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融資租賃資金來源:資產證券化難挑大梁,傳統渠道仍占主導地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740

近日,上市公司渤海租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出具的《證券公司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審批——天津地鐵一號線融資租賃租金收益權》的行政許可申請受理通知書,意味著業內第五單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項目有望落地。 2013年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到天津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他表示,“金融租賃是一塊新高地,國家要培育這個行業發展起來。”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也在商務部報送的融資租賃發展情況報告上批示,融資租賃業“大有可為”,要求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抓好各項工作。 資產證券化難成融資渠道主流 短短幾年時間,我國融資租賃業資產規模已超過2萬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融資租賃市場。然而,資金及資本嚴重不足一直是制約融資租賃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資產證券化一度被業界高度寄望——可解融資租賃業“資金饑渴癥”,也事實地成為2013年金融業最時髦的詞兒之一,但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未來也恐難成為主流。而信托計劃、保理融資、租賃合同轉讓、私募資產證券化等模式已經事實上被普遍采用,它們在操作便利性、收益率浮動空間以及資產處置等方面都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此前,證監會兩度開閘券商資產證券化業務中,共有遠東租賃、華融租賃、廣匯租賃三家融資租賃公司作為發起人成立了四單資產證券化產品。租賃資產成為券商資產證券化項目的基礎資產來源之一。 但是,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也恐難成為主流。 收益率是制約租賃公司融資渠道多元化的主要原因 2013年底,銀監會發布新修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被首次提及。並且針對外界對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進展緩慢的質疑,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市場能夠認可,政策方面不會存在限制。 然而,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難成大氣候的主要原因,也是市場認可度。 某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管理人相關負責人總結這一業務目前面臨的幾大問題的首要即收益率問題。 據記者了解,上述幾單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收益率在5.5%-7.0%之間,不論從融資成本,還是從投資者角度,這一收益率都有些尷尬。其次是資產出表問題。因為融資租賃公司有經營杠桿倍數的限制,如果資產證券化能夠實現資產出表,融資租賃公司業務規模就可以做大很多。 但是,上述幾單中除遠東一期實現資產出表外,其他幾單都未出表。事實上,融資租賃公司也並不願意出表,原因在於,融資租賃一般都是非標準的金融資產,如果公司把好的資產拿出來做資產證券化,會影響公司的整體融資能力,而如果公司把不好的資產拿出來資產證券化,又意味著道德風險。 四種傳統融資渠道將繼續發揮作用 除金融租賃公司還可以進行同業拆借外,一般的內外資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依賴銀行貸款。具體來講,包括信托計劃、保理融資、租賃合同轉讓(應收賬款轉讓)和租賃資產私募證券化等幾大模式,已經成為融資租賃業內更為常用的資產融資途徑。這些途徑程序更為簡便、收益率浮動空間大且能靈活實現資產“出表”。 首先是兩種業內已經比較常用的模式,信托計劃和保理融資。 1月16日,某信托公司在北京舉行了與融資租賃公司合作的研討會。據該信托公司人士介紹,目前他們將信托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的“自主合作”模式分為三大模式:融資租賃集合信托模式;租賃資產收益權受讓集合信托模式和租賃資產證券化模式。 雖然第三種合作模式至今尚未落地,但項下兩種細分模式卻是業內躍躍欲試的。首先是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即租賃公司將資產真實出售給SPV(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以租賃資產為支持,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這一模式適合金融租賃公司,能否成行還要看央行和銀監會的態度。 其次是信托型ABN(資產支持票據),即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由信托公司擔當SPV的ABN,在交易商協會註冊。業內自2012年起便開始信托型ABN的準備工作,但因各種原因至今遲遲未能落地。 回到已經落地的兩種所謂“自主合作”模式——融資租賃集合信托模式和租賃資產收益權受讓集合信托模式。 前者實質是貸款信托,後者則是財產權信托。值得註意的是,信托公司在合作過程中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直接參與到融資租賃的過程中去。一種是信托公司購買設備轉租給租賃公司最終轉租承租人,另一種是信托公司直接作為出租人,融資租賃公司只是作為投資顧問參與。 以上說的是自主合作模式,而更多的情況是單一信托計劃只是通道,對接銀行理財資金或自營資金,實質則是銀行表外貸款。以對接銀行理財資金的為例,這類單一信托資金成本在7%左右,稍高於貸款利率。 而融資租賃公司常用的另一種融資途徑——保理融資,多數操作更有此嫌疑。 一位內資融資公司業務部門負責人坦言,該公司40%的資金通過銀行保理,成本是貸款利率加千分之幾的保理費。 除了變相貸款功能,更有甚者,在華北融資租賃市場,有一家專門靠銀行保理“發家”的融資租賃公司的故事在業內廣為流傳。該企業項目源、資金源幾乎均來自銀行,融資租賃公司只作為通道將貸款項目包裝成租賃項目,因此,其與銀行之間的保理業務也均為無追索權保理。 所謂無追索權保理,按照定義即為保理商憑債權轉讓向供應商融通資金後,即放棄對供應商追索的權利,保理商獨自承擔買方拒絕付款或無力付款的風險。有追索權保理即無論應收賬款因何種原因不能收回,保理商都有權向供應商索回已付融資款項並拒付尚未收回的差額款項。 在銀行提供給融資租賃公司的保理服務中,多為有追索權保理,銀行不承擔承租人不付款的風險。而如上述融資租賃公司實際只是銀行放貸的“殼”,也就不難理解銀行願意不要追索權了。 根據保理業務的初衷,除了融資功能外,保理商真正的作用是應收賬款催收、管理及壞賬擔保等綜合性金融服務。如今這些職能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第三種模式——部分融資租賃公司還在操作的資產融資模式是應收賬款(租賃合同)轉讓,即把要收的“租子”轉給下家,同時轉讓的還有租賃資產。 除私下交易外,一些地方金融交易所也提供這類服務。其中,交易所主要提供項目掛牌、撮合交易、變更資產登記等服務。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牽頭組織建設的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也將提供相似服務,其主要客戶也包含融資租賃公司。 一位參與過此類操作模式的消息人士透露,有的融資租賃公司盈利模式正是不斷地轉讓應收賬款和租賃合同,只賺取中間的利差。因為轉讓後,租賃資產出表,風險出表,就不會受到經營桿杠的限制,不會不斷增加註冊資本金。不能不說這是融資租賃公司一種可行的生存模式,但合規性受到質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77

《台灣問題》國內創投件數十二年萎縮九成 創業者敢要、能做 資金才會上門!

2014-01-20  TWM
 
 

 

過去十二年,台灣創投投資早期案件的件數,大幅下滑九成。創投業者觀察,創業者心態變得保守,可能是資金縮手主因。專家建議,唯有展現執行力、企圖心,才能在站穩市場之後,贏得創投的青睞。

撰文‧周岐原

中關村,距離台北一千八百公里遠,中國電子業、網路業雲集創業的基地。這裡曾孕育聯想集團、京東商城等許多主導中國市場的大企業;習李團隊接班後,中國當局更以中關村為核心,打造重點企業搖籃。

二○一四年,中國證監會啟動的「新三板改制」,目的在改善微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最初新三板的理念,就是以設在中關村園區的公司,當成未上市股票交易的試驗對象。一月二十四日起,新三板登錄公司更將超過六百家。

除了以新三板為目標,「去哪兒網」、「58同城」、「天下圖」等三家新創網路公司,已在一三年分別赴香港、美國掛牌,直接挑戰海外市場,凸顯中關村起家的企業,企圖心越來越強。

資金不願冒險

想像空間小 台灣早期投資案銳減在台灣,網路創業風氣同樣興旺,但對比政策資源密集的中關村,不少台灣網路創業業者,卻有找不到錢的感嘆。

數字會說話,過去十二年間,國內創投業者投資早期項目(early stage,含種子期與創建期)的件數連年下滑;二○○○年時,早期投資案多達六八七件,數量占當年總案件的三七%;到了一一年,早期投資案只剩五十七件,占當年台灣所有創投的投資案比率,也只剩二一%。

十二年過去了,台灣創投「出手」新創企業的次數,竟只有上一次網路熱潮的八%,連一成都不到。「雖然後期報酬少一點,可是能穩穩獲利。」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陳清祥觀察。換言之,創投戰略轉向,或許代表市場資金越來越不願意冒險,原因為何?

「我認為問題是創業者的野心不足,夢不敢做大。」創業諮詢機構、創業智庫執行長洪聖倫指出,網路創業在台灣雖然蔚為風潮,不過經營者的思惟卻相對狹隘。當創業者沒有走出去的野心,加上社會歷練不足,構思的商業模式,在投資人看來往往顯得薄弱,自然說服不了資金。

「很多人說,我只想在台灣做、把這東西弄好。但是網路,你一定要global(全球化)、或至少面向整個亞洲……因為台灣網創市場太小了!」洪聖倫直言。

他分析,在早期項目上,假設創投希望以三年時間、創造五倍投資報酬時,只鎖定台灣市場的投資案,讓創投獲利退場的機會就降低了。「想像空間小,導致創投在投資的時候,就會縮手。」

創業者變保守

寧願先立足本土 缺少全球化思考「資金不會區分,你(創業者)是不是網路創業。它只會問:你有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影響力?」觀察華人網路創業十五年、華犇創投創辦人戴偉衡也指出:「這是關鍵!很多團隊只想和網路有個連結,這樣價值好像就產生了,其實是價值不足。」戴偉衡回顧,千禧年前後,台灣出現首次網路創業熱潮時,「很多團隊談的,是到美國市場試水溫;地區比較大的,會想去東南亞。」相較之下,這一波網路創業熱潮中,許多台灣團隊反其道而行,寧願先立足本土。穩紮穩打固然降低風險,「但你身在網路,卻把自己局限起來,就失去Internet的意義了,」戴偉衡憂心:「當你的心、intention(動機)變小,如何能拿到豐沛的資金呢?」另一層台灣業者的迷思,是將募資成功當作創業成功的定義,而不是讓事業持續擴張。洪聖倫感嘆,由於國外公司暴紅或網路流量暴增的案例增加,讓不少創業者羨慕,於是把經營目標設定在籌得一筆資金。「但現在已成功的網路創業,哪個案例不是先把事業做好?」洪聖倫提醒:「你要做得很好,要在太陽天時找投資人,不是在陰天、缺錢時才找投資人。」「先有事業,才有資金」早就是老生常談,這種例子,在大中華區更是屢見不鮮。像是今年初,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剛剛宣布投資一億美元,入股開發手機叫車APP(應用程式)的小桔科技。

小桔科技創立不到兩年,在中國手機叫車軟體市場已拿下六成市占率;研發出的〈嘀嘀打車〉APP,遠比公司名氣響亮。從北京、重慶到廣州,都可以使用這支APP叫計程車;經歷一三年同類軟體的殘酷競爭,不僅突圍、甚至成功吸引新一輪投資,聚焦事業而非籌錢,應是主因。

政策恐曲高和寡

七年拚淨值成長八倍 門檻過高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改善網路創業當前困局,行政院一方面由櫃買中心推出創櫃板,扶植微型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國發基金新推出「創業天使計畫」,則是經建會積極規畫的政策大菜,許多有心創業者相當關注。但在創投業界眼中,這項政策似乎曲高和寡。

規畫五年十億元的創業天使計畫,預計每年輔導六十家廠商。每一件投資案最高補助四成、以一千萬元為限。一旦廠商創業成功,則在受輔導七年後,以公司淨值的五%作為回饋金,回饋上限是接受補助額的一倍。然而,除了每年二億元的投資金額,相對顯得有限,若廠商能回饋當初政府補助的同額資金,代表公司必須在七年內讓淨值成長八倍,才達到門檻。

「有多少新創公司能撐三年以上?真有實力在七年內成長八倍的公司,應該也不需要以此籌資。」洪聖倫就提醒,這項號稱「只要有計畫書即可申請」的新政策,也許得有一定實力,才能獲得補助。

當台灣的網路創業環境,陷入創投和創業者都不願冒險的過渡期,無論要不要跨海到中國蹲點,有心跳下來經營的創業者,一定要勇於做夢、展現執行力,才能搶占市場,甚至贏得創投的青睞。

投資手筆相差懸殊!

兩岸近年網路公司重要購併、募資案

91無線

百度* 570億元 中國

新浪微博

阿里巴巴* 175億元 中國

PPS

百度* 111億元 中國

高德軟件

阿里巴巴* 88億元 中國

嘀嘀打車

騰訊* 30億元 中國

阿碼科技

Proofpoint* 7.5億元 台灣

Gogolook

NAVER* 5.29億元 台灣

愛評網

NEC* 1.5億元 台灣註:*表出資者 投資金額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各公司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69

《走進第一村》28歲青年賺到藍寶堅尼 吸納人才、資金、科技 催生中國創富一條街

2014-01-20  TWM  
 

 

是什麼樣的地方,可以讓二十八歲青年賺到一輛藍寶堅尼?

是什麼樣的地方,可以讓台灣留美高材生直飛進駐?

當台灣人才嚴重流失,看看中關村怎麼網羅全世界的創業人才!

撰文‧楊卓翰

一輛白色的藍寶堅尼高速馳過中關村的街頭,劃破二○一三年的最後一天,在停車場甩尾急煞後,要價五百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萬元)的超級跑車開門了。走出來的男生,一頭金髮、戴著耳環,只有二十八歲。

有人才!

留英高材生,也來這裡逐夢在「土豪」滿街跑的中國,這並不稀奇。但是,他是「晶合思動」執行長楊鑫淼,雖是富二代,這輛藍寶堅尼,是他被父親逐出家門後,在中關村親手賺來的,連在青島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創辦不到三年的網路遊戲公司,目前估值是三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十五億元),規模從四個人擴充到二百人;他自己也被《富比世》(Forbes)選為三十歲以下的三十位成功者之一,擁有五一%股權的他,身價上億人民幣。

四百平方公里的中關村,每條街都充滿創富神話,讓年輕人願意拋下一切到此逐夢。中關村原本是像早期的光華商場一樣,充斥著山寨假貨。但是,如今店家撤去,空下來的樓層,竟升級成為孵化下一個百度、騰訊的育成中心。表面上看來,網路產業自由奔放,但在傳奇背後,已由創投家、創業者,以及政府機關,形成一個龐大而緊密的創業生態圈。中關村的身後,是一場中國式的野蠻實驗,而楊鑫淼就是這場實驗的結果。

不過當初楊鑫淼放棄家產來到中關村,為的不是身價,也不是跑車,而是他的創業夢。

有聚落!

百度、聯想,就隔一條街當鄰居楊鑫淼從英國伯明罕大學念完資工碩士後,就萌生回中國創業的念頭。但當時父親希望他念完博士,楊鑫淼鐵了心,說什麼也不肯。從事房地產的父親以為他只是愛玩,不想上班也不念書,氣到斷絕一切往來。二○一一年楊鑫淼這輩子最後一次刷父親的信用卡,買的,就是一張到北京的單程機票。

為什麼到北京?因為當時北京海淀創業園區,有一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的補助計畫。楊鑫淼當時既沒錢、也沒人脈,這個政府資助的項目,成為他完成創業夢的唯一機會。

於是,他就在北京海淀區創業路上的「中關村創業大廈」註冊公司。在這個精華地段,一平方公尺優惠租金居然只收十元(人民幣,下同),等於免費;而且,創業園區還給了他一筆五十萬元的創業基金。而這棟創業大廈,是商場改建成的孵化器之一。

「百度、聯想總部,就在兩個街口外。」楊鑫淼回憶。雖然當時辦公室只有一張長桌、幾張椅子,員工四人,但是,「有一種錯覺,我們就像和李彥宏、柳傳志平起平坐。當年,他們也是從這裡發跡的嘛!」就是在這裡,他推出第一款iOS的遊戲︿獵魚高手﹀,一一年才上線一周,就以顛覆同類型小遊戲的系統和黏著度,在十六個國家拿到遊戲排名第一。晶合思動也在去年完成第二輪募資,拿到紅杉資本及騰訊創投的千萬資金。楊鑫淼隻手闖出一片天,志得意滿,也是年輕創業家一心嚮往的典範。「我喜歡網路產業,因為政府還沒進來,沒有規則,你想到什麼,就能做什麼!」他說。

有政府撐腰!

「看得見的手」,營造開放創業環境在中國,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楊鑫淼只是中關村龐大生態圈的最佳案例之一,在他身後,從市級、鎮級單位,到園區單位,不斷積極從各個地方拉人,並為創業者提供環境。雖然創業失敗者居多,但只要出一位像楊鑫淼這樣的網路創業者,就是雙贏局面,例如晶合思動每年可以創造五千萬元的營收,帶動上百人的就業機會。既能解決北京七十所大學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又能創造稅收,除了藍寶堅尼驚人的噪音,中關村都是最大贏家。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代表的,就是背後的那隻手。他從○五年就開始進行中關村轉型計畫。楊建華指出,矽谷的成功,不是因為制度和規畫,而是文化和氣氛。「我們的工作就是營造出一個大草原,讓馬匹可以自由彼此競賽,」楊建華說:「跑得最快的,就是Google、就是百度。」一名北京的網路業者就指出,小心地營造氣氛,透過民營機構執行意志,是中國在網路創業上,和以往「國家計畫」最不同的地方。

有資金!

引進各國創投,還結合銀行﹁開門﹂楊建華舉例,在創業資金面,除了透過計畫提供資金,中關村也把主力放在自由市場機制。除了引入各國創投,還和北京、交通等十二家銀行推出中關村限定的「創業信用卡」,融合公司貸款、結算、註冊等金融服務,不斷給創業者開門。他們的目標,就是把世界各地的創業者,吸引到中關村來。政府也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創業生態圈。創業咖啡店,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關村創業咖啡店的始祖就屬「車庫咖啡」。二○一一年,原本是科技公司投資總監的創辦人蘇菂,因為覺得中國沒有賈伯斯創業時的「車庫」,因此他想開一家供創業者聚集的咖啡店。走進位於海淀區圖書城的「車庫」,百度就在出門左轉、聯想再往北走,而李開復的創新工場,走十分鐘就到。

在海淀西大街上的車庫,只需一杯咖啡,就能坐上一整天,因此,許多新創團隊便把這裡當辦公室,長駐在此。只要一句「你的創業項目是什麼?」旁邊的年輕人就會和你盡情分享,不一會兒,又有其他人加入,身邊椅子越拉越多張。各種思想、創意,就在這種隨興氣氛中誕生。

中國下一代的網路,正在這裡蓬勃發展。咖啡店的每個人,都在討論「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思惟」,許多新穎的商業模式,就從一個個瘋狂的腦袋中竄出,而台灣不但沒跟上,連出發都還沒。

有創業平台!

咖啡店升級,化身創業新手孵化器更讓創業者趨之若鶩的,是蘇菂透過人脈,經常會介紹創投家到車庫「坐坐」,幫團隊找資金、找夥伴,創立第一年,蘇菂就換了七、八千張名片。蘇菂現在還在美國創投的聚集地—— 矽谷沙丘路,複製這個模式,第一家美國分店已於去年底開張。

在車庫,創業家千百種,有天方夜譚的,也有腳踏實地的;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而就在車庫隔壁的「3W咖啡店」創辦人許單單,認為自己找到了成功模式。「與車庫不同,我們想要做的是有模式、有步驟的孵化器。」許單單說。3W共有三層樓,一、二樓是咖啡店,但三樓才是咖啡店的真正面貌:一個小型的創新工場孵化器。

3W一開始並不如車庫順利,資金很快就用完,面臨倒閉危機。這時,中關村管委會出現在許單單面前。「我想他們一直都很了解情況。」許單單說。管委會提供一筆資金,不但讓許單單繼續營業,還鼓勵他往專職的孵化器發展。於是,許單單在管委會的引導下,搬到了車庫咖啡旁,並將三樓打造成孵化器。

從去年開始營運的孵化器,現在已經有十二個團隊進駐,每個團隊約四到五人。而在十二個團隊之中,來自台灣的團隊就有兩個,台灣大學資工系畢業的高健凱就是其中一個。

高健凱今年三十歲,他在美國西北大學留學攻讀MBA時,就想要在網路上創業,做寫程式的教學網站。於是,他開始衡量台北、矽谷、中關村的創業環境。最後北京變成了明顯的答案。「語言通、技術人才又多。我人不在北京,已經可以報名參加三、四個創業聚會、培訓營,也和其他有相同想法的人搭上線。這裡的創業氣氛實在太好了!」高健凱去年六月二十二日畢業,他興奮得連台灣都不回,二十三日就直飛北京。來到中關村後,他火速參加各式創業聚會,不到二個月就和另外三名當地創業家合夥成立公司,進駐3W的孵化器,現在正在和兩家當地的創投談投資。

有未來!

踢走硬體商場,用創業服務取代中關村,現在正高速複製著高健凱及台灣團隊羅子文、謝耀輝的模式,不斷吸引全球各地的人才。楊建華指出,像3W、車庫咖啡這樣的孵化器,現在已經有將近三十家,這正是政府推動的結果。而現在,楊建華打算再使一點力。許單單指著3W咖啡店窗外說:「一四年過年後,這裡會打造成『創業服務一條街』,包括其他創業服務,像中國知名創業網站36氪、眾籌平台天使匯等,全部都會搬到這裡來。」原本的這座圖書城,書店都已收掉,早在網路服務的時代敗下陣來。取而代之的,正是害他們沒生意做的新興網路服務。這就是中國式的成長,在這汰弱留強的野蠻擂台,落伍的只有一個下場。隔沒多遠處,半導體大廠日月光在中關村建的鼎好電子商城,也早在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下變得冷清。如今,一樓商場有一半的店面空置,來客更是稀少。

當全球硬體的時代過去,誰會站上擂台?根據中國官方的規畫,未來這裡都會是網路新創公司的辦公室。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去年已經進駐鼎好辦公大樓,裡頭住著七十多個網路新創團隊,要在這裡養出下一個臉書、Google。未來的中關村,將成為中國的養殖場,養的,就是「未來」!

打造創業生態圈

實虛一起來

——車庫咖啡線上座位表,貴人全現形!

在中關村創業,到車庫和3W來「拜碼頭」是基本中的基本。但是,在中國速度至上的網路創業圈,你也得跟上腳步變聰明!

車庫咖啡製作了網路登入系統,來客可以在網路上登記位置。看到創投、或是技術人才、或是技術外包,不但可按線上座位表到現場找人,各方人馬各自媒合,還可以透過車庫的專屬聊天系統,直接與對方交談。

3W更做出「中國版的LINKIN」,名為「拉勾網」,專門建立起網路人才與網路公司間的橋樑,還有手機APP版本,直接跳脫實體場合,每天有超過500個新增職位,履歷表每周有超過3000份投遞。

不過要注意,如果你想雇用這些中國工程師,可要直截了當,他們當場和你談薪水和入股時,別被嚇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81

左報資金 東方班底 《晨報》狗仔隊伺候泛民

2014-02-13  NM
 
 

 

傳統報章近年被免費報章及新媒體夾擊,前景日淡,但有人「扒逆水」籌辦一份收費綜合性報紙加入戰團。這份由《新晚報》大股東夏萍牽頭、以《東方日報》前高層為班底的《香港晨報》,將走低俗小報路線,聘用大量政治狗仔隊對付佔中行動及泛民主派中人,全方位蒐集政敵黑材料,務求打擊佔中爭普選運動,並成為足以左右二○一七年特首選舉的輿論平台,替北京完成維穩任務。不過,可靠消息透露,《香港晨報》未獲北京祝福,「維穩費」暫時未有著落;城中富豪對新報章抱觀望態度,尚未落實入股;加上夏萍經營《新晚報》往績不佳欠債不少,能否負擔巨大投資令人關注。

《香港晨報》創辦的消息上週四傳出後,引起本地政商界高度關注。唐英年、「大劉」劉鑾雄、林建岳等名字被指是報章幕後金主,更一度傳出有內地資金入股。曾任《東方日報》總社長的郭慶榕及前總編輯黃陽午,翌日以「《香港晨報》籌組委員會」名義發表聲明,指報章經費全部來自本地基金,並無引入內地官方資金,財團資料稍後公佈。

擬提前七月出版

據瞭解,這份以小報形式製作的報紙,初步計劃印行約二十萬份,原定聘請的四百多名員工,會在四、五月上班,下半年出版;但因推出消息提早曝光,或會爭取最快五月試刊,七月正式出版。屆時為求搶奪市場佔有率,可能減價促銷。該報高層亦考慮炮製一個類似九五年《蘋果日報》創刊的「每日一蘋果、無人呃到我」電視廣告,冀收先聲奪人的效果。根據今年一月二日的報刊註冊登記文件,《香港晨報》的東主及出版人為「香港晨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Hong Kong Morning News Media Group Limited),利婉嫻是該公司唯一董事;報章編輯則是蕭晚。消息人士稱,二人曾任職《東方日報》,利是《東方》主席助理,任職約廿年,半年前離職;蕭曾任突發部主管,已離職多年。香港晨報傳媒集團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透過盛柏秘書及商業服務公司註冊成立,股東是一間名為國威控股的BVI公司,登記地址借用了盛柏位於上環文咸東街的地址。報刊註冊文件又顯示,《香港晨報》的承印人是All Leaders Publication Group Ltd.,即「領袖傳播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是霍漢及夏萍。集團早年推出《領袖人物》財經月刊,兩年前兩人推出免費派發的《新晚報》。領袖傳播集團的註冊地址與《新晚報》的北角報社一樣。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一間報館不論是東主、出版人、承印人、編輯,均有機會因其刊物的報導而負上法律責任,故上述文件列出的公司和代表人,與《香港晨報》關係密切。經常在北京喉舌媒體撰寫評論的港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蒯(音拐)轍元,亦被傳是幕後主事人之一。他現年四十五歲,畢業於北京新聞學院,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的他近年經常在《文匯報》、《大公報》發表文章,去年十月於《明報》發表署名文章,不點名斥責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的「心魔論」十分惡毒,猖狂之極,及後曾氏須公開表明要「虛心接受、深切反省」,足見其份量。雖然他在微博矢口否認,但接近北京的中間人透露,蒯在該份報章其實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否認有關係,只是不欲令報紙形象「染紅」。

發掘泛民佔中醜聞

接近《香港晨報》的消息人士透露,該報的目標是成為本港第一維穩報,替北京完成打擊政敵和維穩的任務,「新報紙嘅作用,除咗會配合反佔中、落實政府提出嘅政改方案外,亦要為特首候選人『入閘』代表做狙擊手!」據悉,《香港晨報》近日展開組班工作,其中一項重點是設立多支狗仔隊,除了採訪娛樂圈新聞,政界中人也是重要追蹤目標,佔中三子、泛民中人、日後有意參選特首人士,甚至對政府持不同意見的學者、評論員也可能榜上有名,務求蒐集具爆炸性的黑材料,協助主子達到政治目的。雖然官式文件顯示《香港晨報》主事人是左報中人,但近日傳媒界及政圈不斷有人吹風,強調多名唐營中人已答允資助《香港晨報》,其中劉鑾雄更被描繪為大股東,負責拉攏其他富豪入股。不過,劉鑾雄週一單獨到灣仔福臨門午膳,記者追問他是否《香港晨報》的幕後金主之一,他卻耍手擰頭地表示:「冇啲咁嘅事!」唐英年透過發言人稱「唐生無involve(參與)」。林建岳亦說「沒有這樣的事,無出資、無參與」。跟梁振英關係「由友轉敵」的劉夢熊回應記者查詢時則表示「同我無關係,我無投資,無參與」。但當被問及有無人曾邀請他「做傳媒」,他意有所指地說:「呢樣嘢就無可奉告。」

城中富豪否認泵水

有來自北京的中間人聲稱,多名富豪否認和《香港晨報》有直接關係,一方面是時機未成熟,另一方面不欲令該報政治色彩太強烈,影響報章中立形象及公信力。「報紙未出就俾人定咗位,第日好難搞,所以唔會咁早就曝光。」《香港晨報》欲邀請唐營中人「泵水」,主因是兩年前梁唐對決,唐英年被浪接浪的醜聞攻勢擊潰,失去北京的支持後飲恨而回。事後唐營檢討賽果,將選戰失利歸咎欠缺一份貼身支持的報章為他反擊:「劉夢熊都爆料話搵到人全力撐CY,但大家都睇到唐唐無報紙好似人哋咁撐到盡,呢樣嘢令唐營耿耿於懷。」最令唐營氣憤的,是「一男子」當選後口口聲聲不分梁營唐營,要建立香港營,但根本一直無放過追擊唐營中人;過往親唐的《星島日報》及《頭條日報》,也漸漸向當選特首的梁振英靠攏。上述種種因素,皆成為《香港晨報》向唐營中人推銷的賣點。不過,富豪們會否押注《香港晨報》仍存在不少變數。單看牌面,由《新晚報》的夏萍牽頭辦報瞄頭有限,因該份一二年復刊的免費晚報反應欠佳,去年十二月改為收費報,最近再次休刊。不過,《香港晨報》已曝光的班底相當強勁,郭慶榕及黃陽午均為年資三、四十年的傳媒人,後者最為人熟悉是九六年涉及跟蹤法官的藐視法庭案,時任報章總編輯的他被判入獄四個月,成為本港首名入獄的新聞工作者;前者則在舊東家由低做起,從校對、總務到編輯,約三年前以集團新聞社總社長身份離職。《太陽報》前社長盧紹祺被傳出任該報社長。黃郭二人上週五發出的聲明指,「《香港晨報》是由一班本地資深傳媒人籌辦,他們認為香港需要一份『持平而具公信力的報紙』。」

幕後班底強勁

據瞭解,郭、黃兩人正積極招兵買馬,不少對象來自舊東家。消息人士稱,《香港晨報》出手闊綽,採主級人員月薪介乎四萬至六萬五千元,廣告代理底薪達二萬元,成功爭取生意額可和公司對分,部分獲邀加盟者已即時賠償原有機構,以爭取馬上轉職。當組班程序由現時高層逐漸到採主、組長及前線記者時,報界或會掀起久未出現的挖角潮。《香港晨報》已於葵湧購入數層工廈作辦事處,其中一個疑似地點是大連排道的景星工業大廈,整棟大廈去年一月由達君有限公司以一億四千三百萬元購入。記者週一傍晚所見,大廈烏燈黑火,幾個出口的大閘均被鎖上。附近工作人士透露,景星丟空了近半年,近期不時有人出入。

泛民關注《晨報》

《香港晨報》重點狙擊佔中三子及泛民主派,但泛民中人及學者均未有聽聞該報的內部運作及編採方針。佔中發起人之一陳健民指出,佔中運動漸成為爭取普選的主軸,中央政府及其維穩的爪牙會對運動的發展更為著緊,「我哋一路都聽到消息,中央政府會用盡方法去打擊佔中三子,包括對個人嘅攻擊,所以如果要針對我哋,我一啲都唔奇怪,反而香港人可能會對佢哋好反感。」對於或被《香港晨報》狗仔隊貼身跟蹤發掘黑材料,陳健民說三子將以平常心面對,「每個人都想有私隱,對我哋生活上可能會有啲影響,不過跟蹤我哋唔會有咩效果,如果我哋係做生意嘅,就話可能有多啲嘢講啫,但我哋教書嘅,所以我唔會擔心。」他還笑言新報章創刊當日「一定會買嚟睇」,皆因他相當關注近年傳媒生態及言論自由。另一發起人戴耀廷稱不清楚《晨報》的立場,若它是一份建制派報章,相信是為了在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維穩任務,亦可令建制派有更好的媒體曝光機會。對於有可能成為被跟蹤偷拍的對象,他說︰「我哋明人不作暗事,跟咪跟囉,我哋驚咩啫!」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則稱不瞭解《香港晨報》運作,故不願置評,但她亦「霸氣」地說︰「都唔使講狗仔隊,其實我哋都俾公安跟咗好多年啦,唓,我受咗壓咁多年,我乜都唔驚!我係邊個呀,我係劉慧卿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40

資金轉移不會打擾你的美夢 艾薩 Isaac Sofaer

2014-02-13  NM
 
 

 

興市場的貨幣及資產大跌與我們無關。這是因為貪婪,在聯儲局的量寬措施下,投資者在他們不熟悉的市場追逐回報,現在措施不可避免地逆轉了,投資者便想逃出來,因為所有人都是這麼做。我希望《壹週刊》的讀者不會那麼天真。

我們在香港應先關心自己家門的灰塵。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它如何影響企業盈利,與我們更為相關。由於影子貸款、信託沒有嚴格監管,令銀行業逐漸崩潰。

信託問題逐漸浮現

在上月「中誠信託」事件中,所謂的解決方案雖然將投資者拯救,但令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帶來陰影。這令人質疑地方政府有否參與這次可笑的救援,並向投資者發出錯誤訊息──即使信託產品如何不堪,他們亦得到賠償。當然,這是不會發生的,所以我預見未來將有很多問題陸續出現。那些借日圓、港元及美元,投資於人民幣的人,他們部分的投資注定是不能歸本,更可能遭受損失。若他們將人民幣也視為一隻新興的貨幣,他們最終在兩邊都未能賺錢,因為人民幣貶值,違約便會發生。

替莎莎不值

《壹週刊》封面故事指控莎莎出售過期的化妝品,莎莎即時發出澄清聲明。我認為莎莎是一間有嚴格的政策、多年來堅持客戶為先、有服務標準、難能可貴的香港冠軍級公司。莎莎管理優秀,有強勁穩固的財政狀況,有穩健的盈利和派息,它是明日之星,香港應以它在港上市而自豪。在動盪期間,對投資組合保持堅定。在升市和跌市時,會令你看到自己真實的性格,但永遠記住,這些好與壞的日子都會過去。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45

大小股東不同調 REITs淪資金冰櫃

2014-02-10  TCW  
 

 

當你手上持有台北市西門町土地,八年價格漲了二.七五倍,你是賣掉,還是都更?小股東想的是前者,然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想的卻是後者。

去年底,持有國泰一號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的小股東,「揪團」向國泰一號的管理機構國泰建經提議,賣掉旗下三棟資產之一,位於台北西門町的「中華大樓」。

國泰一號持有的中華大樓,一樓租給零售業者美華泰,樓上則由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人壽承租。小股東盯上中華大樓的原因,是其帳面價值大幅低於市價,收租不如賣樓。

小股東看上高報酬市價估逾六十億,賣比租賺

據商用不動產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估算,中華大樓市價應在六十億元以上,當初中華大樓持有成本約十六億八千萬元。賣掉大樓,每股可以退還股東三元以上,比起現在每年每股拿約○.四八元的租金報酬還高,小股東因此提起處分議案。

此次揪團的小股東共有三十到四十人,共持股七.五%,投資國泰一號的時間從兩年到六年資歷不等,背景有來自飯店和營建業等產業。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提案後,據傳持股一九.二%的最大股東國泰人壽,還當面跟這小股東碰過面,十天之後,國壽提起都更案,和小股東提案互別苗頭。

大股東殺出都更案國壽現金滿手,看長不看短

細看國泰人壽過去五十年,除了把大樓證券化為REITs之外,沒賣過一棟大樓。對蔡宏圖發出說帖之前,這群小股東準備十足,不僅研讀兩本一百四十多頁公開說明書,請了兩家鑑價機構評估中華大樓市價,還查出此棟大樓符合都更的要求,連每層樓由樑到地面高度約為二.九公尺,用來當辦公室壓迫感太大的說帖,都能夠一一提出來。

只是沒想到半路卻殺出國泰人壽的都更案。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指出,長期投資,都更土地的價值才能彰顯,五百多坪的建地,都更後會有一萬坪以上樓板面積,租金收益比現有的一億至少多上一倍。

至於為何「恰巧」在此時提出都更案,林昭廷指出,是要因應以後台北市《都更自治條例》趨嚴,對屋齡限制可能由三十年延長到五十年,因此為捍衛權益而提出。

從事營建業的張姓股東表示,REITs託管架構下,「不是喊句口號都更,寫個五千字提案這麼簡單,」從聘請顧問公司、營建、招商都得公開招標,他質疑都更能否如外界估算五年內完成。

不動產服務公司高力國際台灣研究部董事李日寶指出,「賣掉獲取眼前利益,或者改造賺取更高租金,是看長和看短的爭議。」都更如果做得好,獲利也不少,二○一○年私募基金亞太置地,以三十億元買下西門町的萬國大樓,改裝商場承租,二○一二年以六十七億賣給富邦人壽,獲利超過一倍。

讓外界疑惑的是,賣大樓分到最多的是大股東國泰人壽,為何國壽要反對?

林昭廷表示,對壽險業來說國內固定收益市場不大,「錢退給我,還是得再投資,賣掉是短線想法,我們希望長期持有。」國內壽險業雖滿手現金,卻須符合金管會「投資不動產年化報酬率不得低於二.八七五%」要求,苦無投資之處。

七.五%比五○%的對抗小股東持股難敵壽險三雄

國泰一號還有一個大股東是新光人壽,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已經支持都更案,展現長期投資的態度。預料,另一個大股東富邦人壽也會支持,三家壽險合計持股逾五成,七.五%對五○%的戰爭,小股東恐怕很難贏。

在壽險業已經滿手現金的現狀下,壽險業大老闆大多支持繼續保有大樓,小股東想要享受到處分資產利益難如登天。

國泰人壽和小股東的爭議,也揭開了國內REITs無法有效營運、幫投資人創造更高價值的問題。

除了籌碼集中在壽險業者手上外,李日寶認為,國內REITs的資產主要以「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當不動產價格大幅上揚,REITs淨值無法反映市價,以中華大樓為例,去年帳上價值為二十八億八千萬元,不到市價二分之一,自然讓精明的REITs投資人要求處分資產或者清算套利。

加上,國內的REITs採信託制,管理機構收到的費用,不會因為REITs淨值提高而變多。在國外,例如採「公司制」的新加坡,管理機構分多少,決定於REITs的收益多寡,相形之下,國內REITs管理機構自無誘因幫投資人創造更高收益率。

觀察約和台灣同期發行REITs的新加坡(第一檔REITs在二○○二年發行),現在已有二十檔以上REITs,專注辦公室、商場、廠辦等,各有特色,市場活躍,而台灣自二○○七年後無新REITs發行。

當初發行REITs是希望活絡不動產證券化市場,只是國內REITs的設計難以達成目的,如果管理制度不改,注定成為另一資金冷凍庫。

【延伸閱讀】

市價翻逾1倍,小股東想賣卻不能動——國泰1號REITs投資標的

喜來登飯店

資產/土地面積:2,190坪(坪)初期投資成本:104.9(億元)市價估算:200(億元)現狀:租給喜來登飯店,租約至2017年,租金水準符合當地行情

西門大樓

資產/土地面積:660坪(坪)初期投資成本:17.6(億元)市價估算:45~50(億元)現狀:誠品整棟承租至2029年,租金略低於市價2成

中華大樓

資產/土地面積:520坪(坪)初期投資成本:16.8(億元)市價估算:60~65(億元)現狀:分別租給美華泰、國泰人壽和國泰世華銀行,最長租約到2018年

資料來源:第一太平戴維斯、國泰1號不動產公開說明書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77

私募公司可用資金創記錄 並購市場或將迎來大爆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621

據一份來自貝恩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截止2013年年底,私募股權公司坐擁1萬億美元的可用資金。 2013年年末的可用資金比起2012年年末的9410億美元又增長了600多億美元至1.077萬億美元,這也是貝恩發布私募股權行研報告以來我們所能看到的可用資金的最大值。之前的歷史峰值為2008年的1.056萬億美元。 貝恩咨詢認為,可用資金過剩有兩個直接結果:一是私募股權投資交易量將上升,二是交易的開價也將升高,也就是說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將會出現量價齊升的現象。 貝恩的這份報告中還提到了許多重要的信息: 2013年,4270億美元的資金被用於並購交易,占了2011年以來私募股權公司募集資金的80%。 貝恩估計,私募股權公司擁有美國5%年收入在1000萬美元以上公司。 2009~2013年,美國本土總計發生了228次總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並購交易。有限合夥人的參投金額占了總交易額的20%。貝恩估計,有限合夥人的參投金額還將快速增加,這會進一步加劇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可用資金過剩的情況。 2013年的美國並購交易中,債務比上EBITDA(扣除利息、稅收、折舊和攤銷之前的利潤)的比率達到了平均5.3倍,創下近6年新高;同期,歐洲交易中的債務比EBITDA的比率為4.7倍,也處於歷史高位。  華爾街日報此前曾介紹,根據Preqin的數據,截止今年1月末,黑石擁有大約334億美元可用資金而排名第一,其次是阿波羅的234億美元,第三第四名是凱雷和KKR(分別擁有177億美元和15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97

房奴孩奴家庭月收入1.2萬 巧理財盤活小資金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3/3581715.html
當家才知柴米貴」這話若說給正值荳蔻年華的小姑娘或都市剩女們,只會一笑而過。但對於剛為人母或者享受天倫之樂的父輩來說,他們更有切身的體驗。本期華西理財課堂,邀請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和哈爾濱成都分行的兩位理財師對普通工薪階層羅晶一家的收入進行理財規劃分析,以期為大眾讀者提供借鑑。

案例

羅晶,34歲。曾經在一家國企工作,月收入稅後3500元左右。生了寶寶後,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照顧,她毅然辭職做了全職太太。愛人在軟件公司工作,稅後月收入1.2萬元。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庭支出增加了,她感覺經濟上有壓力。目前兩人總共存款約14萬元。兩邊老人都有工資,無經濟贍養負擔。除還貸外,每月一家三口的固定生活開銷約4000元,沒有其他投資。對於現在和將來略感不安的羅晶很想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

方案A

李慧,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金牛支行沃德客戶經理,金融理財師,6年金融投資經驗

現狀分析:小孩出生,家庭開支增大。羅女士辭職,家庭收入減少。經濟壓力增大,家庭儲蓄率相對較低。因此償還貸款、準備子女教育金和夫妻雙方未來養老金等,都是需要面對的家庭財務壓力。

理財規劃:羅女士辭職後,家庭收入全靠羅女士愛人一人供給,建議家庭投資理財偏穩健。

1、為應對突發狀況,建議將儲蓄存款留出3-6個月的家庭日常開支金額(即1.5萬-3萬),以備不時之需。可選擇配置為銀行開放式理財產品、貨幣型基金等。

2、增加家庭保障計劃,為家庭成員配置充足的商業保險,尤其是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羅女士的愛人。如終身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等。加強在發生不幸時的資金財務保障。

3、準備子女教育金及養老金。可將每月家庭收入除去固定生活開銷及房貸後的剩餘資金(約3000元)進行合理配置。如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基金定投、黃金定投等投資組合產品。攤低成本、分散風險的同時又可按月投資積累、積少成多。

4、除去備用流動資產後的儲蓄存款(約11萬-12.5萬)可進行綜合投資,根據家庭當時的資金需求和安排,配置相應投資期限和目標收益的產品。建議適當選擇一些銀行穩健型理財產品、債券型基金、低風險集合理財產品等。

5、每年投資收益及年終收入也可配置適合的年金保險,加強子女教育金和養老金儲備。

方案B

孫毅,哈爾濱銀行成都天府支行理財經理

現狀分析:羅女士辭職前,夫妻雙方工作性質較為穩定且有保障,屬於中等收入水平,月收入15500元左右。辭職後,變為單收入家庭,收入來源受到一定影響。孩子的出生又增加了家庭支出,羅女士夫婦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理財規劃:羅女士這樣的單收入家庭理財規劃主要側重在開源節流。家庭的收入全部為被動性工資薪金收入,沒有主動性投資類收入。如果將來想要財務上較為自由,可以通過增加備用金、調整產品投資結構並增加教育金儲備、保險規划來實現理財目標。

1、增加備用金。對於單收入且孩子剛出生的家庭,家庭緊急備用金應該比普通家庭常規月度支出高三倍左右,也就是2萬元左右。建議以貨幣基金的形式留存。

2、調整產品投資結構。對該類成長週期的家庭而言,12萬元的存款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在投資效果不太明顯。因此,羅女士可嘗試將存量資金和當年累積資金按照投資於股票型基金,注重收益的同時平衡風險,並根據市場情況做出相應轉換。

3、教育金儲備。羅女士的孩子尚小,可以通過為孩子購買教育金保險和基金定投來積累教育金。基金定投可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有效地攤低投資成本,並且在成本均衡的情況下獲得較高的收益。

4、保險規劃。羅女士愛人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側重投保分紅型附加重大疾病保險和適合成長期家庭的低保費高保額的定期壽險和意外傷害險,羅女士和孩子側重投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險。儲蓄型及分紅型保險不僅可提供保險保障,也可以起到積累養老金和子女教育金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63

投資者開始拋棄PIMCO?今年來已有80億的資金流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735

先是去年創20年最糟業績,再加上年初內定繼承人El-Erian的突然離職,PIMCO管理層矛盾公開化,憂心忡忡的投資者開始用腳投票,果斷“跑路”。評級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投資者一共從PIMCO贖回了80億美元。 評級機構Morningstar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投資者一共從PIMCO贖回了80億美元。其中,1月份贖回56.57億美元,2月份贖回24.9億美元,較上個月有所減少。 在過去12個月中,PIMCO旗下開放式基金的資金贖回規模561億美元,為美國排名前十的開放式基金中最高。事實上,除了PIMCO和American Fund,其他八只基金在過去一年內資金都是正流入。而且American Fund在2月的資金也是正流入。 截至2月底,PIMCO旗下的開放式基金規模在美國排名第四,管理著5180億美元資產,市場份額降至4.61%。排名第五的Franklin Templeton基金規模為4330億美元,市場份額為3.86%(註:以上資產統計不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和基金的子基金)。 彭博稱,今年截至3月6日,Total Return Fund收益率為1.8%,超過了56%的同行。該基金去年損失1.9%,落後於65%的同行,創1994年以來最糟業績。 最近,PIMCO因為其聯席首席投資官Mohamed El-Erian意外離職引發的“宮鬥劇”而頻頻登上媒體頭條。1月21日,被視為格羅斯欽定繼承人的El-Erian突然宣布辭職,並向《華爾街日報》披露了他與公司創始人格羅斯的種種過節,指責格羅斯的“暴君文化”。格羅斯則反唇相譏“El-Erian企圖中傷我的行為讓我感到很惡心”。 華爾街日報稱爆料稱,去年格羅斯與El-Erian在十幾位同事面前相互拆臺,兩人之間的矛盾至此公開化。 PIMCO上演“宮鬥劇”,大多數人在看熱鬧,投資者們則用腳投票,果斷“跑路”。很難說PIMCO近一年來的糟糕表現和公司管理層矛盾的激化沒有關系。如今,El-Erian的離開可能更是加深了投資者的擔憂。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報道,隨著美聯儲今年10月結束QE的可能性不斷增大,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PIMCO開始減少美債持倉。PIMCO的旗艦基金Total Return Fund的美國國債和政府債券的持倉比例從1月的46%降至2月的43%,按揭貸款的持倉比例也從1月的36%降至2月的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10

愛投資王博:我們怎麼在一年內幫客戶借到10億資金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8/59957.html

我們做這件事情是在2013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我是一個純IT背景的人,因為業餘酷愛金融理財,大學時就炒股,買賣基金債券,也因此結識了花旗出身的趙春霞。那時候,她在花旗那邊也做財富管理或者說也做一些借貸。所以我們就一直在想怎麼把利用互聯網的力量來做財務管理。後來我們看中了民間借貸市場,這個用戶量會非常非常大,市場需求很大(民間借貸市場的規模超過4萬億)。我們做出的東西就很像信託,只不過我們這個產品比信託的規模小一百倍,信託一借就是兩三個億,我們借的都是幾百萬,最多了也就是一兩千萬,門檻也因此降低了不少。

中國居高不下的融資成本成就了我們的模式

在中國,民間借貸的市場之所以如此巨大,很大程度正是因為融資渠道太少,成本太高。(愛投資在18%左右)

(《創業家》&i黑馬:普通城市從銀行拿錢成本不低於年化20%。原因是銀行只能按標價7%到8%給貸款人貸款。為了搶奪為數不多的貸款機會,借款人會去找中介,然後甚至可能向銀行工作人員行賄……不從銀行借,你從民間借,民間都是四五分、五六分一個月。全是高利貸,北京線下的一般三分一個月很正常。)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貸款困難,主要是銀行高度壟斷,貸款根本不缺企業,任何一家銀行門口都擠滿了成百上千家等待貸款的公司。所以,銀行可以反覆挑選最好的幾家企業放貸。銀行最喜歡的是超大型企業,動輒貸款十幾億。因為這錢賺的輕鬆。中小企業很難拿到錢。

另外,中小企業企業去找銀行貸款,銀行不願意服務,它會讓中小企業就去找一家擔保公司,這個擔保公司如果給出擔保函,就給放款。其實,擔保公司在銀行面前也是一個很弱勢的群體,每一個銀行認可的擔保公司都不一樣的,但是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你要有融資性的金融牌照,銀行才認。北京可能有不到一百家有牌照的融資性擔保公司。但是每家銀行可能給十家擔保公司授信,工行可能給那幾家了。因為全依賴於銀行,銀行給我授信我就可以做,它給我一個億授信我做滿了,再想做新的業務也不行了。

所以,無論是尋求貸款的中小企業,還是謀求放貸授信額度的擔保公司都需要一種新的模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因此,我們的模式就應運而生了。整個業務流程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步,選定一家企業後,引入一家融資性的擔保公司給這家企業提供擔保,並簽署一個多方協議,約定企業支付給愛投資的服務費(一般為借款額的1%~3%),同時要求擔保公司繳納相當於一個業績點的保證金(擔保公司一般會從借款中抽取1%~3%的擔保收益,那麼至少要留下1%的利益,作為網站保證金)。如果企業不能如期償還本息,擔保公司先行賠付。

第二步,把項目掛到愛投資的網站平台上,學習民生銀行當年的理財產品商貸通的做法。在網站上面羅列代表企業借款的個人的所有詳細信息(除企業名字,防止網民騷擾企業),證明資料,這個企業的背景,資金用途,還款來源和還款能力。設定借貸規則,如最少參與金額、利息取回方式、支付方式(財付通支付,王博說支付寶太貴)等。

第三步,吸引用戶,並讓用戶免費查閱信息,轉賬和獲取收益都不需要支付手續費。

第四步,通過資產管理公司每月向放貸人回饋收益。(之所以收益和借貸的支付方式不同,王博解釋為不想讓第三方支付獲得用戶的詳細數據,目前市場價,投資者數據高達50元一個。)


用戶來源:融資擔保公司的推薦是主力

有了模式,就需要用戶了。我們這個模式的用戶,分為兩端。一端是企業,一端是放貸人。放貸人最初就是我們幾個合夥人自己的朋友,後來通過口碑傳播用戶也就越聚越多。我在百度上一個月投五十萬跟投五萬塊錢,大家(獲取的)用戶量確實差距很大,但我們還是看重用戶質量,所以為什麼我現在沒有特別地加大推廣力度。因為現在我的用戶已然天天在抱怨投不上。我們現在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新產品的開拓上,在上海開融資租賃的業務,我們馬上要上一個資產證券化。我們要開展多元化的業務,如果純靠中小企業,可能今年1月份做到2.3億,年底做到一個月五個億,但絕對還是滿足不了現在用戶的投資需求,因為用戶投資的市場太大。

而企業用戶的來源,分為兩批。一批是我們的業務團隊從全國各地拉來的企業。主要是我們線下的這些團隊也都是從銀行擔保公司出來的,所以他們自己手裡有些客戶資源,然後我們還會找線下做借貸業務的渠道(典當行、小貸公司、信息中介等)獲得項目。

當然也有來到我們自己網站上來提交申請的,但是質量不高,所以我們也沒太依賴於互聯網,我們還是希望說擔保公司能多給我們推薦,銀行的一些客戶經理也給我們推薦一些。

另一批則是得益於擔保公司。我們現在就是全國合作了有三十家左右的民營擔保公司。裡邊還有一大部分是國有性質的。純國有的我們也接了,但純國有的問題就在於它不怎麼做中小企業客戶。現在有50%左右的企業是民營融資性擔保公司給我們推薦過來的。

(創業家&i黑馬:為什麼民營擔保公司更加願意與愛投資合作,是因為銀行把大部分的信貸額度給了純國有的擔保公司,比如像首創或者中關村擔保,主要給國有大型集團做貸款渠道用。而民營擔保公司會受到制約,銀行可能就是給一、兩個億的額度,想做大只能依賴於銀行,可銀行光放給有國有擔保公司的貸款都不夠,又怎麼可能給民營公司呢?如果你瞭解金融業,大概聽說過這樣的事情,一個擔保公司基本上下半年全都放假,因為銀行早就沒授信額度了。銀行為什麼到下半年就到處找人替它拉存款,想借錢就給拉存款,拉完了存款完成指標可以再多放貸,擔保公司自知拉不到存款,或者根本不願意幹,只好放假了。愛投資相當於在這個環境裡面替代了銀行的角色,幫它們釋放了產能。)


嚴格的風控給了我們看到明天陽光的機會

風控毫無疑問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們目前自覺做的不錯的事情。目前為止,我們沒有一筆壞賬。企業全都按時還款。這都得益於我們的風控體系。

首先,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的合夥人之一就是當年民生銀行商貸通的設計者之一。他設計了我們的風控體系。目前我們堅持實地盡調原則,風控團隊一天到晚都在外頭跑。都是他在帶。

其次,標準必須比擔保公司更加嚴格。擔保公司推薦過來的項目也只有接近一半的通過率,因為我們的標準會比擔保公司的還要嚴,有些擔保公司給擔保的項目,我們覺得企業風險大,就不接。另外,我們還要看這個尋求借貸的公司所處的行業的風險,比如我們現在像房地產、鋼礦我們都不接,這種高危的我們都不接。

其三,風控更看重實地的表現。我們審核流程跟銀行基本是一樣,只不過我們比銀行更看重實際的情況,銀行最看重什麼呀?財務報表,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看財務報表,但是我們不把它作為唯一的或者特別重要的依據。我們會更加看重企業的實際情況。

我們接的企業借款額都比較大,基本上一年的流水都是在幾千萬到幾個億,有員工幾十人到上百人。面對這樣的企業,你可以看它的工資單,每個月給多少人發工資,看生產稅,一查就能查出來。另外,看它的合同和賬上流水是否對得上。再就是運用經驗去做風控。比如去看生產型企業的水電費,每個月電費都是好幾萬塊錢肯定生產很好,意味著經營好,不會說賣不出去還在那兒產,還會看它的上下游,我們一問它的合作單位就知道它的大概的情況。

第四、更加重視企業實際償付能力。傳統的銀行只認房子,因為房子作為一種抵押物非常好賣。因此,一家有固定資產的企業更容易貸款成功。我們對抵押物的要求比銀行靈活很多,比如我們接的一個典型企業它是做家具的,它大量的資金全壓在紅木上,給我們看了一倉庫紅木值上億,全是原材料,但這個東西到銀行裡邊就一分都不認,銀行是懶得去找人去變現,不能做抵押。但是我們因為合作了很多其他的家具企業,隨便上下游一問或者商圈一問,這個價值一億的原材料打折五千萬有沒有人接受,肯定好多人搶著接,這個價格太合適了。


未來騰飛的基礎:一個規範化的大型借貸平台

因為中國都是你出一個東西好,立馬就一堆人去模仿。我們當時其實當時出來的時候P2P已經很多家了。

但是,我們不怕競爭對手,一是我們的借貸額度比較高,我們一上線就是幾百萬的項目。另外,我們是一個平台,我們像一個為融資擔保公司服務的天貓。很多擔保公司模仿我們,他幹這行又開了個網站,缺乏公信力。

最後,我們還很看重擔保公司的資質,它必須有融資性的金融牌照,我會對擔保公司審的很嚴的。審它的註冊資本金,審它歷史的代償率、風險率,不會放鬆它的盡調過程,再就是它要有足夠的能力來分擔壞賬。


未來騰飛的時點:貸款利率市場化

目前阻礙我們快速擴展的障礙,是企業的借款成本還太高。有些人已經把我們這兒作為一個像銀行一樣的資金來源,但是我還是感覺我們不可能和銀行相提並論。因為我們不可能給到企業特別低的借款成本。因為存銀行的利息是固定的,所以它的資金成本特別低,才能給到企業比較低的貸款利率。而我們要是給放貸人1%~3%的定存收益率(和銀行差不多),根本沒人投。因此我們現在給到整個企業的成本全算下來年化大概在20%以內,18到20%,這個成本有些類型的企業全年它都可以借,有些類型的企業只能做資金周轉,短期可以承擔,長期的話,掙的錢可能全給利息了,所以我們不可能替代銀行。不過,我們比銀行快也是一個優勢,銀行批錢給你的時候,往往已經幾個月以後了,這個時候你貸款做的那個生意可能已經黃了。

不過,雖然無法和銀行比,但我們和信託還是有的一拼。信託之前的年化收益率一直是10%左右,現在降了一點9%左右,我們現在給到放貸人是12%到15%,不過肯定會降,比如買信託的人都來我們這裡借錢給企業,因為借錢的人如果很少,放貸人很多就可以去調整這個利率了,降低放貸人的回報,從而間接降低借款企業的成本。

但這不是我的夢想,我希望有一天能在我們的平台引入聯合競價制度,就像交易所一樣,那個時候所有人的報價都是市場行為。


未來增長的翅膀:資產證券化

信託在2012年,全行業的信託在2012年賣了兩萬億,僅僅是一個信託。2013年還沒出統計,所以可想而知光那些信託就能賣兩萬億,我一年如果做個一百個億我都覺得簡直太恐怖了。但是你在整個金融行業裡面百億這都是鳳毛麟角的事,你看餘額寶隨便搞一搞都是上萬億的事。所以就是實際上投資市場是很大的,這個需求就是一個剛性需求。

這個需求是市場逼出來的。一個就是房價,以前大家都知道攢錢買房子,結果現在房子已經漲到一個沒法買的地步,你買了它也漲不了多少了,投資價值下降了。由於通貨膨脹,錢存銀行基本上打水漂,而股市又特別差。所以就是大家現在都希望是找一個固定收益安全一點的產品。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前兩年信託特別火,這兩年也是因為信託做房地產做的有點多了,最近出了好幾起壞賬,雖然最後還是剛性地兌付了,但是也已經出風險了,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不碰房地產,我們不碰礦,還有鋼,這都是高危行業,因為你要看一個行業越是行業集體性缺錢,這個行業危險性越是大。

但是,為了更快的發展,我們在不碰這些高危行業的同時,也明白不能光靠中小企業的服務費。所以我可能現在是做資產證券化的時候了,資產證券化實際上就是把大型企業的某項資產打造成一款理財產品,讓用戶分享收益權。以我正在談的一個業務來說吧。這家上市公司有一個飛機場、一條高速公路、一座收費高架橋,一個水電站,這些資產都是幾百億的,這些集團都是大企業。圍繞它的固定資產設計產品,我們會發現高速公路可以收費、電則是國家採購,都是非常穩定的營收,我們把這個收益權做成產品,這就叫APS,做一個收益權來轉讓給投資者。相當於你借給大企業錢,它未來還本付息給你。利息其實就是這些固定資產取得的利潤。

我們在選擇和大企業合作的時候,也是非常慎重的,我們選擇打包的資產都是具有稀缺性資源的產品,比如電站,不是有錢就能建設的,我們早就算好了,要是不能還息,這個資產被我們打包一下馬上有人接盤還債。更重要的是這些資產都是稀缺性的,我給購買這個理財產品的人的收益率肯定不會像借錢給中小企業那麼高了,會低於10%,因為風險小了嘛。

過去做這些事,不是券商或是投行、就是信託。可是,我們依靠互聯網效率更高。人家企業說我要兩億,他們兩三個月也搞不來這兩三個億,現在就是兩方面資源,一方面就是優質借款企業是稀缺資源,另外一方面資本永遠是稀缺資源,看誰能不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快速拿到這個錢,所以我們的這個產品若是做大,會顛覆投行、券商,信託也會顛覆一部分。不過,很多更高風險的業務,我們做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