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交所到底有多“壕”:大樓造價或達數十億 室外雕塑價值9000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15/1005062.html

“深交所落實中央巡視組整改”成為財經熱點,對於深交所運營中心涉嫌違規、如何整改;價值9000萬元的雕塑如何處置、違規機構如何清算等問題,引起了公眾的關註。對滬深兩大交易所投入近百億建造新大樓的不滿也由此再度達到高潮。相關人士表示,交易所積累的巨額財富應向公眾有所交待。

___.thumb_head

 

深圳證券交易所運營中心是一幢48層的深圳新地標,其造價據估計近50億元

本周“深交所落實中央巡視組整改”成為財經熱點,對於深交所運營中心涉嫌違規、如何整改的問題,引起了公眾的關註。對滬深兩大交易所投入近百億建造新大樓的不滿也由此再度達到高潮。經歷20余年發展,滬深兩大交易所積累的盈利已近百億。相關人士表示,交易所積累的巨額財富應向公眾有所交待。

價值9000萬元的雕塑如何處置、違規機構如何清算。北京青年報記者圍繞相關話題進行調查,最為明確的消息是,目前深交所旗下的違規機構——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的相關活動已暫停。

起因 深緣典藏中心涉嫌違規

4月28日,深交所在官網披露了中央第七巡視組對其巡視後的整改情況匯報。2015年11月1日至12月25日中央第七巡視組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巡視,2016年2月2日,中央巡視組向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反饋了巡視意見。巡視組發現了包括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前期建設和後期運營投入較大,與主營業務無關,涉嫌違規等八大具體問題。深交所表示,將切實落到實處進行整改。

在深交所官網的架構圖中,並沒有“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這個單位。典藏中心成立於2013年8月8日,坐落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場8樓,典藏中心展館分為南北兩個展廳,南廳為書畫藝術品展區,北廳為多功能綜合展區。展廳面積共2400平方米,每個展廳面積均為1200平方米。

深交所的下屬行政服務公司與“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曾經形成托管關系,因此,“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得以進駐深交所廣場,造成了深交所內有美術館、博物館的現象。

據了解,在已經落實的整改措施中,深交所下屬行政服務公司已完成深圳市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有限公司註銷公告程序,進入清算階段,並解除了全部托管協議,按照方案安排托管藏品清退工作,並已啟動設施設備拍賣。深交所表示,時任行政服務公司負責人負有重要責任,與涉及的其他問題合並給予留黨察看一年、免去其現任職務、行政降低崗位等級處分。

【調查】

公眾開放日活動年初就停了

北青報記者註意到,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官網一直處於維護中,已經無法打開。其公眾微信號的內容最後更新時間為今年1月4日,發送詢問信息,同樣無人回複。記者了解到,該中心的公眾開放日直到2015年12月還在進行。但根據公開信息推算,該中心的公眾開放日很可能今年伊始就不再對公眾開放。

北青報記者昨天以參觀者身份致電其客服中心,稱7月份想帶小孩前去參觀,想咨詢現在預約能否成功。工作人員吞吞吐吐地表示,目前展覽區正在撤展,具體原因她不清楚。她負責公眾開放日這一塊,在春節之後就沒有對外開放了。

相關宣傳文字介紹,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承載著建設深交所公益文化平臺的功能,從2014年8月起,成功舉辦了8個主題展覽。中心的展區包括:博覽中心、上市儀式大廳,以及互動體驗中心等。

【追訪】

深交所大樓又是“央視大樓”設計師設計

深交所還表示,針對深交所運營中心項目建設招標投標不規範,在招標過程中有領導幹部插手幹預等問題,將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核查。同時該項目存在“建設追求高檔奢華,大量材料采用國外進口,項目建設期間以考察、監造等名義組織出國(境)問題”。

深交所新大樓,即官方所稱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運營中心,位於福田中心區,是一幢48層的深圳新地標,也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新大樓高246米,2014年起開始運營。這幢樓為國內罕見的巨型懸挑超高層建築。外觀為立柱形,大廈底座被擡升至30多米形成一個巨大的“漂浮平臺”,平臺的“腰部”由一條鮮亮的紅色光帶“纏繞”,整體造型猶如“迷你裙”。“漂浮平臺”設計方案由央視新大樓設計者、建築設計大師雷姆·庫哈斯擔任首席設計師的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設計。

被市場所詬病的是,深交所新大樓最終預算多少,始終不為外界所知。傳聞稱,建設總投資從最初的25億元幾經調整,最終上報證監會的預算是30多億,但最終建成需要花費更多。多位相關人士估計近50億,但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

在建的上交所大樓更“土豪”

其實,除了備受市場質疑的深交所新大樓,上交所新大樓如果加上地價的預算更為驚人,大約在55億元左右。非營利性質的交易所能夠利用自籌資金去構建豪華的大樓,市場對此也非議不斷。

正在建設中的上交所新大樓,在氣勢上當然不會輸於深交所新大樓。新大樓上海金融交易廣場位於浦東新區楊高南路378號,該項目地面以上為三幢獨立的超高層建築及附屬構築物,上交所塔樓32層,中金所塔樓30層,中結算塔樓22層;有趣的是三棟大樓之間設置了通道,在第七層和第八層處設置了連廊,三棟樓之間可以互相來往。

交易所盈利用於造樓可保值增值?

如果加上地價,上海金融交易廣場的整體投資則將在55億元左右。2008年2月,上交所、中金所和中證登分別以10.935億元、8.8億元和4.41億元的價格拿下上述地塊。“即使其中有部分是通過貸款,但自有資金的規模也是相當可觀的。”在上海某大型券商高管看來,歷經中國證券市場20年風雨,交易所積累的盈利必須要找到承載方式,而造樓則可能是最好的途徑。接近上交所的人士稱,“造樓是最好的處理方式,能夠保值也可以名正言順。”

分析 各大交易所利潤情況少對外披露

經歷20余年發展,滬深交易所積累的盈利已近百億。那麽滬深交易所的收入都有哪些呢?

綜合多方信息,交易所的收入主要在於交易經手費、上市公司繳納費用和交易席位費。根據交易所公開的數據,在2015年牛市前,滬深交易年平均交易金額都超越十萬億元規模,僅交易經手費一項,滬深交易所每年收進數十億元利潤,這是其收入的最大頭。但各大交易所每年的利潤情況,對外界而言,一直是一個謎。

據了解,即使僅計算三大交易所眾多收費目錄中的交易經手費一項,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三大交易所,2010年的手續費收入已經超過178億元。

據媒體測算,2010年,深交所和上交所的A股成交金額分別為24.02萬億元和730.32萬億元。兩家交易所僅此一項收取的經手費就分別高達70.86億元和66.7億元,兩者合計達到137.56億元。除A股外,包括B股、基金、權證以及國債等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種,成交時都需要繳納經手費。因此,除A股交易這一最大的收入外,B股、基金和權證的經手費收入是相對較大的。就深市而言,2010年這一部分業務收入為7792萬元;而滬市這三項經手費收入更多達22951萬元。

滬深交易所席位費年收益驚人

交易所還有兩塊主要收入來源,其一是跟上市公司相關的上市初費和上市月費;其二是跟會員相關的費用。如上交所A股上市初費為總股本的0.03%,最多不超過3萬元,上市後按年收費,年費則為上市總面額的0.012%,不超過6000元。深交所的A股上市初費直接定為3萬元,而上市後按月收月費,“5000萬股本以下的500元,每增加1000萬元股本增收100元,最高限額2500元”。

按照滬深交易所規定,跟會員相關的費用包括席位費和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交易單元使用費、流速費和流量費。滬深交易所規定的席位費均為每個60萬元,上交所並未公開席位數,從深交所的數據看,截至2011年1月末,深交所會員數為113家,席位數為4689個。假設兩家交易所席位相當,則其所累積收取的席位費合計達到驚人的56億元,這還不包括交易單元使用費、流速費和流量費需要繳納。

中金所、上交所去年稅就交了88億

交易所盈利有多少,也可以從其上繳的稅收中進行推算。北青報記者統計2013年至2015年上海工業和第三產業納稅百強後發現,連續三年中金所稅收都高居上交所之上,借助牛市行情,2015年兩大交易所稅收達到峰值的88億,分別為41.26億和37.28億,名列納稅百強的第五和第六,2013年、2014年,中金所和上交所納稅分別為11.45億和9.88億、13.24億和8.68億。

【存疑】

證券交易所巨額收益該如何處置?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一直以來對積累下來的財富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置方式,也沒有對會員單位進行返還。而在國外成熟市場,比如說歐美市場,交易所都是公司制,明確以營利為目的。很多交易所都選擇了直接上市,讓股民去分享其所帶來的利潤,比如說香港證券交易所就在香港上市,這樣其收入可以向股東分紅,同時其募集的資金也可以去進行正規的、有市場和投資者監督、管理的投資,哪怕是去興建豪華的大樓,也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兩大交易所計劃投入近百億建造新大樓時,各種不滿的聲音達到高潮。在投資者沒有更多分享到資本成長收益甚至是虧損累累的同時,證券市場規模卻在以超常規的速度擴張,同時比市場規模擴張速度更超常規的,恐怕就要數交易所的利潤積累了。反對的聲音稱,與其花費數十億元在一棟利用價值並不大的地標式建築上面,倒不如把留存收益以恰當的方式返還給市場,比如,討論過若幹年但苦於沒有資金來源的“投資者利益保障基金”就是個不錯的“池子”,畢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能真正體現交易所“非營利性機構”的本質特征。

【關註】

9000萬雕塑群是搬是撤?

2015年7月9日,由著名藝術家、清華大學教授韓美林為深圳證券交易所創作雕塑的《龍盈乾坤》,以及三頭勁牛青銅副雕塑在深交所廣場竣工落成並通過驗收。據稱這組雕塑造價9000萬,高48米的巨型白銅雕塑《龍盈乾坤》是目前全球最高的白銅雕塑。

針對深交所營運中心“室外廣場大型藝術雕塑”的問題,深交所在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中表示,深刻總結教訓,強化和發揮深交所黨委核心領導作用,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加強民主集中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對違規決策和決策失誤,嚴肅追責,堅決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已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協商,正在研究妥善解決方案。

《龍盈乾坤》和勁牛雕塑是搬是撤,考驗各方的智慧。今年2月27日晚,位於長安街南側國開行門前的牌樓一夜之間“消失”,當時曾引起不少人關註,誰拆的?為什麽拆?兩個多月後的4月28日,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在巡視整改報告中披露了這座標誌性牌樓一夜之間消失的原因:系執行中央巡視組的要求,連夜拆除。

  • 北京青年報
  • 陶玥陽
  • 劉慎良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68

中外藥企乙肝專利爭奪:最後十年數十億美元市場紅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717.html

對於全球的制藥企業來說,中國的乙肝藥物市場是最具吸引力的“肥肉”之一:我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占全世界的34%左右。根據研究與咨詢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未來十年,中國仍將是最大的主要乙肝市場,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4年的近9.23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逾14億美元。

但這十年,也極有可能成為目前已有的乙肝藥物在中國盈利的最後黃金十年。根據此前國家衛計委統計的數據,中國實施的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防控病毒性肝炎策略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乙肝報告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並有望此後逐年進入乙肝低流行國家。

種種環境交錯下,跨國藥企、國內仿制藥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看重這十年的市場爭奪,也正因此,一場有關乙肝藥物專利保護的爭奪戰拉開了序幕。

2016年4月2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1448號判決,駁回吉利德科學股份有限公司(Gilead Sciences)的上訴,認定其專利(中國專利號:200710196265.3)保護的含具體比例的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富馬酸鹽專利無效。而這只是近幾年乙肝藥物專利爭奪的一個縮影。

國產仿制藥的步步緊逼

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包括葛蘭素史克、百時美施貴寶、諾華等跨國公司就紛紛將目光鎖定中國市場,進口肝病藥物隨即進入,並迅速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

但近年來,隨著國產仿制藥的陸續審批、上市,跨國藥企被步步緊逼,盡管包括葛蘭素史克在內的進口乙肝藥物供應商屢屢降價,但國產仿制藥由於不再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低廉的價格依舊分走了曾完全屬於進口乙肝藥物的一杯羹。

在國內的乙肝市場,江蘇企業正大天晴就是仿制藥中的佼佼者。在2014年,正大天晴靠著恩替卡韋等仿制藥品,實現了年銷售額100億元人民幣,其中恩替卡韋的銷售就占20%。正是正大天晴,讓銷售進口恩替卡韋的百時美施貴寶在近兩年的部分省市招標中應接不暇,節節敗退。

對於國內的仿制藥企業來說,這麽多年苦等的就是進口藥物專利到期的時間節點。“很多國外的藥物,只要他們在國外申請臨床了,我們就開始在國內同步研發、報審,然後專利到期了就在第一時間推向市場。如果等專利到期了再開始做就完全來不及。”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田舟山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專利的陸續到期,讓國產仿制藥在近兩年的乙肝市場上風生水起,也正因此,中外藥企再次打起了“專利保護爭奪”的主意。

專利之戰未完

2016年4月2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1448號判決,駁回吉利德科學股份有限公司(Gilead Sciences)的上訴,認定其專利(中國專利號:200710196265.3)保護的含具體比例的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富馬酸鹽專利無效。

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的化學名全名為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在中國,其適應癥之一為慢性乙型肝炎。

據了解,來自美國加州的吉利德科學,其產品替諾福韋在中國手握三項專利。分別是化合物專利(專利號:97197460.8)、化合物鹽專利(專利號: 98807435.4)和化合物鹽具體比例專利(專利號:200710196265.3)。而此次審判,僅針對最後一項專利做出無效判決,前兩項專利保護的糾葛仍有待解決。這也意味著,替諾福韋專利的官司在中國還沒打完。

而這也並不是近幾年唯一的一場有關乙肝藥物專利保護期的訴訟。

2010年,正大天晴首仿恩替卡韋,其後,百時美施貴寶對其仿制品發起侵權訴訟。但2015年,百時美施貴寶狀告正大天晴仿制其恩替卡韋被北京高院駁回,終審判決判百時美施貴寶的恩替卡韋專利在中國無效,正大天晴名正言順地繼續銷售。

另一家上海的仿制藥公司奧銳特,則瞄準了仿制替諾福韋。在2011年接受采訪時,奧銳特公司董事長彭誌恩稱此專利有重大缺陷,不屬於重大創新。彭誌恩希望,該專利在中國也能被取消。當年5月13日,奧銳特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交了“替諾福韋專利無效申請”的相關證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而當年4月,吉列德公司則以侵犯專利為由,已經將奧銳特公司告上法庭。雙方各不相讓。

緣何爭奪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數字,目前中國有約90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有2800萬是慢性乙肝患者,760萬丙肝感染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乙型肝炎感染率的定義:超過8%的國家或地區被定義為高流行地區;乙型肝炎感染率小於2%的國家或地區被定義為低流行地區;而乙型肝炎感染率在2%~8%的國家或地區被定義為中流行地區。

1992年以前,我國屬於乙型肝炎高流行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高達9.75%,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約有27萬人。

1992年我國衛生部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對所有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種費用需由家長支付;2002年乙肝疫苗正式納入計劃免疫,對所有新生兒免費接種乙肝疫苗,但需支付接種費;2005年6月1日起全部免費。

疫苗接種對乙肝感染的抑制在數年後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血清學調查顯示,我國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至7.18%,15歲以下的兒童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明顯下降。2014年,我國再次對1~29歲人群進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全國1~4歲兒童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降到了0.32%,與2006年0.96%相比下降了66%,5~14歲的青少年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到了0.94%,與2006年相比下降了61%。

這就意味著,十年後這些兒童到了生育年齡,乙型肝炎的母嬰阻斷將不再成為乙型肝炎預防的主要問題。而且,只要堅持推廣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再過幾十年,我國就能夠成為乙型肝炎的低流行國家。

在這樣的乙肝市場判斷下,專利之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跨國藥企希望可以在專利保護期內實現更多的藥品價值,而國內的仿制藥企則希望可以更快地進入市場,在紅利消失前分得一杯羹。

讓藥企人士緊張的原因不僅僅來自於基於中國的乙肝患者未來會大幅縮減的判斷。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腫瘤內科主任張博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治療乙肝的藥物並不能徹底治愈乙肝,需要“持續用藥”,但是一種可以徹底治愈乙肝的新藥已在臨床階段,“預計2~3年內就會走進市場。”而屆時,新老藥物的交替將進一步壓縮現有藥物的市場占有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04

今年買氣大爆發,造就十億元冰磚旋風 接棒鳳梨酥 綠豆糕成伴手禮新黑馬

2016-06-20  TCW


代工廠出貨三年增五倍,夏天甚至賣得比鳳梨酥還好,在兩岸翻紅的秘訣,正是台灣人自創的冷藏新吃法。

端午連續假期,北市承德路上的維格餅家旗艦店,門口人潮不斷。但這家倚賴鳳梨酥在兩岸伴手禮市場打響名號的業者,現在主打的,跟多數消費者購買的,竟然是款名為鴛鴦綠豆糕的產品,人氣一點都不輸鳳梨酥。

沒錯!綠豆糕正成為鳳梨酥之後,最具潛力的新伴手禮,每年產值約十億,而且正在兩岸當紅。

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官德推估,近三年綠豆糕的年產值已約十億元,雖然還無法與年產值達三百億元規模的鳳梨酥相比。但相較於鳳梨酥的成長趨緩,前者的潛力十足。

年營業額破億元的糕餅類伴手禮代工廠超品負責人王柏翔指出,三年前,正值最高峰的鳳梨酥訂單需求量是每日三萬多顆且天天都出貨,當時綠豆糕日產量僅約五千顆。但今年來,鳳梨酥銷售下滑兩成多,每日需求僅剩兩萬多顆,反而綠豆糕日產量衝破三萬顆,且天天出貨,短短三年內成長約五倍。

買氣「從未像今年火爆」

連鎖業到賣香腸的都搶進

單以超品而言,其年產量達千萬顆規模,即便身為代工廠,也計畫同步推出自有品牌──CP綠豆糕搶商機。

在綠豆糕這個新戰場裡,自然不乏傳統烘焙業者的身影。

如維格餅家,該公司協理林牧民透露,在維格餅家八大商品中,只有兩種產品是有自己的自動化生產線,一個當然是鳳梨酥,但另一個就是綠豆糕,他說:「綠豆糕是排名第二名的產品,近年銷量與營收占比都在擴大,在夏季會賣得比鳳梨酥還好!」另一個讓人意外的業者是賣香腸的黑橋牌,該公司企畫部經理康貞莉發現,全台綠豆糕銷量比起店內其他甜點品項平均高出約兩成,而且觀光客與本地客約各占一半,因此黑橋牌不只視綠豆糕為重點開發的甜點商品,還加碼推出隨手包搶商機。

從新東陽到幾分甜等麵包連鎖業者也都搶入。

有意思的是,一小塊有數百年歷史的綠豆糕能紅遍兩岸,靠的正是台灣人的創意。

三十多年歷史的糕餅餡料供應商、豆豆食品總經理陳德木指出,二○一三年前,綠豆糕的關鍵原料綠豆仁,全台月進貨量約在六十到七十公噸之間,但今年推估總量超過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公噸,三年約翻一倍。更驚人的是中國市場,「中國近三年綠豆仁的進口規模已經暴衝二十倍。」知味觀食品廠負責人李俊在接受《杭州日報》訪問時說,「綠豆糕生產了六年,但(買氣)從未像今年這樣火爆過。」「截至目前,綠豆糕的銷量比去年增長了兩倍。」台式新吃法,兩岸大熱賣

口味、造型都比經營創意

暴紅的秘密,藏在商家對綠豆糕的介紹詞:「冰冰涼涼、入口即化!」原來,五年前在台灣業者改良下,綠豆糕早已有截然不同的口感與吃法。

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系主任廖漢雄分析指出,綠豆糕傳統做法有著易碎、口感較乾的問題,近年,台灣業者開始採用加入低溫油脂來幫綠豆糕固形,並增加滑潤口感的新製作方式,進而演化出綠豆糕可冷藏後食用的新吃法,開始從台灣紅到中國。

王柏翔直言,當前兩岸最熱賣的綠豆糕是台式綠豆冰糕。

只是,當大家都想搶食商機時,一塊小小的綠豆糕開始考驗大家的經營創意,挑戰甚至更勝鳳梨酥戰場。

台灣綠豆糕的原料綠豆,現在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無法如同鳳梨酥廠商有在地情感可訴求。如「微熱山丘」可以靠著主打土鳳梨的在地概念,加上在產地奉茶試吃的訴求,讓其單價比他人貴二○至三○%,以脫離眾多競爭者的殺價競爭,賦予品牌附加價值。

且其進入門檻更低。綠豆糕不像鳳梨酥需要烤,原料也只有綠豆仁、豆沙餡、糖與油,是同業相對容易上手的產品,品質與口味的關鍵就在於原料好壞與配比。

但各家業者確實正努力做出差異化,如老字號的郭元益雖然仍以傳統綠豆糕為主力,但也有用巧克力包覆綠豆糕的創意產品。日興堂餅舖則訴求,用成本多五成、價格高人一等的印尼「毛綠豆」做原料。

黑橋牌則在外型玩花樣,做出融合安平古堡、黑面琵鷺等印象的綠豆糕傳達在地形象。雪餅大廠元祖本身善於冷藏物流,趁著綠豆冰糕需要冰的特質搶入戰場,其主打的是,不用保冷劑的保鮮設計。

搶規模逾千億伴手禮經濟

角逐新國餅?還得過三關

若台灣想拚觀光,伴手禮經濟確實是門必修的學問,因為其帶動的不僅是烘焙業,還包含周邊的包裝,甚至是觀光工廠等行業。

這是一門連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都看到的大商機,他估計,台灣伴手禮經濟規模達千億元。現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是鳳梨酥,但第二個具有代表性的伴手禮是誰,現在,各家還在角逐中。

綠豆糕要挑戰成為下一個足以媲美鳳梨酥的金磚奇蹟,必須克服前面三個關卡。

第一、口味得讓外國人接受。吳官德透露,綠豆糕具有每盒約三、四百元的售價、沒有明顯地區色彩、對華人有一定的吸引力等優勢條件。但對外國人而言,濃郁的綠豆香味卻如同臭豆腐一般,第一時間很難接受,口味調整上,業者仍有一段路要走。

第二、保鮮問題。鳳梨酥常溫保存可以一個半月,但是不添加防腐劑的綠豆冰糕,常溫只能保存一天,必須冷藏或冷凍才可將保鮮期拉長到兩週或一個月。現在,不少嗅到商機的台商已經為了遷就運送,西進與陸企合開綠豆冰糕餡料廠,就近搶商機。

第三、資源分配問題。鳳梨酥的成功是全台業者全力支持的結果,但如今新北市找到蛋黃酥、台中看中太陽餅、台南推薦柿餅、宜蘭主打牛舌餅等,各具特色,各有市場,力量分散後,就很難再出現一個像鳳梨酥的新「國餅」。

小小綠豆糕的未來,牽涉的不僅是各家商戰,還有台灣對伴手禮經濟的策略思考。

【延伸閱讀】鳳梨酥銷量減2成,綠豆糕變兩岸竄紅伴手禮—台灣3大伴手禮產值與銷售近況

品項:鳳梨酥

推估年產值:300億元

近期銷售:今年來下滑2成知名業者:佳德、維格餅家、鼎泰豐、吳寶春等

品項:綠豆糕

推估年產值:10億元

近期銷售:兩岸熱賣

知名業者:維格餅家、郭元益、新東陽、超品、手信坊等

品項:牛軋糖

推估年產值:10億元

近期銷售:穩健成長

知名業者:糖村、凱樂烘培、俊美食品等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

整理:林洧楨

撰文者林洧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62

Slack成為一家數十億美元公司的真正原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795.shtml

Slack成為一家數十億美元公司的真正原因
拓撲社 拓撲社

Slack成為一家數十億美元公司的真正原因

Slack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如果你不隨時關註它,你就會錯過很多信息。

作者丨Satya(Fileboard 市場和產品發展總監)

編譯丨拓撲社  一笑

對於創業者、投資人和VC來說,Slack是夢寐以求的創業公司。它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初創公司,而且還是一家SaaS公司。短短幾年內,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所有人都想弄清楚Slack的成功之道。

第一種看法:Slack價值30億美元的秘密武器是來自Metalab的設計師Andrew Wilkonson。他幫助Slack的創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也是Flickr的創始人)將枯燥的代碼化腐朽為神奇,最終成為Slack。Andrew的結論從設計師的角度出發:Slack不過是感覺、外觀、聲音和那些無聊的企業級產品不同而已,這讓Slack使用起來很有趣,這就是Slack估值數億美元的原因。

我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但我知道無數創業公司都希望做出“看上去”不一樣的產品,然而最終他們都失敗了。

第二種看法:“設計不是Slack成功的源泉。”Hipchat(Slack的競品)的設計師Matt Bond說。他認為Slack成為一家獨角獸公司是設計、產品、時間點、團隊、炒作、營銷綜合起來的結果。也就是說Slack只是運氣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到了對的人。

Slack的創始人Steward Butterfield的結論是Slack在團隊培養、用戶反饋、滿意度方面的專註帶來了今天的成功。

我認為以上三種觀點都不夠準確,這些看法肯定不是錯的,但他們只是把創業公司成功的普遍原因套用在Slack身上。現在我將告訴你Slack成為一家估值數十億美元公司的真正原因。

Slack成功的真正原因

我們團隊已經在銷售平臺Fileboard上使用了Slack一年多時間,基本上內部溝通都是通過Slack進行。

有一天,公司新來的一名員工登入了Slack,然後問了下面這個問題:“我有個問題...我想回複之前的一條@satya.vh在5月9號發布的評論,但我發現回複不了。這個原因是什麽呢?”

這讓我想起了剛開始在Fileboard上使用Slack的情形,我一點都不喜歡這個東西,用起來一點也不有趣,因為我也遇到了與這位新同事類似的問題。Slack會源源不斷地釋放信息流,如果你加入了許多頻道,你需要關註好幾個信息流,有持續不斷的信息需要關註,我的註意力被分散了,我感到焦慮,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錯過一些信息。

所以我回答他:“是的,Slack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如果你不隨時關註它,你就會錯過很多信息。所以,只要24小時盯著它就可以了 :-D。”

開玩笑的回答他之後,我突然明白了,這就是Slack成功的真正原因。因為如果你不隨時關註Slack,你就沒法了解團隊正在交流些什麽。這就會導致以下幾種結果:

1、 社交孤立/壓力

因為如果你不隨時關註Slack,其他人在Slack上面提到和討論的內容你就沒法了解,在公司里,隨時了解周遭發生了什麽至關重要,這不僅和你的工作有關,也關乎到你在團隊的位置及未來的職業發展。當你7×24小時關註Slack的時候,你會開始感受到社交壓力。

2、 上癮

當你已經開始隨時關註Slack,這會成為一種癮,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壓力,因為你總會覺得自己可能錯過了重要的信息。我的同事們半夜、周末、假期都在Slack上發消息,基本上是在把Slack當做郵件、Facebook和Whatsapp使用。

3 、單一消息來源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所有人最後都只通過Slack分享信息,這也是Slack集成越來越多應用的原因。所以越來越多的消息出現在Slack上面,整個團隊對Slack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就算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你還是沒辦法離開Slack。Slack已經成為了你公司的一部分,融入了公司的文化。而你會發現你需要為此花錢。

為什麽Slack的商業模式如此出色

Slack的商業模式本質基礎是歷史消息。免費用戶只能檢索1萬條消息,而且有查看限制。如果你不付錢的話,你只能查看最近的1萬條消息。

所以如果你沒有了解足夠多的Slack上的消息,就可能會陷入社交孤立的狀態。如果你不付費,你就無法查看之前同事們的聊天記錄,然後你就會陷入社交孤立。而且公司的員工越多,就越容易達到1萬條的上限。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公司有100名員工,每個人每一天發送100條消息,那麽你已經需要花錢避免社交孤立了。

當你發現公司一半的人都在錯過Slack的對話內容,都面臨社交孤立,然後人們就開始掏錢了,從前的內部溝通和公司文化已經過時。

為什麽Slack的競品沒有跑出來?

你可能會說,Yammer,Campfire、Hipchat還有Skype 這些產品為什麽不像Slack一樣讓人上癮?因為他們要麽采用了嵌套評論,要麽沒有設置信息搜索限制。你不需要隨時查看,產生不了社交孤立效應,也不能讓用戶上癮。

如果我是Slack的競爭者,我會加入消息搜索限制,讓用戶付費。

為什麽Twitter會失敗?

之後我又開始思考,Slack就像是商業版的Twitter,但是為什麽Twitter沒落了?Twitter也有這樣不間斷的信息流產生,如果你不時刻關註Twitter你可能錯過大新聞。

我意識到Twitter的問題在於它忽視了社交壓力的影響。因為Twitter只關註單個的個人,而Slack關註的是團隊。你在Twitter上錯過了信息,沒人會在意。但如果你在Slack上面錯過公司的消息,你還怎麽去當一個好員工呢。

這也是Facebook市值如此之高的原因:如果你不關註朋友的狀態,經常給他們點贊,你們還算好朋友嗎?社交壓力迫使你時時刻刻關註Facebook上朋友的動態。Snapchat也是一樣。你需要時刻關註它,否則消息就沒了。

如何複制Slack的成功

想要複制Slack的成功,你需要用心設計產品,你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團隊、恰當的時機、以及出色的執行能力。

但是實際上有很多公司都做的不錯,卻沒有取得和Slack一樣的成功。所以當你創建團隊、營銷、推廣類似Slack的產品的時候,你還需要考慮的是心理學因素。當人們迫於社交壓力而難以從你的軟件中離開時,你就成功了。這種壓力會使人們重度使用你的軟件,在Slack,人們投入2000條信息以後就開始上癮了。

這就是Slack、Facebook和Snapchat這些社交平臺獲得數十億級美元估值的根本原因,也是Twitter衰落的原因。

1465699315551

Slack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58

首個預期十億級新藥市場:宮頸癌概念帶動智飛生物漲停

業內人士預計,在葛蘭素史克(GSK)所產的“希瑞適®”(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癌疫苗正式獲批後,包括默沙東以及國產廠家沃森生物(300142.SZ)和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萬泰生物”)在內的幾大正在正式申請HPV疫苗臨床試驗的廠家有望加速獲批。

在今日GSK的HPV疫苗獲批上市的消息公布後,承接默沙東四價HPV疫苗在國內供應、經銷與共同推廣協議的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300122.SZ,下稱“智飛生物”)迅速拉至漲停直至今日收盤。

根據智飛生物在2012年9月的一則公告,約定默沙東的這款四價疫苗在國內上市後,該公司將負責該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進口、推廣以及銷售工作。此前,雙方曾就包括五價輪狀病毒疫苗、23價肺炎多糖疫苗和甲肝滅活疫苗的國內推廣銷售進行過多次合作。

而HPV疫苗備受資本市場關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該疫苗有望成為首個進入國內市場第一年市場份額估算就可以突破10億元的新藥品種。

根據這份協議中擬定的基礎采購計劃,默沙東在取得上市許可後,將向智飛生物獨家供應協議產品,並得到許可在協議區域內獨家經銷。而第一年度的采購計劃高達約11.4億元,第二年度約為14.83億元,第三年度約為18.53億元。

“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個新藥在上市的第一年銷售額能超過10億的案例。”一位接近國家藥品審批部門的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據悉,默沙東的這款四價HPV疫苗有望在今年獲批,並於2018年前上市。作為國內最具潛力的疫苗市場之一,目前HPV疫苗市場在國內的規模超過百億,而是否獲得前兩年的上市先機,至少意味著高達80%~90%的市場占有以及幾十億元銷售額的進出。

在國內方面,中國目前有三家公司正式申請HPV疫苗臨床試驗,包括沃森生物旗下的潤澤生物、萬泰生物以及浙江普康生物。萬泰生物和潤澤生物進展最快,已經進入了三期臨床。“如果默沙東的疫苗獲批,那麽這兩家應該也可以加速,並且HPV疫苗價格有望再次大幅下降。”該業內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09

繼WhatsApp後 Facebook Messenger用戶也突破十億人

PC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網絡霸主Facebook,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移動聊天霸主。繼WhatsApp用戶已經超過十億人之後,其另外一款聊天工具Facebook Messenger用戶規模也超過了十億人。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CNET報道,Facebook周三對外宣布了這一里程碑的消息。這意味著Facebook一家,擁有了兩款月活躍用戶超過十億人的手機聊天工具。

在兩款工具中,WhatsApp是Facebook當年斥資220億美元收購而來,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手機聊天的霸主。統計顯示WhatsApp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是主導型聊天工具。

Facebook Messenger影響力略遜於WhatsApp,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主導性的聊天工具。

Facebook Messenger應用發布與2011年,是由Facebook網頁平臺的聊天工具啟發而衍生出的產品。Facebook已於2014年將後者屏蔽,從而迫使每一個用戶都開始使用Messenger工具進行聊天。Messenger目前已經加入視頻和語音通話功能,此外還能與好友進行轉賬。Messenger在實現8億用戶後,只用了3個月便突破9億用戶關口,再用了3個月又突破10億用戶里程碑。

周三,Facebook表示,Messenger已經成為全世界少數的能夠影響到海量用戶的軟件之一。公司制作了一段視頻,慶祝十億用戶里程碑,另外還鼓勵Messenger的用戶在聊天時發送一個氣球表情符。

除了“逼迫”用戶獨立下載軟件之外,Facebook團隊也在對Messenger這款手機聊天產品進行不斷的功能優化,以滿足最大多數用戶的需求。比如就在上個月,Messenger對聊天界面進行了修改,用戶登錄後首先看到了哪些好朋友在線,聊天溝通最密切的好友,而不是過去的最近聊天歷史。

另外在六月份,Messenger還推出了獨家的表情符。另外本月Facebook還宣布,將會測試對Messenger的手機聊天對話進行用戶到用戶的加密,這樣可以極大提高聊天的安全性。

此外,Messenger也準備借鑒閱後即焚工具Snapchat的一些特點,讓聊天者能夠定義分享內容的“存活時間”(若幹秒鐘後自動消失)。

除了兩款手機聊天產品之外,Facebook主力社交客戶端的活躍用戶,也將近15億人。三個產品35億人的用戶規模,意味著Facebook已經成為全球移動社交時代毋庸置疑的新霸主。

 

(綜合來源:騰訊科技、新浪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37

下周解禁:兩公司限售股上市數量超十億

據統計,下周滬深兩市限售股上市數量共計40.8億股,以周五收盤價計算,市值為198.6億元。

與本周相比,數量大增,但市值卻有所下降,可見下周解禁個股市價均不高。  

在下周涉及限售股上市的18家公司中,有兩家數量超10億股,分別是山東鋼鐵的17.86億股、山鷹紙業的15.9億股,還有兩家超過1億股,分別是中航飛機的1.15億股、晉西車軸的1.05億股,其余公司數量均在1億股以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55

看準直播風口,這家企業如何做到連接數十億臺終端?|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7/158203.shtml

看準直播風口,這家企業如何做到連接數十億臺終端?| 每日黑馬
張曉軍 張曉軍

看準直播風口,這家企業如何做到連接數十億臺終端?| 每日黑馬

雲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開發者在移動應用、智能設備、瀏覽器等平臺之間實現快速響應的實時消息交換。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各路直播應用軟件風生水起。對於直播應用來說,發送彈幕、點贊、給主播送禮等實時互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但要實現起來卻並不簡單。尤其是當大量用戶,瞬間湧入同一個直播間、發送海量彈幕時,對於應用的實時性、穩定性要求非常之高,否則就容易出現彈幕卡頓、延遲較大等情形。

雲巴所提供的實時消息通信服務,就能夠支持大規模的高並發量通信場景,幫助解決大量用戶在線,直播彈幕壓力大等問題。

雲巴創始人兼CEO張虎曾在甲骨文和華為等企業工作,是甲骨文VM服務器虛擬化軟件創始團隊中的一員,在技術與產品運營上,具有深厚的積累。

“在Oracle(甲骨文)的工作經歷讓我意識到,一個軟件產品的開發,不僅僅需要在技術上到位,還需要有匹配的品牌包裝和市場宣傳。好的產品除了在技術上要有創新之外,還一定要很好地為市場需求服務。”張虎告訴i黑馬

在創立雲巴之前,張虎主導參與了創業項目極光推送。和雲巴類似,極光推送也提供消息推送和實時消息通信等功能。在察覺產品沒有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後,張虎選擇離開極光推送,並在2013年11月成立了深圳市微智雲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雲巴的公司主體。

雲巴現在的核心產品是“實時消息通信服務”,簡單來講,雲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開發者或者企業在移動應用、智能設備、瀏覽器等平臺之間實現快速響應的實時消息交換,開發者只要通過一個 SDK 就能在幾分鐘內完成集成,實現推送、聊天、實時統計、實時在線等多個功能。

這種服務應用的場景非常廣泛。除了當下火爆的視頻直播應用軟件,雲巴也為智能空調、智能手表、智能燈泡、多屏互動等提供跨平臺的實時通信雲服務。

例如,通過雲巴提供的 SDK ,開發者可以快速集成研發出一款適用於操控空調的移動應用,用戶則可以通過這款移動應用實現對空調的遠程操控。

610913181369809401

雲巴創始人張虎

那在雲巴“實時消息通訊服務”背後的技術支持是什麽呢?

首先,雲巴是基於 MQTT 實現的。MQTT 是一種輕量級別的發布/訂閱式( Pub/Sub )的消息傳輸協議,專門針對低帶寬網絡、低計算能力的設備做了特殊的優化,同時雲巴也對 MQTT 協議做了兼容性改造,可在基礎的消息傳輸之上實現高效的雙向通信。

其次,雲巴系統邏輯采用的是Erlang/OTP 編程框架,能夠維持大量長連接以及處理海量並發請求。同時采用彈性擴容的架構設計,使得容量可以通過添加服務器來擴大,而且還是在不間斷業務的前提下在線擴容。

此外,多點部署,跨機房同步數據,支持 Socket.io 協議、RESTful API ,以及擁有 C、iOS 、Android 等多種 SDK 都是幫助雲巴實現“實時性”、“跨平臺”、“大規模”的技術核心。

張虎稱,目前雲巴的註冊用戶超過16000名,以企業用戶為主。在每個月,大約400名新增用戶。截止目前,在雲巴平臺註冊的終端設備已經達到了數十億臺。

在公司營收上,雲巴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在服務費上,雲巴現在的服務價格分三個區間,包括基本版、專業版和企業版,其中基本版的服務為免費提供,每月有上百萬次的免費 API 調用。

互聯網巨頭的滲入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而且早就有巨頭開始在PaaS(平臺即服務)、BaaS(後端即服務:Backend as a Service,為應用開發提供後臺的雲服務,包括統計、計費、開發、推送等)領域布局,比如百度開放雲平臺、華為Powerapp等等。也會有一些創業公司逐漸加入這個垂直領域,專註於某一項或某幾項應用場景,比如手機推送、即時通訊或者智能硬件雲服務等。

面對這樣的局勢,雲巴采取的策略是專註於實時通信這個細分領域。雲巴計劃為開發者提供更完整的後端服務方案,其中雙向實時消息、實時統計、實時在線是首批推出的服務,之後會根據用戶的需求與反饋,逐步提供更多後端雲服務。比如正在計劃的高性能、高可用的 K/V 存儲服務。

此前,雲巴已於2014年5月完成了500萬的天使輪融資,並在2015年10月份完成來自米倉資本數千萬元 A 輪融資。目前,雲巴正在啟動下一輪融資。

黑馬檔案

公司:深圳市微智雲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張虎

所在地區:深圳

所處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數千萬元A輪融資

直播 終端 雲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10

《鬼吹燈》、《盜墓筆記》收聽量破十億 有聲書迎來新風口

《鬼吹燈》15.2億、《盜墓筆記》24.6億,這是兩大盜墓題材小說在蜻蜓FM的收聽人次。有聲書市場開始站上風口。

日前,又一年上海書展開幕,從新書推薦、大咖演講到O2O購書,每屆上海書展的活動形式總能體現出一些行業新興的動態。不同於往年,今年的書展眾多網絡音頻公司頗為搶眼。蜻蜓FM、喜馬拉雅FM均表示將加速布局有聲書市場。

隨著有聲書逐漸站上風口,音頻企業借助有聲書也走進了書展,尋找合作夥伴,發力有聲書市場。加上國內內容付費風口已來,讓連續“燒錢”多年的網絡音頻公司看到新的變現渠道,更加促進了音頻公司殺入有聲書市場。

“有聲書”風起 用戶規模性增長

8月18日,上海書展展會上,音頻平臺蜻蜓FM宣布與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方視角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酷聽聽書 ”)、金庸漢語有聲作品全球獨家發行公司朗銳數媒聯合發布戰略合作,共同打通有聲書市場的原創文學創作、有聲內容創作、互聯網上下遊渠道傳播,攜手開拓網絡文學音像出版即有聲書市場。

互聯網的浪潮推動了人們生活的數字化,從電子書到有聲書,智能手機的普及給閱讀領域帶來又一春,互聯網音頻客戶端為用戶獲取知識與娛樂帶來了新的途徑。

不過,一直以來,有聲書的風口來得比電子書要慢。蜻蜓FM CEO楊廷皓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網絡音頻產業發展,有聲書市場借著網絡音頻東風及其伴隨性強等優勢開始迅速爆發。

2015年,我國有聲閱讀市場規模已達16.5億元,根據美國音頻出版協會(APA)公布的數據,全球有聲書市場價值已超過28億美元,2015年有聲書新書的數量就達到4.3萬種。有聲書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與其身後的傳播媒介密不可分。

以國內最大音頻平臺之一蜻蜓FM為例,其擁有2億用戶,日活躍用戶已達1000萬。巨大的用戶基礎為有聲書的發展帶來機遇。

楊廷皓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4年末,蜻蜓FM合並了有聲小說版權商央廣之聲,獲得了大量的有聲小說資源,通過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閱讀基地的深入合作,推出針對運營商用戶的聽書內容包,實現用戶對聽書的付費訂閱服務。2015年,蜻蜓FM在運營商合作方面的收入規模達到1億。

伴隨著蜻蜓FM有聲書庫不斷擴充,其有聲書收聽用戶及用戶付費收聽意願都有了一定量級的增長。在蜻蜓FM,一些火爆的網絡小說如《鬼吹燈》、《盜墓筆記》累計收聽量分別達15.2億和24.5億,遠超於其實體書銷售冊數過千萬的傲人成績。

美國音頻出版協會(APA)公布的數據也反映了這一情況,自2012年起,有聲書的銷售額幾乎翻倍,從2.99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5.52億美元。從2014年至2015年,增長非常可觀:銷售額上升37.6%,銷量增幅達41.1%。

聯合版權方及制作方 借付費風打造閉環

與有聲書一起興起的還有內容付費風,在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內容付費用戶已經超過兩千萬。網絡音頻也不想錯過這波內容付費機會。

發力付費市場離不開優質內容,這也吸引了音頻公司紛紛搶占上遊內容音頻市場。據悉,蜻蜓FM與數字化內容版權方掌閱科技、朗銳數媒及有聲書制作方酷聽聽書達成戰略合作,從版權購買、錄制到互聯網平臺發布,三方提供最優質的資源,有針對性地制作、發行有聲書,提高內容資源的轉化率,並協同進行精品有聲書的付費模式實踐。

按照蜻蜓FM計劃,通過打造有聲書內容閉環,將部分優質內容嘗試付費收聽,實現更多變現模式。

一方面,此次蜻蜓FM嘗試打造的有聲書閉環中,擔任有聲書上下遊渠道制作方角色的酷聽聽書,是國內最大最早的有聲內容提供商。在酷聽聽書與蜻蜓FM聯合打造的有聲書制作合作計劃中,酷聽聽書將為蜻蜓FM提供近千部獨家付費作品,為蜻蜓FM搭建精品付費專區做內容提供方。

另一方面,蜻蜓FM與金庸漢語有聲作品全球獨家發行公司——朗銳數媒達成戰略合作,獲得了金庸武俠小說全集的有聲版音頻,楊廷皓介紹,目前蜻蜓FM將在8月底9月初上線金庸武俠小說全集有聲書,並將其列入了精品付費專區的首期測試範圍。

雖然有人擔憂對於付費可能會帶來用戶下降,掌閱科技副總裁、掌閱文化總經理遊亭認為,新一代的用戶已經意識到好的內容就是要付費的,互聯網上稀缺內容的價值正越來越被認可。基於此,有聲書的消費基礎越來越被鞏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09

炒股虧十億 東方證券依賴自營劣勢暴露

2016年上半年對於券商來說,日子過得不太容易。剛剛過去的中報季中,24家上市券商“實力比慘”,無論大哥還是小弟,在股市整體低迷之下,幾乎都面臨業績大倒退。而股市低迷之痛,對於半年炒股虧十億元的東方證券來說,感受尤深。

東方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93億元,同比減少81.09億元,降幅73.7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83億元,同比下降達78.16%。對比來看,無論營收還是凈利,上半年東方證券的跌幅均大幅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盡管上半年東方證券對自營投資結構做出調整,仍然未逃脫該業務利潤率同比下滑近兩倍的命運。

實際上,與大部分券商依賴傳統的經紀業務不同,東方證券一直以自營和資管業務著稱,尤其自營業務,長期以來收益占比總營收五成以上。長期依賴自營業務,造成業績大起大落,甚至曾一度影響公司上市,也成為業內對東方證券的主要詬病之一。

何以炒股虧十億

對於上半年業績的大幅下滑,東方證券表示,受不利的市場因素影響,公司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大幅減少。其中,自營業務降幅最大。東方證券披露,上半年投資收益17.17億元,同比減少54.22億元,降幅75.95%,而主要原因是金融工具投資收益減少。

就證券投資的情況來看,上半年東方證券炒股巨虧達10億元。

所持股份中,益盟股份虧損最多,上半年賬面損失達1.21億元。此外,麟龍股份損失0.95億元,老鳳祥損失0.18億元,史丹利損失0.75億元,中國國旅損失0.64億元。而在前十只重倉股中,僅有坤鼎集團、華圖教育、沃捷傳媒實現賬面盈利,三只股票合計盈利6207.8萬元,不及中國國旅的賬面損失。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數據發現,老鳳祥等為東方證券第一重倉股,已給其帶來連續的虧損。2015年末,東方證券持有老鳳祥2769萬股,占期末證券投資比例16.03%,虧損0.21億元;同樣史丹利2015年也曾是東方證券偏愛的股票,期末持有454.56萬股,不過這只股票也由去年年末的盈利0.73億元變為虧損。此外,中國國旅2015年也曾為東方證券的重倉股,持有296.06萬股,曾在2015年末給其帶來0.28億元的盈利。

值得註意的是,在A股低迷之下,上半年東方證券自營板塊加大了對新三板的投資,但結局同樣“歉收”。在其上半年十大重倉股中,益盟股份、坤鼎集團、之江生物為新三板股份,總持股量為3110萬股,共計虧損6634萬元。

不止一位賣方分析師表示,東方證券上半年自營的虧損主要受一季度熔斷和市場大幅波動影響,一季度東方證券自營僅3.46億元,收益率0.51%,期末倉位815.38億元,較2015年期末顯著下滑12.36%;但2016年第二季度自營收入環比大漲200%,達6.56億元。

東方證券表示,上半年對於權益類自營交易業務,正在主動修正投資組合,大幅改善收益情況之中。另外,固定收益類自營交易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截至報告期末,債券投資余額為375.5億元。

依賴自營劣勢再暴露

牛市時依靠自營打勝仗,而一旦行情低迷,收益率將會大打折扣。

“從收入構成來看,東方證券與行業內大部分券商不同,收入的主要構成來自於自營業務,而非傳統的經紀業務。一方面是因為公司的營業部數量較少,基礎薄弱;另一方面則是公司整體投研實力較強,在整體發展戰略上側重依靠自營與資管來帶動公司成為綜合型券商。”對於東方證券的業務特點,信達證券金融分析師王小軍如此表示。

對自營業務的依賴,一定程度讓東方證券的業績呈現大起大落的趨勢。不過,在2015年牛市,東方證券依靠自營業務實現業績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2015年東方證券實現凈利潤73.25億元,較上年增長了212.82%;營業收入達到154.35億元,較上年增長180.65%。從收入構成來看,公司自營業務、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收益分別為80.55億元、52.7億元和21.91億元,占收入結構的52.19%、34.15%和14.2%,是收入結構中的前三名。

好景不長,上市不足一年半,東方證券業績就因長期以來自營的特點遭遇“滑鐵盧”。實際上,這已不是第一次暴露依賴自營的劣勢。

從2001年開始,東方證券就開始了漫長上市路。但一度因業績虧損暫停。2007年,東方證券重啟上市計劃。但2008年公司自營業務虧損逾21.21億元,最終致使公司全年業績凈虧逾8.83億元,依賴自營的劣勢,成為東方證券上市的“絆腳石”。隨後,2009年至2011年,東方證券實現連續盈利,卻在2012年年底遭遇了IPO史上最長的“停擺”。

對於東方證券而言,業務轉型任重道遠。王小軍就分析稱,從凈利潤規模和凈利潤率構成的格局來看,憑借自營業務和資管業務出色的投資能力,東方證券凈利潤率表現出色,但凈利潤規模仍不及海通等第一集團券商。可以看出,公司盈利能力較強,但過於依賴市場行情,且整體規模仍有待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