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幣貶值,不要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448.html

人民幣貶值,不要慌

第一財經周刊 崔鵬 2015-02-07 09:09:00

急速貶值?貨幣戰爭?大趨勢轉換?沒那麽嚴重。一般投資者的資產並不會因為人民幣兌外匯價格出現巨大波動。盲目地大量頻繁兌換貨幣帶來的摩擦成本反而會傷害你的資產收益水平。

在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4次接近“跌停”。這使得這一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價格總共下跌了0.75%。作為始終盯緊美元的人民幣來說,這個下跌速度可是夠驚人的了。

在上一期我們曾預期人民幣貶值,然後人民幣就出現了迅速貶值,這對於一個預測者來說首先有點受寵若驚,然後的感覺是預期兌現後的一種空虛。接下來的11個月人民幣應該做點什麽呢?

人民幣貶值的理由其實很明顯,那就是除了美國,其他主要經濟體都在爭取通貨膨脹,要達到這一目的最直接有效的一個手段就是紙幣貶值。

2014年日本表示要毫無節制地讓日元貶值以擴大出口,安倍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的意思是“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而且日元兌全球主要貿易貨幣的貶值趨勢在2015年似乎也沒有停止的跡象。接著就是瑞士。瑞士這個國家屬於保守任性的那種,其特點是有的習慣很難改變,但是改的時候事先一般不和別的國家商量。1月中,瑞士央行出乎市場預料決定放棄1歐元兌1.20瑞士法郎的最低匯率,將瑞郎與歐元脫鉤,並下調了活期存款利率和3個月Libor的目標區間。瑞士采取這種做法最主要的原因是預期歐元貶值,果然在1月底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就宣布了歐元區的量化寬松政策。這個計劃預計在1年多的時間里向市場投放1萬多億歐元的貨幣,以刺激歐元區通貨膨脹率達到2%以上。

用個庸俗一點的詞,從2014年以來,主要貿易貨幣之間在進行一場“貨幣戰爭”。由於很多經濟體內部的經濟部門已預期流動性投放的擴大,所以,各國金融當局就要再超出預期地投入流動性,以換取本經濟體內的通貨膨脹。

但這麽做有很多負作用。有的情況下,這種加緊印錢的辦法不一定能帶來真正的經濟複蘇,但是大家已經管不了那麽多了—如果自己不加緊印錢,那麽別的國家這麽做了就會把通縮輸出到自己的區域。為了抵禦這種貿易引起的差距,大家即使是被迫也得這麽做。在這一點上,人民幣也不例外。

在貿易方面,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對出口的促進作用似乎並不像以前被認為的那麽大—如果那麽管用,我們早就那麽做了—只是,人民幣貶值一些可以讓出口不要變差而已。

話還可以接到前面說過的,人民幣應聲貶值,那麽接下來的一年會怎麽樣?

人民幣急貶或者急升的情況在2014年都曾經出現過,原因是央行對人民幣交易波動幅度的容忍範圍增大了。而且,在有關部門的幹預下,人民幣對貶值或者升值目標一步到位對那些過於熱衷流動的投機的熱錢也是一種限制。這樣可以減少熱錢反應的時間,並且混亂那些對人民幣貶值或者升值的預期。更加出人意料,這可能是接下來11個月人民幣要做的。

在這種人民幣急貶、急升的情況下,值得提醒投資者的是,大家不要錯誤地預期人民幣貶值。比如,認為人民幣在1個月內貶值0.75%,1年內的貶值幅度就會在7%左右;或者像一些不靠譜的媒體上講的那樣人民幣兌美元會貶值到20比1(如果是那樣,我們就集體上吊算了)。你因此把很多資產進行去人民幣化處理,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就像我們前邊說的,人民幣貶值比較急就是為了去掉投資者的預期,也不存在所謂的××年趨勢改變。如果,投資者按照1月人民幣趨勢進行投資配置,那麽很可能和真正的情況是相反的。而且更現實的情況是,人民幣作為體量非常大的貨幣,即使在“貨幣戰爭”情況下,幣值的變化幅度肯定是有限的。所以,一般投資者的資產並不會因為人民幣兌外匯價格出現巨大波動。盲目地大量頻繁兌換貨幣帶來的摩擦成本反而會傷害你的資產收益水平。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64

林義守:政府不想就不要通過

2015-02-09  TCW 
 

 

在嘉年華宣布將收購義大開發八成股權後,義大開發母公司義集團董事長林義守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訪談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想把義大世界和義大皇家酒店股權賣掉?為什麼是賣給嘉年華?

林義守答(以下簡稱答):義大購物廣場總經理王香完到嘉年華工作,她牽的線啦!嘉年華要做的跟我們差不多,她就建議嘉年華可以跟我們合作。這都還只是意向書啦,都還沒確定,去年七月就談過,後來時間過了。

  問:為什麼時間會超過,是當初沒談好嗎?

  答:金額、條件都沒談好啊。這一次也沒談好啊,義大天悅飯店的金額還沒談啊,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急著公布?很多細節都還沒談定,應該等到確定再公布,實在是……。

  問:什麼時候會談定簽約呢?

  答:不知道啊,也不一定會簽約啊,也有可能不賣啊,我沒有一定要賣啊。

有資金壓力?八千坪土地拿出來賣就好

  問:用這個價位出售,會不會太低了?

  答:金額還包括借款,銀行貸款,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啦。有媒體說,山上(指義大遊樂世界、購物世界、皇家酒店)是集團的金雞母,說我們把金雞母賣掉,哪有?山上還在賠錢耶!不過購物廣場的業績一直都在增加,陸客雖然來得不多,但一買就買很多。今年應可以打平,遊樂園再過兩年也應該不會虧了。

  問:去年,你們還把聯眾鋼鐵的股權賣給大陸鞍鋼。外界猜測你們賣掉義大開發還有飯店的股權,是因為有資金壓力?

  答:聯眾的問題不一樣,那是大陸的政策,銀行不再給貸款。義大開發情況不是這樣,如果錢不夠,義大世界旁邊集團還有八千坪的土地,拿出來賣就好,不需要把股權拿出去賣。我想的是,怎麼樣利用合作的方式讓地方繁榮,不是對大家都好?

怎麼看反對聲浪?我們想的,只是要繁榮地方

  問:很多人反對你們把遊樂世界、購物廣場賣給中資,還要一人一信去經濟部投審會阻止,你怎麼看?

  答:我看的是進來的人能不能讓地方繁榮,沒特別看他是不是中資。如果是因為中資帶來更多的遊客,為什麼要反對?他們反對就讓他們去反對,經濟部投審會如果不同意就不同意,我也沒意見。我們想的只是要繁榮地方,如果政府不想要,那就不要通過啊。

  問:你們規畫要跟鞍鋼在醫院、學校、購物中心有合作機會,還要跟嘉年華一起去大陸投資,未來怎麼分配?

  答:跟嘉年華只是規畫,不一定會跟著他們去大陸投資。倒是鞍鋼上個月來義大醫院看過,有機會的話,我們可能去大陸投資他們的醫院。合作有可能在台灣、在大陸,也有可能在其他國家,投資眼光可放遠一點,把餅做大,大家才有發展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85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追逐熱點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6526075
股市有如女人流行的時裝,一段時間內總是有不同的板塊輪動和熱點轉換。作為趨勢投資者,或者想賺快錢的,或許需要踏准板塊輪動的節奏,不斷地追逐熱點。然而於我這樣喜歡買入就以年為單位持有,懶得動的投資者來講,自己認為這實在是個高難度的動作。更為要命的是,一時熱度高的東西往往價錢不便宜,如果不是先期潛伏,介入成本較低,一旦流行趨勢過後,自然大概率的事件便是空歡喜一場,甚至是最後套牢動彈不得。在這個方面,自己可是有過教訓的。
    近幾年有一句流行語:處在風口上的豬也會飛。具體到投資上那意思便是應該當尋找風口,確實,我們常常看到,處在風口上的豬們有時飛得很高很高的,而且有時這個「風口」還要持續相當的一段時間。所以,這幾年,如果誰能夠始終捕捉到「風口」,比如,2010年至2011年的消費醫藥受寵、2013年至2014年乃至今年的創業板狂漲盛宴,還有2014年10月以後的券商股的狂舞,我想,具有這種風口捕捉能力的投資者那一定可以用股神來形容了。然而於己,自己認為還真是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自己給自己制定的「十不」之一,便是不追逐熱點,正所謂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不追逐熱點,需要「追逐」什麼呢?
    老實說,自己現在倒是越來越喜歡「追逐」「問題股票」。
    何謂問題股票呢?像2008年伊利股份的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雙匯發展的瘦肉精事件,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當然是在問題股票之列了,只是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或者,真的讓我們遇上了,有時也反而膽小不敢下手。但是有些股票(當然是指優秀企業的股票,不優秀的企業自己一般不關注)出點問題之時,自己認為反而倒值得關注和研究,這些問題常常包括一時的利空打擊,或者一時的名聲受損,或者市場總是質疑聲不斷,甚至一時的增長放緩,每每此時,它們先前那高高在上的價格往往容易受到估值殺。如果經過自己的分析判斷,這些「問題」還不致於傷筋動骨,不致於要命,此時往往成為揀拾便宜貨的機會。
    試舉三例:
    貴州茅台,曾經是多麼「高大上」,然而十八大以來的強力反腐,終於將它拉下神壇,其股價一度打壓到120元以下。我們不妨捫心自問:當其股價跌得便宜以後,我們還敢於殺入嗎?當然,自己是敢於「抄」它的,當然現在來看,自己並沒有完全抄在其底部,然而,自己認為,總是想著抄在最底部,其實也是貪婪的一種,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確的策略還是自己總是唸唸不忘的那句話:見優秀企業便宜了便買入。
    東阿阿膠,曾經是市場的寵兒,然而公司近幾年激進的提價策略屢屢受到市場質疑,其增長也一度放緩,股價也從歷史的高點幾近腰斬。它是不是仍有長期投資價值呢?如果自己認為有,自己還敢於在相對底部買入嗎?當然,自己是敢於在其相對底部繼續買入的(女兒賬戶)。當然,從現在看,其股價仍然是在一個相對的底部徘徊,未來究竟如何還有待於市場驗證。
    康美藥業,也是曾經的十年十倍股啊,然而近兩年由於一專業機構對其資產造假的質疑,那個「康美謊言」的陰影至今在一些投資者心中仍然留下陰影。當自己為女兒賬戶買入之後,有不少好心的博友、球友或留言,或私信於自己,提醒小心這家公司,有的甚至直言這是一家騙子公司。自己認為,或許正是由於其在資本市場的名聲似乎有些不好,因此其股價一直受到壓制,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始終享受著較低的市盈率估值水平。康美的未來究竟如何呢?當然還需要公司拿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去證明!
    按:以上三例,除貴州茅台股價現在有較大回升之外,東阿阿膠、康美藥業仍然處在相對底部,自己之所以舉後兩者,主要是因為自己並不喜歡那些事後諸葛的例證。記錄於此,也是想讓未來證明自己的分析判斷。

     更多博文: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研究宏觀經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i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天天研究大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i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聽信媒體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朝三暮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怕大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小盈即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72

對沖基金大佬:杠桿是好東西 不要妖魔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20

clifford-asness-1

傳統智慧認為杠桿不是好東西,會導致人們輕率的放大風險並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但一位掌管著千億美元資產的對沖基金大佬卻認為杠桿是個好工具,當然前提是你得合理使用它。

資產管理公司AQR Capital創始人之一Cliff Asness,掌管1200億美元資產,他認為杠桿是幫助人們分散資產配置的好工具,但是使用和管理起來並不容易,確實也有不少人陷入了杠桿的誘惑做起單向押註來,這確實會放大風險。

Asness本月十五日撰文指出,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一般來說資產配置要形成組合,很少有只配置一種資產的。不同資產的風險回報比也不同,這時為了平衡組合風險,使用杠桿相對調整每種資產的配置可以使你獲得最佳的回報。

例如在一個多空雙向的市場中,有三位基金經理,一位專做股票,一位專做債券,另一位專做大宗商品,假設這三位凈經理人的水平都一樣高。但商品市場的風險無疑是高於債券市場的,假如你將資金平均分散至三人手中,商品交易的表現將決定你的回報(股票市場風險介於商品和債券之間)。

但如果你想平衡風險的話,你就得多分配一些錢到債券經理手中,少分配一些錢到商品經理手中,而股票經理的資金量則介於前兩者中間。這樣你將獲得比平均分配資金更好的風險/回報比。

不過這里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這樣分配的話,你的收益很有可能減少,這時如果動用一些杠桿放大股票和商品的資金量或者頭寸,則可將預期收益提高到開始三者均分資金時一樣的水平。

最後,Asness強調杠桿的存在不是為了給自己增加更多風險,而是為了在相同風險的水平下獲得更合理的收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20

不要去核對已賣掉股票的股價——蘇黎世投機定律之二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4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2-23 13:36 編輯

不要去核對已賣掉股票的股價——蘇黎世投機定律之二

相關閱讀:
      脫離貧困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冒險——蘇黎世投機定律之一
      當困難來時,不要等待,果斷離開——蘇黎世投機定律之三
      不要依靠預測來決定投機計劃——蘇黎世投機定律之四
      在混亂之中尋找秩序是徒勞無功的——蘇黎世投機定律之五
      勿因“虧欠”感而駐足某一投機工具——蘇黎世投機定律之六


盡早獲利了結。

華爾街的業余人士如此,業余紙牌遊戲者如此,所有業余人士都如此,他們留得太久了,而且都輸了。

為什麽他們會這樣?答案就是貪婪,而這就是定律二所要陳述的。假如你能戰勝貪婪,這種自制的行為將使你比其他 99%的追逐財富的人更能成為優秀的投機者。

不過,要克服貪婪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貪婪實際上是人類所固有的特質。我們每個人都很貪婪。貪婪深深地盤踞在我們的靈魂中,我們不可能輕易地改變它。很顯然,它不可能完全被驅除,即使修道也不會產生什麽效果,不論如何修煉還是說教,你仍然不可能征服它。一個比較實際和有希望的方式便是去認真思考致富的方法,這樣一種好像自相矛盾的觀點便是我們的定律二:減少貪婪,你將有更多致富的機會。

讓我們先來解釋一下貪婪這個詞。在定律二中,它的意思是極渴望得到:想要多、更多,永遠無法獲得滿足,或者是說,要比期望的還要多。它甚至可以表達為,為了欲望而失去控制。

貪婪是渴望到得意忘形和自我毀滅的程度,渴望一詞在此則可以表示為:一個人希望改進物質享受的意願。蘇黎世投機定律就是從人們對物質享受的渴望中提取出來的,你應該很明白其中的道理,因為你也具有這種特質。世界上任何動物的本能都會要它去獲取食物,築一個巢或保護自我。我們不同於其他動物之處在於我們的需求更為複雜。我們不必為自己的貪婪感到慚愧,這個特質是我們生存的利器。

不過,一旦渴望變得雜亂無章甚至失去控制,並到達了一定程度時,它就會戰勝你的意誌,這就是貪婪。要遠離它、阻止它,它是投機者的敵人。

有一個叫費爾德曼的人,多年來任職拉斯維加斯鄧斯賭場的經理。他花費了一生去研究貪婪。他戴著一副粗邊眼鏡,是一個身體結實且幽默的人。費爾德曼習慣於在每天淩晨兩點到十點的值班時間內觀察他的客戶,他所看到的情景使他深有體會,並總結為理論。

“如果他們想要得到少一些,他們就會帶回家多一些。”這就是他的貪婪定律。

他對貪婪了解得很透徹,因為他是一個職業賭徒。在他青年時期,曾幾次獲得卻又失去了幾筆小財產,但是最後他學會了自我控制,並在去世的時候相當富有。講到他在鄧斯的客戶時,他總是說:“他們在這兒做的事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沒有什麽,他們只是玩玩罷了,他們輸了幾百美元,誰會介意呢?但是假如在這里下的賭註攸關他們生命的話,那麽他們就肯定會介意了。在這里,你能看到很多人不是很富有,只要認真地註意他們,你就會明白為什麽他們永遠不會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

費爾德曼說:“我記得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帶了一小包鈔票準備去輸,她開始玩輪盤賭,在一個數字上押了 10 美元,我忘記號碼是什麽了,好像是她的吉利數字、生日或是別的。你知道怎麽樣啦?數字出來後,她贏了 350 美元,因此她拿了 100 美元放在其他數字上,這次她又贏了,她得到 3500 美元,這天是她的吉祥夜。她的所有朋友都圍著她,叫她多賭些,她看了看他們,我看出她開始變得貪婪了。”

費爾德曼在講這故事時,中途停了一下,用手帕擦了擦前額說:“她繼續往下賭,她有足夠的籌碼,因此她在開始在其他顏色上下註,每次下幾百元,而她一直贏,連著贏了六七次,她真的連著贏,最後她大約贏了 9800 美元。你想想,這該足夠了,對吧?假如是我的話,早就停止了,有了一兩千元已經使我很高興了,但是這個女人有了 9800 美元還嫌不夠,她不停地說,她只要再贏 200 美元,就可以湊到一萬元。

為了湊到這筆可觀的數目,她開始輸了。她的籌碼開始減少了,但她又下更多的賭註希望扳回來,最後她失去了一切,其中包括她原來的 10 美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件事:不要過度依靠運氣。或是像瑞士人經常說的:“不要過度壓榨你的運氣。”很多人在平時也會這麽說,但卻不明白它具有一種嚴肅的意義,它值得進一步研究。

它的意義是,在賭博或投機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碰到連續的好運。你會享受它,以至於你想永遠依靠它。毋庸置疑,你應該有理智去辨別,它不會是永久的。但是如果貪婪控制了你,你就會希望它再持續一段時間,再長一些或更長一些。因此,你會過度地依靠它,結果你的錢會輸得精光。

我們將在後面更詳細地研究連續贏所帶來的麻煩,在定律五時將會談到。至於現在,你只要知道你不可能預知連續贏究竟會持續多久。它可能會維持一長段時間,也可能在下一分鐘就結束。

那你應當怎麽辦?你應該理性地假設,任何能為你創造財富的時間不會持續太長,而且,每一次你得到的利潤也不會很大。

好運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並為你產生一筆財富。但是當你開始走運時,往往看不清楚未來,你需要做出繼續下註或退出的決定,理智的決定一定會使你比一般情況好很多。長時間的大贏是新聞和聚會談話的主題,而它值得談論的原因就在於它很稀有,短暫的小贏卻是非常普遍的。

你總會有短暫的連續贏利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貪婪抓住你。當你得到利潤時,兌現後立即走人。

也許,事後你會因為過早的收手而懊惱,因為贏勢在你收手後還會繼續下去,你會沮喪地計算有多少錢沒有賺到。這時,你會覺得及早抽身看來是錯誤的。但事實是,這種令人沮喪的經驗對每一個投機者來說都會遇到,它總是會存在,有時也的確會使你哭泣。

但是,你要振作起來,與一兩次過早離開的錯誤決定相比,大多數及早抽身的決定是正確的。從長遠來說,當你控制了你的貪婪,你就會贏更多錢。一定要及早獲利了結,這是定律二的精髓,為什麽要快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它要你在運氣走到頂峰之前就獲利了結。永遠不要試圖榨取最後的一分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必為了運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感到煩惱或懊悔。因為在事前你不可能看到頂點,你得假定它接近了,獲利就脫身。

這就像在一個漆黑多霧的夜晚爬山,能見度是零,你不知道前方的什麽地方是頂峰,什麽地方是懸崖峭壁。你想盡可能爬得愈高愈好,理想中,你希望登上頂峰,並正確地停在那里。不過,你要知道理想與現實生活經常是有距離的。因此,唯一明智的方法是,當你到達你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高度時就停止,不要再去攀登那未知的頂峰。

的確,當太陽初露而大霧散盡的時候,你也許發現自己離頂點還差一半的路程,你可以爬得更高,但是不要懊悔,你不可能每次都到達最高點。值得慶幸的是,你已經爬升了一定的高度,已經獲得了實在的利益,你還想要些什麽呢?你已經得手了,你跟那些笨蛋比起來好多了,他們盲目地要登上頂峰,卻在另一面峭壁上跌了下來。

1980 年初期,許多不動產投機都遭到了慘重的損失。比如,艾麗絲和哈里的悲慘故事。在康涅狄格州,有一對夫妻曾告訴我他們的經歷,他們從經歷中得到了很多教訓,受到了很多創傷。我同意不透露他們的姓名,艾麗絲和哈里只是假名。

他們是 45 歲左右的一對夫妻,兩人生活得幸福、愉快且富於求知欲。兩人都有好工作,他們的收入、生活方式和社交圈都屬於中上階層,他們有兩個孩子在大學念書。

他們和 20 世紀末期其他中等收入的人一樣,總認為生活在這種收入下是一種掙紮。他們很難為投資籌措到一大筆錢,他們投資的主要對象是銀行賬戶、人壽保險或其他儲蓄型的存款,他們唯一的投機就是他們的住宅。

在 1970 年初他們到了康涅狄格州富饒的費爾菲爾特市,買了一幢房子,這使他們的財務狀況緊張到了極點。這是一個謹慎的決定,他們積蓄了很多年,但仍然感到不富裕。他們開始對定律一產生認識,他們感覺冒的險還不夠。像許多中產階級一樣,他們把自己的住宅視為有雙重意義的實體:不只是一個住所,而且是資本增長的來源。他們的這個投機被證明是極其理想的。在上世紀 70 年代,不動產價格在費爾菲爾特市飛速上漲,到1980 年初,哈里和艾麗絲保守地估計,他們住宅的市價大約比 10 年前高出兩倍半到三倍左右。

是時候可以賣這棟房子了,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並各自離開了,艾麗絲和哈里不再需要這麽大的房子。實際上,他們已經厭倦了市郊的生活和作為業主的負擔,他們想租一間更小、更輕松的公寓來住。房產的上漲更使得他們有了賣房子的想法,他們可以獲得極好的收益,他們房產的市值已經長了 3 倍不止。而且,因為他們貸了款,所以,他們現在擁有比原價投資高出 6 倍的報酬。

但是貪婪的心理抓住了他們,他們希望得到更多。

艾麗絲回憶說,當時,他們聽到有人說瑪林市的房子價格在 10 年中漲了 10倍。“我想這不是更棒嗎?”她說,“我們想,在瑪林市發生的事,在費爾菲爾特市也可能會發生。如果我們的房子上漲了 10 倍,我們就成百萬富翁了!”哈里回憶,他的動機是怕後悔,“我對自己說,好啊,我們能以 3 倍的價格賣出這房子的確不錯。但是如果我們把它賣了,過了幾年,買我房子的家夥又再以 3 倍的價格出賣,那我會很自責。”

因此,他們抓住不放,要等待頂峰來臨,於是他們跌到了峽谷里。

就像經常發生的事一樣,頂峰比我們想象的近得多,費爾菲爾特市的不動產和美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子一樣,在 1981 年和 1982 年時價格暴跌,特別是大房子,郊區的房子幾乎什麽價格也賣不出去。當艾麗絲和哈里把房子推到市場的時候已為時太晚,很少有看房子的人,幾乎沒有真正打聽行情的人。甚至當地的地產經紀人看起來也沒有信心。在市場上整整一年,艾麗絲和哈里只收到一個買主的開價,買價開得非常低,只比他們的買價高一點。

當我遇見他們時,他們正在等待房地產的再次複蘇,他們終於明白了不要希望在房子上賺一大筆的錢。他們得到一個認識:即,以願意出售的價格出售房子,這個價格可以帶給他們利潤,但不一定是一大筆財富。

他們決定在到達這個價位時就賣出,不管市價如何高漲。我希望他們能堅持這個決定。

遵守定律二,對某些人而言非常困難,主要困難可能就是怕後悔。這也是哈里的最大敵人,可能永遠都是,而且不只是哈里一個人如此。

這種恐懼在股票市場上特別普遍而強烈地存在著。華爾街有句老話:“永遠不要去核對已經賣掉股票的股價”。這句話並不會幫你賺錢,但它可以避免你大哭一場。華爾街的大佬稱這種病為“遺留下來的煩惱”,是所有苦惱中最痛苦的。股票投機者一定要與此作鬥爭。


痛苦嗎?


是的,很痛苦。就像當時,我出售海灣石油股份時,當時大約 31 美元,一年後眼看它漲到了接近 60 美元;還有我以 70 美元的價格拋售 1500 股 IBM 股票時,這該死的股票接著跳到了 130 美元,還有……。不過夠了,夠了!不要再折磨自己了。事實上,我應該為自己慶幸,當時我賣得非常快,而且行動是正確的。不過,即使像我這樣徹頭徹尾地遵循定律的人,這種煩惱仍然無時無刻不在煩擾著我。我向你保證,別低估這種懊悔和痛苦,它真的很刺痛人。而且,誰也沒有治療的藥方,這種痛苦沒有特效藥,每個投機者都必須要承受。

華爾街人士對懊悔的恐懼可能很嚴重,因為股票在每個營業日都要報價。大多數投機工具都是如此,也有一些例外,例如不動產。你對你的住房或者加勒比海度假別墅的市價只有一個大概的判斷,你不可能從《華爾街日報》上得到準確的行情。少了每天的報價,可以提供給你精神上的保護,對你的情緒也有好處。除非市場上正好有此報價,否則你不可能做更多的猜測。你去年或 10 年前出售房子的價錢,因為沒有人通知你現在是價值多少,反而不會使你感到痛苦。

但是股票就不同了,你隨時可以拿起報紙或打開電視,看到你所售出股票的價格。甚至在一個月或一年之後,你仍然可以,如果你願意折磨自己,再去觀察與你無關的價格上漲,你會一直接受煎熬。

股票投機者們經常會做出這種使他們瘋狂的事。這種刺激常常會使人的判斷力降低到危險的程度。

一天晚上,我和亨利的老朋友——一名美國南方的投機者——一起喝酒。他垂頭喪氣,看起來似乎已經喝了一個下午。他向我們講述著一個零碎的故事,最後我把它們拼湊起來時,發覺我聽到的是一個金融悲劇。

亨利對這個人的看法是,這個可愛的人對待華爾街的賭博遊戲太感情沖動了。關於這一點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經常被美國人和瑞士人弄得囊空如洗,因為他們引誘他玩高賭註的撲克。當他講述自己的悲慘遭遇時,我開始想到亨利可能是對的,他在股票市場上出了問題,大概和玩撲克是出於同一個原因。雖然在各種情況下他都可以理智地意識到什麽是正確的事情,但他卻未必能使自己硬起心腸來這樣做。

那天晚上使他苦惱的問題是一件很久以前的事。他買過一筆為數可觀的股票,是一家他感興趣的電影公司。股價不斷地上漲,接著開始上下起伏,他已經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他認為沒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下去,因此他明智地賣出了股票。但是沒有料到的是,股價突然上漲到了 4 倍。

這件事使他近乎瘋狂,以至於嚴重到他此後害怕出售任何股票。他的頭腦被恐懼的情緒占據著,他擔心歷史會無情地重現,害怕只要他一賣出股票,那只股票便會噌地飆上去,恐懼把他完全擊垮了。

他對判斷個股確實有一套,但他已經完全怕了。無情的現實繼續折磨著他,當他投資另一只股票——華納通信股時。這只股票的確也漲了,又一次帶給他利潤。股票幾乎長了一倍。

一般人會想:夠了,是拋售的時候了。正像定律所說的,要盡早獲利了結。但他仍未能跨出這一步,他抓住股票不放。沒幾天,華納的阿太利電視遊樂部就陷入難以解脫的困境,華納通信股在這次狂跌中又使他損失了大約 2/3 的錢。他完全崩潰了。

次要定律 3

預先決定利潤目標,目標達成後,立即獲利了結次要定律三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解答令人困惑的問題:到底賺多少才算夠?我們可以看到,貪婪是這個問題如此難解的主要原因。不管一個人已經擁有多少,他總是還要更多。

不過還有另一個原因令許多人甚至所有人感到困惑,即當你投機成功使財富增加時,每一個新的投機又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假設你開始有 1,000 美元,你用它作保證金投入白銀生意。你的預感對了,一年後獲得 2,000 元,你的錢增加了一倍。

這是令人愉快的事,如果每年如此,你很快就會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事實並不會如此美好。錢來得太快會讓你感覺這筆錢本來就應該是你的,你會說:“哇,我的錢加倍了!”或者“看呀,我得到了以前所沒有的 1,000 美元!”你感覺好像自己一直都有這麽多錢。

你的 2,000 美元不會是終點,你會認為它是一個新的起點。因此,要你從投機中全身而退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你不常投機或玩撲克的話,你可能體會不到這其中的感受。你會覺得這些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如果自己遇到時不會如此。其實不然,這個問題差不多會折磨每一個從事投機的人,你一定得學習應付的對策。

在許多活動中,起點和終點的區別是很明顯的。以體育運動為例,當一名賽跑運動員完成一英里的賽程時,他知道這就是終點,沒有必要再跑一英里去贏得兩面金牌。耗盡所有精力沖到終點,勝利者奪得冠軍,一切就結束了。你可以離開或休息,準備為另一天的比賽積蓄體力。

但是,在賭博和投機的領域中,很少有明顯的分界點。打撲克牌總會又收攤的時候,你買的股票偶爾也可能會因為你投資的公司被一家大公司收購而平倉結束,但大部分時間,是你自己決定何時退出。

在真正的投機活動中,真正的起終點是誰也看不透的,大多數人無法掌握它。你必須不斷地學習技巧,這是成為一名高明的投機者的必要條件。

投機的終點是你暫時的退出,寬慰地出一口長氣或短暫放松的時候。就像一個賽跑選手在抵達終點時,猛然躺在跑道邊的草地上,心想:“好了,結束了,我已經贏得了獎牌,我要好好享受一下勝利的喜悅。”或者是:“好呀,行啦,我輸了,暫時停一段時間,休息一下,好好想想下一步的計劃,明天再重新開始。”其中任何一種情況,都說明你已經到了終點。

但是在投機中你如何才能清楚地看到終點呢?

沒有沖刺線,沒有到達終點的任何提示,任何成功都會是新的開始。無論你是買了一只股票,或投資黃金,還是你買了一幢房子,都沒有你期望中的終點,它是開放的,你說什麽時候結束就什麽時候結束。

次要定律三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到達終點。你得在起跑前就決定什麽地方是終點。

立即兌現抽身很容易做到嗎?不,當然不。不過它還是比無休止的奔跑更容易讓投機者接受。

讓我們回到前面的例子。你有 1,000 美元投機在白銀上面,你對自己說:“我的目的不是要賺太多,而是能在兩年內增加到 2,000 美元,或是一年內增加到1,500美元,那就是終點。在整個時間段內你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目的一達到馬上離開。”

現在看看這樣的心理如何幫助你。你已經在起點上擁有了 1,000 美元,希望過一段時間能增加到2,000 美元,你不認為 2,000 美元是理想的目標,因為你還沒有得到而且也可能永遠不會有機會得到。在投機的起點預期得到 2,000 美元就像在爭取獎金,它不應該是新的起點,而只能是終點。

投機結束時要立即恢複這種感覺,在你到達目標時,除非有必須相信的理由,否則就該保持原有的信念,離開它。

什麽是必須相信的理由呢?這種理由只能夠從事件和環境的重大變化中發現。不只是一般的改變,而是劇變。整個新形勢變得使你不只是期望而是肯定獲利,這樣你可以繼續下去。

如果你投機於商品,買了冰凍橘子汁期貨,到達你設定的終點時,你準備把期貨拋掉獲利了結。但是你忽然聽到寒流摧毀了大部分佛羅里達州的柑橘,在這種情況下,再逗留一會,看看局勢可能是比較明智的。

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在多數情況下,到達終點時,你應該告訴自己:結束了。有一個極好的方法可以加強你的“結束”感,就是為自己制定一種獎勵。讓自己在到達設定目標時,拿出若幹利潤為自己購買一輛新車、外套,或是任何能使你快樂的東西。你也可以邀請你的夫人或朋友到城里最豪華的飯店吃一頓大餐。

終點和實際的事件相聯系,會使你產生期盼。許多投機者在他們身上應用這個心理戰術,即使是行業中的老手也是如此。亨利習慣用牡蠣和美國牛排來犒賞自己,這些是他所喜愛的,也容易得到。洛布一般是去買一件新衣服。

這種獎賞的金額和利潤相比雖然微乎其微,但其主要的作用是,即使是些許的獎賞也可以引起結束感。如果對你起作用的話,要盡量利用它。

也有許多投資顧問不贊成這種做法。從 18 世紀以來,一直有一種不切實際的保守理念,認為投資的錢應該是神聖的,不應隨便花費,尤其是為了毫無意義的東西,像一盤牡蠣,或者一件新的外衣。有人把這種輕浮的行為說成是“玷汙資本”。

但是,正像洛布經常說的,為什麽要花那麽多心思去賺這些錢呢?洛布或許是第一個公開演講的顧問,他毫無顧忌地說,投機者應該花費一些他們的利潤。洛布極力主張把年度所賺得的一小部分花掉,不管是否在投機過程中已經到達終點。

投資的錢像其他的錢一樣,不需要註明“這些是不許碰的”。當然也有一些理由主張不挪用這些錢,他們會說:它在你年老時對你是一種安慰,它是緊急情況下的降落傘,它是傳給你孩子的東西,或者它會你有一種舒適的感覺等。不過用小錢尋找些樂趣,特別在抵達終點時,這會使生活變得更美好。

為了這個理由,我建議你盡可能把投機資金投到容易變現的地方。如果你把錢都投在一幢房子或一些稀有古董上,這筆錢可能要等你找到願意出價的買主才能變現。不過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為不動產提供靈活的低息貸款,或許你通過銀行將其變現。

在其他的投機活動中,變現是比較容易。比如,從事股票、商品期貨、外匯等交易。我現在將我所有的股票資金都放在一個現金管理賬戶中。它是由美林公司設計的,是許多東西的組合。一部份是保證金賬戶,通過它可以買賣股票,一部份是一個支票賬戶,另外的部分則是信用卡賬戶。股票股息可以自動轉到這個混合賬戶。假如我不用錢或者刷一下信用卡。支票和信用卡的應付款直接可以從賬戶中扣除。

在我的投機到達終點時,我會和妻子拿著信用卡到紐約過一個奢侈的周末。

本章的投機策略

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定律二。


它說,“盡早獲利了結”,不要等到漲勢的頂峰,不要希望獲利會一直持續下去,不要希望好運氣會連連不斷,要有“好運氣是短暫的”心理。在你到達預定的目標時,立即獲利了結。即使你周圍的所有人都說暴漲將持續下去,你也要堅持自己的做法。

除非出現了某種重大的新形勢,這種形勢使你肯定你會繼續在一段時間內獲利。

除了這種不尋常的情況以外,要堅持盡早撤出的原則。當你已經賣出,就不要因為仍在持續的漲勢而懊悔或折磨自己。十有八九它不會持續太久,好好想想,盡快了結可以保護你的收益,否則你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摘選自馬克斯·貢特爾/《蘇黎世投機定律》,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67

興業:降息可以兌現 但不要輕易看空債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07

興業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認為,從傳統的邏輯和市場走勢來看,降息對債市是短多長空,而當下曲線過於平坦,放松預期已體現在價格上。短期看,長期利率債的確有獲利了結導致的波動,不建議投資者盲目追漲,但降息不會改變債牛趨勢。

0

  • 降息對債市的影響主要是兩個層面,1)降息推動短端利率下行,對債形成利好。2)降息被解讀為保增長的措施,政策下一步將通過信貸、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對債市形成利空。

  • 這一次也不例外,降息有助於穩定地產價格,降低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尾部風險,而從2013年以來,“地產複蘇,債市走熊”的邏輯深入人心,加上之前收益率曲線非常的平坦,已經反映了較強的貨幣政策放松預期,目前降息也算是利好兌現。

0 (1)

因此在周日的降息點評中該團隊也提到,“不建議投資者在降息後盲目追漲長端利率債,可以持券等待,下跌加倉是較好的策略。

以下為興業的具體分析:

降息未必刺激信貸大幅回升,資金是繞不過去的坎。

2014年以來,經濟下行的原因,從金融體系來看,最重要的無疑是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不願意給實體經濟借貸,資金滯留在銀行間市場,但即使是這樣,2014年11月份以來,貨幣市場流動性仍然十分緊張。因此,銀行放貸的意願和能力都受到約束。要系統性的經濟複蘇,必要條件是銀行向實體經濟借貸的意願和能力都出現明顯改善。

降息有助於穩定房地產市場,銀行向地產企業主動借貸的意願可能是邊際回升的。但正如我們在過去的報告中提到:

本輪地產市場的下行並非單純是貨幣信貸等短周期的問題,而是有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的長期因素,尤其是三四線城市。降息不會對地產市場形成全局性的刺激,更多是為了緩解地產量價齊跌和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上升導致的金融風險;

地產商(白銀時代)的預期已經發生變化,在庫存高企的約束下,地產銷售到投資的傳導時間相比過去會顯著拉長。這一點,從我們的微觀調研來看也是這樣,一些中小城市的地產商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壓力,一旦政策放松,銷售回暖,這些地產商很可能是趁機套現,然後退出市場,而不是繼續加大投資;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刺激地產與改革轉型將形成顯著的沖突。比如央行一直強調要控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避免杠桿過高。

因此,從實體經濟的客觀情況以及政府的意圖來看,都很難認為降息後銀行的信貸投放會出現大幅增長。

要推動銀行信貸投放意願和能力改善,另一個關鍵的必要條件就是讓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變得充裕,銀行只有有錢了,才願意去放貸,才有能力放貸,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改善。從歷史情況來看,每一次保增長的政策,都有貨幣市場流動性十分寬松的配合。

而目前,觀察貨幣市場長短期回購利率的利差,仍處於高位,銀行的流動性預期仍較為謹慎;而近期的資金面出現了超預期的緊張,說明貨幣條件是偏緊的,這也說明短端利率的下行幅度遠遠不夠。

我們在年前報告《降準≠利率底部》和再次降息的點評中反複強調,要穩定經濟、資產價格和債務,資金利率是繞不過去的坎。即只要資金利率不下降,債市不具備趨勢做空的條件。

準備金率會再次下調。

我們認為2季度準備金率可能再次下調。

1)降息可能導致資本流出,資金面可能收緊,有降準對沖的必要。

2)2季度開工和債務到期,資金需求旺盛。

3)情景模擬下,2季度通縮壓力不能排除。

4)2季度財政存款面臨上繳,加上貸款的投放,基礎貨幣的缺口會有所上升。

降息不代表刺激和加杠桿。

中期來看,我們強調,新政府的政策目標並不是加杠桿和刺激經濟(地產),托增長是為了給改革創造環境,而中國無風險利率中樞偏高的問題主要就集中在短端,與產能過剩和債務融資需求過於旺盛等體制性問題有關,改革與利率下行的方向是一致的。

  • 中短期看,如果要穩定經濟增長和抗衡通縮,那麽短端利率還必須要大幅下降,這是必要條件。

  • 中長期看,在改革轉型的大背景下,很難認為政策會走加杠桿走老路,這意味著:

    • 經濟很難出現真正的複蘇;

    • 短端利率的下降既離不開央行的放松,也離不開債務融資需求的下降,在這個過程中,長債收益率方向上是下降而不是上升。

因此,我們不排除長債在降息後,由於利多出盡以及市場擔心寬信用等問題會出現調整,但無論是中短期的保增長(貨幣政策寬松力度還不夠)還是中長期改革(從需求端解決短端過高的問題),長債收益率的下行趨勢還沒有結束,每次調整都蘊含了加倉的機會。

債務周期下,曲線平坦的常態化還難以被真正打破。

在債務周期的約束下,收益率曲線平坦可能是常態化,長債利率持續上升多是由於資金收緊的持續推動。

  • 債務問題導致融資需求下行偏慢,央行對放松會導致經濟結構惡化有所忌憚,短端利率的中樞不斷上升;

  • 但在潛在增速下行時,中國的長期回報率已經下降,長債收益率很難脫離短端大幅上升。

這也是2010年以來,中國期限利差中樞不斷下降的原因,而目前,債務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曲線平坦化的狀態還將持續。

短期策略上,信用優於利率,不建議盲目追漲長債,等待更好時機。

我們認為:

1)長債可能會面臨兌現的壓力,不建議投資者盲目追漲,倉位不重的投資者建議持有,或等調整時加倉,回避兌現帶來的波動。

2)曲線陡峭是大概率事件,3-5年的利率品具備交易價值。

3)降息凸顯中央政府穩底線的意圖,有助於提升風險偏好,對城投債和中等評級的信用品形成利好,投資者可以加倉,高收益債可能也會受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05

El-Erian:要不要跟風投資歐洲呢?這是個大問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51

美聯儲即將於今年加息,而歐洲央行的QE才剛剛啟程。PIMCO前首席執行官Mohamed El-Erian稱,投資者正面臨著一個大問題。

El-Erian向CNBC表示,目前許多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是否應該將資金投向正在QE的歐洲。對此,他表示,歐元區目前的QE與提振了美國股市的QE不同。現在不是進行Beta交易的時間。

他說:「我不認為QE將會全面的打壓風險溢價和風險息差。我不認為這是一個Beta交易的環境。」

El-Erian還重申他預計美聯儲將於9月加息,甚至會在6月加息。他稱:「投資者將因兩大原因投資歐洲。第一大原因是歐元區的經濟正在好轉、勞動力市場正在復甦。第二大原因是美國正處於零利率狀態。」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則認為,歐洲資產好於美國。他給出了兩大邏輯支撐。

1)基本面預期:歐洲仍處於底部,預期改善。而美國當下的水平已處於高位,而預期弱化。而且我們觀察到,2014年美國企業盈利以及股票價格上漲部分受到公司大量回購股票的影響,而這本身實際上意味著公司對於未來盈利預期偏悲觀。歐美這種預期差的變化也體現在布倫特與WTI的價差上;

2)風險偏好:歐洲股市的PE已處於歷史高位,但如果考慮到歐洲更低的無風險利率水平,德國以及部分歐洲經濟體的風險偏好尚低於美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77

人大代表蔡繼明:請不要一再給專車扣上“非法營運”的帽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1/149318.html

\黑馬說:在牌照管制下,現有的出租車運營模式在損害著國家、司機和乘客的利益。移動互聯網叫車平臺把社會的力量動員起來,正在改變這種局面,它甚至是一種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的革命。人大代表蔡繼明要為新技術正名。

文 | 蔡繼明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 | 鄒蔚 



長期以來,出租車行業有目共睹的現狀是:富了老板、肥了官員、虧了國家、苦了司機、坑了百姓。從2002年著名記者王克勤深度調查揭露北京出租車行業黑幕,到朱镕基、溫家寶兩任總理承諾進行出租車行業改革,至今十余年出租車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同時全國各大城市出行難、打車難問題日益成為城市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常態,嚴重影響了居民幸福指數和社會生產效率。

自2013年起,一場由移動互聯網技術掀起的城市出行方式變革在全國悄然興起:2014年的打車軟件補貼大戰深度改變了上百萬出租車司機運營和上億城市居民的打車方式,也給一直以來鐵板一塊、始終未能邁出實質性改革步伐的出租車行業吹來了一陣清風。2014年下半年,繼快的打車、滴滴打車之後推出的互聯網專車業務,以遠高於傳統出租車的硬件設備和服務水平快速被廣大城市居民所接受,也給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改革打了一劑強心針。

建議政府借助當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快速實現城市出行領域的互聯網化和市場化,徹底解決長期困擾城市發展的出租車行業壟斷問題和出行難問題,從而為未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打下夯實的基礎,使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發生實質性改善。

一、  打破出租車行業壟斷性特許經營制度迫在眉睫

2015年新年伊始,遼寧省沈陽市發生嚴重的出租車停運事件。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類似的停運事件先後在內蒙古包頭、廣東清遠、陜西寶雞、安徽黃山等地接連上演。在過去的數年、十幾年間,同樣的出租車罷運事件層出不窮,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一方面,出租車司機收入微薄,不滿從業現狀,另一方面,老百姓“打車難”的抱怨與日俱增。這充分表明出租車行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亟待政府著力解決。作為與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出租車行業和城市出行領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聲中,沒有理由成為最後堅冰一塊的“特區”。



二、對專車等互聯網出行模式創新的鼓勵應當落實到具體政策上


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與各種應用的使用、普及,互聯網打車軟件的橫空出世、“專車服務”等全新的出行理念和技術手段的革新,新的技術手段在為廣大乘客帶來重大利好的同時,也刮起了顛覆傳統出行方式的旋風。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打車軟件契合了當前人們日漸更新的生活、出行、消費方式,類似快的一號專車、滴滴專車等新興互聯網專車服務在車輛硬件、司機服務水平、安全技術監控條件以及保險理賠制度上都遠遠高於傳統出租車。

然而,這樣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歡迎的服務卻屢屢遭到各地方交通執法部門的“嚴打”,被扣上非法營運的帽子。一方面地方交通執法部門對出租車行業因壟斷造成的供給不足、服務低劣、黑車橫行(據統計全國黑車超過200萬輛,接近出租車的兩倍)等問題長期視而不見,卻對車輛、服務、技術和安全性更高的互聯網專車進行針對性執法,阻撓人民群眾選擇更加符合自身出行便利的服務,強迫大家去忍受出租車惡劣的服務或乘坐毫無組織和管理的黑車,這恰恰是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批評的“為官不為、懶政怠政”行為。

因此,為互聯網專車等技術驅動下的新興出行方式正名,並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使其在陽光下健康發展,不僅能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難問題提供可能,同時也將為其他領域的改革提供新的樣版。

三、具體建議

針對當前我國城市出行現狀,為了廣大人民群眾能享受到更舒適、便捷、安全、實惠的出行體驗,特提出如下建議:

1. 將政府職能由出租車行業管制和審批者轉向服務和監督者,改變對出租車行業的行政計劃管理模式

當前,我國出租車行業的傳統管理方式是通過出租車公司對司機進行組織、調度和日常管理,政府相關部門並不直接面對車輛和司機。這種以審批為關鍵的管控方式,有著極為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色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計劃經濟色彩明顯的傳統出租車行業管理機制暴露出越來越多的體制弊端和危害,其造成的結果是老百姓抱怨打車難、出租車司機抱怨收入底,且所有怨氣最終都指向了政府,而出租車公司卻成為了暴利行業。

傳統的出租車運營管理機制有效簡化了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僅是審批給出租車公司運營執照,而管理司機、車輛,以及為老百姓提供更優質、滿意的出行服務的責任也相應推給了出租車公司,有著明顯的“惰政”嫌疑。因此,改革出租車行業首先應從改革政府角色入手,徹底改變單純審批牌照的單一管理模式,而更多轉向監管出租車從業者和經營企業,並為之提供相應的政策環境。

2. 打破出租車特許經營的行業壟斷,實行真正的市場化運營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出租車行業的政府管制行為主要包括出租車的質量管制、數量管制與價格管制。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某些出租車企業的行業壟斷,因為在總量控制和出租車特許經營制度下,出租車行業沒有實現充分的市場化。憑借總量控制和出租車特許經營制度,出租車特許經營權成了出租車公司手中的稀缺資源,出租車司機和消費者都處於弱勢。這其中,運營牌照的審批是現行出租車運營機制的核心,我國幾乎每個城市都由政府部門控制出租車運營牌照的總量控制。因此,這帶來的必然結果是,出租車運營牌照的價格高企。據媒體報道,上海出租車牌照轉讓價格一度被炒到50萬元以上,沈陽的出租車車標價格上漲到80萬元,仍供不應求。

此外,出租車價格也實行政府管制,政府定價,沒有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推動出租車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就是根據車型、駕駛員素質與服務水平、上下班高峰期、油價浮動等多方面因素,由市場競爭形成出租車數量的有效供給和均衡價格。

3. 利用互聯網思維與技術的優勢,實現城市出行領域的互聯網化和市場化

僅僅在2012年才成立的快的打車、滴滴打車等互聯網打車軟件,憑借革命性的互聯網思維、借助移動互聯技術,以高效、快捷的特點精準對接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為老百姓提供了快速、便捷、舒適、安全的出行體驗。據媒體報道,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打車軟件累計賬戶數量達1.72億。

打車軟件的一個特色服務是“專車”。在2014年10月開始,互聯網“專車服務”快速發展,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城市出行方式。在這背後,體現的正是城市公共出行的旺盛需求和差異化發展趨勢。根據媒體報道,互聯網專車具備以下功能:

 1)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提供動態的運能供給,解決人民群眾打車難、出行難問題;

 2)能夠為不同群體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出行服務,例如為有孩子的乘客提供兒童安全座椅、為殘疾人提供專業設備、為商務人士提供高端商務車型等等;

 3)能夠將大量閑置的交通資源利用起來,包括租賃車輛和社會車輛,同時避免道路資源和停車資源的浪費,提高整個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

 4)能夠促進就業和環保,據統計未來專車可以創造2000萬工作崗位,同時大大減少公車、私家車的購置和使用;

 5)能夠從根本上擠壓黑車的生存空間,同時促進出租車行業服務水平的提升。

 6)能夠通過技術手段為城市交通部門的決策和日常工作提供龐大精準的數據支持和分析依據。

“專車服務”的異軍突起生動地表明,現在公眾的出行需求遠未被滿足,尤其是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還存在巨大的缺口。當前,圍繞各類“專車服務”還存在不少爭議,但簡單的禁止、取締、打擊無助於我國出租車行業的改革。“專車服務”帶來的主要啟示是,如何把“出行的人”與“有車的人”通過合理方式連接起來。政府作為監管部門,應建立打車軟件、“專車服務”的市場規範,整合閑置運營資源,在合理的政策監管規範下,完全可以嘗試開放社會車輛資源(前期可以嘗試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讓社會車輛通過交管備案、考核等審核機制,加入到城市出行體系中。

4. 大力支持專車等新生事物的發展,並為其創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盡管各地交通部門紛紛給互聯網專車扣上“非法營運”的帽子,但是廣大人民群眾並不買賬,輿論也堅決地站在了市場和創新企業的一邊,這說明地方交通部門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在2015年1月由於全國多個城市粗暴地打擊專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引發了一場持續半個月之久的出租車改革和專車合法化的全民大討論。最終,國家交通運輸部公開表示,“專車”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化需求有積極作用,並明確承認由租賃公司提供具備租賃資質的車輛、由勞務公司提供駕駛員代駕服務,由互聯網信息平臺進行信息撮合提供給消費者的專車服務是合法的。

然而,專車問題並未因此而得到根本解決,首先,由於交通運輸部只是做了一個聲明性的表態,並未下發具體文件和政策條令,各地方交通執法部門仍然可以以現有法律政策沒有更新為理由繼續打壓符合交通運輸部聲明中標準的“合法專車”;其次,由於租賃行業長期和出租車行業一樣存在嚴重的計劃經濟痕跡,同樣是一個牌照數量高度管制的行業,許多租賃公司因為拿不到牌照,為了生存和發展只能采取社會車輛掛靠的形式獲得車源,隨著專車的逐漸發展,合法的運能必然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如果不破除租賃行業的牌照數量管制,使其從審批制轉向備案制,讓符合安全標準的社會車輛可以合法租賃,其結果必然會重蹈出租車行業的覆轍,而專車也將一直被扣著“非法營運”的帽子,無法在陽光下健康發展。

政府的作用在於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可以提供質量最優、價格最合理的服務市場,而不是以自己便於管理為出發點,甚至人為地提高社會的交易成本、限制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為既得利益者提供保護傘,從而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租車公司的整體性盈利、無淘汰機制的現狀和租賃行業的管理混亂的根本原因都是由於政府的角色發生了錯位,不合理的管理體制扭曲了出租車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真正放開城市出行的市場,在互聯網技術下實現“共享經濟”,讓社會車輛和更多的社會資源可以光明正大地參與到城市出行服務當中,這既是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也是切實解決目前國內各大中型城市交通資源匱乏、出行日益困難的根本路徑。


本文為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觀點,如需轉載或有疑問請聯系微信號heimage0001。


【重走五道口】時隔兩年,店鋪生意更難了,但不要低估實體店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7/149354.html

黑馬說:兩年前,“電商消滅實體店”的預言橫行。《創業家》選擇了五道口作為樣本近距離觀察店鋪生存狀況;兩年後,移動互聯網和O2O當道,我們再次走訪了五道口。昔日的店鋪,又過得如何?

我們發現了以下變化:一,店鋪總數減少,“兼並”時代來臨。二,餐飲比例進一步增加,服裝店紅旗不倒。三,個人房東居多,租金漲幅霸道。四,受益於O2O的樓內店越來越多。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店鋪的生意越來難做,但實體店消失的可能性卻微乎其微。技術飛速進步,線上的購物體驗越來越貼心,實體店要站穩腳跟,第一要出售顧客真正需要的商品,第二提供超出預期的服務。


\
這些店鋪離去了,向它們道別

在《創業家》2013年1月刊中,我們報道了15家五道口的店鋪。兩年之後,這些店鋪中有5家已經關閉,它們是:2nd Place酒吧、優勢正裝、驢肉火燒、牛奶糖服裝店,以及Green Tree便利店。我們采訪到了2nd Place酒吧的日籍老板林同勇,還了解到了驢肉火燒倒閉的原因。我們把這兩個案例放在本部分的開頭,既是對其的紀念,也是想說明:在激烈的競爭中如果不能隨機應變,就離失敗不遠了。

高昂的房租和客源減少讓“2nd Place”酒吧敗下陣來,不過它的日籍老板已經選擇在淘寶開店。


一個日本老板的撤離
文/本刊見習記者 周群峰
 
林同勇,這個80後日本老板,在五道口經營了三年半酒吧後,還是不得不撤離回國。曾幾何時,位於五道口華清嘉園7號樓16層的“2nd Place”酒吧,是一個喧囂、時尚、充滿日本情調的地方。這兒更是無數在華日籍留學生的歡樂聚集地,他們在此體驗著家鄉的感覺,紓解鄉愁。

兩年後,當《創業家》記者再次到訪時,這兒卻大門緊鎖,透過玻璃門窗縫隙,看到店內已是空空如也,頗有幾分雕敝之感。對面店鋪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nd Place”酒吧已經關閉一段時間了,至於老板去哪兒了,店鋪轉手給誰了,並不清楚。

記者撥打林同勇原先的手機號,已經停機。隨即,記者給他發了封電子郵件,幾天後,林同勇給記者的問題做了書面答複。“不好意思,這幾天實在太忙了,有許多事情要處理,這麽晚才給你回郵件。我已經把這家店鋪轉手給其他人了,現在我回到日本了。”林同勇在郵件中寫道。

今年32歲的林同勇出生在東京,2008年來到北京。此前,他在日本做過紀念品銷售員。來北京後,他與一個日本前輩開過一間臨街酒吧,最終因客源有限和高昂的房租而放棄。2011年6月,林同勇獨自租下了華清嘉園這間不到100平的店鋪,成立了日式酒吧“2nd Place”,主要客源以留學生為主。“五道口人氣很旺,而且附近有很多高校,海外留學生也多,所以我把店鋪選址在了五道口。”



“這兒的很多大學每個學期都會有一個日本大學生的新生會,那時候我們就做贊助,參與一些活動,這樣不但可以交很多朋友,而且這些新生很多都成了我們的顧客。”林同勇說。

但是,2014年底,在經營了3年半後,林同勇不得不關掉2nd Place酒吧,轉手出去,返回日本。“我覺得有三方面原因吧:一是每年房租漲得太厲害;二是留學生的總數少了很多;三是我要回國結婚。”當被問及因何撤離五道口時,林同勇這樣答複記者。

“以房租為例,2011年,我簽的房租是每平米1萬元人民幣,去年就漲到了每平米1.43萬元。說實話,這有點讓我吃不消。與此同時,留學生數量又下降得很快,原來是熙熙攘攘,這兩年就變得稀稀疏疏的了。這樣,到了結婚年紀的我,經過綜合考慮,就做出了這個決定。”林同勇說。

林同勇坦言在中國工作生活了六七年,最大的收獲是“結交了很多中國好朋友,大家相處得很快樂。”
 
“回國後,我更加覺得,很多Made in Japan的產品在中國很受歡迎,這一點從很多中國遊客到日本後會瘋狂購物就能看出來”,林同勇說。“現在,我已經開始準備新的事業,和幾個朋友在淘寶網開了個店鋪,賣日本生產的包包等。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我一定還會回中國做生意的。”

經營相似品類的兩家店,命運截然相反,在商戰里品牌和資金才是王道。


\驢肉火燒走了,西少爺來了
 
文/i黑馬 劉惜墨
 
上次走訪五道口時,我們都為驢肉火燒店捏一把汗,不知道這家藏在胡同里的小店到底能支撐多久?因為店主王磊告訴我們,“如果房租漲到每月一萬五,店就經營不下去了。”
 
當我們時隔兩年,再次來到清華大學東門、中關村東路、雙清路交叉口時,對面的胡同果然人去樓空,原來的驢肉火燒、蜀鄉美食、沙縣小吃都不見了,只留下斷壁殘垣立於蕭瑟的寒風中。當我們紛紛猜測的時候,門口修車鋪的大爺過來說,驢肉火燒已經關門了,好像搬去了東四環。
 
原來,去年海澱區評選北京文明城區的時候,關掉了一大批證件不全的店鋪,驢肉火燒難逃一劫,最終被責令關掉。“這個胡同已經重新規劃了,也許不久之後就會動工蓋樓,到時候連我的修車鋪也會關掉,現在是過一天算一天啦。”

 
 
 
修車大爺還透露,年後驢肉火燒的老板王磊曾經在原址附近看過其他店面,好像看中了旁邊那家店,但租金要48萬。為了擴張生意,王磊引入了另外兩位合夥人。不過至於到底租了沒有,大爺表示不太清楚。
 
驢肉火燒是斷壁殘垣,百廢待興,和它品類相似的西少爺肉夾饃卻從蔔蜂蓮花廣場上不到10平米的小攤位,搬進了超市里面近200平米的獨立門店。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方便透露具體租金,但是記者經過采訪了解到,西少爺的新址是通過與吉野家、永和大王等20多家餐飲公司競標而得,租金肯定不菲。
 
2014年4月8日,西少爺在五道口開設了第一家店。雖然在五道口時間不到一年,但是孟兵表示,這里的競爭非常激烈,基本上一年內會換掉一半項目,最大的變動因素就在於房租的瘋長。比如,一家小店第一年房租10萬,如果一年賺了好多,就會有很多人盯著這個地方,第二年很多店鋪都來競標,就會將房租擡得很高。很多沒有足夠資金和品牌實力的店鋪就這樣被擠走了。
 
驢肉火燒,西少爺肉夾饃,相似的食品類別,卻走上了完全相反的兩條路。一生一死,一榮一衰。商場如戰場,一個戰士倒下,還會有無數後來者前僕後繼。五道口,這個被稱為“宇宙中心”的戰場上,硝煙還在彌漫。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為本刊見習記者周群峰和記者劉惜墨,所有內容均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有疑問請聯系heimage0001。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千萬不要認購「投連險」產品!(2015/4/2) 林本利

2015-04-02  NM
 
 

 

今期《壹週刊》出街之日正是4月1日,剛好是愚人節。在此特別提醒讀者,千萬不要認購一些所謂「投資相連壽險計劃」的保險產品,以免被人愚弄。

過去這些投連險產品又稱「101計劃」,因投保人身故賠償是保單價值的101%。今年一月起,保險公司應監管機構要求,把最低身故賠償額改為至少105%,紛紛推出「105計劃」,並且需要披露更多佣金和收費資料。然而,不論是「101計劃」,抑或「105計劃」,都完全不值得認購,小市民亦不應為了幫助任職保險業的親朋戚友而認購。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自己認購了什麼,更不知道這類產品缺乏監管,可以任由保險公司剝削!投保人認購投連險產品,往往以為自己把每月供款用作認購基金;一旦不幸身故,保單受益人可以按照名下的基金價值得到101%(或105%)的賠償。若有這個想法,便大錯特錯!投保人認購投連險產品,每月的供款不過是保費,不是用作認購基金。投保人可以在一系列的基金中揀選「投資計劃」,獲分配基金單位,但這些基金單位的擁有權屬於保險公司,並不屬於投保人。投保人的保單價值(或者賬戶價值)及身故賠償,與相關或參考基金的表現掛鈎,但投保人本身並不擁有相關資產!倘若投保人不幸認購投連險,選擇了某個基金作為「投資計劃」,保險公司每月收到保費後理應把款項用作認購相關資產,才有足夠資產賠償給客戶。然而,保險公司實際上有沒有認購,何時認購,以什麼價格認購,投保人完全懵然不知,任由保險公司操控。同樣,保險公司每個月收取管理費、服務費和其他林林總總的費用,理應以基金當時的出售價格去計算應該扣減的基金單位數量。但保險公司實際上有沒有出售資產和扣減基金單位數量,何時出售,以什麼價格出售,投保人同樣沒有話事權,任由保險公司「魚肉」。可供投保人選擇的基金,不少是所謂「影子基金」(mirror fund),由保險公司自行管理。這些影子基金追蹤某些名牌基金的投資策略,購入相關的股票或債券等資產,但由於多收一重管理費及其他費用,故此長遠來說投保人的回報肯定跑輸一大截。最奇怪的是這些影子基金的資產擁有人屬於保險公司,買家和賣家又是保險公司,當中充斥着嚴重的利益衝突。保險公司收了客戶的供款去買賣影子基金內的資產,但買賣策略不一定保障投保人的利益。此外,影子基金及相關資產的交易日與追蹤的基金的交易日可以不同。不時出現香港停市而海外依然開市,海外停市而香港依然有市,制度上的漏洞提供機會給保險公司發大財。合約和規管上,保險公司每日開市前要計算清楚需要認購和出售(扣減作費用)的基金單位數量及相關資產,以市價進行交易,以致有足夠資產值去保障客戶利益。但由於資產始終屬於保險公司,而證監會又表明投連險不屬「證券」,不會監管有關買賣,故此投保人的利益完全缺乏保障。既然投連險不屬證券,難以監管,證監會實不應批准銷售,以免誤導公眾。在缺乏足夠監管,收費高昂,運作透明度極低的情況下,投保人實不應冒這麼大風險去認購。若想認購基金和壽險,便應分開處理,以免被人愚弄。至於那些已經認購的投保人,便要想辦法脫身,以免泥足深陷。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