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華社:要引導金融活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 完善主板基礎性制度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維護金融安全提出6項任務,任務之一便是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金融因順應實體經濟需要而產生。金融業的發展歷史,就是不斷改進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過程。

近幾年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創新,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資金結構流向更趨合理,成為提升中國經濟“新氣質”的有力支撐。但需要看到的是,金融業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脫實向虛”傾向,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有待進一步提升。

金融的使命是服務好實體經濟,我國處在經濟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實體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

金融把錢用在“刀刃”上,企業才能有獲得感,實體經濟才能獲得更多源頭活水。這就需要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通過加強信貸政策指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資金支持,提高資金的可獲得性,降低融資成本。

要服務好實體經濟,需積極規範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目前中國總體金融結構仍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資占比仍然偏低。要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以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場外市場為主發展債券市場,形成包括場外、場內市場的分層有序、品種齊全、功能互補、規則統一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擴大直接融資創造更好條件。

要服務好實體經濟,金融機構要突出主業、下沈重心,發揮其固有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金配置等優勢,堅決防止“脫實向虛”。其中,大中型商業銀行要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豐富金融產品供給,為實體經濟“解渴”;保險機構則應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較為穩定的優勢,做實體經濟的穩定器和助推器。

讓金融活水更多、更好地流入實體經濟,在促進經濟茁壯成長的同時,也會促進金融回歸本源,有效防控風險,確保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二者相得益彰,互促共生。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發展和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各行各業要積極把社會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上去,持續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