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珠海銀隆,為何一夜間身價百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940

董明珠、萬達集團等入股珠海銀隆。(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加持下,珠海銀隆一躍成為明星企業。這家默默無聞的新能源車公司,是如何在8年間身價翻了223倍?

2017年2月4日下午,在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格力電器調研的座談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宣布,通過和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簡稱珠海銀隆)的合作,2017年格力電器將正式進入汽車空調領域。“如果今年珠海銀隆實現銷售300億元,生產3萬輛汽車,那就意味著我們賣3萬臺汽車空調”。

珠海銀隆是董明珠2016年看中的一匹黑馬。通過收購美國科技公司Altair Nanotechnologies Inc(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國奧鈦),珠海銀隆聲稱掌握了一種納米技術,被董明珠視為“長期埋沒在沙漠里的金子”。

格力電器(000651.sz)的中小股東卻並不買賬,他們聯手否決了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計劃。

但董明珠並沒有放棄。2016年12月,在最新一輪增資中,董明珠以個人身份聯手王健林執掌的大連萬達集團、劉強東麾下的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集集團以及神秘股東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為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

按照這次增資以及所占股份推算,珠海銀隆的估值已達134億元,是其初期註冊資本的223倍。自2009年成立以來,珠海銀隆完成了10次股權轉讓和7次增資,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實現了估值的飛躍,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也收回了投資成本。

珠海銀隆在技術路線上曾飽受爭議,但被地方政府和資本瘋狂追逐,它究竟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

“無中生有”

魏銀倉的老家武安市,是隸屬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個縣級市,境內多山,地瘠民貧,自古興商貿。不過,魏銀倉並沒有走出去經商,而是在本地完成了原始積累。其早期的商業版圖涉及高速公路、礦產以及汽配維修等。

2009年珠海銀隆剛成立時,其官網曾顯示,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BVI銀達控股有限公司”是珠海銀隆的一員。這家公司與邯鄲市光大公路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控股邯鄲邯武公路發展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邯鄲市光大公路開發有限公司是由邯鄲市交通運輸局的兩個部門出資成立的。

邯鄲邯武公路發展有限公司創建於1996年12月,擁有對309國道邯鄲至武安段的收費經營權。珠海銀隆官網曾介紹,邯武公路是309國道的一部分,屬國家標準一級公路。途經邯鄲市叢臺區、複興區、邯鄲縣、武安市,是晉煤東運的咽喉要道,也是邯鄲市重要的交通線路之一。2000年開始正式收費,2009年實現通行費收入8080萬元,2010年累計征收8348萬元。

珠海銀隆還曾下設銀隆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鐵礦、煤礦、有色金屬三大支柱產品的生產、開發和貿易。

銀隆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又下設河北銀達交通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10.1億元,是以經營道路投資開發與公路建設為主業的大型民營企業。

闖入新能源領域後,這些早期的公司和生意已無法從珠海銀隆最新的股權架構中看到。魏銀倉通過在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以及香港成立的一系列公司,間接控制著珠海銀隆。

武安市委書記張臣良2014年接受央廣網專訪,談及武安經濟結構轉型時,透露了魏銀倉從武安走出後的動向:

新世紀以後,武安市動員本地在外的老板回鄉創業,其中就有魏銀倉。魏銀倉當時已經入了美國籍,在武安市領導的動員下放棄美國綠卡,隨後買斷美國奧鈦的技術,回到家鄉投資建廠,搞新能源汽車。

據張臣良測算,珠海銀隆以及另外一家在武安投資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發展潛力很大。如果三期工程全部上馬,投資300億後,產值能夠達到1200億,相當於再造一個武安市。

通過引進這些新能源汽車,張臣良認為,武安已經找到了轉型升級、綠色崛起的路徑。這種路徑就是傳統產業搞“有中生新”,新興產業搞“無中生有”。

一位與魏銀倉打過多次交道的電池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銀倉不是技術出身,但現在已經成了電池專家,一談起電池就滔滔不絕。

美國奧鈦

支持珠海銀隆“無中生有”的正是美國奧鈦。2010年,珠海銀隆花了5750萬美元(約4億人民幣),收購了美國奧鈦53.3%的股份,掌握了魏銀倉口中的石法納米制球技術。

此前,珠海銀隆在新能源領域幾乎沒什麽作為。珠海一位經濟口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格力電器收購之前,他也僅僅是知道有這麽一家企業而已。

美國奧鈦是一家有著40年歷史的科技企業,但經營業績一直不佳。在被珠海銀隆收購的2010年,美國奧鈦的總資產、營收及凈利潤分別是2426萬美元、783萬美元和-2230萬美元。公司曾在納斯達克上市,被珠海銀隆收購後,因中外審計差異,無法按時提交財務報表,被迫中止交易,隨後退市。

之所以業績不佳,部分原因是美國奧鈦早期商業化的失敗。其商業路徑從生命科技到制藥再到軍用,五花八門,一度被外媒揶揄,主業換得比美國名嘴奧普拉的衣服還要快。

也就是最近十年,美國奧鈦才逐漸確立了兩大商業化主線——儲能系統和鈦酸鋰電池。

翻看美國奧鈦的財報,近些年為公司貢獻收入的主要是儲能系統。比如在2013上半年,500萬美元的收入中,43%來自夏威夷電力照明公司(Hawaiian Electric Light Company)。夏威夷電力照明公司也顯示有多次購買記錄,針對風能、太陽能等不同的儲能用途。此外,美國電力公司(AES Corporation)、跨國風電企業Vestas等一些國際知名企業也都是美國奧鈦的客戶。

在增資珠海銀隆的過程中,董明珠和王健林也都明確表示過對儲能領域的寄望。在2016年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期間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就坦言,她看不中珠海銀隆的汽車,汽車對她來說只是電池的延伸。收購銀隆後,會加快做儲能設備,隨後拋出金句,“要讓霧霾消掉一大半。”王健林則在增資珠海銀隆時更加直接地說:“它的前途我倒不覺得在新能源汽車上,我覺得更多是在儲能上。”

相比之下,奧鈦的鈦酸鋰電池在美國的應用缺乏成功範例。2006年,奧鈦開發了一款鈦酸鋰電池,命名為NanoSafe,被當作核心產品推出。

所謂鈦酸鋰電池,就是采用鈦酸鋰作為電池的負極材料。與國際市場上更為流行的磷酸鐵鋰、特斯拉采用的三元材料相比,鈦酸鋰的充電速度是最快的,只要幾分鐘;同時,鈦酸鋰電池還有使用壽命長、安全穩定性好的優點。但它的能量密度則是最低的,低到只有三元材料的一半,意味著同等體積下可儲存電量少,車子跑不遠就要充電。

NanoSafe賣給了幾家汽車公司,其中戰略合作的一家是以制造貨車為主的鳳凰汽車(Phoenix Motorcar)。福布斯雜誌長期跟蹤奧鈦的記者撰文稱,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在看過兩家企業合作的純電動卡車後,盯著引擎蓋下面說,美國將有希望在十年內減少20%的油耗。奧鈦的股票在第二天大漲18%。然而,雙方合作的汽車沒了下文,鳳凰汽車在2009年宣布破產。

美國巴士制造商Proterra也購買了奧鈦鈦酸鋰電池。2013年雙方合作的大巴初次亮相時,被當時美國交通部長稱贊為“明日巴士”。Proterra訂購了約能滿足80臺公交的電池,但之後有沒有續訂不得而知。

南方周末記者給Proterra發了郵件詢問續訂以及電池質量問題,截至發稿未能得到回複。但國內一家大型鈦酸鋰電池供應商銷售總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在2014年拜訪過美國公共交通協會,至少三家公交公司說Proterra的電池衰竭太快。

在珠海最大的公交總站拱北,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了幾十輛清一色的珠海銀隆公交車以及5個充電樁。據現場的公交司機以及電池維護人員反映,珠海銀隆的公交充電時間在10分鐘左右,理論上能跑60公里,但實際上只能跑30公里,也就是跑一個單程就要充電,因為電量低於50%的時候有動力不足的感覺。此外,一個公交車大概裝有10箱電池,一年就要整體更換一次。

上述銷售總監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奧鈦的鈦酸鋰電池當時合成工藝成本太高,價格很貴,這也是在美國不暢銷的原因之一。

美國奧鈦的競爭對手中,最強悍的要數A123。A123是從麻省理工大學剝離出來的上市公司,主打磷酸鐵鋰電池,戰略合作車企包括美國通用、福特等,聲望比奧鈦更勝一籌。但A123最終也因成本過高無人問津,沒能逃過宣布破產的命運。巧合的是,A123隨後也被一位中國企業家收購,他叫魯冠球。

美國電池企業的相繼失敗引發了業內不少討論。2013年,美聯社就此采訪了10位電池元老,他們普遍認為,電池業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已有的電池主要有兩個缺陷:第一成本太高,第二續航能力不足。但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描繪,下一代突破性產品究竟長什麽樣。

2017年1月16日,珠海最大的公交總站拱北,一臺銀隆電動車正在充電。(南方周末記者 馮葉/圖)

執意造車

“我們見過面,談過很多次,但我們沒談成。”北京大學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實驗室主任、國家“十一五”863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項目負責人其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魏銀倉曾想聘請其為技術專家,但他堅持認為鈦酸鋰能量密度太低,不適合做電動車,尤其不適合私家車。

“能量密度高的電池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電池專家亦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是世界發展的潮流。此前,能量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鈦酸鋰的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還低)電池在中國占了絕大部分,主要是基於安全性的考量。但在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中,在具備安全等因素的前提下,中國開始鼓勵企業開發三元材料等能量密度高的電池。

為什麽做車,魏銀倉曾在上述格力股東大會上表示,珠海銀隆的市場領域不僅僅局限在大巴,大巴僅僅是目前最具有競爭力的一個切入點,所以先發展了大巴。這個切入點具備了盈利、制造、生產銷售的所有條件,從這切入進去,企業才能不斷積累利潤、擴大產能、降低成本、擴大市場。

可為什麽在美國無法盈利的技術在中國有盈利預期呢?上述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另外一個就是國家補貼。如魏銀倉就提到,珠海銀隆的雙層車連車架賣兩百多萬,國家補貼之後只賣一百多萬。

據電動汽車資源網的數據,2016年12月,珠海銀隆銷售了3872輛純電動客車,這占到了珠海銀隆2016全年銷售總量6047臺的一半還多。一位江浙地區資深新能源電動客車銷售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年底沖量與國家補貼息息相關,2016年最後一個月,國家出臺了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利好銀隆等快充的電動客車。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銀隆的快速崛起也離不開魏銀倉老家武安市的大力扶持。魏銀倉在股東大會上回答股東提問時就表態,2016年以後,全國的銷售渠道打開了,但初期絕對是依靠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據美國奧鈦多份公告,2012年4月,珠海銀隆與河北省邯鄲市以及邯鄲市下轄的武安市簽訂了一份經濟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當地共同投資建設鈦酸鋰系列工廠,同時,地方政府也將采購銀隆生產的公交車等。

為此,武安非常優惠地向銀隆提供了106英畝的土地。珠海銀隆拍到的第一塊工業用地是在2012年11月,花了1360萬美元,同時,珠海銀隆也收到武安市政府提供的建廠補貼,共計1180萬美元;2013年5月,珠海銀隆再次拍得一塊40英畝的工業用地,土拍花去的860萬美元,預計將由政府補貼原價返還。

獲得這兩宗土地後,銀隆承諾在當地投資2.661億美元,當投資額超過1/4時,銀隆可以轉讓或轉租這些土地。而據銀隆估算,第一塊以1360萬美元成交的土地,實際上評估價高達3200萬美元。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出具的一份法律意見書顯示,珠海銀隆及其境內子公司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合計215萬平方米,這意味著,從武安獲得的土地占到了20%。

資本熱捧

珠海銀隆發展至今也離不開資本的追逐。

據珠海銀隆的審計報告,自2009年成立以來,珠海銀隆共完成10次股權轉讓和7次增資。一位企業CFO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珠海銀隆實現了估值的飛躍,魏銀倉也收回了投資成本。

與增資被動稀釋股權不同,股權轉讓可以被視作為套現。據上述CFO統計,10次股權轉讓中,涉及大股東也就是魏銀倉的股權轉讓共有5次,排除與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後,還有3次,共轉讓股份19.29%,套現8億元左右;而大股東這些年的資本投入依次為,註冊資本6000萬、增資1.886億、債轉股4.34億,共計6.826億。

珠海銀隆的股權被大股東轉讓給了各路投資基金,股權轉讓的具體過程為:2015年8月15日和20日,大股東第一次股權轉讓5%,轉讓的估值是40億,大股東套現2億;2015年12月23日,第二次股權轉讓5%,估值40億,套現2億;2015年12月10日,第三次股權轉讓9.29%,估值42.8億,套現接近4億。

珠海銀隆2014年-2016年財務審計報告顯示,珠海銀隆2015年做了兩次重要增資。這兩次增資分別發生在2月12日和12月10日,第一次增資估值40億,融資15億,第二次增資估值66.9億,融了16.9億。為珠海銀隆進行增資的除了各路投資基金,也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

最大手筆的一次增資正是在格力電器收購終止後,董明珠以個人身份聯手王健林執掌的大連萬達集團、劉強東麾下的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集集團以及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燕趙匯金),共同為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

按照5家單位共同獲取的22.388%的股權來計算,珠海銀隆的估值已達134億元,是其初期註冊資本的223倍。

神秘股東

在上述增資中,投資比例最大的是董明珠和北京燕趙匯金,他們分別投資了10億元,各自持有珠海銀隆7.4627%的股權。

豪擲千金的北京燕趙匯金,可謂神秘股東。其新成立不久,註冊於2015年9月,除此之外,公開資料十分有限。

但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北京燕趙匯金的註冊電話與另外三家於北京註冊的公司一致。這三家公司分別是北京運成智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財康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隆澤伍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且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一個名叫張華的人。

就在燕趙匯金增資銀隆前,2016年12月1日,北京隆澤伍德的法定代表人由張華變為了胡日新,而胡日新正是北京燕趙匯金的監事。

北京隆澤伍德看起來像是一個資金通道。其官網顯示,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上市公司市值維護、再融資以及資產管理業務。

值得註意的是,其原法定代表人張華曾於1992年到2000年期間,在保定市民政局做過辦事員。也就是說,燕趙匯金的背景可能來源於河北。

南方周末記者向北京燕趙匯金求證,但其註冊電視無人接聽。

在珠海銀隆最新的股權架構中,董明珠與北京燕趙匯金兩者股份相加接近15%,僅次於由魏銀倉控制的第一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他們的持股比例在25%左右。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格力電器終止收購後,珠海銀隆擬獨立登陸資本市場,上述增資入股可看作是一次Pre-IPO。

上市既可以通過IPO也可以通過資本重組,在一位資深並購律師看來,珠海銀隆的股權已經比較分散,如果走IPO,可能會存在困難。因為證監會要求實際控制人在報告期內,也就是上市前2年(創業板)或3年(主板和中小板),不能發生變更,如果大股東和其他股東的股權相差太少,“未必控制得了企業”。

針對上述問題,春節前,南方周末記者前往珠海銀隆總部,希望采訪董事長魏銀倉。一位董事長辦公室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是否接受采訪都會告知記者,但截至發稿,南方周末記者沒有收到回複。

珠海銀隆的總部選在香洲區的一個高檔小區內,由三棟別墅組成。其中一棟別墅的大門口,擺放了兩只石象。正對門口的供臺上,則是橫刀而立的關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