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綜援加 3% 追不上通脹租金升幅

1 : GS(14)@2010-11-03 22:49:2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20978
【本報訊】凍結兩年的綜援金有望來年上調。政府昨日提交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的文件建議,明年 2月 1日起,生果金及綜援金將會按社援物價指數調整,增加 3%,單身綜援戶的標準金額將增加約 55元至 1,885元。不過,關注綜援檢討聯盟指出,政府今次增加的只是標準金額,但租金津貼自 03年起沒有調整,未能追上租金猛升。
勞工及福利局的文件顯示,根據社援物價指數,截至今年 9月為止,綜援金、傷殘津貼、生果金應有 3%升幅。按照調整機制,新的綜援金額將在明年 2月生效,但正式的升幅仍有可能因應最新的物價變化而改變,具體的加幅要待 10月底的數據出籠後,才能確定。
生果金加 30元

現時單身健全人士的綜援標準金額為 1,830元,上調 3%後,受助人每月可領取 1,885元標準金。四人家庭的標準金額現約 5,800元,調整後的標準金約 5,974元。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幹事歐陽達初表示,這是兩年來首次調高綜援金。不過,近年的累積通脹不只 3%,加幅根本追不上物價,亦反映社援物價指數的計算方法需改善。
政府今次只是調整綜援的標準金額,但租金津貼沒作出調整。歐陽達初表示,租金津貼由 03年至今都沒有增加,單人租津上限約 1,260元、兩人租津上限約 2,550元。不過,現時一個套房的月租已接近 2,800至 3,000元,政府有需要同時作出檢討。
此外,生果金同時會作出調整,增加 30元至 1,030元。政府 2010至 2011年度的綜援金及生果金開支分別為 185億元和 88.7億元。
2 : 鱷不群(1248)@2010-11-03 23:04:59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3 : GS(14)@2010-11-04 21:38:51

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4 : 鱷不群(1248)@2010-11-04 22:24:00

3樓提及
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5 : GS(14)@2010-11-05 00:03:47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美國
6 : 鱷不群(1248)@2010-11-05 07:02:13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美國

錢從何來?
另一個是黨爭問題
7 : GS(14)@2010-11-05 22:11:07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美國

錢從何來?
另一個是黨爭問題


把印的錢改做這樣啊
8 : 鱷不群(1248)@2010-11-06 09:43:15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美國

錢從何來?
另一個是黨爭問題


把印的錢改做這樣啊

印銀紙搞基建,仍然無改問題本質,通漲仍會肆虐;印銀紙買國債,還不是一樣。基建計劃,共和黨殺得的都殺了,民眾也抱怨現時財赤太大,恐會禍延幾代
9 : GS(14)@2010-11-06 11:21:28

但是他們一路印一路搞基建,只要印得夠多,多多都無晒
10 : 鱷不群(1248)@2010-11-06 13:05:18

9樓提及
但是他們一路印一路搞基建,只要印得夠多,多多都無晒

發得國債是要還的。
11 : GS(14)@2010-11-06 13:18:04

10樓提及
9樓提及
但是他們一路印一路搞基建,只要印得夠多,多多都無晒

發得國債是要還的。


唔緊要就印出來,自己做自己債主都得...
12 : 鱷不群(1248)@2010-11-06 13:25:51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9樓提及
但是他們一路印一路搞基建,只要印得夠多,多多都無晒

發得國債是要還的。


唔緊要就印出來,自己做自己債主都得...

基建誰人出錢搞都可以,但錢印出來的唯一後果只是通漲。在布殊八年之下,美國已過度透支,州政府也快破產了,最應該做的是抖抖氣。我早兩日在Yahoo US見到有人用鴉片來形容QE2,覺得非常合適
13 : GS(14)@2010-11-06 13:34:30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14 : 鱷不群(1248)@2010-11-06 13:52:49

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15 : GS(14)@2010-11-06 14:07:57

14樓提及
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16 : 鱷不群(1248)@2010-11-06 14:40:29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經濟那有這麼容易衰退。

白藍黑如果要顛覆經濟理論,我教他通縮有益經濟,因為減價可以刺激消費,就好似股票,預期股價上升會有人高追,跌了又會有人趁低吸納,如果是好股,是不會持續走低的
17 : GS(14)@2010-11-06 15:26:01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經濟那有這麼容易衰退。

白藍黑如果要顛覆經濟理論,我教他通縮有益經濟,因為減價可以刺激消費,就好似股票,預期股價上升會有人高追,跌了又會有人趁低吸納,如果是好股,是不會持續走低的


通縮的痛苦在於大家的財富都少了,特別是有錢的人...
18 : 鱷不群(1248)@2010-11-06 16:08:40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經濟那有這麼容易衰退。

白藍黑如果要顛覆經濟理論,我教他通縮有益經濟,因為減價可以刺激消費,就好似股票,預期股價上升會有人高追,跌了又會有人趁低吸納,如果是好股,是不會持續走低的


通縮的痛苦在於大家的財富都少了,特別是有錢的人...

通縮就通縮,無事的,有錢的人仍然會更有錢
19 : GS(14)@2010-11-06 16:12:47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經濟那有這麼容易衰退。

白藍黑如果要顛覆經濟理論,我教他通縮有益經濟,因為減價可以刺激消費,就好似股票,預期股價上升會有人高追,跌了又會有人趁低吸納,如果是好股,是不會持續走低的


通縮的痛苦在於大家的財富都少了,特別是有錢的人...

通縮就通縮,無事的,有錢的人仍然會更有錢


比例上多,我想絕對金額就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08

港元貶值成本大增 運輸飲食業憂通脹

1 : GS(14)@2010-11-06 11:52:04

  2010年11月5日

【明報專訊】美國重啟印鈔機導致美元貶值,熱錢湧入香港,炒高資產價格,究竟對香港普羅大眾影響有多大?無論餐飲業以至運輸業的業內人士均表示,通脹壓力已「殺到埋身」,憂慮經濟環境一旦逆轉將難以維生。

「人民幣升值導致食材價格上升,食材價格年初至今升約15%,個別漲價逾1倍,即使來自法國以及挪威的食材亦受歐元升值拖累。」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向本報表示,除了食材來貨價格茘升,租金成本亦是另一壓力來源:「業主續租動輒喊加50%,即使最終加幅降至30%,亦令到餐飲業苦不堪言。」

他表示,雖然在目前樓股齊升下,消費者承受加價的能力較高,但香港飲食業面對兩極化問題,個別在低收入地區如屋鸷等的酒樓,往往難以透過加價轉嫁成本。

本地餐飲業幾乎所有食材來自海外,不過當中以美元計價的少之又少,其中來自內地及歐洲分別佔75%及10%,餘下來自南美、東南亞等各地。美元由6月中旬的高位開始貶值,累積貶值幅度超過14%,與美元掛鹇的港元同樣貶值,變相出現輸入通脹。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理事長李廣林指出,來自內地的罐頭的確有加價壓力,幸好現時仍有較低價存貨。

油價升 的士業﹕生意一落大鑊

游資充裕引發的另一問題,是商品以及資產價格不斷茘升。港九新界的士司機總會主席李志祥表示,的士早、晚車租普遍已上調10元,加至每更360元及310元,油氣價格亦由以往每公里0.7元上調至0.8元,幸現時市道尚算不錯,不過他坦言﹕「生意一落就大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36

民間抗通脹 「智慳五族」登場

1 : GS(14)@2010-11-26 09:59:51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4-932057?category=m



百物騰貴,民間抗通脹衍生「智慳五族」:淘寶族、雜誌贈品族、團購族、二手族、換物族,齊呼慳錢有法。

有精明髮型師淘寶購入新店用具,令成本大減30%;中產一家淘寶購置服裝,支出減20%;成功團購戲票,更享6折(見另文——「團購族 看戲半價熱狗有折」)。

髮型屋負責人阿Don及阿Rick,今年初為髮型屋搬舖裝修準備新用具,阿Don本身是「資深」淘寶迷,經常從淘寶網「掏」到好東西,包括家具、衣物等。他構思新店時,已計劃從淘寶網買燈飾、用具,結果整體節省裝修成本達30%。

從細小的燈膽以至大型的直身櫃,阿Don都親手從淘寶網選購,訂貨前先「熱身」,了解本港相關產品的價格,同時不會專攻淘寶網「超低價」的產品,擔心得不償失。

400元吊燈 較港貨平9成

「事前要做功課,格價一番,才不會招致損失!」阿Don教路。他細數淘寶購得的用具,包括3盞吊燈、8張椅子、直身大櫃、12面鏡子等,而最自豪是購得 400元的吊燈,比本港的同類產品便宜近9成。

「曾經叫客人估價,大家都覺得值幾千元,當他們知道實際價錢後,真的驚訝!」阿Don笑說。吊燈、椅子、射燈、鏡及直身櫃等6件產品的價格,約共 2,470元,估計較本地價格平一半或以上。

另一位拍檔阿Rick則稱,起初接觸淘寶網以平價貨入手,之後購買電子產品、衣物、相機袋等,不但款式齊備,且方便格價,最重要是減少「荷包出血」。

「上班很繁忙,沒有太多時間逛街,加上香港的產品真的很貴,淘寶可滿足購物慾,又可慳錢。」阿Rick笑說。

一間髮型屋可從淘寶網建立,一家人的服裝也可由淘寶網滿足。從事地產銷售的張太,兒子今年5歲,笑言兒子正長高,需「成日換衫」,原本只在淘寶網購買童裝,現在連自己及丈夫的衣服也是網購。

張太慨歎百物騰貴,今年衣飾加價更甚,「以前小朋友一件外套,可能100至200元有交易,現在都加價,買唔落手。」

她一年多前透過朋友介紹,認識網購,當時半信半疑,由幾十元入手,後來愈買愈多,為全家的置裝費減少20%至30%,高峰期更「日日有新貨」送往家中或公司。

不過,張太也曾失手,「size不太對,尤其是鞋子及褲,最後惟有轉送他人。」

「掏」到寶當然興奮,但消費者也要注意風險,有時候貴在運費,不在物件。有淘寶迷教路,近月適逢廣州亞運,有廣州廠商為慶祝亞運而免去運費。

港人愛見實貨 難成主流

網購成抗通脹新渠道,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稱,市民抗通脹,透過互聯網或團購可降低成本,但預料不會成為主流,「港人消費始終愛看得見,摸得到。」

他指出,網購毋須計算宣傳及租金成本在內,但存在風險,提醒消費者勿「貪平」,須視乎產品的內容及需求,否則隨時慳錢變蝕錢。

撰文:伍瑋瑋
系列名:智抗通脹系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58

通脹燒埋身 捱唔住

1 : GS(14)@2010-11-26 13:02:07

2010-11-25 NM

內地物價飛升,加上熱錢推波助瀾,本港通脹惡化,料年底達百分之三高位,明年持續攀升。戰幔甫揭開,一班最底層的市民,首當其衝。面對通脹巨浪及租金狂漲的壓力,「蟻民」被迫出招自救,千多元月租的偏遠寮屋供不應求,平價飯堂逼爆,有至慳綜援長者提早儲糧,在內地「團購」升幅最勁的薑和蒜頭,食足一年,慳得就慳。對比港府水浸儲備,名副其實路有凍死骨。

走上這幢與紅磡世界殯儀館一街之隔的舊樓,推開破舊木門,裡面被「劏」成四間房,張先生的四口之家,是其中之一,「入嚟啦!呢度好屈質!」這是一間一百八十呎的套房,屋內除了大量雜物,就只有一張碌架床和一個小櫃兩件傢俬。上廁所、洗澡、洗菜和煮飯,都在同一個地方。三合一的空間,只能容納一個人在活動。媽媽在洗米,大兒子想去廁所,得先側身跨過洗米的小盆。

張先生原本住在何文田邨的公屋單位,七年前父親中風去世,房署收回單位,他被迫到紅磡租小套房居住。三年前,太太和兒子申請來港,加上去年出生的小女兒,小套房愈住愈多人,四口之家,只依賴他這個月入八千元的保安員爸爸苦撐,還要照顧鄉下年屆七十的母親,苦不堪言。

千六蚊租寧蝸居危樓

「舊年有一晚瞓瞓吓,上面成塊石屎跌落嚟,好彩我個頭瞓另一邊,又有張被隔一隔,先至無事!」張先生指着天花外露的鋼筋說:「而家唔敢瞓上格床喇!佢哋三仔乸瞓下格,我就用塊床板墊住瞓地下!」環境惡劣又危險,但張先生謂寧願屈住蝸居,全因外面的租金實在太貴:「呢間小套房租千六,而家出面百五呎隨時都要成三千蚊!」

「田生喺呢區一條條街咁收,搞到呢啲廉價單位供應大減,俾田生收咗樓嘅租客,又要出返嚟同區搵,咪推高晒啲租金囉。」當區區議員任國棟解釋。張先生所住的大廈,同樣已被田生收購,面臨截水截電,只靠區議員向水務署和中電申請寬限,拖得就拖。面對租金不斷升,申請了九年的公屋,又未有着落,夫婦倆只有乾着急,坐困愁城。

「我哋喺大陸無得食都有間屋住,喺香港生活真係好大壓力,每次喺大陸返嚟,一去到羅湖我就頭痛!」說着說着,張太哭成淚人。生活逼人,但張太寧願死慳死抵,堅持不申請綜援:「我哋有手有腳,都想自力更生。」只是,八千元要養活一家,畢竟吃力。高通脹下十元兩斤菜心,她嫌貴,不大捨得食,寧願分開幾餐。

歲半十八磅營養不良

「比起土瓜灣,紅磡啲餸好貴,菜心要成十蚊兩斤。呢幾個月,我睇住十蚊豬肉越縮越細,魚都係越來越細嚿,豆腐又貴咗成倍。連煮飯的石油氣,都由百七蚊加到二百零幾蚊!」最令她擔心的是歲半的女兒:「佢而家都係得十八磅,人哋一歲點都有廿磅,健康院話佢細碼中都係過輕,營養唔夠!」說到這裡,張太又紅了眼睛。

「我哋有小朋友,食嘢、睇醫生無得慳,唯有喺其他地方慳。我哋一年淨係新年先買套新衫俾仔女,其他全部都係個仔啲同學媽咪俾。好似我個女,佢成日著男仔衫,街坊見到都以為佢係男仔。你呢度見到嘅,好多嘢都係人哋俾,連張枱同個櫃,都係人哋搬屋唔要俾我哋。」

小孩子太細,出街扭計要買玩具,又問媽媽為何不能參加課外活動,「佢扭我買呢樣嗰樣,出街又話想買燒賣食,都唔識點同佢講;所以盡量唔出街,避免經過玩具鋪,留喺屋企睇卡通算喇。」好心街坊見張太經常把兒子留在家中,介紹他們到何文田社區中心參加二百元八堂的平價英文拼音班,不過要跨區,又要想辦法。

「喺黃埔商場購物,可以換免費車票,啲街坊轉送俾我哋,咁去何文田就可以坐免費車,落咗堂咪行半個鐘返屋企囉。」張太說。

平租寮屋貧民小社區

百物騰貴,四口之家在老區找不到平價套房,持雙程證來港照顧十二歲兒子的單親媽媽阿平,選擇租住偏遠的鐵皮寮屋,慳得就慳,「單人綜援金的租金上限只有一千二百五十蚊,租得貴,要自己補貼,依家連板間房都炒到二、三千,呢間鐵皮屋都係業主體諒我哋兩母子苦況,一千三平租俾我哋!」

記者到她位於美孚九華徑的家,村口建了一個爛地停車場,又被荒廢村校阻擋,相當荒蕪。鐵皮屋由同一門口出入,共有五、六戶,不少人都將家中的椅子、爛了的梳化,甚至不知在哪搬來的洗衣機,放在門外。阿平說,住在這裡的租戶,都像她一類的赤貧家庭,大家都因為付不起租金,愈搬愈僻,形成一個貧民小社區。

「千幾蚊,選擇唔多,以前住旺角板間房,最平嗰時都要成千五,只放到一張兩呎半床,人流雜,又要十幾戶共用一個廁所。」四十出頭的湖南人阿平,丈夫三年前患癌過世,過去兩年,以雙程證身份留港,照顧六年級的獨生子,每三個月,仍得親往湖南續期,中港兩地走,小兒子就交朋友暫時照顧。

由於沒有香港身份證,兩母子的生活開支,全依賴兒子三千多元的綜援金,扣除一千三百元鐵皮屋租金,以及四百水電煤雜費,每月包括衣食住行的全部支出,只有不足二千元。對於通脹,她最有感受,因為「錢唔襟使」,她就要諗計慳錢,「月頭發綜援,一定會先交租同買晒嗰個月要買嘅必需品,洗衣粉呀、米呀、凍肉呀咁,又會入定八達通,怕使大咗。」

報紙包菜心食足一星期

記者打開她家的雪櫃,真的「逼爆」,除了塞滿凍肉、急凍雞翼,以及早幾日未食完的剩菜之外,還有一包包獨立用報紙包好的菜心,「肉可以一次過買多啲,菜同魚始終唔留得,唔可以大批買定,但早幾日見到五蚊兩斤菜心,又靚又平,唔捨得唔買,所以五、六條一餐包好晒,放耐啲無咁易爛。我哋大人可以唔食,細路仔都要食,唯有咁做。」阿平細細聲說。

抗通脹,唯有慳,但要走出貧窮線,阿平就深信唯有讀書高。所以,再慳都好,阿平都讓即將升中的兒子上百多元一個月的超平補習班,阿平說:「百幾蚊,外面補一個鐘都唔止,但對於我哋家庭,就係天文數字。」

兒子要在尖沙咀跨區返學,除了一張往返家中鐵皮屋與學校的八達通,零用錢欠奉。好在,貧家總出早熟兒,十二歲的子豪,沒有怨言,還說最希望考到好的中學,快點長大,照顧媽媽,「麥當勞去唔去都無所謂,況且我都去過啦,雖然只係用補習社老師送俾我哋十蚊優惠券,但都叫見識過囉。」只有十二歲但已經高媽媽一個頭的子豪,帶點腼腆的說。

明年中料重回○八高位

本港通脹連升十八個月,根據統計處週一公布的最新數據,十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幅為百分之二點三,其中反映低收入人士消費情況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尤其明顯,新鮮蔬菜等食品價格按年升幅達三成,住屋開支也勁升兩成。本港經濟學家關焯照預期,受內地物價飛升及熱錢湧入影響,今年底本港的單月通脹將達百分之三,明年中更有機會攀升至百分之五至六,重回○八年歷史高位,有排未見頂。

通脹戰幔甫揭開,赤貧家庭已感受到百物騰貴的威力,最多獨居長者居住的觀塘及油塘區一帶,就出現逼爆平價飯堂的情況,「依家去大家樂食個飯,都要三、四十蚊,十四蚊兩餸飯一湯,去邊度搵?唯有食一餐當三餐囉。」對住眼前的金沙骨和老火湯,七十九歲的鄧基,食得津津有味。一星期六日,他都會與其餘十五個老人家,一同在老人中心食平價飯。

平價飯堂逼爆

「以現時食物嘅漲價,真係送一個飯蝕一個,但需求太大,好似牛頭角下邨清拆咗,無晒啲平價食肆,以前都話有十蚊一個蒸飯,依家唔使諗,好多老人中心嚟敲門,問我老人院個廚房,可唔可以供應埋啲飯盒,話出面啲茶餐廳唔肯接,價太低,咁我唯有頂硬上,由一間變到依家六間,每次成二百個飯餐,廚房嘅供應已飽和。」中國婦女會黃淑英紀念護理安老院院長黃耀明說。

世紀通脹來勢洶洶,老人家無啖好食,防止虐待長者協會過去一星期,分別在油塘及深水埗「開倉派米」,該會助理總幹事林文超指,超市過去半年,十二種常用食品包括米同油都漲價三成,但綜援金於明年二月才跟隨通脹調升百分之三,「以一個單身老人家為例,只加六十幾蚊咁大把,政府話推出關愛基金,實情係有幾關愛先?」林說。

慳家阿婆買薑自救

通脹殺埋身,赤貧之家人人自危,但對於六十八歲的游秀琼來說,卻「不愁吃喝」。自號慳家大王的游婆婆,每月綜授金雖然只有二千五百九十元,但卻慳家有法,除了從不會錯過區內老人中心派米派油的黃金機會,又會叮囑由福建老家到港的親友,一次過大手購入近月升幅最勁的薑和蒜頭,食足一年,土法抗通脹。

「香港依家咩都貴,最貴係啲薑,十幾蚊一斤,我見到鄉下五蚊一斤,平一半,一次買咗十斤八斤返香港。」上週四,防止虐待長者協會在老人中心派米,兩點半開始,游婆婆未夠一點已拖定手推車、擔定櫈仔排頭位。每逢週三及週六地鐵優惠日,她又會花四元來回,跨區由油塘的公屋,搭車去深水埗買平餸,慳得就慳。[ol][li][/li][/o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67

中產抗通脹 金銀儲滿屋 出現兩訊號 才是賣金時

1 : GS(14)@2010-11-29 23:32:27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1-701376?category=m

中產Joe Cheung以「金甲蟲之路」為名開blog,吸引一班金銀擁躉追隨,交流買實金實銀經驗。(被訪者提供圖片)



銀紙貶值,實物保值,但可有想過買入一屋金磚銀條抗通脹?有中產「金銀甲蟲」5年間便買入兩個保險箱的黃金和3個櫃桶的白銀,至今升值一倍,但仍只買不放。

他深信自古以來金銀最能抵禦通脹,打仗時也要靠金銀換物;他認為金銀價格高處未算高,當一両黃金夠買5平方呎太古城單位,才是賣金時。

「金甲蟲」(Goldbug)這名字起源於美國1896年總統選舉,當時支持金本位的選民戴了一身金器上街,被競選對手取笑像「金甲蟲」,以後「金甲蟲」便用來比喻黃金擁護者。

年約40歲的Joe Cheung,不單是「金甲蟲」,也是「銀甲蟲」。他跟不少香港中產一樣,有樓有股票、有別無選擇的強積金;但他還有兩個保險箱的黃金,和3個櫃桶的銀條、銀幣。

白銀放在家不怕有賊入屋嗎?Joe說別無選擇,「一両黃金的價錢,可以買50両白銀;白銀體積大,難放保險箱。」

Joe不便透露擁有金銀的重量和價值,只說黃金佔流動資產50至60%,白銀佔10至15%合計逾7成。

Joe在05年開始買金,當時最早買的一條5両重金條,約2萬港元;現在要6.3萬港元。

冀1両金夠買5呎太古城

07年他開始買銀當時一條十両重白銀5,460港元,今日是18,720港元。

Joe分階段買入的金銀,至今價值拉勻已翻一倍,是他最成功的投資。雖金銀價格屢創新高,但Joe說他沒想過賣,儲到錢更會再買金銀。

Joe認為今日不少人持有股票、債券,甚至強債金皆一紙合約,最終可兌回多少錢充滿變數,買實金實銀也是對冲風險。

至於何時才是賣金時?Joe認為有兩訊號,一是當通街的人都問:「今日買咗金未?」價格一定是瘋狂的高;二是參考1981年金價,當時每両黃金850美元,以太古城單位呎價1,200元計,一両黃金可買5平方呎,但今日一両黃金買不到2平方呎。

銀價累升6成 仍追落後

事實上,國際現貨銀價持續攀升,上周五(26日)收報每盎斯26.7075美元,今年以來累升58%,現貨金亦已升逾兩成(見表)。金價現處於高位,惟市場認為銀價仍有追落後之勢。敦沛金融業務總監周燕珊認為,低息環境持續,有利貴金屬價格,而新興國家的經濟正逐步復甦,將推動白銀的工業需求,預計銀價明年有望升至35至38美元的水平。

面對銀紙貶值,Joe認為現時買樓並不保值,因為每次面對貨幣危機,利息會抽升以穩定貨幣。

他強調,買入金銀並非要短炒買賣賺差價,而是相信金銀抵禦貨幣貶值能力最強,預計持有5至10年。(系列之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44

兩電明公布新電費 恐加價 64%市民憂通脹 民建聯促補貼

1 : GS(14)@2010-12-13 22:41:21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b-754992?category=m



兩電明日公布2011年電費調整,立法會議員及分析員均指,燃料價格過去一年升幅強勁,恐需加電費,港燈壓力尤其沉重。政府消息人士坦言,電費長遠難免要加。

有政黨調查發現,近六成半市民憂物價上漲,促請政府向全港住宅提供電費補貼。

港燈燃氣比例增 加價壓力大

行政會議明早討論兩電來年電費調整安排,環境局及兩電下午會在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公布明年收費水平,並在1月1日生效。

電費由基本電價與燃料費相加組成,立法會議員李華明估計,來年燃料費加價壓力大,主要因為過去一年煤價上升頗厲害,而天然氣價亦不便宜。他說中電崖城天然氣合約價波幅較少,但港燈購入的天然氣,則較受國際氣價波幅影響。李華明認為,港燈的情況較令人擔心。

有公用股分析員亦指,過去一年燃料價格整體上升,而港燈燃氣比例今年已由15%增至30%,氣比煤貴,加價壓力更大。

扣減儲備 料可抵銷部分加幅

但他補充,加價與否,很視乎兩間電力公司在管制計劃下的儲備帳(即電費穩定基金及減費儲備金),兩電都有儲備可拿出來扣減,抵銷部分加幅。

港燈去年12月宣布凍結2010年電費,港燈董事總經理曹棨森當時已表明,今年天然氣發電比例由15%增至30%,由於天然氣價格較燃煤高,將令燃料費上升;加上煤價回復上升趨勢,都令燃料費面臨挑戰。由於08年煤價創歷史高位,兩電買入貴煤,令中電和港燈的燃料帳,去年中分別錄得3億和8億元負結餘,逐步向用戶收回。

港燈去年可凍結電費,皆因承擔了該8億元的負結餘,攤長向用戶收回,減低電費波幅。李華明估計,港燈不會急於收回有關帳項,不會對加電費構成太大壓力。

中電減排上馬 踏入投資周期

至於中電去年宣布加價,因為多項環保減排項目上馬,增加投資,而中電亦表明正踏入上升的投資周期。

花旗最近發表報告亦指,估計兩電申建離岸風電場將於明年拍板,加上增加核電比例,料未來投資機會增,調高兩電評級。

面對通脹急升,民建聯上月底至本月初訪問逾800名市民,63.8%受訪者指物價上漲令其感到非常大壓力。民建聯指政府財政收入遠超預算,促請推行多項抗通脹措施,包括向全港住宅用戶提供3,600元電費補貼;並設立300億元公共交通收費穩定基金,倘有運輸機構申請加價,當局可動用基金來補貼市民。

撰文:王嘉嘉
2 : GS(14)@2010-12-15 23:04: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767607
【本報訊】通脹如狼似虎,全港市民生活百上加斤,兩間電力公司今年大賺仍堅持「賺到盡」,決定明年 1月加電費 2.8%。在新收費下, 70%九龍新界住宅及非住宅用戶,明年需分別多付不少於 10元及 36元電費,港島的住宅及非住宅用戶,更需分別多付 14元及 58元。記者:蔡建豪、張文傑、袁慧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45

直擊廣州展銷會 商家也要抗通脹

1 : GS(14)@2011-01-23 18:03:07

2011-1-15 iM

「通脹虎」出山肆虐內地,即使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小市民也要思前想後,格價「格到盡」才敢出手購買,免得讓無形「老虎」弄得銀包遍體鱗傷。而小市民作為商家的米飯班主,一旦減少消費定必造成連帶關係,讓老虎間接「咬傷」商家。

日前記者走到廣州,出席一個香港商品展銷會,發現廣州市民消費竟毫不手軟,七手八腳搶貨,場內水洩不通,原來他們紛紛趁通脹進一步加劇前,買入所需消費品。不過通脹下,消費者變得更精挑細選,商家們要保住生意額,一樣用盡心思「抗通脹」。

本港今年的工展會剛結束,一些港商還未定過神,便要匆匆北上,參加由香港貿發局及廣州市貿合辦的第三屆「香港潮流商品展」,貿發局助理總裁葉澤恩告訴記者,2009年第一次在廣州舉辦展銷會時,入場人數只有7萬,第二年投入更多宣傳後,如鐵路站廣告,便上升至33萬人,「今年我們加入『散播性』的宣傳方法,利用新浪微博、搜狐及百度等網上平台發布信息,希望在短時間內讓更多人知悉活動。」

今年有216間香港公司參加展覽會,合共約300個品牌,他們吼住農曆年前的消費高峰期,希望乘機「賺一筆」,然而面對「通脹虎」這個「程咬金」,民眾消費模式轉變,經營成本上漲,港商都表示經營策略都要相應配合,才能保住利潤。

成本漲三成難轉嫁顧客

以設計及生產小型家電為主的惠家電器,在東莞設有廠房,有2,000多名員工,其品牌總監徐鳳英表示,無論是物流費用、物料價格、工人薪金平均都較去年上升30%,當中電器常用到的不鋼及電綫等原材料上升幅度更達40%,但廠商卻不能將成本增加全部轉嫁消費者,以免售價?升打擊生意額。「如咖啡豆磨粉機去年售680元,今年便升至800元(加幅約18%),我們與消費者各分擔一半的成本。」

另一邊廂,廣州市越秀區食品商會會長郭益群說,商會旗下公司的進口貨及本地貨各佔一半。自家生產的本地貨原材料價格上升,白糖由去年4,000元一噸,升至今年7,000多元一噸;而進口貨來貨價較去年上升15%,令利潤較去年相對減少10%,他續說,要在本地食品市場取勝,關鍵是要引入多些品牌產品,「現在單是賣金莎、藍罐曲奇是不夠的,要有更多國外品牌。」

記者在展場所見,大批廣州市民仍然排隊等入場掃港貨,當中食品、家品及小朋友用品,更是最受歡迎之列,港人熟悉品牌EDO及壽桃牌,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有一袋,這些商家在通脹下仍是豬籠入水。雖然內地消費力旺盛,但在通脹的氛圍下,消費者購物更精挑細選,懂得在推廣和銷售策略上「抗通脹」的零售商,自然成為贏家。

1. 食品商 標榜進口貨

記者站在展覽廳出口,準備捕捉剛血拼完的消費者做訪問,但目光卻被一個個海藍色的紙袋所吸引,差不多每個人手中也有一袋,有的甚至是3至4袋,仔細一看,原來是你我零食櫃內都可能有一兩盒的EDO餅乾。「將近農曆新年,大家都買禮盒來送禮。」EDO貿易公司市務經理馮建成(見圖)如此說。

剛退休的鄧女士就花了400多元(人民幣,下同)購買產品,「這些禮盒價錢便宜,十多元便有一盒,新年拿來送禮也非常得體。」EDO最為人熟悉的餅乾系列,場內售50元4盒,約12.5元一盒,跟香港平均10.9港元一盒,價錢高出30%,馮建成說「從香港進貨到內地需徵收關稅,加上人民幣升值,高出的價錢是作為補貼。」

馮建成又向記者透露,今年整體來貨價上升10%,暫未有轉嫁給顧客,但農曆年過後,價格就會有所調整,不過升幅不會是一次過的,「待消費者對品牌認識更多,逐步的價錢升幅,他們才會接受。」

打造日韓形象吸客

在通脹高企下,EDO去年5日的展期內,營業額也接近百萬,這次訪問在展覽第一天的中午進行,馮建成估計半日營業額已達到20萬,人均消費約有800元,攤位內最好賣、120元兩盒的禮盒曲奇,更要即日補倉,5日展期出售超過1.5萬盒。

他預計今年的整體營業額將上升20%至30%,品牌在通脹下仍能有如此的成績,他相信除了因為消費者趕緊在通脹進一步加劇前消費,品牌一向打造的日韓形象亦能吸引顧客。

「我們沒有刻意展示品牌的中文名字,給人感覺更外國化。」EDO中文名字叫江戶,但產品上刻意沒有印上,即使展覽會內一眾港商都在橫額上加上中文名字,EDO也沒有跟隨。

該品牌17年前進軍內地時只有6款產品,現時已增加至160多款,場內出售的也有95款。馮建成認為,國內消費者愈來愈精明,不但追求外表及包裝,對產品質素亦相當留意,因此購買前會先看食品產地及製造日期等,以防買到次貨。

廣州市越秀區食品商會會長郭益群也表示,「多元化、多品牌的進口產品現時最能夠吸引內地消費者。」他指以前只有金莎、曲奇、瑞士糖等產品便可走天下,滿足消費者需求,故跟港商進口的產品只佔整體出售食品的20%至30%,但漸漸發覺消費者對其他產地的食品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如來自加拿大、日本等地的產品,他表示將提高進口食品的比例,至2012年底的80%。

2. 家品商 年輕夠創意

小型家電、家居擺設及廚房用具等家品,是另一類受到入場消費者熱捧的產品,當通脹肆無忌憚於內地橫行,珠三角主婦們都「赴港打醬油」。但以往專做漫畫產品,近年轉攻創意家品市場的韻華文化,其品牌運營總監盧國旋,仍堅定對記者說,即使通脹,內地市民,尤其是年輕消費者,仍是整個東南亞消費力最強的一群。

盧國旋說︰「我們的銷售策略針對18至30歲的年輕消費者,他們消費比較盲目,不介意產品可以用多久,認為值得就會買下來,故不受通脹影響。」他表示其公司每年都會參加內地的動漫展,出售漫畫和模型,每年的營業額平均上升30%,見年輕一群都願意花錢。

為了滿足年輕人需要,公司除了跟港商合作進口家品外,近年又逐步加入自家設計產品,後者今年所佔業務比例更上升至80%。「我們跟國內的年輕設計師合作,開始購買著名品牌的版權,並生產自家產品。」去年他們跟迪士尼買了Winner The Pooh的版權,出版自家毛公仔,在如此的市場定位下,該公司每年的營業額平均都「翻兩番」。

卡通家電俘虜女生

港資的家電品牌惠家,去年也以同樣手法,成功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該公司總監徐鳳英表示,去年跟日本動畫公司Sanrio買下Hello Kitty的版權,生產以此卡通為主題的小型家電,如多士爐、電水壺、保溫飯盒等,售價180元、可以烤出Hello Kitty頭像的多士爐,更是一度賣斷貨。今年攤位亦有售賣吉蒂貓的家電,擺放「粉紅色」產品的角落都迫滿了人,吸引了不少年輕女消費者購買。今年多士爐以與去年一樣的180元「優惠價」依然大賣;銷情最好的,則是售價160元的Hello Kitty加熱飯盒,約售出300個。

對於內地消費者的需要,徐鳳英表示要留意市場最新潮流。「我們看見內地市面上愈開愈多歐陸式咖啡店,便聯想到市民對咖啡的需求增加,於是便開始推出西式早餐系列產品。」她所說的系列,包括多士爐及咖啡機,而咖啡機系列產品,他們便聘用澳洲的設計師,務求給人更國際化的感覺,她又指內地消費者愛用不銹鋼物料製造產品,原因是高檔次一點。

問及通脹對生意的影響,她說︰「消費者對價錢是敏感的,但並不是影響他們購買的主因,質量才是最重要。」她發覺消費者對設計時尚、有創意的產品,都不會慳荷包「就住使」,他們去年銷售額就比前一年高出一倍。

3. 兒童產品 孩子大晒 愈貴愈買

小朋友的吃喝玩樂產品,也未懼通脹虎,專賣孕婦及嬰兒產品的內地公司世紀寶貝,其採購經理莫天海表示,現時門市的人均消費約是500元至600元,比兩年前大概300元至400元有所增加,未見通脹對消費者的影響,近5年來生意額亦有5倍增長,扣除通脹,今年生意額亦有10%的淨增長。

該公司在全國擁有2,000個銷售點,是連續三年參加展覽會,莫天海說看到消費者對嬰兒食品的需求沒因通脹減少,如雅培金裝系列奶粉,去年售210元,今年則售236元,上升12%,「價格提高初期,顧客難免有投訴,亦表示要貨比三家,相信會找到更便宜的,但最後他們仍然回頭購買。」價格上升同時,他指消費者對品質亦愈來愈有要求,「十年前還是『有得食便可』的階段,現時對商店及食品都要求有口碑,而從香港進口的產品便成為一個優勢。」

醫院宣傳增加銷售

近年很多內地消費者的指定動作,就是到香港購買奶粉或其他嬰兒食品,莫天海表示為留住這一班顧客,其公司八成的產品都由香港進口,食品則佔了50%至 60%,希望給予消費者一個品質信心,及會提供售後服務,容許消費者退貨,免去他們中港兩地走的麻煩,另一方面,又會增加銷售渠道,直接在醫院宣傳。

廣州玩具和禮品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鐵表示,這次有20多間協會旗下的公司參加展覽會,而這些商店,去年首10個月的生意額為17億,較去年同期輕微下降 3%,但聖誕期間的營業額則反彈上升30%,在通脹下依然報捷,他指對兒童產品需求仍強勁;另一方面,國際對中國生產的玩具需求同時上升,去年玩具及禮品出口較2009年上升4.5%,至174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19

通脹狂熱10蚊食得乜? 港深澳搵食對策

1 : GS(14)@2011-03-11 21:55:34

2011-3-5 iM

民以食為天,但剛踏入2011年,一個「脹」字就似乎為這片「天」罩上了層層陰霾。美國的第二輪貨幣寬鬆政策(QE2),加上上周四(2月24日),紐約國際油價被炒高至每桶103美元,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通脹不斷加劇,食品市場自是首當其衝。

食飯買餸樣樣貴這問題無分地域,中港澳三地居民都要錙銖必較,善用每分每毫。有內地居民自我規定,午餐飯盒不得超過30元人民幣;也有港人繼續北上買餸,只求平幾元花少點家用;澳門又如何?薑蒜加價厲害,人們便寧願不買,不過是飯餸味道淡點而已。

對抗通脹,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今期本刊便走訪港深澳,實地考察當地通脹情況,看看十蚊雞仍然可以吃甚麼,並了解居民的「搵食」秘笈。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由於美國政府為解決危機,不停開動印鈔機,終發展至今日的全球通脹問題,美國聯儲局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正是全球通脹升溫的主要推手,使不少發展中國家忙於「打虎」。

而油價近期大幅飈升,則令情況更趨嚴峻。中美是耗油大國,油價上升對兩國構成重大壓力,當中又以中國所受的影響較大。生產成本會因油價上升而上漲,產品價格就會隨之上升。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是國家經濟重要一環,因此石油需求很大,加上中國石油大多是入口,油價上漲將直接令生產成本上升。這不但阻礙經濟復甦的步伐,更令人民陷入通脹的厄運。

再加上中國去年夏天受水災影響,農作物失收,進一步推高中港澳三地的食品價格。通脹問題影響衣食住行,當中最切身的,就是食。

深圳篇

OL慳家食10蚊飯盒

去年有關內地通脹問題的新聞不絕,小市民望穿秋水,希望物價能夠回落,內地政府部門不得不出手對抗。發改委等部門自去年底開始相繼推出紓緩措施,可惜這隻通脹虎極兇猛,去年12月,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輕微回落至4.6%,說時遲那時快,今年1月又反彈至4.9%,讓人空歡喜一場。

從前港人常到深圳消費,更選擇買樓落戶,但今天有不少港人因未能抵受內地物價暴漲,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寧願賣掉內地物業,回港生活,近日記者親身到過深圳一趟,了解當地情況。

銀紙不見使善用分毫

住在南山區一家公寓的謝小姐,租住費用由公司負責,她形容南山猶如香港的沙田及大埔,屬於較平民化的住宅區,日常除了上班,還會到福田區及羅湖消費,這兩個地方就如香港的尖沙咀及銅鑼灣,謝小姐指現時內地很多地方的生活水平其實已超越香港。

她說自己平日最多花費在膳食及購買日常用品上,這段日子以來,看到物價普遍上揚,但銀紙愈不見使,她已意識到要善用手上的一分一毫。記者發現南山區內滙集了屋苑商場及大型百貨公司,後者地庫設有Food Court,有多間食店選擇,謝小姐透露,該處不少食肆如真功夫、吉野家等,均是抗通脹的「覓食」天堂,午飯套餐多都是十多元。

午飯時間的Food Court,迫滿在附近居住及工作的人,其中做文職工作的嚴小姐亦向記者表示,午飯都會在這裏吃,平均花費15元至30元人民幣,偶爾亦會到超市熟食部購買9元人民幣一個的飯盒。

她指這一年來物價明顯上升,公司的加薪幅度,卻遠遠不及通脹率,「食飯沒有刻意去省錢,但每餐都在30元人民幣以下。」午飯她買了一碗25元人民幣的牛肉麵,每款自選配料3.5元人民幣,較去年加價0.5元至1元人民幣。

Food Court位於一幢名為海岸城的百貨公司內,附近也有西式餐廳及咖啡店,餐牌不乏過百元的午餐,但與Food Court相比,這些餐廳大多空空如也,有點凋零,明顯地,在通脹肆虐下,內地居民還是傾向選擇廉價的食物,嚴小姐也表示除非朋友生日或有節慶才會光顧高級餐廳,否則平日並不會花太多錢在飲食上。

港太太北上買平餸

距離那些高級住宅區約5分鐘的士車程,眨眼來到平民消費區,亦是行程的第二站——後海菜市場。無論在外觀或市民的消費模式上,後海菜市場與南山區都有天壤之別,這裏專門賣平價濕貨,雖然市民指這裏的物價都上升了,但仍較香港便宜。

至於鄰近皇崗口岸的菜市場,雖然當局嚴禁港人帶生的食物返港,惟不少家住元朗、屯門的港人都愛到這裏買餸菜,這次記者便巧遇在從香港來的黃太太。她說自己已過65歲,這次專程到附近的餐廳吃自助餐,可享老人優惠,「65元人民幣而已,甚麼也吃得到!」吃過自助餐,為晚飯作準備才是她今天到來的主要目的,她買了一條3.5公斤重的鯇魚,只花了35元人民幣,說較香港便宜得多,每公斤相差數元。只要懂得發掘,做個深圳「地頭蟲」,在通脹底下,還是可以買到相當便宜的東西。

記者在菜市場訪問過幾位街坊,他們均表示受通脹影響不大,但認為價格上升是無可否認的事,做裝修工作的吳小姐說:「現在買一斤芥蘭菜要1.5元人民幣,去年只需約0.6元人民幣,豬肉也由9元上升13元人民幣一斤。」但她指工資的上升幅度與通脹相若,故不會刻意減少消費。

肉店東主楊小姐則表示生意未有受通脹影響。另一位街坊陳太則說,海鮮類及生果的價格漲幅最大,蘋果去年3.5元人民幣一斤,今年便要5.5元人民幣,海鮮每斤平均漲價兩元,不過她肯定地說不會減少購買這兩類食品。

...................

街市行情

深圳街市格價

到後海街市訪問多個街坊後,發現街坊多能以20元至30元買一餐晚飯,記者走進街市,看看一些港人最常吃的餸菜價錢(單位︰人民幣):

1. 豬肉一斤︰15元

2. 排骨一斤︰18元

3. 蔬菜一斤︰1.5元

4. 鯇魚一斤︰5元

5. 蘋果一斤︰5.5元

6. 雞翼一斤︰16元

一餐飯幾錢?

洋蔥豬排飯+熱檸水

深圳地方大,社區之間相隔甚遠,民營食店又不多,且質素參差,而商場內多以連鎖食肆為主,想找間茶餐廳吃午飯還需花點時間,離開百貨公司,記者與攝記走了15鐘,好不容易才遇上「港式茶餐廳」。記者點了洋蔥豬排飯,加熱檸水,盛惠32元人仔,折合為38港元,消費頗高,而攝記則點了36元的海南雞飯,在人民幣值高企下,價錢仍較港茶餐廳的高。

10蚊深圳食到乜?

物價暴漲下,究竟10元人民幣還可以買到一餐嗎?在Food Court內走了一圈,驚喜地找到了10元人民幣的套餐︰小米粥配臘汁肉夾餅,惜味道與衞生均欠奉,但在場仍有顧客似乎不太介意,吃得津津有味。

而在另一間中式包店,10元人民幣可買到4個生煎包或是6個窩貼,如香港茶餐廳的下午茶分量,但恕不奉送茶或咖啡;若想再精打細算一點,可仿效嚴小姐,到超市熟食部購買9元人民幣一個的燒味飯。

離開Food Court,記者到附近一間港式茶餐廳吃午餐,一個有飯,有飲品的午餐到底要花費多少呢?點了洋葱豬排飯,加熱檸水,盛惠32元人民幣。

...................

中央應通脹對策

1. 緊縮貨幣政策

內地以緊縮貨幣政策對應通脹升溫的問題,由去年初至2月中,人行已上調準備金率達8次之多,為歷年罕見。自2月24日新措施生效後,內地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將達到19.5%,創歷史新高。

2. 穩定糧食供應

今年初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地受天災影響,導致小麥產量大受影響,中央早前已明確提出,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

3. 隨時再度加息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確指,要採取有力措施遏制物價上漲,言語間帶出中央調控之手不鬆。目前一年期內地銀行同業拆息已遠高於一年期存款利息,內地加息壓力甚大。

----------------------------------

香港篇

通脹加人工無加 投資自保

十多年前已開始在周末北上消費的Zoe,做足港人北上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揼骨、購物和「捐窿捐罅」尋找不同美食。從最開始每一、兩個月北上一次,到現在幾乎每一、兩個星期便北上一次,內地的通脹問題在過去一年間如何急速加劇,Zoe深有體會。

北上揼骨1個鐘變9個字

像是以前在餐廳吃飯,埋單每人只需約60元人民幣,現在則已加至約90元人民幣;至於揼骨,要麼加價,要麼把原本1小時的服務時間,縮短至45分鐘,等於變相的加價。不過,在衣、食、住、行當中,Zoe覺得要屬「衣」這一塊,加價的幅度最大。

「以在羅湖城買一條裙子為例,以前當然很便宜,只需要大概100元人民幣,多年來是升了一點(價格),去年已變成要百多二百元人民幣才買得到,但現在要買同樣的裙子,則要300元人民幣以上。」至於Zoe北上購物最喜歡挑選的大衣,幾年來也加價超過70%,以前只需200多元人民幣的大衣,現在要400多元人民幣才買得到。因此,以前每次北上只需帶上1,000元人民幣的Zoe,現在也要把金額加至2,000元人民幣。

Zoe分析說,內地在「衣」這方面之所以加價加得這麼厲害,除了因為材料價格上有通脹外,工人薪酬「通脹」,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內地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準都提升,對東西的質素更有要求,價格自然也會上調。因此她指出,現在北上購物,與以前比較,在心態上有所改變,「以前北上購物,是因為覺得便宜,只要是喜歡的都會買,現在則是真正覺得喜歡才會買。」

小家庭每晚餸錢上百元

相比起深圳,Zoe表示,香港受通脹影響最嚴重的,則是在食品這一塊,「現在我走進超級市場時會覺得,嘩,豬肉、牛肉怎麼這麼貴?菜怎麼這麼貴?」平時買菜煮飯多前往超級市場的Zoe舉例說,以往做一頓與丈夫兩人吃的晚飯,16、17元可以買到一斤多菜,15元排骨已足夠兩個人吃,「現在16、17元買的那包菜,我一個人一頓飯也吃得完,至於排骨,要買夠25元,才能多幾塊夾!」而米則是Zoe感覺加價加得最厲害的,她回想以前幫媽媽抬米,一包8公斤的大米只需40多元,但現在同樣重量的一包米,已加價至90多元。

Zoe指出,香港多是像她這般的小家庭,甚麼東西都只能少量購買,不能大量入貨,因此做一頓飯絕不便宜,「以前做一頓飯大概70多元,現在則要過百元。」Zoe說,自己煮飯既不便宜,又費時麻煩,反而外出用餐的話,以茶餐廳為例,她與丈夫兩人一頓飯可能也只需80多元。因此她現在已較少親自下廚,多是與丈夫到外面吃。

食肆縮水加價抗通脹

不過,Zoe說,到外面的餐廳用餐,其實也受通脹影響。以在酒樓吃飯為例,以前叫一碗白飯只需5元,現在則大部分已加價至10元,再加上加一服務費,一碗白飯竟要11元,至於小菜的價錢。Zoe說,始終是生意難做,餐廳老闆為了留住顧客也不敢大幅加價,小菜多是只加價幾元。但物價飛漲,不能夠靠加價解決的,餐廳老闆們也另有對策,「菜的分量減少了,像是以前叫一碟蝦有10隻,現在就絕對沒有10隻了。」Zoe續說,每碟菜的分量減少了,吃起來就會覺得不夠飽,「以前兩個人可能叫3碟菜就夠了,現在可能要多叫兩碟才吃得飽,你以為自己吃得多了,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多叫了兩碟菜,埋單時自然比以前貴得多,再加上每碟菜加價幾元,Zoe指出,出外吃飯也不如以前便宜了。

通脹嚴重,但香港人的薪酬升幅又追不上通脹,Zoe指出,要對抗通脹,惟有多做些小投資,買買股票、外滙,也投資樓市,Zoe指出,「我投資並不是期望能有甚麼大幅的升值,只是想保持我現在的購買力。」

...................

街市行情

港街市3餸實例

不外出吃飯,回到家中自己煮,也要應付通脹,只要到街市或超市走一轉,便知通脹幅度如何驚人,就以簡單的3餸為例,也需55元才能完成:

豆豉蒸排骨:21元(腩排42元/斤)

番茄炒蛋:10元(番茄7元兩個、雞蛋3元兩隻)

蒸鯇魚腩:24元(24至28元/斤,按部位不同而定)

一餐飯幾錢?

粟米肉粒飯+熱飲

香港的大學飯堂,大都有10元一份的「頹飯」供想慳錢的學生哥購買,但既然只售10元,餸菜可想而知十分簡單,不外乎是餐蛋飯、粟米肉粒飯等。普通市民想吃得便宜、簡單一點,便通常選擇平民化的茶餐廳,但往日20元的「常餐」、20多元的「碟頭飯」,如今也已銷聲匿迹,「常餐」動輒要廿多元,「碟頭飯」簡單如粟米肉粒飯加一杯飲料,已要40元,凍飲還要加2元。

10蚊香港食到乜?

幾年前在香港,10元還可以吃上一碗有4粒魚蛋的清湯粉麵,但如今這些粉麵也已紛紛加價,沒有14、15元也別想吃上一碗。退而求其次,便只好吃個麵包填肚。不過,也不是間間麵包店都有便宜麵包賣,不少連鎖餅店,普通一個吞拿魚包也要賣7元以上。但是,走進一些街邊的小餅店,還是可以買到便宜麵包的,一個菠蘿包可能只需3元,加包飲料,也不過6元。如今在香港,10元可以吃甚麼?可能只是兩個菠蘿包,加一包飲料而已。

...................

港府紓緩通脹措施

1. 派6,000元現金

向18歲或以上的永久居民派發6,000元。

2. 電費補貼

向每個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800元的電費補貼。

3. 差餉寬免

寬免2011至2012年度全年的差餉,以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

4. 公屋戶免租

港府將代繳兩個月公屋租金。其中,政府會為須向香港房屋委員會繳交額外租金的租戶繳付單位兩個月的基本租金。至於居住在香港房屋協會乙類單位的非長者住戶,政府會為他們繳交兩個月租金的三分之二。

5. 綜援出雙糧

向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額外津貼,金額相當於一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或傷殘津貼。

6. iBond抗通脹價券

即將推出定名為iBond的「通脹掛鈎債券」,以息率補償通脹帶來的損失。

----------------------------------

澳門篇

薑蒜幾級跳 食肆加三成

百物騰貴,與本港一海之隔的澳門,是中港兩地市民假日旅遊的熱門地,由於澳門不少日常生活必需品,均從內地進口,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前題下,近年澳門的輸入性通脹也在增加。

今年1月,澳門的CPI升至4.92%,高於中港兩地,其中以食物及非酒精飲品的價格指數,按年升6.13%,以及雜項商品跟服務價格指數大幅上升了9.21%,升幅最驚人。

居住澳門並從事地板建築材料生意的曹小姐,雖然工作繁忙,惟仍以家庭生活為首要,平日也不時跟助手到超市及街市買菜。說到通脹猛於虎,曹小姐也可謂身同感受。

她說︰「現時每樣東西也在加,新春前後很多食肆及超市已靜靜加價,通脹熾熱程度不遜於港,其中食物價格的升幅更驚人,譬如肉類,以前38至40元一斤的牛肉,現在已跳升至60元一斤。」

「蒜你狠」市民寧願不買

說完牛肉,曹小姐的口吻猶如一位股評專家。「蒜頭跟薑的價格更最為誇張,以前1元可買3粒大蒜,現在卻要是5元至7元才可買到,價格一升就是幾倍,薑也如是,從前賣5元一斤,現在可賣22元斤。」記者跟着曹小姐到超市買菜,她不但對各種的食品價格瞭若指掌,更一臉無奈實地憶述蒜頭跟薑的身價已是今非昔比,「7元得3粒大蒜,貴到令市民卻步,你睇,貨架上的蒜頭不少已長出了嫩綠色的芽來……」

曹小姐表示,現在外出食飯,即使不是最高檔,埋單計隨時加幅達兩至三成,小食更「唔執輸」。「如安記的一個豬扒包,現在要賣19元,過年前才是15元,聖安娜一個菠蘿包,過年前還是3.2元,現在就要賣5元一個,樣樣都加。」

豬肉暫未加價遲早加

本刊亦到澳門的街市直擊,在牛肉漲價不少下,不少主婦會轉買豬肉。賣豬肉的店主跟記者說,豬肉暫時未加價,價格仍維持去年底時,但店主透露,來自內地的豬肉供應商,近期已給予心理準備,指內地飼料人工已加了不少,揚言遲一步將會加價。豬肉店主慨歎︰「加價後生意會變得更難做。」

曹小姐從事地板建材生意,她笑言物價上升,除了因輸入通脹外,實情是,不少商人也會趁勢加入加價行列。

她舉例說︰「建築原材料批發商,自己標高個價,以前是80元一呎的地板材料,現在標價90元一呎,要做生意的,即使加價,你還是要買下來,此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自己也會加價。」

...................

街市行情

澳門街市3餸實例

曹小姐指澳門加價最為明顯首推食物價格,平均加幅約有兩成,她指現在家煮一餐4人家庭菜,若是三餸一餐飯大約盛惠80元,而三餸一湯則隨時超過100元。本刊跟隨曹小姐在澳門下環街市買菜,實地了解市場行情。以下是訪問當日,住在澳門的曹小姐3餸飯消費清單︰

1. 蒸肉餅︰28元(梅頭豬肉,13元一斤)

2. 蒸鯇魚半條︰28元(一條約2斤,每斤賣14元)

3. 蒜頭連薑炒蒜心︰28元(24元蒜心及其他材料)

一餐飯幾錢?

雞扒飯+熱奶茶

澳門面積細小,打工族午飯時甚少出外用饍,加上澳門人十個有八個都是有車一族,他們多會自駕回家午饍,在賭場及酒店工作的澳門人,公司更包伙食,故澳門的食肆主要做遊客生意居多。記者在碼頭附近的商廈區打算找間食肆「醫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茶餐廳,到底一個午餐要多少?一個雞扒飯要30元,加一杯熱飲額外收5元,埋單要35元,價錢拍得住香港。

10蚊澳門食到乜?

澳門有「東方拉斯維加斯」的稱號,是目前中國境內唯一可合法經營賭博業的城市,每逢假日中港兩地不少市民,喜愛到澳門旅遊,盡情消費,只要細心留意,就不難發現心愛的小食價錢已大有改動。

以酥皮炮製而成、新鮮出爐的熱辣辣葡式蛋撻,是澳門的著名美食,以前10元可買到兩個,農曆年前一個葡撻已賣7元,這還未夠,原來過年後,葡撻價錢已加至每個8元。

如果旅客想吃得稍為豪一點,買個燕窩蛋撻,農曆年時還是10元一個,近日也加了價,每個11元。究竟今日澳門10元可以吃甚麼?答案是︰ 兩個菠蘿包,比香港還要貴!

...................

澳門政府打虎5招

1. 連續4年派錢

澳門政府早在去年底,已落實2011年度首季再「派糖」,每名永久性澳門居民可獲4,000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也獲2,400澳門元。

2. 官員北上協商

為穩定輸澳鮮活食品價格,澳門民政總署代表聯同經濟相關官員,去年底到了內地與國家商務部和質檢總局會面,商討如何協助澳門穩定食品價格,同時研究增加批發、銷售環節的透明度。

3. 協助弱勢家庭

澳門政府還加強「食物銀行」服務,額外發放一個月援助予領取援助金家庭,並向符合社工局「特別生活津貼計劃」的弱勢家庭,額外發放一期特別生活津貼;並豁免社會房屋租戶3個月租金。

4. 車資優惠

澳門政府宣布,在今年1月1日起至7月31日,學生優惠車資由目前1.5元減至1元。

5. 調控樓價

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更推出5項措施,包括強制要求今年1月1日起,所有新入則的樓宇建築計劃必須提供各用途單位的實用比率;公眾可網上查詢樓宇數據,讓居民了解單位實用面積,以及加強售樓數據的宣傳和教育。

﹏﹏﹏﹏﹏﹏﹏﹏﹏﹏﹏﹏﹏﹏﹏﹏﹏﹏

住的通脹

除了一日三餐,市民最切身面對通脹狂飈的,莫過於住屋問題,在抗通脹保值的投資理念下,不少投資資金湧入港深澳樓市,令樓價持續高企。對用家來說,因怕樓價過高承受較高風險,也會暫時租住單位,以解決住的需要,究竟寸金尺土的港深澳三地,租屋住的消費有多高?

本港各區住宅,除了港島區如太古城等大型屋苑,平均每呎租金也達24元外,新界區如沙田及馬鞍山等,每平方呎租金普遍也動輒15元至20元,其中如沙田河畔花園一個385平方呎放盤細單位,每月租金叫價約達6,200元,折合每平方呎16元。而馬鞍山新港城一個486平方呎的兩房單位,月租也要8,800元,租金並非便宜。

相反深圳,雖然租金也升了不少,但與香港物業相比,租金仍較合理,舉例如最為港人熟悉的皇崗一帶的住宅,折合平均租金每平方呎約5元人民幣,一個500平方呎的兩房單位,租金約為2,500元人民幣,即約3,000港元。

此外,第一太平戴維斯(澳門)表示,現時澳門住宅的平均呎租,仍介乎8至18元水平,至於南環及外港新填海區的新盤如壹號湖畔及凱旋門等,每平方呎租金約由15元至20元不等,豐儉由人。其中位於水坑尾連昌閣的一個低層單位,面積500平方呎,月租約為4,000元,而壹號湖畔一個654平方呎的高層單位,租金則約1.6萬元,租客多針對海外企業的高層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319

資深投資者山頂賴:通脹未降溫 樓價具支持

1 : GS(14)@2011-04-03 17:29:51

2011-3-26 iM
日本核洩漏危機仍未解決,加上銀行相繼上調同業拆息按揭利率,不利因素充斥下,本港樓市價量出現明顯放緩,是否代表樓市將出現轉勢?綽號「山頂賴」、近年活躍於商舖市場的資深投資者賴可茵,卻未有打算退出物業市場,更表明今年再斥資1億多元入貨,她揚言:「只要計過仍有錢賺就會去馬!」她認為通脹短期內不會降溫,銀行也未見有加息迹象,故相信本港物業市場中長綫而言仍向好。

過去兩周,本港樓市備受日本核危機及息口走勢等不明朗因素影響下迅速降溫,二手住宅市場錄得多宗減價成交個案,一名韓籍業主有見近日市況不穩,不惜兩度減價,以616萬元沽出嘉亨灣2座高層面積674平方呎G室單位。另城市花園3座高層面積883平方呎的C室單位,也降價至738萬元成交,減幅約 2.9%。據利嘉閣地產數據,全港十大活躍成交屋苑在3月14日至20日期間僅錄115宗二手買賣成交,較前周的181宗銳減36%,可見樓市處於弱勢。

另邊廂,位於太子道西171號別樹一居地下1號,一個面積約450平方呎的商舖,剛以約3,200萬元易手,呎價約7.1萬元。這個舖位的原業主就是賴可茵,她在2010年4月時以2,560萬元購入舖位,持貨不足1年獲利約640萬元離場。

投資者在這時候沽貨離場,是否意味市場即將見頂?本刊向賴可茵求證,並解說自己並非看淡樓市,「我每次投資物業,到某一個賺價就會沽出物業,一般來說,我如果在短時間內賺到20%至30%就會沽貨,如持貨3至5個月間物業有10%至15%升幅,而我仍未上會的話,都會考慮摩出物業。」她說自己的投資要訣就是不要「賺到盡」,「我會預留水位給下一手買家,到某個賺幅我就會考慮沽出物業,然後再找下一個物業作投資工具。」

無懼市況續吼一綫商舖

擁約20年物業投資經驗的賴可茵,早於1992年已涉足投資物業市場,她首個購入的物業是北角丹拿花園中層約790平方呎的單位,當時以128萬元購入,持貨兩年後以近300萬元沽出,物業升值約1.3倍。其後在1996年以890萬元高價買入寶馬山花園一個極高層、面積約1,070平方的單位,並於 1997年的樓市高峰期以1,438萬元沽出該單位,呎價約13,400元,貼近該屋苑歷史新高呎價,持貨1年多賺約540萬元。

眼見樓價愈升愈高,賴可茵於1997年3、4月全面沽貨,成功避過金融風暴。靜待多年,她於2003年8月再度入市,以1,380萬元、呎價5,000多元購入山頂僑福道約2,500平方呎單位,並於2007年以3,100萬元沽出,自此被傳媒冠以「山頂賴」的稱號。其後她也在2008年金融海嘯到來前沽出手頭上物業,再次成功避過樓市下跌。又在2009年6月開始大舉買入商舖,全力轉投商舖市場,從低位捕捉了樓市升浪。

賴可茵自2009年6月起斥資約2億元進軍商舖市場,在過去1年多大有斬獲,「自2009年6月以來,我的投資組合至今已升值約六成,現在該批物業價值已升至約3.2億元。」去年更是她豐收的一年,沽出持貨兩年半的中環榮華里舖位,獲利約3,300萬元,獲利甚豐,賺幅逾76%。盡管最近香港物業市場充斥不利氣氛,仍無損她投資物業市場意慾,「我現在也會持續買賣,有入貨、也有出貨,我在今年初至今用了5,000萬元入貨,主力為一、二綫地區的商舖為主,之後打算用約1億元多購入物業,只要計過仍有錢賺就會去馬。」

通脹升不停買磚頭保值

本港住宅市場急速降溫,為何賴可茵仍積極物色物業投資對象?「沒有人知道會發生甚麼事,要看未來2至3個星期的走勢,最差的情況可能已出現,香港是探熱針,事實上,很多時候市民的反應都是over(過籠)的。近年我看不到太多日本資金涉足樓市,佔總物業成交比重應該不太大,相信即使日本資金撤回日本,對香港樓市的影響已不大。」

賴可茵指出,目前樓市能否持續上升的關鍵就是全球通脹何時會回落。她解釋,於通脹的環境下,過去3年間港人的手頭現金已大幅貶值,她舉例指:「如3年前你買一間2,500平方呎的山頂單位需要3,000萬元,現在該物業樓價可能已升至約7,000萬元,即每年升三成,代表你可以對抗通脹;反觀如你當時沒有購入該物業,現在以同等價錢能購入約1,250平方呎的物業,代表你的資產已貶值。」

「政府在去年11月19日推出抑壓樓市炒風措施以來,你可看到樓市是升到『停唔到』,原因就是銀紙貶值、銀行存款息率近乎零;有別於1997年的情況,現在的買家在投資物業時並不是期望物業價格仍有多少升幅,他們是『有錢』在手的,如我剛沽出的太子道西舖,買家是位伯伯,他持有1,000萬至2,000萬元現金在手,但眼見通脹持續升溫,於是便買入舖位,希望收取每月7、8萬元租金收入,他並沒有想過舖位價值會上升還是下跌。」

97年市況不可作指標

賴可茵認為,日本經歷了大災難,對金、銀、銅、鐵、石及石油等基本資源的需求一定會增加,全球資產價格會進一步推高,而且日本東北部食品供應鏈已中斷,通脹也會急劇升溫。「中長綫而言,如市場上沒有差於日本核爆的消息出現,我相信樓市在未來2、3個月會向好,現在只是短暫的波動;同時,短期內我看不到通脹有降溫的迹象,也看不到銀行於短期內加息。」

不過,最近本港多個屋苑的樓價已超越1997年高位,究竟樓價會否見頂回落﹖聽罷賴可茵即帶點激動地說:「我不明白人們為何要以1997年樓市作指標,1997年至今已10多年,這兩個年代的經濟基調也不同,你看1997年飯盒與現在飯盒的價錢已大有不同,現在的樓價高於1997年,有何出奇?你在 1997年時可能是30歲,現在44歲的你,財富、工資一定比以前大增,1997年你可能租2、3萬元的物業,現在你可能有能力支付4、5萬元的物業。現在整體樓價雖然上升了一段時間,但我認為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應有能力升至120點。」

愛南灣單位名牌雪櫃

賴可茵除愛投資商舖外,她對港島南區豪宅也情有獨鍾,目前持有數碼港貝沙灣及鴨脷洲南灣單位。訪問當天賴可茵剛好要選購南灣的車位,記者亦有幸跟隨她到南灣位於中環IFC的售樓處參觀。

她在去年以約4,527萬元購入南灣2座中層面積約2,423平方呎的A室單位,呎價達1.89萬元。抵達售樓處,她指着物業模型,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自己購入的單位,更道出自己看中該物業的原因,「南灣特別採用玻璃幕牆設計,與中環IFC及九龍站ICC設計同出一轍,我購入2座A室的原因,是愛該單位一方望全海景,另一方也設有陽台,可坐在此吃早餐,十分寫意。」

單位中附設名牌雪櫃,也是吸引賴可茵購入該物業的另一個因素。「南灣只有1座B室及2座A、B室設有SUB ZERO牌子的雪櫃,這雪櫃的價值達10萬元,我在外地的朋友對我說,它能夠令肉類、水果於3個月內保持新鮮呢!」原來從投資者的眼中,選購單位真有另一番學問。

買舖着重潛在價值

近年轉戰商舖市場的賴可茵,數年間戰績彪炳,究竟她在選舖時有何要求?「我選舖的要求,就是店舖面積最少有450平方呎,闊度要有12呎以上,樓底要8至 10呎以上,愈高愈好,人流及車流也要暢通。」

她最愛尋找具潛在價值的舖位,「最重要是能評估商舖的潛在價值,我一走到商舖面前,就會先評估物業可以有何租客組合,如舖的潛在價值已反映,我對該商舖的興趣可能會降低。」如她在去年2月中,以2,660萬元購入荃灣路德圍單邊地舖,該舖有4個租戶,分別為時裝店、美容院、建築工程公司及窗簾店,共收取6 萬多元租金,她最後在租約完結後換上新租客飛利浦燈飾,成功令租金升至11萬元,增幅達83%。
2 : 龍生(798)@2011-04-04 01:26:42

這人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山頂賴

亦可見, 大跌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

重點在情況有別97

現金不斷貶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51

7.9%通脹 16年新高

1 : GS(14)@2011-08-23 08:11: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547867
【本報訊】本港通脹率持續飆升,統計處昨公佈,上月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達 7.9%,較 6月增加 2.3個百分點,創 16年新高。私樓租金、旅遊費用及食品價格擴大是推高通脹元凶,其中豬肉價格過去一年急升兩成六。麥當勞昨也全線加價,平均加 2.5%,部份食品加幅達 8.8%。有經濟學家指,近月多間大型連鎖食肆加價推高通脹;隨歐美經濟下滑,預計本港最快明年初衰退,通脹才回落。記者:蔡朗清
2 : Sunny^_^(11601)@2011-08-23 16:05:20

最驚銀行+息
3 : GS(14)@2011-08-23 19:13:40

the interest rate will not rise due to America will not raise the rate in future 2 year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