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請看看以下兩篇消息:
Solar Subsidies and Why They’re So Important
(source: http://www.fool.com/investing/general/2011/05/17/solar-subsidies-and-why-theyre-so-important.aspx)
2011年光伏市場增速減半?小型項目或受寵
(source: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510/KDWS9D0KCVJ42.shtml)
看畢上面的消息, 帶出一個重要訊息, 就正如第二篇的標題: 小型項目或受寵
我認為這個最新趨向是中國高質單晶之王卡姆丹克的一個潛在利好
這個最新趨向是大砍大型項目的補貼, 而小型或家用項目降幅明顯較低, 甚至維持不變
代表做小型項目的業者的利潤空間有機會沒想象中壓縮得那樣嚴重, 我甚至認為做終端市場的會因為製造商大降價而增加獲利, 不過那是當地業者的事
單晶是硅晶光伏中比較昂貴的種類, 主力市場應該是面向土地資源有限的地區, 主要都是會放在屋頂上, 這些地方首要考量不是最平的每瓦成本, 而是在有限的地方發出最高的電能, 單晶模組的優勢此刻就可以發揮出來
單晶模組的需求應該可以保持, 甚至可能有驚喜, 因為現時模組價格跌幅可以追得上小型項目補貼下砍的幅度, 相反, 大型項目情況較惡劣
我會視這個方向為卡姆丹克的潛在利好, 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卡姆丹克的客戶在小型項目市場所佔的份額情況如何
再推論下去, 小型項目市場的贏家需要有強大的銷售通路, 那些具知名度的業者, 如世界杯時大家都見到的yingli, 是其中之一
我想指出一個潛在危機, 這是中國廠商要面對的危機, 因為我看到有報道指有國家會對使用中國廠商製造的產品的承建商減少10%的補貼, 面對這個情況, 中國會如何應對? 我不知道會否對卡姆丹克做成影響
其實, 卡姆丹克和sunpower搞n-type方面的認證, 可能為卡姆丹克帶來新契機
我相信搞認證就是準備要將公司的產品向sunpower銷售, 而sunpower在高效能模組有一定市場地位, 而在美國更是數一數二(sunpower是美國公司), 如果卡姆丹克可以和西方一線廠商建立關係, 日後再有這些針對中國廠家的措施, 卡姆丹克有機會不用「完全硬食」
再講, 踏出第一步之後, 就有機會陸續跟更多西方一線業者合作, 擴大客戶基礎, 無論是風險管理上, 還是對公司的知名度, 都有正面影響
以上的看法, 全部都是一些推測, 沒有實質證據支持, 可能是我自己憑空想像一些利好, 去自我滿足我看好卡姆丹克的原因
而且, 我雖然此刻寫有關712的潛在利好, 並不代表現在就要買入, 以走勢來看, 我仍然是抱著觀望態度
但是, 接近3元的卡姆丹克, 的確可以買一點兒在倉底貨, 在卡姆丹克的歷史低水平是介乎於1.2至1.5, 現在卡姆丹克已經由當時的200MW產能成長至現時的600MW, 再外加10億資金和TPG的關係, 我個人看, 底部上移一倍, 至2.4至3元, 是很合理的, 這就是我現時712最新底部的區間, 一間成長中的公司, 其股價可以大跌, 但拉長來看, 是可以看得到是一浪高於一浪的勢態
不足三元的卡姆丹克, 我認為絕對有投資價值
再次提醒大家, 暫時不要大注撲入太陽能股, 因大市和板塊本身仍未有勢
|
||||||
好耐好耐之前,有隻番鬼青蛙,佢尋尋覓覓,希望遇到公主,然後喺一吻之後令佢變返王子;若干年之後嘅噚日,有隻國產青蛙,佢等緊成班公主嚟錫佢,幫佢變成王子…… 推介會開場主席搞爛gag 內 地兒童護理產品品牌青蛙王子(1259),噚日喺黃雨警告之下舉行投資者推介會,創辦人兼主席李振輝先發制人搞爛gag:「大家好,我是青蛙王子……的董 事長!」全場靜晒。咁都未夠,連負責包銷嘅建銀國際CCBI整畀投資者嗰份推介報告,都以《Kissthisfrog》為主題,成件事,夠晒格林童話 feel! 咁呢隻青蛙到底夠唔夠斤両變成真正嘅王子呢?翻查招股書,青蛙王子原來喺好多個sector都做唔到一哥,好似護膚產品、兒童沐 浴露同口腔產品,佢嘅市場佔有率都只係做老二,分別輸畀莊臣同高露潔呢兩個外國大牌子;再者,呢類內地消費概念公司,站喺香港投資者(諸如華華呢類「散戶 中嘅散戶」)角度睇,最驚係佢啲產品出事,所以,要得到公主(投資者)一吻,班護航軍團真係要出力喇! 話時話,內地嘅兒童產品品牌好似對青蛙情有獨鍾,淨係計上咗市嘅公司,就先有博士蛙,再有青蛙王子,據行內人講,係因為青蛙係益蟲,又代表努力向上……總之最緊要個股價唔好係井底蛙就得喇! |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8/xMMzA3XzM1MzcxMg.html
7月28日,「7·23」 動車追尾事件鐵道部初步自查結果出爐,上海鐵路局稱原因是溫州南站信號燈設備存在缺陷,而信號設備為北京全路通信信號設計研究院設計,其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通號集團」)下屬的獨資企業。
記 者發現,4家創業板公司佳訊飛鴻(300213.SZ)、世紀瑞爾(300150.SZ)、特銳德(300001.SZ)、鼎漢技術 (300011.SZ)因產品涉及「鐵路調度信息」、「行車安全監控」、「鐵路箱式變電站設備」和「軌道交通信號智能電源」等高鐵相關領域,均與通號集團 有合作。
而將時間回溯到4年前,可以發現上述公司之所以能登陸創業板,實因受益於高鐵建設的推動。
隨著政府對鐵路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高鐵行業自2008年開始迎來發展高峰期。由此,一批中小公司憑藉鐵道部專屬供應商身份獲取大量訂單,在類壟斷的模式中獲得業績高成長,成功實現了資本市場IPO的重任。
但寄生於鐵路市場的脆弱模式,也為上述公司們的未來經營埋下風險。
「近期事故的頻發勢必會改變高鐵板塊原有的超速發展態勢,若整個產業鏈投資放緩,則將引起連鎖反應,作為鏈條的重要環節,上述寄生鐵路業務的創業板公司因規模較小,產品結構單一,或將首當其衝遭受衝擊。」一位北京地區私募人士表示。
類壟斷下突擊創業板
縱觀上述4家公司登陸創業板的時間,最早為2009年10月首批上市的創業板排頭兵特銳德,最晚是2個月前由新三板轉板而來的佳訊飛鴻。
由此,2008、2009年度的業績情況則是決定其能否順利過會的關鍵。而記者通過查閱招股書數據發現,2008年以來,上述四家公司的業績無一例外地實現了完美高成長。
其中,特銳德表現最為顯著。公司200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2.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4億元大幅增長1.17倍;淨利潤也由去年同期的1842.44萬元暴漲至6119.22萬元。
事實上,四家公司業績的爆發得益於國家高鐵投資力度的增加。根據鐵路「十一五」規劃,預計到2010年,國家將建設14,000公里高速客運專線;鐵路總投資達到1.25萬億元。
依附行業的高度景氣,四家公司紛紛借利好政策「跑馬圈地」,搶奪高鐵配套產品細分市場。
其中,特銳德於2007年、2008年參與了全國所有鐵路客運專線的電力遠動箱變招標,其中2008年中標金額為2.57億元,佔電力遠動箱全部招標總額3.70億元的69.46%。與其對應,公司2008年鐵路方面營業收入高達1.27億元,較同期大幅增長7.07倍。
而從事鐵路行車安全監控的世紀瑞爾,則於2008年與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簽訂了7120.88萬元的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購銷合同,該筆收入佔2009年總營業收入的38.98%,實現的毛利佔比達37.69%。
此外,鼎漢技術的軌道交通信號智能電源系統和軌道交通通信系統2009年營業收入分別較同期增長94.82%和197.53%。
受此影響,公司2009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70.21%和83.77%;其中來自鐵路方面的營業收入達1.4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9.10%。
壟斷催生高毛利
在業績高增長背後,是超高的毛利率。在鐵道部專屬供應商名號下,上述公司的毛利率也普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由於關係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鐵路部門對涉及運輸安全的配套產品採購實行必要的行政許可,一般通過行政許可或者專項招標的方式設置較高的產品准入門檻,以達到保證運輸安全的目的。
其中,佳訊飛鴻作為國內少數幾家擁有《鐵路運輸安全設備生產企業認定證書》准入證書的通信信息企業,在鐵路市場競爭方面極具壟斷優勢,2007年到2009年,鐵路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7%、47%和48%,連續三年位居第一。
世 紀瑞爾則依賴於公司高層與鐵路部門和央企背後的深厚關係。公開資料顯示,公司董事長牛俊傑,曾任華能精煤公司鐵建部項目工程師;董秘副總經理王聰,曾任中 央組織部主任科員(副處);副總經理張諾愚曾任中國鐵道建築工程總公司鐵路運輸處工程師;技術總監、副總經理尉劍剛曾任鐵道部通信信號總公司軟件中心工程 師。
2008年、2009年,世紀瑞爾在行車安全監控系統領域的市場佔有率為17.15%、20.12%,位列第一。
此外,在毛利率方面,佳訊飛鴻2010年1-9月綜合毛利率為39.92%,其中用於鐵路領域的多媒體調度產品和防災安全監控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51.59%和50.71%。
而機械設備行業的鼎漢技術2006年-2010年毛利率分別高達48.96%、52.39%、52.16%、47.60%和42.91%;特銳德2008年至今的毛利率均穩定在35%左右。
Wind顯示,機械設備行業293家上市公司中,2006~2010年毛利率均圍繞20%波動,若參考2010年數據,則鼎漢技術和特銳德毛利率分別高出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
在「鐵老大」的庇護下,高毛利率加上亮麗的業績表現無疑為上述公司其後衝刺創業板上市掃除關鍵障礙。
寄生模式存隱患
然而,類壟斷模式實現業績高成長背後,同時暗藏著過度依賴鐵路業務留下的隱患。
據2010年年報,在世紀瑞爾、鼎漢技術、特銳德中,鐵路市場營業收入佔比分別高達96.11%、87%和58%,此外2010年1-9月,佳訊飛鴻在鐵路市場實現的銷售收入佔比也達41.83%。
「這種高鐵細分市場配套公司投資風險很大。」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過度依賴鐵路業務導致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差;此外,高鐵配套行業受政策影響嚴重,若未來國家減少對高鐵建設方面的投資,這些公司昔日的業績高成長將不復存在。」
「目前,我們對高鐵概念股的看法就兩個字——迴避,現在機構也是觀望為主,畢竟動車追尾事故的原因尚未查明,國家會否因為近期頻繁發生的事故而放緩未來的高鐵建設還不好說。」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總 的來說,此次甬溫線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影響將是長期的,一方面,此次事故將面臨責任認定調查,如果最終結果涉及到科技缺陷,那麼相關高鐵概念股將再次面臨 深度利空;另一方面,動車事故肯定會引起鐵路系統內部自查、自糾,人士變動將有可能牽扯出進一步的利空消息,相關鐵路業務附屬企業也會迎來利空衝擊。」一 位鐵路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認為「即使甬溫線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與技術缺陷有一定的關聯,政府短期內驟減高鐵投資的可能性小,短期內鐵路業務寄生公司業績將不會受到大幅影響。」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79136
信義另一個主要的業務,是建築玻璃,也即是我們的家居門窗和大廈的玻璃幕牆。房子越蓋越多,就會越多玻璃窗,當然不只是這樣。08年4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節能法為它帶來了大機遇。 . 節能減排是中國的大國策,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應知道。剛開完的兩會通過了「大部制」,將各部門權力地位大執位,以前的環保局升格為環保部,即是和國防部、外交部等在同一層次,溫總更言,環保部以後報法要像鋼鐵一硬,不得姑息。以前的環保局以前有兩個問題,一是手瓜唔夠人硬,打不下去,升格為部之後在重大問題擁有「一票否決權」;二是以前編制只有幾十人,要管一個中國,成效可想而知,升格之後人員多出數十倍計,應能更有效地落實環保政策。 . 跟據國家能源單位估計,十年之後,國家耗能最大的地方不會再是交通,而是建築物,有60% 的能耗是水泥鋼鐵等建材,而40%是從建築物門窗中漏走的能源。冬天取暖用煤用汽,夏天空調用電,這些必定會隨著人均收入越來越多。商業樓業主收中央空調費時不會告知你成本,他當然有節省能源的動機。住宅用房就完全不同,房賣出了就是你的,犯不著增加成本,反正這些東西也不能令房子賣貴一點。 . 2008年4月1日,這情況將會改變,新節能法正式生效,規定所有面積大於某個標準的建築必須用上節能物料,房地產發發商在銷售房屋時,必須各購買人明示所售房子的節能措施、保溫工程保修信息,並在房屋買賣合同、質量保証書中列明。對未明示節能信息的,由建設主管部門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罰款3-5萬,對節能信息作虛假宣傳的,由建設主管部門限期改正,並罰款5-20萬;不符合建築節能標準的建築工程,已經建設的要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經建成的不得銷售或使用。 . 節能法的新標準是一種叫「Low-e」的玻璃,low e就是low emission,有熱反射能力的玻璃,中文是低輻射鍍膜玻璃。普通玻璃價錢約為每平米50元,low e玻璃就是100元左右,如果當每戶20平米的門窗戶面積,只是1000元的小數目,相比起之後每年的空調取暖,相信節能玻璃會很快取代普通玻璃成為住宅玻璃主流。 http://www.glass.cn/news/newsinfo_162.html 中國low-e玻璃 2006年的產量約是920萬平米,預計之後十五年平均每年需求會是2.2億平米。http://www.chinairn.com/doc/70270/235259.html . 中國能生產low-e 玻璃的廠商很少,主要有深圳南玻,信義玻璃、耀華玻璃和金昌玻璃。南玻現有400萬平米的高端low-e產能,08年底將形成1150萬平米的產能。其次就到信義玻璃,目前只有200萬平米的產能,會在2010年前增到150萬平米。而耀華的計劃產能是150萬平米。信義07中報中說07年底會有兩條新的日溶量分別為500噸及900噸之建築級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和一條作再生能源業務的日溶量為300噸之超白光伏玻璃生產線將陸續建成,另外再有2條建築玻璃生產線和一條汽車玻璃生產線會於08H1投產,但即是增加多少%就不知。技術方面,信義做的隔熱隔紫外線玻璃既技術已屬世界前列,應該不錯。 . 觀乎 A股的玻璃股,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0737/ 07年下半年玻璃的價格和毛利都上升。雖然成本包含火爐用的重油,但只佔成本的10%左右,即售價的6%左右,加價幅度已完全轉嫁油價的增幅。成本的另一重點純碱由於07-08年新投產產能多,價格上升不足。至於另一重點原材料矽礦砂,是自有資源,成本亦可受控。 . 07年9月10日,發改委發表《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規定新建玻璃磚窑要在500噸/日以上,並要求更高的技術要求,將令整個行業的有力競爭者限在7-8間之內;《條件》並開始淘汰普通浮法玻璃線,隨著環保部的成立,應可有效防止行業產能過剩。 1263084-W020070910622652059382.pdf . 風險也在投產方面的盈利影響。市場上的投資者,大多是只看數字不看營運的。500噸 和 900噸生產線建成之前要點火,例如900噸的生產線,在集團網頁http://www.xinyiglass.com/news.php 看到是07年10月底點火,但在08年1月才投產,中間有幾個月的時間,燃料是白耗的。這方面的費用,入賬可有兩個方法,一是capitalise 作新生產線的fixed assets一部份,另一個方法是當作燃料,真是不知道它會如何入賬。新產線投產也只會慢慢增加產量,有機會像06H1一樣暫時虧蝕。這些投產之前的前期費用有機會令盈利數字看得較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5/yMMDcyXzM2NDgyMQ.html
9月6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來到成都市新都區龍橋鎮的成都家具產業園區,該園區家和家園家居商城(以下簡稱「家和家園」)銷售中心的導購小姐,熱情地鼓勵記者及時出手。她說:「我們將在9月17日正式開盤。」
直到兩個多月以前,這個項目還沒有辦理任何土地手續——雖然那時它已接近封頂。
建築封頂在先 土地出讓在後
根據家和家園的資料介紹,該項目佔地239畝,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由多家行業組織和成都聚森置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計劃投資近20億元。項目分為A區、B區和博覽中心等五個區域,主要以銷售家居、辦公家具等為主,全是專業商舖,產權40年。
售 樓小姐介紹:「頭3年我們採取返租的形式」。第一、二、三年的投資回報率依次是7.5%、8.5%、9.5%,3年總計回報達到25.5%。這一回報以購 房款優惠的形式,在房款總價裡一次性返回給購房者。返還之後,商舖的價格大約是一樓的每平米一萬元左右,二樓的七八千元左右。
據當地媒體 報導,該項目於去年9月進行奠基典禮,去年年底已修至三層(總計四層)。根據記者所掌握的材料,該項目先後於去年12月和今年3月,分別推出了一、二批次 「家和會」至尊會員vip卡,以預付租金的名義向購房者收取購房訂金。收取標準是,每平方米1000-1500元。
這些購房者,應當就是售樓小姐口中的「老客戶」。相關協議約定,「老客戶」在「該房屋具備出售條件且成都聚森置業優先公司確定將該房屋對外出手時……乙方享有該房屋的優先購買權」。
收取了多少訂金,該公司不願接受採訪。以目前該項目在售面積5萬平米計算,如果一半業已收取訂金,則收取資金應在2000萬元以上。
相關協議還稱該項目「已取得相應的建設批文及證照」,但實際上直到今年6月22日,該項目所在地塊方才掛牌出讓,被聚森公司競得。斯時該項目A棟5萬多平方米已經封頂。
家和家園是成都家居產業園的一部分。據公開資料,該園區總佔地面積達6平方公里,9000畝,號稱中國西部最大的家居產業集中發展區。建成後產值將達到上千億元。
據知情者反映,該園區內涉嫌土地違規使用的,不僅僅是家和家園一個項目。如果以開發商所宣傳的規劃面積測算,違規使用土地的總面積一度接近900畝左右。
其中,除了家和家園230畝土地,6
月23日前涉嫌無任何土地手續開建以外,還包括號稱佔地150畝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的愛登堡國際燈飾城項目,佔地200畝的力美家具材料商場,均在違規用地情況下開建。而佔地300畝的好迪家具材料市場,也涉嫌擅自改變土地性質,在工業用地上做起了商場。
不僅如此,這些項目還涉嫌違規公開招租或收取預定金,或像家和家園那樣銷售時承諾包租。
項目火速「合法」的背後
今年4月開始,成都家居產業園區管委會要求園區項目,未取得合法手續前不得繼續修建。而後來發生的事實表明,園區項目被火速「合法」。
首先是土地證。根據記者瞭解,家和家園直到今年6月22日才競得其上建築物幾近完工的該地塊。但令人奇怪的是,同一塊地早於去年12月曾在成都市國土局土地交易中心掛牌拍賣,但該局12月22日發佈公告稱,該地塊掛牌出讓「因故終止」。
知情人士透露,終止拍賣的原因是,該地塊出讓之時,有數家企業欲報名參拍,但被「相關人士勸退」。其中一家企業聲稱將向媒體曝光拍賣土地已修好建築,不符合公平原則等。在此壓力下,新都相關部門終止了該地塊的出讓。但這一說法由於新都方面均不願接受採訪,而無法核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的這次拍賣,新都區規劃局針對該地塊的建設項目設計條件通知書(新都規條11085號)上,明確要求「用地內51166.8平方米的現狀建築應予以保留。」結果,此次僅有聚森一家企業參拍,最後以每畝56萬的價格,競得該宗52畝左右的商業用地。
該宗土地上的建築物,被估價7000萬元予以贖買。聚森公司因違規開建,被處以900萬元的罰款。這意味著聚森公司只要交清土地出讓金,以及900萬元的罰款外,再完成7000萬元的贖買價款的支付,就可以取得該項目的合法銷售權。
家和家園8月31日如願取得了預售許可證。但據記者調查,新都區地稅局,只收到了罰款900萬元,並沒有收到7000萬元的贖買款。而該區國土局不願意就此接受採訪。
6月22日才競得土地,8月31日即取得預售證,可謂神速。「再快怎麼也得150天」, 當地一位不願暴露姓名的房地產業人士對記者說。
有知情者反映,該項目取得的工程建設許可證,「公司拿到的只是個複印件,原件並沒有發給該公司」。記者向該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詢問什麼時間發的證,該負責人答覆:「你說什麼時候發的就是什麼時候發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9cd2b0100xpz9.html
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孫子兵法》
善用兵者,必先修諸己而後求諸人;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
我們從來不去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持續地試圖別變成蠢貨,久而久之,我們這種人便能獲得非常大的優勢。
想知道我會死在哪個地方,然後永遠不去那個地方。——查理·芒格引用一位鄉下人說的話
古今聖賢都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那就是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求勝;要想獲得A,就要先想著如何避免非A。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想獲得幸福,那麼我們首先應該避免落入悲慘;我們想要獲得健康,那麼我們應該避免酗酒、毒品和艾滋等等;
同樣,我們要想在投資之路上獲得成功,那麼我們應該懂得如何避免失敗。
我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即投資生命,意思是說以投資為事業的人,其投資收益率一定要超過社會財富的增速(M2),否則把寶貴的光陰放在投資事業上就完全是浪費,其投資生命的存在完全沒有意義,可以毫無疑問的宣判其投資生命的終結。(背景知識:M2增速約等於GDP增速加CPI增速,過去20年,1990年-2010年,M2增長46.5倍,年複合增長率約21.1%,未來十年,保守估計GDP增長至少6%-7%,CPI約5%左右,也就是說M2增速應該在12%左右,所以投資人的目標收益率至少在12%以上)
同樣,對於不想為「第二次富裕」再次拚搏,渴望「老有善終」的朋友來說,這個概念仍然非常有用。如同肉體生命一樣,投資生命也沒有來第二次的機會;對於玩政治的朋友來說,「政治生命」有且僅有一次。在這種思維框架下,我們應該找出導致投資生命終結的「致命的行為模式」,列出清單,並努力規避之。
下面是我做投資以來總結一些應該避免的「行為模式」,列出如下清單(之所以取名「死亡清單」,是因為「死亡」二字可以給人以更大的警惕感):
「慢死」模式
所謂「慢死」模式,即長達多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超低的正收益率甚至負收益率。長期的低收益或負收益會嚴重的損害複利,投資人碰到這種情況就如果遇到鈍刀子的絞殺,傷害極大。目前,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模式:
1、避免偽成長股。企業在我前文所講的成長六字方針(提價、降本、增量)上面毫無作為。
2、避免不思進取的管理層。例如,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名利雙收之後,胸無大志,偏安一隅。
3、避免為確定性成長的優質企業支付過高的價格。例如貴州茅台2007年年末至2011年創新高,四年收益為零,考慮通貨膨脹,收益仍然為負。
4、避免過度分散。過度分散的關鍵弊端在於「對小倉位企業缺乏關注度,容易心生怠慢之心,最要命的是對投資標準的放鬆損害資金的使用效率」。
「快死」模式
所謂「快死」模式,即遭受短期的巨虧,這種巨虧甚至是一種永久性損失,那麼,結果是極其傷害「複利效應」的,投資人應該盡力避免。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模式:
1、避免「地雷」股。最近幾年爆發的地雷股特別多,如伊利股份、海普瑞、華蘭生物、海油工程、南車北車等等。投資人應該警惕企業可能存在的短板,例如,客戶集中度過高(如單一大客戶佔銷售額的30%以上甚至50%以上)、渠道商集中度過高、供應商集中度過高、食品安全、政策風險、過度依賴創始人、強勢替代品的競爭等等。
2、避免不道德的管理層。研究核心管理層的誠信記錄、察言觀行。管理層的德行較差就有財務造假的可能,一旦爆發出來,極有可能面臨短期的巨虧。另外,管理 層好大喜功,盲目建立低效率的多元化商業帝國的妄想和行為也是極其不道德的,應該遭受唾棄的,兩面針的管理層就是這種典型。
3、避免成長概念股。成長股和成長概念股完全不同,成長股的成長是客觀的可實現的成長,而成長概念股的成長則是主觀想像臆測的沒有邏輯支撐的成長,短期的爆炒之後必然迎來急速的下跌,比如2010年1月份暴漲的海南旅遊島概念股ST羅頓。
4、避免「短錢長投」。有安全邊際的企業仍然可能經歷暴跌,本應該加倉的機會反而因為資金撤出而變成永久性損失。很多實力較小、對客戶缺乏黏著度的「陽光私募」(五千萬到幾個億不等)很容易在此遭受「滑鐵盧」。
5、避免「不合理的使用槓桿」。槓桿的成本、期限以及實際投資收益率決定槓桿使用的成敗,避免在市場亢奮的時候使用短期高成本槓桿,當然,可以在市場極度悲觀的情況下使用低成本的長期債務槓桿。
6、避免為不確定性的成長支付過高的價格。防止出現「雙殺」的局面。
7、避免過度集中投資。我碰到過有些投資者,他們奉行「一股原則」,不管是「無知者無畏」還是「藝高人膽大」,我都認為這種風險極大,即使是芒格,我也會勸其放棄這種觀念,因為人是有限理性的生物,不是上帝,必須要為這種「有限理性」預留一定的安全邊際。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2534521138/
天意漸涼的上海洋山港碼頭,大大小小集裝箱船舶仍忙著裝卸,然而對於每天穿梭在全球各個碼頭之間的航運企業來說,它們的「冬天」,已經歷了好幾個月。
「全球貨量整體還是在增長,可船舶運力的投放速度更快,運價一直提不上去,再加上燃油成本的不斷攀升,幾乎所有船公司都是運一班虧一班。」
中海集團旗下的集裝箱運營巨頭中海集運[2.88 -0.69% 股吧 研報](601866.SH)一位高管的這句話,道出了目前航運企業普遍面臨的窘境:運則虧,不運則要將船舶閒置,進而喪失更多的市場份額。
如今,航運業正在面臨全行業虧損的尷尬,滬深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顯示,A股虧損企業前十名中就有4家是航運企業,就算全球集裝箱巨頭馬士基也不例外,儘管該公司季度內運量同比增加了16%,但仍錄得了3.2億美元的虧損。
更讓航運企業們無奈的是,這樣的冬天還沒有回暖的跡象。海關總署最新統計顯示,10月份外貿出口1574.9億美元,同比增長15.9%,但較上月的1697億美元,又下降了7.3%,下降幅度明顯。
紅火2010:意外反彈
對於航運公司來說,如果沒有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它們可能還在享受閉著眼都能賺大錢的好日子。
全球三大集裝箱航運公司之一的達飛輪船(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保裁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與國際貿易密切相關的航運業自然也無法再受益於全球貿易的火紅,貨物開始裝不滿,運價也開始大幅下滑。
遭受慘烈虧損打擊的船公司,不得不將仍在增加的集裝箱船舶停在公海,上海港等碼頭堆場上也堆滿了空空的集裝箱,最高峰時,集裝箱運力被閒置的比例達到12%。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到2009年9月,貨物又開始增多,運價也開始上漲,這樣的反彈一直持續到2010年下半年。「反彈如此迅猛,是很多船公司都沒有想到的。」王保裁說,這主要與各國都採取了積極有效的經濟刺激政策有關,尤其是中國,4萬億的刺激計劃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了全球貿易需求的迅速恢復,艙位的短缺令閒置的船舶得以重啟運營,很多船企也開始重拾訂購新船的信心。
慘淡2011:二次探底
不過,2010年的樂觀情緒並沒能持續多久,到了當年9月,突如其來的反彈又戛然而止,集裝箱航運市場再次進入二次探底。
王保裁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2010年上半年,船舶的平均裝載率還是100%,可到了今年6~9月,裝載率已經下降到80%~90%。同時,運價再次暴跌,歐線最低時比最高時候下降83%,美西線也下降72%。
這樣的狀況下,運力擱置的行動又開始加快實施,Alphaliner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56艘、總容量達33.5萬箱的集裝箱船閒置下來,而8月底這一數字還只是100艘約21.1萬TEU,一個月淨增了約12萬TEU,並預計今年年底將突破50萬標箱運力閒置。
根據波羅的海航運理事會(Bimco)的最新預測,至今年底,將有總容量130萬箱的新集裝箱船投入市場,即全球集裝箱船隊艙容量會增長8.7%,比需求超出2個百分點。由於運力供過於求,需要100萬箱的集裝箱船運力進行閒置或入塢,市場供求最終才能得到平衡。
然而,在這樣的嚴峻供需情況下,一些班輪公司卻依然在進行著訂購新船的計劃,希望在經濟低迷之際實施低成本擴張。
悲觀2012:停線與合作
對於即將進入的2012年,王保裁也並不樂觀。「2012年,世界經濟短期內沒有反轉跡象,債務危機陰霾暫時不會散去,需求還將繼續萎縮,而通貨膨脹壓力下,中國的緊縮貨幣政策暫時不會完全改變,人民幣升值壓力大也影響出口,此外,集裝箱航運的運力供給依然過剩,在2012年底前,還有超過60艘1萬標準箱以上的船將要交付使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行業內可能會進行一些航線合併或取消,甚至是企業兼併重組,最終的目的就是調節供需平衡,穩定市場運價。」王保裁指出。
事實上,近期一些班輪公司已經開始或正計劃從歐美等一些主幹線撤離,其中美國東西岸在4至9月已取消了7條航線,年底前預計還將取消4條航線,新一批取消的航線已佔美國東西岸近期運力的6%。
而國內的集裝箱航運巨頭中海集團,則選擇了與其他航運公司開拓互租艙位合作航線來應對航運低迷時期的過剩危機。
中海集運一位管理層對記者透露,目前,中海已經與全球十大班輪公司都進行了航線艙位合作,「目前單打獨鬥已不現實,在運力過剩的情況下,如果雙方在一條航線上共用一艘船舶,多出的運力可以投入更多航線的開拓,這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獲得開拓更多新興市場空間的機會。」
http://www.p5w.net/newfortune/zhuanlan/201111/t3957861.htm
过去十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最壮观的增杠杆运动中,中国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也面临着结构性失衡。2010年1月央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揭开了货币环境正常化的大幕,中国经济也进入了去杠杆的过程。收银根、去杠杆化,今后几年都会继续下去。 股市跌,楼市跌,信贷收,政策收,中国的钱全跑到哪里去了?
简单的答案是,经济正在经历一轮去杠杆。在政策调整和经济放缓的双重打压下,资金流动速度放缓。货币供应由基础货币乘上周转速度构成,当周转速度回落时,即使基础货币数量不变,流动性也会减少,这是经济学常识。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增杠杆运动。2001年M2供应总量为13.8万亿元,十年后为72.6万亿元。2001年的 M2/GDP比率为140%,在世界范围内偏高但尚未算出格。至2010年,这个比率飚升到184%,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比第二高的日本高出约30 个百分点。而且,这里的M2数字还不包括隐性的、表外的信贷扩张。这种信用扩张速度,不仅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现代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出现快速的增杠杆,有多方面的内在原因。中国完成了银行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中国爆发了房地产热;中国成为了世界加工厂,而人民币汇率受到管制,导致外 汇占款暴涨;2008年金融海啸后,央行实施了超常规的货币扩张政策。本世纪初持续的通缩状况,也免除了货币扩张政策的后顾之忧。
在那十年 中,中国的实际GDP每年增长10.3%,通货膨胀率为2%,而名义货币供应却以每年17.8%的速度上升着。流动性的高速增长,先是刺激出人类历史上前 所未有的重化工业产能扩张,接下来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房地产牛市,最后以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失控而结束。这是中国经济增杠杆的十年。
中国经济在增杠杆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增长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得以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不过它也带来了一些结构性失衡,最 突出的当属房价上涨过快、资本收入上涨速度远超过工资收入上涨、地方债务负担激增、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经济失衡,威胁着可持续的增长、金融体系的安全,甚 至社会的稳定,政策调整不仅变得必要,更是无可避免的了。
201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揭开了货币环境正常化的大幕,中国 经济也进入了去杠杆的过程。不过,央行货币政策的手法却是超常规的。受制于地方债务与海外热钱,央行对使用利率等价格性政策工具慎而又慎,于是政策调整的 重心全部压在数量型工具上,存款准备金率在20个月内大幅上调600个基点,迅速将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抽干。
然而,靠调高存款准备金展开的货币 环境正常化举措,似乎效果并不理想。存准率高扬,流动性的大饼萎缩,但是银行决意继续为最好的客户(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对国企在信贷上的照 顾,意味着经济中的其他企业从银行顾客名单上消失。可是开发商、中小企业对资金仍有需求,于是民间借贷盛行,影子银行盛行,表外融资盛行,由此衍生出各式 金融乱象、险象。金融监管、风险控制、资金透明度,均面临考验。
如今,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已经相当紧张,通货膨胀率也已见顶,货币政策短期内 会否变松?笔者不排除在存款准备金率上有技术性的调整,但是货币政策全面趋松的机会不大。以目前的宏观月度数据观察,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但是硬着陆的风险 并不大。通货膨胀见顶,但是回落的幅度估计有限。负利率情况将长期存在,银行储蓄搬家也难抑制。除非经济增速滑落到7%以下或金融稳定受到威胁,笔者认为 货币政策全方位地实质性地放松难以发生,更难走出新的信贷上升周期。
事实上,中国的货币环境并不紧张。银行的流动性的确紧张,但是整个社会的 流动性并不紧张,只是开发商及中小企业等部分领域内出现了资金链问题。与其说是经济中银根紧,不如说是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央行所制造出来的流动性滞 留在金融领域,无法被投递到实体经济中有需要的企业与个人手中。银行去中介化,在美国、欧洲、日本均已发生,在中国亦有出现(尽管原因不尽相同)。
从中国的新增贷款数量、
M2/GDP比率看,目前的指标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从中国的基准存款、贷款利率看,目前的利率远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中国只有存准率一项指 标偏高,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的确存在,尤其在合并两个准备金池后,存准率出现了事实上的上升。但是这种下调是技术性的,还可能与利率上调同步进行。 不过以过去十年的平均货币指标看,货币环境正常化其实才刚刚开始,收银根、去杠杆化恐怕在今后几年都会继续下去。
以各国的经验看,去杠杆过程无一例外地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调整,区别仅在于是货币当局主动调整还是在市场压力下被动调整。中国的房价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http://www.eeo.com.cn/2011/1223/218524.shtml
經濟觀察報 龐麗靜/文 11月28日第546期經濟觀察報《韓資私募青島抄底 鎖定城中村項目》發表後,本報記者接連接到讀者電話,他們有急需找錢的開發商掮客,有希望尋求大資金支撐穩定項目的建築商,希望本報引薦韓資私募基金Inpex中國總代表王可鋒。
王可鋒作為Inpex中國總代表,正在為Inpex這家韓資背景的私募基金尋找國內投資項目。在談的投資項目中,40%為地產項目,偏向於城中村改造項目。每個項目投入資金不少於1億美元。
開發商掮客
文章剛剛見報,趙波(化名)就急急地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希望引薦王可鋒,稱「有生意要談」。趙波是四川成都一家投資公司的副總。趙波的客戶,主要是缺錢的開發商,他們主要分佈在四川、云南、貴州等地,以重慶、昆明、貴陽居多。
這些開發商在當前政策大環境下,由於缺錢,沒法進行正常的項目開發。 趙波說,有的開發商是樓盤需要後續資金投入,才能完成接下來的開發;有的是房子建好了,要把樓盤賣出去,拿到資金才能去繼續買地,但眼下房子賣不出去,現金流出現問題。
在趙波的客戶中,有些開發商甚至是一、二線城市中,當地排名前五的開發商,也包括縣域經濟中的大項目,比如舊城改造、新城開發。其中貴陽有個客戶的舊城改造項目,投資在十多個億,非常需要擁有大量資金又有操盤經驗的投資者進入。
趙波介紹,他的這些開發商客戶,以前很多是做輕工、商貿、製造等行業,後來跨行介入到房產之中。如今遇到政策調整,因為資金問題,難以脫身。趙波願 意跟他們合作,是覺得這些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部門比較寬泛,不僅是建委、國土局、房管局,還包括商務局、工業部門等,政府資源比較豐富,關係廣,對未來他 們整合政府資源很有好處。
今年,開發商在銀行方面很難貸款,信託對地產也停止了支持,私募股權基金,條件又很苛刻,退出機制也很嚴格。 找到趙波的開發商,商業和住宅地產開發項目都有,很多商業地產都是從住宅地產轉過來的,也貸不到款。
這家3月份剛剛成立的小投資公司,目前在全國總投資額為十多個億,主要提供短期資金,通常最長提供6個月的貸款,他們無法滿足那麼多開發商的資金要求以及較長期的資金需求。 趙波從本報看到韓資Inpex進駐的消息後,馬上有了一個想法。
他想讓王可鋒和他代理的Inpex,介入到他的客戶中,他可以賺取介紹費。這樣既解決了客戶的難題,自己也可以獲得一些中間收益。 找到更大的資金靠山,找到更有資金實力的公司合作,投資兼做開發商掮客,成為趙波這段時間的一個中心工作。
12月,趙波找到了王可鋒,與王可鋒進行了初步交流,互相發送了相關資料,交流了經營模式、流程和想法。趙波說,接近年底了,都較忙,需要找個時間坐下來,談談怎樣具體對接。項目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溝通和磨合,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兩棲開發商
前幾日還在東北給本報記者打電話的福建建築商鄭雨平,這幾日已經到了青島膠州。 鄭雨平看到《韓資私募青島抄底 鎖定城中村項目》文章後,找到本報,希望結識王可鋒,談談項目合作的事情,他很想成為王可鋒城中村項目的建築商。在他看來,這是很穩定的生計。眼下開發商 有錢,就是建築商的福氣。
有20年建築開發經驗的鄭雨平,掛靠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南北建築工程公司旗下,是二級資質建築商,在四川、福建、黑龍江等省都有施工隊伍。 在房地產形勢好的時候,鄭雨平就做開發商,搞房地產開發。
幾年前,他在黑龍江省黑河市開發過地產項目。賺到錢之後,他看到房地產形勢不樂觀,馬上又轉做了建築商。他認為,建築商賺錢比較穩妥,只要保證質量,完成進度就行。
鄭雨平算了一筆賬,房地產行情不好,作為建築商,壓力不那麼大。開發商沒有錢,建築商就不會繼續施工,所以壓力在開發商那裡,建築商日子相對好過,通常都是開發商給撥款,建築商才去採購建築材料,進行施工,這樣風險就小得多。
做建築商的利潤,有時是一口價,有時按面積計算。通常,一平方米能賺到100-200元的淨利,一般建築商都能賺到每平方米100多元,建高層會更多。1萬平方米干下來,去除各種費用,能賺到200萬元,還是比較穩妥的。
鄭雨平說,做開發商則比較繁瑣,要有前期投入、中期銷售、後期物業,要好幾年的週期,但開發商確實很賺錢。「以青島為例,一般能賺到每平方米1000元以上的淨利。
這要是建1萬平方米,就可賺到1000萬元淨利,是做建築商的5倍。」 如今鄭雨平和他的建築隊伍正在青島膠州施工。他們的項目有400多畝,也是城中村改造項目,先期開發300畝,鄭雨平和他的隊伍承包了總項目的1/4。
作為建築商,鄭雨平希望膠州這邊項目進行過程中,能找到下一個目標。他希望跟王可鋒合作,參與王可鋒和Inpex投資項目的建築部分。
鄭雨平說,邊做建築商的活,也邊看青島周邊是否有好項目,看看能否作為開發商介入,他打算用做建築商賺來的錢,投入到房地產開發項目中。「一般資金要幾個億。有好地皮,就會去做。」鄭雨平說。
回訪王可鋒
王可鋒近期異常繁忙,找他的客戶越來越多,其中在談的有一個北京近百億的項目。
他說,找我的其實就是找錢的,都是看重私募資金的資金實力、運作方式和城中村穩妥的項目。對於找上門來的這些項目,關鍵是看項目是否符合我們的要求,項目合適,都可以做。
王可鋒表示,2012年第二、三季度,應該是開發商最難的時候。國家不可能讓房地產死掉,但是房地產行業會經歷洗牌淘汰的過程,那些靠銀行貸款發家的房地產公司、中小企業會死掉。
「我認為行業洗掉30%沒有問題,好的話可能洗掉50%,使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行業不可能倒掉。」王可鋒說,實力雄厚的大地產商、綜合型的、走不同路線的專業公司也會活下來。專做商業或者專做住宅的細分公司也可能活下來。
王可鋒分析,開發商正在想盡一切辦法融資。銀行貸款路子卡死之後,民間資本風險加大,很多民間資本,是通過銀行二次融資,但實際上,信託這些方式也沒辦法了。
只能想辦法變現,拿個人資產、親戚朋友的資產做抵押。但是從銀行拿錢、從民間拿錢都越來越難。目前解決資金難題,沒有更好的方法,或打折,買一套送一套,或者抵給建築商。
開發商的難題也給韓資私募資金帶來機遇。王可鋒表示,周圍很多中小地產商開始賣房子賣地,進行項目轉讓。有的地產公司是儲備型的,拿下很多地,眼下資金流就很麻煩。
那些喜歡快進快出的,手裡沒地、但資金雄厚,也比較輕鬆。難受的是正在建的那些項目。今年是血淚史,明年可能是訣別史了。明年日子也很難,下半年利好消息會逐步來,但不會一步到位。
王可鋒說,近期,北京這個近百億的項目,開發商手裡只有20多億資金,正在尋求資金支持和合作者。王可鋒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相關分析論證。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306.html
博洋家紡通過產品區隔的策略以及與經銷商的利益平衡機制,成為家紡電商領域的領軍者。
2011年11月11日當天,淘寶商城銷售額8分鐘突破1億元,21分鐘突破2億元,一個小時將近5億元,最終全天交易額達到33.6億元的驚人規模。連續兩年淘寶商城的雙十一促銷活動不僅讓人們見識到了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也捧紅了眾多的明星企業。
在這些明星當中,博洋家紡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2011年促銷活動前淘寶商城針對促銷品牌的一份網絡調查顯示,博洋家紡以81萬人次的投票成為雙 十一最期待的品牌。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博洋家紡沒有辜負消費者的期望,在雙十一當天銷售突破4000萬元,一舉刷新了2010年自己創造的2000萬紀 錄,蟬聯網購全品類第一。而2011年全年,博洋家紡線上銷售額也比2010年翻了一番,將突破2億元。
線上與線下的衝突是所有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時都繞不開的問題,對此,博洋家紡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吳榮華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在沃爾瑪一聽可樂 只要1塊多錢,而在高級酒店的大堂裡就要賣20多塊。「有時候就是這樣,你在不同的地方所享受的服務和體驗是不一樣的,線下要裝修,有人工服務,如果價格 一致還怎麼玩?」吳榮華說,「但如果線上還以同樣的價錢來賣線下同一款產品,那麼線上就成為了一個變異的支付平台了,成了傳統企業撐門面的了。」
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博洋家紡開創了自己獨特的打法,具體來說就是將線上與線下銷售的產品進行區隔。
「目前線上銷售的產品當中,網絡專供品大概佔95%。」吳榮華介紹,「剩下5%基本上是幫助線下銷售的產品消化庫存。」目前,博洋家紡線上與線下的團隊也是相互獨立的,甚至產品的設計研發部門也是如此,有專門的團隊針對線上特點開發產品。
設計研發一直是博洋家紡的優勢,在今天山寨盛行的中國家紡行業,博洋家紡無疑是一個「另類」。2010年,博洋家紡在上海成立產品研發中心,該團隊 擁有業內45位主推設計師和花版設計師。這保證了博洋產品上的每一個花型都是由專門的設計師設計的,強大的研發能力也使博洋家紡每年都會推出上百款自主創 新的產品。
設計研發能力的優勢也被博洋家紡進一步延伸到了線上。2011年4月,淘寶商城搞3週年店慶時,博洋家紡就以近1600萬的業績拿下了家紡類產品的 銷售桂冠。此後,吳榮華和團隊就開始規劃年末的雙十一活動。根據2010年的經驗,磨毛、短毛絨、拉舍爾等秋冬套件是秋冬季節銷售最好的產品,基本能為博 洋貢獻30%左右的銷售,於是吳榮華集中力量研發生產了大量這些品類產品,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些產品在2011年的雙十一期間依舊表現搶眼。
博洋家紡將線上與線下產品進行區隔的最大好處在於,避免了對於品牌價值的折損。
不少傳統企業早期將線上作為清理庫存的渠道,將過季的庫存產品以十分低廉的價格處理,而隨著線上渠道的重要性愈發顯現,企業也開始將新品放在線上出 售,並給予一定的折扣優惠,如此一來就造成了線上線下兩套不同的價格體系,雖然短期內能夠吸引到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線上的低價最終 會成為品牌的殺手。而博洋家紡的打法在現階段來看,顯然十分穩妥。
除了在產品上進行區隔,博洋家紡電子商務的成功之處還在於保持了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和諧共處。
為了保證線下經銷商的利益,博洋家紡採取了利益共享的方式。在博洋家紡進軍電子商務早期,許多線下省級經銷商強烈反對,博洋家紡深入調查後發現,持 反對意見的經銷商中很多實際上已經在淘寶上偷偷開設了店舖。所以,這些人反對的並不是電子商務的本身,而是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搞清了這一點,接下來的事 情就好辦了,博洋家紡需要做的就是尋找到一套能夠平衡線下代理商利益的機制。
於是,博洋家紡開始對省級經銷商私設的店舖進行招安,承認其合法身份,但是要接受公司的統一管理。博洋家紡則向經銷商開放其淘寶商城官方旗艦店的後 台數據,凡是由商城旗艦店渠道售出的產品,只要收貨地址是在線下代理商所經營管理的地區,那麼這筆生意就被算入該經銷商的業績,公司與經銷商按一定比例進 行分成。這樣一來,就理順了公司與線下代理間的關係。
經此一役,博洋家紡建立起了良性可控的線上銷售平台。代理商可以在線上開店,但是產品價格由博洋家紡統一制定管理,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私自銷售 線下的商品,否則就要接受處罰,貨品的控制權被牢牢掌握在公司手中,原先的「雜牌軍」變成了「正規軍」,這也為博洋家紡後來實施線上與線下區隔的產品策略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僅僅做到線上與線下關係的平衡也還是遠遠不夠的,倉儲物流等正在成為制約電商發展的關鍵因素。2010年的雙十一,驕人的銷售額也使博洋家紡 尷尬地遭遇「爆倉」。有了2010年的教訓,2011年吳榮華早早就備齊了貨品,並且將倉庫面積全面擴容,把B2C物流配送場地擴展至10萬餘平方米,他 還要求物流公司安排70多名員工駐守在博洋家紡的倉庫,負責打包與快遞接收,但即便已經做足了準備,面對2011年雙十一4000萬的成績仍顯吃緊。
未來,博洋家紡需要面對的是如何進一步挖掘其在線下的供應鏈優勢,將線上與線下充分打通,這將成為其在未來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