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國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在倫交所掛牌交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92

city-renminbi

英國政府發行的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10月21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是首只由西方國家發行的人民幣主權債券,也是全球非中國發行的最大一筆人民幣債券。債券發行收入將被納入英國外匯儲備。此前,英國外匯儲備貨幣僅為美元、日元、歐元和加元。

本月14日,英國財政部發布公告稱,英國政府已成功發行了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三年。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掛牌儀式上表示,此次發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表明人民幣國際化在英國邁出堅實步伐。

劉曉明表示,英國政府成為首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的外國政府,人民幣也將成為英國外匯儲備貨幣之一,這體現了英國政府對建設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新承諾”,創造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里程碑”,同時為中英經貿合作註入“新動力”。

英國財政部官員利德索姆表示,政府旨在通過此次債券發行鼓勵其他發行者進場,共同建設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而將人民幣納入英國外儲,表明英國政府相信人民幣有潛力發展成為重要外匯儲備貨幣。

數據顯示,14日的市場認購共吸引了85筆認購單,總認購金額約為58億元人民幣,表明市場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充滿信心。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是此次債券發行主承銷商。

英國政府一直試圖吸引更多的人民幣交易業務。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倫敦金融城相比香港,和其他歐洲競爭對手有自己的優勢。

6月份中國建設銀行在倫敦成立了人民幣結算行,為英國成為離岸交易中心掃清了最後障礙。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人民幣英鎊直接結算的協議。倫敦還是“點心債”發行中心,盡管今年以來中國央行擔心債務攀升過快,開始收緊海外人民幣債券發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02

為什麽美國人民正在拋棄麥當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94

美國人正在拋棄快餐巨頭麥當勞。今年第三季度,麥當勞本土同店銷售額大幅下跌3.3%,延續了今年年初以來的下滑勢頭。

麥當勞周二公布的201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麥當勞第三季度總營收為69.8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23億美元下滑5%;凈利潤為10.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22億美元下滑30%。麥當勞這一季度的營收和同店銷售數據均令人失望,且對未來業績的展望也不及預期,導致其盤前股價下跌。

麥當勞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Don Thompson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說道:

“我們的表現從任何角度看都低於預期。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向我們的客戶和整個麥當勞體系表明我們認識到了當前我們面臨的問題,並正采取果斷措施來徹底改變我們經營的方式。”

麥當勞在美國擁有超過14000家分店,美國是麥當勞最重要的市場。

為何麥當勞正逐漸被本土消費者拋棄? 

1. 麥當勞在美國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公共認知危機。

作為對這一問題的應對,上周麥當勞啟動了大規模營銷活動來打消消費者對於從食品來源到食品加工的疑慮。這是史上首次,麥當勞邀請消費者走進其在美國的肉制品加工廠。

這一行動也許長期來看對其品牌形象有所幫助,但就現在看來,它唯一的作用是激起了一波強烈的反擊。

上周,麥當勞的Facebook主頁被成千上萬的關於其食品的負面評價所淹沒。很多評論指控公司采用經氨加工的“粉紅肉渣”,甚至說在麥當勞漢堡的肉里有人類的DNA。另一些則指責麥當勞對兒童營銷不健康食品。

很多這樣的指責並不真實,但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麥當勞所面臨的公眾認知危機。

mcdonalds-43

2. 公司複雜的菜單減緩了服務速度。

根據QSR雜誌的研究,麥當勞得來速(Drive-Thru)的等待時間達到了至少十五年以來的新高,達到189.5秒,這一數字高出行業平均用時9秒。

一位麥當勞特許加盟商在一份由金融服務商Janney Capital Markets開展的調查中這樣寫道:“我們的菜單對雇員和顧客來說都是一場災難。這減緩了我們服務的速度。”

麥當勞首席營運官Tim Fenton今年認識到其菜單“過於複雜,短期內有太多的新產品,沒有給餐廳喘息的機會。”

但其特許加盟商看來,公司仍然沒有開始簡化菜單。

一位加盟商在Janney Capital Markets的另一份調查中這樣說:“都是嘴上說的,沒有實際行動。他們仍增加了新的產品(並還會繼續增加),即使他們在談論簡化菜單。最高管理層對餐廳里發生了什麽毫無頭緒”

mcdonalds-big-mac-fries-16

3. 公司嘗試通過緩慢提高價格來抵消銷售的放緩,這導致低收入消費者的流失。

根據彭博的報告,公司產品的價格自去年6月以來與上一年相比已上漲了3%。

即使是麥當勞最便宜菜單上的產品也變貴了。公司去年擴大了其“一美元菜單”,從而使之包括一些高於一美元的產品,並將這個菜單改名為“一美元及以上菜單”(Dollar Menu and More)

一個半磅帶芝士的牛肉漢堡加薯條和飲料的價格在芝加哥的一些分店售價約為7.50美元。

(實習編輯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03

港交所將推首批亞洲商品期貨 鞏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06

10722142_80840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將推首批亞洲商品期貨合約,擴充人民幣產品種類,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領先地位。

港交所發布新聞稿稱,將於2014年12月1日推出首批亞洲商品期貨合約——倫敦鋁期貨小型合約、倫敦鋅期貨小型合約及倫敦銅期貨小型合約。

三只金屬期貨小型合約將以人民幣進行交易,其他合約詳情(包括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載於下表。

為聚焦上述金屬期貨小型合約,香港交易所決定暫緩推出以美元進行交易的API 8動力煤期貨合約,但將繼續全力籌備,稍後再公布推出日期。

香港交易所環球市場聯席主管兼LME行政總裁莊敬賢表,“這三只人民幣計價的小型期貨合約將按LME全球參考價格於香港交易所市場進行交易,這可令LME為全球金屬交易員提供的複蓋度進一步擴大,流通量亦進一步提升。”

香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

繼上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推出自營結算服務及公布LME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新收費後,是次推出首批亞洲商品期貨合約是我們持續投資於LME的商品戰略的又一重要舉措。新合約將為市場提供貨幣便利,擴充我們的人民幣產品種類,更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領先地位。

香交所環球市場聯席主管羅力也表示,“三份新合約是我們亞洲定息產品、貨幣及商品戰略的重要環節,一再印證我們銳意在香港市場添加新的資產類別。”

交易細則

三只金屬期貨小型合約將於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買賣,並透過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結算,所有合約都是每月現金結算。香港交易所將推出的倫敦鋁/鋅/銅期貨小型合約的交易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15分以及下午5時至翌日淩晨1時(香港時間),不包括香港交易所交易日歷上的假日。假日前安排亦將與期交所現行買賣的合約相同。主要合約細則載於下表。

流通量提供者、活躍交易者計劃及可能推行期交所參與者與LME會員互認計劃.

香港交易所正為上述新合約物色流通量提供者,另增設兩個附有收費回贈的活躍交易者計劃(詳見有關通告)。香港交易所亦擬推出一項計劃,鼓勵LME會員成為期交所參與者、及鼓勵期交所參與者成為LME會員。若取得監管批準,這將會是LME會員和符合若幹規定的相關機構成為期交所參與者、以及合資格期交所參與者和相關機構成為LME會員的低成本途徑。(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QQ圖片20141022090532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均為香港交易所全資擁有的成員公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09

頂新: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 90%市場在大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0736.html

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有康師傅、味全和德克士等眾多產業的龐大商業集團頂新,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頂新: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 90%市場在大陸

擁有康師傅、味全和德克士等眾多產業的龐大商業集團頂新,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90%市場在大陸,10%市場在臺灣。作為發源臺灣,成就於大陸的食品巨無霸,頂新集團一直比較神秘。頂新大陸與臺灣版圖是何種格局?臺灣危局會否波及大陸業務?而在這次紛擾越來越大的臺灣危局中,頂新集團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還有哪些招數?

一年內頻現食品安全問題

頂新在臺灣的起家最開始正是靠著油品主業。此次“黑心油”事件緣起於頂新集團旗下食用油企業正義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臺灣媒體的報道,2014年10月8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查獲,正義公司前處長同時也是鑫好公司負責人吳容合,涉嫌將飼料油謊稱食用豬油賣給正義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之前臺灣還曾發生“餿水油”事件,很多企業也跟著“躺槍”,其中也包括頂新旗下的味全。事件使很多企業都開始改用正義公司的油品,結果現在正義公司也出事,又再度波及一大批企業以及相關產品。

此外,在2013年,依舊還是味全公司,它被發現有21項油品刻意隱瞞混摻大統長基含銅葉綠素的橄欖油達19天,根據臺灣媒體報道,事件爆發後,屏東縣衛生局抽驗頂新制油實業公司屏東廠大統原油及儲存於廠房的成品、味全市售油品及油槽里的不明油品共31件,發現只有大統綠橄欖油原油及葡萄籽油銅葉綠素比對結果呈陽性。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頂新集團頻現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罕見的全臺抵制行動。臺北市教育部門宣布,所屬學校、社教機構及學校合作社均暫停販售頂新、味全所有產品,直到相關食安疑慮澄清為止。臺中市、基隆市政府經研議後也決定,各公務機關和學校即日起全面抵制頂新、味全所有產品,此外臺灣餐飲業工會全聯會也呼籲全臺的餐飲業者進行抵制。

目前這股抵制潮還因為鴻海老板郭臺銘的高調行動蔓延到大陸。郭臺銘下令大陸富士康廠區的頂新產品全部下架,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日前發布公告,要求包括大陸富士康工廠在內的全部集團單位“下架”包括康師傅在內的頂新集團旗下品牌。富士康相關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富士康大陸各園區的頂新產品都將作下架處理。

大陸未有油品業務

頂新集團在臺灣風波紛擾集中在油品業務,而大陸業務目前並未有油品業務,這是臺灣市場爆發抵制潮,大陸市場還未現太大波瀾的主要原因。

對於在大陸現售產品是否會受影響,康師傅方面表示,“本公司重申本公司與臺灣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頂新制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正義股份有限公司為獨立運作,並無直接關聯。本集團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並未涉及臺灣油品事件,亦未從臺灣進口相關油品原料,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南都記者表示,“康師傅與味全占到頂新集團營業額的80%-90%,其中康師傅在頂新集團所占比重很大。”根據財報,康師傅2013年營業額為109.41億美元,折合670億元人民幣。另據了解,頂新集團在臺灣地區的食品業務都在味全公司。另外,味全除了在臺灣地區業務外,其在大陸業務布局也是比較龐大,在乳飲料、調味品方面產量都超過臺灣地區本土產量。因此,也有頂新集團的前員工對南都記者表示,“如果臺灣的局勢繼續激化,頂新集團有可能從臺灣撤退,因為大陸才是頂新真正的舞臺。”

頂新大本營在大陸市場

目前頂新的業務除了食品以外,還有便利店、餐飲、地產以及電信,在中國的員工數目達到十萬人,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去年總體營業額為新臺幣2 .5兆(約合人民幣5000億)。即使在臺灣,其油品業務的收入其實只占到頂新集團總的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不過,油品是頂新臺灣業務的起點,頂新的前身來自於魏和德(魏家四兄弟的父親)在1958年於臺灣彰化創辦的“鼎新制油工廠”,更於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

魏家四兄弟在1978年接掌了父親去世後留下的頂新油脂廠,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頂新在臺灣的發展始終不盡如人意。魏家兄弟於是帶著1 .5億新臺幣到大陸試水。從1989年到1991年的3年,他們在北京、濟南、秦皇島、通遼等地開辦了4家合資企業。先後嘗試“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產品 ,均 成 效 甚微,還虧損了過半的本金。

方便面———是頂新在大陸的成功之路。頂新於1992年在天津地區率先投資建立的方便面生產線,此後康師傅方便面迅速火遍神州大地。為了迅速擴大產能,從1994年開始,“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沈陽等地設立生產基地,並在全國形成了一個區域化的產銷格局。

此時方便面已經不再是“康師傅”的全部了,產品線也在不斷豐富。如今魏氏兄弟的產業已經形成了以食品為中心的混合型產業集團,光食品以及餐飲業務就包括“康師傅”、“味全”、“德克士”、“全家便利”四大品牌。頂新在大陸發跡之後,又重回臺灣開展業務,甚至還進軍電信行業,但是臺灣整體業務的占比始終還是頂新集團很小的一部分,頂新的大本營還是大陸市場。

鏈接

魏氏四兄弟

同胞的魏氏四兄弟性格迥異不同,這也造就了日後他們在頂新集團各司其職的源頭。擅長經營管理的老大魏應州是康師傅控股和康師傅飲品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業務能力強的老二魏應交是頂新集團董事長;老三魏應充學財務出身,曾任臺灣味全董事長;而老四魏應行則擅於交際,平時交友廣闊、創意十足,頂新集團的新事業幾乎都是他一手開發。這次臺灣危局中,頂新集團四兄弟還能用哪些招數來化解?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54

人民網:資深業內人士稱滬港通不可能無限期推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58

針對昨日《香港商報》報導滬港通將難以如期於本月27日開通,可能無限期延遲,人民網采訪的資深人士表示,滬港通屬於國家既定政策,不可能無限期推遲。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也認為 “滬港通”推出是早晚的事情,投資者無需多慮。

《香港商報》援引接近內地監管層的匿名消息人士指出,受“占中”影響,原已準備多時的“滬港通”將難以如期於本月27日開通,且原定於本周六舉行的滬港通開通彩排儀式也已被取消。報道稱,滬港通目前處於被無限期擱置的狀態。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人民網表示,國家既定的政策不是兒戲,不可能無限制擱置下去。他說:

“滬港通的按鈕在國務院,推出時機是決策者判斷時間點的問題,目前滬港通推出不存在任何障礙。”

趙錫軍則是表示,“滬港通”是政策層面對投資者提供的一個投資機會,即便“延遲”,也只是這個機會早一點晚一點的事情,投資者無需多慮。

據人民網報道,一位監管層人士說,按照公告的時間點,“滬港通”技術條件等目前已經準備就緒,至於何時推出有待進一步確認。一位接近交易所的人士也說,對執行層面來講,目前並不掌握相關政策情況,也無法發表任何意見。

今年4月,內地及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宣布決定原則批準上交所、港交所、中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開展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滬港通”)。公告稱,從公告發布之日起至滬港通正式啟動,需要6個月準備時間。

《香港商報》報道稱,本月初“占中”初現時,原訂在港推行的一系列有關“滬港通”的宣傳活動就已取消,包括官員訪港行程,上交所在港的采訪活動等等。當時還只是計劃暫時推遲,擇機再做,但隨著局勢一發不可收拾,推遲已變成暫時不考慮做了。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中國股市基金連續6周資金流出,累計達49億美元(約379.8億港元)。券商認為資金憧憬“滬港通”而來,但仍未見開車,投資者獲利而去。統計顯示,自7月港元匯率破頂以來,中國股市基金累計資金流入將近88億美元(約682億港元),近來六周資金流出規模相當於吸資額的56%。

中證監日前記者會並未體積滬港通的開通日期。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即使滬港通未必可在本月或下月推出,12月也是合適的時機。目前歐美股市動蕩,香港本地風波又起,延遲推出勝過倉促上陣。而且12月是基金經理粉飾成績的傳統季節,或有利於做好市況,給滬港通開通帶來適合的時機。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誌也預計,滬港通年內推出機會仍高。他認為,市場不用過分解讀滬港通或擱置的消息,畢竟滬港通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而且與滬港通相關的準備工作已做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84

法國巴黎銀行:人民幣上漲可能要結束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07

20141027renimnbi

法國巴黎銀行指出,由於中國政府可能會通過“小幅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人民幣兌美元的強勢升值可能就要結束了。

法國巴黎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Iley 10月23日表示:“人民幣走強放大了中國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未來幾個月人民幣能夠繼續走強,將越來越取決於中國的出口數據。如果美元繼續走強,那麽中國讓人民幣在短期內急劇貶值的壓力將會飛速走高。”

彭博圖表顯示,Westpac人民幣貿易加權指數與中國GDP走勢之間的距離為1995年以來最大。

iup28ev7RviU

雖然自今年6月30日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人民幣跌破6.20並一路走低,但人民幣一年期未交割遠期合約下跌了2.1%至1美元兌人民幣6.2480元。

今年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買入美元來讓人民幣貶值了2.6%,創1994年來最大單季跌幅,成功扭轉了市場對於人民幣的單邊走勢預期。

二季度,人民幣停止貶值,轉而上漲了0.2%,從6月30日至今繼續升值了1.4%,成為彭博追蹤的31個貨幣中除美元外唯一上漲的貨幣。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三季度GDP增長7.3%,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新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中國今年GDP增速將降至7.1%,可能創下1990年以來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14

人民銀行鬆綁限貸 助房地產商喘口氣 中國經濟不夠力 打房五年忽鬆手

2014-12-07  TWM
 

今年以來緩緩下跌的中國房市,在人民銀行出手放鬆限貸後,終於得到喘息。雖然城鎮化建設帶來大量的住宅需求,然而專家預警,高速成長的中國房市,可能在二○二○年出現硬著陸的風險。

撰文‧周岐原

入秋後,中國各大城市陷入厚重霧霾,令人分不清方向,宛如當前的中國房市。

經過近半年緩步下跌,中國房市依然沒出現止跌訊號。由於中國房市牽動信貸、原物料、就業,與總體經濟息息相關,如果這股趨勢持續下去、甚至跌勢加劇,越來越多學者擔憂,二○一五年中國的經濟成長,很可能會被拖下水。歷來房市銷售最熱絡的「金九銀十」,今年反成了業者苦撐待變的「銅九鐵十」。

「房市繼續調整,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風險。」現任世界銀行副總裁朱民直言。

朱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中國房市近來陸續浮現幾個不尋常的訊號,第一個跡象是中國鋼鐵價格跌至每噸人民幣三二一二元(約新台幣一萬六○六○元),等於一公斤鋼鐵賣不到新台幣二十元,甚至不如一顆高麗菜,行情是二十年來最慘。

第二個跡象是,又有房企老闆跑路。河北省邯鄲市第一大房地產商──金世紀開發,老闆史虞豹因為負債人民幣三十億元,於十月上旬遠走香港。當年引爆溫州債務危機的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倒帳「僅」二十億元,史虞豹欠的債,比胡福林整整多五成。

又見老闆跑路、鋼價慘跌

中國房市「有序回檔」

與一一年溫州事件(見本刊七八五期封面故事)一模一樣的資金斷鏈,以及全市高達六成的空屋率,迅速牽連多家同業,也讓熱中民間集資的邯鄲市民高度緊張。因為每當有業者倒下,往往象徵房地產風暴的到來。

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增率從一一年的高峰三四.六%,緩緩降至今年八月的一三.二%,代表房地產業者投入的熱度,已經比往年明顯收縮。因此,過去五年來執行打房政策最力的中國人民銀行,終於趕在十一長假前,將限貸政策由緊轉鬆。

中國央行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能為中國房市帶來什麼改變?這真的是利多嗎?

人民銀行放鬆貸款政策的手法,看來只是文字遊戲,但槓桿效應十分可觀。舉例來說,名下只有一間住宅的家庭,如果貸款已經償還完畢,「基於改善居住環境需要」,在第二次購買的房子,可以比照首次購買申請的房貸,最低還可以拿到基準利率七成的利率。若依照原規定、從嚴審核,這家人成交的第二間房子,本要以基準利率的一.一倍申貸。

這就是人民銀行變的戲法!假設基準利率是一○%,人民銀行鬆綁前後,買房家庭背負的利率可能從一一%降為七%,最多差了四個百分點,壓力截然不同,對於刺激新增買氣,自然有頗大成效。

雖然A股近日拉出一波明顯漲勢,以資金配置比例而言,中國家庭選擇買進房地產的資金,比重還是遠超過A股,這股越漲越追價的「剛性需求」,眼見房價下跌,觀望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因為人民銀行終於出手,買氣重新被點燃。像黃金周期間,南京、杭州房市銷量就明顯回溫。

不過,既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寧願忍受經濟放緩,一直堅持不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看來這一波房價回檔,不會因稍稍鬆綁就落幕。

「這個動作測試意味較濃,不是完全放寬。」誠正海峽兩岸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林金生分析,在限貸令下,中國民眾可能得提出高達四至五成的頭期款,不僅門檻高,對中國達成GDP成長目標更有負面影響;惟有限貸令放鬆,市場的新增貸款資金才會活絡。

但林金生提醒,目前中國房價依然偏高,人民銀行對此始終維持警戒,自然不樂見資金再度湧入房市、令金融業的風險再度提高。他說,目前中國限貸的手段稍微寬鬆,但調控的立場看來並沒有改變。

惠譽信評聯席董事張安傑也指出,今年房市降溫不僅使銷售量下跌,也淘汰了一批房地產商。但是人民銀行政策介入,又將讓體質不佳的公司得到喘息,市場重整速度被減慢,房市完成調整的時機可能再度延後。

張安傑進一步預警,如果中國房市維持近年的高速成長、不加整頓,二○年時可能因為住房供給量嚴重過剩,出現房市硬著陸的風險,「這也是中國房市終究得面對的考驗。」

人民銀行出手相救

房市短期回溫

儘管新建住房供給大量湧現,但中國政府的城鎮化建設,也構成住房需求的主力。

美銀美林(BAML)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近期即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為數一.六億名農民工裡,只有約一%農民工在城市購買住房;其他一.五億名農民工,未來的自住或租賃需求,將形成一股龐大的消費群體。另一方面,目前已經住在城市的民眾,也將陸續出現換屋的需求。

儘管調控只收部分成效,但在穩定重於改革的前提下,人民銀行先適度調控、後適時鬆手,未來中國房市應該不會出現恐慌拋售,第四季經濟也不至於硬著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48

人民幣升值套利猖狂 虛假貿易程度創年內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31

20141028

9月中國官方公布的對港出口數據和香港方面公布的從大陸進口數據再度出現偏差,且此次這一缺口創下今年以來最大。這暗示中國虛假貿易、偽造發票的現象又卷土重來,再次“催肥”了中國貿易數據。

27日香港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香港從大陸進口同比增長5.5%至241億美元。而此前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對港出口同比激增34%,達到376億美元。

這其中高達135億美元的缺口創下年內最高,暗示背後虛假貿易的再度猖獗,意味著對港出口數據可能是真實數據的1.56倍。

這一波虛假貿易的崛起,恰逢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階段,這也不禁令人懷疑,一些投機者趁著人民幣升值又開始玩起了套利遊戲。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一些企業通過偽造支付出口商品的現金流入,來規避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和限制,而出口到香港的貿易最容易做這樣的偽造。

瑞穗證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兩邊進出口數據的差別,肯定是又一個證明對港出口虛假發票催高了中國資金流入規模的重要證據。所以對於中國近期的貿易數據,我們不能太過樂觀。”

更重要的是,貿易數據的不可信直接影響到三季度GDP數據的含金量。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3%,雖然是近六年以來的新低,但仍然比預期的7.2%略高,許多分析師認為,近幾個月貿易數據的走強對GDP數據有很大的支撐作用。

去年開始,中國貿易數據就時常被籠罩在造假的陰影中。政府對數據造假、虛假貿易的嚴打,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數據出現了很大波動,甚至有出口負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年多過去了,嚴打之後,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貿易數據不吻合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前,一些出口商用虛假發票來逃避買入外匯的限制,造成了許多虛假貿易,從而導致中國貿易數據虛高。

《中國證券報》,9月的貿易數據引發了虛假貿易卷土重來的推測,分析如下:

一是去年3月在虛假貿易“摻水”後的推動下,我國貴金屬出口量曾創下了50億美元的峰值。今年9月,我國貴金屬出口大幅跳升至108億美元,甚至比去年“摻水”後的峰值的兩倍還高;

二是去年上半年,造成貿易虛增的主要原因是內港貿易。今年9月,內地對香港出口金額又明顯拉升,拉升模式與去年上半年類似;

三是今年9月加工貿易進出口金額大幅上升,與往年相比,較為反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81

大空頭查諾斯:中國資本外逃會加劇 人民幣將貶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96

Jim Chanos,查諾斯,信貸泡沫,房產泡沫,澳門

長期唱空中國的對沖基金經理查諾斯(Jim Chanos)預計,中國出現信貸泡沫惡化跡象,這類泡沫開始導致資本加快外流,可能最終令人民幣貶值。

查諾斯是基金公司Kynikos Assoicates的創始人,以本世紀初做空安然公司聞名業內。昨日出席路透峰會期間,他稱中國公布的季度外儲規模下滑“值得註意”。中國央行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外儲減少1050億美元,為2012年以來首次季度下滑。同期美元下跌2.6%,跌幅創1993年以來新高。大規模資本流入曾推升貨幣供應增長,支持中國國內投資。持續資本外流被視為投資者擔憂中國保持增長和償債能力的跡象。

查諾斯指出,中國過度興建住房及澳門興建博彩業房產的成本上升都是信貸泡沫惡化的跡象。他估計,目前中國每年興建約2000萬套住房,僅出售400-500萬套,這是過度投資的跡象。他建議避開投資亞洲的金融機構。

昨日,以亞洲業務為核心的渣打公布財報,三季度該行稅前利潤同比大減16%。查諾斯認為,渣打疲弱的季報數據凸顯了信貸市場過熱的負面影響。渣打在財報中也提到,在留意大宗商品市場的風險敞口和中國。查諾斯指出,這意味著渣打可能受到中國信貸泡沫的打擊。

查諾斯還透露在做空澳門。他將澳門比作上世紀60和70年代過度建設的拉斯維加斯,預計未來18個月,澳門的建築容量約增長30-40%,未來兩到三年增長100%以上。他警告,澳門博彩公司投入的資本超過以往,回報卻因信貸緊縮、反腐等因素在減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71

加拿大或將建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59

c714dbd7c8e90788d82517f192e7fff7

路透社11月5日淩晨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加兩國預計將在本周加拿大總理哈珀訪華時宣布達成在加拿大建設人民幣清算中心的協議。

上述消息人士稱,雙方“預計將能夠落實並宣布這一貨幣中心”,該消息人士要求匿名,因為此事尚未公開。

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將於11月6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哈珀總理還將應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有關活動。

哈珀訪華令外界更加相信,加拿大可能成為北美首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羅照輝日前表示,該中心設立的訊息,可能會在哈珀總理訪華期間公布。加拿大商界代表——加拿大行政總監議會行政總裁曼利(John Manley)也認為,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本次訪華代表團有可能取得的最重大協議。

中國駐加大使羅照輝9月28日在渥太華舉行的中國國慶65周年華僑華人招待會的致辭中表示,目前中加雙方的專業部門,正就在加拿大設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問題進行商談,並會在11月總理哈珀訪華前或者訪華期間傳來好消息。

據新浪財經報道,11月加拿大或將設立北美首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從這幾個月的對外交涉中看到,今年9月建設銀行成立倫敦人民幣清算中心之後,填補了英國人民幣交易的一個空白。中國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主要也是解決市場需求問題,政府只是市場的引導者而己,真正的推力還是以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壯大為背景。相信此次加拿大或將設立北美首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也是出於此目的。”

事實上,多倫多和溫哥華兩地為爭當人民幣離岸中心,早已展開工作。今年8月份,多倫多的金融服務聯盟(TFSA)就成立了工作小組,專門籌備設立離岸中心的事項。溫哥華也設立了類似機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7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