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九龍站跌價太快反變吸引
1 :
GS(14)@2016-03-18 23:24:4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那天看到一則新聞:「君臨天下3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814呎,以1550萬元成交,成交呎價約1.9萬元。原業主屬一手業主,2008年以1523元買入,持貨6年半,帳面獲利27萬元,但計算佣金等使費,料須蝕約100萬元離場」。對於這則新聞,我的感想是:
(一)當年君臨天下推出,其實我都好鍾意,但是它是over-priced得過了分,根本不可能購買。也正是因為它當年賣得太貴了,所以去貨不快,發展商還有貨尾,今日還在出售,這當然也造成了沽售壓力,業主很難嘗到甜頭。畢竟,今日的樓價只回到2011年,2008年買的樓,本來是很難以虧本的。
(二)九龍站的跌價太快。我不明白,為何它的折舊率會如此之高,可能是太多內地人在那裏住的關係吧?近日我去過凱旋門,發現那裏已比不上一號銀海,一位從一號銀海搬到凱旋門的住客也有同感。
(三)九龍站實在太雜,太多閒雜人等,從這個角度看,它比不上奧運站。所以,它只適宜單身寡佬,又或者是外國居民,回來暫住,不宜family,這規限了它的用途。
(四)但這反而是購買九龍站的良機。因為它的跌價實在太快,所以價錢漸漸的變成了很有競爭力。
那天,我在別的傳媒寫了一句:在中國之中,最多美女的地方是台灣。一位讀者的回應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起碼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請尊重別人,別混為一談,謝謝!」
究竟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這個問題,別人怎定義我不去管,在我本人而言,定義在於,這一篇文我是在哪個傳媒刊登的﹕如果是在「生果系列」刊登,台灣當然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如果在親中傳媒所刊登,那就不得不政治正確了。反正那一篇文,主題都是講台妹啫,又不是講台灣問題,只要可以給我順利出到文,不被抽掉,那表面的政治立場又有甚麼相干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澳門樓市跌40%已吸引
1 :
GS(14)@2016-03-28 14:14:26【海外置業】香港樓市波動,動用大筆資金購入港樓似乎有危機,關焯照近期就開始留意澳門樓。他分析指,「澳門GDP一年收縮20幾個%,是經濟大蕭條才會見到的現象,當地樓市差,已經跌咗四成」。當然以往是以倍數上升,但認為澳門經濟不會死,「賭場已經中場化,唔做豪客生意,酒店又平啲,吸到啲香港客去」。目前澳門樓市已跌到這個水平,以自己能力可負擔到,估值合理化,值得投資作資金配置。汪敦敬認為,在澳門買樓有如扒逆水,越多人放棄一個市場,代表有機會執到「筍貨」,但要注意收租回報要有3厘以上才算穩健投資。林浩文表示,香港人一向買升不買跌,除傳統英國、美國市場外,新興國家如馬來西亞、杜拜都開始受歡迎。不過始終「隔山買牛」,要了解當地法制、流通量及貨幣匯率等問題,才做投資決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28/19543825
「萬能險」利息高門檻低 吸引大量投保
1 :
GS(14)@2016-04-02 17:42:39【明報專訊】安邦旗下最受歡迎的保險產品是「萬能險」,即兼具保險和理財於一身的新型保險產品,包括投資型壽險安邦盛世2號和3號系列,以及投資型財險共贏2號和3號系列。和傳統險類產品不同,萬能險入場費低,隨時可取,且利息高於基準,因此吸引大量短期保客。
隨時提取 不扣退保費
安邦此類投資型壽險「萬能險」須一次過提交保費,保單生效兩年後,可隨時從保單帳戶中領取部分保單價值,不扣除退保費用,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最低保證利率為3.5%;而投資型財險投資年期更低至1年,年息為4.5%,較一年存款基準利率高0.5%,三年期投資財險年息為5.1%,較三年期存款高0.85%。
去年安邦人壽實現保費收入950.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53.55%,「萬能險」連續幾年成為增長動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02/news/ec_eca2.htm
李志成:居屋吸引力大不如前
1 :
GS(14)@2016-07-26 07:45:38【明報專訊】新一期居屋將於本周開始揀樓,是次推售約2000餘伙單位,其中位於沙田嘉順苑高層一個400多平方呎單位,索價約328萬元,隨即成為社會熱話。畢竟本港樓價於過去幾個月已回調不少,然而房委會維持去年9月的定價,難免令其吸引力下降。
新居屋與私樓樓價相距拉近,相信中籤的準買家亦十分頭痕,居屋本來的最大好處,是定位為公屋與私樓之間的置業階梯,旨在幫助更多市民上車,以較少資金擁有自己的居所。可惜現時居屋定價滯後於大市,與私樓價錢拉近之餘,高折扣率亦未見吸引,難免令中籤者的揀樓意欲大降。
事實上,買樓自住少不免涉及投資成分,除了滿足居住需要之外,買家亦會考慮購入物業後,未來可否透過升值而獲利,以轉換更優質的生活空間。然而居屋配套較私樓次級,流轉性亦相對較低,因此升值潛力較弱,再加上樓價並未跟隨市場下調,種種條件也推使買家偏向選擇購入私樓。
首期支出不比私樓廉
觀乎近期推售的私樓細單位,發展商為求推貨吸客,提供不少高成數按揭計劃,又或者配合靈活多變的付款方式,若論低首期上車,買家購入私樓新盤的首期支出亦不見得特別高。
新居屋銷情預計大不如前之餘,今年上半年二手居屋亦表現一般,資料顯示,上半年的平均每宗二手居屋註冊金額約347萬元,比起去年同期的373.2萬元,下跌約7%;上半年註冊量約2245宗,比起去年同期約2559宗,下跌約12%,註冊金額則按同期跌約18.4%,反映需求負增長。近期二手私樓表現則平穩向好,7月至今之二手住宅註冊量錄約1936宗,較6月同期的1856宗按月升約4.3%。
是次新居屋銷情會否重蹈上次「煥然壹居」覆轍,銷售情况又慢又長?還需時間觀察,建議有意購入的中籤者,須細心留意售樓書,因為部分單位景觀比較遜色,或影響居住環境或單位升值潛力。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99&issue=20160725
周顯﹕公司唔賺錢 反更有吸引力
1 :
GS(14)@2016-08-04 01:53:24【明報專訊】前幾天,同某位上市公司老闆吃飯,我問他﹕「喂,你間公司點解年年都無錢賺嘅?」
他的公司上市好多年,有好多營業額,照說生意做得很不錯,而且十幾年來,都沒有集過資,揾過小股東錢,但又有幾十億市值,所以都好奇怪。
他說﹕「我的公司其實一年都有幾千萬賺,但我偏偏唔入帳,吹咩!」
我問﹕「點解,我唔明。」
他說﹕「一間公司年年賺幾千萬,根本沒有用,倒不如蝕錢,股民反而更有幻想空間。我想儲埋儲埋,一次過賺十億八億,咁先至有爆炸力架嘛。」
好比買六合彩 長玩必輸
這位老細真的識得玩股票,這也是為何有實質盈利的股票沒有人吼的原因。皆因今日的股民,已經玩到精晒,只有三種股票,才能夠吸引到股民的注意,一種是高速增長中的公司,二是完全垃圾的騙人公司,因為股價快上快落,明知長玩必輸,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好比買六合彩,三是大型的藍籌股,如果是年年賺幾千萬的公司,倒不如去買藍籌股啦,至少套現方便吖嘛!
說到底,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必賺的股票,所以,橫掂都是要博,也是橫掂都要花心思去研究,以及要天天用心機去睇實,梗係唔會買那些中型股啦。
《五胡戰史》已經出了第二集,將會推出第三集,如果沒有意外,將會以每年兩本的速度,去完成這本二十年前的未完著作,算是再次完成了我的另一個心願。那天我同人說,我年少時的所有夢想,其實都算是達到了,只是discounted and delayed,而且是大大的折讓和大大的延遲了,但都算係咁啦!現在唯一的最大心願,就是寫完所有的寫作計劃,這應該是要再寫二十年才能夠寫完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99&issue=20160803
立論:希慎比REITs更吸引
1 :
GS(14)@2016-08-04 04:00:57昨日政府公佈6月份本港零售總值,連跌16個月,上半年累計按年跌逾一成。惟本港租務市場表現仍然企穩,預期在利率低迷之下,收租股或將繼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昨日公佈上半年業績的銅鑼灣大業主希慎(014),寫字樓及商場出租率分別下跌3及1個百分點,在新簽寫字樓及商場租約,分別較舊約上調25%及10%之下,收入按年升2.7%,推動核心盈利上升1.3%至11.8億元,每股基本溢利1.12元,中期息按年增加4%至每股26仙。希慎旗下商場租金水平,向來定價較毗鄰的時代廣場大業主九倉(004)保守,按營業額收取的租金(turnover rent)收入比例,只佔零售租金總額一個中單位數的比率,即使期內turnover rent收入按年大減44%,零售租金收入仍按年升3.8%。希慎向以銅鑼灣區內居民為主要目標顧客,旅客比例不高。即使過去一年訪港旅客減少,旗下商場仍錄得按年5%的人流增長。只是從turnover rent收入按年大減看,旗下商場租戶期內旺丁不旺財,按最新零售數據,下半年不似有重大改善。幸好,希慎有近四成收入來自寫字樓租金及管理費收入。受惠於中資金融機構持續於本港擴展業務,自去年底以來,中環及金鐘一帶核心地段的寫字樓空置率迭破歷史新低,帶動港島東的寫字樓租金收入持續上調。希慎上半年寫字樓業務收入只是微升2.8%,只是主要租客宏利於年初退租,令空置率暫時上升3個百分點,相信有關空置單位,將很快被市場所承接。預期今明兩年寫字樓的租金將穩步向上。利園三期預期於2017年底落成,該大廈包括五層零售物業及20層寫字樓物業,估計將推動2018至19年度租金收入增長。希慎財政向來保守,淨債務佔股東資金比率只得3.4%。集團曾表示,未來有意在銅鑼灣以外的本港或境外核心地段收購地皮興建投資物業作長線投資。以集團目前財務狀況看,應可應付總投資額在100億元上下的新項目,而仍然不至於對集團的債務評級有太大的影響。大部份商場多於下半年舉行較多的推廣活動以吸引人流,下半年營運開支向來較高,希慎全年盈利或略低於上半年的兩倍,但相信亦不會相距太遠,全年每股核心盈利或報2.22港元,全年預期派息1.37元,按周一收市價35.9元計,市盈率約16倍,息率3.8%。由於盈利下跌的風險不大,且有望2018年利園三期落成盈利將再次上升。現價的希慎估值其實比近期熱炒的REITs吸引,只是因為派息比率只得六成左右,令投資者覺得其息率不夠吸引而已。自英國脫歐公投後,多隻地產股已累積不少升幅,有耐性的投資者,可留待股價回順時收集。筆者並沒持有希慎股權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180
大學生衝出香港 科創比賽吸引投資
1 :
GS(14)@2016-08-13 12:30:36【明報專訊】為了在香港建立創新科技的生態圈和文化,除了科技園和數碼港等半官方機構絞盡腦汁、扭盡六壬之外,原來民間也有非牟利機構一直在默默耕耘,主辦或承辦多個創新科技比賽,在本地學生中徵集「橋王」,並積極推動他們衝出香港,參加全國賽和國際賽。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鍾林枝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創新及創業中心總監陳沛珊(圖)表示,在2014年或之前,也有個別本地大學組織學生參加「挑戰盃」全國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不過,當時實際上只是香港和澳門這兩個特別賽區的學生比賽,直至去年,該會承辦了「挑戰盃」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之後,才真正組織香港部分得獎隊伍參加全國賽。
去年的香港區選拔賽有11間專上院校的160名在學學生和畢業生組隊參賽,一共提交58件作品。今年的香港區選拔賽則有13間專上院校的243名在學學生和畢業生組隊參賽,一共提交103件作品,比去年大增。
比賽分成「創新項目」和「創業項目」兩大部分。其中,「創新項目」再分成科學論文和創新發明兩組。至於「創業項目」,則分成初創企業、創業計劃和社會企業三組。香港區選拔賽的參賽資格盡量開放,包括所有本地專上院校的全日制文憑、副學士、學士、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不包括在職研究生)。此外,在學或畢業未滿3年以及其創辦企業已投入實際營運3個月以上者,亦可以參加「創業項目」的初創企業組別的比賽。
設洽談環節 助物色投資者
陳沛珊表示,該會落力推動本地專上院校的在學學生和畢業生參加「挑戰盃」全國賽,有三大原因:
第一,「挑戰盃」全國賽在內地其實有相當的歷史和認受性,只是本地近一年才較多人聽聞。若香港區的得獎隊伍能夠在全國賽中獲獎,固然是錦上添花。
第二,是希望讓本地學生和畢業生開開眼界,即使未能獲獎,也有一些得着。因為畢竟內地的理工科學生眾多,人口和資金亦較多,市場較大,有些創新科技和商業模式確實比香港更早實現。
第三,是希望協助本地得獎隊伍擴闊網絡,物色到投資者或合作伙伴。原來,「挑戰盃」的一大特點是設有科技成果洽談環節,吸引到不少投資者、投資機構和企業到場揀蟀。在去年11月的第十四屆「挑戰盃」成果交易會中,便有接近130個項目與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更有部分項目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單個項目的合作金額由50萬至2000萬元人民幣不等。
[生意眼 企業管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31&issue=20160812
派息率勝領展中電 吸引資金停泊
1 :
GS(14)@2016-09-02 05:19:22【明報專訊】匯控(0005)股價因連續回購獲得支持,本周亦連升3日至昨日收報59.1元,即將重回年初水平,市帳率亦回升至0.79倍(見圖)。著名股評人曾淵滄表示,匯控回購計劃能「托」住股價,故在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回購悉數用盡前,仍值得入場;股評人胡孟青表示匯控「開口」表示不減派息,故「揸得過」,但要留意股息率跌至5.5厘就差不多「到價」。
曾淵滄信任回購 上月罕有增持
曾淵滄透露,上月初打破20多年不增持的習慣,增持了匯控,原因是對其接近200億元的回購計劃有信心,只要回購計劃仍在進行中,匯控股價則繼續有承托,故仍然值得購入;至於計劃完成後則「到時再算」。
胡孟青坦言,雖然她個人並無持有匯控股份,但亦同意匯控是「長揸恩物」、「大媽至愛」,其最大的優勢是股息率高,目前仍有6.7厘,而管理層亦打「開口牌」稱不會減少派息,加上質素優於內銀,派息率高於領展(0823)及中電(0002)等,在大市缺乏方向下,吸引了不少資金停泊,令其股價上揚。不過她認為,若匯控股價持續上升至約72元,令股息率下降至5.5厘,就差不多「到價」,籲投資者留意。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03&issue=20160902
設計概念吸引 銷售挑戰大
1 :
GS(14)@2016-09-06 04:29:46【明報專訊】IT業人士和發燒友大多認為,BLOCKS的模組化設計概念有其創新和突破之處,但在使用時間、庫存和價位方面,會面對一定的挑戰。簡先生表示,市面現有的智能手表功能有限,未能予人驚喜,無法吸引到他使用。原則上,他支持BLOCKS的模組化設計概念。但BLOCKS的核心表身僅內置300mAh的電池,難以支持多個模組長時間使用(該公司表示,若全程處於備用狀態,也只能使用1.5日)。即使將會有額外電池模組,但因其電量僅為100mAh,仍難以大幅延長使用時間。
模組多備貨難 零售商或不敢入貨
曾經在IT產品代理商工作的曾先生認為,BLOCKS的設計概念相當好。但要銷售這麼多款模組,在備貨和庫存方面,會相當吃力。零售商亦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不敢入貨分銷。
有消費者則表示,BLOCKS讓用戶隨意配搭模組是相當吸引,但大部分人可能只需要三四款模組,模組的銷量未必好像該公司想像中那麼好。而且,模組的功能若要有特點,就需要不少時間去構思和開發。他懷疑BLOCKS Wearables和合作的公司是否真的能在幾年間研發出數百款模組。
本身熱愛運動的初創公司創辦人黃昌銳認為,BLOCKS的模組化設計概念新穎,但其售價並不廉宜。若是注重價錢、只要求少數主流運動功能(如測心跳、距離、步數)的人,可能會選擇定價100至200美元的穿戴式產品。若是要求手表具有多個運動功能的人,又可能會購買Garmin的高檔型號。因為後者已有齊眾多常用的運動功能,但又不會比BLOCKS加上幾個模組昂貴。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06&issue=20160905
麥樸思:中國吸引資金重返新興市場
1 :
GS(14)@2016-09-17 15:19:47【明報專訊】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執行主席麥樸思在周四晚間發表的博客中稱,相比一年前,新興市場股票投資者現時將面臨更光明的前景,而中國更可能是引導投資者重返新興市場的最大誘因。
麥樸思表示,去年人民幣貶值對全球投資者敲響了警鐘,中國成為投資者大量拋售新興市場資產的因素。中國疲弱的經濟數據加重了市場不明朗的情緒,上證綜指由去年6月底的高位至今下跌逾40%。雖然有一些回暖,但不可否認,中國經濟仍然有很多問題,例如供過於求的樓市、產能過剩、製造業下行以及巨額債務等。
料深港通開通 北水大量湧港
儘管如此,麥樸思稱仍然對中國有信心,因中國提升工人薪金,促進消費增長,以及增強服務業、開啟新基建工程等,都會為經濟注入有力的支持。他提到,近期中國政府計劃通過深港通,預計南下資金將大量湧港,因內地投資者想受惠於H股增強的流動性以及相對A股更便宜的估值。麥樸思認為,中國基本因素看上去仍然理想,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24&issue=2016091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