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有買貴無買錯,高增長企業理所當然擁有高PE??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586

事情做得七七八八,今日終於可以放一天假~

友人最近常向我推介一眾熱炒內需股。劣才一向怕人多,又膽小如鼠,是以我對那些掛著內需名義而有三四十倍PE的股一直存有介心,敬以遠之。

投資的目的是為賺取回報,但賺取回報的前提是必須回本(保本)。不回本的投資就是虧蝕,那來回報?劣才自問低手,對股市短期走勢理解力一向有限,是 以在選股時通常以投資一盤生意的角度去思考衡量。當然,投資生意及股票在執行時是存在分別的。但理智告訴我,若然投資有足夠的回本/保本能力,這個投資亦 理應不會太差,只少有守的本錢。

空口講白話或者不太可靠,還是動動腦筋,計計數吧~假使我們間面前有一盤號稱必賺而且盈利每年也能有25%增長的生意,目前老闆以上年盈利的40倍價錢 轉讓給我們,那我們的回本期要多少年呢??

假使我們買了那間公司,而生意又真的合乎預期按年增長25%,那麼我們未來將會是 (設A = 上年盈利):

A*1.25 + A*1.25^2 + A*1.25^3 + ......

先不理通漲影響,不計較折現因素。若要投資生利,我們必先要回本,那麼:

A*1.25 + A*1.25^2 + ...+A*1.25^N => A * 40

N就是我們最後所需回本的年數,而左面的算式其實是一個簡單的等比數列總和。最後可以得出N=9.85,那就是說投資要差不多10年才能回本,而且還必須求神佛保佑10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生意不要出現差錯,一直保持高增長水平。

可惜,商業世界並不是永恆不變的,高增長行業必會引來其他企業眼紅,競爭者蜂擁而致,到最後企業盈利定必受損,慢慢由高增長變成低增長。而事實上, 這樣的情況亦累見不鮮。即使強如老麥及可樂亦未必能交出盈利每年增長25%的成績,何況是等閒之輩? 就算假設企業擁有無敵護城河,其他企業進入不能,市場又何是大到可以把企業的瘋狂擴張消化得一乾二淨呢?

做生意要有危機意識,投資股票亦然。用回上面的例子,假設第一年盈利為1,在三年後生意增長率回落至15%,三年後又碰到金融危機或行業調整,盈利出現倒退,最後回歸平淡,每年只有5%增長,那麼回本期如下:

 

年數增長率盈利盈利總和
1 1.25 1.25 1.25
2 1.25 1.56 2.81
3 1.25 1.95 4.77
4 1.15 2.25 7.01
5 1.15 2.58 9.59
6 1.15 2.97 12.57
7 0.80 2.38 14.94
8 0.90 2.14 17.08
9 1.05 2.25 19.33
10 1.05 2.36 21.68
11 1.05 2.48 24.16
12 1.05 2.60 26.76
13 1.05 2.73 29.49
14 1.05 2.87 32.36
15 1.05 3.01 35.36
16 1.05 3.16 38.52
17 1.05 3.32 41.84

回本期將大副延至17年!!! 如果再考慮埋折現因素,設折現率為4%:

 

年數增長率盈利盈利總和折現盈利*折現盈利總和*
1 1.25 1.25 1.25 1.20 1.20
2 1.25 1.56 2.81 1.44 2.65
3 1.25 1.95 4.77 1.74 4.38
4 1.15 2.25 7.01 1.92 6.30
5 1.15 2.58 9.59 2.12 8.43
6 1.15 2.97 12.57 2.35 10.77
7 0.80 2.38 14.94 1.81 12.58
8 0.90 2.14 17.08 1.56 14.14
9 1.05 2.25 19.33 1.58 15.72
10 1.05 2.36 21.68 1.59 17.31
11 1.05 2.48 24.16 1.61 18.92
12 1.05 2.60 26.76 1.62 20.54
13 1.05 2.73 29.49 1.64 22.18
14 1.05 2.87 32.36 1.66 23.84
15 1.05 3.01 35.36 1.67 25.51
16 1.05 3.16 38.52 1.69 27.20
17 1.05 3.32 41.84 1.70 28.90
18 1.05 3.48 45.33 1.72 30.62
19 1.05 3.66 48.98 1.74 32.36
20 1.05 3.84 52.82 1.75 34.11
21 1.05 4.03 56.86 1.77 35.88
22 1.05 4.23 61.09 1.79 37.67
23 1.05 4.45 65.54 1.80 39.47
24 1.05 4.67 70.21 1.82 41.29

那麼回本期將達到24年!!!我們又有沒有等待投資24年回本的決心呢? 玩埋PE定價同股息:

 

年數增長率盈利PE價格派息比率股息股息總和
1 1.25 1.25 40 40.00 50%0.63 0.63
2 1.25 1.56 40 50.00 50%0.78 1.41
3 1.25 1.95 40 62.50 50%0.98 2.38
4 1.15 2.25 40 78.13 50%1.12 3.51
5 1.15 2.58 28 62.89 50%1.29 4.80
6 1.15 2.97 28 72.32 50%1.49 6.28
7 0.80 2.38 28 83.17 50%1.19 7.47
8 0.90 2.14 15 35.65 50%1.07 8.54
9 1.05 2.25 12 25.66 50%1.12 9.66
10 1.05 2.36 12 26.95 50%1.18 10.84
11 1.05 2.48 12 28.30 50%1.24 12.08
12 1.05 2.60 12 29.71 50%1.30 13.38
13 1.05 2.73 12 31.20 50%1.36 14.74
14 1.05 2.87 12 32.76 50%1.43 16.18
15 1.05 3.01 12 34.39 50%1.50 17.68

頭威頭勢升左幾年,之後一直都未返到家鄉。雖然以上的PE定價只是靠估,盈利走勢亦係老作。重點是想透過數字指出於今天以40倍PE買入所謂的高增 長股其實等同先駛未來錢。現今商業環境變化多端,縱然係企業老闆本身亦未必能預計企業日後發展,今日的高增長明星企業是將來的千里馬還是跛腳馬還是未知之 素。貿然以太高的溢價購入只會增加自己所面對的風險,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利的位置,到頭來可能得不償失。而本質亦與賭博無異。

以極端的說法來理解,也可以說投資本來就是一埸企業前途的賭博。那麼作為一個聰明的賭徒,我們更理所當然地應該把注碼下在嬴面更高的一方。下下賭圍 骰,輸死都未天光。所以,劣才從不理解以40倍買入151及60倍PE買入1099作投資的理念。而就我看來很多高增長股的高價 = 市場為高增長慨念付出的溢價 + 爭相購入的心理溢價

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高增長股是垃圾,無一會成才。只是下次如果有人跟你說 "以高PE買入高增長股是有買貴無買錯。"時,請小心想清楚,好好的審視當中涉及的風險、潛在市場的增長量度、企業的定位及護城河、增長放緩的可能性以及 企業的財務狀況,不要被高增長的假象所蒙蔽而一口咬定高增長,多人買的就是好投資。

劣才自問學藝未精,不慬準確分辨千里馬及跛腳馬。除非有特別原因及有充分理據支持,個人對於PE高於20倍股的一向避之則吉。投資機會時時有,沒理由一開始就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安全的地方。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偏見。自出娘胎劣才已怕輸怕死,若閣下自問膽色個人,技術超群,喜歡挑戰難度,劣才只好衷心祝福閣下好運。

 

PS: 說起娘親,今天是劣才娘親的大壽,在此祝她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5

瑞銀魔鬼交易員值得同情嗎?當然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094

(作者係一位在倫敦金融城有25年經驗的著名債券銷售。)

和法興的Jerome Kerviel一樣,瑞銀的魔鬼交易員Kweku Adoboli對自己的辯護理由主要是他公司的上司知道他所進行的危險交易。之所以稱這些交易是危險的,是因為大多數守規矩的市場人士都知道我們不能僅靠感覺來進行毫無對沖的下注。而Adoboli也和Kerviel一樣聲稱自己深深愛著公司並引以為傲,當時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公司的利益。

但如果Adoboli真的真的想要靠對市場方向性的判斷獲利的話,那麼他應該在自營交易部工作。但事實上,他的工作是監視期貨的買賣、對衝來匹配ETF基金下的資產。他的交易職責其實是比較初級的,根本用不著直接承擔市場風險。

然而Adoboli做了一些個人賬戶的交易,不是嗎?此前他在家用自己的錢進行息差交易漂亮的虧掉了12.3萬英鎊。通過息差交易虧錢實在是輕而易舉,這就是為何最好根本不要做這種交易的原因。所以呢,現在這麼一個20幾歲的小夥子虧了一大筆錢,這個小子還過著奢侈的生活並在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幹著複雜交易的活,還有比這更容易導致災難的嗎?

老實說,我對於這個傢伙沒有絲毫同情。他搞砸的那一刻,立刻逃回家給公司寄了份辭職信。自OJ Simpson的自殺留言之後,再也沒有那麼快投降的人了。他很清楚地知道他做錯了,因為在email中他說自己會「完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包括隨之而來的災難。」

Adoboli帶來的影響事實上要深遠得多。他或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羽毛,瑞銀位於蘇黎世的董事會在事發後總結說股東利益遠比顯赫的投資銀行部來得重要,而現在他們開始在激烈的轉型過程中裁員。所以Adoboli不僅僅讓銀行損失了數十億的資金,更要為他同事的失業而負責。

Adoboli被判入獄7年,他有了足夠的時間來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思考他曾經擁有些什麼,又是怎樣把它們全部毀掉的。一位犯了錯的銀行家鋃鐺入獄,也給世界上所有的交易員一個提醒:跨過這條線,你就將成為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17

樓市慢步(16):燕碎當然貴過麵包(2004-05-28)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E7%87%95%E7%A2%8E%E7%95%B6%E7%84%B6%E8%B2%B4%E9%81%8E%E9%BA%B5%E5%8C%852004-05-28/

餓了地二十多個月後,發展商在5月25日官地拍賣中,以超出市場預期地高價承接,甚至高到每平方呎樓面地價比現樓的價錢高!即時有人大叫「麵粉貴過麵包」,好似鵠鴻將至,地產代理、經紀個個大叫入市,業主反價,發展商封盤及收回賣樓優惠,股市即時挑戰萬二點。彷彿又重回九七前的光輝歲月。

可能真係太耐無賣過地,好多人都遺忘左賣地對股市有必然的影響,從筆者零碎記憶片段中,幾乎每一次賣地均為股市牽起波瀾。遠的如置地以當年天價接入交易廣場地段,然後股市爆煲;又如鑽石山地王(現在的星河明居)高價成交,令到股市在一日之間由該月最低點跳上最高點收市;九七前興港的周年茂與一名叫「黃月鶯」的精神病患者爭奪九龍灣地皮落敗,瞬即成為超級笑話後,股市樓市升到只有瘋子才能接受的同時,信和用每呎樓面總成本七千元爭入小西灣地王(現在的藍灣半島),及百利保伙拍富豪酒店以每呎樓面總成本三萬元爭入黃麻角地皮(現在的富豪海灣)而險告覆滅;然後是地產商聯手投地「壓價」,事後證實這個已壓的價還是要蝕賣。

往事如煙,過去幾年歷史證明,公開競投的土地價格固之然是失算的高價,但真正「蝕死人」的交易卻更多是私人轉讓土地後再補地價,例如維景灣畔、碧堤半島、珀麗灣等,要不是減值收以十億計,就是白忙十幾年。在證明發展商也是常人,也有失算的時候。

今次賣地發展商是不是發神經用麵包價買麵粉,或者好似陰謀論者咁,輕擲幾億托價出貨尾呢?個人唔會相信地產商會用咁蠢的方法托市,如果佢地睇淡後市,趕出貨的話,大不了乾脆不勾地,靜待個市乾塘,一樣可以達到托價的目的,無必要真金白銀去天價投地。而且兩塊地皮的買主均是土地儲備偏低,反而那些滿手地的發展商卻抽手旁觀。這種陰謀論便不攻自破。

有一點市場現實好多人都忽略了:同一個區域或地段的物業,價格可以差天共地。維景灣畔、宇晴軒、窩八、深灣軒,點解可以比同區樓每呎貴幾千元?以至以前的駿景園、浪翠園、海逸豪園、綠茵山莊等等,平平無奇可以賣過萬元一呎?(後來跌到阿媽都唔認得已是後話)歸根結底,有些人買樓是一種炫耀性消費行為(conspicuousconsumption),在發展商的包裝及吹捧之下,彷彿買過或圈過過萬一呎樓就係好威!此所以,有人夠膽話拆掉紅灣半島重建可以賺二十億,賺的是甚麼錢?既然紅磡區都算係豪宅地段(何豪之有?),那麼宇晴軒可以在地圖上由荔枝角劃到去尖沙咀,然後加一個「西九龍豪宅地段」之虛名。以此推之,沙田半山銅鑼灣「當然」係豪宅喇!吐露港臨海地皮「當然」亦係豪宅喇!推而廣之,油街地皮同北角村重建計劃,「毫無疑問」也是豪宅喇!

由此推之,發展商根本就唔當果兩塊地皮係「麵粉」,而係細細塊的「燕碎」,用來煮燕窩粥的,自然價格貴過麵包,咪見到白色一粒粒就當人流先得嫁!但是,為甚麼只是燕碎,而不是燕盞,甚至是血燕呢!呢個就係關鍵所在!目前的勾地制度,任由發展商挑肥揀瘦,比著你係佢地,當然係先選一些細細粒容易食,風險不大,銀碼不大,只需起兩三年,唔駛分期興建,起出黎得果幾百個單位,又容易「扮豪」的地皮。真係用燕窩煮,發展商賺乜?

如果發展商真係對地產市道咁有信心,為甚麼不勾出北角村油街,甚至啟德舊址等大地皮,反而去大雞食細米,百幾億財團走去買幾億地,過千億財團走去買廿億的地,完全係如覆薄冰。所以,別高興得太早,呢一浪真正大升特升的,是豪宅與「所謂豪宅」,平民大百姓住的樓宇升幅有限,居屋房協樓等更升得少。發展商看在眼裏,自然唔會走去煮大鑊粥,而係煮d細細碗的「燕窩粥」。當人人望住燕碎當燕窩時,發展商已在偷笑,仍然有人以為食緊麵包而矇然不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92

路透:俄羅斯半夜大幅加息“總統當然有參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11

russias-rate-hike-of-course-the-president-was-involved
普京和Elvira Nabiullina

路透援引接近克里姆林宮的知情人士稱,俄羅斯周二淩晨進行的16年來最大幅度加息是經過俄總統普京批準的。

俄央行本周一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於莫斯科時間周二淩晨1點左右意外發布聲明,將關鍵利率從10.5%大幅上調到17%,這是1998年俄羅斯債務違約以來央行最大幅度的加息。

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匯率今年已經下滑了56%,路透評論稱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lina必須阻止經濟出現混亂,因為這樣會威脅到普京的統治。

不過該消息人士表示,不能進一步透露是普京先提出的加息要求還是僅僅批準了這一政策。

消息人士稱,“我不能告訴你是誰先打電話給誰。但這不是一個小政策,這是一次非常巨大的幅度的加息,總統當然有參與其中。”

另一位消息人士稱,部分俄央行委員會成員開始預期加息幅度約為4000~450個基點,但是最終加息了650個基點。“央行會議開了很長時間,會議進行的很艱難做出的決定也很艱難, ”消息人士稱。

前俄央行副行長、俄羅斯MDM銀行行長Oleg Vyugin認為克里姆林宮可能不需要直接下發加息指示,克里姆林宮與央行是“心照不宣”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008

分析師:能股債齊飛 當然也能股債齊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38

上月多家券商發布報告看好資本市場走勢,認為市場利率和實際利率下行會帶動風險偏好。海通證券還在研報中提出了股市與債市齊飛的樂觀預期。近日公布的一份西方機構報告指出,研究發現,近兩年的市場波動期間,幾乎所有類別的資產都在貶值。這種一損俱損的趨勢在警告我們,股債齊飛之時也應提防股債齊墜。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Columbia Management的全球資產配置負責人Jeffery Knight在上述報告中寫道:

“觀察最近兩次市場波動,即2013年美聯儲暗示考慮退出QE引起的震動和2014年9月的回調,我們發現讓人苦惱的共性。在這兩次波動期間,各資產類別幾乎全都出現負回報。”

如果爆發危機,按說投資者全面清倉也合理。可誰也不會把Knight提到的上述市場波動視為危機。Knight認為:

“雖然兩次波動經證實是短暫的,但我們覺得,它們預示了,當許多市場價格都和政府幹預的宏觀政策相關時,投資者面臨多大的風險管理挑戰。如果所有資產一起上漲,它們當然可能同時下跌。”

股市,美國股市,中國股市,債券,波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65

股市当然是提款机,定投恒生指数给你千万退休金 伯格头

http://xueqiu.com/8754285358/42058748
看到雪球上最近一直有人争论股市是提款机还是绞肉机?
毫无疑问,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当然是提款机。哦,我说的是港股,A股是什么,呵呵,我不知道。

下面这张表是以前伯格头自己算着玩的,本来是为了解答这样一个疑问:一个香港的普通劳动者,如果把每年收入的20%用来买恒生指数的成份股,退休时他会有多少钱?


结论是这样的:一个最最普通的香港打工仔,他一辈子的收入都是普普通通的中位数。假如他1964年18岁开始工作,每年存20%收入来买港股,每年的投入从500多元慢慢增长到2万多。到58岁退休时(2004年)他会有660万。如果他到2014年68岁才退休,就可以有1576万。而完成这一切,他每年定投的本金总共只有65万而已
(其实不用真的工作到68岁的,只要58岁退休后暂时不花这笔钱,到今天也有1500万以上,最后10年的投入已经无关紧要了。)

香港很多70多岁的老人为了赚点钱还出来开出租车的,他们的收入已经比中位数高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没有1500万家产!  

这还只是一个人,如果是双职工家庭,退休时很轻松可以有3100万。每年存20%在香港其实也是一个很低的要求,因为香港对普通打工者几乎是没有税收的,20万年收入的人个人所得税只有一千多。如果是两个香港白领,收入稍微高一点,平时省下30%的钱,退休时拥有1亿是很正常的。但是随便在香港街头找两个60多岁的白领阶层,他家资产绝对不可能有1亿!

所有这些只需要你定投恒生指数,不用动任何脑筋,不用管牛市熊市,不用猜测波峰波谷。 没有多么惊心动魄一掷千金名垂青史的投资案例,只有年复一年简单无聊的定投。

股市当然是最美妙的提款机!定投指数将是你一生收益最大的投资。


铁一样的事实,没有水分的数字。如果你在股市里不是提款而是绞肉,只能说明你的方法大错特错了。不如学一下伯格头的投资哲学吧!

可以对比一下香港和大陆人最热爱的投资项目:房产。大多数香港人都会先买好自住的房产,然后给子女买一套。一个收入中位数的双职工家庭,一般到退休时可以买到2~3套房子,现在市值1000~2000万左右。而且供房的压力肯定远远超过每年20%的收入,一般接近40%。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知道:
定投股指: 每年40%,50年后6200万
定投房产: 每年40%,50年后1500万 (三套房)。

对于那些想要猜顶猜底的人,我不否认如果猜中将带来巨大的额外收益。本来退休时几千万,只要猜中一次股市周期,身家立马可以翻番上亿。可是真正能把握住一次股市周期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数人是被股市伤的体无完肤。

一个很简单的Excel计算,博大家一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20

專訪 | 對話達晨肖冰:當然有巨大的泡沫,但人民幣基金有巨大的反超機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8/150035.html

黑馬說:接近1萬字的獨家訪談,首次深度闡述達晨的投資邏輯,以及這家基金對大勢的判斷。

肖冰說,“達晨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不要簡單學別人。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速度不是最重要的,節奏才是最重要的。一開始頭100米,你可能不是最前面的,跑到後來,你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就到前面去了。所以說,內心一定要足夠強大,堅持自己的路。”
 
文、采訪 | 雷曉宇
編輯 | 王冀
來源 | 《創業家》雜誌6月刊封面

 

\達晨執行合夥人、總裁   肖冰


問:以前的創業者,都拿美元,做VIE結構。現在都紛紛轉戰A股,“棄美從A”,你有沒有感覺,像達晨這種人民幣基金,有點“向後轉,排第一”的感覺?
答:現在特別火,很多VIE結構的公司都轉回國內市場了,這是一個大趨勢。有很多這樣的公司找我們,我們最近會投一批這樣的項目。
 
其實以前我們也接觸過。那時候,他們非要去海外,怎麽勸都勸不住,那時我們就沒有投資機會。現在,國內追捧新經濟的熱情高漲,在二級市場上,一流的公司買不到,就買二流的公司。所謂彎道超車,屌絲逆襲。
 
這里當然有巨大的泡沫。這些企業是不是能夠在市值上去以後,成功地完成並購和轉型升級,是不是能夠真正把市值穩住?如果穩不住,泡沫遲早會破掉。破掉以後,還是回歸它的本來面目,該值多少錢值多少錢。價值規律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窗口期。未來,一流的公司也不去海外了,也能在國內上市,成長為新的BAT。到了那個時候,原來這些二三流的公司就會現形——它們原來只是沾點互聯網的概念。這些公司如果不趁這個空檔期轉型升級成一流公司,它們可能就會回到本來的樣子。
 
企業還是要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主業做好,但不能只埋頭幹活。如果這個機會你不抓住的話,一定會被別人抓住,可能就把你甩在後面了。我們投的某些企業,原本和競爭對手的差距並不大,還在膠著狀態,大家都在差不多的水平上。但是因為我們投了,借助資本的力量,迅速把它推向資本市場,它就有可能迅速和對手拉開差距,真的變成第一。
 
長期來看,特別在互聯網行業,未來人民幣基金應該是主流。以前,不是我們人民幣基金傻,美元基金也不一定比我們聰明多少,主要是以前資本市場沒給我們機會——在國內沒法上市,我們投那個幹嗎?以前,我們投一些虧損的或者燒錢的公司,LP就很緊張,你還挺難解釋。現在,我們每次開會LP都說,你們得多投互聯網公司。他們推著你,一看你投了,挺高興。
 
我們人不少,很勤奮,也很聰明。當然我們肯定有一個學習的過程,開始肯定要交一些學費,在投資的實踐中去理解這個行業的特點和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步形成專業化的核心競爭力,假以時日,人民幣基金肯定會成為主流。
 
問:以前大家對達晨的印象,就是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不但項目偏傳統,而且都快接近PE了。
答:根本不是這樣,可能是我們的品牌宣傳做得不夠好。今年我們已經上市了12家公司,大家看到那麽多上市的,以為我們是突擊入股進去的,其實,這12家公司的平均投資期都超過5年。
 
過去兩年,達晨在轉型,靜水深流,內部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投了很多早期項目,在移動互聯網這塊的投資也挺多的。
 
以前,我們投的行業相對比較散。當時中國的資本市場給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上市是稀缺資源,不管投什麽公司,上市都掙錢。
 
但過去幾年有兩個事情,讓我們這個行業很受傷。一個是IPO的兩年暫停,一個是整 個經濟周期的變化,中國經濟探底,很多傳統行業真的不行了。這些變化對我們過往的投資組合有很大的影響。
 
以前我們都是高歌猛進的,所有的上市都很順暢。2012年之前,做Pre-IPO投資順理成章,投融資退出、項目管理、業績表現都很好。宏觀經濟兩位數增長,任何行業都很好,你找行業龍頭就行了,至於什麽行業,幾乎沒區別。
 
那時候給了人民幣基金很大的甜頭,但同時埋下了不好的東西。一旦IPO 暫停,不 少企業的經營數據就往下走了,業績就不行了。有一些去賭上市的公司,IPO 一暫 停就上不了市,也不行了。
 
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在反思,為什麽?當市場特別狂熱的時候,不是遵從你內心真實聲音做出的投資,可能會出問題。那兩年給了我們警示,就是要回歸投資本源,不是說去賭盡快上市退出,而是要真的做好投資這件事,賺專業的錢。
 
成熟的項目越來越少,你只能往早期做。可你怎麽判斷早期項目?投資的難度、判 斷、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企業增值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你要特別懂這個行業才行。
 
過去兩年,我們痛定思痛,放慢了投資進度,內部做了很大調整。最核心的是,我們公司整個投資體系都變了。
 
原來,我們是以區域布局的。人民幣基金都是這樣,各地搞一些分公司,把當地的龍頭項目HOLD住就行了。現在,我們有很多項目也是那時候弄的,也上市了,也賺錢了,抓住了很多機會,基金回報都不錯,LP也很高興。但現在肯定不能這麽做了。未來我們退出都是幾年以後的事情,市場已經變化了。這時候,你以前的打法必須做出改變。
 
我們重新塑造了投資體系。區域更加聚焦,進行了行業劃分,建立了TMT、醫療健康、消費服務、節能環保和新材料、智能制造、軍工六大行業投資部,以一批具有深厚產業背景的專業投資人員主導行業線的投資,優化了投資決策體系,以行業來引導投資,行業與區域緊密合作。我們重點發展北京、上海和深圳的行業團隊,招有產業背景的人,一些投資人員適應不了這些變化,跟不上專業化轉型的步伐,就被淘汰了,有的相對偏遠、優秀項目較少的點也撤了,集中到有項目源的地方。現在,整個公司的TMT基本上由北京的團隊來牽頭,深圳負責智能制造、節能環保,上海負責消費和醫療,西安有一個軍工團隊,沿著這個產業鏈條自上而下去挖掘項目。
 
轉型對我們的人員體系、決策體系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一些單純依賴關系型、渠道型的投資人員無法適應專業化的要求。這樣的人在以往可以通過他在當地的關系和人脈獲得一些Pre-IPO 項目,其中不少是奔上市的,規範而平庸的二三流項目,現在就不適應了,這樣的項目我們根本不會投。現在,我們的投資人員必須對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得整天泡行業展會,到產業界去混,沿著產業鏈深挖項目,並通過專業能力為項目提供增值服務,促進項目的成長、實現價值增長和退出。
 
轉型的過程是很痛苦的,磨合期也有人不適應主動離職或被淘汰,但我們義無反顧、至上而下、統一認識、堅決執行,徹底轉變過來後就豁然開朗了,有質量的項目源源不斷地出現。

 
問:以前我們辦早期創業者的活動,總能看到紅杉的投資經理,很少看到達晨的人。
答:市場逼迫著我們去變。我們要因應市場變化,不變就會死。你永遠要超前布局。規模越大,轉型越難,也越痛苦。實際上,這兩年我們的人數沒有增加,還減少了一點。行業團隊加了很多人,區域團隊人少了,內部結構做了很大優化。

 
大概在2012年,我們有一個深刻的合夥人會議討論,把專業化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高度來討論。第一,逼著所有投資團隊按照專業的方向去做。第二,逼著負責投資的合夥人牽頭行業線的投資。
 
當然,我們以前的策略肯定也是對的。你看今年這12家上市公司,還有排隊的十幾家,相對行業分布還是比較廣的。以前抓住了歷史性的機會,掙了很多錢,但這個歷史是不能簡單複制的。
 
歷史的經驗教訓給了我們把握未來的信心。達晨已有40家上市公司,所以,我們投TMT或者拆VIE回國上市的公司,有豐富的對接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我們對資本市場比較敏感,因為我們的退出市場在中國,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市場的變化。早在創業板出來之前,我們已經為創業板做好了準備。這一次,我們也要為註冊制做好準備,為互聯網公司在國內上市做好準備,一定要趕上這一波。
 
問:這些棄美從A的公司,都怎麽跟他們溝通?
答:中國的資本市場是比較複雜的,上交所、深交所、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怎麽規劃,怎麽一步步往前走,我們很了解。另外,整個回歸的路徑,找什麽樣的團隊和中介機構,時間表怎麽安排,企業家往往不想管這些事,在這些方面也不擅長。基本上,我跟企業家談,他們都會說,這些都交給你們。
 
我們希望,企業家能夠很堅持、很專註地做好企業的經營管理。如果他對資本運作比我還懂,那我肯定也不會投了。我們總結過一些失敗教訓,發現那些創始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在資本運作,上市規劃等方面特別有主意,還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我們怎麽說他們都不聽,最後發現,這樣的項目基本都失敗了。聽我們的,是最順的,最快的。你不用交學費,因為我們已經交過學費了。
 
接下來,人民幣基金會有一個很大的反超機會。我們在TMT的投資嘗到甜頭以後,肯定會進一步加大投資,賺了錢以後膽子更大,會更多支持偏早期的項目。
 
問:達晨的早期是個什麽概念?和紅杉、經緯的早期是一個意思嗎?
答:我們的早期肯定是天使以後,類似於大天使,估值兩三千萬的項目,我們先投幾百萬進去,這樣的公司投了一批。後來,估值在一億以內的也投了一批。這些公司基本上處於沒收入,甚至沒用戶的狀態,產品已經上線了,市面上沒有同類產品,有壁壘和核心競爭力。
 
問:跟美元基金一樣,也是投賽道?
答:我們的投資策略和美元基金不太一樣。他們絕大部分聚焦於TMT、互聯網、生物醫藥,其他的領域很少涉及,而且很少參與後期的投資,一般都是往早期走。
 
我們在上述這些賽道的投資,也只能跟著他們走。但中國不是只有一個賽道,中國經濟不能光靠互聯網。我們的GDP里面主要還是傳統產業,它面臨著很大的轉型升級的機會。
 
比如說,我們的制造業要變成一個先進制造業,它就會成為智能制造,這里面蘊涵了大量機會,是國外已經不可能再有的。環保,我覺得中國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因為國外的環保也沒什麽機會,美元基金可能就不投了。還有軍工,外資不會看,也投不了。我們會有一些獨特的中國機會。可能十年以後,這些機會在中國也慢慢沒了,但是十年以內,這些機會還是有的。在這些行業,我們可以投一些比較中後期的項目,這是我們的主戰場,我們看得比較清楚,容易判斷。
 
我們是兩條賽道、兩個組合,一半一半。有的美元基金,比較極端,除了互聯網別的全不做。我們目前還是一個相對綜合的基金,不會這樣。
 
我們投TMT行業,也跟美元基金有一定的差異。我們不會和美元基金硬碰硬,拼估值、搶項目,自己這點子彈,拼光了就完了。我們不會這樣做,我們要對基金負責,找到自己差異化的策略,把方法論想好。

 

\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達晨力圖把握其中湧現的投資機會


問:投資TMT,人民幣基金本來就是後來者,怎麽做差異化呢?因為往後TMT早期投資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答:TMT是很大的領域,光做一個App,做個什麽商業模式猛燒錢的那種,我們會相對謹慎。
 
我們在大數據領域投了三四家公司,在大數據、雲計算、網絡安全的細分領域布局了賽道,構建了產業鏈的優勢。我們認為,大數據領域會有很大機會。現在都是去IOE,很多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不能用外資的產品,一下子空出很大的市場。有一些科技型的公司,它能夠提供一些2B的IT服務和技術解決方案,包括數據挖掘,數據交換和數據的行業應用,都很不錯。
 
再一個,現在所謂“互聯網+”很炫,我認為“+互聯網”機會更大。有些團隊的核心基因是傳統的,但是加上一些互聯網的東西,立刻就變得更炫了,一下子豁然開朗。
 
比如說,我們投的尚品宅配,你說它是一個什麽公司?所有的概念都有,O2O、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制造,你現在能想到的,它全有。像這種傳統行業結合互聯網的項目,能夠變出一個新天地,肯定就適合我們這樣的人來投,因為我們對傳統行業非常理解。
 
到了這個階段,互聯網正在向產業互聯網轉移深化,這對人民幣基金是很大的機會。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如果深入涉及制造,供應鏈又比較長的情況,我覺得純互聯網背景的人去弄是很難的。因為我們投了很多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企業,對於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東西,我們覺得機會越來越大,也是我們看得懂、抓得住的投資機會。
 
相對的,純互聯網的東西,純燒錢去弄一個新東西出來,像滴滴打車、餓了麽、互聯網金融,這類機會可能越來越少,我們會適當參與,但不會是我們的投資主力。
 
我們還是以一個布局的態度去做這些事情, 希望在某些領域形成自己優勢的細分市場,能夠打出來。比如說,大數據、C2B定制、定制服裝、定制家具、定制電腦,這些生意都非常不錯。
 
總之,希望達晨在未來兩三年在互聯網投資領域處於人民幣基金的第一梯隊,不要跟美元基金拉下太遠,也不會把所有子彈都打到互聯網去。如果把轉型比作開車轉 彎,我們不會拼命地轉,不會丟掉自己的核心優勢,我們會相對謹慎穩健地轉,爭取彎道追趕的機會。
 
問:如何理解達晨的投資風格?
答:我們是一個有投資紀律的公司,不會走極端。在一定時候,我們是能冒險的,但是不會拿整個基金賭一個風險很高的事情。我們是一個相對平衡的策略,有很進攻很冒險的一面,也有很穩健的一面,有的項目是賭的,有的項目就求穩,這兩種項目,我們通過基金做一個配置。
 
問:這兩種配置,分野在哪里?
答:大體上說,整個基金有20%的資金是投在風險比較高的早期項目上。
 
總的來說,達晨是一個跨階段、多輪次、持續加註的投資策略。有的較早期的項目,我們投幾百萬,占20%。其中跑出來的黑馬,我們在價格合適的前提下會參與下一輪的投資。我們也會“穩、準、狠”地抓住最後一輪投資的機會,對於達晨投資後上市的公司,我們也會通過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方式,參與他們上市後的定增。
 
我不給達晨打標簽。只要這個行業我們能看得懂,這個企業是能夠非線性爆發式增長的,都可以去嘗試,核心是這個投資要掙到足夠多的錢。

 

 

 \達晨的TMT投資嘗到甜頭後,會進一步加大早期投資


問:達晨有18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您對新三板怎麽看?
答:新三板給了大家一個很好的機會。中國的上市是行政管制,新三板就是一個市場化的倒逼機制,給很多不能上市的公司很多機會,幾乎沒有門檻。現在看來,這也有泡沫,因為沒有門檻,新三板掛牌的企業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對我們投資人來說,新三板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公開的項目源。很多企業上去了,我們就看到了,也會去談一些。但是如果很多人去搶,估值搞得很高,我們就算了。
 
我看有的機構,很瘋狂,很盲目,只要是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融資都去參與。我覺得會有很大的風險,泡沫就是泡沫,終究會破掉的。因為新三板跟現在的主板、創業板不一樣,它是無限量供應的。一個月200家,一年幾千上萬家,你去炒吧,到時候一定會退潮的。退潮之後你看,好公司當然會很好,但有大量的會失敗,你可能就陷在里面出不來了。
 
問:但是對於很多小公司來講,新三板是不是一個解決資金問題的好出路?
答:我們現在希望我們投的項目,能去掛牌就去掛牌。這對企業是有利無弊的,有機會就要利用。
 
我們投的一個重資產企業,去年銀行拼命收貸,資金鏈很緊張,很艱苦。創始人打電話要我們救他,我們也很為難。突然新三板來了,這家企業迅速掛上去,融資一個億,很多人搶。他的資金很快就到了,又活了。因為有了一個億的資金,流動性風險解除了,給了他一個出路,緩過勁來了,慢慢可能又會變好。
 
還有兩家差不多的公司,有一家迅速地在新三板掛牌,品牌和客戶就不一樣了,等於還對銀行增信了。企業一步步可能就會甩開和競爭對手的差距。反正,新三板掛牌對企業是有好處沒壞處的事情。
 
問:就是從天而降的資本餡餅,可能讓公司一下就不一樣了。
答:對。資本市場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這些創業者,對他們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政府搞活資本市場,不是為了讓一些人掙錢,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創業。現在很多人看到新三板很好,又把它神化了,好像沒有門檻,任何人都能上市,很多人就去創業了,都想去做一個公司,過兩年就在新三板掛牌。年輕人都不想打工了,現在招人很難,清華北大的學生很難招到。
 
問:您有沒有感覺,這一輪中國的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好像哪兒都有錢,誰都能拿到錢,可錢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這讓創業環境、產業構成和創業者心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答:現在錢都比較弱勢,創業者比較強勢。
 
錢為什麽多了?以前參與我們這個市場的錢確實很少,因為各行各業都掙錢。挖煤礦也掙錢,放高利貸也掙錢。現在都不行了,就向我們這個市場蜂擁而來。你覺得錢越來越多,但錢可能還是那麽多錢,很多人從傳統行業撤出來,都轉型做股權投資了。
 
人人都想做天使,我覺得挺好的。光靠銀行,怎麽支持這麽多創業企業。
 
但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就是估值。我們慢慢也在轉變。以前我們也是比較謹慎的,但現在出價比以前膽子大了。要選擇好的公司,要買對的,別圖便宜。只要是對的公司,它能夠形成行業壟斷,我就願意給它比較高的估值。
 
話說回來,這個膽子跟你的專業能力是有關系的。你不是盲目地給他高估值,而是正確地給他高估值,然後你把競爭對手擋外面了,最後還掙到很多的錢,這肯定是很大的能力。
 
問:錢多了肯定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但你看到了哪些不確定性?或者說,有什麽困惑沒有?
答:我的困惑在於,看到大量to VC的項目,明顯就是騙投資人錢。整個投資行業太浮躁了,特別是北京,競爭更加激烈,投資壓力很大,對決策能力要求也高。
 
現在很大的挑戰在於,我們這些人年紀大了,做專業化的決策越來越難,現在都是新東西,當然我們會努力學,但也學不過來。我們整個決策機制要變化,傳統的金字塔結構要變成去中心化的,要給專業的、年輕的團隊更大的機會和更大的舞臺。
 
問:我們去年做了基金革命的封面,大基金出走的一批年輕人。像張震、曹毅,他們很快能融到錢,做法又比較犀利,感覺他們這一年還做得不錯。大基金出走的年輕人確實厲害。
答:是的,這對我們是巨大挑戰。我們當年是新VC,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傳統VC。所以我們要改變,激勵機制和決策機制都要適應市場變化,讓年輕人留下來,把決策權慢慢給一線的人。我們有這個決心,會逐步放下去。公司現在主力的投資經理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80後、85 後,但你想85後也快30歲了。我們當時創辦達晨 的時候,也才30出頭。所以真是要靠他們,我們自己也要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
 
問:不過,這一輪可能有人覺得達晨撞大運了,是機會主義者。你怎麽看待機會和機會主義?
答:我們要抓住機會,但不能機會主義。我們做的是長線投資,對機會最好要預判,不要等機會來了,你再抓,那就晚了,就變成投機了。
 
這麽多年,市場起起伏伏,我們不是一夜暴富,賭一把走人的那種。我們一定要預判未來的趨勢,提前做好準備。對於這一輪的IPO,我們也不是很興奮,這是早在預料之中的。等到註冊制出來,我們希望又成為贏家,等到大量互聯網公司在中國上市,我們又是贏家,要抓住這些機會。
 
這一輪資本的盛宴或泡沫,最終肯定還是會趨於正常。一旦回歸正常,拼的不是你抓住了某個機會,拼的還是你的專業能力。
 
問:這種回歸還需要多長時間?
答:估計未來註冊制出來一年之後吧。其實那樣的節奏更適合我們。
 
問:外界很容易幫你們算賬。一看,12家上市,平均20倍回報,最少10倍,就覺得你是被餡餅砸到的人。
答:不是。那真的是熬出來的,艱苦卓絕弄出來的。每個項目都是手把手,死去活來。有的項目拖了好長時間,你想證監會排隊就排了3年,從投資到報材料也有兩三年。這麽長的時間,其中有兩年IPO暫停,是顆粒無收的。那怎麽辦?這幾年行業排名中,外資機構全面領先於本土機構,我們也渡過了很煎熬的日子,但我們士氣還是很足,因為我們在踏踏實實地向專業化前進,我們苦練內功、厚積薄發,這一輪的IPO成績是水到渠成。
 
問:但這也不是達晨第一次經歷經濟周期。你有沒有個人最推崇的投資家或者投資理念?就是不管外部世界風雲變幻,你內心始終相信的東西。
答:我是比較主動跟外資基金學習的。
 
在這個領域,外資基金好像是一個圈子,人民幣基金好像是一個圈子,但我是主動跨過去的。我覺得他們代表了一個真正的投資方向。
 
美元基金其實比我們難多了。
 
坦率說,人民幣基金有很好的機會,你投一個平庸的公司,上市就是10倍,你投一個相對優秀的公司,上市就是20倍,你投一個很好的公司,在中國上市就是50、100倍的回報。
 
但美元基金投一個平庸的公司,沒有回報。這反而逼著他們專註、專業,一個組合里面一定要有幾家公司跑出來,否則他沒法交代。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未來的方向。以前市場給我們的套利機會,在註冊制以後是很難再有的,也不應該有。畢竟我們這個行業是在金字塔頂尖,是最聰明的人賺錢的行業,不是人人都能賺到錢的行業,這才是真理。
 
2012年,我帶人去了一趟矽谷。沈南鵬介紹我跟邁克莫里茨見面,聊了半天,讓我特別震撼。印象最深的不是具體什麽投資技巧,而是心態。你看他們那麽難,做得還很好,也沒有被顛覆,這麽多年下來,他們一直很樸素,超級樸素。投資是一場長跑,必須足夠堅持,內心一定要足夠強大。
 
從2012年開始,達晨的高管團隊每年都赴美國矽谷學習、取經。我們向黑石、紅杉這些基業長青的頂級資產管理機構虛心學習,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因此我們對自己的認識還是比較清醒的,沒有得意忘形。和這些百年老店相比,我們的差距太大了,他們很樸素,但是對行業的判斷,對同行的理解,對團隊的培養,都非常專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問:2012年也是一個關鍵時刻,下半年IPO就暫停了。
答:正好就在IPO暫停之前去(矽谷)的,那時正是我們大幹快上的時候,也有點得意,有點浮躁。回來以後,我們就及時控制住了,沒有擴大投資規模。那時候是全民PE,外界很浮躁,很多同行比我們擴張得快多了。我們及時踩了剎車,說做最好的,不做最大的。
 
後來,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達晨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不要簡單學別人。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速度不是最重要的,節奏才是最重要的。一開始頭100米,你可能不是最前面的,跑到後來,你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就到前面去了。所以說,內心一定要足夠強大,堅持走自己的路。
 
問:有沒有什麽東西是早年相信但如今會懷疑的?
答:我可能更加相信了。
 
我是做實業出身,並不是投機心態。早年,我在以前的公司是做控股型投資的,你只能長期把這個公司做好,改善管理,提高效率,不能說不好就賣掉算了。達晨也是依托湖南電廣這個產業集團,不是簡單幾個人湊一筆錢去弄的,所以這種風格會更加堅定。
 
只是說,中間因為市場特別浮躁,全民PE、跑馬圈地,心態難免有一點波動。但是我們及時踩剎車,回歸本源。
 
其實,從美國回來以後我就一直在講,這麽多年,我們其實在股改全流通之前做的投資是最成功的。這就是說,在沒有流動性的情況下做的投資是最成功的。我們那個基金賺了超27倍。當時,資本市場不是全流通,創投沒有辦法退出,怎麽辦,只能長期持有。只有投到真正優秀的公司,並一直和企業往前走才行。
 
我們說,希望回歸到2007年之前的那種心態。那時候,你把項目當成一個藝術品,精雕細作,匠人精神。也沒人跟你搶,你就每天親自雕琢,搞一個很好的作品出來。
 
這世界上的事情,一大了就不好玩了。基金大了,實際上你很難控制。你不是親自幹了,下面有很多年輕人,新團隊,他們都需要一個過程。當年一個小達晨,我帶幾個人,現在變成十幾個小達晨。希望慢慢大家也能夠用同樣的標準、同樣的文化,相對穩定一致地去做。我們不比速度,不比規模,不比排名,都不比。你就踏踏實實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行了。我自己的心態就是這樣的。
 
問:可這麽多熱錢,你還要保持匠人精神?
答:等到價值回歸的時候,還是一樣的,但是會有變化。變的是指,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投資規律,這個要學習紅杉、經緯他們的手法。他們的會,我都盡量去聽,把人家的投資邏輯搞清楚。我們的投資風格跟他們有點像,不太像一個傳統的人民幣基金。
 
這次包凡(華興資本創始人)他們在三亞開會我也去了。參會的全是美元基金,人民幣基金可能就我一個,我願意向他們學習。
 
問:人民幣和美元,身處兩個圈子,直觀的感受會不一樣吧?
答:特別不一樣。打法、思維方式、企業文化,全面的不一樣。我現在要求我們公司人不要叫我肖總,叫我肖總要罰款。我要他們叫我英文名字。因為我們年輕人越來越多,海歸越來越多,你搞很多層級。他們會很不舒服。
 
問:你的英文名字叫什麽?
答:Charles。
 

問:這個變化不容易,因為達晨還是從產業里面脫胎出來的,大股東還是國有企業。答:對,是比較傳統層級那種。我們慢慢要變成相對扁平、平等的內部文化。現在80後、90後越來越多,賺錢的主力是他們了,要讓他們開心。我們不是聽領導的,是聽行業專家的。這個行業專家不一定是老員工,也不一定是領導,可能就是一個年輕員工。現在一些很炫的東西,我們不懂,誰懂就聽誰的。\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雷曉宇,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33

合夥人當然是好兄弟,但分股權時千萬別犯這個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7/157689.shtml

合夥人當然是好兄弟,但分股權時千萬別犯這個錯
思佳思佳

合夥人當然是好兄弟,但分股權時千萬別犯這個錯

股權分配不是單一的錢的問題,股權的背後對應的是創業成員之間的合作以及公司資源的分配,要把股權合理的分配給對的人,才能使創業公司發展的更長遠。

股權分配是所有創業公司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不合理的股權分配會讓合夥人之間的合作變得愈發艱難,同時也會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埋下致命的隱患,因此創業初期分配股權應該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

可是有的創業者卻意氣用事,忽略了股權分配的重要性,草草地將公司股份隨便劃分,沒過多長時間就發現種種問題,股東們為了個人利益爭得頭破血流,嚴重創傷了創業企業的元氣,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創業者在分配股權時太隨意,結果埋下了禍根。

不合理的股權分配是個隱形炸彈

股權分配可以反映出合夥人對公司的貢獻值,同時股份的數量也代表了合夥人在公司說話的分量,公司的重大事件需要按程序征得合夥人的同意,公司的盈利要按照合同里面的股權比例進行分配,因此股權分配和合夥人的個人利益息息相關,而不合理的股權分配無疑是個隱形炸彈。

律師Gary Schall曾經見過不少創業公司的合夥人因為股權分配問題最後鬧的不歡而散,他表示:“很多創業公司願意將公司的股份平均分配給每一位合夥人,認為這意味著‘公平’,然而事實往往會給這種行為一記響亮的耳光。”

Gary提出合理的股份分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明晰合夥人的責任和權利

當公司股份被平均分配時,合夥人之間的分工與回報就變得十分模糊,出力多的人卻和出力少的人獲得同樣的回報,這種情況下,看似‘公平’的分配機制其實是不公平的。

美國波士頓的一家科技創業公司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這家創業公司由三個合夥人組成,其中兩個合夥人是全職的,負責處理公司的大小事務,另一個合夥人則是兼職的,負責技術研發這部分,三個人在創業初期采用的是平均分配公司股份的方式,然而隨著公司的發展,全職的兩個合夥人認為兼職的合夥人並沒有對公司做出很大的貢獻,而兼職的合夥人則經常行使自己的權利幹擾公司的運營,這時合夥人之間出現了問題,大家為了各自利益開始不顧公司的利益去爭奪股權…

6

這個案例其實映射了很多創業公司的真實情況,對此,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在分配股份時,應該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到每個合夥人的責任和權利,就像Gary說的:“分配股份時多問問你自己,這樣的分配方式在6個月後甚至是1年後是否還能保證公平。”

2、股份激勵機制實現利益捆綁

很多創業公司會建立一種共贏的股權激勵機制,通過股權激勵,把公司不同立場的群體比如股東和高管、股東和骨幹員工的利益捆綁到一起,因此很多創業公司會給早期骨幹員工不少股份,但是很多創業公司在初期就將公司的股份一下子全分配完,卻沒有考慮公司未來加入的員工的股份分配問題,試想一下,公司發展到第二年第三年有了行政、財務、商務等職位之後,這些職位上的骨幹員工的股權分配怎麽辦?因此,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實行股份激勵機制是件好事,但要預留10%-15%的期權池,為後期加入公司的骨幹員工做考慮。

股權這塊大蛋糕應該怎麽切?

一群人合夥創業,需要的不僅是創業的決心,還需要能力資源上的互補,合夥人中有的提供資金,有的提供場地,有的提供技術,有的則提供銷售和人脈…各個合夥人的貢獻不同,似乎難以通過貢獻值進行合理的股權分配,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分配方式,股權分配將會永遠是個跨不去的難題。

Mike Moyer在《SlicingPie: Fund Your Company Without Funds》一書中首先提出,將合夥人在創業過程中的貢獻值換算成相應的市場價值,然後按照不同的比例折算成各個合夥人的股權比例,比如合夥人在工作時間上的投入、現金和實物、場地、想法、知識產權和專利、資源等,這些都可以換算成市場價值,然後根據市場價值所占的比例分配股權,雖然這種方式比較繁瑣,但對於創業初期的公司來說,省去了公司後續發展的很多問題,同時還能保證相對的公平。

7

Bill和Frank按照投入的時間和金錢的比例進行股權分配

同時對於那些股權架構不穩定的創業公司,盡量做到定期評估各個合夥人的股權比例,然後進行適當的調整。

拿科技創業公司舉例,在公司發展前期,負責技術的合夥人貢獻值會比較大因此會分配到較大比例的股權,而由於市場還沒開拓,負責市場營銷的合夥人的股權比例會比較小,隨著公司的發展,有了一定的技術成果後,需要負責市場營銷的合夥人進行擴大市場需求,此時隨著負責營銷的合夥人的貢獻值變大,相應的,他的股權分配比例也應該變大。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初創企業在準備融資的階段,則需要相對穩定的股權構架,否則的話投資人看到合夥人之間不斷動態變化的股權結構,會給投資人一種團隊不穩定的印象,從而不願意投資。

因此,對於初創型企業,除了要考慮市場、融資、人才招聘等各種情況之外,還不能忽略了股權分配的問題,如何分配股權其實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都是因各個公司還有合夥人的情況而決定的,股權分配不是單一的錢的問題,股權的背後對應的是創業成員之間的合作以及公司資源的分配,要把股權合理的分配給對的人,才能使創業公司發展的更長遠。

股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06

BCG:未來電商發展看哪里?當然是中國!

未來購物會變成什麽樣?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世界知名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BCG)認為,應該把目光投向中國。一是因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巨大: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消費者在線購物指出高達7500億美元,超過美國和英國的總和;二是和西方市場相比,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技術平臺以及在線購物行為要先進得多。

BCG認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為未來購物的發展方向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洞見。目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征:

1. 2010年至2015年,眾多電子商務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將西方市場遠遠甩在身後。

2.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另一個特征是移動性。許多消費者甚至直接跳過了PC時代,直接進入智能手機時代。據行業預測,到2020年,手機購物將占到中國總電子商務活動的74%,而美國僅占46%。

並且,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腳步並沒有放緩:未來5年,預計其仍將以20%的年增速高速發展——這個速度是美國和英國的兩倍。而這種高速發展背後的推動力並不僅僅來自於個人支出的增加,還來自於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來自於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新消費者的湧入。

3. BCG發現,中國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高度融合,無縫平臺令購物行為十分便捷且充滿樂趣。中國消費者很少訪問公司或品牌官網進行購物,而是傾向於通過淘寶、微信等在線平臺進行購物。這些應用已經發展成為全功能的“超級應用”,用戶可以在利用它們轉賬、訂外賣、打車、預約醫生、支付賬單、買電影票等。在西方國家,消費者要完成這些動作,需要下載不同的應用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69

被傳只會等女媾馬國明:當然會主動追女

1 : GS(14)@2016-07-06 08:11:29

馬國明可以話係娛圈中嘅荀盤,不過就有個網站話佢好愛唐詩詠,仲叫洪永城好好照顧佢,之後又有雜誌搵返啲好舊嘅直播,指馬明真係講過鍾意唐詩詠,其實個直播馬明只係話唐詩詠呢類女仔佢都好鍾意,不過佢又真係講過叫叫洪永城好好照顧唐詩詠。之後網上又有指馬明有十幾條金句,其中一條仲話馬明唔會主動追女仔,要等女仔追,篇文仲叫啲女仔去追馬明咁話。前日馬國明、蔡思貝、楊明、梁崢等,出席新劇嘅拜神儀式,當然要問下馬明係唔係要等女仔追,佢就話:「沒說過啊,當然會主動追女生,男生就是要做主動啊。」除咗有金句嘅傳言,仲有傳好多女追馬明,但佢就話完全冇咁嘅事,仲覺得有啲對唔住啲女演員。至於被喻為新一代發電廠嘅蔡思貝就話希望今次合作都可以同馬明傳吓緋聞,唔傳就係唔畀面。而蔡思貝前晚被發現同一班《純熟意外》台前幕後食飯時,喺傳不和嘅李施嬅張大合照中「失蹤」,蔡思貝解釋話只係咁啱行開咗,又話佢哋係有合照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6/196833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