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白蕓 每經編輯 杜蔚
5年前,耗資近2億元的科幻巨制《環太平洋》俘獲了一批機甲怪獸迷的心。而現在,即將上映的續作《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以下簡稱《環太平洋2》),也成為3月最受影迷關註的影片之一。據貓眼專業版信息顯示,該片想看人數高達25萬+。
同時,《環太平洋2》對其最大出品方美國傳奇影業而言也至關重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環太平洋2》是美國傳奇影業、傳奇東方高層接連“換血”之後的第一部作品。
托羅退居二線 景甜等7位中國演員出演
2013年,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的《環太平洋》在全球斬獲4.1億美元票房,其中,中國地區票房6.9億元,位居當年全國票房榜第4位。雖然相對於2億美元的成本來說,這個票房並不令人滿意,但影片卻令一大批機甲怪獸迷激動不已。
此後,托羅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部同樣潮濕、陰暗風格的新作中,不惜放棄了《環太平洋2》的拍攝,而這部新作就是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水形物語》。
▲《水形物語》爛番茄新鮮度92%(爛番茄/圖)
在《環太平洋2》中,托羅僅以制片人的身份參與,導演由代表作為《超膽俠》的斯蒂文·S·迪奈特接任。迪奈特自稱是“超級托羅粉”,不過在續集中他更改了第一部的暗黑畫風。“我認為《環太平洋》中那種下雨、陰暗、潮濕的場景是上一部的特色,這一部我把整個範圍包括動作場面都擴大了,所以改到了白天,也升級了很多機甲。”在3月12日首映禮的現場,迪奈特如此解釋續集的改變。
相對於第一部,《環太平洋2》的成本有所下降,不過仍有1.5億美元。此外,本次《環太平洋2》還有另一個顯著變化——出現了非常多的中國面孔。景甜、張晉、黃愷傑、藍盈瑩等多達7位中國演員參演其中。
▲《環太平洋2》首映現場主創人員化身“怪獸”搞怪合影(主辦方供圖)
實際上,自2016年1月萬達集團以35億美元巨款買下美國傳奇影業之後,傳奇影業的新作中就開始出現較多的中國面孔。張藝謀執導的《長城》中出現了包括劉德華、景甜、鹿晗等在內的13名中國影星,《金剛:骷髏島》里則有景甜出演,“我對票房期待很高,這個電影一定會在中國大賣,因為在拍攝和構建這個故事的時候,已經放進了很多中國元素以及全球化元素。”談及《環太平洋2》的票房,迪奈特如是說道。
傳奇影業高層連續“換血”後的首部作品
2017年上半年,美國傳奇影業和其在中國區的“分舵”傳奇東方影業,先後相繼換帥。
去年1月,參與制作《蝙蝠俠》系列、《侏羅紀公園》等影片的傳奇影業創始人兼CEO托馬斯·圖爾宣布辭職(不過仍擔任傳奇開發的一系列怪獸電影的制片人),傳奇影業CEO一職由萬達集團副總裁高耀群暫時接任。四個月後,深度操盤《魔獸》《長城》的傳奇東方影業CEO羅異也被媒體曝出辭職。
▲《長城》的全球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長城》最終全球總票房為3.3億美元,北美票房約4554萬美元,而投資高達1.5億美金,票房成績難達預期,媒體猜測圖爾為引咎辭職,對此,萬達集團澄清稱“傳奇人事調整,緣於萬達電影更大布局”。
去年7月,萬達電影重啟收購萬達影視100%股權,並將傳奇影業剝離重組計劃。據2016年6月萬達院線公告顯示,傳奇影業2014年、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22.4億元、-36.3億元,連續兩年虧損。而自2016年初萬達集團收購傳奇影業以來,傳奇影業操盤的三部重金作品除《金剛:骷髏島》取得了較好票房以外,《魔獸》《長城》均不達預期。
▲在貓眼電影“最受期待榜”上,《環太平洋2》位居第一(貓眼電影/圖)
去年12月,頂級律師事務所Irell&Manella前合夥人約書亞·格羅德宣布接任傳奇影業CEO。據北京時間財經報道,約書亞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透露,萬達對傳奇影業的資產負債表進行了修複,將債務轉為股權,又新註資約7.5億美元。
此外,今年1月,據彭博社報道,原引力影視執行董事姜偉已經接任傳奇東方CEO一職,姜偉亦出現在當日《環太平洋2》的首映禮上。
歷經一年多的高層換血和動蕩之後,傳奇影業的高層終於穩定下來。而兩位新繼任者將面臨的第一個大項目就是即將上映的怪獸電影超級IP《環太平洋2》,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對於兩位“新官”以及傳奇影業和傳奇東方都意義重大。
5年後的續作是否還能再次點燃怪獸機甲迷們的心?《環太平洋2》能否達到一個新的票房高度?仍需等待市場來檢驗。
隨著4月30日,香港上市規則改革的落實,一大批的新型公司正準備奔赴香港戰場,讓港股市場掀起一大波“新經濟”的風波,有市場傳聞稱,小米已經做好赴港上市的準備,有望在本周遞交上市申請,預計很可能會在五一假期後向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稱“港交所”)遞表,最快可於6月底至7月初掛牌,有望成為同股不同權新股的第一股。而市場人士認為,盡管很多新經濟公司上市的時候異常火熱,但在香港“打新”卻不一定賺錢。
據港媒報道,小米的上市籌備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有望在本周遞交上市申請,但按照目前的最新進度,可能要在5月2日香港公眾假期後才能遞表。由創辦人、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雷軍等持有的特殊股權,將會采用同股不同權股份的投票權上限,即每股特殊股份相當於10股普通股的投票權,意味著雷軍在上市後只須最少持有9.1%特殊股權,即可擁有小米的控股權。
早前,市場消息盛傳,小米的估值將在6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之間,而此次小米計劃在香港上市計劃集資至少100億美元,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大型的科技新股,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證券是小米保薦人。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上周透露,有雙位數的新型公司將在新上市制度生效後申請上市,其中生物科技公司的數量會比較多,而同股不同權公司的規模則會比較大。有市場消息稱,螞蟻金服、小米、陸金所、點融網等都緊隨其後,準備在香港上市。
不過反觀過往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經歷,往往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在新股認購時異常火熱,卻一直跌破發行價,更嚴重的,在新股半年禁售期解禁後,股價更加一落千丈。
2017年,被香港市場稱為“新經濟三寶”的眾安在線(06060.HK)、閱文(00772.HK)及易鑫(02858.HK)上市時,引發市場非常大的轟動,尤其是眾安在線,上市時在香港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供散戶認購的公開發售部分錄得超額認購392倍,可謂萬人空巷。
當時,很多投資者利用孖展(保證金)打新,眾安在線的凍資金額超過2300億港元,是2017年的新股凍資王,認購一手的投資者人數高達17745人,兩手的認購人也達到9825人,中簽率也只有55%。
而在上市後的幾天,眾安在線股價猛漲,更在2017年10月6日漲到了93.65港元的高位,還曾經漲到了97.8港元的歷史高位,相比上市價59.7港元,漲幅已經達到了64%。不過,隨著市場逐步冷靜,眾安在幾個月的表現有點經受不住市場的考驗,3月21日,眾安在線市值已經跌破千億,而隨後更進一步跌破上市發行價,截至4月30日收市,眾安在線收報55.05港元,較上市價仍有8%的折讓。
有分析稱,眾安在線在2017年9月28日上市,半年禁售期已經屆滿,盡管眾安在線的基石投資者並不算多,但由於眾安在線業績差強人意,很多投資者決心獲利離場,這也成為了讓眾安在線股價進一步下挫的原因。
根據香港主板上市規則,IPO的基石投資者都設有禁售期,一般為上市日期起計至少6個月,隨著以眾安在線為首的新經濟公司的基石投資者的新股解禁,市場對於接下來新經濟公司的股價表現也表現得非常擔憂。
實際上,除了上市明星股眾安在線,去年大部分的新經濟公司都跌破了發行價,同樣是上市時備受矚目的新股易鑫股價也一直潛水,公司在2017年11月16日以7.7港元的價格上市,截至4月30日收市價僅為4.24港元,較上市價折讓45%。
美圖(01357.HK)也同樣面臨這樣的情況,美圖主席及執行董事蔡文勝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美圖股價的成功吸引了很多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盡管美圖曾在一段時間內,曾上漲到了14港元的高位,但最終難以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截至4月30日,美圖收報8.36港元,較上市發行價8.5港元低了1.6%。
華泰金控總裁王磊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稱,2017年香港市場已經加大新經濟引入市場的力度,但是投資者要特別註意,盡管這些新股在上市時都風光無限,但並不是每次“打新”都能賺錢,投資者要充分考量發行價和估值水平的高低,從而回避一些估值過高的企業,很多新經濟公司確實是虧損狀態,但不影響它是一家好的企業,所以投資者在熱門公司赴港上市時,一定要做好相應的研究工作,找好投資標的以及市場對標的公司,避免估值偏離市場,造成投資損失。
王磊稱,盡管美圖、閱文、雷蛇等等新型科技企業都紛紛赴港上市,但更多有中國代表的新經濟規模的企業,並沒有選擇來香港,也沒有去內地,導致了內地投資者沒有享受到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紅利。
實際上,部分新經濟公司在其他市場甚至比香港更糟糕,今年以來,赴美國上市的9家中概股中,有6家上市當天就破發,更有當天股價大跌近30%的股票。王磊稱,美股市場對於A股的認知度並不比港股高,導致很多公司估值被大大低估,“珠寶當成玻璃來賣”,他認為,未來新經濟公司不論是回歸香港市場還是A股,都給予了企業更多的選擇,也讓企業的估值更加合理。
5月3日淩晨,證監會網站顯示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申請進度為接受申請材料並發布受理通知,至此瑞銀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申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
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此前曾表示,瑞銀積極尋求增持瑞銀證券股權至51%。“我們很高興看到瑞銀證券已經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申請,將瑞銀集團的持股比例增至51%,該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
據悉,瑞銀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是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比例34.73%;瑞士銀行為第二大股東,出資比例24.99%,瑞銀方面擁有對瑞銀證券的管理權。此次瑞銀將持有的股權比例增至51%,是為了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
瑞銀集團發言人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中國金融行業的進一步開放對瑞銀在中國的業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旗下證券業務,財富管理及資管業務。中國政府將外資機構投資證券公司比例限制放寬至51%是其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
瑞銀證券作為首家獲得QFII資格的金融機構、首家外資入股的全牌照券商,本次又再度成為首家提交外資控股申請的券商。瑞銀發言人稱,本次提交申請是瑞銀集團對習近平主席博鰲論壇重要講話以及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最新舉措的積極響應。
早在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中表示,以下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1.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2.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3.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4.為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即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5.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6.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
在連發三道監管文件後,證監會於4月29日淩晨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顯示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的境內股東條件與其他證券公司的股東條件一致;體現外資由參轉控,將名稱由《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改為《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證監會表示,《辦法》發布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新規,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據平安證券統計,合資券商的營收及凈利潤占比不到整個行業的3%。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開放業務範圍後,合資券商不再拘泥於投行業務,將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辦法》刪除了“取得證券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少於30人,並有必要的會計、法律和計算機專業人員“等要求,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經營業務範圍有所擴大,在初始業務範圍與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的證券業務經驗相匹配的背景下,可經營股票(人民幣普通股和外資股)的承銷與保薦業務、外資股的經紀業務、和債券(政府/公司債券)的經紀、自營、承銷與保薦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30家證券公司。我國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於1995年設立,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經過20余年的發展,目前合資證券公司已增至12家,包括瑞銀證券、匯豐前海、高盛高華、德邦證券、華箐證券、中德證券、瑞信方正、摩根史坦利華鑫、中金公司、東方花旗、申港證券、東亞前海等。
5月4日,成大生物(831550.OC)公告稱,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 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大生物成為全國股轉公司與港交所簽署備忘錄後,第一家正式宣布要登陸港交所的新三板掛牌公司。
成大生物是全球人用狂犬疫苗龍頭,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公司表示,此舉是為滿足本公司業務發展需求,調節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 綜合競爭力,深入推進公司的國際化戰略,目前該決議已得到公司董事會成員一致同意,並將提請股東大會審議。
成大生物稱,擬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並上市,具體發行時間將由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或董事會授權人士根據國際資本市場狀況和境內外監管部門審批進展情況決定。發行方式為香港公開發行及國際配售。
至於發行H股的數量,公司表示,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25%,並可授予簿記管理人不超過上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權。最終發行數量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或董事會授權人士根據法律規 定、監管機構批準及市場情況確定。
根據公開資料,成大生物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人用疫苗,是全球人用狂犬疫苗龍頭,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成大生物去年收入12.76億,同比增長23%,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億,同比增長21%,今年一季度收入為2.48億,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5億。
昨日,股轉公司新三板年報官方點評指出,28家互聯網、新科技、文化娛樂、生物制藥等行業龍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符合全球公認的新經濟獨角獸標準,市值超過10億美元,成大生物名在其中。
4月21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和全國股轉公司在北京簽約合作,邁出了企業在新三板、港交所兩地同時掛牌上市的第一步,成大生物作為新三板企業的代表也出席了簽約儀式。
出席簽約儀式的企業還包括,神州優車(838006.OC)、中投保(834777.OC)、君實生物(833330.OC)、天士營銷(872087.OC)、山水股份(833741.OC)、百合網(834214.OC)、新片場(834630.OC)、中青博聯(837785.OC)、中國康富(833499.OC)、原子高科(430005.OC)及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三寶科技(01708.HK)。
根據簽署框架協議,新三板企業可以在不摘牌的情況下在港交所發行H股,股轉公司不設前置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但仍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核準以及港交所聆訊。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新三板流動性未能滿足一些企業的需求,有越來越多企業從新三板退市,3+H有利於防止新三板優質企業流失,能夠為頭部企業提供國際化融資渠道,修複低估的醫藥企業估值。
在去年底證監會關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專項學習會議上,主席劉士余提出了2018年的四個重點方向,其中一個就是:大力推進科技監管,提升監管智能化科技化水平,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著力提升監管本領。
如今,資本市場科技監管的政策,正從監管理念一步步變成現實。5月25日,證監會推出了第一個科技監管的落地舉措——正式發布實施《稽查執法科技化建設工作規劃》(下稱《規劃》)。
“要抓緊落實科技化執法工作方案,重點推進數據集中、數據分析工程,對違法違規行為快速進行深度識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深圳舉行的稽查案件線索工作調研座談會上,對於方案的推進做出了明確表態,同時表示,將以科技運用為驅動,提高線索分析處理智能化水平。
這是證監會為應對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新挑戰, 而計劃建設的“六大工程”。
“以辦案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以共享為原則,以管理為主線,以質量為保障,以技術為支撐,全面建設覆蓋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各個環節。”證監會在介紹該方規劃時稱,希望通過六大工程,形成實時精準的線索流,實現線索發現的智能化;形成辦案管理的程序流,實現執法工作的流程化、規範化;形成調查處罰的標準鏈,實現執法標準的規範化、一致性;形成智能實用的工具鏈,實現辦案工具運用科技化。
所謂六大工程,是指數據集中工程、數據建模工程、取證軟件工程、質量控制工程、案件管理工程、調查輔助工程。
根據規劃,未來將形成兼容性強的執法大數據平臺,同時,運用機器算法提供線索發現、類案調查模型、疑難案件突破等案件調查智能解決方案,開發統一兼容且針對主體、資金、交易關聯等取證需要的電子取證工具集,構建證據審查、行為認定、處罰裁量的智能控制體系,,對稽查處罰全鏈條進行信息、程序和流程的自動管控,實現案件從線索、調查、審理、處罰、複議、訴訟的全覆蓋。
此外,還要建設類案比對、法條推送、語音筆錄、文書生成、電子送達等執法輔助工具集,為案件查辦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隨著近年來證監會稽查執法加強,案件查處工作量也越來越大。最新數據顯示,近兩年證監會稽查部門共受理案件線索1228件,啟動各類調查1029件,60%成案率。再加上市場結構和交易技術發展,證券期貨違法犯罪隱蔽性、複雜性不斷加大,違法案件主體關聯隱蔽、行為交叉競合、手法複雜新穎,對稽查執法帶來新的挑戰。
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近日赴深圳,出席稽查案件線索工作調研座談會,該會議也對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做出部署。
證監會在會上表示,目前在稽查執法方面還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比如輿情關註的熱點問題案件線索反應不及時、市場質疑的不當交易線索反應不充分、線索內容的要素質量和精準程度仍然不高、線索來源渠道結構不夠合理、科技化分析處理能力還需要加強等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科技監管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證監會表示,下一步稽查執法將從多個方面加強,一方面,將法律法規規章有明確法律責任規定的違法行為都要納入線索工作範圍,對於至今沒有具體查處案例的違法行為類型和領域,要重點關註、形成突破。另一方面,全面拓展線索發現的渠道,進一步健全類型化的線索報送標準,健全線索綜合分析研判機制,完善重大線索快速反應機制。同時,還要以科技運用為驅動,提高線索分析處理智能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證監會在本周組織召開了科技監管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該委員會由16位兩院院士、高校學者、企業界專家等組成。
根據會上透露的信息,證監會信息中心目前已在研究制定“監管科技總體建設方案”,證監會將根據上述委員會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對方案主體架構再作修改,並盡快提交下一次會議審議。
證監會在全體會議上表示,要緊緊抓住當前的歷史性機遇,實施資本市場大數據戰略,推動構建人力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監管新模式。在電子化、網絡化監管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科技化、智能化監管問題。
監管科技在稽查執法領域的應用,只是一個開始。證監會表示,將緊緊圍繞證監會各項監管職能,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行政審批、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上市公司監管等工作環節加快行動、有所突破。同時,提升金融風險的甄別能力,實現穿透式監管、全面性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