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27降息降准点评:证伪货币政策转向,安抚市场情绪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754


任泽平、冯赟


事件:央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5%;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银行降准0.5%;对财务公司降准3%。

点评:
1)同时降息降准是猛药,超市场预期,证伪货币政策转向。逆回购350亿、加量续作1300亿MLF和627降息降准,表明货币政策宽松方向不变,证伪市场对货政转向的担忧。我们此前曾强调,在经济衰退和物价通缩背景下,货政宽松方向不变,只是改变节奏和工具。

2)预计7月流动性改善。6月流动性较5月变紧,主要是上缴财政收入、存款准备金和大行分红等季节性因素叠加央行正回购和不续作MLF,我们认为随着季节因素消除和货币宽松,7月份流动性将改善。

3)利好稳增长和房市。定向三农和小微降准,助力稳增长,降息利好稳房市。维持下半年经济探底判断,但仅是低水平企稳,仍需货币、财政和改革政策友好。

4)政策目的安抚市场情绪。近期在市场担心货政转向、查配资去杠杆、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影响下,股市暴跌,事态蔓延可能酝酿股灾甚至小型金融危机。此次降息降准证伪货政转向,消除市场担心,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5) 牛市调整而非重回熊市,市场将趋于理性。最近空头再现江湖,带杠杆的市场恐慌性杀跌。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方向未变,流动性不会趋势性收紧;监管层鼓励发展 直接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未变,对配资的控制是为了控制风险和规范发展,而不是为了打压;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变,部分改革领域出现争论,改革从方案 准备期进入落地攻坚期和深水区,市场将检验改革诚意。(国泰君安宏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16

央行降息0.25个百分点并定向降准(附官方解读)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749


6 月27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1)对“三 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 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 运用效率的作用。



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 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 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完)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答记者问

1、此次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背景是什么?


答: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加强信贷政 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多种工具组合,保持流 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适当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总体看,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 裕,社会融资结构有所改善,各类市场利率均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 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 展,并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我国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实际利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为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鉴此,经国务院 批准,人民银行决定再次定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结合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以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 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此次定向下调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内容:一是对2015年初考核中“三农”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 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已对“三农”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并累计对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二是 对2015年初考核中“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点。此前,已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这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 行和外资银行,只要在2015年初考核中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均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1个百 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三是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增强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功能,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纾解国有企业资金和成本压力,支持 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3、此次为何没有在定向降准的同时普降准备金率?

答:4月末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 点后,银行体系备付金水平一度达到历史高位,预计6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备付金水平仍将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同时,货币市场隔夜利率最低时降至接近1%的历史 低位。近期受新股发行冻结巨量资金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与最低点相比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上较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准 备金率来提供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 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本届一贯重视定向调控,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继续实施定向调 控、结构性调控。此次定向降准的目的正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的能力,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利于 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何积极意义?

答:2014 年以来,为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先后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 基准利率累计下调0.9个百分点至5.10%,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0.75个百分点至2.25%。在基准利率连续下调的引导下,2015年5月 份,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较去年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定价更趋理性,存款 利率总体有所下行,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定价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也有明显下行,社会融资成本整 体有所降低。

从近几次降息的效果看,贷款利率虽已全面市场化,但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具有较强的导向和信号作用,进一步下调贷款基 准利率可望继续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巩固前期 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5、下一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答:此次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 贷款基准利率,重点是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优化结构的重要功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下 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意把 握好宏观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 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 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19

万亿人民币地方债务置换是否影响央行进一步降息?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700


作者:陈琳

老 虎财经讯 中国现如今正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一方面巨额债务迫使其努力降低杠杆,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又使其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来增加市场流动资金,以此刺激经济。很 明显,中国在增加现金流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低杠杆。这也说明中国政府正面临着两项无奈的选择:如果通过人民币贬值来稳定经济增长,就会加剧资本外流的风险; 但是如果想阻止资金进一步外流,就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并防止经济继续恶化。

中国可能走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

鉴于央行今年所采取的降准降息措施在刺激经济方面并未有明显成效,金融网站Zerohedge的分析师预计,中国最终可能会迈向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时代,并将可能走向债务货币化,其实这些都是有背常规的。

很 显然,长期再融资操作在中国已经成为事实,金融界对中国再融资计划的是非曲直也进行着激烈的辩论。根据一项统计,中国地方政府显然已经背上了高额负债,其 总债务负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其中很大一部分债务属于通过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筹集而积累的表外贷款,所以再融资操作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 帮助中国地方政府减少巨量的偿债成本。

此外,Zerohedge还进一步预测,中国央行将最终将完全依赖再融资操作的方式来完成QE政策。

再 融资这一方法就是将现有的高息地方债务转换成低息长期市政债券。作为债务置换的一部分,今年首批债务供应规模为1万亿元,他们已经被分解到了地方,其后为 了填补预算赤字又新增了6000亿元的指标。虽然这是去年发行规模的四倍,债务增加量还是可以承受的,因为该计划的出发点是好的。更确切的说,巨量的供应 额将作为债务置换的一部分,帮助当地政府债务减轻偿债成本,从而去杠杆化。

纸上谈兵或许不错,但是当那些省级的早期尝鲜试水者来说,他们发现银行业对新发行债券的需求却是不温不火,于是就给央行留下了两种选择:1)全面购买长期债券;2)为商业银行提供低利率、长期限的银行贷款以刺激信贷需求。

有国外分析师认为中国离完全的货币化宽松政策也只是一步之遥。

对此现象,摩根斯坦利作过以下一段评析:

地 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s)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中国政府当时为了快速推动经济的发展, 向市场投入了20万亿美元的债务项目。虽然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借钱做项目,但是由于《中国预算法》的限制,地方政府是不能直接从金融市场贷款的。因此, 为了融资完成基础设施项目,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大量的表外融资,于是我们见证了LGFVs的快速发展。今年五月中旬公布的LGFV债务置 换项目中,财政部公布了1万亿人民币的债务置换额度。随后六月份又继续增加了1万亿元的债务置换额度,总额达到2万亿元。而且中国银行业被要求向地方政府 发行一定额度的贷款,其规模至少要达到债务置换的额度。地方政府债务期限为1到10年,利率为国债利率率的1-1.3倍。

根据下图显示,截至目前,在两万亿的债务置换额度中,成功置换比例达到19%。




当然,中国政府目前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无非就是为了暂缓当前债台高筑的问题。这项债务置换计划不仅仅是为了救助中国地方政府,而且也是对银行业的解救。鉴于目前地方政府的高债务负担,有相关分析师认为目前还无法预计会有多少地方政府能够最终成功偿还其债务。

宽松政策难逃老路子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分析报道,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来缓解地方政府的高偿债压力,尽管政府一方面主张市场力量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实际上依然偏向于依赖那些老方法来保持其金融体系的稳定。

很多观察者就认为此前央行1%的降准措施就代表了一个信号——政府的优先考虑就是支撑GDP的增长。而且当地政府获得债券再融资,代表了政府的隐性支持。

为 了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2015年,中国允许各省发行的债务规模至少达到了2.6万亿人民币(4190亿美元),这是20多年来地方政府首次发行债券。为 给高风险的土地和房地产交易提供资金,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18万亿元的银行贷款和债务——这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由于房地产经济的低迷,放贷资 金最多的国有银行承担着最大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旨在允许地方政府对短期银行贷款进行再融资,这些银行贷款的利息高达7%。作为解决债务问题的一种方式,这项措施在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当中倍受到追捧。

然而,这又与九十年代政府对国有银行实施救助十分类似。回到当时,政府向银行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新鲜资金,同时将坏账从银行系统剥离。而最终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被成功追回。

今年五月份,中国政府要求国有银行购买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实际上是将之前利息较高的贷款置换成债券。并有效转换成高利率贷款。有分析师表示,如往常一样,该措施更像是国家资源的转移。

评级公司惠誉(Fitch Ratings)的资深分析师Terry Gao认为;“银行仍将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最大买家,这意味着风险仍然保留在金融体系之内。这跟中国九十年代末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大同小异。”

地方政府可直接与银行协商将到期贷款置换成债券。由于债券收益率要低于贷款利息,银行的利润将面临挤压。为了提高银行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允许银行业利用地方债务作为抵押向央行申请低利率贷款。

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债务置换对银行业来说是一项很有效的债务重组。”

以下图表是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各地区的收入增长情况,以及该债务置换项目对加权平均期限(Weighted Average Maturity)以及融资成本的影响。










债 务置换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救助项目,这有助于银行业减少信用风险,改善资本状况,但另一方面,一旦当2万亿的债务成功置换,这也意味着银行将失 去一部分利息收入,这相当于其产业收入的2%。此外,银行业向央行贷款再向个人及企业放贷的操作是否会增加整体的信贷风险还不得而知。同时,新增的债务置 换额度将服务于保持利率的低水平。然而,在现实中,中国各种纷繁复杂的宽松政策有时却互相抵触。

五花八门的宽松政策时而互相抵消影响

最近,路透社认为中国市政债券发行的激增实际上推高了利率,从而消弱了降低偿债成本的效果。据悉,地方政府在寻求途径对那些高成本负债进行再融资的过程中,单单上个月的负债总额就超过了6000亿美元。

有很多交易者认为当更多债务发行之后,政府债券收益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有所上涨,因此央行在提振乏力的经济增长同时,又面临着巨量的地方债券发行。

根 据最近债券市场的走势来看,今年债市从5月中旬开始下跌,尤其在5月25日,5年期国债利率的交易创造了历史最差纪录。而且这次下跌的背景特别诡异,因为 从5月初到现在的1年期国债利率下降了接近1%,用债券的术语叫做收益率曲线变陡。根据海通证券的分析师姜超的说法,这表示市场预期未来的利率会更高,也 就是目前的低利率不可持续。债券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为宽松货币投了不信任票。

一家大型银行的资深交易人士也表示“政府债券期货的突然下跌实际上与整体的货币政策趋势相违背。”

这 也印证了Zerohedge一个月前所作出的一个分析:中国央行最终将为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承担责任,由于地方债的利率接近国债利率,对国债几乎是完全替 代,这意味着,实质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供应量将在下个月增加2万亿元。如果所有地方债务最终得到再融资,其结果将相当于额外供给20万亿人民币的财政 预算。

除此之外,中国当局目前所实行的宽松政策看似五花八门,但是还是无法走出那些老路。比如,今年接连实施的降准降息却消弱了资产证券 化产品发行的市场效果。尽管央行自今年11月份已经三次降低了基准贷款利率,其地方债务利率实质上还是上涨。看来也只有等待时间来证明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能否让经济逐渐企稳回升。(老虎财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25

国泰君安:下半年有2次降息3次降准 牛市根基不变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111

作者:任泽平

近 期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处下行通道。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交相升温。对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 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我国下半年经济探底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未来货币会保持宽松,维持今年下 半年有两次降息三次降准、平均一个月一次的判断。

他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在2015年下半年探明底部,到 2016年再确认经济探底后是L型还是U型走势。实际上,近期经济已经出现政策性企稳。比如,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汇丰PMI指数均略有回升,建 筑业订单大幅回升;发改委 5月18日至20日密集批复4500亿元基建项目;国办发40号文要求银行保障地方融资平台在建项目后续贷款;4月财政支出增长高达33.2%。5月以来 稳增长力度明显加码,预计经济二季度暂稳。

任泽平认为,房地产见底则经济见底。按照房地产销售、土地购置再到房地产投资这样一个传导过程,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企稳是大概率事件。实际上,今年四五月的房地产投资数据已经显现出回升迹象。

他 说,在降息、降准、首付比调低、认房不认贷、营业税减免购房年限从5年降到2年等政策作用下,一二线城市地产销量明显回升,土地购置开始加快,北上广深甚 至出现10%以上的价格上涨,未来密切观察三四线城市地产销量和投资。根据人口周期预测,未来5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可以保持0至5%的正增长。如果房市销量 和土地购置持续回暖两三个季度,有可能会改变居民购房预期,房地产投资有望软着陆,经济实现从政策性企稳转向市场性企稳。

对于近期政策如何调整,任泽平认为,短期内降准的必要性有所削弱,但未来的货币将保持宽松,因为经济仍旧低迷、物价面临通缩压力。而且,中国目前还面临一个挑战:出现流动性陷阱迹象。

针 对当前短端利率几乎下降到底,而银行隐性不良率高、放贷意愿不足、实体经济融资难且贵、长端利率下降困难等流动性陷阱迹象,预计央行会将六大货币政策工具 并用:取消超额准备金利息;降准降息+定向降准;对商业银行抵押再贷款+扩大抵押品;扭曲操作,收短放长;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 注资政策性银行+定向放贷。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接下来资本市场的走势?


任泽平: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三种前景:第一种,经济L型,牛市有顶部,不能实现从成长股向价值股、周期股的风格切换,不能完成从政策资金分母驱动转向企业盈利分子驱动,类似1996年至2001年的牛市。1996年至2001年和2005年至2007年两轮牛市中间有断档,主要是因为企业盈利一口气没接上,经济一直到2003年才复苏,2001年牛市在国有股减持和监管趋严压力下见顶。

第二种,经济U型,牛市不言顶,能够实现风格切换,完成从政策资金分母驱动转向企业盈利分子驱动。那么这轮牛市将是1996年至2001年牛市和2005年至2007年牛市的叠加,我们将见证中国证券史上最大最强的牛市,可比2009年以来美国持续6年并创出新高的大牛市。大的牛市一定要能够实现轮动。

近期调整更多是短期因素所致:一是严查场外配资,二是投资者主动去杠杆,三是打新冻结大量资金。长期来看,本轮牛市根基并没有发生动摇,包括一系列改变还在持续推进,货币偏向宽松,流动性相当充裕。对于牛市充满信心。

2015年下半年需观察经济能否探底企稳,需具备经济失速的尾部风险消除,风险评价下降。2016年上半年需观察地产投资和出口能否回升,并带动企业盈利改善。

第三种,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重回熊市。转型失败的可能原因来自改革遇阻、社会信心再度受挫、利率汇率调整不及时引发产业空心化等。

我目前给这三种前景判断的概率是3:5:2。另外,我相信这个经济U型的底不会太深,应该会走出一个类似“浅碟”型的回升。2015年下半年会明朗,应密切观察房地产销量和投资,2016年上半年观察可能的汇率调整和出口回归均值。

中国证券报:资本市场的震荡会反复上演吗?下半年关注哪些板块?


任 泽平:近期多空双方进行了激烈争斗,但我相信近期的调整更多是短期因素所致:一是严查场外配资;二是投资者主动去杠杆;三是打新冻结了大量资金。长期来 看,本轮牛市根基并没有发生动摇,包括一系列改变还在持续推进、货币偏向宽松,流动性相当充裕。按照目前的趋势,我们对于牛市充满信心。

下半年建议投资者关注四大主题:国企改革 ;京津冀一体化;十三五规划;互联网+ 、智能制造、军工等代表未来产业升级方向的行业。只要牛市根基还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就存在。(来源:国泰君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75

央媽行動了:對稱降息25BP+定向降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894.html

央媽行動了:對稱降息25BP+定向降準

第一財經日報 李德尚玉 宋易康 2015-06-27 17:56:00

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與此同時,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以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對“三農”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

央行有關負責人就定向降準並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答記者問時表示,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的接續關鍵期,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需要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通過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並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我國物價水平仍在低位運行,實際利率高於歷史平均水平,也為運用存款準備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條件。鑒此,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定向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結合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以更好地平衡好總量穩定與結構優化的關系,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對於此次為何沒有在定向降準的同時普降準備金率,央行有關負責人稱,4月末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後,銀行體系備付金水平一度達到歷史高位,預計6月末銀行體系超額備付金水平仍將保持在3萬億元左右。同時,貨幣市場隔夜利率最低時降至接近1%的歷史低位。近期受新股發行凍結巨量資金影響,銀行間市場利率與最低點相比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上較為充裕,並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提供流動性。

2014年以來,為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銀行先後三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9個百分點至5.10%,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75個百分點至2.25%。在基準利率連續下調的引導下,2015年5月份,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6%,較去年同期下降0.91個百分點,創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金融機構存款定價更趨理性,存款利率總體有所下行,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定價格局基本形成。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顯現,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也有明顯下行,社會融資成本整體有所降低。

從近幾次降息的效果看,貸款利率雖已全面市場化,但央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仍然具有較強的導向和信號作用,進一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可望繼續引導實際貸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也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的籌資成本,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鞏固前期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

至於下一步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調控方面的考慮,上述負責人稱,此次定向降準並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重點是要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優化結構的重要功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更加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註意把握好宏觀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16

10個月內央行四度降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498

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大樓前走過。(2011年6月14日攝) (新華社 梁誌強/圖)

8月25日,央行再出“雙降”大招。

央行決定自8月2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7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同時,央行宣布,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不變。除降息外,央行再次降準,宣布自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這是10個月內以來央行的第四次降息,前三次降息分別為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和2015年的5月。央行為何連連降息?

對此,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強調: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仍存下行壓力,降低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主要目的是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對沖匯改引發的流動性缺口。

此外,方正證券首席策略師郭艷紅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從“8·11”匯改,到8月PMI創新低,以及國企改革低於預期,都使得證券市場投資者對經濟下行的擔憂在加重。“雙降”成為股票市場反彈的催化劑,後續尚需經濟的企穩作為基礎。

截至8月24日收盤,上證指數暴跌7.63%,跌破3000點收於2964.97點;深圳成指暴跌7.04%,逼近萬點;創業板指數暴跌7.52%,跌破2000點收於1990.71點。

當日市場多方面消息稱,證監會已經放棄“救市”,證金公司也已不再出手,轉讓股票所得資金也已經歸還商業銀行借款,並無充裕流動性繼續護盤,一時間市場上人心惶惶。

於是,當日晚間“央媽”就出手了,隨後“證媽”也並未閑著。證監會官方微博轉發中金所消息稱,為抑制市場過度投機,防範和控制市場風險,促進股指期貨市場規範平穩運行,中金所將采取一系列股指期貨管控措施。

另據華爾街見聞消息,在央行“雙降”之前,據投資者市場情緒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市場動蕩、A股暴跌的大背景下,短期內對A股失去信心的投資者比例已經高達90%,未來幾周離場觀望的投資者比例因此也占到了62.2%。

對於“雙降”對A股的影響,南方基金楊德龍對新京報認為,央行降息降準對經濟和股市都是及時雨,有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提高投資者信心,促使股市觸底反彈。

楊德龍稱,之前市場普遍預期央行會降準,但預期到降息的很少,現在“雙降”大大超出市場預期,體現了中央對經濟和股市呵護態度。經過連續四天大跌,A股市場超跌嚴重,技術性反彈一觸即發,而央行降息降準剛好成為反彈催化劑。

不過,經濟學家滕泰表示,降準降息早就該出。現在出,早已落後於經濟下行速度,落後於通貨緊縮的情況,落後於人民幣意外大幅貶值造成的外匯流出的對沖要求,落後於股災。一個有用的政策選擇可以選擇在前瞻性的好時機出,也可以選擇一再錯過的差時機出。總是選擇後者,中國經濟就不斷為之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34

新台幣加入貶值戰 央行會否降息?

2015-08-24  TCW


面對國內經濟成長面臨「保二」、人民幣劇貶、美國升息等三大利空壓境,台灣央行要如何因應,已經成為國人關心焦點。

雖然外界期待解決台灣經濟困境的短期特效藥,是新台幣速貶,甚至最好一路貶到多數業者期望的一美元兌新台幣三十四元價位,但以央行是匯市最大造市者角度來 說,急貶的新台幣將有兩大隱憂:一來造成進口物價快速膨脹,二來將吸引國際禿鷹集團追殺新台幣,甚至上演近期新興市場股匯雙殺、外資大撤退的悲劇。

因此,新台幣雖然也加入這場貶值大戰,但貶勢較其他亞洲貨幣相對溫和,央行多半是開盤放手、收盤下重手,這樣的操作,有助於創造市場預期新台幣朝貶值方 向,但還沒貶夠的心理。一來,可以吸引更多新台幣空單,節省央行手中銀彈,二來,因為每天都僅小幅貶值,避免進口商乘機炒作哄抬物價。

藉美升息當「東風」拉大兩國利差,間接促貶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出面喊話,人民幣無大幅急貶空間後,新台幣貶勢似乎走穩,但央行仍積極尾盤作價,截至八月十八日,新台幣收盤價創二○○九年十月以來新低,達三二.六五元兌一美元,顯示央行壓低新台幣態度並沒有改變。

央行這種一收一放的「預期管理」,也凸顯其利率政策,在無意鬆動貼放利率等指標利率下,央行積極引導銀行間的隔夜拆款利率,創○.三七%的四年新低,導引 國內市場長、短期利率全面下滑;加上美國聯準會七月會議紀錄公布,市場對九月美國升息有預期心理,也讓央行總裁彭淮南順利借來東風,藉由拉大美、台利差, 間接促貶新台幣。

事實上,這套手法正是央行一直以來強調總體審慎政策的思維核心,不輕易動用或宣告政策目標,但藉由改變部分監管或調控市場供需來達到,例如放寬部分地區房貸信用管制條件,而非降息。

儘管市場猜測央行九月底理監事會可能宣布降息,但以央行目前做法來看,以微調手法維持雙率雙低,將不致採取調降貼放利率的激烈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9

圖解 五次降息後,買房還貸可以省多少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611.html

圖解 五次降息後,買房還貸可以省多少錢?

第一財經日報 2015-10-28 10:42:00

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降息降準的節奏顯著加快,這對於廣大貸款購房者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26

降息不利內銀淨息差與內險淨投資收益率

上星期五晚人行宣佈降息與降準, 更進一步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全面自由化. 相信這是推動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的其中一步. 事實上, 法國, 英國和美國已經表明支持人民幣成為SDR貨幣籃子中的第五種貨幣. 看來, 11月份有好消息的呼聲高唱入雲. 

然而, 降息對內銀的淨息差有不利影響, 可以從內銀公佈的經營數據得到引證. 此前, 內地今年分別在3月, 5月, 6月和8月減過息, 建行今年首季和半年的淨息差分別為2.72%和2.67%, 同比分別下跌9個和13個基點. 原因不難理解. 活期存款是銀行相對較低成本的主要資金來源, 由於活期存款的利率本身已經很低, 即使減息, 銀行從活期存款可以節省的利息支出並不多. 以建行半年報告的數據為例, 活期存款佔客戶存款總額高達46.26%, 上半年因著降息, 平均成本率只是下降了0.01%. 但利息收入方面, 因著降息, 公司類貸款和個人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分別下跌了0.21%和0.23%. 此外, 內地將進一步發展債券市場, 鼓勵企業透過資本市場融資, 從而減少對銀行貸款的依賴, 這對內銀有深遠影響.



降息對內險股的投資收益也有負面影響. 原因是保險公司持有大量定息工具, 包括債券和定期存款. 以中國人壽半年報告數據為例, 債券配置和定期存款配置比重分別達到41.51%和29.26%. 保險公司持續不斷會收到新資金, 包括舊保單的續期保費和新保單的保費, 再加上定息工具派發的利息以及定息工具到期回竉資金需要再投資, 降息對固定收益資產再投資的收益率非常不利. 

事實上, 中國人壽上半年的淨投資收益率便由去年同期的4.75%下降至4.37%. 根據中國人壽年報, 投資回報率假設從5.1%開始, 每年增加0.1%至5.5%後保持不變. 如果淨投資收益率過低, 便需要靠已實現收益或者通過淨利潤反映的公允價值收益等等. 幸好, 低息環境增加壽險產品的相對競爭力和需求, 有利新保單銷售以致新業務價值的增長. 

此外, 如果降息能夠刺激A股上升, 對內險股的權益類投資組合有正面影響. 以中國人壽為例, 權益類投資配置比例高達16.85%, A股表現勢必影響價差收入甚至當期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73

七成上市櫃公司小金庫 踩進地雷區 中國五次降息,加重台商套利投資風險


2015-11-16  TCW

上千億資金在中國流通,逾千家企業持有相關理財商品,受人民幣雙率雙跌拖累,導致風險大增,報酬率不如預期。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衰退導致利率、匯率雙降,檯面上除了衝擊七成以上台灣上市櫃公司營收獲利外,檯面下更令人擔心的是,連公司的小金庫恐怕也遭殃。

所謂小金庫,就是每家公司財務長替公司進行套利的資金,而這規模有多大?

資訊不透明報酬率比定存還要低

據金管會統計,二0一四年台灣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獲利創新高,達新台幣二千一百三十七億元,但實際匯回台灣的比率僅二二.五%,等於還有上千億資金通通都在中國境內,扣除再投資,剩下的資金當然不可能只做定存,最常見的就是購買中國銀行業者所發行的理財商品。目前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有一千一百多家上市櫃公司有投資中國業務,其中超過七成都公告過本身或者代子公司公告取得這類商品的訊息,但這類訊息往往除了標的物名稱外,包括類型、預期收益、保本與否通通不得而知,只能等到公司再度處分時,才能看到損益與否。

如果都能賺錢,股東自然沒疑問,但關鍵就在於這些理財商品獲利越來越難,先看三個實例:

實例一:代工龍頭大廠鴻海今年初代子公司富 士康(瀋陽)精密公告處分理財商品,該商品是中國農民銀行發行名叫「本利豐」的商品,總投入金額是人民幣一億一千萬元,處分利益約人民幣一百三十一萬元, 換算投資報酬率僅一.一%,比中國境內的人民幣大額定存利率還少,更比不上市場平均理財預期收益率五%。實例二:立隆電子十月份代子公司立隆電子(蘇州)公告處分理財商品,該商品是中信銀行蘇州分行換匯寶理財商品(保本收益型),總投入金額是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處分利益是人民幣四萬五千元,換算報酬率居然只有0.三%,比台灣一年期定存利率還少。實例三:汽車配件大廠同致電子十月初代子公司同致電子科技(廈門)公告處分理財商品,該商品是興業銀行「金雪球二號」人民幣理財商品,總投入金額是人民幣三千六百五十萬元,處分收益是人民幣三萬五千元,報酬率竟只有0.0九%!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目前理財商品類型中,非保本浮動收益類最多,銷量占總量七成以上,也是台灣上市櫃公司最常買到的,這類商品有的號稱報酬率可以達雙位數。

危機主因:中國債市陷泡沫風險為什麼這類最大宗的理財商品會出現報酬大幅下滑?因為該商品多半以本金用於傳統債券投資,而本金賺得的收益再去投資股市指 數、房地產、商品價格或者對賭利率等。一旦本金投資也出了問題,後面衍生的投資效益就等於掛零,銀行就會被迫以預期最低收益率兌付,甚至有銀行因為擔心違 約,選擇提前終止該理財商品的窘境。

這股趨勢從今年來一直惡化中,截至八月底,中國理財商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四.五四%,是近一年來新低,原因和中國央行有關。因為從去年十一月以來,中 國已經有五次降息及四次降準動作,市場資金過多,導致投資商品報酬轉差,影響到理財商品收益率,年底前可能面臨保四大戰。更深層的來看,這將是目前中國堡 市陷入泡沫危機的跡象。先來看一個統計數據,截至十月底的過去六個月,中國一年期AAA級公司債收益率下跌九十八個基點至三.0二%,而同期銀行理財商品預期收益率並未等比例下滑,僅下跌六十二個基點王四.五%。

用白話來說,就是中國的銀行去買最優質公司債收益率,都還不足以償還承諾給客戶的收益,那麼銀行就得去購買殖利率高但違約率也高的公司債,或者是用槓桿擴大投資,等於銀行把更多風險攬在自己身上,但當原本只是賺利差的銀行變得更加有風險,買商口叩的台灣客戶自然也避不了。

中國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分析,隨著中國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因為房市下滑而需求萎縮,以及後來第三季股市的大跌,大量理財商品資金轉入債市,並通 過期限錯配(編按:拿客戶短期存款資全買長期到期、較高利率的債券)等槓桿方法來衝高收益率,未來只要遇到某件大金額違約,就可能成為金融市場的下一個風 暴眼。

如何自保?在財報出爐前主動發問對照中國銀監會最新資料顯示,到九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一.五九%,是過去六年新高。同時,官方對於避免大企業違約態度採取觀望,即便央企中國中鋼集團子公司發行的債券,都因無力償還而宣布延後支付利息,加上之前的大型企業,例如:保定天威英利、南京雨潤集團等民營企業也一度傳出違約,債務違約潮似乎醞釀中。

面對這已知,但不知會何時發生的黑天鵝,台股投資人能做的就是多向手中持股公司發言系統或財務長詢問,所購買的理財商品是否會影響公司收益和資金調度,否則等到第四季全年財報編成後,才看到公司業外投資收益或現金流量驟減,股價恐已先跌一段了。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