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2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k32.html保利博納(Con't)
1.財務分析
(1)2007年-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連年增加,尤其是2010年上市後收入暴增,近兩年增速略有下降,2013年為1.49億美元;但是淨利潤波動則比較大,上市當年虧損約4百萬美元,此後三年盈利分別為1443萬美元、-128萬美元和566萬美元,作為一家影視公司,利潤的確並不是非常穩定的。另外,看了一下政府補助數據,2012年有387萬美元政府補助,公司仍然虧損,2013年有502萬美元,貢獻了淨利潤的絕大部分。
(2)2008年-2013年,公司總資產激增,2013年總資產是2008年的20倍左右,為4.2億美元左右,其中製作成本、固定資產和商譽佔比比較大。
(3) 上市之後公司資本結構有所改善,資產負債率比之前的70%左右下降不少,2013年為51.71%。
2.業務結構
最初佔比最大的為電影發行,近幾年逐漸拓展電影院業務,2013年這兩項業務佔比分別為49.98%和41.18%。鑑於電影發行業務的風險比較大,難免會有波動,所以毛利率並不是特別高特別穩定,2013年為28.18%,相比之下,電影院業務的毛利率很高並且很穩定,2013年為57.71%。
由於美股報表比較長,完整讀完一份年報花費了不少功夫,整理各種細節也比較耗時,明天繼續。
2014-5-21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jfd.html今天上午著手看保利博納,主要瞭解了公司的歷史,並整理了相關的財務數據。
1999年,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是國內首家獲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2003年,博納文化攜手保利集團正式成立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依託保利集團的背景,成功發行了一系列國產及港產影片。整體來看,除了重視產業(特別是影片發行業務)的發展,公司在資本運作方面也比較成功,把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和資本市場有效整合在一起。
財務投資人:2007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一起向公司注資1000萬美金,保利博納成為中國第一家成功和資本對接的內地民營電影公司;2010年,經緯創投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一起向公司注入1億元人民幣。
戰略投資人:2012年,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斥資6000多萬美元從於冬手中以5.7美元股價購買博納影業19.9%的股權;2013年復星國際以每股10.4美元的均價購入博納影業6.4%的股權。
資本市場:2010年,博納影業(BONA)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融資近1億美元
其他資料明天整理。
另外,下午講了海豐國際,有專家在場也比較有收穫。有的時候只有深入到行業內部才能瞭解具體的運作以及重點考核的指標,對於剛開始做研究的我來說,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
2014-5-26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m1g.html雖然星期一和星期二不去公司,不過一般還是會在學校裡繼續工作,之前都沒有寫總結,打算從現在開始做些記錄~
今天主要整理了電影行業的信息,單獨列出來。
1.行業特點
(1)特有的經營模式
①生產模式:聯合攝製模式,由於電影單筆投資規模較大,大製作影片的投資預算通常動輒上億元。因此,為減少資金壓力,規避投資風險,常由多個投資者聯合投資一部影片,並根據協議來確定各方對影片版權收益的分配,這就是電影業的聯合攝製模式。
②銷售模式:
「院線+電影院」的銷售渠道,電影發行公司委託院線公司負責影片的放映工作,院線公司根據旗下所屬影院的情況對影片放映進行統一的安排及管理。電影發行公司、院線公司和影院通常按照40:10:50的比例對影片票房收入進行分配。
銷售收入的集中實現,對於以國內發行放映為主的影片來說,一般在公映後的3-6周內基本實現大部分票房收入,結轉絕大部分的銷售成本;對於少數國外發行收入佔比較高的影片,由於海外市場發行放映週期較長的緣故,一般在1-2年內可實現全部海外票房收入,結轉全部銷售成本。
(2)季節性:夏季(暑期檔)和冬季(賀歲檔及春季檔)是國內電影票房收入的兩個波峰。
(3)區域性:由院線和影院所構成的放映市場是電影業票房收入的直接來源,院線和影院的地域分佈就決定了電影業收入的地域分佈。
(4)週期性:電影行業作為文化娛樂行業,其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均GDP 的增長水平直接相關。
2.中國電影產業概況
我國電影票房從2007年的約33.3億元增長到2013年217.7億元的規模,增幅約6.54倍,年複合增長率約36.74%。2010年為電影票房和電影產業規模增長高峰,此後增長逐漸放緩。2013年全國電影產業總收入達到276.8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票房收入217.7億元,同比增長27.5%。非票房收入45億元,海外收入同比小幅上漲,達到14.1億。電影票房實現持續、高速增長,非票房收入貢獻額進一步擴大。
3.產業鏈
上游是電影製片業,通過內容版權獲取收益;中游是電影發行業,通過對產品發行取得佣金費;下游是院線及影院,通過對產品的播放來賺取廣告費或者銷售分成費。
(1)電影製片業:2012年以前,國產電影產量快速增長,於2012年達到最高峰745部,2013年,國產故事片產量發生了首次下降,減少了107部。但是相比之下,上映國產片的數量持續增加,2013年,國產上映影片數量佔總產量的39%,為歷年之最。
從市場份額來看,每年TOP10的製片機構排名都會有較大變化,尤其是民營市場份額波動明顯,這也說明中國電影製片業尚不成熟。
(2)電影發行業:發行業務屬於輕資產業務,投入不大,現金流不錯,但相比於製片業風險較小,票房分成較為有限。
發行業務的流程主要包括:電影發行公司從電影製片公司獲得影片發行權——向院線進行推銷使其租下或者訂下電影拷貝進行放映——負責影片的宣傳推廣工作。
總體上,我國電影發行業的市場上依然保持了國營企業市場份額佔絕對優勢、民營企業市場份額頻繁波動的態勢。2013年中國電影發行企業市場份額,中影以超三成的比例位居第一陣營,華夏與華誼兄弟居第二陣營。
(3)院線及影院
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城市院線數為45條,農村院線249條,與2012年相比變化不大,整體上院線處於穩定狀態,市場基本飽和。全國總影院多達4583家,總銀幕數達到18195塊。影院和銀幕數增長速度放緩。
由於後面會做行業內其他公司的分析,到時候會進一步完善關於製片業和院線影院的行業信息。
2014-5-23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klh.html保利博納(Con't)今天基本完成公司分析,詳細整理了經營概況、股東、管理層、員工以及成本結構分解情況。
1.經營概況
(1)影院數:從2010年的6家增加至2013年的21家,其中屏幕數共計173張,座位數共計26000個。一二三線城市都有覆蓋,基本都坐落在城市較發達的商圈。不過公司之前計劃在2013年底擁有26家影院,但沒查到是什麼原因沒有完成原定計劃,回頭查到了再補充上。
(2)前五大電影收入佔比逐年下降,2009年為67.9%,到2013年降到36.3%,在新增發行電影數量變化不大的前提下,說明公司影片集中度變低,影片整體發展情況得到提升。
(3)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發行189部電影,包括138部國內電影和51部國際電影。2013年當年共發行18部電影,包括14部國內電影和4部國際電影。不過由於上市年份比較短,數據有限,整體變化趨勢並不是特別明朗。
(4)製作電影數量由2008年的2部增長至2013年的8部,規模不算大,近幾年也比較穩定,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5)旗下藝人略有增加,2013年底為28人。
2.股東:創始人於冬通過SkillgreatLimited仍持有公司24.67%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2012年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新聞集團和2013年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復星國際分別持股19.27%和6.37%。
3.管理層:董事基本沒有現金薪酬,只是持有公司股權,其中大多是通過各財務投資者(經緯、SIG、紅杉)持有的。
4.員工:上市前公司規模還比較小,由於當時重點在發行業務,為輕資產行業,員工人數也並不多。上市之後伴隨著逐漸發展電影院業務,人數迅速增多,2013年正式員工人數已達到972人,是2007年的20多倍,其中絕大多數是電影院員工。不過人均工資非常低,2008年最高也只有約3400美元/年,2013年約為2600美元/年。
重點整理了電影發行行業的信息,打算做到後面的公司再一起把整個產業鏈的信息整理好。另外,報表裡有些行業特有的項目,回去仔細研究一下。
少陽談上半年業績總結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224669剛剛過去的業績期,港股內的公司業績似乎都未能為市場提供驚喜原素,市場反而以估值低殘為由,資金改為流向大市值股、高息股,這反映口味再一次由增長轉向防守。 不過,投資者須注意,業績報告的數字以外,公司經營狀況與前景其實更加重要。
今天,我們轉載林少陽一篇談論今年業績總結、特別注意點等等的文章,大家可以從中看到林氏對個別行業的評論。 『業績期剛完結,大致的觀感是公司的表現頗為參差,這對投資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經濟不是一面倒的向淡,經營得善的企業仍然獲得他們應得的回報。
大體上,中資銀行及地產股剛公布的業績,表面上都好像還是持續增長。然而,由於當代會計制度的極度扭曲,損益帳已失去其應有反映公司盈利表現的功能。若我們細心分析內房股的資產負債表,不禁令人懷疑,他們大部份其實正陷於困局之中──即使去年全國賣樓成績大破歷史紀錄,絕大部份的內房股的總負債仍然持續上升。但是公司會告訴你,他們去年因為投資物業重估升值,令總資產亦同步大幅上升,因此淨負債相對總股東資金來說,只是持平或輕微上升。
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好兆頭,因為管理層似乎並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假如在去年這個大好的賣樓的年頭,企業還不積極去庫存及減債的話,一旦物業銷情轉壞,甚至是在銷情慘淡的情況下,套用我們廣東的一句老話,股東的資本便會「凍過水」。
相比之下,本港的地產商風險意識高得多,除了過往那些潮退之下沒穿泳褲的「慣常疑犯」(usual suspects)──例如去年才忽然勇猛投地的麗新系,以及過去幾年越戰越勇的會德豐系)──外,其餘的本港發展商均在過去一年大舉減債,他們的情況遠比國內的同胞要好很多倍。稍為令我們眼前一亮的,是過往經常「洗腳唔抹腳」的信和置業(83),亦一改其急進的作風,於去年底時手頭現金加可即時套現的買賣證券,總值高達117億港元,而總帶息負債卻不足98億港元。換言之,信置是繼恒隆(101)之後,手頭持有淨現金的本地發展商。過去半年,信置非常忍手,沒有在賣地市場中搶購地皮,在派完截至2013年6月底止年度逾22億港元的末期息後,去年底的淨現金仍然維持於接近20億港元的水平,相對2013年6月底淨現金只是輕微減少了2億餘港元。
我當然知道,本港的樓市正在高位,而且向下的空間不少。現時或者不是最佳的投資本港地產股的時機。然而,假如拉鋸的情況持續,這批股價已較高位大幅折讓的本港地產股,或者有短線炒波幅的機會。但是,投資者在入手之前,還是應選擇萬一市況欠佳,他們將能受惠地皮跌價乘機業務再上一層樓的股份。從這個角度看,長實(1)、信置(83)及恒隆(101)表現或會比同業為佳。
本欄原本對會德豐系另眼相看,在仔細看過他們過去一年大舉入市而資產負債表持續多年往上推進,至今累計淨負債相對總股東資金比率已升至逾30%的周期高位。表面看,尤其是相對國內表親,會德豐的資產負債表不算危險,但是這是基於過去十年本港的投資物業持續多年帳面發水增值的結果。一旦市況逆轉,總資產不會上升而是下跌,而負債卻只能維持不變,即使管理層不再增加債務,負債比率亦會在資產貶值潮中上升。看過會德豐的總負債,我當堂嚇了一跳──原來截至去年底已累積至1236億港元!扣除手頭現金,淨負債仍然高達943億港元。
我們從傳媒的口中得知,去年全年會德豐賣樓速度大幅跑贏其他一線發展商,勝利完成1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然而,原來集團去年添置土地儲備,卻用了117億港元!換言之,會德豐去年淨添置了17億港元的麵粉,準備繼續大展拳腳生產麵包!即使未來會德豐未必會有財政上的危機,未來即使地價持續向下,會德豐因為在去年內已經食飽食滯,未來地價下跌亦將無福消受。
由於中資銀行股的資產負債表更難理解,我決定繼續略過這個行業不提。只是,我不得不再次提醒讀者,表面上的損益帳表現,對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其實是沒有多大參考價值。因為,當代的會計師越來越像藝術家,會計帳目是他們的藝術品,我們在鑑賞藝術品的時候,不要單看顏色與線條,而是整幅作品的佈局。損益帳越是美麗,不一定越不可碰,但這不過是表象,因為作者的佈局用心,要將損益帳/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同步揣摩,才能猜得透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刊於4月3日
2014-5-30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nxk.html光線傳媒(Con't)
1.業務結構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電視節目和影視劇的投資製作和發行業務。電視節目包括常規電視欄目和在電視台播出的演藝活動。演藝活動一般在電視台播出,屬於特殊類型的電視節目。電視欄目、演藝活動和影視劇是公司的三大傳媒內容產品。電視欄目和演藝活動是自主製作發行,通過節目版權銷售或廣告營銷的方式實現收入;影視劇主要是投資和發行,少量參與製作,其中,又以電影的投資發行為主,收入主要包括電影票房分賬收入、電視劇播映權收入、音像版權等非影院渠道收入和衍生產品(貼片廣告等)收入。
按產品分類,公司一開始是以電視欄目製作與廣告業務為主,2008年,此項業務佔收入的69%,此後工作重心逐漸向影視劇方面轉移,2013年,影視劇為公司最大的業務,收入佔比63%(其中電影佔55%,電視劇佔8%),而欄目製作與廣告業務佔比下降為36.79%。而除了這兩項業務以外的演藝活動業務佔比一直比較小。在毛利率方面,影視劇在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低的,可能與進入初期的投入比較大有關係,現在幾項業務的毛利率都比較高,均在40%以上。2013年,電視劇業務的毛利率更高達67.6%。
按地區分類,華北地區一直為公司最大的業務地區,2013年收入佔比達到66%,其次為華南地區15.55%。而海外業務也快速增加,從2013年的0.32%增長至2013年的4.15%,表現不錯。
2.成本結構: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均有比較明顯的減少,其中銷售費用的減少主要與公司聲譽提升,產品口碑良好有很大的關係。財務費用在上市後由正轉負,主要是由於上市融資獲得一大筆現金,取得大量利息收入。
3.主要子(孫、參股)公司:內容比較多,目前公司一共有7家子公司、8家孫公司、8家參股公司。
其中最重要的一家子公司是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15日,註冊資本5000萬元,從事影視業務,經營範圍包括許可經營項目:發行國產影片;攝製電影片;複製本單位影片;按規定發行國產影片及其複製品。一般經營項目:影視策劃;信息諮詢(不含中介服務);設計、製作、代理、發佈廣告。從財務角度看,近幾年,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對公司整體淨利潤的影響均超過10%,2012年更達到50%左右,當年總資產為8.4億元、淨資產為4.8億元、營業收入為5.9億元、營業利潤為2.1億元、淨利潤為1.6億元人民幣。
另外,公司在2012年投資歡瑞世紀、天神互動、金華長風,2013年投資新麗傳媒,佈局電視劇製作與新媒體領域。
今天還整理了一些報表細項,後面打算再總體整理一下公司的經營概況以及相關行業信息。
馬上就是端午節了,之前收到公司發的粽子,作為一個小小的實習生,實在是特別特別感動\(^o^)/~在這裡祝大家節日快樂哈!
2014-5-29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nie.html光線傳媒
1.發展歷史
1998年,光線傳媒的前身北京光線電視策劃研究中心註冊成立,是中國第一家專業電視策劃與製作機構。
1998-2005年,公司通過「時段聯供網」模式開展娛樂資訊類節目製作發行,相繼推出《中國娛樂報導》、《中國網絡報導》、《娛樂人物週刊》、《中國音樂風雲榜》等優秀娛樂節目,時至今日仍然處於業內領先地位。
2006年,光線影業成立,公司正式進軍電影行業,此後接連投資、發行多部優秀影片,包括聯合攝製並聯合發行的電影《傷城》(票房位列當年前十)、出品並聯合發行電影《導火線》、發行《家有喜事》、《親密》以及王家衛作品《東邪西毒—終極版》
2008年,公司開始由「時段聯供網」向「頻道聯供網」模式轉變
2010年,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地面電影發行網,華語影片總票房已進入全行業前三強,並且在電視節目製作領域已經進入高端路線,電影電視全面開花,此後公司逐漸向電視劇發行與投資製作擴展業務。
2012年,一部《泰囧》更是讓光線賺得缽盆體滿,總票房12.6億人民幣。
2.股東結構
公司主要控股股東為光線控股,實際控制人為王長田,事實上,王長田的妻子、兄妹及其親屬均在公司持有一定的股份。員工也大多持有公司股份。
實際控制人,即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長田先生,現為49歲,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本科學士學歷。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幹部;《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市場新聞部副主任;北京電視台《北京特快》欄目總策劃。現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任期2009年7 月31 日至2012 年7月31日。1988年,王長田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並不如意,1990年他辭職去了《中華工商時報》,兩年後在北京電視台創辦了《北京特快》,1993年「下海」高峰時,他去哈爾濱做了半年的塗料生意。1998年10月,他又與四個朋友湊10萬塊錢成立了「光線電視研究策劃中心」——7年間,他在不同工作中輾轉,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光線電視研究策劃中心」成立之初賣過策劃報告、為廠商製作過宣傳短片。到1999年3月,他才重新確定方向,轉型做娛樂類型節目。
3.2011年,公司上市募集資金14.385億元,上市三年累積分紅2.567億元,派息率2011-2013年分別為62.34%、31.09%和15.44%。
4.公司的收入從2008年的2.64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9.04億元,5年間翻了三倍多。淨利潤增長更為迅速,從2008年的1288萬元增長至2013年的3.28億元。總資產由3.18億元增長至25.91億元。匯報時再具體講財務分析結果吧。
跟之前看的博納不同,博納會通過發行權、製作成本等科目進行特殊核算,而光線傳媒報表的科目都比較傳統,比如劇本原材料、影視劇作品均計入存貨,今天還沒來得及整理報表細項,明天具體看看。另外明天還打算公司整理業務結構、成本結構,以及公司的十幾家子(孫)公司的情況。
iOS遊戲小團隊創業經驗三大總結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64i黑馬註:遊戲行業一直以人員流動迅速而著稱,對於一個初創遊戲團隊,每一個都是關鍵人物,而人物的流失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甚至是覆滅性的災難。接下來的文章就是一個創業實踐者總結出來的經驗:前陣子拜讀了一篇關於某遊戲主創團隊出走的文章:主創團隊全體出走,帶走了全盤開發人員,公司一度癱瘓……當年一起熬過夜,吃過啤酒炸雞,啃過苦頭的「戰友們」,最後卻再也無法繼續共事。
在手游圈,很多人的出走主要是因為錢,無論是公司的利益分配問題,還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都會誘使團隊出走;也有可能是因為創業項目讓人看不到希望。
創業、出走……這都是今年手遊行業裡常聽到的問題,尤其對於小團隊。一位iOS遊戲創業者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並在其遊戲上線前分享了小團隊的創業日誌,我們也不妨學習下:
本來是想給我們的遊戲《購物達人》寫一個預熱帖子的,但是感覺折騰了大半年了,早上出門的時候老媽跟我兒子說了句「爸爸,努力掙錢給我買嘎嘎吃啊(嘎嘎,粵語指瘦肉)」,我又一次覺好慚愧,我又不能淡定了!為什麼我說「又」呢?那得從大學時候說起了……
大學時,和幾個同學合作建了個電腦社主要是為大學新生,選適合他們配置的電腦硬件,然後從中抽取分成;向家裡面要了點錢,和幾個同學開干,剛開始不錯,很有成就感,也挺有市場的,但是最後由於負責跟供應商聯繫的同學關係處理不好,合作破裂,我第一次創業失敗了……
大學畢業時,和這幾個同學合夥做網購平台,以為自己馬上要成為馬云二代,誰知道,我們做出來的東西,根本就沒人買帳,加上不懂推廣,資金有限,平台在學校上線不到1個月,銷售慘淡,我第二次創業失敗了……
個人總結
1.大學生可能會夢想自己要成為喬布斯,成為扎克伯格,但是,在中國,不瞭解國情,不懂搞人際關係,那基本沒戲!
2.大學,要不學點專業技術,要不學點社交藝術!
畢業後,在深圳聯想做了2年技術支持和項目管理,後來回到珠海,我進入了國內最著名的遊戲工作室,負責一個新項目的項目管理,滿懷信心和激情的轟轟烈烈的幹了,我覺得,我找到了一個真正是自己喜歡的職業並且和國內這個行業最頂尖的人一起幹活……所以項目的每個過程,我都很虛心,很操心,每天12小時的很拚命去幹,在遊戲上線初期,出了不少掉線的問題(後來發現居然是程序用了一個測試版的數據庫!),自己甚至睡前調一下鬧鐘,每隔幾個小時上線看看……
遊戲業績不好,自己厚著臉皮去找其他同行合作,受過不少白眼…後來,找到了一個和台灣代理商合作運營的方案。本以為可以苦盡甘來,但是,卻在遊戲正要登上facebook的時候…因為程序的叛變(嗯我就喜歡用這個詞來說),合作夭折了,項目夭折了,團隊也夭折了…
個人總結
1.創業中,創業夥伴最最重要,沒有責任心的,不管他們技術多牛,他們背景多牛,絕對不能要,他們有可能在團隊要飛時候給你一腳!
2.團隊中,光靠自己努力是不夠的,得帶動其他的人,那些死活拉不動的,該斷則斷,別把自己的心血浪費在不靠譜的人身上!
11年4月,我和幾個同事最終選擇了離開公司,因為我們覺得移動互聯網會有我們的機會,從零開始,(感謝CC和各位大俠們,幫了我們很多),我們委託中介在香港註冊了公司,註冊IDP等都很順利的通過,團隊也滿懷信心,選了遊戲引擎,做了幾個策劃案,我們開幹了…..我們本來設想3個月能夠完成我們第一款遊戲, 但是,策劃案改了再改,做了N個Alpha版,就是Beta不了!而且,我們團隊的初始構成也不太合理(1製作人,1項目管理,1程序,1策劃,2策劃兼程序),因為沒有美術,我們只 能外包。
但是iOS遊戲美術外包問題很多:外包量少,一般情況下外包公司不接;要不就是報價太高;(我們找過一家公司報價10萬的內容,我們找個人1萬就能搞定,質量有差異 ,但是不至於10倍)再者,iOS的用戶體驗很重要,美術的修改需求就多,溝通成本很高且效果不理想,工期也不好控制;折騰了半年多,除了上了一個走流程的應用《有毒食品大 全》外,其他的幾個項目都進展緩慢,團隊的士氣也因此下降,遲到,上班效率低等情況也出現了…
個人總結
1.在香港註冊公司做起事來方便很多。
2.創業團隊需要快速推出產品,並拿到市場反饋(我們的產品製作週期太長,團隊士氣也受影響)
3.小團隊需要集中優勢力量去專注一個產品,而不是多個產品鋪開。
4.策劃案初期越完善越好,不好的設計案乾脆不要,千萬不要抱著先試試的心態去浪費時間。
5.要做遊戲,團隊最好要有美術,找外包,至少我認為是不行的。
後來,團隊經過一輪低迷後,大夥也作出了檢討,目前團隊情況有所改善了,有了美術,團隊創建差不多10個月了,第一款遊戲雖然走了不是彎路,希望我們能成功!
最後,小優姐也給大家總結了幾條語錄,希望在創業路上打拚的夥伴們有所啟發:
1.每天早上太陽升起到晚上太陽落下,中關村就有十家企業誕生,中關村管委會李主任如是說;每天早上太陽升起到晚上太陽落下,中關村就有九家公司關門。所以,創業失敗是必然,成功是偶然。理解和支持創業失敗者,才有最好的創業氛圍,周鴻禕如是說。
2.雷軍談創業之股權分配:二十多年前,我在讀大學,被幾個朋友拉去創業。四個人,每人25%,大家都很高興。沒過幾天,問題來了,每件事情都需要反覆討論,到後來幾個月,甚至改選了兩次總經理。最後公司關門了。我的經驗是三人或以上的合夥人創業,一定要有明確的牽頭人,不能平分。
3.蔡文勝:很多人出門開車總喜歡自己駕駛把握方向盤,而自己開車需要專注並精神高度緊張,風景更是無法領略。如果讓放心的人開車,選擇坐車上會是種享受,視野會更開闊。創業也是如此,如果什麼都自己幹,是很難做大事業的。選擇合適的人並懂得放手才能長遠發展。
4.李開復說,對創業者最重要的幫助:1.建議和指導,把握行業的趨勢。2.人脈,幫助介紹資源和合作。3.財務法律和行政等繁瑣的事情。
以上文章來自CocoaChina會員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噢!~
一年失敗創業乾貨總結:只有創業者才能告訴你的故事
http://www.iheima.com/thread-7908-1-1.html其實早就該寫了,不過一是自己不能特別公開的討論公司清盤的事實,二是寫了會得罪一些人,但是仔細想想如果沒寫下來,可能很多兄弟還是要走彎路,燃燒自己,照亮大家吧。
很多兄弟走出來創業,無論成敗,都是個好事,敗了你會成長,成了皆大歡喜。
開頭一句話是:創業不是賭博,而是蓋房子,一步登天的人不存在,任何人都是從基礎開始一步一步走的,天才只是比你早幾年開始起步積累而已。沒有捷徑,從一開始這條路就注定了是沙漠之旅,別指望輕鬆愉快。
一,天使投資
很多兄弟遇到的第一道檻就是,沒錢。
所以這裡就談談天使投資的問題。
槍幾條,兄弟幾個,方向也有,但是沒有錢。然後 80%的人就到處找投資,或者等投資。
蠢貨,為什麼要讓別人為你的前途買單?
投資,無論誰投,都是要回報的,投資人跟銀行家一樣,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從來都是如此,不要指望任何投資人能雪中送炭,投資人的錢不是大風吹來的,他們照樣要為出資者負責。
投資人如果表示」保持聯繫「,那麼就別等了,短期內沒戲,或者投資人要觀察你,真的想投你的,都會在一週內簽字劃賬。
如果你拿不到投資,那就自己勒緊褲腰帶開干,對於遊戲從業者來說,沒投資,你自己看準了機會,別耽誤時間,趕緊開干,幹到遊戲上架了,假設方向沒錯,稍微有些曝光,一定會有人投。
乾等,等不來任何投資,更會讓投資人懷疑你的動機。
實例:我本人 2012 年 11 月出來創業,找過 80+ 投資人,無一問津,2013 年 5 月遊戲上架 appstore,付費榜單第 3,一週後拉到投資。
另一個問題是,拿誰的錢
市面上有幾種投資人(或機構)
一,正規機構
例如 IDG,創新工場等
這一類機構屬於最靠譜的一類,文件上手續齊備,後援構架多,法務財務你不需操心,信譽相當好,兄弟企業眾多。
硬要說缺點,則是你弱不會救,你強幫你飛。
但是總結來說,對於普通創業者,非 XX 系,非上市公司高管,拿此類最為靠譜。估值不會虧待你,錢不會拖欠你,給的支持也不會少。
二,知名投資人
例如王峰,雷軍等
知名投資人分真偽,大家要辨清,如果跟某個知名投資人有接觸,對方有意向,千萬要跟業內朋友調查清楚,有些知名投資人其實還不如山西煤老闆。以藍港王峰為例,其投資項目少,但是絕對死不了,從遊戲谷到藝動娛樂,都是陷入窘境之後王峰大力牽線而後大紅大紫。
雷軍的例子不舉了,絕對不會看著你死,實在活不下去了也會叫兄弟公司收購或註冊。
獲此類投資人青睞實乃三生有幸,但是接受之前多調查,有時是大坑。
三,中小機構
不一一舉例了,此類特點一般都是,一問無案例,再問要分期,三問沒期限。
千萬慎重,寧可不拿也別拿此類,否則等待你的只有另起爐灶一條路了。
四,土豪
不管是煤老闆,地產商,還是事業機構旗下投資公司都屬這一類。
特點是估值高給錢多,但是完全不懂 IT,更別說手游。
如果關係靠譜,則可以考慮,但是如果有靠譜的其他投資,還是別選這一類。
五,戰略投資
如果騰訊願意投你請你一定跪舔
同理可證完美巨人搜狐等,因為他們不光投資還會代理你的產品如果合適還會收購。暢遊各種案例(第七大道)等不說大家也知道。
機會比較少,一般遇不到。
同樣,如果你光被代理產品卻拒絕了投資的話。。。還不如代理給別家啊!
二,預算花錢
絕對不要自己投廣告!絕對不要自己投廣告!絕對不要自己投廣告!
無論是多早期的市場,多藍海的分類,投廣告這件事真的不是早期創業公司負擔的起的,舉實例來說:
公司 A,融資 300 萬,100 投放,18 個月死了公司 B,融資 300 萬,代理金 100 萬,雖然第一款產品失敗,但繼續存活沒錯公司 A 就是我,不解釋了,血淋淋的教訓。
員工工資這點,見仁見智,如果你是一個演說家,煽動家,你的兄弟可以不拿錢 12 個月也不會降低工作效率更不會走人,那能省則省。如果你不是,則至少不要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租民房不可恥!沒有哪個成功公司直接從寫字樓起步的!
三,方向
最穩妥的方向是你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方向,收支平衡之前一定力求要穩。
例如你在之前的公司做的是塔防,很成功,你創業的第一個項目一定要是塔防,別想別的!
節操是路人,等你 NB 了可以慢慢撿回來,死了就什麼都沒了,還談什麼節操?
當你發現了一個藍汪汪的藍海方向的時候,肯定也有 10000 個人想到了,然後 1000 個人去做了,100 個做完了,10 個賺錢了,1 個賺翻了。想法在沒實現之前,一文不值!如果你信自己,就是要向前衝!
三體裡面維德說的:只送大腦!
意思就是,你定下目標,之後就算爬,也要爬到,目標是做一個塔防遊戲,6 月 1 日上線,那麼沒聯網?砍!美術風格怪異?沒事!程序實現不了?換人!總之一定要達成目標,當然,這個目標必定是要有實際意義的(有投資,代理金,或收入)
四,總結
創業十死無生,我接觸的手游創業者成功的,其實都是老兵,死過公司,是標配:
《二戰風雲》吳剛:端游血獅作者觸控陳昊芝:多年互聯網創業者,愛卡汽車網創始人、盛世收藏網創始人、cocoachina 投資人董事、譯言網總經理《英雄戰魂》王雙義:連續創業六年《我叫 MT》邢山虎:原麒麟遊戲總裁
至於有些「年輕到不行」的「成功創業者」,我沒法點名,只能告訴你,真老大另有其人,在前台的」90 後 CEO「只是個吉祥物罷了。
記得,作為 CP 公司,產品 NB 才是你唯一的硬實力
所以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其他事情上,招人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產品 NB
以上,還有任何遺漏會隨時補充。
祝創業諸君越挫越勇
發自知乎專欄「一個上進青年的各種觀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