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來週中閒話三兩句(社會文化), (體育世界)

[轉自信報]由梅道去將軍澳 (作者﹕Sophie)

他駕着最新款的 BMW Z4 從梅道落花園道,上東區走廊朝東隧那一方向走去。電話響起,他一手揸軚盤,一手拿起電話,懶理其他車輛的司機對其指手畫腳。

「Hey,I am on my way!現在在北角和富對開,二十分鐘後到。得啦!要小心揸車嘛,我會啦!」掛線後,他開心地望了望工人替他從 IFC Agnes B 取回來的 flower arrangement。

二十分鐘後,他準時來到厚德邨商場對出的停車處。看着倒後鏡,一名年輕笑容甜美的少女拖着一個小男生朝他那輛銀藍色的寶馬走來。他馬上下車,笑容滿面地迎接他。

少女向小男生說:「阿杰,叫人呀!他叫 Peter。」

小男生禮貌地大聲說:「Peter 叔叔!」

他倆立時笑了出來。

「你好, 杰仔。你姊姊常常提起你。我有一盒朱古力要送畀你。你姊姊說你上學期考第三,這就當是Peter叔叔畀你的鼓勵加見面禮啦。」跟着,從車中取出一大盒Godiva,又再取出另一大盒紫色玫瑰向少女說:「 送給你!」

此時剛好有一街坊經過,低聲向少女說:「阿晴!」少女向街坊回了一聲,街坊然後向他們三個投以奇怪的眼光,再望望這輛sharp爆的寶馬,若有所想的然後掀一掀嘴角,搖了搖頭走了。

他當然看上心頭,但還是收拾心情,畢竟自己都是做大事的人。「你在這裏等我,我泊好車後走過來,然後一起上你家。」然後,他從車尾箱內拿出二個堂堂的 hampers 出來。一中一西,分別是食緣和文華東方出品。

泊好車後,電話響起。「爸的的士剛埋站。他叫媽下來幫我拿了所有東西上去。他想和你喝杯咖啡再上來吃飯,你就應酬他吧。畢竟他將來和你的關係很密切呢。他現在在商場的永富茶餐廳等你。他今日穿綠色tee、卡其褲。沒事的,我爸人很隨和。」

他到達後,有一名略胖的中年男人向他招手。 中年男人問他要喝些什麽,他就「不必客氣」的謝了。

「怎麽了,怕污糟嗎?」

他笑說不。

「我今年五十歲,我太太細我一年。你應和我差不多吧!看你保養挺好的。」

「我今年五十二歲,其實你可以叫我做 Peter。」

「那你認為你應叫我阿榮,還是世伯?」

「阿晴今年才二十四。 若果我畀個女你。就算我真的唔恨你的錢,都沒人相信。」

他已知道下面的對白,直截了當地說:「那你認為如何?」

「嗱!我並不是貪心的人。若果你想和阿晴一起,我那輛的士還有大約180萬分期……」

「明白晒……」

「等一下,我的意思是若果你真有心長久和她下去,女大女世界,結唔結婚都好,但剛才那可不是我嫁女的數目……但我都說我並不是賣……」

「得啦!畀時間我出去想想,我十分鐘後覆你……」

他走出永富,直接去停車場取車。當車駛出將軍澳隧道,電話響起,他熄了。車上東九龍走廊,向尖沙咀奔馳而去。在漆咸道一高檔會所停下,一美艷中年女人步出。

「方生,好久沒見?去哪裏來了?」

「去了將軍澳一趟,發覺不大喜歡,還是這裏適合我。Irene還在這裏做嗎?」

擁着中年女人雙雙消失於一道銅門後。


歐聯各組形勢


(短片﹕紅軍贏球出局)


A 組﹕拜仁出局﹐大快人心。波爾多近期聯賽成績下滑﹐絕對有理由相信他會像里昂留力。祖雲達斯是夜獲勝出線﹐應無問題了。

B 組﹕寫在前頭﹐禾夫斯堡應該可以力壓莫斯科中央陸軍出線。始終對嘉菲迪及迪斯高有信心。新Nedved 卡拉錫怕只能在歐霸盃再現風采了。

C 組﹕馬賽好像能夠威脅兩大豪門﹐但無奈之前的對賽成績不佳﹐再考慮到他的實力﹐與及米蘭老人們近期都返老還童﹐出線的應會是皇馬及米蘭了。

D 組﹕沒甚麼好說﹐就想不到馬體會這麼爛﹐與及波圖仍然"有貨交"。厲害。

E 組﹕早就大局而定。里昂去年欠了費倫天拿的一個人情﹐今年可以補償了。利物浦的整體實力本在這兩隊之上﹐但一時態沉衰了幾場﹐已經無力回天。排頭位的這兩隊自然想盡快解決歐聯問題﹐好能在歇冬前在自家的聯賽搶分去。又﹐早說了阿基蘭尼在紅軍不會有作為﹐小弟真的是烏鴉口呀。

F 組﹕形勢好像很混亂﹐兩大豪門好像真的充滿暗湧....但實情係兩大豪門應可順利晉級。目前的排名是﹐巴塞以8分排頭位﹐國際米蘭6分以得失球壓著同得6分的魯賓卡山﹐而排尾的基輔戴拿模就有5分。但要注意的是﹐在最後一輪巴塞和國米他倆只要守和對方便可﹔換句話說﹐兩隊underdogs倒要去主動搶攻﹐不能再像此前般穩守突擊了。再加上兩大豪門豐富的歐戰經驗﹐他們出線不會有大問題。

G 組﹕老實說這是很爛的一組。名不見經傳的羅馬利亞代表烏薛辛尼很有可能晉級複賽﹐最後一役面對排第三的史特嘉﹐將會非常好看。但無論那一方取勝﹐殺入複賽只會被人斬殺下馬。但願他們次圈的對手會是巴塞﹐而非曼聯。又﹐蘇格蘭的流浪隊不單垃圾﹐還踢得十分假十分不賣力﹐歐洲足協應當開file調查之。

H 組﹕實力和經驗的分野﹐斷定出線名額落在阿仙奴及奧林比亞高斯身上。標準烈治第一場幾乎偷雞得手﹐但接著的幾場就原形畢露。最令收買佬不爽的便是阿爾克馬爾(AZ)﹐這支昔日大打進攻足球的荷甲新貴﹐在"死肥佬"帶領下﹐竟然一場不勝﹐三個得球但有七個失球﹐嘔血呀。雲高爾轉投拜仁﹐間接害苦了兩間球會﹐又一宗雙輸慘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73

好景文化

在Monash主樓對出的一片空地,有個小型市集,當中不少由學生經營。售賣的物品包羅萬有,包括鮮花、二手書、翻版DVD!

不錯,將「好景文化」搬到Monash校園,就是來自遠東某個現代化城市的留學生的傑作。除了AV以外,最新款劇集、卡通DVD應有應有。須知道,澳洲的網路營辦商向來不願提供無限下載。如此這般,這類DVD的需求很大。丘仔還記得某店店主的一番金句:

「鍾意王家衛嘅,就睇鋼之鍊金術師;鍾意睇周星馳嘅,就睇笑園漫畫大王」

這一段使人莫名奇妙的金句,丘仔一世都記住!

在市集旁邊,有一個郵局,10年前是由來自某國的華僑經營。某日丘仔買信封,竟發現郵局售賣當年遊戲機界的超級「神物」-R4!

Monash向來主張文化文流。透過市集,讓澳洲人學會「好景文化」,不是有趣文化體驗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11

「請勿」文化

2015-11-30  TCW

「台灣的水利之父」 為何是日本人?

在台南烏山頭水庫附近,有一處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八田與一是建造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者,因為這兩件工程,讓原本是旱地、多鹽的嘉南平原變成台灣最大的米 倉。一九三○年,烏山頭水庫突破諸多技術難度,終於完工,在當時是世界第三大水庫。提出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構想是八田,完成也在他手上。他對台灣水 利工程的奠基不只於此,卻被埋沒於歷史的灰塵多年,直到近年才重見天日。後來,有人稱其為「台灣水利之父」。

當年八田與工程師們興建水庫的臨時日式聚落,經過半世紀,已是廢墟。二○一一年時,交通部原址重建四幢日本房舍,成為歷史建築園區。雖是新建,但考究。

我最近到台南,首次走訪此園區。走入八田宅的書房,在檜木與榻榻米布置的和式空間,彷彿進入時光隧道。讓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認識八田與一,對了解台灣近代歷史很有意義。

然而,一處好的硬體建築,需要適切的軟體搭配。這包括,其一,裡面該展示什麼、如何展示。若無足以匹配的軟體,建築不過是另一座蚊子館。蚊子館浮濫,是台灣現在的大問題。其二,現場館員與導覽者的素質。展品與硬體是死的,唯有經人的介縉與布置才會活出生命。

從上述兩個檢查尺來看,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是讓人失望。

尤其,讓人不解,一座不是古蹟的房子,竟處處放置「請勿觸摸」的牌子。何謂處處?舉例八田宅的書房,一個五坪空間,就放置四個小牌子,書桌、矮桌、邊 櫃……,加上現場人員每三分鐘就重複一次「歡迎光臨,請勿觸摸」。身為訪客,我真是困惑:想傳遞的是「歡迎光臨」好好享受這趟文化之旅,還是「別碰壞我們 的東西」?

旅客水準或參差不齊,但不會是多數,既然如此,為何要把防堵少數人的偏差當成正常管理程序,造成多數人不舒服?「請勿觸摸」文化不只在此地,更存在於諸多 地方,這是一種假設「旅客是水準不足」、旅客是有危險,因而刻意製造文物與訪客的距離。保持距離,省麻煩,但這好嗎?

這是施政長期「重硬體,輕軟體;重形武,輕內涵」的結果。這結果的影響是什麼?

遠的不說,我花了兩小時走完紀念園區後,還是不知道「為何台灣水利之父是日本人?」印象深刻的竟只是,他家挺有味道,一座古樸的房子。很諷刺吧。

撰文者 王文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8

東協就業具「三力」 贏在起跑點 語言、文化、地域性 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5-12-28  TWM

當台灣經濟停滯不前時,東協卻正在快速發展。想到東南亞各國力拚高薪,除了勇氣之外,還需要具備語言力、適應力、移動力。

從胡志明市,搭下午兩點的飛機,傍晚就回到台北了。」凱撒衛浴副總經理陳威志形容,到越南上班其實沒有想像中遙遠。

確實如此。勇闖東南亞,離家約三千公里,飛行三小時至四小時半,每兩、三個月回家一次,說著英語或當地語言……,這樣的工作形態,已漸漸成為許多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常態。

三十歲的黃暐婷,就是其中一例。一年前,她在曼谷就業,目前是泰國三大百貨集團之一Siam Piwat的女裝採購,負責引進年輕時尚的新品牌、發掘有潛力的亞洲設計師。

黃暐婷畢業於台北大學社工系,取得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創意管理碩士之後,曾在台北一家顧問公司上班,後來工作遇到瓶頸,決定追隨泰國籍男友,到曼谷工作。

東協人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專家認為,語言力、適應力、移動力,是海外工作必備的三種基本能力。

語言力》建立人脈

英語是必備 再學當地語

「在泰國找工作不容易,語言是最大的阻礙。」花了一年時間學泰語,最後在百貨業找到工作的黃暐婷坦言,她原本也想在曼谷找行銷及創意管理相關工作,但語言上仍有障礙。而採購工作,主要是用英語與國外設計師溝通,因此泰語門檻相對較低。

黃暐婷認為,到東南亞工作,除了英語要好,還要多學一種當地語言,才方便與人溝通。「開會時,除非與我的案子有關,他們會盡量用英語,否則都以泰語為 主。」對黃暐婷來說,無法掌握泰語,就要花更大的力氣建立人脈,並了解當地消費者習慣。所幸曼谷是國際觀光大城,百貨業以觀光客為主,讓黃暐婷有了發揮空 間。

根據一○四資訊科技發表的「二○一六年職場十大趨勢」,其中一項就是,隨著東協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效應發酵,東南亞語已經躍升為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

一○四資訊科技副總經理陳嵩榮分析,目前一○四網站上,工作地點在東南亞的,共有一七五○筆職缺,其中,九十七筆要求越南語能力、五十五筆要求泰語、三十一筆要求印尼語……。可見企業對於語言力,要求趨向多樣化。

「過去十年,上課學習泰語和越南語的民眾,約有三千多人次,近三年就占了一半。」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語言訓練組組長周秀安指出,東南亞語近年來的報名狀況明顯熱絡,而且多半以商務需求為主。

以越南語課程為例,二○○五年開設至今,剛開始每年上課人數最多不超過兩百人次,但從一二年以來,平均每年修課人數達四百至六百人次,是原本的二到三倍,甚至比法文、西班牙文等歐語人數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東協十國「各說各話」,在學語言前,必須先想好要去的國家。周秀安指出,目前最熱門的東南亞語包括泰語、越南語、印尼語等。

此外,無論是在曼谷百貨公司擔任採購的黃暐婷,或者在建設公司上班的林順曼,由於他們所在的公司擁有很多中國客戶,因此,懂中文也成了在東協工作的優勢之一。

「在全球化的時代,上班族最好忘記自己的國籍。」一○四資訊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近年來,台灣人才南進的趨勢成形,有別於過去以製造業為主,南進的第二波已轉向金融、連鎖餐飲和服務業。

適應力》提升效率

練就在地化 懂同事思惟

除了克服語言問題之外,外派到東南亞,也必須練就文化適應力。

晉麗明建議,若要到東南亞闖蕩,就必須學會「當地化」,以開放的心態和冒險精神去面對異國文化,否則很難走出舒適圈。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工作近一年的徐芳雅也認為,「具彈性,喜歡接觸不同文化」,是到海外工作的基本心態。曾留學美國的她說,即使同是黃種人,習性卻不一樣,而學習一起共事,是個重要課題。

派駐越南十三年、國泰金控越南茱萊分行總經理阮豐利,經常需要和越南央行官員打交道,深深體會到:「和越南人講話,須用當地人思惟,否則很可能會錯意。」他舉例說,越南官員會講官話,打電話詢問時,他們既不會明確拒絕,也不會明講,就說「照規定」。

然而,越南仍是人治的國家,規定有很多灰色地帶。「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讀法規,就會有落差。」阮豐利表示,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台灣人和當地同事工作時,須花很多時間往返、反覆確認,而且變數多,抗壓性要很強。

移動力》把握時間

交通頗費時 先心理建設

到東南亞工作,須具備的第三種能力是,移動力。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都地域寬廣、基礎建設欠佳,幾乎都要開車或搭飛機,即使是市區內移動,卻因塞車嚴重,往往浪費很多時間在交通上。

在越南工作六年多的王佑鑫,早已習以為常,他在胡志明市開車,一個月就開了五千公里。

目前外派東南亞,多以業務為主,更需要克服長途移動的壓力。在曼谷當鋼鐵公司業務的姚俊吉,必須到偏遠地方拜訪客戶,不僅工作時間動輒十二小時以上,舟車勞頓也是一大身心考驗。

家庭因素,也是移動力的一大考驗。陳威志認為,在東南亞工作,需要花時間適應當地生活,還須克服離鄉背井的心情。

「到東南亞工作,前面兩、三年往往是關鍵。」陳威志指出,凱撒衛浴每年招攬三、四名儲備幹部,根據過往經驗,在越南待了三年之後,大概有一半的人會選擇留下來。

「未來最大的市場,就是工作之所在。」曾出任駐印度代表、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表示,過去台灣人把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中國,打拚二十多年,累積了財富。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思考自己的戰場在哪裡?翁文祺說,答案很明顯,就是崛起中的新興國家東協和印度。

當國內經濟停滯不前,東南亞發展正當火熱,對年輕人來說,到海外工作,勢必是一條新出路。你準備好了嗎?

黃暐婷掌握至少三種語言,包括泰語、英語和中文,讓她順利在曼谷當地的百貨集團找到女裝採購工作。

東協物價高!

大馬印尼相對低

——台灣月薪4.5萬元,

到東協要領多少才相當

國家 大麥克價格

(美元) 物價倍數

(與台灣比) 需領月薪水準

(新台幣)

馬來西亞 2.01 0.79 35500 印 尼 2.29 0.90 40500 台 灣 2.55 1.00 45000 越 南 2.75 1.08 48600 泰 國 3.17 1.24 55800 新 加 坡 3.44 1.35 60750 菲 律 賓 3.61 1.42 63900 註1: 大麥克價格是指在不同的國家,可用多少錢買一個大麥克漢堡。

註2: 以主計總處104年9月底平均薪資為基準。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 整理:洪依婷東協怎求職?多元管道報你知

台灣求職網站

104人力銀行東南亞工作專區1111人力銀行東南亞工作專區

東南亞求職網站

Jobstreet(http://www.jobstreet.com) JobsCentral(http://jobscentral.com.sg)JobsDB(http://id.jobsdb.com/id)

其他培訓管道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8

SNH48為啥火不過TFBOYS?宅腐文化傳播是門技術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9/153852.shtml

導讀 : 出道早,人數多的SNH48,卻火不過TFBOYS。同樣是偶像養成,同樣來源於日本,相似的形式結果卻大不同:難道是SNH48在哪里出了問題了麽?

我們從宅腐文化傳播的角度來談一談這兩個偶像團體

題圖 / SNH48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為中國本土化大型女子偶像團體SNH48,也是日本著名偶像團體AKB48的官方姐妹團。值得一提的是,SNH48的最大亮點,即是源自於AKB48的“偶像養成”的運營模式。

說到“偶像養成”,那就不得不題同樣源於日本,運營模式與日本傑尼斯事務所更為相似的TFBOYS。SNH48於2012年10月14日正式成立,目前一共有112名成員,而TFBOYS則是2013年8月6日正式出道,由3名成員組成。

但出道更早,人數更多的SNH48,如今卻沒有TFBOYS火。同樣是偶像養成,同樣來源於日本,這些相似之處讓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難道是SNH48在哪里出了問題了麽?

SNH48最新網絡綜藝《國民美少女》首期就突破了1600萬次點擊

從知乎相關的對比討論,還是微博上粉絲的表現,不難發現只要一談到TFBOYS一定會聊到“腐女”,也就是所謂的CP粉,而SNH48的粉絲大多數都是“偶像宅”,男性尤為突出。同樣作為二次元文化中堅力量的“宅”和“腐”,卻造就了TFBOYS與SNH48人氣懸殊的現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背後的粉絲文化傳播邏輯。

TFBOYS——“腐女”當道

嚴格來說,TFBOYS所謂的“腐女粉絲”,大部分是一群被腐文化的影響的三次元,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就是“泛腐女”。可能她們並不了解耽美或者BL,卻熱衷於CP配對,在腐文化與大眾交融的過程中,其核心並沒有作出太大改變。

這也證明了,來源於二次元的腐文化,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在還沒有徹底火起來的2014年3月,TFBOYS早就被阿姨粉們玩壞了

從腐女們的反應看,TFBOYS存在所謂的“CP感”,尤其是“男生學園自習教室”的系列小短劇中,隔著屏幕都能聞到“腐”的氣息,無論是官方是有心還是無意,TFBOYS的腐向文化非常濃重。

而中國追星族中流砥柱,也大多是這群喜歡湊CP的“泛腐女們”。由於兩者人群屬性高度重合,以致於TFBOYS的人氣最終在2014年6月爆發,這軍功章不僅有經紀公司的一小半,更有腐女的一大半。

SNH48——“偶像宅”堆砌的粉絲經濟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核心向的宅文化,由於對個性化的需求,會不斷分化出新的亞文化。越是核心向的宅文化,越是不容易被大眾接受。所以大眾領域的“宅”,和二次元領域的“宅”其實已經成為兩個東西,前者更偏生活狀態,後者更偏強調一種精神或者愛好。

SNH48與宅男粉絲們在握手會現場

其次,並不是所有的宅男都喜歡三次元偶像,SNH48的粉絲更願意稱自己為“偶像宅”,而這種細化的分類也是從“禦宅文化”中分化出來的。而“禦宅文化”的核心就是更加個性的“自我標簽化”,偶像宅的稱呼,也是追星的宅男們為了追求個性,給自己貼的獨特屬性標簽。

TFBOYS與二次元有明確的界限

但是這種個性化帶來的負面效果就是“排外”,比如2014年爆發的TFBOYS滾出A站事件,宅男們對TFBOYS的集體抵制,也證明了禦宅族對帶有其它領域標簽文化的排斥心態。所以,只有海量的屬性選擇,才能滿足宅男們追求個性的心理。

SNH48這群美少女們之所以能吸引一大批宅男的關註,主要原因就是SNH48的組合構成非常符合“禦宅文化”的分化邏輯:

|成員標簽化個性化

在成員選拔的過程中,SNH48更註重成員的“個性”。而成員也會相應地給自己貼上一些標簽,如“中二美少女”,“聚光燈美少女”,“陽光美少女”等等獨特的標簽,現在這種細分的屬性標簽跟成員人數一樣,一共112種。

|成員是可以補充的,理論上說可以到達無人數上限

SNH48的成員是一批一批地選拔出道的,從成立到現在,SNH48在4個時間點推出了5個不同的隊伍,最新的“五期生”是2015年12月4日出道的。如果再跟隔壁日本AKB48數百人的規模來看,這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總體來說,SNH48是一個偶像長尾合集,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將一個團體無限分化。目前看來,112種不同屬性偶像的存在,大大滿足了“偶像宅”的個性化需求,總有一個成員能成為某一個宅男心中的那個偶像。

宅腐文化,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氣曲線

在深入了解TFBOYS和SNH48的粉絲之後,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其百度指數為何會有這樣的走向。

SNH48與TFBOYS百度指數曲線對比

拜女性熱衷於安利所賜,腐文化在女性間的傳播力非常強勁,也更容易被三次元女性所認可。所以TFBOYS在出道8個月的時候,通過借助“媽媽粉”的自主安利行為,一舉獲得了大眾的關註。比如說這段時間最火的《太子妃升職記》,當芃哥被掰彎之後,腐女的高潮帶動了大眾的高潮,相對宅文化而言,腐向作品的爆發力更強。

而二次元屬性更濃重的SNH48,偶像宅的安利行為則表現得內斂得多,也更不容易將這種文化傳播到大眾領域。由於宅文化的分化特性,SNH48的粉絲們並沒有具備主動向大眾領域安利的先決條件。故此,作為宅男偶像的SNH48,從正式出道到現在長達3年的時間里,卻擁有一個非常平緩的,穩中有升的人氣曲線。

所以雖然都是偶像養成,但由於SNH48和TFBOYS的粉絲社群傳播邏輯完全不同,於是造就了今天這個局面。SNH48的粉絲特性,同時也廣泛地存在於二次元領域的相關IP當中,二次元粉絲的行為將會對IP造成何種走向,ACGx將會持續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22

山水文化1486筆核銷轉增收入作罷 保殼“財技”末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1003.html

山水文化1486筆核銷轉增收入作罷 保殼“財技”末路?

一財網 陳楚翹 2016-01-19 13:59:00

歲末年初,*ST公司為保殼各有高招。而山水文化的1486筆負債核銷轉增收入受到交易所三度質詢,最終只能作罷,下一步又該怎麽保殼?

2015年最後一天, *ST公司各自為保殼奔波。或是出售資產,申請破產重整,或是獲得財務補助,得到債務減免。然而類似於山水文化 (600234 SH)這般,通過核銷1486筆應付賬款,轉增營業外收入 1301.74萬元,並以此避免ST的公司,確實不多見。

不過,交易所對於該筆核銷負債並不“買賬”,上證所對此已經進行了三次監管問詢。 1月19 日,公司宣布暫緩核銷程序。公司問詢回函中表示,需進一步確認債務 “確實無法支付”的原因,出現時點,及核銷時點。並與律師,會計師溝通一致後,再重新履行核銷審核等相關程序。

本次應付賬款核銷未果,導致公司 2015年度業績預計虧損1091萬元。公司由於 “三連虧” ,進行了 ST風險的提示。前後相反的審計師專項意見,也再添質疑聲。一位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即使是出於獲利目的,一般我們不主動核銷應付賬款。原因之一是在公司運營中,允許有長期應付賬款存在的空間;二是專業機構把控嚴格,不允許公司主動核銷。 ”

被核銷的1486筆負債

2015年 12月31 日,山水文化在房地產業務轉型未 “定音” 的情況下,做出了核銷長期應付賬款的決定。 1301.74萬元的應付賬款均來源於山水文化前身太元天龍集團,並且多數來源於2007年之前的多筆債務。1486筆債務涉及應付賬款金額從180元-10 萬元不等,債權人有上1486人之多。

公司因為本次核銷負債的財務操作,轉增的營業外收入達到 1301.74萬元。再加上公司自有房屋租賃業務年底結轉的租金收入,山水文化業績在 2015年度扭虧幾乎是沒有疑問的。

上證所卻對該筆債務核銷多次問詢,山水文化在上證所問詢回複中亦多次提及核銷應付賬款的原因。回函表示,該筆債務在移交至公司後,債權人一直未對公司進行追討,公司也未曾主動支付。目前債務賬齡均超過5年以上,法律訴訟時效已過,債權人已發不受法律保護。也有專項法律意見書認為,山水文化在法律上承擔上述債務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一方面,山水文化認為其應付賬款“確認無法支付”的原因是部分債權人工商資料無法索引。公司成立資產清算、債務核查小組對資產進行全面清查。調查結果顯示,債權人公司(個人)1486家中工商狀態顯示1202家為吊銷、吊銷未註銷、註銷、破產、停業或者已無信息;284家顯示存續。

然而有律師卻認為在山水文化有上千名債權人的情況下,律師事務所出具低風險專項意見並非萬全做法。

一位律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談到: “如果具備法院對於負債的判決文書,公司主動地核銷負債的行為會更加穩妥。在賬款未償清的情況下,公司作為債務人的角色很被動。只有被動地等待債權人起訴,並通過法律判決債務無效。而目前的情況是,山水文化核銷債務涉及的債權人有上千名,我不認為這種穩妥的做法能夠實現。”

“另外,在大多數債權人工商狀態無法索引的情況下,公司就確認債務無法支付,這種做法本身缺乏嚴謹性。”上訴律師表示,即使債權人工商信息註銷,或是破產,其公司股東,破產清算小組等利益相關者也有追償權利。不能簡單地因此主觀上確認應付賬款無法支付。

“財技”末路?“意見相左”的專項意見

上證所三度問詢之後,公司決定不在2015年度進行應付賬款核銷。由於核銷債務進程暫緩,公司預計2015年度凈利-1091 萬元,並且公司進行了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的提示。

值得註意的是,審計師並非 “一票否決” 本次債務核銷方案。

去年 12月31 日,在審計師曾首度出具的專項意見中,審計師認為公司核銷債務的財務操作合規。首份專項意見《關於山西廣和山水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核銷應付款項的專項意見》顯示, “我們( 審計師)認為,山水文化經過經過恰當的內部審批程序,核銷長期掛賬的應付賬款。山水文化將無法支付的款項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的會計處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正是審計師出示的該專項意見,成為了公司回複問詢函的“擋箭牌”。公司在回複上證所受封問詢中,曾引用專項意見表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規定,確認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按其賬面余額,計入營業外收入。”

然而,在上證所“不舍”地三次問詢後,1月19日,審計師再次出具了“不同”的專項意見。

1月19日,審計機構發布的《關於山西廣和山水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有關核銷長期應付款事項的問詢函(三)》的專項意見顯示,對本次核銷的 1486筆應付賬款,上市公司沒有進行過全面的資產、債務的核實工作以及核銷程序。山水文化 2007年、2010 年沒有核銷 1486比應付款項的行為,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謹慎性與公司會計制度。

對於前後意見不一致的專項意見,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交易所對核銷情況進一步追問的情況下,審計機構沒有做好進一步信披的準備。該人士表示,“在各方證據齊全的情況下,公司核銷長期掛賬的應付賬款是合理的。上市公司實際操作中,也有這樣的案例。但是山水文化應付賬款大額,且涉及企業眾多,賬務核銷需要從長計議,且需要逐一核實是否符合註銷條件。"

山水文化在沒有進行全面核銷程序,債務核實的情況下,提前宣布對應付賬款核銷,並且審計機構曾出具了合規的專項意見。上訴人士對此談到,"目前國內審計機構風險控制水平參差不齊,交易所的問詢或許是對上市公司財務制度的再次把關。”

值得註意的是,山水文化在2015年第三季度曾進行過類似的財務操作。據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在 2015年第三季度已經核銷的應付賬款達 594.42萬元。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34

【文化解碼】 拆了造,造了拆,有啥收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670

文化解碼 拆了造,造了拆,有啥收獲? 狐埋之狐搰之,用力多而見功寡。

近日,某市一條默默無名的小馬路,上了報紙的要聞報道。這條只有三千余米長的小路,一邊是居民住宅;一邊是高壓電線帶,即市政部門俗稱的“高壓保護走廊帶”。區里牽頭聯合街道各部門,將“高壓保護走廊帶”內約13萬平米的違法建築全部拆除。我正巧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小區,十余年來,親眼目睹這“高壓保護走廊帶”內亂搭亂建、層層轉租,搭建成一塊塊倉儲、物流、加工、住宿、銷售、汽修、辦公等各類生產經營活動場所,其間還有無證的食品加工;三千余米長、百來米寬的“高壓保護走廊帶”,居住著數百戶居民,到處是吃、住、經營“三合一”的群租群居。現在區里表示:“拆除違建後,將恢複原有性質,全部種植綠化”,“該地塊將還綠於民,變身為市民休閑、娛樂、運動的城市公共綠地”。這一舉措引來周圍居民的點贊,大家都說這是政府部門在2015年完成的一項最有意義的利民工程,是區政府的一項最好的政績。

看到這些報道,又聽到居民的稱頌,我想起史家呂思勉寫的一條劄記——《屯田之弊》:

“屯田之效,莫著於後漢之末。以是時海內雕敝已甚,野無可掠,即擁兵者亦多‘無敵自破’,故群思致力於此;而又有嚴明之上以督之,故其效易也。然《三國·魏誌·袁渙傳》言:‘拜為沛南部都尉。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渙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太祖從之,百姓大說。’然則是時之屯田,有強民移徙者矣。安知其非故有業之民哉?蓋欲見屯田之功,即不恤廢其舊有之業也。蘇軾曰:‘今有人為其主牧牛羊者,不告其主而以一牛易五羊。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蓋官之所謂功,如是者多矣。此政事之所以難言,亦考績之所以不易也。”(《呂思勉讀史劄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歷來論述曹魏屯田的史書,多會引用《三國·魏誌·袁渙傳》這條史料,用來證明當年曹操推行屯田時,曾有經辦的官員強制招募“屯田客”來屯田,結果“民不樂,多逃亡”(如韓國磐《魏晉南北朝史綱》)。呂先生讀此史料時,卻追問:“屯田客”如果無田可耕,怎會“不樂,多逃亡”呢?他推論:袁渙既然說“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那麽,這些招募來的“屯田客”一定有不少是“有業之民”,他們原本就是有田可耕,所以才會有“不樂”而“逃亡”的事情。那麽,何以要將“有業之民”強制招募為“屯田客”呢?那一定是官員“欲見屯田之功,即不恤廢其舊有之業也”。這豈不是蘇軾所說“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的翻版嗎?呂先生由此聯想到,所謂“官之所謂功,如是者多矣”,這也是“政事之所以難言,考績之所以不易”的真實原因。他感慨:“天下之弊,莫大於名實之不副!”

回到上文“拆違”話題。按照現有城市規章,“高壓保護走廊帶”是禁止設立任何生產經營場所或人口居住的;故規劃部門也總是將此類地帶規劃為綠化地帶。換言之,這一地塊原本就是綠化地帶。但十余年來,它為何變成了違章違法的經營場所呢?後來,該地發布過一個“課題”,表示來年“統一停止街道招商引資,這是硬任務,沒有例外”。為何要停止街道的招商引資?據權威人士稱:街道招商引資有其歷史發展的緣由,但在新形勢下,從全局工作看,街道招商引資弊大於利。

毋庸諱言,當年街道的招商引資源於GDP大於一切的情結。那年頭,招商引資往往是街道官員的“重中之重”;能增大地方的GDP總量的,能最大程度完成招商引資的,就是最大的政績。這麽說就相當明白了,這條“高壓保護走廊帶”之所以變成亂搭亂建、違規違法的生產經營場所,似與基層幹部招商引資有關。一方面違規違法地開發這個“高壓保護走廊帶”,一方面高調“招商引資”,增加了地方的GDP總量……這,豈不是蘇軾所說“一牛之失,隱而不報,五羊之獲,指為勞績”的翻版嗎?

有一個成語叫“狐埋狐搰”,說的是狐貍生性疑慮,自己埋藏好的食物,生怕被其他動物偷走,不時要回過去扒出來看看;看後,又要費一番功夫再把它埋好。如此循環反複,自然是用力多而見功寡。

細想想,我們這些“人”號稱是萬物之靈,但有時的所作所為又何嘗顯得比狐貍高明一點呢?前任官員辛辛苦苦地招商引資,在當年誰不承認這是他的政績?後任官員辛辛苦苦地拆違複綠,重建綠化帶,這當然是大家稱頌的一個政績。然而,拆了造,造了拆,除了增加GDP,我們還收獲了什麽呢?豈不又是“狐埋之狐搰之,用力多而見功寡”的翻版?

(作者為華東師大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56

紅包文化的背後,農村互聯網正在悄然改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5/154246.shtml

導讀 : 紅包文化盛行的背後,折射的只是農村買賣電商化、娛樂線上化、返鄉創業等等被被悄然改變的一角。

在近兩年的微信紅包和支付寶紅包的洗禮下,許多農村人的跨年方式從看春晚變成了搖一搖、集五福,互相的問候從“你吃過了嗎”到“你搖到了嗎”?

這幾年,隨著農村通信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信息化快速發展,互聯網深入鄉村帶來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農村生活方式和文化也隨之悄然改變。紅包文化盛行的背後,折射的只是農村買賣電商化、娛樂線上化、返鄉創業等等被改變的一角。

買賣方式電商化

可以預測,不出兩年,電商交易在我國的大部分農村將成為人們生活必備技能。目前,通過京東、淘寶來購買生活用品已經越來越被農村人所接受。從當地有什麽買什麽到想要什麽上網買;從農產品土特產等人來買到上網主動尋找買家。交易方式從點到點變成點到面,這是農村交易發展的趨勢。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農村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但目前縣域零售業相對落後,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在本地,消費者可能要面臨“買不到”、“買到貴”、“貨不正”等問題,網絡渠道的普及恰好解決了這方面的需求,農村消費者可以和城市消費者一樣,享受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多樣化、性價比好的產品,且隨著物流的布局,貨物在路上的時間將大幅縮短,越來越多消費者享受到送貨上門的服務。

中國市場的電商滲透率已經是世界領先,縣域購物的勢頭增長更是猛烈。來看一組最新的數據,2015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去年的前10個月網絡零售總額已達2.95萬億元。阿里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2014年縣域移動購物金額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250%,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下,面向農村的電商服務更加多元化。從幫助農村消費者購買產品,到幫助他們出售產品,農產品的出售渠道增多。新華社在今年的春節報道中,就舉了一個例子,山西省晉中市張蘭鎮張村村民張風林春節前用幾百斤玉米從一家名為“田農寶”的以糧換物網站上換回了一部新手機。“我既買了東西還從網上賣了糧食。一斤玉米的價格還能比市場收購價高出1毛2分錢,互聯網真是個好東西。”

幾年前,京東、阿里巴巴、蘇寧、京東就相繼高調提出“互聯網+農村”的戰略。京東主動接入農業部的“信息進村入戶”項目,直接對接全國農村信息服務站,將其作為網絡代購點,以及農村物流的配送站和自提點,希望用“縣級服務中心”模式來撬動農村市場。阿里則展開淘寶下鄉運動,打造一個“消費品下鄉、農村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體系,並提供包括金融在內的綜合服務。蘇寧雲商2015年計劃建成15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並計劃在5年內建立一萬家,深入全國鄉村,從渠道建設層面打通“農村電商”。這些布局無疑加速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娛樂方式線上化

互聯網為農村帶來的,除了交易方式的轉變外,影響最大的還是娛樂方式的改變。互聯網帶來的海量資源和信息,填補了因為娛樂設施缺乏而導致的精神空虛。上網瀏覽新聞、玩網絡遊戲、看電影、聽音樂、看小說成為越來越多農村人的休閑方式。

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娛樂正在侵占農村移動互聯網市場。農村居民對於移動端的新聞資訊、小說、微博、購物網站、生活服務網站、軟件下載、地圖、音樂、視頻、圖片、博客、遊戲、社交等類型的應用使用率越來越高。

但對於農村網民而言,泛娛樂化功能的過於普及不一定是好事,說明在他們眼中互聯網尚未從單純的娛樂工具轉變為可提供多元服務的應用平臺。當城市人的興趣已經從基於信息獲取和溝通娛樂需求的個性化應用,發展到與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等深度服務,習慣用手機購物、買機票、預約出租車時,絕大多數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依然停留在打遊戲、看新聞、看小說的階段。

返鄉創業風開始吹起

在涉農電商的帶動下,農村成為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必爭大市場。在馬雲“涉農電商未來會是一片藍海”的論調下,這兩年各大電商在農村的布局都是大手筆。布局的背後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撐。

農村電商的市場前景被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生認可,可以預見,在農村電商的帶動下,大批的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將回流到農村,回到家鄉參與農村電商服務站、物流等環節的建設。

且去年年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鼓勵輸出地資源對接輸入地市場帶動返鄉創業。原本從農村出城,到現在的年輕人選擇性回到農村,人才開始反流。

未來,對於互聯網+農村新型商業模式的探索將會帶動更多的人才向農村流動。

未來發展還靠通信建設

農村這些在互聯網應用下形成的轉變無疑是讓人欣喜的,在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轉變是大勢所趨。但是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仍然在加大加深,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1.86億,與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萬。目前城鎮地區與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分別為64.2%和30.1%,相差34.1個百分點。農村地區10-40歲人群的互聯網普及率比城鎮地區低15-27個百分點。

這串數字說明很多問題。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城鄉經濟發展的“二元結構”,在大力支持城市建設的同時,導致部分農村地區網絡使用基礎建設薄弱,村民網絡基礎知識匱乏,從硬件和軟件上都限制了農民對互聯網的使用。

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推動了互聯網的使用普及,但如果硬件設施不改善,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鄉之間的互聯網發展差距肯定會進一步擴大。目前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就是農村在通信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關於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推進全光纖網絡城市和4G網絡建設,2015年網絡建設投資超過4300億元,2016—2017年累計投資不低於7000億元,總投資1.13萬億建設網絡,還將實現農村4G全覆蓋。

各大通信商也在解決接入設備的問題。在整體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電信運營商通過對農村地區硬件和網絡的完善來帶動農村地區市場的增長成為趨勢。比如移動就在大力推動農村4G網絡建設,和各地政府合作打造村村通高速信息網絡,打通農村信息通信的最後一公里。

只有在硬件和網絡完善的基礎上,未來互聯網才能帶給農村更大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99

文化產業如何發展?互聯網眾籌或成重要推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5/154413.shtml

導讀 : 文化產業本身蘊藏著的巨大的發展潛力。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越來越受到國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打造文化大國和文化強國已經成為各界的共識。互聯網的無孔不入讓文化產業有了一個獲得更多發展活力和發展動力的機會,同樣讓文化產業獲得了一個迅速改變自身,完善自我的機會。從來都沒有哪個產業會與互聯網有著如此緊密的天然聯系,從來沒有哪個產業與互聯網行業結合得如此徹底而又迅速。

互聯網+文化以一種潛移默化的速度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微電影、網絡遊戲、網絡文學、手機遊戲、網絡大電影等“互聯網+文化”的形態不斷出現。這些不同的文化形態在豐富原有文化內涵的同時,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文化產業本身蘊藏著的巨大的發展潛力。

互聯網與文化深度融合,文化形態拓展加速

互聯網與文化的深度融合並非一朝一夕,早在十幾年前,互聯網便開始與文學開始了融合,網絡文學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這些網絡文學大神的作品至今仍被眾多讀者津津樂道。網絡文學的火爆折射出互聯網與文化之間的那種天然而又緊密的聯系,而網絡音樂、網絡遊戲、網絡視頻、網絡遊戲更加豐富了“互聯網+文化”的類型。

互聯網在與文化產業發生深度融合的同時,也顛覆了文化產業原有的結構,極大豐富了文化產業內涵,並開始逐步形成了全新的文化產業鏈。互聯網改變了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同樣在改變著互聯網。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我國共有1600億元資金湧向文化產業,其中最顯著的現象就是互聯網企業對文化企業的並購。預計到2016年底,我國文化產業中的互聯網文化產業占比將達到70%。

融合速度的加快讓文化產業的內容產輸出更加多元化,文化產業的推廣渠道更加多極化,文化產業的合作途徑更加拓寬。文化形態的迅速拓展萌生了很多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新經濟模式,這些新的經濟模式在對文化產業產生良性驅動的同時,更加深入地影響著文化產業,並開始產生出全新的文化發展形態。

新經濟模式催生新的發展業態,文化眾籌萌發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與金融行業融合的產物,它的發展同樣與互聯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互聯網金融在打破傳統金融行業格局的同時更是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了互聯網+的更深更廣的領域。而由於文化產業早已與互聯網產生了深度融合,所以互聯網金融進入文化產業似乎有些理所當然。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金融進入文化領域的方式似乎與它進入其他行業的方式並不是特別相似,互聯網金融進入其他行業的方式通常是以最為直接的資本進入為主,資本進入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高收益,並不會夾雜太多資本之外的“軟性因素”。利潤至上成了互聯網金融進入到文化產業以外行業的主要標簽,獲取較高的利潤和收益是互聯網金融之所以會出現在家居、外賣、體育、健康等諸多傳統行業的主要考慮因素。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軟性產業,它的身上附加了太多的東西,很多人投資文化並非單單是為了獲取收益,在獲取收益的同時人們同樣想要獲取到一些額外的收益,這些收益當中有投資者對於文化產業的情懷,有投資者對於某位明星的追捧,有投資者對於某個電影角色的喜愛……於是,與文化產業緊密相連的互聯網金融開始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出現——文化眾籌成了滿足投資者和項目方共同需求的最佳切入點。

於是,以文化眾籌為大概念的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新經濟模式開始出現。文化創意、網絡大電影、網絡遊戲等形式的文化眾籌載體開始出現。淘寶眾籌、京東眾籌、聚米金融等文化眾籌主題的平臺開始出現,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和投資情懷一時間被迅速激發。文化眾籌以一種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時間內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行業,由此衍生出來的文化眾籌同樣有著非常深的內涵。文化眾籌不僅包括時下較為火爆的影視眾籌,同樣包含以民宿、個性化電影院等為代表的旅遊眾籌,還包含體育眾籌和綜藝眾籌等。這種視角下的文化眾籌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影視眾籌為代表的小文化眾籌,而延展到以影視、旅遊、體育和綜藝為代表的大文化眾籌。以大文化眾籌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金融無疑將會成為“互聯網+文化”迅速發展的力量源泉。

文化眾籌或將主導未來互聯網+文化發展

文化眾籌一經萌發便獲得了各界的關註,這或許只是一個開始。而作為文化眾籌的一個重要方面,影視眾籌的突出表現更是讓人們看到了文化眾籌未來的發展潛力。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影視眾籌市場的融資額度已經突破了億元大關,而大文化眾籌的融資額度則更加可觀。從這個方面來講,文化眾籌或將成為主導未來“互聯網+文化”發展的主要力量。但是,文化眾籌主導未來的“互聯網+文化”發展並不僅僅是由於這個原因,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1、文化眾籌的人文情懷與互聯網文化產業有著天然聯系。《大聖歸來》的片尾打上了參與眾籌者的名字,讓我們看到了參與文化眾籌的投資者們除了能夠獲得收益之外,更加能夠獲得一種超脫於收益之外的東西,這種東西與其說是參與文化眾籌獲得了一種文化福利,倒不如說是項目方回饋給投資者的一種人文情懷。

在一般的投資關系中,利益驅動是促使投資者和被投資者達成一致的關鍵。而在文化眾籌中,情懷似乎成了利益驅動之外另一種能夠促使投資者與被投資者達成一致的關鍵因素。文化眾籌當中夾雜著的這種人文情懷成了它能夠主導未來“互聯網+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縱觀目前在淘寶眾籌、京東眾籌、聚米金融等眾籌平臺的項目可以發現,這些文化眾籌平臺上眾籌成功的項目或多或少地都能夠看到一絲人文情懷的影子。而眾籌這個概念本身也有一些人文情懷的味道在里面,投資情懷遠比投資項目更加有人情味。因此,文化眾籌的人文情懷註定了它將會主導未來的互聯網文化產業的發展。

2、互聯網文化產業本身的市場屬性需要通過文化眾籌進行前期檢驗。“互聯網+文化”產業讓原本以傳統媒介為主要傳播渠道的文化產業從紙媒、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轉移到了以互聯網為主的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這種媒介讓互聯網文化產業本身便能夠借助互聯網的共享、開放的特性進行前期試水,減少盲目投資造成的風險。文化眾籌作為互聯網文化產業試水的一個重要途徑,必將成為未來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導因素。

《大聖歸來》通過影視眾籌在獲得拍攝資金的同時,一樣檢驗了市場,贏得了關註;《小時代4》通過阿里娛樂寶的形式進行眾籌,在成功贏得原著粉絲關註的同時,在開拍之前便試水市場;在聚米金融大文化眾籌平臺,網絡電影《監靈神探》上線不到48分鐘內即被秒搶,同時由騰訊資深設計師、QQ空間代言人“鵬飛姐”參演的電影《靈魂罪男女》在短短3小時內即眾籌成功,同樣檢驗了整個市場的反映……這些文化眾籌成功案例無不說明文化眾籌正在充當互聯網文化產業試金石的角色。

同以往影視投資前期缺少真實的市場檢驗相比,通過文化眾籌對需要投資的項目提前一輪進行審核的基礎上再進行一次市場檢驗能夠讓互聯網文化產業投資更加靠譜,收益更加能夠得到保障。所以,從互聯網文化產業的風險把控上需要文化眾籌進行前期檢驗,從這個方面來講文化眾籌同樣將會成為未來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互聯網文化產業受眾廣泛,迫切需要文化眾籌積累用戶。互聯網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產生的一個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文化產業能夠借助互聯網龐大的受眾獲得更為廣泛的影響力。如果通過一種途徑將這些有意向的用戶聚攏到一起,並調動這些用戶的積極性進行傳播,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文化眾籌在利用項目本身的吸引力吸引用戶參與的同時,更是發揮了用戶的自傳播力量,積累到了更多的用戶。

以眾籌的形式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並滿足用戶對於項目的一些隱性的權益需求,不僅能夠借助互聯網增加項目對於用戶的影響力,而且能夠借助互聯網共享、開放的優勢最大程度上傳播眾籌項目,讓融資項目獲得最大程度上的傳播,並以此來積累用戶。因此,通過文化眾籌的互聯網屬性最大限度地傳播眾籌項目,並以此來為項目積累早期的原始用戶,是文化眾籌必將成為互聯網文化產業主導因素的關鍵。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並不是文化眾籌迅猛的發展速度造就了它必然會成為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的推手,而是文化眾籌與互聯網文化產業的天然聯系、互聯網文化產業亟待需要市場檢驗、互聯網文化產業需要文化眾籌積累用戶等潛在因素最終決定了以影視眾籌、文化創意眾籌、文化旅遊眾籌等大文化眾籌為主導的互聯網金融將會成為未來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不可否認的是文化眾籌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文化眾籌面臨的巨大挑戰,但未來可期

文化眾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特別是與互聯網產生深度融合之後,人們對於它更是充滿了期待,而只要解決了如下問題,文化眾籌或將能夠大有可為,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風口。

第一,法律問題。作為一種涉及到經濟利益的項目,文化眾籌被人飽受詬病的一個問題就是法律監管的缺失。而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缺少一部比較有針對性的法律對眾籌進行較為嚴格的規範和管理。盡管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諸多網站都在開始涉足眾籌,但是由於缺少最基本的法律監管讓他們正在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

第二,眾籌平臺的背景問題。目前,國內很多眾籌平臺較為獨立,並不能夠與電影制作公司建立良好的聯系。這就導致很多在眾籌平臺上眾籌成功的項目無法進行落地,投資的收益也就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只有解決眾籌平臺的背景問題,將眾籌平臺與影視公司建立較為緊密的聯系,將每一個眾籌成功的項目都能夠真實落地也是現在眾籌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專業性問題。很多文化類的眾籌項目被放到了聚合型的眾籌平臺上進行眾籌,由於這些眾籌平臺缺少專業性的知識,對眾籌項目缺少較為專業的平臺導致很多質量不高的項目在網站上線進行眾籌,導致眾籌平臺上的項目泛濫,投資者的利益也無法得到保障。對於項目方來講,由於這類眾籌平臺缺少較為專業的行業背景,盡管在眾籌平臺上獲得了眾籌成功,但是等到項目真正實施的時候,這些眾籌網站卻無法給項目提供較為專業的資源支持,導致項目在落地實施的過程中舉步維艱。

文化眾籌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讓它依然受到外界質疑,而隨著大文化概念的逐漸興起,文化眾籌的概念也在逐漸豐富起來。以聚米金融為代表的文化眾籌平臺,對項目方實現了上線項目全部眾籌成功的業績,對用戶則通過嚴格的風控實現穩健的收益,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實現了較快發展,淘寶眾籌旗下娛樂寶則跟保險業務捆綁,實現了風險可控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參與豐富多彩文化眾籌項目建設的渠道。可以預見的是,以上三個問題如果能夠獲得解決,那麽這樣的眾籌平臺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投資者和項目方的利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文化眾籌”,只有這樣才能將文化眾籌真正打造成為下一個互聯網金融的風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65

【直击新三板】华强文化定增受追捧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2/t20160226_767318.htm

 尽管“熊出没”仍是当下最强的少儿动漫IP,但对华强文化旗下另一品牌“方特乐园”尚未形成良好辐射,来自政府的优惠补贴在公司营收中占很大比例。能否打造出全新的接力形象,并将其引入方特乐园,是华强文化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张伟靖/文 

  本文刊载于《新财富》2016年2月号

  1月16日,《熊出没之熊心归来》首日公映,票房达到了5600万元,获单日冠军。此前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的纪录是3280万元,创下这一战 绩的是同一系列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熊出没”系列大电影曾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以2.47亿元和2.93亿元的超高票房成绩,先后两次刷新 当时国产动漫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

  在熊大、熊二受到观众热捧的同时,其所属公司华强文化(834793)挂牌不足一个月也迎来了各路大腕资本的加盟。1月15日,华强文化发布股 票认购公告,以29元/股向14位投资人发行不超过426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35亿元,以2014年每股收益计算,增发市盈率为 16.29倍。

  经过6年的筹划及排队等候,华强文化最终放弃创业板,在新三板完成了与资本的对接,新增投资者中包括新华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重量级文化产业投资资本。

  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虽然华强文化拥有目前最强的低龄儿童动漫IP“熊出没”,但从其营收构成来看,最主要的业务为旗下另一品牌—方特系列科技主题公园。

  华强文化最初是一家数字化设备研发生产商,1998年进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研发和生产。到2000年左右,其开发的数字电影系统、环幕电影系统等已经远销欧美、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华强文化从主题公园的技术提供者转型为经营者,2007年10月建成第一座大型主题公园—芜湖方特欢乐世界,该乐园2015年进入亚太地区TOP20主题公园排名。截至目前,方特系列主题公园已达到16家,预计2016年将增至20家。

  在中国,主题公园的拓展因与地产如影相随而受到多方诟病。为摆脱地产绑架,华强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从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中探索产业发展模式,试图建立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的经营理念,以及“创意、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从布局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华强文化的业务架构与迪斯尼的版图最为相似(附图)。作为全球最大的主题乐园品牌,迪斯尼已有60年历史,其成功的秘 诀可以归于当年创始人迪斯尼先生的一席话:“迪斯尼乐园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完成的项目。它应该是一个一直在发展的,一直能够增加新元素的地方。”数十 年来,米老鼠、唐老鸭经久不衰的同时,迪斯尼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的超级动画IP,从电影出版到服装玩具、再到主题乐园,正是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动画形象造就了 享誉全球的文化巨人。

  再回头看华强文化,旗下两大品牌“熊出没”与方特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相互辐射。动画连续剧《熊出没》自2012年初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 出,成为小朋友喜爱的动画形象,彼时,另一超级IP喜羊羊已垄断电视屏幕多年。2009年,《喜羊羊》开始推出大电影,首片票房过亿,接下来的三部《喜羊 羊》大电影票房连续攀升,成为“国产动画片霸主”。但到2013年,《喜羊羊》票房开始下滑,2014年,《喜羊羊6》仅获得8620万元票房,同期《熊 出没》大电影启动,获得2.47亿元的超高票房,彻底完成了交接。2015年,喜羊羊未再现身大屏幕。

  “熊出没”取代喜羊羊成为最强少儿动画片也已有3年历史,华强文化能否打造出全新的接力形象,并将其引入方特乐园,形成良好的相互带动,将成为未来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三线城市布局+高额政府补贴

  尽管华强文化“科技+文化”的模式已获初步成功,并打造出一个国内领先的动画IP,但从其公开财报来看,距离“以创意为核心竞争力”尚有一段路程。

  与其他大型乐园相比,华强文化旗下的方特主题公园在数量的扩张上无人可及,且基本设在二三线城市。兴建大型主题乐园能够引入旅游消费人群,从多 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因此地方政府对此类项目一般持欢迎态度。文化产业属于政策鼓励的新兴产业,与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对优秀项目的需求度更高。而华强 文化是从技术设备提供商转型而来,在硬件的建设中自然有绝对优势,因此方特主题乐园在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商业模式,通过不断复制扩张版 图。

  在华强文化的收入结构中,来自政府的补贴与税收优惠占了很大的比例(表1)。公开信息显示,华强文化共获得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超过50亿元,在税收上也同样享受高额优惠。

  在高额政府补贴的驱动下,方特主题公园得以超速扩展,成为数量上最占优势的品牌。不过,从游客人数可以看出,与国内其他几个大型主题乐园相比,其运营尚有一定差距(表2)。

  主题公园在开发初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但后续运营则更加依赖于公司内力。通过新三板与资本市场打通后,华强文化获得了新的资金驱动,不过,最终发展比拼的依然是公司的创意与运营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