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曾獲封「共和國脊樑」愛國主播擬移民加國

1 : GS(14)@2016-02-18 00:36:51

■倪萍是內地家喻戶曉的人物。


曾被授予「共和國脊樑」稱號的中央電視台王牌女主播、前全國政協委員倪萍,近日自爆將移民加拿大溫哥華定居。事件惹內地社會譁然,但黨媒對此噤聲。有網民調侃,「脊樑沒了,共和國不是要散架了嗎?」更多人對這位曾在電視上聲聲愛黨、煽情愛國的名人要背棄祖國大表慨嘆,斥政壇明星口是心非表裏不一。倪昨晚回應稱移民之說是玩笑,「對不起,我這個玩笑開過了」!「倪萍書畫展──走進加拿大溫哥華中國文化中心」上周五(12日)在加拿大溫哥華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展出上百幅作品均屬倪萍近年創作,這也是倪萍書畫作品首次走出國門。倪接受當地華文媒體採訪時鄭重表示已作決定,等兒子在美國洛杉磯完成學業後,就把家搬到溫哥華來。媒體寫道:「當記者詢問倪萍是否當真?她給予了肯定答覆,並告訴記者,已委託溫哥華的朋友在本地找房子了。」


■倪萍日前在溫哥華辦畫展時自爆要移民加拿大。

網民︰政治明星口是心非

倪萍表示,她和加拿大有特殊感情,不僅因那裏「山好、水好」,更因她的兩部作品在此獲獎;一是2006年第30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她主演電影《雪花那個飄》獲最佳女演員獎;另一是她主演電視劇《蝴蝶》在溫哥華影展獲獎。「所以當溫哥華中國文化中心提出要為她辦畫展,雙方討論了10分鐘就敲定了」。她說,溫哥華是自己的一塊福地。「倪萍要移民加拿大!」消息傳到中國引起巨大反響。儘管官方媒體報道倪萍畫展時都刻意略去她要移民的內容,但無礙各大網站轉載,一時間鋪天蓋地成為各網站熱點話題;網民非論最多不是移民,而是她身上那些桂冠,特別是「共和國脊樑」;有網民哀號:「脊樑沒了,共和國不是要散架了嗎?!」微博大V「共青團鷹潭市委員」發貼稱:「我們還記得幾年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那個隆重頒獎儀式,倪萍接受『共和國脊樑十大卓越人物』稱號。獲得脊樑稱號的人,不管國家是否危難,都應與國同在;現在看她是否經得起考驗了!」新浪名博姚鴻恩指:「藝人可以四海為家,但作為『共和國脊樑』,她這樣做難免引起議論。」有網民直言「這再次說明,中國政治舞台上明星們經常表裏不一、口是心非」!



遭聲討 改口稱開玩笑

風口浪尖上的倪萍,昨晚罕有在久未更新的微博發貼回應:「來溫哥華開畫展,因每天下雨,我說很喜歡這樣的天氣,將來把家搬到這兒來。沒想到禍從口出,遭到很多網友批判。對不起,我這個玩笑開過了!」新浪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7/19494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88

朝朝晨吐以為有喜港移民索女原來有腦癌

1 : GS(14)@2016-02-18 23:32:15

英國赫特福德郡一名香港移民女子晨吐一年,醫生初時以為她有孕,但最後不但驗不出有喜,而且還診斷出腦癌。現年26歲的克里斯蒂娜(Christine Tang),2012年去紐約旅行時病倒和胃口大減,之後每天早上嘔個不停,醫生為她檢驗多次,都驗不出他有孕。她的晨吐情況持續一年,其間體重減了12公斤。醫生開始懷疑克里斯蒂娜腸胃有問題,給她開處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又為他照胃檢查,但找不出病因,嘔吐持續。到2013年9月,她更開始失去平衡力,這時醫生才懷疑她腦部出了問題,為她進行磁力共振掃描檢查,發現她後腦位置有4厘米大腫瘤。克里斯蒂娜患的是成神經管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又稱髓母細胞瘤,通常見於兒童的高度惡性原發性腦腫瘤,產生於小腦和顱後窩。由於小腦蚓部的腫瘤不斷增長,導致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等徵狀。醫生隨即為克里斯蒂娜施手術,並進行為期六周的放射治療,以及給她服用類固醇,最終戰勝癌魔,但不無代價。她現在要靠拐杖步行,而且有複視問題。本來在一間電子商貿公司任生產協調員的克里斯蒂娜,因為癌症而命運改變,被逼放棄工作,到香港工作的夢想也要擱置。她坦言要保持樂觀並不容易。她表示,現時在倫敦一個支援患癌青年的慈善機構Trekstock鼓勵下,盡量堅強面對以後的人生。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8/19495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223

挺梁基金越開越多移民團體促「勿忘初衷」

1 : GS(14)@2016-02-28 16:25:22

為支持美國紐約華裔前警員Peter Liang(梁彼得,音譯)上訴而募集的捐款,目前合計已超過50萬美元(約389萬港元)。韓裔律師柏克(Gary Park)律師事務所表示,已代表梁與家人成立「梁氏信託基金」(Liang Fund Trust),卻以資料保密為由,不願出示有關基金的任何證明文件,令信託基金的真實性成疑。駐紐約記者:曾偉旻該律師事務所周五在曼哈頓孔子大廈召開記者會,宣佈成立「梁氏信託基金」,不過不但未能提供有關文件,連最近高調向各界求援的梁母賀芳亦未有現身,令人質疑基金是否真的能幫助Peter上訴。社運人士羅維宗在會上問及信託基金與華人團體為Peter籌辦的基金賬戶(Legal Fund)有何不同,柏克指基金除提供訴訟費,更會向他一家提供生活費。不過有關案件開審以來,一直陪伴Peter的亞裔維權大聯盟及僑界聯成公所對此基金有所保留。公所顧問趙文笙指,該會目前收到逾30萬美元(約233萬港元)捐款,將全用作支持Peter上訴,而當初募款宗旨就是為他找好律師、打贏官司,若要支持他日後生活費,則與募款初衷偏離。為免募款「鬧多胞」或遭利用,他稱會請Peter一家親自到公所澄清。他與亞裔維權大聯盟召集人陳善莊都異口同聲指「支持Peter Liang是唯一大前提」,所以亦支持其他團體在3月11日於紐約自發組織的「挺梁遊行」。而在4月3、9與10日,兩個團體將從布魯克林的卡德曼廣場公園(Cadman Plaza Park)遊行至曼哈頓,在最後階段向法庭展現亞裔挺梁的聲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28/195092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19

與《紐時》編輯會面洩口風特朗普反移民 被揭亂噏

1 : GS(14)@2016-03-02 15:01:47

槍打出頭鳥,美國共和黨多名總統參選人,繼續「圍攻」目前勝算最高的參選人特朗普,而最新的攻擊目標,是他被揭曾私下向《紐約時報》承認,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反移民政見只是胡扯,若當選未必會兌現承諾。


■特朗普被揭他的反移民政綱只是胡扯。路透社


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綱是他吸引不少支持者的「賣點」,他說過只要當選就會將國內所有非法移民遞解出境,又稱會在美國接壤墨西哥邊境築起圍牆防止非法移民湧入,費用由墨西哥埋單。但新聞網站BuzzFeed前天報道,原來特朗普1月初跟《紐約時報》一眾編輯會面時,曾在不作公開紀錄的情況下,坦言當選後多半不會落實這些主張。特朗普的共和黨總統提名戰主要對手克魯茲與盧比奧即借勢進擊,指特朗普應要求《紐時》公開會議錄音;《紐時》不予置評,僅透過發言人表示特朗普有權提出要求,但報章亦有權選擇是否配合。此前,特朗普已因為拒絕跟白人優越主義組織3K黨劃清界線,被對手狠批。前天他在維珍尼亞州的競選活動,有示威者高呼「黑人性命有價」,特朗普貫徹惹火作風,質問示威者「來自墨西哥嗎?」又着示威者「你們聽好:所有性命有價」,更要求保安將示威者帶走,並批評示威者只會製造麻煩。


■《時代》周刊記者被特工按倒在地。

攝記採訪被特工按倒在地

混亂間《時代》周刊攝影師莫里斯(Chris Morris)想要拍攝示威場面時,因為稍稍越過傳媒區,被一名特工處人員粗暴按倒在地,再將他帶離場,《時代》已去信特工處表示關注。特工處除了保護美國總統,亦要保護總統參選人安全。特朗普已令共和黨嚴重分裂,黨內保守派高層紛紛響應社交網的「#NeverTrump」(永不要特朗普)活動,而保守派新星、內布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薩斯(Ben Sasse)周日在facebook表示,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真的落入特朗普手中,不排除支持「第三黨」候選人,是首個作這表態的在任參議員。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2/19512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64

移民滙聚 撑起奧克蘭樓市

1 : GS(14)@2016-03-02 16:55:12

2016-02-27 iM
新西蘭央行自去年12月減息四分之一厘後,今年1月底維持息口不變;不過面對通脹低迷,新西蘭或需要推出更多寬鬆措施支持經濟。當地經濟師就預測,新西蘭央行未來或不會再減息,以免進一步影響樓市,料新西蘭要從政府開支着手刺激經濟。

本刊記者走訪新西蘭北島最大,同時為工業及商業中心之城市--奧克蘭,了解當地經濟及樓市情況。專家指出,當地樓價與收入比率達10倍,當地政府於去年已推出三大招數應對,惟估計今年樓價會繼續於高位徘徊,且看看他們的分析。

奧克蘭是新西蘭最大的城市,亦是商業中心。踏足奧克蘭都會區,一幢又一幢的高樓、商廈、酒店,以及購物商場,與周邊一大片草地的郊區形成強烈的對比。該市的繁榮亦反映於區內生產總值(GDP)之上,根據奧克蘭市議會(Auckland Council)發布的經濟數據,截至去年第三季,奧克蘭的GDP按年增長3.5%,優於新西蘭其他地區的2.4%。

經濟表現不俗成為奧克蘭的吸引之處,根據新西蘭統計局預測,截至去年6月底止年度,全國人口增長約8.7萬人或1.9%至459.7萬人,包括了67%來自移民,及33%為自然人口增長;當中奧克蘭的增長遠高於全國,增加約4.4萬或2.9%人口,至157萬人。奧克蘭市議會指出,人口增長帶動奧克蘭零售消費,截至去年6月底止年度,該市的實質零售消費就有6.8%的增長。

地產篇:人口急增當地樓價趨升

人口增加自然也帶動住房需求。奧克蘭市議會首席經濟師Chris Parker接受專訪時提到:「奧克蘭住房價格高企,與人口快速增長有莫大關係;估計未來30年,奧克蘭人口會增加50萬至100萬人,可是目前面對龐大需求,新建房屋進度仍然緩慢。」

仲量聯行新西蘭研究及顧問部董事Justin Kean就指,奧克蘭主要有三類移民人士,第一類主要是來自新西蘭其他地區,多數為年輕人到奧克蘭物色工作機會,這批移民人士的置業需求或者要到10年後才體現;另外兩類就是海外回流的新西蘭人,以及海外移民,兩者主要是想落地生根,在奧克蘭發展家庭及事業,因而會有較明顯的置業需求。

Chris認為,基於有實質的需求支撑,故此目前奧克蘭樓市並非處於泡沫狀態,價格上揚背後的確有基本因素支持。但無疑,當地樓市正面對市場風險,奧克蘭政府及市議會都正密切關注樓市走向。「如果我們想繼續吸引人到奧克蘭、想令在此從商的成本下降,以及創造一個宜居的城市,就要讓樓價下調至可負擔水平。」

房價高企 政府致力調控

談到負擔水平,本港樓價高企乃國際知名,就連兩位受訪經濟師都坦言香港是個特殊的地方。根據美國顧問機構Demographia的報告,截至去年第三季,本港樓價為家庭收入中位數的19倍,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高供樓負擔比率的城市;排在後面的有澳洲悉尼及加拿大溫哥華,分別為12.2倍及10.8倍。而參考本港金管局去年12月的季度報告,截至去年第三季,本港樓價與收入比率仍維持在15.8倍的高位。

奧克蘭的情況亦不遑多讓,Chris指:「一般的供樓負擔比率為3倍,現在奧克蘭都會區大約是10倍,明顯超出可負擔水平,因此市議會十分認真對待這個情況,並定下目標於2030年前,要將供樓負擔比率降至5倍。」他續指,人口持續流入奧克蘭,令勞工市場供應增加,工資難有升幅,是妨礙負擔比率改善的一大要素。

而從供應方面來看,去年奧克蘭政府新批可建房屋數目按年增加21%至9,251間,高於全國9.8%的增幅。但為何建房進度仍如此落後?Chris解釋,政府將於今年9月發布城市規劃書,不排除發展商正觀望,延緩起樓進度。他又指,地價增長亦是窒礙發展商建房進度的重要因素。在息口低企、土地價格年增長達20%的情況下,土地升值變得更具吸引力,發展商因而缺乏加快建房的誘因。

提升供應 推「新」式辣招

樓價何時見頂?Chris認為言之尚早。他指,如果未來可以增加小型及價格較低的房屋供應,就有望拉低房價中位數,而不一定要令高端及優質的房屋價格下調;又或者政府可以加大土地供應,以減緩土地價格增長的情況。

Justin亦認為,現時奧克蘭樓市未到危機水平,仍是可控範圍。他坦言:「需求增長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我們在供應方面是怎樣做?現在大家意識到問題而去增加供應,但問題是新屋需時建設,動輒要3至5年,絕非一夜之間就解決到的問題。」

奧克蘭面對的情況其實與香港頗為相似,來不及新增供應,政府惟有使出辣招,先為熾熱的樓價降溫。Justin指,去年10月新西蘭央行提升銀行高槓桿貸款的要求、規定買家兩年內出售物業要付資本利得稅,以及海外買家必須提供稅務證明,並須持有新西蘭銀行戶口。

措施對平穩樓價升勢能否起作用,Justin認為要觀察一段時間才可定論,12月及1月為一般淡季,最快要等到2月及3月的數字出來後再作分析。不過政府批出可建房屋數目的確明顯上升,Justin指:「預測今年市場供應會有所增加,或可稍為紓緩一下樓價。」不過他相信,今年樓價不會大跌,畢竟人口仍不斷增長,需求有增無減,估計樓價會繼續在高位徘徊。

公寓別墅 回報各擅勝場

不少香港投資者都喜歡買樓收租,記者走在奧克蘭都會區街頭,不難發現地產代理大多有印製中文版宣傳刊物,也有些標榜懂說中文的代理中介,於是特意了解當地收租物業的回報。Justin解釋,香港的房價是以呎價計算,惟奧克蘭沒有公式化的計法,公寓式住宅定價可能會較像商品價格,一套一套多少錢,獨立屋則是每間都各有差別。

「投資者了解租金及地價增值之間的關係,如果想賺租金回報就會投資於公寓住宅,如果想有土地價格增值就會買優質地段的獨立屋。」Justin解釋,如有些投資者會購入於中價地段,有100年歷史的獨立屋,將其翻新再轉售,一樣是可以獲利。他笑言,有些投資者或會看中某類型的特色屋,例如全木製的舊別墅,聽起來有點愚蠢,但即使是有一定年期的舊屋,都有機會以溢價出售。

不過他亦提醒投資者,地價升值也非必然,現時新建房屋多數位於近郊,地價或要等5至10年才會升值,很多時都取決於交通及配套的完善程度。他又說:「奧克蘭的獨立屋租金回報其實頗低,只有2%至4%,而公寓式住宅則有5%至7%,所以很視乎你想賺取怎樣的回報,到底想要資本增值,還是穩定現金流收入。」

息口及貨幣篇:加息臨近樓市影響有限

新西蘭央行自去年12月下調官方現金利率四分一厘之後,一直未再有動作,目前息口處於2.5厘水平。鄰近的澳洲月初議息後亦維持息口於2厘水平。值得留意的是,去年美國聯儲局開展加息周期,多國的貨幣政策卻與美國背道而馳,市況難免失方向,波動性增大。未來一段時間,新西蘭息口走向又是怎樣?貨幣會持續疲弱嗎?

經濟復甦 或隨澳洲加息

Chris指,與其他採取量化寬鬆、印銀紙的國家有別,新西蘭的息口仍未低至0%,而政府亦可從擴大開支去支持經濟及穩定通脹水平。其中央行行長亦提及過,政府可投資於基建,帶動經濟增長,紓緩房屋市場壓力。

Justin明言,新西蘭經濟處於復甦,不認為息口會一直向下走。「從新西蘭經濟的周期走向、歷史息口,以及美國聯儲局正在加息幾個方面來看,估計澳洲央行或會於今或明年加息。由於新西蘭很多資金來自澳洲,因此若澳洲加息,定會對資金流向造成影響,是以也要密切留意澳洲的經濟情況及息口走向。」

「我們已經處於低息一段時間,我相信那些預測息口維持幾年低水平的看法是錯的,加息很可能會是2017年的事。」不過他強調,即使新西蘭最快於明年踏入加息周期,步伐亦會十分緩慢。因此他相信,加息只會對樓市需求帶來輕微影響。

而根據新西蘭經濟研究機構(NZIER)整合市場的預測,普遍估計新西蘭央行會進一步將息口下調,而2017年就會是息口低位,其後逐步回升。不過有趣的是,市場普遍預測,新西蘭元會表現疲弱至2019年;市場預期,由17種貨幣組成的新西蘭元貿易加權指數(TWI)會由今年3月底止年度71.3水平,跌至2017年的67.8,2018年可能在此等水平橫行。

持貨4年 升值七成

「八十後」泰籍女生Stam向記者表示,5年前來到奧克蘭讀書,其後留下來工作,從事酒店服務業。她透露,2012年時於奧克蘭市中心地段以21萬新西蘭元,二手購入一個42平方米的單位連車位,至今價格約為36萬新西蘭元。屈指一算,短短4年,單位升值逾七成。市中心地段酒店商場林立,附近餐廳及超市一應俱全,Stam只需步行十多分鐘就可到達工作的酒店。圖為Stam置業的樓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22

在美華人like民主黨轟共和黨反移民政策

1 : GS(14)@2016-03-05 01:11:40

紐約中華公所周二舉行主席交接儀式,適逢是美國總統初選的「超級星期二」,不少華人領袖均就總統大選表達意見。駐美國記者:陳郁仁、林慧娟中華公所的新任主席蕭貴源是紐約唐人史上百年來首位台裔主席,故進行儀式的現場除懸掛中、美國旗外,一眾移民亦有唱美國及中華民國的國歌。談到今年舉行的總統大選,蕭貴源認為共和黨較傾向資本家及企業家,而民主黨一向關注社會福利,又較關心弱勢社群,比較照顧新移民和少數民族,故更有可能得到華人支持。目前在共和黨領先的特朗普(Donald Trump)之前憑反移民政策吸納支持者,蕭貴源表示很多華人都是移民,如果特朗普堅決反對及欺壓移民,「我們也會反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洛杉磯華埠服務中心執行長伍競群亦認為,民主黨對移民較友善,希望民主黨可獲最後勝利,又希望華人可有更多機會參與美國主流政治,讓他們在美國的地位可逐步提高。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朱碧雲稱,其投票決定主要基於參選人政綱:「我還在聽他們能釋出甚麼樣的政策可以帶領美國經濟,和世界和平問題,還有中東局勢問題,想聽聽哪個候選人可以最合我們心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3/195143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86

疑撞死台僑博留美非法移民唔認罪

1 : GS(14)@2016-03-11 13:30:09

洛杉磯的台灣移民邵琪遭一名懷疑想藉犯法入獄以留美的男子駕車撞死,被告上庭否認控罪,離庭前還轉頭對妻子微笑。駐洛杉磯記者:林慧娟被告馬薩勒希(Haissam Massalkhy)身穿藍色囚衣到波莫納(Pomona)高等法院應訊,其辯護律師克魯茲(Ivonne De La Cruz)代他否認所有控罪,法官希哈(Salvatore Sirha)宣佈下月20日再開庭。馬薩勒希一臉淡定,離開法庭前,更轉頭對妻子微笑。台灣移民邵琪上月15日在洛杉磯沃爾納特(Walnut)寓所附近跑步,跑到拉蓬特大道(La Puente Road)時,被36歲駕駛豐田房車的黎巴嫩裔男子馬薩勒希撞死,他被捕後被控謀殺和以致命武器襲擊他人。警方當時的調查顯示,馬薩勒希雖然與死者素未謀面,但卻懷疑他是蓄意犯案。有消息指,馬薩勒希因非法滯留美國,將被遞解出境,深感不忿,故蓄意犯事,希望留在美國服刑。據悉,若罪名成立,馬薩勒希將面臨監禁15年甚至終身監禁,檢察官賈維斯(Casey Jarvis)表示,「案情沒有進展,現在談論還太早,初審還要好幾個月,4月20日再提訊會知道初審日期」。辯方律師則說,「他(被告)主張無罪」,被問到馬薩勒希是否蓄意撞死人,克魯茲拒回應。59歲的邵琪移民美國25年,在一家時裝模具公司擔任營業員,10多年來維持早上跑步的習慣,每周三天在住所附近跑步,他與妻子育有三名子女,長女Cindy已婚,在社區學院教英語,長子Jeff也踏入社會就業,小兒子則還在讀高中。邵琪是一家經濟支柱,其意外身亡令邵家陷入困境,房貸和兒子學費都是沉重的經濟負擔。Cindy上周二在GoFundMe網站籌款,當地社群得悉後均慷慨解囊,目前已籌得2.6萬美元(約20.2萬港元)善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1/195254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90

「默克爾恐怖一日」德執政黨地選重挫反移民右翼極速冒起 懲罰難民政策

1 : GS(14)@2016-03-15 15:08:00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難民開大門的政策,受到選民懲罰。她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在三個州議會選舉輸掉兩州,得票率更全線下跌,反移民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卻極速冒起,在三州都取得議席。德媒形容這是「默克爾的恐怖一日」。


前天的三州選舉,被視為難民政策公投。CDU本躊躇滿志想全奪三州,但默克爾去年一力決定接收110萬難民後,民心漸變,不少盟友和黨內人士主張就全國收難民人數設限,但她堅持要全歐洲共同行動。




三州輸兩州 得票率新低

結果CDU在薩克森安哈特州雖保住最大黨地位,但得票率比五年前少2.7個百分點,在巴登符騰堡州和萊恩蘭帕拉蒂尼州欲分別擊敗綠黨和社民黨的大計泡湯之餘,得票率更分別創該黨州內新低,其中在巴州更跌了12個百分點。相反,AfD在三州打入州議會,得票率都有雙位數,在薩州更有24.3%得票成第二大黨。黨副主席高蘭表示:「投我們票的人都是投票反對這難民政策。我們對難民問題的立場很清楚:我們不想再收任何難民。」德國《圖片報》形容這是「默克爾總理的恐怖一日」,指AfD冒起是懲罰她的難民政策。分析指默克爾過去十年走中間路線,成功吸納中間偏左的社民黨選民支持,卻在右翼留下空缺,《明鏡》周刊網站形容這是「CDU黑色星期日」,指默克爾要為讓AfD有機可乘站穩陣腳受責難。不過CDU和加入聯邦政府執政聯盟的社民黨,都堅稱毋須改變難民政策,更指默克爾近期民望已反彈,顯示政策方向正確,只是需要時間克服困難。



黨內不團結令支持者流失

其實在巴州和萊州勝出的綠黨和社民黨人,比很多CDU候選人更支持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與其說選民向右轉,不如說德國變得更加兩極化,並指AfD支持者很多是首投族,而不是由CDU轉來。美聯社分析亦指很多CDU候選人刻意跟默克爾難民政策保持距離,或製造黨內不團結印象而流失支持。分析指這次地選結果,對明年大選有指標作用,亦增加默克爾難民政策所受壓力。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5/195296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12

笑到最後:移民將是最佳投資

1 : GS(14)@2016-03-15 16:05:29

香港係移民城市,可幸嘅係對上的三、四十年,香港建立起「本土」文化,股樓都行大運,本來有落地生根嘅條件。可惜最近幾件事睇得出,新管治者唔等「五十年不變」,已經下緊「逐主令」。身為一個投資者,有命、有支配財富嘅自由,先係最緊要,移民攞本外國護照保命似乎係惟一出路。高鐵超支係一個轉捩點。高鐵超支,係打香港人荷包救國。但香港嘅用途,從來都唔係以榨乾香港為目的,香港唔識生金蛋,但識得擔水,然後救濟大陸。最早識得利用香港嘅係滿清嘅胡雪巖,透過香港外資財團,為滿清政府借錢打仗。近年就有紅籌、H股上市,集資嘅錢,有一部份可能係香港散戶的,但真正來源係外資,中國想要嘅,唔單止係外國嘅錢,仲想借外國個名,挾洋自重,返去同鄉里講嘢都大聲啲。香港嘅用途就係咁,用嚟對沖大陸嘅不幸,因為體制同大陸唔同,方便同洋人行事,唔需要成個國家改變體制去遷就一單刁,制度嘅嘢由香港解決,大陸直接拎錢就算。高鐵蝕本都要做,原因好明顯係「心知肚明」,但夾硬淘空香港庫房,就知道當今管治者,唔打算當香港係一個方便嘅融資渠道,而係想殺雞取卵就算,然後將香港變成中國其中一個城市。香港被人陰吓又陰吓,固然好快會衰落。制度建立要用幾十甚至過百年,破壞就可以好快,聽日即使覺得香港原來咁有用,都未必一下子還原得到。另一邊就反映,大陸嗰邊真係好等錢使,寧願破壞香港來之不易嘅和諧,都要渾呢百幾億水,背後經濟危機先令人心寒。
A股股災後,中國鎖國多過開放,殺埋香港等於中國拒絕再向國際學習。近代中國從抄襲學習西方制度起家,到今日自覺有成,停止學習。即使香港變成中國的一個城市,背靠嘅「祖國」選擇停滯不前,香港都唔會有運行。再加上,近年中國掀起仇視香港情緒,一旦香港變成中國其中一個城市,中國人可以自出自入,香港人未必安全。所以,身為一個投資人,最大投資就係投資喺自己身上,香港回歸移民城市命運,拎本護照傍身在所難免,即使買中下一隻騰訊(700),都要有命享先得。真正香港仔性格係:繼續喺香港搵食,床下底有本護照。可能香港股樓會再升,但有起事上嚟,走得到保命最緊要。高明
https://www.facebook.com/bigricetea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4/19528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98

日人口負增長須警惕 美吸年輕移民可學習

1 : GS(14)@2016-03-17 14:24:22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317/paa01/lam2.txt


【明報專訊】林熙齡指出,不止本港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全球大部分國家或地區均面對同樣挑戰,惟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處理該問題表現欠佳,以致目前出現人口負增長,對本港來說屬前車可鑑;作為比較,美國利用怡當的移民政策成功輸入年輕人口,值得學習。

日本上世紀90年代樓價昂貴,「傳聞三代人供款才可以在東京買一個單位」,但其後泡沫爆破,經濟備受打擊,打擊年輕人的生育意欲,才令20多年後的今日出現人口老化嚴峻考驗;「這並非始於一朝一夕,是經過10年以上的政策失誤才會慢慢滲透出來。25歲至55歲是工作的黃金年齡,在日本目前有關年齡的人口持續減少,問題嚴重。」

理想人口結構 可保經濟增長動力

作為比較,林熙齡指出,雖然美國舊有人口的年齡亦與日俱增,惟其近年以成功的移民政策,吸納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作為補充,當中包括專才、基層及技術人員,故目前其仍維持理想的人口結構,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原動力。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