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建築相關 | 6 |
261 醫療保健 | 6 |
600 內房 | 5 |
704 科技軟件 | 4 |
509 證券/融資 | 4 |
104 貴金屬 | 3 |
203 紡織製衣 | 3 |
301 支援服務 | 3 |
361 廣告 | 3 |
230 汽車股 | 3 |
404 電訊設備 | 3 |
184 航空服務 | 3 |
101 有色金屬及礦石 | 3 |
231 汽車零部件及維護 | 3 |
242 乳品相關 | 3 |
705 智能卡/資訊科技器材 | 3 |
過去的一周,美國再次用強勁的就業數據檢驗了經濟複蘇的成色,美元重新站上94關口,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
歐洲越來越不太平,這廂希臘還在和三駕馬車你來我往、劍拔弩張,那邊烏克蘭局勢又驟然升溫。
油價在頹了半年多之後,終於出現了見底跡象,大漲7.2%創四年最大漲幅。
中國央行降準了,還是在立春這一天,可中國股民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央行降準 A股不買賬
周三,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的消息立刻讓輿論一片歡騰。
分析師紛紛大呼意外,並稱此次降準將釋放至少6000億流動性,會對股市起到托底作用,央行此舉是在給市場“發紅包”。有分析師甚至大膽預測,市場將再掀一次“旱地拔蔥”行情。時逢立春,網友們興奮地高喊“春天來了”。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那些等著“幸福來敲門”的股民馬上就笑不出來了了——他們猜到了開始,但沒料到結局——股市對降準並不買賬。周四,滬指高開低走,最終收跌逾1%。周五更是大跌近2%。
於是人們又想起了那些冷靜的聲音,比如安信證券的高善文。他在周三降準後指出,今年以來,A股總體處於調整格局,以消化相對H股過高的價格。10-15%的總體高估,這一過程迄今尚未完成。降準在市場預期之內,可能改變市場調整路徑,但不改變調整狀態的大格局。
至少從目前的事實來看,這種說法更有說服力。
不過,目前的市場共識是,在此次降準之後,央行寬松的大門已經打開,未來預計會有更多的寬松措施出臺。
非農驚艷 美國王者歸來
大洋彼岸的美國再次用強勁的就業數據檢驗了經濟複蘇的成色。這大概也是全球經濟唯一一塊尚未淪陷的飛地。
周五公布的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5.7萬人,遠超22.8萬人的預期。美聯儲關心的平均時薪指標更是環比大增0.5%,創七年新高。
雖然本周早些時候公布的1月ISM制造業指數創一年新低,12月個人消費支出創五年最大跌幅,但和光彩奪目的非農比起來,這些都“不是事兒”。
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Justin Wolfers盛贊:“1月新增就業增速驚人。我們等了很久的經濟複蘇終於來了!”
PIMCO前CEO El-Erian稱,強勁的非農就業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整體改善,有望持續複蘇。
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預計,強勁的1月份非農就業報告使美聯儲有可能在6月份開始加息。
油價觸底反彈 創四年來最大漲幅
過去一周,國際油價一改半年多來的頹勢,美油累計反彈7.2%,創近四年來最大周漲幅。
截至周五收盤,美國WTI原油報52.14美元/桶,自1月初以來重新站上50美元大關。布油報58.13美元/桶,逼近60美元。
彭博報道認為,近期大反彈可以用一個簡單原因解釋:整個石油業陷入絕望。絕望的產油企業開始減產並削減支出,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有望改觀,這成為推升油價的利好。
受低油價影響,殼牌石油關閉了北海的油田,美孚宣布削減20%的勘探開支,美國第三和第四大石油公司削減開支的幅度均超過30%。
石油服務業巨頭Baker Hughes上周公布的美國閑置石油與天然氣鉆井平臺多達94個,這是1987年以來最高水平,過去八周閑置的鉆臺合計352個。
多頭抓住這一波機會成功扭轉了油價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下跌趨勢。不過,目前市場對未來原油的走勢出現激烈分歧。
美國揚言武裝烏克蘭政府軍 烏局勢再度升溫
就在人們快要將其淡忘之時,烏克蘭危機又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西方人似乎已經對沒完沒了的烏克蘭局勢失去了耐心,美國揚言要武裝烏克蘭政府軍。而德法則努力奔走,為緊張的局勢做最後的外交努力。
周四,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會談結束後表示,總統奧巴馬將很快決定是否向烏克蘭政府軍提供武器。
普京強硬反擊稱,美國對烏克蘭提供武器將被視為對俄羅斯本土的安全威脅。
同樣是周四,德國默克爾和法國奧朗德與波羅申科進行了長達五小時的會談,然後周五馬不停蹄從基輔趕到莫斯科緊急會見普京,為解決烏克蘭沖突做出關鍵努力。
不過,三人在進行了五個多小時“有建設性”的會談後,似乎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進展,各方對談判細節都諱莫如深。路透戲稱,此次會談只是承諾了今後舉行更多會談。
希臘杯具:我沒錢 我任性
希臘大戲一點都不輸烏克蘭。
不愧是盛產悲劇作家的文明古國,大概是被先賢們靈魂附體,希臘人演起悲劇來那是當仁不讓。
本周,希臘財長Varoufakis先是拋出債務置換方案,暗示放棄債務減記,隨後“辟謠”稱還是要減記。歐盟官員稱“評論希臘的提案幾乎沒有意義,因為他們幾乎每小時都在變化。”
周三,當歐議會議長警告希臘有國家破產風險時,希臘財長Varoufakis回應稱,我們已經破產了,“我現在就是一個破產國家的財長”……
如果說有錢任性是賣乖,那麽沒錢任性就有點近乎無賴了。目前,無論希臘如何“撒潑”,德、法和“三駕馬車”的態度都很強硬,大家的立場非常清楚:財政緊縮不容商議,債務減記絕無可能,債務置換可以考慮。
歐央行周三宣布,從下周三開始,暫停希臘債券作為抵押品時享有的信用評級豁免權,這表明希臘債券無法作為合格抵押品。當前希臘國債為垃圾級,依靠“評級豁免權”獲得歐央行廉價融資。周四,希臘銀行股開盤報跌23%。
如今的希臘已經是“彈盡糧絕”。彭博援引消息人士計算,最晚到3月底,希臘就會面臨“生死抉擇”:要麽接受國際債權人附加條款的救助金,要麽就揮手告別歐元區。
希臘已經收到“最後通牒”。歐元區財長會議的主持者、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周五表示,本月16日是希臘申請延長國際救助協議的最後期限。要保證歐元區繼續給予金融支持,希臘新政府就要同意履行以改革換貸款的既定協議,他們的時間所剩無幾。
不過,會叫的孩子有奶吃。即然還不起錢已是宿命,那麽為什麽不抓緊時間在舞臺上多“折騰”一會呢?對於希臘而言,多爭取些有利條款也是好的。
丹麥:三周來第四次降息
丹麥雖然國家不大,但想上頭條的願望卻很迫切。
周四,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這已是三周內丹麥央行第四次降息。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分析過,瑞士央行1月15日取消歐元兌瑞郎的匯率下限,此後丹麥克朗兌歐元匯率持續攀升,眾多市場參與者猜測丹麥會步瑞士後塵。但丹麥當局稱不會取消緊盯歐元的政策。因此,為了維護匯率緊盯,丹麥需跟隨歐央行一起放寬貨幣政策。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彪悍的丹麥央行過去三周內的降息行動:
1月19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05%降至-0.2%,將貸款利率從0.2%降至0.05%。
1月22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1月29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35%降至-0.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2月5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歐元區:制造業和消費現回暖跡象
大概是為了呼應1月底的QE,歐洲經濟本周終於迎來幾個好消息。
本周早些時候公布的的歐元區1月制造業PMI終值51,綜合PMI終值52.6,雙雙創6個月新高。
周三公布的歐元區12月零售銷售同比增長2.8%,創下2007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這顯示出油價的下跌正刺激人們消費,刺激經濟增長。
隨後,歐盟周四發布了長達180頁的報告,上調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稱低油價、歐元貶值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扭轉歐元區的下滑趨勢。2015年增長預期從1.1%上調至1.3%,2016年從1.7%上調至1.9%。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QE確實能夠為經濟改革和複蘇“買來”一些時間。但如果各國不致力於解決內生的經濟問題,那麽央行印再多錢都終將打水漂。這些令歐洲人喜出望外的搶眼數據,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趨勢轉折點,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烏克蘭停火協議達成,希臘債務危機有所緩解,歐元區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幫助提振了投資者情緒。周五,歐股刷新七年新高,標普創下歷史新高。
烏克蘭停火協議
本周四,經過16小時的激烈談判,俄烏法德四國得以達成停火協議。根據協議,烏克蘭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立刻實施全面停火,自當地時間2015年2月15日起嚴格執行。
不過,停火協議的執行效果還有待觀察。事實上,雙方去年9月達成的協議中就要求雙方停火並且退兵,但這份協議很快夭折。此後,反叛軍進一步占據了200平方英里的領地。
這看似是俄羅斯和歐洲雙贏的局面,但一些人警告稱俄羅斯才是這場談判中最後的贏家。
立陶宛首相Dalia Grybauskaite表示,這份協議沒能保全烏克蘭的所有領土,可以讓俄羅斯很快控制烏東部邊境,所以協議本身“十分脆弱”。而歐盟理事會主席Donald Tusk表示:“實際戰鬥能否真的停下來,這是真正考驗協議的地方。”
希臘債務談判
本周四,希臘政府發言人表示,將盡其所能在下周一和歐元區達成協議。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也表示,在希臘問題上願意作出妥協。希臘債務僵局或出現轉機。當天,希臘股指ASE開盤大漲8%,其中銀行板塊股指飆升20%。
希臘政府發言人Gabriel Sakellaridis周五表示,在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希臘將竭盡全力同歐元區援助方就新的希臘支援項目達成一致。
歐元區去年四季度GDP增長超預期
周五公布的歐元區四季度GDP超預期。歐元區2014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長0.3%,好於0.2%的預期,同比增長0.9%,同樣好於預期。
歐元區亮眼的GDP提振了投資者的情緒。周五,歐洲Stoxx 600指數突破七年新高。德國DAX指數一度上漲0.9%,史上首次突破11000點。標普500期貨也逼近歷史新高。
資管公司KBC Asset Management NV投資主管Dirk Thiel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市場因歐洲經濟複蘇而受到提振。今天的GDP數據令人鼓舞。數據終於讓我們舒了口氣。投資者將為歐洲核心經濟的表現感到開心。市場也重新開始樂觀的看待希臘問題。”
標普創歷史新高 年內首次
周五,歐元區四季度GDP超預期、烏克蘭停火協議對市場影響繼續,歐美股市上漲,標普今年來首次創新高,歐股刷新七年新高。受歐元區GDP提振,布油今年來首次突破60美元。
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漲8.51點或0.41%,報2096.99點;道瓊斯工業指數漲46.97點或0.26%,報18019.3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36.22點或0.75%,報4893.84點。
M2增速創歷史新低 "降準、降息指日可待"
雖然周五公布的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創09年6月以來新高,但M2增速僅有10.8%,創歷史新低。分析人士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疲軟意味著信用內生增長疲弱,通縮風險加大。央行或需要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中國1月社會融資規模2.05億元,不及預期的2.1萬億元,新增量少於2013年1月的2.54萬億和2014年1月的2.58萬億。而M2增長10.8%,增速創1996年12月以來的新低。
對於社融總量的增速回落,海通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認為這意味著預示未來半年內經濟仍難見底。而貨幣M2增速的下行也預示著通縮風險繼續加大。姜超據此判斷未來央行仍需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滴滴快的戰略合並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周六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雙方確定,在春節後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後,估值將達到6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一四年,香港樓價「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在此形勢下,總結去年五十三盤「壹盤生意」,被租金活活砸死的有四盤,其餘的可維持經營已偷笑。一批新的生意模式,由此應運而生。 由三個八十後男生創立的電召貨車app「GoGoVan」,廿萬起家,殺盡傳統貨車call台,上年獲內地社交網站人人網、以八千萬港元買入一成股權,按此GoGoVan估值達八億!而為避過昂貴租金,教整蛋糕的Choco Bakery轉身做批發,盈利即由五萬暴漲至二十多萬元。小食店豆腐花撈米線,大量賣名給人開鋪,在低成本中擴張。 去年的香港,還歷經政治動盪、佔中事件;香港人生活,如坐過山車,做生意的亦嘗盡甜酸苦辣。Call車平台投資新寵 GoGoVan的奇跡,在於老闆Steven、Reeve和Nick一年半前起家,只是花了二十萬元,現時卻成為家喻戶曉、估值八億的名字。記者進入GoGoVan公司,只見一張張的長形桌子,而老闆Steven的座位亦在其中,並沒有獨立房間,他解釋:「我沒有辦公房,是方便下屬可以隨時找我,不需經過其他部門,這樣行動力才夠快!」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歲,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Steven說:「年紀輕容易教,畢竟我們也是Startup公司。」 Startup,近年往往指有高速增長前景的IT公司;開發call貨車app的GoGoVan正是其一。乘客只要在手機程式中,輸入起點和終點,按確認後,柯打即發至裝有此app的貨車司機,互相核實身份就完成交易,方便簡單,完美取代以往的貨車call台。 電召貨車app「燒錢」實力 註:數字為獲注資數字或投資額。Uber資金是全球性,部分應用在計程車apps等服務上。今年1月才在港推出貨車服務。 貨車戰爭汰弱留強 一年前,Steven還要穿上超人服派傳單;跑遍港九新界,搵貨車司機加入公司,公司只有五個職員。一年後的今日,他卻在全海景的辦公室內,指揮五十多名員工,擁有逾七萬名小型貨車司機為他「效力」,佔全港超過六成佔有率。至關重要,是吸引到內地社交平台人人網,於去年十一月注資近八千萬元。人人網於紐交所上市,現估值九十億!泊到大碼頭,難怪Steven笑得合不攏嘴:「可以吸引到投資者,是因為我們行動力強。由開始每日幾百單order,到現在每日兩萬單,就係最好的證明。」不過,這筆大額注資,只是這場貨Van戰爭的開始。GoGoVan仍未能向司機或顧客一方收取費用,亦即到現在仍然免費;事關在GoGoVan推出兩個月後,出現EasyVan和Call4Van,變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只要有一方抽佣,司機或顧客就會「過檔」敵營,結果大家焗住齊齊燒錢。在上年尾,Call4Van因找不到注資扯白旗離場,而EasyVan亦找到一批投資者達七千六百萬元注資,與GoGoVan旗鼓相當。GoGoVan與EasyVan一直有牙齒印,GoGoVan指對方老闆曾做臥底抄橋,Steven不屑地說:「我無當EasyVan係對手。」過年後,GoGoVan會正式在大陸上架,改名「快狗速運」,現分別於北京、深圳和廣州等一線城市招聘員工。他說:「我最驚係大陸貨車司機唔用智能電話。」內地市場大,競爭亦大,馬雲的「快的打車」和馬化騰的「滴滴打車」,已鬥得難分難解。單單過去一年,兩公司因補貼等合共燒掉二十四億元。美國Uber還帶着百多億全球發展的士及貨車app,GoGoVan現月燒百萬,怕且要睇邊個「夠長命」。 收收埋埋免抄襲 本刊找來曾寫三百個apps、還被馬雲抄橋的Innopage創辦人李勁華(Keith),他直說,GoGoVan要做到一哥,壟斷所有電召貨車市場,才有條件轉收費模式。而模式不外乎向司機或客人收取佣金、賣車廂或app廣告、又或者從個別服務收費,如即時call車增加收費等。有得必有失,GoGoVan老闆現如「驚弓之鳥」;由於怕無意中洩露生意秘密,記者問到日後大計、收費模式等,代表接受訪問的Steven都三緘其口。甚至千叮萬囑記者不要洩漏辦公室地址,辦公室門口亦沒有水牌,Steven細細聲說:「我擔心有人嚟尋仇,這一行龍蛇混雜,小心為妙!」而現在搏殺階段,他們亦不敢大使:「和以前沒有兩樣,最多因為公幹坐多了飛機。我每月也是只有一萬多元的糧,返工仍會坐地鐵!」看來IT人的生涯,不是大家想像的逍遙。 蛋糕轉批發盈利四級跳 最近,在九龍城的「諾亞半熟蛋糕」忽然爆紅。這款蛋糕外表平實,內有蜂蜜流心,每人只限購兩個,假日時不到下午已經賣光。做此款蛋糕的師傅,正正就是上年《壹盤生意》訪問過的Choco Bakery老闆李嘉俊Tommy和李嘉銘Tony。諾亞的老闆找他們製作半熟蛋糕,結果令Choco Bakery盈利,由五萬升至二十三萬! 搏宣傳肯吃虧 還記得去年七月受訪時,兩兄弟手足情深。大佬Tommy辭職搞蛋糕店蝕到喊,體重三個月內跌三十磅,細佬Tony不忍心而出手相救,狂谷宣傳,並大搞興趣班,因此轉虧為盈。原來生意其後還直線上升,細佬Tony說:「每個星期都出去做event,走勻全港九,搞便宜促銷,搏多些人識我哋。」因鋪位是樓上鋪,所以人流很少,Tony說:「有人來上興趣班,我們都不介意給他們錄影上課內容,再放上網,當間接幫我們宣傳。」在Choco Bakery還沒搬新地址前,在同一幢工廈裡就有七間蛋糕店,為了突出,兩兄弟不介意做最麻煩的雪糕蛋糕,「整雪糕蛋糕最起碼要三至四小時,工序繁複,整幢樓得我們做。要出位,就一定要夠落力。」甚至,大佬Tommy還出動女朋友放蛇「扮學生」,去附近獲好評的蛋糕興趣班偷師。「我們還有免費借場地,給TVB拍《學是學非》,又會借給明星仔拍節目,最緊要有宣傳!」 得諾亞老闆賞識 兄弟兩人努力做宣傳,盈利保持平穩。兩人自信返晒嚟,決定由開興趣班,轉做批發蛋糕,務求賺得更多。他們在葵涌開中央廚房,同時在朋友介紹下,認識剛從台灣拿了諾亞半熟蛋糕專營權的Kerry。Kerry說:「我一直都搵緊師傅幫我做蛋糕。雖然我有台灣半熟蛋糕的配方,但沒有好的甜品師傅整,味道好壞差太遠。」Kerry指自己曾將配方給另外的師傅,但味道差台灣傳統的太遠,所以找着了Tommy。Tommy笑說:「當初我也以為易做,但原來溫度拿捏很重要。焗蛋糕的時間也是關鍵。流心太多就不能定形,而太熟又不好吃。」他指出每一隻雞蛋的溫度,都會影響做出來的品質,有些雞蛋雪藏過,有些就室內擺放,所以蛋糕只可靠人手做,不能機做。「其實整蛋糕真係要靠經驗,我們試了兩個星期先做到,要慢慢摸索。」這些經驗就是他們值錢的地方,現時,製成一個蛋糕Tommy和Tony可分約兩成半盈利,故店鋪七成的盈利都是來自半熟蛋糕。今年諾亞蛋糕會再開七間分店,有感合作滿意,Kerry會再找Choco Bakery全權負責。今年盈利隨時再升,雖沒有白紙黑字作實,但Tony說:「半熟蛋糕的訂單應該不會甩,因他們也不想太多人知配方。而我們和諾亞半熟蛋糕的合約亦寫明,我們三年內不能做相似的蛋糕店。」而熱愛整蛋榚的Tommy,順理成章擴展中央廚房,與細佬再拍住上! 宅男開米線店衝出香港 去年年頭,張超及麥泳豪(阿超和阿豪),得到大台《我要做老闆》的創業節目廿萬元資助,在深水埗欽州街開設雲南美食「豆花妹撈米線」。一日買二千碗的佳績,引來投資者加盟,短短半年開了六間分店。去年下半年,豆花妹再下一成,天水圍的百佳美食廣場主動邀請入場,不收租金,亦有投資者要求加盟,在澳門開店,衝出香港。 加設雲南玫瑰餅 這兩個新移民,中五畢業後做廚師,後來齊齊辭職,回家鄉昆明學煮豆腐花撈米線,平均十七元一碗,目標只是:「以平價的野心打入市場。」上電視一炮而紅,除了有贊助,上年有人願意無息貸款,借四十萬給他們開中央廚房,但條件是以後每有多一間加盟店,就要分一半的加盟費給他們。所以阿超說:「今年我們想自己開分店,而且會考慮增加加盟費用,這樣收入才會增。我哋四十萬借款仲未還清呀。」雖然還款未清,但阿超就想「帶挈」雲南的親戚,他興奮地說:「我有親戚在雲南識得整玫瑰餅,打算每日空運一百個餅,每間店鋪分一些,試試反應先,如果好就會正式推出。」玫瑰餅製法和老婆餅相似,但裡面的餡有玫瑰花瓣。阿超現時每次回雲南家鄉,都如衣錦還鄉,是一個在香港擁有八間分店的老闆!他操着半鹹淡廣東話、笑笑口說:「喺香港可以闖蕩到咁,都算唔錯啦啩!」 甜蜂巢雪糕連開三分店 Honey Grany蜂巢雪糕,於上年暑假,由情侶檔鄧程志(Jacky)和中俄混血兒Chi Chi(右)開店,第一個月已賺五十萬!訪問後,他們陸續在旺角、九龍城和鰂魚涌開分店,老闆真正甜到入心。其後就算再有兩間蜂巢雪糕店:Honey Crème和Soft Crème殺到埋嚟,但盈利仍能保持不變。最近,他們亦和不同的大品牌和明星做活動,例如:Dior活動、古天樂生日會、鄭希怡的婚禮等,將其他兩間鋪比下去。但今次,老闆娘因私人理由已不願做訪問。網上有傳老闆娘Chi Chi,是江湖中人上海仔的女兒,本刊為此致電一問:「有傳你係上海仔個女?」Chi Chi稍作遲疑:「你聽邊個講o架?」(咁即係唔係呀?)Chi Chi即刻說:「私人嘢,唔好問啦,唔講啦,bye bye。」 酸DJ泰山熱狗店關門大吉 Wonderdog熱狗店由DJ曾匡民(花名:泰山)所開,訪問時每月有四萬盈利,但原來已經結業。本刊致電老闆泰山,他說:「租金貴呀,我搵唔到理想鋪位,所以結業,唔係因為賺唔到錢。」泰山亦有物色其他鋪位,但無奈不是地點不適合,就是租金太貴。現在的他,重操故業做電台DJ。對於現時位於紅磡的IONIC H熱熔芝士熱狗,熱爆網,每日過百人排隊,月賺八萬。對此泰山說:「祝福他呀!唔通點呀?自己唔得啫,我都望人哋生意做得好o架!如果有適合的鋪位,我都會再開!」似乎流露了點點酸味。 苦大隻佬兩個月虧五十萬 做生意最苦莫過於最終執笠。去年執笠的有賣貴價便當的森川、3D照相館、分租地方給人擺檔的Instax Focus及Wonderdog。另外在旺角開的大隻佬麵家,曾兩個月蝕五十萬,亦岌岌可危。大隻佬前身是已結業的老牌「龍記麵家」,由賴義芳在對面街重出江湖。上年四月盈利還有四萬,佔中後生意急跌。大隻佬咬緊牙關說:「做生意總有風浪,自己和老婆會慳啲。」曾有指藝員王祖藍會入股,但最終因找不到鋪位傾唔成。近月店鋪生意開始轉好,收支平衡,大隻佬拍拍心口說:「大家一起努力,總會雨過天晴!」 辣都話唔使龍躉大王教 去年尾《壹盤生意》訪問亞寶麻辣,當時餐廳雖有七十萬營業額,但只是收支平衡。老闆阿寶闊佬,一個水吧阿姐人工都兩萬,所以記者特意請來「龍躉大王」吳伯恩(恩哥)為他指點迷津。恩哥建議請少些長工,多些兼職,另外用不完的食材再想另一些菜式,減少浪費。今次本刊再致電阿寶,他即說:「我現在盈利四萬啦!都話食嘢靠口碑,我都話唔使龍躉大王教!」生意好轉,因亞寶麻辣晚市做速銷,一蚊一隻老虎蝦,每消費三百元送五十元優惠券。最後,當記者說想再拜訪,阿寶就說:「不用啦,現在生意夠做啦,唔使來啦!」佢講嘢果然最「辣」! |
日期 | 股票 | 文章重點 | 結果 | 準確性 |
2014年4月 | 萬洲國際 (288): 你會認購萬洲國際嗎? | 看似業務獨特,但其實很多構機投資者(特別是外資),都不喜愛國內的食品行業,萬一又出現食品問題,隨時”渣都無”,回報和風險根本不成正比。IPO短炒?要減價兼且連Long Fund 都不願坐貨,你還未找到答案嗎? | 最後IPO因機構投資方面反應差而消取了。雖然後來同年8月再減價上市,股價並一度高於上市價一成,但燦爛畢竟短暫,現價比當時上市價下跌三成。 | ***** |
2014年4月 | 中信泰富(267): 中信泰富大變身,抵不抵買? | 除賭博及政治因素外,我不覺吸引之處。 什麼原因支持這單Deal? (1) 有券商說可以買入作為A Good China Proxy。那我為何不買A-50? 至少可以減低個別公司的風險。 (2) 有財演說作為金融改革的Landmark Deal,必定對香港和股民有利中央才會批准,因為以後會有類似的資產注入以這單Deal作參考。我肯定這單deal的參考價值,但參考它如何「益小股東」還是「搵你笨」,我沒有答案。 (3) 又有財演說,母公司以「溢價」13.48元(在注資供佈前中信泰富約在12.6元)交易,肯定對中信泰富有信心啦!我相信說這番話的有兩類人,一是學術水平有限或二是背後另有目的。沒有考慮注入資產的Value、沒有考慮作價的Valuation、又沒有考慮Dilution Effect,簡簡單單就以一個交易價錢就能得出一個「買」字的建議,勁! | 一度被炒上$16元以上,但一年內大部分時間在13.48交易價附近,現價稍稍低於此價。你能把握那一刻機會併在此賣出嗎? | **** |
2014年4月 | 通達(698): 通達=小米? | 看公司首重管理層的質素,他們對公司和小股東的”Attitude”是了解其質素的其中一方法,且看他們之前的corporate events和參考David Webb的文章,你便明白我為何不會投資通達。 | 還記掛著小米?相信要等至小米將上市前的炒作吧,基本因素還得放在一旁呢! | **** |
2014年4月 | 翠華(1314): 翠華真的吸引? | 市場的超高預期及高市盈率,真的吸引嗎?由上市至今,大家一致預期翠華可以靠開新店、成本控制等就能做到每年三至六成的增長,我實在感到高得有點害怕! | 股價由$5.5元以上以「無不間段」的資態下跌現水平$2.5。你可以用名家財演常用的rationale,由高位至今下跌超過5成,反彈2-3成不難呀!還用這方法思考的,我相信你在股市裏還未付足夠學費。 | ***** |
2014年5月 | 賭股:股息看濠賭股 | 認為行業趨勢還是向上、公司利潤會繼續增長、派息有保證兼高息,我相信大部份濠賭股可以符合這幾個要求。 | 我看錯了,雖然以最保守的方法 - 歷史股息看賭股,但還因錯看了行業方向是敗走。 | 看錯 |
2014年5月 | 佳景集團(703): 佳景有佳景嗎? | 在不少券商推介佳景的報告或坊間的報道中,以上各「走出去」的新項目會被視為「增長引擎」。樂觀的(或已持貨的)讀者會覺得「走出去」面對大眾市場,才可以「做大做強」。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佳景2014年正在參與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 最終成績卻是未知之數! | 與翠華和賭股相似,由$4元多下跌至$2元以下。 | ***** |
2014年5月 | 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閱讀財經報告和文章? -以佳景(703)作例子 | 文章多存在著大量的information biased,這是閱讀的盲點,尤其是財經評論文章和broker報告。很多時一般人會被套入作者/分析員的框框,按著他們的意思去思考。 你能以自己的經驗及common sense去考量各點的錯與對嗎?不能?輸家耶!從來沒有質疑過任何文章內的點子,那你更可能是一個低層次的大輸家! | 看文章時能夠記著information biased,你的層次將變得更高 | n/a |
2014年5月 |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 Baupost Group在Micron的投資佔全個基金的三分之一(約11億美金)。Greenlight Capital 也有近15%(約10億美金)押注Micron. | Micron股價由當時至今升了4成了。 | ***** |
2014年6月 | 維達(3331): 維達的資產注入不遠矣 | 資產注入何時會發生呢?我認為不遠矣!且看以下幾件事: - SCA的業績會 - 任命匯豐為顧問 - 給維達的低息股東貸款 另外看看股權結構和CCASS資料你會知一二。 | 結果7月就公佈注入Tempo, Tena等優質資產了。 | ***** |
2014年6月 | DYNAM JAPAN(06889):日本真的會在今年開賭嗎? | DYNAM JAPAN(06889)董事長在5月30日在股東周年大會透露,日本發出賭牌正處於最後階段,相信會在6月底或8月期間發出10個賭牌。此消息一出,立即托高DYNAM JAPAN股價近2成,5月30日收報24.3元。要討論法案,首先要了解日本現時的政治生態。你有了解嗎? | 賭牌?還未有確實時間表,而Dynam的股價已跌了超過4成了。 | ***** |
2014年6月 | 中國動向(3818): 中國動向之「底價」 | 阿里上市是會擺向過份興奮還是過份恐㤺?中資機構投資者可以冒險不持有阿里嗎?因此,推算中國動向在阿里上市之時的底價會是$1.54。 | 阿里上市之時曾高見$1.8元,比文章見報時升3成。可惜,熱情過後只輾轉回落至$1.3。 | *** |
2014年6月 | 主席何價?! | 看管理層的質素,除之前提及的”Attitude”外,我們可以比較他們與其他公司的工資水平。 | n/a | |
2014年7月 | 利標(494): 利標短期股價難免受壓 | 筆者相信利標(787)上市初期,股價定會受壓。為什麼呢?本次利標上市,用的是實物分派方法。其實實物分派,可謂最低效率的資本分配方式。試想一下,分派宣布前持有利豐的機構投資者,會是因為利豐的什麼業務而持有呢?九成都是因為其來核心採購及物流業務吧?有哪個基金經理會因為一項只佔全公司小部分(16%)、表現既飄忽、之前又要大幅減值的品牌業務而買利豐呢? | 一如預期,股價由首天的$2以上,一直下跌至現價$1.4 | ***** |
2014年7月 | 香港電訊業的加價潮and 結構變勢加價利香港電訊業 and 香港電訊股怎能看歷史數字! | 整個香港電訊業的competition landscape 已改變,大家下次續約時可能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各電訊商會大幅提價。 另外,因為蘋果用家很渴望使用如android的大screen, Smartone必定最受惠此換機潮! | 相信不用我多說,香港電訊、PCCW、數碼通及和電都相繼創新高了! | ***** |
2014年8月 | 白雲山 (874): 偉哥的誘惑 | 我可以肯定的是白云山中期業績後,當金戈推出市場的消息一出,再加上之後的AH股股價收窄的概念(現時H股有25%折讓),白雲山好快就被炒成「火雲山」,以投機的角度考慮,白雲山還是頗值一博的。 | 曾被炒高至$29元,輾轉回落至$25-26元 | ** |
2014年8月 | 燃氣加價還是機多於危 | 轉嫁所需要的時間,我認為如上年的加價一樣,最多延遲一至兩個月,以傾談供氣的細節安排。一至兩個月的延遲會對margin構成多大的影響?我很難想像影響會很大。 | 不幸地油價由8月的港位$100元開始大幅下鋤,燃氣股亦因此而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 | 錯看了油價之影響 |
2014年9月 | 何以了解管理層質素 | 比較管理層的說話與事情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留意管理層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公司是否值得信賴。 | n/a | n/a |
2014年10月 | 政治市的考量 |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面對著重大不確定性,我和大部份人實在連一點基本的分析都做不到,因為我全無能力去估計此政治事件及後的演變。簡單來說連會出現的scenarios都想不到,如何做scenario analysis和估算各事件的機率? 又如分析造船業,有關行業趨勢、供求、船價,甚至乎哪些才是決定性因素我都不清楚,我寧放棄。 | 有人說我看錯,問題是你對風險如何取捨。我寧選風險度低可見度高的香港電訊股,其他?在危牆之下當然放棄,因為我們投資是長途賽而不是短跑! | *** |
2015年1月 | 炒股的同時請記著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s | 因為經濟差而減息所引發的資金流入,究竟何時會完結?在此,筆者希望大家從First Level Thinker 轉變為Second Level Thinker,不要只想著如何「炒」,要想想這個Rally會有何變化。套用經濟學的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 (中文應該叫邊際收益遞減),指在投入生產要素後,每單位生產要素所能提供的產量增加發生遞減的現象。現在的「生產要素」正正是「減息」和「降準」。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兩次,究竟這威力會在何時減退?沒有方程式,沒有人能預測,只有事後孔明,但筆者的經驗是,第三次得小心,第四次應全身而退站在一旁,若你發現大家對這所謂的「好消息」不再有反應又或者「無乜反應」時,希望你不會還問我:是否要趁低買多些呢?! | 第三次已出現了,你還記掛著證券、保險等高位嗎? | **** |
北京時間今晚9點,巴菲特執筆寫給201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伯克希爾)股東的公開信全文就將公布。它之所以比以往更引人註目,不僅因為是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以來寫下的第50封致股東信,也是因為巴菲特去年12月透露,信中會描繪伯克希爾未來50年的藍圖。
彭博報道稱,巴菲特以往的股東信約有1.4萬字。而今晚公布的這封信在編輯以前約有2萬字。MarketWatch網站高級市場撰稿人William Watts認為,84歲高壽的巴菲特有很強的反思心態。他預計今年這封信的主要看點是:此前犯的錯、巴菲特的繼承人、怎樣使用伯克希爾截至去年9月累計624億美元的資金、是否考慮縮小伯克希爾的管理規模。
在我們通過股東信跟隨巴菲特的眼光展望未來五十年以前,不妨先回顧下此前巴菲特股東信的經典。它們不僅僅是向股東通報及解說業績的文件,更是眾人了解巴菲特各種深刻見解的媒介。多年出席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年會、研讀過巴菲特35封股東公開信的Steve Ritter此前推薦了五封自認為最值得一讀的公開信,即巴菲特1977年、1983年、1984年、2001年和2008年致伯克希爾股東信。
以上五封信的看點在哪里?華爾街見聞將其中部分節錄與大家重溫,僅供拋磚引玉。以下均來自伯克希爾網站公布的股東公開信,點擊紅色字體處可查看相應公開信全文:
首先是網上可以查詢到的最早期公開信——1977年致股東信,當時巴菲特在信中提出,盈利如何是衡量管理表現的好方法:
除了特殊情況(比如企業的負債權益比異常高,或者資產負債表顯示,企業重要資產的價值並未實現)以外,我們認為管理經濟的表現更適合用股權資本的回報來衡量。
1977年,我們的營業收益與期初股權資本比率達到19%,略高於上年,也高於我們自己的長期平均水平和美國業內總體水平。
我們的每股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7%,但期初資本也增長了24%,每股收益增幅顯然沒有數字乍看上去的那麽多。
在1983年致股東信中,巴菲特提到,伯克希爾投資的公司應具備重要的“經濟商譽”(economic goodwill):
我們擁有多家具備經濟商譽(其中自然包括內在的商業價值)的企業,他們的經濟商譽遠超在我們的資產負債表和面值中體現的財會商譽。
……即使永遠都不考慮商譽及其攤銷,你也可以衣食無憂。可投資和管理領域的學生應該了解有無考慮商譽的微妙區別。
我自己的想法和35年前已經完全不同,當年我受到的教育是要看重有形資產,關閉那些價大部分值取決於經濟商譽的公司。
因為那樣的偏見,我疏忽大意,犯了許多經營企業的關鍵錯誤,不過錯誤的數量在所有決策中只占很小一部分。
第二年,在1984年致股東信中,巴菲特特別提到了伯克希爾收購內布拉斯加家具賣場(NFM)的交易。巴菲特是這家企業的董事長——91歲的Rose Blumkin的超級粉絲,他在信中稱Blumkin為“B女士”:
很多人問我,Blumkin一家人做生意有什麽秘訣,其實那些訣竅沒有多深奧難懂,這家人全都:
1、懷有極高的熱情、投入極大的精力,(美國人學習的楷模)富蘭克林(Ben Franklin)和阿爾傑(Horatio Alger)和他們相比就像逃學生;
2、很現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長是哪個領域,果斷處理該領域的所有事務;
3、即使是上述特長領域以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視而不見;
4、對任何人都以誠相待,(B女士將行為準則歸納為“說老實話、賣便宜貨”)
我們對B女士及其家族的評估結果可以從我們收購他們公司90%的股權中體現:
NFM從未做過審計,我們也沒有要求過;我們既沒有做財產清查,也沒有核實收據真偽;我們沒有核查產權。
我們就給了B女士一張5500萬美元的支票,她給了我們她的承諾。這是一場公平的交易。
由此足見巴菲特當年對NFM的管理層有多麽信任。
巴菲特是保險業的長期投資者。在2001年致股東信中,他描述了保險業的經濟形勢,這樣寫道:
保險是我們的一項重要業務,不過其他方面也很重要。因此,要了解伯克希爾,有必要了解怎樣評估一家保險公司。
巴菲特在信中回顧了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還提到這次恐怖襲擊怎樣改變了保險行業:
“九·一一”表明,我們的General Re 公司實行的第1和第2項規定存在嚴重的弱點。設定價格和評估累計風險方面,我們要麽高估、要麽否認大規模恐怖事件導致損失的可能性。我們還忽視了相關的承保因素。
例如承保財產定價,我們過去考察及考慮的只有預計可能因風暴、火災、爆炸和地震產生的成本。
但歷史上最大的投保財產損失全都並非源於以上因素。簡言之,我們在保險業承包方面的根本錯誤在於我們把焦點放在過往經歷,並沒有側重於危險。所以我們會假定,如果存在大的恐怖主義風險,我們不會收到分毫保費。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致股東信,那年投行雷曼兄弟倒閉,此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考慮到投資者在那一年接受了一些教訓,巴菲特在信中談到很多方面,比如提及衍生品的危險,它是影響危機的一個主要因素。
既然是保險業的長期投資者,巴菲特也有不少衍生品工具方面的經驗。
他這樣寫道:
實際上,近來的事件體現出,大型金融機構的某些大腕首席執行官(或者前首席執行官)無法管理一家衍生品業務龐雜的公司。
查理和我不幸都是這類人:伯克希爾1998年收購General Ge,我們知道沒法對賬面上2.3218萬份衍生品合約拿主意,那些合約有884位對手方(其中許多我們聞所未聞)。
所以,我們決定結束這些業務。當時我們沒有任何壓力,在我們退出的時候市場運行良好,可我們還是花了五年時間才了結了大部分生意,損失超過4億美元。
完全退出以後,我們對衍生品的感覺可以用一句歌詞來形容:我比認識你之前更喜歡你了。
“透明度”提高了,衍生品產生的問題不會解決。我對通報機制一無所知,那種機制會說明並衡量龐大又複雜的衍生品投資組合里存在的風險。
審計師無法審計這些合約,監管機構也不可能監管它們。
當我讀到一些公司的財報“披露”內容涉及這些衍生品工具時,我最終只是覺得自己不曉得他們的投資組合在發生什麽情況(然後我就會去吃點(消熱鎮痛的)阿司匹林)。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這上面羅列了資金的走勢,包括銀行最後幾個月的信貸增加,shibor的上揚,和股市資金流進流出的方向。可以看得出來,12月的最後一段時間,資金反複炒作券商、地產、銀行、有色、機械後,最後集中到保險業,然後就開始撤退。從資金的布局來看,主力資金流出的時候,散戶的資金在進入。至少從目前來看,拉動指數股的一個階段結束了,散戶已經站崗。
這里面我們分析有兩大原因,一時指數成分股已經充分或者部分修複了低股指的缺口,並透支了券商和銀行股的利好;另一個因素是年末結算,需要資金撤出整複。
既然上層希望扶持慢牛,也就是說這一波行情可能只是盤中休息,主力資金需要洗一下盤面,讓超買的一些板塊平複。
從資金博弈的角度來說,一季度是資金釋放期,盤整時間不會太長,但有可能從其它的板塊切入,比如在2014年上半年一路上揚的醫療板塊、自動化裝備機械、軍工、it行業等等,或者被忽略的酒類、食品類,是否會重新切入炒作,這是一個可能的方向。
從大宗商品下跌的角度考慮,一些由於成本下滑,而帶來的權益類股票是否值得一看。然後等散戶從指數股被洗後,有可能資金再回到藍籌股炒作。
這是目前能夠推測的行情。但從整個中國經濟和全球貨幣的博弈角度來說,2015年後期的股票市場能否持續,是要打一個問號的。但現在不忙下結論,我們繼續追蹤貨幣政策和資金走勢。
www.ott.ac
這周報告核心為全球資金配置 。
歐元在實行寬松策略後,結合瑞士央行的解除盯住歐元打擊下滑,此刻希臘正在大選,預計極左黨派會上臺,對市場的心理預期偏負面。另一方面,烏克蘭東部展開戰役,叛軍全面反攻,據聞俄軍已經悄然進入。
從全球資金配置來看,IMF數據表明,各國央行正在去歐元化,去年三季度外匯儲備歐元從1.5萬億下降到1.4萬億,從24%下降至22.6占比。美元則上漲到3.9萬億,從60.7%上漲到62.3%。
另一個壞消息是全球外匯儲備總額下降到11.8萬億。這表明世界流動性在緊縮。
從歐債利率和美債利率來對照,貨幣套利資本進入美國債券是趨勢;雖然中國國債利率高於歐美,但人民幣貶值壓力,會使得貨基考慮匯率風險,避免進入中國。
從外匯儲備、順差與經常項目逆差來看,也沒有發現歐元資本流向中國的跡象,坊間這種意淫是比較搞笑的。
美國的失業率持續下降,經濟複蘇,歐元資本和新興市場資本流入美國,對於維持美國人的資產負債表,增加資產價格和消費,是非常有利的。原油大跌又給美國人消費帶來紅利,並降低美國經濟成本---雖然原油產業遭受重創,是有利的。
所以美聯儲沒有太多理由推遲加息。
我們從大概率來推測,下周美聯儲會繼續給市場以年中加息的印象。
中國方面,上年度3q出現嚴重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凈誤差和遺漏金額達到-632億,經常項目下的順差和資本項目下的逆差產生嚴重的脫節。
我們認為其中原因在於國際貿易的應收賬款問題和企業推遲結匯。另外許多房地產商和其他企業在海外統計有高達8000億美元外債,分別來自借貸和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融資套利行為,在匯率出現變化後,融資平倉和歸還美元債務,都成為資本流出的重要原因。
上周MLF續作2695億,並增加500億,利率3.5%,同時展開7天逆回購500億,利率3.85%;國庫現金庫存招標500億。這是央行仍舊以中短期工具增加流動性,也證明春節前不可能出現降準。
從周小川和李克強的講話來看,上層維持流動性平衡,也維持經濟的思維是清晰的。
Shibor 1w 2w略有上揚,銀行市場回購利率漲跌互現,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於月底和春節前後資金需求,另有方面,股市仍舊是抽水機。
股市的資金配置方面,我們可以看一下總的資金結構。
2014年社會融資中2.5萬億委托貸款,非金融債券加股票合計2.86萬億,公司信用債5.2萬億,債券市場11.03萬億,整體上揚超過2成,利率下降至5.52。從這個中間無法看到股票到底有多少資金註入,但很顯然國債市場增長迅速,利率下降。
另有數據表明,委托貸款余額超過10萬億,其中進入股市的可能不足5500億,股市大多數炒作資金增量來自傘形信托,其余來自委托貸款和券商兩融,後者僅有2000億規模。
目前滬深總市值36萬億,流通31萬億,滬深300占60-70%總市值。股指三千多億保證金。
以上述各種融資方式增量為1.1萬億規模,占總市值3%,如果波動率僅來自這部分,是不符合邏輯的,但很顯然這些杠杠資金是主力驅動資金。
上周滬深上揚2.94%,滬深300上揚3.47%,顯示資金仍配置藍籌股。但是在尾盤細分有色、機械、醫藥、農業等全線下跌,地產和金融維持,化工微弱下跌,表明資金仍舊憧憬地產複蘇和金融板塊股值,對年報行情報有預期。
從大宗商品下跌來看,下遊相關板塊,成品下降低於原物料下跌幅度的,都應該表現出色。包括銅、鐵礦石、原油、糖等產品的下遊產業。
醫療受惠於人口老化,屬於長期利好板塊。
總體來說,國際流動性仍處於緊縮過程,中國經濟股市和實體經濟兩極分化,央行註入資金維持流動性,但沒有看到大規模寬松跡象。美聯儲維持原有預期。
www.ot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