不勞而獲或少勞多得,但我發覺成功人士不介意多勞,他們往往相信多勞多得。

「他做事好勤力好認真,例如國泰派他到台灣,要學普通話,由最初講得好爛到後來一口流利國語,是他自己迫出來的。又例如學高爾夫球,他不是打波天才,天份不高,但堅持每朝練習。為了做好一件事,他會不辭勞苦專心做。

「現代人時常說要Hea下,成功的人好像都不需要Hea的。普通人,第一時間是放低工作,可以Hea得唔死得人,Hea咗先算;成功的人,辛苦點也做咗先,無時無刻可以放下的,第一樣便是Hea,兩者選擇分別好明顯。」

----------------------------------

渣打梁朝偉的Soft Power

王冬勝 前渣打大中華區總裁、現任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

Sheila在職年期︰2001-2009

「Peter最值得學習,是與人相處及溝通能力。他有渣打梁朝偉之稱,甚受同事歡迎,他是人見人愛,車見車載那類人。

「我相信除了因他英俊靚仔風度翩翩外,也反映同事真心喜歡他。Staff Party時最明顯,他只要企喺到,同事便會如見到明星,走過去跟他影相。他已一把年紀,相信同事不單單因個樣而喜歡他,他是有一種個人魅力。

「他的溝通能力很高,其實這是一項專長,如煮食好叻一樣。為何他溝通能力那麼高?相信他是將心比心,無論記者或同事,也視之為朋友。

「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是講軟實力——Soft Power,即你毋須給員工金錢、毋須施以武力強權,也能令下屬心甘情願為你搏命,這很難得,是凌駕硬實力之上。

「Soft Power比很多技能也重要,尤其當你升得愈來愈高位置,愈來愈多人幫你,一個人永遠做不了那麼多,好似踢波咁,馬勒當拿也不能踢全場。如何令一百個下屬幫你,你又可發揮這一百個人所長,才最重要。

「如果老闆有令人喜歡他的能力,員工會為他搏命,為他死為他盡力,那麼這個老闆的Soft Power應該好好。不過,Soft Power很難抄很難學,望住Peter已覺得他好犀利了!」

----------------------------------

蹺王破舊立新

李子尚 前電訊盈科商業事務董事經理、前瑞安中國董事總經理

Sheila在職年期︰1999-2001

「李子尚是我在電訊盈科的直屬上司,後來他到了中國瑞安當董事總經理。

「他好聰明、好多計仔,不甘於事情『做開咁就係咁』。他是第一個認真地跟我們說,顧客需要的是一個極佳的Experience,而不是一個好好的Product或一流的Proposal。他很早已提出要Creat wow experience,顧客要wow一聲。

「1999至2000年香港科網熱潮,他是第一個提出將0060、Netvigator及now TV,結合成一個Package一個Solution,一次過解決顧客的Installation,讓顧客感受到End Product的用處,這是真正從顧客經驗出發,而不是集團內公司各自為政,要顧客聯絡同一公司三個不同的部門。不過大機構,要不同的部門合作很困難。

「後來他到了中國瑞安房產(00272),我又剛駐上海,他負責賣新天地的樓盤,賣得盤滿缽滿,全多得他蹺多多。

「賣樓伎倆,不外乎鋪天蓋地的廣告,然後狂睇樓盤,又或者如香港將10樓變18樓賣。當大家睇樓睇到悶極時,他想出一條蹺:先從Database找出瑞安的銷售對象,然後找這班客戶做Focus Group Study,邀請他們幫手就樓盤的設計給意見。

「當中不乏太太們,她們知廚房應該有幾大;洗手位應在哪裏;雪櫃應有幾高;咖啡機放哪最好,因為這班顧客才最清楚用家需要,屏除室內設計師思維,一味要靚。「結果銷售空前成功,因有太太們的參與。這班太太會帶着另一班太太朋友來睇樓,對自己有份比意見炫耀一番,最後太太們十個有三個買下單位,好過做廣告,Dead loyal to新天地。」

----------------------------------

渣打女強人永不放棄

曾璟璇 現任渣打大中華區主席

Sheila在職年期︰2001-2009

黃書雅雖然已任職渣打高層,她的名字不多見於傳媒,唯獨提到特首妹妹、渣打銀行大中華區主席曾璟璇時,傳媒才發掘這名在大企業打滾20年的女子。有花邊報道更指這間西班牙餐廳,是曾璟璇開,然後交由Sheila管理。

可能做慣大企業公關,面對傳聞,Sheila沒有迴避,反而落落大方回應,「當然不是呢,這餐廳曾璟璇沒份的,她只是在裝修時給予一些意見。」

Sheila與曾璟璇結緣,始自她在渣打搞培訓課程學校,後來曾璟璇當了中國渣打的頭號掌門人,Sheila也在2005年開始駐派上海,當中國渣打企業傳訊部的阿頭。

兩人同到上海開荒,當時渣打中國員工只有300人,在過去數年間急速增長,2009年離任時已有多達6,000名員工,升了足足20倍!

好姊妹身上學會不放棄

作為中國渣打掌門人,要統領6,000人的企業,向來極低調的曾璟璇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可人家總將她的努力,歸功於她有個特首哥哥,Sheila也替好友不值,「不要忘記,她四十多五十歲,阿哥才當特首,難道她之前一切的Build up、過去數十年是白活的嗎?」

內地記者訪問,個個也要問曾璟璇有關哥哥的事,作為企業傳訊阿頭,Sheila會教曾璟璇不要迴避,坦然回答︰「她是特首妹妹是事實,沒有辦法改變,人家一定會寫,不能說不公平。我會跟她說,由他們講,不要發脾氣,不要避忌,做好自己的事便好了。」

Sheila說從53歲的曾璟璇身上,最大的得着是學到甚麼是鍥而不捨,不離不棄。「她目標很清晰,一旦定下目標便不輕易放棄。很想放棄時,跟自己講一句Give you another try,又會做到。」

小至一間屋的裝修、一個Project;大至管理6,000人、與中國政府銀監處周璇,每一事曾璟璇也堅持到底盡力做,是典型的女強人。不過Sheila 叫大家不要太過標籤女強人:「其實男人也有女性溫柔一面,女人也有其強悍一面,只要男女同事也甘心跟她打一場仗,便是好領袖。」

----------------------------------

後記

交百萬學費的創業經驗

做記者的不時有盲點,採訪時遇見成功故事便雙眼發光,所以通篇是這盤生意如何如何成功,如何如何賺錢。有次讀者跟我們說,其實更想聽失敗故事,「因為從人家失敗經驗,才能避免犯同樣錯誤,更大機會踏上成功創業路」,黃書雅猛力點頭應同,這名讀過美國大學MBA,在大企業當高層的女子,事業一帆風順,原來也曾有過慘痛的創業經驗,用了一百萬來「交學費」!

錯地點錯Timing無奈結業

近年在香港成行成市的乳酪店,Sheila15年前已洞悉先機,從美國引入香港。1993年她正在國泰當見習生,公司鼓勵同事進修,派她到美國密芝根大學修讀MBA,在校園附近,她嘗了一口人生最美味的乳酪雪糕。

「品牌名為Stucchi's,在當地非常出名,分店往往開設於學校區,甚受小朋友歡迎。」至今仍在美國經營的乳酪品牌,標榜Homemade不像其他品牌大量生產。

Sheila對這五星級乳酪一直念念不忘,當時又剛巧讀完MBA,課堂上學的創業理念與知識,令她雄心壯志要創一番事業,回港後決心要把該品牌乳酪引入香港。1996年她大膽與幾位好友合資百萬元,在太古坊的寫字樓區租下約500平方呎的店舖,售賣五星級乳酪。

「那時太古坊海光街被譽為Up and coming的蘭桂坊,我便誤信這點!」現在回憶那段失敗經驗,眼前的Sheila只有微笑沒有不忿,「地點全錯,該處寫字樓人流的確多,但午飯時間大家都選擇吃魚蛋粉、叉燒飯等,誰人會花20元至30元吃乳酪?二十多塊食個午飯也足夠了,食完飯也返公司工作,仲Hea係度食雪糕?冬天又嫌凍,夏天又嫌企在街太熱。」今天的海光街確實食肆林立如小Soho,但Sheila可行早了十多年。

一心以為假日一家大小都會逛街吃雪糕,但周末周日的太古坊水盡鵝飛,加上開業不久香港已進入冬季,Sheila才驚覺香港人在冬天沒有吃雪糕的習慣。

付百萬學費買寶貴經驗

生意上的難關接踵而來,「我曾在半夜收到管理處電話,通知我店舖半夜會停電,由晚上11時至早上6時,他還說不會影響商戶。」其他商戶確實不受影響,但作為雪糕店,不能一刻無電,她只好漏夜把乳酪都運回雪房貯存,回復供電後再作安排。

「當時我確有寫Business Plan,可惜沒有顧及客人的消費模式,一心以為附近沒有雪糕店就代表沒競爭對手。」既沒有天時地利,又沒有人和,租金昂貴欠缺客源下,經歷了足足15個月低谷,Sheila與拍檔們最終結束經營乳酪店。

﹏﹏﹏﹏﹏﹏﹏﹏﹏﹏﹏﹏﹏﹏﹏﹏﹏﹏

Sheila's Profile

黃書雅

˙中環西班牙餐廳FoFo老闆

˙中學畢業於傳統名校瑪利曼,會考6A優,高考3A

˙2010 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博士學位

˙2009至今 經營西班牙餐廳FoFo

˙2005-2008 駐派渣打銀行上海分部任企業傳訊部主管

˙2001-2005 轉職至渣打銀行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 Branding 經理

˙1999-2001 轉職至香港電訊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經理

˙1996 美國密西根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2-1999 重返國泰香港分部,離職前已晉升至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經理

˙1991 被派往國泰駐澳洲及新西蘭分部

˙1989 畢業後即加入國泰航空任Management Trainee

˙1989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系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