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雲適配獲IDG等千萬美金融資,立誌打造中國首款企業級瀏覽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4/150070.html

黑馬說:近日,致力於為企業提供THML5移動應用開發解決方案的雲適配獲得了由IDG和晨興資本聯合投資的B輪千萬級美元融資。融資後,雲適配將繼續發揮“跨屏技術”優勢,將大部分融資金額用於打造另一個旗艦型產品——“HTML5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上。

對於雲適配的未來,雲適配創始人兼CEO陳本峰表示:“未來的互聯網是一個沒有邊際的世界,生活中越來越多設備會聯入互聯網。雲適配要做的就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為用戶打開多屏互聯的新‘視界’,實現One Web、Any Device的夢想。”

文 | i黑馬  汪晨



力圖打造中國首款企業級安全瀏覽器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移動端獲取有效信息成了人們更主流的一種方式。在這種背景下,大量企業都亟需一種高效、低成本、快速接入移動互聯網的解決方案,以在瞬息萬變的“萬物互聯”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但在移動化過程中,企業卻面臨兩大尷尬。首先,移動端設備日新月異、千差萬別,企業要專門建一個移動應用,不但需要經歷非常複雜和成本高昂的開發過程,還會面臨數據庫遷移過程中數據泄露的安全風險;其次,在企業辦公領域中,為了實現遠程辦公,還有大部分企業選擇的是桌面虛擬化技術,雖然市場有如Citrix和VMware等桌面虛擬化技術的成熟廠商,但技術複雜、成本高,中小企業只能望而怯步。而且通過桌面虛擬化技術,用移動設備遠程管理桌面,遠程操作和界面體驗也非常差。

雲適配方面認為,面對現有技術難題及日益增長且需求強烈的市場需求,通過HTML5技術在企業原有辦公系統之上建設一個安全便攜、跨屏跨平臺的移動應用平臺就變得非常有價值。雲適配結合其獨有的瀏覽器技術,立誌於打造中國第一個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基於瀏覽器內核級安全的HTML5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 一方面,結合HTML5 技術特點,Enterplorer希望給企業提供一個輕量級、跨平臺的企業辦公應用的移動入口;另一方面則通過其獨有的基於瀏覽器內核級安全的VPN專屬通信通道、VPN緩存沙箱、數據加密、權限設定等手段提高企業級應用安全,防止數據泄露。


三大利器  布局萬億級企業服務市場

為了全面打造一個為跨屏辦公而生的HTML5開發平臺,給企業提供一個企業移動化一體解決方案,雲適配一直試圖布局“工具+平臺”的一體化戰略。在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之前,雲適配還開發了兩款產品:力圖解決企業移動化前端跨屏問題的“跨屏雲”技術,以及幫助企業免費創建跨屏應用的HTML5前端框架的工具——Amaze UI。

雲適配“跨屏雲”技術主要針對政企客戶,基於強大的計算能力,采用“公有雲”和“私有雲”兩種解決方案,高效地將企業應用內容適配分發到各種設備終端上。近兩年,雲適配跨屏雲已經幫助超過30萬家企業網站實現移動化戰略,其中包括微軟、聯想、海信等世界500強企業,光明網、中國青年報等知名媒體,清華、北大、中科大等知名大學,以及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網等政府機構。

Amaze UI 作為一款開源的HTML5跨屏前端開發工具,主要面向開發者提供含近 20 個 CSS 組件、10 個 JS 組件,17 款包含近 60 個主題的 Web 組件,使開發者可快速構建界面出色、體驗優秀的跨屏頁面,大幅提升開發效率,目前在Github 的星際標註已經超過4000,成為國產開源軟件中的佼佼者。

在獲得B輪千萬美金融資後,雲適配創始人兼CEO陳本峰表示:目前,中國企業高速發展,在消費者應用市場已經湧現出了與Google、Amazon、 FaceBook相抗衡的BAT。在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移動時代,以微軟、IBM、Oracle 為代表的千億級企業級服務市場,未來一定會湧現出中國的“微軟、IBM、Oracle”,而他們將創造一個萬億級企業服務市場,而這正是雲適配為之奮鬥的方向。

因此,為實現該目標,在獲得此輪融資後,雲適配將重點打造的中國最大的HTML5企業級瀏覽器——“Enterplorer”,與前兩個開發類平臺和工具,共同組成雲適配的“三大利器”,最終形成 “跨屏雲” 技術、跨屏HTML5前端開發平臺Amaze UI、 Enterplore內核級安全企業瀏覽器的三位一體戰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汪晨,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作者:祁月 

据新华网,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24日表示,中国三大货运航空公司将合并,将打造成亚洲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此项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中国三大货运航空公司包括: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位于上海的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位于广州的南方航空公司货运。

周来振是在2015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公布上述消息的。该论坛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主办的最高层次官方论坛。本届论坛重点讨论会之一为“一带一路”。与会代表认为,“一带一路”为中国民航和世界民航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成为新一轮推动民航合作和交流的重大平台。

推动“一带一路”民航发展和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论坛重点探讨了如何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华尔街见闻提及,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24日在同一场合表示,连接中国的航线已经遍及全球五大洲,中国民航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他还称,中国今年将向193个航空项目投资5000亿元。其中,有51个战略项目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总投资2000亿元。

据李家祥介绍,目前,中国民航已是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体系。拥有航空运输公司52家,运输机场现在是102个,而且每年以10个到15个的速度在增加。

中国三大货运航空公司背景资料: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2011年与香港国泰航空完成货运合资项目。合资后,国货航注册资本人民币32.35亿元。截至20151月,国货航拥有3架波音747400货机,并已向波音公司订购了8B777F货机。

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由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注册资本9.5亿元。至2015年,中货航将形成以B777货机为主、B747400货机为辅的远程货机机队和以A300600货机为主的地区型货机机队。

南航货运拥有6架波音777200型货机和2架波音747400型货机,在2015年年底前,将继续引进6架波音777200型货机。(华尔街见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48

上海自貿區或將打造零排放“上海金”制造中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840.html

上海自貿區或將打造零排放“上海金”制造中心

第一財經日報 薛皎 2015-06-27 11:13:00

6月27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常務副主任孫繼偉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鈺勤就在上海自貿區打造零排放上海金制造中心達成初步共識。

6月27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常務副主任孫繼偉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鈺勤就在上海自貿區打造零排放上海金制造中心達成初步共識。

在“加快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分論壇上,宋鈺勤提及,今年4月12日,他在參加迪拜商品交易所論壇期間對迪拜自由貿易區進行了參觀,深受啟發,上海黃金交易所非常希望借此次陸家嘴論壇的機會,向上海市政府建議可以考慮引進零排放的黃金冶煉機構。

“我參觀了迪拜的冶煉機構,他們對環境沒有破壞,這對一個交易中心特別是實物的流轉中心來說太重要了。我們每年原產金是3100噸左右,但有很多的回收金,如果有這個冶煉機構對自貿區的建設將會更為重要。”宋鈺勤說道。

對於這一提議,孫繼偉在論壇中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他表示,迪拜貿易自由港在全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很多方面值得上海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學習。

“第一個,我們希望黃金交易所能夠進一步推薦一些在國際上具有高端的、零排放的知名企業,特別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具有一定水平的企業。第二個,我們在120平方公里內一定會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來做這個事情,把你所說的這項功能完善起來,豐富上海黃金交易中心的功能。我想我們一定可以做,也非常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對此,宋鈺勤顯得有些激動。其表示,這個信息一旦讓黃金交易所的會員知道,是非常振奮人心的,因為在兩天前,全球最有發言權的倫敦經營市場協會年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期間,很多企業十分關心上海黃金交易所下一步的發展,特別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和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有一個對外發布的互認黃金加工標準的協議,宣布以後“上海金”的標準在全球達到了認可,這一塊對冶煉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標準就可以生產。

“我們共同打造上海金!”孫繼偉肯定地說道。

據宋鈺勤介紹,目前中國的黃金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或者是最大的、全覆蓋黃金市場的行業。目前黃金市場從采礦到冶煉到生產加工,到消費,均為全球第一,黃金的進口同樣為世界第一。上海黃金交易所連續八年成為全球場內黃金交易量的世界第一。

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的交易量達到了3640.1億噸,占全部交易所份額的21.47%。“在端午節的長假期間,黃金交易所的三代系統正式上線,為黃金交易所包括黃金交易所的國際板創新打開了一個通道。接下來,黃金交易所跟國際上主要黃金交易市場對接,下一步實現黃金交易所真正在黃金市場項目下完全人民幣自由兌換。”宋鈺勤說道。

最後,他表示,自貿區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為黃金交易所很重要的一個目標是從自貿區輻射亞太地區,成為黃金交易清算、交割、進口、轉口和黃金租賃的中心,這個中心也是離不開政府特別是上海市政府、自貿區管委會、浦東新區政府的支持。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23

城建模式新動向 發改委打造60個產城融合示範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67.html

城建模式新動向 發改委打造60個產城融合示範區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7-09 20:25:00

國家發改委擬在全國範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城市由於生產、工作和生活區的分離帶來了巨大的交通壓力,推高了生產生活成本,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產城融合成為各個城市著力的重要方向。

打造60個示範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9日發布《關於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為進一步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或增長極,形成功能各異、相互協調補充的區域發展格局,國家發改委擬在全國範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作。

產城融合示範區是指依托現有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新型城鎮化探索路徑,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作用,經過努力,該區域能夠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邊界相對明晰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通知》要求,示範區應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以地級城市(區)為主,適當考慮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二是有合規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為依托,產業園區和周邊區域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主導產業符合生態環保和人口集聚要求,適合推進產城融合發展;三是行政區劃明確清晰,與現有行政區劃相協調,以依托的產業園區所在地行政區命名,不出現“新區、新城、產業園區”等。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過去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大多是按照功能區規劃發展,這是城市規劃的一個基本方法。但城市過大,功能區過大,就必然會帶來交通擁堵以及生產生活成本過高等問題。

以廣州為例,位於廣州東南部的廣州開發區和南沙開發區聚集了大量的生產企業,但由於缺乏相應的生活配套,在這些企業上班的不少人員每天“鐘擺式”地往返於市區和開發區。與之相似,珠江新城作為廣州的CBD,在此上班的大量白領居住在南邊的番禺,形成了相當大的交通壓力。

另一方面,在新建設的開發區,對新一代的產業工人尤其是85後、90後來說,他們對工作之外的生活環境、配套也十分看重,如果開發區沒有相應的生活配套,對這一群體而言,吸引力顯然要下降很多。

“現在講產城融合更多是從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一個良性的互動。”牛鳳瑞說,工業化如果沒有城市化作為依托,工業化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反過來說,如果城市化沒有工業化的支撐,那麽城市化就是無源之水。“過去我們是人為地割裂開來。”

對此,《通知》要求,要統籌規劃包括產業集聚區、人口集聚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在內的功能分區。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旅遊、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住居、商業、娛樂、休閑等設施,提升宜居宜業水平。

《通知》指出,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利於協同推進城鎮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有利於探索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3個1億人”的就近城鎮化;有利於形成功能各異、協調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深化開發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平臺。

功能區劃分之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城市由於過於強調功能區的劃分,從而帶來了巨大的交通壓力和生活成本的提高,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註。

廣州市某經濟發展部門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過去我國城市發展中,太強調功能的劃分,由此帶來了生產和生活、工作和居住區的完全割裂,造成了很多成本的增加,現在國家就更註重要把生產和生活有機地融合起來。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此前曾對本報表示,大中小城市應當有不同的規劃理念。例如,小城市的話搞“前店後廠”模式就可以,中等城市就應該搞功能分區,而大城市的話不能搞功能分區,太大的功能區會帶來生活的不便。

不過,牛鳳瑞認為,盡管功能區劃分存在著不少弊端,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功能區劃分。“它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如果我們的功能區都是綜合性的,那也會帶來一些其他問題,比如如果將工業區和生活區完全混合起來,也會產生一些互相幹擾的問題。”

“這里面沒有對和錯的問題,而是一個合理度的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牛鳳瑞說,類似CBD是金融產業和高新產業聚集的地方,只有聚集,才能產生更大的效應。在CBD工作的很多白領都希望居住在工作地附近,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現在大多家庭夫妻倆都是雙職工家庭,很少有兩個人都在同一個區域,因此很難做到工作地和居住地完全融合。

牛鳳瑞說,過去的專業功能區可能只有幾平方公里,而現在很多地方的功能區動不動就是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了。“所以這里面就存在一個空間尺度的把握問題。”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47

地产商们的新机会:打造众创空间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3/150970.shtml


过去,只要提起房地产商,大多数苦逼的创业者都是满满地羡慕、嫉妒、恨。但是随着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渐饱和,地产大鳄们日子就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眼瞅着互联网公司一个个崛起,地产大鳄们多少开始有些紧张与不安。就连万达地产的王健林 也对外表示,未来万达不是一个地产公司,而要成为一家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的兴起,让地产商们又看到了新的机会,他们纷纷打造孵化器平台,一个又一 个地产商们打造的孵化器就这样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他们开始脱掉过去高大上的外衣,并与屌丝创业者们紧密地走在了一起,他们深知:孵化器的发展壮大离不开 屌丝创业者的加入、成长。一场由高大上地产商和屌丝创业者围绕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掀起的创客运动就这样浩浩荡荡地掀起了。过去大北京经济圈、长 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如今正在逐步形成中国三大互联网硅谷地带。


一、大北京硅谷地带


以前只要提到中国的硅谷,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中关村,不过今时并非昔日,北京的互联网圈子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关村,而是扩散到了整个大北京经济圈。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互联网科技人才的聚集地,自然是地产商选择建设创业孵化器的首选之地。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的话,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肯定要大于其他城市。尤其是如今国家层面所推行的互联网+经济运动,北京更是要首当其冲带头行动。对于地产商来说,在大北京硅谷地带搞创业孵化基地定然也能得到很多相关政策上的扶持与指导。


从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角度来看,北京的住宅地产如今已经被开发饱和,即便是周边 的廊坊、固安、燕郊等地方都已经住满了早上赶往北京上班的人口;北京的商业地产也基本开发殆尽,商业写字楼遍地都是,同时商业街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电商 的冲击;北京作为首都,发展旅游地产就更不太适合了。如今互联网+时代来了,无机可寻的地产商又看到了孵化地产这个大好机会。


从互联网创业环境的角度来看,北京目前是国内聚集互联网公司最多的一个城市,互联 网氛围非常浓厚,城市人口基数和密度都非常大,交通四通八达,创业团队也是多如牛毛,再加上北京市区房屋租金贵,地产商在大北京硅谷地带(北京周边)创办 的孵化基地也就更容易吸引到众多的创业团队加入进来。


从人才的角度来看,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聚集了北大、清华、北航等众多一流大学,互联网科技人才在全国也遥遥领先。对于一个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发展来说,科技人才至关重要。人才兴盛,创业团队才能发展壮大,地产商创办孵化基地也就更容易起来。


从投资环境的角度来看,北京也是国内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最集中的城市。甚至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你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创意,就能在创业大街轻松找到融资。在大北京硅谷地带打造孵化基地,地产商也更容易拉到投资人到孵化基地来帮助创业者们融资。


当然,如果从创业成本的角度来看,北京自然是国内最高的城市。对于地产商打造孵化基地来说,拿地成本高,同时对于创业者来说,租金成本、互联网技术人力成本等也相当高。


从生活置业的角度来看,创业者在北京买房娶媳妇的成本也比其他城市要高出很多。房价一直在国内所有城市当中遥遥领先,而且是居高不下。对于很多外地户口的创业者来说,即便有钱了,买房买车还要受到各种限制,空气质量、交通等都不太如人意,生活着实过得不容易。


二、长三角硅谷地带


长三角的硅谷地带主要还是以上海为中心,这里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不乏众多资金实力雄厚的地产商。互联网+时代的盛行,地产商选择在上海打造孵化基地有何优势?


优势一:上海作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周边的苏州、杭州、无锡、南京等城市都是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他们与上海共同撑起着长三角的经济。所以从经济的发展程度上来看,长三角硅谷地带对于很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地产商们打造孵化基地,更容易得到周边企业以及各界的经济支持。


优势二:不管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还是过去的传统商业时代,长三角都是国内中小企 业创业活力最高的地区,这种持续高涨的创业活力是支撑地产商打造孵化基地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大量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互联网的转型,他们的加入 定然会让长三角硅谷地带的互联网创业活力大幅提升。


优势三:相比大北京硅谷地带而言,长三角硅谷地带除了上海这一个城市比较发达之外,其他诸如杭州、苏州等地都比较适合创业,创业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低,交通便利,居住环境相对来说也比较好。


那么,相比大北京硅谷地带、珠三角硅谷地带而言,长三角硅谷地带存在哪些不足呢?


不足一:创新能力。目前上海在互联网创新上面要落后于北京、深圳,上海还沉浸在过去那种暂时舒适的商业环境当中。


不足二:融资环境。从融资环境来看,目前上海也是要落后于北京和深圳,对于创业者们来说,前期启动资金以及中后期的发展资金都至关重要,在一个好的融资环境里创业要更跑得更快。


三、珠三角硅谷地带


珠三角硅谷地带主要以深圳为中心,这里涌现了腾讯、华为等优秀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是国内仅次于北京的互联网创业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地产商们非常热衷打造孵化基地的城市。


首先,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窗口,这里的大部分人群都是外地人口。在这 里,创业者们会感受到更加自由、平等,不管是从创新能力上来说,还是从创业活力上来说,深圳都是在全国数一数二。这对于地产商们打造孵化基地来说非常重 要,只有创业有创新精神,拥有活力了,孵化基地才能真正盘活。


其次,相比北京和上海而言,深圳的创业成本也是最低的,不管是对于地产开发商创办孵化基地,还是对于创业者购房,深圳在这方面的成本也是要低于北京、上海的。当然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来说,深圳的创业成本也并不低。


其三,在融资环境上面,目前深圳也仅仅落后于北京,排在上海的前面。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是从深圳拿到融资的。同时,深圳紧邻香港,这里聚集了很多香港资本以及外籍资本。


但是地产商要在深圳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也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困难一:地产商能够围绕北京在河北、天津等地打造孵化平台,在上海也能够早江浙一带围绕上海打造孵化基地,而在珠三角,广州和深圳这两座城市实际上两个孤立的点,周边其他城市互联网基因还非常缺失。


困难二:深圳虽然具有很多科技型企业,也拥有一定的科技人才。但是深圳的大学却非常少,这一点相比北京、上海而言还是要差很远,所以在人才资源储备上,深圳还是要落后于北京、上海。


总体看来,刘旷认为地产商不管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深圳打造互联网众创空间,它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屌丝创业者的支持,过去高大上的地产大鳄们如今都必须放下高冷的姿态来与创业者一起携手并进。只有帮助屌丝创业者成长壮大了,地产大鳄们的众创空间才能更好地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789

獨家專訪!打造特斯拉心臟的男人

2015-07-13  TCW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電動車大夢要靠誰實現?答案是松下集團的副社長——山田喜彥。

他,是松下集團中自執行長津賀一宏以下的第二號人物,主掌海外事業,同時也是董事會成員,在松下資歷長達三十六年。

去年九月馬斯克訪東京時曾說,日本是特斯拉心臟的所在地,而山田喜彥,就是「打造特斯拉心臟的男人」。

這位馬斯克攜手一起改變世界最重要的合作夥伴,要如何把松下這家百年老店改造成能源霸主?以下是獨家專訪摘要。

談事業體,涵蓋家電、汽車到物聯網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松下曾經是知名的消費品牌,現在是否要轉型成能源公司?

山田喜彥答(以下簡稱答):你提到松下「曾經」是很出色的消費品牌……(停頓一下看著記者),我不同意你的說法(笑)。

以去年為例,我們全球營收中仍有二五%至二六%是來自於所謂的消費性市場(編按:家電、3C等),一直到現在也還是。

執行長津賀一宏上任後,將我們的業務分成五個不同類別,其一就是消費性市場;第二個是家居相關,包含個人住家、辦公大樓等,約占一七%;第三是自動化與汽 車相關產業,也占一七%;B2B解決方案約二五%左右;其他的一六%歸類到裝置(device),包含電子零組件等。

這五大業務看似各自垂直獨立,但有一個共通特點,就是需要以環保節能做基礎,換句話說,能源就是水平涵蓋所有的業務。這是松下從創業之初就有的願景,我們只是把它找回來而已。

當前很夯的電動車,有三個重要的次類別,第一是資訊娛樂(infotainment)系統,這是資訊與娛樂的組合字,整合在儀表板上,包含電視、影片、廣 播、網路;第二個是所謂的ADAS先進自動駕駛系統,例如自動停車;最後是能源系統,主要是電池與電源管理,這也是我們投入最多資源與心力的部分。

問:松下想要在能源產業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答:首先是創造。要能開創出新的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這個我們在日本已經致力在做了。

第二個領域是儲存,像電池,這個應用範圍就很廣了,除了我們剛剛講的家居、車子之外,幾乎所有物聯網產品都需要用到電池,這部分必須不斷優化。

先創造、再儲存,第三就是管理。以家電為例,要如何讓電池效能可以最大化。這部分的業務,以B2B市場最重要,像便利商店、超市,每天消耗的能量非常大,從供應鏈、冷凍設備、空調、照明等,如何幫助他們節能,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也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

談野心,三年後營收要達十兆日圓

問:你認為投入能源這一行,最困難的是什麼?

答:嗯……很難說最困難的是哪一部分,因為它涵蓋的層面太廣,每個層次的難度都不一樣。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願景,如果你看到的只是眼前,這樣永遠都無法改變世界。

科技其實沒有像一般人所想的可以進展那麼快,尤其是化學技術,像電池。半導體、電腦科技,或許已經進入了摩爾定律的循環(編按:指效能每十八個月會提高一 倍,但價格會下降一半),這個台灣應該感觸很深(笑);但化學,相較於其他科學,是處於一個比較緩慢的狀態。儘管如此,設定目標,知道願景在哪裡,仍是非 常關鍵的,有目標才能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才能讓夢想成真。

問:松下投資在能源相關產業的資源有多少?

答:我們每年大概會投資六%營收在研發上,未來四年準備了大概一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五十億元)做戰略投資,但這指的是整個公司,如同我剛剛說的,能源涵蓋其他所有產業,很難區分。

問:松下在能源產業的野心與未來目標是什麼?

答:我們並沒有特別針對能源產業,而是看整個公司,我們希望到了二○一八年,松下成立滿百年之際,營收可以達到十兆日圓;去年大約是七.七兆日圓。

談夥伴,馬斯克的理念跟松下一致

問:松下似乎很挑合作夥伴,你們篩選的標準是?

答:我們只找願景相同的,一切都要從這裡開始。以特斯拉為例,馬斯克有很強烈的動機,他不是只想要賣車,而是減低二氧化碳排放,從我跟他認識的第一天起,他的願景從來沒有改變過。

一個經典的案例是,去年他們宣布要開放所有專利,這根本違反一般的商業邏輯!但他說:「我的願景是要讓電動車滲透到各個角落。」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跟松下一貫的理念相同,所以我們會願意傾力支持。

問:為什麼你對環保這件事這麼執著?

答:其實環境污染是可逆的,只要你努力。十四年前的東京,一年中沒有幾天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富士山,但是現在你看(拿出手機,秀出富士山的照片),這是我去年冬天拍的,你看這個天空,很乾淨、很藍,這是我覺得日本應該要有的樣貌。

亞洲有太多汽油車,排放了太多廢氣,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可以、也應該要被改變的。日本已經做到了,我相信台北也可以做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88

黑馬課堂 | 陳向東:打造卓越團隊的黃金法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0/151094.shtml

創業公司組建團隊,我認為有九個要素或法則。表面上是從創始人不錯,開始構建團隊,而團隊真正做的好的話,恰恰是倒過來,是個良性循環。什麽是領導力?是把自己隱藏掉的,能幫助更多人這樣一種親情力,這樣才能真正成就大業。

在做互聯網的創業,一般最重要是三個角色、三個人。

第一是CEO,在業內的聲譽和大家的認知上,確實是要有領先性。

第二是產品的負責人,一定要特別懂得互聯網產品,做過很多互聯網產品。

第三是CTO,技術的頭兒應該是非常牛的。那麽怎麽招人和搭建組織架構?

第一個建議,創業公司的組織結構設計,一定是越簡單越好。

第二個建議,人才招募上,我的建議是不要試圖把人才都招齊了再行動,而是當你有了一定的人之後就快速行動,也許勝算會更大。

我認為豪華團隊創業九死一生。換句話說,那些團隊真的能算豪華團隊嗎?豪華團隊的老大,他自身能扛得起豪華團隊每個人的信任嗎?

初創公司招人要用好三度人脈:

第一度人脈,你的圈子。

第二度人脈,你的每個員工,都應該作為一個人脈圈。

第三度人脈,通過你的品牌地位,通過每個人的融資,更快速的讓人才進入。

打造卓越團隊的黃金法則主要有以下九個要素

一、創業公司組建時候最重要三件事:

創始人做好了準備。創始人不管死活,反正要成功、要夢想、要堅持、要有往前跑的準備。

找到靠譜的、合適的、非常不錯合夥人和核心骨幹。

定了好的規矩。表象是規矩,背後這些規矩會上升為整個的文化,文化就是讓每個人都信賴你。

二、創業公司發展壯大的三個核心要素:

第一個要素,要定高目標。

今天的創業作為老大,定一個高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你把目標定低了,你會發現輸掉的會更多。

第二個要素,創始人和你的核心成員,一定要經常做出正確決策。

如果你經常做出糟糕的決策,即使再小的決策,經常犯錯誤,員工都會對你失去信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大部分公司垮掉,往往是因為這家公司的老大和團隊沒想明白,經常變化。經常變化的企業在線下可以成功,因為線下那塊地盤是你的;在線上必然是失敗的,因為線上的地盤不知道是誰的。

第三個要素:要有公平公正的激勵,各種慶祝、激勵也無比重要。

公司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時候,老大一定不要吝嗇,該激勵一定要激勵,該慶祝一定要慶祝,因為他關乎的不是聚餐,關乎的是情感的連接和交融,關乎的是大家在一個場景下個體魅力的放大。

三、創業公司成為一家百年老店需要3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信任。

信任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之上。創始人本身能不能成為讓大家信賴的人非常關鍵,然後要文化宣貫,層層傳遞下去,就會產生出真正的信任場景。

第二個要素,給予。

把榮譽、利益、機會、擔當、舞臺,給予別人。如果創始人把所有的東西都當自己的,那就要永遠你自己沖在一線,其他人沒什麽積極性了。

第三個要素,付出。

給予和付出兩個點相連就在於什麽叫付出?員工都在加班,結果你不見了。員工在那邊非常high,搞遊戲搞的很熱鬧,你自己也參與了,結果站在一邊,那你就是不講付出。

江湖上傳言,創業要有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百度的技術,這家公司就不錯了。

江湖上還傳言,說老大是1,後邊的那些人都是0,沒有1後面那些0都沒有意義。

江湖上類似的傳言還有很多,但我想最重要的是,公司就是看一把手的,一把手混蛋,公司肯定很快完了;一把手大氣、有格局、有眼光、能堅持,這公司就有希望。不要艷羨馬雲、劉強東成就了阿里和京東,而要艷羨的是他們那麽多年歷練到的堅強意誌和正確的判斷,還有他今天對這個世界的夢想。我們要學習他們當初如何從0做到1的。

創始人從一開始要想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麽,自己的短板在哪。如果你把優勢找到了,發揮優勢來補短板,找互補的人來做搭檔,然後說到做到,讓團隊信任你,最後的場景就會走向自己的預期。640.webp (15)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黑馬學院【黑馬成長營10期四課-組織建設模塊】課堂,陳向東口述,楊嬌編輯,文章為原創,轉載請聯系 zzyyanan 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794

如何用微信打造月入3500萬的豆乳連鎖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8/151583.shtml

兒童畫

從街邊店走入購物中心

在北京環球貿易中心地下一層,有一家BeanHouse的連鎖店。采訪當天,店內空調壞了,溫度很高,但依然有絡繹不絕的客人進入這家設計類似星巴克的小店。BeanHouse創始人楊威告訴i黑馬,這是第三代店鋪,他們還有由日本設計師設計的第四代、第五代店鋪。這間小店處於僻靜之地,但生意還不錯,著實讓人意外。

據楊威表示,只要三天,他們靠著自己的方式加上在路口發傳單,就能將寫字樓里10%的人群轉化成客戶。而過去,同樣位置開一家店,要養很久才會有客人光顧。BeanHouse 並非開始就能做到這一點,而是靠多年的積累和創新促成的。

2009年,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豆漿店在國貿附近正式營業,因為口感細膩,漿汁濃稠,而很受歡迎。那時候,普通一碗豆漿只要幾毛錢,而BeanHouse(當時還沒有正式的品牌,就叫現磨豆漿)區別於諸多早點攤,將豆漿賣到了5元一杯。雖然價格不低,但是每天客人排成的長隊已經成為當街一景。就這樣,靠著豆乳單品,BeanHouse 在北京做了16家類似的現磨豆漿店。

“我們想多開一些店,最好能進商場,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別人一聽我們是賣豆漿的,就覺得很low,處處碰壁,我們最後花了很高的費用才在寫字樓里租到很偏僻、別的商家不願意要的店面。租下了這種店面,我們就要考慮如何引流。這就有了接下來的微信社群的故事”。楊威說。

現在,BeanHouse的這套微信運營辦法讓客戶不斷追著他們走,他們也清楚地了解哪里是客戶聚集的地方。BeanHouse已經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入各大商場,並且能拿到最好的位置、最低的租金。楊威表示,“這是因為整個商場里有幾十家奶茶店、上百家鮮榨果汁店在排隊,而豆乳店只有我們一家。”

(i黑馬註:BeanHouse的豆乳產品是與農業大學大豆研究院聯合開發的,而九陽集團也是其股東,因此也融合了九陽的產品經驗。目前,BeanHouse的產品研發部門有三人,主要負責新產品研發。)

微信運營,三天獲取辦公樓10%用戶

三天時間,BeanHouse可以占領一個辦公樓10%的白領,它是如何做到的? Bean House的一位店長是親身參與了整個微信運營計劃的功臣之一。他對i黑馬講述了其微信運營的三部曲。

第一步掃碼加店長“我們通過在寫字樓路口發傳單的方式聚集用戶。客戶掃碼就可以得到1元到店任意品嘗產品的機會。我們宣傳的重點是高營養、無添加,所以很多用戶都想嘗試這個產品。而所有掃碼的用戶添加的都是同一個人的微信,那就是店長。”

第二步:用戶標簽化“剛開始加了一堆人,沒有什麽技巧,就天天刷朋友圈,關註用戶、點贊啊、評論啊,這些工作除了讓用戶感覺到關心和互動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將用戶標簽化,包括:職業、公司、喜好等個性化標簽。前期的積累是為了後期的分類集中管理和運營。比如,根據不同類型的用戶,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活動。

第三步:尋找規律目前,BeanHouse在北京有31家店,因為有的店長同時管理3家店的,因此總共有21個微信賬號,每個賬號都管理著幾千個用戶。各個店長就是靠著微信與用戶建立長期的互動關系。

BeanHouse在微信上都是如何互動的呢?前述店長總結的規律如下。

首先,剛開始的時候,萬萬不能發廣告。即使是朋友,天天微商還被屏蔽呢。所以,一定要從店長個人的實際生活出發,有感而發,並且內容要與當下流行的話題有關,比如創業等。

其次,要善於發現用戶的關註點,並且讓其與BeanHouse的產品產生關系。比如,當朋友圈紛紛曬開年會或者放假的通知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曬年會套餐、過年大禮包等相關產品。這些產品正是用戶所需,也不會引起對方反感。同時,BeanHouse還根據時令推出養生產品,也容易被用戶接受,比如霧霾天氣時推出的抹茶系列產品、三伏天推出的豆乳水果冰激淩系列等。

正因為與用戶的溝通是有互動、有關愛的,因此BeanHouse的用戶留存率大大高於其他餐飲店鋪,同時老客戶帶新客戶,用戶基數群不斷擴大。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客單價13-17元的小店,要耗費巨額在高逼格的裝修上:一方面是品牌塑造,另一方面就是它屬於利潤率高且用戶忠誠度高的品類。說白了就是用戶不差錢。

百家連鎖與店長計劃

目前,BeanHouse的主要收入來源於2B和2C兩個方面,預計今年年底月營收可以達到3500萬元。

“2B方面的收入是未曾預料到的,主要是身處寫字樓內部的原因吧,很多公司的下午茶、會議所需要的茶點都是我們提供的。我們現在的大客戶還是挺多的,占據了總營收的20%多,預計年底可以達到30%。目前2B方面已單獨成立部門,因為想象空間很大,我們會不僅滿足團餐,還會加大對各餐飲連鎖店的原材料配送。”楊威解釋道。

而Bean House的最終目標還是開更多的連鎖店,因此會著重發力2C方面,通過打造健康的“豆生活”概念,吸引年輕女性用戶,進而成為進入家庭消費的入口。”

為了降低開店成本,並且加快在全國的布局,BeanHouse還推出了“店長計劃”:挑選有工作經驗,並且通過層層考核的員工,讓他們放開手腳獨立運營一個店鋪,期限是一年。這一年內,他們需自負盈虧,而基礎設施等都是本部來提供。一年之後,店鋪收歸總部。

目前,BeanHouse在北京有四五家這類店鋪。楊威發現,這種方式一方面極大地鍛煉了員工的能力,為想要創業的有才之士提供了一個平臺;另一方面,自負盈虧後,原來一家店鋪招四五個人還忙不過來的情況,變成了3個人就可以完全hold住,總部也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開辟新店。

“我們的目標是今年開到45家連鎖店,到明年年底開到80-100家店,實現全國布局”,楊威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由王冀編輯,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09

宜芝多砸一億 還找來微熱山丘大將操刀 屏東麵包學徒 打造上海烘焙王國

2015-08-17  TWM

屏東囝仔蔡秉融,打造上海第一家獨棟三層樓複合式麵包店,請來台灣品牌大師、微熱山丘品牌長謝禎舜,為他注入品牌DNA,讓烘焙業也時尚!

撰文•黃家慧

上海繁華商圈徐家匯地鐵正上方,全上海首家獨棟三層樓式的複合式烘焙店在八月十日開幕。耗資兩千萬人民幣(近一億元新台幣),請來微熱山丘品牌長謝禎舜注 入品牌DNA,打造與周圍百年歷史的徐家匯藏書樓、徐家匯天主教堂等古建築相輝映的紅磚建築。這裏,是宜芝多的第一家旗艦店,背後靈魂人物,竟是來自台灣 的屏東囝仔蔡秉融。

創業十六年 今有七十五家開幕典禮這天,蔡秉融的父母與姊姊們從高雄遠赴上海,八十多歲的老父親也在會場,親自調整每張貴賓席的名牌。蔡秉融特別選擇陳奕迅的〈好久不見〉做全場配樂,也是他遊子他鄉創業艱辛的心情告白。

十六年前,蔡秉融在上海徐家匯美羅城商場,砸下一百萬人民幣,開創第一家宜芝多麵包店,如今全中國共有七十五家店,光上海就高達五十五家,去年全國業績達三億元人民幣(約十五億元新台幣)。

雖然,宜芝多並非是連鎖店數最多的台灣烘焙品牌,但在這幾年中國消費力道減弱下,即便是擁有近千家連鎖店的克莉絲汀,去年虧損一.五億元人民幣,但宜芝多居然純益率有八%,且積極拓展Ichi-Go(地鐵快捷店),顯示他穩紮穩打的經營本質。

但為什麼在這時候,突然大手筆開起旗艦店來?

「我們面臨瓶頸,以前來得早,賺的是機運財,現在要賣品牌!」蔡秉融這樣表示。他驚歎微熱山丘在日本東京精品大道開幕的實力,透過朋友介紹終於請來微熱山丘品牌長謝禎舜操刀,希望打造出宜芝多精品麵包的形象。

其實,謝禎舜來之前,宜芝多旗艦店已蓋了兩年,但謝禎舜一句:「這種玻璃帷幕現代建築,無法跟環境融合。」蔡秉融當下決定砍掉重練,全權交給謝禎舜設計, 再花一年多光景重建,每月四十萬人民幣租金照付,可見其對完美主義的追求。謝禎舜笑說:「我這麼龜毛,他能配合就很不容易!」一九九二年,當時二十四歲的 蔡稟融隻身前往上海知名的「瑞金賓館」,擔任蛋糕技師,「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去上海,就只是因為薪水Double啊,哈哈哈……」今年四十七歲的蔡秉融發出 爽朗的笑聲。

出生屏東東港的他,十七歲時從高雄高工電工科休學,長他十二歲的大姊蔡幸如問他「未來做水電工,常常要爬高,你覺得你可以嗎?」經過深思熟慮,怕高的他決定休學。母親將他送去自家店對面的蛋糕店做學徒,開始他的烘焙之路。

改變台灣思惟 進駐百貨當時,蔡秉融聽說上海麵包師傅薪水六萬元新台幣,包袱款款地就前往上海「瑞金賓館」。九九年,已在上海當地成家立業的他,決定在上海落地生根,向 屏東老家的父母和三個姊姊籌了一百萬人民幣,選在人氣鼎盛的美羅城商場打造第一家宜芝多。「他是唯一的弟弟,他想創業,我們家人當然要支持他!」長姊蔡幸 蓉說。

「當初用台灣人的思惟,想說美食街開麵包店可被接受,但在當時的上海就是不行!」蔡秉融為了拉升第一家店業績,不惜花重金八十萬人民幣重新裝潢兩次,以為 店變漂亮了,客人就會上門,卻仍提不起業績。蔡秉融四處走訪後,才發現白領階級都上高檔百貨公司買麵包。第二年,宜芝多進駐上海繁華區淮海太平洋百貨設 櫃,終於找到客源,才開始打出知名度。

「我創業過程真的很多貴人!」剛起家的宜芝多店面小,半成品還得借放酥油原料供應商南僑的研發室。與他差不多時間進軍中國打拚的南僑副總裁陳正文笑著說: 「我們是患難之交啊!」蔡秉融最感謝的是,一位在日本認識的麵包廠廠長藤本富美雄,他回憶當年生意不好,逢年過節,藤本富美雄都會向他進些蛋糕、月餅等, 支持他。「他算是我日本的爸爸,創業過程都他在幫忙,還會告訴我日本的麵包業趨勢……」蔡秉融提起這位恩師,充滿感謝。

「憑良心講,日本烘焙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做了十六年老闆,蔡秉融不忘「麵包師傅」初衷,每年仍定期到日本學藝,知名的日本烘焙大師伊原靖友等都是他敬重的師長。

八年前他甚至親自調配用鮮奶熬製的香濃吐司,一天可以賣出八千條,是一般吐司的兩倍銷量,一年占據總業績兩成。謝禎舜這樣形容這位職人師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環視上海品牌烘焙業,連鎖店動輒上百家店,宜芝多開分店的速度堪稱龜速,陳正文分析,蔡秉融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不隨意接受財團投資,小心翼翼的拓店。其實宜芝多至今背後股東僅有自家人,唯天津、北京兩家分店與台灣大成長城合資。

「我期望未來一兩年可以回台開宜芝多!」這位來自屏東的囝仔這樣表示。雖然在上海落地生根,仍心繫家鄉,期望未來,宜芝多能成為兩岸的交流平台,讓上海人學習台灣服務業的敬業,也讓台灣青年能見識上海的規模與先進。

宜芝多

創辦人:蔡秉融(1968年生)

實質資本額:3億新台幣

(1000萬美元)

年營業額:3億人民幣

(純益率8%)

旗下品牌:Ichi Backery、

Ichi go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64

新秀崛起中研院長翁啟惠與海內外專家加持 打造成全球醣開發重鎮 醣基要當生技業的Apple

2015-08-24  TWM

撰文•林宏文

在國內生技業第二波創業潮中,醣基可以說是分量最重的旗艦企業,在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無私的奉獻下,醣基如今已吸引海內外二十位專家博士加入,發展出六大醣類平台,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也距離成為生技業Apple的目標更近一步。

成立於二○一三年的醣基,如今備受全球生技業界期待,主因當然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四年初,世界頂尖科學雜誌︽Science︾以大篇幅介紹翁啟惠和著 名的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舒茲共同合作,成功使大腸桿菌產生突變,並能直接大量生產醣蛋白,這項創新為基因藥物技術研究打開另一片新天 地,也讓翁啟惠成為諾貝爾獎呼聲最高的候選人。

中研院最大技轉

造就醣基強健體質

沒想到,專利與著作等身的翁啟惠,卻將自己的十七項專利,其中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分子疫苗等系列專利,全部無償捐給中研院,也開啟了醣基日後成 立的基礎。身兼中天集團創辦人與醣基董事長的路孔明,說了一段小故事。「全世界的新藥有三成來自大藥廠,七成來自學研單位,但即使如此,許多隱藏在學校與 研究機構有價值的專利,很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被看見。」醣基關鍵技術之一的醣重組,就是翁啟惠的重大創新,但一直沒有人願意試,有一次路孔明便向中研院提 議,「不如中天先拿出一筆錢來試試看,證明可不可行。」結果研究做了一整年,成果並不好,最後剩下幾百萬元,中研院依合約要還給中天,但路孔明說,既然都 做到這裡了,剩下的錢留著繼續再做實驗。沒想到在後面幾個月中,竟做出比原來好百倍以上的效果,讓參與的科學家都非常興奮。

醣基在此情況下成立,翁啟惠也同意中研院將這批專利移轉給醣基,並創下中研院歷來最大的技轉金額。醣基最早募集十二億元資本,中研院占半數股份,去年七月又完成第二次增資,以一股溢價四十元發行,股本增加六億元,總計又募集了二十四億元。

不過,這次增資背後也有一段小插曲。增資過程中,翁啟惠覺得才短短一年多就要再向股東募資,要求醣基一定要擬定清楚的業務發展計畫(BP),詳述錢要怎麼 用,「否則憑什麼一股向股東要四十元?」當時,原本計畫增資四億元,每股以四十元增資,共募集十六億元,但在董事會就有一位董事說,「醣基這麼好的案子, 一定需要更多錢,乾脆增資三十二億元好了!」沒想到獲得在場股東一致鼓掌。

「當時這個會議,我實在是主持不下去,」路孔明說,大概很少有公司會不希望向股東多要一點錢,但這次卻是股東要給錢,而公司卻不能要,「因為我們不能失信於翁院長,最後只好與股東們協調折衷,在十六億與三十二億元間取中間值,募資二十四億元。」

精英團隊領先研發

可發展多元化產品線

若統計前後兩次增資,總計股東投入醣基達三十億元現金,也是迄今台灣新創生技公司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額。目前醣基延攬了二十位國內外博士,未來預計要增加到五十位,目前多項研究計畫都已展開,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

對於醣基的高端醣類新藥研發,除了有堅強的研發團隊外,還成立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含括了醣科學、抗體、化學、癌症、臨床、法規等專業的國際級精英科學 家,他們在每半年一次的報告與討論會,都會提出建言,讓醣基可以確實將醣類技術平台,應用於新藥開發及醣類相關疾病的治療與檢測。

目前,醣基以自中研院移轉的十七項專利為基礎,經過兩年又衍生出更多專利,目前專利數目已達到三十項,同時也發展出六個技術平台,包括均相化抗體藥物、醣 分子合成鑑定及開發應用、醣類疫苗與藥物、癌症與免疫相關之單株抗體、醣晶片及醣探針等,每個平台都能再發展出更多的產品線。

投入新藥開發已十多年,也是台灣唯一已成功開發兩項新藥的路孔明說,醣基站在巨人的肩膀,做的是最創新的新藥,其中很多技術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先端研究,有如在雲端上面,必須非常努力將這些技術逐一落實開發成功,未來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醣基積極挑戰全球新藥開發的企圖心,努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醣開發的重鎮,並極有希望成為全球生技業的Apple,如今在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加持與努力下,看來醣基已向這個目標,更邁進一步了。

醣基

成立時間:2013年

董事長:路孔明

股 本:18億元

技術來源: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營運項目:醣均相化抗體新藥股 東:中研院、中天、泉盛、玉山、富邦、台新、潤泰圖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左)無私捐出畢生專利技術給醣基,右為醣基董事長路孔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