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觀點 - 施永青 港人仇富 富人撤資 (2013年07月22日)

1 : GS(14)@2013-07-23 00:43:1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4450&d=2110本欄多次提醒社會,煽動仇富情緒對香港不利,其實不論貧富,都不喜歡被人仇視。全世界歡迎富人去的地方很多;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香港行資本主義,富人他去後,難道可以改由窮人主持大局?
多年前,李嘉誠先生曾婉轉地表示:若是香港人真的不喜歡他在香港投資,他可以把資金投去其他地方。當時有人是這樣回應的:叫他不要威嚇香港人,有本事就撤資吧!看看別的地方是否有香港那麼容易賺錢!
香港人沒有給李嘉誠嚇倒,反是李嘉誠不想有逆輿論。他立即表示,他十分愛港,不會撤資。
其後,他把長和系的實體業務交給長子李澤鉅打理,把現金支持次子李澤楷去投資。這叫傳位,不算撤資。至於以後他的兒子怎樣做,就是他兒子的事了。
李澤鉅的投資一向都國際化;而長和系近年亦增加了海外投資,遠至歐洲、巴拿馬都有。這不算撤資,因為他們沒有賣掉香港的資產,只是在選擇新的投資項目時,沒有像以前那麼集中在香港吧了,今次傳和黃有意賣百佳,這應是一次有象徵意義的策略性改變。
然而,長和系有這種改變不難理解,這是香港人自己造成的,長和系反而是被動的。
近年,香港的民粹主義高漲。不斷有人指控百佳與惠康壟斷市場,害到士多,藥房,街市都沒有生存空間,市民少了選擇,被迫買次貨、買貴貨。超市予人的形象很差。
這些指控,其實是以偏概全。超市的興起本身是消費者的選擇。如果超市的貨品不是更齊全,價格不是更便宜,購買時不是更舒適方便,超市憑甚麼取代舊模式?
香港的零售業競爭劇烈,百佳與惠康亦只能行薄利多銷的政策,根本不存在著食水深的情況。據行內估計,百佳的利潤,大概只有3%左右,比買長債收息也不如。
再者,現在流行網上購物,超市前景備受威脅,即使純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和黃亦有需要對百佳的業務進行策略性評估。再者,之前碼頭工人罷工時,曾有人包圍百佳,叫市民不要幫襯百佳,和黃可能因而不想經營這類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之行業。
李卓人雖然認為和黃賣百佳與碼頭工潮無關,但坊間有傳言,謂李先生對自己的形象在工潮中被醜化感到非常痛心,連李先生的謀臣也感到有理說不清,經常被傳媒污衊。有人曾經驚嘆,香港已經變天。在這種形勢下,高層管理人員中,遂形成不用宣諸於口的撤資共識。
香港人現時都憎恨既得利益者,最好斷他們米路,卻忘記了他們是憑甚麼成為既得利益者的,亦沒有考慮到他們現時在社會上正扮演的角色是否有人能取代;這樣發洩一輪情緒之後,卻引來富人的撤資,對香港不一定有利。
2 : Tricky.Frog(35942)@2013-07-23 07:43:39

3% 利潤率很低?如果一年轉12次有36% ROE喎...
3 : Wilbur(1931)@2013-07-23 08:32:28

2樓提及
3% 利潤率很低?如果一年轉12次有36% ROE喎...


仲要分分鐘供應商(存貨)同市民(COUPON)打埋本俾佢做生意
4 : lam(884)@2013-07-23 08:43:05

3樓提及
2樓提及
3% 利潤率很低?如果一年轉12次有36% ROE喎...


仲要分分鐘供應商(存貨)同市民(COUPON)打埋本俾佢做生意


請問邊一行吾係呀?!
5 : Wilbur(1931)@2013-07-23 09:06:54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3% 利潤率很低?如果一年轉12次有36% ROE喎...


仲要分分鐘供應商(存貨)同市民(COUPON)打埋本俾佢做生意


請問邊一行吾係呀?!


你望下類似公司如831, 980

再望下其他一般公司
6 : cody9(14279)@2013-07-23 12:59:40

班仆街又唔諗吓沙士個陣叫啲伙記減人工轉外判就共渡時艱、獅子山下。捱完苦賺到錢呢?搞個最低工資都好似殺佢全家咁,咁你個人喺咁乞人憎比人仇吓都好正常啫smiley
7 : 鎌首(32179)@2013-07-23 15:31:05

車, 一雞死一雞嗚啫, 走咪走囉,
8 : wilflo(35306)@2013-07-23 15:37:36

2樓提及
3% 利潤率很低?如果一年轉12次有36% ROE喎...


3%喺指全年呱?
9 : GS(14)@2013-07-23 21:22:42

8樓提及
2樓提及
3% 利潤率很低?如果一年轉12次有36% ROE喎...


3%喺指全年呱?


最緊要做左幾多槓桿
10 : wilflo(35306)@2013-07-23 21:40:18

做超巿都槓?係真唔係呀?
11 : GS(14)@2013-07-23 21:40:47

可以用現金流煲大個roe
12 : wager(38041)@2013-07-23 21:56:49

C 觀點... 真係巧 C... 忍唔住又黎多野, 翻貼張告示:

蕉聘啟示:
1/ 對象: 高管\ 老板\ 認為打工仔應該要捱要唔怕蝕底要貢獻人士\ 同意要降人工成本但唔降管理薪酬人士\ 反對最低工資最長工時人士\ 正能量能野既傻仔
2/ 工作: 有冒險精神, 團隊精神服從老板指派既工作, 主力業務拓展. 即係搵生意返來, 仲要有合理既利潤. 合理唔係暴利, 只需滿足老板既茶啡煙酒錢溝女遊埠住宿應酬生意運作等成本開支
3/ 酬勞: 多勞多得合晒主流資方管理層既既意見, 佣金高達利潤既 5-7成, 年終獎金, 冠絕全行. 所以不設底薪佣金, 以自僱人士方式受聘合作. 一來工作自由, 可以各展所長, 二來業拓展所需使費, 可自行決定並報稅抵扣. 強隻金同醫療等福利可自行資詢專業人士度身定做, 並可自行扣稅.
4/ 福利: 專人培訓, 教你各類炒賣之手續及注意事項之類. 為合乎合法規, 一切本金均由自己付出自行負責, 只需上繳每次買賣之利潤便可, 並不會干預或建議買賣對象, 絕茅俾人昆俾人呃錢之類煩惱.
5/ 其他: 可持續發展, 可達理想人生目標, 有機會月入可達百萬美好人生.

以前出過, 咁多年都請唔到人. 係咪人手短缺丫? 一般人工叫價係咪高丫, 係咪人工成本高丫. 有個咁巧既機會學野, 俾錢去打工學野都抵啦~ 依家 D人呀大學生呀後生仔呀想轉工既人呀想搵出路既人呀想發展自己事業既人呀, 之類, 真係短視. 咁巧既機會都唔識珍惜... 茅計...
13 : Tricky.Frog(35942)@2013-07-23 23:39:29

10樓提及
做超巿都槓?係真唔係呀?

人地賣貨有 6 個月數期,到期又要拖人數幾個月,唔使俾息借錢喎。

仲有,利潤率 3% ,但如果一年周轉 12 次,ROE 就 36%...
14 : GS(14)@2013-07-24 00:08:35

13樓提及
10樓提及
做超巿都槓?係真唔係呀?

人地賣貨有 6 個月數期,到期又要拖人數幾個月,唔使俾息借錢喎。

仲有,利潤率 3% ,但如果一年周轉 12 次,ROE 就 36%...


但turnover 唔是計左入RO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71

C觀點 - 施永青 非常手段破壞原有秩序 (2013年08月15日)

1 : GS(14)@2013-08-15 23:03:4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8035&d=2129

【am730專欄】埃及軍方原定於八月十二日黎明,對穆斯林兄弟會佔領廣場的行動進行掃蕩;但行動在最後一刻宣布取消。
軍方的解釋是要避免流血衝突,現實是擔心清場沒法成功,反令軍政府的認受性降低。其實,軍政府一開始就不惜使用武力,希望產生震懾性效果,以令示威者不敢聚集,見軍隊開近就走,但成效不彰,反而積聚了更多的憤怒和不滿,為穆兄會動員了更多的人上街。
至今,已有逾300人在今次示威活動中喪生,數以千計的人受傷,但示威者仍不打算退讓;如果軍隊在這種情況下仍堅持清場的話,勢必釀成另一次「六四」事件,軍政府未敢如鄧小平那樣「狠下決心」。
示威者仿效佔領華爾街的做法,在廣場紮營,開大鑊飯,設醫療站,還搞足球比賽,打算長期進駐,直到軍方釋放穆爾西,恢復他的總統地位為止。而軍方則剛宣布,把穆爾西的扣押時間延長十五天。看情況,十五天後軍方亦不可能放穆爾西出去領導反政府的示威。
由於雙方的立場南轅北轍,西方與阿拉伯國家雖有人設法調解,但都沒法取得成功。軍方指,反政府示威者企圖令埃及變成一個「失敗國家」,一如索馬里一樣變成一個無法恢復秩序的國家。
現實是埃及的確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而始作俑者,正是世俗派與軍方自己。
埃及在推翻穆巴拉克之後,好不容易才建立一套新的民主遊戲規則,即使這套規則仍不太完美,亦應先讓它鞏固下來,讓人民可以在一個有規則可依的環境下過安穩的生活,然後才在這個基礎上,對政制作進一步的完善。
可惜,世俗派卻不願意妥協,非要國家按他們的理念進行徹底的改革。他們不願意等下次大選與穆兄會再見高下,而是採取「非常手段」,佔領市中心的勝利廣場,癱瘓政府的正常運作,最後逼軍隊出來收拾殘局。
此例一開,各派政治勢力都使用「非常手段」,看誰有更大的號召群眾能力,看哪方的群眾情緒更高漲,堅忍能力更高。當一個國家進入這樣的「非常狀態」,社會將沒法恢復正常秩序。
英國政治哲學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認為:傳統與秩序乃上帝意志的中介物,其成有因,須珍惜保守,一旦破壞,可不易重建。在他的主催下,英國沒有走法國革命的道路。
香港現有的政制雖然不完美,但起碼可以有一套可以運作的秩序。在這套秩序下,雖不容易作大規模的改革,但緩進的空間還是存在的。如果我們覺得基本法不好,要燒掉然後快,我們又可以用甚麼方法去建立新的機制呢?難道靠「佔領中環」?你佔領中環,他佔領尖沙咀,各佔一方,擁群眾自重,這又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好方法嗎?
歷史告訴我們,社會亂局是產生獨裁者的溫床。希望這樣的悲劇不會在香港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76

C觀點 - 施永青 放棄阿里巴巴,做對了嗎? 2013年09月30日

1 : GS(14)@2013-10-01 16:38:13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4498
阿里巴巴欲來港上市,但沒法就上市的方式與香港監管機構取得協議,現已改為去美國嘗試。
阿里巴巴市值龐大,其屬下的淘寶網,年交易額就達一萬億人民幣,而且尚在增長中。現時正值IT熱潮的第二波,小股東失去一次搭順風車的機會,實在可惜。
據悉,監管機構之所以拒絕阿里巴巴來港上市,是因為阿里巴巴想以合伙人的方式上市。這種方式保障它的創辦人馬雲,可以不經小股東的投票選舉,也可以永保統領公司的權力。這不符合香港企業的一般做法。
過去,英資洋行亦曾用類似的方法去保障始創家族與合伙人的管治權,辦法是向始創家族與合伙人發行B股。B股的面值只有普通股(A股)的十分之一,但投票權卻與A股一樣。這樣,持有B股的始創家族或合伙人就可以用少量資金控制整間公司。
現在馬雲連AB股的形式也懶得搞,單以合伙人的身份,就想永久掌控公司。他認為:合伙人作為公司的營運者、業務的建設者、文化的傳承者,最有能力堅持公司使命與長期利益,由他來掌控公司應該是理所當然。
但現實是,香港已不再容許上市公司發行有特權的B股,怎可能接受阿里巴巴如此侵犯小股東的權益。香港人正在為爭取普選而努力,對這類侵權行為十分敏感;所以,港人在惋惜沒有機會認購阿里巴巴的同時,基本上支持監管機構今次的取捨。
不過,若真是從小股東的權益角度來看,現有制度對小股東的保障實在虛有其表,徒具形式而矣。
香港的華人公司,家族控股常超過一半,小股東無論有甚麼投票權,都改變不了家族的選擇。至於那些股權分散的公司,大權早落在管理人員手裡。董事會屬下有一個提名委員會,決定下屆董事會人選,小股東根本無權過問;其篩選能力比中共設計出來的特首候選人的提名委員會還要有效。
我曾擔任過多間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亦出席過一些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依我所見,每次選董事都是等額選舉(8個揀8個),揀都無得揀。中共近年也搞差額選舉(10個揀8個),香港的公司管治手法基本上還在搞赤裸裸的假民主。
如果香港的小股東的現實處境,根本不存在著甚麼投票選擇管理人員的權利,那監管機構又為何要為這項小股東沒法享有的權利而放棄阿里巴巴來港上市呢?這會令人們以為,監管機構作出這樣選擇的原因,不外是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正確,而不是為香港人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香港人近年愈來愈關注做一件事是否政治正確,而不講實際後果。這不是香港人一貫的做法。在這種取態下,香港的面貌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70

C觀點 - 施永青 市場決定存亡 何需政府推算 2013年10月21日

1 : GS(14)@2013-10-22 00:15:18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7377

政府拒絕發牌給王維基的香港電視,其中一項理由是市場只能容納四個免費電視台,發多了也沒法生存。
無疑,市場的承擔能力並非無限,問題是政府憑甚麼決定市場可容納多少個電視台,以及哪幾間可以生存下去。
我初辦am730的時候,亦有很多人不看好,認為我既沒有辦報的經驗,又缺乏足夠的財力,結果我們憑小本經營的方式也能殺出一條血路,現在已穩佔免費報市場的頭二名位置。有些經驗豐富、財力雄厚的競爭者,卻在這個市場遭滑鐵盧。由此可見,政府以經驗與財力去決定發牌準則,其實並不可靠。
現實是無論是哪一個行業,不可能個個經營者都有錢賺的。他們蝕的又不是公帑,何需政府為他們擔心?經營者自有他們的策略與對風險的盤算。政府大可以坐山觀虎鬥,由消費者決定誰最終可以生存下去。
其實,市場需要有比實際容納量多一點的經營者,這樣競爭才會激烈,經營者的潛力才會被逼爆發出來,消費者才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服務。由政府去計數,安排每一個經營者都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都可以有生存空間,那不是叫他們不用競爭?這是計劃經濟的想法,對消費者沒有好處。
不過,社會上亦有人持不同意見。我認識一位專門負責商場租客組合的設計師,他以他的經驗說明,一個商場如果讓太多的同類經營者進來競爭,尤其是他們都勢均力敵的話,就可能出現惡性競爭,結果大家都賺不到錢,沒有能力承擔更高的租金。他並不關心電視台的經營者有沒有能力交利得稅,但擔心廣告資源可能會不夠分,多了經營者之後,各個電視台的製作節目的經費都不夠,比今天的無綫還要少,結果節目的質素反而倒退,消費者成了受害者。所以,他認為政府是有責任要計數的。
然而,這種推算只是實驗室裡的靜態推算,而現實世界則是在不停地演變的,各項因素在互為影響,非常複雜。很多商場都要五至八年後,才能慢慢找到最高效益的租客組合,而且常與最初的構思的租客組合相差很遠。現實世界的一些充滿活力的市場,如波鞋街與電腦城等,其實都是自組織而成的,不是設計出來的。在在顯示:機關算盡有時還不如任由市場自行適應。
表面上,現時免費電視收到的廣告費,連兩個台都養不起,何況還要再加多幾間;但市場並非停頓不變的;新的競爭者可能帶來新作風,新的創作可能會吸引新的觀眾;觀眾多了,電視廣告的效益就會提高,並吸引更多的客戶利用電視媒體出廣告;結果多了幾個電視台一樣可以各有生存空間。因此,政府不應太早妄下斷語,扼殺了香港電視的生存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71

C觀點 - 施永青 民意常為短痛不理長痛 2013年10月28日

1 : GS(14)@2013-10-29 00:56:19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8559

奧巴馬把政府被迫局部關門的責任歸咎於共和黨,指共和黨刁難他的醫療改革方案,以至他的預算案沒法在國會通過。現實是共和黨曾多次提出妥協方案,只是他堅持寸步不讓,才導致政府關門,真正不惜以政府關門去逼使對方讓步的人是奧巴馬自己。
奧巴馬之所以能成功這樣做,就是因為善於討好民意,遷就了一般人只顧眼前利益,不理將來後果的短視。
金融海嘯後,奧巴馬為美國開出的藥方,是凱恩斯式的—以量化寬鬆刺激私人投資與消費;以向高收入者加稅令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增加基建,與援助困難行業。
這套方案只宜用來急救,因為裡面有太多的嗎啡與類固醇,只能止一時之痛,長服可能上癮,並對身體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害。然而,奧巴馬在連任後,事隔五年依然用救急藥。
國家設債務上限,目的就在於限制政府不要再胡亂開支,但奧巴馬卻成功引導輿論,令不許政府亂花錢的人變成了美國的罪人。為了令政府可以繼續花錢,他告訴美國人,政府如果花少一點錢,經濟就會下滑,失業率就會上升。所以大家一定要支持放寬國債上限,好讓政府借住先,花住先。至於將來怎麼還,打富人主意,收他們重一點稅就是了。

民意對這一套很容易受落,有錢人那麼富有,過著那麼窮奢極侈的生活,活該向他們抽重稅,以劫富濟貧。然而,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善於創造財富,他們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增加向他們徵稅,不但會破壞他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而且還會破壞他們再投資的能力,對推動經濟發展沒有好處。
政府在打擊有本事的人的同時,更在各方面資助沒有本事的人,這一樣有民意支持。經營有困難,面臨破產的企業,政府會加以資助,以讓他們可以用高消耗低產出的方式,繼續生存下去,並搶佔做得好的企業的市場份額。這實際上只會令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沒法提升。
近年美國經濟發展緩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府順從民意去花錢。這些錢大都用得不夠聰明,不夠有效,而且搶走了私人企業的機會(crowding out effect)。
經濟發展緩慢,政府提供福利的承擔能力自然難以提升,但奧巴馬卻在這個時候提出全民醫療保障,要政府增加承擔。現實是政府早已債台高築,原有承擔也應減少,何來能力作新的承擔?難道真可以長借長有,不會有後遺症?
其實,日本自九十年代卻已開始量寬,希望透過政府增加開支來帶動經濟,但效果不彰,反令日本經濟長期沒法復甦。美國的有識之士很擔心美國會落入日本一樣的困局,可惜民意都只顧眼前,而現有的政制卻鼓勵政客順從民意。代議政制的原意是選有識之士為民代議公共事務,但選舉制度卻令政客傾向遷就民意。結果可能是要全民共嘗苦果後,才願意對現有的選舉制度進行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24

C觀點 - 施永青 內地房泡 責在政府 2013年11月11日

1 : GS(14)@2013-11-12 00:35:52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0743
內地多個城市近日又推出新的遏抑樓市政策,把買第二套房的首次付款提高至樓價的七成;亦即是說,銀行的按揭貸款上限為樓價的三成;其目的就是要遏抑投資需求,阻止樓價繼續急劇上升。
其實,房地產泡沫有三種:除了(i)「樓價過高」外,還有(ii)「借貸過度」,與(iii)「興建過量」。其中後兩者可造成的禍害,往往比前者更高。可惜,大部分政府都著重對付前者,因其最容易招惹民眾怨言。
但現實是只要社會上錢多(QE的結果),樓價自然會水漲船高。與其讓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也好過讓資金去炒大蒜,把日常生活的消費品價格也搶高,這會令民眾的生活更受影響。相反,社會上多些投資者喜歡買樓,則不一定是壞事。只要政府有辦法令投資者把手上的單位出租,租金就會因出租的單位增加而下降,民眾一樣可以透過租樓去解決居住問題。
政府的責任是解決人民的住屋問題,而非置業問題。置業無可避免有投資性質,由政府用政策助民投資,難保禍福。還是由投資者自己出資,自承風險,較為得宜。
影響投資市場的因素極為複雜,政府想調控樓價,難度極高,很容易自討苦吃。勉強為之,只會損害自己威信。政府大可以告訴人民,樓價過高的時候,就是不應買樓的時候。大家不買,樓價自然會向下調整。
更值得政府關注的,應是「借貸過度」與「興建過量」問題。禍及全球的金融海嘯,就是由美國的次按危機引起的。而次按危機實質上就是「借貸過度」;結果導致銀行沒法收回貸款,難以向存戶與買了投資產品的人交代。
不過,中國的「借貸過度」問題應不太嚴重。中國政府早已關注這個問題;開發商在內地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現在連買第二套房的人也只能按三成;故銀行大都可以通過壓力測試。
內地的房地產泡沫問題,主要表現在「興建過量」上。問題主要發生在二三線城市,而非政府重點針對的北京、上海、深圳。一線城市吸引外來人口的能力大,興建過量的問題較容易消化。二三線城市的樓價雖然不高,但興建出來的樓宇已遠超本地的實際需要,出現大量完全沒有人住的鬼域區,可能要幾代人才能消化得了,造成社會資源大量浪費。
地方政府要為出現這種情況負起主要的責任。在中國,尚未發展的土地基本上都在政府手裡。若非政府胡亂批地,開發商根本沒有機會興建過量。可惜,很多二三線城市的官員,完全沒有城市規劃的概念,他們只顧眼前的財政收入,見土地有人買就拚命賣,完全沒有考慮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需要,有些可能還乘機中飽私囊。因此,中國政府若真的想解決房地產泡沫問題,先得自行堵塞在管治上的漏洞,而不是在社會上找代罪羔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85

C觀點 - 施永青 未能治黨 焉能治國

1 : GS(14)@2013-11-13 14:14:45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1181
昨天提出了一套解決中國房地產問題的方法,回想起來,發覺理念上已很完備,但要在內地落實卻不容易,原因是中共作為執政黨,卻沒法管治好自己的黨,黨員常為了私利,對中央的政策陽奉陰違。
我提出的廉租屋政策,申請者需符合之入息上限;而首置房亦只能售予從未擁有物業的當地人。這在內地都不容易落實。
內地現時亦有類似香港居屋的經濟使用房,理論上應賣給符合一定資格的人,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符合的人,卻連入表申請的機會也沒有。他們有時要等到經濟使用房落成的時候,才知道單位早已被分配,而入住的大都是有特殊關係的人;其中有些一看就可以知道是不符合資格的投資者。
在香港,如果有人這樣做,一旦被發現,就會有人去告發他。但在內地,大家都見慣不怪,知道告發他也沒有用,只會為自己帶來麻煩。
中共行中央集權制,強調要執行上級的命令,下級從屬上級的關係非常嚴謹。中央原以為這樣會有助政策的落實,但結果是每個掌權的人,都有一片自己可以隻手遮天的管轄範圍,下級從來都不敢挑戰上級的決定,上級於是為所欲為。下級知道,只要自己能討得上級的信任,讓上級知道自己不會為他製造麻煩,而且還會配合他的需要,那自己就也可以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謀取自己的私利。
這種黨內關係已嚴重影響中共的執政能力。中國這麼大,而且在經濟上已相對發展,已不是農耕社會,中共已不可能繼續用土法治國。人民在大體上解決溫飽問題後,無可避免會進一步追求自己在社會生活的安全感,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定的基本權利,不會隨便受到有權位的人侵犯,萬一發生,也會有法治的環境去討回公道。
可惜,中共的治黨能力在成為執政黨之後,反日見敗壞;解放後比不上解放前,改革後比不上改革前;政令一出中南海就走樣;貪官、庸官充斥着各個領導崗位,抓多少,有多少。一個這樣的政黨能管治好一個這麼龐大與複雜的國家嗎?
中共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國內外都在關注新一任的領導班子是否有新思維?能否提出一套嶄新的政治路綫,帶中國走出中等收入的陷阱?
然而,三中全會關注得較多的是治國問題,比較少接觸治黨問題。按照安蒂思.潘羅斯的理論,一個機構處理外部問題的能力,受制於處理內部問題的能力。中共必須先行作內部的政治改革,徹底解決黨內的貪腐問題,建立一套符合黨內民主的議事程序,才能有效地解決治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117

C觀點 - 施永青 如何解決中國的房屋問題

1 : GS(14)@2013-11-13 14:15:04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0952
據說,新一屆的領導人,對用行政干預樓市的效果已有所懷疑。因為這種限購、限貸、以及限價的方式已用了很多年,但只能收一時之效,市場很快就會報復,最終樓價依然是升個不停。中央政府現時傾向用市場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我認同這種思路。
過去的失察,主要是因為企圖抹煞房地產的投資功能,以保護它的使用功能。但房地產的投資功能是與生俱來的,根植於土地的不滅性與可增值性之中。要房地產市場的行為不受投資性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企圖以一套政策同時處理好房地產的使用問題與投資問題,難度極高,最好還是把市場分割開來處理。
這裡我先放下商業地產,只談住宅問題。我建議政府可把住宅分成三類:(i)由政府提供的廉租屋,(ii)規定只能賣給本地首次置業人士的自用房,(iii)可作改善生活與投資出租的自主房。
第一類廉租屋的功能,是解決社會上低收入人士的住屋問題。房屋由政府興建及管理,只出租予有當地戶口,收入不超過某一水平的人士。當租戶的收入穩定地超出某一個水平的時候,就得把單位交回政府,再租予其他有需要的人。
這類單位不用建得太大,人均10平方米已夠,以鼓勵收入改善戶願意自動遷出,令單位可以反覆再用。
第二類首置房的功能,是讓收入可負擔得起發展成本的當地人,都有成為業主的機會。這類首置房,政府不用自己興建,可批地給開發商興建,只需在批地條文上規定,將建出來的單位,只能售予有當地戶口的首次置業人士。每人一生中只有一次機會,買過後不可再買。而賣出時亦只能以當地的首置人士為對象。
這類單位的面積,一律五十平方米,兩房一廳,只可自用。這樣,經濟條件好的人就不會來買。他們自己不會住,又不可以出租,自然會放棄這種福利。在這種情況下,買首置房的人就不用設入息上限,只要是首置就可以了。此外,首置房也不用政府限價,它的價格受制於本地首置人士的負擔能力。只要供應夠多,開發商就只能把銷售的對象,擴大到收入較低,仍負擔得起建築成本與開發商的合理利潤的人。政府只不過是收少一點地價吧了。
這類首置樓一樣有投資價值,只要當地首置人士的負擔能力上升,首置房的價格也會一併上升。
當買入首置房的人經濟條件改善,他們就可以換住自由市場的自主房。自主房的價格由市場決定,政府不會干預,投資者需自行承擔風險。這樣,社會各類型人的需要皆可獲得照顧,政府可減少很多煩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118

萬南 商觀點二五中環 合和中巴早有「牙齒印」

1 : GS(14)@2014-07-14 21:25:27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37197&search=1
灣仔合和2期籌備超過廿年,合和(054)老闆「哥頓」胡應湘為咗呢個心肝寶貝, 不停修改圖則,最近又再向城規會提交發展方案,但被大批街坊反對,擔心加重區內交通負擔,其中一個星級反對者係中巴(026)顏氏家族,理由係影響其家族大宅重建為十五層高豪宅嘅計劃。
位於堅尼地道嘅顏家大宅,係已故嘅顏成坤故居,位置喺正合和2期地盤嘅後面,若果合和2期如願起幾十層樓高,多數會擋住顏宅重建後嘅景觀,或會影響樓價,所以要畀啲「顏色」合和睇,冇咁易畀你發展。

事實上,合和中巴早喺09年結下牙齒印,當年顏成坤兒子顏亨利竟然出席灣仔居民大會,表示合和2期會阻塞顏宅出入口,甚至影響附近一帶嘅消防車路,不過合和後來反擊,指顏宅出入口根本擅自改變。結果雙方拖拉足足6年,至今問題仍未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33

萬南 商觀點二五中環 導盲犬 變康宏員工

1 : GS(14)@2014-07-14 21:26:20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37197&search=1
好多公司都會落重本,聘請代言人借勢宣傳,但康宏理財(1019)近期有新明星加盟,不單零成本,最重要係永遠盡忠職守,康宏高層老友甚至希望其他公司挖角。咁鬼得意,因為佢係一隻導盲犬,名叫Nana。
高層話最近公司請咗一位失明人士,而佢又有隻經專業訓練嘅導盲犬,為咗鼓勵佢哋加油,批准Nana免纏狗繩喺公司內自由行,更劃咗專用位置畀佢休息。由於一個月「試用期」已過,Nana表現對辦,康宏終於發出一張員工證畀Nana。高層老友話呢招既可幫助有需要人士,亦會提升公司形象,話唔定吸納一班狗主或失明人士幫襯買理財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