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險企“開門紅”力爭保費規模實現明顯增長的同時,正在經歷轉型的新華保險1月保費同比下滑超過兩成。面對這一情況,多位行業分析師表示,新華保險正在放棄依靠躉交保費提高規模的前期路徑,暫時的保費下滑符合預期。
新華保險昨日晚間在上市險企中率先披露2017年1月保費。數據顯示,新華保險2017年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69.51億元,同比下降21.78%。
事實上,這已經是新華保險連續第二年在“開門紅”首月的保費同比大幅下降。保監會數據顯示,新華保險2016年1月保費同比下降幅度也在25%左右。連續兩年開門紅首月的大幅度下降,引發了市場持續關註。
對此,相關分析人士表示,這與新華保險進入戰略轉型決戰決勝年的策略息息相關。2017年新華保險的總體基調是“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戰略轉型”,徹底甩掉躉交業務,聚焦長期期交業務,走上續期拉動之路,暫時的保費下滑符合預期。
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華保險年度保費已經連續多年居於千億以上,規模對於公司已經不是什麽大問題,目前的“縮量提質,強身健體”,是為了使公司的保費和價值進入更高層次的上升通道。
去年12月份,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在深圳舉辦的公司開放日上表示,新華保險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是“做強”。為達成這一任務目標,要分為兩步走:2016-2017年為轉型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調整業務結構、改善發展基礎,公司將主動放棄躉交業務,聚焦期交保費;2018-2020年為發展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形成新的發展態勢。
“在整個保險市場上,新華保險可能是保費收入增速最慢的公司之一,但我們並不準備大幅提升保費,今年不會,明年也不會,因為我們處於轉型發展階段,減少躉交產品,加大期交產品占比,增加續期保費,經過兩年的轉型,2018年,新華保險將再次走上持續穩定的發展道路。”萬峰在公司開放日上說。
自2016年3月執掌新華保險以來,萬峰曾多次在各個場合表示,轉型堅定不移,不受短期保費下滑、市場排名下降等因素幹擾,全力實現保費結構、年期結構、產品結構、費用結構、利潤結構的全面優化,加速價值成長。
長江證券表示,新華保險2016年前三季度個險新單同比增速24.4%,個險期繳同比增速35.4%,期繳在個險新單中占比高達85%,個險新單高增長下,新業務價值將迎來高增長。而海通證券也表示,2016 年來,新華保險堅定推進全方位的價值轉型,期限結構、渠道結構、隊伍結構、產品結構將全面優化。並且,2016 年10 月下旬以來,長端利率整體實現較大幅度的上行,作為純壽險公司,受利率上行帶來的利差改善的正面影響最大。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的投資市場環境下,進行負債端的業務結構調整也是對“資產荒”、低利率的一種應對方式。
壽險業的利潤來源於“死差”、“費差”、“利差”。但是和日、韓等國的壽險業主要依靠死差、費差來實現盈利不同,中國的壽險公司主要依靠利差來獲取利潤。而在目前的低利率情況下,這種模式就會遇到相當大的挑戰。
對此,新華保險高管表示,保監會一直重申的“保險姓保”就是強調死差在保險公司利潤結構中的重要性,而在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中,死差和費差都會逐漸列入到利潤貢獻中。
趙薇放棄控股萬家文化
頭條:買買買!賣賣賣!
1、差錢!趙薇放棄控股萬家文化
龍薇傳媒表示,與萬家集團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後,立即就融資事宜與某銀行某支行展開談判協商,並於2016年12月29日達成初步方案,因項目融資金額較大,故需上報A銀行總行進行審批,1月20日,龍薇傳媒接到A銀行電話通知,本項目融資方案最終未獲批準。
@青青子矜201406:演而優則商,商而優則仕。
@老漢地瓜: 看似蜻蜓點水,實乃刀光劍影。
2、德奧通航擬並購珍愛網
家用電器公司德奧通航擬在珍愛網VIE架構拆除完成的基礎上,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珍愛網100%的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具體方案仍在論證中。2016年珍愛網營業收入約1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後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約1億元。
@李木木的微胖派:家用電器公司收購征婚網站,看來越來越多的實業型公司想通過收購來完成自己的“互聯網化”。
3、軟銀33億美元收購堡壘投資集團
2月15日,日本軟銀集團發布消息稱,將斥資約33億美元收購美國投資公司“城堡投資集團”。軟銀稱將吸收城堡投資的經驗,加快集團的投資戰略。而軟銀的出資比例將在今後敲定,計劃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手續。
@我叫孫蔚: 孫正義一直都是大手筆。
4、美即聯姻歐萊雅淪為棄婦?回款較巔峰時期下跌90%
2月15日消息,美即面膜被國際巨頭歐萊雅收購時,部分人流露質疑和擔憂,嫁入豪門看似光鮮,但豪門婚姻並不容易。究竟是性格不合,還是生活壓力攀升,美即婚後壞消息不斷,不斷淡出主流時尚圈,從風華正茂到老態盡顯,留給吃瓜群眾不限唏噓。
@閑庭漫步96: 所以表面看似光鮮,長遠看未必光鮮,一句話,沒有自己獨立的技術和運作,過硬的產品,終將失去立足之地
@李慕梓麽麽: 已經有多少次中外聯姻的教訓了,比如北冰洋
國內新聞
5、北京圓通積壓幾萬件快遞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北京某地的圓通積壓了幾萬件快遞,電話也打不通,質疑圓通北京站是否關閉了。對此,圓通相關人員回應,北京圓通並未關閉,之後會發布辟謠聲明。記者撥打了95544和北京朝陽等地的幾個網點的電話,並未接通,只有平谷某網點的電話接通了,稱可以寄快遞。
@少林駐武當辦事處神父王喇嘛: 國家郵政局效率還可以,但還是遠遠比不上廣電總局
@鹹菜張哥哥: 快遞公司不給員工發工資誰還會去賣命的幹。所以,用郵政吧,永遠不會倒閉
@偵探管家: 待遇不好,都跳槽去送外賣了
@股林蝦客: 快遞行業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送一個件無論大小就一塊錢,又是搬貨又是爬樓的,人家搬家公司還有爬樓費呢,這種狀態必須改變,不改早晚得出亂子
@小胖維尼: 應該出臺保護客戶的快遞,不需要額外出錢買什麽保險之類的東西,既然客戶的東西交由你快遞公司負責運送就有責任去保護好貨物。。。
@One-Dey_275: 如何解決!快遞交通工具限制太厲害!只能用兩輪電動車!那能拉幾個!掙誰的錢啊!
6、美團外賣送餐員因送餐慢被打骨折 客戶還讓其自扇耳光
2月15日消息,嫌送外賣慢了,美團外賣送餐員遭到客戶催促,隨後兩人電話中發生爭吵。當送餐員到客戶家後,被對方用棒球棍打了一棍,胳膊被打骨折,客戶還讓送餐員自抽嘴巴。
@博翰V: 這樣的客戶應該列入外賣黑名單
@束葉玄: 素質,你可以投訴啊,幹嘛打人?實在不行出去吃啊,有力氣打人,沒力氣出去吃?此人不僅懶,而且低情商,鑒定完畢
7、曝魅族深圳分公司將搬回珠海,總部將裁員10%
2月15日,有知情人士爆料稱,魅族科技深圳公司將搬回珠海,而智能家居部門將進行裁員,如員工不回珠海將視為自動離職。同時,該人士還表示,珠海魅族總部至少裁員10%。
@原來雲是會動的: 還記得當初魅族沒什麽在深圳開分公司嗎
@17跑調: 不回珠海就是自動離職,厲害了
8、財政部再次查出整頓互聯網彩票
2月15日消息,在網彩停售兩年的時間點,監管層再發監管文件。近日,財政部、民政部、體育總局聯合下發加急文件《關於對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再次查處整頓互聯網彩票。
@快樂拆拆:重啟互聯網彩票,不要鬧了。新上任的領導不會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國家經濟增長不是靠彩票業,牌照制只是部分企業或機構的意淫罷了。
9、馬雲:中國經濟困難可能會超過大家的想象
2月15日消息,馬雲在浙商總會年度工作會議上談到中國經濟時表示,困難可能會超過大家的想象。這個很正常,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不可能長期持續。一個人在20歲之前會不斷長個子,每年有個8%~9%的增長,但是到20歲以後,每年再長十幾公分就不可能了。
@無鹽的大白菜: 這幾天出去轉了一圈,就感覺到了“蕭條”二字,很多店鋪都在轉讓。很多靠手藝吃飯的人到現在還沒訂單
@love彭濤: 怎麽說都有理,經濟一直增長,會說風景這邊獨好,反之呢,也是正常,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10、王健林的百萬高薪不好拿 萬達3個月4名高管離職
2月15日消息,萬達網絡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萬達快錢支付公司總經理關國光即將離職,目前在辦離職手續。除此之外,萬達金融集團總裁助理兼萬達保理公司與萬達征信公司總經理嵇磊也已經在2016年12月底離職。萬達3個月4名高管離職,不行就換。
@jxw611: 小目標出了問題。
@藍黑-1908: 快錢是萬達從關國光手里買去的,這種離職更像清洗,不知道關的那幫老手下會怎麽選擇。
11、中國新一代國產百億億次超算“天河三號”啟動研制
2月15日消息,據國家超算天津中心主任劉光明介紹,該中心同國防科技大學聯合開展的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樣機研制工作已經啟動,預計今年底至2018年初完成。據規劃,其浮點計算處理能力將達10的18次方,是現在“天河一號”超算的200倍。
@煢孑小隱: 別問可以用來做什麽,因為你和超算不是一個層面的。還是回家務農吧。
國外新聞
12、印度火箭載104顆衛星發射成功:創下新世界紀錄
2月15日,據印度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5日,搭載104顆衛星的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LSV)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所有104顆衛星送入軌道。此前,俄羅斯曾於2014年創造“一箭37星”的紀錄,此次印度發射的火箭成功入軌創下新紀錄。
@蘇城: 說明印度現在至少能搞104個分導彈頭
@儁籣oo: 印度又能吹好幾年了。
13、傳蘋果正與京東方磋商:希望由後者提供OLED屏幕
2月15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正在就為其未來iPhone手機提供OLED顯示屏事宜與中國的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磋商。一旦京東方被選中,它將成為韓國、日本以外的首家已知iPhone顯示屏供應商。
@Programer_star: 看成京東了。。。。。差點以為 賣手機的要自帶屏幕了
@襄陽花落: 京東方的屏幕效果比天馬好多了,確實是優秀企業
14、谷歌無人汽車項目專家竟因薪水太高而紛紛離職
2月15日消息,不是因為戰略問題,也不是因為領導層變動,更不是因為競爭對手,谷歌母公司Alphabet多名自動駕駛汽車專家紛紛出走,而原因在於,公司給他們開出的工資太高了。這可能是最奇特的離職理由了吧?
@一克拉切糕: 完整版:工資太高要交n多稅 還不給股權
@養貓的耗子VNV: 拿了高工資幹不了這活兒,以後會壞了名聲,再也找不到工作的。
15、Twitter CEO對公司信心十足:投資700萬美元買股票
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華爾街可能已經對Twitter失去了信心,不過Twitter 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沒有,他自掏腰包買了價值700萬美元股票。本周二,多西在Twitter發了一則消息,里面的鏈接指向監管機構的備案文件,這一天剛好是情人節,多西在消息中使用了“#LoveTwitter”標簽。
@icer11: 感覺TWITTER只有抄微博才能活過來。
@回複自然2017: 特朗普對Twitter股價是啥影響作用?
16、黑莓起訴諾基亞侵權:未經授權使用11項移動網絡設備專利
北京時間2月15日上午消息,黑莓周二在美國特拉華州威明頓市聯邦法院向諾基亞發起專利侵權訴訟,要求這家公司針對多款使用行業技術標準的移動網絡設備支付專利費。黑莓表示,涉嫌侵權的諾基亞產品包括Flexi Multiradio基站、廣播網絡控制器和Liquid Radio軟件,涉及的專利多達11項。從出貨量上看,這兩位曾經的大神級廠商已經沒落,本次的侵權案也有人看成是。
@芮淋RL: 倆80歲老大爺的掙紮
@Tam大宜是也: 過氣網紅共同炒作 爭取曝光率?
17、MWC諾基亞要發4款廉價機 彩蛋是複刻版3310
2月1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在本月月末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WC)上,諾基亞品牌將迎來盛大的回歸,爆料大神Evan Blass稱,芬蘭巨頭可能會一口氣發布四款新機。除了已經在中國亮相的Nokia 6,諾基亞還會發布Nokia 5和Nokia 3。此外,已經有17年歷史的砸核桃神機3310的複刻版也將再次亮相,售價59歐元(約合428元),這份情懷並不便宜。
@註意耳朵: 這個價格特別考驗信仰啊
@重工組長於彥舒: 即使再有情懷也沒辦法買……主要已經基本上完全不打電話了……
18、外媒:尼泊爾將在珠峰峰頂提供免費WiFi服務
2月14日消息,尼泊爾政府提出了一項計劃,將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多個地點實現免費WiFi覆蓋,其中包括珠穆朗瑪峰。該計劃有望在未來6個月內得以實施。很多網友表示,可能這輩子都用不到那個WiFi了。有這個人力物力還不如改善一下城市中地鐵等WiFi薄弱環節。
@方櫓德賽: 看好,是Wi-Fi覆蓋。中國移動信號早就覆蓋珠峰北麓了,基站都設在珠峰大本營了。
@正牌Hicool: 然而蘋果手機無緣峰頂的信號,原因你懂的。
北京時間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勞工部長人選安德魯·普茲德(Andrew Puzder)宣布放棄提名。
在推特中,他寫道:“我放棄勞工部長一職的提名。我很榮幸能被考慮其中,感謝所有支持我的人。”
據CNN報道稱,普茲德在一份聲明中稱,雖然無法為新一屆政府效力,但他將繼續全力支持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工作。
66歲的普茲德是CKE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該集團旗下有多個快餐連鎖品牌,包括哈迪斯(Hardee's)和卡樂星(Carl's Jr)。據報道,普茲德曾表示反對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資,這樣的立場以及他曾雇傭非法移民家政工人的過去使其提名遭到了美國民主黨議員的激烈反對。
普茲德
隨著普茲德的放棄提名,加上日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ke Flynn)的退出,特朗普“班底”的就職進展似乎並不順利。
近日,卡夫亨氏披露其曾向聯合利華提議過兩家公司進行合並,並提出以14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聯合利華。不過,聯合利華方面以價格太低為由拒絕了這項收購。聯合利華當前市值接近1120億英鎊(折合約9542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倘若這宗收購交易成功,將成為世界企業並購史上排名靠前的交易記錄之一,將是食品快消行業最大收購案,超越去年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 NV)與競爭對手南非米勒啤酒公司(SABMiller SAB)價值高達1230億美元(含債務)的合並交易。
接近卡夫亨氏的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雙方仍在博弈中,就一些分歧點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條款。而卡夫亨氏中國方面則向記者表示,目前此事是有美國總部在負責,無法提供進一步具體的信息。聯合利華方面也婉拒了記者提出的采訪。據進一步爆出的信息,聯合利華管理層除了對收購價格表示不滿,對卡夫亨氏股東3G資本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經驗表示擔憂。雙方合並變數較大。
卡夫亨氏不甘心 仍在做收購努力
雖然卡夫亨氏開出了高達1430億美元的價格,但並未能打動聯合利華。
據彭博社報道,聯合利華已經拒絕了這項收購,在聲明中他們表示卡夫亨氏給出的價格是每股50美元,大約1430億美元,相比聯合利華周四收盤價溢價18%,而這從根本上低估了公司的價值。“聯合利華拒絕了這項提議,因為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戰略上,聯合利華都看不到對公司股東的任何好處。公司看不到任何進一步討論的基礎。”聯合利華在聲明中表示。
雖然如此,卡夫亨氏並沒有善罷甘休,還是表示“期待能就交易條款達成一致”,卡夫亨氏方面表示,不確定接下來會不會再給出新的正式提議或者是交易條款的細節會是怎樣的。
如果這次並購真的能完成,那它將會成為歷史上第二大跨國交易,僅次於1999年英國電信公司沃達豐(Vodafone)以 1720 億美元收購德國的曼內斯曼(Mannesmann ),也將是食品快消業最大收購案,將會誕生一個市值約為 2259 億美元、擁有 21萬員工的龐大跨國公司。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向記者表示,卡夫亨氏收購聯合利華如果成功,整個世界快消品品牌格局都會發生巨變,兩家的業務涉及食品跟日化,對兩大行業將產生巨大影響。“目前,在快消領域,隨著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快銷市場的品牌及企業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但總體趨勢是朝著整合、壟斷、共享這三個方向走。”朱丹蓬稱。
據悉,卡夫亨氏主要以食品業務為主,而聯合利華兼有食品與日化兩大業務,不少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如果交易真的完成,卡夫亨氏可能不會想要聯合利華旗下的各個家用和個人用品品牌並剝離這些品牌,繼續專註於食品領域。如今食品業務只占到聯合利華收入的 38% 左右。
連續瘋狂並購 “鯨吞式”並購模式引擔憂
對於目前聯合利華拒絕收購方案的原因,除了此前爆出的價格因素外,聯合利華高管對兩家企業的管理文化表達了擔憂。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說,聯合利華高管對卡夫亨氏傾向於削減成本和缺乏培育品牌的願景感到擔心。卡夫亨氏同樣缺乏管理家庭護理和個人護理業務的經驗,而這占聯合利華近60%的收入。聯合利華的管理層之前認為,兩家公司非常不同,他們並沒有料到卡夫亨氏會對自己出手。
那麽,卡夫亨氏的管理文化到底是什麽樣的,竟然引發了聯合利華高層的擔憂?
要解答這個疑問必須提到卡夫亨氏背後的操盤人,第二大股東巴西私募基金3G資本,3G資本同樣同樣控制著百威英博、漢堡王等公司。
3G資本的最大特點就是擅長優化成本結構及快速並購。2013年,在“股神”沃倫·巴菲特巨額融資的幫助下,3G資本收購亨氏,並將其私有化。當它隨後收購卡夫,並於2015年推動其與亨氏合並之後,3G資本將合並後的公司,即卡夫亨氏公開上市。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其大約27%的股權,3G資本的持股比例約為24%。 3G資本還操盤了最大的啤酒行業收購:百威英博以超過1000億美元的價格,吞並世界第二大釀酒商米勒公司,創下商業史上第三大公司收購案例。
收購完成後,3G資本會采取大幅壓縮成本以提高公司的利潤率,在促成卡夫亨氏合並後,3G資本大幅裁員、關閉工廠、采取各種手段壓縮成本,讓卡夫亨氏在18個月內營業利潤率從18%上升得到了26%。
通過並購、壓縮成本提高利潤率、然後繼續並購這是3G資本典型做法,但並不擅長實現內含式增長。業內分析人士Geoff Colvin表示:“3G資本這種模式是收購,擠壓,重複,3G管理者展現出非凡的經營技能,大大增強了他們收購的每家公司的價值。但他們並非偉大的創新者。他們通過收購實現增長——這種增長不是內生的。”很顯然,3G資本這種鯨吞式的並購模式,必須讓自己不斷吞並新的公司來獲得增長。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在這種模型中,一家企業的業績增長往往集中在它剛剛被收購後的幾年中。今後幾年,卡夫亨氏的利潤增速將逐漸收窄,企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並購對象。或許這種外擴式的發展方式引起了聯合利華方面的擔憂。
——華爾街日報——
【卡夫亨氏宣布放棄並購聯合利華】在聯合利華拒絕了美國卡夫亨氏食品公司1430億美元的收購提議之後,卡夫亨氏於當地時間19日發表聲明,稱已撤回了對聯合利華的收購提議。卡夫亨氏在聲明中表示,雙方的談判是在友好的基礎上進行的,但聯合利華顯然並不希望進行交易,因此現階段最好的做法是撤銷收購提議,這樣兩家公司都能夠更專註的執行自己的發展計劃。
【白宮或改變貿易逆差計算方式】據白宮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考慮改變貿易逆差計算方式,以更好的支撐其在關鍵貿易談判上的政治主張。目前討論的重點集中在是否將“再出口”從美國出口的計算中排除,即若該出口產品是此前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再出口至其他國家,則該部分出口額將在計算貿易逆差時不計入,這種計算方式將擴大美國的貿易逆差。
——Reuters——
【白宮發言人:特朗普將賦予下任國家安全顧問充分的權力】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周日在Fox新聞表示,下一任國家安全顧問將全權決定國家安全委員會內的人事安排,特朗普總統將賦予其充分的權力。此前有報道稱,退役海軍上將哈沃德婉拒特朗普邀約出任國家安全顧問的主要原因,是其希望全權負責團隊的人事任用,但特朗普不願意授予他這個權力。
——Bloomberg——
【獵鷹9號成功從傳奇發射場起飛】在因引擎異常周六緊急取消發射任務後,Space X公司周日上午成功發射了搭載“龍飛船”的獵鷹9號火箭,飛船將搭載補充物資和設備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發射,也是Space X公司首次使用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的LC-39A發射場,48年前阿波羅11號正是從該發射場起飛並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任務。
——CNN——
【特朗普政府起草新指導方針,加速驅逐境內非法移民】美國國土安全部已在著手起草新的移民政策指導方針,旨在加速驅逐美國境內被拒絕收留在庇護所的非法移民。新方針不僅擴招了移民局執法人員,還要求庇護所管理人檢驗美墨邊境難民“會否因被遣返回國而感到恐懼”,這就給予了庇護所管理官員很高的自由裁量權,在2015年僅僅有18%的庇護申請人能取得庇護資格,而總統特朗普對移民的打擊政策更使得庇護申請通過率進一步下降。
——BBC——
【沙特聯合以色列要求對伊朗實施制裁】沙特和以色列周日聯合要求對伊朗實施新制裁,土耳其亦加入沙以聯盟對德黑蘭施壓,它們認為伊朗在支持敘利亞恐怖分子、研發可搭載式導彈以及資助也門分裂分子等行為已經違反了國際法律,必須予以制裁。
——印度經濟時報——
【地形勘察已經開始,印度將建海底高鐵隧道】印度鐵道部一名高官表示,孟買--艾哈邁達巴德兩市之間將計劃建造海底高鐵隧道,目前施工隊正在對該海域進行地質勘探及土壤檢驗,初步預計2018年動工,2023年完工,隧道全長508公里,全程架設電軌,總工程預算在9763億盧比左右,其中80%的資金來自於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貸款。
2月21日據新華社消息,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楊振寧、姚期智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6年底,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教授先後提出,希望根據《中國科學院章程》規定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因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主席團高度重視,經審慎深入研究,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按照新制訂的程序和規則,楊振寧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人數為754位,外籍院士人數為78位。
楊振寧,物理學家。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22年9月出生於安徽合肥。1938至1944年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4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歷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洛克菲勒大學董事。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物理學會以及巴西科學院、委內瑞拉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臺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學院榮譽院士。曾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研究所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費薩爾國王國際獎的科學獎。著有《楊振寧論文選集》、《楊振寧文集》、《曙光集》等。發表論文約300篇。
姚期智,計算機科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12月出生於上海,籍貫湖北省孝感市。196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1972年在哈佛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在三大方面做出突出貢獻:(1)創建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次領域:通訊複雜性和偽隨機數生成計算理論。(2)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在基於複雜性的密碼學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貢獻;(3)解決線路複雜性、計算幾何、數據結構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開放性問題並建立全新典範。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及國際密碼協會會士。(簡歷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當地時間4日,因“空餉門”事件而接連受重創的法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菲永在參加競選活動時呼籲其支持者要堅持住,不要放棄,並稱自己的政策主張是法國複蘇的唯一希望。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菲永當天闡述了自己的一些政策主張,稱要驅逐那些不遵守當地法律的人,阻止非法移民。
他同時表示要和德國一起,建設一個更加強大的歐洲。他還說,目前對他的攻擊其實是在試圖阻止國家的複蘇,他呼籲其支持者能繼續給予他力量。
菲永1月底被媒體曝出其妻子、子女曾以擔任菲永助理的名義領取薪水,涉嫌吃空餉。受此影響,菲永形象嚴重受損、支持率大跌,其所在的黨內也響起“臨陣換將”的呼聲。4日當天,就在菲永參加活動的同時,一些人舉行集會表達對菲永的不滿。
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樂視商城目前處於虧損狀態,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虧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並且樂視網在樂視商城的業務占比不斷下降。為了減少樂視商城對於樂視網造成的財務影響,樂視網決定放棄前期樂視控股授予提案權、表決權。同時樂視網放棄其尚未認繳的15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對應的樂視電子商務15%的股權權利,轉由樂榮控股出資認購。轉讓後,樂視網持有樂視電子商務15%股權,已失去對樂視電子商務的控制權,2016年12月底起樂視電子商務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
知識變現的窗口期只為兩種人開放:KOL與垂直領域專業人士。
本文由伯通筆記(微信ID: iboto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伯通。
過去這一年間,有哪一個貼上付費標簽的內容生產者不被同行罵為浮躁時代下充滿銅臭味的騙子?又有哪一個內容生產者不希望成為他們所罵者中那些掙到真金白銀的人呢?
從這一事實中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向用戶直接收費的知識變現已經被內容生產者們公認為一次機遇;
2.這個機遇的窗口期不長了,還有很多人沒掙到錢。
本手冊將告訴你,知識變現到底是給哪類人準備的機會,以及你是否還有中途搭車的可能。
需要說明的是,本手冊所指的“內容生產者”,泛指不具備除內容輸出以外其它特殊價值優勢的人群。本手冊所指的知識變現(內容變現),特指憑借內容向受眾直接收費,廣告、電商及流量分成等變現方式不在討論之列。
內容生產天梯圖
如果你是組裝電腦愛好者,肯定聽說過一個詞叫“顯卡天梯圖”,在這張數千像素長度的巨圖中,包含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品牌歷代顯卡的名稱與信息,並按性能呈梯狀排列,刺激廠商和玩家在永恒的攀比中推動顯卡設備的進步。
現在,我們同樣需要將內容生產者綁在這架天梯上,分出三六九等再對號入座。放心,在迷茫與自負並列高發的內容生產者群體中,這樣略顯粗暴的作法是非常得體的。
為了便於理解和對號入座,說明一下這張圖的要點。
1.天賦區和努力區之間的分割線,其邊界就在於內容生產者是否“見字如人”:哪怕從內容中節取一段你也能看出是他而不是別人的風格;以及“見人如字”:受眾消費內容不只取決於標題,更取決於生產者的名號。能做到這兩點的基本不必再依賴某個平臺過活,而無法達到這兩點的只能靠為平臺重複提供作品獲取回報。所以如果用另一個詞來概括第四序列的生產者,就是“文紅人不紅”。
2.睡後收入是指工作時間以外,作品或個人品牌依然能夠自動產生收入。稅後收入是指花時間出產內容換取收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3.睡後收入隱含的一層意義是,生產者有機會直接向受眾收費,稅後收入主要來自媒體平臺或廣告主。
4.時間考驗、勤奮程度、跨平臺影響力、公眾知名度,均對排序產生影響。比如很多微信大號的作者,在微博上毫無人氣,則很難超越第三序列。近兩年當紅的情感類炸子雞,名氣再響,粉絲再多,也必須居於木子美之下。
5.天梯的頂端當然還有更高階的選手,不過探討他們對本手冊沒什麽實際意義了。另外,韓寒等具備內容輸出以外其它價值優勢的人群,也不在本手冊討論範圍之內。
舉例:《驚惶龐麥郎》與《喊麥之王MC天佑》都是人物類頂級爆款,但兩文的作者恰好橫跨分隔線的兩端。因此一位離職成了四處折騰的自由人,而另一位則扛起了特稿界的大旗。
再比如:知乎作為內容平臺的一個遺憾之處就在於,除了張佳瑋等少數自帶幹糧來知乎的用戶外,其它絕大多數從知乎成長起來的頭部用戶,都很難跨越分割線成為公眾意義上的KOL(或者說,還在掙稅後收入)。無論是前幾天發文大罵知乎的“大盜賊霍老爺”還是斬獲7位數贊的超級答題王“肥肥貓”,皆受益知乎平臺良多,卻還在成長為KOL的路上持續探索。
除了個別小眾垂直領域,此圖對於大多數內容生產者都是適用的。比如第一序列的羅振宇、吳曉波;第二序列的木子美、方舟子;第二三序列之間的連嶽、和菜頭;第三序列的教官黃章晉、老司機闌夕;第四序列的伯通(本手冊作者)等。
有了天梯圖這個討論背景後,我們就可以繼續向下進行了。
知識變現的“散養”和“圈養”
雖然面向受眾收費的知識變現產品看起來五花八門,但剝去所有修飾後只有兩類,一類是在原有內容基礎上接入支付功能的“散養”類產品,另一類是根據移動和碎片場景重新打造的“圈養”類產品。
接入支付功能的散養式UGC產品是最常見的,比如文章+打賞的雙微平臺、群+付費的小密圈、線上咨詢+付費的知乎Live、博客+付費的開氪以及問答+付費的微博問答等等。
用這類產品,內容生產者幾乎不太需要做出調整,可以按照自己習慣和擅長的方式繼續出品內容,並將自己的認知優勢或影響力變現。生產者所享受到的,是移動支付便利及內容付費意識勃興的紅利。
比如馮大輝在推薦Keso的開氪專欄時就說,“這次把欠的訂閱費補上了”,而Keso所提供的內容的確還是他前十幾年常寫的博客內容延續。同樣,張佳瑋和木子美的筆力數載未變,變的是當年虎撲和博客中國的那些免費流量如今幻化出了打賞;羅永浩時隔良久再次啟動價值觀輸出模式,在微博問答上夢回牛博網,玩得不亦樂乎;更上癮的是純銀,自從建了付費社區,連微博都懶得發了。
散養類產品多少有些“補票”的意味——看了你這麽多年,終於能直接付錢給你了。
(羅永浩非常享受微博問答)
圈養類產品則完全不同,這類產品的邏輯不是“把原來的內容加個支付接口”,而是為碎片場景重新打造產品形態。其代表就是羅輯思維的“得到App”,以及吳曉波等其它團隊隨後各自出品的音頻訂閱節目。
如果說在散養類產品中,內容生產者還可以順手牽羊的話,圈養類產品則幾乎把生產者打回零重新開始——以得到App為例,由於產品形態被設定為“皇上的翰林院”,要求讓外行受眾聽得進去聽得明白,所有掉書袋的、不符合對話邏輯的內容都要改掉重寫。在得到App上開專欄的薛兆豐本就是大學講師,但還是要請一個人坐在那里,自己對他講一遍,錄音機錄下來聽打成稿件,再進錄音棚面對一個人正式錄制成專欄音頻,以確保對象化和口語化。
單純地能寫幾篇好文章、發微博精彩有趣,已經無法滿足這類PGC產品的需求,圈養類產品需要內容生產者放下架子當服務員,姿態上應該類似於京東快遞和美團外賣,每天把用戶感興趣的知識做成可口飯菜,餵到嘴邊。
而運營方能為生產者提供的,就不僅僅是搭移動支付的紅利便車了,還包括聲優、編輯運營、用戶研究……等一整套知識服務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薛兆豐在得到App開課的課程列表節選)
總結一下:散養類產品的內核是流量邏輯,在每一類內容領域平均付費率可以估算的前提下,流量決定了平臺和生產者的回報;而圈養類產品更接近於產品邏輯,靠打包售賣一個個標準化產品創收。
知識變現是誰的機會?
很顯然,散養類產品是專門針對天梯圖分割線以上的內容生產者打造的,木子美開通微博打賞一個月收入三萬多,羅永浩開通微博問答17天賺了八萬多。雖然個別四五序列的生產者也可以通過微博問答或值乎掙些零花錢,但那離睡後收入還遙不可及,且非常不穩定。因為前三序列的內容生產者具備穩定的自有流量,而分割線以下的內容生產者一旦脫離作品和平臺,就和路人甲乙丙丁沒本質區別了。想做流量生意,基本上死路一條。
而圈養類產品的普適性就稍廣一些,像萬維鋼這樣介於三四序列之間的內容生產者,同樣可以在得到App上拿到近八萬訂閱量(近800萬分成)。因為冷啟動、傳播、運營等工作都由平臺方承擔了,生產者只需要嚴格按照標準打造內容產品即可。但需說明的是,這類平臺往往不接受順手牽羊,內容生產者必須全職專業投入(否則無法穩定打包售賣),等於是創建了一類新的社會分工,專門打造知識產品。
一張圖詮釋兩類產品的特點和針對群體——
另外還需要註意的是,散養類產品出產的內容大多是內容生產者的“個人經驗”或“觀點”(例如大咕咕雞的微博問答列表),而圈養類產品大多是結構化知識(例如薛兆豐的得到課程列表)。詳見下圖——
所以,散養類產品最終邏輯是,為KOL們的認知優勢及影響力匹配流量及變現接口。圈養類產品的最終邏輯是,推動創作知識產品的新行業,從業者數量及產品質量決定商業效率。
我還有戲嗎?
經過上述分析,天梯圖分割線以下的諸位想必基本已經明白,散養式的UGC+支付接口最多只會幫你掙些零花錢(當然這沒什麽不對),在不改變目前內容生產結構的前提下,大多數人的確只能通過散養式產品摟草打兔子。
至於分割線以上的內容生產者,如果想以散養類產品為生也有前提條件,除了必要的勤奮和運營外,其所在的內容領域也至關重要。只有股票理財、房產、情感咨詢、職場晉升、醫學科普、修飾穿搭等少數幾個領域的生產者,才可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受眾付費。而其它領域的生產者,在被低質量問題(微博問答已經顯現這個趨勢)炮轟過後,紅利期將逐漸退去。
至於圈養類產品,由於門檻迅速提高,同樣也對大多數生產者關上了門。舉例:得到App上有個叫老浦的講師,辭職閉門籌稿半年,在得到團隊要求下改了9版稿件,才最終上線了專欄。其實,不要說辭職半年,單說“文字邏輯轉變為對話邏輯”這一點,就夠大多數內容生產者折磨很久。
所以結論來了,知識變現的窗口期只為兩種人真正開放——
一是老天賞飯且入對了行的KOL,能夠源源不斷的將認知優勢和影響力變現,代表人物:木子美、京虎子、北京大土豆、花榮、葛巾等。
二是擁有結構化知識體系且願意專職從事知識產品創作的垂直領域專業人士,能夠提供標準化服務並賺取睡後收入,代表人物:薛兆豐、劉潤、熊太行等。
有人會問:我不屬於以上兩種人怎麽辦?
答:沒看本手冊的副標題就是“從入門到放棄”嗎?
雖然初次見面就碰上暴風雪,並不是個好兆頭,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堅持要在本周五要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於默克爾而言,以即將在德國漢堡舉辦的二十國集團(G2O)峰會為由頭前往華盛頓,可以令她在建立“良好個人關系”的同時厘清特朗普本人在如何看待對德貿易和對歐洲未來方面的真實看法;同時默克爾也要借機捍衛德國貿易和歐盟機構。作為交換,除了也許會在北約軍費問題上讓步之外,默克爾還可以奉上她在西方領導人之中獨有的對於俄羅斯事務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解,而這也是特朗普急於得到的知識。
有跡象顯示,白宮中的幕僚也希望在選戰中不斷向普京“示好”的特朗普可以從默克爾處多聽一些:1月28日,特朗普首次同默克爾和普京分別通話。不過打電話的安排順序是先默克爾,後普京。德國總理府的人士認為,做出這樣安排順序的美方人員意在希望先讓默克爾為特朗普做一些俄羅斯政策介紹,並希望這樣的電話順序策略,可以讓特朗普別離普京太近。
總體而言,盡管德國外交界對於對默克爾在外交政策方面的能力謹慎樂觀,在貿易領域,德國則為最壞的結果做好了準備:如果無法說服特朗普放棄他的“美國第一”計劃並堅持對歐展開類似貿易戰的行動,德國將聯合歐盟國家一道,同美國抗爭到底。
資產管理公司荷寶的首席經濟學家柯耐力森(Léon Cornelisse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就貿易戰風險而言,業界關註的是美國稅務改革方案,例如其中計劃增加的20%進口稅等,並且會緊密關註國會是否會配合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程。
見面總比背後互相討論強
德國外交界對於結果導向型的默克爾的外交能力有著堅定的信心:畢竟無論內心有多不喜歡美國前總統小布什,默克爾還是一樣能坐下來陪他吃野豬肉;而默克爾將虛榮的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玩弄於股掌之上的精彩故事,至今如同經典案例一般在歐洲外交界廣泛流傳。
比起特朗普在上任前後對默克爾和德國的高調批評,默克爾除了埋頭在研究特朗普方面做功課之外,從不回應。
在總理府官邸里,默克爾積極準備著她此次美國之行,不僅僅仔細觀摩特朗普最近的演講以及采訪,甚至還去看了一本1990年的《花花公子》,在那期雜誌中有一篇對特朗普的長篇專訪。
最終,與默克爾關系緊密的柏林官員表示,盡管此前美國對德國多有批評,默克爾此次訪美還是抱著“開放的心態”,且在此行中,默克爾將尋求與特朗普建立良好的關系。
默克爾在行前也表示,“一對一的談話總比(背後)談論對方好多了”,並稱這句話就是“她的訪問口號”。默克爾口出此言的部分原因在於,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其團隊針對歐洲所發出的聲音呈兩極分化趨勢,這令德國感到困惑,而她親自赴美可以自辨分明。
自特朗普上臺之後,默克爾向美國派出了大量的高級別官員,其中不乏默克爾黨內聯盟和心腹,譬如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呂特根。在訪美後,呂特根也為她帶回了對特朗普的分析:“特朗普的行動更多地是由他的本能和商業經驗驅動的,而不是由政治理性驅動。”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容易對付。”呂特根表示。
他的建議派上了用場。既然特朗普對企業家的信任程度要大大超過對政客的信任,那麽這次默克爾索性就邀請了西門子和寶馬兩大公司的總裁隨行,請兩位總裁向特朗普解釋德國對美投資對於美國就業的重要性。
德國貿易利益不能碰
除了試圖建立良好個人關系之外,默克爾此行的重要任務即向特朗普政府重申德國貿易利益對美德關系的重要性,默克爾在行前表示,歐洲“重申對自由貿易的支持”。
德國總理府發言人塞波特(Steffen Seibert)則表示:“整個德國聯邦政府都認為,如果我們都想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向前邁進的道路,我們也相信自由貿易對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有好處。”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方對於德國對美高額貿易逆差多有微詞。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o)3月6日在華盛頓的一場活動上再次表示,美國對德國的650億美元貿易赤字,是“最棘手的貿易問題之一”。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批評德國,此前在2月份,他就曾經表示德國通過“非常明顯地低估歐元”來使自己在對外貿易中處於優勢地位。
“可能目前的狀況,對於美德而言,如果德國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增強內需、減少貿易失衡),均能對事態有所緩解。”柯耐力森(Léon Corneliss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是目前的德國政府對於財務平衡這件事情有些執迷不悟,所以批評德國在這方面的政策有一些道理。
不過,柯耐力森幽默地表示,德國部長們說的“(想讓德國人買美國車),先造出更好的美國車吧”也是真話。
呂特根更幹脆指出,德方願在貿易政策上遵循“相互公平對待”路線,但美方缺乏落實方案,且“問題的核心是美國制造業廣泛缺乏競爭力”。
不過,德國幾乎50%的工作都同出口相關。能否阻止美德之間出現貿易沖突,也將事關默克爾第四任期的選情。此次訪美,默克爾仍希望“以理服人”,強調美國人也能從良好的跨大西洋關系中受益。
為此德國經濟部長才普銳斯(Brigitte Zypries)在上周與德國貿易協會舉行會議後,為默克爾精心準備了一攬子數據。這些數據表明,三分之一的德國對外投資都流入美國;同時數據還顯示,德國汽車公司現在在美國進口的汽車比從德國進口多得多。
“我們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存量有2710億歐元。”默克爾在本周一表示,“德國公司在美國創造了大約75萬個工作崗位。”
但是如果特朗普仍堅持他的“美國第一”計劃呢?
跡象表明,默克爾已經在歐盟作出了準備,並有望在抗擊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推動統一的歐盟陣線封。
潛在反擊
上周,歐盟各國貿易部長在布魯塞爾舉行了一次工作午餐,並同意了一個聯合立場:雖然歐盟不應助長沖突苗頭,但歐盟應該為與美國發生貿易戰爭的可能性做些準備了。
為此,各國授權歐盟貿易委員Cecilia Malmström盡快推進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談判,譬如歐盟同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與此同時,歐盟各國對於特朗普即將推進的邊界調整稅也十分憂慮。默克爾也計劃在此行中公開她對稅收計劃的看法。
此前有經濟學家測算,按照特朗普選戰中的經濟計劃計算,對美進口的商品征收20%關稅,這意味著美國貿易赤字下滑2%(相當於4000億美元),即美國貿易赤字完全消失,從而令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計劃得以實施,並同時進行經濟刺激計劃。
德國媒體看到的默克爾的會議準備文件內容顯示,她計劃將懲罰性進口措施稱為“保護性關稅”,而將對美國出口的稅收減免是“出口補貼”。她認為兩者都是可能引發貿易戰爭的敵對行為。
柯耐力森則對記者表示,特朗普能否推動該議程關鍵看美國國會是否能夠配合。
如果當面的勸解無效,那麽德國本身也準備好了反擊方式。一個方式即逐步增加對美國產品征收的進口稅。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達成的協議為這樣的操作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另一種操作則可能是允許德國公司在德國稅務申報中註銷美國進口稅,從而補償他們的競爭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