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超強》做鞋的比做電腦品牌市值更高 一個勾勾 捧出台股雙股王

2016-07-04  TCW

一家耐吉(Nike),在台灣捧出兩個股王,一是製鞋界的股王豐泰,另外一檔是紡織界的股王儒鴻。

哇!牛皮股變飆股

五年股價翻了24倍,變身紡織股王豐泰股價在眾人驚呼聲中,二○一五年突破兩百元,然而在過去十多年裡,豐泰股價都在二、三十元徘徊,最低只剩十三.七五元,怎麼看都不像一檔大飆股;儒鴻股價走勢與豐泰如出一轍,向來都被視為萬年不漲的「牛皮股」,但股價從二十元起步緩漲,五年裡股價翻了超過二十四倍,寫下紡織股的傳奇。

它們從醜小鴨變成天鵝的背後推手,就是耐吉。因為這四年間(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耐吉的股價漲了接近兩倍。

「買耐吉概念股,最重要的不是看公司庫存週轉天數,也不是淨利率,而足耐吉的股價!」分析師均笑說,耐吉與主要供應鏈的股價關聯度高,耐吉漲就跟著漲,「耐吉簡直是供應鏈股價的先行指標,跟著耐吉股價買或賣就對了!」耐吉在台扎根約四十年,牽動台灣相關產業鏈的半壁江山。台灣製鞋三雄,包括豐泰、寶成和錳齊,沒有一家不做耐吉生意,豐泰更是專心伺候這位國際大客戶,八成營收來自耐吉,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耐吉,就沒有豐泰。

王於紡織股,從上游到下游,宏遠、南紡、東隆興到儒鴻等,個個都靠耐吉吃飯,據了解,儒鴻最大客戶就是耐吉,比重超過一〇%,正因手握耐吉訂單,讓它股價衝破五百元。

把市場上所有主要「耐吉概念股」集結起來,總市值約五千八百億元,總營收約為六千二百億元,甚至寶成、豐泰和儒鴻三家股票總市值,今年一度達到三干多億元,還超越台灣前三大電腦品牌廠華碩、宏碁和微星加起來的市值總和,靠著耐吉運動風潮助攻,做鞋子衣服的傳統公司市場價值,竟然比做電腦品牌的科技公司還要高,等於為台灣產業變遷史翻了新頁。

嚇!手握四成鞋子訂單

大廠廠區內,都有一間耐吉研發中心凱基非科技產業分析師賴建安指出,耐吉做一雙鞋,供應鏈可能超過三百家,光鞋帶就有五十家,台灣的耐吉供應鏈絕不只是二巾場看得見」的上市櫃公司。

其實,還有更多未上市的紡織和製鞋公司,他們藏身在台灣的中北部,默默的為耐吉製鞋、紡衣,耐吉對台灣產業的實質影響力,比想像中來得還要更大。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台灣產業鏈,耐吉也不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流的運動品牌大廠。

至今,耐吉約有三成七的服裝訂單下給台灣紡織業,約四成的鞋類訂單交由台廠代工,要是有一天台灣耐吉產業鏈全面「罷工」,耐吉將有約四成的貨出不了。

耐吉對於台灣產業的信任,足以把它最重要的「設計大腦」,都放心的交給台灣。在製鞋大廠的廠區內,都設有研發中心,內有專門研發耐吉的部門,由耐吉開發人員和他們共同合作,設計出全世界最棒的鞋子和衣服。

強!研發能耐遠勝中國

耐吉執行長腦中「夢幻鞋」,七天做出豐泰董事長王秋雄回憶,有一次耐吉執行長帕克(Mark Parker)跑到台灣來,要求豐泰七天之內做出一雙鞋子,「鞋子的設計圖在哪裡?」 「就在他的腦袋裡!」結果,豐泰花一天時間開模、兩天打樣,真的在七天之內就把帕克腦海裡的鞋子,給做出來了。

就連耐吉在二〇二一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最佳發明之一的Flyknit針織鞋,量產技術的突破是由豐泰在二〇一一年底幫耐吉在雲林斗六廠研發出來,才得以趕上當年倫敦奧運的商機。

豐泰雖研發出耐吉最創新產品的生產技術,但為了做針織鞋得採購大量的針織機器設備,王秋雄認為這與豐泰所擅長的製鞋業核心技術不同,因而決定不做耐吉的針織鞋訂單。耐吉才會轉而由中國廠商申洲國際來生產,而且申洲國際一家就吃下七五%訂單。

陸廠企圖心強,願意砸錢買設備衝量,甚至不賺錢都願意做,但台系廠商多屬家族企業,小心走穩每一步,不以衝量為優先,而重發展高質產品,兩地生產邏輯完全不同。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研判,台廠拚量肯定拚不過陸廠,但陸廠要趕上台廠的技術水準,至少還有兩到三年的差距。

「台灣運動產業鏈,因長期投入研發,無法被輕易取代,」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或多或少對台灣運動品脾供應鏈造成衝擊,但因為台灣紡織、製鞋產業,他們早已不是「代工」而已,而是擁有無可取代的設計研發能力。

換言之,當台灣電子廠因紅色供應鏈倒成一片,這群製鞋和紡織尖兵,因掌握住耐吉大腦,即使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之中,反而成為台灣真正不怕紅潮取代的產業。

撰文者馬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52

【無師自通】70歲鞋匠 幫腳患人士做鞋賺滿足感

1 : GS(14)@2017-07-09 03:40:15

葉靜可說是年中無休,每天朝九晚九,不過十分享受做鞋帶來的樂趣。



上一代人總想學一門手藝,一技旁身,便能生活。上世紀70年代,香港工業蓬勃,只要學懂一門手藝並在這個行業待數年,你便可以自立門戶,開個小工廠進行自家生產,而年屆70的「PAPA Shoes」店主葉靜亦是如此。



葉靜70年代在表叔九龍城的鞋廠工作,當年學習做拖鞋,工序相對皮鞋簡單,不過他從來沒拜過師,只是在旁觀察師傅做鞋過程。一年後葉靜自立門戶,當時只拿了一部衣車一把鎚和一把鉗,租下一個小如一間房的工場,租金$70,可惜因所屬大廈發生大火被波及。輾轉下,他才來到晉昇工廠大廈,初時只分配到一個25平方米單位,之後鞋廠事業漸入佳景,更打通後面兩個單位,擁有20名員工。葉靜的鞋廠是製造漆布鞋,亦即現時所講的PU鞋,由於漆布鞋製作簡單,工人每日可以出產約200個鞋面。當時主力供貨給香港的鞋店,例如是觀塘的華爾登,務求每一個區都有其銷售點。



葉靜應客人要求憑着這幅不大清楚的圖片(左),做出一模一樣的鞋子(右),這一對亦是難度滿分。

這雙是另一位客人叫葉靜做的,客人和他亦十分滿意其製品。

這雙就是大熱的方頭的皮鞋。

80年代初內地開放,香港不少廠家北上發展,葉靜仍堅持在港開廠是因為家庭的緣故。直至1992年,他終於要低頭回內地工作,為一家歐洲公司生產按摩鞋,訂單不斷,工廠更擴展至一萬呎,工人數目100餘人。隨着該歐洲公司倒閉,葉靜失去預算,雖然租金和工資便宜,但亦難以維持當時規模,所以自家設計了數款鞋在香港接訂單,不過訂單數目少,獲利不多,又再重返內地市場。兜兜轉轉五年,他又再返回事業起家的地方──香港,更設計了一雙方頭的皮鞋,不但容易製造而且十分舒適,供應給香港的鞋店,甫推出已經十分渴市。葉靜說當時都不夠貨量難以「應酬」那麼多的鞋店,鞋店便抄款再到內地生產。



葉靜替有高低腳的客人做鞋,亦把鞋的重量大大減輕,方便客人活動。

葉靜做的鞋內面的鞋墊都十分舒適。

這些鞋楦會因應不同客人的腳型而重塑,需要一天的時間改造。

方頭的皮鞋造就了「PAPA Shoes」,並在2012年成立,名字由葉靜的大女兒改,因為從小爸爸都有做鞋子給女兒。葉靜現時主力手做皮鞋,提供的尺碼由2至12號不等。數年前接受商台訪問後,被不少患有高低腳、扁平足和母趾外翻的客人得悉他有度身訂做服務,便專程來店找葉靜做鞋。最讓葉靜感動是,一位女客人的爸爸長期坐輪椅而令腳部腫脹,她希望能讓爸爸在冬季有皮鞋穿,葉靜見她十分孝順,便一口答應。由於客人爸爸腳形較龐大,沒有鞋楦是適合他的,遂花一天時間更改鞋楦至合適尺碼。葉靜現雖獨自工作,不免有點吃力,但是十分開心能幫助到別人,而且對於做鞋的興趣十分濃厚,只要仍有能力做下去,也會堅持。他最希望的還是聯合其他做鞋老師傅,成立社企幫助有腳患的人做鞋,同時讓手藝保存下來。記者:陳煥欣攝影:徐振國、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8/200824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