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武夷藥業(1889)主要股東為中國高速頻道的股東(待續)-極強賣出建議,建議港交所停牌

1. Muddy Water :CCME: Riding the Short Bus to Profit

http://www.muddywaters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2/CCME_MW_020311.pdf

2.China MediaExpress Holdings, Inc. Announces Resignation of Independent Auditor an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http://www.ccme.tv/eng/ir/press/p110314.pdf

3. China MediaExpress Receives Delisting Decision Letter From Nasdaq

http://www.ccme.tv/eng/ir/press/p110519.pdf

4.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99067/000095012309047346/y78076r4prer14a.htm#262

高速頻道借殼文件 (p.104)

As of the date of this proxy statement, Zheng Cheng beneficially owned 59.5% of CME’s equity interests, Ou Wen Lin beneficially owned 30.5% of CME’s equity interests through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and Qing Ping Lin, the brother of Ou Wen Lin, beneficially owned the remaining 10.0% of CME’s equity interest through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

 

Marco Kung

Mr. Marco Kung Wai Chiu,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a financial controller, qualified accountant and company secretary of Wuyi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a company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He has over ten years’ experience in business advisory service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He graduated from Hong Kong Lingnan University in 1997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 further obtained two master degree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in 2005, and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2008. He is a fellow member of both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nd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He registered as 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practising) in

Hong Kong since 2007. He is also an associate member of both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Secretaries and Administrators and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hartered Secretaries.

 

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EWP115.pdf

武夷藥業上市文件:

(1)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is an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whose entire share capital is wholly owned by Lin Ou Wen.

(2)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is an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whose entire share capital is wholly owned by Lin Qing Ping.

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CWP115_c.pdf

武夷藥業上市文件(中文):

(1)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其全部股本由林歐文全資擁有。

(2)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其全部股本由林慶平全資擁有。

7.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99067/000095012309047346/y78076r4prer14a.htm#262

Prior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ME, he had held a number of senior executive positions in various government agenci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other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Qingnian Xinchangzheng Trading Company, Fuzhou Shoushan Waterfall Group EM Polder Co., Ltd., Fuzhou Electronics Mall Co., Ltd. and Fuzhou Mandefu Food Co., Ltd. 

8. http://www.mdf.com.cn/company/company_browse.aspx

曼德夫所有的技術、配方、管理是香港曼德夫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州曼伯羅食品有限公司1998年聯合從美國MINNEBEARL(曼伯羅)公司引進中國市場,有關標誌、技術已在中國相關部門註冊登記。關鍵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號:ZL99 2 29995.0。美國MINNEBEARL成立於1968年,在全球擁有2000多家連鎖餐廳,主營炸雞、漢堡和三明治,是美國快餐行業七大品牌之一。香港曼德夫集團是一家致力於全球飲食業創新與發展的綜合性實力企業,在海內外享有廣泛的知名度。

9.http://finance.sina.com/bg/tech/sinacn/i/2011-05-27/11175579765.html

“曼德夫”隸屬於香港曼德夫集團。香港曼德夫集團與香港上市公司武夷藥業擁有同一辦公地址和電話號碼。

1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418/LTN20110418258_C.pdf

孔 維 釗 先 生,37歲, 為 公 司 秘 書 兼 財 務 總 監。 孔 先 生 於一九九七年在香港嶺南大學畢業,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於二零零五年,獲澳洲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頒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於二零零八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企業管治碩士學位。他為香港會計師公會、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稅務學會的資深會員。他亦為英國特許秘書及行政人員公會以及香港特許秘書公會的特許秘書。他自二零零七年及二零一零年分別註冊為香港執業會計師及註冊稅務師。他於商業顧問服務及財務管理擁有逾十年經驗。他於二零零六年八月加盟本集團。

11.

核數師

陳葉馮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執業會計師

12.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09

總結起黎,同陳葉馮有關的公司都必然存在債券,我說的債券當然包括優先股,壞公司同差公司可以用價值投資的手法排除,唯有好公司的報表都相當完美,這樣的好公司絕對是投資的一流目標,第一天然正是如此,但結果卻是災難的,這些好公司空有大金,卻無力支付少少的支出而發債集資,由於發債集資時都會有當而皇之的理由,加上派息又一直正常,這一點實在難以令人發覺,真係死左都唔知乜事,正正堂堂的老千股用腦可以分得出,但陰陰濕濕的騙子股就害得人多了,結果陳葉馮的危害性遠比其他同行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9

國巨前途未卜 陳泰銘難捱、小股東無奈

2011-6-27  TWM




六月二十四日將是國巨陳泰銘最難捱的一天,因為這一天,經濟部投審會要審核國巨下市案,順利與否將決定國巨未來的命運。

儘管過關與否尚在未定之天,但國巨股價似乎已經先行表態,六月二十一日僅剩十三.九元,和當初由陳泰銘個人與國巨另一大股東KKR共組的遨睿公司,對國巨 所開出的公開收購價格每股十六‧一元相比,價差近一五%,等於此時如果買進國巨,將比陳泰銘透過這次公開收購買進約二成股權的成本價還要低,照理說,應該 安全得很。

但小股東也不敢高興得太早。國巨股價會這麼低,除了下市案可能踢到鐵板之外,事實上,國巨過去長期配息率偏低,不受投資人青睞,導致股價偏低,陳泰銘因此 利用偏低的股價作公開收購價的計算基礎,為自己牟利,《今周刊》已在第七四七期的「大老闆的野蠻金錢遊戲」一文中披露。

但沒想到,陳泰銘依然故我,甚至變本加厲。去年竟然只分派每股現金股利一毛錢,相較去年稅後每股純益一‧八九元(即使依稀釋後股本計算也有一‧三四元), 配息率更創史上新低,小股東忿忿不平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坐視股價繼續下跌。或許只能說,當陳泰銘的小股東,真的很辛苦。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1

科技業最貴的CEO 周永明薪資成股東會焦點

2011-6-27  TWM




執行長周永明的薪水到底是多少?」這是一位小股東在宏達電今年股東會上的最尖銳問題,因為宏達電年報寫得清楚,涵括薪水、股票分紅,周永明的「薪事」可是一舉衝破了一億元,價碼與半導體教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同等級,堪稱是科技業最貴的執行長。

所謂樹大招風,宏達電股價高,周永明的「薪情」自然也成小股東聚焦重點。因為攤開台股三大高價股的執行長薪酬比一比,股后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薪酬不超過三 千萬元,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只落在一千萬至一千五百萬元間,就算是分紅比例相對高的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董座兼執行長蔡明介,薪酬也沒能夠跨過億元大關。然 而,周永明今年的薪酬卻一舉破億元,與張忠謀的薪酬價碼同等級,也難怪小股東拿著放大鏡在看。

如果再更進一步細探,二○○九年周永明的薪水,在不含盈餘分配和股票分紅的前提下,還不超過一千五百萬元。但一年過去,宏達電股價翻了一倍,周永明的薪資加上股票分紅,薪酬瞬間翻了十倍,也難怪小股東看到瞠目結舌。

只是,有人在乎、也有人不以為意,「執行長這麼辛苦,為宏達電賺了這麼多錢,薪水領這樣還算少的!」宏達電用這位科技業最貴的執行長,值不值得,小股東心裡自有定見。

(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2

轉帖:索羅斯致信股東 結束近40年基金經理人生涯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s6up.html

導讀:北京時間7月27日,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體股東,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將不再為外部投資者理財,他將結束近40年的對沖基金經理人生涯。

    今後,索羅斯將專心經營自己家族的投資業務。以下為索羅斯致股東信件的全文,簽署信件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喬納森和羅伯特,他們都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副主席。

  我們寫這封信是為了通知你們,不久前美國證交會(SEC)公佈了基金監管方面的一個重大調整。也許你們已經知道,新的監管規定要求某些私人投資顧問必須在2012年3月以前向SEC註冊。如果一個投資機構作為一個家族組織運作,它就無需遵守這方面的規定。

  2000年以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實際上已作為一個家族機構在進行運作,當時喬治-索羅斯先生宣佈對投資重點進行調整,量子基金將改名為量子捐贈基 金。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可享受監管方面的豁免,這使得外部股東的利益可與家族投資者保持一致並繼續向量子基金投資。依照新的監管規定,這些豁免條款已不再 適用,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完成轉型為家族機構的交易,雖然11年前它已經開始這樣運作。

  這一新情況所產生的一個不幸後果是,依據新監管規定的定義,我們不能再為家族客戶之外的任何人管理資產。因此,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將要求量子基金董事 會將相對少量的不合規定的資本在監管規定生效前返還給外部投資者,而新規定很有可能將在今年底生效。未來幾個月中,你們將收到資本返還的操作細節,但我們 必須建議你們盡快採取行動,這樣你們才好做出相應的規劃。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將繼續致力於達成為客戶帶來超級回報的目標,將繼續以業界的最高標準來進行商業運作。但是,未來我們的投資建議只能服務於索羅斯家族的賬戶和相關實體。

  我們還要遺憾地通知大家,除了公司不再服務於外部投資者外,安德森(Keith Anderson)先生已決定離開公司,尋求個人其他的發展機會。2008年初他以首席投資官的身份加盟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領導公司度過了金融危機及危機後的復甦期。我們非常感謝他對公司成功所做的貢獻。他離開時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具有活力和強大的投資機構。

  對於過去近40年中選擇將資本投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客戶,我們要表達深深的感謝。我們相信,時間已告訴你們的決定已得到出色回報。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喬納森-索羅斯 羅伯特-索羅斯

  2011年7月26日

  (嚴正/編譯)

    本文為譯者授權新浪財經獨家使用,任何媒體未經授權均不得轉載。若需授權必須經新浪財經與譯者本人取得聯繫並獲得書面認可。如果私自轉載本文,譯者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

 

後記:解散量子基金,將近 10億美元的錢退還給投資者,索羅斯這只大鱷只是不想做散戶的生意,將屬於散戶投資的 10億美元還給散戶。原因是美國為了保護散戶,即所謂的公眾,加強對沖基金的監管,但是,實際上索羅斯所管理的對沖基金遠超過 200億美元, 10億美元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部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2

通威股份大股東財技揭秘:立立電子式荒誕情節A股重現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30/4OMzA3XzM1Mzk4OQ.html

「立立電子」式的荒誕情節再次在A股江湖重現。

只不過故事的主角從「單晶硅」變成了更為炙手可熱的「多晶硅」。而相同的二次上市情節則從IPO模式切換為了借殼模式。

7月28日,已經暫停上市近兩年半時間的*ST遠東(000681.SZ),例行發佈恢復上市及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稱公司與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祥股份)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目前正在論證中。

對於*ST遠東的股東而言,永祥股份或許還頗為陌生,但在A股另一家上市公司通威股份(600438.SH)的投資者眼中,永祥股份卻是一個難以忘卻的痛。

作為一家已經擁有4000噸多晶硅產能的民營企業,永祥股份有著和立立電子頗為類似的際遇。

儘管永祥股份借殼*ST遠東的詳細方案尚未公佈,但是一個最新的掏空上市公司樣本卻就此浮出水面。而故事的主角正是通威股份和永祥股份共同的大股東——通威集團。

又一個立立電子

「這不就是另一個立立電子嘛。」上海某中型券商投行部的一位保薦人在聽說永祥股份的案例後坦言。

實際上,如果不是*ST遠東7月6日突然發佈的一紙公告,讓永祥股份再度浮出水面,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或許早已忘記了,通威股份也曾經涉足過新能源行業。

本以飼料為主業的通威股份,在2008年2月多晶硅行情最為火爆之時,通過收購永祥股份,涉足光伏行業。此後,一直到2010年4月,永祥股份還是通威股份旗下經營性資產。

而在此之前,永祥股份的控股股東與通威股份的大股東均為通威集團。

永祥股份的工商資料顯示,公司的前身樂山永祥樹脂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1月,公司早期一直從事PVC生產,直到2006年7月通過投資組建樂山永祥硅業有限公司,才開始涉足多晶硅業務。

本 報記者發現,通威集團早在2004年11月便已入股永祥股份,經過2007年2月和4月的兩次增資後,永祥股份註冊資本增至20017.05萬元,自此通 威集團出資佔比50.10%,成為控股股東。而原大股東四川巨星集團持股比例則降至46.38%,其餘48名自然人出資佔3.52%。

在完成上述增資後,永祥樹脂有限公司正式改製成為如今的永祥股份,並進行了一次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轉增後總股本增至3.08億元。

相關公告顯示,2008年2月通威股份從其大股東通威集團手中買下永祥股份的控股權。

當年的2月5日,通威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將從通威集團和巨星集團手中分別收購永祥股份48%和2%的股份,收購完成後通威股份將成為永祥股份控股股東,而永祥股份所從事的多晶硅業務則成為上市公司第二大主業。

上述交易以永祥股份截止到2007年底的淨資產為定價依據,並最終作價1.91億元,上市公司方面以現金方式完成了上述收購。

對於此次交易,通威集團認為其目的是「向公司注入優質資產,以利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強上市公司,給投資者更大回報」。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通威股份將永祥股份納入懷中後沒過多久,便離奇地決定賣掉這塊曾經的「優質資產」。

「當時多晶硅行情非常慘淡,所以大家對上市公司主動剝離這塊業務還是比較歡迎的,但現在回過頭看當時公司的選擇還是有點草率的。」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行業的券商研究員坦言。

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所指的「選擇」,正是通威股份在2010年2月所作出的賣掉永祥股份的決定。

2010年2月9日,通威股份與大股東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將其持有永祥股份50%的股份轉讓給通威集團。此次交易仍以永祥股份的淨資產為最終定價,最終作價2.48億元。通過此次出售,通威股份當年獲得了1785.41萬元的投資收益。

頗為巧合的是,此時距離通威股份從其大股東手中買下永祥股份,恰好兩年時間。

在出售永祥股份的公告中,通威股份給出的理由為,金融危機後「國內多晶硅價格大幅下降,永祥股份盈利能力受到影響」,導致公司當初收購永祥股份以「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的目標難以實現。

在順利回到原大股東通威集團懷抱的一年之後,永祥股份又再度在資本市場現身,而如果該公司此番能夠成功借殼*ST遠東,通威集團旗下就將同時擁有兩家上市公司。

「雖然不是IPO,借殼也有可能會遇到一定障礙,畢竟有二次上市的嫌疑,具體還得看監管層怎麼把握。」前述保薦人認為。

實際上,永祥股份此前在上市公司的一進一出,不僅將要面對監管層的質詢,還需要解答更多的疑問。

多晶硅鬧劇

儘管自稱是因為不看好多晶硅的市場前景才決定放棄該項業務,但實際上就在2009年下半年,通威股份還對多晶硅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發現,在2009年8月底發佈的中期報告中,上市公司還曾表示「雖然多晶硅價格回升還較為緩慢,但行業的復甦已顯現。」

不僅如此,通威股份還在上述公告中特別強調「從未來太陽能發電與其它可替代能源相比,世界各國均將太陽能發電作為最具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方向,行業前景不容懷疑」。

但頗為諷刺的是,僅僅半年之後,「不容懷疑」的多晶硅業務卻首先遭到了上市公司自己的懷疑,並被賣還給了大股東。

在前述保薦人看來,這樣的前後矛盾同樣與立立電子的遭遇頗為相似。

據其介紹,立立電子的前身寧波海納本為上市公司浙大海納(000925.SZ,已變更為眾和機電)旗下資產,其從事的半導體行業,以及單晶硅和研磨片業務,在2002年曾出現小幅下滑。

但在當年的年報中,浙大海納同樣沒有對其喪失信心,甚至在年報中樂觀預計,2003年半導體行業將逐步復甦,而上市公司將抓住發展機遇。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到了2003年,浙大海納卻突然出售寧波海納,從而引出了後來立立電子上市的曲折故事,而浙大海納卻每況愈下,最終淪落至披星戴帽的地步,被浙江眾和機電借殼上市。

另外一邊,寧波海納的核心資產在改頭換面之後變身立立電子,並由浙大海納原高管層實現控股,在經過數年的低調經營之後,業績不俗的立立電子一舉實現IPO上市,但卻在二次上市行為敗露之後功虧一簣。

同樣是看好行業未來,同樣作出了莫名其妙的出售決定,出售後的資產又不約而同地尋求二次上市,永祥股份與立立電子眾多的巧合背後,無疑還有著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儘管上市公司方面因擔憂行業未來而主動放棄永祥股份,但充當「救世主」角色,主動接下包袱的通威集團卻似乎並沒有看空光伏產業。

通威股份的投資者們或許並不知道,就在通威集團正式拿回永祥股份3個月之後,2010年7月7日,永祥股份二期年產3000噸多晶硅項目便正式開工,同時6000噸多晶硅項目也在這一天奠基。

「2010年7月多晶硅市場行情基本還處在底部,應該是剛剛開始回升,這幾年多晶硅行情最差的階段也就是那整個上半年。」前述券商行業研究員告訴本報記者。

但該分析人士並不認為永祥股份的二期投資開工是因為看到了市場回暖的趨勢,「投資決策肯定是早就做好了,畢竟是十幾個億的投資,更何況在開工前還有環評等等眾多環節。」

2009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在被上市公司出售之前,儘管多晶硅價格出現連續暴跌,但永祥股份當年仍然實現了盈利,並沒有淪落到虧損的地步。

上述數據顯示,永祥股份2009年營業收入達到11.97億元,實現淨利潤為622.07萬元。

「如果再等半年時間,多晶硅行情開始好轉了,投資者估計就不會同意這個議案了。」前述分析師表示。

儘管還未看到詳細的重組公告,但重新走上前台的永祥股份2010年的經營業績卻頗為引人關注。

「會裡對借殼資產一般都會有一個連續贏利的要求,所以它願意出來借殼,說明至少去年的經營情況不會比09年的差。」上海一家知名券商的併購部負責人分析認為。

另一個可供佐證的現象是,2010年多家從事多晶硅業務的上市公司均獲得了不錯的投資收益。

與永祥股份同處於四川樂山的樂山電力,目前所擁有的多晶硅年產能也為3000噸,2010年公司該項業務實現營收5.76億元,主營利潤高達1.14億元,毛利率接近20%。

在經歷2010年上半年的慘淡行情之後,多晶硅市場顯然正在持續回暖。

江蘇陽光剛剛公佈的2011年中報顯示,公司旗下多晶硅業務的毛利率已經高達33.58%,同比勁增58.42%。

前述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在經歷前幾個月相對低迷的行情之後,今年7月份多晶硅價格又開始了大幅反彈。

尷尬的是,一手培育起永祥股份多晶硅生產線的通威股份,如今對這個行業令人豔羨的高收益,卻只能臨淵羨魚。

「經營企業應該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今天看價格上漲就往裡投,明天市場不行了又往外撤。」前述券商保薦人坦言。

然而,本報記者調查發現,與剝離並未虧損的多晶硅業務相比,通威股份一直虧損的食品加工業務卻並未被清理。

實際上,就在通威股份宣稱剝離多晶硅以回歸主業的同時,申銀萬國行業分析師趙金厚就曾預計公司將陸續剝離陷入虧損的食品加工業務。

據趙金厚分析,2008年通威股份食品加工業務虧損近1個億,2009年該項業務再度虧損6000萬,其中禽肉加工和水產加工分別巨虧3000餘萬。

中信建投分析師毛長青曾在分析通威股份2009年中報時直陳,「食品加工業務仍在繼續拖累上市公司業績」。

「我們認為既然公司決心『戰略歸核』,在完成永祥股權轉讓後公司也會考慮剝離虧損嚴重的禽肉加工業務。」趙金厚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坦言。

與毫不猶豫地剝離多晶硅業務不同的是,通威股份卻一直沒有剝離虧損嚴重的食品加工業務。

2010年末通威股份旗下食品加工及養殖業務帶來的營收總額高達7.57億元,但毛利率卻僅有2.5%。

「如果大股東真是為了上市公司好,也應該先把這塊虧損業務買走,而不是急於把還在盈利的多晶硅資產拿出去,謀求單獨上市。」前述券商併購人士對此表示。

而另一個顯著的事實則是,在多晶硅業務被剝離後,回歸主業的通威股份並沒有為投資者捧出一份更為漂亮的財報。

據2010年年報數據顯示,通威股份當年實現營收96.22億元,淨利潤9434.32萬元,上述數據較2009年同比分別下降7.29%和32.74%。

與之相對應的另一個事實是,通威股份的市值從剝離永祥股份時的90.62億元,驟降至目前的52.60億元。

此外,博時精選股票型基金、廣發策略優選混合型基金和華夏藍籌核心混合型基金(LOF)等,當初為剝離多晶硅業務而投出贊成票的機構投資者們,在2010年一季度尚持有逾2000萬股的通威股份,但在投完贊成票後的第二個季度上述機構便紛紛撤離了通威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9

董監酬金大增 侵蝕股東可分配盈餘 看緊財報 不讓大老闆吃你豆腐

2011-9-5  TWM




景氣回春後,不少上市櫃公司提高 董監酬金的金額。由於酬金中的報酬項目,屬於損益表中的營業費用,若報酬過高、公司業績不彰,可供股東分配的盈餘就可能減少。專家建議,投資人應檢視合併 報表中,董監酬金占稅後純益比率,避免股東權益遭到稀釋。

撰文‧周岐原

當個股逐一完成除權息,投資人收到公司 配發的股息、股利時,上市櫃公司董監事們也陸續收到擔任職務的酬金。投資人在檢視股利收入之餘,最好也比對公司支付董監酬金金額的變化。度過金融海嘯、景 氣復甦後,不少公司大幅調高董監事酬金,其調整將影響小股東分配盈餘多寡,基於自身權益考量,應該特別注意董監酬金的增減情形。

據公開資訊 觀測站資料顯示,今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平均每家支付董事酬金約七三九萬元、監察人酬金約一七五萬元。由於景氣較往年好轉,公司業績普遍改善,和辛苦經營一年 換來的稅後純益相較,這筆平均不到一千萬元的開支可能不高,較無「肥貓」之議;但比對個別公司盈虧與董監酬金,特定公司支付的董監酬金,額度頗有討論空 間。其中一例,就是老牌上市公司大同。

大同稅後仍虧損

董事酬金總額卻增四倍

以合 併報表來看,大同連續三年虧損逾百億元,所幸去年度大同的稅後淨損一五五億元,已經比前年大賠四百億元改善不少;而且在大幅減資後,今年也頗有重回獲利的 希望。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大同力挽虧損同時,公司的董事酬金總額卻也顯著上升;今年大同合併支付全體董事七七五萬元酬金,比起去年的一四八萬元,整整增長 了四二三%。

以前一年度財務資料來看,即便大同積極瘦身有成,公司仍是處於虧損狀態,去年度股東權益報酬率為負一○.九%;在轉虧為盈實現 之前,大同提前為董事增加酬勞,而且增幅一口氣達四倍之多,這項處置是否合理,對承受虧損與減資的大同股東而言,相信心中自有一把尺。

選股 時除了應評估業績,董監酬金高低對散戶的意義是什麼?「酬金比率太高,可能會吃掉一部分盈餘分配的額度,影響小股東權益,」投保中心法律服務處長趙順生指 出。

趙順生分析,董監酬金分為酬勞與報酬兩類,報酬屬於董監事任職相對的回饋,無論當年公司有無獲利,都會作為費用扣除;但酬勞則是當年度 公司有盈餘,才會加以分配,兩者性質不同。

董監酬金高

可供分配盈餘相對就低

正因 為報酬屬於固定性質,對投資人而言,就應該把報酬與公司的經營績效變化,當作選股的篩選依據。若過去業績不彰,但報酬比率較高,打算長期投資者就應該提高 警覺,畢竟在損益表中,屬於營業費用的報酬越高,可供股利分配的稅後純益就相對減少,小股東的權益無形中便受到損害。

在分析董監酬金時,哪 些項目是投資人觀察的重點?會計師建議,分析董監酬金總額占稅後純益的比例,比觀察酬金的絕對數字,更能洞悉公司獲利分配的情形。

舉例來 說,台灣存託憑證(TDR)公司巨騰今年支付董事酬金七○七萬元,雖然絕對金額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但計算其占稅後純益比率,即發現這個數字竟然是去年巨 騰稅後純益的四.九九倍,高居台股所有上市公司之冠。由此可見,分析董監酬金占稅後純益比率,較能精準看出公司對股利政策與董監酬金的態度。

若 以去年帳上獲利、且支付董監酬金的一○三九家公司為計算基準,可發現上市公司董事酬金約占稅後純益二.二%、上櫃公司約占稅後純益一.八%;再加上金額較 少的監事酬金,可推論台股中獲利公司董監酬金的平均水準,大約是稅後純益的二%。

投資人不妨將此當作衡量的水準,若持股董監酬金的比率超過 此數,最好多留意,觀察績效是否與酬金成正比。

根據統計,去年董事酬金超過二%的上市櫃公司共有一六○家;而在各產業居領導地位的大型龍頭 公司,由於稅後純益金額高,董監獲得的酬金雖然動輒數千萬元,但是占比相對仍較低。例如台積電董事酬金僅占稅後純益○.○三%、統一占○.九六%、裕隆占 ○.三四%、中鋼占○.一%;反而是董事酬金名列前茅的公司,以資本額在一百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公司為主。

第二個重點,是觀察合併報表呈現 的酬金比率。由於合併報表納入所有持股逾五成子公司一併計算,合併報表比母公司報表的董監事酬金比率,更能完整反映該集團支付董監酬金的現狀。

例 如以母公司報表分析,中橡董事酬金占稅後純益比率為四.○七%,但由合併報表檢視後,該比率就大幅上升至七.九二%,可見分析母公司報表,並不足以掌握董 監酬金結構的全貌。

會計師也提醒投資人,今年支付的董監酬金,其計算基準應為去年度上市櫃公司的損益,而非今年尚未完全結算完成的損益。 「性質類似年終獎金,只是拖到年中才領到。」因此估算時,應該以去年度的稅後純益,比較公司今年支付的酬金,才能得到客觀的結論。

例如今年 來宏碁因高層異動、認列營運損失,股價連番重挫;相較之下,公司合併報表中董事兼任員工酬金高達六億多元,總額高居上市櫃公司第一,就顯得相當「醒目」。 由已打消的一.五億美元損失來看,歐洲區應收帳款問題不小,去年高達一五一億元的獲利,似乎與今年的虧損有某種關聯,小股東不平也是其來有自,公司董監事 只好決定全體董監酬金刪減五成,並把員工紅利減少四成。

由此可見,投資人分析持股的董監酬金水準時,應該觀察去年合併報表的稅後純益,並與 今年支付的董監酬金比較,再比對同產業其他公司的水準,才可認定董監酬金是否過高。

上市櫃公司,應盡速揭露個別董監酬金!

自 董監酬金改為總額申報制後,董監酬金分配的實際情況即更加不透明,對公司治理形成負面影響。在金融海嘯期間,甚至引發一波「打肥貓」的風潮。今年,宏碁又 因大幅虧損及高額董監酬金引發關注,顯示社會對董監酬金議題的重視。

為回應公司治理應透明公開的趨勢,金管會宣示自今年起,上市櫃公司若前 一年度虧損,隔年年報須揭露個別董監酬金,連領取轉投資公司的酬勞,也必須一併揭露。這項政策立意雖好,但對於公司治理的改善可能有限,根本解決之道,還 是應不分公司盈虧,盡速揭露個別董監事酬金。

當年金管會改變董監酬金規定,理由是上市櫃公司基於「人身安全」,多希望不要揭露個別董監酬 金;如今改為虧損公司揭露董監酬勞,固然有助於防止虧損公司出現「肥貓」,但難道公司虧損,這些董監事便會沒有「人身安全」的顧慮嗎?

再 者,鄰近的中國、香港股市,同樣規範董監酬金個別揭露。難道賺錢能力更可觀的中、港股董監事們,都沒有人身安全考量?

更何況,「肥貓」趁公 司帳面賺錢,大肆提高董監酬金的機率,應該高於在虧損公司收取酬金,成為社會焦點的機率。故當局實在應盡速推動上市櫃公司揭露個別董監酬金,才符合公司治 理精神。

制度阻礙,官股董監人才難尋!

任職上市櫃公司董監事者,不僅有機會獲得酬金,也能參與經營決策,是不少人躍躍欲試、 熱中爭取董監事職務的主因。然而有部分公司卻是董監人選難覓,即使有酬勞也沒人想當,這就是官股企業面臨的困境。

2008年10月起,國內 實施公職財產申報新制,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之董事及監察人,此後必須依法申報財產;結果是連侯孝賢、李行等民間人士也必須申報財產,在擔心個人隱私 曝光情況下,有上百位公股董監事提出辭呈、引發軒然大波。當時法務部採取的辦法是放寬實際認定標準,讓各機關自行認定董監事個人是否應該申報財產,總算暫 時化解燃眉之急。

對此監察院指出,凡擔任公股董監事者,個人財產的申報資料並不會刊登公報,而是限定於監察院現場查閱。但是對官股企業而 言,董監事人才難尋的情況並未解決,有能力承擔董監事責任的外部人士,一想到協助政府任職,還得先公開自己的身家財產,不僅手續繁瑣,更有「被人看光光」 的困擾,形成公部門召攬人才的一大阻力。如何解決困境,還有待當局認真解決。

從董事酬金總額與占稅後純益的比率,可觀察公司的獲利分配方式 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2010年支付

董事酬金

(萬元) 2011年支付

董事酬金

(萬元) 2011年支付

董事酬金總額

占稅後損益(%) 平均每位

董事酬金

(萬元) 稅後損益

(萬元) 每股盈餘

(元) 股東權益

報酬率(%)

9136 巨騰 2,173 707 2,032.2 320 141 1.19 7.2 2371 大同 148 775 — 102 -1,550,266 -0.63 -10.9 1464 得力 155 54 — 41 -2,290 0.17 1.5 3308 聯德 912 126 — 207 -6,026 -0.62 -4.2 4127 天良 499 56 — 111 -2,560 -0.56 -3.5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5

愛折騰的何文意:小股東當了董事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3/yNMDcyXzM2MjMyNQ.html

安潔士的三個創始人中,何文意毫無疑問是最能折騰的那個。在創辦安潔士以前,他先是和別人一起創辦了上海智高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高廣告」),擔任總經理,代理了多家報紙的代理權,做分類廣告。這家公司,僅靠做廣告,就做到了年銷售額3億元。

2005年,何文意看到了網絡分類廣告的前景,於是又創辦了翰榮傳媒(上海)有限公司,他的思路是將分類廣告和互聯網結合起來。由於有智高廣告的資歷,他早早便拿到了孫正義弟弟孫泰藏1500萬美元的投資。

時至今日,說到此何文意還有所惋惜:「現在58同城、趕集網不是都做得很好,要去美國上市融資嘛。我當時方向是對的,就是做得太早了。」翰榮傳媒沒有做出來,後來被別的企業收購。

這個過程中,何文意賺了一點錢,繼續尋找下一個創業機會。

如 果沒有遇見李松棠,他大概這一輩子也不會進入石油行業。這個行業在中國,主要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龐然大物,三者都巨大而封閉,外人很難打進 去。僅中石油集團旗下的大慶油田,其員工就有40萬人,去年利稅為1000多億元。在大慶,你隨便在街上看到的一個人,極有可能就是大慶油田的員工或是員 工親屬,但怎麼找能說得上話的人?對不起,慢慢找吧。

還好有李松棠。創業之初,李松棠沒少利用自己的同學關係。比如說,去各大油田取污水 樣本回來研究。李松棠的大學同學多在各大油田工作,很多同學已經是中層幹部,弄到一桶污水並非難事。取到污水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開車帶回長春研發中心 --剛取回來的污水,和擺放了一個月的,其化學結構自然不同。

也正是這個原因,何文意深信這一行業有相當的准入門檻--後來者首先得有技術,有技術了還要能打進石油系統。也正是因為此,何文意雖然是董事長,卻不是大股東。大股東是懂技術有人脈的李松棠。

何 文意特別佩服李松棠,已經在體制內有個好的職位,還要出來辛苦創業。他以前做廣告做網站雖然也苦,但至少還是在一線城市,平時西裝革履,不過是多工作幾個 小時。現在是要去油田看,大部分油田都在很偏僻、條件艱苦的地方,何文意說如果趕上那邊下雨,那麼穿過去的皮鞋基本上就廢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4

一篇有價值的股東會紀實:美的電器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xbc9.html

以下是我看到的一篇股東會紀實,敏感的人可以從中看到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我說的是問答部分。

你能看出來嗎?

===============

參加美的電器9月16日臨時股東會紀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88e6020100vcam.html

一篇有价值的股东会纪实:美的电器 (2011-09-17 11:21:38)
一篇有价值的股东会纪实:美的电器

    劉祖悅   2011年9月17日

    美 的和格力較早地在空調領域形成了寡頭壟斷格局,多年來一直分享著中國城鎮化、消費升級等帶來的巨大國內市場以及全球化帶來的國外市場,實現了多年的高速增 長。近期,我在思考美的、格力的未來發展潛力時,對房地產調控、中國經濟減速、歐美市場需求波動等因素帶來的影響一直心存疑惑,判斷不清。為了瞭解公司管 理層對行業及公司的看法,以加強對行業及公司未來的判斷,參加了美的9月16日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

    我們提前一小時到達了美的總部,遠遠就看到了這個非常具有震撼力的總部,美的總部是我到過的公司中最氣派、最具視覺衝擊力的總部。

   参加美的电器9月16日临时股东会纪实

 
   臨時股東會於上午10點準時舉行,參加會議的股東和研究員只有區區幾人。與其他公司開股東會不同的是,美的管理層都坐在台下,董秘在台上主持。在統計投票結果的間隙,是參會股東和研究員提問的時間。

 参加美的电器9月16日临时股东会纪实
 
 
由於參會的人比較少,我得到了比較多的提問機會,先後向方董事長提出了6個問題,包括行業趨勢、公司發展規劃、面臨的困難等。臨時股東會在參會人員問了幾個問題後,匆匆結束。

   無可否認,美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公司,多年來保持高速發展,並正在成為世界級的白電巨頭,但美的在投資者關係管理,在對中小股東的重視、溝通等方面,還有待改善。

   

 

附:臨時股東會交流紀要

 

Q1、中期利潤增速大幅低於營業收入的原因?是階段性還是長期的問題?

 

A:由於公司採取的是市場份額優先的策略,做了比較大的市場投入,加上成本的上漲,導致了盈利增長速度低於收入增長速度。利潤增長速度低於收入的這個問題應該是階段性的。

 

Q2、公司空調產能現狀及未來的產能擴張目標?行業會否出現產能過剩?

 

A公司目前的產能在3000多萬台,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是滿負荷狀態。產能擴張將根據市場需求確定。

 

Q3、行業的市場需求是否可以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會否在某個階段出現下降?

 

A:鑑於房地產調控、經濟減速的影響、海外需求波動等因素的影響,空調市場需求的增速會降下來,可能是平穩增長,也不排除某個階段會出現下降的可能性。

 

Q4、公司發展面臨的可能風險及應對策略?

  A 公司一直在做各種應對風險的分析和準備工作,目前還沒有看到重大的風險。

 

Q5、出口與內銷毛利率差異比較大的原因?

  A:外銷訂單有提前週期,價格鎖定,在此過程中,成本上升,導致毛利降低。同時,外銷的很多是OEM訂單,毛利率肯定不高。

Q6耐用品行業的估值比較低,價格、銷量、費用下降等驅動因素變化的可能性? 

 A:未來平均單價會上升,成本會下降,努力通過降低費用來應對行業的變化。

 Q7格力的淨資產收益率比美的高,公司有什麼措施來提高收益率? 

 A:美的的淨資產收益率一直在20%以上,淨利率比格力低,格力都是行業標竿,與其有一定的差距,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但美的ROE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Q8、 公司成長的空間及階段性目標?成長空間的極限?

   A:上市公司沒有具體的目標規劃。 公司近期也在調整策略,過去幾年追求市場規模,現在將轉移到增長的質量上來,沒有收入及利潤的發展目標。

 註:以上紀要僅根據個人記錄整理,未必完整和準確,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9

大股東增持頻現 一舉兩得「護航」再融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9/xMMzA5XzM2OTQxMg.html

近期大盤持續萎靡,而上市公司大股東出手增持自家股票的現象再度集中爆發。總體來看,增持原因無外乎認可當前估值水平,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但投資者若認真「考察」,會發現大多公司股東增持的背後,實際上藏著提振股價為定向增發保駕護航的「短期」目的。

昨 日午間,三維通信披露公告,基於對目前資本市場形勢的整體認識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控股股東李越倫及其一致行動人洪革分別於9月26日和27日 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以16.39元的均價增持61.3萬股,約佔三維通信總股份的0.2857%。至此,控股股東李越倫及其一致行動人洪革合計控制三維通 信7986.04萬股,約佔公司總股份的37.22%。

但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三維通信控股股東增持之舉實際上意在為順利實施定向增發「鋪路」。今年5月11日,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850萬股申請獲證監會核准,發行底價為15.5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42億元,全部投向無線網絡優化技術服務支撐系統項目。

值得玩味之處是,按照相關規定,證監會的核准批覆自核准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這也意味著,時至今日,三維通信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來根據市場情況擇機實施定增事宜。儘管日前三維通信股價略高於定增底價,但在大盤不斷探底的情形下,其控股股東此舉亦算未雨綢繆,以防萬一。

事實上,在大盤「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近期諸多大股東增持案例中,意圖明顯在於提振股價、為定向增發保駕護航的並不在少數;諸如永泰能源、廈工股份等。

以 永泰能源為例,其控股股東永泰控股9月26日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以13.96元/股的均價增持了140.93萬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 0.248%。同時,永泰控股表示還將根據市場情況,在未來12個月內以自身名義或通過一致行動人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永泰能源股份,後續增持價格不高於 16元/股,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2%(含本次已增持股份)。

永泰能源大股東增持目的更為明顯。今年8月初,永泰能源新一輪定向增 發方案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有意思的是,永泰能源本次增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為15.08元/股,但公司出於對未來股價表 現有信心,將發行底價確定為15.50元/股。無奈「大市難違」,隨著大盤不斷下挫,永泰能源一路跌至永泰控股增持前一交易日(25日)的13.35元 /股。

當然,除了上述情況,還有諸如中國建築、中煤能源、寶鋼股份等上市公司,多數源於股價已創下一年多來的低點,身為央企的大股東則擇機進行了大手筆增持,結合二級市場來看,此類情況下出手增持則更多意味著對估值水平的認可。

此外,在本次大股東增資潮中,另一個值得投資者關注的現象是,不論大股東出手增持的真實目的為何,但基本上都同時披露了未來6個月或者12個月將繼續增持的計劃。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這意味著羸弱的市場中或許孕育著些許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4

楊瑞仁「幫」國票買的股票無效 主管機關不表態 高興昌股東會成鬧劇

2011-10-10  TWM




楊瑞仁帶給國票的災難,不只負 債,還有高興昌。這筆楊瑞仁「幫」國票買來的股票,在高興昌的股東會上被當成無效。金管會與經濟部漠視,恐怕都是幫凶,高興昌股東則成了祭品。

撰 文.劉俞青

楊瑞仁給國票金帶來的,不只是遙遙無期的負債未還,還有高興昌的「災難」。

當時楊瑞仁掏空公司之後,把錢挪用給市 場主力,買賣高興昌公司股票,後來檢察官循線追討,總共為國票金追討回三二.五九%的高興昌股權。這批股票,從一九九八年四月起,陸續撥還給國票金,從 此,國票金成了高興昌的大股東。

今年九月二十七日高興昌召開股東會,高興昌董事長呂泰榮,竟以所謂的「主場優勢」,片面認定國票金手上的股 權違反《金控法》第三十六條的轉投資規定,將其列為無效選票,再用奇怪的「禮讓」方式,「奉送」國票金三席董事。

從頭到尾,似乎將股東會當 成自家的閉門會議在開,而靜默的金管會與經濟部都成了幫凶,祭品則是全體高興昌的股東。

事實上,早在一九九八年,法院為國票金追回高興昌股 權之際,國票金就曾特地去函金管會釋義,當時金管會考量其特殊的歷史因素,明確表示「高興昌公司為貴公司持有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二○%以上之事 業……」,幫國票金手上的股權驗明正身:這是有投票權的股票。

更何況,早在一九九八年高興昌的股東會,當時國票金只追回部分股權,但就其手 上僅有的股權投票,已經在上一任高興昌的董事會任期中,拿下兩席董事、一席監察人,如果這些股權都如呂泰榮這次的解釋是無效,那麼是否上一屆的董事會也屬 無效?

答案其實昭然若揭,但有趣的是,在這場近乎「胡鬧」的股東會中,看不到主管機關角色,才讓公司派挾「主持股東會」之優勢,行「無限擴 大自己股權權益」之便。而主管機關的消極態度,等於變相鼓勵遇到同樣問題的公司派,可以「有樣學樣」,才「造就」了日前高興昌股東會結果。

除 了高興昌,近幾年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金鼎證券股東會,也是類似案例,公司派咬定「要告你去告,反正任期三年一任,等到告完,這屆董事會任期已經結束」心 態,為所欲為。

有熟悉股東會議程的法界人士建議,如果遇到可能會有爭議的股東會,無論是主管股東會的經濟部也好,或是所有上市櫃公司的主管 機關金管會證期局,應派人赴現場,遇到爭議之處,可以立即解釋,客觀處理,以避免某一方隻手遮天。只要主管機關強力表態,相信這種「公司派股東會」的行 徑,就會大大減少。

但就不知主管機關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或是有另外的考量,始終選擇沉默,坐視類似的股東會一再上演,讓更 多的股東權益蒸發在市場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