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天然气价改”渐进:终端提价潮将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7/zNMDAwMDE4MjIzNA.html

核心提示:能源专家林伯强称,随着天然气 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

 


“在国家6月1日将天然气出厂价上调0.23元/立方米之后,现在,川气东送到达上海门站的价格,已经接近我们的销售价了,加上运营成本,我们几乎 是在做亏本生意。”6月12日,上海申能燃气集团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虽然公司购进的上游气源价格已涨,但我们的销售价如何调整,还在等物价部门的文 件。具体如何操作,将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走。”

此前的6月10日,北京燃气表示,将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交天然气提价方案,将非居民用户气价 上调0.23元/立方米,经批准后估计一个月内即可实行。而居民用气的提价,尚需经过听证会批准。

“随着天然气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 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能源专家林伯强称,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今后,国内居民用天然气 的价格,也将像车用天然气一样与石油价格联动。”

提价呼声日盛

显然,北京燃气酝酿提价,只是一 个开端。

“此前的天然气出厂价上调10%,只是解决了上游三家巨头的一些问题,但对于下游运营商来说,能否顺利实现成本转移,还是一个疑 问。因为居民燃气价格上调必须走听证程序,过程比较复杂,2008年时就有几个城市的燃气价格调整在听证后夭折了,因此,现在城市燃气运营商可以说是在夹 缝中生存。”湘财证券分析师王强说,“目前,天然气下游燃气运营商要求尽快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很高。”

我国天然气产业包括上游生产、 中游输送及下游分销三个环节。其中,勘探、生产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长输管网也主要由上述三大央企占据。而下游城市及工业燃气的 输配业务,则是国有和私营公司共存,主要由各城市燃气公司运营。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根据规定,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管道燃气价格必须进行听 证,由市物价局组织,听证会举行前应向社会公告。“因此,估计大多数城市将在未来1至4个月内陆续调整天然气终端价格。”

不过,在5月31 日调整天然气出厂价的通知中,发改委特别提出,要从紧控制销售价格提价幅度。“发改委的表述意味着,终端价格的调整一般不得超过0.23元/立方米,也就 是说终端涨价幅度会维持在10%左右。”上述人士说。

“我们希望能建立起合理的上下游联动机制。”6月12日,前述申能燃气人士说。

在 他看来,“如果城市燃气价格将与上游资源价格涨跌联动调整,在保障用户合理消费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实行差别化、季节性和阶梯式城市燃气价格机制。那样的 话,城市燃气企业负担将减小,小用户与大用户、冬季与夏季、批发与零售,民用与工业之间的差价会比较明显,城市燃气企业的运营风险也将减小。”

进 口气价待改

城市燃气公司的提价预期,源于上游天然气资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一过程仍未结束。

“6月1日 起,国家对国产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了10%,但对于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进口天然气的定价问题,则采取了搁置的态度。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比较迷茫,希望国家能 尽快有定论。”一位中石油西气东输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国家发改委5月31日发布的天然气提价通知中明确指出,“鉴于2010年进口中亚 天然气数量较少,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暂按国产天然气供同类用户价格执行。”

但在这位人士看来,进口气正面临巨大提价压力。“西气东输二线的 中亚气源,到中国口岸价含税超过2元/方,与西气东输一线的新疆天然气相比,高出一倍不止。现在,即使按照国内气的最高出厂定价来算,也还有巨大的缺口, 这些亏损全部都要由中石油来背。”

而据国信证券分析师严蓓娜测算,“即使按照价格最高的‘其他油田’中的工业用气1.6元/方再上浮 10%,中石油也有0.3元/方的损失。而在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可能按照最高的工业用气来算,亏损远远不止这个数。”。

“很明显,以中亚气 源为代表的进口气价格的上调,已是一个必然事件。在明年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前,一定会通过天然气价格改革等政策的调整,来理顺价格倒挂的难题。”严蓓娜 称。

“天然气价改和电价改革,是国内资源价改中的最后两个堡垒,而天然气价改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华贲 说。

在华贲看来,“天然气和电不一样。电不可能从国外大量进口,国内外电价定价可以毫无关系,但国内天然气和国际天然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尽 管目前国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0%不到,但未来有可能增加到30%,以广东为例,现在基本上全部是进口天然气,所以,天然气价格改革措施已经势在必行。”





風電整合潮將至 90%的企業或將退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1/1OMDAwMDIyNTg1OA.html

從2009年高調進入風電研發領域,到2011年初正式退出,進退之間,哈空調(600202.SH)用時不過一年。

「公司的風電業務只是處於研發階段,還沒有投入生產。」哈空調證券部人士對此表示,目前,技術合作協議及零部件採購合同的善後處理工作已在進行中。

哈空調原本主業為石化空冷器和電站空冷器,風電領域研發並非其專長。

「哈空調的轉型,是基於該行業利潤趨微的背景考慮,但哈空調在風電領域並沒有人才儲備積累,而且進軍的是風電領域中比較核心的發電機組系統,轉型失敗並未偶然。」一位風電企業高管對此分析稱,哈空調進軍風電行業有當年風電大熱的背景,「當時,甚至連做鞋子的都要進來」。

哈空調可能是2011年整個風電設備製造業整合的一個樣本。盤點2010年業績報表,以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電氣、明陽風電、運達風電等為代表的風電巨頭們,賺得盤滿缽滿,不過,在熬過一個寒冬之後,更多的小型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將迎來一個更艱難的時期。

《風電設備製造行業准入標準(徵求意見稿)》(下稱《風電標準》)已於2010年3月對外發佈,經過一整年的修訂及徵召意見,或將於今年正式出爐。文件在能源、土地、自我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規範、限制,將進一步壓縮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目 前,國內排位前10名的風能設備企業,產能佔了整個國內市場的80%,前十五名佔到了市場的95%,剩下的5%好幾十家分,它們能賺到多少錢呢?」中國農 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沈德昌表示,在未來三五年內,肯定會有90%的風電設備企業將通過重組、兼併等途徑而消失。

「明智」的退出者

時鐘撥回一年前,2009年10月27日,哈空調董事會通過了《關於哈空調開展風電領域研發相關活動的提案》,稱公司同意開展風電領域研發活動,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聯合開發先進的風力發電技術,公司研發費用預計在人民幣3000萬元以內。

上述風電企業高管表示,風電設備三大件包括風電葉片、變頻電機、變速器。哈空調早在2008年就進行發電設備的研發,並為彼時第一批哈爾濱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主要研發方向為發電機葉片製造。

2011年1月31日,哈空調宣佈退出,其給出的理由是:在風電研發過程中,國內風電企業發展數量激增,同質化競爭嚴重;國家產業政策發生較大變化,規範風電行業發展力度增強,提高了公司進入風電行業的准入門檻。並稱,公司繼續從事風電業務風險較大。

「哈空調退出是比較明智的。」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看來,國內風電設備製造的第一梯隊佔據市場60%的份額,剩下的40%的市場份額也被第二梯隊瓜分殆盡,留給第三梯隊和新進入者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多。

國內風電設備製造企業目前合計80多家,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電氣三家龍頭;第二梯隊是明陽風電、運達風電、湘電風能、上海電氣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第三梯隊,則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業。

運達風電華北區域經理金立萍提醒記者說,早於2009年「38」號文(即《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已對風電設備製造行業定議為「過剩」,當時,主管部門對該行業的融資及項目審批已然收緊。

「較高的行業集中度,使新進入者的機會已經不多。哈空調的資本實力並非十分出眾,要麼選擇退出,要麼選擇被兼併。大的市場環境就是這樣。」李勝茂說,2010年,國內風電裝機增速為64%,已較往年減速四成,下游風電場更願意把訂單交給像金風科技這樣的優勢企業。

被提高的門檻

3 月發佈的《風電標準》,主要涵蓋三個方面內容: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 部生產配套設施;企業進行改擴建應具備累計不少於50萬千瓦的裝機業績;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

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馬學祿表示,工信部的風電設備准入標準是比較高的。從目前我國的風電整機現狀來看,能夠達到上述標準的整機製造廠商不超過10家。

「新上馬的企業特別是風電整機生產企業的審批,如今已變得很困難了。2.5兆瓦以下的風機已經不太受產業政策的扶持,信貸可能還要面臨約束。」前述風電高管表示。

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全年風力發電新增裝機達16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2.7萬千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風電企業,擴產仍然是這些企業在2011年的主旋律。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中小企業,或將倒在這一場更為宏偉的擴張浪潮中。

金立萍解釋說,為新進入者設置如此高的門檻,「其實是要求新進入者一入局,就要有配套的科技研發,擺脫國內的技術空心化格局」。而這也折射出風電行業風光背後隱藏的問題:投資過熱、重複引進落後技術、關鍵設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未能得到有效攻關等頑疾,仍然存在。

就 整個產業而言,目前,我國的發電機、葉片產能已能滿足國內風電產業的需要,但部分關鍵設備仍有不足。以齒輪箱軸承為例,由於質量要求較高,多靠國外進口; 而在控制系統方面,國內雖已有科諾偉業、北京景新、時代集團等企業在研製生產,但目前仍主要採用丹麥MITA和奧地利Windtec生產的設備。

質量問題,也已成為業內憂慮的焦點。2010年1月24日,寧夏天淨神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一台東汽風機倒塌。

此後,華能通遼寶龍山風場的東汽風機、遼寧凌河風電場的華銳風機、大唐的山西左云風場的風機先後出現倒塌,質量問題在風電裝機容量飛速增長背後不斷出現。

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對此意味深長表示,龍源是中國最老的風電企業,其運行最早的風電機組已經有17年時間,國產大量的機組也才運行了3至5年時間,所以有些風機的質量還需要考驗。



三七互娛李逸飛:換機潮將帶來手遊30%增長

明星成為不少遊戲公司的產品代言人

盡管不少遊戲創業公司處境艱難,但手遊行業依舊處在高速發展的路上。

2016年12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遊戲產業規模實現1655.7億元,同比增長17.7%。其中,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到819.6億元,市場份額占比過半,同比增長59.2%,繼續保持遠高於遊戲行業整體的增長速度,成為國內遊戲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我認為手遊行業未來三年保持高速增長是沒有問題的,預測接下來兩年還會有30%-50%的增速。”三七互娛創始人、總裁李逸飛7日在中國國際互動娛樂大會(CIGC)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沒有了人口紅利,但是產業迎來了換機紅利,高性能智能機的普及為手遊帶來硬件基礎,用戶付費意願變高。

根據此前三七互娛(002555.SZ)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52.48 億元,同比增長12.69%,實現利潤總額13.16億元,同比增長41.1%。

寡頭分割遊戲市場

2016年,遊戲行業呈現寡頭分割市場,小廠呈抱團取暖趨勢。

2月中旬,網易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和年度財報,財報顯示網易201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營收分別為121億元和38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53%和67%。遊戲成為支撐網易高速成長的中流砥柱,網易在線遊戲凈收入,高達279.80億元,占凈利總額的73%,同比增長62%。

而作為遊戲行業的另一巨頭,雖然騰訊暫未發布全年營收,但從去年的表現來看,其第三季度遊戲收入營收為181.6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7%,支撐起騰訊第三季度營收403.88億元的近半壁江山。

37手遊總裁徐誌高在CIGC大會演講中提到,從整個行業的渠道來說,騰訊和網易占據了50%-60%份額的局面,近兩年不會改變,剩下30%多的市場份額會被5-10家公司瓜分。而第11家公司則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倒閉,另一個是發掘更加細分的市場。

“如果說2012年是元年,那麽2013年是快速發展時期,2014年資本熱度帶動行業躁動,對從業者來說是極其瘋狂但不理智的時期。2015年大家開始反思,2016年比較健康,但到年底又有新的一輪躁動。”徐誌高認為,整個產業將會面臨劇烈的競爭,資源會往少數且極少數的幾家巨頭身上聚攏,接下來會有更多“抱團”案例發生,並且還會有新的一輪中小研發的渠道和發行倒閉的可能性。

三七互娛總裁李逸飛

“研發利潤相對比較高,我們肯定會持續擴張,但擴張也有度,規劃今年內到年底不會超過1000人的研發體系,同時能夠支撐大概12個—15個項目就足夠了,此外,是做更多的用戶投入,包括更多像用戶數據分析,用戶行為分析。”李逸飛表示,跟騰訊和網易相比什麽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怎麽走得更遠,這些都是中小遊戲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

換機紅利成增長助推器

手遊作為移動遊戲的一個重要細分類別,近年來產業規模飛速增長,成為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快速擴張的一大主因。手遊對細分玩家的發掘,是其占領市場的秘訣之一。人數多、遊戲時間長、付費意願高,二次元群體成為優質的手遊客戶。

根據艾瑞咨詢《中國二次元用戶報告》數據,目前在中國大約有9280萬二次元愛好者,而泛二次元用戶則達到了2.19億。二次元人群多數處於校園階段,相比工作人士有更多的空閑時間,投入手遊的時間更長。

而年輕人另一個行為特點是喜歡換手機,對於手機遊戲廠商來說,換機潮下帶來的市場空間仍然龐大。

“並且現在很多城鎮地區也處於換機潮。”李逸飛認為,換機紅利將會代替人口紅利成為遊戲行業一個新的增長助推器。

“我們的永恒紀元在OPPO和VIVO這兩個手機渠道出現明顯增長,有大量的用戶尤其是年輕人在北上廣深工作,春節期間回到自己四五線老家,要給家里人換手機,原來換下來的手機要麽根本就不是智能機,要麽是配置非常糟糕,根本無法玩遊戲的手機,現在換出來OPPO和VIVO還有華為榮耀系列,對現在手遊支持毫無問題。”李逸飛對記者說。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多家手機廠商就開始與遊戲廠商聯手展開多項合作。比如360手機與網易最新手遊《光明大陸》達成合作,還有華為與陰陽師合作等。據李逸飛透露,合作形式比較多樣,比如出廠前做預制,之後的費用按渠道分成,廠商拿55—60%左右。

此外,如何進行IP跨界運作也是目前遊戲行業聚焦的重要方面,不少遊戲公司開始購買一些熱門劇的遊戲改編權,進行開發發行。但隨著監管的收緊與投資的不確定性,也讓不少遊戲公司望而卻步。

“僅僅把泛娛樂作為市值推動是不行的,要在產業鏈上有一個環節特別強,通過收購、協同來打通。”李逸飛對記者說,遊戲在世界觀、人設、用戶探索上都要和影視本身產生大量的協同,才可能出現爆款,否則也會遇到不小的挑戰。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