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七成上市櫃公司小金庫 踩進地雷區 中國五次降息,加重台商套利投資風險


2015-11-16  TCW

上千億資金在中國流通,逾千家企業持有相關理財商品,受人民幣雙率雙跌拖累,導致風險大增,報酬率不如預期。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衰退導致利率、匯率雙降,檯面上除了衝擊七成以上台灣上市櫃公司營收獲利外,檯面下更令人擔心的是,連公司的小金庫恐怕也遭殃。

所謂小金庫,就是每家公司財務長替公司進行套利的資金,而這規模有多大?

資訊不透明報酬率比定存還要低

據金管會統計,二0一四年台灣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獲利創新高,達新台幣二千一百三十七億元,但實際匯回台灣的比率僅二二.五%,等於還有上千億資金通通都在中國境內,扣除再投資,剩下的資金當然不可能只做定存,最常見的就是購買中國銀行業者所發行的理財商品。目前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有一千一百多家上市櫃公司有投資中國業務,其中超過七成都公告過本身或者代子公司公告取得這類商品的訊息,但這類訊息往往除了標的物名稱外,包括類型、預期收益、保本與否通通不得而知,只能等到公司再度處分時,才能看到損益與否。

如果都能賺錢,股東自然沒疑問,但關鍵就在於這些理財商品獲利越來越難,先看三個實例:

實例一:代工龍頭大廠鴻海今年初代子公司富 士康(瀋陽)精密公告處分理財商品,該商品是中國農民銀行發行名叫「本利豐」的商品,總投入金額是人民幣一億一千萬元,處分利益約人民幣一百三十一萬元, 換算投資報酬率僅一.一%,比中國境內的人民幣大額定存利率還少,更比不上市場平均理財預期收益率五%。實例二:立隆電子十月份代子公司立隆電子(蘇州)公告處分理財商品,該商品是中信銀行蘇州分行換匯寶理財商品(保本收益型),總投入金額是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處分利益是人民幣四萬五千元,換算報酬率居然只有0.三%,比台灣一年期定存利率還少。實例三:汽車配件大廠同致電子十月初代子公司同致電子科技(廈門)公告處分理財商品,該商品是興業銀行「金雪球二號」人民幣理財商品,總投入金額是人民幣三千六百五十萬元,處分收益是人民幣三萬五千元,報酬率竟只有0.0九%!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目前理財商品類型中,非保本浮動收益類最多,銷量占總量七成以上,也是台灣上市櫃公司最常買到的,這類商品有的號稱報酬率可以達雙位數。

危機主因:中國債市陷泡沫風險為什麼這類最大宗的理財商品會出現報酬大幅下滑?因為該商品多半以本金用於傳統債券投資,而本金賺得的收益再去投資股市指 數、房地產、商品價格或者對賭利率等。一旦本金投資也出了問題,後面衍生的投資效益就等於掛零,銀行就會被迫以預期最低收益率兌付,甚至有銀行因為擔心違 約,選擇提前終止該理財商品的窘境。

這股趨勢從今年來一直惡化中,截至八月底,中國理財商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四.五四%,是近一年來新低,原因和中國央行有關。因為從去年十一月以來,中 國已經有五次降息及四次降準動作,市場資金過多,導致投資商品報酬轉差,影響到理財商品收益率,年底前可能面臨保四大戰。更深層的來看,這將是目前中國堡 市陷入泡沫危機的跡象。先來看一個統計數據,截至十月底的過去六個月,中國一年期AAA級公司債收益率下跌九十八個基點至三.0二%,而同期銀行理財商品預期收益率並未等比例下滑,僅下跌六十二個基點王四.五%。

用白話來說,就是中國的銀行去買最優質公司債收益率,都還不足以償還承諾給客戶的收益,那麼銀行就得去購買殖利率高但違約率也高的公司債,或者是用槓桿擴大投資,等於銀行把更多風險攬在自己身上,但當原本只是賺利差的銀行變得更加有風險,買商口叩的台灣客戶自然也避不了。

中國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分析,隨著中國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因為房市下滑而需求萎縮,以及後來第三季股市的大跌,大量理財商品資金轉入債市,並通 過期限錯配(編按:拿客戶短期存款資全買長期到期、較高利率的債券)等槓桿方法來衝高收益率,未來只要遇到某件大金額違約,就可能成為金融市場的下一個風 暴眼。

如何自保?在財報出爐前主動發問對照中國銀監會最新資料顯示,到九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一.五九%,是過去六年新高。同時,官方對於避免大企業違約態度採取觀望,即便央企中國中鋼集團子公司發行的債券,都因無力償還而宣布延後支付利息,加上之前的大型企業,例如:保定天威英利、南京雨潤集團等民營企業也一度傳出違約,債務違約潮似乎醞釀中。

面對這已知,但不知會何時發生的黑天鵝,台股投資人能做的就是多向手中持股公司發言系統或財務長詢問,所購買的理財商品是否會影響公司收益和資金調度,否則等到第四季全年財報編成後,才看到公司業外投資收益或現金流量驟減,股價恐已先跌一段了。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