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險企“開門紅”力爭保費規模實現明顯增長的同時,正在經歷轉型的新華保險1月保費同比下滑超過兩成。面對這一情況,多位行業分析師表示,新華保險正在放棄依靠躉交保費提高規模的前期路徑,暫時的保費下滑符合預期。
新華保險昨日晚間在上市險企中率先披露2017年1月保費。數據顯示,新華保險2017年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69.51億元,同比下降21.78%。
事實上,這已經是新華保險連續第二年在“開門紅”首月的保費同比大幅下降。保監會數據顯示,新華保險2016年1月保費同比下降幅度也在25%左右。連續兩年開門紅首月的大幅度下降,引發了市場持續關註。
對此,相關分析人士表示,這與新華保險進入戰略轉型決戰決勝年的策略息息相關。2017年新華保險的總體基調是“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戰略轉型”,徹底甩掉躉交業務,聚焦長期期交業務,走上續期拉動之路,暫時的保費下滑符合預期。
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華保險年度保費已經連續多年居於千億以上,規模對於公司已經不是什麽大問題,目前的“縮量提質,強身健體”,是為了使公司的保費和價值進入更高層次的上升通道。
去年12月份,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在深圳舉辦的公司開放日上表示,新華保險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是“做強”。為達成這一任務目標,要分為兩步走:2016-2017年為轉型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調整業務結構、改善發展基礎,公司將主動放棄躉交業務,聚焦期交保費;2018-2020年為發展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形成新的發展態勢。
“在整個保險市場上,新華保險可能是保費收入增速最慢的公司之一,但我們並不準備大幅提升保費,今年不會,明年也不會,因為我們處於轉型發展階段,減少躉交產品,加大期交產品占比,增加續期保費,經過兩年的轉型,2018年,新華保險將再次走上持續穩定的發展道路。”萬峰在公司開放日上說。
自2016年3月執掌新華保險以來,萬峰曾多次在各個場合表示,轉型堅定不移,不受短期保費下滑、市場排名下降等因素幹擾,全力實現保費結構、年期結構、產品結構、費用結構、利潤結構的全面優化,加速價值成長。
長江證券表示,新華保險2016年前三季度個險新單同比增速24.4%,個險期繳同比增速35.4%,期繳在個險新單中占比高達85%,個險新單高增長下,新業務價值將迎來高增長。而海通證券也表示,2016 年來,新華保險堅定推進全方位的價值轉型,期限結構、渠道結構、隊伍結構、產品結構將全面優化。並且,2016 年10 月下旬以來,長端利率整體實現較大幅度的上行,作為純壽險公司,受利率上行帶來的利差改善的正面影響最大。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的投資市場環境下,進行負債端的業務結構調整也是對“資產荒”、低利率的一種應對方式。
壽險業的利潤來源於“死差”、“費差”、“利差”。但是和日、韓等國的壽險業主要依靠死差、費差來實現盈利不同,中國的壽險公司主要依靠利差來獲取利潤。而在目前的低利率情況下,這種模式就會遇到相當大的挑戰。
對此,新華保險高管表示,保監會一直重申的“保險姓保”就是強調死差在保險公司利潤結構中的重要性,而在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中,死差和費差都會逐漸列入到利潤貢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