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樓指跌幅擴大 挫3.5%十年最傷 連跌4月 中小單位成跌市火車頭
1 :
GS(14)@2019-01-01 10:19:3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257&issue=20190101
【明報專訊】2018年第四季樓市遇冷鋒,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官方私樓售價指數一如市場預期,連跌4個月,2018年11月最新報366.3點,按月跌幅由10月錄得的2.6%擴大至3.5%,是繼2008年11月後,10年來最大單月跌幅;總結2018年首11個月的樓價走勢,因8月至11月樓價持續回落,此消彼長下,較2017年12月僅升3.9%。業界預料,本港樓價要到2019年次季才回穩橫行。
明報記者 謝穎怡
差估署數據顯示,2008年11月金融海嘯時,樓價指數曾錄單月急挫8.22%。至於2018年樓市走勢,呈現先揚後挫的格局,上半年樓價急升,7月(即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一周年)樓價指數更創歷史高位394.8點,較2017年7月(即林鄭月娥上任特首當月)337.5點,累升17%。
不過,自2018年8月起樓價開始回落,在8至11月期間連跌4個月,期內累跌約7.2%。以最新公布的2018年11月366.3點計,與2017年12月的352.7點比較,樓價指數微升3.9%。
較2018年高位挫7.2%
按單位類別計,11月所有類別單位全線報跌,跌幅介乎1.4%至3.8%,當中以B類單位(實用面積431至752方呎)跌幅最大,按月跌3.8%、報348.2點;其次為市場最關注的迷你戶型A類單位(實用面積430方呎以下),按月跌3.7%、報404.6點。上述兩類單位的按月跌幅均較整體大,意味中小型單位成跌市火車頭。
租金指數連升9月後斷纜
另外,11月租金指數報195.9點,按月跌0.76%,連升9個月後斷纜,按年則漲4.6%,而2018年首11個月租金指數累升約4.5%。
若以面積劃分,所有類別單位的租金指數皆跌,當中以中型C類單位(實用面積753至1075方呎)跌幅最大,指數報168.6點,按月跌0.94%。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私樓售價指數跌幅擴大,主要是反映中美貿易戰趨白熱化,本港經濟受拖累之餘,亦令樓市觀望氣氛更濃。
業界料樓價第二季始回穩
陳認為,樓價在可見將來仍會呈下跌勢頭,惟中美貿易戰近日稍為緩和,加上觀塘大型新盤凱滙以首批低價促銷作招徠,並開出紅盤,樓市氣氛稍改善,預計差估署本月底公布的2018年12月私樓售價指數,按月跌幅將收窄到2%至3%。
利嘉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估計,2019年首季樓價將會持續受壓,全季或再回落5%,若次季中美貿易戰沒有進一步惡化,屆時樓價可漸漸回穩橫行。
CCL結束3個月連跌 新界西續反彈 業界料樓價短期續下調 後市反覆
1 :
GS(14)@2019-01-05 17:15:2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973&issue=20190105
【明報專訊】本港樓市去年第四季出現調整,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更連跌13周、即約3個月。不過,最新公布的CCL報174.49點,按周回升0.07%,終止連跌之勢。不過,該行認為,樓市未來仍會反覆,並有機會向下調整;有學者認為,樓價有機會在首季見底後回升。
明報記者 林尚民
去年最後一周公布的CCL、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及CCL(中小型單位)齊跌13周,為歷史最長齊跌紀錄,不過,有關連跌走勢在踏入2019年後隨即終止,CCL最新報174.49點,按周微升0.07%,結束13周連跌;CCL Mass報175.99點,按周微升0.10%,而CCL(中小型單位)報174.22點,按周微升0.1%,結束17周最長連跌。不過,CCL(大型單位)報175.87點,按周跌0.07%,連跌4周共0.94%。
數據反映凱滙熱賣等因素
分區樓價指數方面,新界西CCL Mass最新報159.55點,按周升0.62%,連升2周共1.72%;新界東CCL Mass報181.06點,按周微升0.01%,結束17周最長連跌;港島CCL Mass報182.43點,按周微升0.04%,結束3周連跌;九龍CCL Mass報172.59點,按周跌0.16%,結束兩周連升。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稱,4區樓價三升一跌,是11周以來首見,反映居屋攪珠後第二周,向隅客回流二手市場,加上觀塘新盤凱滙熱賣,刺激樓價終止連跌。
中原黃良昇:料次季跌至160點
黃良昇稱,CCL、CCL Mass及CCL(中小型單位)三大整體指數雖結束13周最長連續齊跌紀錄,但預期樓價仍會持續向下調整,只是由連跌進入反覆下跌階段,料次季CCL仍以160點為目標。不過,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卻認為,樓市反覆下跌的機會很小,始終現時經濟環境正面,相信今次樓市調整有機會如2015年一樣,調整後出現反彈。他又稱,最重要視乎差餉物業估價署稍後公布的12月份樓價指數,若按月跌幅較11月份3.5%有所收窄,樓價應會在首季內見底,並謂政府樓價指數下跌一成後,市場會有支持位,全年樓價會「升多過跌」,但相信升幅輕微。
莊太量:樓價首季或見底
此外,據美聯分行統計,周末15個指標屋苑預約睇樓量錄約397組,按周回升約7.6%。美聯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隨着早前長假效應減退,業主及準買家重投市場,加上部分一手客回流,令周末預約睇樓量全線回升。
官方樓指去年升1.6% 10年最小 連跌5月累跌9.21% 近抵消上半年升幅
1 :
GS(14)@2019-02-03 12:03:2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499&issue=20190201
【明報專訊】去年8月起樓市逆轉向下,差餉物業估價署(下稱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港私樓售價指數報358.4點,按月跌2.39%,雖然跌幅較11月份小,但連續5個月累積9.21%跌幅,令全年樓價累積只有約1.61%升幅,創過去10年來最小升幅(圖1)。業界預期,今年首季本港樓價仍會繼續調整,但跌幅料將收窄。
明報記者 林尚民
差估署昨公布,12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58.4點,按月跌2.39%,重返去年1月初水平(當月指數同為358.4點),跌幅較11月份的3.16%略為收窄,但仍為過去連續5個月跌市中第二大的跌幅。如以單位劃分,所有類別單位全線報跌,跌幅介乎1.4%至2.8%,當中以B類單位(實用面積為431至752方呎)跌幅最深,按月跌2.8%,報339.4點。
若總計去年全年,樓價指數經過去5個月累跌9.21%後,幾乎已抵消上半年旺市的升幅,令全年樓價合共只錄得1.61%升幅,為2008年金融海嘯錄得11.11%跌幅後,過去10年來樓價升幅最小的一年。若對比一年半前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前,樓價一年半以來仍累升6.63%(圖2)。
林鄭上場一年半仍升6.63%
租金指數方面,亦跟隨樓價指數回落。差估署公布,去年12月份租金指數報193.3點,按月跌1.27%,連跌2個月共2.22%,當中所有類別的單位租金指數皆報跌,並以中小型單位(A、B及C類單位)跌幅較多,報197.4點,按月跌1.3%。若總計全年,租金指數仍累升3.09%。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預計,下月公布的私宅售價指數累計跌幅,相信可達雙位數字,但屬正常調整;由於一手新盤價跌量升,相信各大新盤於農曆新年後會蜂擁推出,定價克制將帶動樓價輕微回落,首季樓價仍屬整固階段,樓價仍會輕微下跌。
利嘉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私宅樓價指數自去年8月至11月已連續下跌數月,累積了一定跌幅後,發展商於去年12月以低價開售大型新盤,並錄理想銷情,早前累積的購買力再度入市,剌激樓市氣氛回暖,令樓價跌勢稍見喘定及收窄,但在中美貿易戰仍未完全解決下,首季樓價仍會偏軟,初步預計首季樓價仍有機會下跌3%至5%。
料首季續調整 跌幅或收窄
此外,美聯公布,美聯樓價指數去年同樣先升後回,最高曾升超過12%,其後由高位回落,至年底跌約8.8%,以去年全年計最終錄得2.54%升幅,有關指數最新報158.25點,今年迄今跌約1.72%。
現樓貨尾連跌4個月至4542伙
1 :
GS(14)@2019-03-29 17:30:4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148&issue=20190329
【明報專訊】立法會即將就一手空置稅討論,Q房網香港數據研究中心以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計算,截至3月26日,整體在售中新盤貨尾量僅12,730伙,較上月13,692伙進一步回落7%,已獲屋宇署批出入伙紙的現樓貨尾,由去年12月的4969伙跌至4542伙,已連跌4個月,累跌8.6%。整體在售現樓新盤未售比率跌至只有7.1%,而去年6月一手空置稅公布時,當時現樓新盤未售比率為8%。
Q房網香港董事總經理陳坤興表示,發展商為避空置稅,自然加快推售現樓單位,在發展商積極推售新盤下,今年首季新盤銷售已涉約5200伙,較去年第四季的3251伙,大增達六成,相信今年未來3季發展商仍會加快推售新盤。
以首季銷售成績推算,今年全年新盤銷售有機會超越2萬伙的高位,不單創一手新例實施以來新高,更可突破自2004年以來的15年新高。
持牌代理不足4萬人 連跌5個月
1 :
GS(14)@2019-05-03 09:04:2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599&issue=20190503
【明報專訊】儘管近期樓市氣氛轉旺,惟地產代理監管局最新統計顯示,上月代理個人持牌總數最新錄得39,710人,除按月減少152人或0.4%,相關數字亦連跌5個月,相對去年11月高峰期錄得40,142人,累減1%。業界人士指,近月市場氣氛雖有改善,但成交量不足養活全部代理從業員。
平均每4人爭一宗生意
據地產代理監管局統計顯示,截至上月底,本港個人持牌代理總數共39,710人,相對3月份錄得39,862人,按月減少152人。值得留意的是,持牌代理人數於今年2月,跌破4萬人關口,若相對去年11月錄得的40,142人高峰,過去5個月來累減432人或1%。
此外,4月份持牌代理公司數目達7079間,較3月微增1間,連升3個月,其間共增約43間。若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上月整體物業註冊量合共錄9899宗計(具體反映3月成交市况),意味平均每4名代理爭一宗生意。
業界:交投不足養活全部代理
Q房網香港董事總經理陳坤興表示,雖然近期樓市氣氛改善,但實際交投量不足以養活業界全部代理,以上月二手市場實際成交量約5000餘宗計,雖然已比去年第四季市况最差時回升,但與真正旺市相比,仍有一定距離,因而令到一些業績表現較差的代理「冇得留低」,或自行離開。陳續指,業界不乏「掛名」代理,實際上並無參與市場運作,而這類「掛名」代理的流轉量向來極高,亦是代理數目減少的原因。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