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海裁縫 左丁山


2009-12-26  AD





 

披 圖最近行運沒法擋,佢隻馬「正本仁心」在國際賽馬日出場,同場有隻名氣馬「齊歡唱」孭起半個彩池,披圖來電講明話隻馬已經醫番好,一於搏殺,唔怕「齊歡 唱」,只怕「齊歡唱」唔夠熱,一於買自己隻馬WP(獨贏、位置)兼做膽食全餐。左丁山乃冇運之人,聽咗一半就話「齊歡唱」氣勢如虹,不能放棄,不如買呢兩 隻馬單Q兼孖膽可以慳本。唉吔吔,「正本仁心」果然以7.5倍左右勝出,「齊歡唱」熱到一點幾倍就唔知跑咗去邊,左丁山啲單Q付諸流水,孖膽斷埋,為之眼 濕濕,披圖就乜都中齊,大獲全勝;左丁山拍住個馬主,人地咁有信心,自己都唔肯跟,係要拖隻頂頭大熱門,抵輸死啦。

好彩,正如馬主G話齋, 炒股炒匯賭馬二十幾年,至今仍然在馬場行走,在商界做老闆,秘方只有一條,就係大大聲、細細注,拉勻輸得起,凡係大大聲、大大注,或者細細聲、大大注者, 始終會係「獵狗終須山上喪」。聽講一位評馬人從一無所有,窮過蒙正,至今天揸波子出入,令人矚目,唔駛羨慕嘅。

披圖介紹認識一位裁縫E,估 唔到呢位裁縫E對住美國人講英文,似足美國北佬,對英國客人講英文,近似BBC口音,跟住日本客行入嚟,佢又講到東京人咁款,問佢喺邊度讀書學返嚟,裁縫 E話:「我地邊度有讀過書呀,十零歲就在尖沙咀上海幫裁縫學師,月薪十五蚊咋,因為見得英美日客人多,咪學曉佢地口音囉,我去過美國、日本二十幾年o架, 唔係話過去打工,而係帶埋布料、樣本過去上門或在酒店同客人度身,返香港縫製,再寄西裝過去,唔係點搵到食呀!」唔怪得,佢呢啲四十後零舍搏殺,充滿獅子 山下嘅精神,今天之八十後唔會學嘅嘞。

咦,香港乜都貴,醒起律師C叫左丁山去上海度身做衫,平靚正兼夾快,三日交貨喎,計埋飛機票都平過香 港,香港裁縫點同上海人爭?裁縫E笑呵呵:「怕乜呀,我地啲行家返鄉下,在上海搵鄉里開舖,鄉里做台前,佢地做幕後,一齊搵食啫。」現在越來越少青年人入 行,裁縫後繼乏人,裁縫E話:「我可能係最後一代尖沙咀上海幫裁縫咯,印度幫裁縫先至有氣勢。」咁又係,阿Sam可以走入白宮同克林頓度身做西裝嘅,進取 程度無人能及,上海裁縫都自嘆不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11

印度裁縫學大劉狙擊抽水大王

2010-1-17  NM
在股壇有「抽水大王」之稱的官永義,慣常以供股抽水手法,令小股東輸到一仆一碌而聞名,但今次他終於遇到對手。一名印度人由去年初開始,密密掃入其上市公司永義實業(616)股份,至本週已持股兩成七。持永義三成一股權的官永義見對方咄咄逼人,重施供股故技,豈料印度人一於死跟!此印度人,原來是位於尖沙咀金馬倫道一家裁縫小店的老闆Raja Daswani。這名印度裁縫單在金馬倫道已持有六個物業,連同其他資產總值逾三億。做法似「股壇狙擊手」大劉的Raja,想全面收購永義,還語不驚人誓不休說:「依家官永義有官司,一舉一動都有警察睇到實,我唔驚佢!」

印度裁縫Raja自去年一月尾以個人名義掃入永義實業,經歷廿次入股後,持股量由最初百分之五點六二,升至現時的廿六點五三,剛過去的一月初更曾單日掃貨百分之四,多次入貨共涉資五千萬元,漸漸逼近官永義及其家屬所持的有百分之三十一點七股權。

想闖入股壇的Raja,每天都會回到位於尖沙咀金馬倫道的Raja Fashions裁縫店工作。店內只約七百呎,當眼處掛起一名爆炸頭的印度男子相片,原來那是Guru(譯音咕嚕),是Raja信奉的印度教中的活佛。當Raja帶記者到樓上寫字樓參觀時,入門口他即用手摸一下大象雕像,再把手放到嘴唇邊,作親嘴狀。「佢係象神,係印度教最大嘅神,呢個動作類似你哋中國人的拜神儀式。」在香港出生的Raja,操流利英語,仍保留不少印度人的傳統。

買公司抵過買鋪
Raja娓娓道出收購永義的原因。○九年中, Raja睇中隔籬街加連威老道三十一號地鋪,欲購作擴充裁縫店之用。

有近三十年投資經驗的Raja,在買鋪前到土地註冊處查冊,發現該鋪由上市公司永義國際持有。Raja再查看永義國際的子公司,發現了另一間上市公司永義實業,翻看年報後開始了狙擊的念頭。「永義國際好平,但超過五成由姓官的家人持有,我永遠都買唔到。永義實業一樣平,但永義國際只持有三成,當時NAV(每股資產淨值)有一點三元,但股價只是三毫子!而且公司市值億二,現金已有億四。最重要持有灣仔同銅鑼灣的物業,依家一個鋪位都要兩億,買起永義仲平過買間鋪,永義市值起碼超過六億啦!我有足夠彈藥買夠百分百o架,依家個價實在太平!」眼見Raja來勢洶洶,官永義亦不敢怠慢,碰巧今年一月四日,永義實業提出以二供一形式供股,每股作價三毫半,抽水六千四百萬,理由是發展酒店及服務式公寓之用。永義及母公司永義國際在市場上,是出名供股頻頻的公司,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兩家公司自○三年起供股次數達十次之多,九七年更試過一年供六次,抽水近廿億。

據知永義實業會「長供長有」,旨在嚇窒Raja,但他「無有怕」:「我知佢鍾意抽水!我就是看中他經常供股,分薄小股東利益,令小股東對他失去信心。我知佢今次係衝着我而來。我怕什麼?I have capital!(我有的是錢!)」


唔怕官永義
出身傳奇的官永義,並非好惹。製衣出身的他於八一年創立永義集團,九五年上市,一直以供股抽水,攤薄股民利益一招令小股民聞之喪膽。前年他被中聯能源前主席許智明,入稟控告以恐嚇手段勒索許智明,取得中聯股份,案件已排期今年十一月高院聆訊。

大膽的Raja表示不怕官永義:「依家佢一舉一動都有警察睇實,我驚咩?況且我只係生意人,I am not a fighter(我不是搏擊者)!」Raja曾經與永義現任主席、前大律師鄺長添聯絡,表示想加入董事局,但遭拒絕。

Raja講到明會增持至三成,「根據永義的上市文件列明,只要我持有三成股權,就可以提出全面收購。鄺長添嘅管理做得幾好,不過我會好過佢!」Raja說。

然而就算官永義不供股,永義亦可以向第三方配股攤薄其股數,或賣走公司資產令其不值錢,但Raja有他的如意算盤:「如果佢賣物業,公司現金會多咗,同樣值錢;如果佢選擇配股或向自己友賣走資產,我作為大股東之一,只要聯同部分小股東便可反對。」Raja氣定神閒地說。「就算公司淨資產一蚊都無,佢無債務,淨係殼都值四億啦,現在市值不到兩億,所以相當便宜。」
「無風險點賺大錢?」

Raja坦言,自己的行為與大劉相似,並知道當年大劉狙擊煤氣和大酒店的行為,但不認為自己是狙擊手。「我係睇中永義的價值被低估才掃貨,我只係低買高賣,而且我係用自己錢,大劉資金來自供股,好大分別!」

翻查港交所記錄,除了永義實業,Raja同時持有匯漢控股百分之七點七七和大凌集團百分之六的股票,前者他睇中該股旗下泛海集團,透過泛海酒店持有四家酒店業務,後者則睇中股價有大折讓。

不過Raja○四年買入大凌後不久,大凌便被證監會勒令停牌,Raja被困死資金,○九年曾參加請願要求公司盡快復牌。「當時大凌由兩蚊跌到兩仙,我覺得可以全面收購,點知突然停牌。不過我用咗三百幾萬啫,好小事。」今時今日,Raja依然堅持大凌股價低殘抵買:「我知係高風險。無問題!I am a risk man(我就係一個冒險家)。如果驚風險不如買滙豐,咁點賺大錢?


「我阿爺阿爸年代已開始投資,爸爸七十年代開始同我睇IPO,我哋做裁縫可以識到好多銀行家及基金經理,呢盤生意可以為我建立無數的人脈關係。佢哋知我係大戶,經常會有新鮮料俾我。」本週一便有花旗銀行的私人銀行家來他鋪頭傾偈。Raja與夏利里拉家族亦是朋友,「我剛剛才跟佐治夏利里拉食晏!」Raja口中的夏利里拉家族,是香港有名的印度富商,持有金域假日酒店及多家餐廳,身家近百億。問到夏利里拉是否Raja其中合作伙伴,他搖頭說:「我唔會話你知。」

轉而提到他最輝煌的戰績,Raja即眉飛色舞:「力寶(226)同華置(127)幫我賺咗好多錢,我一蚊買力寶,八蚊沽晒,賺七倍呀!佢哋係我畢生愛股。」但Raja非常口密,不肯透露多年來在股票所賺金額,連裁縫生意額也絕口不提。「我只會話你知,我間鋪一年交過百萬稅!」以此計算,Raja Fashions每年最少賺過千萬。炒賣多年,Raja亦試過損手。「九八亞洲金融風暴,我在菲律賓的股票蝕咗幾百萬。同年我同朋友在元朗錦田夾咗一千萬買丁屋,風暴後只值二百萬。」Raja說。

夢想做上市公司主席
Raja由細到大的夢想,就是要做上市公司主席,一旦成功便變身為證券及物業投資公司,不過Raja依然視裁縫為主業。今年五十三歲的他,正名Daswani Rajkumar Murlidhar,祖父四九年由印度孟買來港,當時幫英國佬做西裝。子承父業,父親共六兄弟都在金馬倫道做裁縫,到現時只剩Raja的Raja Fashions,Raja的兒子Vishal同樣是裁縫。「我哋係唔會放棄祖業。Fashion is my passion(我對時裝充滿激情)。Raja Fashions係我親生仔呀!」曾為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前港督彭定康做衫的Raja,握實拳頭,雙眼發光地說。

他現時是大忙人,每年飛往全球廿個地方,每個地方留三至五日,為當地客人度身做衫。「我七十年代已經飛英、美、澳。度身後就會將所有資料send返香港,通常兩至三星期有貨。」Raja說。到Raja Fashions度身做一套西裝,由二千至四萬元不等,手做皮鞋每對約四千元。

Raja有過百家族成員在香港,七、八十年代開始買鋪投資。翻查物業記錄,Raja現時持有十二個物業,當中有九個位於尖沙咀,市值近一億六。「以前金馬倫道廿五、廿七、廿九號,都係我家族的,八十年代初經濟好賣出,我哋賺到好多。」Raja九二年賣出旁邊現時為印度國家銀行的鋪位,賺得三千五百萬,是他的第一桶金,並再投資股票及鋪位,不斷「錢生錢」。Raja這個字,在印度文中是「皇帝」的意思,這名印度皇帝就是想在香港這異地,建立自己的投資王國。


股壇偶有狙擊戰
10/08美聯集團(1200)
事件:從事地產代理的美聯主席黃建業,於07年10月配售8.76%股份,套現$5億,但持股量跌至1成,結果惹來自稱炒股發達的梁向榮狙擊。梁向榮睇中美聯有$10億現金,08年10月中開始密密掃貨,兩星期內掃貨6次,由5.57%追至14.14%,最後一次更一口氣掃1億股,共涉資$1.4億。當時黃建業追了5日也只能由10.9%增持至13.03%,結果令黃建業一度淪為美聯第二大股東。
結果:從未提出入局的梁向榮,在金融海嘯後逐步減持,至09年1月中,美聯股價跌至$2.32全面離場。

08/06佐丹奴(709)
事件:持有「日本佐丹奴」UNIQLO服裝店的日本上市公司Fast Retailing(FR),睇中當時佐丹奴的股權分散
,主席劉國權只持有1.6%。FR當年8月向傳媒放風,指有意收購佐丹奴,更曾與佐丹奴高層開會3次,但佐丹奴不單沒有發聲明向股東匯報,主席劉國權更在3次開會期間,用了$500萬12度增持佐丹奴股份,持股由1.54%至1.62%。當時大量持有佐丹奴的基金對FR一致好評,令劉國權陷入尷尬困局。

結果:佐丹奴股價曾於8月初升至$4.8高位,但FR指佐丹奴高層不願溝通,於9月初宣布放棄收購後,股價即插至$3.97元,兩日市值蒸發$8億半。

80年代愛美高(私有化前編號:34)
事件:靠風扇起家的劉鑾雄(大劉),83年8月將愛美高上市,其後趁股價高峰時悉數放售,再於低價時密密購入狙擊該股,獲持貨基金支持,最後重掌話事權。86年他收購華置43%股份,成為大股東。華置旗下擁有中華娛樂,於是大劉把握機會,車輪連環以低價供股抽水$28億。

結果:多次供股後,大劉系公司股價狂瀉,股民死心,以賤價沽貨及放棄供股。由於中華娛樂及華人置業當時持
有中環娛樂行及華人行,屬超優質資產,大劉便趁殘價,私有化這兩家有優良資產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3

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从裁缝到服装首富,走过多少弯路? 东方愚 私人博客

http://www.zhanghua.org/?p=4492

 

  从浙江青田做裁缝起家,直至打造出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成为中国服装业首富,周成建始终处在不停纠错的过程中。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上海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172

2011年5月18日,美邦服饰(002269.SZ)股东大会上,46岁的董事长周成建说,公司上半年将实现600%的净利润增长。

不少股东听了这一“利好”消息,并没有特别兴奋。因为,600%固然吓人,但增长的基数并不高——2010年上半年是美邦的一块“洼地”:净利润仅为四千余万元,下降幅度超过八成。

美邦即美特斯邦威,这是一家像耐克一样以“轻资产模式”著称的中国民营服装企业,专注于品牌和营销,将生产外包,依托加盟商和直营店快速扩张,旗下有Meters/bonwe和Me&City等快时尚品牌。

周成建于2008年将美邦送到深交所上市,从而一举以170亿元的资产成为中国服装业首富并蝉联至今。在今年3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富豪榜上,周的财富为40亿美元(约26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内地富豪中排在第13位。

但美邦近几年业绩大起大落就像坐上了“过山车”。而自1982年创业至今,30年间周成建始终是踉踉跄跄。“我过去犯过很多错误,”周成建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失败的创业

周成建出生在浙江青田县黄垟乡石坑岭村,有六个兄弟姐妹,他在家里排行老四;有几个兄妹现在是美邦的代理商;他结过三次婚,现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即登上胡润女富豪榜的胡佳佳)。

他的父亲当年在人民公社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基层政府。尽管是计划经济年代,但一个村有一个开商店(代销)的指标,石坑岭村的指标最后落到了周成建家中。如果说这也算是商业启蒙的话,这一杂货店便是周成建最早的商业意识“发动机”。

周成建谈起自己的身世,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被问及最欣赏的国内外的企业家是谁时,他犹豫了一会儿,有些纠结地说:“我最欣赏我父亲,另外我也欣赏毛泽东。”

感激之外更有愧疚。周成建16岁即1981年,因参与倒卖银元赚了30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一笔巨资。不过,事情很快有变,30万元悉数被没收,周家更是被认定犯了投机倒把罪,周父因此替儿子坐牢一年。

1982年,周成建跑到温州学裁缝手艺,他的一位舅舅给他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便利。在此之前,周成建曾尝试学过泥瓦匠、木匠等,但最后选择进入服装业而非建筑业。

不久后,周成建从温州回到青田,贷款30万元,创办青田服装钮扣厂,这是美邦的前身。他把方圆几十里所有口碑不错的裁缝集中到一起,当温州有客户下单时,他便组织这些并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乡土裁缝”们加班加点赶工。

令人沮丧的是,他满心期待的第一个大单,又以失败告终——客户以产品质量欠佳为由,拒绝支付货款。此时的周成建,30万元的创业资本金耗费殆尽,付完众裁缝们的工资后,剩下不足万元。

这个时候的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申请破产,二是从头再来。他走的是第二条路。离开青田县,再上温州,重新扎到服装业的人堆儿里,寻找新的突围机会。

但他在温州商场的二十多年中,始终不善于和形形色色的人打成一片。“我内心拒绝对外交流,”周成建说,“加上我是个自由主义者,不想勉强自己跟不同的人套近乎。”

一位当年跟随周成建创业、现在美邦任职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周成建只有跟消费者交流时才变得真正积极,而对和同行或是行业协会诸如此类的交流多是半推半就。

周成建说,当年在温州,很多服装企业拥有驰名商标,以及各种名目的名牌产品等荣誉,“我们公司没有任何荣誉,我的部门去沟通过,他们(评委会)说叫你们老板过去,我不肯去。不去就不给,不给我就不要。”

“战略专家忽悠了我”

周成建于1993年在温州成立美特斯制衣公司,3年后开始决定将生产外包。这源于他一次到广东服装市场做调研,看到不少做外贸代工的服装加工企业,设备精良,工人技术熟悉,但机器闲置率却很高。

也就是说,后来为业界热议的美邦“轻资产模式”,源于周成建当时的“误打误撞”。2001年美邦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时,全国的销售收入已经由1995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了逾8亿元,等于6年增长了80倍。

2005年美邦总部迁至上海是周成建自己的主意,一位前美邦高层说,美邦的核心团队当中,当时反对的声音占上风,大家都认为在温州做不了老大,到上海滩就是去送死。“可是周成建坚持己见,”这位人士说,“他虽然不断变得开放,但骨子里还是一个强势、专断之人。”

在中国企业界,总部迁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特别是对地产及资源类等行业属性中政商关系特殊的一些地方明星企业而言,更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话题。服装属于快销品,加上美邦一直以来在温州的性格温吞,所以他的离开并没在温州服装业引起什么动静。

“如果说初来上海的我有什么诀窍打开局面的话,”周成建说,“那就是因为成了‘芝麻绿豆’(意思指企业引不起太多人关注),我也不用去跟政府部门沟通或寒暄,可以彻底将心思放在开拓市场和打造品牌上了。”

事实上,2005年美邦总部迁至上海前后,周成建经历了他创立美邦以来的第一次大阵痛。代表性事件有二。一是温州总部和上海分公司之间的管辖权之争导致一些业务骨干和高管离职,二是2003年他把一年前新创立的“祺格”品牌给关了。

现在来看这两起事件,对于前者,周成建认为尽管当时有些懊恼,但并不觉得损失有多大,“我认为我的部下因为不认同我的价值观而离开是正常的,作为企业负责人,我只能适应少数人,不可能满足全部的人。”

而对于后者,周成建至今仍然后悔不已,“是所谓的战略专家忽悠了我,”之前躺在椅子上的周成建突然坐正,很严肃地说,“那帮专家说什么不能同时做两个品牌。要知道我当时为‘祺格’已经投入了五千多万元,开了两百多家店了。”他说他最近已经重新启动了这一品牌。

养个新品牌,学费6个亿

周成建到上海后不久,开始对“轻资产模式”进行变革,即降低加盟商的比重,加大直营店的开店速度。国际上知名的休闲服饰零售商中,超过一半的品牌选择了直营店形式,譬如H&M和优衣库(UNIQLO);ZARA是90%的直营店加10%的加盟店或合资经营形式。

2005年至2008年间,美邦直营店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5%,快于加盟店30%的年复合增长率;营收从9亿元增至45亿元,翻了六倍,净利润从734万增至5.88亿元,暴增了80倍。

周成建一时间成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美邦上市更让他成为了中国商界明星。不过,即便在美邦IPO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通过的前一刻,周成建还非常彷徨,原因是美邦的商业模式在A股已上市公司中找不到先例。

“我直接被叫到证监会沟通不下五次,”周成建说,“我要现场答问,可我解释之后,又不知道他们(发审委委员们)是否真的懂了,所以心里仍然很忐忑。”

上市对于周成建来说还是一场“面子工程”。他的一位下属称,如果上市夭折,融不到资或许并不要紧,当时美邦其实并不差钱,要紧的是周成建担心美邦士气受到影响,他本人在圈子内也会感觉“丢面子”。

美邦上市募资额超过13亿元。周成建有了更多的资本后,开始打造一个新品牌——ME&CITY,他想改变美邦在有意无意中给外界留下的“学生装”印象的局面。

可是,他走得太急,步子迈得太大了,从一开始就把两个品牌——ME&CITY和美特斯邦威——分成两个事业部,完全独立运作,甚至在营销上 也各自为阵。在代言人的选择上,ME&CITY首次出手,就是重金签下《越狱》男主角温特沃什·米勒和名模布鲁娜·特诺里奥。

但后来证明,周成建为此付出的代价非常高。美邦公司2009年的销售费用率较上一年上升了6.7个百分点,达到27.8%,这个数字几乎是另一家服 装企业——七匹狼销售费用率的两倍。而由于ME&CITY的门店面积动辄数千平米,使得美邦公司在2009年的租金和装修费用暴增79%和 69%。令投资者最为惊讶的两个数字,是2010年第一季度美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90%,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3%,ME&CITY的拖累效 果这个时候暴露无遗。

直到今天,提起ME&CITY,周成建都是一副懊恼不已的样子。他说,最近十年关于走单一品牌还是多元化的路子,他走了两次弯路,第一次即 上文提到的听从专家建议将发展态势良好的祺格品牌匆匆给关了。第二次则是没有听从专家意见,也不进行调研和论证,自己匆匆之间决定上马 ME&CITY品牌。

“做ME&CITY是非常有价值的,时机也还好,可惜我们的方法错了,”美邦品牌营销总监周龙对南方周末记者称,“我们为此交的学费高达六个亿。”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浙江服装企业负责人说,周成建从来都是一个内心有些自卑的人,正是这种自卑促使他不断超越自己,并造就了一个“服装首富”,但有的时候,这种自卑又会使他急于冒进以证明自己,这等于害了他。

“新国货”,一个新错误?

2011年4月26日,美邦发布的2010年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净利润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25%。这意味着,尽管上半年的业绩大幅下滑让股东瞠目结舌,但下半年的爆发式的恢复增长,宣告美邦正走出旋涡;4天后,周成建46岁生日。

周成建再一次令业界吃惊的举措是,他在不久前提出“我是新国货”的口号和推广活动,“虽然是全球性品牌,但ZARA收入的六成来自于西班牙本土,优 衣库收入的八成也来自日本本土,”他说,“基于这一考虑,我想回源于‘国货’这一概念上,它不关乎具体的品牌,而更多的是对国民意识的唤醒,让他们知道, 我们是真正了解和适合中国人的本土品牌。”

周成建和他的团队选择了8位在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成为“新国货”标杆,“带头大哥”是周成建自己,其余7人为“流行天王”周杰伦、知名出版人邵忠、艺评人陆蓉之、创意设计师包益民、造型师陈星如、跨界艺术家邓卓越、新锐摄影师陈曼等。

但问题是,消费者看到这一口号时,不可能不与品牌及产品产生联想:Meters/bonwe和ME&CITY走的都是给人以“洋品牌”感觉的路线,现在突然提“我是新国货”,这是否会显得突兀甚至适得其反呢?

而美邦现在虽然一季度净利润暴涨,但仍然如履薄冰。一季度其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303%,达到4400多万元;库存继续攀升,一季度末的存货超 过30亿元,较2010年年底增加了6亿元;现金流依然不容乐观。200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8.56亿元,到了2010年底则急速恶化至 -10.53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虽然有很大改善,但这一数字仍为负值(-718万元);另一方面,ME&CITY仍然没有走出亏损的局面。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邦在3月发行规模为5亿元的2011年第一期短期融资融券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发行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再次募资5亿元。

在5月18日的股东大会上,周成建称,存货较多主要是因为气候反常造成的,而ME&CITY今年预计减亏至5000万元,明年开始实现盈利。但是这些解释显然不能消除所有股东们的担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3

對話美特斯邦威周成建:做「世界裁縫」與「互聯網裁縫」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3/xOMDcyXzM2MjMxOQ.html

2011年8月28日,對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美邦服飾,002269.SZ)董事長周成建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

3年前的這一天,他帶領美邦服飾登錄深交所,融資逾13億元。而10多年前,公司還是溫州一家小的服裝廠。周成建帶領公司以輕資產模式,迅速在國內休閒服裝領域異軍突起。

上市後的美邦服飾不僅改變了單一運作模式,推出ME&CITY,線上專供品牌AMPM,鞋類品牌祺等;還不斷豐富Meters/bonwe 的產品線,滿足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需求。

今年5月, 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榜單發佈,美特斯邦威以14.46億美元的價值,躋身全球服裝品牌10強,也是唯一一個入選該排行的中國本土品牌。

但 上市三年,公司也並非一帆風順。ME&CITY創立伊始就作為獨立事業部運作,並重金簽下大牌明星代言;隨著銷售成本、租金及裝修費用上 漲,2010年,美邦第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90%,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83%;另外,庫存攀高,2011年第一季度,存貨逾30億元。

站 在這樣的時點上,周成建告誡自己及其團隊,「要堅持做好這個裁縫」。他的目標已經從「中國裁縫」變成「世界裁縫」,並用互聯網精神改造整個公司。他的一個 夢想是:自己旗下電商網站邦購網在中國,就相當於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在世界上做的最好國家的水平,「就是要做中國的亞馬遜。」

但他深知,堅持並非易事;堅持的同時,必須不斷總結過去,不斷在管理模式、流程、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創新。

反思「得與失」

不能盲目創新,當下和未來始終是一種協調、平衡的發展

《21世紀》:可否分享上市三年來你的一些思考與心得?

周成建:這三年有得有失,總的來說,得大於失,得到的是可以長期受用的東西。

中國企業過去只求規模、速度,沒有真正地深入思考內在的管理,包括我們,這麼多年來都是這樣。社會在變,時代在變,消費者習慣在變,這三年讓我更加明白,如何去滿足、適應這些變化,做好自己。

隨著零售業向國際開放,中國市場開始慢慢變得有競爭,有競爭的時候不是速度問題,也不是規模問題,更多是內部管理、管控能力的問題。這三年,我在產品開發,管理流程,人才隊伍建設,組織、業務模式等方面的思考是比較多的。

另外,三年來,我從純粹的機會主義者慢慢變成了一個有強烈風險意識的人。過去我腦子裡只有機會,沒有風險,面對今天白熱化的競爭,必須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做任何事情都要做360度的風險思考。

《21世紀》:是什麼讓你從原來無畏的狀態變得有強烈的風險意識?

周成建:這也是上市以後帶來的變化。每一次向外界公佈財報的時候,有沒有達到市場理想的狀態?有沒有達到我們理想的狀態?我們都會去分析和思考。

很多事情,多做了還不如少做。為什麼多做?就是因為沒有敬畏感,因為你內心沒有想清楚做這件事的價值在哪裡?

《21世紀》:做ME&CITY時,想清楚了嗎?

周成建:做ME&CITY對整個公司來說太有價值了。它面向22-35歲年齡段的都市白領,與偏重18-25歲學生群體的"Meters/bonwe"形成強有力的互補與支撐。

但 也有遺憾。當時計劃2009年做20億銷售額,營銷等投入很大,結果沒做到,成本已經在那裡了,對財務影響就很大了。如果當時先不去大規模開店,也不期望 一夜之間做多大規模,比如2008年銷售1-2億,2009年3-4億,2010年5-6億,這樣的話就會很健康。這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不敬 畏,不畏懼。接下來我們做祺、做電子商務就不會這樣了。

《21世紀》:360度考慮風險,其中是否包含財報表現?

周成建:當然。

《21世紀》:如果考慮財報表現,會否一定程度上限制你們大膽創新?

周成建:我覺得不會。這幾年我們的創新工作沒有停過,ME&CITY在持續地做,鞋品牌祺又出來了,電子商務也在做,始終在創新。當然不能盲目創新,我們強調的是,當下和未來始終是一種協調、平衡的發展。

《21世紀》:你們在內地服裝業開創性地走「輕公司」路線,得以迅速發展,上市後為何又擲重金開直營店?

周成建:「輕公司」就像Nike、Adidas這樣的品牌商,他們不做渠道,只做批發,但品牌商必備的一個能力是品牌號召力,可以隨時更換經銷商。中國現在很多品牌都是品牌商模式,但他們的品牌沒有號召力,很容易被經銷商綁架。

10年前,美邦是100%的品牌商模式,後來各省的經銷商跟我討價還價。我感覺不對,2004年開始啟動直營模式,在難做的一線城市,省會、直轄市全部直營,2009年上市後又把直營體系擴大。好做的二、三線市場,讓加盟商做,而且加盟商是鬆散的。

現 在,我們如果將直營轉成批發,一年至少可以多6億的利潤,因為很多成本就省掉了。但10年前我就堅持,我要的不是今天的財務利潤,而是品牌如何持續,批發 模式下品牌是沒辦法持續的。李寧當初如果建立直營系統,今天的地位絕不是Nike、Adidas能撼動的,更不要說福建那些品牌。

做「互聯網裁縫」

是傳統門店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模式,在理念、文化、管理流程、供應鏈及整個機制上應是互聯網的載體

《21世紀》:李寧等傳統企業早就在做電商。你們的電商平台邦購網2010年底才上線。這是最好時機嗎?

周成建:因為這個時候我剛感覺明白了,但不一定是真的明白了,這個感覺不一定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

《21世紀》:邦購網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平台?

周成建:希望有一天,至少是市場佔有率方面和這個領域裡面,達到數一數二的領先水平,這是一個基本目標。邦購網應該是中國的亞馬遜。

《21世紀》:是指運作模式像亞馬遜一樣成功,還是說也要做一個類亞馬遜的平台型的電商公司?

周成建:是它的運作模式。亞馬遜在全球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希望未來邦購網在中國版圖上,相當於亞馬遜在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一個國家的水平。這是我的追求。

《21世紀》:你對成功的把握有幾成?

周成建:從我自己的戰略層面思考,應該說,八九不離十。在戰術上,我們還在起點,還沒有太多好的機制能支撐我們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時間。

《21世紀》:在戰略層面又在做哪些思考?

周成建:未來5-10年,整個企業應該從一個傳統裁縫變成一個互聯網裁縫。所謂互聯網裁縫,並不只是在互聯網上的銷售,它是傳統門店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模式,但在理念、文化、管理流程、供應鏈及整個機制上,應該是互聯網的載體。這是我要做的,我始終在思考和推動這個事情。

我個人覺得未來人會真正進入互聯網的生活,互聯網生活包括媒體、商務、社交和其它方面的生活為一體。

《21世紀》:供應鏈管理是亞馬遜最值得稱道的一個方面。您認為理想的供應鏈是什麼樣子?

周成建:從工廠到消費者手裡,是5-10天時間,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當然這是指一部分產品,畢竟還需要鋪場數,季前數,最後還有季中補單速度,面料等所有東西都要準備。

不同的速度有不同的成本,只要你從市場分析,用什麼速度能匹配市場需求,那就合理了。你可以做到10天之內從車間到消費者手裡,只要你願意花成本就可以做的得到,我們要圍繞這個方向把機制建立起來。

美 邦原來供應鏈的原點是在設計中心,企劃中心;真正高效的供應鏈,應該是以門店為原點,以消費者為原點,兩種邏輯是完全不同的。我們過去的供應鏈管理是以批 發商為主的供應鏈管理,不是以零售商為主的供應鏈管理,現在我們的供應鏈管理是圍繞互聯網和零售商結合的供應鏈去做的。

領悟「搭班子,帶隊伍」

人最後會回到一種本能,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首先是相互信任,這很重要

《21世紀》:你曾說越來越感覺到「搭班子,帶隊伍」的重要性。現在是怎麼理解的?

周成建:第一,對一個崗位來說,人是適合與否的問題,不是能力強弱的問題。這是我們最近才學會的,以前可能會盲目地覺得,一個人能力很好,但不知道如何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最後就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二,管理者是支持、協助被管理者的,這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一個重要的關係。這些我們剛開始都是不懂的,剛開始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指責,甚至叫罵,這是沒用的。手下能力強不強,在於帶隊伍的頭有沒有本事,手下無能就是自己無能,這個也是這麼多年來我自己慢慢總結的。

第三,對管理者來說,如果成功是別人的,責任是自己的,那大家跟著你工作就愉快了,如果成功都是自己的,失敗都是別人的,那大家跟著你工作還有什麼力氣?把這種觀念從我這裡開始,慢慢貫穿到整個公司,這樣整個氣場就順了。

以前可能更多的是用腦袋考慮問題,現在更多的是用心考慮問題。只要用心,將心比心,對方會感受的到的,這樣團隊就建好了,事情就做順了。沒那麼複雜。

《21世紀》:你比較看重的領導方式和要素有哪些?

周成建:職業又專注。對如何實現目標、結果的管理策略、辦法是否清晰,對管理理解是否有制度化、人性化的認識。但也沒有什麼具體的領導方式和要素。

你對管理的理解越深,最後是越生活化、常態化的東西,也是真正最佳的一種方法。你非要硬逼總結出一套理論、一套價值觀,不一定適合。人最後會回到一種本能,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首先是相互信任,這很重要。

《21世紀》:在公司做決策時,是否最後還得你拍板?

周成建:我們是民主集中制。現在做很多決策,首先是各部門討論、研究,然後各自提交自己的意見。何為民主集中制?最後領導者肯定是要拍板的,不拍板怎麼弄,不可能抽籤吧,抽籤不是碰運氣嘛,那就麻煩了。

一個領導者,可以對很多東西不懂,但必須能辨別誰對,誰錯,必須能從三、五個觀點中,決定以哪個為主,或者從中把它抽離出來,變成一個觀點,指導大家怎麼做。這是領導者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否則事情不可能做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6

【每日一黑馬】「私家裁縫」鄒好運的「定製O2O」模式:服裝行業的顛覆者!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0/57017.html

私家裁縫創始人鄒好運:

西裝高級定製其實是小而美的手藝人生意,既能賺錢,也能細水長流。國外有很多家族企業,有幾百年的歷史,這些企業大多是靠手工藝傳承,才能沿襲這麼久。私家裁縫現在的想法就是做一個可以一直傳承下去的公司,小而美,慢而精。

高端定製:土豪們的需求

中國有錢人越來越多,但大部分是「土豪」。土豪現在被人罵,有錢只會買名牌!那有錢人就想,我是不是不要那麼土豪,可以買一些高級定製的東西。

高級定製今年比較火,但是我們7年前就開始做了。在北京,我們算是比較早的高級定製的品牌,而且是少數隻專注於高級定製的品牌。雖然有永正、紅都、觀奇這些號稱「定製」的公司,但是他們都沒有著眼於高級定製,沒有著眼於「高級」這兩個字。因為做「高級」很難,所以做著做著,他們就開始接工裝,接團體定製。這個叫定製,但不叫高級定製。

我們是少數堅持只做高級定製的公司,在北京算是數一數二的男裝高定品牌,女裝有像郭培、東北虎這些時裝品牌,主要做女裝、禮服,男裝是私家裁縫。我們的品牌專注於成功人士,slogan是「為有故事的男人服務」。所以我們的客人有很多,像明星張涵予、孫紅雷、李晨、李健、羅嘉良、焦恩俊等,當然也包括像雷軍、王中軍、王中磊這樣的企業家。

高端定製的天花板:永遠是小眾

我們團隊有22人,一套定製西裝的定價是1萬到4萬,由於定製的數量有限,成本也高,所以只能是掙點小錢。高級定製本身的規模就不能很大,我們很難服務超過一千個客人,如果超過1000個客人,我就可能提高價格或實行會員制,讓一部分客人在門檻之外,年銷售額會控制在兩千萬至三千萬之間。從受眾的角度來講,如果穿的人太多了,就體現不出它的尊貴感了,也就不叫「高級定製」。

那從價格的角度來講,高級定製肯定需要有一定的門檻。當然最本質的就是好的設計,好的工藝和面料。私家裁縫目前沒有融資,因為資本可能就會迫使我們去增加顧客人數。高級定製的顧客人群永遠都是小眾的,資本進入的話無法得到良好的回報。就行業特性,高級定製不可能是大眾的。

嘗試做創新定製模式「LORENZO」

高定是有明顯天花板的,所以我們也在探索嘗試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我們這次參與創業家的「黑馬大賽」,就提出了一個西裝的創新模式「LORENZO」:開一個形象的展示店,把全世界的好品牌西裝的款式展示在店裡,所有的款式、風格、著名品牌的樣衣都可以在這裡看到,同時也包括我們的設計師每季推出的設計款式(佔1/3左右的設計師款),但是我們不是簡單地把世界著名服裝品牌賣給顧客,而是讓顧客試好款式後選擇面料,然後我們為他定製同款,價格只要同款的1/4。

在確定好顧客的款式、面料以及尺寸等數據後,會在線傳輸到生產線上,一週之內就可以生產出來。現在的西裝成衣品牌都是生產好了之後,讓代理商採購壓貨的形式銷售,而我們是顧客下單後工廠再生產,一週之後就可以拿到合適的衣服。

雖然「LORENZO」跟「高級定製」相比遜色了點,但是衣服的袖長、衣長、肥瘦和款式不會有任何問題。而且每個客人的數據都會被儲存起來,比如用一個微信公眾號,顧客輸入他的訂單編號,就可以在線反饋顧客的體型數據,還會有體型分析,著裝建議等,便於顧客買其他衣服時可以作為參考。

這個項目最大的好處就是柔性生產,沒有庫存,也就是消滅了庫存。第二個是品質可以跟國際大品牌傑尼亞一樣,但我的銷售價格只有它的四分之一。傑尼亞現在在中國賣2萬,我們5千就可以賣,品質是一樣的。因為我們生產也是代工廠,是傑尼亞 Armani的代工廠。我們只是做前端的銷售,把訂單組織到後台生產。

傑尼亞確實有名牌優勢,但這個只是現狀,將來一定會被打破的。因為理性的消費者追求的是舒適、時尚和性價比,尤其是很多上班族。我們針對的主要群體是上班的高級白領和即將結婚的新郎。顧客可以花2萬買一套傑尼亞,可能也會花5千買我們的品牌,但是他穿過之後會發現我們的品牌會比傑尼亞更適合自己時,那麼他就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

我們的顧客有很多都是穿著傑尼亞來光顧我們的,因為他們覺得傑尼亞性價比並不合適,也沒有讓他們變得更得體和優雅。

「LORENZO」將有機會顛覆西裝品牌

其實7年前創業,我們想做的就是一個沒有庫存的服裝模式,解決服裝業最大的難題——庫存。隨著業務的發展和工藝的進步,公司方向慢慢的往高端定製發展了。但高端定製無法做到很大的量,也就很難達到行業創新或顛覆的效果。

不管是高端低端,例如美特斯邦威、李寧這樣的企業都面臨衰退。因為現在服裝業面臨著兩個問題:第一,滯銷;第二,存在大量的庫存。

他們掙的錢都去填補庫存租金了,賣得很貴,又掙不了錢,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庫存使得服裝的性價比極低,如果我們能解決庫存的問題,那價格就降低了,這樣服裝的性價比就提高了,那就能解決這個行業最根深蒂固的問題。

我們現在提出「LORENZO」的新模式,5年後這種模式也許會很普及。人們可以直接在店裡體驗,然後通過手機定製好款式、顏色、面料,再快遞到家。

「LORENZO」將是獨立於我們私家裁縫之外的品牌,私家裁縫這個名字中國元素太強,只適合小眾。對於大眾來說,洋氣一點的名字更合適,所以新品牌叫「LORENZO」,有「時尚 奢侈」的含義。

「LORENZO」的商業模式完全是「O2O」模式。線下就是體驗店,而所有的營銷都是在線上進行的。體驗店有10個美女服裝顧問,從你踏入我們店裡,會全程陪同,提供專業的服裝建議,直到下單為止。我們要做的就是線上社會化營銷,線下完美用戶體驗。

這種購買體驗,跟現在的店面購買是不一樣的,客戶體驗必須是第一位的。我們所有的流程、環節的改造都是為了提高顧客的購買體驗。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講,消滅了庫存,生產成本就降低了,而且沒有中間環節。

服裝業的創新思維

「LORENZO」一旦成型,我們將是一家大數據公司,我們將能進行真正的「定製」,消滅庫存。現在的很多工廠就相當於在為我們服務。以前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室和設備,但是現在我的工人越來越少,我直接把工人派到別人的工廠,包一條生產線進行生產,成本就更低了。

一般工廠產能過剩,而且那些品牌訂單又不足,所以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未來我們組織柔性生產的話,我們不會只有一個生產車間,一個工廠,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工廠。比如說這個工廠適合生產這種版型,那我就會把這種版型放到這個工廠生產。以前我們有自己的設備的時候,一年的設備維護費就很高,而現在我們通過在別人的工廠裡包一條生產線,用他們的設備進行生產,就省去了很多費用。

在他們現有的生產流程上,我們只需要增加裁剪的環節。所謂剪裁,也就是數據傳輸過去之後,我們按照數據進行剪裁。這樣就保留了高級定製的設計,同時又保障了合體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359

六都新政系列》他,86天走遍二千平方公里 城市裁縫師林佳龍 量身打造台中夢

2015-04-13  TWM
 
 

 

他自認是最懂台中人需求的市長,渴望在最短的時間裡,將十年間的所見所聞,轉化為具體政策。林佳龍自信滿滿地展示強烈企圖心,唯一的問題是,他心中的「台中夢」,是否同為二七二萬台中市民的共同期待?

撰文‧鄭閔聲

「當市長,比我過去的任何一份工作都更踏實。」與台中谷關風景區觀光業者座談前的空檔,台中市長林佳龍一邊用溼紙巾擦拭因汗水而顯得油亮的額頭,一邊分享就職以來的心情,「充實的感覺,來自我每天能直接看見不同的人,也知道能做什麼來幫助他們。」十分鐘後,他走上溫泉旅館的會議室前台,會場內數十位業者還來不及提問,他就先劈哩啪啦的說了一長串:「大家一定會問雪谷纜車,這項工程先前沒有通過環評,市府現在正想辦法補救……,二○一八年台中花博,山城絕對不會缺席,觀光局已經規畫在台八線沿路種櫻花……。除了我說的這些,各位鄉親如果還有其他建議,都可以提出來交流。」三月二十日、就任市長第八十六天,林佳龍帶著近十位局處首長,深入海拔超過兩千公尺的原住民部落,一待就是三天兩夜。行程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實踐選前承諾「上任三個月內一定再回和平區」;大陣仗動員市府團隊同行,則是為了讓居民相信市府重視區域均衡的決心,因為「看得到人,才能感動人」,是林佳龍深耕台中十年最深刻的體會。

為了想看到人,林佳龍努力跑遍面積二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台中市各地,就連位置偏遠、人煙稀少的和平區,他也一再造訪。「曾有一次,農會舉辦梨山茶推廣活動,當時還是立委的林佳龍,一大早就跑上山,讓農民印象很深。」台中市和平區農會理事長王結利回憶。

「只要常和地方居民接觸,你就能了解他們的需求,所以我座談的時候可以不等對方提出要求,就先告訴他們,有哪些事情是我能做的、哪些我只能和中央協調。」一向拘謹的林佳龍,談起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態,頓時神采飛揚了起來。

頻頻出現在台中市民身邊,並深入理解各地需求,絕對是林佳龍能在去年底打出一場漂亮勝仗的關鍵因素;但贏得選票與施政滿意度,當然無法畫上等號。林佳龍知道,自己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交出成績單。

接手台灣燈會

兩個月籌到三億 嚴控公安在和時間賽跑的壓力下,一百天以來,林佳龍陸續完成的事項包括:將BRT改為公車專用道、停止台灣塔興建工程、提出零至六歲幼兒托育補助整合制度、公布社會住宅興建地段、協調台積電投資規模七千億元的中科擴廠案等。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順利主辦台灣燈會活動。

在高鐵台中站周邊展出的台灣燈會,原本被認為相對單純,但林佳龍接手後,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首先,籌辦燈會需要的五億餘元資金,事前到位的只有一.九億元,這意味市府必須在兩個月籌出超過三億元現金;另外,燈會周邊的交通系統從未承載每日數十萬人次,市府團隊最擔心的是發生公安事件,造成傷亡。

林佳龍將這場燈會視為他上任後的第一項大挑戰,為即時掌握狀況,他要求部屬在通訊軟體Line上成立「台灣燈會」群組,強制要求相關單位主管加入;他更常在群組裡要求更新訊息、發號施令,就是不希望出現意外,讓各局處首長緊繃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更有公務員事後將兩個多禮拜的燈會形容為「一場惡戰」,不難想見當時承受的壓力。在市府團隊的努力下,台灣燈會獲得輿論高度肯定,還有外賓稱讚,燈會現場猶如「沒有雲霄飛車的迪士尼樂園。」在上任一百天內提出BRT改善方案,則是林佳龍的另一項重大決策。他將現有的藍線BRT車道改為「優化的公車專用道」,開放路線重疊公車使用,尚未完工的五條BRT路線則不再興建,將省下的二八○億元拿來改善交通。

重新檢討BRT

轉為公車道 把錢花在刀口一連串「重新檢討」前任市長胡志強政策的過程,雖然獲得相當民意支持,卻也引發批評聲浪,立委蔡錦隆就質疑,林佳龍擔任立委期間,曾在質詢時建議交通部將部分台中市捷運預算轉為興建BRT之用,當選市長後卻主動廢除BRT,立場前後不一,「市長不該隨便將前任執政者的政績斥為『錢坑』、『騙局』,我們想看到的是台中市的願景,市長要帶我們往哪裡走。」「我盤點過去市政的原則,是有弊端疑慮的重新檢討,做得好的當然會延續,不是全盤否定。但我確實認為,過去的預算配置有一些必須調整的地方,刪減不必要的工程開支,才能讓資源被更妥善運用。」面對質疑,林佳龍強勢回應。

妥善運用資源,就是把有限的預算花在刀口上。對林佳龍而言,最划算的投資,莫過於將經費花在能為台中吸引更多人口的政策上,「增加人口,就等於增加經濟產值。」林佳龍解釋,如果檢討前朝施政是短期目標,讓台中成為適宜人居的城市,就是他的長期願景。而「人口成長率」,就是評估城市是否適宜人居最直接的指標。

吸引人口,必須從創造就業機會、提供良好居住及教育環境、完整的托育與長照體系等層面同步著手。這些政策難以在短期內看見成效,但林佳龍承諾,將提出青年就業鼓勵金、四年新建一萬戶社會住宅、開辦社區日間托老等政策,期望台中人口持續成長。

當台北市長柯文哲顛覆傳統政治文化、強調效率的施政風格成為媒體焦點,其他直轄市長也自然在同一座天平上被檢視。對此,林佳龍似乎沒有感受到太多壓力,「柯文哲是外科醫生,擅長用權威的方式動手術醫療;我把自己定位為城市的裁縫師,我花了十年研究觀察,要用最細緻的工藝,替台中市縫製一套合身的西裝。」但林佳龍終究無法享受與柯文哲相等的明星光環。同樣是拆除違建,台北市政府的二二六專案獲得超過八成民意支持;林佳龍在臉書上發表拆除補習班大樓違建的文章,卻被不少網友批評:「貶低前任來成就自己的偉大」。

過去的林佳龍,常被黨內同儕批評「缺乏團隊意識」;但入主台中市以後,他卻要求各局處之間的團隊合作。「我寧可要一百個人一起走一步,也不要一個人走一百步,卻把其他九十九個人都留在原地。」就連最親近的幕僚也坦言,林佳龍不擅長與人交際,但他能在一些不顯眼處展現細膩。例如看見桃園市發生六名消防員殉職意外,林佳龍立刻找錢,準備替台中市每個消防分隊添購感應式通訊設備,讓消防員在火場中不必冒著嗆傷風險,使用傳統無線電與指揮中心通話,讓消防員士氣大振。

「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十年,是我最珍貴的人生經歷,我迫不及待的想把我這十年看到、聽到的意見化成政策,在我的任期裡實現。」林佳龍在接受《今周刊》專訪的六十分鐘裡三度重複這段話,展現出強烈企圖心。雖然頭一百天裡,具體的改變還不太多,但他顯然堅信,台中將在四年之內,搖身成為一座適宜人居的美好城市。

以下是專訪重點:

拚招商、觀光

促人口成長 不再當「小三」《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過去一百天完成了哪些重要的事?

林佳龍答(以下簡稱答):我接手後最大的兩個挑戰是台灣燈會和台積電的投資案。台灣燈會是在很有限的預算、不是很好的交通狀況下,做到讓台中市民覺得有光榮感,我給市府團隊打九十分。

台積電投資案能夠創造五千個就業機會,之前環評一直沒辦法通過,如果三月之前沒有結果,台積電就要離開,這對台中、甚至台灣都是重大損失。我了解問題以後介入協調,終於完成臨門一腳。

問:這兩件優先完成的事,能否代表你未來四年的施政願景?

答:招商與發展觀光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兩大火車頭,也是軟硬體建設聚焦的重點。想要招商,就要把土地、交通、勞動力都準備得有吸引力;人來了以後,就是改善生活機能,這些都是台中所需要的。推廣觀光的前提是讓交通方便,才能把在地的文化和旅遊景點推向國際,進而帶動消費與經濟。台積電投資案和台灣燈會就是這兩件事的具體表現。

問:一百天以來,你如何評價自己與市府團隊?

答:我很清楚要做什麼事,才去找什麼人。好的領導哲學是願景領導、服務領導和行動領導,這樣的價值已經在一百天內融入市府團隊,這一點,市政團隊一定有八十分以上。

問:你曾說要讓台中不再是「老三」、「小三」,具體的方針是什麼?

答:台中市升格四年以來,人口成長六萬,如果我強化基礎建設、改善社會福利,台中的人口自然成長率一定會更高,我們的人口很快就會超過高雄,成為台灣第二大城市。

三大願景待實現

為市民塑造愉悅的生活環境問:想在四年內完成的三大中長程願景是什麼?

答:第一是交通。前十大民怨中,就有五項與交通相關,治標的方法包括改善易塞車路段、改善BRT、拆除路霸等。治本則是整合捷運、台鐵、公車運輸,首先要讓台鐵山、海兩線高架捷運化增加運量,捷運綠線在一八年完工後,就能建構出台中特有的複合式通勤系統。

第二是治水與河川綠美化。台中有很多河川,但都像臭水溝,失去了河川應該有的生態功能。我計畫先提高汙水下水道建置率,讓台中公園到火車站一帶成為水岸城市,並帶動中區復興。市區外圍較大的溪流,則要強化防洪治水功能。

第三是新的都市計畫。我會落實大台中一條山手線、兩個國際港、三個副都心(雙港、豐原、烏日)的都市計畫,這涉及土地利用、產業規畫與交通建設,是都市奠基工程。

問:與其他政治人物相比,你與眾不同的特質是什麼?這樣的特質對治理台中有什麼優勢?

答:我的父母是裁縫師,一輩子都在替身材不同的顧客,量身打造合身的西裝。受到父母影響,我自認是城市裁縫師,能為居民塑造最愉悅的環境。我自認很了解台中人,因為我們呼吸同樣的空氣,我很清楚我做的事,能不能讓台中人獲得更好的生活。

廢台灣塔、BRT 讓台積電留在台中── 林佳龍百日新政重點台灣燈會吸引1300多萬觀光人潮,創造120億元產值。

台灣塔、BRT喊卡*駁回台灣塔工程暴增的預算約70億元。

*BRT改成優化公車專用道,省下未支出的280億元。

留住台積電居中協調將台積電留在台中投資7000億元、創造5000個就業機會。

托育一條龍推出零至六歲幼兒托育補助整合制度,創造就業及人力,確定7月上路,4.3萬人受惠。

強化社福*至少補助7500名65歲以上銀髮族裝假牙。

*食物銀行增設3處。

*決定補助營養午餐,25萬學生受惠。

*5月起國一女生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1.2萬人受惠。

推動就業首創「青年穩定就業獎勵金」,穩定就業滿6個月,每人一次最高2.2萬元獎勵。

路平燈亮25公里路平完成,7千盞燈亮。

社會住宅規畫7處預定地,預計四年打造一萬戶。

資料來源:台中市政府 整理: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3

67歲男裝傳奇天王 復仇記超展開 創辦男士衣倉被炒 憑裁縫界Uber重出江湖

2016-07-11  TWM

男裝天王喬治.齊默(George Zimmer)自從三年前被他一手創辦的服飾品牌「男士衣倉」(Men's Wearhouse)炒魷魚後,做得有聲有色。

曾經是男裝界的傳奇人物,現年六十七歲的齊默,做生意之道卻是男裝界最創新的。他打造Generation Tux與zTailors兩家新創公司,而且活得比過去更好,前者經營線上禮服出租,後者根本就是裁縫界的Uber(編按:線上預約裁縫師到府服務)。他目前擁有一百多名員工,還有投資人投注的三千多萬美元(約十億元新台幣)資金。

當年男士衣倉開除齊默,全美譁然,脫口秀名主持人基墨(Jimmy Kimmel)還說,開除齊默,就像「開除聖誕老人」一樣。男士衣倉一開始不予回應,後來察覺不妙,只得聲明齊默交棒給新執行長杜.艾華卻反悔,而且處處與董事會作對,想將公司私營,董事會只好出此下策。

反攻契機

老東家股價跌 華爾街看衰趕走齊默以後,男士衣倉起先似乎做得不錯,花十八億美元買下競爭對手Jos. A. Bank男裝(齊默還在時,曾極力反對這件收購),公司股價也因此幾乎倍增到六十五美元。但後來Jos. A. Bank表現貧乏,男士衣倉也因這項交易負債過重而欲振乏力,股價一路走低,在十幾美元區間徘徊。

今年二月,男士衣倉宣布改組為Tailored Brands控股公司,意圖控制虧損,儘管本業業績仍佳,華爾街卻有人預測男士衣倉破產在即,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最近還說它「不宜投資」,律師也開始忙著準備替股東打集體索償官司。

對齊默而言,這是「我早就告訴你了」的美好一刻,更妙的是,他還很可能重振過去榮光。事實上,齊默接受《Inc.》獨家專訪時說,他正與幾家私募基金討論想買回男士衣倉,「將我這兩年建立的事業,與我四十年前創辦的事業結合,一定能立下最佳新生意典範。

當然,男士衣倉現有的董事會與主管團隊必須走人。」

另類思惟

以人性價值為決策基礎

想了解齊默一路走來的人生,先得了解他與所謂「思惟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的關係。這個研究所專攻「科學與精神交會的領域」,齊默說,思惟學是「一種來自五官感知以外的知識,像直覺一樣」。他多年來一直是該研究所董事,創辦人是一位已故的登月太空人,也是幽浮信徒。

齊默說,每在做重大決策時,他都倚仗思惟學的指點。如果說重視分析、頭腦冷靜的人,是今天創業家的典範,齊默就是「反典範」,「我們必須學會用我們的心來思考,之後再讓我們的腦來做估算。」就商業角度來說,這等於以人性價值、而不以純經濟價值作為決策基礎。對齊默而言,過去男士衣倉的核心價值是「寬厚」,是他的心靈延伸。

創業初期,齊默靠著從父親那裡借來的三萬美元與自己的七千美元,一九七三年在美國休士頓開了第一家男士衣倉。接下來十年,他以每年一家的速度在休士頓展店,並於八○年代初期進軍舊金山。他開始用自己的理念塑造公司,當時零售商的傳統作法是先將價格提高,再不斷以折扣價促銷,他決定反其道而行,建立「天天都是低價」的作法。

齊默回憶,「男士衣倉的業績以兩位數比率下滑。如果是上市公司,我們全部都會被炒魷魚;但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拿出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而已。當時日子很難過,大家不斷抱怨生意越來越差,我對他們說,差就差吧。但到了第二年,情況開始好轉。」齊默甚至自己出馬幫公司代言,打出「我保證」(I guarantee it)的宣傳詞,保證顧客會喜歡他的衣服。九二年,公司公開上市,當時分店約一百家,開始以每年五、六十家的速度擴展。

長年恩怨

對基層大方、 對高層嚴厲公司政策完全以齊默的價值觀為核心,他訂定員工股票分配制度,不斷降低門檻,讓分店經理也能獲得與高階主管一樣多的股票。當齊默去職時,業界分店經理人事異動率平均為二五%,男士衣倉只有一成。

齊默說,「盡量擴大短期股東的利潤。」從來就不是資本主義的目的。不過,華爾街對他這說法不太買帳。在首日公開發行前的說明會上,貝爾斯登投資銀行警告,不要對股東談他那些「瘋狂想法」。但公司經營得好是事實:在齊默被炒魷魚時,美國境內賣出的男士西服,每五套就有一套來自男士衣倉。

九九年,男士衣倉進入禮服租賃業,四年後,禮服租賃業務每年為公司帶來四億多美元營收,毛利高達驚人的八○%,但問題也逐漸浮上枱面。

男士衣倉的基層員工都喜歡齊默,因為齊默給他們豐厚的薪酬,並費心與他們打成一片。每年公司都會在全美各地舉辦幾十場穿正式禮服出席的尾牙宴,齊默都盡量出席,與員工插科打諢,當搞笑老闆。但他對高階主管非常嚴厲,是他們口中「狗娘養的混蛋」。

二○一一年,男士衣倉董事會打算賣掉幾年前收購、表現一直不佳的一家子公司,但齊默不同意。一三年春,公司宣布將考慮出售子公司,並未與齊默商量,就逕行召開董事會投票通過為高階主管加薪。

齊默非常憤怒,想盡辦法要把自己創辦的公司買回來,並開始籌資。

董事會過去也曾幾次討論這個問題,因顧及負債太重而暫緩。兩個月後,齊默被解雇,當時他六十四歲。

一四年初,齊默與另一家線上服飾創辦人班尼奧(Marc Benioff)在夏威夷度假,齊默說他想辦一家線上禮服公司。素以嚴肅著稱的班尼奧,聽完他的計畫後大笑,「天啊!這真是殺手級的好點子。」班尼奧立即以七位數資金投資,Generation Tux就這樣問世;沒多久,zTailors也問世。

不過,戰爭還沒結束。為了對付齊默,男士衣倉禁止旗下裁縫師為齊默工作,因公司股價重挫,許多裁縫師擔心失業而找上zTailors,或許,這才是齊默念念不忘想奪回男士衣倉的主因。

戰爭未完

雙方搶裁縫師白熱化

在Generation Tux與zTailors擔任財務長的海米特說,「換成是我,會認為買回男士衣倉是了不起的大手筆,可以創造許多股東的利潤,更代表最後勝利;但對齊默而言,他只是丟不下那些老員工,要回去幫他們而已。」不久前,齊默說,儘管與私募基金談了好幾回,仍不確定是否該買下男士衣倉,加上他必須支付股東的錢與十七億美元債務,這可是一筆三十億美元的交易。

齊默表示,「我想了一整晚,仍不知道該不該買回男士衣倉,很棘手。」但這是他的腦在說話,其實,他的心早就很清楚他該怎麼做了。

喬治.齊默(George Zimmer)

出生:1948年

現職:Generation Tux、zTailors共同創辦人學歷: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學士

他的男裝人生起落

1971年 大學畢業,加入父親的雨衣公司,擔任推銷員。

1973年 在休士頓開第一家男士衣倉,以雪茄菸盒充當收銀櫃,還在自己的房車貼上公司標誌。

1986年 齊默自己當主角,打出第一支廣告,後來加上那一句:「我保證你會喜歡你的樣子。」1992年 男士衣倉首日公開上市,集資1300萬美元。八年內,平均每星期開一家分店。

2008年 男士衣倉擁有1278家分店,成為全美最大的男裝零售業者之一。

2013年 齊默與一手提拔的接班人杜.艾華衝突,並打算將男士衣倉私營化,被公司董事會開除。

2015年 齊默成立Generation Tux與zTailors兩家公司,與男士衣倉競爭。

男士衣倉股價重挫。

2016年 齊默在《Inc.》透露,有意將男士衣倉買回來。

撰文 /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35

人物 | 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爾特加:從小裁縫到世界首富

當那些穿著時髦的年輕女孩兒在高街品牌ZARA門店捕捉當季時尚信息時,或許不會想到,在西班牙北部,是一位80歲的爺爺級人物對她們放進購物籃的服飾進行過一一“初選”。

5年前,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爾特加(AmancioOrtega,下稱“奧爾特加”)就不再擔任該品牌母公司Inditex集團的總裁,但耄耋之年的他卻沒有停止工作,完全沒有。即便是上周,Inditex股價上漲,使奧爾特加個人資產超越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之時,他也沒有準備退休。

現在,他每天仍從自己市中心的住處前往10公里外Inditex位於拉科魯尼亞(LaCoruna)的總部工作。那里是他創立ZARA品牌的地方。

在公司里,有時他和ZARA女裝設計團隊待在一起,為未來幾周或者幾個月的工作計劃進行“頭腦風暴”,例如門店的陳列布局、即將到來的冬季系列新款設計等。如果奧爾特加有靈感和直覺,年輕的員工們會聽著,畢竟他是白手起家、擁有60年時尚服裝零售經驗的“老司機”。

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爾特加(AmancioOrtega)

2天首富

根據《福布斯》雜誌,當地時間7日Inditex股價上漲2.5%,奧爾特加個人財富在一天內增加17億美元,達到795億美元,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不過,9日早上該公司股價又下跌了2.8%,奧爾特加重回世界第二的位置。之後,股價的波動令奧爾特加又一次超越蓋茨,但只有10分鐘。

盡管只在金字塔頂端待了2天,人們仍然為奧爾特加超越“長期老大”蓋茨而雀躍,甚至有評論稱這是傳統零售業的勝利,來之不易。然而這並不是奧爾特加第一次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2015年10月,他也曾當了幾個小時世界最有錢的人。當時Inditex股價達到歷史最高點,令其個人資產增加到800億美元。這幾個小時曾被西班牙人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根據福布斯今年3月份發布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的統計,奧爾特加排名第二,僅次於蓋茨。

截至12日的財富統計顯示,奧爾特加的凈資產達到775億美元。如果你還沒有購買過ZARA品牌服裝的話,那些排在奧爾特加後面的富豪名字可以讓你了解到這位歐洲第一富豪有多壕。

在這張榜單上,排在奧爾特加後面的包括巴菲特(凈資產608億美元,第三)、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凈資產500億美元,第四)、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凈資產452億美元,第五)、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凈資產446億美元,第六)。

又如果你覺得奧爾特加的財富積累是吃老本的話,那你就錯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福布斯》12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發現,在全球前十大富豪中,奧爾特加的財富增長速度跑贏了巴菲特和蓋茨。在今年3月~9月12日期間,奧爾特加的財富增長了15.7%,高於巴菲特(8.4%)和蓋茨(5.7%),僅次於矽谷“當紅炸子雞”貝索斯(45.4%)、紮克伯格(22.6%),以及甲骨文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拉里·埃利森(15.8%)。

同樣是在實業打拼,奧爾特加的財富增長速度遠超美國科氏工業集團掌門人查爾斯和大衛·科赫兄弟(5.2%),墨西哥電信大亨斯利姆在此期間的財富則遭遇了縮水。

幼年記憶

不過,相較於世界上其他的超級富豪,奧爾特加低調到塵埃里,對於媒體采訪,他能躲則躲。

奧爾特加的老朋友奧謝亞(CovadongaO'Shea)曾幫他出版了一本極其簡單的傳記《阿曼修·奧爾特加與他的時尚王國》,這也算得上是向外界披露奧爾特加性格最多的一次。奧謝亞說,奧爾特加謙遜而害羞,他認為公司的成功僅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當她把一些關於Inditex的正面報道給奧爾特加看時,他總是輕描淡寫,說這會令他“眩暈”。

奧謝亞評論道:“他不是那種從他成功的高度來看你的有錢人。”

奧爾特加的一位發言人則說,他對自己的生意總是雄心勃勃,但對個人財富卻幾乎不在意。

作為億萬富豪,奧爾特加絕對算得上節儉,在公司時,他總是在員工食堂用餐。雖然擁有一艘遊艇,但卻不足40米,歐洲媒體評論稱這和他擁有的財富嚴重不符。

奧爾特加鮮少遠離拉科魯尼亞,他在這里也有一個家,常在附近散步,當地人都知道他喜歡安靜平和,不愛大驚小怪。

奧爾特加的性格和其成長經歷不可分割。他是鐵路工人的兒子,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前出生,當時全家入不敷出,生活窘迫,這段幼年經歷給奧爾特加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12歲的一天,他和他母親去一家雜貨店買吃的。”奧謝亞說,“櫃臺很高,從櫃臺下面,他聽到有人對母親說,太太……我們不能再給你賒賬了。”

“當阿曼修告訴我這個時,他情緒仍很激動,對我說:‘我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和羞辱。’”奧謝亞回憶稱,他至今仍對那段過往感到丟臉,他當時就發誓不讓家人再過窮日子,要去掙錢。

於是13歲時,奧爾特加就離開了學校,到一家襯衫店當學徒,跑腿、裁縫助手通通做過。

“小時候我很怕被人瞧不起。我從不大聲講話,因為我不願意讓別人不自在,但我還得說那時候我骨子里是很傲的。年紀再大一點後我到拉瑪哈上班,那家店比第一家檔次要高一點。一天下午,我和客戶的女兒散步,她媽媽很有錢。”奧爾特加在傳記里說,她媽媽來店里問老板,在得知奧爾特加並不是老板的兒子時不再讓女孩和他交往。“這深深刺痛了我。”奧爾特加說。

襯衫店成為奧爾特加事業的起點,在工作的過程中,他不斷積累服裝設計和時裝零售的經驗。

“我那時候沒時間學習,因為每天都要工作24小時。”奧爾特加在傳記里說,“我越來越清楚自己想做什麽,一旦決定了,就會和其他許多人共同努力,直到使之付諸實施才能罷手。”

OC&C全球戰略咨詢公司大中華區合夥人莊淳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於童年時貧窮的經歷,奧爾特加身上有白手起家的人所常有的腳踏實地的做事方式。

ZARA帝國

“從我開始工作的那一天起,就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為什麽我就不能創造出一點兒新東西,和市場上現有的不一樣呢?”奧爾特加說,“我清楚自己是想找出紡織品行業還有什麽能讓我發揮的余地。”

他決定跟著感覺走,1963年,27歲的奧爾特加和哥哥安東尼奧一起開了一家制衣廠,賬戶上的流動資金只有2500比塞塔,由嫂子和第一任妻子梅拉(RosaliaMera)負責做當時很流行的棉家居服,銷售比預期好得多,制衣廠發展勢頭很猛。10年後他的工廠已經擁有500名員工,擁有了自己的設計團隊,但缺零售這最後一環。

1975年他在拉科魯尼亞市中心開了第一家ZARA門店,完成了最後一個環節。上世紀80年代中,奧爾特加已經將門店擴張到了整個西班牙。1985年,業務劇增需要更穩固的企業結構,Inditex集團成立。1986~1987年集團下屬工廠停止為第三方供貨,全部投入ZARA品牌系列的生產,並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系統。1989年在美國開了第一家店。

和其他零售商不同,奧爾特加大舉擴張、不熱衷於打廣告,控制自己的供應鏈,將大部分資源投入到打造全球最具效率的零售集團上。本世紀初,在其他零售品牌花數月完成產品的設計加工銷售流程時,ZARA只需要20天。

在Inditex官網上,有一張商業模型示意圖,以消費者為核心,環繞著門店、設計、制造和物流。根據消費者反饋,門店每天都會出銷售分析,然後設計部門根據門店分析的消費者需求進行持續的改動,工廠小批量進行生產,最後物流保證每周兩次發貨運輸。

“作為一個快時尚品牌,成熟、快速、消費者需求導向的垂直一體化供應鏈是ZARA的制勝關鍵。”莊淳傑對本報記者表示,首先,相對於一些閉門造車式的產品開發,ZARA的產品設計和開發完全由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消費者在其全球幾千家門店中的購買行為、產品反饋等會被及時匯總給總部,為設計師提供新款式依據,以此做生產銷售決策,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同時,ZARA快速的供應鏈體系也是它能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的助力器,相對於普通服裝企業3~6個月的生產周期,ZARA從設計理念到上架的平均周期在兩周左右,這是很多企業可望而不可即的。

此外,ZARA的庫存周轉也非常快,平均不到30天的庫存周轉周期,遠遠短於普通服裝企業50~60天,甚至90~100天的周期。

莊淳傑說,從消費者的角度,營造了“看中就買,不能猶豫”的“饑餓營銷”效果,而從品牌的角度,降低了庫存的壓力,保證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當然,ZARA的發展和時代背景也緊密相連。上世紀80年代中期,ZARA開始拓展國際市場,當時在自由資本主義價值觀和自由市場經濟的引領下,追求奢華成風,也正是這些年,形成鮮明對比的實用時裝概念悄然興起,ZARA開始受到青睞。

2001年5月23日,Inditex上市,奧爾特加以66億美元的身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從這時開始,人們才對他有了些許了解。從2001年至今,15年間奧爾特加的資產增長了近700億美元。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5年間,全球經濟疲軟,奧爾特加的個人財富卻增加了450億美元。

2011年,奧爾特加辭去Inditex總裁一職,但每年仍入賬超過4億美元股息。他將余錢投資全球房地產,馬德里、巴塞羅那、倫敦、芝加哥、邁阿密和紐約都有他的產業,累計投資組合價值超過80億美元。

洞察力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評論稱,令奧爾特加、ZARA及其母公司Inditex獲得成功的是其特別的洞察力。追求時尚的人不滿足於傳統商店服飾緩慢的更新速度,奧爾特加深深認識到了這點,決定從根本上縮短整個周期,創造出了ZARA的商業模式。

“奧爾特加從小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敏銳地觀察到了女性消費者對高檔服裝的普遍青睞和昂貴的價格之間的矛盾,並從中形成了後來ZARA的經營思想,即用較便宜的材料仿制流行時裝,並以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的價格出售。”莊淳傑稱,同時,奧爾特加不僅有對於消費者所想所需的敏感,同時他善於經營,能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這些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奧謝亞稱,奧爾特加常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註定要做點什麽的。“有一種更深層的力量在推動著我工作。盡管錢無疑是生活必需的,但我漸漸發現還有其他的理由,而且所有這些理由都是成立的,真是這些理由引領我不停地做事。”他在傳記中說,“我很珍惜我在加拉(GALA)簽訂的第一份工作合同。”

“他做了非常獨特的事情。”投行Berenberg零售分析師威爾遜(MichelleWilson)說:“他擁有‘給顧客他們所想要的’雄心壯誌。”他表示,很多其他零售商則是在判斷顧客想要什麽,然後制造出來,把產品推到顧客面前。

威爾遜說:“這是從消費者中來的一種模式,而非將產品推到消費者面前的模式。”Inditex官方網站顯示,現在該集團旗下擁有ZARA、ZARAHome、Pull&Bear、MassimoDutti、Bershka、Stradivarius、Oysho以及Uterque等8個品牌。

同時,Inditex的制造工廠並不主要在亞洲,而在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以及摩洛哥,以便於更加快速地反應,什麽受歡迎就下單制造更多,改變風格也很容易。

另一分析師鮑勒(SimonBowler)則稱,ZARA模式不是其他品牌很簡單就能夠複制的,需要建立成熟的本地供應鏈。

目前,也有其他高街品牌吸收了ZARA經驗,像英國電商Boohoo和Asos等,規模比Inditex要小得多,但他們也將重點放在追蹤高街時尚潮流,並快速反應,縮短產品上線周期。

可持續模式?

根據Inditex集團2015年的財報,該公司去年銷售額達到209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了逾15.36%,凈收入達到28.82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14.82%。從區域來看,歐洲占據了銷售額的62%,美洲15%,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23%。截至2015年,Inditex在全球雇用了超過15萬名員工。

鮑勒說,目前為止Inditex還是“令人羨慕的”,但未來10~15年很可能出現更多利用類似商業模式的競爭者。

莊淳傑則認為,總體而言ZARA的垂直一體化商業模式是可以持續的,其對於消費者需求的高度敏感、供應鏈的快速反應以及低庫存、快周轉的戰略在未來也仍舊會是其相對於其他品牌的優勢。然而,相較於過去十年“快時尚”的輝煌年代,這一行業本身開始面臨了一些挑戰。

“隨著消費者不斷成熟、中產階層隊伍的龐大以及他們購買力的不斷增加,我們在一些市場,比如中國,已經發現消費者在服裝領域展現出了消費升級。”他如此表示。

OC&C發布的2016年《決勝華服之巔——在中國服裝業的制勝關鍵》報告,對2600名中國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發現尤其對於25~44歲服裝行業的核心消費群體來說,產品質量首次成為了他們的第一考慮因素,而在過去5年中質量並不是中國消費者最關心的因素。中產階層正在積極地改變他們的行頭,尋找高質量的時尚及職業服裝。如果快時尚品牌持續著眼於價格而不是質量,可能會因此無法滿足這一類快速增長的消費群體的需求。

若您對於本文或快時尚品牌及產業、服飾產業如何走出低迷等有相關問題或者看法,歡迎隨時來我們留言區或提問區,和我們參與此次“八旬高齡的世界首富如何運作快時尚服飾品牌主題報道”的編輯、記者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30

【老店新貌】天衣無縫 老裁縫一針一線縫出細節

1 : GS(14)@2016-08-09 07:11:23

裁縫工作從不輕鬆,七字頭的老裁縫更是買少見少。荔枝角道就有一間名「柏林洋服」的洋服店,店裏有一名七十一歲的裁縫師傅-雄哥,四十年來仍堅持手造西裝。雄哥十七歲入行,從少喜歡設計,並一心把裁縫視為終身職業。縱然裁縫這工作很用神,但雄哥仍堅持:「一定會做下去。我對這行很有興趣,入行時已把它當成終身職業。」

尊重客人意見勇於嘗試新事物


以價錢和方便程度來說,現時很多人都會去大品牌買現成的西裝。但雄哥指現成西裝只分大、中、小尺碼,不能準確穿出一個人的身材;反而度身訂造是針對每一個人的身材而造,製成品當然很稱身。加上每人的要求都不同,雄哥亦會尊重客人的要求,跟隨他們的意見去加加減減。例如潮流興收腰貼身,思想開明的雄哥不會只跟隨傳統裁法,反而他願意接受並嘗試新事物。現時雄哥更多了一位年輕柏檔,他既是兒子,也是徒弟。兩人拍住上,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個平衡。身為師傅的雄哥語重心長地對說:「做這行最重要的是謙虛和誠實。專心和用心去做是最基本要做好的事。」



放下西裝換上輕便服飾


身為洋服裁縫,當然對恤衫西裝情有獨鍾。雄哥平日即使不在舖,都會以西裝示人,西裝彷彿是雄哥的標記。就算是出外旅遊,他也是穿着西裝。這次「老工工作室」的創辦人Zip為雄哥來個大變身,一改他平日一絲不苟的正式穿搭。這次希望營造一個輕鬆、醒目同時保留雄哥個人風格的造型。Zip選了一件淺藍色恤衫配以雄哥平日很少嘗試的白色收腳長褲,再外披一件灰藍色的外套,整體感覺輕鬆自在了不少,少了一份正式西裝的拘束感。最後加上一頂啡色賊仔帽,為整個造型畫龍點睛。雄哥都禁不住說:「我幾十年來都是恤衫西裝,這次確實是個大突破。我很喜歡。」【老店新貌】系列重溫:第一集鐵漢刀王:http://goo.gl/9nI8IH第二集手雕麻雀女將:http://goo.gl/AhRdja化妝:Iris Luk Makeup 
facebook:老正工作室撰文:張嘉恩攝影︰馬文洛美術:鄭文欣(特約專題)



(裁縫四寶:直尺及彎尺、軟尺、剪刀和頂針。)

(人手完成一套西裝需要足足一日。)

(雄哥現時與兒子二人拍住上,融合傳統與現代。)



(雄哥稱自己365日都以西裝示人,今次可算是個大突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08/197270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