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獲得3.8億元巨額融資,也曾經被傳開始裁員的無人值守貨架品牌猩便利又有新動作了。
第一財經記者6月11日從猩便利獲悉,該公司獲得螞蟻金服數億元戰略投資,其他老股東悉數跟投。
談及具體此次螞蟻金服對猩便利的投資金額,猩便利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次猩便利獲得螞蟻金服的戰略投資,包括資金和相關資源,規模在數億元人民幣,具體金額現階段暫不方便透露。
第一財經了解到,除了資金之外,螞蟻金服還將向猩便利提供兩大技術支持:生物識別和信用消費體系。這兩項技術都會融入到“猩+”智能貨櫃的整體設計里,並運用於整個購物流程之中。
所謂“猩+”是猩便利對於開放式貨櫃的升級叠代方案,目的是為了更優的成本和效率,猩便利是圍繞辦公室白領群體的需求,以無人零售終端的形式切入辦公室消費場景。 “猩+”智能櫃是封閉的,其之前的貨櫃更多的是開放式的。
猩便利方面表示,“猩+”智能櫃通過運用掃碼驗證、機器視覺等技術,用戶掃碼之後,完成購物支付流程。貨櫃中的商品平常處於封閉保管狀態,既有效控制了貨損,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食品安全。機器視覺和生物識別技術的運用,則極大地提升了用戶購物的流暢度,更便捷,真正實現“即拿即走”。因此本次升級,從硬件上進行智能升級的同時,也優化了用戶的購物流程,使整個過程更為順暢,並為用戶節省了時間。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獲悉,猩便利成立4個月時,已布局了1萬多個便利架觸點,輻射一線和二線城市。該公司目前的業態包括便利店和便利架,單純從便利架產品矩陣來看,在原有開放式貨架和冷櫃的基礎上疊加升級了智能貨櫃。所有終端數據在打通的基礎上形成有機協同,通過技術叠代,便利架的智能化和線上化程度更高,能構建起以數據打通的協同體系。
談及布局實體門店等業務,猩便利表示,其在上海的10家門店目前運營穩健。門店對於猩便利要構建的整個平臺體系來說,是非常關鍵的節點,所以猩便利一直在投入很大的精力把門店做好。
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零售的智能化叠代,是新零售是高度在線化的零售模式,智能終端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實時在線,打通用戶數據和商品數據,提高效率,且自助式服務符合年輕消費者的趨勢。螞蟻金服此次投資猩便利充分證明了近一年來猩便利對近場消費新場景探索的價值。
但也有業者認為,猩便利或其他類似的無人零售業態采取的是“日補貨、周上新、千架千面”的標準,這就意味著需要強大的後臺供應鏈和物流體系支持。這類業態走的是重資產模式——采取自建倉儲物流體系,並耗資巨大進行IT系統投入。如果再加強生鮮業務,則投入都很高。所以盡管獲得巨額融資,但其實“燒錢”也非常快。
“很多無人零售,比如猩便利,走的是互聯網思維,它們需要到達一定規模,將無人貨架或門店變成一個載體、一個平臺的時候才能開始依靠附加值獲利。但是為了擴大規模,這類業態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就看能不能撐過來。”資深零售業人士沈軍認為。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我的觀點是,無人零售,一定有未來。但非常遺憾,無人零售現在是‘早產兒’。但我們今天這些做無人零售的,其實很多都在宣揚怎麽把便利店的人工成本降下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消費者真正地滿意?今天的無人便利店也好,無人貨架也好,我發現沒有找到真正的痛點。”
根據《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接近10萬家,銷售達1300億元。日本和美國在去年已達到10萬家門店,650億美元的市值。國內的人均便利店擁有數量遠低於日本和美國。保守估計,中國的便利店市場在2000億美元以上,未來的發掘潛力巨大。
鑒於全球增長前景轉弱,我們下調了在地區戰術資產配置(TAA)中亞太貨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預測。此外,我們將地區TAA中做空美元/新加坡元的頭寸轉換為做空新臺幣/新加坡元。做空新臺幣/新加坡元頭寸不僅有正息差,而且在貿易摩擦的情景下可望有出色表現。
過去一個月以來,貿易摩擦使亞太區貨幣受到一定影響。自美國在6月中旬宣布對首批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來,亞太貨幣對美元平均下跌了2.5%左右。人民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6月份對美元下跌3.2%,創下自1994年1月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年初迄今,亞太貨幣對美元貶值約3.9%。經常賬戶為逆差的貨幣(印度盧比、印尼盾、菲律賓比索、澳元、紐元等)今年以來的平均跌幅更是深達5.8%,而國際收支平衡強健的貨幣(新元、韓元、新臺幣、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等)跌勢較輕,平均下跌2.7%左右。
鑒於全球增長前景轉弱,我們下調了亞太貨幣的升值預期。此外,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走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亞太貨幣走勢,因其在亞洲貨幣貿易加權匯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鑒於亞太區經濟的出口依賴性強,全球增長前景是亞太貨幣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在當前全球貿易局勢日益緊張的大環境下,我行經濟學家已大幅下調對美國、中國以及亞洲各經濟體的增長預測。具體而言,目前我們預期美國2018和2019年經濟增速分別為2.9%和2.8%(此前預測分別為3%和3.2%)。我們對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分別為6.5%和6.2%(此前預測分別為6.6%和6.4%)。我們對東南亞經濟體的增長預期下調幅度更是達到0.5至1個百分點,因這些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對美國與中國經濟增長極為敏感。
我們也相應下調對全球貨幣緊縮的預期。預計美聯儲在2018年還會加息一次(之前預測還會加息兩次),2019年將加息三次(與此前預測相同)。對於東南亞經濟體,我們不再預期未來12至18個月內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將收緊貨幣政策。在美國加息的情況下,印尼和菲律賓等外貿依存度較低的亞洲國家為吸引外資,仍有可能加息。
人民幣貶值預期進一步削弱了亞洲貨幣的上升空間。近期人民幣下挫令市場擔憂此舉或是中國應對貿易戰的一個手段,雖然我們認為並非如此,但認為美元/人民幣升至7.0會是一個關鍵點位。在人民幣走軟的背景下,考慮到人民幣在亞洲貨幣貿易加權匯率指數中占有很大比重,亞洲其他央行可能不願本幣升值,以維持相對於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我們在地區戰術資產配置中,將原先的做空美元/新元的頭寸轉換為做空新臺幣/新元。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強韌的美國經濟數據令美元/新元的下行空間受到抑制,我們因此結束了做空美元/新元頭寸,轉換為做空新臺幣/新元。做空新臺幣/新元的頭寸有望獲益,此外該頭寸還可獲得約1.5%的年化正息差。
(作者系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外匯分析師)
一個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大致基於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市場的結構是否健全,政府對市場運作的幹預是否適當。政府的權責可分成兩部分——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建立健全的基礎設施以促進市場經濟的正常活動。二是市場發展的程度。在開始發展的時期,GDP增速會比較髙。等發展程度達到高點,亦即實質人均GDP與世界發達國家相近,那麽實質人均GDP的增長率便會慢慢降低。
1978年開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建立了一個健全的市場結構。上面說的第一個因素從此建立。結果中國GDP的增長率很高,從1978年至1998年,中國實質GDP增長率每年高達9.4%左右。此後中國的市場經濟逐步進入成熟階段,GDP的增長率降低。到了2016年以後,中國GDP的每年增長率逐漸低於7%。
我們可以預測中國GDP的增長率會逐步降低。而因為中國的實質GDP還在繼續增加,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還會繼續提高。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實質GDP已超過美國。當然中國的人均GDP還遠低於美國。
中國政府對外的經濟政策是利用中國的財富幫助貧窮國家富有起來。“一帶一路”倡議是這個政策的表現。“一帶一路”倡議不但能幫助世界上的貧窮國家,還能幫助中國對外投資的企業致富。這些企業從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會同時得到投資的經驗,從此中國的人力資源便會增加。中國的人力資源是中國走向富有的基本因素。世界上富有的國家是具有豐富人力資源的國家。一般來說人力資源比物質資源更加重要,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沒有充分的物質資源,但是有充分的人力資源,使得日本變成了一個世界強國。
當一個國家處於貧窮的時候,一般人民都希望致富。當一個國家富有以後,一般人民應當了解如何利用他們的財富。因為致富需要相當的時間。在努力致富之時,一般的中國民眾已學會了如何利用他們的財富。很多中國的企業家到世界各地做適當的投資。很多中國居民把兒女送到美國念書。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群。因此中國民眾正在明智地利用他們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這是日後中國經濟得以更好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面已說過,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增加和改進中國的人力資源。而中國政府和民眾都了解這點,他們正在想方設法加強中國的人力資源:一方面是改善中國的大學;一方面是把年輕的兒女送往美國留學。近年來,中國優秀的學生在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院獲得學位和工作數年獲得經驗後,很多回到了中國的大學或企業中工作。
總結說來,中國市場經濟的運作相當健全,同時中國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具有這兩個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抱有樂觀的態度。
(作者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
振興東北的油門越踩越深了。
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到黑龍江調研時稱,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能源轉型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財經註意到,在黑龍江調研期間,努爾·白克力先後到大慶油田、中國一重集團、中車齊車集團、哈爾濱電氣集團、中船重工第703研究所等能源工作一線,實地了解能源生產、技術裝備研發等方面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對以上公司官網進行梳理時發現,努爾·白克力在這些公司進行調研過程中一再表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未來前景廣闊。
比如,在哈電集團調研期間,他就表示,面臨當前能源結構調整的新形勢,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的核心還是清潔燃燒的問題,煤炭的清潔利用是實現能源轉型的有效路徑之一。他希望哈電集團能夠利用好自身的相關該試驗平臺,以推進中國清潔高效燃煤技術的發展。
而在中車齊車集團調研時,他認為,該公司在綠色發展、新能源裝備的開發和利用方面做了很多的嘗試,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能夠繼續做下去,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據努爾·白克力此前解釋,近年來,中國能源供給質量實現重大變革。截至2017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約6.56億千瓦,新增裝機規模占全球增量的40%左右;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和核電在建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清潔能源消納難題得到明顯緩解,預計2017年全國水能利用率達95%,棄風率和棄光率同比分別下降6.7和3.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展領跑全球。
而在煤炭去產能、化解煤電產能等方面,2017年預計將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超過5000萬千瓦;新增煤電裝機規模比2016年減少400萬千瓦;煤電建設投資同比下降25%。到“十三五”末,全國要完成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約1.5億千瓦,淘汰煤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煤電裝機占比降至約55%。
清潔能源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以核電為例,努爾·白克力此前向新華社表示,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是重要方向。然而,中國核電總量仍處於低位。目前,中國在運核電裝機總量僅占中國電力總裝機量2%左右,遠遠低於許多發達國家。
他還說,到2020年,中國在運在建核電裝機總量將達到8800萬千瓦,但這在中國能源總規模中占比仍然太小。核電發展的空間仍然很大。
而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核電等清潔能源?掌握技術、降低建設成本是首要條件。而值得註意的是,在中國一重參觀該公司軍工事業部軍工廠、重型裝備事業部軋電制造廠和核電制造廠、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時,他表示,中國一重掌握了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了進口替代,減少了相關企業建設成本。
東北三省具有發展清潔能源的客觀條件。比如,第一財經記者從《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全省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下稱“《通知》”)註意到,黑龍江清潔能源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其中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3億千瓦,是國家規劃的重要風電基地。
而光能發面,黑龍江全省太陽能資源總儲量約為2.3×106億千瓦時,相當於750億噸標準煤。農林等生物質能資源豐富,年產稭稈、林業剩余物等生物質資源近億噸。地熱資源也較為豐富,初步估算水熱型中低溫地熱資源可開采熱能折合標煤達106億噸。
根據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相關規劃要求,結合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需要及黑龍江新能源發展現狀、潛力,到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44億元,年均增長15%。
值得關註的是,最近幾年調整供給側結構以來,東北三省清潔能源比重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18年1~6月,東北新能源發電量377.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24%,占各類電源總發電量的15.32%,提高了2.24個百分點。
其中,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22.37%,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143.57%。此外,東北全網新能源棄電量大幅下降,棄電量18.7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62.22%,其中棄風電量同比減少62.48%,棄光電量同比減少50.62%;東北全網新能源棄電同比減少近10個百分點。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